临床护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老年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工作选取两个班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制定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探讨解决老年护理教学问题的措施,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从教师业务改革、教师备课改革、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进行。
1.2.1 教师业务改革 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资深教师讲课一次,每学期阅读老年护理方面的书籍或资料3-5本;周末组织就近参观敬老院、托老所、老年病房等,亲身和老年人交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和健康状况。
1.2.2 教师备课改革 本校护理专业班级较多,由两到四位多年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老师共同授课。改变个人单独备课的方式,采用课前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每节课程的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3 观念改革 教学中,加强对当前国内外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现状的剖析。老年护理的发展无论从护理理念上、内容形式上、提供服务结构上都由原来单一的家庭护工式服务向复杂多元化、专业化、整体护理发展,护理服务会趋于专科化。改变老年护理只是老年人生活照顾的传统观念,增强了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视。
1.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角色扮演。在老年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老年期心理问题及护理、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等章节中选择8-10个相关内容。课前两周将全班学生分为8-10组,每组10名左右。由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找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编排剧本,设置情景;角色分配,排练剧情等。在角色扮演课时按小组顺序展现给大家。②小讲课。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特点,选择小讲课的内容。课前一周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选择一节内容,时间为20min。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资料、做课件、写教案、选择代表讲课等。讲课结束后同学提问、教师总结,课后进行教案展品。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③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如空巢综合征、老年抑郁症、老年便秘、尿失禁、安全用药等,精心设计1-2个典型病例,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书籍目录或可查阅资料的网址供学生自学。上课时利用10-15min由学生代表将分析研究后的结果以及疑问陈述出来,其他同学再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概念模糊的问题做出解答,分析归纳总结。④案例讨论。在学期的最后设置案例讨论课。由学生回顾并说出身边的真实案例,如老年痴呆、老年骨折、老年老视眼等,教师组织大家集体分析该患者,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全面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把生涩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实例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1.3 评价指标 制定问卷,针对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学习兴趣、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具备的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对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比较 针对两组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和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两个方面的情况,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采用方便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学习的兴趣及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习期间实施跟踪随访 根据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制定问卷,对实习医院中设有老年科或老年病房的学生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由实发给带教老师并回收。两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中,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好评价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急剧的增加。老年护理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实用技能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知识枯燥,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后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也极少。通过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方面采取角色扮演、案例讨论、PBL、小讲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老年护理的人才培养打了坚实的基础。在老年护理的教学中,所有医务工作者还在不断探索与改善,努力为老年护理教学提供更多资料与经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韧性概念;儿科护理;应用;
一、引言
临床护理领域所涉及的韧性主要指的是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伴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如何将韧性概念有效引入到儿童临床护理中成为诸多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韧性概念的有效引入,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帮助儿童健康的成长。
二、韧性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第一,韧性概念的阐述。虽然韧性在临床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对于韧性概念的定义,诸多研究者之间却并未达到一致的认可。笔者只能凭借临床相关资料的内容,对韧性概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即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在临床医疗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具备韧性,这种能力往往与创伤和其他逆境生活有直接联系。所以,加深对韧性概念的理解及其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医疗工作者对其给予高度重视。第二,韧性相关因素分析。就目前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来看,与之相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和资源性因素。这些因素在临床中主要有以下表现:(1)个体性格,根据患者性格不同,所能承受的韧性也不尽相同;(2)家庭状况,家庭资源和父母的性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韧性;(3)社会环境,该部分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儿童所处的各类生活环境,比如说,学校、社团、同伴和邻居等。目前,对于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的研究,其核心主要是对保护因素进行研究。
三、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果,而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相关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来看,却并不深入,而且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这必然会使韧性概念的作用和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日后此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第一,针对慢性病儿童的干预。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医疗技术水平落后,设备不先进,从而导致很多患有慢性病的儿童都得不到治愈,给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自从在儿科护理中加入韧性概念之后,治疗效果却得到了显著提升。在韧性概念的指引下,儿童慢性病的临床护理重点逐步由减少危机转向对韧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为了能够使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人员必须充分发掘儿童患者的优势和潜能,培养他们的韧性,帮助儿童克服疾病,健康成长。能够培养儿童韧性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说,家庭凝聚力、同伴的支持、良好的校园环境等,对患儿韧性程度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切实提高患儿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疾病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患儿韧性,帮助患儿战胜疾病。第二,针对家长的干预。之所以将韧性概念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患儿在高危环境下更好的适应生活,战胜疾病。上文提到,在儿童韧性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个体性格、家庭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家庭状况。所以,为了切实提高对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学者们在对培养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对家庭的干预方案,尤其是针对母亲的干预方案。干预方案中针对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选取了最佳的保护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体的干预方案和社会环境的干预方案作为辅助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方案可以使儿童韧性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制定干预计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干预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所以,在对干预计划进行制定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对影响儿童韧性培养效果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系统的、多水平的角度来切实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对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应该根据早产儿的表现和需求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实施,同时要帮助父母及时进入角色,建立亲子依恋关系,进而为新生儿韧性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发掘儿童的潜能,尤其是对于身患重病的儿童,更应该提高对其韧性培养的重视程度,医护人员需要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性格等多个方面着手,关注并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予正向支持,提升儿童的韧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引入对诊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医疗单位需要提高对韧性概念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入机制,将韧性概念的作用在儿科护理中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医疗效果。
作者:桂兰 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守静.韧性概念在儿童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4(01).
篇3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专业自我概念;实习前;调查
专业自我概念(professional self-concept)是个体整体自我概念的重要部分,专业自我概念在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核心驱动作用[1]。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护理专业人员对其自身的专业认识、自尊情感和专业行为取向[2]。本文通过调查实习前本科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了解本科护生接受在校三年的高等护理教育后对护理专业的态度,以期为护理教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选择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83人,于实习前2个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的护生;成人教育护生;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护生。护生全部为女性,年龄20~23岁;来自城市生源33人,占39.76%,来自农村生源50人,占60.24%;独生子女19人,占22.89%,非独生子女64人,占77.11%。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 Instrument,PSCNI) 该量表由Arthur研制[3],包括5个维度:领导、技能、灵活性、满意度、沟通交流;共30个问题,其中23项正向问题,7项反向问题。所有问题均采用4级评分制,所有的正向问题中,1分表示专业自我概念最消极,4分表示专业自我概念最积极。问卷总分30~120分,消极条目反向计分,正向条目正向计分。总分≥75分,项目均分≥2.50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6,各领域的分半信度均大于0.60,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4]。
1.2.2资料收集 采用整群抽样对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时间在距离护生到医院实习2个月。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征求调查对象同意后,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问卷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由研究对象独立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7份,剔除填写不完整问卷4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95.40%。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由Epidata2.0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频数、统计描述、t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总分(85.61±10.02)分,得分范围在66~120分,各维度及总分得分见表1。
3讨论
Arthur认为,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从外行的学生成为一名专业护士的过程中形成的、与专业相关的、持久的一系列专业自我态度的感知[3]。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总分120分,总分≥75分、平均分≥2.5分表明积极的专业态度。本研究结果护生总分(85.61±10.02)分,均分(2.85±0.33)分,各因子均分均大于2.5,提示实习前护生整体具有积极的专业态度,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5]。本研究仅有8人总分在75分以下的,占9.64%,说明有极少数护生的专业态度不积极。项目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灵活性、技能、满意度、沟通、领导,提示护生对自己应变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持积极肯定态度,可能由于缺乏实际临床工作经历和经验,对护理工作的管理能力尚不自信[6],导致领导因子得分较低。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不是一成一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濮丽萍[7]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进入实习后专业自我概念下降,可能与护生初进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所遇到的各种压力源有关。护生在实习末期面临就业压力,对专业发展感到迷茫,导致专业自我概念有下降的趋势[8]。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合理的临床教学安排,良好的实习效果,对本科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9]。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可以增进护生的心理健康[6,10]。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整体的看法和评价,专业自我概念反映的是个体对专业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因此,高等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中增设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相关内容,使护生可以系统掌握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相关知识;鼓励护生通过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加深对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的认识[10]。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案例角色扮演、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护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应做好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着重从职业情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指导。使护生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实习生-护士"的角色转变,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蔺桂瑞.职业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职业指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07-109.
[2]Arthur D,Randle J.The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1992-2002[J].Aust J Advan Nurs,2007,24(3):60-64.
[3]Arthur D.Measur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developing a measurement instrument[J].Nurse Education Today,1995,15(5):328-335.
[4]杨桂荣,林细吟,杜玉忠,等.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测[J]. 护理学杂志,2008,23(6):4-6.
[5]吕芳菲,李春芳.护生专业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31-33.
[6]饶玉霞,叶艳胜,鲍翠玉,等.本科护生专业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46-47,49.
[7]濮丽萍,马如娅,陈冯梅.实习期压力源对专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9,23(28):2609-2611.
[8]白雪,王惠连.本科实习护生应对方式对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55-856.
篇4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8―01
1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的区别
1.1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它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①证据;② 护士的技能③病人的实际情况。 这三个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及其他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过程,施护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措施,以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相结合。辨证施护注重三因护理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医的辨证施护讲究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2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关系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在基本观念和护理特点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原则,以“证据”为护理依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制定并实施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循证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证据,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辨证施护则以“辨证”为原则,以患者的“证”为护理依据。辨证的结果即作为中医治疗和护理的理论依据,是临床确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中医护理注重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正护与反护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病情观察和舌苔、脉象,循证护理重视整体观,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而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循证护理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影响
3.1 循证护理使中医辨证施护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学,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文献的方法学,它强调的是有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的“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原则与循证护理“从证据人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决策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中医“症”与“症候”的复杂性,且中医诊断客观指标较少,主观经验居多,因此“辨证施护”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将循证实践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通过临床实践辨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询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称为护理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循证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当前,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提倡对病人诊治决策应结合当前可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经验及病人的意愿进行取舍,这是循证医学强调的临床决策思维(诊治方案的选择)及行为的原则和方式。因此,循证医学不同于以往的经验医学的医学实践,它更强调利用发表的文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对证据进行严格分级,提供指导对医学文献评价分级的实践指南,并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解决具体临床问题。循证护理也使传统的经验主义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 6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沦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解决需要鳃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将最适宜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循证护理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形成新的中医护理实践模式,使新模式成为真正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篇5
1对精品课建设的认知
2003年4月,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的建设需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性和引领作用。在儿科护理技术省级精品课的建设中,我们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教育课程观,并以此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培养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内涵
我国高职院校在不同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经历了3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一次是以实践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其优点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从整体看,仍然强调专业知识讲授,忽视能力培养;第二次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次改革没有深入进行,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只是单一地培养技能,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第三次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就是将课程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经过分析、整合,把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序化,并且各个环节又紧密相连;第二是课程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对课程进行完整的、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两个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按照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有必要继续推广这种课程教学改革。
3基于工作过程推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1护理专业单门课程目标的改革
单门课程目标是单门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单门课程开发的基础,是选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依据。对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研究最为著名的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个部分。我们在精品课建设中,依据以上理论,将课程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3.2增强儿科护理技术教学内容的岗位适应性
课程作为育人的方案和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精品课建设项目组教师与合作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论证临床护士的能力需求,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儿科护理学的考试要求,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校内专业教师与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即小儿保健护理能力模块与住院患儿护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下设置若干典型工作任务。
3.3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是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这6个完整的行动过程组织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在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根据课程目标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3.3.1为达到课程的知识目标,将案例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
根据课程特点,在精品课建设中,我们以临床护理工作的真实病例为依据设置典型案例。我们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课前阶段,4~5名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查阅疾病的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课堂阶段,各团队针对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对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进行优化。课堂上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概念图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护理领域,主要由概念、连线和连接词构成。在学习和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热情,通过构建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概念图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学生在课下绘制概念图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
3.3.2为达到技能目标,将“教-学-做”一体化与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
职业技能是指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它侧重于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方法等。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根据儿科护理技术课程的特点,以专业技能的训练为重点,由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情景教学法时我们的实施方法为:4~5名学生组成一组,分别扮演患者、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等,并进行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小组各成员在下一个工作任务中轮换扮演角色。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
3.3.3为实现情感目标,设置跨学科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任务
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在重视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重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审美等素质的培养。如设置小儿腹泻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患儿实施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多个儿科护理技能操作,如皮肤护理、用药护理等,并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涉及专业知识及护理礼仪等的应用。通过设置跨学科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任务,使护理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3.4创新评价标准,准确评估教学质量
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小组评价、问题回答、实训表现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即期末理论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
4推动院校深度合作,全面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篇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概念图教学方法
概念图擅长通过直观的方式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表征出来,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给予充分重视,进一步引导学生形象且具体地汲取相关知识点,以此为学生学习的优化奠定基础[1]。本次重点探讨了概念图教学方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学年参与妇产科护理教学的48名学生列为A组,实施一般教学方法;均为女性,年龄为19~23岁,平均(20.4±0.3)岁。将2015学年参与妇产科护理教学的48名学生列为B组,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均为女性,年龄为20~23岁,平均(20.5±0.4)岁。两组学生分配的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相当,均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临床护理经验。两组在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A组学生实施一般教学方法,即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理论授课的方法,讲述有关妇科产护理的理论知识及护理技巧等。B组学生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概念图教学的准备 在开展概念图教学之前,教师需对学生讲解有关概念图的内涵及意义,提高学生对概念图的认识水平。并指导学生利用Inspiration软件学会概念图的绘 制[2]。
1.2.2概念图教学的实施 概念图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需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
1.2.2.1创设情境,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需为学生准备好概念图模板,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准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需对构图任务加以理解,对教师的分组工作充分配合。
1.2.2.2合作完成构图任务 教师需为学生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强与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对学生构图给予一定指导,将组内学生构图期间出现的问题及错误行为及时纠正。组内学生则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组内成员合作,协同将概念图制作的任务完成。
1.2.2.3上报概念图 小组制作完概念图之后,需上报给教师。
1.2.2.4概念图评价 在概念图评价过程中,为了体现评价的整体效果,可采取小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进一步根据学生制作的概念图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及完善,然后利用概念图掌握相关临床护理知识。
1.3判定标准 考核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案例分析题成绩,并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将学生对概念图教学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之和;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完成,然后有效收回,本次发放的所有问卷均有效收回[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x±s)作为计量资料,两组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对比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分数比较 B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案例分析题得分均显著高于A组(P
2.2两组学生对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满意程度比较 A组48名学生,满意39名、较满意7名、不满意2名,总满意度为95.83%;B组48名学生,满意11名、较满意20名、不满意17名,总满意度为64.58%。B组学生对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开展妇产科护理教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妇产科护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取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病例探讨教学方法以及自主探究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方法。而本次提到的概念图教学方法主要通过直观的方式表征知识见的关联性,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有效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学习。通过概念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进而为学生优化学生奠定基础。有学者经研究表明:概念图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有显著价值作用,可让学生快速掌握妇产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进而为学生护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似的研究成果[4]。本次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的B组学生在考核成绩上显著高于A组学生,同时在对妇产科教学满意程度上也显著高于A组学生。由此可得: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有显著效果,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对护理教学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单鸿丽.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24):167-168.
[2]杜静.概念图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24):2291-2292.
篇7
【关键词】 护理教学;普通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46-02
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临床路径小组(the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eam,CPDT)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和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保证医疗护理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1]。一般包括诊断、化验及检查项目、药物治疗、医疗干预、护理、监测项目(包括用药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疾病知识教育、治疗阶段目标、时间要求以及运动、饮食、营养、一些需病人协助的康复指导等。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医师、护士和病人三个版本[2]。我护理单元将临床护理路径更加细化,制订成图文并茂的册子,应用于普通外科低年资轮转护士的护理教学中,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方 法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共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疾病的介绍,包括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第二部分为每日的宣教、护理措施、饮食、活动及并发症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分解说明,如各种护理操作具体方法及风险、发生并发症原因及处理、健康宣教的意义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按三个部分详细说明并整理成册。
2 临床护理细化表的实施
2.1 组织带教老师学习 护士长在科室内统一培训带教老师,详细掌握临床护理细化表的内容,实现人人达标,标准化。
2.2 基础理论培训 轮转护士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内容及学习方法,要求护士完全掌握第一部分内容后进入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需要三天时间。
2.3 技能操作培训 理论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对整个普通外科护理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并结合临床进行示范,需要三天时间。
2.4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在临床中应用 轮转护士通过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后,结合临床护理细化表的相关内容,对住院患者每日制订标准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提供最佳护理服务。
2.5 综合评价 评价改进阶段临床路径实施一定时间以后,要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质量评价、工作效率评价、经济指标评价以及病人满意度的评价等,通过评价以改进原有路径或使用改进后的新路径,使“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不断完善,更符合临床护理实际。
3 结 果
对2008年3月――2011年9月在普通外科轮转学习的86名护士在出科前1周进行对“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有效回收率100%,见表1。
4 讨 论
4.1 规范教学模式,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临床带教以往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带教,难免随意而盲目。“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应用,规范普通外科低年资护士教学模式,注重临床护理前后衔接的顺序性,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
4.2 保证培训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对培训内容和要求有具体细致的描述,预期目标和时序明确,且要求规范记录计划目标完成双向认可,例于执行和客观评价,保证培训有效性并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4.3 激发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使用对低年资护士的整个培训及临床护理有章可循,主动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中寻找自己的不足点。
4.4 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因有了严格的时间框架作为指导,同时路径中所列出的每日重点工作一目了然,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完善了整体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5 临床路径的前景展望
临床路径的推广需要病人与医疗工作者的密切配合。我护理单元所设计的“普通外科护理临床路径细化表”是大量基础研究以及和循证医学、循证护理密切结合,更具普及性的临床路径时刻表。在低年资护士培训过程中促进了护患交流护理路径同时是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规范的内容和向病人公开的形式,保证了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时间和时机,掌握了细化的普通外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护理教学工作更趋于完善,使护理学科有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玲,邹晓兰.实施临床路径的初步探讨.护理研究,2003,17(12A):1378.
篇8
关键词:循证护理;呼吸内科;教学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明确地、审慎地、明智地采用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并将其与临床知识、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做出符合患者要求的护理决策过程[1]。呼吸内科学是现代内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不但需要具备多学科综合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掌握更确切可信的临床科学证据来开展临床工作[2]。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同循证医学一样,其思想核心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由于长期以来,经验和直觉式护理在护理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被护理人员运用自如,故循证护理的提出在护理领域引起了不小的振动,成为护理发展的新动向。
1循证护理教学法简介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可简单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对患者实施护理。循证护理的真实含义可进一步理解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遵循证据的观念被不少护士所接受,循证护理研究得以相继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在不断地被尝试。循证护理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末传人我国后,引起了我国护理人员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护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1999年首先开始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实践的相关培训,并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于2004年11月成立国内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致力于推广循证护理实践,进行证据转化、证据传播、证据应用,翻译并传播"最佳护理实践临床指南",以推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循证护理的概念探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章数量在这2年迅速增加,这说明我国护理学术领域已经以较快的速度了解并接受了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2循证护理引入呼吸内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呼吸系统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国家基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呼吸内科住院人数日趋上升,如何快速有效的给予患者合理的内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循证护理引入呼吸内科护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不但给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疾病的护理更准确、更有效、更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循证护理教育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循证医学教育强调严格的科学研究,有着固定的证据分级标准与实践步骤,让教育者能尽量遵循当前最好的证据,进行着"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循证护理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其弊端是教师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以及学生的死记硬背,教学功能是实现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在循证护理教育中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评判性思维,教会他们如何学会学习。护士具备了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才能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满足患者的需求。教学中引入并实施循证护理,实质可促使护理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医学实践,激发内在兴趣,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并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使旧的医学教育体系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结合,如计算机、英语与医学结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循证护理有利于教育创新,有利于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医疗人才。研究发现[3],采取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护理人员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其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能自觉运用评判性思维,对现有的实践模式自发的提出问题,从而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习效果显著。可以说,循证护理是推动整体临床护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 循证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的护理教学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护理知识的讲解以及护理技能的培训,而对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则较少[4]。作为优秀的临床教学老师,其职责不仅要给护理人员传授教学大纲要求的护理知识,更应重视实际的临床实践技能以及独具慧眼的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尽管循证护理的教学在我国临床护理的带教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多来自国外,高质量的国内研究证据相对较少,难以满足临床和政府决策的需要;高质量研究的技术人才与手段缺乏;临床研究的资源匮乏等等,但是,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教育规范化和互联网的优化普及,护理工作人员的辨析能力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届时,循证护理将在临床护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科的护理工作人员也会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质量更高的护理服务。
总之,循证护理实践在我国刚刚起步,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是难免的,但只要认识到差距,澄清认识,不断探索和实践,必能对提高我国护理水平产生积极作用,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秋霞.循证护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09,7(5):1293-1295.
[2]王威,李其斌.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蛇志,2012,24(4):431-433.
篇9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1〕。在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的努力下,1993年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目前已发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加拿大国家健康论坛(NationalForumonHealth)积极倡导创建一种用实证来决策的文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2-4〕。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同时,有关临床实践和健康服务的护理研究论文显著增多,加之护士掌握了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步兴起。例如,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项研究应用模式(OMRU),旨在针对压疮问题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实证〔5〕;英国的McInnes等,系统地提出了治疗腿部压疮的RCN循证护理指南〔6〕;美国的Ras-mussen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成功地探索了胸痛的最佳管理方法〔7〕。
2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内涵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2〕。
英国里滋大学的Closs和Cheater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广泛倡导的循证护理概念进行澄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普遍只重视实证,忽略了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病人的个体条件,实证不等于随机对照试验,提醒护理人员应注意实证的本质〔8〕。
3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theCenterforAdvancedNursingPractice)于1995年建立,旨在促进护理人员的实践专业化水平。循证护理模式包括4个连续的过程:循证问题(Evidencetriggered)、循证支持(Evidencesupported)、循证观察(Evidenceobserved)、循证应用(Evidencebased)。从护理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循证护理模式比全面质量改进(Totalqualityimprovement)的模式意义更深远。EBN模式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寻找最佳的护理行为,再用批判性的眼光来评价它能否取得最佳成效,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如此循环,不断地上升,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第1阶段,循证问题。包括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指由护理实践提出的对护理行为模式的疑问。例如,静脉留置针的封管使用肝素好还是生理盐水好,对特殊人群的疼痛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是指与实践有关的前瞻性的理论发展。通常这两方面的问题难以截然区分。
第2阶段,循证支持。针对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制定相关的证据。可作为实证的有:循证医疗中心和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系统评价、一般的系统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仪器制造商的建议、护理专家的意见等。其中来自于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的可信度级别最高,而专家的经验意见级别最低。以英国为中心的Cochrane协作网,通过全面的收集资料、统一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的统计方法、及时的更新和修正、对医疗护理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向医务工作者提供最优的实证资料;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也可以迅速而全面地获得最新资料。我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亚洲唯一的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所在地,该院护理人员完成了国内中文护理期刊中,对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的手检工作,以帮助建立中文资料库〔2,3〕。
第3阶段,循证观察。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法并在小范围实施试图改变的实践模式。如临床研究、特殊人群的试验性调查、模式改变后的影响和稳定性的调查、护理新产品的评估、成本效益分析、病人或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等。
第4阶段,应用实证。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对所要改变的护理干预或行为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如“是否是最佳的护理行为方式?它基于什么证据”。这一阶段,护理人员有责任将结果及时在医院内部或在国家和地区间交流,也可以出版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推广〔9〕。
4循证护理产生的深远影响
4.1对护理学科而言,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证明了护理对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并支持护理人员寻求进一步的专业权威和自治。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为临床实践制定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护理人员参与循证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1)鼓励护士参与医疗干预;(2)发现护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3)发展并使用标准语言来描述问题、干预和结果。通过将护理问题与循证护理有机的结合,可在医护合作问题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对疼痛、脱水、失禁、生活状况改变、移动障碍、知识缺乏、焦虑、皮肤完整性受损等问题的处理〔10〕。
同时,循证护理也使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面临挑战。英国利物浦大学的Caine和Kenrick在护理管理者促进循证护理的角色研究中,通过对临床护理管理者在预算分配、目标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调查表明,临床护理管理者如果试图用职位和组织权威来促进循证护理的实践必将面临着失败〔11〕。护理教育者在教与学的决策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中应使学生转变观念,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实证,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4.2对病人而言,即使在边远的山区或者护理发展落后的国家,循证护理也可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3对医疗而言,目前循证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循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性。传统的医护关系是命令与服从,循证护理将丰富护理学独立的理论体系,一些医生们还不是十分理解,也会感到不习惯。
4.4对社会而言,循证护理的理念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为成本-效益核算提供依据,要求医护人员在制定医护方案与实施时,考虑医疗成本。这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5推行循证护理的对策与展望
5.1循证护理的概念有待于反思和公认,苏格兰波茨莫斯大学Rolfe对其持不同的观点,认为目前的循证护理缺乏广泛的、护理角度的定义,循证护理似乎将随机对照试验作为金标准有过于趋附之势,应当对实证的基础理念进行反思,所谓“实证”应当用于对事件发生后的理解和判定,而不应在事先计划时起决定性作用〔12〕。评价实证的最佳证据,还应包含价格成本因素。
5.2循证护理是一种观念,如同整体护理一样,应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长期存在的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和现代护理百家争鸣的局面阻碍了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护理决策的行为方式。循证护理可以说是对东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将西方的某种模式照搬是行不通的。
篇10
关键词:脑卒中;循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51-01
循证护理(EBN)作为新兴的临床护理模式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目的,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考虑当时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以最佳证据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将护理差错降到最低的护理方法[1]。目前,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循证护理如同整体护理一样正逐渐渗入到护理的各个领域。我院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实施步骤,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脑卒中病患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先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36~92岁,平均69.5岁。脑梗死46例,脑出血22例。入院时昏迷13例,神志清楚55例,语言障碍27例,尿失禁9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卧床时间7~60d,平均30.5d。本组68例患者中除7例患者因急性期脑疝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病情稳定,但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实施步骤,由护士收集真实、可靠、最好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价值及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
1.2.1寻找问题:①由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可能有意外损失的危险;②患者以中老人居多,疾病知识较为缺乏;③负性心理问题;④受患者肢体偏瘫、长期卧床及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多种潜在并发症;⑤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指导问题[2]。
1.2.2系统查询文献:通过查寻相关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CINAHL、Cochranelibray,系统寻找国内外关于脑卒中病患护理方面的文献。
1.2.3评审相关实证:对所查询的相关脑卒中病患护理文献报道进行评审,如科研设计的严谨性、结论的有效性、科研的局限性等,选择其中设计严谨的科研结论。
1.2.4制定护理方案:将上述获得的实证和临床知识、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具体护理方案。
1.2.5实施护理方案:①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持患者床单位整洁舒适,每天进行仔细的面部清洁、梳头及夜间足部清洁护理,并协助患者进餐、翻身、有效咳嗽等工作;②通过“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对媒体教育与配合板报、挂图等教育形式,采取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和示范教育向结合的方法,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促进其合理用药;③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家属,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疾病治愈信心。同时,应向患者强调此病的危害性,防治后遗症的发生;④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在其口腔分泌物滞留时,应鼓励尽量把痰咳出体外。对出现昏迷的患者,应及时吸痰,防止其痰液与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防止出现肺部感染[2-3];对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应给予留置导尿管,期间并进行2次/d的膀胱冲洗。同时每天应更换一次引流袋,并采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预防泌尿系感染;此外,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定时排便习惯,并使其熟练于床上排便,排便时应注意用屏风遮挡;⑤加强饮食和出院指导 培养患者合理的饮食习惯,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引导其戒除烟酒,规律作息,并督促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定期到医院复查。
2结果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18例(52.9%),显效11例(324%),有效4例(11.8%),无效1例(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10例(29.4%),显效7例(17.6%),有效11例(32.4%),无效7例(20.6%),总有效率为79.4%。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由颅内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典型症状为语言障碍及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偏袒、失语等后遗症。本病由于脑组织受损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针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范围大小、合并症及并发症给予及时治疗,改善症状[3],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实施有效护理,是提高脑卒中病患预后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实施步骤,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脑卒中病患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同期采取常规护理的79.4%,P
参考文献
[1]熊丽芳.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4):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