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餐饮业人才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餐饮业人才培养

篇1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餐饮行业人才的需求数量逐渐增大。人才的紧缺已经严重阻碍着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餐饮行业人才的胜任特点的介绍,对餐饮行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析,并阐述了当前社会餐饮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和原因。

关键词:餐饮行业 竞争 分配机制

在这个知识与经济化的时代里,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餐饮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变得更为激烈,当然这也是我国餐饮行业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机遇。那么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我国餐饮行业如何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为餐饮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餐饮行业服务人才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餐饮服务应该是从顾客的经验与感受来定义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餐饮提供过程中技巧的熟练程度。对于餐饮场所来说,内外部的各项设施都在服务的范围之内,当然还包括服务的技能与态度、餐饮的服务对象与标准、餐厅的地理位置以及内部的装潢等。从餐饮服务人才着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服务人才和间接服务人才两种。而本文所提到的主要是对厨师、经理等直接服务人才的分析。

二、当前餐饮行业人才短缺的原因

经调查得知餐饮行业之所以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即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问题。

1.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职工在企业工作的动机不仅仅是受到报酬的影响,还会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当职工觉得受到相对不公平的待遇之时难免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心理的问题,职工经常会低估别人的绩效而过高的估计薪酬,由于这种心理的错觉很容易让自己处于对工作不满意的状态,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进而发生跳槽现象,对企业和个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偏低。作为餐饮行业的员工,工作环境和时间都是相对特殊的,特别是工作时间大都与员工的就餐时间冲突,从而很难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同时,很多比较底层的餐饮服务员工由于缺乏法律的认识,与劳动单位之间并没有就业合同的安全保障,使得员工的就业安全感难以得到满足。受传统的餐饮行业的影响,餐饮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很多人不愿意从事餐饮服务类行业,导致餐饮服务类人才不足。

3.餐饮行业供给市场疲软。餐饮行业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餐饮行业是一项劳动强度比较大的行业,在与其它行业的同等条件待遇之下,竞争能力就显得不足。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服务类行业激增,与餐饮类行业较差的工作环境促使一些员工转行向地位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行业。

由于以上的多种原因,低效率的工作迫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下层员工层层压制,最终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员工关系崩溃。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与员工的关系

作为管理者应当明白激励员工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切实的为员工着想,人性化的领导员工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精力投入到餐饮工作中去。

1.从员工的切身利益思考问题。管理人员要尽量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明白员工的需求,并做好整理与归纳,从而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首先可以从与员工的交谈对话之中进行了解,并适当的提出问题,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当然还可以为员工设置孩子日托、假期调整等制度,从员工的真实需要出发入手,让员工怀一颗感恩之心投入到工作中。

2.把握时机激励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缺点,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鼓励或表扬,这样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在分配任务的时候,管理者可以先从激发员工斗志入手,从而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考核的指标并定期进行考核结果的公示,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差距,消除心理的不平衡。企业领导对员工人格与创新的激励还可以挖掘员工的潜力,增加员工对上级领导的信任感,从而帮助领导排忧解难,做好餐饮工作。

3.增加企业薪酬竞争力。所谓的薪酬不仅仅是工资,还包括工作的环境、员工生活等很多方面。如果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训与保护,打消员工的后顾之忧,必然会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当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员工的潜力就会大大激发起来,为企业效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现代管理者还应该探索出良好的分配机制,根据企业经营和员工的特点进行分配,激励企业中间员工的斗志。

4.重视员工的家庭。员工的企业的良好表现离不开员工家庭的支持。作为餐饮行业,一般假期都是员工比较繁忙的时期,时间久了难免给家庭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企业领导要重视人性化的管理,充分尊重员工的休班权力,并尽力维护员工的假期安排。

四、结束语

良好的员工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领导阶层与员工的关系处理和谐了才能够创造更美好的企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平,吴小成.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与财富.2013.07(09):127-128.

篇2

关键词:烹饪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培养

一、我国烹饪专业发展现状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据有关方面统计,餐饮业的增长速度高出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速度9.8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增长速度14.5个百分点。我国餐饮业每年都以18%的左右的速度增长,是GDP发展速度的2倍,餐饮业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因此整个餐饮市场发展态势良好,餐饮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势头持续看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餐饮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逐渐暴露出高技能人才岗位的缺失。随着外国餐饮企业的进入,使餐饮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对人才的争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面对国内餐饮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餐饮业人才状况却发生了变化,空前的“人才荒”成为阻碍餐饮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因此,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要为我国餐饮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烹饪专业教学必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牢牢把握高职烹饪人才需求发展前沿,应制定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加快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二、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定位

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的确定,应当面向国内外的市场,以立足区域经济为基础,以此获得发展根基和发展活力。烹饪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首先,如果烹饪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依然沿用中职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样不仅不能体现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宗旨,而且将抑制人才的发展,阻碍市场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其次,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因此,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中国烹饪传统技能和地方特色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烹饪专业人才,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加强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明确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应体现出专业教育特色。

(一)改变传统教育思路,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为促使烹饪专业恢复生机和活力,首先应让从事烹饪教育的教师从教学理念加以创新,脱离实践教学中的 “纸上谈兵”的教育。其次,把实践教学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转变以前实践教学只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传统思想。再次,保证烹饪专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明确烹饪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最后,要树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意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烹饪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必须针对国际烹饪行业和国内烹饪行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必须不断调整改革的步伐以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再次,必须建立整体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在烹饪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目标需求,应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烹饪专业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分配课时。还应不断突破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实践教学中采用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提高烹饪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应优化重组教学资源,减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现象。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教学秩序有序地进行。再次,要建立实践教学的相关考核办法,奖惩分明,提高烹饪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烹饪实践的教学水平必须优化烹饪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其次,应积极的选派教师到相关旅游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以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再次,邀请国内或者国外家来学院召开讲座,让师生们共同交流与进步。

(五)注重校企合作共赢,创造良好实训环境

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特别注重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企合作中,应重视学校投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烹饪行业的真实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完成对烹饪专业知识的实践。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而且将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物质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在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上,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烹饪专业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1] 汤亚军. 《对我国中职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江苏: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3期.

[2] 黄武营. 《烹饪专业“教学―经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考试周刊》2009年第16期.

篇3

关键词: 工学结合 烹饪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的。在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方针政策,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还可以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关系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意义重大。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依据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而使自身工学相长,成为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它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政府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尝试的一项新指标。“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及学校管理制度,探索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及考核学生成绩的方法,进而制定长期有效的工学结合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中职烹饪专业的优势

以北京为例,在建设中职烹饪专业国家示范性专业的过程中,我校对北京餐饮业进行大量调研。从市场调研结果来看,餐饮企业愿意参与“工学结合”的合作的主要原因是:有的企业因扩展或转型需要大量人才,此时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受过完善教学的备选对象;企业只需提出相关的用人要求,派出业务指导人员就可以完成培训工作,这样不仅解决了急需用人的问题,还节省了人力、物力;餐饮旺季,顶岗实习生的到来解决了他们的用人之急,也降低了餐饮企业的运行成本。餐饮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强,因此需要储备一些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三、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订单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措施。

北京地区餐饮企业的阶段性人才需求境况如下:4月、6月、9月为餐饮淡季,11月至3月为餐饮业旺季,临时大型宴会等需要阶段性人才。结合具体情况,我校制定了“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期在校学习烹饪专业技能,企业委派骨干为学生上课,指导学生烹饪技能;在第二学年学生到企业学习烹饪菜肴制作,在餐饮业旺季时学校将学生派到企业顶岗实习。由此,学生可以完成角色的过渡;学校也实现培育人才的目标,解决企业用人的燃眉之急,最终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

2.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建校实训基地。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产品研发、文化内涵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等均是重要的内容。因此,学校必须抓住这些内容,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实现途径。学校烹饪专业可与酒店合作共建“仿真酒店”,其内部设立的岗位、设备设施等均以酒店为样板。在运作过程中,学校与酒店签订协议,酒店派骨干为学生进行技术讲座。教学中利用“仿真酒店”,让学生分别担任各个岗位角色,制订计划、评估成果。

3.学校建立“产品研发中心”的平台。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校应当在此方面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学校应该研发创新菜肴,并免费提供给长期合作的酒店,同时把职业技术优秀的学生输送给企业,进而实现三方互利共赢。

4.培养“尖端”技术人才,解决企业用人之需。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餐饮企业都有自己的招牌产品,但是制作这些“招牌产品”的人才奇缺。学校应挑选相应特长生,与企业一同培养,这些学生应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及强化训练,以便学生毕业到企业后能为企业所重用,成为技术骨干。

四、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难题

首先,实施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必须共同严格执行。学校在教学上严格要求,使学生达到各项培养目标的标准。但是企业考虑的则是工作效率及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因此实训很难进行。在此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行为不理解,特别是在餐饮业淡季没有报酬给学生,部分学生会产生一些异议。因此,学校与企业在签订培养协议的同时,还应将其与学生绩效考核相结合,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工学结合”的优势。

其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较弱。“工学结合”模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特点,而企业的第一要义是要发展,因此把工效和利润放在首位,很少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而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这就需要在制定培养协议时,学校与企业应从双方角度考虑共同研究,制订出合理的方案并严格执行。

五、结语

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互利共赢,突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得到强化。企业管理者和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并进一步研究中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进而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及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卜雪梅.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5).

[2]陈王劲,汤欣.五年制高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

篇4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餐饮行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便捷性等特点,已经深入将电子商务应用在餐饮业各个环节中。就移动电子商务来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从餐饮业最基本的工作,例如收银台录入菜单设备大幅提高了收银效率,而且在客人点餐时服务员手中的移动POS点菜系统也大大缩减了客人点餐的时间,提高了服务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后台厨师可以快速接收到POS的信息,准确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也提高了厨房效率。不仅如此,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运用还体现在预约、接待、菜品上传、厨房分单打印、查询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餐饮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淡薄。虽然我国很多餐饮业已经运用了移动电子商务,但依然有很多餐饮企业还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这甚至包括很多老牌餐饮业。归其原因,这些还未应用与移动电子商务的餐饮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移动电子商务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作用认识不够,而且这些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员工以及消费者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认为传统经营模式足够应付当前的管理,而移动电子商务不过是画蛇添足、毫无必要。因此,这些餐饮企业对于广阔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景和未来缺乏必要的眼光和认知。

除此之外,餐饮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影响也根深蒂固,消费者更亲睐与传统的消费模式,而对于网络、移动电子商务这种新鲜事务有着一定的排斥。此外,通过手机、网络订餐和消费的客户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而且消费者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信任感还相对不高。

2.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完善。当前很多餐饮企业并没有专门的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工作全部依赖于中间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例如当前流行的团购网站,拉手、58团、聚划算和最近一两年兴起的微信营销。因此,对于自身的专门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愿望并不强烈。但是这种完全依赖于第三方服务的模式很容易造成价格制定权的流失,很大程度上损失了应有的利润。

而很多餐饮业虽然有自身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也存在着平台的规划设计不合理的诸多问题。很多餐饮业的移动商务平台的内容更新不及时,平台推广力度太小,甚至没有。这就使得当前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一种摆设。同时,很多餐饮行业虽然拥有这种商务平台,但是因为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意识,往往营销的效果并不明显,吸引的客流量达不到预计要求。

3.移动端支付应用开发不足。移动端支付主要指的是允许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的支付方式。当前移动端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新型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这种方式。但是当前的餐饮企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移动端支付的开发与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缺口。但是移动端支付也有很多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移动支付的人群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主流线下直接现金交易的方式依然成为餐饮业的主流支付形式,因此研发人员缺乏一定的研发动力。

其次,由于移动支付平台的开发需要有多种设备的相互匹配才能进行。这不仅需要商家提供移动POS机、NFC设备,并且消费者还需要有一部可以支持移动在线支付的手机。这就将很大一部分潜在的消费群体置之门外。同时,移动端支付的开发还面临着与移动公司、银联合作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会影响消费者进行流畅的支付体验。所以,不论是什么方式,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支撑移动端手机开发的关键。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仅仅是更换可以在线支付的手机和手机卡就可以良好应用,那还不算问题,可事实上很多问题并不存在于客户端上,因此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客户就无法流畅的进行在线支付,从而也影响了移动端开发的顺畅性。

4.缺少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人才。目前,相当多的餐饮企业虽然应用了移动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经营发展得到了一定的促进,但是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能帮助餐饮业实现腾飞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相关的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

当前,由于餐饮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只要稍微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但是有较高学历的人却并不多,而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较为精通的人才更为罕见。

在当前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应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因此,电子商务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IT行业,而是覆盖到了我国大部分行业,但是这些电子商务从业人才中,只有少部分精通网络营销、市场推广以及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特点和作用。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如今的餐饮行业中几乎没有。

在当前经济体系下,移动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在餐饮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需要一批精通移动电子商务同时又懂得餐饮管理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如何尽快提高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这方面的素质,让其充分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意义和作用,加快餐饮行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整个餐饮业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对策

1.提高餐饮业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同其他的行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有很大的前景和优势。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大幅降低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有效提高服务员的工作效率,有效整合厨房的工作流程,从而大幅提高餐饮企业的经营利润。

餐饮业是对服务要求很严的行业,而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属性恰恰与餐饮业的这种特点相吻合。所以,餐饮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应用好移动电子商务,就不能仅仅将移动电子商务的作用定位于价格战的竞争,而是从更深、更广的角度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意义。

从宏观方面上,我国相关机构应尽快出台移动电子商务的立法进度,尽快建立一套可行的技术标准,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同时相关机构,例如电信部门应加大网络铺设和移动电子支付的基础建设工作。此外,我国相关部门应大力开展餐饮行业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使得餐饮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和消费者深刻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这样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深厚的基础和保障。

2.完善餐饮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议餐饮行业在关于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不断更新餐饮内容和优惠活动,来获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而如果能建立成独自的餐饮网络平台,就有利于汇集成较为稳定的消费人群,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来扩大网站的营销范围,同时安排专人做强化网站的品牌效应。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要建立一种重视品牌的意识。同时对于平台会员施行有效的管理,例如给予年费消费者较大折扣的优惠;对于广告费用的收取制定相关的制度,同时规避较为常见的返佣模式带来的风险。最后,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要尽可能的保障价值链中的各方面的利益。

3.开发方便快捷的移动端支付应用。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在最近两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手机终端上安装了越来越多的移动端支付软件,这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实时在线消费,也最大限度的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潜能。

因此,针对上述这种消费大环境,餐饮行业应积极开发或者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开发适合餐饮行业需求的APP软件。针对当前移动平台较为常用的苹果和安卓支付平台,这应是开发软件首选需要解决的事情。而针对用户群并不多的黑莓用户和Windows移动平台用户,可以在后续阶段开发相应的移动支付软件。

当拥有的多平台支持的APP时,可以通过现在广为常用的微信扫一扫模式进行营销,当用户通过微信软件的扫一扫功能后,即可在线安装餐饮行业的移动端支付APP,这就方便了用户的安装。同时,软件管理人员要定期将企业的各种优惠活动通过APP向广大消费者传达,当用户通过手机APP软件看到优惠活动时,即可下单购买。

4.加强餐饮业的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加强餐饮行业的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人才一直是制约餐饮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沿袭传统惯例,餐饮业进入门槛较低,人才素质普遍偏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懂信息技术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学校、烹饪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校在这方面要对专业做相应的调整,让懂信息技术的人懂餐饮,让懂餐饮的人通网络经营,让复合型的人才去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做到观念创新、决策创新、激励创新,消除家族观念、亲情关系和家族势力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没有现代化的经营人员,就没有现代化的餐饮业。

篇5

关键词:烹饪专业;岗位人才;素质调查;教学对策

长期以来,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未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毕业生顶岗实习的时候不能顺利过渡,迅速适应餐饮企业的工作岗位,餐饮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与中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某些不协调的因素,仍需进一步衔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学实践与餐饮企业用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差异,教师与厨师的角色不同,教师的社会流动性小,知识结构更新慢,在教学中各管一行,学科交互少,缺少岗位工作经验,不善于处置企业突发事件,工作节奏缓慢,不适应企业高效的工作岗位;而厨师则需要有敏锐的职业嗅觉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其次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角色差异,学生只会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工作缺乏主动性,只会做学过的,业务缺乏创造性,什么课做什么,能力缺乏系统性,一下班就走人,上班缺乏责任性;而厨师则要有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全局的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再次是环境的转换,在课堂上我们是要做好学生,求好成绩;在厨房则要做好职工,求高效率。

烹饪专业是很多中职校的主干专业,曾经为社会餐饮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烹饪专业人才,促进了餐饮业快速发展,同时实现了大量劳动力顺利上岗就业,对饮食文化和饮食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脱离生产实践而独立运行的,多年来,办学方向和教授的课程并无较大改变,而餐饮业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的,对于餐饮从业人员岗位素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何改革现有的烹饪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烹饪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笔者分别对中职校烹饪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从业的往届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烹饪专业教师、在校烹饪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

(一)用人单位意见

1.餐饮企业所需人才类别与规格。现在许多餐饮企业需缺的人才资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具有熟练业务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二是工资要求不高的普通打荷人员。而中等技术水平的人员并不稀缺。

2.餐饮企业对烹饪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餐饮企业所需的烹饪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要求能全面掌握中式烹饪的基础理论,熟悉餐饮生产的全部流程,胜任多种工作岗位,并了解现代餐饮的发展方向,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又有一定管理能力。

3.餐饮企业对所录用的烹饪专业毕业生的看法。现在的毕业生往往有升职加薪的欲望,而无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缺少激情和动力,干活靠人指挥,没有人安排就不知道该做什么,眼里没有活。

4.餐饮企业对烹饪专业办学的建议。首先要加强模拟职业和模拟岗位的训练,以使学生对餐饮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体系、业务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和体验,在就业初期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岗位;其次是进行必要的职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守时遵纪的良好品德。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的学生毕竟有很好的专业基础,通过培养和磨练,仍然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岗位。

(二)学校教学现状

1.烹饪专业特色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目前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有:《原料知识》《烹饪营养与卫生》《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冷盘与食品雕刻》《饮食业成本核算》《烹饪美术》。

2.烹饪专业课程侧重方向及培养途径。专业课程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中级中式烹调师和中级中式面点师;培养的途径主要依赖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训室指导实训。

3.学生对烹饪专业开设课程的兴趣。学生所期待的职业教育模式应该是全新的,和以往读书不一样的,而我们现有的职业教育方式和普通教育区别不大,进入职校的学生其本身就不具有刻苦好学的习惯,所以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普遍出现厌学的情绪。

4.学生对烹饪专业学习满意度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据调查,学生对烹饪专业学习满意度一般。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是教学方式枯燥呆板,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习兴趣,就业前景暗淡。

5.学生就业意向。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很随便,甚至没有职业观念和就业需求。

二、结论分析

1.专业培养目标与餐饮行业人才需求脱节。我们学校培养的只是个技术工人,会做菜就行;而行业需求的却是具有完善人格,稳定职业思想,良好职业操守,通晓行业工作流程,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技术人才。在这里岗位能力、职业操守和人才是企业需求的关键。

2.课程结构比例不协调。在学校教学中,往往是单科教师只教授单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只做好课堂工作,没有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工作能力和岗位意识训练,离开课堂,学生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素质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学校的德育课也只是思想品德教育,就烹饪专业来说,德育课的老师还真不知道烹饪专业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

3.学校与餐饮行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餐饮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工艺水平和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更新;而我们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却是几十年如一日。即使是商品也该更新换代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何况我们的学生还远不是商品那么简单,他们是人才。

4.餐饮企业对职业高中烹饪教育态度冷淡。现在的餐饮企业要的只是一个人,并没有太在意你是学什么的,进单位以后,一切重头开始。先是打荷,后是慢慢地做一些技术简单的活,然后看个人发展重新定位,重新谈工资。几乎没有一家餐饮企业招收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就能直接让其独当一面的。

篇6

关键词: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烹饪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19-04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烹饪专业是该校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建设方案获得了教育部5个A考核评价,经过近半年的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建设总体目标

从2011年到2012年,通过专业建设中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烹饪专业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烹饪专业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专业、提高质量的示范专业和办出特色的示范专业,在全国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做到专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专业建设模式独特新颖,专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显著增强,服务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强专业战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迈出新步伐,专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2011年争创江苏省品牌专业,2012年冲击江苏省特色专业,为今后创国家级示范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内容

在建设过程中,立足专业基础,紧扣建设目标,从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从而确保专业建设取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统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全面的餐饮市场调研,对餐饮业宏观形势、餐饮业未来形势、餐饮业人才需求三方面进行分析,以调研分析结果作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秋去春回”人才方案,其具体执行方法为: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三学期下店实习,第四学期回校学习,第五学期下店实习,第六学期回校学习。此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践和优化“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开展对烹饪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确定厨房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1+4×0.5(秋去春回)”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建立“理实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体系,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分课题进行教学。学生实习的分组率根据课题和设备条件确定。分红案和白案,原料切配和原料烹制。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理实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利用示范室,引导学生先看后听,先动手后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动手动脑,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2)主干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对原料知识、菜肴制作、宴席设计与制作等三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将三门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将与三门课程相关的教案、学案、课件、试题库、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全部上传至网上。建设《菜肴制作》、《西式烹调工艺》、《面点制作》等三门校级精品课程,完善《主题宴席设计与制作》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以《主题宴席设计与制作》为例,该课程是针对某一个主题(如国宴、迎春宴、农家宴、水乡宴等)设计出宴席菜单,再根据设计的菜单,从宴席原料的采购、加工制作,到宴席菜点的组装、上菜的整个制作过程,涉及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原料学、营养卫生学、成本核算、餐饮管理及烹饪工艺实践操作;还涉及人文学、历史、地理,民俗民风等相关知识。《宴席》课程体现了烹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处理好了传统经典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能做好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该课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存,特别是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7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活跃,年年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稳中有进,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约11%。

一、旅游业与餐饮业的关系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以旅游服务为主的旅游产品的综合型产业。餐饮业是指从参与或从事从原材料的生产、加工、烹饪到饮食服务提供等全过程中所有行业和部门的集合。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有些地区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业发展,比如桂林、黄山等,有些地区以餐饮业为主导带动旅游业发展,比如成都、重庆等,现在在两个产业相互交叉中延伸出一个新的产业―旅游餐饮业。本文主要指旅游餐饮业。

二、旅游业与餐饮业的现状

(一)文化底蕴深厚,但挖掘不足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有3500多年的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镇江市的文化底蕴深厚,餐饮业以维扬菜系为主,出现了蟹黄汤包、锅盖面、肴肉等有名菜点,有丰富的民间工艺,如石雕、剪纸、竹编、烙铁画等,但镇江市的旅游业发展和它的名气并不相当,主要原因是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开发和利用,没有将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融入到旅游业资源形成长远的联动发展规划,资源挖掘不充足,利用不充分。

(二)资源品种多样,但市场拓展不足

作为美食之乡的镇江,以维扬菜系为特色,兼具南北风味。镇江美食有“三鱼、三怪”之称。“三鱼”即“长江三鲜”鲥鱼、刀鱼、t鱼;“三怪”则为肴肉、香醋、锅盖面,以“镇江三怪”最为有名。

(三)名城名景众多,未形成产业化资源整合

江苏省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以水为主,山水结合见胜”的旅游资源。有南京、苏州、无锡、扬州、连云港、镇江等有名的旅游城市,但每个城市都各具特色,各自独立,未形成一条线的旅游开发线路,旅游景点比较单一,未形成产业群,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资源和线路的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规模经济。

(四)人才培养滞后

目前江苏仅扬州大学一所本科院校设有旅游烹饪学院,另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安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高职高专设有烹饪相关专业,生源水平相对不高,且实践操作和对外交流不多,大多处于理论教育层次,对餐饮业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不利影响。

三、旅游业和餐饮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建设餐饮人才队伍,注重增量提质

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饮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吸引点,所到之处,当地有名的酒楼、中华老字号及小吃街是旅游者常逛之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手工作坊被机械设备所取代,品种花样繁多,样式齐全,但基本处于小规模生产经营阶段,烹饪人员是技术熟练的厨师,但烹饪大师数量有限。按照市场需求,急需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烹饪技术强的综合复合型人才,应重视厨师人员的交流和深造,培养餐饮行业老、中、青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竞技、评比等活动,选拔名师、名品、名企等,同时需要大量的市场拓展人员,推广餐饮行业,做大做强餐饮业,实现连锁化、集团化市场经营。

(二)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注重绿色环保

构建生态文明,是进入21世纪以来热门的话题。绿色餐饮、绿色旅游、绿色消费、绿色生态是新趋势。要做到旅游业和餐饮业的良性发展,必须从绿色餐饮做起,从源头抓紧,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剩菜剩饭、垃圾的处理等各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尽量按照法律明文规定,做到令行禁止,做到绿色采购。

(三)大力营造绿色就餐环境,推广绿色旅游

在城镇化进程中,物欲横流和城市喧嚣充斥着生活,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是人们休闲娱乐、外出旅游的首要原因。现在很多旅行社推出“农家乐”和“生态园区”相结合,比如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人们可以去蔬菜基地自己采摘蔬菜,在农家乐自助做饭,剩菜剩饭喂鸡、鸭,在走进自然的同时,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

(四)树立个性化意识,追求优质竞争

篇8

【关键词】餐饮职业教育 和谐发展

一、餐饮职业教育与餐饮行业的和谐发展

2005年由国务院召开的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特别要为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餐饮职业教育在担当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重任时,应自觉地瞄准餐饮行业的发展方向,密切与餐饮行业的联系和合作,努力实现餐饮职业院校和餐饮企业合作。在合作中,餐饮职业院校以餐饮企业为先导,拓展产业结构,扩大服务面,了解餐饮人才需求的层次、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餐饮市场变化趋势,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同时,餐饮企业在与餐饮职业院校的合作中,可以以餐饮职业院校为后盾,拓展业务,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项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增加竞争力,餐饮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合作,能首先获得优秀人才,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服务水平,增强效益,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餐饮职业教育和餐饮行业的和谐发展,还应使餐饮职业院校和餐饮企业在合作中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设计新的服务内容,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兴起,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餐饮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餐饮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餐饮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餐饮行业的发展必将扩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我国餐饮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今世界,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我国目前的餐饮企业管理水平和烹饪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从业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较低,餐饮科技成果应用率低,转化慢,甚至转化脱节。餐饮职业教育和餐饮行业和谐发展,就要敢于正视这个差距,共同找出差距存在的原因,立足国内,放远世界,尽快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高餐饮从业人员中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比例。同时要协调人才结构的合理发展,人才内涵的调整变化,人才结构的调整变化力求与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人才内涵的调整变化着手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培训指导思想和方法;二是人的个人发展定位。餐饮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餐饮行业的实际需要,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当今世界餐饮市场发展需要,并能促进餐饮社会主义市场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真正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实力,能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打不垮、过得硬、立得住的餐饮行业的从业大军,并由此增强我国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生动教学实践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要求赋予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教育的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共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餐饮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要紧贴教育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生动的教学实践,以生动的教学实践体现丰富和完善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切入点,改变原有旧的教学理念,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理念,实行多元化办学,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实施法制化管理,遵守国内外通行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开展民主化治校、民主化办学,培养具有民主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学生,改变道德观,以“双赢共生”为基础,改变人才观,培养具有国际理念、全球意识,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较高餐饮技能的外向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餐饮职业教育要实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生动教学实践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教学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删除一些陈就、落后的不合适宜的课程,增加一些与时代

发展相适应的新课程。例如,计算机、外语,在课程改革中,可以将餐饮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餐饮管理和餐饮专业技能两大类,在餐饮管理课程中,要立足我国餐饮行业管理现状,总结我国餐饮行业管理的经验、教训,大胆引进国外餐饮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餐饮管理的职业教学来促进我国餐饮行业,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环境美化管理等各项管理。在餐饮专业技能课程中要坚持中西结合的方针,既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餐饮技能,又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餐饮技能,在继承发扬我国传统餐饮技能时,还要兼收并容全国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具有浓厚民俗风味的餐饮技能,以使我国的餐饮业能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各类不同消费人群的多种餐饮消费需求,不断扩展我国餐饮业的市场占有率。

其次,要加强实训实验教学,在做实训设备(施)时,一定要做到模拟仿真,力求模拟仿真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考核相结合。例如把实训室设计成五星级饭店一样,打破过去一排排,一段段的教学环境。在模拟仿真中实现三个一体化,即:青年学生在上实训课时,要做事与做人一体化,学生不是单纯的学技术,首先要学会做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一体化,不是通过餐饮职业教育,只会炒几道菜做几道汤就可以了,而是要把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遵法、守信、热忱的职业精神;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化,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协调应变动手的能力,从中训练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自立能力。

再次,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餐饮职教将学生和老师派到餐饮企业实习和挂职锻炼;二是将师生送到国外一些先进的餐饮行业学习,感受异国他帮先进的管理和技能。请知名专家介绍我国餐饮企业发展趋势和成功餐饮企业的经验及具体操作方法,请企业总经理、人事部经理、厨师长,从事餐饮工作的校友介绍企业对各类餐饮人才的需求。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餐饮人才的需求,了解餐饮人才必备的知识、能力结构、技能水平、素质素养,以达到让学生按餐饮企业和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好职业规划设计。推动学生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综合性、应用型和适用型人才,使学生通过餐饮职业教育,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经得住市场考验的有用人才。

三、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进步的和谐发展

餐饮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主体学生和老师的和谐发展。在师生和谐发展中要紧密围绕餐饮职业教育为餐饮行业服务的目标和方向,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进步。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要突出增强能力和具备双师素质。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职能,通过外派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参加专业技能学习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化”。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在岗位能力课程教学中,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岗位实际要求、国家职业标准三者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三位一体”的岗位能力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要突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可利用各种途径加大来自生产、经营、服务一线的比例,把餐饮企业最新技术、最新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带进课堂,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打破现行用人制度,聘请知名企业技术骨干作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全国烹饪大师、名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课或表演,做到能者为师,教育者和行业专家合一。老师,既是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教育者,又是生产实习课和行业的专家,还是餐饮行业各项比赛的参赛者和夺冠者。

同时,鼓励学校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做咨询,把科研、教学与餐饮企业相结合,把行业最新进展带到课堂,同时为业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方便。

学生的全面进步,建立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基础上,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过硬技术、高超技能和综合能力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示范,在教师的“教育者和行业家合一”的带动下,学生要做到“学习者和工作者是合一的”即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工作者,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作为工作者要精心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为使学生全面进步,除了要加强餐饮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外,还可以走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路子,让餐饮企业以多种形式步入到餐饮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又可让学生学到餐饮新技术、新发明、参与到企业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经济核算等过程,形成行业要求的行为准则,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使学生全面进步,餐饮职业教育应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推行双证制度,要求参加餐饮职业院校的学生,既要拿到证明其理论知识水平的毕业证书,又要拿到国家承认、行业认可的餐饮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以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以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以能够提高餐饮岗位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扩展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市场的自信心和实际本能。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烹饪专业;实训教材;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49-02

一、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必要性

中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烹饪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以下简称烹饪专业)是职业教育的传统特色专业,在我国职业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在近五十年风风雨雨的市场生涯中,面对未来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显然不能应对餐饮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为中国餐饮提供最佳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科研支持,如何应对蓬勃发展的餐饮形势,如何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烹饪职业教育中流砥柱的示范作用,这是烹饪职业教育上下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与国际餐饮业接轨,各职业院校烹饪专业都坚持“职业型、国际型、开放型”的办学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出了把烹饪专业建成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为主,以“质量、特色、精致”为标志的品牌专业的新目标,力争建设现代化的烹饪实训室,都希望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做大做强,为此,各校想方设法引进该专业的高端人才,在师资队伍引进、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校本课程(教材)研究等专业建设方面都花了大力气,做足了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课程建设,特别是校本课程建设还是一个软肋。烹饪专业基础课程全国都有相应的使用教材,但是专业实践的主干课程“菜点制作”没有现成的教材。菜品、点心的实践教学各个学校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如学校所在地区、教学特点、师资状况、实训条件等,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而各个学校的烹饪教学菜点都是从各地菜谱中收集而来,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编写一本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烹饪专业《教学菜点选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对烹饪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国内外各相关烹饪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餐饮人才的培养,关注烹饪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特别是实习实训教材的建设。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性,餐饮风味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开发的烹饪实训实习教材不尽相同,至今烹饪的理论教材有一些是统编教材,各个学校共同使用,但实习实训教材没有通用教材,各个学校大都是使用自己编制的校本教材。各地方在编制烹饪教材的时候,会参阅相关学校编制的教材,再结合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同类专业著作,编制出适合本地区特别是本学校对人才培养相配套的符合餐饮发展所需要的烹饪实习实训教材。

二、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价值取向

一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写的前提是关注烹饪人才培养目标,即烹饪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在餐饮业烹饪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烹饪专门人才。目标订高了,学习起来有点困难,掌握不好;低了,与行业发展脱钩,不实用。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充分考虑到了行业和专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才能确定所编教材的这门课程的专业地位和所承受的教学任务,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写的基础是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落实到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课程设置将从烹饪的职业岗位(群)或烹饪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按照烹饪人才应该具有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专业技能和全员素质来设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不求知识的体系性和完善性。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若干个模块,专业知识提前渗透,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与其他课程之间教学内容有衔接、灵活配合。整个教材内容要符合科学的课程构建体系,理顺课程间的关系,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设置上与其他烹饪专业课程不出现遗漏或重复。教材从专业的实际出发,选择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内容,着眼于实际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是实习实训教学内容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写的重点。实习实训课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为了突出能力培养,本教材围绕烹饪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因此,教材是根据高职培养目标要求来建设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相关能力培养的体系。

四是“双师”教师队伍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制的保证。这里所指的“双师”是指烹饪教师的双重身份,职业院校烹饪教师大多数具备了这一条件,他们在学校、在课堂是教授、讲师;在实训室、在餐饮企业又是大师、名师,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在教材中能充分得到体现。特别是能从实践能力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对教学进行教学法加工,而不是原原本本的将教材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做好教材的充实和变通,化聚知识,分散难点,选择最佳角度,充分理解教改内容。

五是充分考虑学习对象学生的水平。在教学编写过程中,能重视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潜能的人,教材的编写能根据学生特点,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激活出学生内在原动力,使学生能逐渐形成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技术关键

地方特色是烹饪专业烹饪实训教材的主要特点。所谓地方特色,就是我们编出的教材不会雷同于目前其他相关教材,在教材的内容选择、编写体例、呈现风格等各个方面显示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烹饪实训菜点的教材可按项目分类,即中式凉菜、中式热菜、中式点心、中式小吃、食品雕刻、中式筵席西式菜品、西式点心等八个大项目(即八章);每个项目又可分成不同的模块,如中式凉菜、中式热菜可按烹调方法分成不同模块(凉菜:拌、炝、腌、醉、卤、冻等;热菜:炸、溜、爆、炒、煎、贴、炖、焖、煨、烧、煮、扒等),中式点心可按不同面团(水调面团、发酵面团、油酥面团、粉橙面团等)分成若干模块,中式小吃可按不同风味(上海风味、四川风味、淮扬风味、北京风味等)分成若干模块,食品雕刻可按成品形态(花、鸟、虫、鱼等)分成不同模块;西式菜品和西式点心可按不同国家(法式、英式、美式、意大利等)分成不同模块。每一个教学品种按教学任务的形式出现,分为任务描述(对品种简单的介绍:传说、典故、由来、营养等饮食文化和相关科学知识)、原料准备、制作流程、成品特色、操作关键、课后作业等。每个成品尽可能配相应的成品照片。

四、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注意事项

(一)本教材的技术路线应体现四个特点

一是实用性。烹饪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实际操作,故要求教材实训内容要加大,成为专业的引领性教材;

二是先进性。在教材中果断拆去了过时、旧的内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用明天的专业技能培养今天的学生;

三是综合性。教材破除旧的模式,用模块方式,将多门知识综合在一起,用综合任务驱动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四是通俗性。教材降低了理论深度和难度,语言简练,做到了有利于教师教育和学生自学,使用了最通俗的语言将教材写得明白、写得透。

(二)本教材的关键技术是编写中要注意六个问题

一是教材精炼,幅度不大,没有累赘的文字叙述;二是烹饪技术经得起社会的“考证”;三是教材中尽可能的插入相应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四是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编排程序;五是本课程贯穿整个烹饪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本教材可用于烹饪专业在校学习的所有学期;六是本教材也可用于其他学校烹饪专业的学习,也是行业从职人员专业提升的辅助读物。

(三)本教材的实施中在于处理好了六个关系

理论与应用:以应用优先,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

深度与广度:以广度优先,知识概括性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传统与创新:以创新优先,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不仅教学内容创新,而且教材的编写方法、教材内容的含义也进行了创新。

利教与利学:以利学优先,学生是主人,教材有利于学生自学。

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以技能培训优先,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

四、结语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职业教育的传统特色专业,又是新型的现代服务专业。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各职业院校开发的特色校本实训实习教材,能像中国菜点一样,特色鲜明,风味多彩,能真正为培养现代餐饮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宏利.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理念创新性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4):37-38

篇10

关键词:烹饪教学;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做法;启示与思考;政策建议

在烹饪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学校所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课程设计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等现象。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烹饪专业的学生学习理论时,学生往往感到很空洞、抽象,不感兴趣,上课常打磕睡。学生在实训课上学到的技能,到了实习单位感觉没用处。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职业学校也同样存在;不仅烹饪专业存在,其它专业同样也存在。这个现象充分反映了当前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状况,那就是学生难学,学得低效;教师难教,教得低效。而就是那些经过教师努力“教”、学生努力“学”,好不容易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往往并不为企业所认可,企业抱怨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要求关系不大。这都是教学背离了岗位工作任务过程所造成的。

一、传统烹饪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严重背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通常被称为“三段式课程”。这种是根据我国普教的课程模式演变而来的课程结构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难以摆脱自身的责任。“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我省烹饪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之一,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中。

2、专业教学内容落后于现代餐饮的发展需求

目前各个烹饪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高速发展变化的餐饮市场,许多专业教师对目前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总体满意度不高,尤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对师生的吸引力方面满意度不高。许多专业教师感觉到自身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有些技能在行业已不再应用,但学校依然进行教学,导致毕业学生走上岗位学而无法致用。

3、学科型教材制约课堂教学形式

从烹饪教材看,良莠不齐,教材大多注重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且中职、高职甚至本科教材区别不大,只在深度上有所差别,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而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往往对教学形式起决定作用。课程教材其学科本位、文本为主的引导方式也就决定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维定式。

4、落后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餐饮企业技术工人实际岗位要求

目前各个职业学校大都采用学科理论考试加专业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但是专业理论的内容是以专业学科体系内容为主体,缺少与专业操作技能的相关性;而反映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等级鉴定要求又不能反映现代烹饪技术工人的实际岗位要求。缺乏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二、基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研究做法

1.做好人才需求和专业教学改革调研基础性工作。

每年组织同类同专业学校及骨干教师共同对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等进行调研。主要内容分为“行业企业”、“毕业生调查”、“在校生”、“专业教师”以及“学校招生和就业推荐部门关于烹饪专业学生招生和就业情况”五个部分,并细致做好了统计与分析,为下一阶段工作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2.梳理并撰写中职烹饪专业调研报告。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梳理材料,撰写完成调研报告,对于烹饪专业办学环境、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与评价、课程、师资、生源等进行了详尽的数据调查分析,并对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调整、教学方法、实训条件配置、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发展方向进行论证和阐述。

3.召开烹饪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会议。

研究小组邀请知名餐饮企业的行政总厨、厨师长等活跃在一线的“行业专家”,在课程专家的组织引领下,围绕烹饪专业的岗位群特征,按照“职业群”―“职业”―“岗位”―“任务”―“任务行为”―“职业能力”程序,把烹饪专业中对职业任务逐层分解,对烹饪专业进行“核心技能”分析,充分的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界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最大优势解决了烹饪专业的技能学习的逻辑线路,为进一步确立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修定奠定基础。

4.制定与完善烹饪专业课程标准。

在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核心技能相对应的烹饪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烹饪原料初步加工技术》《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盘制作技术》《食品雕刻》等项目化的核心课程,依据岗位、任务、产品流程,注重理实一体、注重实战型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得到行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们的鉴定认可。

5.开展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烹饪专业教学项目设计征集与评比活动。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教学项目设计的开发也是教学改革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新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做好铺垫。对推动和推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6.做好烹饪专业教师教改专项培训。

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另一方面要组织专业教师下到企业熟悉餐饮企业的岗位,分析了解胜任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教师深入对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烹饪教学进行理解。

三、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1、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职业素养

多数餐饮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较高。因此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艺要先学做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强化对学生的责任心、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同时要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2、以烹饪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重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

烹饪专业教学改体现以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以烹饪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项目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鲜明的烹饪专业教学特色。合理选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专业建设内涵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烹饪专业教师要努力做到“市场上流行的菜品,是我们重点教的内容;饭店企业的工作重点,就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烹饪技术,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促使烹饪专业教师能够“进得课堂、下得酒店”,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双师型”优秀师资队伍。通过专业教改,“走出去”――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新工艺、新设备、新菜品等知识和技能,构建实实在在的能力结构。“请进来”――把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大师请到学校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以此把餐饮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工艺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从而确保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零距离接轨。

四、基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的政策建议

1、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非常频繁,毕业生不能只适合在一定狭窄的职业领域里工作,他们应该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因此,在职业能力的内涵中,将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局限于单一的上岗技能的训练上,既不符合现代烹饪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烹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上既要让学生掌握烹饪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又要十分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竞争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以及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发展后劲。

2、关于专业设置的方向问题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餐饮业发展正在发生转型和升级,“大餐饮、大市场和大产业”的特征日趋明显,烹饪专业的内涵也日趋丰富,已经由单一的纯粹的中式烹饪发展到西餐、海鲜、鲍翅、煲仔、烧烤等多种专业性更强的方向,毕业生除了面向宾馆饭店,也逐渐向休闲度假村、商务会展中心、购物娱乐美食城以及茶楼茶吧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场所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餐饮业产品和烹饪专业设置同样具有多样性。

因此烹饪专业在专业设置特别在专业结构和布局方面需要重新定位。中职烹饪专业要努力实现发展方向和内涵的转变。目前,伴随着餐饮业的深度开发,烹饪行业的新型职业如公共营养师、美食节策划师、厨政管理师等受到市场青睐。中职烹饪专业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餐饮业发展趋势,既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原有烹饪专业的建设水平,又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拓展更为广泛的培养方向。

3、关于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问题

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应该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手段、校企合作、产学教结合等方面的创新。

目前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仍以学校为主体,烹饪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大多仅局限于接收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实习活动和接受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缺乏深度合作。与职业学校建立“订单培养”,参与职业学校专业改革等方面比例较低。然而,走依托行业、结合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从封闭办学到开放办学,一定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和提升内涵的重要途径。

4、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问题

各地应该逐步加大烹饪专业建设专项设备经费的投入,高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加大烹饪专业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积极探索产教研学结合的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坚持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努力通过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特色,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中职烹饪教学研究对专业建设一个实践过程。这些探索与实践,不仅丰富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也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希望对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业专业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价值。(作者单位: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

参考文献:

[1]吴登军.项目教学法在《中餐烹调》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