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食品工程专业;考核方式;知识网络

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应该更加面向社会需求,尤其是对于工科专业,更应偏向于实用性知识的需求。食品工程是国家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食品工业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缺少食品工程的技术人才。

一、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才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才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1]。

(一)重知识识记,轻技能应用

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考试的内容,目前教学的重点还是集中在书本知识的重复、讲解和考察。但是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无法促进学生的知识形成内化的技能。在简单粗暴的考试模式下,为了方便公平的评分,学校主要针对知识点来进行设分,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点识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不会也没有时间去思考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即便是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也是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课上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的认识不够深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不能得到锻炼。

(二)多纵向知识总结,缺横向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科目是由不同教师进行执教,因此教师的教学总结往往是以自己的教学科目为单位进行总结和深化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知识网络联系,缺少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实所有的知识应该是一张完整的大网,在某一学科中以结论出现的一个知识点可能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原理,如食品营养学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有助于避免酮症的发生。而实际其背后的原理蕴藏在生物化学中三羧酸循环的部分。

(三)考试内容过于基础,缺乏思考能力考核

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考试的评分标准需要具体而准确,这其实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而设置的,但实际上这种评估标准却限制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2]。创造力的结果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很难用一个准确而具体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如结课论文、学科设计等考核方式,教师很难预估出种种可能并做出具体详细的评分标准,因此许多高校都要求必须要以考试的方法结课,根据考试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掌握情况给分,那么学生在备考过程只能着眼于知识点的记忆,不会更多的关注对于知识的思考及应用[3-4]。

二、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

知识不应该简单的储存,而应该去运用[5]。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点,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一)弱化知识识记,引导学生思考

授课方法要从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向引导思考的授课方式来转变,课堂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方式。如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进行营养配餐的计算是这门课的难点和重点,一般的授课方式按照教材安排顺序讲授,如果使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可以在一开始引入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为了获得能量和微量元素”,再引入第二个问题“什么食物可以提供能量”,这时学生会回答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教师引入第三个问题“哪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学然后以“摄入的米饭、馒头可以百分百转化为能量吗”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碳水化合物的计算为例,学生就可以依次推导出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而关于蛋白质效价等知识性的内容不用特意地记忆,多计算几次完全可以掌握。

(二)变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但大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点之上的总结、运用和拔高。现在有些高校采用“一纸开卷”的考试模式,即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入考场一张A4纸记载的内容,并且这张纸上的内容必须是手写,而不能是打印的。这样的考试形式目的就是将学生从繁重的知识记忆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拔高,这种考核方式更着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考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注意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更有利于学科的拓展和延伸。如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减少酮症的发生”,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与生物化学学科建立知识网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指明酮症的发生是由于脂肪酸不完全氧化而产生的代谢疾病,而避免酮症的发生,脂肪酸必须完全氧化,脂肪酸完全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生物化学课程中学到的三羧酸循环,没有了碳水化合物三羧酸循环就不能进行,故而没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不能完全氧化,就会产生酮症。这样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将营养学与生物化学建立了联系,如果学生在之后遇到关于代谢的问题,会有意识地去生物化学等代谢相关的学科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技能

俗话讲“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还少说了一个中间阶段———应用知识。知识本身的力量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技能。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应用这些知识。如在食品感官评定这门课程中,有两个知识:第一,各感官相互作用,视觉会影响味觉的形成;第二,中性灯光可以减少对食品颜色的影响,而红色灯光可以掩蔽食品颜色的差异。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介绍这两个关于感官评定的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两个知识点,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品评薯条,不希望看到的油炸色泽影响薯条脆性的评价,这时候评价台上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灯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来选择教授的方式,如果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讲出理由,如果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如“不想颜色影响口感应该怎么做?”“怎么可以掩蔽样品的颜色?”等,通过提问,不断向答案铺出台阶,这样学生才会消除逻辑断层,学会使用知识,最终形成专业技能。另外,对于实验课,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实验目的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制定出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专业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2

【关健词】教学;改革;角色扮演;应用

一、绪论

现在全国都在大力推进职教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学院目前正在积极响应号召,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没有过多的经验借鉴,做好职业教育对大多数老师来说算是一个大的挑战。然而路总是要靠摸索才能做出来的,现就针对《物流客户服务》这门专业课简单谈谈我是如何响应教育改革的。

二、课程地位

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作为学习现代物流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系统学习和了解有关物流客户服务的知识,提高对物流客户服务的认识,掌握物流客户服务流程,将物流服务与客户服务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安排顺序,所有知识点都侧重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将书上的知识点掌握后,就根据书本的内容讲解一下书上的相关案例,或者将书本案例延伸一下,但不管怎么样就是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书本知识,案例讲解完一门专业课也就基本上结束了,后面的就是学生自己复习准备老师自己命题的考试检测,全部是考书本的死知识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书上有的内容,老师照本宣读,学生一点兴趣没有,讲台上老师讲得毫无兴致,讲台下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课程改革探索

经过总结摸索,认为课程改革应该以职业活动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进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该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一) 对于第一章的物流客户服务概论,让学生自己预习教材,比较区分客户服务与物流客户服务。接着让学生自己分组参与实际演练――生活中经历的客户服务,教师对之的表现进行总结,表扬好的地方,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二)对于第二章的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先让学生预习找出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并且分组讨论,看那组同学找的比较正确,接着让学生分组对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实战演练,以班级作为一个物流公司,分组分别担任运输部门、仓储部门、流通加工部门及配送部门,先让他们根据书本的知识点进行演练,后老师对之进行指点总结,最后再让学生们再次进行演练,从而在不断的演练中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更懂了如何实际操作。

(三)对于第三章的物流客户管理,让学生自己找出物流客户管理的内容,找到如何收集客户服务信息及如何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的方法。再让他们对本章的重点客户分类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在理论知识基本上清楚的情况下,继续分组实践演练,一组同学做物流公司,一组同学做客户,还留组同学当智囊,随时为前两组同学出谋划策并兼职当裁判。通过演练,不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使知识得到了应用。

(四)对于第四章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客户服务,先让学生分组举出身边的网购商城,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比较各个网购商城的利弊,最后老师对各组进行打分,并告知一些如何建立网页的课外补充知识,并下达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合作建立一个自己的网页,最后大家共享成果。

(五)对于第五章物流客户投诉处理,先让学生分组,列举身边遇到的不满服务,并阐述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接着让他们换位思考,若他们是客户服务人员,应该如何来为顾客服务,并使客户满意?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自学书本知识,找出本章的重点,并说明为何选择该知识点为重点,最后教师对此做出总结归纳,重点是掌握处理客户投诉的原则、步骤以及技巧。掌握好了理论知识,就进行实践演练,以班级为物流公司,划分为客户服务部门与公司领导层,老师担任客户,老师对该物流的公司的服务非常不满意,想方设法对之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刁难,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想办法使客户满意,公司领导层也为客服部门出谋划策,并出面协调客户。

(六) 对于第六章的物流客户满意度,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法及如何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评价,重点是开拓与巩固物流客户的方法。接着对之进行实践演练,一组同学做物流公司,一组同学做各种不同的客户,让物流公司的同学去为公司开拓新客户,并对新客户进行巩固,使之成为回头客并为之带来新的客户。

(七) 将第七章跟第八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先自己预习,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后结合第七章的物流客户服务质量管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分小组练习接打倾听电话的技巧。老师结合第八章的知识点补充一点个人形象的知识点,比如如何化妆如何培养自身的气质等,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八) 最后将全书进行整体复习,让学生自己勾画书本知识的重难点,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书本知识实践为现实操作,从而不仅再次将书本理论知识理成一条线,同时可以使学生利用假期去物流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五、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变教师教为学生学,这样不仅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且使学生、教师都喜欢上课。

(二)面对考试复习,学生自己知道自己该怎么复习了,而不再是老师画重点,学生就死记硬背,再不就是为作弊忙碌。

(三)老师在轻松氛围中教授了学生知识,感受到了付出后丰收的喜悦;学生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下学到了真正的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六、结束语

职业技术教育强调“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还应提升综合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结合,与工作岗位结合。

参考文献:

[1]郑斌主编.物流客户服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010重印)

[2]刘志学主编. 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杨霞《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 数控铣床加工实训 能力标准 先前能力 形成性考评

一、数控加工实训的特点

数控加工实训以编程基础知识和典型数控设备编程使用知识为保障、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实现实践教学中的基本编程方法、机床加工调整等内容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又兼顾生产现场操作规范的较完整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特色。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严格,既要具备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编程知识,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先前能力水平进行评估、鉴定。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有别于普通加工实训教学一人一机的操作模式,一般采用3―4人操作一台数控机床,所以在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考查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应该占据主要方面。

3)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所以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更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培养创新能力。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分段实施,由于实训项目较大,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都具有不唯一性,第一阶段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部分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其余自行设计方案实施,第三阶段按项目目标自行设计方案实施。

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框架的设计

以前的数控加工实训实施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知识点讲授、图纸分析、学生编程练习、操机实训、实训总结。

采用以上的教学形式,只是实现了知识的简单传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事可做,做无目的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典型零件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采用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学生完成工作过程,提供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实施这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又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点都串连起来,这样学习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任务的每个环节里都有体现能力标准的鉴定考核措施,对学生团队在每个工作环节里反映出来的能力做出及时的、有效的、正确的评价,形成了一套先前鉴定、形成性鉴定、终结性鉴定、能力综合评价为一体的完整考评体系。

三、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典型任务,从相关知识点传授到考核鉴定技能水平的过程。

1.相关知识点的传授

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工作过程中会涉及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制定理论课堂计划,讲授过程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的教学五步法。教学五步法是在“四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环节,这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利于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知识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整的考评体系

先前能力的考评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首先对参加学习的学生涉及实训教学有关的先前能力进行鉴定,填写先前能力鉴定表。表格里的内容反映出即将要开展的实训课程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教师就根据反映出的情况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进行讲解。

形成性考评过程

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反馈的整个工作流程中,都设定了需要达到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以记录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记录表格的过程就是记录整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对工作过程中对表格记录和动手能力的考核就形成了形成性鉴定,同时也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评价。

终结性鉴定

完成了以上的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后,小组成员讨论填写总结报告,总结加工过程出现的问题、零件的质量、与预期加工相比加工进度等等问题,最后向实训教师汇报答辩,这样也就完成了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和反馈。

四、以数控铣床加工为例展示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的数控铣床加工实施模式,我们对我校04数控503班的数控铣床加工实训进行了一次探索性尝试,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平面加工为例,展示新的数控铣床实训模式(资料包括:平面加工课堂计划、小组鉴定清单、小组生产实施计划、小组生产实施操作流程、小组生产实施总结、个人实训总结),同时在完成加工后对每个小组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定量地评价出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

五、实施的意义

在职业技术教育快步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的可靠保证,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实现这个保证的基础。我们借鉴了澳大利亚和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新型数控电加工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在基础上的技能人才大厦是否坚实、壮观,还要看能否对其有效地把握和应用,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该研究项目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结构体系完整、科学、合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解决工程问题,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该研究项目的试行情况看,它对提高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数控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制造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双证制”教育,办出专业特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模式

【Abstract】to meet the aim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innovative spirit,the problem-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 The course features were analyzed, which is strongly practical.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idea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The teaching framework was constructed, during whose execution the possible challenge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ourse features, with pro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thods. Problem-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sui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 also meets the current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This metho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Inquiry teach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 Teaching model

探究式教学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在教育界获得广泛关注。施瓦布(Joesph Schwab)的生物科W探究模式、理查德・萨其曼(Richard Suchman)的“探究训练模式”、罗伯特的“学习环境式”、拜伦・马希尔斯的“社会探究模式”是美国探究式教学的代表理论[1]。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发展迅速,其积极意义得到广泛认识且付诸实践,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2-3]。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主体的主动探索,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强调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4]。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5]。探究式教学正迎合了高等教育特点,更能发挥出它的内在优势。但由于探究式教学要依据课程目标及受众特点来制定,没有固定模式和既得经验,正处在探索阶段。“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探索相适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普及探究式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1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特点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综合性强,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知识点覆盖基本理论和应用实践,是一门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课程。具有抽象性、推理性、实践性等特点。以文九巴主编的教材《机械工程材料》进行讨论[6]。抽象性,在“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和金属的结晶”中知识点“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将晶体结构抽象为空间点阵,且按某种预定的结构排列,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推理性,第5章中知识点“杠杆定律的应用”,通过杠杆定律计算碳含量与平衡组织的关系。实践性,是课程的主要特征,从第6章后的内容均为实践性问题,涉及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为能将知识点应用到工程实际,能独立完成各种零件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确定。所以,教学上除了要掌握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应用实际,让学习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及可操作性强。

2 探究式教学结构框架

探究式教学是将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设计则。一是,系统性原则。探究式教学涉及学生、教师、学习材料及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考虑。二是,主体性原则。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设计中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三是,整体性原则。探究式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互为补充,使集体智慧集约式发挥。四是,服务性原则。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自主探究学习,要根据学生探究需要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安排,而不能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确定教师指导是为学生探究服务。

探究式教学重点是解决问题,前提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教育学家认为,一个人要使现有知识成为他自己的知识,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为”。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分析、解决问题是关键,归纳总结是升华。所以,探究式教学的总体思路是问题创设、分析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

2.1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科学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绪论部分,情境:时代的发展以材料发展为标志,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引导学生讨论材料分类,结合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了解的材料,提出问题即材料分类及特性。延伸问题,金属材料要实现各种应用,要进过怎样的加工,激发他们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2.2 分组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是面向全体,发挥每一个体的聪明才智,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为此,将一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以5-6人为宜。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让小组内部实现科学搭配。比如,将学生按照个性分类,比较外向的、思路清楚、善于表达的同学挑出来,每一组分配一名,将思维缜密、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同学挑出来各组配一名。总的来说,就是分组要具有公平性。分组后,每一小组由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内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的方向,要求学生给出方案,评估方案的效果,不合理后再次探讨,以此循环多次。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2.3 归纳总结,内化提升

归纳总结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归纳总结,把新的知识纳入自我知识框架,锻炼了知识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如第五章第二节中,讨论了知识点:铁-碳相图中点、线、区的意义,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讨论后大家对知识点都有所理解,但感觉概念多,比较抽象,系统性差。这里就要进行重点归纳总结,引导同学们根据前期讨论结果,在铁-碳相图中标出不同含碳量的钢在各个温度区的组织组成物。通过总结,可将相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合金分类、组织组成物成份及不同含碳量合金的结晶过程全部固化到相图上。只要提到其中任一个知识点,在脑海中都能像在地图上找一个位置一样去理解知识点,这就将目标知识点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2.4 评价反馈,实时修正

评价的目的是反馈,修正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教师的评价指导应贯穿整个探究过程。及时反馈一方面能调整学习行为,改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赫洛克说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7]。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即时性,所以要在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价,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获得相应的信息,并随时调整学习行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要全程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经提炼后进一步作为探究的问题,提高问题探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探究式教W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1 教学资源缺乏限制了探究式教学实施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工程材料”课堂学生数高达150人,导致分组数太多,无法实现充分讨论。小组过多也容易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达不到探究教学效果。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可采取多级管理,5名学生组成一个组,分为30个小组,然后找10名同学,每人负责3个小组,并组织组间协作讨论,最后向老师负责。多级负责制可缓解学生人数较多带来的问题。分级数可根据人数多少、教学资源及组长管理能力来确定。

3.2 学生很难突破教师“掌控”

在教师主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能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下探究,其创新能力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适度控制教师“掌控程度”,将探究问题更加开放,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探究过程实施调整主导方案,以多角度、多维度引向教学目标,不能根据原有固定设计进行引导。这更加考验教师的“导演”水平。

3.3 泛化探究式教学费时与课时限制的矛盾

机械工程材料学时仅有32学时,其中还包括4学时试验课。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时已近非常紧张,更不用说更加费时的探究式教学,成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从意义上说,探究式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课时上,单一知识点确实需要更多学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探究式教学恰是“授之于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课堂上可以选择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学习,其它以课外自学完成探究学习,课内进行归纳总结,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课内课外结合,可有效解决课时紧张问题。

4 结语

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将目标知识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符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传统主辅关系转变为平等关系,有利于学生和教师自我完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存军.化学探究性教学的适切性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33(8):46-48.

[2]徐连荣,谭伟,崔光佐.游戏在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以“斜抛运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6):58-64.

[3]郑天莉.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8): 109-111.

[4]董丽君.“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2):95-99.

[5]刘岚,赵矫,曾永秋,等.研究型教学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5,44(21):3011-3013.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基础课程;编程语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是所有高校学生在教育阶段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作为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今后步入社会的重要工具,具有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广泛性。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都较为良好,通过采用有效积极的项目化教学手段来实现计算机教学目的。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渗透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时选择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将计算机各个项目融入到整个教学之中,充分激发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热情,对学生自身整体创新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升作用,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强化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其教学思路

1.1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或是教学课件等教学手段将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消化,到实际课堂教学时再由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最终实现解答课堂知识难疑点和掌握课堂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一就在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前后顺序翻转。我国高校也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翻转课堂这种新颖教学模式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元素。

1.2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思路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课堂教学模式大都相似,高校学生走进教室置身于课堂教学,由教师通过板书或是投影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是从传统教学中一直沿用下来的,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满足不了教育需求,它忽视了在课堂上每一位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在课堂教育上的差异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这时教师要想通过自身来解答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疑惑是很难实现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推行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思路就是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课件进行课前的知识点预习和吸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再由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专门讲解,实现教学知识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在课余之外还能随时随地通过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知识的反思。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

2.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缺乏

根据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当前我国高校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都顺应了教育改革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相关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和匮乏,无法满足现代化科学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再加上高校课时的限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完全解释,制约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一对多教室式教学转变为现在的一对一机房式教学,但是在知识的传授上还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教学方式,很难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翻转课堂在计算机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中的实验研究

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指导,为了更好凸显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作用,选择JAVA编程语言这一知识点进行具体翻转课堂教学。在传统JAVA编程语言课程设计上,一般都是教师将教学任务提前告知学生,由学生自行进行课前的准备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程内容演示以及学生实践编程三个主要阶段。然而由于学生在实际JAVA编程上缺少经验,导致其在编程中易发生各种问题,再加上缺少课余之外的沟通交流,积压越来越多的问题,很难达到的预期计算机课程目的。在这样的课堂背景下对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实行翻转课堂具有实际意义。

3.1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利用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不仅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点的责任,还要准备课前计算机知识点课件或是视频资料,为了提高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的效果,课前准备工作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首先,翻转课堂需要一个完整课堂学习系统作为依靠。通过对知识点课件或是视频的准备和管理掌握教学任务的进度,并收集学生观看课前视频课件的信息,清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实现监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目的。其次,翻转课堂还需要充分的课前学习资料作为基础。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在充分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计算机教师通过自己制作视频课件或是在网上选择适合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的视频,再加上课前收集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准备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文字资料,完成一整套的翻转课堂课前准备。

3.2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利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设计过程

在实行翻转课堂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于JAVA编程知识的熟练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组排序,对于掌握程度熟练的学生可以安排实践任务中较为困难的一部分,并在实践中担任比较重要的领头作用,在锻炼学生们相互合理安排分配任务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自主动手创新能力,对于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则在观看课前视频课件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点较为薄弱的部分进行专门学习,而对于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在观看教师准备的课前视频课件之前,优先系统复习巩固最基础的知识点,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完成翻转课堂的实践学习。在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相关视频课件进行学习。在JAVA编程语言课程最开始时要求学生确定编程项目并清楚自身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制作课前视频课件时候应针对知识点的实践作用来展现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基础强或是弱的学生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视频进行预习。进行实际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堂检测、课堂讨论以及课堂总结三部分。在课堂检测部分,教师可以针对理论知识或是实践知识选择通过笔试或是问答的方式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在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可以实现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一些问题,在JAVA编程语言设计中的用户管理删除系统功能,学生在设计时往往会选择直接删除,但是这样的行为在JAVA实际编程中是错误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这一部分提出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总结部分,教师通过整堂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整体构建和巩固,有助于学生理解透彻知识点。通过翻转课堂在JAVA编程语言的实际运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以前在传统计算机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在翻转课堂上几乎不存在。对于实行了翻转课堂的班级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都明显高于未实行翻转课堂的班级,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4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转变

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结合了不同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特点,很好地解决了高校中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通过教学的互动性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与学的转变。

4.1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的转变

翻转课堂的互动性使得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更加趋向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和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主体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相关课前和课中课件由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之后亲自制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不足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或是表情来获取学生接受知识点与否,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基于计算机课程的高实践性特点,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课前的学习任务布置和课中知识点的讨论,教师能够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易发现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4.2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的转变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真正的课堂主体,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参与型,课前的主动预习、课中的主动谈论以及课后的主动巩固知识点,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发挥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学生之间还能通过互帮互助机制促进知识点的交流学习,建立专门的课题讨论群,方便学生进行及时的学习、作业的提交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5结语

终上所述,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整体水平提升,还顺应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代进步发展。在进行有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发挥翻转课堂在实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最终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篇6

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是来自山区县、偏远农村的学生,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自律能力较之普通高中生有明显不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性格开朗活泼、爱结交朋友、思维灵活等,教师要对他们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他们做到学会乐理、爱学乐理、会学乐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选择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本身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小学、初中的音乐课都是对听觉艺术的培养,对音乐鉴赏知识的学习,很多难点的音乐知识他们只是有些印象,可以说音乐基础知识为零。面对这种现状,既要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也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创新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细化乐理知识点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基本乐理与伴奏编配(第二版)——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本乐理,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在讲授这本教材的时候,作为教师要在备教材上下足工夫。将乐理知识总结为14个知识点分别为:1.等音、半音、全音;2.音列分组;3.连音符;4.构音程;5.构和弦;6.调式音阶;7.调式中的音程;8.调式中的和弦;9.近关系调的判断;10.分析调式调性;11.七和弦的解决;12.移调;13.音值组合;14.音乐术语。每一个知识点里再细化出小点,思路清晰,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采用奥尔夫教学法

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我们将一些奥尔夫音乐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大脑疲劳。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中和大家一起进行《握手舞》游戏,在这个音乐片段中会有三种音乐效果,根据每个音乐效果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尤其是最后一个音乐效果时值长短不一样,所以需要学生们认真去聆听,什么时候握手,什么时候换另一个伙伴接着握手,通过这个游戏师生互动避免了第一节课的拘谨。当然这个游戏还可用蜡笔,听到最后一声音效时画直线,直到声音重新响起,最后会发现白纸上会出现长短不一的线条,这就是表示的音有时值区分,有长短之分。奥尔夫音乐小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学生实习工作的教学中,和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游戏,同时也学习了简单的乐理小知识。除了《握手舞》游戏还有很多其他小游戏,比如用《啊苏珊娜》音乐来做传递彩蛋的游戏,锻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班级凝聚力。

四、课堂练习精准到位、及时巩固

篇7

关键词 教师角色;行动学习法;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35-03

An Analysis of Lecturer’s Roles from an Action Learning Perspec-

tive: Using Role play Method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urse

as an Example//LI Xiaobei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class, lecturers mainly play three types of roles: specialists, process experts, and edu-

cator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of these roles and their associated functions in action learn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rticulate the roles

of lecturers from the action learning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using the

concept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urses and action learning pro-cess design (role play), this paper further shows how lecturers might

integrate and shift from different rol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ec-

tures’ roles helps lecturers to effectively employ action learning method.

Key words lecture’s role; action learning; role play

自20世纪80年代起,基于行动学习理论视角的行动学习法逐步得到中西方各类工作者的关注。在学校中,尤其在商学院的MBA教学中,行动学习法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指导方法。然而,行动学习在其他商业领域的使用(如企业内训),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变得模糊。行动学习法下,教师扮演怎样的角色?培训师?引导者?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园丁”?本文通过对行动学习方法的简要分析,提出在课堂应用行动学习方法,教师主要扮演三个角色:知识专家、流程专家和教育者。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及其应用行动学习的必要性和难点,本文进一步通过对变革型领导力的知识点结构和行动学习流程设计示例的展现,分析在不同环节中,教师对多种角色的扮演。

1 行动学习视角和行动学习方法

行动学习视角和行动学习法 行动学习的研究者[1-2]通过大量观察研究,发现人们往往能从项目实践和现实的工作经验中学习成长。Raelin指出,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不仅操作性强,而且能直接改善人们的行为。基于此理论,行动学习法得到推崇。行动学习法可概括为在行动中学习,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者的能力[3]。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学习方法更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为牵引,以学习者的成长为核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完成教学任务。行动学习过程由明确目标、实践、结构化的知识(即授课的知识点)、提问、反思等环节有机结合。多人的行动学习(如教学)还能够通过重复地实践、尝试、观察他人的反馈、反思和讨论想法等社会学习过程,帮助个体掌握结构化知识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0世o80年代后,行动学习方法开始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包括社区管理和公众领导力的培养、企业内训、课堂教学和各类会议引导等[4]。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通过对知识点的提炼与解构、课堂流程设计(如将知识点融入实践设计)、课堂引导、提问和反馈,以及行动学习方法(如德尔斐技术)和工具应用(如鱼骨图)等环节,帮助学生更主动有效地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应用行动学习法:教师的角色分析 在上述环节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单一或一成不变的。如表1所示,行动学习法应用过程中教师主要有三大角色:知识专家、流程专家和教育者。知识专家主要对教学目标和知识重点进行掌握和规划。对于社会科学课程,对知识重点的甄选会反映教师的个人价值观。流程专家主要是设计和引导课堂流程,对每项活动如何展开、推进和反馈寻找合适的方法。教育者主要指教师通过课堂的言传身教和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并进行自我提升。每个教师角色虽然在行动学习法各环节中的重要性不同,但是不难发现,这三个角色基本贯穿课堂全过程。因此,要完成好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明确这三个角色,并在三个角色中进行整合或转换。

如在引导课堂流程时,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辅助行动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如调动学员积极性、创建讨论氛围、疏导负面情绪等。另外,在帮助学生反思时,作为流程专家的教师需要放空自身的知识系统,调动学生,进行个体或群体的辨析与讨论,从而体验、领悟和总结相应的知识。在反馈阶段,教师可能更多地需要扮演知识专家的角色,促进学生梳理已经发现的零散知识点,构建并呈现相应的知识体系,明确和巩固教学效果。另外,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耐心讲解与答疑,讲求伦理道德规范的传播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同时兼顾知识和流程,体现自我价值观和做到“无我”的状态。如果有可能的话,也需要将课程目标与学生自我成长目标相结合,同时扮演好知识专家、流程专家和教育者三个重要角色。

2 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引入行动学习法

组织行为学引入行动学习法的必要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组织效能的学科,可以说是商学院本科生和MBA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强等特点。它的知识体系相对松散,如判断与决策,工作动机、领导力等,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因此,在授课时每个模块内容会单独展开。传统教学方法是通过传统案例教学、教师讲授等形式进行授课,存在3个弊端。

1)传统案例教学的普适性弱。以MBA学员为例,一个班级的MBA学员大多年龄差距较大,会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和企业与职能背景的差异。在挑选案例时,案例的选择可能会对某些学员来说较为合适,对某些人则相反。如研究表明,同样是个人参加多个组织内部非正式的小群体这一行为,在个人主义国家如美国,有利于个人的晋升;而在集体主义国家如中国,则不利于个人的晋升[5]。因此,在相关章节中如用外企案例,其最佳实践未必适用中国的环境;如采用民营企业的案例,则对大部分外企的学员帮助较小。

2)学生投入度较低。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教师授课,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状态。遇到有挑战性的话题或者学生经验少的话题,如商业谈判等,有些学生会缺乏热情,无法投入。

3)教学效果有待改善。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的一个目标是改善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提高绩效。以领导力为例,就是需要提升个体的领导能力或者帮助个体发现自己领导力的欠缺之处,在日后改进。传统教学,一方面学生课堂接受知识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即使学生掌握了重要知识点,也未必能够做好。

组织行为学引入行动学习法的难点 可以从以上分析看出,要达成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目标(如改善学生行为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有所欠缺,可以引入行动学习方法。行动学习方法和形式很多,如可以改善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由学生挖掘自身相关的案例,由学生互评进行反馈,由学生完成具体行动项目(如角色扮演、团队任务)等。进行合适的行动学习设计有不少挑战。首先,知识点与行动内容(项目)的匹配。行动内容设计需要与课程重要知识点相匹配,往往90分钟的课时单项授课可以涵盖多个知识点,而一个行动学习活动针对性一般会比较强,因此能涵盖的知识点会有限。这就对解构知识体系、突出重要的知识点的知识专家角色提出挑战。另外,重要知识点需要能够在行动学习内容上紧密结合,这对知识专家和流程专家的角色提出挑战。其次,课堂时间有限,需要完成活动、学生反思、教师提问反馈等环节,对流程专家角色的时间掌控能力提出挑战。

教师的提问、反馈和归纳环节有难度 虽然有些提问是能够在备课时准备的,但课堂情况无法一一预估。因此,教师需要有觉察的能力,根据课堂情况,或扮演引导流程角色,引发学生群体对话或讨论;或扮演教育者身份,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更了解自我;或扮演专家身份,给予启迪。反馈和归纳环节是知识产生和传递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发现或领域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需要扮演好内容专家和流程专家的角色。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改善自身行为主要是要进入“无我”状态,扮演好流程专家的角色。最后给予学生行为启迪则是需要进入“有我”状态,即告诉学生怎样做会对哪些组织有怎样的效果(知识专家角色),并提倡符合道德伦理标准的积极进取的行为(教育者角色)。

3 组织行为学引入行动学习法示例:变革型领导的角色扮演设计

如上所述,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课程流程设计,每堂课程会有所不同,在具体流程中,教师需要整合和转切不同的角色。以下以变革型领导这个知识点作为示例,探析教师的课堂角色。变革型领导是组织行为学领导力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也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主要的领导力行为。其核心问题包括:怎样的行为属于变革型领导力(定义为知识点A)?变革型领导行为是如何改善个人行为的(定义为知识点B)?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理论模型和部分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授课,并进一步阐述中西关于变革型领导行为的差异(定义为知识点C)和在哪些情况下变革型领导力(定义为知识点D)更为有效。也可邀请学生或MBA学员分享实习或工作中的领导是否具有变革型领导特点及其效果(结合知识点A~D进行反馈)等。但按照之前讨论,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使学生融入,很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如何为变革型领导行为,它如何起作用)。即使熟记了这些知识点,学生也未必能够改善行为,做好能改变下属行为的变革型领导。

引入行动学习方法后,首先将知识点简化,聚焦于知识点A和B,即怎样的行为属于变革型领导力和变革型领导行为是如何改善个人行为的。将其余的知识点(知识点C和D)进行弱化。其次进行对行动活动的设计:变革型领导的角色扮演设计。具体而言,三人为一组,设置经理、下属和旁观者三个角色,经理和下属有各自的角色脚本。角色扮演情境概括来说,是下属在工作中呈现出不理想的工作行为,经理需要通过与下属谈话来改善他/她的行为。具体流程如表2所示,包括5个环节:角色扮演、组内反馈、组间反馈、归纳反馈和最后的总结。

1)角色扮演。通过10~12分钟的角色扮演,经理与下属进行对话、互动。旁观者进行观察。教师此时的角色主要是流程专家,在不同小组间观察他们的进程,比如:各小组是否清楚角色扮演的任务?是否进入角色?等等。

2)组内反馈。组内反馈主要由下属和旁观者对经理的行为进行反馈。下属和经理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自我(他人)反馈,学习知识点A和B。旁观者通过观察和反馈(思考),通过社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知识点A和B。在此阶段,教师主要有两个角色:一个是流程专家,主持流程的顺利进行;二是内容专家,到各小组了解情况,通过倾听和知识点连接,选择合适的小组进行组间交流。

3)组间交流。按照结果分两类小组进行交流。教师的主要角色仍然是流程专家和内容专家:流程专家内容在于确保小组能够有序、充分地交流;内容专家主要体现在根据知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发言,对有价值的、重要的信息进行简要重复等。

4)归纳与反馈。归纳阶段主要是流程专家和内容专家,对所有分享的组员的发言进行梳理和归纳,与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简评。反馈阶段则更多觉察学生的个人特点,或者是对上下属之间的特点(如同为女性)进行提问,引发思考和评述。这一阶段也可能扮演教育者的角色,给个别学生细致的反馈,如某种领导行为特别适合某位学生等,并阐述原因,促进学生对自我认知。

5)总结。总结阶段主要是课程结束时对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重述,并提出行为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专家和教育者的角色,加强学生对所有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掌握,并引导他们采用更有效、更符合人性伦理道德原则的领导行为。

参考文献

[1]Raelin J A. Action learning and action science: Are they different?[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7,29(1):21-34.

[2]Revans R W. Action learning: New techniques for manage-ment[J].London: Blond & Briggs,1980.

[3]Edmondson A.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2):

350-383.

[4]胡T兵.催化型领导力初探[J].领导科学,2012(30):

篇8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较多,重难点被直观的现象瓦解掉,抽象的知识点较少,需要知记的内容较多,学生如果付出努力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更倾向于系统化、理论化,还要求能灵活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分析现实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提高,光是死记硬背、机械的做题是学不好的。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要正确对待教材与资料

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预习要将理解不透的内容勾画出来,做到听课有目的。有的同学总认为这一环节不重要,其实不然。首先课前预习花费不了很长时间,不像某些同学想象的那样麻烦。其次,它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积极的在课上思考更多的问题。高考题中的任一知识点的考察雏形都来源于课本,有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都直接用资料书不使用课本,这样是万万不行的。那么资料书应该怎样利用呢?阅读资料书可以解决课堂上的一些疑惑,而且课本上的习题少且简单,不能满足考试的要求,做些资料书上有价值的习题可以升华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但不要搞题海战术,首先知道所学知识的难点与重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做重点题型,对于易错知识点要反复练习并且记录在错题本上。

二、注意做好课后总结

一天的学习完成之后要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合上课本,在脑子里把老师课上讲的内容重复一遍,以免遗忘。将需要理解的内容要整理一下思路,理顺逻辑关系。然后把一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全面并对应习题看看题目中是怎样考察这些知识点的,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一第一章物质的量这一节,物质的量是桥梁将宏观的量如质量、体积和物质微观的量如粒子数联系起来,可以画出这样的转化图。

三、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一主要讲解了化学实验基础及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其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粗盐提纯实验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及知识的衔作用,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高考化学试卷中压轴题即为实验题,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个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并且分析实验原理、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实验的异常现象等。高考实验题都是课本实验引申出来的,来源于课本。必修一中的实验基础主要讲解了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难度不大。后面的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重要实验有氯气的制取、铜与浓硫酸反应、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室制氨气、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的两性实验、氢氧化铝的三种制法,铁及其氧化物,铁盐性质实验等等,都需要用心去学习分析。

必修一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这部分内容原理性强,要着重于理解,活学活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先要熟记基本概念“升失氧,降得还”,然后会利用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掌握其配平。掌握基本方法后还要多练习。

篇9

一、针对新课标要求打造新颖课堂

初中地理科目作为基础教育的副科,在整个课时安排方面,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地位,经常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个时间段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地课这门学科的兴趣,地理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从一开课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传授教材内容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把握好学生的兴趣与心理,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较好地激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渴望。例如: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通过精彩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法、运用猜谜引导学生思考法、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解析法、图片导读法、游戏互动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入听讲与互动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把握关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包括一些关于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图像都是比较繁杂的概念,而且比较抽象,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规定,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新出更多的教学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将教学内容概要化、图像化(地图化)、趣味化,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轻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开发学生潜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教学方法。

1.模块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分成几个模块,逐一解决问题,层层递进。比如在讲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长江》时,可设计成“知长江—爱长江—颂长江—忧长江—治长江”几个模块,由了解长江—歌颂长江—忧长江—我为长江献计策四个层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跳跃性较大,但教学空间往往比较小,这时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空间小的问题,使繁杂和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课件,从感官上感受地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这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无法通过书面完全理解,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地球公转、自转和昼夜变化的动画,学生通过对动画课件的观察,从各个感观感受并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五带的景观图片。传统的教学形式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图表对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展示,这样的形式比较呆板,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动画活化图表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讲我国的水系图时,用不同的颜色,依次闪现长江、黄河、珠江等。讲中国政区图时,也可以逐项变化闪动各省区,使静态图活化并呈动态化。谈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酸雨等问题时,用计算机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影响,植物在不断枯萎,水被污染,鱼类数量不断减少乃至绝迹等制作成漫画式动画,这样的教学形式除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之外,还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动手动脑,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多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师生进行互动,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

4.采用角色扮演法,如讲述“土地资源”保护时,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行业人士(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出对策、出高招,学生兴致盎然。又如,学习“交通”时,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铁路运输队、公路运输队、航空运输队、水路运输队,探讨各自所代表的运输方式的优点、缺点,用角色的视角发现“课本知识”,用“心”体会。

5.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当中。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的同时,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传授地球自转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泡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认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变化,感受时差变化的特性。

6.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往往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游戏结合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各种精心设计好的游戏学到地理知识,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例如:传授“经纬网的定位”知识点时,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简单就能解决了难以通过书面图表理解“经纬网定位”这个知识点的难题。在教学形式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既开拓了思维,又提高了兴趣和积极性。

7.创设情境,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传统的课本中表现的非实物性课程进行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采用较多的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地理事物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静与动、虚与实之间转换,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既有化虚为实的功能,又有交互功能,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8.采用合作学习法,即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一些比较简单内容,其次进行合理分组,并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职责分工,最后组织合作学习时采取“阅读教材—落实基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七个步骤。初中地理老师采用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归纳总结优质的板书,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一、“合作学习”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在我省新课标指导下,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以前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转化成为有效课堂需要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前的学多以教师为主体,主要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学就产生了脱节。为了弥补这个教与学的裂痕,把着眼点放到教学主导上,把以前的教师主导替换成学生主导,并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搭建出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因此,搭建以“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模式,能解决高中化学学习中教与学的主要矛盾,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更有灵性,让学习更有乐趣,让课堂更有效率。

二、“自主合作”有效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实施

1.确立“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

合作学习是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分工,通过“轮值发言人”,“模拟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1)学习小组自组建先按照自组建原则,进行学习小组的自组建。一般四到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相邻建组为组建学习小组的一般规则。小组组建后,按小组围城不同的区域,实现课堂的小组制。(2)本次课基本知识点梳理明确本次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并在梳理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基本知识点进行验证讨论,并提出针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基本知识点的梳理是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3)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初步分析,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讨论更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

2.“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师参与

(1)引入现实问题高中化学的学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了具体的情景的学习,一般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应把具体的显示问题引入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设计现实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按小组对抗讨论通过对各小组内部讨论结果的总结,让小组之间进行对立观点的对抗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不足,通过组内协商完善自己的不足后进行总结陈述。(3)小组总结对抗讨论后,由小组的负责人进行小组总结,并得出本小组公认的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

3.课后“自主学习”点评

教师全程参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后,通过各个小组的最后陈述来确定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从中发现学生们的优缺点,在课堂最后结束之前进行有效总结。小结综上,构建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还要利用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实施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朱文彬.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