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材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针对传统建材的能源消耗巨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和资源的严重匮乏,当前亟需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加强绿色循环体系建设,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是能够实现这一绿色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加强绿色建材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我国建筑和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走道路。本文简述了绿色建材在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的途径。
【关键字】
绿色建材;可持续发展;施工;质量
传统建材行业具有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特点[1],而我国某些传统建材产品如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的产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牺牲能源、环境以及资源而得到建材行业的飞速发展,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材行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从注重节能、环保、可循环建筑材料的科学研发和应用开始。早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和科技司就协力推进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建设,指出:“绿色建材应是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本质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2]。可见,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在建筑施工中,对绿色建材的质量控制也就更为重要。
1绿色建材产品的特征
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的区别在于其原料选用范围扩大、生产过程科学,其核心理念是具有“健康、环保、安全”品性。传统建材与绿色建材在资源能源和废物的关系上的不同,如图1。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使用非不可再生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废弃物,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⑵采用低能耗、少污染甚至不污染的生产技术,对生态环境不产生不良影响。绿色建材在满足国家对环境的强制要求基础上有更高的标准。⑶绿色建材不得含有超标物质,可循环利用,且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耐久性和安全度,使用周期较长。
2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及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初,德国、加拿大、芬兰、冰岛、日本等国家开展环境标志计划,为绿色建材认证工作提供统一标准。我国在1994年也已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并已在建筑施工领域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同时采集包含建筑卫生陶瓷、水泥制品和玻璃制品材料等绿色建材对环境负荷的信息数据[3],在取得了部分成绩的同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相对不够成熟,还要继续完善对绿色建材认证制度和绿色建材产品质量。与绿色建材先进的国家相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绿色建材的质量问题出现在:
2.1对绿色建材认识不清或不重视一些建筑单位对原材料要求不严格,没有进行筛选,导致一些生产厂家利用传统建材产品冒充绿色建材,滥竽充数;有些绿色建材产品仅由供货商检测,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工程,施工单位压低成本以牟取高额利润,采购到不合格的绿色建材产品以次充好。
2.2施工现场未履行监管职责施工方未履行其职责使用劣质的建材原料;从业人员未经过培训即上岗,绿色建材施工不规范而出现问题未及时发现并纠正;未按施工方案执行施工,导致绿色建材未达到使用效果,降低其质量。
2.3绿色建材评价体系不完整绿色建材仍没有在我国广泛普及推广,其重要的原因是认定、评价体系混杂不完整,在施工过程中绿色建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导致绿色建材质量不稳定。
3绿色建材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绿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发展绿色建材:⑴加大绿色建材产品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与再生循环类建材,加大废弃物的利用以缓解环境负担。⑵严格按照国家对绿色建材的规定标准执行绿色建材产品的采购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抽查绿色建材产品质量,确保使用已认证的绿色建筑材料。正确使用绿色建材,如绿色混凝土,环境友好型涂料、防水和密封材料等[4]。⑶提高建材行业电子信息自动化。建立绿色建材电子追溯系统,出现问题及时明确责任源,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用以保障建筑施工中绿色建材的质量。⑷在建筑施工中需因地制宜,明确绿色建材应用的相关要求[5]。对极端气候地区进行模拟测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使用绿色建材。对气候差异较大的地区选用合适的绿色建筑材料,延长其使用周期。⑸加大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转变施工从业人员对建筑材料的价值观念。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绿色建材的认识以及施工技术,对使用不合格绿色建材产品的负责人员作出相应处罚,以督促和加强对绿色建材产品的重视。⑹加强绿色建材监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绿色建材应用试点,对其设置评价体系,进行监测并与普通建材建筑比较,分析对环境因素指标的差异,充分发挥和展示绿色建材作用,深化对绿色建材作用的认识。
4结语
建材产品产量常年居高不下,而传统建材的发展模式又决定了其能耗的越来越高,绿色建材集清洁生产、有效利用资源、低能耗、污染小于一体,符合时代要求,是弥补传统建材生存和发展劣势的主要措施,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因此,加强绿色建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将是实现建筑绿色施工、建筑工业化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崔震宇.绿色建材及其发展方向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2008,(3):32-35.
[2]侯文虎,赵静.绿色建材评价体系构建概述[J].中国建材科技,2015,(5):26-28.
[3]白媛丽.浅析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04):91-92.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J].建筑节能,2015,(5):6-9.
篇2
[关键词]建筑材料 安全环保 环境影响 绿色建材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126-01
一、国内建筑材料使用现状
我国传统建材中的三大基材——水泥、钢材、木材,长期以来一直是建筑装饰业中的主要产品,为广大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美化人民生活环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这些传统建材产品的劣势突出,如用量大、耗能高、污染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已暴露出来,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有关专家指出,生产代钢、代木和节水型建材将成为今后的主攻方向。
国内工程上使用的大量材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木制复合材料甲醛大量超标。
2、化学制剂大量使用
3、电磁波辐射
4、石油产品应用
5、油漆、涂料、胶粘剂在装饰工程上的广泛应用
二、建筑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产生的问题
继18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煤烟污染、19世纪石油和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化学尾气污染之后,人类的污染从此就没有停止过。现在人类又进入了以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2代污染时期。国际上公认的建筑材料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建筑的蓬勃发展和现代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办公、居室环境的美化装饰离不开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但近年来因建筑材料引发的病症和污染纠纷事件时见报端,建筑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前五大问题之一。
污染源主要是建筑材料、家具木制品胶粘剂及漆料,据有关部门调查,仅北京市每年发生有毒建材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约400起,中毒人数达万人,死亡人数为350人。
建筑材料在取材、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产生有害物质,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因此要开发与生产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建筑材料,制定健全的建材环保法规来保护环境。
三、解决工程材料对环境影响的对策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材料中的污染问题及相应的污染控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在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人类的需要,更要考虑是否对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在第四届国际建筑与材料高层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材料学家金宗哲教授提出:把传统材料、环保材料和健康材料为一体化的环保保健材料将成为21世纪材料的主导产品。最终实现全社会生产的全循环才能实现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是新世纪研究开发的总目标。
究竟什么是环保保健材料?我认为,环保保健材料是“绿色建材”。在我们目前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中,有很多都含有毒性物质,它们悄悄地污染室内空气,对人的健康造成隐患,尤其是在室内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还会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因而被称为“隐性杀手”。绿色建材其实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在严格的环保条件下生产,并在流通环节不会受到二次污染的建材产品,对环境无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绿色建材有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地毯、涂料、壁纸等品类。如防霉壁纸,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发霉、起泡滋生霉菌的现象;环保型内外墙乳胶漆不仅无味、无污染,还能散发香味,并且可以洗涤、复刷等;环保地毯既能防腐蚀、防虫蛀,又具有阻燃的作用。从长远看,绿色建材取代传统建材是大势所趋。
如何能改变我国传统建筑材料应用的弊端?实现绿色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绿色建材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材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绿色建材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绿色建材的培训与宣传工作。
(二)、由国家组织建材行业的重点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建材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平台的开放合作、资
源共享,为建材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制定一个行业标准来规范实施。绿色建材一定要科学定义,避免炒作,要建立建筑材料绿色评价的科学方法及指标体系,并广泛调研我国各种建筑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情况,建立必要的基础数据库。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将对绿色建材的研发生产进行定性、评价及规范化指导,并逐步引导绿色建材向标准化过渡,广泛开展绿色建材评定,同时实施“绿色建材产品定义和评价认证体系”,以可持续发展来引导绿色建材的推广。
(四)、通过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形成“产业牵引、技术驱动、利益共享”的机制为目标,建立真正切实可行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其核心是建立技术成果和经济利益共享的制度,可采取委托合作制、项目合伙制、基地合作制和研发公司合作制等产学研合作方式。
四、综述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在政策上、技术上,特别是在选用建筑材料上,不可忽视其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在利用生态环境条件方面,涉及到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及其综合利用效率等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社会发展的时间维度是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发展统一,具有延续性,这是坐标横轴;社会发展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者的整体统一,具有关联性,这是坐标的纵轴,在横轴与纵轴的交汇点,便是生态坐标——绿色文明。而绿色建材的应用则是其上的一个亮点。
21世纪是产业大调整的世纪,企业只有顺应绿色潮流,才能步入国际绿色市场,而绿色建材的应用应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参考文献
[1] 郭劲松,《绿色环保及其研究》,2007.11.
[2] 徐云蕾,《形形的化学污染》,市北中学校刊,2005,12.
篇3
关键词:建筑装饰 绿色建材 环境 环保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Q174.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发展绿色建材的重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五大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在近十年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建筑物的外观及内部质量和审美要求不断提高,使装修的比重在工程造价中不断提高,在一些高档建筑建设中,装修已占工程造价40%以上。党的十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民经济要保持7%以上的发展形势,无疑为建筑装饰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重视绿色环保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的推进,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社会的战略任务。而低碳环保成为经济发展热门话题,人民更加关注如何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建筑材料行业也随着房地产及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基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在建筑成本当有三分之二属于材料费,而每年的建筑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材料消耗量更是高达一个惊人大的比例。除此之外, 建材工业又是众多行业之中对我国资源、能源消耗最高,对自然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对于能源和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的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个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如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最重要和迫切的问题。在此前提下,发展及推广应用绿色建筑装饰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 绿色建材的概念及特点
绿色建筑装饰材料是指无毒和低毒的健康型建筑装饰材料,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材料,耗能低的节能型材料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筑装饰材料。它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出的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装饰材料。
它们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生产时少用或不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废弃物用;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废气、废渣和废水的排放量相对较少;使用过程中有益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及与环境相和谐;废弃后使之作为再生资源或作为能源、资源可加以利用,或能作净化处理。
三.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突破,不断更新,原有的建筑材料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的建筑行业的需求,所以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将成为建筑舞台上的主角。大力开发并利用高效高质的绿色建材,对节能减耗,保护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
作为一般建筑装饰材料,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 污染大气和环境, 而且使用中会挥发出有害气体, 对长期居住的人来说, 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如游离甲醛,对人耳、鼻产生刺激,影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甚至中枢神经,污染严重可致癌;苯及其衍生物,是高毒致癌物质,影响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重金属,干漆膜与人体接触,如入口中,其可溶物将伤害肝脏及血液循环系统。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绿色节能建材,对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有重大意义。
由于绿色环保建材的源材料来源低廉、易得。比如城市废弃物、农村农作物垃圾等都是有效源材料。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建材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绿色环保建材的产品价格虽便宜但质量却一点都不马虎,美观色泽好,使用周期一般比传统工艺来长久,最主要不用担心产品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具有更高的回收率,材料可再生。并且在建筑废弃拆除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近年来,家居及公共设施的装修日新月异,住户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建材产品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等劣势明显,因此,环保、节能、绿色的产品将成为未来建材市场消费的流行趋势,节能环保的绿色建材也将全面普及。而目前国务院和联合国都在提倡绿色环保建材,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优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材行业很得到更多的政策优势及支助。
四.绿色建材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1.新型的墙体材料区别于灰瓦、砖砂石等传统建筑材料,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包括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在内。目前在社会上出现的新型墙体材料有活性炭墙体、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纤维石膏板、新型隔墙板等。这些新型的墙体材料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主要原料。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2.现阶段重点发展的几种绿色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包括:低毒、无毒、低污染的建筑涂料,无毒、无污染、无异味的墙纸、壁布,抗菌、除臭建筑装饰材料,工业副产石膏建材制品,绿色木质人造板材和绿色非木质人造板材,微晶玻璃饰面板,绿色塑料门窗,绿色管材,绿色地面装饰材料,如: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复合木地板,竹质地板,塑料地板,化纤地毯等。
五.总结
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发展的主要途径,建筑装饰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任重道远,而绿色建筑装饰材料早已成为人们有目共睹的主角。我们不难想象,这种有着巨大潜能的建材将继续向更加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茗祁.《绿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杨飞华. 我国生态建材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J].中国建材科技, 2006, (3) .
篇4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GBTF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篇6
[关键词]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和地产的全新概念,它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生活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1.2.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在设计、施工、使用中尊重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选材上优先选用环保材料,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在废物排放上尽量无害,并合理再生利用。
1.2.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考虑到建筑周边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将绿色和智能合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绿色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其基本体系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远程检测控制,并优化系统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及对环境的污染。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目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设计师的追求。虽然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而易见,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使得很多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就是绿色建筑,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绿色建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唯一经过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评价标识工作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为依据,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告别了以往以国外标准来评价国内建筑的历史。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也存在对于标准的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使得开发商在节能选择上顾虑重重,利益双方在节能效益的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这些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调控的作用。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要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体现人文绿色与生态绿色,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其次应该搜集、分析当地民居资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及居住区的服务对象等出发,总结出适宜当地居民生活的居住模式,研究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自能源危机以来,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全球范围内十分紧迫的课题。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消耗与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建筑上的能源消耗不断攀升。据统计,建筑能耗总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量的46.7%,因此引导设计师树立生态节能的理念,合理节省和利用能源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的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2.1体型设计
绿色建筑的体型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太阳辐射强度、建筑物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并权衡建筑的热量得失情况,最后优化组合。一般来说,体型系数越大的,外表面面积较大,室内热量容易散出,建筑平面形式对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在满足总体规划和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的建筑平面,使其平面更加规整,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
3.2.2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技术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复合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外墙面的热工性能;采用新型的屋面保温材料和利用种植屋面来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外遮阳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有显著的效果,遮阳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佳方案,调整遮阳的效果。另外,地面的热工性能对室内气温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楼地面构造设计,不但可以提高舒适度,还有利于建筑的节能。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其设定要兼顾保温隔热及采光等方面。
3.2.3绿色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作为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对环境危害极小,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避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例如,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充分利用这种绿色能源的结果。通过实现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来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是资源能源高消费、生态环境高污染的行业,其现状很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提倡绿色建筑,落实到建材行业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进程。我国在1999年召开的首届全国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上提出绿色建材的概念,即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者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施工时尽量做到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尽量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同时尽量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目前国内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具有强度高、耐久性优异、环境负荷低等特点,且能大幅降低水泥熟料的用量。利用废橡胶制成的橡胶混凝土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降噪、隔热隔声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延性与韧性。国内外绿色建材品种还有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纸面石膏板、GRC条板、复合轻质板3E板、硅钙秸秆轻体墙板、喷涂聚脲弹性体、纸蜂窝石膏板隔断墙等,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灵活采用。
3.3绿色建筑的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其次应该在适宜的范围内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合理将雨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循环利用。设置中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后的中水和下水用来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材设计、体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的特点
1.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建材选取时将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作为首选,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1.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1.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和“绿色”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化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个完整的绿色智能化建筑由安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构成。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测建筑能耗,根据室内温度、热湿环境、风力大小、空气质量等情况,由环境智能优化系统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建筑中的生产、生活状态处于最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舒适度,并减轻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虽然从前文叙述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具有显而易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效益,但这毕竟是长远来说的。而事实情况却是碍于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等不足,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从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绿色建筑本身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过程复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外的评价标准,很多时候都显得差强人意。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建立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的基础上,是我国目前唯一受到官方认可的评价标识工作,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国外评价标准无法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已成为历史。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标准的执行流于形式,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和相关的激励措施,使得开发商在选择节能形式时顾虑重重,利益双方不能就节能效益的评价达成共识,使得上述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行业是耗能重要产业,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不光必要,而且必须。具体可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2.1体型设计
建筑形体与建筑节能紧密相关。如果将建筑的体型系数定义为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则小的建筑体型系数意味着建筑比较规整,可以减少制冷制热时消耗在外表面上的能量;反之,若建筑体型系数大,则其外表面积相对较大,会增加空调制冷制热时的能耗。因此,对建筑体形系数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着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劣。显而易见,当建筑具有相同的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布局模式消耗更少的热量,故从节能的角度,经过比选后宜优先选择高层和中高层建筑,使建筑布局更加集中。
3.2.2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等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根据不同屋面形式选用不同传热系数的保温材料;外遮阳作为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可显著降低空调负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应根据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优的遮阳方案设计。外遮阳的形式通常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4种,一个好的外遮阳设计必定既能满足建筑夏季的遮阳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的日照要求。除此之外,还应从建筑楼地面的热工性能考虑,设计良好的楼地面构造。可以说,如何通过设计来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并利用建筑构件调节采光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
3.2.3绿色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取材范围广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分布广泛,而且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还能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对这种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的形式。通过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消费大量资源能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一现象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的,所以建筑的“绿色”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选用的建筑材料决定的。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即所谓的“绿色建材”。应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如用钢结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体系,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材料,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尽量采用可循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便是一项性能优良的备选材料。此外废橡胶加工而成的橡胶混凝土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拓宽思路,灵活采用这些新型绿色建材。
3.3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并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合理设计热水和开水供应系统;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等。
4 结语
绿色建筑顺应了当今时展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观相符合,因此很有发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广。但鉴于我国目前很少有设计师具备这方面的综合能力,开发商也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政策扶持,加之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但是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实践的积累,绿色建筑一定会得到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30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王飞云。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1(6)。
[3]蒋健健。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篇8
关键词:广义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材料,保温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既有建筑面积已达到420 亿平方米(其中城市建筑面积约40 亿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筑还将继续增加,建筑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料显示:建筑行业能耗占到了全社会总能耗的40%~50%。因而建筑节能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政府适时制定了中长期节能规划,在规划中建筑业被列为节能与环保的重点行业。而建材行业作为消耗自然资源、能源高,破坏土地多,废气、粉尘排放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节能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1.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在房屋建材中约占70%,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材是建材发展的方向,因而发展墙体材料,一定要按照建材绿色化的要求,与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土地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限制粘土砖,优化墙体材料产业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墙体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又要能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坚持“综合利废、因地制宜、市场引导”的原则,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综合利用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生产墙体材料,加快轻质、高强、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步伐。如利用资源丰富的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取代粘土生产粉煤灰烧结砖,煤矸石烧结砖,矿渣砖。就其品种而言,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砖、块、板等,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其中加气混凝土是集承重和绝热为一体的多功能材料,根据目前国家的节能标准,唯有加气混凝土才能做到单一材料达标(节能50%)的要求,而用板材做墙体材料是今后墙材发展的趋势,因此加气混凝土制品作为今后墙体材料的首选,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又如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防火等优良性能,应用于新结构体系如钢结构中,被认为是理想的维护结构材料。
2. 保温隔热材料
墙体特别是外墙的传热在建筑物总体传热中占比例最大,我国多采用保温节能墙体。墙体保温式根据保温层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内保温和中空夹心复合墙体保温等三种。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分的,建筑节能以发展新型节能建材为前提,必须足够的保温隔热材料作基础。而节能材料的发展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从材料的组成上看, 一般有机高分子的导热系数都小于无机材料; 非金属的导热系数小于金属材料; 气态物质的导热系数小于液态物质, 液态物质小于固体。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量使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或无定形的无机材料, 这对于保温绝热是有利的。
从材料的结构上看, 当材料的表观密度降低、孔隙率增大, 材料内部的孔隙为大量封闭的微小孔时,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比较小的。
由于孔隙的存在, 材料在潮湿的环境下, 不可避免地要吸水, 而水的导热系数(0.5815W/m·K)比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0.0233W/m·K)要大很多,因此, 当环境湿度增大时, 材料的平衡含水率增大, 材料的导热系数将会降低。。所以作为保温绝热材料, 材料自身的吸湿率要尽量低, 如不可避免对, 要对材料进行憎水处理或用防水材料包覆。另外, 保温绝热材料还必须能抵抗一定的冲击荷载, 具有与使用环境相一致的机械强度。其粘结性能要好, 还得有小的收缩率及与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常用的保温绝热材料。能满足上述性能要求而用于建筑外保温的节能材料主要有: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 及XPS)、岩(矿)棉板、玻璃棉毡以及超轻的聚苯颗粒保温料浆等。以上各种材料所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材料内部都有大量的封闭孔, 它们的表观密度都较小, 这也是作为保温隔热材料所必备的。
1)岩(矿)棉和玻璃棉有时统称为矿物棉, 它们都属于无机材料。岩棉不燃烧, 价格较低,但岩棉的质量优劣相差很大, 其抗拉强度也低, 耐久性比较差。玻璃棉与岩棉在性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其手感好于岩棉, 可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但它的价格较岩棉为高。
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 经发泡剂发泡而制成的内部具有无数封闭微孔的材料。。其表观密度小, 导热系数小, 吸水率低。因此在外墙保温中其占有率很高。
3)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非常优越的绝热性能, 它的导热系数之低是其他材料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同时其特有的闭孔结构使其具有更优越的耐水汽性能, 由于不需要额外的绝缘防潮, 简化了施工程序, 降低工程造价。。但因其价格较高、而且易燃, 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
4)聚苯颗粒保温料浆是由聚苯颗粒和保温胶粉料分别按配比包装组成。
3.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
从目前节能门窗的发展来看,门窗的制造材料从单一的木、钢、铝合金等发展到了复合材料,如铝合金一木材复合、铝合金一塑料复合、玻璃钢等。目前我国市场主要的节能门窗有:PVC 门窗、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玻璃钢门窗等。就玻璃钢门窗而言,其型材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低的膨胀系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除结构外,对门窗节能性能影响最大的是玻璃的性能。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推广使用的节能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镀膜玻璃等。
4.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能问题必将成为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我们国家在建筑节能行业的起步较晚,尤其是南方地区,所以我们应该引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先进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学习各地区的先进经验,组建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提高节能效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做好建筑节能工作,迎合“两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旗.我国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6):84-86.
[2]邹钰.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发展现状[J].房材与应用,2006(3):59-61.
[3]贾哲,姜波,程光旭,等.建筑节能材料简介[J].建筑节能,2007(6):32-35.
[4]杨善勤.加气混凝土产品面临机遇和挑战[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4(3):21-22.
[5]杨善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6]王立久.我国建筑材料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混凝土,2000(2):3-6.
篇9
【关键词】建筑能耗;节能材料;应用;发展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采用节能新型材料,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建筑节能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建筑能耗的降低并不显著。可以说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造“生态建筑”的过程中,节能材料的发展还不成熟,影响其推广和应用的因素还没有得到解决,需要广大同仁竭诚合力,为国家的能源节约做些贡献。
1.建筑能耗迫切性与特点
当前,我国能源面临重大挑战,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形成很大的压力。有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达到25~33亿吨标准煤;建筑的能源需求增长,用能比例将从目前不到35%上升到2020年的57%~75%。建筑能耗已成为能源消费的一大重要部门。
我国建筑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特殊建筑,其中北方冬季供暖和南方夏季空调的能耗成为建筑中的主要能耗来源;单位建筑能源利用密度低,节能潜力很大,同类型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有很大差别;建筑使用的长期性: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节能是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认识清楚建筑能源利用和节约的特点,将更有利于建筑对能源的合理应用[1]。
2.常用的节能材料
(1)节能门窗和节能幕墙门窗。有关资料表明,通过门窗传热和空气渗透损失能源消耗占建筑能耗的50%以上。可见,建筑节能的关键点之一是门窗节能。近些年科学家不断研制节能环保的制作门窗的材料,如真空玻璃、各种人造幕墙板材等,大大促进了传统幕墙产业的发展。
(2)在墙体围护方面,主要采用各种保温砌块,如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砌块、粉煤灰及矿渣砖等,这些砌块应用在外墙保温中效果非常好,而原料多、廉价、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3)水泥聚苯板。这种材料保温性能优良、容重轻、强度高,施工方便、有韧性、抗冲击,还具有耐水、抗冻性能。但这种材料的容重、强度和热导率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配比中各成分量的变化对板材的性能都有显著的影响。如能较好地解决板缝裂缝问题,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4)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此为新型墙体保温材料,是一种用海泡石、硅酸铝纤维制成的白色粘稠浆状物。其特点的是保温隔热性能好,施工简便,不存在拼接板材容易开裂的问题,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已被国家列为新型绝热材料及制品的重点发展对象。
(5)纳米透明隔热涂料。透明度高、隔热性能良好、价格低廉而被广泛运用于节能型建筑玻璃上。可有效的解决了建筑内部温度高、隔热型建筑玻璃造价高、空调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2]。
3.节能材料在我国建筑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6年2月28日,十一届国际建筑建材贸易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以绿色、节能为主题,展示了许多国家的节能材料和最新科研成果,让中国看到了自己的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差距。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建成的新建筑中,95%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如我国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对新型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的需求将有巨大的增长,我国建材行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节能建筑发展较晚,当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建筑用能效率低、污染严重,采暖建筑面积能耗是西欧国家的2~3倍;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偏低,在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北方地区的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的比例为14%,夏热冬暖地区的比例仅为11%左右;政府行政监管不到位,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仍需加强;国内国内节能测试技术受局限,西方法制意识相对较强,节能建筑施工过程偷工减料的现象基本不会发生,而我国不行,劣质、偷工减料的产品市场上比比皆是,如果不完善这一方面,定会影响节能材料的发展[3]。
4.节能材料展望
(1)因地使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利用潜力很大的新能源之一。目前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做的还很不够,从而限制了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因此,今后要多加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研发,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空调和发电等。
(2)加强节能材料的研发。建立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制度加快经济实用的节能材料的研发,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就地取材的原料研制新型节能材料,大力推广高效、经济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市场,努力降低节能建筑的造价。
(3)新型节能门窗的应用。塑料门窗被举为继木窗、钢窗、铝合金门窗后发展起来的第四代产品,除以单位生产能耗低,隔热保温性能好以外,其节能效果尤为明显。近年来,国外开发了多孔PVC型材塑料门窗,隔热性能更好;铝木复合门窗是国外近年来开发推广的一种新型复合门窗,这种门窗外部采用铝合金静电喷涂、氧化等处理,美观、坚固,内部采用硬质木材,除了外观豪华、耐腐蚀外,其为隔热、保温、节能较为理想的产品。
(4)绝热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向外墙外保温发展,较之内墙保温技术,采用外墙外保温能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向多功能复合化发展,各种材料各有特色,也有不足之处,有机类保温材料与无机类保温材料各有优缺点,为了解决这一不足,发展使用多功能复合型的建筑保温材料;向轻质化方向发展,材料密度越小,隔热性能越好,同时,轻质材料不会造成建筑结构的额外负担;向绿色化发展,绿色建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4]。
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因此,让我们把握好这一发展时机,及时掌握国外新型材料的发展动向,重视科学技术创新,踏踏实实的工作,搞好材料、建工等各个方面的联合和协作,为我国的建筑节能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钰.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发展现状[J].房材与应用(建筑节能),2006,(03).
[2]杨旗.我国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