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分析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分析的意义

篇1

关键词: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策略

一直以来,在我国老百姓心中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困扰着他们。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一定要减轻广大居民的就医费用负担的标准,这是新医改的近期目标;还要在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是新医改的远期目标。这其中,基本医疗保障的建立、完善牵涉到城乡每一位居民的日常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促进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医院在整个医保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很多医保的定点医院中,由于财务管理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乱开药、开贵药、增加患者的检查项目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这不仅损害广大参保群众的利益、还加大医保基金的拒付风险,更严重影响了我国医保体系的可持续运转。因此,加强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管理、合理而有效地规避医院医保风险的发生是保证我国医保体系正常、可持续运转的基本前提。

一、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完善性

随着我国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定点医院应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制定出医保财务管理的新措施,并将这些新制度切实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医院医保财务的精细化管理。目前,纵观我国大多数医保定点医院,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漏洞,例如:每日财务结算、每月或每季度的财务对账、财务预算等方面的制度与要求还需要不断的规范化。而医保的审计部门,应积极联合医院的内部财务审计、政府的相关审计部门真正将医保的思想贯彻到实处,并建立完善的、统一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医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通过审计发现,个别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个别人员擅离职守、假公济私现象严重。只有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惩,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二)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增加

随着参保就医人数的不断增加,医院医保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短时间内工作质量、服务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是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错误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未能及时对医院医保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控制,对医院医保财务工作仅停留在计算、查证的肤浅层面。还有的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业务流程并不完全了解、熟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医保相关管理规定无法及时落实。只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财务管理知识来对医院医保财务进行管理,这就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管理的脱节,从而使得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畅、高质量的完成。显然,这对医院的稳定与发展、对促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三)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定点医保医院的领导缺乏对医保财务管理的足够认识,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得很多医院医保财务人员对相关政策的把控、执行不能及时到位,对于医院的医疗活动缺少主动管理、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过程,对于制度的可操作性、可控性、实效性的研究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医院医保财务人员无法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医保结算资金盈亏、医药费用违规扣减等财务管理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更无法将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与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对于医保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院领导层的科学决策,阻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制约了我国医保制度的全方位覆盖与推行。

二、有效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医院医保财务核算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对于不同的患者类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规定。例如:定额医疗、门诊医保限额管理、单病种核算等管理。对定点医院医保资金采取多种结算方式,如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按结算控制指标以及总额预付等。创新医保谈判机制,探索医院协商模式。这些都是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随着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深入与不断推广,定点医院、医保单位、患者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因此,加强定点医保医院的会计核算对于医院医保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完善的医保会计核算体系还是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资金流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更是约束会计人员的重要手段。其实,在医院与医保患者之间的医疗活动背后所蕴含的、隐藏的是医疗保险部门与医院之间的资金上的流动,这种资金上的流动直接关系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医院为医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正是由于现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医院医疗保险财务管理作出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各医保定点医院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医疗保险的会计核算方式。而定点医院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理论素养、实践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各不相同、参差不齐,导致医疗保险会计核算方式不统一、账目不清晰。因此,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加强会计核算、分析成本核算的层级关系、细化医院的财务核算管理流程,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明细账,有效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树立现代化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方式

为了确保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医院应加强对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从医院的领导开始,先组织医院的中层以上领导对相关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再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实现医院战略长远发展目标与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同时,医院领导和全院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利用现代的科学观念、技术、财务管理方式,杜绝各种资金的浪费,有效而合理的使用资金,避免医保财务风险的

发生。

(三)加强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信息的监控

为了尽量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发生,医保定点医院充分利用院内信息系统,对一些常见、多发医保扣费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与计算机预警。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大参保知识宣传。定期向医保管理部门及院领导汇总、上报本单位的医保会计信息执行情况,加强沟通。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传达至具体的科室,具体的当事人。通过对参保人员的各类会计数据的分析,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控,确保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及时发现,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总之,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全民参保不仅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有效的增加了医院的收入。因此,在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领导者和广大医务人员应树立全新的理念与认识,重视医保财务风险的发生与防范,切实保证医保资金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从而保证医院的发展,促进我国医保制度的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邵岩.如何避免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3).

篇2

一、内部控制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一)融资过程产生的债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各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医院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由于医院扩张需大量资金投入,而医院自身资金往往无法满足医院的扩展需求,因此向银行借贷是主要的融资方式。向银行借贷将会使得医院产生负债压力,若在融资过程中没有进行风险评估,没有严格控制负债规模,极易增加债务风险的发生,债务风险若是无法把控将有可能导致医院不仅无法扩大发展,反而引起经济危机,对医院的稳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投资过程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医院为提升自身综合实力而进行的扩大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例如需购入高精尖的医疗器械、引进高级人才、提高医疗环境质量等需注入大量资金,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科学预算、管理,容易出现盲目投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医院运营资金不足,陷入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投资过程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将使投资存在极大风险。

(三)日常运营收支分配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财务收支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医院不仅要保证医院内部员工的利益,还要处理好医患关系,收支平衡才能使医院长远发展。如果医院侧重于内部员工的利益,医院自身发展资金将会受限;但如果侧重于医院的发展导致内部员工的利益需求无法满足,将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因此收益分配潜在风险,只有平衡医患之间、医院与内部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得医院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医院收益分配方面需有相应的规避风险措施,保证医院收益分配合理,降低收益分配风险发生。

二、内部控制下医院的财务风险把控防范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内部控制主要是对财务信息控制、资金安全控制及财务预算控制。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需投入足够资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医院扩大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筹集资金,筹集过程中加强财务信息管理,保证信息合法性、真实性。资金投入将会产生相应风险,因此需对资金的使用进行风险衡量、评估,医院扩大发展需结合医院实际财力,在每一个项目实施之前进行科学的成本预算、收益预算,做好投资前预算的准备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最大限度规避投资过程的财务风险。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加强资金安全控制及财务预算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二)规范化资金预算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可极大降低财务风险。医院可视情况建立相应预算制度,对医院的预算目标执行设定、审批工作,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有效解决预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对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控制,以及对预算工作进行评估效果,进而调整预算工作进展。除此以外,医院还可以设立相应的部门进行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有相关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分工、职责,促使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避免资金的违规使用,降低医院财务风险。

(三)加强控制支出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通过准确的预算可以达到严格控制财务支出的目的。支出管理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支出科学合理。对于支出项目需详细记录,明确资金使用情况。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制定详细考核标准,确保医院所有人员劳有所得,避免不劳而获现象。制定相关的资金审核标准,重大支出方案需进行严格审核方可执行,避免盲目支出现象。通过严格控制财务支出,降低财务风险。

(四)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规范化业务流程

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操守水平各有不同。在财务的各个工作环节中,任何一个差错都会影响到财务收支,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需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技能水平,培养良好职业操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开展工作。工作业务流程规范化可减少工作疏漏,降低财务风险。

篇3

【Keywords】ERM method; risk management ; public hospital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39-02

1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逐步完善,传统的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对外都存在着显著需要改革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需求。公立医院体系外,国家层面上,对公立医院的扶持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转而国家将政策的主要重点放置在社区医院和县级以下医疗单位上面;从医疗的行业层面上,医疗成本逐步提高,医疗效率较低以及医院的口碑下降问题都比较显著;从医疗市场上看,国家在大力支持民营医院的设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体系,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形成了显著的冲击性。对公立医院体系内,各种国家政策制度的要求也推进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近年来财政部下达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公立医院也在实现内部控制。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搭建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2 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前,要先了解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潜藏于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产生。

2.1 市场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卫生体制的变革,推进了公立医院对信贷市场的依托,国家政策的倚重越来越倾向于社区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而对公立医院的侧重越来越低,而医疗行业的发展要求公立医院要不断地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这使得许多的公立医院采取扩大信贷范围的方式,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来拓展自身的规模,同时也使得医院的债务风险进一步提升。

2.2 法律法规因素

随着居民城镇化发展的提高,居民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在近年来不断出台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的政策文件,如药品零差价、医药分离等政策的出台都对公立医院的经营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随着居民对医院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的诉讼的提高以及医疗事故的追溯等都对医院财务情况造成影响。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政府的基础卫生投入占比越来越重,公立医院医疗投入占比越来越轻,变更的投入方式对公立医院产生了新的财务风险。

2.3 医疗技术因素

在当前医疗技术日益完善的阶段中,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方式的复杂性也显著提高。面对复杂高风险的医疗技术,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状况和医疗事故,会导致医患风险的增加,出现医患纠纷,影响医院的财务状况。

2.4 卫生行业因素

作为国家主要公益机构之一的公立医院,国家针对公立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公益性提出无条件对医患进行救治的要求。但是往往存在没有能力进行医疗救助的群体,虽然医院在这种救助活动中存在义不容辞的作用,但是这种情况的增加往往导致了公立医院医疗负担的增加,引发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

尽管我国的许多公立医院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于此建立了基于ERM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3 ERM概述

ERM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企业风险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职业会计团体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泛指一??实体组织制定的可识别可能影响该实体的事件并为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序[1]。在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指引文件都引用了 ERM的结构框架。

当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较多运用传统模式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而把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应用于研究解决当前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理论还很罕见。

4 基于ERM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探索

4.1 明确目标

一是搭建合法性目标。搭建的ERM框架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要符合服务利益相关人的要求。

二是目标的受益人。ERM框架致力于向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顶层设计者披露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为下一步设计合理财务制度提供保障。

三是搭建指向性目标。运用ERM的方式主要用于提高公立医院医疗的效率,提高医院的资金利用率,确保医院整体的财务安全。四是搭建长期性目标。通过ERM的运用不仅可以在当期改善医院的财务风险,同时可以与医院的长期目标相结合,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

4.2 ERM框架构成要素

ERM构成要素主要由环境、目标、事件、评估、响应、控制、信息沟通、监控八个要素,要发挥ERM的功能,需要整合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确保 ERM框架良性运转。

4.3 ERM框架运行模式

ERM框架运行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立医院的主管机构和公立医院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二级分支机构和部分进行签订风险责任书,并对风险进行细化分解,进行考核确定。实现对预期风险的监控和潜在风险的化解。

5 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

5.1 树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要从根本上建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医院的规模和人员的素质,分批分次进行培训和提升。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灌输至医院的各个分支节点,实现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化。

5.2 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ERM框架下,构建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探索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在公立医院范围内实现决策和监督的分离并能互相制衡的制度。充分利用管办分离的制度对经费的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管理,杜绝医院的盲目扩张和融资,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3]。

5.3 创新风险管理措施

ERM模式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不能简单地倚重风险识别以及限额管理,要充分利用更加全面和复合的管理模式,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多样方式设立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加强内部控制,采用合理的绩效目标,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

篇4

在当前新常态市场经济阶段,对于企业来说,获取更安全稳定的生存与经营环境,谋求更深层次的突破性发展,以此来获取市场利润最大化,这才是企业最迫切需求的。基于此,本文以国内中小创业公司发展状况为例,着重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并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来构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1财务风险分析理论及发展

1.1财务风险分析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后期的不断深化改革与完善,社会各行业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1)企业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从国家大层面视角来看,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决策起到了科学化的督促效果。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国内企业,特别是那些初具规模或者是中小板的创业公司,要想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行下去,开展财务风险分析活动,并将其纳入企业规章制度、战略发展方案中来,是最佳的一种选择。(2)企业开展财务风险分析活动,另一项功用就是评估,包括对企业价值、企业绩效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等层面,加以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企业增长速度等。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对企业准备在转让的股权、所获利益、资产状况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分析[1]。

1.2财务危机预警

预警就是一种防范性机制,主要在于前期的预测,比如企业出现了财务风险恶化现象,通常都是由企业财务危机所引起的。当企业的财务风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时,就会在短期内快速转化成为财务危机[2]。上述这种情况在中小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现象,因此,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危机预警机制和模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1.3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Mining),一般也被称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中的一个步骤,具体一点讲,就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相应的算法,来及时、准确的搜索出隐藏或者可能隐藏在数据信息中的价值信息[3]。企业(用户)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以及相对应的模式识别等,均可以实现这种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数据挖掘所蕴含的思想,本身就起源于统计学,借助于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等相关理论,专门设计的一种大量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其实现主要得益于高性能计算机和分布式计算机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挖掘的算法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类和预测、聚类、关联规则、时间序列。本文在这里重点选用决策树分类分析方法。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

2.1风险分析

关于财务风险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定义概念,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简要阐述,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风险日常工作分析中来,实施步骤包括:首先是确定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并准备好财务风险分析以及相关数据;其次就是将准备的对象、数据预处理;再次就是实施数据挖掘;最后对其检验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价并解释其中的问题、规律等,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理论与工作实际融合起来,也就是知识的同化。

2.2前期准备

包括确定对象和数据准备,虽然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活动流程变得相对简单,但其所蕴含的思想还比较复杂,重点在于分析,包括对象的挖掘、数据的准备、模型的建立,以及对数据挖掘结果加以整合处理分析等,这是一个统一化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到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阶段需要做什么,将流程细节化、将细节具体化,比如,挖掘什么数据、需要挖掘多少数据、需要将数据挖掘到什么程度,在挖掘的过程中需要提取哪些关键知识或者因素指标。因此,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总结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数据选择与确定,二是准确和处理,目的就是要将挖掘到的数据通过分组处理,使其效率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简化挖掘模型的实际性效果。

2.3构建模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型的构建,企业管理层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的本质与内容,只有结合行业状况、企业自身经济环境,将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举措灵活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小范围,资金结构与现金流风险、会计核算与流程风险、会计及财务报告风险等。在这里以其中一项财务活动为例,比如企业贷款合约。以企业来说,企业家需要承担一定的有限责任,这也就意味着假若该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包括双方在内,收益均为O(在这里不考虑企业过去的投资和其他方面的私人利益)。基于此,一般情况下,规定放贷者对借款人进行正的转移支付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为这种情况风险占据着主动,并且对收益没有做到任何的保险,也就是一种防范与预测[4]。当然,假若该项目最终取得成功,借款人和放贷人双方可以共同分享利润,假设利润为R,那么企业(企业家)可以分Rb,放贷者可以分得R1,而后者所获取到的净收益,则表示为R1-(I-A),其中,“I-A”表示的是融资额度,即在第0期的时候,某项目的固定投资设为I,A为该企业的初始资产,一般小于I。这种是项目成功的情况;当正如前面所说项目失败的情况,放贷者的净收益则表示为-(I-A);相对的,企业家的净收益,在成功和失败的情况,分别表示为Rb-A、-A。在构建模型之前,企业需要对自身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各项因素指标,全部都需要考虑到,在风险控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目的是促进风险控制分析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运用了决策树的分类方法,即一种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的层次结构,在这里主要包含了三个关键节点。第一是根节点,该节点没有入边,多为零条或者多条出边;第二是内部节点,有且仅有(大多情况)一条入边或者两条;第三是叶节点/终结点,有一条入边,没有出边。在预警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控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比如,预报功能、诊断功能、预控功能、保健功能等。所谓预报功能,以上市公司来说,跟踪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上市公司预定的目标,相互之间进行匹配,深入分析企业自身在营运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预测,从中找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发现偏差,加以核算、考核。其中预报机制,主要是在发现财务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后,及时预报,注重实效性,这样可以让该企业的管理层尽快的寻求、制定出更有利的对策方案,避免或者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风险损失。其次是诊断功能,诊断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前面的跟踪、预报的结果,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机制,通过这些诊断技术来综合评价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找寻出其中所存在的弊端与问题。紧接着就是预控功能,通过预报、诊断之后,下一步就是预控,根据现存的问题找寻其原因,方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对于的措施来合理解决、处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偏差、过失。通过决策树分析法,在选取自变量指标数据时,根据合理、准确,以某上市公司来说,在财务指标选择上,包含有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当期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等;营运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此外,包括像企业的当期现金流量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选择。

3实例研究

以下述两家知名房地产公司为例,两家公司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之星网站和巨潮资讯网站。在财务状况指标评价层面,涉及全面领域,例如,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负债比率、市净率、市销率等。在因变量指标的选择上,以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市场运营能力、增长率为主。共五大财务指标,即公司的偿债、盈利、营运、现金流量、发展等能力,需要考察14个小项。在样本数据的选取上,本次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两家具有典型代表的房地产上市企业,即A公司和B公司。在每股收益、净收益、资本公积金等指标比较上,B公司均要高于A公司。此外,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以及企业当期销售净利润率等指标比较上,B公司也明显高于A公司。资产负债率方面,A公司达到了60%,而B公司为40.3%。如表1所示,基于聚类分析的思想,挖掘出上述选取的两家代表性公司的关联性。通过关联性分析,可以更加精准的找寻出真正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状况的各种因素,通过与同行之间的对比,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例如,在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策略下对公司内部财务信息加以分析,根据公司和行业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发现财务指标中的异常情况。企业通过与同行之间对比,实现了对测试数据合理分类,有助于提升整个预警系统在财务状况分类与决策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可以看到,公司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和销售净利润了,支持度和置信度的阈值均高于50%,说明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因素相互之间的关联度较强。该两家公司存货周转率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这一点则表明公司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存货周转有较大关联。根据检验出来的数据结果,相关人员方可从其中根据挖掘操作结果的成败,来进一步作出相应决定,并对其予以具体化的解释与评价。能够对所得到的结果有一个综合性、准确性的评价,并以此来预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5]。以上述部分内容来说,假若此次财务风险分析数据取得了预期中的效果(成功),对于公司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来说,下一步就需挖掘分析,财务预警模型本身,也就是此次数据检验所运用到的操作模型,探讨分析了其是否真正优于数据集上的模型,同时还需要从检验结果中分析,该模型的准确性是否优于其他模型。总之,建立预警系统,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预测性,时刻引导着财务项目的决策科学可行。对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可以反映出公司真正价值的信息,为企业领导者和投资者较早得到公司陷入危机的警告。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宋喜莲.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

[2]黄月,高学东.聚类分析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

[3]吴嘉伟,宋琦,王新宇.数据挖掘技术在金融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投资,2013(S2).

[4]徐玉辉.企业财务风险智能预测实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篇5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中兴通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这场贸易战是多年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最终体现,主要矛盾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在产品出口方面,它反映了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2)在领先技术方面,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中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讯方面作为其中一个代表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时美国悍然发动贸易战争,无疑是对中国通讯企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阻碍作用。虽然中美贸易战距今已有3年之久,但中美贸易战对中兴通讯企业财务风险的持续影响一直存在。(二)研究意义。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企业在偿债、盈利、营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则是对其偿债、盈利、营运和发展等内容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中,它们总是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各种威胁。无论是制造或生产企业还是服务或建筑企业,只要是面对市场并参与竞争都将存在风险的威胁。在所有风险类型中,由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所受风险的程度。其中,企业财务风险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指对经营主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的识别、计量、分析和评估,以及及时为其制定科学合理且高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此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法律意义。每个成功企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利润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不同阶段,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中美贸易战对中兴通讯企业财务风险持续影响分析

中兴通讯企业涉及进出口业务,而进出口业务涉及到各种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属于财务风险的一种类型。当中兴通讯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时,它们不仅必须承担财务风险,还必须应对国际市场上的各种风险,例如汇率波动、贸易壁垒、战争以及其他受到国际市场特别影响的不确定风险。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兴通讯企业的财务风险持续增加的特殊背景下,是否能够有效分析财务风险持续影响决定了公司能否健康发展,这对于中兴通讯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兴通讯财务风险的分析对于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兴通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以中兴通讯企业的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对中兴通讯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这四方面能力予以分析,以此得出中兴通讯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的持续影响。(一)偿债能力下降。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选择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进行分析。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债务和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表1)公式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正常情况下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30%~50%。通过近5年的数据分析,中兴通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在80%左右,这表明中兴通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并且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更多债务,这可能导致现金流不足和资本链断裂,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长期财务风险。我们根据2017~2019年的数据可以得出,虽然近3年的资产负债率相差不大,但在资产和负债的具体数值上,2017年和2019年资产均在1.4亿元,而2018年却是1.2亿元,这就表明在2018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的中兴通讯企业的总资产属于严重下降趋势。另外,因受到美国的制裁,中兴通讯企业的大批订单可能也随之取消,因此其负债较前一年没有太大出入,从而导致了2018年中兴通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2017年的。在2019年,由于中兴通讯企业在5G领域的发展使其摆脱困境,领先于世界。因此,中兴通讯企业可以获得较相比于2018年更大的收益,从而长期偿债能力稍有回转,但还属于风险边缘。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正常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左右,而近5年中兴通讯企业的流动比率一直在1.4以内,特别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兴通讯企业的流动比率低至1.04,这表明中兴通讯企业处于高负债经营中,其短期偿债能力大大降低。受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影响,中兴通讯企业在2018年的流动资产仅为9,284万元,远低于2017年和2019年。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兴通讯企业在2018年的流动负债却高于2017年和2019年,这表明美国对中兴通讯企业的制裁,使得其没办法支付原有的订单,只能形成一种负债。而且在资金受到制约的时候,中兴通讯企业只得通过短期借款的方式来维持公司运营,所以会造成流动负债的增加。在速动比率方面,具有较强短期偿债能力的公司,其速动比率应为1,而2018年仅为0.76,因此通过速动比率,也可以反映出中兴通讯企业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偿债能力下降的趋势。(表2)(二)盈利能力降低。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选择企业的营业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营业利润率反映的是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盈利能力越强;反之,则盈利能力越低;销售利润率可以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而成本费用利润率则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表3)公式如下: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全部业务收入)×10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根据中兴通讯年报,企业在2017年营业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为正,表明产品盈利能力相对稳定。2018年营业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为负,亏损超过53亿元,表明中兴通讯企业在中美贸易战中受美国的制约及各种关键技术的控制,使其形成了巨额的亏损。与此同时,与同期华为相比,中兴通讯企业的盈利能力远远不足,销售净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差距较大。可以看出,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不强,控制成本的能力相对较弱,风险较大。在2019年,中兴通讯企业在5G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5月份获得工信部发放的5G商用牌照、7月份率先公布5G旗舰手机价格并开启线上预售、9月份在全球签署35个5G商用合同,使得中兴通讯企业渐渐走出2018年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盈利能力稍作恢复,但还是较低。(三)营运能力困境。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方式之一,可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流动的程度。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则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反之,则不同。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周转情况,该比率越高,则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越高。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总资产周转情况,其周转的速度越快,则表明其销售能力越强。(表4)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净值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值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从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由于美国及其同一阵营国家的经济制裁手段,使中兴通讯的营运能力较低。在2017年和2019年,中兴通讯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高于4,而2018年则是3.59,表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兴通讯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严重下降,从而造成其资金紧张,影响其营运能力。在固定资产周转率方面,2017年之前一直保持在13以上,而2018年则变成了9.67,甚至一直影响到2019年的9.88,表明受美国的严重制裁后,中兴通讯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不容乐观。同理可得,中兴通讯企业的企业销售能力减弱,资产投资效益变差。(四)发展能力制约。发展能力分析主要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及净资产增长率为主要分析内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总资产增长率反映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表5)公式如下: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从表5中可以看出,2017年中兴通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7.49%;而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直接下滑到-21.41%,同比下降28.9%,表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兴通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严重下降。通过对比2017~2019年的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2018年的数值较前后两年的变化幅度极大,表明中兴通讯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和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较差。通过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兴通讯企业的通讯系统仍然是完全依赖美国,而在国内基本上没有可以替代美国通讯领域核心技术的替代品。因此,在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时,激发两国的矛盾,后果无疑是导致中兴通讯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受到遏制,导致其发展能力受到制约的致命性结果。另外,因美国对中兴通讯企业的制约,导致其融资渠道也随之陷入风险。因此,中兴通讯企业的融资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在中美贸易战中也充分暴露出来。

三、结论及展望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出现,导致中兴通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严重下降;盈利能力因受核心技术的制约导致其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中兴通讯企业的营运能力也陷入了困境;通过较低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及不容乐观的资产规模增长情况和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反映了中兴通讯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受到了制约。时至今日,中美贸易战对中兴通讯企业财务风险的持续影响依然存在,只是程度上相对减少,但仍不可小觑。因此,在中兴通讯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中美贸易战给中兴通讯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持续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亚军.我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与中美贸易战[J].中国科技产业,2019(04).

[2]武礼英.民营企业“走出去”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9(07).

篇6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创业板是为成长型、科技型以及创新型企业提供的一条新的直接融资渠道,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是一些达到《证券法》新规定的发行条件但尚未达到主板上市标准的中小型企业,创业板的设立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渠道,从而推动风险投资快速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创业板市场都以高风险性著称,如著名的纳斯达克市场企业退市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资料表明,1995年到2007年间,纳斯达克的退市公司数量接近或超过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尤其从1999年到2001年3年间,纳斯达克退市公司占美国市场退市总数的比例达到40%。我国创业板市场自运行以来,市场风险已经显现。从已经公布的2011年三季报可以看出,不少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后和上市之前判若两样,业绩下滑,财务状况变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2010年间,创业板公司有32家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更有76家之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出现净利润呈现负增长。以“高成长”性著称的创业板企业,其成长性垫了底。虽然由于运行时间短,创业板还没有出现退市企业,但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终将会给创业板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损失。因此,加强对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帮助广大投资者认识创业板企业风险性,避免投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财务风险分析模型选择及多元判别模型形式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由分析者通过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组织管理的各种风险综合判断得出风险结论的方法。常用的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法、流程图分析法及管理评分法。定量分析法是利用掌握的大量企业财务统计资料,运用数学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统计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得出分析判断结论。定性分析依靠主观判断,主观随意性强,缺陷明显,定量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引起更多关注和研究, 各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定量分析模型陆续出现。按照所选预测变量信息的不同,已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有:一元判别分析模型(Univariate),即单变量分析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多元逻辑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MLR);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ANN)。我国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3种,即多元判别分析(MDA)、多元逻辑回归(MLR)和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

多元判别法主要原理是通过统计技术筛选出一些变量,这些变量满足在两组间差别尽可能大,但在两组内部的离散度最小的条件,使得多个标识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信息损失最小。多元判别法具有数据易得、结构简单、计算方便等优点,如果财务指标选择合理,模型有很高的预测准确性。本文选用多元判别法构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数量分析模型。

判别分析是判别研究对象所属类别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时必须已知观测对象的分类和一些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判别分析就是要从这些变量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使用筛选出的变量建立判别函数,要求建立的判别函数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判率最小。本文主要研究两类分司:一类是财务风险公司,另一类是财务良好公司。通过找出反映这两类公司相关性高的特征变量而建立判别函数,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模型。模型的形式是:

PS=a1X1+a2X2+a3X3+…+anXn+C

其中:PS为判别值,X1、X2、X3…Xn是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如财务比率。a1、a2、a3…an为各变量的判别系数,C为常量。

财务风险分析模型建立

(一)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我国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28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涉及6大行业,资产规模最小的为3.64亿元人民币,最大的为27.43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为9.90亿元人民币,具体行业分布和规模情况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择

样本选自A股上市公司,数据源于证券时报网数据库。样本选择原则是:样本企业所在行业要与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相同,样本企业规模(总资产)要与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尽量接近。最后选择了符合条件的样本数量112家,其中有56家ST公司和56家非ST公司。样本公司行业分布及规模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样本企业总体平均规模与创业板企业非常接近,样本企业平均资产与创业板平均资产比例接近1,仅有社会服务业偏差大一些,但所占企业数量有限,对样本总体影响不大。

(三)财务比率选择

财务比率可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来选择,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和数据的易得性,本文选定如下11个财务比率作为分析的起点: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应收帐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净额;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股东权益比率=股本权益/总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净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要业务收入)。

(四)模型建立过程

模型建立过程是根据已知观测量的分类(0,1)和表明观测量特征的财务比率变量,推导出判别函数,并把各观测量的自变量值回代到判别函数中,根据判别函数对观测量所属类别进行判别。首先将112家公司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有56家公司,其中有28家ST公司,28家绩优公司;第二组也有56家公司,其中同样有28家ST公司和28家非ST公司。第一组样本作为推导建立判别函数的估计样本,第二组作为检验判别函数的测试样本。然后将估计样本组财务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利用软件中的判别分析工具来帮助计算,建立模型。经过判别分析,从原来的11个特征财务比率变量中最后推导出只有6个变量的判别函数,即:

PS=0.002X1-0.034X2+0.414X3+

0.004X4+1.067X5+0.03X6-2.046

(1)

其中:X1为净资产收益率,X2为流动比率,X3为经营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X4为总资产增长率,X5为总资产周转率,X6为股东权益比率。

(五)判别函数检验

表3给出了判别函数所能解释的方差变异,可以看出判别函数解释了所有变异的100%。“Wilks`的Lambda”表格用来检验函数有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从Sig值看,判别函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很显著的。

实证分析结果

估计样本分类的准确性。用建立的判别函数对56个估计样本可以很好分类,结果令人满意,非ST企业有25家判别分值大于0.4,ST企业有25家判别分值小于0,如果将判别分值大于0.4作为非ST企业判据,判别分值小于0作为ST企业判据,原始样本错判2例,准确率达到96.4%(见表4)。

临界值的确定。根据估计样本判别值的分界线可以选择0和0.4,但还需要测试样本检验。为此,用建立的函数(1)式算出56个测试样本公司的PS值(见表4)。结果表明非ST公司中,估计样本和测试样本共有56家,有49家企业PS值大于0.4。虽然有3家ST公司被误判为非ST公司,但根据财务上的谨慎性原则,依然认为PS值大于0.4即代表该公司为财务良好公司。ST公司中,估计样本和测试样本共有56家,有50家PS值小于0。虽然有2家非ST公司被误判为ST公司,可以认为PS值小于0即代表该公司为财务风险公司。另外在PS大于0小于0.4之间,ST公司有3家,非ST公司有5家,因此将PS值处于0到0.4区间的公司判定为财务风险不确定公司。据此可以得出以下判别法则:凡判别分(PS值)小于0的公司被判为财务风险公司;凡判别分(PS值)大于0小于0.4的公司被判为财务风险不确定公司,需要关注;凡判别分(PS值)大于0.4的公司被判为财务良好公司。

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运用以上判别模型对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数据来源于证券时报网,采用2010年年报数据,计算结果见表5,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总体PS分值不高,最高得分仅为0.78,远小于估计样本组的最高得分2.92和测试样本组的最高得分2.47,说明首批上市创业板企业财务表现没有预期的好。具体看,28家中有15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4家企业财务状况有风险,有9家企业财务风险不确定,需要关注。

综上,创业板自运行以来,表现难以让人满意。特别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成长性一般,估值水平偏高,有部分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因此对于创业板应该格外关注。此外,本文建立的模型变量少、数据收集容易,操作快速、简便、成本低,预测效果佳,可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证券投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陈越.财务危机预替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5(2)

2.徐良平.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与创业板市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个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在个人财务活动中,对收益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环境和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等原因,个人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很难平衡,这就需要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一、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定义。个人财务风险是指个人在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个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同,个人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财务损失,也可能会带来个人财务收益。个人财务风险包括个人投资风险、个人筹资风险和个人信用风险。另外,个人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财务损益的双面性和个人财务风险的动态可变性。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个人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处理和防范,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风险收益,减少风险损失,保持财务状况稳定,甚至改善财务状况的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

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1)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发现和判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得出相应的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可能。个人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个人财务风险识别、个人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三个部分。(2)个人财务风险处理。个人财务风险处理是指在进行个人财务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后,对于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应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补救,以尽量控制风险发生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减轻对个人的财务损失的方面。(3)个人财务风险防范。个人财务风险防范是指在个人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根据个人财务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前采取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等方法分散或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措施。

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优化个人资源配置。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追求资源、拥有资源、享受和使用资源,同时个人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个人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良好的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个人无视风险的存在,盲目投资,在风险发生时便有可能溃不成军,从而造成资产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如果对风险采取过度消极的回避态度,则可能会错失很多投资甚至盈利的机会,从而使个人的投资回报降低,也不利于个人资源配置。(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利用保险或非保险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采用风险较小的投资或筹资方案将部分风险回避掉、通过调整财务结构增强个人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等等办法。在财务风险来临时,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加个人财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处理和个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正确合理的的财务决策,降低投资和筹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个人财务危机成本,提高个人财富管理的信心,增加个人财富。

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风险意识不足,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更少。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和个人判断,对决策对象缺乏细致的认知、分析和推断,更不用提风险防范与控制了。在风险发生时,其危害往往是连锁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品质,还会影响个人的财务决策自信,严重的会对个人心理造成阴影,危害家庭,极端的例子是会危害到个人的生命。据《新安晚报》报道,2015年1月4日晚9点30分,节俭一生的周承英奶奶,在将自己和老伴的毕生积蓄70万元投给安徽鑫圣德投资管理公司被卷走之后,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过程中,倒地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在投资之初,为了降低风险,老两口还特意选择了3个月期限的最短期限,然而,钱还是被投资管理公司卷走了,从发现被骗到去世仅仅22天,结局令人唏嘘。

2.财务经营目标设定过高,决策缺乏科学性。有些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在对财务收益的追求上急功近利,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将投资回报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把投资回报率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的相对较高,是相对于同类项目而言),而且喜欢短期内获利较大的投资,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而且,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相应的项目考察分析,往往脑门一热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就匆忙进行投资了,甚至于卖房投资、借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非常缺乏。几个月前,上海的周先生将自己226平方米的自有房产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了。卖房之后,因为股市大好,周先生集中精力炒股,希望炒股受益能够让他换套豪宅,或者一套变两套。然而在6月底7月初,一周的时间,他的购房款被套进去了,损失超过300万。300万从楼市转移到股市,周先生可称得上是光荣的“接盘侠”了。

3.盲目投资,个人投资管理带有短视性和被动性。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个人资产盈利水平和个人偿债能力的风险。有的人在投资前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投资时重视短期利益,而选择何种投资、投资多少很大程度上带有被动性,较为迷信机构推荐和所谓的投资高手。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不同,大部分人往往事后才会有对风险所带来结果有所认知,这个时候,风险已经来临,损失不可避免,从而降低了资产盈利能力和个人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变得不理想。很多投资者,在看到投资增长时,心里很开心,认为自己今天又赚了多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分红以外,投资本身的增长只有在变现之后,才是真正赚到的钱,那些起伏的数字的变化,可以带来收益,同时也能变成损失。这就使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大盘好的时候,收益上涨,大盘下跌的时候,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股民被套牢,有些股民甚至不得不“割肉”。

4.风险加大,个人负债经营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个人债务筹资风险是指个人的债务筹资行为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举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丧失偿债能力、或者由于个人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个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买房的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由于一段时期内,个人收入相对固定,而家庭分裂速度的增快,使得个人对于住房的需求的刚性进一步提高,随着按揭购房的日益普遍,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5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般来说,个人负债率最好低于50%,低于30%是安全的;高于30%低于50%,个人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而高于50%则可能使个人陷入财务危机;若是高于1,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已经破产了。

三、产生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原因

1.缺乏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财务活动,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个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的原因多半是最近股市行情好,大家都看好后续的股市发展,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资产放到股市当中,觉得自己一定不是在最高峰买入的,一定有钱赚,完全不考虑股市震荡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更不用说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了。

2.财务经营目标与财务能力不协调。当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在不具备相应的财务能力时,将财务经营目标定得很高,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到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上,认为这些理财产品是有保障的,比炒股收益稳定又保险。但是,在理财的选择上,选择的是非保本型的产品,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3.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严重。在个人财务活动中,逐利心理和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今天的投资收益在账面上翻了一番,明天会再翻一番吧,后天会继续上涨吧,行情这么好,倒霉的一定不是我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遇到风险,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一夜回到“解放前”,成为华丽的“接盘侠”的人大有人在。

4.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在个人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夸大收益的可能,忽视风险的可能,盲目进行决策,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往往输在一个“贪”字上。

四、加强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多多学习,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在对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舆论宣传方面,政府和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警示,也都知道传销的危害,也了解不少理财陷阱,对一般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随着股市震荡向好、传销组织不断地改头换面、理财陷阱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人还是栽了跟头。因此,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学习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推断,可以显著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

2.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在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案例中,人们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上,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侥幸心理加上急于求成冒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追求,便会很容易采取投机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财务管理风险自然加大;而回避心理加上消极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厌恶,一般会选择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会错失很多投资获利的机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也不明显,个人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上一定要平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一定要稳,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在降低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同时,增加个人财务风险收益。

3.实施正确的投资策略,合理进行资本配置。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而不同的投资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资本配置组合:风险追求者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喜好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比重较小;风险回避者则喜欢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偏好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比重较小;而风险中立者则介于两者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投资策略和资本配置组合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能区分好与不好的,只有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也就是说某一个风险追求者即使在某一次投资中失利,损失很大,由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喜欢风险变化带来的刺激,在本次投资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在心理上并没有过多地造成不利影响,那么这个风险追求者在本次投资中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便不为负。需要警惕的是,本身是风险厌恶者,在某一段时期,却选择了风险资产占大多数的投资组合,这是十分危险的,巨大的投资收益带来的狂喜和巨大的投资损失带来的心理失衡,都不是好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

4.平衡风险与收益,降低负债经营风险。众所周知,个人负债经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能保持对资产的控制权、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另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也可能会产生过度负债,进而产生无力偿付和再筹资风险。在收入限制与刚性需求的矛盾之间,个人负债经营已经越来越普遍,从日常消费的信用卡到各家银行都在做的按揭贷款,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平衡收益和风险,降低个人负债经营的风险。在负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收入的稳定性、个人的偿还能力、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每月还贷占收入的比例、再筹资的可能、违约的可能等等,在充分权衡了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后,选择适度的负债,积极进行偿还。

参考文献:

[1]蒋巍.浅议医院财务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1(12)

[2]刘家平.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交通企业管理,2013(1)

篇8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风险控制;应用

1传统财务分析的局限性问题

1.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假设进行,其分别为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假设。从各种假设对于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的影响程度来看,其中货币计量假设所带来的影响最明显,这是财务报表本身性质所不能突破的局限。在进行货币计量假设过程中,其形成的资产负债,一般都是以历史成本为确认,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其历史成本在收益、费用等方面将没有办法反应企业的资产价值、经营收益等真实情况。

1.2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进行财务分析其主要就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围绕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当前主要应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1)所谓趋势分析法,其主要以时间推移为基础,进行纵向分析,需要在分析的过程中比较多个不同的会计期间、相同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指标,通过比较以后就可以反映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反映出企业的财务趋势。这种方法需要比较历史数据,以此为基础和进行趋势定位。但历史数据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分析出的结论也不能与发展的形式相符。(2)比较分析法与趋势分析法不同,其属于横向分析,并以标杆对象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实际使用比较分析法的过程中,其更倾向于与同行业标准、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但这些平均值所反映的都是在行业中的一般水平,实际各企业在资本、经营规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其平均值没有足够的代表性。(3)采用因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将某些分享因素或者是某一总指标变动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其各个因素对于总指标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法需要以统计方法假设为前提,因素不同、替代顺序不同,分析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因此,在财务分析结果中,假设的合理性、经济意义符合程度都有着重大影响。

2从风险控制视角重构财务分析体系

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依靠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其也是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外部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企业运作提供一些风险预警。而以风险控制为出发点进行财务分析,则更加侧重于内部管理者,以数据分析为依据,就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更深层次的风险控制点。

2.1基于战略风险的财务分析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战略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会受到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以及宏观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而如果以企业外部为出发点来看,企业在资源方面、能力方面、竞争力方面对企业的战略实现有着制约性。既有战略风险进行财务分析,要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大局,其战略高度要站在企业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中,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能力变化,将影响战略布局实现的整体变化,对财务和经营活动给予揭示。企业如果偏离了既定的战略目标,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预警。

2.2基于经营风险的财务分析

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收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继而就会存在对企业的潜在威胁因素,这就是企业经营风险,这种潜在威胁会在不确定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企业的某环节出现一些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等严重的财务危机。

2.2.1盈利能力

其主要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根本性动力,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且这种盈利能力会促使企业保持逐步提高,从而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自然会较低,相反,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其盈利能力无法确保企业实现增长,则企业就会存在经营风险。进行企业的盈利能力方面的风险分析,主要是进行主营业务增长、盈利水平变化的分析,对企业的主营业务构成、增长方式等进行分析,

2.2.2营运能力

企业的盈利水平、盈利效率都是企业的营运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企业在营运方面的效率,会对企业在总体盈利方面产生直接性影响,同时对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等都会产生影响,在市场中如果企业具备良好的营运效率,自然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企业的效率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效率不高,就会更多的增加在资金方面、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占用或浪费,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方面的直接性成本,企业的经营风险自然也会更高。

2.2.3存量资产风险分析

在企业经营风险之中,存货和应收账款都是其中重要的风险组成部分。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存量资产的损失属于经营利润的损失风险,对其分析,主要是由应收账款、存货两方面组成,如果应收账款增加,可降低资金周转的机会收益,甚至会转变成为呆坏账,从而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方面的损失。而存货长时间积压的情况下,必然会占用企业的资金,从而出现滞销、价值流失等情况,给企业带来损失。

2.3基于财务风险的分析

每个企业的血液就是企业的资金,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金需求是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如果企业在资金占用、周转过程中,出现短缺、收益不确定等情况,就会带来风险。以财务风险分析作为基础,以资金来源、使用、周转的过程中的安全性、收益性进行分析。当今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投资、经营、现金流四方面的风险。下文对财务分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2.3.1筹资风险分析

进行筹资风险方面的分析,首先要对筹资进行合理安排,同时还要提高筹资的收益。筹资主要有股东投入资本、介入资金(企业债务)两种来源方式。根据其资金来源进行筹资风险分析,主要应该考虑在收益性、偿还能力方面问题。在筹资风险中,其主要有收益低、到期无法偿还两方面因素。以收益方面来说,主要是要提高对资本收益的分析,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对融资风险和成本进行权衡。其次,是要对财务杠杆作用力进行分析,对财务杠杆作用进行合理评价,对利润率变化进行分析,如果利润率提高,自然会升高负债比率,相应的财务杠杆系数也自然增高,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和效益,如果利润率下降,就要将负债比率降低,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2.3.2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财务分析是对专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的主要工作,也可以进行公司整体性投资方面的分析。究其工作内容,主要是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过程中,对实际的收益进行跟踪并分析,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对投资项目进行判断,看项目是否可以按照预期进行发展,是否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预期收益,是否需要追加投资进行评价。

2.3.3现金流量风险分析

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出现失败,其主要诱因之一就是现金流量风险,而如果企业出现破产,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发生。因此,如果想要对财务失败、企业破产进行预防,其关键环节就是现金流。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的现金流,对现金流量财务进行分析,就要对企业现金流量结构变化提高关注度,对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能力给予更多的重视,对投资、筹资等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有更加合理的安排。

2.4基于发展风险的财务分析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达到瓶颈时期,主要是来源于企业产业规模、盈利增长方面的瓶颈而导致,从而企业就会感觉增长乏力,甚至是出现倒退的情况,这就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而进行财务分析,就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动力、速度、质量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对风险因素实现量变。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价值增长、企业价值变动因素等进行分析。

3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分析主要程序

3.1收集财务分析数据和信息

分析数据与财务数据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广泛性,其中不仅包括内部风险因素,还包括外部、过去等风险因素,同时还有未来预期的风险变化因素等等。因此,进行风险控制财务分析数据的收集工作,不能局限于财务结果的数据,还应该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宏观环境、企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预期数据等。

3.2分析整理数据

数据分析整理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初始信息进行分辨,尽可能剔除没用的数据,留下真实有价值的数据,对数据信息进行提炼,与此同时还需要运用比率、因素分析方法,以及建立财务评价模型,最终完成信息加工工作。

3.3判断风险因素

企业经营信息中就含有风险,对数据变动进行分析,将有利信息、不利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就会发现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蕴含的风险因素,这包括企业在战略执行中、经营活动中、投资、筹资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 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07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单位遭受经济损失,财务风险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它包括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益损共存性的特征。客观性——真实存在,并非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预防,来减少它出现的概率,进而避免风险,但是,无法消除;全面性——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事物的始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有财务风险;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不能预见,只能防范;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正所谓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

2.通过分析资产负债发现财务风险:分析一:主要靠流动负债购置流动资产或者全部用企业的自有资本来筹措固定资产,这种资本结构型财务往往风险不大。分析二:当总资产中企业净资产比重出现缩水,现金流频繁缺乏,就必须引起警惕。分析三:资不抵债,全部债务超过其资产总值,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通过兼并、重组或者增加注册资本等措施来扭转乾坤。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及早破产应当是一种最理性的选择。

3.通过利润分析财务风险:通过分析利润额增减变动、利润结构变动、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其中的数字反应的是盈利能力的变动,资本结构的状况,收入因素的状况,成本利润的比重,对于它的数字变动必须十分警惕,如果出现超常的数据,说明企业已经存在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反之,如果的数据在合理的范畴内,就表示经营尚且正常。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所以,应当立足于实际,实事求是,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注意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而不是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脱离的现实的风险控制目标往往没有实际的意义,以致影响企业的发展。基于此,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

1.财务风险管理,关键在于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要心中有数,要亲自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补救。在组织规划方面,要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在授权批准方面,要注意到授权批准范围要全面,层次要分明,不同的管理层相应的责任、权利不同,权责分明。在程序上,严格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

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面对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回避、减弱、降低和转移等策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将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有机组合。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即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方案。风险回避有包括资金风险回避、成本风险回避、顾客风险回避和筹资风险回避。首先,资金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必需条件,是企业的血液,因此,要尽量让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相同步,及时进行现金的日清月结。其次,企业的利润是直接与其成本项挂钩的,降低了成本也就是提高的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此外,企业的客户经营状况如何,与企业自身的状况也是息息相关的,减少了求偿无门的概率,也就等同于回避了风险。最后,企业的自有资金越足,企业承受亏损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筹资也是回避风险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手段。

(2)风险减弱:财务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但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却可以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也可以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可保证企业资金的来源合理,确保企业资金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达到最佳组合。通过资金回收风险控制、收益分配风险控制,使企业的现金流健康流动,维持留存收益是和分配股息的平衡。

(3)风险降低:对企业来说,当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其危害就会快速蔓延,呈燎原之势。这时,假如没有实施及时有效的措施,企业的形势就会加速恶化,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就必须谨慎的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例如,迅速组织人员,迅速且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及时发现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制定处理风险的基本原则、程序和对策,杜绝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4)风险转移:通过一定的方法,企业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的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根据不同的风险状况,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3.强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能力。

(1)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运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组织财务活动,做出筹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现金流量预算的“流量预算”和“时间预算”越精确,企业管理者就越能清楚了解到企业流动资产的具体状况,从而正确做出相关的决策,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的资产决定着企业的负债能力的高低。通过优化安排企业资产资源,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优化决策,从而防止产生不良资产,防范财务风险。

如上所论,在企事业的经营中,要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观念,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强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能力,防范财务危机,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安全健康展开,从而使企业利润免遭损失,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灵魂,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无论是企业等盈利组织还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非盈利组织,都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值得不断的深入探讨与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1 要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对企业来说异常重要,资金循环和周转良性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效益的高低。所以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1.1 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公司的各类应收款项应及时进行结算。只有及时结算回收,才能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利于公司的资金周转。把应收回的资金及时收回,是避免呆账坏账损失的重要手段。 

1.2 加强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是做好银行结算票据及限额支票的管理,对银行直接结算的票据取回后及时登记、传递和报账,对必须使用限额支票的经济业务,要规定明确的报账期限和要求;二是重视和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及时处理未达账项,对企业银行存款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好应收账款和往来账款的清理核对和清收工作,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四是抓紧做好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五是抓好会计凭证、账簿的管理,努力做到真实、完整、合理、合法:六是要努力增加现金流量,尽量减少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自有资金比重。 

1.3 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银行贷款。使用银行贷款筹资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一是对银行短期借款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还贷,避免逾期还贷发生高额罚息支出;二是加强银行贷款利息的核算和管理,及时与银行核对利息支出,避免利息误支付现象的发生:三是及时调度资金归还利息较高的贷款,减少大额贷款利息支出。 

1.4 要加强负债比例的控制。要考虑贷款产生的效益,要权衡资金回报率和银行贷款率熟高熟低,作好投资项目的考察考核工作,了解市场考核投资回报率及投资风险比率,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投资损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 加强预算管理。通过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管理是按照企业指定的经营目标、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推动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总之,建立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对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预算管理应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高度重视企业财务资金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把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转到推企业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上来。针对当前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普存在的使用分散、效率低下、体外循环等突出问题,一是从资金集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管理,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监控、服务与调剂资金余缺的功能;二是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将预算作为企业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序之中:三是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以现流量监控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测,强化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3 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保障企业经济稳定运行 

 

我国企业的存贷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背着沉重的贷款,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资金运用不良的问题,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应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4 加强材料、设备价格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要货比三家,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然后通过专门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工作后,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再进行采购,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实现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 

 

5 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避免影响企业效益事件发生 

 

企业为了科学规避风险,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财务信息,使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形成良性的动态循环。第一、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建立风险分析的组织机制。风险分析机构的组织成员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及外聘的管理专家组成。财务风险分析工作要做到经常化、持续化,并具体到人。第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效果,建立财务风险分析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对企业不同时期、企业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和外部同行业企业作比较分析,自动地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管理提供“标杆”,一旦实际值超过预警值,计算机会计系统便会自动向主管人员发出警报,使企业经营者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防范不必要的财务风险。第三、建立财务风险责任机制,明确企业经营者应全盘负责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并将风险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要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真正促使各责任人保持高度警觉,在未来经营期内不再重犯。第四、建立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加强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财务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后,企业应制订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投资等日常各项经营活动中。因此,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财务活动和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应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常规性财务风险因素,以便对各项经济和管理活动中可能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连续的管理和控制。 

 

6 结语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保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也只有在理论上明确这了种统筹兼顾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才能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把握努力的方向,使其更好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