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经济 ;劳动力再生产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素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 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革新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的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的确,职业技术教育正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2 职业技术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是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院)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职业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恩格斯曾经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即智育、德育、美育、技术教育、体育。这里提出的“技术教育”,就是要“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职业技术革新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最能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描述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总和。”这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舒尔茨还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样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4 职业技术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职业技术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能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职业技术教育能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现代企业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积极配合现代管理的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课;薄弱

一、引言

一提到职业教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群初中文化课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到职业教育学校学些职业性较强课程,这些学生成天不干别的,要么是跟车床打交道,如车钳铆电焊专业,要么是和畜、禽打交道,如畜牧、兽医专业,要么是和剪刀、布匹打交道,如裁剪专业等等,他们技术学得倒还可以,但是一问到一些文化常识、著名历史人物往往答非所问,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一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所偏见,存在一种误区,另外,就是当下的职业教育也确实存在一些注重于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知识学习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来探讨、交流中职教育文化课的重要性。

二、职业教育学习内容

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也被称作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任务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类科目一样具有基础性,这就说明职业教育不单单要学习专业的职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职业高中,面对学生就业和升学两种需求,因此,文化课相对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情况来看,各学校开设的职业课程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既有传统也有创新,既有地域性也有时代性。相对于多样化的职业技术课程来说,文化课显得“孤独寂寞冷”,课程传统、科目单一,对于原本文化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再加之一些职业学校忽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结果造成很多毕业生文化基础越来越薄弱,导致学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三、职业技能课和文化课二者关系

职业技能课与文化基础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二者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就好比一个人,如果只有一肚子文化,只会高谈阔论,却不能很好的应用和发挥,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百无一用,反之,如果一个人空有一身技术,却一点文化没有,说话时念白字,写文章时错字连篇,不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不但令自身尴尬,也会让别人笑话,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所以说,二者只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和作用。文化是基础,职业技能是手段,文化可以显示出人们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体现一个人素质和修养,职业技能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为人们提供谋生手段,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在职业教育中,二者就好像人的两条腿,要协调,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就会“瘸腿儿”。另外,就职业教育而言,文化课的学习要与职业技能密切相连,贴近实际应用,必须有助于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像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毫无用处。

四、文化课的重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因为通过它可以学得一技之长,成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忽视文化课的重要性,文化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因为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字都不认识,连别人说的话都理解不了,怎么去学习?同时它还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会被孤立,最终会被整个社会边缘化,这是很可怕的。文化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技术职能,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体现。

五、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也应适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在于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教育能力上,兼顾文化课与职业技能课,让文化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文化课改革也是文化课重要性的一种体现。文化课教学改革,要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为重点,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全面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文化课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务必要认识到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的重要性,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要居安思危、丢掉包袱、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否则,就会浪费了教育资源,耽误学生青春,阻滞职业教育的成长和发展。文化课教学改革,要体现出“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些新的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又要具有实用性,如,在必修科目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学分制进行考核、管理。文化课教学改革,要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改革、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其弃糟粕,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同时要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六、结束语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鉴定;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水平是衡量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标,职业技能鉴定就是考核职业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主要是通过职业考核机构对从事某项职业的人员进行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理论与技能进行客观的考核与评价【1】。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职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操作技能的教育形式,其培养内容同时也是职业鉴定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因此职业鉴定结果也可作职业教育结果的反馈,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有效提升职业鉴定工作的深度,两者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下本文就从职业教育及职业鉴定工作的当前现状出发,对两者的重要性及联系展开探讨,着重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对于职业鉴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过硬职业操作能力的全面综合型人才在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战略发展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因此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强化职业教育各部分的有效衔接,推动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由政府主导,就业行业作为指导方向,同时各用人企业共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落实校企合作,在企业方面的帮助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图1 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体系

由图1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职业技术院校在校生,除职业院校外,为普及职业教育,我国针对如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群体等也均开展了提升其专项职业技能的惠普培训,倡导全民式职业教育,助力社会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必将迎来一次质地飞跃。

二、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2014年职业鉴定工作得到稳步前行,鉴定总量呈显著的增长态势,其中初级工鉴定较2013年相比增长29%,中级工鉴定增长16%,高级工鉴定增长6%,技师及以上鉴定增长28%。主要增量集中在初级工、技师及以上等几个就等级鉴定中。此外计算机高新鉴定考试程序经规范化调整后,鉴定人数同比增长近50%【3】。由此可见,在国家人才战略及考核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后,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大幅度发展,随着人才战略的升入,必将实现稳步前行。

三、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鉴定工作中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提升了企业对职工技能评价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都与职业教育机构实现了校企联合办学制,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定向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同时在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在依照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强化技能鉴定中的业绩评价、工作过程评价,并适当将考核内容针对企业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充分带动用人单位参与职业鉴定工作的主观积极性,并使职业鉴定工作更贴近工作实际,并满足企业对职工的技能要求,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职业人才。

(二)促进特殊行业鉴定逐渐形成规模

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有效促进了特有行业鉴定工作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以监狱系统为代表,监狱系统机能鉴定考生同比增长超过30%,为各监狱系统输送了大量人才,受到来自监狱领导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的高度评价。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职业鉴定部门渐渐摸清了关于监狱系统鉴定工作的主要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提升监狱系统工作效率的考核内容与规范【4】。此外如残联系统等特殊行业的职业鉴定工作也均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下,成为鉴定领域中的新增长点。

(三)提升专项能力考核的发展潜力

所谓专项能力考核主要是以社会就业需求大,同时易于掌握的职业单相技能作为考核对象的鉴定形式【5】。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对象将不仅仅局限于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群体等都可作为人才资源。职业鉴定部门可联合当地总工会、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妇联、残联开展针对下岗人员、农民工、残障人士的惠普职业技能培训与专项能力考核制度。以2013年某省为例,该省针对下岗人员、农民工群体开的专项能力考核仅一年就达到近3000人次,并成为专项能力鉴定的主要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和职业鉴定存在着相互依托与促进的关系,为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对职业鉴定的作用,本文以我国职业教育及职业鉴定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机遇作为切入点,在对两者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特殊行业鉴定以及专项能力考核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于职业鉴定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薛叙明,曹红英,赵昊昱. 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4,02:75-78.

[2]马玉蓉,邱利军,郎莹,赵立新. 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10,24:65-69.

[3]姚红云,赖昌林,陈开平. 浅析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与学历教育证书的双证制结合的优劣[J]. 大家,2011,11:89-90.

篇4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15-02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1.论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职业教育的理论功能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认为,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把职业教育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再补习”的体系;不仅要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沟通;要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等量齐观。

2.论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提出了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他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是随社会和历史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论的核心,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1930年前后,随着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修正为“谋个性的发展”,“解决刻不容缓之严重问题”,“谋民生主义的实现”,最后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无业者有业”,就是通过职业教育为工商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同时解决失业的问题,使人才不至于浪费,以裕生计;“使有业者乐业”,就是通过职业教育给人以知识技能,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进而能有所发明创造,对社会做出贡献。

3.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首先,他认为职业教育是社会化的,应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联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的沟通。因此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设什么科,怎样确定修业年限,设置怎样的课程,黄炎培都要了解当时社会现实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社会调查之后再作决定。其次,黄炎培还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为把教育工作引入科学的轨道,他特别重视调查、试验、总结以及借鉴国外经验。再次,黄炎培提出,教育的重心应在下,真正“为大多数劳苦民众服务”。他的这种职业教育思想,已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只有提高全民的职业素质,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4.论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要形成这种能力,必须手脑并用。因此,黄炎培提出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他还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应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奠定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为了保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的实施,中华职业学校选聘讲授与职业经验并重者为师、招收有某方面职业经历的学生入学、规定半日授课半日工作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安排要求理论课与实习课课时数各占一半,教材的选编注重实践性。

5.论职业教育的课程:科学性、适应性。黄炎培提出的课程理论把科学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办职业学校,无论设科、课程、解决谋生问题,皆需要科学。同时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应以适应需要为原则。就此黄炎培又强调:“凡职业学校之设科,须十分注重当地社会状况。乡村与城市不同,即同是乡村,同是城市,其地方状况亦不尽同。万一设科不合需要,必至影响于他日学生出路。”黄炎培不仅提出他的主张,并且还身体力行地去做。

6.论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劳工神圣。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理论是黄炎培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既包括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在此背景之下,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道德规范,一是“敬业乐群”,一是“劳工神圣”,确立了中国职业教育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德育原则。他试图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改变轻视生产劳动,蔑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地位、作用的论述,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黄炎培对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这一观点对于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确立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无疑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尽管由于局限性,黄炎培当时的一些主张难免过于理想化,但是他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张是我们加以借鉴的。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显现出缺乏具有熟练技能的高层次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工人的迹象,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职业教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2.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告诉我们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人,而且要培养有个性的人。并将“谋个性之发展”放在职业教育目的的首位,突出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人与社会是相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人,同时,又是具有个性的人,无数有个性的人组成了社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因而,职业学校的改革应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以人为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3.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方针的论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在当今社会,把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与平民化”的办学方针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完全符合党和国家倡导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化、科学化与平民化的职教办学方针要求:职业教育要注重地区特色,谋求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同时要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效率。只有因地制宜地开设符合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职业级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4.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原则的论述,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借鉴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主张,职业学校应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促进学生技能培养。职业学校要在推行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争取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融合,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5.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课程的论述,确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与课程。职业学校要获得生存和发展,把握好专业和课程设置至关重要。借鉴黄炎培关于这一问题的思想,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深入调查和研究,打破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的局面。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只有因地制宜地开设符合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职业学校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

6.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之本。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建立和培养学生爱职敬业的思想意识,缺乏为用户服务的诚信态度,是很难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爱职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要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把自己培养成行业状元。同时,职业院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提倡高尚的校园文化,使职业院校的德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黄炎培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笔者认为,作为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从这方面讲,学习、研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前景;问题;建议

职业教育因其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就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90后”新生代对工作、生活与职业发展具有全新的观念,单纯的体力劳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因素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及相关政策性因素,使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分析,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给出建议。

一、职业教育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出来。社会分工与企业市场环境的改善是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生存与发展机遇的土壤。以下笔者通过对几个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一)教育资源分配

相对于整体的教育需求来讲,高等教育资源一定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不存在也没有任何必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接受高等教育,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符合资源有效分配的原则。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相对比较完善,资源相对充足,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特定职业或特定的劳动进行的直接以应用性的技能与知识为主的职业教育就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很好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5%,在高等教育方面,相对发达国家,我们还需要进行长足的努力,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职业教育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中国经济环境

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还要看学生的就业情况。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良好,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好,企业的用工需求非常旺盛。并且,由于中国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外部环境迫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所以企业内部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人员需求与培养的标准也越来越明确。这就为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本身指明了方向。

(三)职业教育的优势

谈完外部的影响因素,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职业教育本身的优势。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与高等教育相比,具有本身的一些优点。

首先,授课内容与方式的针对性强。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与技术指向直接应用,社会上需求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次,时间短,资源投入少。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目的,所用的时间比普通高等教育的时间短,需要政府、国家以及学员家庭投入的成本都比较低,在为社会输送应用性专业与技术人才上具有优势。再次,敏感性与灵活性。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应用性知识与技术的传递,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员在社会上就业的优劣,而影响就业的就是社会的需求。所以,职业教育对外界因素的动态比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于知识、技术等专业技术培养时间相对较短,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较为灵活的安排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可能。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国家来讲具有很好的战略意义,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在招生规模上占据中国整体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教育资源的积累、管理制度与经验的总结为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看到这些好的方面的同时,我们还要认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不足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展开了部分专项活动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改善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但是,目前从总的教育投入上看,中国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相对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总体偏低,而职业教育则更少。投入不足,职业院校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进而导致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的就业也就不会理想,这反过来使职业院校招生更难,收入更少,教师的收入更没有保障,导致恶性循环,进入了所谓的“贫困陷阱”。

(二)对社会需求反应迟钝,没有发挥出灵活的优势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特点,使得其教育内容对社会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市场的需求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方式上一定要紧跟社会的需求才会具有很好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而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也完全具有紧随社会需求的灵活性。

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存在要么盲目跟风,要么因循守旧的特点,没有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使得毕业生就业难。还有些职业院校在专业上追求大而全,没有一门经典的课程,无法建立自己的特色。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根据以上问题,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如下: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吸引优秀人才

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是开发整个国家人力资源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不仅事关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也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然而,职业教育的投入绝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需要国家政策与资源的支持。

在职业教育投入的具体方式上,要避免投入不均的现象,教育资源事关全民福祉,无法也不能用市场化的形式解决。所以,平衡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的设施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等,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育中来,这是提升整体职业教育的根本。

(二)加强对社会需求的理解,创新思路,灵活办学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旺盛。但是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选拔、专业设置、办学方式要增加针对性与灵活性。

总之,在当前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应该抓住目前有利的时机,创新思路,将职业教育事业做好。

篇6

关键词:职业技术;农村;落后

目前,黔西南州正处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经济改革社会转型期,这种跨越式发展就意味着黔西南要同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的目标。然而,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州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目前,察视我州农村职业教育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长和学生思想认识模糊

我州许多地区对农村职业教育概念不清楚,各地在确定农村职教的发展目标时,不了解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性质、技能不能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更不能顺利的进入职校学习。在大多数人看来:农村职教必然以农业类专业为主,初级技术人才是发展的重点。例如: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各地又不顾客观实际以发展中等职教为重,因此违背了发展规律,对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未成为发展的目标。

现在很多人对农业的理解任然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当然不排除对农业的爱好者,认为农村工作必须是农业畜牧专业为主,否则就走偏了方向。在本学者看来其实农村职业教育是很宽泛的,当然也不排除家庭条件困难,上不起学,交不了学费,由学校代为培养的学生。他们专心的学习技能,为了能够回村从事本专业,或是发挥一技之长。然而,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还是对口升学高于其他上学的原因,学生真正想学到的技能就很少了。所以升学的观念从根本上严重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体系整体不完善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一直都不好、不完善,大部分办学设施不齐全、没有新的图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①。大部分学校的图书资料陈旧,缺少实训相应的场地,新建实用技术设备也不足,更不用说能与行业接轨的可能。根据调查,学生对学校设备不满的程度竟然和满意程度持平,由此看出学生根本不去深思自己来职业学的目的,忽视了学习技能重要性。还有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学校学习条件是为学习技能准备的。

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课比重较小,大部分学习的都是空的理论知识,没有动手实训能力,导致单位招人时频频缺人,却又无对口人才。不是单位不需要,而是学生能力有限。目前大多数专业不对口,不符合企业要求的较多。从毕业的学生那了解到,工作不太好找,因为学生所学的专业太多了。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大多数人谈农色变,不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全方位的人才,如今又极其缺少农业专业相关的人才,例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进出口贸易,农学,农村发展与管理等等。

此外,任课老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定向,如何让有思想有追求有梦想,综合素质优异的老师真正发自内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的职教事业中,势在必行,否则一切只是空谈,而落实这一点对农村职教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怎样留住这样的人才,如何吸引从农村考出去的有志青年返身再投入农村,带回新的思想,为家乡的发展和教育尽力,是我们首要考虑的。

三、学校招生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认识不足

负责学校招生人员层次相对较低,招生人员对行业了解不够:对需求单位的前景没有充分的了解,招生互动不重视,没有招生说明会,让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有一定的认可及憧憬。招生人员不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只顾生源,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避谈一些敏感问题;同时学校的政策也不够完善,使招生人员失去了积极性,当然就带动不了大家互相宣传上职校的动力。

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以前长期接受普通教育的教育观念。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普遍认识不足心理准备不足极易出现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学习;二是在生产实践环节中只图一时兴趣,不能脚踏实地劳动。学生对实践技能培训的心理准备不足直接影响到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

四、经费投入不到位、实训条件缺乏制度保障

教育的经费整体来说是投入不足的,而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投资甚至是更少,即便是已经拨付的经费也有不合理使用现象。

实习实训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使城乡统筹兼顾,需做到三讲:讲学习重要性,讲农村相关技术,讲服务农村作用;实施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教学与农业生产互相促进,让涉农专业更加贴近农民的需求,只用这样做才能使乡村加快趋近城市的步伐。

篇7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主要障碍;系统研究;重塑形象;对口升学;课堂结构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由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社会经济爆发式增长,我国初等与中等职业教育也呈现出爆发式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从探索性教育,逐步发展到现在系统教育;从一两个专业,发展到现在几十个专业,并且按专业计划逐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更高层次和水平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几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普通高中对初中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而导致职校生源不足,影响了职校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探究分析发展职业教育的障碍及对策。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障碍

1.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滞后

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社会各界较为重视,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文化鄙视职业教育。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基层领导及教师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认识不足,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对象不是很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国民充分认识。由于社会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工作情况等多种因素,使得国民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一些人甚至认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职业教育没有必要,可以少发展、慢发展,甚至取消。

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职业教育招生急剧下滑,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招生更困难。许多家长和学生选择职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并非心甘情愿,而且上了职业学校也觉得低人一等。针对这种情况,社会舆论要多为职业教育鼓劲,正确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使国民都能认识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认识到社会需要职业教育。

2.职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职校在社会上信誉度不高

现在职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宠爱,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优越感强,在他们看来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都是上一代人的事,讲吃讲穿的多了,过生日讲排场的多了。还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法制观念淡漠,有些学生过分关心自己,爱夸张,好炫耀。在集体中表现为自私,好胜心强,心胸狭隘,好妒忌不能和他人融洽相处,凡事斤斤计较,只想得到他人的关心,却不愿把关心奉献给别人。部分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些消极因素悄悄移植到学生身上,如抽烟、酗酒、打架、早恋、破坏公物,少数学生无礼顶撞、报复、恐吓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缺乏进取心,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个别学生经常逃课,往往是对新知识不理解,造成了不会学习,不能学习及学习中的情绪障碍,使学习成绩下降。目前,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经过高中筛选后的,基本上是中学的差生,有些人还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些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使得职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大大降低,许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

3.人才的高消费,使职业教育受到冷落

毕业生就业难,阻碍了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整个社会劳动力绝对过剩,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不合理的用工制度、人才的高消费,用人单位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文凭,使得中等专业人才就业困难。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打破了以往国家统分的局面,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办学层次低,培养的人才竞争力不强,学生一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目前,社会上许多人持有一种错误的人才观,似乎人才只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这些人忽略了“多元智能论”,忽略了技术人才也是人才。社会上各种能工巧匠也是人才,新型的现代化农民也是人才。许多家长也认为孩子上职业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宁愿借钱让孩子上普高,也不要上职业学校,认为上了普通高中,离大学近了一步,将来就业的竞争力就会增强,这些因素使得职业教育受到冷落,发展缓慢。

4.现行管理制度对职业学校发展缺乏激励政策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上大显身手。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既需要培养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没有这样一批擅长工艺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即便有最好的研究成果、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在国际上很有知名度的一流产品。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对合理调整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结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社会舆论重视普高、宣传大学扩招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出路令人担忧。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存在重视大学生,轻视职高生现象,普遍的做法是将待遇与学历挂钩,工资、福利、资金、提拔干部与高学历联系起来,对一般学历的普通技术工人缺乏激励政策,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也导致了许多人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5.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无个性,缺乏高素质职业技术教师

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人生发展的空间。但目前,各个职业学校在办学上存在办学模式相同,专业设置类同,有的职校摊子铺得过大,开设专业过多,许多专业规模过小,导致散而乱;在管理上职业学校体现不出特色,仍是职业教育、普教模式,有的职校不考虑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条件,盲目开设“热门”专业,结果“专”不起来,只能多点文化课,与普教相差不多。

另外,有的职校教师专业学术带头人较少,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生产实际缺乏了解,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对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很陌生,目前的职校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大多数教师从普教过来,难以适应职校教学要求,使得职校个性不突出,体现不出特色。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方面享受不到与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同等的地位,难以吸引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各职业学校仍是以人才单位所有制为基础,固定编制为导向的封闭管理机制,指令性的工资制度、低待遇和平均主义情况普遍存在,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种种因素致使职业学校师资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

1.增强宣传力度

由于人们对职业学校在思想上的认识模糊,对职业学校的看法错误,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没有希望的无可奈何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职业学校应该成立专门机构,确定相应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途径,深入到基层学校,进行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管理水平、师资状况及学校设施、设备情况,其别是考入大学和在自己工作单位有贡献的职校生,增加宣传的说服力,改变人们对职校的态度,增强职校的吸引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对职业学校尤其如此。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教师政治学习,学习《职业教育法》。通过学习,使教师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搞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对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并和有相关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联系,对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业务培训,特别要注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术水平,使文化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技能化。

3.合理安排课程,做到有的放矢

在职业教育的职业中学,虽然是从普通中学中脱颖而出,分离到职业技术化教育轨道上来,但是,因受普通中学影响较深,有的至今还未完全摆脱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有的专业的个别基础学科仍然在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普通中学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的学科成绩还和普通中学同年级作比较,这虽然在基础课教学中找找差距,便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件好事,但这就背离了职业中学的办学宗旨。职业中学就是要培养具有一两门专业技术的社会劳动人才,并非培养少数几个大学生。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职业中学就培养什么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上的需要。经过考察、论证后招来的学生,按照其专业性质,就要合理安排好课程,哪门学科对该专业技术有所促进,就要学习哪门课程。只有合理安排课程,简略得当,重点突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提高对口高考的升学率

职业学校要想发展,形成旺盛的生命力,拥有源源不断的生源,还必须抓住对口高考升学率这条生命线,所以职业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高职对口升学班。职业学校要提高对口高考升学率,就必须组建良好的对口升学班,鼓励一些基础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同时也要聘用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担任课程,加强培训教师使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升人高一级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继续学习和深造。

(2)举办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既有职业学校的特点,又有普通高中的特点,学生既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又能获得雄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因此,综合高中班的学生既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又可以参加对口高考,从而扩大了职业学校升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比例,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

5.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两年或三年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针对学生的要求,一方面,职业学校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劳动就业市场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培养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要派专门人员与用人单位联系,培养对口专业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学校在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后的管理,做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满意称心,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巩固,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6.开辟多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篇8

关键词:民族语言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民族语言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即“遗传民族语言素质”。《辞海》写道:“民族语言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民族语言素质、智力民族语言素质、身体民族语言素质、审美民族语言素质、劳动技能民族语言素质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广义民族语言素质。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二、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而以往所说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民族语言素质和专业民族语言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语言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民族语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民族语言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民族语言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创新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与思想,使其在步入社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并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这不仅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全面发展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新时期职业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专业人才及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为实现文化、专业及身心素质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在其培养专业人才中的重要性。但是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存在很多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崇尚自我,轻视仁爱;诚信缺失、言行不一。作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的技能、广泛的知识面等,在专业强、会操作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道德水平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技能培养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力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人才的基本教育,学生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为成才打下基础。德育与智育并重是职业教育长期发展并达到预定期望的必然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同时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新时期职业教育应将德育工作切实落实到各个教育环节中,将德育放在首位,促使人才全面发展。

二、当前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德育工作作为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普遍得到了广大高校教师和领导的认可,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未切实将其“核心”地位突显出来,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仍将德育作为公共课、社科部等的教学内容,未将德育内容全面进行渗透和贯彻,没有形成德育教育合力、没有整合德育教育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的开展很难提高其实效性的,更加无法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当前职业教育中重技能、轻德育的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

当前在职业教育中存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性偏差,部分教育者甚至是院领导未能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使得德育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其一,职业教育应转变单一专业技能教育、劳动技能培养的观念。这种偏差性的认识使得职业教育陷入了重技能培养、轻思想道德建设的误区[1]。教师应在各种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达成全员德育的一致思想,形成全员德育、处处德育的局面,特别专业的教师应该树立技能德为先的理念,全面的渗透到各种学习中,才能使德育得到实现,把做人的教育与做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改变我教好技术就可以了的思想。其二,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转变表面化、形式化的学习态度,改变轻视道德修养的错误认识,将学做人作为学技能、学做事的前提。特别是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扩大眼界,理解他人,集体、民族和国家利益,从而加深理解思想道德知识。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适用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取向也向着多元化发展。社会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其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双重变化。一方面,多元化的社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促进其进步并提高竞争意识,树立个人远大理想,对其发展与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过于注重自身发展使其集体主义淡化,奉献精神不高,价值取向更加趋向物质享受,理想追求上体现出功利主义。这些变化使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德育观念及内容与现代社会需求不相符;传统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开放的现代文化。机械化、灌输式、单一的教育过程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积极性降低;德育目标的设立与现代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三)教育方法不够灵活、创新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应从教育方法上进行改变,使德育内容寓于各科学科的教学中,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社会实际生活与德育内容进行结合,提高教育实效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育活动中的双方主体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是一种激发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然而,在德育工作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以表面化、流于形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理论进行讲授,虽然有一定的强化效应,但死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仅从正面单向地进行传播,未能有针对性地有学生实际思想水平进行结合,与社会实际未能紧密联系,学生在被动学习的地位上难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教教师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3-01

一、汕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职教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汕尾地区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并面向基层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职教教师。

职教教师是职业教育事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高素质的职教教师队伍,就没有高素质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人才!国内外一些有名职业院校,之所以有名,就在于其职教教师之高能力和高素质,为职业院校学生树立了榜样,潜移默化地成了学生模仿和追求的对象,最终促成了各种合格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

职教师资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资源,是关系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策略性问题。职教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职教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职教实践能力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期目标。

二、汕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职教实践能力结构分析

职教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构成要素有四点:专业理论、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

简单的来说,职教教师能力,从外显形式上可表现为“双证书”,即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从内涵上可表述为“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而且教学实践必须适应日新月异的生产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奇说:“我认为职业教育就是针对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职业能力的教育。” 所以,职教教师,首先就应该拥有这两种资格或具有这两种能力。

三、汕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职教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实际情况

职教教师的综合素质突出,其教学质量必定就高。遗憾的是,本地区职业教育应然要求和职业教育实际状况相距甚远,集中表现在职教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的匮乏和专业技能的缺失。

将本地职教教师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类: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通文化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他们不只是教理论,而是结合实践教理论,所以都可以称之为“专任教师”。就本地区的现状来说,职教教师的主体仍然是专任教师。而专任教师大多数不具备职教教师应具有的能力要素。同时专业实践课教师又少之又少,因为1.学校里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训场所。2.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固定的关系。3.就是真正的“能工巧匠”不愿意来职校做老师。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本地区职教教师类型失调,主导与辅导的失位。1.专任教师比例偏大,专业实践课教师的数量缺乏。2.一般教师比例偏大,具有职教教师四大能力构成要素的骨干教师数量缺乏。可见,职业院校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汕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职教实践能力现状的成因

外在原因,环境政策因素。我国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人文”教育,对“科学”教育重视度不够。此种情况在汕尾地区更为彰显。并且,职业院校的教师,往往来自普通本科大学,接受的教育往往都是学术型的通才式教育。其理论水平往往达到了培养目标,而实践能力不足,即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还有来自中小学的一部分教师,这类教师具有一定普通教育教学经历和资历,但其“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几乎已“定型”,只能按照以往的经验工作。个别来自企业的老师,他们虽然有企业实践经验,但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缺乏。

内在原因,教师个人因素。主要是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满足于“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

五、汕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在自身职教实践能力方面应该怎么做

需求驱动而非供给驱动,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所以,职教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教教师不能只从知识传递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而应强调方法论和价值观问题,教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职教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目的、原则、规律等,把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效率作为职教教师终身追求。职教教师还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着专家型教师发展。

汕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职教实践能力,应从职业性的需求出发去思考教育性的结果,因为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目标、知识、能力及职业道德。为此,要从本地区人文,地理和发展现状的特点出发,寻求职教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以发挥教师的职教实践能力,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全全著,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诠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2]欧阳河等著,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3]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