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对账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对账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完善内控制度,促进会计管理规范化
农村信用社随着改革的深化与经营转型,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2011年3月份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后,财务会计流程需要梳理,财务会计制度需要按照会计新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为适应这一需要,该联社按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条主线,梳理完善制度,改进财务会计管理的方式方法。一是制定了《财务管理考评内容及记分标准》,对基层信用社实行千分制考核,与经营管理指标挂钩,与基层信用社薪酬挂钩,激励基层信用社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制定财务预算,并围绕2012年财务预算,修订完善《费用管理办法》和《机关费用开支管理暂行办法》,将信用社费用分固定费用和浮动费用,固定费用保障开门营业,浮动费用与收入挂钩,使费用向业务倾斜,向基层信用社倾斜,向一线员工倾斜。同时,修改完善了《财务审批委员会议事规则》及《费用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费用管理,促进了增收节支。三是制定下发了《网点柜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详细规定职位要求、履职考核、服务质量考核、业务量考核、技能考核和薪酬计算的标准,重点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激发了内勤员工工作热情。四是实行了《农信银资金清算考核办法》,将业务量分为总量、平均量、主动发起业务量、通汇网点覆盖面4类11个指标进行统计考核,体现公平合理,促进了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推广使用。五是制定实行了《股金集中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股金管理流程,促进了股金优化改造。六是认真学习各级案件通报,总结经验教训,修改了《银企对账操作规程》,制定了《对账工作具体规定》,明确了对账目标、时间、重点、方式、人员和奖惩,提高对账率,防范未达账项,保证了资金安全。七是制定《反洗钱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在支付结算、反假币、反洗钱、支付密码器购置维护、会计参数等方面,细化分工,落实责任,使反洗钱工作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提升了反洗钱水平。八是按照“目标分解-层层落实-督办考核-奖惩激励”的思路,修订了《综合柜员制网点柜员绩效考核办法》《委派制会计主管绩效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激发了内勤人员工作热情。
二、强化监督制约,推动会计操作规范化
实现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来保证制度和规范的推行。为此,该联社创新评价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制度执行力,防范操作风险。一是实行了《会计监督中心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细化了检查辅导、事后监督、调阅远程监控和银企对账操作流程。对检查辅导员、事后监督员,实行了包社负责制和岗位责任追究制,与效益工资挂钩,提高了会计检查辅导员的责任心,增强了检查辅导的效果。检查辅导员每季度对所包社进行实地检查指导一遍,对风险点、关键环节重点辅导,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差错率由去年万分之1.07下降到今年的万分之0.1,差错率明显下降。二是制定了《事后监督问题类别界定标准》,明确规定了一般性差错、较严重性差错、严重性差错的认定和处罚,并按照《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建立了内勤员工违规行为档案。对内勤员工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评价,与评先、晋级、晋职相挂钩。三是充分发挥远程监控中心的作用,对柜员操作行为、网点现场管理、晨会制度执行等“实时”监控,及时督导,及时纠正前台不良操作行为,促使柜员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四是开展飞行检查,重点对柜员管理、柜员卡管理、主管授权、柜员尾箱、现金管理、对账管理、参数管理等进行检查,提升了基层营业网点内控管理能力。五是采取“分社整体接管”的方式,对青扬分社会计制度及规范标准的具体执行情况,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为下一步改进会计检查方法积累了经验。六是开展了会计主管专项履职和前台柜员操作专项检查,开展了重要空白凭证风险排查、支付结算风险排查、资金清算业务风险排查,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内勤培训规范化
篇2
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学习对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保障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意义。财务处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增强了财务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奉献精神。尽管同其他市属市管高校相比,我校财务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但是处里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做到以学校利益为重,积极为做好财务工作献计献策,工作中不讲条件、不谈个人困难,经常加班加点,有力保障了学校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高等学校理财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了学校财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在有效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坚持节俭意识、廉洁意识,注重贷款风险,提高了学校资金营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理顺业务流程,为提高财务服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2008年财务处按照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了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运行的财务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大学现金管理办法》、《大学差旅费管理办法》、《大学会议费管理办法》、《大学印刷费管理办法》,在认真整理现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印发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汇编(2008)和报账员工作手册,使各项财务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为提高财务服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圆满完成了2008年的财务决算工作,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务决算工作既是当年财务收支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下一年度财力安排的重要依据。为了做好2008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财务处在今年初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集中人力尽快解决结账、对账中的复杂问题,并在基础数据生成后以最短的时间形成决算分析报告,出色完成了决算编制工作,被北京市教委评为2007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先进单位。为了执行好2008年预算,学校财务处及时向二级单位下拨经费,并实时指导资金使用,杜绝无预算支出,在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自查工作中没有发现违反预算的支出行为,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五、圆满完成了2008年预算编制的“一上工作”。目前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预算编制模式是“两上两下”。按照北京市教委与财政的统一部署,09年预算的“一上工作”需要在9月底前完成。为了顺利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在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学校财务克服了预算先于事业发展计划的矛盾,圆满完成了2008年预算编制的“一上工作”。
六、积极调研论证、多方协调,做好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在积极调研论证、多方协调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经费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通过编报专项资金预算申请的财政专项资金,其来源主要有市财政局、市教委下达的教育专项资金,财政部下达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其他部委下达的教育专项资金和学校根据发展需要设立的校内专项资金。为了加强学校项目经费管理,保证专项资金项目顺利实施并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根据《北京市市级教育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大学财务管理办法》、《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学校修订了《大学项目预算管理办法》。从执行效果看,该办法较好地推进了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七、认真完成了2008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内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阳光收费”。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新的理财环境,学校确立了从规范理财向科学理财迈进的财务发展战略。依法理财是科学理财的核心和精髓,是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收费政策和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各类收费公开透明,实现了“阳光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坚持按照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的标准由校财务处统一收取、管理和核算,并在学校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服务性收费坚持成本标准、收费公示和自愿付费原则。全力协助学校纪委监察处完成了2008年收费自查工作。
八、进一步推进了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构建学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助于学校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学校财务情况,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有助于师生员工及时获取个人的财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推进全员理财、民主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面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环境,2008年学校财务处在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同时,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强化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资金、技术、服务内容、业务流程、服务指南等多方面着手,拓展了财务信息处理中心的功能,为做好财务信息服务工作,提高财务信息的共享程度,向主管部门和校内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相关的优质财务信息,增加重要财务信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篇3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账户开立有困难。一是基层有些地区的预算单位账户清理核实有困难。目前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将预算类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存款账户统一上收,实行集中管理,只允许其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等其他账户,不允许开立基本户,所以无法为该单位开立专用户,只能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基本户开立专户。而历来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开立的各类专用存款账户名目繁多,数量较大,这就加大了基层人民银行账户管理部门的难度。另外,一些预算单位账户余额较大,而财政部门又不允许开立基本户,预算单位和专业银行都不愿销户,使得一些预算单位的账户到目前还没有清理核实。二是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开户问题。由于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一些跨地区集团企业采用多级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属公司不设基本账户,只设一些日常使用的专用存款账户或其他存款账户,但系统是以基本存款账户为“龙头账户”进行其他各类存款账户的开户业务处理,凡没有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一律无法开立其他类存款账户,给基层操作带来难度。三是国库单一账户的开设缺乏依据。随着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涉及到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的开设问题没有相应的规定,特别是财政零余额账户要求撤消存款人的基本账户,日常资金收付只使用财政零余额账户,与《办法》基本账户为存款人的主办账户不符,且该系统无法执行。
〈二)系统功能设计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系统不允许对账号进行变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账号有规律大批量变更是客观存在的,误操作造成个别账号录入有误也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开户许可证的打印号码不能重复使用,开户许可证副本为一张a4白纸,如打印时或打印机控件尚未安装或网络等原因引起出错,而许可证又没有使用,此许可证只有作废,造成风险隐患和资源浪费。三是系统对行业归属菜单选项不明确,操作中缺乏具体执行标准,随意性较大,操作难。四是选择存款人类别时,仅凭存款人提供的证明文件和批文对实行预算与非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实难区别,给核准此类账户带来存在诸多不便。另外存款人类别又不准变更,如输入有误,我们只能作销户处理,既加大了账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违规账户得不到有效控制。目前账户管理系统并未与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连接,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依旧自成体系,违规账户得不到有效控制,各金融机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未经人行核准仍然可以发生支付结算业务。同时个别金融机构对账户管理工作还是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到账户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账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不高。由于过去开立任何账户都由人民银行审核把关,长期以来给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养成了依赖人民银行的思想,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了解甚少,对账户的开立条件、使用范围、变更撤销处理流程等不清楚,对于客户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解答,既降低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又对账户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几点建议
(一)应加强宣传培训的力度。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驱动容易忽视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工作。因此人民银行要积极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学习宣传力度。首>!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营业机构要利用各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优势,全面进行宣传,使广大客户充分了解人民币结算账户开销户条件和管理手续,理解并配合商业银行的结算账户管理行为,自觉遵守《办法》规定,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
(二)建议继续完善《办法》。《办法》应对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二级事业单位、财政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公共事业单位收费专户的开设总行应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此类账户的开设。明确变更账户信息所须提供的材料,以便此项业务的开展。
(三)修改和完善系统功能。一是增加、修改系统的个别功能。如增加账号批量变更功能、商业银行查询、修改功能,细化存款人类别菜单,明细存款人行业归属内容,改进打印功能。二是尽快推进账户管理系统与大额支付、同城票据交换、信贷登记、现金管理等系统进行联接,实时检测各类账户的使用情况,及时掌握金融机构各类账户动态,有效预警和监控非法账户。根据信贷登记资料及时了解企业逃、废债情况,对企业的再开户进行监控。使现金管理充分利用账户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随时监控违规提现户,达到现金管理与账户审批制约化、规范化,二者得以有机统一。
篇4
其一,客户对账意识“淡化”。有的认为账务核对工作加重了自身负担和工作量,能拖则拖;有的认为银行是铁账本和电子化柜员操作,不会出错,不及时主动对账,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的对账单的返收率普遍较低。
其二,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账管理“弱化”。一是对账范围不全面。检查辖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现,除了对单位基本存款账户按月发出对账单外,对单位定期存款账户、保证金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没有全部发出对账单。二是账务核对不及时。检查发现,回收的对账单中,一半以上在月初发出对账单到第二个月才收回,对账时效大打折扣。三是相关操作规定与制度要求有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存贷款对账单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账结束”,而有的规定其下级行在每月的25日收回对账回单。
其三,对账手段“老化”。目前,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化对账方式几乎没有,远不能适应和客户对账工作及管理需要。
其四,法规要求“软化”。目前已出台的金融法规中,没有相应的责任认定、追究措施和处罚手段,一旦因对账不及时而造成损失,双方相互埋怨,相互指责,甚至引起和法律纠纷。
二、造成的危害
一是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据对全市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发生的案件统计分析,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各种案件46起,其中发生在一线会计、出纳(柜员)岗位和信贷岗位的案件占30起,其中绝大部分涉案人员正是利用了当前账户核对工作不规范、不及时、不全面等方面的漏洞而屡屡得逞。
二是给银行业金融机构造成重大资金损失。由于相互对账工作存在较大的漏洞和隐患,客户资金一旦被挪用、盗用等一时难以暴露和发现,犯罪分子作案后,有充裕的时间转移资金或者潜逃,给银行业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三是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声誉和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挪用、盗用客户资金等案件的频繁发生,使部分客户对存入资金产生怀疑和恐惧心理,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出现非正常萎缩。
三、有关建议
其一,需要法规的有力支持。借鉴国际惯例,对《会计法》和《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增加单位法人代表或财务负责人在对账单签章法律责任的条款,并结合明确规定银企双方的对账责任及制约处罚措施,明确各方职责。
其二,需要银行的工作到位。一是宣传要到位。将对账宣传工作辐射到企业客户,加深客户对银企对账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客户对银企对账规定家喻户晓。二是管理要到位。建立健全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的与客户对账管理长效机制。三是检查要到位。业务管理部和网点主任、业务主管必须坚持每月定期检查本网点与客户对账情况,包括检查对账员履职情况、对账单发出回收及保管情况、重点账户对账情况、对账结果核实情况、客户对对账的反馈情况等,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四是服务要到位。把上门送单和收单、直接面对面对账作为提高对账率的重点措施加以施实,争取客户的主动配合。五是核实要到位。包括对账单发单数、收回数、账务核对结果,重点账户是否百分之百核对相符,所有的银企账务是否真的核对一致分文不差,客户是否签章确认等。
篇5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应把对药品的核算与管理,作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来抓。笔者就医院药品的核算与管理问题,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观点及操作方法,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药品的管理
为加强药品的管理,堵塞药品采购环节的漏洞和不正之风,应成立药事委员会,由一名院长具体负责医院的药事管理,成员由采购员、药房主任、主管业务院长组成,药品管理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价格政策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有关规定,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与管理,并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为了管理与方便患者,设药库与开架式门诊药房和病区药房。
(一)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
要按规定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房须设立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消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及未付款进药明细表等。对特殊药品管理实行单独保管重点统计。建立处方管理,药房每天设专人统计药品处方消耗,实行实耗实销。月底编制“药品处方与金额汇总表”,作为消耗、内部核算及考核工作量的依据。药房坚持月底进行药品盘点,倒挤消耗,编制“药房药品消耗统计表”,并保证处方统计消耗与实物盘点消耗一致。如遇不一致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做出处理。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可以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
(二)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
药剂科应根据历年药品消耗情况,在保证需要以及掌握市场供应的情况下,编制药品采购预算,实行计划控制,确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并实行药品有效期管理。适时监控药品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及失效期。
(三)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建立健全出、入库制度
购入药品必须验收入库,填制一式三联验收单,药房支领药品要填制支领单。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验收人。财会应及时与药库、各药房对账并盘点,因为盘点是发现管理漏洞的有效途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对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四)药品零库存管理
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通过少量、多次的药品采购来减少药品库存,加速药品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药品会计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药库、药房药品统一按零售价计价。
(一)购入药品时
采购员将发票与验收单一同交财务审核、付款。按当月付款进药进行核算。借记:药品――药库药品;贷记:银行存款,贷记:药品进销差价,让利部分贷记:其他收入。对于赊销药品业务,月底由保管员将当月购进未付款的药品验收单按供药单位分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进行汇总,填制“药库未付款进药明细表”与验收单一并上报财务部门。格式如下:
会计对验收单与明细表复核无误,在验收单上签章返回药库,按零售价借记:药品――药库药品,按进价贷记:应付账款――某医药公司,按差价贷记:药品进销差价。待付款时,会计核对发票与验收单后,借记:应付账款――某医药公司,贷记:银行存款,让利部分贷记:其他收入。这样,财务可以随时与药房、各医药公司进行外欠款对账,也控制了进药环节的不正之风,形成了财务结账与采购员的互相牵制。
(二)药房支领药品时
财务部门根据药房支领药品汇总表及支领单,核对无误,借记:药品――药房药品,贷记:药品――药库药品。
(三)月末结转销售药品成本时
财务根据药房上报的两张药品消耗统计表核对无误,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结转药品销售成本,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费,借记:药品进销差价,贷记:药品――药房药品。计算药品销售成本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按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差价率);第二种,按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药品期末余额-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加成率)
(四)药品的价格调整
篇6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与其他公共支出改革的关系
“十五”计划以来,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中央财政对公共支出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强化预算管理,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大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通过国库直接支付,使政府采购行为公开、公正、规范、透明。这三者是公共支出改革的核心内容,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一)部门预算是基础
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收支计划。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细化预算,从改革预算编制的体系分类和预算科目着手,采用零基预算法,按定员定额确定人员经费;按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公务经费;按特定业务需要确定项目经费。部门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部门预算是基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要严格按财政批复的预算执行。
(二)政府采购制度是手段
政府采购制度是将预算单位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对预算单位的大宗商品及劳务实行由政府统一采购的办法。凡符合政府采购预算表中要求的项目或品目都要编报预算并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制度既需要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以配套,同时又促进和支持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三)国库集中支付是保证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一方面确保了预算的顺利执行,提高了部门预算执行的准确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凡是列入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或品目,由于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使预算单位不能直接得到资金,也就不可能绕开政府采购的规定随意采购、违规采购,从而保证了政府采购的实施。
二、对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虽然只是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改革,但对预算单位而言,不单是账户核算、资金使用有所变化,而且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影响也将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
以前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满足于会计核算工作,财务人员主要是付付款、记记账,管理意识不强。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要求,预算单位从预算、计划的编制开始,单位业务部门要全面参与,理清单位整个年度事业发展所需资金情况,并严格按预算、计划及支出的类、款、项及项目使用资金,从制度上细化了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更具有严肃性。财务部门从资金使用角度参与管理,其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时效上变以前的事后管理为现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
(二)财务管理职能的回归
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为核算、监督,但监督职能往往不能落到实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务部门对每笔资金的使用从预算、月度计划到使用都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有利于及时实行监督,有利于财务部门监督职能的更好发挥。
(三)促进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及信息的开发
一般预算单位都采用计算机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但在利用计算机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管理等方面还刚刚起步,国库集中支付必须信赖于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符合要求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及其他信息手段及时提供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信息,提高单位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四)符合规定的资金使用得到保障
由于减少了资金拨付的环节,使预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更通畅。预算单位以预算为基础编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一经批复,就可直接使用财政国库资金,确保资金到位,保证预算单位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
三、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宣传、协调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此项改革牵涉的面较广,政策性较强,所以预算单位财务部门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培训班、讲座及网络等形式对财务人员、业务部门负责人、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对各类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实务的培训,保证掌握各类国库集中支付的精神实质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好与财政部、主管部门、财政部驻当地专员办及银行的沟通工作,积极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反映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二)根据情况明确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方向
自预算单位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以来,实行了大收入大支出的核算模式,即收入、支出分别核算,收支两条线,而财政资金中除项目经费外,正常经费一般没有明确用于哪些支出。预算单位在预算确定以后,还要确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从便于操作、核算及监督等实际出发,可确定水、电、煤气、修缮、工资等涉及面较小的支出使用财政性资金。
(三)认真做好对账工作
预算单位要建立全面的对账制度,在认真处理各项账务的基础上,加强对账工作,定期、及时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核对账务。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按银行提供的对账单,对“单位零余额账户”与银行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支出数、额度结余数等。与以往银行存款对账不同,财政对账除核对支出数外,还要按支出的类、款、项及项目支出情况进行核对,特别是一般单位行政事业费及基本建设资金是分账核算的,而这两项经费授权支付部分均在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对账时则要求分别进行核对。
(四)对预算单位垫付性资金可通过零余额账户返还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一般都有其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存在欠缺,不够完善和健全,在这种制度下事业单位没有做到严格把关专项资金,内部控制也没有全面的进行覆盖,没有及时记录往来项目的资金情况,从而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差的对风险进行规避的能力。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理论制度不够科学严谨,在进行投资时也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通常都是草率的进行决策,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提供帮助。
(二)财务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我国曾经变革过预算管理,使用了部门预算编制,在预算支出这一方面使用了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是并没有收获很好的效果。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仍然十分显著,其预算只有形式上的成效,预算监管也具有非常薄弱的职能,也没有做到及时有效地共享信息。
(三)混乱的资产管理
国家财政部门的资金投入是事业单位资产的主要来源,在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管理十分重要。然而其内部管理和资产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单位没有将明细账建立起来,造成资产管理人员对账面资产存储情况并不了解,甚至还会出现责任不清楚、账实不符的情况。除此之外,国有资产具有较低的使用率,单位之间存在重复、盲目账目购置资产的情况,无法实现资金的跨单位配置,存在严重的资产浪费现象。部分单位的职工以为追求个人利益,对国有资产进行随意处置,将设备随意地进行拍卖、转让,没有受到批准就对进行产权变动手续的办理,将账外账建立起来。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合理预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若想有效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就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将预算标志工作严格贯彻执行,首先要保证编制的财务预算报告的正确性,严格落实这一报告,不能对其随意进行更改。其次,要将激励措施实行,从而实现预算目标。第三,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将考核制度实现。最后,需要在反馈预算信息这一方面进行加强。
(二)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是社会各个行业的事业单位都需要遵守的,在满足宏观调控要求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还需要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可行的会计核算流程建立起来,对编制、评价、执行和监督预算的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制定的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内部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可以对财政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使得违法乱纪的现象减少,将责任制落实,从而对资金的安全进行保障,使得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对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进行遵守执行,从而对单位财务今后的发展以及正常的运作起到保障作用。单位内部也需要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起来,大力改革管理体系,将原本存在于管理中的不好的方面进行改正,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三)对财务管理监督能力进行提升
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为依据,若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就需要对考核制度进行加强,进行公开的纠察。这种审查既包括核对账面,还包括考核隐藏在账面之下的深层次的问题,监管财务源头。为了对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保证,需要不定期的排查固定资产,对资产等级制度建立起来,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完善,在清查财产时也需要做到严格仔细。因此监督人员需要保证自身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业务能力,对自身的监督能力进行不断地提升,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地落实财务制度。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业务水平进行加强,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将质量把控好,还需要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提升,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我国规章制度的要求有深入的了解,防止财务人员因为追逐利益,而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对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进行提升,进行全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保证其具有高能力和高素质。
结语
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完善,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完善,使其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使得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更加稳定健康,能够将更好地服务提供给社会大众。
参考文献:
[1]周莉.新财政体制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分析探讨――基于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4,17:143-144.
[2]吴晓春,张瑞芳.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集中管理对策探研[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169-170.
[3]何香霖,刘远,汪佳丽,王小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28:123-124.
篇8
(一)发展阶段概述
银企对账工作是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行内控长效管理、推进增值服务、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当前电子信息化产品快速发展的时期,多元化的结算形式,促使银企之间及时核对、监督双方资金安全稳健运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银企对账工作的效益和质量,更好地防范结算风险,保障银行资金安全,我行银企对账中心在2006年开始大力推广客户对账系统广泛应用,认真执行“工作岗位独立,对账人员分离,多种方式并存,突出重点账户”的原则,不断总结对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难题,把银企对账纳入会计内控管理重要环节,并以此为切入点,多措并举防范结算业务风险,完善内控管理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我行邮寄对账和网上银行对账两项综合对账率从2006年95%到2010年 99.47%,综合对账率年环比一直呈稳步上升势态,对账率考核指标排名持续处在全疆前列的位置。到2011年各家分行的综合对账率均有显着提高;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风险,综合对账率达实现100%的管理目标,成为各家分行对账管理考核的竞争焦点;目前,我行由于退信率不稳定,考核指标在全疆的名次也随之发生变化,退信率超标严重影响我行对账指标考核,降低退信率、有效防范退信账户风险成为重点治理和研究的对象。
(二)基本情况概述
据统计2011年我行全辖平均集中对账账户为3,330户,其中:重点账户1,769户,非重点账户1,561户。网上银行自助对账账户2,074户;网银对账占比达62.28%,城区集中管辖对账网点11个,由3名专职对账人员负责完成城区的银企对账工作。较远县市支行9个网点银企对账工作由5名兼职人员分管完成。对账方式按客户类别分层管理,采取灵活多样的对账方式,主要采取按月网上银行发送客户自助对账单、上门面对面人工送达对账单、电话预约、发传真、由省分行统一按月、季度外包邮寄对账单等多种方式开展对账工作。平均月度重点对账的回收率达到100%,按季度余额对账的回收率达到99.37%,网上银行自助对账回执点击率达99.97%,全辖重点账户面对面对账回收率达到 99.34%,创我行银企对账历史最好水平。
二、银企对账管理指标对比调查分析
2011年二季度我行共发送邮寄对账单1,813户,其中:地址有误和空地址退信82户,在82户退信中空地址退信占51户、地址有误退信占31户,两项退信率占全行总发送量的4.52%。二季度退信户数较一季度下降122户。
2011年三季度我行共发送邮寄对账单1,765户,其中:地址有误和空地址退信75户,在75户退信中空地址退信占58户、地址有误退信占17户,三季度退信户数较二季度下降7户,退信率较二季度下降0.28个百分点,其中:空地址退信占总量的77.33%,地址有误退信占总量22.67%,两项退信率占全行总发送总量的4.24%,两项退信率均高于省分行3%考核指标。从客户对账系统反馈三季度退信网点分布在11个支行,虽然较二季度减少7个网点,退信率呈下降的趋势,取得可喜的成绩,但退信率仍然高于省分行空地址在1%考核指标,地址有误在2%专项考核标准,持续影响我行在省分行运行专业单项考核。如何强化退信账户的管理成为我行银企对账工作的重点、难点。
三、目前银企对账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银企对账退信风险原因分析
1.我行自2010年12月实施账户集中审批开销户管理以来,前台操作风险控制环节依靠账户集中审批把关,但在现行操作中并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新账户开立时账户资料的信息录入是由前台柜员通过前台系统操作进行,到后台通过系统集中审批时,前后台系统相互不匹配,对事前录入账户信息如往来户注册资金、注册地址、办公地址、通讯地址及单位联系方式等录入的内容,到后台集中审批系统只有注册资金与注册地址两项内容,前台账户信息若存在录入不正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时,集中审核无法通过系统控制风险隐患,形成新开立账户空地址或错误地址不能及时变更,错误的邮寄对账地址要等一、两个月后再通过省分行反馈邮寄对账退信,无形中大量的退信业务,加大人工重新发送邮寄和回收成本,严重影响网点对账工作的时效性。
2.近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内地来疆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的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企业建设初期开立的工程项目部、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账户较多,这些施工企业不管工期的长短,都受新特的气候影响,基本上企业每年的4-10月开工搞建设,每年的11月到下年的3月回原籍进行冬歇。因此区分行银企对账系统如果在11月到下年3月邮寄单位的对账单,势必造成单位联系不上无法完成对账,形成对账滞后的风险。
3.通过银企对账发现个别企业在未对账的情况下先在柜台办理了变更名称或销户手续,企业变更名称或销户后,公章、财务章均被交到公安局进行销毁。对账员在办理纸制对账时无法在对账单上加盖企业财务章,给对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企业只能去公安局开证明,证明此前的财务章已被销毁,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了银行对账率,增加了对账工作难度。
(二)引发银企对账风险因素分析
1.内外部因素引发银企对账业务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我行在开展银企对账检查工作中,发现有一支行对账人员12月份通过一级分行对账中心发送某股份有限公司邮寄贷款余额对账单1户,贷款余额为5个亿资金,查看客户对账系统该行生成维护对账结果与单位反馈收回实物对账回执贷款余额不符,单位反馈贷款余额对账回执中缺少1个亿资金,经现场检查跟踪落实属银企双方单位专职对账人员履职中未严格执行客户对账管理办法处理业务流程,从而引发的潜在操作风险隐患。
(1)银企对账人员在催收单位对账回执工作中,单位财务人员声称银行发送邮寄对账单未收到,单位没有发生退信,银企对账人员通过前台报表主机系统打印客户余额对账单进行人工二次发放回收,在系统维护结果时未对客户对账系统生成贷款分户余额与人工二次发放回收对账单结果进行深入核对,系统本身对对账回执录入的结果不显示核对内容,其潜在的对账风险不容易掌控。
(2)通过进一步核查落实, 在前台报表系统未升级时打印人工 二次发放客户贷款分户对账单,容易形成打印内容不全,上述业务是漏打印该企业贷款科目中的1个亿资金对账单1份。由于前台报表主机系统生成数据与后台客户对账系统数据不匹配,形成的操作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3)做为单位的财务人员无论收到银行任何方式提供的银企对账单,都应该认真履行核对企业财务收支往来明细账务,避免违章行为引发单位财务人员挪用公款或银行内部人员将客户账务记载错误无法防范的重大风险隐患。
(三)外部因素引发的未达账项风险需要警惕防范。
未达账项是反映对账业务工作成效,揭示账户管理风险的主要标志,在2011年《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中的六个重要风险点两个关注点之一,将“逐笔对未达账项进行核查并及时回访客户,对发现的问题查清并及时逐级上报风险报告”作为一项风险点进行防范。
我行对账中心在检查银企对账工作落实未达账项核实情况时,发现某支行企业客户6月份反馈的邮寄对账单回执填列的未达账项注明:银行列账单位未列账借方3笔,累计金额为66,491.10元,经与专职对账人员核实银行入账时间为6月16日,单位将3笔款项列入未达账项,未达类型填列为“银行已支付列账、企业尚未支付记账”,经询问专职对账员说:原因是该企业单位内部负责人出差未审批列支,故单位财务人员未进行记账,将3笔未记账业务填列在对账单回执“未达账项中”,对于这类由于单位方原因引发未达账项,存在掩盖真实账务反映的风险,需要专职对账人员与企业负责人进一步核实确认未达账项原因。
1.通过3笔未达账项可以看出,企业单位财务人员没有及时做账处理,网点的协助对账人员对企业连续发生填列未达账项的情况,缺乏操作风险主动防范意识,银行对账员在处理未达账项时没有和企业单位共同深入核实未达账项原因,对单位内部未及时支付记账形成的资金风险,银行对账员没有提醒企业财务人员,存在单位财务人员内部挪用公款的重大的风险隐患。
2.支行协助对账人员若不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和操作流程,不认真仔细地逐笔核对未达账项的来龙去脉,对单位内部行为导致的账务核算不清的问题有可能将风险转嫁到银行来承担,对银行对账形成外部风险冲击。
四、管理优化对策
(一)实施账户集中审批管理流程改造
1.网点在开立新账户时要加强账户信息资料录入工作的完整、准确性,将开立账户录入资料内容通过流程优化设置为系统硬控必输项,减少网点账户资料信息采集不准确不完整引发的风险事件及空地址、错误地址的退信工作量。
2.通过完善优化前后台系统流程相互匹配条件内容一致性,把内部集中系统审批控制防范工作切实落到操作环节中,以便提高整体账户集中审批管理工作效率。
3.网点普遍存在账户销户时不及时提示单位财务人员先核对银行账务,将系统流程优化销户之前提示银行与企业先核对账务后再进行销户,包括开通网上银行服务账户同步销户提示。
4.建议在系统中增设一项功能,未进行对账的企业无法销户,在得到系统提示后,柜员可以告知财务人员先对账后销户,从而便捷了客户,也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
(二)为冬歇企业单位设定银企对账套餐服务
1.对冬歇企业每年4-10月正常开工期间,对煤炭、房地产、铁路及公路建设企业的银企对账业务流程进行改造、设置时间段,实施业务发生制进行邮寄银企对账单,保证银企对账工作落到实处。
2.在冬歇企业每年11月到下年3月资金和人员都在休息时期,改变对账方式,分行可以不执行邮寄银企对账单,提前预约申请采取电子对账回单的形式。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银企对账重要风险点防范工作管理,有效提升服务价值。
加强银企对账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管理是防范业务运营风险,注重实施加强账户、银企对账工作同步管理,规范客户对账行为,使对账工作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事中有系统硬控制,事后有检查一起形成多层次防控网来加强银企对账工作的管理。
1.要提高客户对银企对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管银企对账工作量大、难度较高,但银企对账工作是银企防范资金风险的有效办法,长期持续有效的做好银企对账,既可以遏制内外部挪用资金行为,也可以加强银行对企业资金流动的监控,确保特定资金的专款专用,避免被挪用。因此,银行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决不能对银企对账工作有所忽视。
2.要培养客户的主动对账意识。 要消除对账人员严格按规定对账服务会引起客户不满的顾虑,大力宣传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客户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履行对账手续,养成客户认真执行对账制度的良好工作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督促客户配合银行的对账工作。
3.要不断完善银企对账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银企对账工作制度,明确对账人员在对账单发放收回等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完善对账工作程序,确立对账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将银企对账工作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以及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对银企对账工作结果进行核查,确保制度落实严格到位。
4.要认真把握对账工作重点风险关键环节。做好对账的前后台分离,确保对账工作的有效性,并换人核对收回的对账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银企对账工作,对未发出的对账单要说明原因;未达账项要与客户逐笔核对落实、核查后在对账回单上注明查实日期、账务不符原因等,对银行内部员工出现的业务差错应严密账务调整处理流程,并作好相应操作记录;应妥善保管对账单回单,集中分类装订,作为会计档案归集管理。
5.细化客户群,不同客户采取灵活的对账方式。对账方式不宜“一刀切”,应重视客户的财务实际情况灵活商定对账方式。如对于大额存贷款企业,应提倡由银企双方财务主管或负责人直接安排,采取上门“面对面对账”,如此更易充分暴露双方可能形成的财务差错和经济案件,确保银企双方账务完整正确,同时银行方可借上门对账之机与企业方交流沟通,收集其合理化建议,促进银行不断改进服务方式,跟进拓展新业务产品服务功能,巩固银企合作关系。再如对于业务量大、资金流动频繁的企业,可根据其业务特点和客户需求,实时为客户打印柜面客户对账单,以便及时掌控账务核对信息,加强企业内部风险防范。
五、[参考文献]
[1]中国 工商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企对账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J].制度研究,2008 ,(1) .
[2] 工商银行昌吉州分行.关于开展银企对账工作专项检查的通报[J].制度执行检查,2010 ,(1) .
[3]吴红梅. 一起内外部因素引发银企对账业务风险隐患的案例分析 [J].工行信息园地,2010(3).
篇9
【关键词】 高校; 集中支付制度; 存在的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成为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规范高校预算管理,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但另一方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给学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一)加强财政监管力度,规范高校预算管理
高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预算单位普遍存在多头账户的开设、资金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必须每月按计划申报用款额度,支付每一笔款项所涉及的信息,均在财政数据库中有详细的记录,并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使财政由过去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有效地加强了监管力度。同时,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高校的各项经费需要提前提出申请和详细的报告,经论证评估后,方可立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虚假预算,规范高校的预算管理。
(二)有效防止财政资金的挪用,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高校筹措资金能力的逐渐加强,不可预知的收支项目逐渐增多,高校的年初预算与年末决算存在较大差异,财政很难控制高校是否按照预算的要求使用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收入上缴到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所有支出由财政按预算批准,由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直接将款项拨付给供应商或收款单位,这样就减少了很多环节,有效地制约了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和加强党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按需申请用款指标,年末结余收回,强化了用款计划在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功能,监督制约也从高校内部的监管转变为财政厅、高校、银行多方面的监督制约。在这种制度下,保证了高校的财务支出与政府预算支出的一致性,杜绝无预算、无计划的支出。高校的财务资金需符合制度规定方可办理支付,在客观上,促使高校注重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合理性,将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了用款计划的编制、支付申请审核以及会计核算等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管,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限制了高校资金使用的自,削弱了高校资金的调度权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高校的账户都有结余资金,学校可以合理地自由支配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根据批复的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向高校的零余额账户下达用款额度,并且高校的每项支出需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执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资金使用的自,降低了高校资金使用的灵活性,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也被压缩为单一的预算管理活动,仅留有预算自。同时,由于财政只是拨给高校一个用款的额度,而不是资金,这也使高校失去了相应的利息收入。
(二)增加了高校自主融资的难度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基本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纯依靠政府拨款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为缓解高校财务压力,银行贷款成为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之一,它对弥补财政资金不足、促进高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不仅取消了在其他银行设立的一般账户,还要将零余额账户设立在财政指定的银行,加之学校缴纳学生的学费和公寓费都上缴国库,并由国库统一管理,高校基本没有账户存款的质押,银行因此对高校贷款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甚至因为惧怕贷款风险而不贷款给高校。高校资金筹措的能力被减弱,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
(三)加大了财务的工作量
由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高校都有自己独立的财务处理系统,这样在高校引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就存在两套财务系统,意味着所有的业务不仅要通过高校自身的财务系统核算,还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核算。两套并存的财务系统,使得处理业务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高校只需和银行进行对账,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还需要与财政部门对账,这也增加了对账的工作量和难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由于对这项改革认识不足,缺少经验,高校的财务人员还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来适应新制度下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式,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处在发展初期,财政、高校和银行之间还在不断地磨合和适应,由此而产生的支付被动延迟以及年终决算和对账工作量加大等现实问题,都需要高校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和解决。
(四)会计核算难度加大
首先,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规定,“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不得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也就是不允许向基建、后勤以及校医院等二级单位划拨资金,这会影响他们正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利用。其次,很多规模大的高校,校区比较分散,为了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都设立了财务处,开设了银行账户,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零余额账户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各校区开设的银行只能是一家。因此,为了方便师生报账,分校区的财务人员只能将凭证、支票带到总校,处理完毕后再带回各自校区,这样的操作不仅给财务工作带来安全隐患,还给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最后,零余额账户是只支不收,不能发生退款业务,但是很多高校的学生助学金、奖金都属于国库集中支付的范畴,只能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若是学生的银行卡丢失,就会造成转账失败,只好办理退库手续。由于此类情况常有发生,手续办理十分不便。
(五)提高了对网络系统的要求
高校的财务业务一般建立在校园网之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构建了相应的外部网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常发生信号弱、断网、网速慢等网络延迟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重要的审批和支付,甚至几天都不能办理业务;另外网络病毒、黑客入侵等不利因素,也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对网络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完善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制度
1.完善法律制度。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现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校必须修改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办法。首先是加强对资金收益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划拨、管理。其次是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将收益统筹安排。最后是加强监督管理,杜绝截留、挪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保证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尽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要求各高校分月编制准确无误的用款计划,但很多高校在编制学校预算时,随意性很大,收入预计不准确,支出又缺乏刚性。因此,要求各高校规范预算管理,制定一套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预算管理。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预算的编制工作,高校应及时准确地向财政部门上报人员编制情况。其次,加强预算支出的准确性,为预算编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再次,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管理。最后,强化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管理。各单位应准确无误地报送用款计划,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维护预算严肃性。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录入、审核工作能准确、顺利地进行,学校必须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申报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会计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提高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配备专职人员,从组织和人员上为顺利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对国库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操作能力,还要熟悉和了解相关的财政政策、财会知识。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员、用款计划编报员、审核员以及会计主管不仅要熟悉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还要懂得一定的财会综合知识和国家相关的财政政策。高校应尽快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从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到岗位职责、操作环节以及道德修养等多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创新能力,使其在提高业务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参与高校财政管理,进一步完善高校的财务建设,确保财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进行。
(三)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网络建设
国库集中支付主要通过网络传输各项数据,高校应建立一套高速、稳定、安全的与财政、银行的信息系统相兼容的网络体系,以实现与银行、财政、税务部门的接轨,构建联合信息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保证网络畅通和信息准确,进而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的正常运转。同时,高校也应该升级系统的硬件配置,加强网络建设,参与软件开发,保证数据的安全,降低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网络是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技术手段,是保证整个支付系统信息交换的平台。
(四)推行公务卡结算
目前,现金报销这种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成为制约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提前借款又可减轻财务工作量,有利于财务部门监控支付的规范性,所以公务卡的启用,将使传统的现金报销退出历史舞台。公务卡结算方式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增强公务支出的透明度,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使用公务卡消费支付,能够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显示出消费的时间、地点、金额,有效地防止资金挪用、截留。二是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效率。公务卡结算减少现金支出,简化报账流程,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提高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使用公务卡结算方式为高校减少了借款的资金占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对分校区设立零余额分账户
面对高校有多个分校区的情况,依然运用一个零余额账户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正常运转的需求。建议采取主、分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方式,由财政与人民银行沟通协商,制定允许预算单位在同一银行设立零余额分账户的相关政策,经财政、高校主管部门和银行共同审核批准,在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下设立分账户,办理分支机构的日常业务,银行负责该高校主、分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并通过主零余额账户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结算,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进。
(六)加强财政、学校、银行之间的合作,适当延长国库业务的办理时间
银行贷款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资金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如果因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而阻碍了这条融资渠道,将严重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加强财政、高校、银行之间的合作,政府灵活处理高校账户的开设,允许高校在贷款银行设立一般账户,确保融资渠道的畅通,缓解高校资金压力,是推动高校发展、保证国库集中支付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目前,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在上午,这给高校的会计核算和对账工作带来了不便,当天的业务不能如实反映,很容易造成票据丢失,也给对账工作带来了难度。很多高校为了新建校区,将校址选在了偏远处,距离财政指定的银行较远,财务人员到银行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将耗去大量时间,有时业务办理不成功,还需要隔天再去,这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如果银行将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工作时间延长为一天,既方便高校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控制制度并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学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2010(11).
篇10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重申严肃财经纪律若干规定的通知》XX政办发〔2018〕XX号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公务卡使用范围
公务卡的公务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公务用车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
二、公务卡管理
1、个人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对新增工作人员,应及时组织办理公务卡的申领手续;对调离本单位的,应及时通知持卡人办理相关变更或注销手续。
2、公务卡具有一定的信用额度,原则上每张卡公务卡的信用额度为5万元。公务卡的卡片和密码均由个人负责管理。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的补办等事项由个人自行到发卡行申请办理,并由发卡行及时通知单位财务部门维护公务卡管理系统。
3、持卡人自行负责日常对账,对消费交易有疑义的,可按发卡行相关规定提出查询,涉及公务消费的,可要求单位财务人员予以帮助。
三、公务卡支付规定
1、公务卡支付范围
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公务用车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具备刷卡条件的必须使用公务卡刷卡结算,否则单位不报销其费用.但一次性消费金额较大的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均采用转账方式直接支付。
2、公务卡支付个人结算
公务卡可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但不得办理财务报销手续。单位不承担私人消费行为引致的一切责任。
四、公务卡报销规定
1、持卡人应在公务卡信用额度内,先通过公务卡结算,并取得发票等财务报销凭证同时附上公务卡消费pos单,报销凭证上需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三人签名确认,并注明“公务卡报销”字样。
2、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消费结算的各项公务支出,必须在银行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前10个工作日内到单位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
3、若遗失公务卡消费交易凭条(银联小票)的,持卡人可通过发卡行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途径查询,并获取的“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地点”等信息在财务报销凭证背面证明。
4、确因工作需要,持卡人不能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返回单位办理报销手续的,持卡人应预先告知单位财务部门,并委托他人以书面形式向财务部门提出借款申请,代为办理相关借款手续。单位财务部门核准后,先将资金转入该持卡人公务卡内,持卡人返回单位后按财务部门规定时间补办报销、还款手续。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凡发生公务卡支付范围内的公务支出时,原则上不予报销现金。如遇特殊情况,须事前经审批人审核同意。
2、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进行公务消费。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的,不报销相关支出,不承担相关手续费、利息,由持卡人自行归还。
3、本办法未尽事宜,有相关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没有相关规定的,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4、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 上一篇: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
- 下一篇: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