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1

关键词:英语角对话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17-02

1 引言

英语角在校园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但大部分英语角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英语角更好地为英语学习者服务。

2 文献综述

在二语习得领域中,S.D Krashen(1981)强调无意识学习远甚于有意识学习,并提出了著名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1972)定义了中介语的三个重要特征:系统性,渗透性和石化,这些特性可以很好地解释英语角对话中出的问题。中介语的某些成分既非母语又非目标语,这个语言体系既有别于学习者的母语体系,也有别于他们所学习的目标语体系(蒋祖康,1999:8)。中介语的一个特点就是石化或称化石化象(fossilization),是指中介语的顽固性。中介语在总体上总也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某些学习者在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往往就停滞不前了(冯志伟,1999:78)。根据Selinker的观点,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一语言习得最主要的区别是:大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在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发生了“石化”,大约只有5%能获得完全成功(蒋祖康,1999:9)。

在关于英语角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对英语角作出了很高评价,一些研究者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郭士香(2002)提到英语角的参与者不够主动;许晓雯(2001)指出了学习者态度和能力方面的问题。以上研究大多关注学习者本身主观的问题,但笔者认为也应关注英语角的客观环境。

3 数据收集

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角开展调查,与30名英语角参与者进行了对话并录音,其中该校学生15名,校外人士15名。

4 讨论和分析

4.1与本文讨论问题及解决方案相关的主要理论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1981),当学习者接收到足够的“有效输入”后,其水平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须注意的是英语角中的“输入”不是“有效输入”,在口语中存在着大量不准确发音,错误的语法和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是参与者的不正确“输入”。这种不正确的“输入”将不会对其口语产生提高。

4.2 问题及解决方案

4.2.1口音

讲话者本身的口音在对话中很难得到纠正,且他们往往没注意到自己的发音是错误的。典型例子如下:

4.2.1.1[?] 和 [tr]

“Ch”在单词 “China”应发[?]音,但常误发成 [tr]音, 所以在英语角中“China”常变为 “trina”。只有少数学生能进行区分。该象产生的原因是在汉语中没有 [?] 和[tr]的发音。

4.2.1.2对单词末辅音的过分强调

例如,“of”常被加上重读的[f]尾音,“is”常被加上重读的[z]音,“good”也常被附上很重的[d]音,受方言影响,在某些地区的学习者中更为常见。

4.2.1.3解决方法

在这种环境下,参与者持续接收到带各种口音的不正确 “输入”,很可能因此形成对英语发音的错误印象。因此,学习者不能仅满足于英语角中的无意识学习,更应注意他人和自己的发音,并尝试有意识地把正确和错误的发音区分开。同时,大量的标准听力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逐渐积累起“有效输入”。

4.2.2语法

根据Pit Corder 和Larry Selinker的理论,英语角中往往是是独立于本族语和目标语产生的中介语。

在英语角对话中,不正确的语法随处可见,有人甚至认为语法是毫不重要的,因为别人能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但忽略了英语角中的听众大多是中国人,可能仅抓住语法混乱的句子中一些关键词,甚至并没有留心听。语法错误的例句:

(1)“He say that…”“I came to the English corner for 1 year.”

第一句的”say”应是 “said” 或 “says”,这种病句的出是由于汉语的干扰,因在汉语中不存在词缀。第二句”came to”应为 “have been in”。病句产生的原因同样是由于汉语的影响,因为汉语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两者都属于典型的中介语。

(2) “I suggest you to listen to English music.”

根据错误分析法(戴炜栋, 2002),这是一个过度概括的例句。它是由于动词“tell”, “advise” 和 “ask”的影响,如 “I advise you to…”,应为“I suggest you listening to…”。

英语角对话中不正确的句子对参与者的英语能力有一定负面影响。例如,参与者会认为他们在对话中听到的句子是正确的,并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中再造出类似“I suggest you to take a rest”的句子。因此,学习者必须打下坚固的语法基础,并形成敏感度。对于学习者来说,每个英语角中的对话都可能成为改错测试,可从中发并避免错误。

4.2.3中式英语和洋泾浜英语

英语角对话中出的另一个有趣的象是出了大量的中式英语和洋泾浜。中式英语和洋泾浜英语与意义的表达有关。

4.2.3.1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可以定义为由汉语意思直接到英语的字面翻译,是很难被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理解的。中式英语在语法上可能完全正确,但却毫无意义。根据错误分析法(戴炜栋, 2002),句子意义包括语法意义和语义意义。大部分中式英语尽管语法意义上准确无误,但不具任何语义意义。例如:

1. “I want to touch the society more.”

2. “Tomorrow we will have wild cooking.”

这样的句子在英语角中是很常见的。当讲话者试图表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意思时,他们大多会选择字面翻译。以上句子的讲话者实际上想说的是“I want to gain more experiences in the society”和“Tomorrow we will have a picnic”.他们用典型的汉语思维将其直译成了中式英语语法意义完全正确却鲜有语义意义。

如果学习者在学英语早期不努力克服中式英语,这些中式英语将会被石化。一旦二语习得中的石化象出,学习者若想改进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另外,中式英语也是另一种不正确的“输入”。解决该问题需要语言敏感度和足够的“有效输入”,以便讲话者能了解到更多地道的表达方式并学会模仿。

4.2.3.2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语是一种混合了多种语言的特殊语言(戴炜栋, 2002),有时会被一些层次相对较低的学习者使用。它不如中式英语普遍。例如:

“I tried hard to put the luosi(螺丝, nail) into the chuansongdai(传送带, band carrier).”

这是一个物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角使用的词汇。他不知道这些技术词汇的正确表达,多以拼音代替。使用洋泾浜英语不能有效提高英语口语。它对说话者和听众都是没有好处的。为了避免洋泾浜英语,学习者应尽量去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学习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样事物。

5 结语

通过收集数据和观察英语角对话中的普遍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列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因为英语角对话不尽人意,学习者不能完全依赖于无意识学习,否则将很难得到提高。英语角是学习者为争取说英语的机会而创造的英语学习环境,但有意识地辨别和筛选“输入”是十分的。只有当学习者在英语角中把无意识学习和有意识学习结合起来,他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Oxford: Pergamon,1981.

[2]戴炜栋,何兆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冯志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郭士香.社会构建理论出发谈大学校园英语角[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59-01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只要是语言就具备了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功能。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学习英语来实现我们的国际表达途径。英语教学的口语教学是将英语学以致用的一个主要体现,因此也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其实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细微的影响,一点一点积累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

1 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

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应该要以英语口语的应用特点来作为分析切入点,以其应用目的来看,要注重交互性、目的性、语言性等等特征。

1.1 教师应创设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环境

环境,即交际的环境,它在口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种和谐的自然化的交际环境可以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产生自发的交际愿望,继而以平和的心态来进行口语交际。

1.2 口语活动应带有目的性

口语活动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活动。没有目的,交际就很难持续下去。因此,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的话题最好带有鲜明的目的性。一般来说,目的越明确,学生的交际动机便会越强烈。

1.3 口语活动应重视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语言交际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交际过程中,意义最为重要。只要意义传达了出来,并且对方可以理解,交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在教授口语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迁就学生的语法错误。否则,一方面很容易打消学生的语言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挫折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语流利性的培养。

1.4 纠正错误应科学

错误是任何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口语交际中更是如此。口语练习过程中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甚至忽略的,教师的职责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连续、完整的交流空间,热情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去实践,不怕犯错误,这样他们才能取得进步。匆忙打断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而去给他们纠正错误实不足取。而在学生讲话之后纠错也应讲究方式,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及给他们自我纠错的机会。一个明智的教师往往在口语活动进行过程中认真观察聆听,并随时记下学生所犯的错误,等口语结束的时候,他会公开地评析这些错误,但决不会指出是谁犯的错误。

2 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是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学习英语,只有在课堂上那短短的时间里接触英语,其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开口讲英语,开口说英语的环境条件几乎为零了。

其次是老师能力的限制。有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用汉语来进行教学,这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有的语言环境失去它的口语教学的意义。英语口语交际的魅力毫无体现,有可能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老师的教导下,学生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最后是学生缺乏勇气。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怕说错,说不好,或者是怕老师批评而不敢开口讲英语,这些都是缺乏勇气的表现。

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的口语能力与其他能力相比,口语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有些学生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清楚的表达表达一个意思,还有些学生完全用中国式的英语来表达,这些都会让听众难以理解。

3 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率的对策

英语口语的应用要求是对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拿捏准确。而问候语的使用应该是进行口语交流的开端,在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口语问候来建立学生口语问候使用的习惯,同时增加师生情感。学生每天耳濡目染,印象自然深刻。

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使用口语的机会,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3.1 复述法

完成文章的教学后,让学生能够学会怎么样去找关键词和语句,然后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来将文章的大概意识进行复述。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则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不要过分要求,有进步就是好的。

3.2 自由交谈

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时间来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自由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他们的英语利用能力,每一堂课都设定一定的时间用于口语自由交流,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围绕主题来进行交流和会话。部分学生因为胆怯而无法很好的进行英语会话,教师就需要为其进行思想工作,让学生能够增加信心,在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过程中要是发现了问题,不要打断,应该等学生说完之后,对其进行纠正,注意不要采用责怪的态度而是应该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比较好的接受感,为学生进行语音纠正时,也需要以鼓励和勉励的态度,让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指点给予接受。课堂上可以每天安排一位同学上台演讲,讲述内容自己定义,将自身所见所闻进行复述,和大家进行交流。

3.3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延伸学习过程,课外活动可以不以教学内容和大纲为主要线索,根据教师自身的想法来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口语能力进行补充,比如说一些经典的美国影片,加深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看电影可以很好的将听觉和视觉进行整合,效果理想,完成播放后,可以针对性的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英语解答,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谈谈观后感,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口语锻炼方式,效果比较好,口语自由度比较高。

4 结语

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英语听说读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国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英语口语教学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特性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这方面能力,通过加强口语能力让学生得到比较好的口语交流基础,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的用英语和世界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既然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北京市八一中学与北美高等教育基础课程指导中心的合作为例,提出了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与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 基础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六个误解

(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出国留学培训和接收外国学生来华学习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误解,并导致了大量高中出国班的诞生。事实上,一个学校出国留学学生的人数、外籍留学生人数只是反映该校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工作为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哪些影响。例如,是否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发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并使之得以改善;学生能否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真正适应不同国家的学习生活,并带动全校学生加深国际理解。

(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引进国外课程

实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单纯靠引进一种国外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课程体系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它只适合某种特定的学生群体。此外,不同的课程体系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法有不同的要求,不认真分析教学目标、自身教学能力和学生升学发展出路,产生失败的教学成果是必然的,这几年的高中国际班已经由此导致了一些失败案例,遗憾的是现在似乎仍有前仆后继之势。只有真正的用国际化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在教育本土化的基础上将中外课程融合贯通,才能逐步探索和完善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高考成绩下降

这源于大家对中国传统应试教育认识的惯性。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被动的灌输模式,大多数的测评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非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我国新课标建设的深入推进,测评方式也在悄然变革,国际教育中倡导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正在渗入我国的教学评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采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或者采用优质国际教育模式,其差别在于对应试能力或者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侧重。最近几年涌现出的高分学生已经表现出突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一些以高压管理模式而闻名的“名校”则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颓势。

(四)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获得国际认证和创造学校品牌

出于功利目的,有些人认为学校获得的国际认证越多,在招生宣传中就越有优势,学校得到的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也就越多。但是,办学者如果将获得国际认证、创造学校品牌作为学校国际化的目的,容易导致学校一味迎合国际机构的衡量标准,而不注重这种认证对学校的益处,进而影响学校和学生的长期发展。近来,更有一些国内中介机构为高中设立了没有内涵、没有标准的所谓世界名校联盟认证,遗憾的是几所著名的高中也穿上了“皇帝的新装”。

(五)只有中外合作办学才是真正的国际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非唯一形式。中外合作办学从教材、教学方法到教学理念,甚至连教师都来自国外,其优势在于学生可以不出国门就接受纯正的国外教育,同时带动全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但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学成本、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甚至家长素质都有较高要求,这是一个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如果上述因素还不能完全达到高标准,则中外合作办学有很大风险,即使成功地举办了一个合作办学项目,也不见得就能为全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福利。事实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国际理解教育、国际化素质教育、国际化教学方法改进、国际化师资团队建设、国际教育资源引进等等,都是实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

(六)只有外教才能实现国际教育

也有人认为“只有外教才能实现国际教育”。诚然,外教更加适应和理解国际化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国际课程,但是国际教育不仅仅是全盘引进国外课程,而是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修改和融合,创造适应中国学生实际情况、能够发挥中外教学各自优势的教育方式。一些中国的优秀教师在经过专业培训之后,由于更加了解中国学生,他们的教学效果往往优于外教。

澄清了以上几个误解,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法就相对清晰了。教育国际化要在本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国际化:运用国际先进的多媒体数字化软、硬件设备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感官经历和对任务的研究实践过程中训练多种素质能力,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成为拥有国际视野、多国文化背景、多元智能均衡发展、满足时代需求且兼具中国情怀的世界性人才。然而,这一进程中也遇到了几个问题。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四个问题

(一)教学经费不足导致无力引进高素质教学专家和教学资源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而收取高额学费又会加重学生的家庭负担。经费不足导致学校在引进高素质教育专家,尤其是外籍专家和国际教学资源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缺乏完善的外教聘请、考核机制,经费不足容易造成聘请的外国专家素质不高。另外,国际课程的学习资料价格相对较高,经费不足会影响教学资源的引进,往往导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走过场。

(二)学校的国际教育负责人及教师对国际教育资源缺乏鉴别和搜集能力

很多学校的国际教育负责人或老师是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背景下临时受命,并不具备对国际教育资源的鉴别和搜集能力,面对广袤的国际教育资源,一片茫然,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甄选。有时由于时间限制,挑选的课程无法与学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各学校单独行动,到国外考察耗费巨大,也加重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费负担,导致国际教育最终难以实现。

(三)学校从事国际教育的教师亟待培训提高,以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教学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际教育的教学质量。目前大部分学校还缺乏对从事国际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如果只是要求老师按照国际教育的要求授课,却不能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教师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直接跨越到国际化教育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答这些问题,如果单凭教师自己摸索,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收效甚微。这就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帮助教师真正理解什么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怎样在教学中实现兼具中国教育本质的教育国际化。

(四)缺乏专业人士对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进行升学指导

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专职人员为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导致学生需要花高额费用找留学中介机构进行升学规划和服务。这一方面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很多留学中介在海外升学指导上并不专业,容易误导学生。因此,学校指定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和提供咨询服务非常必要。

三、 解决方案:国际多元素质教育课堂

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国际化

“国际多元素质教育课堂”旨在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采用多维度训练、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思想,以探究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多元智能同步发展。该教育体系涵盖了国际多元素质教育示范校标准认证、国际多元素质教育课堂建设、国际多元素质训练系列课程、英文原版图书及信息资源查询服务、多元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国内外教育交流活动、出国留学学术准备及适应性训练、海外升学指导、国际化师资培训、家长课堂等综合性国际多元素质教育解决方案。

“国际多元素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配合中外教师结合授课的方式,主要包括:实用外语课堂、独立研究课堂、批判性思维课堂、国际理解专家讲座、国际化主题活动、师生国际交流、教师国际化教学等课程模块,配合北美高等教育基础课程指导中心(UFEIC)线上课程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角度真正帮助学校实现教育国际化。

篇4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315-02

由于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在层次上的差别,使得本科教育广受欢迎与重视。也使得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形成了适应本科教育的模式。但随着近几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国家,社会都更为重视高职高专教育。这也使得社会各界,包括一线的各学科教师开始总结反思以此促进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升华。

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育理念与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混淆

专业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最本质的特征。高职教育是一种和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而不是本科教育的一个低级层次)。本科的英语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系统深入学习打好基础,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要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标准,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和适合职业发展的技能。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对职业教育理念的最新认识,无法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使高职教育仍处于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状态。这种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概念的混淆投射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就导致了高职英语教育无法摆脱普通高校英语基础教学框架的束缚,几乎全部是EGP课程(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方法陈旧,仍以语言知识为主,听说写译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将来工作岗位脱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也通过了这样那样的考试,但是极度缺乏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普遍是基础英语教学环节,并没有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合理的开设课程。而基础英语教学环节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无法有效的支持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预期,对最为重要的英语听说能力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有效教学实施。而职场英语、行业英语的设置不足,又缺乏与基础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与过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在行业背景下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英语课程过分注重显性能力的评价,应试倾向严重。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言知识习得的多少为标准,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试模式仍在各高职院校广泛应用。评价体系只重视知识的量化,而忽视了知识的内化。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异化为过级培训师,未能将英语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学生异化为做题机器,过级靠死记硬背,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学以致用。然而社会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提高,而学生却高分低能,不能直接上手。只有对社会需求与职业需求进行实际调查,才能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解决方案

目前高职高职教育倡导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将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引入教学中来。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也可尝试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标准,通过实际调查,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体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主要还需完成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日常的公共英语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寻找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基于教育科学的教育学,教学论与基于职业科学的教育专业教学论相结合。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光盘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毋庸置疑,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促进和提升,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日常评价中应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适当融入真实性评估的元素。鼓励学生多多加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并将学生定岗实行期间的表现也加入评价范畴。在水平考试中一定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在测试内容上则要改测试语言知识为主为测试语言能力为主。

(三)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学者宇文森指出: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主动性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已不能使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支持。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坏标准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了什么。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应成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组织过程的基本共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保证一定的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听、说、写的能力、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能力。

(四)逐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安排时要合理设置课程和学时。事实上,英语能力只有在职场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因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仅仅学习基础英语是不够的,也偏离了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旨。高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基础英语(略带一些职场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组织以工作流程为基本方式,教学方法要重视“行动导向”。同时注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有机衔接,与本科英语教学等适当协调,为高职学生选择不同的职业路径提供条件。

高职教育不是模具,而是平台。这个平台,时刻提醒高职院校领导、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在探索“职业性、大众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构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各学科各方面的每一次改进和革新,都可能为高职高专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代静,姜雯馨.高职基础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05).

\[2\]赵晨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韩飞亚.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4\]戚一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02).

\[5\]李静.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推进职业英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

\[6\]金品卓.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7\]刘颖.“汽车英语”精品课程特色研究——兼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趋势\[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03).

篇5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或者心理亚健康状态,坏处之多影响之大是我们皆知的事实。这种影响极为恶劣:首先,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会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效形成,而大学生时期正是人格塑造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二,不利于其良好性格的培养,我们知道一个健全的性格甚至比丰富的知识与灵敏的头脑更具优势,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培养将影响其一生的职业生涯、学业发展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与事业成功的奠基石。心理问题的出现,为之呈现了深刻的忧患之处;第三,不利于学业进步和大学生活的有效进展,严重者自暴自弃或辍学情况屡有发生,这使得相关家庭更深受其害;第四,最为严重的恶劣后果是学生对生命的轻视以及对他人生命构成的威胁。这种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隐患是目前社会上较为清楚的一个事实,在一些高校确实出现过类似状况,给社会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大大的警示,更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一个新的日程。

二.解决方案探析

面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相应方面入手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特此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与机制

这很大程度上包括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心理辅导机构的设置以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有效推进。高校环境下,集体的教育设施和环境很齐全,所以要定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团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片的播放、宣传手册的自制与制作、健康教育问题的讲座与探讨、学生对健康教育问题的发现与方案解决,形成校园--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学生接触、了解、并深入体验和体会,甚至协助想出相应对策与方案。在中医类院校,更有这样的教育便利条件,在宣传身体健康与调养的概念时,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更加具有对比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实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适

心理自我调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现的根本立足点。教育必须通过自我教育,外在的教育和社会支持系统,必须通过主观认同,才能发挥作用。大学生要善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及外在支持系统,并将之转化为自我调适的源泉,过程和结果。大学生应当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首先,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讲座、阅读名著、浏览相关网站、选修相关课程读报刊、请教专业教师等渠道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增进对人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的了解,从而更科学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和视野,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寓学于乐,富有意义。科学证明,较多的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的良好心理塑造与健康心理的培养。再次,大学生要懂得自我认知、反省与梳理,更重要的是倾诉和分享。对于所遇问题和压力,要不断反思和找到解决方案,不要自己陷进个人狭小空间,而要善于积极与他人包括同学和老师的分享。他人的解析有时更能解决问题。

第三,高校专职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就当前多所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加强专职心理教师的配置,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动态,更有效地发现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工作上做到防微杜渐,将悲剧扼杀在摇篮中,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尤其是在新生刚入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将面临一系列心理问题,心理素质好的同学能够通过调整良好应对,而有些同学他们诉求无门,积少成多往往会衍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个特殊时期,现在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不久后都会进行心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对学生做相应的心理辅导。各学院配备相关的心理教师,不仅会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做出进一步相应关注,同时也能够协助各班辅导员对班级内特殊心理问题处理,降低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教师团体的正确引导

学生的问题有时更多需要去引导和帮助。而广大教师团体就是这一活动的最好倡导者。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以及相关咨询机构的设置,会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融入有效的健康教育。例如,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自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中有效引导健康正面的心理情绪。因为这些接触是学生最广泛的活动。

第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载体的心理功能,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学术讲座和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并以活动为桥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让学生在一种健康的、活泼的但又不失严谨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发展。

篇6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04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特别是城乡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由于政策、体制机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无法或无力将子女一同带出,便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由于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长期在外,就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由父母一方监管或他人代管或无人监管的现象,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和监管,加之学校教育失当、社会教育不足和自我教育不严,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道德、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有制度性原因,也有政策性原因;有学校教育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需要认真分析研究。

一、政府原因

(一)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带来的制度效应已逐步减弱,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农村经济增速较缓,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由于户籍制度为主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限制,绝大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法将孩子一同随身带出。另外,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其他一系列制度如教育制度、保险制度和住房制度等,对农民工子女到务工地读书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障碍。特别是现行的一些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诸多不平等待遇,高昂的学习费用是一大障碍,各地考试制度、教材、科目设置等方面的差别也是一大障碍。虽然现在提出了一些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解决方案,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解决方案与现行义务教育制度的安排存在种种矛盾,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即便有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务工地,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他们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安全状况等也是不尽人意。

(二)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目前,对于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主要还是靠政府解决,但这些费用在满足基本的教育开支后,就不能给留守儿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经费,导致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举步维艰,一些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措施难以实施,同时也难以留住优秀的辅导教师和管理者。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在人才和技术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导致很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积少成多。

(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当今,一方面城市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就业创业的机会更少,农民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摆脱祖祖辈辈难以摆脱的困境,这些父母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以养家糊口,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因而他们的孩子便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所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也是引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大原因。

二、家庭原因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在正面影响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教育支付能力,改善家庭经济环境;外出父母在外接受了新思想、新事物,在教人育人方面思想会有所进步,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增多,有利于扩大留守儿童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和生活世界;有些农村留守儿童能深知父母外出务工的不易,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生活上更加节俭且独立性和责任感更强。但总的来说,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一)缺乏情感交流

人从生下来面临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首要场所,血缘关系则注定父母要给孩子上第一堂课,父母对孩子不只是养育,还有教育,尤其是那些学龄前、小学、初中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家庭教育,缺少一方或双方的教育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较远,回家成本较高,回家的次数很少,有的甚至一年到几年才回家一次。因此,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更多的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等联系,且大部分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之间的联系频率很低,缺乏足够的思想沟通与正常的情感交流,从而无法实现正常的完整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产生了孤独、寂寞和无助等消极情绪,很多留守儿童特别是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根本不知道父母在外从事何种工作,而且对父母的生活安全等全然不知,常常会在儿童心中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在情感上不能像非留守儿童父母一样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情感关怀和安慰。因此,打工父母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情感上的生疏和隔膜。

(二)临时监护人教育监管方式不当

对于那些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在家照顾他们的父母由于精力和知识有限,又为生活所累,对留守儿童的监督较少,有的抱着“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旧观念,采取粗暴的方式,更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幼小心灵,对于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本身接受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缺乏有效监护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往往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失范和价值观、世界观扭曲。由(外)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照顾他们的长辈即便有年轻化的趋势,大部分的文化素质较往年往代有所提高,对小学及学龄前的儿童教育基本能辅导,但对于初高中儿童的教育辅导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即便如此他们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和现在提倡的文化教育、科技教育也有很多不适应。因此,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多的是让孩子自觉去学习,去摸索,而在生活和物质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是偏爱和顺从。

(三)过多依赖学校教育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孩子上学的负担大大减轻,农村学校教育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初高中文化,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也偏低,他们认为自己知识有限,已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足以辅导孩子的教育,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来承担,认为自己的责任主要是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道德水平的高低等是孩子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很小。有教师反映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很少与学校和教师沟通,有的家长连学校的家长会都不参加,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管不问,根本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是:一是家长的不负责任造成的;二是家长自身能力、精力、知识和时间有限,无暇顾及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三是家长过多相信学校的教育是万能的,依赖性较强。这种过多依赖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不利,而且也不利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三、学校原因

(一)缺乏针对性的教育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对孩子的道德、安全和心理教育较少,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作为教育学生的学校和教师便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和联系,很多临时监护人和父母更少与教师联系,而对于教师而言,由于班上人数多、教学任务重,更是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主动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关心。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关系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课堂之外很少甚至没有沟通交流。受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留守儿童实际和成长发展需要。在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收效甚微,主要是教育形式过于死板僵化、内容与现实脱节,更多的是抽象化的教化,原理、原则性的内容更重,内容大而空,不符合新时期儿童学习需求,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占用被认为不重要的“豆芽科”,认为一学期学习一两次宣传教育片就算完成部分科目的教学任务,对于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儿童来说,根本还不能完全理解,亦步亦趋式的死记硬背现象严重,认为得分高就是学习好,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家教 教育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R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27-01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今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习惯会来养你,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最多只能拥有一份工作,而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他拥有的是一个系统、一个模式,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应对自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尤为关切。老师和家长如何有针对性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合理的引导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则成效甚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家教中心首先单从学习方面看,家教中心教学生们如何学习,机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而好的习惯是自我提升很重要的手段;其次,家教中心教导学生们凡事由简入繁,需要一个正确对待看待问题的一个方法。并且,家教中心从仁义道德入手,是在教导学生如何为人,万事作人为本。当置身学校教育中,简单看待就是把自己置身一个团队当中,如何与团队人员相处,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效用等等,其实为你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本文对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和改善孩子写字慢的问题及纠正写字姿势的教案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具体实现方式。同时,还对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具体方案。此外,本文还对如何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家教机构应该及时做好备案,提前准备好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这些坏习惯的有效措施。针对本课题我们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实用性很强,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让孩子们在参加活动或者看故事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从内心里辨别出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并加以及时改正。这样的方法,既避免了以往的说教教育方式,体现了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使学生们在心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自己从心里愿意加以改正。此时,老师只要身边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在养成良好的习惯道路上迈出最为坚实的一步,为以后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改善孩子写字慢以及纠正写字姿势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方案,有助于对有相应问题的学生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可以及早改掉那些不良的习惯,从而养成好的习惯,增加学习的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孩子对注意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及怎样才算是集中注意力;使学生明白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集中注意力给自己带来的愉;教会学生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自觉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加强实践观念提高协调能力,改掉过于认真的毛病。通过一定的专项训练,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对孩子提出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正确的坐姿,并加以心理的疏导和教育,使孩子深刻认识到错误姿势的危害,从而自己强加约束自己。

3.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一直是国内外教师努力方向,自我们家教中心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小学生口头表达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指导小学生语言表达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借助培养学生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实施措施是通过创造环境及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由课内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来实现。此外,有明确的整体要求,坚决落实培训计划,运用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使学生真正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联系生活,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并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实现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学生的数学计算缓慢,心算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同学们掌握快速计算的能力并且保证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心算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在课余生活,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对电子产品危害的认识,使学生们加入的体育运动中,锻炼学生的课外能力,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团结同学中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远离手机远离电脑,告别近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常见问题和不良习惯的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措施和短期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积极的疏导和引导来使学生在快乐中不断提高自己。此外,在此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加上和家L的沟通交流来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了适合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实施方式

教育平台对之前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改进,分别针对学生们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坐姿和写字慢问题,表达能力欠佳以及如何丰富户外活动等问题的根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原因列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给教学提供了方便。每一步或者每一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和举措,使学生们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在此期间,教育模式以积极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或者故事来使学生们在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2.为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案例

针对每一个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类似的问题在学生身上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解决办法可以参照这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提出解决办法。

篇8

关键词: 新课标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一、引言

新课标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实施、内容等方方面面都较以往教学有了重大改革。这是教学事业的重大突破,对师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在学习与教授过程中,师生都要寻求一条新的途径。农村教学由于教学环境和师资的限制,面临更大的挑战。一些学生家长思想滞后,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为了切实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找出现存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途径。

二、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在农村地区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家庭原因,很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房租,以及村里的分红,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在乎学生是否过得开心。由于家长思想的灌输,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惰性比较大,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甚至对学校本身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不愿学习。

(二)学生尚未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的方法是关键,只有掌握了适当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实践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习难度的增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也没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例题背下来,然后做其他习题。

(三)教师教学的态度问题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可替代,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态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些教师自身没有对数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如语文广泛,对农村孩子没有太大用处。这就导致了教师教学不积极的情况,教师教学不积极,教学质量自然很难提高。

(四)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农村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设施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方法停留在比较原始的单纯讲授状态,没有与新课标的理念接轨。在农村绝大部分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是按照陈旧的教学模式:讲解例题、解释方法、课堂习题、讲解习题、课后习题巩固,通过这几个步骤,让同学掌握所要教授的数学内容。

三、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根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理论,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则成为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二)教会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由于数学本身的灵活性,因而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十分重要。比较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下:(1)举一反三。由于数学问题一般都有相同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具体的解答数学问题中还是有差异的,因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提倡也不适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我们必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数学原理,从而解决数学问题。(2)提倡发散思维。数学学习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通常同一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索更多的解决方法,从而充分地理解数学原理。比如在流水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基础公式主要为以下两个: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①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②

对于静水速度及水流速度的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公式推导得出,鼓励同学利用公式的变化,即基础公式之间的加减关系得出,即①+②可以推导出静水速度,而①-②可以推导出水流速度,最后得出结论: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诸如此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鼓励学生探索更多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三)端正教师教学态度

在现代教育中,学者都认可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地位。根据心理学观点,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农村教学的背景下,由于学生家长的学识有限,家长在农村初中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有所限制,因而农村初中数学老师成了核心角色,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即自尊心强,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中,学者都认可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地位,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成为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成为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融入初中教学中,多媒体利用听觉、视觉冲击,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四、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展望

随着新课标改革浪潮的袭来,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由于新的知识体系更贴近实际,更侧重应用,因而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找出现存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我认为未来的农村数学教学必着眼于提高课堂有效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五、结语

面对新课标的巨大变革,农村初中教学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教师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等问题,逐一攻克,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端正教师教学态度、改善教学方法,以及重视当堂反馈五个方面完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长江.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9).

篇9

【关键词】学校;弥补;单亲;班级管理

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带来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孩子性格不健全、社会交往能力差等方面。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理应在这一方面有所弥补,但事实却是学校教育的具体单位――班级也如同一个单亲家庭,缺乏全面的教育引导。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班级教育管理上我们一直沿袭几十年不变的模式――班主任一人管理制。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独一无二的班主任在孩子们心中有着绝对的地位和影响力,就如同家庭中父母之于孩子一样。这样看,只有一位班主任的班级岂不很像一个单亲家庭?

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人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有双性角色进行引导。这是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加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因,也是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在幼儿教育阶段增加男教师的原因。其实双性角色引导应该贯穿在孩子整个成长期内,美国心理学家Bem早在1976年采用人格归因量表测量近千名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就发现:无论男女,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著名心理学家斯比尔斯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双性化的青少年和大学生比类型化的同伴自我评价高、自尊心强,更受同伴欢迎,适应能力更强,有更好的可塑力和适应力。所以,学校在班级建设管理中必须重视双性化教育,这既是为了弥补单亲家庭教育的缺憾,更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双性化教育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接受双性化教育的孩子更健康。单一性别的教育容易使孩子固化性格类型,例如男孩的“有泪不轻弹”,女孩的“温柔顺从”等,从而导致遇到问题时不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形成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影响健康和生命。而接受双性化教育的孩子很少思维固化,能够积极灵活的解决问题,心理更健康,身体也更健康。

其次,接受双性化教育的孩子思维模式更健全。在双性教育中,具有强烈吸收心智的孩子会从男性教育者身上学到理解记忆、抽象的逻辑思维、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从女性教育者身上学到注意力集中地进行阅读、机械记忆、流畅细腻地表达、将知识分类加以整理消化等能力。思维的健全使双性化个体既能胜任男性的工作,也能胜任女性的工作,有更好的适应力,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再次,接受双性化教育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更好。在双性角色的引导下,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更全面,感受更深刻,在进入社会以后更容易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并妥善处理周围人际关系。单一性别引导教育出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容易出现焦虑、悲观甚至敌对的情绪,现在很多社会悲剧都能在这上面找到原因。

最后,接受双性化教育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双性化教育中孩子对异性的认识及关系处理受到良性熏陶,在成人之后多能找到理想的对象,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而单一性别教育出的孩子在成人后与异性相处中甚至连良好关系都很难建立。事实也证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建立家庭后的离婚率远远高于健全家庭的孩子。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该怎样实施双性化教育呢,在现有情况下,一是学校在班级教师队伍配备上不仅考虑各科强弱搭配,更考虑到男女教师搭配、教师性格互补搭配;二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注意与任课教师协调互补,特别是性别教育的互补。当然,我们更期待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在班级教育管理上探寻出一条新路,例如:班级男女双导师制、正副班主任制等,从而实现真正的双性化班级教育管理模式,让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时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家”。

篇10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健康、情感缺失

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与其他亲人或委托人一起生活的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培养出具有各种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情感缺失通常是指亲情友情或爱情的缺失。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如果长时间存在情感缺失的状况,对其日常行为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是极为不利的。

一、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缺席的。他们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但又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分居两地。没有了父母的监护,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1、不讲究生活习惯。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以祖孙间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老人在农村生活惯了,比较随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吃饭不讲究时间,饿了再吃;睡觉睡到自然醒;睡觉前不洗脸刷牙;冬天不洗澡,等等。孩子和老人生活久了,就会被老人的生活习惯同化。

学习不稳定。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受教育程度又普遍不高,对他们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督促,致使孩子学习没有动力,成绩不理想。

3、有自卑心理。相对于家庭健全的孩子来说,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很脆弱,很容易受伤。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所以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小心翼翼。而且,有点自我封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更不会轻易向别人吐露心声。

二、留守儿童的处事的态度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对很多事情都表现的比较冷淡,缺乏同龄人该有的热情和冲劲。

1、不擅长表现自我。其实,留守儿童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冷漠,他们的内心也是火热的,只是平时习惯了沉默,一时不知该如何展现自我。

不太会关心别人。可能平时觉得那些留守儿童有些孤傲,一副很难相处的样子。那是因为你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没有被认可。一旦他们觉得你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他们就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你的关心。

不喜欢接触新生事物。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思想相对保守,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接受新事物需要一段适应时间。

三、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留守儿童能否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协作。

1、父母尽守教育孩子之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外出打工的时候尽量将孩子一起带出去。一方面,父母不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可以有效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夯实基础。可谓一举两得呀!如果不得已把孩子放在家里由老人照顾的话,要与老人商定好教育孩子的方式,千万不可溺爱孩子。要常常给孩子打电话联络感情,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听爷爷奶奶的话,做个乖乖宝宝,还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给孩子制造一些小惊喜。

2、同时,与孩子的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及时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及在校的表现,力争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3、学校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学校应该把普通学生与留守儿童区分管理,专门制定适合留守儿童的规章制度及教学目标。聘请专业心理专家,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学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络,定期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反映,并与家长共同议定解决方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开展“劳动最光荣”、“母亲节献礼”、“我心目中的英雄”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明白父母深深爱着他们,即使不能长久陪在身边,但,父母的心里永远牵挂着他们。老师也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鼓励他们勇敢向前。

政府提供政策援助。首先,加快户籍改革制度,为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外地人在城市落户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取消外地儿童在城市读书需缴纳的高额借读费,降低教育门槛,为留守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再次,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最后,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明华; 李朝林; 刘骁畅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西南大学学报200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