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对想象力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对想象力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对想象力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电影艺术;蒙太奇理论;作用;启示

电影艺术的发展与一次又一次的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早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将爱迪生笨重的“电影视镜”成功改造为既可拍摄又可放映的手摇式的便携摄影机后,随之也带来了传播的受众范围的改变:从电影放映仅供一人取乐的颇受局限,到电影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技术出现在公众们面前,实现真正的诞生。相较于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则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了主观创造的电影世界,由于其本来作为魔术师的出身,故而在影片之中多出现一些“特效”,虽然还颇为粗糙,但是乔治梅里爱称得上是影视特效的“开山鼻祖”。他的电影从技术层面有所过渡,但是此时的电影就如同被录制的舞台剧一般,仅仅能够作为一种被放映出来、供人娱乐消遣的“杂耍”而存在,尚未获得它作为一种“艺术”的身份认同。至于电影最终能够成为真正的艺术,除了科技创新的力量,还离不开早期电影理论系统化对它的推动作用,而蒙太奇理论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蒙太奇理论与电影艺术的形成

(一)蒙太奇形成了独立的叙事时空“蒙太奇是利用剪辑和组接实现对导演意图的阐述”,蒙太奇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的应用增强了电影叙事的技巧性。拿电影艺术诞生的标志来举例,在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的电影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将不同的机位、景别、时间、地点的画面拼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兼顾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时间与空间的统一。相较于蒙太奇出现之前,电影是以长镜头的方式按照顺序叙述,演绎着在不间断的固定时间内、固定的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每当需要出现变化,其时间是一分一秒发展的,空间是自然而然过渡的。蒙太奇的出现打破了这样按部就班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蒙太奇带来了“破坏”的效果,电影对现实的关照度相对减弱,但同时,蒙太奇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破坏即创造”的内涵。它拆分了连接的时空,根据人的需要重新排列组合成既依附于又独立于现实存在的“新世界”,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进线”———来源现实而高于现实的人类精神劳动产品,即“艺术”。

(二)蒙太奇创造了互动的情境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通过分析论证电影艺术独特的艺术创作与审美感知方式,得出结论,认为电影的基础是观众的心理过程。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观众的影响,最初在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库利肖夫所进行的实验中有所发现。他将演员莫兹尤辛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与一碗热汤、一个女孩、一口棺材分别拼接在一起,从而使观众产生联想,感受到饥饿、慈爱、悲伤的不同情绪。同样地,在格里菲斯的电影《凄凉的别墅》经典片段“最后一分钟营救”中,妻子追车、丈夫赴刑、州长离去三个同时却不同地的平行剪辑留下了一定的悬念,牵动着观众的好奇心,令其不由得也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由此可见,正是蒙太奇充分利用了组接所形成的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衬托、悬念构成影片的节奏,才能够将戏剧中每个刺激人的瞬间串联起来,使电影创造观众互动的情境,并让观众融入其中,从而对观众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控制。蒙太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从“观众想看什么‘表演’,导演就‘杂耍’什么”到“导演给什么‘表演’,观众就被怎么‘杂耍’”的转变。因而,蒙太奇理论的成熟对观众从感受、心理上造成影响,电影也从供观众娱乐的“杂耍”身份发生了转变,针对融入情境而被控制、“被杂耍”的观众,其各自不同的反映成为一项重要的“节目内容”,成为电影自身艺术表现的一部分。

(三)蒙太奇丰富了电影的审美作为“杂耍”时的电影可能会在最开始给人新奇之感,但因为缺乏一定程度的变化性与独立性,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从起初来说,电影是依托于文学与戏剧而被进行创作的,它可以影像化、纪录式地,并且是较为笨拙生硬地反映文学和戏剧。但蒙太奇使得电影从文学与戏剧的甲壳里剥离开来,成为“世界的第七大艺术”。一方面,通过蒙太奇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够使电影观看起来更符合人体的视觉感知。蒙太奇是根据人不同的心理需求效果将不同的时空相连接起来的,因而会使电影在视觉上更加流畅,能够顺应人眼追逐运动物体的习惯性。另一方面,蒙太奇带来更丰富的审美,在形成电影语言独特的美学基础之上还衍生出多种特征,增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效果。通过蒙太奇的处理,具备多样的视听语言使电影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更接近地表现现实,且更能突出人物的心理,这样一来,更加容易煽动观众的情绪,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战舰波将金号》中,通过杂耍蒙太奇的形式,用不同的构图比例、摇镜头的方式凸显了大台阶人群各自不同的逃跑表现,造成场面的混乱,画面的组接也使观众捕捉到这场混乱的缩影:婴儿车、倒下的妇女……这样一来,观众跟随镜头的运动,通过这些缩影了解到事件的全貌,实现有目的、有规划的电影表现效果,这也给混乱场面的表现带来一定的秩序感。

二、蒙太奇理论对我国电影艺术表现的启示

(一)技术的决定作用电影的发展是和技术息息相关的,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为电影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蒙太奇的出现是电影技术影响电影创作观念转变的重要证明,对于设备的改进会充分影响到电影的方方面面,如对于画面的捕捉、对于声音与画面对应关系、对于电影结构的探索等。因而,技术只有在不断更新与应用中才能推动产品的不断洗心革面与脱胎换骨,基于这样决定性的作用,新技术的开辟与把握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观念的转变前文中也提到,蒙太奇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延展到视觉以外,并为之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虽然目前也不乏精良的设备与优秀的制作团队,但是人们对于蒙太奇的应用依然不够全面。从浅层来看,这可以归结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不足;从深层分析,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运用的方法较为单一,而内容上难以拓展。因而,蒙太奇只是一项思维的工具,人需要有意识地去利用它,叙述有趣的故事,表达不同的观点理念,绝不是被它束缚与控制,一味呆板地照搬套路,终究会失去观众的热情与耐心。

(三)社会的教化作用作为一门“艺术”,除了审美娱乐之外,电影还具备教化大众的功能。创作者可以通过电影表达自己的思想,顺应时代的主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剖析,这些作用都得益于蒙太奇的出现。观众大多喜欢易于理解的轻松事物,运用蒙太奇能很好地把抽象的价值观念具体化成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因而,在实践过程中,怎样通过组接手法来升华深刻的道理,浅显易懂而寓教于乐是需要得到重视的一个内容。

篇2

关键词:百里香精油;多抗霉素;协同作用;抗真菌活性;立枯丝核菌

中图分类号: TS201.3 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30

传统农药在农业作物病虫害预防与防治、保证农作物稳定高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们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类农药,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1,2]。因而针对植物病害的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3-5]。百里香精油作为其中一种高效的植物源抑菌药物,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百里香精油已被证明具有广谱的抑菌性能,可以有效抑制食品上的曲霉与李斯特菌,伤口上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内的细菌[6-8]。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又称黑痣病、茎溃疡病、茎基腐病、黑色粗皮病,是通过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阻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以侵染不同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严重影响产品的商品性和贮藏性[9-11]。

本文以马铃薯立枯丝核菌菌为供试菌株,测试了在体外条件下百里香精油及多抗霉素对马铃薯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了百里香精油与多抗霉素的协同抑菌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仪器

供试菌株: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菌种,由本实验室保存。

试剂:无水乙醇、葡萄糖、Tween-80均为国产分析纯,百里香精油购自江西华美香料。

仪器设备:电子天秤(YP102N 上海精科仪器)、超净工作台(SW-CJ-2D 苏州净化)、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LDZX-50F 上海申安)、培养箱(MJ-250-I 上海一恒)、分析天平(FA1204B 上海精科仪器)。

1.2方法

1.2.1培养基与药品准备 PDA培养基:200克土豆去皮、切块煮烂后,纱布过滤,加入20克葡萄糖、16克琼脂,1000毫升蒸馏水,pH值自然。

100倍百里香精油配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将百里香精油分别稀释为10μL/mL、20μL/mL、30μL/mL,同时向其中添加20μL/mL的吐温-80,经20μm膜过滤除菌后备用。

100倍多抗霉素配制:用蒸馏水将多抗霉素分别配制成10mg/mL、20 mg/mL、50 mg/mL、100 mg/mL的溶液,经20μm膜过滤除菌后备用。

1.2.2菌种活化 在无菌条件下,从保藏的斜面菌种中挑取马铃薯立枯丝核菌菌块,接入PDA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120小时,备用。

1.2.3百里香精油抑菌活力测定 经121℃高温蒸汽灭菌20分钟的PDA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上冷却至55℃左右时,按100毫升培养基添加1毫升100倍百里香精油的量,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百里香精油。轻轻摇匀后倒入90毫米的培养皿中,制成含不同浓度百里香精油的平板。再用灭菌的5毫米打孔器在上述活化的马铃薯立枯丝核菌平板上打取菌饼,用镊子将菌柄分别倒贴于含不同浓度百里香精油的平板上,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的无水乙醇代替精油。置于培养箱28℃培养,并分别在72小时、96小时和120小时按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2.4多抗霉素抑菌活力测定 经121℃高温蒸汽灭菌20分钟的PDA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上冷却至55℃左右时,按100毫升培养基添加1毫升100多抗霉素的量,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多抗霉素。轻轻摇匀后倒入90毫米的培养皿中,制成含不同多抗霉素的平板。用灭菌的5毫米打孔器在马铃薯立枯丝核菌平板上打取菌,然后用镊子将菌饼分别倒贴于含不同浓度多抗霉素的平板上,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的无菌水代替多抗霉素。置于培养箱28℃培养,并分别在72小时、96小时和120小时按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12]。

1.2.5百里香精油与多抗霉素协同作用测定 经121℃高温蒸汽灭菌20分钟的PDA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上冷却至55℃左右时,按100毫升培养基添加1毫升浓度为20 mg/mL的多抗霉素。然后再分别加入1毫升浓度为10μL/mL、20μL/mL、30μL/mL的百里香精油。轻轻摇匀后倒入90毫米的培养皿中,制成含0.2mg/mL多抗霉素的平板及不同浓度的百里香精油的平板。用灭菌的5毫米打孔器在马铃薯立枯丝核菌平板上打取菌饼,然后用镊子将菌饼分别倒贴于平板上,对照组用等体积的无菌水和无水乙醇代替多抗霉素和百里香精油。置于培养箱28℃培养,并分别在72小时、96时小时和120小时按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2.6数据分析 菌丝生长抑菌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菌落增长直径=菌落直径-接种菌饼直径

测量结果利用origin8.5软件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毒力方程、相关系数、MIC、EC50[12]。

2结果与分析

篇3

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文论家都对这种奇异的能力做过精辟论述和精彩阐发。意大利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家维柯曾把想象当作诗性智慧的主要推动力,认为如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诗人的创作,更不会有诗性智慧的诞生。维柯解放了想象力,他认为,想象力不是其他任何之物的女儿或仆人、侍从,而是一种独立存在、拥有独立价值的能力。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力”。[1]马克思在《路易士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想象力,这个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这时候已经开始创造出了还不是用文字来记载的神话、传奇和传说的文学,并且给予了人类以强大的影响。”[2]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希腊神话时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的这些话,适用于一切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创作正是借助于想象,把客观的现实生活形象化。正因为这样,所以高尔基直接把想象看成是艺术的思维,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3]因此,我们认为想象力是一个人精神的灵魂和艺术创作得以产生的精神力量,即艺术创作的本体精神。它是文学艺术给人以诗性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强有力地揭示文学艺术的情感体验与文化意蕴,并不断努力超越庸常的社会现实,是体现作家艺术家精神深度与思索广度及其艺术意念与品位的核心素养。

想象力的本质属性是情感性、自由性与生命性,就是挣脱一切现实秩序对人类精神束缚羁绊,为恢复生命内在的自由活动而努力。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或作家正是以这种艺术想象力作为主要而且是基本的思维模式,通过想象力的发挥和延展,来推进积极自觉的表象活动,催生作家内在的形象系统不断急剧变化和生成,从而创作出真实而深刻的艺术作品来。创作中的想象力作为一种极富创造精神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任意性,突出体现在对客观时空局限的完美超越和对情感对象的“身与物化”。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家或作家的想象力逸出心灵的束缚,在广袤的大地上纵横驰骋,完全不受客观物质形态的限制,可以灵活地消解空间阻碍,自由地跨越时间距离,奔突驰骋,无拘无束。我国古代的文论家对创作想象力也有过隽永含蓄而又精辟的论述,陆机曾经在《文赋》中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生动地形容了艺术想象力超越时空的特性。最为人乐道的乃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艺术构思中对想象机制的生动描绘:“文之思,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由于艺术想象不受时间空间阻隔与限制,艺术家可以在无限的时空中自由联想,任意驰骋想象的翅膀,以便能达到与天地万物符应契合的自由境界。无论是想象奇特的《山海经》,如“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之类的描述,还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历来都被看作想象力表现尤为突出的典范性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孙悟空大闹天宫、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六月飞雪”“春花冬开”的传说,都不必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与约束,不必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因为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也是想象力的功用使艺术的精神魅力得以呈现和拓展。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在《印象与回忆》中曾坦言:“当创作活动展开后,想象力高度活跃起来,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总而言之,我所栖息的天地仿佛全是我自由伸展出来的。”在这种艺术想象的自由天地中,主体的心灵得以充分舒展,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释放,充分发挥,其结果则是一个个令人惊异的艺术形象系统的诞生。所以说,想象力确实是最自由的创造性想象,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活跃的心理机能。想象力并非只是一种话语表达的方式和展现手段,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造形式,它的创造性与生命性特征也正体现在作家艺术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自由重构之中。想象力的生命性、情感性与“物我同一”的境界同艺术活动形成契合无间的同构关系,它作为赋予作品以美学意义的重要手段,在凸显人类生存的情意状态或独立品格和揭示人类的生存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们可以概括指出,创作想象力主要表现为形象想象力、意象想象力和情感想象力。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须臾也离不开形象的加工、意象的浓缩、情感的升华的。形象激起想象的风帆,意象鼓起想象的翅膀,想象又促使情感的升腾和变化,形象、意象、情感与想象交织在一起不断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股合力,推动着艺术创作活动顺利地向前进行。因此可以说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奇特的想象力,质言之,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本体精神。想象力始终灌注着创作主体的丰富情感,是在情感力量的催动下展现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通过凝铸而成的形象和意象展示在作品中。因此缺乏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然而,当我们厘定清新健康的文明坐标重新审视当下的艺术创作时,不难发现在艺术领域里想象力的日渐匮乏和作家艺术家对想象力的忘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工具理性的控制下,文学作品、电影、相声等艺术门类越来越远离必要的想象空间,失去诗性的审美质感与诗意智慧,这不仅彰显着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上的苍白无力,暴露出作家艺术家对商业利益积极迎合的姿态,同时还表现出他们对心灵自由这一艺术理念的淡化与漠视。想象的思维特点日渐程序、化单一化的趋势,因此,当下的想象世界呈现出一片荒芜而苍凉的景象。诚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日益受制于理性的想象力,一方面,在无数概念的指导下,获得了精致的逻辑秩序,并有了新的流动方向,一方面又被概念所缠绕所束缚乃至被窒息了。”[4]缺乏想象力不仅使文学艺术变得索然无味毫无魅力可言,也使原本充满诗意的生活陷于一种彼此模仿的单调重复之中。无疑地,缺乏想象力,就会使我们的生命不但没有必要的更动和新鲜感,而且连最为日常的运作都显得特别慵懒乏味。一旦缺乏想象力,艺术作品的延展性和审美趣味就会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失去生命律动感。想象力之于艺术犹如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之于生命。事实上,想象力不仅是一种综合能力,更是一种生命意识,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做前提,就没有旷世作品的出现和个性流派的诞生,更没有文学艺术的总体发展和欣欣向荣。

鉴于当前文学艺术发展不景气的局面,致力于呼唤想象力的回归,是当今所有艺术创造者都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以奇特的想象力密切地观察、分析、感悟着自己所身处的大千世界,揭示出生命的存在状态与本体精神。想象力的回归可以有效地遏制当下艺术创作的衰败颓废之势,增强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提升大众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水平。同样,想象力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正如被誉为“当代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的米尔斯所说:“他们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我想要描述的正是这种品质,它可能会被记者和学者,艺术家和公众,科学家和编辑们所逐渐期待,可以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5]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7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3] 高尔基:《论文学技巧》,《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17页。

篇4

关键词: 想象;创造;动画;应用;意义;内容;方法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灵魂与生命,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影视创作如此,动画创作亦如此。

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动画创作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于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的应用这一重要的艺术命题与美学命题,发表若干浅见,以期引起动画人的关注与讨论。

一、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的重要意义

想象力与创造力,不仅是动画创作的灵魂与生命,是动画创作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而且是动画创作的唯一艺术途径。

众所周知,动画是以非人物形象的动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为主的拟人化的形象,比起一般直接以人物形象为主的影片(例如许多故事片),尤其需要超常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唯其如此,才能赋予非人物形象的艺术形象以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性格、人的爱好、人的品格。

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的重要意义分开来讨论。

首先说说想象力在动画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想象力是动画创作的发动机和动力线,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动画创作。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①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但想象的表象又与记忆的表象有所不同: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事物的重现,而想象表象则是人们头脑中新创造的形象,它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创作出来的新形象,这种新形象可以是世界上尚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形象。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在其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想象或想象力,也像思维一样,属于高级认识过程,其中明显地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如果没有想象出劳动的已成结果,就不能着手进行工作。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②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也早就把想象看作是形象思维的核心。黑格尔甚至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如果说,动画创作的想象力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即就在于动画创作的想象力更奇特多样、更丰富多彩、更“异想天开”。

其次说说创造力在动画中的重要意义。作为艺术生产过程,动画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这种精神生产活动比物质生产更需要创造性。动画创作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是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生命就在于创造与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区别,就没有动画艺术。因此,动画创作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并不断地超越自己。

关于想象力与创造力支撑起动画的艺术世界,成为动画生命与灵魂的成功例证,中外都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例如美国动画片《星球大战》,我国动画片《大闹天宫》,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动画形象,都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支撑。可以说,这些动画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力点、亮点、看点的,也是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生命与灵魂的。

二、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应用的内容

明确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的重要意义之后,接下来就必须明确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应用的具体内容,从而全面精准地把握,生动具体地落实。

具体而言,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应用的具体内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题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题材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集中、加工、发展而确定的。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与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生命阅历、文化修养密切相关,也受到作者情感、思想、理念、艺术追求的影响和制约。题材是文艺作品的基础与前提。德国文学家歌德明确地认为:“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③

动画创作的题材,在选择、加工、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超常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美国动画片《天空战记》、《花木兰》,竟然把中国传统的题材想象、创造成一种全新的题材,把中国画的技法与现代化的三维动画融为一炉,“借中国的庙,念外国的经”,使中西文化珠联璧合、水融,令人惊叹折服。

(二)主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主题是文艺作品的内容构成要素的中心,是作品中蕴含的基本思想。动画中的主题,同样需要超常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美国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主题,居然通过拟人化的“众鱼”,表达了父爱这一人性化的主题,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人羡慕。

(三)情节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和人物、人物和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根据,经作家、艺术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④动画的情节,更需要运用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精心编织与重新打造。例如《海底总动员》的情节,就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奇特的创造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片子,而是几乎整个片子展现的都是海洋中色彩的魅力,幽蓝深邃的海洋中,橙红色的海葵宛如海底盛开的花朵,除了红色的小丑鱼尼莫、他的爸爸马林、有健忘症的深蓝色多莉之外,还点缀着紫色的、粉红的、绿色的、橙色的、银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等各种各样色彩绚烂、美丽异常的海洋生物。……”整个影片就用色彩构成情节链条,以马林寻找儿子的情节贯穿全片。其想象力之丰富生动、创造力之新颖奇绝,都达到了一定的美学高度。又如美国动画片《木乃伊归来》中,4个会飞会打的木乃伊、变成“魔蝎兵团”的沙子、小骼骸成为森林里的战士,以及魔幻电影《哈利・波特》中会飞的扫把等情节,也都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杰作。

(四)形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形象是文艺作品的核心,动画片同样如此。动画中形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形象塑造的灵丹妙药与制胜法宝。例如《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丑鱼莫尼和他的爸爸马林、《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等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凭借想象力与创造力塑出来,有的达到了典型化的艺术高度。

三、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应用的方法

明确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的重要意义与应用的主要内容之后,还要正确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方法虽然是手段,但是对于实现目的具有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学说。认识论与方法论是紧密相连、互相配套的。

具体来说,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画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篇5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06-02

爱因斯坦说: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之所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其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美术活动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乐园,特别是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想象能力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一生的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改变以往过分强调技能和美术造型等方面的教学,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让学生在充满想象力艺术空间中,展示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大胆地想象、创新,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探讨。下面就是我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入生活、走进大自然

法国教育家蒙门说:“自然和社会是我们最好和最伟大的教材。”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另一方面主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和学习,通过大自然直接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让他们去大自然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如果有条件的话,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四季变化等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想象力也会随之迸发。

当然,想象是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让学生改变思路,同时肯定其想象力,以防止其形成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在上《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时,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全国各地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树叶的形状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打破旧的教学理念,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氛围。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能力,探究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想象思维能力,提高想象力。提出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个观点可以用多种表现方法,只要学生的发言,不受传统思维约束,全方位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讲述《绘画中的节日》一课前,把教室提前布置成过年的样子――门旁贴上对联,门上贴上挂笺,窗上贴上窗花等。并提前在教室里播放《过年回家》的节目视频。(组织学生有序地走进教室。学生走进教室后,观察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再以听录音的方式导入本节课,带着问题,学生们将视觉与听觉高度集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布置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有什么特点?),接着播放过年小动画,与此同时学生畅所欲言。再课件展示民族节日――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 ,接着欣赏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了新知,我也轻松的解决了重难点。

三、通过欣赏激发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来激发他们的想象。纵观凡高、毕加索、米罗、莫奈等大师的绘画作品,无不充满个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这些经典作品很多都值得永远学习、借鉴和观摩。通过欣赏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引导学生向名家学习,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还可以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集中展览,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观赏的习惯,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和提高其审美能力。

篇6

关键词:学前儿童 想象力 培养

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想象。这个过程最大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新颖与形象。为什么要注重对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培养想象力有何意义,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本文将做以下初步探讨。

一、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其一,想象力和创造力密不可分,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学前儿童的想象,即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是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复活,之后能进行简单的相似联想,但没有情节的组合,他们的想象很简单,但也是与创造能力不可分割的。现代心理学表明,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因此,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下一代,必须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始。

其二,注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想象能够让孩子超越现实生活,绘制美好蓝图,追逐知识,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想象力能引发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是学前儿童知识发展的基础,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能够让孩子有初始的目标去想象未来,拥抱未来,使得孩子身心愉悦,不断进步。

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方法

其一,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绘画是学前儿童最为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用各种途径启发教学,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触摸,多尝试,进而发展儿童感官,丰富儿童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从而为他们的绘画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经验积累。自然界的景是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它是开展儿童绘画活动时最好的环境,接触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与景色能够扩展儿童想象力的空间,孩子在绘画中也能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另外,孩子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色彩,孩子们在自己与同学的作品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还能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力,所以幼儿教师在教育与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的鼓励互相观摩。

其二,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度很高。音乐鉴赏是一种艺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等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学前儿童不能很深入地了解歌词艺术,但他们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在浅层次对音乐有大体的领悟,

其三,运用民间故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民间故事风格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神奇色彩,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及流传的能让儿童朗诵与倾听的故事,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师一旦运用好民间故事教学,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必会带来很大发展。作为文学鉴赏活动,需要教师语言素质良好,还要具备较强的启发能力,能够让幼儿对民间故事的内容提起关注,教师需要把握好故事的重点环节以及主要矛盾。首先,可以让孩子大胆地发挥想象,在说故事的过程中,突然戛然而止,让孩子们猜想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循着他们的思维途径,步步引导,推波助澜。其次,根据幼儿模仿性强、活泼好动、爱表现等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来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模仿所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此类模仿一方面可以让知识再现在孩子头脑中,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了他们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从而感知人物形象更生动,能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快乐。第三,将联想巧妙地运用到活动中,让幼儿对故事的后继展开联想。每一个故事都不只局限于情节,而且故事的情节都没有终点,每个故事都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深刻。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新时代的孩子把传统的民间故事续编下去,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方式。民间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在讲解和编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到一定高度。

其四,在游戏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孩子的生活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想象的虚幻世界中度过的,因为游戏是孩子日常活动的主要内容,游戏本身就存在虚构与想象。实际上儿童的想象要比成人更丰富,由于孩子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他们随意性非常大,一旦有一个事物触动到孩子的思维,他们立刻就能创造出一个思想的世界,并且将这个世界渲染的多姿多彩。因此,幼儿的想象是在游戏中展开的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想象力与创造力密不可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浪潮中,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愈加重要。作为学前教师而言,也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么娜.关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文教资料,2006(8).

[2] 黄丽蓉.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教育艺术,2009(2).

[3] 赵菲菲,李东.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科技信息,2008(6).

[4] 兰晶.运用民间故事培养幼儿想象力教学活动的思考.科教文汇,2011(7).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幼儿想象力;培养方法

幼儿对鲜艳的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对图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是主要课程,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有多重要?美术教育中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下面我们对此来进行探讨。

一、幼儿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职业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是被强迫地接收成人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个儿童都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幼儿年纪小,接触到的事物非常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认知欲望。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所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想象力思维和创造性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色彩和图画的认知能力和艺术美感的培养,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所以对幼儿采用的美术教学方法也应当不同,要按照幼儿的发育程度来选择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进程,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学习情绪,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避免负面情绪产生,并且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与色彩和图画相关的游戏。

三、美术课堂开展幼儿集体教学活动

很多幼儿园在对美术教育中采用个体教育方式,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幼儿个人的美术发展上,而忽视了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想象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设置一些集体创作题材,比如,一个故事情节,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吸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幼儿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起点,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必须要足够重视。美术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各个学科,注重感知认识,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情境;教具;生活素材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想象力的作用,于是在教学策略上就缺乏研究,导致学生想象力发展受阻。下面笔者就结合实践教学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激发作探究:

一、创设利于想象的情境

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形象思维也处于发展的旺盛期,想象力正是在空间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得到培养的,为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以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激发其想象力。

1.以美妙的音乐为想象的催化剂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的确,绘画和音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引入音乐元素,以音乐的旋律、节奏、曲调、力度等特征来打开学生的思绪,让想象驰骋在音乐和绘画的世界中。如舒缓的小提琴能让学生心情得到放松,适合创作沉稳风格的绘画过程中使用;而节奏变化较大的音乐则适合用于表现夸张的绘画中。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中国龙》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中国龙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各个时期“龙”的形态,到介绍有关龙的知识,然后引导进行绘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用如《龙的传人》这类背景音乐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龙的精神。

不得不说,音乐的旋律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绘画的场景中,想象力的激发不言而喻。

2.以优美的文学作品来激发作为引导

文学和绘画是孪生兄妹,优美的文学作品总能给人们一定的审美想象。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阅读能力还有待提升,在小学美术中,首先,要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以适当的文学作品来作为诱导,让学生在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时去领悟绘画的美,其次,要引导学生学着去写绘画日记,将自己在绘画中的感受记录下来,使学生的艺术生活观得到培养。

二、利用教具丰富想象的空间

美术创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又需要一定的事物作为原型。作为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直观方面,而且对事物的本质概括能力还不够成熟。利用教育,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让绘画表现得更为深入。

1.以实物来激发想象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然后再去创作,可以让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要让学生画一只孔雀,如果学生连孔雀都没有见过却要学生将孔雀的神韵画出来,那无疑是“天方夜谭”。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对其想象力的激发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人美版第四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这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动物的模型,让学生就其外形作观察,触摸其纹理,如此,当学生对具体的事物有了具体的印象后,再进行制作或者绘画,具体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再转化为抽象的绘画表现形式,中间转化有了媒介,表现力更强。

2.以立体图形来激发想象

目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对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有点就在于它能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式来展示图形的立体和平面,让学生由实物向图形转化。

如在二年级《长啊长》的教学中,我们无法让学生真实地去看植物的生长过程(时间不允许、无法观察到植物生长的缓慢过程),而多媒体的使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利用PPT来展示植物种子的特点,接着采用Flash的模式直观地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再让学生用线条去表现植物。

三、将美术创作和生活结合起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以生活为原型,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活中有我们所需要的素材,也有我们需要表现的主题。每年学校都会举行一些实践性活动,美术教师首先要利用好这些活动,在活动前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以艺术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生活。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表现生活,以绘画的方式去表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所想象到的东西。如一次秋游中,有的学生画出了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有的则画出了此次活动的“喜悦”场面。

不得不说,想象是学生发展的翅膀。在美术教学中以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为学生艺术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彦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7).

篇9

爱因斯坦就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们教语文,当然不能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知识、结论一股脑儿塞进学生的脑子,捆住他们想象的翅膀,而应该千方百计使他们在读写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飞越,处于创新的氛围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 引导学生大量观察,大量阅读,扩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1. 大量观察。想象是以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为基础的。如果孤陋寡闻,头脑中的形象很少,其想象自然就狭窄单调;相反的,头脑中的形象越丰富,那么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越生动,越逼真。头脑里的形象哪里来?是通过广泛接触事物积累起来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训练学生尽可能多地感知客观事物,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进行观察活动,从而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的形象。如在学习《山雨》这篇课文前,让学生观察一场雨,注意雨来之前天气的变化,雨来时候的声音,周围草木在雨中的情景,以及被雨水冲洗后的万物的样子,学生观察后再学习课文,他们的想象就会与作者的联想产生共鸣。当作者把“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时”,学生闭上眼睛沉浸其中,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地弹着,仿佛雨就落在身上,小曲在耳畔回响。没有经验的想象,是没有根据的空想。

2. 大量阅读。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学和艺术作品是文学家、艺术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的结晶,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文艺作品可以提供人们丰富的形象,特别是典型的形象,并且在欣赏艺术作品和阅读文学作品时,又要求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在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想象力。当然,要培养想象力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文艺作品,在平时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以吸取丰富的知识。

二、 挖掘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引导学生想象

1. 找出文中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关键词句犹如一团线的头,头拉得好,就会思绪绵绵,给思想插上翅膀。如《索溪峪的野》的第一句“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一开篇就把索溪峪“野”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然后镜头逐步拉开,展现索溪峪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的画面。由于第一句起得突兀,可用反复朗读的方法作用于学生听觉,在感官上引起震动,然后再边读边想“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等语句,学生就会进入课文描绘的境地,品尝语言的奥妙。

2. 找出文中精彩的比喻,触发学生想象。精彩的比喻极富形象性,如童话中的魔棒一样,碰到哪里,哪里就忽然明亮清晰。不少课文运用了精彩的比喻,如能分清主次,择其精要激发学生想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具体深入。如《只有一个地球》描写地球形态时,以 “人类的母亲”和“生命的摇篮”为比喻。以此关键点引发学生想象,不仅对地球外貌和形态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地球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两个比喻句想象开去,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埋下伏笔。

篇10

一、要深入分析作品

认真地分析作品的词和曲,这是演唱好任何音乐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但对演唱好艺术歌曲而言,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各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风格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大,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着重强调自我主观意识的表达,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因此,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黄自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风格内向、典雅、小巧精致、文人气比较浓。

3.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

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每一首歌都有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当我们演唱一首作品时,首先应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及曲作者的表达意图。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力越强烈,想象力则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那么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

每一部作品都有属于它自身的情感的含义,在演唱作品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作者想要充分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演唱出作品的含义。

二、内心情感在作品中的运用

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由刘麟填词,王志信作曲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就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这首歌曲的歌词写得精炼,旋律凌婉壮丽、荡气回肠。把王昭君这位不满二十岁的弱女子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安宁远嫁异族的和亲壮举刻画栩栩如生催人泪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才貌双全,为民族团结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女英雄形象。

2.要进入角色

艺术歌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始于想象,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演唱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以便最终进入角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就具有浓郁的蒙族民歌辽阔、抒情、悠扬的特点。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蒙族民歌的特点,同时老师对该民族某些典型的地区性或民族性音乐风格或特点给演唱者做了详细的讲解。引导我们想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浪碧波,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色,这样就容易使演唱者唱出歌曲的风格。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发。

3.要把握好作品的处理

歌曲作品一般因篇幅较小而容量有限,但同样有可能存在着情绪的起伏和变化。在有些歌曲,特别是创作歌曲中,作者为了使主题更为突出,安排了一个情绪的最高点,即“”,它通常都安放在全曲后部或结尾。是歌曲情绪最集中、最具表现力的重点,在演唱时处理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声音力度上给的出现留出充分的余地以突出。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例如: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这首歌前的“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到“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一句比一句的感情表达强烈,每一句尾处感情延留虽然是强的,但语势和感情先现要求时,下句先现只能利用休止和气口,不能侵入上句句尾。

三、要反复锤炼作品

要演唱好艺术歌曲,需通过不断的“打磨”过程,找到最佳的艺术感觉。

1.表演在演唱中的正确发挥

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终和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在声乐演唱中,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演唱者对声乐作品内在形象思维的想象必须通过表演来实现。表演诱发想象力,想象力推动表演,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表演者通过艺术想象力的功能,依据作品提供的想象材料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积累进行表演。让自己在想象的环境中生活,在这种状态中表演者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实情感,从而把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可以促进声情并茂。

2.演唱技巧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歌曲演唱的技术性处理在演唱中也很重要。所谓“技术性处理”主要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演唱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各音色的变化对比以更好地取得作品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速度就是乐曲进行的快慢。不同的音乐形象、风格往往与适当的速度相配合。速度加快可以使情绪趋向热烈、紧张,反过来速度放慢可以产生松弛、缓解的感觉。速度对表现不同的意境、表达人的复杂感情具有重要的意义。速度的划分较细,多数歌曲都标明了速度的要求。

力度也称强弱,它是音乐表现的物质基础。在音乐表现中,声音力度的强弱和音乐意境、反映的自然现象、人的思想感情有关,那么处理歌曲时,就应顺其自然的艺术规律,恰如其分地运用声音的力度来表现。声音的力度变化,在歌曲演唱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歌曲处理时,必须做到自然、合理。

音色指声音的色彩。对歌曲音色的处理,既是表现歌曲感情的需要,又是音乐表现的需要。不同音色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角色的感彩。人类语音音色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歌曲艺术的表现上具有特殊的魅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歌唱音色表现情感的这一特性,恰如其分地进行音色处理,使歌曲演唱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不同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运用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与旋律、节奏等其他音乐因素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组成有思想内容的乐曲。处理歌曲作品,首先应从歌曲内容出发,使音乐处理同歌词内容的表现紧密结合,做到处理贴切、恰如其分使其为歌曲表现的情感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