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医院财务风险预警内容
在筹资管理方面,医院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根据负债警戒线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合理比例,通过财务杠杆适度负债经营,优化资金结构,节约资金成本,并注意资金筹集与使用的平衡,既要取得收益,又要防范财务风险,避免因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
在制定风险防范对策方面,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包括工作数量、质量、成本水平、药品库存、收支结余、营运成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例、资产报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变现率、经营安全边际率、资金安全率等指标在内的预警系统,以了解资金运行状况,降低财务风险系统,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
在预算管理与控制方面,医院一切工作都应在保证满足医疗服务的前提下进行,所有开支均须纳入预算管理,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业务活动需要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医院预算应充分利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工具,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逐级编制。医院收入预算要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医疗收费用项目,结合医院特点和业务量,以效益为主线加以制定;支出预算既能保证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水电、燃料费用等,又要保证医疗业务所需的业务费、材料费、设备维修费等柔性支出。预算制定力求数据准确,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医院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科室工作业绩,及时发现、分析和纠正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差异,准确把握下一期预算的起点和未来控制切入点。
财务风险预警内容及负责科室主要包括:因医疗工作量与财务收入密切相关,医疗工作量观测预警工作由信息科负责。预警报告于月末在观测时有发生异常情况的次月第一周内呈;因专业设备使用率和卫生材料采购成本与财务收支密切相关,专业设备使用和材料采购观测预警工作由设备科负责。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成本情况于月末呈报,有计划的设备停用、修理费应于事发前一周报,大型设备使用中突发故障停用修理应及时报告;因医疗人才非正常流动影响医疗工作开展、调增工资及补贴与财务收支密切相关,此类现象和事项的观测预警工作由人事科负责。因人员调动可导致医疗工作中断的情况,应于调动人员递交申请时报告。不正常可能离岗现象应及时上报。调资、增加补贴等应于测算后即报;资产负债率、现金净流量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例、资产周转率、药品库存、业务收支结余、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等主要指标出现异常时,观测预警工作由财务科负责。
医院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收支结余持续下降出现赤字。医院收支结余出现赤字或净资产出现负增长是医院陷入财务危机的信号,是非正常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率超过一定水平。运用财务杠杆筹集资金负债经营是医院发展的手段,但资产负债率并非越高越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提高,风险程度逐渐增加;现金流量紧张。就短期限而言,医院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有否赢利,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当现金流量紧张时,应付账款无法如期支付,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无法偿还对到期贷款和利息等。以上风险预警报告均应提供三份,分别报送院长、分管院长、财务科长。
二、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报告
设置观测点的科室应按下例格式要求呈报预警报告:
××科风险预警报告 年 月日
预警内容:
1、…………
2、…………
…………
引发风险发生原因:
…………
可以采取的措施建议:
…………
三、医院财务风险预警制约措施
医院应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客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和评估,把握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方法,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在决策过程中,应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可行方案认真分析、评估、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避免主观臆断。
篇2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资本成本;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6X(2015)09008005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报告质量是否影响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是会计领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Botosan和Plumlee[1]以及Lambert等[2]通过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然而,经典资产定价理论表明,可分散风险并不是金融资产定价的因素,而关于会计信息风险是否可以分散的经验证据仍存在很大分歧。一方面,Venkataraman[3]认为由于公司与外部股东和潜在的交易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具有高披露水平的公司能够降低资本成本。Verrecchia[4]指出公司通过提供更多的披露能降低与支付分布有关的估计风险,如果投资者为估计风险定价,提供更多的信息将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Easley和OHara[5]探讨了信息结构(私人信息与公开信息)与资本成本的关系,认为私人信息增加了信息劣势者的投资风险,因为信息优势投资者能够根据私有信息调整其投资组合,因此,这两类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具有不同的认知。私人信息导致了一种新形式的系统性风险,而且在均衡中,投资者要求对该风险进行补偿。Dechow和Dichev[6]的证据支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价格效应,他们发现,盈余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定价因素。另一方面,Hughes等[7]指出,关于非系统性风险的私人信息的变动改变了投资者对资产未来回报的预期,但并不会影响资本成本。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多样化被分散,从而不会决定资产的定价。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财务报告质量应作为资产定价的非系统性因素还是系统性的不可分散因素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
Venkataraman[3]通过研究公司财务理论认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能够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资本成本。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从而降低市场参与者之间以及信息优势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Verrecchia[4]通过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公司披露质量和水平与资本市场估值收益正相关,而Botosan和Plumlee[1]却认为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然而,上述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结论忽视了财务报告质量信息风险的性质,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信息究竟是系统性的不可分散风险还是非系统性的可分散风险,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Aboody等[8]和刘莎莎等[9]认为,投资者如同对待其他风险因素,如β值、公司规模以及账面市值比率一样,对财务报告质量风险进行定价。然而,Hughes等[7]指出,源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非系统性风险被完全分散了,因而并不会体现在资产定价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立的假设:
H1a: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非系统性风险。
H1b: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系统性风险。
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资本成本之间联系的理论研究表明二者之间负相关。信息经济学指出,由于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报告质量能够降低资本成本。但是以往的经验研究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降低资本成本的证据并不一致。徐晟[10]通过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流动性风险的面板回归模型,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张军华[11]以信息精确度作为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发现公开信息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私有信息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则没有显著影响。然而,Botosan和Plumlee[1]却发现季报披露水平与资本成本正相关。Fields等[12]指出,这些研究存在一个共同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考虑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的成本。如果成本高于市场估值收益,公司就会选择提供低质量财务报告。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 财务报告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7―2013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按照如下标准剔除样本:(1)剔除在样本期内ST和PT的样本;(2)剔除金融行业样本;(3)剔除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4)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的连续变量进行Winsorize处理,最终得到14 639个样本观测值。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
2变量说明
关于财务报告质量(FQ),根据Barth等[13]的方法,将未来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当期的盈利组成部分进行回归,以回归残差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计量。
3稳健性检验
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使用Dechow 和 Dichev[6]的方法度量财务报告质量:
ΔWCi,t=ρ0+ρ1CFWi,t-1+ρ2CFOi,t+ρ3CFOi,t+1+ρ4ΔREVi,t+ρ5PPEi,t+εi,t (8)
估计模型(8)得到的残差的绝对值即为财务报告质量的经验计量,绝对值越小,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利用该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度量重新对模型(3)、(4)和(6)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是稳健的,据此得出的实证结果是可靠的。
五、结 论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总体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并不是系统性风险因素,而是一种非系统性风险。尽管财务报告质量反映了信息风险的不确定性,但这种公司特定的信息风险并没有被投资者定价,它并不会提高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若考虑财务报告质量的信息风险的内生性,该信息风险就不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 Botosan, C A, Plumlee, M A 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40(1): 21-40
[2] Lambert, R, Leuz, C, Verrecchia, R 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45(2): 385-420
[3] Venkataraman, K Automated Versus Floor Trading: An Analysis of Execution Costs on the Paris and New York Exchang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4): 1445-1485
[4] Verrecchia, R E Essays on Disclos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2(1): 97-180
[5] Easley, D, Ohara, M 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4): 1553-1583
[6] Dechow, P M, Dichev, I D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 77(1): 35-59
[7] Hughes, J S, Liu, J, Liu, J Information Asymmetry, Diversification, and Cost of Capital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 82(3): 705-729
[8] Aboody, D, Hughes, J, Liu, J Earnings Quality, Insider Trading, and Cost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 43(5): 651-673
[9] 刘莎莎, 孔东民, 邢精平 私有信息风险被市场定价了吗――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金融评论, 2011,(1): 61-74
[10] 徐晟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 2013,(10): 100-108
[11] 张军华 行业竞争, 信息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8): 47-54
[12] Fields, T D, Lys, T Z, Vincent, L Empirical Research on Accounting Choi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1(1): 255-307
[13] Barth, M E, Cram, D P, Nelson, K K Accrual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Cash Flow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1, 76(1): 27-58
[14] Ohlson, J A, Juettner-Nauroth, B E Expected EPS and EPS Growth as Determinants of Value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 10(2-3): 349-365
[15] Francis, J, LaFond, R, Olsson, P, Schipper, P Cost of Capital and Earnings Attribut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79 (4): 967-1010
[16] Barton, J, Waymire, G 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Un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4, 38 (2): 65-116
Financial Report Informaiton Quality, Risk and Equity Capital Cos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 in China
FENG Yang
(School of Business,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China)
Abstract:
篇3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与投资者相关联、与负债经营互相影响、不确定性以及与汇率变动有直接关系等特征,以上特征均直接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实际危害。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意义表现在:第一,企业财务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减少实际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危害;第二,财务风险必然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不可能追求零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
2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或者不正确。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建设不可能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正确,他们片面地以为可以彻底清除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正确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财务管理投资不科学,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较高;第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很难满足不同环境喜爱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3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水平的措施
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控水平要求企业从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担保风险的控制、债权债务充足风险的控制以及资产处置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出发,不断强化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3.1货币资金运营的风险管控措施
货币资金运用风险控制要求企业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强化结构性存款风险控制。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明确结构性存款的意向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结构性存款的相关事项与有关部门汇报;煤炭企业还应该对结构性存款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形成精准度较高的评估报告;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注重委托贷款及其他短期投资风险业务风险控制。首先,煤炭企业相关部门应该确定运营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向,将货币资金可能使用的项目上报;相关部门应该集合煤炭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调研报告;煤炭企业应该对承担事项进行分析和研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担保风险的管控措施
担保风险的管控是提高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一,煤炭企业应该及时申请担保的项目,并制定担保项目的限制条件;担保项目负责人必须满足借款和贷款的要求,无论是借款还是贷款都应该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项目,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第三,煤炭企业应该对担保单位的经营、担保业务和贷款状况进行审核;第四,煤炭企业的法律部门和相关岗位负责任人应该对担保项目的合同、对应的主合同等进行审核,为全面提高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财务风险控制部门提交债权债务重组事项;其次,财务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估,制定评估报告,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最后,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还要求煤炭企业准确记录所有的借款条款明细,并对该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3.4资产处置风险的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保管部门提出风险管控申请,表明申请的原因和后期处理意见,并上交审核文件;其次,煤炭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文件的审查工作,相关部门不仅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状况,还应该将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批;再次,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后期的决策依据;最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履行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风险管控制度。
4结束语
篇4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现金流动负债比率(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信息化
一、制约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因素
1.宏观因素
由于煤炭产业在我国能源行业中的基础地位,国家对煤炭产业十分重视,这就使得煤炭行业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宏观因素的影响。只有深刻把握好宏观因素,才能找到煤炭企业永续发展的方向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路径。一是经济环境因素。改革开放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召开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经济发展的质量显著提升,尽管受到国际经济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影响,但是,总体经济环境并不会给煤炭企业发展带来巨大风险。二是政治环境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多种社会矛盾、问题日渐突出,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三是法律因素。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煤矿事故,体现了部分煤炭企业对法律的漠视,违背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还大量存在。因而,法律因素在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市场因素
煤炭市场瞬息万变,煤炭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一是行业监督因素。煤炭行业在我国是十分特殊的行业,其受到多个部门的监控,比如国家发改委、煤炭管理局、安全检测部门等。这种多方监管,在起到约束煤炭企业规范化发展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行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二是价格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煤炭价格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加之国际煤炭价格不稳定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三是新能源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水电油气、核能等产业的崛起,极大地削弱了煤炭行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提升。
二、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快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加快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要想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扎实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把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物力和人力支持。要促进内控岗位授权机制不断健全,进一步细化相关规章制度,比如授权对象、金额、范围等,促进授权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把部门和负责人的行为限定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要不断促进内控报告机制的完善,明确限定报告人、听报告人,细化对报告内容、频次、处理时间等的规定,为财务风险处理提供保证。要着力促进内部控制审核机制不断健全,严格内部批准程序,建立相关责任人追究制度,加大违规操作人员的惩处力度,切实把权利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煤炭企业激励机制,营造“有功奖、有过罚”的工作氛围,切实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考核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效能与绩效工资联动机制,从而增强员工认真从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煤炭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煤炭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决策,必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加强财务管理运行监控,促进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不断完善,加快企业审计机构职能转变,以便及时掌握完整的财务信息。要把财务审计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专门机构,切实肩负起企业财务沟通、监督等环节,加快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健全。要严格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程序,着眼于财务管理新模式的建构,即把财务监督、评估放在核心位置。要促进煤炭企业财务预算、决算制度改革创新,着眼于审计企业经营行为,建立重大财务事项向董事会报告机制。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监督机制,加快实现控制关口前置,从源头上遏制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扩大趋势。
3.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机制
加快健全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新时期要想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着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加侧重于财务、业务的有效结合和网络化建设,搭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集中的物流、资金、信息管理系统,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作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煤炭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秉持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引进兼备效益和经济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构建集中的物流、资金、信息平台,彻底消除财务信息不对等现象,进一步强化财务信息监管,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重点强化对现金流的24小时跟踪监控,将企业各项收支归入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有效融合,为煤炭企业清理应收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财务风险事关煤炭企业转型升级,事关煤炭企业改革创新大局。进一步强化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于促进煤炭行业优化升级、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通过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监督、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实现煤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企业是以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前提是要保证企业的存续,那么我们有必要对企业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本文基于此点,将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了解财务风险的定义以及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基础,本节将对财务风险的概念与形成原因进行阐述。
1.财务风险的定义
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环境变化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使得企业的预期财务收益与最终实现收益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它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本文研究广义的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也具有多样性,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当中,并非每次都只是某一种原因在单独地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影响所致。
它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1)政治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财务产生影响;(2)外部因素的影响:市场供求变化、商品价格变化、竞争对手战略调整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另外,当企业的债务人死亡时,可能会使得债务不能如期收回,引起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3)内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员工素质两个方面。当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员工素质较低时,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就不足,企业的财务决策会发生失误或者是财务执行发生失误。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分类
只有对于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与其分类进行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地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
1.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特征---客观性、广泛性、不确定性、可控制性、两面性。
2.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如下几种: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提供、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各个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资金情况的变化,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增大。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对某个项目或者是某项资产投入一定的资金后,因为市场对于项目的评估或者资产价值评价的变化,而导致最终的收益与预计产生一定差异的风险。
(3)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市场或者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筹资成本、筹资能力等方面,从而导致企业已经筹集的资金或即将要筹集的资金给企业财务带来不确定性。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根据学者们之前的一些研究,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
1.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企业风险意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的风险意识还不够强。
不少企业的企业财务决策人员以及决策的执行人员风险意识较弱,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没有足够的企业运营资金,过度依靠负债筹资来维持经营
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可认为是没有成本的,而负债则不同,需还本付息。所以如果企业负债过多,有较大的财务杠杆效应,在在经营不利或者是投资失误的情况下,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
3.没有有效的财务监控制度,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
当前,在财务监督与控制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数量很少,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与控制。但是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没有相应的财务监控制度作保证是难以实现的。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多种策略,经常使用的有回避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分散财务风险与转移财务风险。
1.回避财务风险
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大或者是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其损失额度较大的情况时,企业可以考虑回避这些财务风险。回避风险可以分为完全回避与选择回避两种。
2.控制财务风险
当企业已经面临某些财务风险的时候,企业所应该想到的就是控制财务风险,即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程度。控制财务风险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三是控制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程度。
3.分散财务风险
有些财务风险完全有自己承担可能一旦发生损失值较大,会给企业造成很大影响,因而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分散财务风险。例如,通过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企业投资的多样化,利用相关较小的多种业务或多种投资方式与投资方向等使得企业整体的非系统风险实现下降,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转移财务风险
企业在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后,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将这些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体。主要包括保险转移风险以及非保险转移风险两种方法。
五、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要增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可以采取构建并加强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等手段来获得。
1.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我国目前在在理论,比较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的研究。企业应建立专门负责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他们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协调与具体规划。
企业可构建如上图所示的财务风险组织系统图。在企业董事会下面可以设立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主管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主管参与组成,专门负责企业日常的财务风险管理,并定期对企业董事会进行报告;在财务风险管理部下面再设立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管理部,由管理信息系统部、战略部与监控部组成,他们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传递与报告等工作,风险管理部门还需要与企业财务部门、研发部门、人事部门以及数据处理部门等进行积极的协作,及时掌握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数据及信息的变化,企业其他各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好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及时向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报告变动资料。
2.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预警就是指通过定性或者定量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警示,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财务风险。包括财务预警定性方法与财务风险定量方法。
(1)财务预警定性方法
定性预警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企业整体或者子部门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严重性排序分类,从而及时对企业采取恰当措施。
(2)财务风险定量方法
财务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利用企业的财务数据等,运用概率论知识、统计知识和计量知识构建数学计量模型,对企业的财务性质进行量化处理,以数值表示的方式来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3.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是指根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会计技能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1)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内控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就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环节的职责以及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促使企业资产不数增值。
(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
财务风险内控制度有效实施,需要各部门、各员工的共同努力,并有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的人员对制度的设计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3)提高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会计控制主要需要由会计专业人员来完成。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具有良好的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应具有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具有财务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笑丰 秦 娇: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浅析.决策与信息[J] .2009.6.
[2]凌世寿 梁海娟:财务风险管理浅析[J].财会月刊.2002.9.
[3]刘新华: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J]
[4]庄子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价值工程.2011.3.
[5]丁元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J].对外经贸财会.2006.2.
[6]周 宏:论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03.4.
[7]朱艳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1.2.
[8]罗伟锋:论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措施[J].中国对外贸易.2011.
[9]张宇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
[10]王云漫: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J].现代商业.2011.3.
[11]陈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监管系统与策略选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篇7
在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和多层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要想降低财务风险几率,必须顺应经济体制需求,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企业集团首先要改变那种内部产权混乱、责权不分的财务管理体制,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母子公司财务管理体制。这就要求企业集团严格按照《公司法》构建母子公司体制,明确母、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涵盖集体决策和个人责任追溯制交互融合的议事制度,充分尊重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其次,企业集团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财务管理。也就是说,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企业集团要积极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办法,定期对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其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再次,企业要进一步强化集团资金管控力度,以提高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资金的利用率,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进一步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提高企业集团规模效益。
2.建立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体系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企业集团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有: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预防体系,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财务风险决策管理系统。其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预防体系建设的途径为:以经济和技术为基点,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审计、纪检监督,强化企业资金控制和管理;优化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建立企业早期预警体系,为企业内外沟通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内部成员心理防范意识。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建设的重点为:风险识别系统建设和风险预警系统建设。财务风险决策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为: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各项风险回避制度、接受策略、降低策略、转移策略,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控制部门,做好风险预见、评估和防控工作。
3.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强化风险管理
篇8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软件企业 风险与监控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可以作为一种经济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一个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全面了解企业财务风险,并建立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从而达到高效管理,在企业决策方面也会使得企业决策更具有经济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它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征,例如在经营方面主要表现在:软件企业的产品具有服务的特征,软件产品的价值主要产生于研发与服务阶段以及人力资源是软件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这些特征决定了软件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构建方面具有与其他企业共性的同时,也有其独特性和侧重点。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
1、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第一,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资金供需市场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第二,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第三,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产、销等各个环节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企业资金运动的滞后,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第四,存货管理风险。作为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其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但最优库存的确定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少,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存货过多,则会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进而加大。第五,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
(2)企业财务监控的内容。在具体的财务监控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核心财务指标的监控。核心财务指标是指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销售净利率、销售获现率等指标。其次,财务支付风险的监控。考虑其现金流动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和逾期负债率等指标。最后,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控。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应收账款结构、非周转性债务负担等是其主要监控的指标。
2、软件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软件企业财务特征。软件企业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经营特点不同,其财务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征。第一,资产的不确定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在软件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智力劳动方面,例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技术秘密、专有技术等等。而软件企业的资产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体现出来。第二,收益的不确定性。软件企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其发展的周期较短、回报较快、利润较高,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对于软件企业来说也不例外,主要体现在:市场的不确定性,软件市场变化快,产品易被淘汰,这进一步加深了软件企业价值上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核心技术和人才是所有软件企业的关键,是其发展的软肋,对于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的流动,将会对技术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带来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第三,融资的单一化。我国软件企业的融资途径狭窄,一般可以通过银行贷款、风险投资、转让股份和股本融资等方式。然而这几种融资方式中又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银行贷款有难度,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对占软件企业资产主要部分的无形资产评估无法做到准确、有效;风险投资弱,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上市有困难;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目前采用最多的途径就是股权转让。
(2)软件企业财务风险内容。根据软件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财务特征,总结其独特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人力资本风险。作为无形资产的人力资本主要存在的风险:技术风险;风险;人员流失风险;人员配置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原因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其表现为企业技术缺失、落后或者技术与市场脱节。风险是指开发与设计人员(人)行为与软件企业(委托人)要求发生偏离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人员流失风险主要是指技术人员流失而引起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人员配置合理是是指工作人员与工作岗位相互匹配和契合,而人员配置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员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人力成本的浪费和相关岗位人员的缺失。第二,资金回收风险。以开发软件作为主营业务的软件企业必然存在软件项目开发的成功与否的问题,进而给企业资金回收带来了不确定性。即使开发成功,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效率的问题,若效率低下会使企业增加成本,同时还会产生资金折现率风险,这些将都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回收。第三,筹资风险。软件企业筹集到的资金是借入资金,借入资金就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本付息,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而软件企业一旦软件开发失败,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若到期无力偿还,企业将面临着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处境。同时其融资方式的单一化,使其在能否获得融资上也存在不确定。
二、软件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的构建
财务风险监控系统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软件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是以企业的战略计划、企业内部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信息等基本信息为依据,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论成果,将财务监控的指标和模型信息化,从而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将产生的风险报告以信息反馈的方式提交给管理当局,管理当局根据反馈的信息以及系统中存在的方法库、模型库和对策库对各种财务问题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控制。完整的软件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主要由三个子系统和底层数据库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1、数据库
(1)基本信息库。基本信息库是负责整体信息的收集,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例如对财务部门提供的财会信息、营销部门提供的营销信息、技术开发部门提供的开发进度信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人员储备信息、相关外部市场信息、同行业竞争情况信息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变更等信息的整合。其中人员储备信息和开发进度信息对软件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应加大关注力度。
(2)财务指标库。主要就是储存财务中所关心的各项指标,尤其是核心指标,并储存其警戒值。警戒值的选取应根据软件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决定,例如无形资产的流失警戒值,以便全面地反应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的真实状况。
(3)方法库和模型库。主要储存目前理论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方法和模型,包括各种算法和判定模型,从而使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最优的模型,软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性和历史数据,采取数照组,结合确定的核心监控指标,界定出最具区别力的指标组合,利用现有统计软件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综合监测模型,使其更适合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监测的需要。例如针对无形资产的特有方法和模型的储存。
(4)对策库。主要储存在各种风险条件下的应急对策集合,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等,同时在每有效处理完一次财务风险时,将其处理措施添加到对策库中不断丰富其对策集合。
2、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系统主要是根据基本信息库提供的数据信息,从定性的角度具体识别出风险的特征和类别,并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确定财务风险,在风险识别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识别结果进行定性评价并输出评价结果。
3、财务风险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利用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库、财务指标库、模型库和方法库,从定量的角度测度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最优的风险模型和方法,进而结合风险识别系统中的风险评估得出风险报告。将风险报告提交给最高管理层和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4、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根据提交的财务风险报告,依靠对策库,辨别出风险所属的类型、性质以及应该采用的对策。若可以成功地找到控制方案,进而实行控制;若找不到合适的控制方案,可以采用模糊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提交给最高管理层,由其进行控制方案的决策。
三、构建软件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的建议
1、提高经营者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经营者来说首先要有财务风险意识,在意识的驱动下才可能进一步地制定相应的机制,进而实现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的构建,所以第一步就是提高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资金流动,只要资金流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有些经营者不能客观地分析自身财务状况,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规划,盲目地进行融资、投资、营销等等,从而加大了其经营的风险。例如,企业在自身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多头举债投资,这种融资投资的方式存在极大的风险性,若投资失败,企业将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经营者必须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认真贯彻于企业经营,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2、加强财务风险监控机制的建设
(1)财务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它主要由财会人员,企划人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管理咨询专家等组成,其独立开展工作不隶属于任何中间层机构,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任务是将系统分析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报告直接汇报给企业最高管理层,供其进行高效的控制决策,保证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2)风险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识别所需资料,这些资料遍及到各个部门,这就要求一种机制清除收集过程中的障碍,以保证能够顺利地收集到信息,将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实时地反馈给财务风险监控系统,以便能做到实时监控、有效监控。在这个机制中应强调人力资源信息收集的重要性。
(3)风险识别与分析机制。在制度上确定一种机制,要求财会人员和监督人员彼此进行恰当的沟通,更好地确定核心监控指标的临界值,以及综合指标警戒区域的确定,不能由于两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财会人员对监督人员工作就存在抵触行为。从而为系统中进行的风险监测提供制度支持,保证系统的有效进行。
(4)风险处理机制。在风险因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制定相关的预防、转化措施,实施各种控制方案,协调系统中的风险控制系统,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3、财务风险监控行为的目标导向及激励机制
财务风险监控实质上是在财务监控机制的约束下,要求财务监控对象向财务目标努力。由于财务监控对象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因此在设计财务风险监控体系时需要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引导财务监控对象的行为趋向于企业的财务目标,以便各个部门人员的有效配合构建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
4、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与财务风险监控的互动机制
在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监控过程中,必然会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冗余监控环节和疏于监控环节。通过财务监控,企业可以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流程改造,降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监控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与财务风险监控的互动,提高财务风险监控系统的运作效率,充分发挥财务风险监控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金钰: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其监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4).
[2] 郑艳丽:企业财务风险监控与防范[J].北方经贸,2007(5).
[3] 王京:软件企业的财务规划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相关概述
(一)财务风险
在《辞海》中“财务风险”被解释为遭受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害,即一些不可预测事件导致的财产损失。本研究认为,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都需要面对的,包括治理结构不合理、融资失利而造成偿债能力缺乏、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等风险。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一些必要措施来有效降低。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根据以往研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被分为五大类,包括资本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特征如下:其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相比其他行业,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例较低,其经营模式是利用客户存款或其借款运营,即为负债经营,这表明其本身就存在无法消除的内在风险导致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其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潜在性的,商业银行不断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由于贷款是以转账结算形式进行的,所以贷款的款项又转入银行账户上,增加了存款数的同时,相应增加了可贷资金。商业银行这种信用创造模式可以一定期限内掩盖已经出现的财务危机和不断变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因此其风险具有隐蔽性;其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可控性。即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和决策机制,包括强化内部信用分析评价体系、降低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等,可以有效降低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达到控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目的;其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扩散性。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运营模式,极易加倍放大风险并引起市场上的各种连锁反应,这将造成较大范围的潜在风险,甚至波及整个经济体系。
(三)加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根据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种类和特征可知,商务银行财务风险是可控风险,虽然它是客观存在、不能完全消除的,但通过考察风险、找到关键点、制定相应政策、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可以降低风险减少银行损失的,商业银行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命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握住了生命线。财务风险管理行之有效,则表明其可能获利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若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加以重视或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则很可能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低下,承担亏损并失去辛苦打下的半壁江山,又或者最终资不抵债而倒闭,由此可知,加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描绘其不断发展向上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经营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都比较特殊,资金运动形态涵盖了收付资金、借贷资金等,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形式也比较特殊。从1996年开始,虽然中国实现了资本监管,但在很多方面都无法赶上国际标准,因而高估了资本充足率。此外,对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也缺乏明确的监管措施。在改革开放深入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涌入国内,因此,我国逐渐开始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但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仍存在如下一些与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问题。
(一)负债经营导致的低流动性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央行来进行强制性的流动性管理,主动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念落后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家信用有着紧密联系,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念也相对落后。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指的是银行资金来源的构成,以及与其相互联系、制约的比例关系。负债结构对判断银行风险收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的存款依赖于存款负债,存款负债在其中所占比例超过95%,如今存款人维护自身的利益意识越来越强,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存款就会被转移,由此可知,资金的来源和数量不确定性使银行的负债处于被动的局面,负债流动性风险也较高。
(二)宏观经济环境不成熟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得较晚,且金融市场处于刚起步阶段,各方面标准和条件尚未成熟,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普遍存在,这些因素都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非法牟利或违规经营的可能性增加,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同时,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最突出的是宏观监管方面缺乏有效性和力度。我国的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不能做到防微杜渐以及未雨绸缪,事前防御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较差,这些都将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三)资本市场不完善及企业融资渠道少
在自身发放债券筹资方面,相比欧美企业,对我国企业的监管相对严格,因此中国企业融资普遍使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如果贷款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的财务风险会被转嫁到商业银行上,因此成为银行的信用风险。当银行长期无法收回不良贷款时,最终会形成坏账,银行资产就会缺乏流动性和安全性,银行也就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滞后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高附加值业务例如中间业务投资收益等的开展不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利息差。很多外资银行利润的一大来源就是中间业务的利润,相较而言,我国的银行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并且我国金融市场化速度较慢,上市商业银行缺乏可使用的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其次,金融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对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进行及时控制。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尚缺乏科学性、不够完善,没有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资金内控、信贷业务内控等制度程序化和系统化,组织分工和控制目标体系不够清楚,业务流程规定也不细致,因此,资金缺乏安全性、运营效率偏低;再次,某些商业银行并未严格遵循相关财务法律法规,且财务核算不够严谨,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薄弱的账户管理观念导致账户管理混乱、盲目申报等问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对临时账户和一般账户的监督不足,未能落实事后监督和检查机制,从而影响了银行的正常有序运营。
(五)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财务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尤为重要。国内商业银行开始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间比较晚,且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滞后,大多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片面,仅停留在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上,相对忽视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伴随着金融行业开放程度的增加与发展,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诱发的风险也不断增长。一直以来,增加新的业务种类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关注焦点,很多商业银行集中于扩大银行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评估资产质量,因而产生较大风险,管理人员往往没能深入觉察企业存在的风险,且没有考虑到银行的整体效益以及忽视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无法全面认识到企业各项业务存在的财务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确保银行战略目标合理,将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贯穿于银行的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应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财务风险。通过风险识别、评估、检测及管控方式,实现风险全过程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价值最大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优化提升银行利益。
(一)强化流动性管理,抵御流动性风险
首先,强化银行针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意识。银行具有经营杠杆高、负债量大以及自有资本低的特点,因此,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有必要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其次,国内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较早,但大都却只从控制规模、总量、计划等角度来开展研究,有必要加以改进完善;再次,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流动监测指标制度,识别、控制和管理流动性风险,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前安排流动性盈余,实现银行盈利的最大化。
(二)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
如何依照国际标准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同时解决相应的亏损问题,应当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中之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由组织结构、会计规划、双人原则以及对资产和投资的实物控制四方面构成。根据中国国情,有效对策如下:第一、明确银行内部各个机构的职权和职责。分化部门的职权,避免出现职权过大的现象;第二、设立监督机制。在银行内部设立审计部门、稽核部门等内部控制部门。上述部门经由董事会直接负责,可以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牵制,各部门、各环节要互相监督与配合;第三、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由董事会和管理层直接负责,以便能够在处理紧急情况时真正做到有针对性、不推脱;第四、事先制定紧急事件的应急计划,强化内部应对及处理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承受能力。
(三)扩充资本金,优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国内金融机构近期在增资扩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却并没有彻底改变股本金充足率严重偏低的状况。国内商业银行有着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缺乏股本金将难以弥补不良资产造成的呆账损失,由此会增加银行的财务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相应的举措应当包括:第一、在能够确保银行维持既有经营效益的同时,尽量保证足够的资本金,建立充足且有序的资本金内部积累机制;第二、主动寻求适当扩充资本金的有效途径,扩大筹措资本的合理渠道,如经由国家财政注资、借由资本市场融资以及发行长期资本债券等方式。通过增加银行资本金存量,可以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与信心,由此保证国内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商业银行为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组织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计划,需要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应在银行董事会设立首席风险官,其主要职责是协助组织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及控制业务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设置风险管理部门,集中化管理全行的风险政策制度、风险监控体系、计量分析模型等工作;二是在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单元配置风险总监岗位,负责其业务内的全部风险管理工作,直接对首席风险官负责;三是各风险管理机构要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根据具体业务程序设置专门岗位,对其负责的风险类型实行精细化管理。
(五)强化风险规避意识,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建设。首先,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涵盖各类具体财务风险指标的制度,如资本管理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等;其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评价制度的建设:一是扩大财务风险报告制度的覆盖面。财务风险报告制度包括三部分:财务风险报告制度、限额管理和管理考评制度。财务风险报告制度为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及时提供财务风险信息,可以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银行的资金运营中加入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动态监管考评机制设计,定期考评,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基调,并将每次的考评结果作为评价财务风险的依据之一,依据考评结构分配相对应的财务资源,有效激励银行的管理机制;三是量化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实行财务风险限额管理有利于风险的分解、防控功能,有助于银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理性管理。
(六)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
首先,需加强对贷款支付管理。银监会在2009年7月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为的是加强固定资产贷款的风险把控,完善贷款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该办法规定首先要加强贷款流程银行管理措施,推动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其次,要强化资产贷后管理,不合理的银行绩效考核导向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重贷前、轻贷后”的重贷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也因此增加了银行的财务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贷款的全过程管理,落实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的责任:一方面,坚持全流程的管理原则,控制贷款的全流程,并根据银监会制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将贷款流程进一步细分为九大环节:受理、调查、风评、审批、签约、发放、支付、后管和处置;另一方面,加强贷款用途管理,降低挪用贷款的风险;再次,强化贷款发放和贷款支付的审核工作,增加贷款人受托支付等一系列手段。大额度贷款要在借款人进行实际交易时,通过委托银行进行支付,把资金直接给到交易对象,确保贷款资金流入经济实体;最后,加强贷后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动态监测以及对贷款账户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昕.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2(10).
[2]张心泓.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J].会计师,2013(21).
篇10
一、施工企业项目财务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是指施工项目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项目财务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本文按项目财务风险产生的阶段进行分析。
(一)项目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指投标决策不当、错误的投标决策、低报价、垫资施工方面的财务风险。一方面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不顾自身财务状况竞相压低标价。建设单位由于自筹资金不足等原因通常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并收取工程投标、履约等保证金。施工企业为了承接到垫资工程,通常需要从银行贷款来筹措资金。如果预期资产利润率小于负债资金成本率,则无法实现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会增大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这种低报价、垫资和不顾自身施工能力情况下的中标,很可能导致施工企业未来工程利润低于期望利润甚至发生亏损;在项目施工中由于资金紧张经常出现拖欠材料供应商货款和民工工资情况,进而引发履约风险、支付风险和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另外,在经济承包合同签订过程中,合同签订的公正性、合理性及有关经济合同条款的明晰性等,都会对后面的合同履行过程带来风险隐患。如,工程担保,劳力、设备和材料的取得,工程款的支付,合同变更及索赔,工程保留金等涉及项目现金流的合同事项,是合同签订中重要的风险因素。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一是项目财务控制能力产生的风险,包括: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和各项会计内控措施不当产生的风险,经济信息记录和会计核算不准确、不及时、不真实导致的财务管理决策滞后或失误风险。前者集中表现为:(1)资金控制不当。资金超计划提前使用,引发后期资金链条紧张甚至断裂;资金超支使用和工程款回收不及时引发资金收支失衡;资金管理制衡机制或审批手续不健全引发的资金浪费和流失。(2)成本控制不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严格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浪费严重,管理费用增大,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项目实际收益低于期望收益。二是承包方的施工生产能力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合理,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械设备增加、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加。(2)工程安全质量问题,出现返工甚至索赔现象,导致成本加大。(3)劳动力和设备的生产率低下,合同延误,引发履约风险。三是劳力、设备和材料的取得风险。如,业主指定分包及材料供应导致的施工组织管理困难、材料供应不及时,及供应不合格的材料,通货膨胀、物价变动导致的人工、机械和材料成本上涨。四是汇率、利率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收尾和竣工阶段的财务风险。工程款不能及时回收的经营风险。一方面由于建设单位种种原因不能按施工合同、约定给付项目工程款,或故意拖欠;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未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对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等未及时进行现场签证并要求追加合同价款,可能造成项目资金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使项目资金长期体外循环,不能及时回笼,出现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同时,由于工程决算不及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加,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另外,因资金短少,拖欠供应商和分包单位债务引发的经济纠纷和法律诉讼,导致项目产生额外的财务费用。
二、施工企业项目财务风险控制
风险按照风险控制的可能性、可行性(即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以及同一个风险事件相对于不同的风险关系人而言可控制性不同,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财务风险。针对以上风险分类,企业应分清哪些是可控的风险,哪些是不可控的风险。企业应将可控财务风险作为管理的重点,通过合理制定财务政策、科学进行财务决策、按照风险成因及影响的重要程度采取相应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日常财务监督等方法,来防范、规避和化解项目财务风险,争取项目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立良好的项目财务内控和风险管理环境。主要包括:(1)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立、传播和项目管理者素养的培育。通过建立管理者职权监督和制约机制,如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和风险抵押金制度,培养项目管理者良好的素质和风险经营理念。(2)建立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对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业务培训,明确风险责任主体,加强目标管理;提高员工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风险辨识、分析和处理能力。(3)围绕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制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具体目标和策略。(4)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按照风险管理职责划分、改造和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合理划分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权限,强化风险管理职能,形成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组织体系,为实行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可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项目潜在风险的分析、控制和监督。(5)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体系。围绕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目标,针对项目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抓住关键控制环节,按照合法合规、权责对应、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成本效益平衡等原则,制定各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内控程序,构建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制度保证。
(二)选择科学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方法。项目内部控制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应基于现有财务内控流程,结合已评估出的风险,找出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梳理并细化具体控制内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强化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风险控制。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管理和重要业务流程应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另外,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在于确立风险责任主体及相关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岗位分工和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责任、权利和义务,有助于进行风险监督和管理。
按照项目可控财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内容应至少包括:项目投资决策控制、工程合同和担保控制、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筹资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工程项目控制、预算控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企业应针对以上各项业务处理流程常见的错弊和漏洞设置关键控制点,根据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目标,针对可控的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订出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采取相应的会计内控方法和有效的内控措施,对风险加以管理和控制。如,选择风险规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具体风险对策。
- 上一篇: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
- 下一篇:艺术对想象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