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篇1

 我镇根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对全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的通知》(川农业函[20xx]406号)文件等精神,镇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确保农产品安全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现将我镇20xx年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接到上级文件后,镇党委、政府及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镇农产品安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把培训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内容,动员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农产品安全工作综合素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能够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工作事务多么繁忙,总是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辅导,充分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并经常同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课题、理顺工作思路、探寻学习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学习内容,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尤其是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单位、农产品生产、营销人员等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

    二、组织严密,计划科学   

    为使今年培训工作做好、做细、做严、做出成绩,进一步加强高坪镇农产品安全工作监管力度,加大农产品安全工作宣传、普及农产品安全知识,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适应广汉市农产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提高镇、村两级干部及相关人员对农产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计划,培训目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并按照“严密组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仔细分工、充分准备,结合实际、讲究实效”的工作思路,培训手段以集中授课与观看专题片相结合等,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动员充分,授课仔细

    为了提高农产品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我镇召开了全员农产品安全培训动员大会,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人员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安排好具体培训时间和人员。并将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成绩列入年度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使大家能经常想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在组织参训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度的同时,镇领导着眼于实际,邀请卫生、工商、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组成业务精干的授课队伍为参训人员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各授课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做到了给别人讲的自己得先懂、先会、先精,确保了年度培训的效果。通过培训,参训人员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得到了切实提高,为我镇开展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方式多样,注重实效

    各单位在农产品安全培训注重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抓好培训工作与农产品安全宣传工作相结合,在培训时开展宣传,在宣传中精选培训要点;二是抓好业务知识学习与农产品安全知识学习相结合;三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工作相结合,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

篇2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库尔勒市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08-05

在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要保证农产品安全就需要从源头抓起,从农产品的种植开始调控。农户是农产品种植的主要经济组织,其决策主导着农产品的生产,主观意愿影响着农产品安全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只有得到农户的支持与参与,才能长足发展,因此通过分析农户个体以及其主观认知、行为等对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影响,找出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结合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可行性建议是至关重要的。库尔勒市既连接着南北疆,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其地理位置具有典型性,同时库尔勒市极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情况使得农户安全生产更具有代表性,为此,项目组选取库尔勒市农户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库尔勒市的农业生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库尔勒市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以期为加强库尔勒市农业生产实力,促进库尔勒市的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增进农业信誉,同时对库尔勒市农产品的远销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1 文献回顾及评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产品安全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农产品安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农产品安全的研究方向也很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农户生产行为现状及影响农户安全生产的因素等方面。国外研究方面,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和法律规章制定是十分注重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强调全程性管理,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同时随着市场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修订,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还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及生产意愿,如Just和Zilberman的研究表明,农场主的风险态度、生产技术、农场规模等对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均会产生影响[1]。Kishor对尼泊尔农户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女性农户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具有较高风险的施药行为[2];P.C.Abhilash在农药施用行为方面认为政府严格实施各种不同法律法规能够起到规范农药生产、分配及施用的效果[3]。此外西方主要国家还十分注意发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及其联合组织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的作用。国内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监测标准化生产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威胁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薄弱环节。诸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杜斌、康积萍等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分析陕西眉县206户猕猴桃生产农户安全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对农户安全生产意愿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4];杨子刚、宁艳波等对吉林省305个农户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对安全生产有着直接影响[5];罗松远认为,中国广大小麦种植农户对化肥农药使用和田间管理技术的认知度会影响到农业技术进步[6]。

综合上述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户安全生产的行为及影响生产者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因素,但是国外学者研究针对的是大农场的生产者,这与中国广大分散的农户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国内学者对有关农户生产层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更多的研究还是集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研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认证体系等方面,而且对农户生产行为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农户生产的影响因素上,目前从农户生产行为的角度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虽然己有涉足,但都不够系统和深入,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旨在从农户安全生产的认知、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2 库尔勒市农业发展概况

库尔勒市地处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目前市区总人口近100万人,境内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以此孕育着市内农业的发展。市辖9乡、3镇、5个国有农牧园艺场、5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70.902万hm2,其中耕地面积4.6万hm2,可垦耕地9.333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10.991万hm2。库尔勒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丰富,特有的水土孕育了特有的农产品资源,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十分适宜香梨、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该市2015年香梨种植面积已达1.767万hm2,结果面积0.36万hm2,生产香梨总产4.0万t,因盛产香梨而被称为梨城。同时库尔勒市也是传统产棉区,1995年被列为国家百强产棉市,到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10.47万hm2,占库尔勒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3.06%,总产约161 767t,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 328.3元,年均增长11.9%。

3 数据调查来源

农户安全生产状况的基本数据资料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实地调查获得,二是问卷走访调查获得。调查方式采取普查。调查开始前,项目组成员咨询了专业导师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并检验了问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问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修改。调查人员按项目要求进行了培训。调查共收回问卷300份,经由人工检查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284份,占全部问卷的94.6%。因为库尔勒市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棉花、香梨为主,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3.21%,所以此次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植棉花与香梨的农户为主。

4 调查分析

4.1 农户基本情况 该项内容是反映农户生产的基本特征状况,主要包括农户性别、年龄、民族、教育程度、种植作物等。由表1数据可知,库尔勒市农业生产中主要劳动力为男性,占比89.02%,极少数中青年女性也存在劳动行为。劳动力年龄集中在40~50岁,基本为中年劳动力。少数民族农户占比较少14.37%,大部分仍为汉族农户85.98%,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9.77%。

根据被调查农户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看,见表2所示,棉花占比57.97%,香梨占比10.62%。可以看出库尔勒市农户农产品种植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较少。

4.2 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认知及意愿 这一部分主要从农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了解情况、农户对耕地与安全生产的理解、农户对农业发展效益情况以及政府政策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从农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理解程度来看,有92.69%的农户对于农产品安全的理解为: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种多,问及具体种植意愿时绝大多数则不太愿意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有43.91%的农户表示并不关注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农产品是否安全生产无所谓,并将安全生产内涵与高成本挂钩,认为安全生产会导致成本上升,收益降低。

由于耕地质量与农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在安全生产中作为最基础的环节对农产品安全生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农户对耕地质量与安全生产的认知来看,有64.57%的农户认为耕地质量下降了,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用废弃物的后续处理不完善、灌溉水的污染以及农机产品的不合理使用等方面,但由于前两者而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的占了70.47%,可见耕地的再生与持续利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表3)。

从农业经济效益状况来看,68%的农户认为种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是下降的,10.86%的农户认为种植作物的收入没有明显变化,21.14%的农户认为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究其下降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50.21%的农户认为与市场价格的变化有关,26.36%的农户认为消费者选择了及其他产品导致,只有23.43%的农户认为与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关,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农户并不认为农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有很大的相关性,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认知还有待加强。

此外,农户对政府规定关于农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熟悉,也无心去关注。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2.67%的农户了解国家关于农资使用的规定,会关注最新动态及信息,77.33%的农户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较为陌生甚至并不了解,表示政策的落实太遥远与自己无关。

4.3 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 这一部分主要从库尔勒市农户的农资购买途径、农药使用、农用品后续处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数据结果:库尔勒市农户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66.64%为自由购买,仅有11.29%的农户会到政府指定的地点购买;7.19%的农户选择根据龙头企业的导向进行购买;9.76%按照合作社要求进行购买;有5.13%的农户选择了其他购买方式,这样多渠道的购买方式特别是半数以上农户自由购买的行为,使得农产品参差不一,没有统一标准,加之农用品使用方式不规范、后续处理问题突出,则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对农药的使用调查可知(见表4),农户在农药使用时更多的依据来源于个人经验,施药大多数选择在虫卵和幼虫期;调查中还了解到绝大多数农户对于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危害是有着清醒的认知的,依然有52.98%的农户使用过剧毒农药,主要原因是杀虫效果好,占比为58.98%,较少的农户关注价格,农户认为相比购买农药的成本来说,预期的后续经济效益要大。

此外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农药与农资的使用及后续处理情况也是重要环节。在使用农药时,有51.19%的农户在施用农用品时选择随意操作,48.81%的农户选择听取销售商或他人意见。而关于农资的后续处理,33.54%的农户对于使用过的农资进行了回收处理再利用,66.46%的农户选择随意丢掉,另有74.23%的农户认为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农药、重金属的残留,表明农户虽然认识到但却没有积极性去妥善处理,使得农资等农产品生产的辅助资料后续处理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5 影响库尔勒市农户安全生产的因素分析

5.1 农户安全生产认知不够 调查表明,虽然农户对农产品安全性有一定的认知,却在种植实施时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将农产品安全与农产品安全生产分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进行生产决策时以低成本高收益为原则。即使有部分农户正确认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却将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高成本挂钩。图1中农户对于安全生产的理解反映了问题所在。农户认为在成本与收益、出售、政策建议、与处理等方面的困难与问题阻碍了安全生产的进行。有47%的农户认为安全生产农产品会带来高成本;二是农户在购买及使用农药时凭自己已有经验来推测,且使用后的善后问题也对农产品生产的安全造成了影响。库尔勒市农户购买农药的不同选择行为也说明库尔勒市农业生产方面既缺少政策规定等方面的指导,也没有龙头企业的强有力带动,没有生产方面的合作。三是农户方面虽然意识到了耕地质量的下降及其原因,却在种植过程中仍旧实施非安全生产的操作。调查中显示的农户对于农产品市场、耕地质量、农产品收益的不乐观预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图1 农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表达

5.2 资金短缺使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受限 农业生产是在多种因素混合作用影响下进行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经济行为以增收为主要目的,经济因素依旧起着主导作用。库尔勒市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中,有66.25%是通过银行贷款与其他借贷款,而来自政府支持的资金仅为3.9%。因此库尔勒市农业安全生产受经济方面的影响较大。部分农户对于农业安全生产的理解方面将安全与高成本等经济内容相关联,拒绝进行所谓“高成本”的安全生产。倘若政府能在资金上加以支持,农户的安全生产意愿还是相当高的。由图2数据显示,农户对于政府的支持是持有乐观态度的,65.8%的农户愿意在政府的支持下从事安全农产品的生产,22.28%的农户会考虑补助金额因素。农户的态度也反映了农户对于政府支持力度的期待。

5.3 技术指导不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技术进步直接影响农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调查反映了库尔勒市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投入产出效率低下。据2015年数据显示,库尔勒市农业机械总量为66 297台,人均机械拥有量仅0.066台,每hm2耕地上拥有机械14.4台。而且从上述图1中数据显示有34%的农户表示农产品安全生产无人指导,不清楚安全生产标准和技术,从表4中农药的使用情况也说明了库尔勒市农业种植过程中农用品技术的落后,农业种植中,对病虫害防治技术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农户施药方面的技术指导几乎空白,农户实施时仅凭借经验进行。以上表明了由于技术的局限使得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并未得到落实。虽然大部分农户意识到问题所在,被调查的农户也表示愿意努力生产安全农产品,但农户对于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欠缺必要的技术指导。由表2农户情况可知,受专业教育的农户仅9.77%,农户对于安全生产技术十分陌生。这说明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技术的缺乏,农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

5.4 农产品市场不规范 农产品市场是影响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导向会对农产品的种植与农户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市场若不规范也就无法为农户带来正确的导向。在调查中市场价格、需求等因素的波动对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及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农产品销售困难,农资市场中假农资也影响了农产品安全生产。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户在农产品生产中遇到的,关于农资价格、农产品价格、销售困难方面的风险占45.3%。农户对于农业效益的预期也并不乐观。

5.5 政策推行落实不完善 据调查显示,无论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宣传推广、技术指导、政策支持、市场规范还是优惠与配套措施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都是急需加强的。由于政府资金支持力度过低,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并未得到充分调动。

6 对策建议

6.1 强化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认知 调查结果表明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并不是很高,对安全生产的理解有偏差,还需要强化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明确安全生产的内涵与重要性,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生产,明确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认识到安全农产品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让农户认识到生产安全农产品的重要性。建议政府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的普及与安全生产的宣传。如对农资的后续处理问题进行辅导,目前农户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是模仿周围人的行为进行生产,不愿去费心考虑如何能种植出更安全的农产品。如果农技推广部门能够针对农户的生产安全行为进行实地指导,使得农业生产活动有章可循,农户还是会很愿意接受并照做的,这不但减轻了农户的负担,也会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还有对于农药的使用,应明确高毒性农药的危害性,明确农药残留和不安全农产品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提高鉴别农药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农户正确的选择与使用农药,同时还减少耕地污染,保护了生产环境,就保障了农产品的生产安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6.2 加强技术引导及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先进的技术能提高经济利益,农民就一定乐于采用。目前库尔勒市以种植棉花香梨等经济作物为主,而两种主打作物也由于品牌效应的带动,使得其对质量的要求就会较高,安全生产达标程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进行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的技术指导,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强科学研究,重视农产品检测,加强土壤改良,从生产源头把关,同时也要加强新品种推广力度,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农用机械的普及与使用效率。此外还要加强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教育资源的支援力度,通过指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户的教育程度,提高农民专业操作能力,使农户能够很好地进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6.3 规范农产品市场 库尔勒市农产品市场的不规范也是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之一,为此要大力夯实农产品安全生产基础,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大农产品市场维护力度,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正向引导,加大力度打击假冒农资产品,严格化肥农药的买卖规格,规范农用品的产销与后续处理,建立合理的规范化的农产品生产机制,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与此同时在保持库尔勒市棉花与香梨的市场优势同时,开拓更广阔的营销渠道,发展国内外市场,只有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

6.4 加大政府对优质农产品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 政策的支持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发展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农户自愿生产安全农产品,而农户是否生产安全农产品又与其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库尔勒市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例如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强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户购买优质农资,对优质农产品进行生产投入等。在农户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安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给予信息支持和补贴优惠政策。这样安全生产就有了确实的支持,实施才能指日可待。当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所需的成本被高经济效益所弥补,农户就会考虑经济效益和安全并重,而不是单纯地从收益方面考虑,从而也会尽力生产安全农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国内有关省、市的对口支援政策,加强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扶持。

参考文献

[1]Just,R.,D.Zilberman.Stochastic Structure,Farm Size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inDeveloping Agriculture[J]. Oxford Economics Papers.1983,35(2):307-328.

[2]Atreya K.Pesticide us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A gender differences in Nepal[J].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7,104:305-311.

[3]P.C.Abhilash,Nandita singh.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An Indian Scenario[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12.

[4]杜斌,康积萍.农户安全生产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71-75.

[5]杨子刚,宁艳波.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的调研报告――基于吉林省305 个农户的调查[J].当代生态农业,2012,(3-4):31-35.

篇3

[关键词] 植物保护;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进行植物保护,科学合理安全用药,确保农产品无农药污染,保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这是今后农业生产上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度飞速增加,国内外对农业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无公害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保护生态和农产品安全,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堡垒,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搞好新形势下的植物保护对实际这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涵义

我国从2006年11月1日起执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其中明确定义,农产品是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生物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还明确规定含有国家禁止使用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农产品,不得销售;农药、兽药的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的有毒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也不得销售;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农产品不得销售;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二、植物保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

1.植物保护的目的

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植物产品(即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过程中不受有害生物如病原菌、虫害等的侵害,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作为其主要技术难以避免。植物产品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除工业污染外,多数污染物直接或间接与农药这种植物保护的重要生产资料有关。

2.植物保护宗旨之一是保护植物产品安全

植物保护技术和措施作为农业产品基本保障,平均每年挽回大量的粮食损失,在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上,几十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8亿人还没有足够的粮食保障。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减少的土地使世界粮食供应日趋紧张。全世界为害农作物的害虫有10000多种,病原菌有8000多种,线虫1500多种,杂草2000多种。在农业生产中如果不进行植物保护,即不进行病虫草鼠害的整治,产量损失可达70%,农作物仅有30%的收成。据统计,在植物保护的贡献中,化学防治可挽回产量损失28%以上,其中除草剂挽回16.4%,杀虫剂挽回7.1%,杀菌剂挽回4.2%。由此可见,植物保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三、植物保护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测管理

1.植物保护的技术

包括法规防治(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贯穿于套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生物防治以安全、有效、持效、无污染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新型安全且高效低毒的农药开发和科学使用,大幅度降低了对非靶性生物和环境的危害,又为化学防治展示了乐观的前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思想是一致的。 。

2.植物保护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都强调防患于未然

植物的保护技术着眼着生态系统,管理对象为有害生物,注重减小农药等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对农产品安全管理进行全程化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生产环节,也包括农产品销售环节即市场流通环节,突出源头治理,加强全程监控,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责任追究,区别不同主体,实行分类指导。

四、植物保护面临的新形势

篇4

【关键词】预警系统;食品安全;HACCP系统;调味品

【中图分类号】F407.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114-02

1引言

近些年,国内市场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各种化学调味剂被应用到各种食品中,这对人的身体与整个人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当前市场上所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有关食品生产企业需要改变策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科学客观地评价、紧急应对、风险预警,形成了企业、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在这个情况下,社会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将成为“主动预防”社会上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捷径,得到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它作为企业在生产食品过程中安全危害问题的控制手段,对于引起当前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主动监测、智能识别、分析和评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起到警示作用,并通过智能化、可持续化的解决方案以及危害后的应对措施等,实现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危害。

2当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马肉、毒奶粉、瘦肉精、塑化剂等产品事件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每次市场上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都会导致一个产业或者一个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严重影响了市场健全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社会食品的安全性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共同关注,全世界人民为了有效的扼制社会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各国各地政府和一些有良知的企业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自身发展、符合国情以及企业实情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将社会食品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3调味品企业产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

3.1预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当前市场上调味品生产企业的起点低、规模小、品种多,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而面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消费需求,这对调味品生产企业的规模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于生产调味品的原料成千上万,同时这些原料主要来自于农产品或者进行初步加工的农产品。并且农产品加工在国级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二是转基因技术的日渐成熟、新资源、酶制剂的出现,这些在产品工业中地应用给产品安全带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转基因技术在各个方面还未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这些对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产品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是新型材料在包装方面的应用。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包装材料不断的涌入市场,新型包装材料的安全成为了影响全球食品安全的新问题。面对中国目前产品安全监测相对落后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调味品将面临安全不能保障的风险。

3.2 调味品企业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架构: 产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风险分析、信息管理分析、危害评估、应急机制和监控体系等组成了整个预警体系,这使得预警体系具备了更加智能化、应用简单、使用灵活、运行快捷有效的特点。

3.2 企业产品安全预警系统流程操作: 一是建立预警小组,一些企业建立了包括质检部、法规部、研发部、生产部、工程项目部、市场部、采购部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产品安全应急处理部门。这些部门对化学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食品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预防和应用机制。

二是危机分析及提出对策,部门成员对产品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寻找产品安全信息隐患,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发现和反应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是启动应急机制和信息,各部门负责人收集的产品安全风险信息和各种产品信息,并交予上级部门进行审阅和审批,同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监督,并且及时的消除危机,解除预警。

4建立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一是传统产业、技术落后,调味品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资金缺乏、生产设备落后、质量得不到保障,并且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即使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二是产品生产原料生产地广泛,管理困难,调味品的原料都市一些农产品或者初级的农产品,当前有很多地方实行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田管理,直接导致田地管理零散。使原料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阻力。此外,各地政府对于农民的田地很少使用集中管理的办法,缺乏管理机制,使农民产品安全意识非常薄弱,这些都是这样产品原材料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现在随着我国所推出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各级政府已经形成了监管机制和职能分配。为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并且为提高产品安全监控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这对整个社会快速提升产品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三是企业运营机制问题,很多企业管理不合理,对产品检测不到位,直接产生产品安全隐患。再者,各企业管理机制的不甚健全,这对于国家法律法规不能有效的执行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5结束语

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成为从源头监管产品安全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因为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我国政府部门也在加快建立相应的产品安全检测标准,以便于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同时本文中所讲述的调味品生产的过程中在安全方面的控制策略可以使企业能确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何健涛著,FOOD SAFETY对构建首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思考[J].世界标准信息,08:43-46,2008.

篇5

一、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确保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问题,成立了县农产品安全领导协调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张国东副县长任组长,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合打击防范。县政府还和各农业行政职能部门、各镇政府签订了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及镇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并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实行问责。九所镇塘丰村书记陈利清同志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存在过失,该镇镇委已作出停职检查决定。到目前,从组织重视方面来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是各部职能部门和乡镇的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

二、制定方案,精心组织,严防死守

__县农业局认真听取上级各部门的相关意见及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厅、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召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精心组织拟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打击高毒农药工作方案》、《瓜菜田间调查及检测方案》等各种相关工作方案及紧急预案,以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发生,更好地完成农资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大打击违法销售高毒农药行为的力度,力求做到农资市场无高毒禁用农药,农产品市场安全无害,要求各部门严防死守各自岗位,不辱使命。

三、加强宣传教育,综合治理,让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我局在要求我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加强常规执法检查同时,还派遣相关干部工作人员配合我县各农业行政职能部门举办开放型会议活动,与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仅在20__年冬季农产品种植期间我们就举办了三次较大型的综合开放性会议,分别是:“农药经营者学习班”、“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活动”。其中在各镇市墟组织的开放性现场会议接受了近百名农户的询问,耐心与现场农户进行交流,讲解禁止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的法规和使用禁用农药的危害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还现场受理举报投诉假劣农产品,帮助农户维权解决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会议现场我局发放相关法律及农产品安全宣传单千余份,现场帮助农户解决维权问题10余件。

二是对于农药经营销售点,我局与其负责人签订了《农药销售责任保证书》,督促农药销售商守法诚信销售农药。并发放相关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单至各家农药店,除了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之外,还要求店主配合工作,将宣传单分发至买药的农户手中。

三是发动各镇政府、村委会干部将安全农资、安全农产品及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传达到各村委会,让农户切身感受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在这期间我局发送各种宣传教育资料3000多份,张挂横幅20余幅,各镇各村张贴发放的宣传标语亦达到2万余份。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把好田头关,确保农户田间用药安全

我局把深入各镇各村田间调查作为执法检查中的重点来执行。与各村委会干部配合,深入田间调查农户的农资产品使用情况。与田间耕作农户交谈,了解农户田间用药情况和做相关法律宣传,鼓励农户举报假的农资产品和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农药店和个人。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局发动组织各到镇农村田间调查共30余次,调查了百余户农户农作物种植田地,出动人次达到上百人。

五、突出重点,部门联动,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整治为重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探索创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二、工作重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抓好“三品一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生产源头上严格把关。

(一)“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监管(包括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监管目标是:将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基地全部纳入市农业局监管范围,市农业局随时监控基地环境及产品质量,确保每个基地每年抽检2-3批次,同时各生产基地要主动做好产品上市前的自检工作。

基地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标准:(1)有法人管理主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并实施基地管理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农药使用制度;(2)有采用的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生产中得到落实;(3)不使用违禁农药,特别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以及其他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4)建立生产记录,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及用药记录;(5)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产品收获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并有检测记录;(6)获证产品实行包装标识上市;(7)“三品一标”基地要树立标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认证时间、规模等。

(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监管目标是: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毒农药控制率达到100%,5种高毒农药收缴率达到100%,收缴产品销毁率达到100%。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定点销售,依法规范和建立营销台帐,做到高毒农药来源、去向可追溯;对非定点农药销售单位进行检查,审查经营资格,彻底整顿农药标签不规范等问题,杜绝蔬菜、水果主产区违规销售高毒农药行为;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禁限用农药以及在产品中擅自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彻底捣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的“黑窝点”。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

农药经营店(点)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有营业执照。(2)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两帐是指进销货台帐,两票是指进销货发票,一卡是指信誉卡,一书是指农资质量承诺书。(3)不出售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及其他禁止销售的药物。(4)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店要设立专柜,并有醒目标识,不出售假冒伪劣农药。(5)有必要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三大”体系建设,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1、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加快以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主体的地方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建设的力度,提高认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基地建设水平;继续落实专家包联基地责任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重点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每年举办1-2次全市性的以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每年开展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大农业生产禁用投入品的宣传力度。

2、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资源,以实施食品安全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检测水平;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工作,探索基地环境及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加快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建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示范点,做好5处镇级速测点建设工作,督促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和引导重点农产品生产镇(街道)、农产品生产企业、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点),并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逐步建成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骨干,镇(街道)速测点为主体,基地、企业自检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3、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农业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成立市农产品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农产品安全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全市农产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综合性风险评估,力争做到对潜在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二)以三项机制和四项制度为重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考核奖惩工作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或失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2、建立日常的联合督查机制。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各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协同监管机制,定期对基地、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的联合检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努力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良好的农资环境;做好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定期对基地、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和自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对农民、农资经营户、生产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转变广大农民观念,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同时,广泛宣传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在全市形成人人关注,自觉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信用制度。通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环境、产品“合格证”制度备案管理为平台,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为手段,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并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信用制度,对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生产者要建立投入品购买、使用和生产管理档案;加工者要建立加工、包装等信息档案;经营者要相应建立农产品购销档案;管理者也要建立指导、督查、抽检等档案,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追踪到出问题的环节和产地。

6、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制度。在全市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中突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定期、定点监测,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预报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将农产品基地环境、产品质量监测结果上报,并创建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网,或利用相关报纸,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专栏,建立并实行红黑榜制度,为社会参与监管创建公共平台;加大基地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生产主体明确、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基地,实行生产季节和季度抽检,对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的基地实行不定期的抽检,同时规范对“三品一标”产品的包装、标识管理,确保用标率达到98%以上。对“三品一标”基地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或基地管理不规范、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取消认证资格并全市通报;对不合规范的农资经营单位进行限期整顿,对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取缔。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销联合,切实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组织起来,进而实行农资统供,保证质量,杜绝伪劣化肥、农药,以便于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7

一、组织领导

本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由分管农业领导朱枝胜牵头,镇农办组织实施,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主任程卫斌,成员陈祖军、程正德、吴锦波、吴欣俊、郭仁龙、潘斯育、叶剑林,共分为四项内容:1、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由农办、农技站、林特站负责;2、“瘦肉精”专项整治,由农办、兽医站、动检所负责;3、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由农办、兽医站、动检所负责;4、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由农办、农技站、林特站、农机站负责。

二、整治和排查内容

(一)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重点区域:我镇蔬菜、水果、茶叶、番薯粉丝主产区。重点产品:白菜类、绿叶类、豆类、葱蒜类蔬菜,突出豇豆、菜豆、芹菜、韭菜、菜心、普通白菜等蔬菜,草莓;梅、葡萄等水果;茶叶、番薯粉丝等加工品。重点农药: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三氯杀螨醇、明矾等高毒限用农药、添加剂。要强化高毒农药生产管理,加大农药市场监督力度,规范农药使用行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二)“瘦肉精”专项整治。重点产品:生猪、肉牛、肉羊。重点区域:生猪主产区,肉牛和肉羊养殖较多的村。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生猪和肉牛、肉羊养殖场户,生猪定点屠宰场。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开展饲料、养殖、收购贩、屠宰等四个环节整治排查。

(三)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重点区域:畜禽养殖主产区、畜产品安全高风险地区。重点环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养殖场(户)和动物诊疗机构。重点品种:假劣违禁抗菌药物与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整顿和规范畜禽养殖抗菌药物使用行为

(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重点时节:春耕、秋播、动物疫病高发期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段。重点产品:关系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重点单位:农资生产企业、各农资经营户。

三、整治和排查时间

整治时间:2012年1月至12月;排查时间: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30日

四、工作安排

(一)发动准备阶段(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8日)

召开全镇机关干部会议,制定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排查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农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站、林特站、兽医站、动检所各相关工作人员会议,落实具体工作安排。

(二)开展检查、组织整治排查阶段(2012年5月9日至2012年5月25日)

各工作小组按照整治和排查方案,深入各检查单位(对象),及时通报整治和排查开展情况。对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存在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单位(对象),要依法处置。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25日至2012年5月30日)

对四方面整治和排查内容,各负责单位要进行书面总结,对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树立先进典范予以表彰,对反面典型通报批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整治和排查过程要抓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农户、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排查整治。要落实工作方案,防止整治排查走过场,确保工作到位。

篇8

关键词 农业质检机构;整合;现状;建议;辽宁辽阳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05-01

农业质检机构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力量。农业质检机构按照不同领域分为农产品、水产品、粮油等多个独立的质检部门,各个部门在各自的行业领域运用特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实施检测工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培养了一支支优秀的队伍。面对新的农业形势,市级农业质检机构应进行整合与发展,认真思考,从容应对。

1 辽阳市农业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状

为促进辽阳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检测事业,2011年3月,经市编委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按照“集中资源、避免重复、突出整体、提高效能”的原则,将辽阳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粮油检验监测站、兽药饲料监察所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和畜禽产品的检验检测职能进行整合,组建辽阳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下称“中心”),作为市农委所属的副处级事业单位,从而实现了辽阳市农业质检机构由分散到聚合的历史性跨越。

目前“中心”总建设面积3 000 m2,其中实验室面积1 500 m2,办公室面积1 500 m2。中心人员编制35名,根据职责任务,内设6个机构:办公室,综合业务科,蔬菜、果品检测科,水产品检测科,粮油检验监测站,畜禽产品检测站。办公地点相对集中,人员稳定,业务工作独立,行文独立,财务独立。拥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精密电子天平等各种仪器设备126余台。

2012年9月“中心”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与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实验室资质认定认证范围蔬菜、水果参数53个;水产品参数4个。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范围原粮、成品粮参数29个、产品31个;油料及成品油参数31个、产品12个;粮油卫生指标15个。“中心”先后承担了农业部、辽宁省和辽阳市各类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任务,综合性检测能力、水平在全省比较突出。

2 建议

2.1 取得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辽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发挥其重要功能,必须依托政府的重视,也是质检机构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的重要保证。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的完善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除了检测设备等硬件设施,检测人才的培养以及检测技术的改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而农业检测性质的公益性决定了检测机构自身资金收入能力薄弱,无法依靠自身积累来维持机构的发展。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持续性投入与支持对于检测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1-2]。

2.2 加强检测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

整合后的质检中心必须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检测队伍,发挥专业优势,尤其是中心通过计量认证以后,在监测过程中,样品的抽取、检测等都需要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检测工作对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一是加强技术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强化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二是开展机构间的交流学习活动,互相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方法。三是加强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检测队伍的检测技术水平、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质量监测机构的综合检测能力。

2.3 引导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结合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县区联动,争取在辽阳市建立相对完善的、多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一是企业自检。大型农业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应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体系,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建立内部安全质量检测机构。二是行业自律。中心在通过计量认证以后,要积极接受没有自检能力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委托检验,帮助他们把好安全质量关,对农产品安全质量实施从生产源头、流通过程到终端销售的全程检测。三是县区联动。各县区要主动承担贴近农村、贴近市场的就地就近快速检测任务,对需要准确定量的检测任务,依托中心予以解决,做好基层和市级检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3-4]。

2.4 注重自身宣传和外界监督

让社会各界了解农业检测法律法规,宣传农产品检测业务流程,提高检测机构的约束力。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外部与内部监督,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促进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的氛围。

3 参考文献

[1] 朱建忠,李仕钦.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8(5):36-38.

[2] 宁建美,徐火忠,刘林敏.松阳县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8(11):151-153.

篇9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对策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呈现“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薄弱,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仍需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地区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些地方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民怎样种植生产是农民自己的事,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和生产规范,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2生产者法律意识薄弱

一些生产者道德水准不高,加之法律观念淡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加大或超量使用激素和生长剂来改善产品的卖相和口感,不按农产品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未过农药间隔期就采摘上市,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1.3农业投入品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获取非法利益,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另外,部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者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片面考虑价格和自身利益,对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鉴别能力差,一旦使用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损害。

1.4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一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没有专业性技术人员,现有人员虽经过短期培训,但由于是半路出家,造成自身检测水平低,一些检查结果也不很准确,已不能适应现代检测工作需要。

1.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一些地区由于财政收入等原因,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经费投入仅仅可以保证对部分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无法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空间。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层层分解,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依法监管”的工作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见成效、达目标。

2.2强化宣传培训工作

加强对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水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各种媒体及科普大集、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依法生产、诚信经营意识。

2.3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完善健全经营台账、主体备案等制度,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流入生产者手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巡查抽检力度,督促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生产档案,严格遵守有关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休药期)、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及超剂量使用限用农药的规定,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2.4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

从人员、职责、设备、制度和档案等方面完善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现有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同时,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整体素质。

2.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篇10

1.“一个到位”就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位

要站在产业发展、社会影响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这是由延边州所处的区位环境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延边州山多农耕地少,大宗农产品,特别是蔬菜70%~80%全靠外进,外进农产品不仅安全风险管控难度系数大,而且运输成本很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带来双重影响;延边州外向度比较高,不仅常年居住和往来一些外国客人,每年有一定数量品种较大的农产品出口,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就会带来国际影响;农业是延边的基础性产业,是农民的致富产业,目前,农产品的收入仍然占到农民收入的将近一半。如果农产品质量出问题,不仅影响到农民收入,对产业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基于上述认识,延边州农委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同时,针对延边州行政区划的特点,制定了州里抓节点、县里抓域面的总体思路,形成点面结合,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领导层级上无漏洞,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工作无缝对接。

2.关于“四个保障”

2.1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建设三个队伍 即州直专业处与执法支队、县市专业科和执法大队、乡镇监管服务站。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多年来全州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充实、完善州县乡三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 2012年州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新增公益岗位1名,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招聘专业人员2人,新成立州农业执法大队。县(市)农业部门在加强执法大队和监管科室建设的同时,又按照省农委部署,全面完成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任务。

2.2高度重视措施保障,建起三道防线 即抓源头,治本;抓基地,堵漏;抓平台,打现。通过在全州农业生产源头上广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在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上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治理农资经营平台,打击违法活动等方式,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先后完成了敦化市大豆、珲春市出口蔬菜等5个国家级,大豆、蔬菜、苹果梨、水稻等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任务,2012年有效使用“三品”认证标志的产品数量达到245个,其中: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26个、无公害农产品214个。全年新申报“三品”认证95个,其中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75个。绿色食品基地已达到30万亩。2012年围绕风险较大的蔬菜品种的生产,以禁限用高毒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蔬菜生产环节的用药指导,强化农药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实施检打联动工作措施,全州各县(市)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219人次,共检查生产基地93个,检查经营单位1411次,印发宣传资料6.98万份,办案数134起,罚没款23.53万元,查获违规农资11550公斤,挽回经济损失372万元,受理涉农纠纷案件34件,协议赔偿数额5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