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技能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中医诊断学是连接临床和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属于中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熟练掌握这门学科的内容,学生们才能更好、更快的结合临床实践所得到的知识,更加牢记相关知识。这之中临床基础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重点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中医诊断学是架设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一座桥梁,它很好的衔接了理论和实践,只有熟练的掌握这项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完成过渡,而这之中基本技能知识则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医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全面性的今天,这种技能的掌握能够为做出正确诊断提供必要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考虑从方法、能力方面的改革,提高相关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注重学生诊断技能的培养和教学
中医中的四诊——望、闻、问、切是临床基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生从患者身上了解病情的最直接手段,熟练的掌握四诊技巧能够使医生迅速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对当前病症做出全面而客观地分析。虽然在医学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各种仪器检查所提供的数据能够较为全面的反应患者的情况,但是并不能单纯以此作为全部依据而忽略了四诊的重要性。仪器检查所得出的数据往往是患者的表象反应,不能完全的反映出患者内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情志因素等,因此在考虑仪器检查结果的同时也应当更加注重四诊的应用和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中医药物的应用时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能完整的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辨证,很难对症下药,对中医治疗来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文而不详、切而不准往往是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对于包括四诊在内的基础技能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应当将重心从传统的书本教学转移至实践教学,不光通过幻灯片、CAI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更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实践,在空闲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社区走访,在实践中加快知识的掌握和消化;二、增强交流,不光局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增进交流,互相探讨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不清晰不明了的问题积极的向老师提问,由于四诊更加注重在实践中掌握,加上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不怕问,多发问的习惯,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知识1。
2 注重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和教学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念的核心,中医理论基础是整个建立在这个核心内容上的,要让学生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来理解和掌握辨证论治体系,对于患者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不要片面的下定论,对于病因、病症、寒热以及正邪分布等作出本质判断,逐渐形成完善的思维过程。在中医诊断学中,辩证思维是联系整体观和恒动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体系的精髓所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辨证观念,应当在教学上以分析为主,及时对于一些典型病症进行详细剖析,多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老师及时的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通过互动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多实例、多分析的方式广泛教授,从两个方面强调辨证的重要性:纵向强调患者病症的发展,掌握病情的当前情况和变化规律,及时的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横向强调相似症候之间的对比,了解和掌握各种病症的具体特点,更加准确的对病症作出诊断,不死板、不片面,更加系统的去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分析。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临床辨证时做出客观的分析,因此辩证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2。
3 注重学生在考试中的学习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考试虽然不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方法,却是最为方便可行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有效的将学生当前的学习成果反馈给老师,将学生掌握薄弱、不足的地方暴露出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加强,因此考试对于教学成果的检验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考试往往是采用考卷问答的形式来测验,并不能全面的测定被试者的综合能力,因此考试必须考虑如何全面的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建议在原有的考试形式上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的基础上增加更多需要进行辨证判断的内容,并减少单纯陈述题的比例,增加考验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应用的综合题,这样的考试形式不光是要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考验他们对于所掌握的知识应用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但避免的片面的检测,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角模式3。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从综合能力方面来提升学生。
4 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中医诊断学是更贴近临床的一个科目,不光需要学生牢固掌握目前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临床。在课外,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社区活动,以走向社会的方式去广泛的接触患者,在社区内设立课外学习点,由老师带领每周组织义诊活动,对于接触的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将书本中的知识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从整体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活动结束都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所接触的病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在实践中应对自己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才能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跨世纪中医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晓伟.临床基本技能培养是中医诊断教学的重要内容[J]南方医科教育,2005,4(1):22~29.
篇2
关键词:中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224-01
去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no zuo no die",近日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该词典还收录很多常规词典查不到的流行语,如"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no can no BB(不行别乱喷) "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这些坏蛋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恶行受到惩罚)"和"Why don't you bird me(你为什么不鸟我)"。有人把这种非中非英的中国式英语叫做"Chinglish"那么,人们如何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与交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长期以来,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非常注重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许多高分低能生,许多大学生无法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我们从语言学习的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1. 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书写《人类起源》时,曾思考人类是如何学会说话的,他写道"鸟类发声在好几个方面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最近的类比。[1]达尔文认为语言可能起源于鸟鸣,这"可能产生了各种复杂情绪的言语表达。"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及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表示达尔文的推测是正确的。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比如英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其次,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就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
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而用正确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就一定能在语言学习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2]中学的一些老师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语言上的错误,势必会导致日后不能准确使用这种语言,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对于错误不加纠正,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纠正,至少在初学者模仿阶段时,不断进行纠正是不合时宜的。这在某种程序上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并丧失信心。只要学生的交际能正常进行,老师就要表扬,就要鼓励。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不断地纠正语法错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感到厌倦,积极性受到挫伤。如果在全体同学面前纠正一位腼腆同学的错误,也许他就永远不会再开口讲英语了。如果一位学生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批满了红错号"×",他一定会感到沮丧,并会对英语弃而不学。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要因为语法上的错误而影响其进行正常交际。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2. 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纵观日常会话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据语意表达自己和与人交际,而不需要语音。语调和语法的规则。
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这正如FranccesGorbet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3. 语言学习中,语法和交际的关系
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前的20年间,语言学界对"交际能力"的概念未曾有过异议,仅出现了各种关于交际能力的注释。在讨论交际教学法时提到,1980年加拿大应用语言学家卡内尔(M.Canale)和斯温(M.Swain)总结了有关交际能力的讨论,提出了交际能力由掌握语法、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使用策略等三部分能力构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交际不仅是使用语言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参与对话者不断了解彼此的社会文化,以便互相沟通思想感情的过程。[3]
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终生都不会分析句子。相反,他们都可以自如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在起初阶段,新事物在其脑海中几乎是一片空白,随后才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在起始阶段,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人交谈,这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许许多多的语法错误会随之而来。然而,这些错误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这时,老师应注意只要学生敢于用新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就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师在课堂上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释个别词句或语法结构上花费太多时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广泛接触。这样,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之前,就不会学到他们应学到的东西和应掌握的技能。即使他们在结束该课程学习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结构或语法规则,也会像一些现任中学英语教师那样,不会很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我们知道,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初学外语的学生。
因此,摈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的明智之举。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会逐步掌握语法内容。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中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摈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4]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人类起源》
[2] 陈佑林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篇3
一、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首先,我们谈谈语言的学习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通常,“一岁到五岁之间”的儿童学母语学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为了使婴幼儿理解语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对他们进行训练,直到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这样的训练重复多次,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以及其它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明白“老师们”说的是什么。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行为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学习外语,比如英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其次,婴幼儿学习母语的愿望非常强烈,学习活动连续不断。只要他们不睡觉,就会坚持学习他们所需要的话语,从不厌倦,从不踌躇,从不间断。但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就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点是当学生与操本族语的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使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加汉语的表达方式减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掌握一门外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而用正确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就一定能在语言学习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第三,关于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母语干扰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习母语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并竭力把所听到的语句记忆下来。换言之,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
二、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假如我们没有口头语言和后来的书面语言,我们就不可能创设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系统。可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纵观日常会话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据语意表达自己和与人交际,而不需要语音。语调和语法的规则。
即使本句的语调不正确,但问话是可以理解的,交际的目的也已达到,另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语言为交际服务。假设你正在和你的一位要好的朋友交谈,突然他插话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谈这个问题,而应该……”。这时,你可能为朋友的这种不礼貌行为而生气。这是因为你在谈话时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意上,而不是说话的方式上。几乎没有人能既注重坦然的交谈又全神贯注于语言形式。谈话时,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谈话人和听话人能相互沟通。很少有人想让听话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因为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创设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渠道,从而达到某一目的--获取某一信息,分享一个笑话,同记一个问题或解释某一程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繁纷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这正如FranccesGorbet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三、语言学习中,语法和交际的关系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并不在意语法,最关键的是要别人明白他们表达的意思。
一些习惯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中学老师认为,使用该教学法可以体现教学工作的有序性。他可讲完一个语言点再讲另一个语言点,而且可以从简到繁地讲。他可以教、可以练,可以测试,可以把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种程序上,这种观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语法翻译法有很大缺陷,它对整体理解和交际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以“Af-ter you,madam”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词,“you”是代词宾格作“after”的宾语。“After you”是个介词短语,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语的含义,那么知道这条短语和会分析它又有何用?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位担任外语教研组长的英语教师在应邀向带领学生在该校实习的外籍带队教师介绍该校情况时,面对几位美国同仁,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无论那几位外籍教师问什么,她的唯一答语只是“Yes”、“yes”,这使得几位外籍教师起初感到纳闷,继而感到生气。他们不能理解这位教师为什么只会不厌其烦地说“Yes”。这次谈话后,那位教师说,她根本听不懂几位外籍教师的问话。但可以肯定,如果他们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她可以分析他们所说的所有句子。另一个例子是我市一位被认为是称职的英语教师,除了读英语单词和课文外,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只会说汉语。她被认为是位称职教师,只是因为她能按照英语课本清楚地解释语法内容。这种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学时就只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忽略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许多句子从语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对的。但这些语句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语言的这种特性要求人们不需只重语法而忽视习惯用法。
篇4
一个好的疑问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能让学生深入学习思考,犹如好的文艺作品,往往先将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读者面前,扣人心弦,教人欲罢不能。教学也应当如此,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另外,讨论和辩论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常态。教师要学会让学生们针对具体问题或现象,用自己的语言去发现和表达,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教师应该善于让学生借助网络这个工具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学生的内心由于存在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学习就会变得比较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师以“神舟六号”为主题,组织学生制作PPT演示文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录像“神舟六号的发射”,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神六的相关知识吗?”
进一步请学生思考神舟六号的历史背景、意义,火箭的重量、体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上网查资料,针对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们从收集到的材料出发,学会分析问题,整理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会了记录与整理、思维和逻辑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
科学探究是指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时时都应该考虑能否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哪怕这些内容看起来是不属于探究活动的,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也可以把它变成学生很好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越来越要求面向真实的世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将虚拟的和真实的世界结合起来。网络上的有许多的专业网站也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上网收集资料,进行一系列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探究。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在网上浏览信息,也不能是打开网页就直接能够找到答案的。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网上搜索不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需要学生通过网站、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思考等多角度来回答。所有这些对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篇5
关键词:烹饪专业 基本技能 技能教学
技工学校是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烹饪这个专业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个需求不仅表现在对量的需求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烹饪水平和层次的要求上,这就给技工学校的烹饪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烹饪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当前技校烹饪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
烹饪基本技能是指从事烹饪技术操作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既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应该具备过硬的烹饪基本技能。在技工学校烹饪课的教学中,烹饪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烹饪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能够在烹饪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加强基本技能教学,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各方面的教学工作。
一、加强烹饪基本技能教学是由技工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决定的
近年来,技工教育已经成为有一定特色的独立的教育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生产和再生产熟练的劳动力和国民经济的后备军。
国家规定技工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饮食业中等技术工人。落脚点放在了动手能力也就是基本技能上面,如果不把基本技能教学摆到比较突出的位置,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烹饪技术人才。
二、加强基本技能教学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烹饪基础知识和烹饪基本技能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不仅不排斥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为了更好地完成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保证基本技能的教学质量,还必须加强烹饪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必不可少的烹饪基础知识。通过基本技能教学把烹饪基础知识落实到技术操作中,充分发挥其对基本技能的指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可以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共同提高。
三、加强基本技能教学是由烹饪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烹饪技术操作手工劳动量大,技巧性强。有些技术的掌握绝非一日之功,这就决定了烹饪基本技能的训练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经过烹饪老师的科学指导,学生主观上的刻苦努力,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看,能够学好理论知识属于心智技能,熟练的操作属于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掌握一定的烹饪基础知识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和熟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是有了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就一定熟练了,只有经过一定的严格训练,才能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
四、加强基本技能教学也是烹饪基本技能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烹饪基本技能本身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单项技能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如蔬菜、水果的摘洗、刮削处理,畜、禽、鱼等原料的出肉、出骨,动物脏腑品的洗涤,头、蹄原料的加工,干货原料的涨发、挂糊、勾芡以及糊、浆、芡汁的调制,刀工、勺功、装盘、和面成型、制馅等都属于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是指各项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菜点品种的制作上。没有单项技能,综合技能便无从谈起,但仅仅掌握一些单项技能也不等于掌握了烹饪技术。一个熟练掌握了纯熟刀工技巧的人,并不一定就能烹饪出色、香、味、型俱佳,质地、营养都符合质量标准、受人欢迎的菜肴。可是没有掌握熟练的刀工技能,也无法独立烹制出完美的菜肴。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都是表现一个厨师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厨师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中,既要大力加强学生单项技能的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还要指导学生将各种单项技能恰到好处的组织运用起来,形成综合技能,烹制出合乎质量要求的菜点品种。这就好比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且要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篇6
当前的民办本科高校在进行法语专业的教学时,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进行词汇学习,就如同英语学习一样,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以及法语学习资料进行独立学习理解。其二便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中法文化、经济、政治领域内的交流。学习法语,必须要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留学或者是就业中获得更好的机会。这也是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
但是,在民办本科高校具体法语教学中,法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卷面成绩,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甚看重。也就是看重文化教学,注重词汇的分析、考核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法语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掌握一般都会出现严重的不匹配现象。在口语交际时,学生就变成了“聋子”“哑巴”。但是要提高法语的听说能力,相比英语来说难度要提升许多。因为,在进入民办本科高校学习法语之前,普通学生是难以有机会接触法语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法语的基础为零。同时,法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将法语提升至与英语专业相当的水平,而英语水平要达到与他人流利交际,我们至少花了十三年的学习时间。
近几年,各大高校也开始渐渐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国外引进大量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方法、资料,同时国内也在积极开发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办法,使得法语专业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法的根深蒂固,教师在进行法语教学时,仍不自觉的就会按照过去的套路教学生。例如按照基础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没有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还是在法语词汇的掌握以及阅读水平的提高等等。虽然有大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可是口语不纳入考试,没有具体的分数评价,所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选择性忽略,学生难以主动地进行法语口语交际的练习。按照这种法语教学,最后得出的只能是法语教师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卷面成绩虽然提高但是口语、听力还是很差,不能用法语与他人交流学习。
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首先,民办本科高校的法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法语教学的困难,法语教师难以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选择侧重点进行教学,以分数成绩这种直观的方式,来展示教学水平。其次,高校的教学资源匮乏。相比于国内一流大学,民办本科高校难以获取国外高校资源用于教学,留学生、交换生数量不足,难以形成法语交际氛围。最后,就是法语评价机制不合理,过于重视卷面成绩,忽略了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与他人交流,从而导致了我国法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不足。面对严峻的教学现实,如何改革教学、让语言与文化的教与学同步推进成为法语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 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1 帮助学生学习法语国家的基本情况
当前,以法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在全世界超过一亿八千万。有21个国家使用法语,其是世界第九大语种。民办本科高校通过在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就可以与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真实的交流,从而了解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为了友好地面对世界上的国家,必须要了解这些国家的国情,没有什么比语言能够更直接地进行了解。学习法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会从事与法语国家相关的事业,具备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提高学生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
就像中文的一词多义一样,法语在进行正常的交际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句型,在真正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很可能就会冒犯对方。例如法语“avocat”这个单词,其具有“鳄梨”和“律师”两种意思,在交际中,如果对方是个律师,学生却将对方当做鳄梨,这就闹出笑话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可以合理地使用语言与对方进行交流,不会造成双方出现语言歧义现象,这对语言学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2.3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语的魅力
法国人追求浪漫,他们认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就是法语。不可否认,法语的语言、韵律具有其独到的地方,但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言学习者,这里是法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将法语作为第二母语使用,这样才能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法语的魅力,提高学习法语的兴趣。当学生经常使用法语进行交际,其学习法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法语水平。
2.4 使学生具有批判思维
随着中国的不断加快对外开放速度,对学习法语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仅仅是具备了阅读与写作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具体对外工作时,常常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需要。学习法语,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增强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并最终建成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体系。而要形成这种思维,首先就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而要了解文化,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措施
3.1 情景交际教学
使用情景交际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将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既要保证词汇教学的质量,也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词汇教学与情景交际教学相结合,教师预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词汇、句型进行交际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例如: Pardon, excusez-moi, la bibliothèque? S.V.P!(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图书馆怎么走)
Allez tout droit.(下个路口直走)
Merci, au revoir(谢谢,再见)
其次,教学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情景交流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交流是有趣的,法语交流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法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大胆地使用法语交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法文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最后,提升教学基础设施。进行法语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将旧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社交平台等等技术手段与装置,为法语的情景交际教学提供硬件支持。与此同时,民办本科高校还要转变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将口语交际能力纳入毕业考试。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促进情景交际教学法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3.2 交际训练法
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还可以使用交际训练法。其具体训练过程如下。
首先,让学生用法语在同学们的面前重新介绍自己。学生可以用法语介绍兴趣爱好、个人习惯、性格特征等等各个方面展示自己,从而为法语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迈出第一步。
其二,角色扮演。学校教材中也有许多人物对话,让学生相互扮演其中人物,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自由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从而在合适的环境中培养法语交流的語感。
其三,组织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创建法语学习环境。如进行法语戏剧的演出、排练简单的木偶戏等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真正进行交际时可以做到使用合适的交际态度。
最后,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真实场景的再现。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相互对话。其中包括,问路、买卖、点餐、询问注意事项等等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游戏化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4 结语
民办本科高校法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校要坚持培养法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提升其语言交际水平,成为真正的语言类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现阶段整齐划一、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个性的发展。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培养创造力教学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机智、灵活、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行业中有发展空间。创造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作为己任。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准上,社会就不会前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实在是未来社会发展最需要的。
(二)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论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教师将动作练习方法硬塞给学生,把学生置于“被锻炼,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体育课更像“训练课”和“教练课”,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学”和“乐”的因素被忽视,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创造思维匮乏,毫无个性可言。同时,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所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略灵活性,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有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严重桎梏。
(三)个性身心发展的需要
现在,大量实验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在学生时代,由于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动活跃,其创造力发展正处于黄金季节,这种能力在我们所认同的所有能力中,其爱遗传因素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亦即作为环境因素的一种。学校教育对创造思维发展可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发展认知一些运动的规律,运动的特性,既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四)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体育运动的种类层次不穷,特别是《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渐普及,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这都取决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个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动作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世纪运动问题的一代新人。
二、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当今中国社会在学习知识文化气息很浓,这绝对是件好事。以前是孩子只要考上大学,父母就很满足,脸上很光彩;现在社会竞争格外激烈,孩子不仅要考上大学,而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父母脸上才有光彩,考上三本、四本实在没有脸面。在社会这种风气下,给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太多的压力,使得家长过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加大,只要考上名牌大学才有脸见爹娘。形成孩子和家长都只看重分数,只看重名次,别的都可以不在乎。认真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是理所应该的,学生一天到晚地做题目,做答卷,的确可以训出一批能考高分的学生,但在能力方面却无法得到提高和培养。从长远角度上来讲实际上降低了我们民族的气质和能力。
(二)家庭环境因素
现在经济发达,家庭经济实力都普遍较好,家庭里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子女的读书成绩上。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认为分数和名次最重要,别的都无所谓,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家长就会喜欢自己。于是其他方面事情很少接触,尝试,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因此缺乏处理事情上的创新能力。
(三)学校因素
虽然社会上近几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真正可以搞素质教育的学校的确不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一个学校的好坏在公众心目中就是看高考升学率,重点上线人数,而不太看重其他因素。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途径
(一)利用教材内容价值,引导发现规律
体育学科的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术、技能的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内部动机的形成。在学生发现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启发,以便学生尽快的掌握;使学生通过思考把学到的理论只是运用于实践,寻找运动特点、规律。
(二)增加提问,激发积极思维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左侧肢体练习,增强右脑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实现对全脑尤其是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从而使右脑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和提高,其人的创造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加强。
(四)鼓励提问求异,开拓思维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空间,多给学生时间,去积极的思考和提问。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猜想和假说;也应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冒险、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所以,教师子啊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中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夯实基础知识,丰富经验,举一反三
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积极思考,但这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一知半解,而是必须要打牢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好现有的知识,丰富经验。其实,创新思维活动就是组织只是经验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只是经验,为进行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严赛君。《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编辑部出版,2001年2期17-18页
篇8
【关键词】医德;职业素养;发展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简称CQ),职业素养是个体行为总和构成的,职业素养是个体内涵而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医学生职业素养是指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掌握自身较高的专业技能之外养成作为一名良好的医务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沟通技能、高尚的医德、虚心接受学习的习惯等各个方面。总结而言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医学生为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是医学生以后从事医疗相关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因此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医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一名医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除了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医德,医德作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医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高的医德才能有效的缓解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社会。因此医科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应该
首先掌握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然后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与医学生一起努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二、医学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所重视。许多医科院校已经意识到医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是片面的重视医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已经不能被忽视。但当前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不清晰
医科院校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和行为。与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式不一样。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相对模糊,没有现行的教学教材,即使有也不可能按照现有的教学教材进行职业素养,毕竟职业素养是相对比较内化且隐性的东西需要通过有别于实际动手能力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当前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偏重医学生的专业教学和实践,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很少涉及到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的提高更多的落实到了医学生的辅导员工作中去。
(二)部分医学生缺乏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医科院校从培养人才的宏观目标角度出发比较已经越来越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但部分医学生自身作为教育的主体却没有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下注重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甚至有医学生缺乏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在部分调查中发现问及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时更多的医学生只是单纯的提及医学生医学技能在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所起的作用,而忽略了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其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职业素养对其立足于社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学生要立足与社会需要的是医学技能与职业素养二者都比较优秀才能更好的在医务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此医学生应该注重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医科院校教师的素质也需要得到提高,提高的不止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更多的是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能力的提高。此外如何探寻医科院校学生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互动合作得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也是医科院校需要加强的关键点所在。
三、立足学生医德形成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对策
职业素养对每位医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社会发展对医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医生需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提高职业素养,所以在对在校医学生的培养中,就要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理念,就要培养医学生学会学习,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现有医学知识和技能。医科院校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得到提升,用人单位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对职业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明确。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对医学生整个生涯发展过程来讲都非常重要。结合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实际现状,医科院校应该采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自己作为教育的客体也应该自己多方努力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医科院校教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来到医科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其作为教育的客体,在接受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医科院校的教师这一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在日常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医科院校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专业教师的努力和辅导员教师的努力两个方面进行。医科院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教师都属于医科院校的教职工,也都是医学生在校期间成长发作过程中起到有效推动作用的教师,只是这两类群体在医学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不一样。
篇9
【关键词】英语专业;笔译;理论意识;技能意识
而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则明确提出了要以培养应用型、专业化、国际化的翻译人才为目标。显然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该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继承传统翻译课教学传统的同时应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和技能意识,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认知结构,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翻译人才。
一、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现状
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而笔译水平的高低更是用来判断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直接依据。然而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翻译要求,但是翻译课怎么教,教什么却没有人能够准确界定。由于各高校教材选择不同,各个教师授课方式不同,再加上囿于经验主义,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只教给学生应该怎么译,而并未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翻译,这么翻译为什么好,这么翻译为什么不恰当等等。冯庆华曾指出,“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翻译课堂上,仍旧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按部就班地从词法到句法,从习语到修辞,或是介绍翻译的要求和标准,或是进行汉英句子结构的对比,或是配以例句一一讲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或是从报刊杂志名家作品中摘录一些句子段落供练习,然后给出译文(材料的选择多具随意性,且带有教师个人喜好的倾向)。由此可见,由于教师多半对翻译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能很好的引导、启发学生,其结果导致使学生对于翻译经停留在表象的感知,只会依照所学一味模仿,缺乏了正确的翻译技巧意识,并不能能动的掌握知识。
另外,根据对授课年限的调查,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只开设半年或一年的笔译课程,授课时数为72学时,开设一年的只是把周学时减少到2学时,而没有相应的增加课时数,这并不符合新大纲对于笔译课不低于3个学期的要求。加上课程性质单一,而教学内容又略为庞杂,使得笔译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教学计划很紧张,也就没有时间去培养学生必要的技能与意识。这无异于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培养学生翻译的理论意识
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是习得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这一点重要表现在于翻译(笔译以及口译)能力上,然而长时间以来,英语专业本科的翻译课都被认为是一门实践课。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因此忽略了掌握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专职翻译家韦努蒂就曾批评有些翻译家轻视理论或不需要进行理论探索的观点,强调翻译理论对译者翻译实践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理论你无法翻译。在这儿,所谓‘理论’,是指一些假设,依据这些假设,首先是选择所需翻译的外语文本;其次是在句子的层面上作出词语的:择,排除其他的选择。这些假设我认为具有理论的性质――翻译时总得有一些假设。我一直有这些假设。”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因此我们在强调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的同时也不能够忽略其理论性。
翻译教学的“灵魂”是翻译教学理念,同样,学生翻译技能的“灵魂”则是其获得的“翻译观念”。只有将一些相关的语言学的理论贯穿教学中,才有利于学生“翻译观念”的获得,从而发挥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避免实践的盲目性。笔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翻译史、翻译观、翻译的基本原理、翻译的标准、翻译研究及其方法论等。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向学生笔译的理论基础知识,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内翻译界学者通过借鉴功能语言学理论并应用于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样的事例。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注重培养学生笔译理论意识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并将其运用到翻译课教学中,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助力。
三、培养学生翻译的技能意识
在对翻译理论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投放到技能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切实掌握翻译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笔译的技能、技巧主要是指笔译的策略与方法,在很多翻译专著中这部分都被视为核心。主要包括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略法;重复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归化与异化;全译与变译等方法。许均教授曾把翻译技能概括为理解原文,译语表达,文体适应以及变通手法的运用这四种能力。因此教师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教授给学生笔译的策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造意识。这个问题对于像对本科生这样的初学者授课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翻译技巧被纳入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为它是翻译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字面理解翻译技能即是翻译技巧与翻译能力的综合,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当学生掌握并内化了翻译能力也就是获得了翻译技能。翻译课现状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在翻译教材中被多次提出、讨论。虽然很多人认为翻译并没有既定的规则,但是一定的翻译技巧特别是为初学者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助力,避免初学者走弯路。翻译技巧的重要性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怎么才能够培养学生笔译的技巧意识,使他们能够生“巧”利于他们之后的独立翻译。
翻译技巧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善于运用一些辅助工具。这些翻译工具的使用使得译者能够更加准确生动的进行双语互译,是笔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与技巧。
针对非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刘宓庆曾指出翻译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①同步转换直译练习;②同步转换异译练习;③翻译的常规处理手段练习;④翻译的基本变通手段训练。这些训练在翻译课程中都能够起到训练、培养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讨论,对培养英语专业笔译理论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沿着这个合适的切入点积极地投身翻译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建活跃的课堂,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其今后的独立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西玉.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31(6):29-33.
[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能力素养;教学团队;工程造价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因此,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着力进行的重要工作。
一、教学团队概述
教学团队是从团队的概念引申而来的一个新概念,其自身有着服务于教学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
1.教学团队的概念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1]教育部“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指出,教学团队应“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2]
2.教学团队的构建目标和原则
教学团队的主要目标是以推进教学改革为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3]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新近设立的本科专业,各高校的工程造价教学团队还处于建设初期。针对教学团队的组建宗旨和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教学团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于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规划。教学团队与专业建设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体而言教学团队建设要服从于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部署。所以教学团队建设要与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以免造成投入分散、建设重复,从而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突出实践能力。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与之对应的课程内容构成了专业培养方案。由于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内容设置均是基于工程实践的专业技能训练,并注重与后续实践环节的衔接,因此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和从实践中来、服务实践的团队建设特色。
(3)坚持学习型团队建设导向。作为新兴专业的教学团队,更应该着力探寻新知识与新见解。学习内容主要是指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教学科研的积累。通过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的方法,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氛围,凭借着学习,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力,个体价值得到了体现,团队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4]
二、能力素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针对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笔者提出以成员能力素养为着力点研究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依据能力素养重要性次序依次进行团队成员能力素养的强化训练,解决教学团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不同特点的教学团队,能力素养的侧重有所不同,以工程造价教学团队为例,笔者认为能力素养主要包括“敬业精神/健康体魄”、“组织协调能力”、“基础知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自律能力”六个方面。教学团队成员能力素养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三、教学团队成员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
结合工程造价教学团队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图1所示的能力素养对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
首先,利用1~9比例标度法构造两两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A(相对于总目标A,各准则相对重要性比较),如式(1)所示,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其次,采用方根法近似计算排序权重:0.0388
通过一致性检验。同理,构造判断矩阵B1~B6(相对于准则B1~B6,各方案相对重要性比较)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最后,计算层次C总排序权重:,如表1所示,计算各能力素养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整体一致性比例:0.045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对工程造价教学团队而言,能力素养的重要性依次为C4>C1>C3>C6>C5>C2,即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健康体魄>基础知识技能>自我学习/自律能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知识技能在众多能力素养中处于突出地位的研究结论是合理的,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四、教学团队能力素养提升措施
对照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采取措施,从专业知识技能、敬业精神、基础知识技能和自我学习/自律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素养提升。
1.提升专业与技能素质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工程造价团队建设最重要的能力素养之一,必须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促使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
(1)采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和为工程服务的能力。
(2)充分利用好学院的科研鼓励政策,积极申报与承揽纵向课题,提升理论水平。
(3)以教改论文、科技论文等为手段,将基础理论方法融合于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知识中,在扩展知识面、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4)让青年教师到实践中去,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计量与计价工作。以横向研究课题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提升自己的计量计价技能。与此同时,将实践成果形成教学用题库等教学资源以及为编著高水平的教材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5]
(5)以指导学生专业竞赛为突破口,提高自身计量计价软件操作水平。
2.坚持不懈地培育敬业精神
通过层次C总排序计算表可以看出,对于ωB3(教学研究)和ωB5(科研和社会服务)而言,敬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教学团队内部要准确设定岗位目标,大力强化职业责任,不断优化职业作风,全面提高职业技能,每位成员都要牢固树立职业理想,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3.强化自我学习与自律能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通过团队学习来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为实现共同愿景而自主学习、主动工作、真诚奉献,最终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的团队。学习型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创造力的群体,各成员之间共享教育信息与学习成果。它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团队的学习力,体现团队的生命价值,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
(1)通过目标的设立,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前提。建设学习型团队就是要通过倡导、鼓励、奖惩等方式,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自愿、自主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来实现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同伴互助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关键。只有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限制、激励、帮助和监督每一位成员都能从事学习活动,保障全程学习的顺利实施。
(3)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讲学、指导。专家引领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有效方式。经常邀请一些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座,借助他们的专业眼光、专业知识为教师们开拓视野,指引学习研究的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把骨干教师派出去考察,拓宽各种渠道,搭建学习平台,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走出去,触摸名校脉搏,感悟名校内涵,更新观念,从而带动团队的内涵发展。
(4)加强研究工作。加强研究是提高学习型团队生命力的发动机,因而团队负责人要积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一是专题研究,深化学习。结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常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活动,增强学习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既突出重点,又保障质量,使教师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6]二是课题研究,引领学习。强化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学习、以课题促进学习。
4.教学团队结构优化
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优化实质上是团队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根据上述分析,优化思路应该是根据个人能力素养对教学团队总目标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完善,形成合理梯队(见表2)。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2]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8-140.
[3]张学洪.基于精品课程的地方高校特色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8):31-33.
[4]龚彦,吴诚敏.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独立学院学习型团队组建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27-29.
[5]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等.教师素质提升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21-23.
- 上一篇:医院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 下一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