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手工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族手工艺品市场;八廓街;分析
一、有关民族手工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民族手工业艺品是指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手工艺品。随着民族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内学者对于民族手工业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民族手工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发展中的困难及对策等。贡秋扎西等在《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2006)一文从供给能力和需求潜力角度评估了民族手工业发展水平,指出民族手工业供给出现的几个特征。安玉琴在《民族手工业发展对策研究》(2006)中研究了民族手工业发展的现状。李超民在《民族工艺品发展探索》(2008)一文中对民族工艺品的发展优势和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宋秋在《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011)一文中对旅游手工业纪念品市场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李佳在《市场化语境下的民族手工艺品》(2012)中指出在市场化语境下,民族手工艺品的产业特性发生了转型。目前学术界鲜有对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的消费者和经营者结合进行调研,从而缺乏了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二、民族工艺品发展呈现的优势
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民族手工艺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空间。
2.民族手工业发展有着丰富的原材料。发挥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民族文化优势有利于发展民族手工业。
3.民族手工业正处于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社会环境中。
三、当前民族手工艺品发展出现的问题
1.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2.单一的品种,简易的包装,粗糙的外型,款式设计的落后,无法吸引现代消费者的目光,这严重制约到民族工艺品的进一步发展。
3.民族手工艺行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信息不灵、管理落后的状态,本土民族手工艺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对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的调研分析
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以研究分析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4 年8至9 月课题组成员共六次对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为保证调查对象全部为旅游者,拉萨本地人和务工人员没有被纳入调查对象的范围,本样本的选择较为合理,共发放调查问卷230 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
(一)游客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1、游客了解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的相关信息的途径,“导游介绍”排在第1位,有5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因素,这说明游客来遥远的游玩大多会选择报团,因此导游会对游客进行有关民族手工艺品的介绍,进而影响游客的消费行为。“店主介绍”占47%,也是多数旅游者考虑的因素,游客进入店内购买民族手工艺品,店主等会给游客有针对性地介绍。“电视网络”占35%,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民族手工艺品越来越被更多人所熟悉。
2、游客来八廓街考虑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的可能性,其中“会”(25%),“可能会”(52%),“不会买”(13%)。这说明游客来到八廓街,他们或多或少会考虑购买一些民族手工艺品。
3、游客来八廓街购买手工艺品考虑的首要因素,依次为“手工艺品本身”(42%),“价格”(38%),“文化内涵”(18%),“品牌”(4%),其中“手工艺品本身”排在第1位,这说明旅游者对充满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心存向往,接下来,“价格合理”也是大多数旅游者考虑的主要因素。“文化内涵”被调查者选择比例并不高,这说明民族手工艺品中“的”、“民族的”文化元素还不被大多游客真正了解。而“品牌”这个因素却较少有旅游者选择,说明缺少具有品牌价值的民族手工艺品。
4、游客购买一件民族手工艺品的心理价位,依次为“50-100元”(47%),“100-500元”(25%),“50元以下”(18%),“500元以上”(10%),其中价位在50-100元的民族手工艺品最易被广大旅游者接受和购买。500元以上的民族手工艺品只有少数高收入群体才会考虑。
5、旅游者购买手工艺品的种类,设置为多项选择,按照旅游者对各项民族手工艺品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佛珠”(41%)、藏刀”(33%),“其他藏族饰品(27%)”,“藏香”(22%),“牛角梳”(21%),“藏族服饰”(20%)”,“鸡血藤(19%)”,“菩提”(17%)“佛像”(16%),“挂毯”(13%),“其他日用品”(15%),“唐卡”(9%),“藏传佛教法器”(3%)。
6、游客对八廓街商家的服务满意度, 其中“满意(35%)”,“基本满意(60%)”,不满意仅占5%。这说明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经营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认可。
7、游客购买民族商品后最担心出现的问题,其中“假冒伪劣”占45%,“价格上当”占35%。这说明在买卖过程中,游客由于对民族手工艺品的质量、价格不了解,与店主的信息不对称,在交易之后,游客基本上很快回到了内地或自己的国家,因此消费者更加担心购买后的产品质量、价格上当等问题。
(二)店主经营行为调查分析
1、“外地商人”(60%),“商人”(40%),这说明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生意比较红火,吸引大量的外地商人前来从业经营;“初中”(43%),“小学”(40%),“高中”(12%),“大学”(5%),初中以下学历占到83%,大中专学历仅占5%,说明经营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几乎没有大中专学历,民族手工艺品经营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2、店主经营年均纯收入 “5万及以下”占44%,“5-10万以上”占44%,“10万以上”占12%;维修重新改造后的八廓街是否有力促进了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其中“有”(44%),“无(56%)”;长远经营打算,“继续做”(70%),“考虑投资其他(20%)”,“迷茫”(10)。这说明大多店主经营利润在10万以下,对生意比较满意,短期内维修重新改造后的八廓街对经营民族手工艺品促进作用不明显,但相信未来会有力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非常看好经营前景。
3、店内民族手工艺品产地 ,“本地生产”(68%),“尼泊尔、印度”(62%),“内地”(20%),这样的调查结果出乎意料,研究文献时发现,据相关部门统计,民族工艺品大约只有 20%左右的产品是当地企业生产的,而 70%的工艺品都是内地企业生产(义乌、广东企业)和国外企业生产。这很可能是样本误差导致。但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民族手工艺品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4、店内有无假冒伪劣产品 ,“有”(20%),“无”(80%),因为这关系到该店的声誉,做调查时课题成员一再保证,匿名调查,仅做研究,但店主还是比较顾虑,所以结果只有参考价值。即便如此还是有20%的店主承认该店民族手工艺品有假冒伪劣产品。调查中发现八廓街市场上流通的很多是低质低价的民族手工艺品,甚至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而且旅游购物方面的投诉也逐渐增多,给旅游产品市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5、店主关于民族手工艺品发展走 “传统手工制作”(48%),“两者结合”(42%),“机器、工业科技生产”(12%)。这说明经营者大多不赞同纯粹的现代工业科技生产,认为民族手工业的核心必须紧扣“手工”两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走少而精的路线,也可以把民族手工业生产与现代工业科技相融合,在保持创新的同时不能失去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
6、店主最想得到政府的帮助依次为“财税支持”(52%),“宣传支持”(26%),“金融支持”(22%)。财税支持选择比例最高,达到50%以上,这充分反映出现实中的财税政策对促进民族手工业的发展非常有限,经营者需要更多财税方面的减免政策和扶持。其次是宣传,店主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的知名度。金融支持的选择比例也达到了20%以上,这表明部分经营者仍迫切需要政府在贷款等金融方面的支持。
7、店主认为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依次为“市场混乱、市场机制不完善”(46%),“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36%),“利润空间小”(26%),”立法保障不到位”(16%),“人才缺乏”(15%)。这样调查结果与我们观察、访谈了解到经营者反映的问题基本一致,经营者普遍反映八廓街手工艺品市场太混乱,表现在方方面面。人才缺乏选择最少,这可能是买卖与经营经验的要求更相关。
四、促进民族手工艺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市场、立法保障: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加强市场监管, 依法净化市场,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加强对民族工艺品的保护。完善旅游行业诚信机制,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二)人才、政策和资金保障:
政府应加大资金培训力度以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专业的高科技研究人员,加强产品的研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手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充分发挥藏民族手工艺品原料奇特、做工精细的优势,对民族手工艺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而增加附加值;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扶持是对民族工艺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支持),对民族工艺品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
(三)宣传、组织保障:
政府应以市场运作为平台,融合民俗文化、手工制作等特色内容,强化旅游宣传,加强与外界工艺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尽快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在民族工艺品中,在保持原有产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速技术改造统一策划、包装、推广的民族工艺品,提升“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向游客们展示名副其实的藏民族工艺品。积极发展其它服务业,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消费,把民族手工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贡秋扎西.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藏学,2006(04)
[2]安玉琴等.民族手工业发展对策研究[J].大学学报,2006(03)
[3]李超民.民族手工艺品发展之我见 [J].法制与社会,2008(12)
篇2
一、工业旅游概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1],学者普遍的共识是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最早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很快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地的企业所效仿。到8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从能源产业到传统手工业无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着成天上万的游客。据统计,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而且很多工业企业旅游景点已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旅游接待体系。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仅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开展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工业旅游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第一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如段学成(2007)等提出工业旅游是指以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旅游项目,具有独特的魅力[2];第二是从工业和旅游两者结合的角度来讲,如仝红星(2007)认为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是将工业经营场所、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管理经营经验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2004年2005年2007年泸州老窖集团公司绵阳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乐山龚嘴水力发电总厂攀枝花钢铁公司攀枝花二滩水电站宜宾五粮液工业园区成都高新区金威啤酒厂工业旅游区遂宁美宁生态食品科技园四川省参观、访问、考察、学习和购买的一种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3];第三是从旅游本身的角度来看,如王芳(2007)认为工业旅游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是以工业企业的工厂风貌、建筑环境、设备设施、工作场景、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及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旅游吸引物,经过设计包装推向市场,满足人们的求知、求新、求奇等旅游需求,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目标的一种专项的旅游活动[4]。吕华鲜(2009)等认为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设施、动态的生产流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独特的工业建筑艺术为吸引物,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扩大阅历为目的,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5]。笔者在吸收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后认为:工业旅游的载体是工厂、企业或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工业旅游的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开发模式、客源市场、收益取得等方面;工业旅游和包含地域文化在内的城市文明、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工业旅游具有依托性、知识性、效益性、动态性、易达性、重游率低等特征[6]。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
受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的影响,我国工业旅游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逐渐兴盛。1998年四川长虹集团对游客开放,同年山东青岛啤酒厂向游客推出“玉液琼浆:青岛啤酒欢迎您”的工业旅游项目。随后青岛海尔集团也推出了“海尔工业游”项目,上海宝钢、北京首钢等也逐渐加大了工业旅游的开发力度。国家旅游局在宏观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引导,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10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标志着工业旅游在中国已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到2007年底,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已达345家。除旅游局公布的示范点外,国内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开始重视工业旅游的开发,并把其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构建中来,同时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与工业旅游的实践同步提高的还有工业旅游的研究。张洁(2007)等认为国外学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集中于工业遗产旅游,包括工业遗产旅游的起因、产品类型、开发模式、对区域振兴的影响、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工业遗产公园游客受益和经历分析,同时还有少量对工厂观光旅游的开发原因和对环境贡献方面的研究。我国具有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工业旅游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工厂旅游的定义、类型、意义、开发条件、开展思路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7]。近年来,以省际和省内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量涌现,如王芳等对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探讨[4],王文杰(2007)对山东省发展工业旅游
的研究[8];严莉(2007)等对重庆工业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9],仝红星(2007)对河南洛阳市工业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3]。段学成(2007)等对山西临汾开展工业旅游的研究[2]。都对政府宏观层面发展工业旅游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对我国工业旅游的研究注入了活力。
二、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一)四川省工业发展简介
四川工业基础的形成得益于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期间,四川省初步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工业基地。建设和建成的国有企业中,包括了军工、冶金、机械、电力、原煤、电子、建材、天然气、化工、医药、核工业、航空、航天、发射基地、铁路等行业和产业。到1978年,四川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31%,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自身发展条件不足及国家东部优先发展政策的影响,四川工业现代化的步伐逐渐落后于广大中东部省份。上世纪末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四川工业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在“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积极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省内各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并明确提出了“7+3”产业发展重点,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产业。涌现出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四川省工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省工业旅游起步较早,在1998年四川长虹集团就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时至今日,成为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工业旅游示范点的企业已有8家。相比全国,总数不占优势,而且其后来的发展也表现出多方面的不足。
1.政府、企业层面的重视不够四川省2007年便颁布了《四川省工业科技旅游(含工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当时在全国属于前列,随后却杳无音讯。相比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的发展不足,所受重视的程度较低,如自《四川省乡村旅游(含农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颁布之后,又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评定标准》、《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评定标准》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2010年1月,四川省首批的17家“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出炉。全省乡村旅游收入2010年达到489.60亿元,约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7.2%,工业旅游则由于创益不好,政府部门都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企业层面也不重视工业旅游的开发。无论是工业旅游示范点还是非工业旅游示范点,认为工业旅游是副业,创造的价值与企业核心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是微乎其微。其开展工业主要着眼点在于于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故而少了给游客以体验玩乐的内容,不重视产品直销,门票、纪念品销售及旅游配套服务等环节的直接旅游收入,也没有专门的工业旅游发展战略。如表1中四川省八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只有攀钢和二滩水电站在收门票,其余全免费对游客开放。
2.发展理念陈旧,缺乏创新四川省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中,很少有像呼和浩特的伊利集团、烟台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一样,深入探索工业旅游的发展道路,把发展工业旅游和企业品牌塑造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企业。以伊利集团为例,其在2008年来积极挖掘工业旅游的新亮点,花费巨资兴建乳都博物馆、科技示范园区,产品品尝区、购买区等场馆,并添置旅游观光车等工具,安装电子显示屏,设计制作旅游宣传画册、纪念品,招聘专职导游,以此来提升工业旅游的产品结构、服务档次和营销手段。并把草原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有机地与乳业工业旅游相结合,取得了超乎预期的口碑效应、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工业旅游发展缺乏这样的创新意识,其滞后是必然的。
3.优势工业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导致工业旅游结构单一,产品单调四川省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完善的工业门类和高位的品牌企业,但四川省对自己优势的工业旅游资源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如四川省的水电工程、饮料食品、现代中药材加工及制药在全国范围来说优势明显,但其工业旅游的发展却没有很好地推进。从地域范围来说,成都的电子及软件制造、德阳的重大技术装备、川南的白酒业都又较大的影响范围,一旦很好地开发,对游客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都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意识不够,导致景点分散,给游客实现旅游活动带来了不便。工业旅游结构单一、产品单调还表现在不能很好地与传统风景旅游、度假旅游结合发展。四川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独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和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享誉中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然而其工业旅游的发展却并不能与其共享客源市场,其原因就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大手笔,不能把工业旅游真正与风景旅游、度假旅游相结合。
三、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重点及思路分析
(一)发展重点
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本身及发展的环境同中东部发达省份来说有一定的差距。要正视这种差距,在现有发展条件有限的背景下,从政策倾斜和策略引导上重点发展一些全国范围来说具有特色优势的工业旅游项目(表2),以树立四川工业旅游的品牌,带动其他工业旅游的全面发展。
(二)纵深化发展思路
1.政府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
四川工业旅游的真正兴起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均衡。全国发展水平较好的几个省市,均成立了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如上海市、常州市、天津市、广东省。这说明政府在积极重视和引导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其促进中心的运作有利于整合本地优质的工业旅游资源、做好工业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专题化、主题化、多样化工业旅游线路等。四川省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政府层面的工业旅游发展平台,也没有给力的支持政策或调控政策。因此,四川省应尽快开展工业旅游专项研究,摸清工业旅游的资源概况、发展现状,成立政府层面的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结合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为本省工业旅游的高水平发展创造环境。
2.企业层面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工业旅游的新模式
毋庸置疑,工业旅游能带给企业有形的经济收益、无形的广告宣传效益及生态环境倡导效益[1]。四川省具备工业旅游条件的企业一定要在重视工业旅游的同时,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的新模式。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借鉴同行经验,对厂区现有的工业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开发面向游客的深度工业旅游产品,如探求游客的游览动机和过程期望,设置新的工业旅游项目,人性化旅游接待和服务实现等;第二、依据旅游经济的市场规律,采取措施促进旅游消费,提高工业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第三,积极融入政府关于区域旅游、都市旅游、单一景点旅游及行业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使得工业旅游项目不再是一个“孤点”,而是有机地串联在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之上;第四,针对四川大多数工业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来说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有限的特点,特别要倡导多个企业之间进行工业旅游的联合开发。
3.重视工业旅游资源和区域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
通过前面四川省工业旅游的发展重点分析,笔者认为四川省要做好工业旅游,还须考虑如何把工业旅游与省内优势风景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课题:(1)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旅游相互促进研究,如四川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和产量全国第一,中药材饮片产值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旅游开发就体现了观光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共创旅游效益的新模式。(2)生态旅游和白酒工业旅游融合研究。受传统酿造技术的影响,许多著名白酒厂家本身坐落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区域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3)川南的煤炭资源开发参观与喀斯特地貌旅游结合研究。川南区煤炭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全省大半,又是喀斯特地貌良好发育区,二者旅游的结合发展对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4)探讨如何把都市休闲旅游和现代高科技工业旅游相结合。四川休闲文化历史久远,如何在发展工业旅游的同时,让游客同时领略富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文化,对成都这样的城市来说非常重要。
篇3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和环保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十八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引导企业积极向重点领域投资,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和环保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刚才,民爆公司、公司等五户企业作了很好的发言,县政协副主席、工信局局长高旭,环保局局长同志分别就工业和环保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和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四方面意见。
一、正确估价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县各项工作完善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层次、赶超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发展现状看,我县工业经济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强化园区聚集、科技兴工、人才兴企三项措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化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完成了酒钢集团与化工公司的联合重组,建成了鼎元物流等7个工业项目,新上了5条高速瓦楞纸生产线,纸箱包装业迅猛发展,年生产能力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同时争取国家行业联合会把我县命名为“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为我们做大做强纸制品包装产业创造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年初预定的突破目标。可以说,我县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不仅有国家宏观政策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发展良机,更有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一是初具规模的化工、纸箱包装、30万吨造纸、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优势产业和门类较全的县域工业体系,为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果、畜、薯特色产业深度开发和旱作农业的大面积推广,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三是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了全县劳动力整体素质,为我们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认真审视面临的挑战,实现跨越发展还需付出艰辛努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县工业经济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省、全市和周边县区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偏小,工业企业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仍比较单一;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开拓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经营者对人才重视不够,现有人才总量少、学历低、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招商引资办工业的力度不大,缺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和支撑,这些都是影响我县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国家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出台,对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也带来了一定约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深入分析,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总之,全县工业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总体上优势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明确思路,用活政策,靠实责任,强化落实,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二、切实抓住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点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推进工业跨越发展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各部门、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镇工贸”区域布局和“做大做强包装材料产业、加快建设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等重点任务,积极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各部门、各企业都要紧盯一个目标,突出四个重点,抓住三个关键,不断壮大提升县域工业经济实力。
一个目标:就是确保会议确定的各项指标均全面或超额完成。即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5.2亿元,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达到2.87亿元、8亿元、2600万元,分别增长22.7%、26.6%、16.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降低4%。这些指标是经过反复测算、多方衔接确定的,既积极进取,又切实可行,必须均衡进度、全面完成。
四个重点: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之以恒做大做强包装产业。我县包装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后要始终坚持以做大做强包装产业为方向,以纸箱包装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围绕打响纸制品包装品牌,积极扶持、鼎元等龙头企业树立绿色包装理念,在产品升级改造、行业规范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狠下功夫,在不断推动纸制品包装业规模、质量、档次、效益等跨越发展的基础上,以三个延伸为方向,建设包装产业集群,打造西北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一要推动包装业由单一的纸制品包装向多元化包装延伸。随着包装工业的发展,现代商品包装材料的四大支柱——纸、塑料、金属、玻璃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纸包装是最有前途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我们要在继续扩大现有纸制品包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适应塑料包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大力发展各种塑料用膜、新型聚酯包装、新型降解塑包装和软塑包装、真空包装,形成纸塑并进、设备先进、产品多样、档次分明的包装产品集群。各经济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指导,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项目,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产品同质化,防止企业相互压价销售的恶性市场竞争行为发生,引导全县包装产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二要推动包装业由普通包装向彩印精细包装延伸。彩印精细包装处于包装产业链的高端,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目前,我县现有包装业产品类型主要以普通纸箱为主,多属中低档次的初级产品,效益不够明显。今后,各包装企业在继续扩大普通纸箱产能的同时,要积极论证一批市场需求大、销量好、利润高的高级纸盒、纸箱、纸袋等精细包装制品生产线,促使纸制品包装向高档化、彩色化发展,塑料包装向凹印、柔印软包装、塑料薄膜复合印方向发展,力争“十二五”时期形成一批初具生产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善的优质高档精品包装生产线。三要推动包装业由农产品包装向工业品包装延伸。按照“专、精、新”的要求,积极推动农产品包装向食品包装、烟酒包装、电器包装、运输包装、医药包装等多领域拓展。坚持由内到外、由小到大,依托酒钢集团民爆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发展化工产品包装;依托国草药业公司,积极发展药品包装;依托白酒、果酒生产企业,积极发展酒类包装;依托大红碗有限公司、农畜公司等企业,发展方便面、熟肉、冷冻肉等食品包装;依托地毯加工企业,积极发展纺织品包装。通过包装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努力推动包装业跨越发展,使之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加强协会引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发挥各类协会和合作社的牵头引领作用,依托果、畜、薯等农业资源,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市场需求强劲的农产品加工业。果品类要以通达果汁、常津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向果醋、果胶、果酱、果冻、果脯方向拓展;畜肉产品要重点发展以肉牛为核心的肉制品加工业;洋芋类要重点向精淀粉、粉条系列加工转变;要着眼秸秆加工再利用,积极发展农用饲料加工业。充分挖掘“烧鸡”等地方名优小吃的品牌效应,注重提质增效,整合壮大,引导各生产户由家庭作坊式手工业生产向规模化、科学化、公司化的现代经营方式转变。通过引进和新上一批支撑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后续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加工增值能力,培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抗风险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三)突出规模扩张和科技支撑,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人才兴企、科技兴企之路,用先进适用科技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材工业要以节能减排和环保为核心,重点在开发新型建筑材料上下功夫,下决心发展空心粘土砖、灰砂砖、商品混凝土、保温隔热墙体材料、环保无公害装饰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起步越早越主动,着力抓好6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重点项目的争取工作,力争尽快实施。要逐步限制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和立窑水泥生产线,退出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民爆公司要在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加强企业管理和提升企业效益的同时,积极实行内引外联战略,争取酒钢等大型企业集团在新上一批配套项目。地毯业要突出品牌意识,加快规模扩张,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和集团,加强行业自律,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工信等部门要全力搞好服务协调,加快地毯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吸引一批诚信意识好、产业规模较大、生产工艺先进、环境污染小的地毯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总量。积极鼓励酒类企业兼并组合,引入民间资本或国内知名白酒品牌,努力培育规模化、品牌化白酒生产企业。积极发展高效化肥、高浓度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生产,利用沼液和沼渣资源,开发农业特效专用肥。同时,要立足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研究论证发展轻纺、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城乡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精心研究论证,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要紧紧抓住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和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上门招商的方式,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积极论证培育生物制药、生物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扶持培育国草药业等一批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村新型能源推广,推进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的示范工程,支持引导骨干工业企业延伸产业链,实施废旧塑料、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充分利用果树大量剪掉的果树枝,实现与包装材料产业的对接循环,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不断完善县域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三个关键:
一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各相关部门及企业要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加大项目论证储备力度,年内必须完成一个前期项目论证计划。对于今年确定的投资2亿元的地毯产业园、投资2亿元的纸箱包装产业园、投资3000万元的工业品公司欣叶公司万吨果品保鲜库、投资1.1亿元的公司30万吨废纸综合利用二期等重点项目,要完善项目法人负责制,落实目标责任,明确时间进度,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协调调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要突出强化园区聚集。工业园区是聚集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是全县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极。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和威戎工业集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完善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增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要抓紧做好威戎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衔接,确保5月底前通过评审。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开发和链条延伸为主线,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引进创办新项目与改造提升老项目相结合,吸引民间投资与县外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和威戎工业集中区的产业聚集度,打造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
三要突出扩大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立足我县的特色优势,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县上制定出台的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吸引外地客商投资置业。要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协调配合,尽量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严格落实对外承诺服务制、新办企业全程服务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我县,为县域工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全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民生工作。近年来,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完善机制中提升能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中保障民生,争取实施了重点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及在线监测、县环境监测站、乡镇环保所建设和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一批环保项目,创建了15个省市级“四绿”单位和24个国家生态示范乡镇,威戎镇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县污染治理步伐不断加快,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环保工作各项任务,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全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单位和企业的领导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有持续加重的态势,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县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创全国文明县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全县各级要把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任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促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不断强化企业推进污染减排的主体责任。公司、通达果汁、红光淀粉等排污量大的企业要加快废水处理建设工程进度,管好用好排污设施,确保年内达标排放。各企业已建成的环保设施,必须正常运转,绝不能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经常关停环保设施。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规排污行为。二要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环保问题。要把城区噪声污染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县城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环保、文体广电、公用事业、公安交警等部门要联合执法,切实强化监督管理,下功夫解决好噪声扰民问题。要抓紧编制《葫芦河段地表水防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综合整治,认真解决葫芦河污染问题。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城区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规范医疗废弃物等处理程序,不断减轻城区环境污染压力。三要全力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争取实施国家“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全方位治理面源污染。大力开展国家和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各乡镇都要抓建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大幅度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四要切实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通过开辟电视专题栏目、印发宣传资料、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环保常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和低碳消费,努力形成人人重视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浓厚氛围。
四、齐抓共管,全面促进工业和环保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要全面落实今年的工业和环保工作各项任务,必须进一步完善机制,改进作风,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强化调控增效益。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调控和宏观引导,建立健全预测预警体系,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趋势,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跟踪监控,对苗头性、倾向性、全局性的问题随时反馈,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广泛深入调研,切实加强生产经营调度,强化市场开拓。各企业也要抓好内部管理,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要优化服务强保障。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协作配合,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发改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支持,搞好宏观服务,杜绝小规模、高污染、低层次的重复建设。财政、金融等部门要搞好投融资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为优势企业争取更多的银行授信额度,努力缓解企业资金需求缺口。国土部门要保证工业发展用地需求,积极协调解决工业用地等问题。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加强园区及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企业管理服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创造公平竞争、有序运作的市场环境。环保部门要把严格环境执法与服务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又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