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篇1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企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在进行价值创造的同时控制风险,这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财务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中最集中的职能领域,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外界对这个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财务业绩也体现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效果。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经常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也劲儿可能产生最终的财务风险。可以讲,财务控制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线和方向,风险识别重要,而对风险控制和预防更重要,风险是蕴含在业务流程之中的,所以如何建立企业风险控制体系,运用内控的有力工具,无疑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的四大规律

企业风险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笔者对搜集到的企业风险案例进行了深入解剖和科学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产生和发展的五大规律,无疑是对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的产生和有效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规律一:风险产生符合“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本义是一个木桶成水量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无论风险点的出现还是风险的出现,都符合此原则。即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风险点或者风险一定实在最薄弱的环节中出现的。根据研究显示,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为九个子系统。

在这九个子系统中,不同的企业薄弱环节表现不一样,绝大部分企业是资金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市场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团队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从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开始。

2.规律二:小细节产生大风险

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汪中求先生提到了多个因为小细节导致大失败的例子,这与规律基本一致。这个规律的得出,任何企业风险的发生,其风险爆发都有一个促成爆发的“临界点”,就是这样的细节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但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决定成败,只有关键细节才能决定成败。比如,某建材厂生产企业破产了,一个关键的细节是因为一个预期中的信用证由于圣诞节的原因没有及时开过来,导致该企业资金链条的最终断裂。

所以,引起企业产生大风险的小细节,其发展演化也是有规律的。

3.规律三:小规模企业容易产生风险

从媒体上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4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成立之日起3-4年内就消失了。这个比例如果按50%计算,那么每年消亡的企业家数在20%左右。但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经营的稳定性就高得多,产生风险的机会也小得多。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风险分析及案例

1.资金断裂风险的提出

在我们见到的企业出现的所有风险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风险表现为资金断裂,资金断裂就像人患了“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如果不及时疏通极易出现“风险”,导致生命危险。这是企业在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防范的第一风险。

2.案例是证分析

南京盘龙金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资金断链,其原因就是该公司董事长的资金运作模式引起的。

民营企业一般的运作模式是以小博大。本案例中非常明显,企业自有资金太少,由于资金运作成本太高加上房地产运作的周期太长,很多运作环节企业不可控,因此,这类规模较小的中小房企非常容易资金断链。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1.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

当前,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不断扩大,企业对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内部控制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管理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成长和风险管控相联系,从而在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讲奉献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增长,最终的表现则是企业的三维现金流量平稳提升。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要素,导致企业财务期望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之间产生变动,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与企业的价值活动相关联的微观经济风险。企业风险货币化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三种形式。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如国际国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如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对财务风险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偿还、资金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风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可能会获得超过资金自身价值的额外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的经验,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规避、控制和管理,努力的控制财务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合理利用财务风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降低财务风险损失,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财务活动,从而实现期望的财务收益。

(一)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后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收益和风险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企业进行的财务运行没有任何风险,那么企业也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企业要想获取投资的风险价值,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运行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遭受到一定的财务风险损失,即使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也还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以及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因此,在财务风险发生后,企业必须采取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等手段,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或者将其控制一定范围内。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前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企业为了保证健康的财务,降低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往往会尽可能地去识别、评估、衡量各种财务风险,并运用各种综合的控制方法去尽可能地控制财务。比如把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安全区域,以保证企业财务良好。

(三)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的目标

为保证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企业应该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抗财务风险能力,有效地减少财务漏洞以及财务运行中非必要的浪费。企业决策者更是需要具备合理的财务风险倾向和正确控制财务风险的技巧。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多年来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限度承担和风险适度原则。普遍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大特征,企业必须要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衡量、以及控制财务风险,确定企业可承担的财务风险的最大限度,确保企业运营正常安全。

(二)分权分级管理原则。企业应该以现行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基础,对财务风险实行分权分级的控制管理。对于集团公司,则可以分别对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实行财务控制管理。

(三)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企业在财务运行中应该遵循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该对其安全性和收益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制定行动方案,以便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超前预警和有效规避原则。预示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特征。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警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

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可分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笔者将详细介绍这两类技术方法。

(一)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实质是以财务风险识别分析为基础,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果断运用各种财务风险预防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后,综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治理方法来尽可能地控制风险损失,阻止风险损失的继续扩大,把财务风险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以此来达到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损失的目标。控制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财务风险规避法、财务风险损失控制法、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等。

1、财务风险规避法

财务风险规避法是指对于那些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项目,决策者从企业自身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财务控制原则,权衡得失,反复比较研究各种备选方案,规避那些引起财务风险损失可能性较大的项目,从而避免产生财务风险损失的。[3]财务风险规避法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其他控制方法则只能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企业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并不仅仅是消弱财务风险引起的损失影响程度,而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消除风险可能引起的各种损失。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虽然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部分财务风险事故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以及恐惧心理,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但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属于消极地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本身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无可避免会遭遇各种风险,比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任何财务运行都会遭遇一定程度的风险。具有高风险的财务运行活动常常会带来高利润。放弃风险项目,也许就意味着放弃丰厚的利润。企业如果想要获取高利润,那么就要敢于承担高风险。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财务风险规避法。比如某种财务风险项目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非常高或在控制财务风险时运用其他控制财务风险方法需要大于或接近该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值的成本。

2、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也称非保险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合同以及其他相似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把本来需要自己来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转嫁到非保险行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控制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只是把财务风险由一方转嫁给另一方,并不能消除财务风险。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是出售,即卖家通过合法的交易形式把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财产或者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原来的所有人的与所有权相关的所有财务风险都会转移到新的所有人,从而减少了原来所有人所需承担的财务风险;第二是转包和分包,即通过合法的转包合同、分包合同等形式,转让人把财务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第三是租赁,即通过合法的租赁合同等形式,在出租的物资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的前提下,出租人为获取承租人交付的租金把自己具有所有权的物资出租给承租人,同时出租人也会将所出租的物资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转嫁给承租人。

(二)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企业通过识别、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而事先做的各种财务安排,从而来消除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引起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困难以及员工的精神障碍,为恢复企业经济、搞好生产自救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

1、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

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也可称为承担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自己承担财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其实质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通过采用资金融通等方法来弥补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残余的方法。当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都不能够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相当高且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的时侯,企业才会选择风险自留。此外,由于影响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而杂,准确认识并掌握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规律十分困难,因此企业想要事先控制全部财务风险损失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自己承担未被认识的财务风险损失。所以,财务风险自留是一种处理剩余或者残余财务风险的方法,与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相互补充。在特殊情况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它适用的范围是:企业财务能够承担财务风险所导致损失可能引起的最坏后果;采取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自我承担财务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企业风险管理者缺乏处理财务风险的经验和能力,没有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常常无意识地去让企业承担各种财务风险。

2、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

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是对保险财务风险转嫁的重要补充。由于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不可能转移所有的财务风险。因而,非保险转嫁是一种较灵活的转嫁风险的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财务风险转嫁需要通过非保险转嫁方式来实现。财务型非保险转嫁财务风险方式有三种:

(1)免责约定,即通过对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变更,合同的一方把合同中对第二者所发生的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另一方承担。在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供给合同、服务合同以及租赁合同中,转嫁风险的方式往往就是免责约定;

(2)保证合同,即债权人通过与保证人达成的某种协议,当债务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其债务时,债权人的损失由保证人来负责赔偿。债权人转嫁违约风险通常会采用这种非保险转移方式;

(3)衍生性工具,衍生性工具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兴方法。其主要形式有期货、互换远期合约以及期权。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保值、投机以及套利机会。

五、结论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发展和转型期和市场经济制度仍不够完善,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保护意识,规避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因素,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价值工程,2010,(32):53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预算管理;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它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浓缩和集中体现,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开放的、有人的主观行为参与的经济系统,所以,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或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企业系统外部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系统内部主观管理决策的不确定性。对大量企业经营情况的实地调查表明,当前,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引致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技术环境变革的不确定等,内部因素主要源于较低的企业资金管理决策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现代财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财务管理要求企业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风险。将风险与财务问题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财务风险,它构成经济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风险是贯穿现代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表现在:

第一,财务风险是一种可度量的可能性。即它以认知风险为前提,如果对风险无法加以度量,就不能真正认识、驾驭并转移和分散风险,从而也就不能降低和减少风险的损失。换言之,人们在采取某种行动之前,能预先知道所有可能的后果及各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能认知并测度风险。若用概率来描述,则体现为结果的概率分布特征。

第二,财务风险是与风险报酬(收益)直接相通的,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大小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任何收益的取得,都要付出相应的风险代价,风险同收益有替代效应。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的变异程度及其概率。这是科学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有以下三种。

1 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按照投向可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按照投资形式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按照投资期限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

2 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和实际筹资效果的不确定,导致企业行为无法达到预计效果的风险。从筹资方式来说,有债务筹资和股票筹资之分。

3 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风险就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存量现金不能够满足企业当时的支出需求,而产生的阻碍企业正常运行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一旦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突然变化,重大政策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企业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当企业出现现金流风险时,企业并非资不抵债,也不一定与经营亏损相关,只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到期结构分布不均衡等原因暂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三、产生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我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5 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

第一,风险规避,即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或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对超出企业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

第三,风险分担,即企业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借助

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第四,风险承受,即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的策略。

企业应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①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对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单位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调查。

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通常包括:行政领导体系,包括行政领导的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置等;构成要素体系,包括人、财、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的所属系统;经营体系,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会计、统计、审计、电子信息和网络监控等系统。

④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同时制定每一关键环节控制要点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操作规范,特别关注高风险环节风险控制点的控制,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④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具体业务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对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控制,要特别关注重要业务事项的控制,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不相容岗位实行分离控制、相互牵制。对财务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如担保、对外投资)制定专项业务操作流程,并对相应岗位进行特殊培训;对重要的担保业务、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并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测,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适时进行修订完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2)实行预算管理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所要控制的就是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财务预算是财务目标的细化,财务预算作为企业预算的一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定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企业整体是一个责任中心,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的责任中心。这些责任中心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目标、任务),也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向下层层分解细化、下达预算目标任务和赋予权力,将预算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然后实施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一旦发生偏差,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预算目标。

篇4

[关键词]防范 企业 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众多国有和私人企业经历了重大的转型,完成了传统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脱变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不断推进,在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威胁和压力,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如果财务风险处理不好则后果则十分严重。因此,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诸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罗万象,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结束条件。企业作为市场的最主要主体,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企业因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这势必要求企业决策者们要更多的适应它们的变化,而企业能否适应其变化取决于未来的获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资金规模、主营收入及利润等的增长。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财务活动和财务风险时刻紧密相连、共同存在。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认为只要管理好、运用好企业的资金,就不会有财务风险,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由于风险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分析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3.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企业财务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而我国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却不能满足这一个前提,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经常发生,企业的核心人物的想法被认为是真理,这样非理智决策往往使得财务风险频发。因此,科学、客观地对财务决策进行系统分析论证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及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首先,企业与其内部各部门之间或与其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各方面如果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局面,则一些毁损企业利益的现象就会乘虚而入,使得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本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而大大加大了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一方面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再次,应收账款和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通病”。应收账款和存货比重过大会无收益地占用企业一量的流动资金, 使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资金周转困难。过多的保有存货会让企业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减值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存货毁损、灭失,加大了费用支出,增大了财务风险。

5.筹资规模不当。一般来讲,企业应根据自身要求来筹资。如果投资规模大面筹入资金少,可能因此失去获利机会;如果投资规模小而筹入资金多,可能会导致资金闲置,无法充分利用这资金,增加财务成本,引发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筹资方式一般有股票、债券、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不同筹资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选择不当,会增加额外费用,影响资金周转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首先,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等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其次,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加强风险意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意识到,新经济体制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考验,如果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速度加快,管理者却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就是财务管理欠缺的体现。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①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②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认真研究和分析资金周转水平,以及各种资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固定资产和库存储备的规模进行科学定位,以确保企业良好的资产流动性。③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投资原则,统一使用资金,使资金投向配置更合理,既要避免过分分散又要避免过分集中。同时通过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部报酬率等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提高决策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健全和创新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要重视对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内控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包括的内容,分析预见可能发生的的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这都是内部控制制度应起到的作用。

5.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三、结束语

总之,在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左右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至关重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财务风险和风险危机要有充分的认识,并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的措施,并运用恰当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把财务风险管理推向战略的高度,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鲁静.浅谈如何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财政金属,2011,( 35)

篇5

(1.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北京100028;2.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北京100020)

摘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本文介绍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77-03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贺婕(1987-),女,山西省太原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金融。田野(1986-),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金融。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所包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以及现阶段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项目投资中的风险、筹资中的风险以及资金营运过程中的风险等等。希望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内部资金和企业内部可运用资本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帮助企业成功。正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才得以降低和减少,帮助企业财务实现了盈利发展,也对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新的景象。现代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1.1筹资风险

所谓筹资风险,就是能够造成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稳,以至于企业所筹资的资本较高,无法走上可循环道路,从而出现债务危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如何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挑战。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如果投资投入很大,但是却没有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就会造成获利机会的流失,如果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项目,轻则不能获取预期的收益,重则会让企业面临重大经济损失,最终导致企业亏损或者是负债;可是,如果企业的投资规模不大,但是筹集到了大量的资金,就会出现大量负债,企业要是不对这些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使资金闲置,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甚至还会增加企业债务负担,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危机。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操作的,企业资金借入的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连锁风险就越大,造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1.2投资风险

所谓投资风险,就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市场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根据需求以及环境变化,所以企业在投入资金到市场中后,就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面临相应的风险。一旦市场变化与企业之前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就会给企业造成一定影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造成企业投资失误或因为盲目扩张,从而导致资金的使用率上升,最终资金链断裂,失去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

1.3资金运营风险

所谓资金运营风险,就是指企业在与相关对象进行资金往来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企业间商业往来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资信评估,然后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如果在没有对相关对象进行全面资信评估的情况下,就采用信用期限比较长的收款政策,而且企业又没有科学、有效的催款方法,那么就会导致很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也就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债务到期了也无法按时归还,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本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在筹资顺序上,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要求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企业中财务风险的表现

现阶段,多数企业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识别,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通过多数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风险意识较差,对风险责任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风险意识较差,监督能力不足。尤其是近年来,各大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盲目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并没有认识到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如果盲目引进国外财务管理方法必然会给企业正常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而且,有些企业虽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但是却没能真正的落到实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企业还缺乏相应的培训制度,这就造成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即使有相应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会计信息质量较差,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各项决策,是进行企业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可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主要因为以下两点:第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信息,使企业决策者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第二、会计核算水平不高,现阶段仍然有不少企业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会计核算方法,这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影响核算的准确性。所以,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从而导致企业决策者判断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3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

企业在加强企业财务识别的基础上,也要提高监控的质量与效率,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有些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只是进行简单的财务统计与管理,并没有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或人员对财务管理进行监控,即使有一些职业素质较差的财务人员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也很难被发现,这就导致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造成企业财务危机。

2.4企业没能有效平衡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现金流量还是资产负债率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却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效平衡,有些企业虽然有大量资金,但是却不能进行合理利用,资金周转较慢,无论是在盈利性还是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当现金流量大时,资产负债率却很低,当现金流量不足时,资产负债率却很高,企业在制定其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发展速度的时候并没有对行业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这就导致其资产的增长速度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不一致,而这种不良现象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2.5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抵御财务风险能力较差

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也是财务管理中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技术性的防范方法,但是却忽视了合作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没有将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并综合运用,就无法对资金的收付风险进行准确判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价值,使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无法达成,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2.6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众所周知,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是当今社会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可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第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用人唯亲,觉得钱就要放在自己人手里比较放心,所以那些比较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得不到重用;第二、招聘困难,虽然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专业水平较高,并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却很少。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对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方法

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及投资判断,一旦风险识别出现状况,必然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的基本识别方法,及时的采取相应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具体内容为:

3.1财务报表识别法

这是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识别方法,因为在进行财务统计及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各种财务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识别法就是通过对这些报表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能够清晰、准确的掌握现阶段企业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状况,从而及时发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2指标识别法

所谓指标识别法,就是指根据各类与财务数据相关的指标来辨别财务风险的一种技术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与财务有关的各项核算数据,还包括企业外部利用各种渠道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获取的相关数据及信息,然后对这些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有关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分析和总结,最后从各项指标中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

3.3德尔菲法

所谓德尔菲法,就是专家意见法,主要是指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参考各位专家的意见,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与判断的一种方法。

3.4幕景识别法

幕景识别法(ScenariosAnalysis)这是欧美国家财务风险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只能够大致对风险进行识别,不定量分析。它是指通过有关的数据、曲线、图表等对某项事业或组织未来的状况进行描述,找出引起有关风险的关键因素,然后进行试验,即变换这些因素,看将出现的风险及其后果,每次变换即产生一个幕景。

四、如何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通过财务识别方法找到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之后,就要运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4.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区分风险责任

企业要从法律上、经济上明确风险承担者的职责,给予风险承担者一定的投资决策权、资金筹措权和分配权,使风险承担者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慎重考虑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活动,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培养风险意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到风险控制的活动中来。

4.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一旦会计信息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甚至给企业财务带来重大损失。所以,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避免出现由于个人利益关系而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其次,就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会计核算水平,使企业会计业务走向更加快速、准确的发展道路。强化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职能是利用会计信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当务之急。

4.3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4.4动态平衡企业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

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无论是现金流量还是资产负债率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二者之间进行有效平衡,在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能够优化企业的现金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就是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要在结合企业实际状况以及银行融资规模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流动速度、收支状况等财务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其次,就是优化企业现金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同时,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应动态地平衡,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裕时,可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当现金流量不理想时,降低资产负债率,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经营处于良性状态。

4.5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方法的运用,还要注重合作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只有将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够对收付风险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6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

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管理能力,还应该了解最新的金融以及市场信息,并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现阶段,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因为高素质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社会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企业资本进行合理运用,在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川《探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管控新模式》《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月12-14.

[2]金学哲《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现代营销》2012年2月39-41.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概念和特征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防范和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已超过2000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造成的。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和管理瓶颈。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一般意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但财务风险的界定应该具有广义性,即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持续再生产能力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定财务目标的可能性,统称为财务风险。

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中,企业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二是按其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三是按能否通过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四是按风险可能产生的结果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五是按风险涉及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六是按风险所涉及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七是其他分类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4、收益性或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也就会影响企业收益。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1、投资过快、过杂。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大都从“低、小、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的,一旦市场形势较好,积累了一些原始资本,不少企业主应有一种投资做大的冲动,不惜举债,大圈土地、扩厂房、增设备,还进军多行业。如浙江2003年到2007年,中小企业信贷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全国16%的平均值,其中还不包括企业拆借和民间借贷。这种超常规的做大,既是喜,但背后也隐藏着风险,一旦遭遇市场变化或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就会产生现金流危机,陷入资金困境。

2、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银行不可能都给予信贷,即使银行给予一定贷款,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高的甚至利率上浮80%,若是企业担保贷款,费用增加,还需加平均2-3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率。很多企业,银行融资困难,不得不向民间借贷,这种借贷,在不少地方月利率普遍比银行高10倍以上,高成本的融资,势必增加企业财务费用。中信证券2011年7月对杭州地区中小企业的调研显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浮20-30%,即年利率达到8%左右。而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利率在月息2-3分,即年利率高达20%-30%,且期限多数是半年以内的短期贷款。难怪不少企业主感叹地说:“做的利润,支付利息都不够”。

3、外部要素压力大。外部要素包括政策导向、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等等,这些都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控制的。如近来国家税收政策调整,节能减耗硬指标、外贸出口退税政策、贸易壁垒增加、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全球金融风暴、出口订单锐减,都冲击着中小企业尤其对一些生产经营传统产业低端产品企业原有的理财环境和理财方法。而我们的一些企业主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思维模式陈旧,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一时难以应对,很易引发财务危机。

三、防范和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切实加强企业内部治理

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治理不健全,集权式、家庭式管理现象,权力集中于一人,其他管理人员甚至董事、股东几乎失去参与决策、监管的职能,这种个人色彩的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财务风险。对此必须要以前车为鉴,按照《企业法》,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董事会制约机制,吸收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步入详实稳健的发展道路。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管好、用好资金、做好财务数据的记录、做好财务账,更重要的是善于捕捉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预见、有步骤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避免和降低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财务风险管理,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做到事先有计划、事后有分析;二是严格控制企业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的负债率,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并把好资金支出关,控制资金分流,使资金流向科学、合理;三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动分析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和相关外部信息,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有预见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早处置可能遭受的财务风险。

3、大力实施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产品不是来料加工,就是模仿国内外市场产品,出口的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性产品、自主品牌偏少,市场竞争风险大。可我们一些企业对此还情有独钟,热衷于增加投资,不断扩张规模,以薄利多销来实现企业效益,孰不知市场残酷性,一旦遭遇外部环境突变,这种薄利多销产品往往首当其冲受到挤压,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但也有不少企业把着眼点放在技术创新上,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却赢得了市场主动权,不管风吹浪打,仍是“吃香喝辣”。如“兴昌风机”原是绍兴一家长期来只为空调企业做风机配件的山区小厂,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先后研发成功动态空气消毒设备和具备消毒、除尘功能的多种中央空调,节能环保的产品一下成为国内外风机市场的佼佼者,今年尽管全球遭遇严峻的经济形势,1-9月“兴昌风机”整体销售却增长30%,利税增幅达140%。诸暨轴承业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滑动轴承,取代原球轴承,被国家不少重点工程采用,成为诸暨块状经济中利润最高的一个行业,销售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由此,中小企业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引进人才,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知识附加值,不愧是抵御市场风险、抵御企业财务风险的明智选择。各级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费率高,是引发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可能性加大的主要因素,而金融机构给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贷款,缺少抵押物、融资综合费率高、风险大也是现实,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矛盾。一是深化开展银企融资合作,在引导和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建设的同时,加大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二是建立和完善提供业监管力度,推进金融机构与提供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补偿政策,加大对经营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良好、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成绩突出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力度,同时在政府资金引导下,联合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组建区域再担保机构,健全风险分散与化解、提升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和担保实力;三是积极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监管,吸引民间资金,满足中小企业速效需求,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家曦.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调研与政策,2008,9

[2]兴昌风机竞标时经常没有对手.绍兴日报

[3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4]刘建明,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8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没有人愿意去投资一家不懂的企业”。显然,如果投资者可以看懂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就更能看懂企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管理者除了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的经营现状数据之外还应该要时刻警惕那些在企业未能察觉的风险和可能带来企业经营失控的危险,通常隐藏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些大数字的变化背后。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1.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企业资产购置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流动性负债筹集来的,只有小部分的资金是由长期负债筹集而来。企业的流动性负债是用来对流动资产的筹集,固定资产则全部由自由资产来筹集,用来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是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负债的长期筹措而来的,这样财务风险就相对比较小;第二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结余是红字,那就表明了企业的一部分自有资金遭到亏损,那么自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将会下降,说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高度警惕;第三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的亏损侵蚀了全部的自由资本,除此之外还占了负债的一部分,这就会导致资不抵债,这样企业就处于高度风险之中,企业必须采取强制的措施,来防范并制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并带来严重的后果。

2.从利润表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可以从营销收入中去除经营中的所有费用后的营销收益,所谓的所有费用包括经营成本费用、经营管理费用、经营销售费用和经营销售税金以及经营附加等经营费用;第二在经营收益的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之后的经常收益;第三在此基础上加上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后减去营业外支出的和,也即营业期间的收益。只要认真的分析这三个层次,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

3.从现金流量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而且重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流量管理,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利润指标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不时刻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那必然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很多企业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兴亡的关键因素,有的时候它比企业的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组成,财务健全的企业应该维持稳定均衡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支出,意外的投资,都会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1.对筹资风险的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就是筹资活动,因此筹集资金时如果管理措施不当的话会使企业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渠道进行筹资:第一是借入资金,企业借入资金实行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就给企业带来了收益不确定性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第二是所有者投资,例如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增资扩股等等。企业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利率的变动所导致的企业筹资成本增大的风险,或者是企业筹集的资金的利息高于平均利息水平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外,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和外汇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负债经营的规模。

2.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筹集到资金后会进行三种类型的投资:投资商贸活动、投资证券市场、投资生产项目。但是,投资项目并不是都能够产生预期的收益,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产生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求获取超额利润的同时,要克服盲目和冒险主义,尽可能的降低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增加。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要追求风险性、稳健性和收益性的最佳组合,或者是在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情况下,让稳健性原则充分发挥作用。

3.对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企业对资金的回收是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造成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可以加速现金的流出。它可以使企业产生利润,但是却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而且还会是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所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第一评估并确定客户的资信水平,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三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率;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对收益分配存在的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的最后一个循环是企业在收益中对风险分配的控制,企业中收益的分配有两个,一个是姑息收益,一个是留存收益。股息的分配是指股东对自有资产的扩大需求,收益的存留是企业规模扩大投资的主要来源,二者相互联系但是又相互矛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如果想要是实现销售和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增加扩展速度,就需要大量的增添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作为企业的留存,以进行资本扩充;但是若实现较高利润,但是股息分配水平却很低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这就会形成企业受益分配的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斟酌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目前主要有分配法、回避法、转移法和降低法四种。

(1)分配法。所谓分配法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企业的多种经营、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和对外投资等多元化方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面对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共同投资,从而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以分散投资风险,最后避免单个企业独自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增大了企业的风险,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即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分散风险。(2)回避法。在进行投资之前,企业应该综合的评价各种投资方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条件的前提下,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企业应该谨慎的进行股权性的投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回避法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来达到影响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要的风险承担是值得的。(3)转移法。转移法主要是指通过某一些手段将企业的全部财务风险或者部分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或企业承担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所谓保险转移主要是指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可以采用联营的投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共同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身上。非首席财务官保险转移主要是指将风险转嫁给特定的机构或者部门。采取风险转移的办法可以大大的减小企业财务的风险。(4)降低法。主要是指企业在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在保证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降低全部资金中负债资金的比率,以达到降低企业债务风险的目的。在经营生产活动过程中,企业可以改进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等来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占有率降低和产品滞销而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配备专门的人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等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国内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尚浅,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命题,对它的研究将会对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产生重要的突破和补充。

参 考 文 献

[1]吕喜斌.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

2011(1)

[2]翁怀茹.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4)

篇8

【关键词】集团企业 财务活动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一、概述

集团企业虽作为一种常见的企业组织形式存在于市场经济中,但并未以一个名词概念被明确的定义,所以此处对于集团企业的定义是综合了人们对集团企业的普遍认识。集团企业是指以资本为纽带控制着若干个企业,形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以集团的规章制度为共同行为准则,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实行垂直组织管理。集团企业作为由母子公司联合运行的经济体,其特征表现为:(1)集团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但集团企业的母公司和大部分子公司(即不包括母公司的分公司)本身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有限的民事行为能力。(2)集团企业母公司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全资控股、优势控股或实质控股的方式垂直控制着若干子公司或关联企业。(3)由于集团企业母公司的主导和控制地位,故而要求子公司在财务方面应该直接或间接的服从母公司,以保证母公司的根本利益。

由于经济环境和集团企业财务活动的可变性与复杂性,企业的财务管理几乎都是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故而从财务的角度看各种风险因素最终都会集中体现到财务上来,使得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可变性或不确定性。关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主要包括:

1、资产组合理论。集团在投资时,由于单一资产的风险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往往会同时选择多项资产进行投资,合理安排资产的组合,从而实现投资的多样化,使得在确保一定收益的前提下,将风险降到最低。

2、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其是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资本市场理论形成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对证券市场中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衡量风险大小的模型,以此帮助投资者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得出风险组合资产的预期收益。

3、资本结构理论。如果假设企业在未来净现金流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在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并使其达到最优资本结构,可以实现集团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我国当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现状

由于我国集团企业有一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习惯,致使集团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而同时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漠视财务风险,对集团企业客观存在并且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在这个宏观环境下,集团企业任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出现偏差或者不适应,都将给集团带来财务风险;而另一个方面,集团企业成员本身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故而在内部管理上,集团企业容易出现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导致集团对成员企业难以实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不能准确接收到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最终使集团做出缺乏科学性的财务决策。

下面就我国当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进行分析。

(一)企业集团融资风险。企业集团融资风险指企业在融资决策与执行决策中出现失误,给营运和财务方面带来困难和意外负担,甚至产生资不抵债的可能性。随着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集团企业的融资方式大致可分为:

1、股权融资。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进行筹资,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不稳定,致使投资者们对普通股的风险估量一般都很高,根据高风险高回报的原理,集团如果想要进行股权融资,则必须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报酬,这样会导致集团的筹资成本偏高。同时在股权融资过程中,当集团企业投资报酬率下降,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时,投资者对集团企业就会丧失投资信心,可能抛售公司股票,从而造成企业股价下跌,同时也会使集团企业再融资的难度扩大,融资成本上升,增加财务负担。

2、债务筹资。集团企业债务筹资的途径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长期借款筹资、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这三种方式。但前两种方式往往会因为受到固定利息负担和债务期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集团的一些特殊时期加大财务风险。而融资租赁由于其租金总额通常需要高于设备账面价值的30%,这会在无形之中给集团增加财务负担。

(二)集团企业投资风险。集团企业投资风险指企业投资后由于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效果,存在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根据集团企业的投资内容,投资风险可分为:

1、集团企业对外投资风险。首先,集团企业选择对外投资必然会受到被投资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的影响,其次,集团企业在为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经常会选择多元化投资,但是有时因为多元化投资的范围过于广泛,容易造成集团的资金周转不灵、营运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从而导致集团企业投资风险加大。最后,集团企业在对外投资方式上可以采取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两种方式,而同时集团企业在投资方式上的选择将与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资本纽带关系、产业纽带关系有重大的联系,故而集团企业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合理不合理会给集团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2、集团企业内部项目投资风险。因为集团企业内部项目投资风险与单体企业在形成原因上基本相似,所以也必然会受到产品需求变动、产品价格及产品成本变动、经营者管理不善、投资项目不能很快形成生产能力并达到预计生产能力等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投资风险。

3、集团企业内部相互投资风险。首先,集团企业内部各独立企业之间相互投资或合资,因为集团企业干涉过多,会致使成员企业难以按照自身特点确定合理的投资额,从而影响内部投资效率;其次,由于集团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也存在一些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容易导致集团企业的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最后出现投投资风险。

(三)集团企业资金营运风险。集团企业资金营运风险指集团企业在流动资金管理过程中,因为营运环节资金流动在时间和金额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容易引起集团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最终影响到集团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并有可能造成集团的经济利益的流失。其主要体现在:

1、流动资金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流动资产是集团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作的资本保证,其对集团资金营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三个方面。集团企业成员所持有的现金和存货的数量如果过多,则会增加集团的管理成本,但是数量过少则无法满足应付业务开支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样当集团企业扩大赊销时,其虽然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业绩与账面利润,但容易增大催收账款的难度,也增加了应收账款占有的机会成本,当实行紧缩赊销政策时,集团企业又将面临失去市场机会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收益。

2、集团内部利益不一致性带来的风险。由于集团的成员企业大多都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各成员企业在没有严格的统一管理时会习惯性的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有利于自身营运的现金流量和存货安排,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信用制度,因此可能会导致与其他部分成员企业产生局部利益冲突,影响到集团企业整体营运的安排。

3、集团战略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集团各成员企业在资金营运环节上是遵循集团企业整体的营运战略,所以如果整体发展战略实施不当,必将使各成员企业在资金营运环节上出现风险。

(四)集团企业利润分配风险。集团企业利润分配风险是指由于利润分配可能给集团企业整体价值和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集团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将集团所实现的净利润,按照集团财务制度所规定的分配方式,在社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集团进行利润分配也就意味着集团需要从自身所拥有的现金中分化出一部分用于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即从资金总量上看集团所持有的资金发生了减少,所以集团在分配利润的时候如何在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和资本保全之间做出权衡,关系到集团的整个财务状况。

1、产权的不清晰导致集团内部出现了利益的冲突,容易使集团产生利润分配风险。产权是利润分配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在选取利润分配的方式时,都必须遵循企业之间的投资数额要有明确的会计核算以及产权界定要清晰的原则,但是我国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集团企业是按承包租赁,行政合并等方式组建而成的,其产权界限的划分并不清楚,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产权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和资本市场的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会使集团的产权划分存在一定的缺陷。

2、集团企业财务控制往往比单体企业的范围更广,因此相比之下集团的财务更加的容易出现失控的情况,最终引发集团的利润分配风险。首先,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由于拥有较大的资金和利润方面的调配权,容易出现部分成员为了维护小团体的利益而做出一些违规的利润分配决策。其次,由于成员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时常上报给集团的信息并不真实,私自留下本该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导致了集团的利润分配风险。最后,集团的内部管理层中少数企业经理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各种利益,甚至将本该分配的利润私有化,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3、集团企业的投资活动是集团利润来源的一部分,但如果因为集团企业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而将大部分资金投放于效益低下的项目上导致其变现能力下降,也必然会引发集团企业的利润分配风险。集团企业的融资活动是集团利润分配的主要途径,故而集团在融资时,其融资的能力的大小和成本的高低都会引发利润分配的风险。

(五)集团企业产权管理风险。集团企业产权管理风险指集团企业将其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债权资产分别投资于子公司,并依法落实其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通过产权关系的约束控制,间接实施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背离而产生财物损失的可能性。而影响集团企业产权管理财务风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技术时效性的原因,引发集团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产权管理上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客观存在,导致集团企业在产权管理上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六)集团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风险。集团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风险是指集团企业各成员企业之间互相提品和劳务过程中进行内部价格结算时,由于内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内部转移或关联交易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结果,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成因包括:1、集团企业内部成员企业独立核算自成一个利益中心,所以容易出现子公司的管理层和当地股东产生抵触情绪,妨碍集团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当转移价格政策的目标正好和接受高价的子公司的目标相悖时,可能会挫伤子公司职员的积极性。3、在集团企业内部,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对下属子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成为必要。4、制定转移价格政策的复杂性。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任何企业在其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内外部的等因素所引起的财务风险,所以集团也不例外。因为风险的客观存在,其需要集团积极地去面对,并制定必要的措施去预防或降低风险所带给集团的利益损失。因此集团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其内容包括:

(一)建立健全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由于风险的管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故而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先运用相应的技术对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识别出风险的类型,之后再根据已有的认识对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估,得出其可能会带给企业的影响,最后制定出具有高效率的制度来管理和控制风险,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1、集团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现实中集团企业的风险并不都是显露在外的,因此集团需要通过对企业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逐一的识别,才能清晰判定哪些财务风险才是真正影响到集团财务的风险。其中具体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1.政策分析法。集团通过对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理解和分析,再综合集团自身的财务的实际情况,可以识别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本来源。2.财务风险风险列举法。由于集团的财务情况最终会变现集团企业相关的财务报表上,所以可以通过对集团的财务报表、财务资料以及管理流程等资料综合分析得出集团财务的薄弱环节,并以此来估量未来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3.实地检测法。通过与实际操作人员的直接沟通,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实情及风险管理的成效,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2、集团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和度量系统。财务风险的评估和度量系统是指集团在识别风险之后,由于各个不同环节被识别出来的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程度不一,故而需要集团对于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或者测量得出其在整个财务管理中的比重,给予集团比较直观的了解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管理资源的分配。由于不同财务风险,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其财务风险暴露出来的形式及发生损失时的程度可能会有差别,故而使得在现有的财务风险中,有些风险本身比较直观明了或因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易于被评估和度量,但另外一些隐含风险需要对其运用具体的评估技术进行探测、显化处理,才能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

3、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集团在针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时,由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不同,故而需要采取不同策略和方法,选择最合理的管理方案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因为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微观的经济活动,其风险存在于集团的每一项财务活动的环节中,所以要想通过对财务风险的优化组合,运用适当的风险转移工具,对财务风险实现提前的预防和合理的回避,就必须针对集团的每项财务活动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控制,其具体的步骤包括:

(1)企业集团融资风险的控制。融资风险的产生是由于集团内部融资决策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造成的,故而对于融资风险的管理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控制: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②明确集团企业融资主体。③协调集团内部利益关系,规范内部融资行为。④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2)集团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集团的投资活动是企业一项主要的财务活动,其不仅影响到集团的资本结构,而且还决定着集团能够取得的利益多少,所以综合集团投资风险的成因,可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加强对投资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①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②对各项风险投资资产进行优化配置组合,实现多元化的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某一单项投资资产的风险。③综合考虑到集团的未来发展战略,以及资本纽带的关系,合理分配投资资金,正确的选择最适合集团发展的投资方式。④将集团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利益和最终的投资目标,协调好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目标关系,但同时又不能对成员企业的财务干涉过多。

(3)集团企业资金营运风险的控制。集团要加强资金营运风险的管理需要从三个方面对企业资金进行控制。①合理的确定集团现金的持有量和存货的批量,并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制度。②建立资金营运准备制度。集团通过设立现金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和存货准备制度可以有效地应对集团资金营运方面的不时之需。③由于集团在资金营运环节受到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影响,故而集团在资金的营运环节不仅需要考虑到每一位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更应该合理谨慎的贯彻执行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

(4)集团企业利润分配风险的控制。由于集团企业的利润来源于企业各方面的财务活动,所以加强对集团利润分配风险的控制,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其具体的措施有:①做好财务控制环节工作。集团应加强对成员子公司企业的财务控制,掌握子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实力,以保证集团在利润分配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杜绝子公司中小团体利益的出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集团企业财务失控局面的出现。②增加利润分配决策的科学性,选择最合适的利润分配方式。集团在做利润分配决策时,不仅要保证债权人得到正当的合法权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集团能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合理的对利润进行分配。③考虑到可能对利润分配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加强对此类因素的管理。

(5)集团企业产权管理风险的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①明晰产权关系;②合理设计产权结构。

(6)集团企业内部价格转移风险的控制。集团企业由于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故而在对其内部价格转移风险的控制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对于分权程度较高的集团企业可以选择市场价格或协商价格作为转移价格,以便把竞争机制引入集团企业内部,使分权程度高的集团内部成员在内部转移价格环节更加的公平、合理。②对于集团企业内部核心层的企业可以采用双重转移价格定价方法。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母公司的子公司之间和集团企业内部非独立单位之间结算时,可采用成本转移价格。

(二)建立健全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保障体系。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仅仅只通过财务风险的一整套管理程序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因为一套成功的管理方案,其不但包含管理者正确明智的管理决策,还应有相应的监督体系,以及有效地执行者,不然即便是最完美的管理方案也会成为一纸空洞的理论。所以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保障体系,通过对集团的内外部管理活动实现严密的监控和督促,可以从根本上保证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1、完善集团企业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缘于现代公司制度建设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带来的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益上的冲突,需要通过规定公司参与者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和职责的分配。优化股权结构,在公司内建立有效地制衡机制,建立市场的、动态的、长期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同时逐步建全有关法律法规,增加执法力度,规范公司治理。

2、合理集团企业财务权责配置。财务权责配置是指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权限、责任和利益配置,其具体以集权式、分权式和集团企业总部指导下的分权管理模式表现出来。因为现实中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没有绝对的集权或分权,故而集团总部在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需要考虑到:1.集团企业的管理模式;2.集团企业的发展阶段;3.股权集中度;4.集团企业的规模;5.子公司性质和母公司经营者风格等因素。只有综合了各方面因素后才能决定采用最合适的管理方式,充分实现集团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财务风险信息在各业务单位的流动不完全是单向循环的,其过程具有多向交互式、智能化的特点。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正是联结集团企业各业务单元和关联市场的一条纽带,形成一个集中的信息平台,及时广泛地采集所需要的大量财务风险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加工和分析才能随时更新财务风险信息,并及时作出分析和判断,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1.建立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比率,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权益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入比与每股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对集团企业融资风险进行预警。2.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通过投资规模比率、年投资增长率等预警指标来分析投资规模指标,其次通过对总资产报酬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资产销售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等预警指标分析投资收益。最后综合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指标形成对集团企业投资风险的预警。3.建立营运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资金营运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坏账损失率、现金周转率等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对财务运行风险的各方面指标进行分析后,才能形成一个立体的预警指标体系,集团企业也可以根据出现风险的具体财务运行环节做出风险预警。

5、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集团企业应该在坚持《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面向经济业务事项,既考虑资本市场监督要求,也体现集团企业内部管控需求,同时,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统一核算的集中度,集团企业在制度体系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财务人员的具体会计判断,将会计判断、会计估计等判断事项尽可能多的有管理层来决定,并将其在制度体系中加以明确。

总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集团企业的形式必然会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趋势,同时通过建立一整套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和健全集团风险管理的保障体系,集团成功规避了可能引起企业财务上发生损失的风险。但是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永远没有最好的管理方案,只有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而不断改进的更好的管理方案。尤其我国集团企业处于刚刚起步发展不久的阶段,在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上,仍然需要借鉴各方面优秀的管理经验,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最适合我国集团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并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王素荣.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2]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王启祥,杨涛.煤矿现代化2004年第四期

[3]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骆新新.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0期

[4]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施小蓉.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4期

[5]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孔玉生,程素娟.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资金结构预警分析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但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财务风险,因此,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财务风险的要领。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其比较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如果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金完全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负债筹资的方式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即第二种观点。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即财务杠杆)。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二、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认识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三、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应以数量化形式对现金流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于偿债能力:

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

四、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和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财务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财务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因此在工作中应该使企业的资金结构保持在第一种类型。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因此我们往往根据企业负债比率来判断,使之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也是企业应该重视的。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注意使速动比指标和流动比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速动比指标和流动比指标怎样的数量界限条件下才能控制和避免风险呢?

速动比=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流动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通常认为速动比一般控制在1比较适宜,流动比前面已经谈到一般控制在2较为适宜。如果大于上述指标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强,反之较弱。但上述两项指标过高则会造成资金浪费,过低会周转不灵。所以举债时要做到比率协调。

五、做好筹资风险的阶段性控制工作

1、事前控制

首先,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做好各种预算工作。在对外部资金的选择上应从具体的投资项目出发,运用销售增长百分比法确定外部筹资需求。可以从以往的经验出发,确定外部资金需求规模;也可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使各项数据直观准确,量化资金数额,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应在筹资决策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运用。

其次,企业在选择负债筹资的方式中,如果选择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应做出分析,对银行做出选择。应选择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勇于开拓,肯为企业分析潜在的财务问题,有着良好的服务,在企业有困难时帮助其度过难关的银行。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中重点强调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使用资金的责任感。企业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确保投资效益,实现资金结构优化,减少企业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产风险。要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

(1)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现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持有量过少而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企业就会因资金短缺发生筹资风险。

(2)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如果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比重过大,就会使速动比率很低,从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因此要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生产经营流程,使企业存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3)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货币资金回笼。应收账款是被债务人无偿占用的企业资产。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还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对本次筹资过程的分析上,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而投资又是为了获得利润。在一个整体的过程结束后,企业必然要对本次筹资运作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各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各种财务比率,可利用杜邦分析法对报表进行分析。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是为了指导今后的工作,企业的筹资活动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和负债比率,做好筹资风险的阶段性控制等各项工作才能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吴少平、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2000。

[2] 《财务管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通常是指公司潜在的在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财务风险多指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所导致的企业财务成果发生重大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具体说来,应该包括企业的财务核算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税务筹划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股利决策分配风险等,应该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广义的财务风险。

本文试图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措施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任何企业只要从事经营活动,就必然会面临财务风险。我们在此处所探究的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不是要杜绝风险,而是在企业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减少风险发生所带带来的损失。

究其根本,财务风险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市场因素

企业所处的市场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包括汇率、利率、通货膨胀、国家宏观和微观调控政策等等各个方面,其中的众多因素都是企业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对财务目标、财务决策、财务制度、财务控制等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环境。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内部管理因素

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有着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并且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措施来保证实施。因此,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应该有着高瞻远瞩的长远眼光,将重点放在对未来不可预见风险的控制上,从管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中,一些管理者仅仅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企业的现在,更加重视企业已经存在的风险及已经发生的问题上,着重精力来解决眼下的问题,而忽略了未来的风险和问题。管理者的忽视必然会带来实际经营者的忽略,从而会严重的增大企业的风险。

其次,风险控制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需要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宏观把握。但是在实际中,一些经营者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虽然具有风险控制的意识,但是却缺乏风险控制制度制定和实际执行的能力,以为风险控制仅仅是简单的数学推断,是基于目前数据基础上的简单的预测。这种知识和技能必然会导致企业的风险控制最终变成一纸空谈。

再次,任何的管理措施要想真正的发挥其作用,都需要有配套的执行措施来保证能够真正的执行到位。但是在实际中,一些企业虽然有着很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但是却缺乏有力的执行措施,从而使得风险控能成为纸上谈兵,当然其作用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谈及控制措施,当然也仅仅是针对上面所述的企业内部的因素而言。具体而言,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自上而下的重视意识

对任何一件事情而言,没有重视,当然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的重视。要做到这一点,重中之重就是企业的管理者自身要加以重视,了解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在整个企业中大力推广,让大家都有风险控制的意识。

2.建立一支强大的风险控制队伍

风险控制归根结底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的,因此,要建立起一支很强大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风险控制队伍。队伍的建设有三个基本的要求:一是由具有各个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包括财务领域、审计领域、业务领域、法律领域、税务领域等等。风险控制的根本就是要基于企业的现实来推断企业的未来,因此,试想如果没有对企业现实的扎实了解和深入探讨,又何来对未来的有力的推断呢?二是要加强队伍的培训。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是十分迅速的,要想始终拥有更新的知识体系,就需要不断的加强队伍的培训。在这点上,既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完成,也可以参加一些由专业机构举办的专业的培训来完成。三是要具有在企业中超脱的独立性。风险控制是依据企业的现实数据提出对未来风险的预判,并要根据预判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要大力的配合。但是在现实中,有些部门因为种种原因,会有抵触情绪,不原意积极的配合,甚至会消极的阻碍。这就需要风险控制队伍要具有超然的独立性,要能够排除一切干扰,而决断的将其判断推行到实际应用中。

3.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因此,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制度措施及相应的实施细则。但是,企业的经营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制度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定期的对其进行反馈,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修订,以保证该制度能够真正的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制度建立后,不能束之高阁,而是需要有一桃严厉的手段来保证执行。这同样需要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

4.加强同业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做到知此知彼,为此,就要深入了解同行业间其他公司的做法。在风险控制领域,也可以参照同业间的做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不断地加以完善。同时,这种做法也可以加深同行业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了解,更加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相对于上述的可控风险来说,企业同样还需要面临着不可控的因素,比较市场的变动,国家调控政策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等等。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同样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既然是不可控的因素,企业要如果防范呢?

这就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在市场发生变动之前得到警示,从而使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来采取控制措施。

在这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两种做法:

1.深入的了解市场

企业要想在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对所处的市场有深入的了解,了解市场的状况,了解国家的政策走向,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等等。这就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市场分析,定期向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市场分析报告,以供决策之用。另一方面,对市场的了解也更加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2.利用专业的资源

企业在很多资源,尤其是外部资源的占有上毕竟会有限制,为此,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作为企业的经营顾问,利用这些专业机构手中丰富的市场资源,为其提供国内市场,甚至是国外市场的深入分析报告。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又可以获得十分专业的信息。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需要企业付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努力,并且需要随着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在这方面,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完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保证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才是最适合的。

为此,企业需要努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