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思想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学者对黄职业教育理论和思想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围越加广泛,在对黄炎培这一块研究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教育目的;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三是职业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研究;四是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五是对“农村教育论”的研究;六是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探讨和研究。例如,福建师范大学黄仁贤教授对黄炎培的职业指导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黄炎培从职业教育的倡导到创办,至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职业指导,并且第一次把职业指导纳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在其数十年间的职业教育理论探讨和教学教育实践中,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指导体系。武汉大学张建华教授从黄炎培的职业道德观着手,认为包括“敬业乐群”、“劳工圣神”、“完善人格和爱国主义”等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职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思想对我们推动职业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叶凤刚教授认为,在21世纪2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黄炎培是最早注意到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农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经历了由“分区立系”到“划区施教”、综合改进,再到“先富后教”、“富教合一”三个阶段的演变。此外,南京师范大学庄缇缇的硕士论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及过程、具体内容、思想特点、及其启示做出了系统而具体的阐述,就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内容而言,除以上六点外,还提出了黄炎培的人性化教育制度这一内容。
二、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在注重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一些学者也把目光转向把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张謇、陶行知、杜威等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上。例如,王彪认为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继承发展的关系,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和开拓者,而他的学生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这也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创者。他们在职业教育思想上有着密切联系,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实践上,他们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推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淑丽对黄炎培和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她认为两人在相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并具体从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三个方面来计较二者职业教育思想的异同。在杜威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方面,张晓明也进行了相关研究。马斌也对黄炎培与张謇、陶行知等教育家在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办学方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三者提出了各具个性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与理论。此外,姜建、马万明对张謇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该文章主要从两者职业教育思想起源、职业教育实践形式、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原则进行比较,认为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先于黄炎培,并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参考的范例;在职教实践形式方面,两者都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但张謇更加注重校企合作,而黄炎培更加偏重职业指导;在职教内容方面,该文在张謇“事业之所至,教育之所至”的教育理念与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理念及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异同比较;在职业教育原则方面,作者认为两者都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但从具体实践上看,黄炎培职教对象更为广泛。
三、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篇2
墨子基于“兼爱”这个教育思想,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教育理念。他身处乱世,看到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的重大影响;关注下层社会人民,提倡人人都应平等地接受教育;立说传教,注重实践和创新。在墨子的教育思想中到处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芒。
1、一视同仁的平等教育
身逢乱世的墨子深刻观察和体会到社会大环境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重大深刻的影响,提出了独特的“染丝说”。
“染丝说”认为人性本没有善恶之分,就像没有染过色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己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染丝说”否定了人性先天就有善恶之分,主张不论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夫徒步之士”,同时也肯定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人不仅有受教育的可能性,更有受教育的必要性。
墨子主张积极的教育方法,提倡“强说人”。《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主张“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但是墨子不同意控孔子的这个观点,认为讲学授业要积极主动,不能错过传教的机会。孟子曾反对墨子说:“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焉,扣则鸣,不扣则不呜。”墨子针对这点提出“虽不扣必鸣者也”,主张积极地施教。
2、德智并重的技能教育
墨子的德育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强调德智并重,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认为要实现“兼爱”的社会理想,在人才方面就要培养“兼士”,“兼士”要具有高贵的品格:“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厚乎德行”是指兼士必须救民于水火,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救助、帮扶身边的弱者。“辩乎言谈”是指兼士必须有良好的与人辩论的能力。“博乎道术”是指兼士必须具备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从事社会实践,最终完成墨家的政治理想。
3、言行一致的实践教育
墨子提倡人人都应向学,学习中不仅要学智慧、培养德性,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墨子·修身》中记载:“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攻,虽劳必不图。”
墨子本人就是技艺顶尖的木工,制作了大量的器械,他在教育中也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理念。“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这是墨子提出的著名的“三表”法,意思是说,如果要识别世上的真假,那么言论要有三种准则,即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墨子还强调一个人要言行一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自己“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以身作则,不贪图享受,苦心苦行而充满励志精神。
4、量力而行的人性化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墨子的“量力”,有两个方而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提倡量力而学;对老师而言,提倡量力而教。
虽然墨子提倡并身体力行“强说人”,但他并没有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相反地,他主张因材施教,量力而学。作为一个教育家,墨子很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他看来,教师不仅要主动施教、因材施教,还要量力施教、以身示教。“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
二、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家学派在教育活动中提倡普遍平等的、人性化的教育,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强调尊重经验、勇于创新,以及注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注重教育的平等性
在当代中国,家长对职业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但事实上,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也很难顺利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士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重视和信任。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既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也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在任何岗位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是平等的且同样重要。
墨子“染丝说”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人性平等的基础上的,认为人生来并无贵贱之别,只有分工不同,因此更具有时代意义,对今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注重德智兼备
墨子提出具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这三种道德的人才是德才兼备、能建造理想社会的“兼士”。
当代职业教育中普遍提倡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艺双修、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掌握的技术越高超,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3、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墨子提出的检验学习理论的“三表法”就要求学生注重考察事物的本质及重视实际效用的思维方法,这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正如《墨子·耕柱》中记载:“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所说的述与作的统一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这方面墨子的眼光是关注未来的,是积极地、开放的,因而他是主张和注重创新精神的。他认为在把握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批判的继承的同时,又要在当代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积极重视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的理念完全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4、注重人性化教育 按受教育人群来讲,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但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它又是个性化的。这要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课程的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技术现状以及中国目前就业形势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根据墨子的主张,一方面受教者要量力而行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学习,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能力、不同天赋的受众,给予更为具体的人性化的教育。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陶行知 教育思想 方法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教工作者需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键在于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融入到职教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领域,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专业和每一门学科,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项目和每一次活动,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职教工作,并以学校工作去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一、以校为本,让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校园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精神满足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场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校园应该是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打造丰富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生命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自豪自信、快乐健康,从而利用校园一切资源实实在在的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首先,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学生校园生活。在原有的五月放歌、校园十佳歌手、校级篮球、足球联赛、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的基础上,学校新创了“青春飞扬、淘宝校园”系列活动项目,通过海选,选出校园画家、书法家、音乐达人、歌者、舞者、戏曲达人、小品达人、发明家、烹饪师、点心师、茶艺师、体育达人(含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三分王等)、作家、诗人等,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展示特长、收获骄傲,在参与中成长,在活动中找回自信,融入校园,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其次,建设美丽校园、文化校园,给师生提供一个舒心环境。人的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工作学习状态、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好的环境还会引领人向上、向善、求真、求实。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校园的育人环境,他提出校园“要美丽,可以令人欣赏”“要阔大,可以使人胸襟开拓,度量宽宏”。为此,我校投资三百多万元,请园林专家专业设计,将校园内无法用于教学的苏州河沿岸近五十亩左右的区域建设成为园林式的师生休闲景观区,亭台、楼阁、长廊、花木、小道,充满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让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漫步小道、歇息亭台、观赏美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二、教学做合一,积极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职教校本课程体系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编制教材的理论依据、方法、标准和体裁等,提出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和“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主张来编写相应校本课程系统。学校依据陶行知先生关于教科书和课程建设思想,结合职教实际、吴江地方历史文化及产业特点和本校师资特长、专业特色等,全面规划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职教校本课程体系。例如,旅游专业结合水乡古镇特色开发建设《水乡旅游》校本课程、结合苏州市政府投资建设美丽苏州湾的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美丽苏州湾》校本课程;烹饪专业结合吴江历史文化和地方美食开发建设《吴江美食》和《吴江特色小吃》等校本课程;财会专业结合现代社会金融理财需求开发建设《理财入门》校本课程;电子信息专业结合“互联网+”时代潮流开发建设《让你成为网店老板》校本课程等。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专门组织力量开发建设了《基本礼仪教程》等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训练、评比等环节,使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礼仪,熟练运用基本礼仪,并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素养,教学成效十分显著。根据规划,学校将最终建设一套具有地方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结合职教专业、体现师生为本的校本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学校的独特文化和靓丽名片。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做校园的主人
篇4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实用组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其教育思想分为乡村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理论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生活教育,倡导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生活教育”包括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其意思是指培养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取知识和技能。这里的知识和技能是人的生存之道,即求生之能。
“社会即学校”理论是陶行知为反对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士大夫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平民难以接受普通教育而提出来的理论。他认为社会就是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并且强调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3、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中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其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应该说,在16号文件中,培养的目标是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是要符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其深层次的含义是培养的人才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且也要能解决国家发展生存需要。这一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一致的。
我国高职教育中提出的“校企合作”理论与“社会即学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效果。“校企合作”在我国国内有四种模式: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式模式以及“订单式”合作模式,现在研究的比较热的是“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2]。
职业教育理论中的“老师教,学生学,边学边做,通过做来巩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相一致的。这样就解决了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其学和做,学生只注重学,教学脱节等弊端。
4、两种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紧密结合
下面我们以《实用组网技术》课程为例,谈一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实用组网技术》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组网能力和维护网络能力的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将符合中小企业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本课程依据锐捷网络真实的企业园区网络项目,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将该项目所包含的知识点肢解成九个模块,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在最后的教学进程中,再合并成一个项目进行综合实训,作为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素质的训练。我们在设计《实用组网技术》课程时,针对岗位需求,围绕课程技能培养目标这条主线,设计构建了实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模式,结合锐捷认证网络课程体系,以RCNA为教学主线,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课程的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纯理论+感知阶段)
依据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技术,主要详细讲授网络设备为主,分清不同层的网络设备,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特点等,对网络设备有个清晰了解与感知,此阶段课时占用比例很小,但对后阶段的网络互连与配置、网络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网络互连基础、局域网、广域网和网络规划与设计等四部分,做到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较深的专业技术知识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着重介绍技术的应用。
(2)实践教学内容(掌握核心技能,灵活应用阶段)
实用组网技术的实践教学分为两层,即网络构建、网络故障排查。
* 网络构建:包括网络设备的使用、配置和管理,中小型企业内部网的组建,企业网与Internet互联、广域网接入技术等。
* 网络故障排查:包括软件和硬件故障排查,这一部分内容融入到每一个项目实施中。
此阶段以具备行业工程背景设置的网络配置案例为主线,实现工程过程化训练,辅以必要的网络互连与实现理论,使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此阶段核心是实现,灵魂是活用,实践为主,理论相辅,交叉进行。
同时,为了配合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我校与锐捷网络公司共同投资约100万,建立了一套网络专业实验室,并成立了锐捷网络学院,为后续的“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5、结论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解决平民接受普通教育而提出的伟大理论思想,在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中不仅能和职业教育教育理论紧密结合,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实用组网技术》课程为例,说明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理论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颜元;实学教育;思想;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83-02
一、颜元实学思想简论
1.教育目标,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颜元从“经世致用”的观点出发,认为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直接为国家的“富强”服务。“教以济养,养以行教;教者养也,养者教也。”将“养”与“教”相提并论,相资相辅,他已经注意到生产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他的观点是,教育是为国家培养“经济臣”的,他们是能为国家、民生办事的官吏,上自“君相”下至“百官”,而不是培养无益于国家的“庸碌”官吏。颜元培养人才的宗旨是“以经世为宗”,密切结合社会与国家的实际需要。他针对自古以来培养“全智全能”的“圣贤”教育,提出了各行各业有各种圣贤,一技之长,一专之能,都可为“圣”或“贤”。颜元提出人才不求全智全能,要求不必过于苛刻,只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并能对“生民办事”,为人类作出贡献,都可称其为圣贤。颜元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他依然强调以学以致用的实学为目标。
2.教育内容,采用“真学”和“实用”。颜元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是以反传统、反教条、反程朱理学的姿态出现的,其特点是“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一句话,是崇“实”而卑“虚”,以“实”代“虚”,以有用代无用。提出“真学”、“实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彼以其虚,我以其实”、“救弊之道在实学,不在空言。”颜元强调教育内容要“以事物为教”、“以人伦日用为教”,即教之以尧舜“六府”、“三事”、周公“三物”、孔子“四教”的“实学”。颜元还主张身心兼顾,性形并重的教育,反对程朱“重心轻身”的教育;主张“实学”、“实用”的教育,反对书本教育;主张“文武兼备”的教育,反对“重文轻武”的教育。颜元主张的教育既能兼顾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又能联系客观实际,使学习不限于书本,培养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实才,达到正德、利用、厚生的目的。
3.教育方法,推行“习行”和“实行”。颜元反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宋明的“穷理居敬”,静坐读书,空谈心性,虚妄无实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主动”的教育方法,强调“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就是说,只有习动才能培养出有强壮体魄的人,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掌握六艺技能,成为有实用的人才 。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客观的实际事物。把“身实习之,身实行之”作为治学的根本。在知识技能方面,也只有通过“习行”在实践中学习,反复巩固,才能获得真知识,颜元认为读书无他道:“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在德育方面,不仅可以通过“习行”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而且更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并有防止和革除不良习惯的作用。他一贯坚持“习行”是读书求学最重的方法,“读书无他道,只需在‘行’字着力。”颜元强调“习行”,并非简单地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反对“将学全看在读上”,“专为之则浮学”。
二、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迪
颜元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探寻教育新路的一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冲破了多少年来教育为经学所垄断的局面,开创了经世致用的一代新风,对后世特别是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要》中曾评价:“颜元以实学代虚学,以动学代静学,以活学代死学。”其评价非常恰当。在中国近代,特别五四以后,为了提高民族士气,改变体质,曾有不少仁人志士极力宣扬其“习行”、主动的思想,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具体来说,颜元就是要培养“通儒”和“专才”两种类型的人才。他们开始要求教育从空谈心性转向“经世致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天,面对中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缺失,从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中寻求智慧,获得启迪,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法。
1.转变人才观念,凸显培养目标实用价值。说到职业教育,我们自然想起黄炎培先生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晏阳初先生也曾提出,职业教育主要是治愚、治穷、治弱、治私等。这些著名论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性。颜元的教育目的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民命”,即为解决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而办教育,这可以说是全新的教育目的论。而颜元则将教育目的定位在“民命”上,其最终目的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中国的考试制度单一,“选择性分流机制”在现实中却被演化为却是“淘汰性分流机制”,职业教育在学历社会、精英教育等浓厚的大众情结之下,自然地被边缘化了,读职业院校是一种无奈之举,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人人成为精英,而是让人人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他自己的位置,前提是让他认识自己。职业教育要有强大的吸引力,最为重要的是观念的变革,成功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囿于读大学一条路。在就业时,不再有“劳动力”和“人才”之分,而是按职业或工种类别实行就业准入制;在待遇上,不是看重“学历”,而是凭“能力”,依照职业资格等级确定薪酬。在社会生活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独特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其他的教育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又有它自身的特色。要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就要发扬优势,形成特色;要勇于创新,创出特色;要持之以恒,提升特色。
2.革新教育内容,力求课程教材务实有用。颜元提出,汰除虚文,着眼实用;身心双修,道艺并崇;文武兼备,劳技济世观点和主张,发展和丰富了传统教育内容,以“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其标志,为中国近代教育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和教育新方法上崭新的尝试。中国职业教育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在中国大部分职业学校里,办学传统化、封闭、呆板;教学普教化严重。偏重基础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教学内容多,联系实际不够,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许多的学校劳技课局限在课堂内,缺乏实践环节,教室里讲养殖、种植,黑板上搞科研的比比皆是,书本知识陈旧,其技术过于传统和常规。现在是一个市场化的社会,职业教育也是如此,求学者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专业,办学机构也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开设课程。市场机制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社会化,课程设置市场化。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更加贴近。与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合作。职业教育,应将教学与社会服务、市场服务、企业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让企业等用人单位深度参与到职业学校从专业调整到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办学全过程;在学校内部大力推行“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校内办厂、厂内办校”的办学模式。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广泛开设的“三明治”课程,是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变革。多科技术学院使英国的高等教育在结构上大大改变了长期以来重人文学科和理论研究,轻应用学科和技术的状况,为培养实用型人才,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作出了贡献,这种课程叫做工读交替制课程。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无论是就业前教育还是在职在岗培训,都是与就业紧密联系的。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特殊性所在。职业院校的课程教材要讲求实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实现人生的价值。
3.创新教育方法,彰显实践性教学。颜元在传统的教学法统治了千百年的情况下,勇敢地揭起了“习行” 的旗帜,提倡用手足的躬习实践、习动、劳动,以及强调观察、实验等的实学教学方法来代替单纯的布道和静坐读书的千年封建书院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少讲读而多习行。这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教学法发展史上一次手足解放的运动。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在其方法上的缺陷就是实践性不强,长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对实践教学产生负面作用。技能主要不是通过“学”而获,主要靠“习”而得。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离不开实践。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主,他们的实践教学改革,应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去,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实践教育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模式。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学习更为主动,学习方法更为灵活,思维训练更为开放。
颜元提倡培养经世致用的“实才”,重视“实学”和“实用”,强调以学以致用的实学为目标。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颜元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充分反映了一位教育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其思想的前瞻性,在如今看来依然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这对于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均有裨益,都可以从他的实学思想中寻求到智慧,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颜元.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杜威 职业 职业教育思想 现实启示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专门阐述了“职业”与“职业教育”,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当时,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推动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再度审视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一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简介
1.杜威对“职业”的理解
杜威是在一种广阔的背景下来理解“职业”概念的。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把职业界定成任何形式的连续不断的活动,职业即生长、生活,职业具有多重价值,每个社会成员的职业有各种不同和互相联系的内容,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在广阔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变化和显示它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传统机械的职业观不同,杜威的职业观体现了民主、多样化、发展的特点,顺应了当时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同时也为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2.杜威的职业教育观
杜威在对“职业”这一概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职业教育观点,并且在解决传统职业教育面临的三大问题方面(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的背离、职业与个人发展的对立、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脱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时,我们可以看出杜威主要是从教育对象、教育任务、教育方法和途径、课程设置、办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1)教育对象方面,杜威主张教育平民化。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全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他反对过去只为贵族或资本家设立的“安闲教育”,认为这种教育只会导致教育和生活的脱节,影响社会成员之间的自由往来,这种教育不属于民主教育的范畴。因此,杜威强调指出:“为了要有大量共同的价值理念,社会成员之间必须有同等的授受机会,必须共同参与各种的事业和经验。否则,很多势力教育一些人成为主人,却教育另一些人成为奴隶”。平民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不是天生的奴隶。因此,职业教育就要破除阶级制度,成为大多数人的教育,莫使少数人有教育,多数人无教育,或者牺牲多人的利益来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2)教育任务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杜威强调,职业教育不应只注重技能或技术的训练,把它与其他兴趣隔离开来,使职业变成无意义的“机械的忙碌”这种做法。这种做法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的专门化,排斥一切,而全神贯注于它的一个方面,这是不科学和盲目的。也就是说,不能把职业教育看成简单的职前培训,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只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名职业预备者,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天赋的培养。因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对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学生特别专门的职业为轴心,把其他方面贯穿进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教育方法和途径方面,杜威主张“主动的作业”,强调实验和实习的重要性。杜威认为通过主动地作业进行职业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杜威主张通过“主动的作业”来进行职业教育,这与他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经验与课程、知与行方面的思想一致,也集中体现了杜威在教学论中提出的“从做中学”的核心思想。杜威还重视实验和实习的重要性。在杜威看来,实验和实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获得直观的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因此,职业教育要通过实习和实验来揭示作业的科学内容和社会意义,仅仅靠“书本的传统”和“推理的方法”进行学习是行不通的。
(4)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教学内容综合化。杜威认为职业教育要使未来的工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而不是任由环境主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传授自然知识,还要传授人文知识;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即职业教育要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整合以及职业教育应着眼于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应看清两种教育逐渐走向融合的大趋势。除此之外,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也要求两种教育在各自的发展中寻求契合点。
(5)办学模式方面,校内、校外合作办学。杜威认为:“学校是专门教读、写、算三事,教人能读、能写、能算,这是一切劳动的共同要素。在别人的指导下参加某种特别的工作,这就是校外的教育。这两方面是相互补充。”杜威认为要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可以使学校教育利用校外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因素来发展自己,使学校更有生气,更富有显示意义,学习更多的校外经验并且应用于教学之中。
二 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转变观念,更新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
首先,要大力纠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树立平民教育理念,让人们正确地认识、了解职业教育,纠正他们的“读高职无用论”思想,让职业教育以一个与本科平行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头脑里,使职业教育成为大多数人愿意接受的教育;其次,对我国来说,职业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观念。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以职业所必需的具体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职业教育应将教育的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能适应明天需要的各种理念的充分认识,从而打下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基础,使职业教育呈现终身教育的特征。
2.以学生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是相关人才,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十分短缺。为此,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首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的自由。同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因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适应现实的工作需求,还要能根据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选择,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
3.课程设置应综合化,同时加强实践训练
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较窄,知识内容更新较慢,培养出的毕业生综合能力差,不适应企业需求,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也造成了很多职业学校生源的枯竭,遏制了职业学校自身的良好发展。要使学生拥有全面的素质,就要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整合起来,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就是例证。当今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职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做到将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相结合,使之综合化;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更广泛些,避免偏深或偏窄。
4.政府为主,鼓励全方位的自主办学模式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稀缺,国家不能承担全部教育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国家在政策上进行扶植,鼓励社会或个人自主办学。对国家而言,全方位自主办学模式解决了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对学校而言,全方位的合作办学模式也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一切有利因素进行办学,给学校办学增添生机和活力,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以便更好地接触和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2]杨冬梅、杨丽.美国职业教育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
篇7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精益思想;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48-02
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毫无疑问,就业危机成为了当代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我国也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刺激经济,鼓励企业多招人,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大量毕业生仍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拥有特定的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学生才有就业的机会,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接近市场需求,是所有学校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各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拟就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就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及学校教学管理中引入精益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
精益思想的内涵
精益思想最早来源于精益生产方式这一概念。James Womack和Danel Jones于1990年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将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为“精益生产方式”。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el Jones又在两人合著的《精益思想》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精益思想”这一理论。二人在此著作中提炼出了精益管理五原则,即精益思想:顾客确定价值、定义价值流、价值无间断流动、拉式生产、尽善尽美追求卓越。但精益思想的精华远不止于此,组织和人是精益生产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这说明,精益思想是人、过程、技术的集成,任何一个企业在踏上精益历程时都不能单纯把精益思想当成一种管理措施或技术的运用,精益思想的精髓是把管理当作企业运营中的一个职能,将这一职能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活动等同起来,在管理中创造利润,在管理中控制成本,从管理中索取效益。精益思想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思想与管理理念。
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更像是五个步骤,通过不断循环的过程将最终用户价值带入系统中,并将系统中的浪费一层层逼下来,消灭之。(1)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即价值只有在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产品来表达时才有意义。(2)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即浪费。精益思想要求价值流域中的各个企业重新思考其经营方法,共同发现浪费、消除浪费。(3)使价值流动起来。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大批量生产等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思想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用持续改进、JIT、单件流等方法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4)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理解拉动思想的最佳途径,要从一个实际客户表示对一件实际产品的需要开始,然后倒推至把合意的产品交给客户所需要的各个步骤,而不是把用户常常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他们。拉动原则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能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5)追求尽善尽美。价值流中浪费的步骤不可能通过一次改善彻底消除,浪费是被不断发现和具体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当前的价值流状况设定一个新的目标,重新开始流动和拉动的过程,发现和消除更多的浪费,不断地持续这一改进过程。
精益思想在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突出。天津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综合性港口和中国北方国际航空货运中心,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及正在建设的东疆保税港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滨海高新区、临港产业区等功能性区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天津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8月,国家决定在天津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目前,滨海新区建成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商职业学院和天津生物工程职业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另外还有塘沽中专、滨海职专等十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机械、物流、航运、工程管理、生物医药等专业近百个,在校学生近五万人。
(一)精益思想在试验区规划中的成功应用
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规划过程中已经成功应用了精益思想,这是因为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
由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大量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在滨海新区空间发展方向上,规划和建设好教育改革试验区,对于提升滨海新区人才素质、扩大人力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试验区已经启动了8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这8个基地直接对接滨海新区重大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选址于海河中游南岸地区,规划中设有园区管理中心、公共图书馆、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大赛中心赛场)、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和酒店等7个公共设施。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已有7所职业院校入驻,其中包含5所高职学院和2所中职学校。园区内校区相对集中,便于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因此,入驻的院校可以共享园区提供的各种配套设施,享受良好的文化氛围,避免了每个院校的重复建设,减少了浪费。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入驻的院校将进行专业整合及资源整合,这样便会有效降低国家及学校的投入成本。如专业方面的整合和开发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避免一个学院由于办学资源有限而专业跨度过大导致资源的分散程度加大。又如实训基地的校际整合,可为国家节省办学投资,同时还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同样的专业每所学校都建实训基地,同样的设备、仪器重复投入。
(二)精益思想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建议
职业院校相对于人才市场来说就是生产者,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是“产品”。“产品”到底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使“产品”适销对路,是现在职业院校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精益思想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拉动”方式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技能,但仍有大量学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这是因为很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来制定培养计划,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精益思想中的“拉动”一词最简单的意思是,在下游客户提出要求之前,没有一家上游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但是要真正按这个规则办事,则要复杂一些了。理解拉动思想的逻辑和挑战的最佳途径,要从一个实际客户表示对一件实际产品的需求开始,然后倒推至把合意的产品交给客户所需要的各个步骤。这也就意味着职业院校在制定办学模式及学生培养计划时,一切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首先应该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一旦有了市场需求的时候就应快速制定一系列的培养方案,迅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是说,职业院校可以让市场按需求拉动培养学生,而不是把市场常常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市场。职业院校与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应用供应链管理中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匹配图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以合作数量表示合作关系的相对广度,纵轴表示合作的相对深度。在整个关系匹配矩阵中,定义了4类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交易型合作、协作型合作、协调型合作和协同型合作。事实上,职业院校向市场推销所培养的学生,职业院校和市场中的用人单位之间暗含着一种关系,但却未必意味着彼此间存在合作。所有的关系不尽相同,所有的合作也有所差异。交易型合作关系的双方比较注重短期的效果,不太重视发展长期的伙伴关系;协作型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信息共享水平,比如用人单位会及时更新用人需求,职业院校就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更改培养计划等,这是一种单向的沟通;协调型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需要沟通的信息在合作伙伴之间双向流动,紧密地协调流程的计划和执行;在协同型合作关系中,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只是相互传输和交换信息,而是更关注于未来的战略愿景,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培养所需人才。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模式时,要平衡理论上可行、支持院校战略及管理日常运行切实可行等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院校自身发展的模式。
柔性教育 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将大批量生产改为精益生产,提倡柔性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府教育部门和某些大学的管理者就开始关注和探索适应信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大学教育发展新思路,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教育理念――柔性教育。柔性教育是美国为适应全球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柔性需求而采取的一种大学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强调向学生传授“可转移性技能”,培养和开发学生应对能力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职业教育面对的是快速变化的市场,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善于继承、学习及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及学会创新。
结语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其建设势必会对全国职业教育起到示范作用。精益思想在职业院校建设中的应用,能为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带来一种较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美)沃麦克・琼斯.精益思想[M].沈希瑾,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赵卓.精益思想理论与实践探析[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6,(6):43-46.
[3]王建飞.浅析精益思想及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发展[J].中国商界,2009,(4):265.
[4]曲志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校际整合发展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33-34.
[5](美)肖尚纳・柯恩,约瑟夫・罗塞尔.供应链最佳绩效管理原则[M].汪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49-153.
[6]梁文明,金童.论美国柔性教育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16-17.
[7]朱军.高校教学管理引入精益思想的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79-82.
篇8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表明职业教育即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校学生人数陡增,从而促进了学生公寓朝着功能多元化的发展,体现为新颖、齐全、便利、娱乐,成为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然而,公寓却是包括学生安全、文明修养、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等思想教育问题的多发区,如何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主要部分,一般情况下,对其实施的重点是放在课堂上或者课外教育活动中。而以学生公寓为主体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其优势明显。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性启蒙培养与教育。我们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走向社会岗位,适应社会的竞争法则。而公寓的生活范围是具有社会的。一般我们可以把公寓聚集区看做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群体的缩影。这里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方式等等。现在许多学校的公寓实施齐全,如不加强思想上的管理和教育,学生将产生惰性,出现诸多问题。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如果将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具体生活当中,就会产生良好的效应,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关注。同时,学生的个性强,素质有好有坏,“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加强公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说有良好的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2.安全稳定的第一阵地。从“马加爵事件”出现以来,学校学生人身安全已经是各个学校高度重视的首要因素。学生公寓中人员密集,出现摩擦与矛盾的概率非常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调查发现,有将近10%左右的职校学生在中学时期曾严重违纪,他们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对他人发动攻击,个人生活行为缺乏规律性。而在学校生活中,他们容易引起其他同学产生摩擦,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近些年来,许多职业学校在重大安全事故中丧失办学良机,不无关系与轻视安全的管理。从思想教育本身而言,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把人类的精神文明移植于学生个体之中,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好的发展,这是开展学生公寓教育的第一要点。只有开展好了,一些安全隐患也就减少了,学习生活环境也就变好了。
二、以公寓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开展
当前,学生由原来纯粹学校管理的“学校人”向“公寓人”转变。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满足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需求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创造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外部氛围
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生宣传的时候,很吸引人的一个方面就是它的生活设施的建设非常齐全,这也是很多知名学校所注重的一个方面。所以,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更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学校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公寓内外部环境的改善,从细微处入手,在公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例如,学生公寓要按安全、方便、合理、耐用的原则配备设施,排查安全隐患,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其次要重视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设立娱乐厅、学生接待室、宣传栏、运动器材等,满足学生在业余活动上的需要。这样不仅使校园文化向公寓延伸了,而且为开展思政工作创造了好的氛围。
2.实行链式终端管理方式
每个学校设有专门的管理公寓的部门,但是学生公寓管理的最大障碍就是工作难以做到细致之处,同时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真空。一般情况下对公寓的管理倾向于卫生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随着学生人数和学生素质的变化,思想教育这个学生工作的中心要向公寓倾斜。一是要合理地利用公寓管理人员的作用,做宏观上的管理,比如整体性的制度教育,住宿的安排、对大的范围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对周边环境的美化等。二是要充分利用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优势,加强领导,以辅导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干,团小组长——寝室成员的链式三级思想管理方式,加强公寓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合作,分工明确,齐抓共管。要定期召开学生党员干部的会议,寻找不足,改进方法。这样,既能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也能反映出新问题,在第一时间将问题处理。
3.将公寓的管理纳入综合素质测评机制
篇9
中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初步的职业分工。有了分工,便有了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只不过在那时,职业教育大多是以“学徒制”的形式来开展的。而我国真正出现学校化的、有学制规范的职业教育形式,则是在之后了。正规职业教育的出现,是我国向西方教育界学习的成果,也为工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斯特是当代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一文发表于1965年,虽然文中揭示的是当时美国职业教育中较为突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1 审视我国职业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职业教育地位较为尴尬。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总是将职业教育视作普通教育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并且将地位其视作是普通教育之外的“附属品”。另外,由于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职业教育学校与“落后学校、差学校”等同。
(2)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盲目跟风所导致的后果不仅仅只是人才过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个专业大肆招生,势必会导致其他专业被边缘化,从而使得另一些专业被迫成为“冷门专业”,造成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被迫降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如今某些单位开出高薪招聘高级钳工、车工,但无人应征的情况。
(3)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事实上,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并不是那些仅仅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人就可以胜任的。但现实却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仍旧是以理论知识的培训为主,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还不甚重视。这也直接造成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落后,导致整个职业教育质量无法得到切实提升的不良后果。
(4)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过度割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在我国,教育体制依然实行着比较明显的“双轨制”,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部分,相互没有任何交集。使得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才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当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要追究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过度割裂”这个问题上来。从就业和升学角度来看,教育体系“双轨制”事实上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依旧坚持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简单割裂开来,只会使“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加剧社会矛盾。
上述四个问题是存在于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较为明显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事实上,在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时期,任何国家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福斯特于1965年撰写的《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一文中,就指出了类似的问题,并且还详细分析了其原因,以及给出了解决之道。
2 分析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
福斯特在《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中,详细论述了当时美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试图去改善这些问题。
(1)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职业教育机构必须要充分了解劳动力市场对于不同种类职业人才的需求,做好分析预判,从而为劳动力市场输送数量合适、质量上乘的职业人才。
(2)倡导“产学合作”的职业教育形态。福斯特认为,职校在人才培养上有规模效益,但鉴于职校本身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必须对职校进行改造。①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积极谋求与社会机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 “产学合作”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改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福斯特认为,成功的职业教育需要成功的普通教育作为基础。因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不应该被生硬地割裂成两套不同体系,而是应该相互合作、紧密联系。这也是福斯特所提出的“改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的意义之所在。
(4)职业学校谬误论。福斯特认为,如果职业教育一味地坚持以“学校本位”作为唯一的教育形式,就会造成一些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要突破经济上的“瓶颈”,职业教育机构就必须和社会、和企业联手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甚至可以共同开设实践技能课程,而不是仅仅将职业教育的场所局限在课堂之中。职业教育机构还要努力缩小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差距,将课程从“知识本位”向“重视技能”方向进行变革,紧扣劳动力市场对于从业者资质的需求,从而最终解决“职业教育内容脱离生产实际”这一问题。
(5)职业教育机构应更加重视职后培训。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机构基本上都只提供职前培训,也就是通过对没有任何从业经历的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以迎合劳动力市场对相应职业人才的需求。但事实上,由于职前教育大多都是针对某个职业特点进行较为笼统的、理论化的教育,而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从业者快速适应具体职业环境下的工作。
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无疑是很有远见的,他在上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相关理论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些观点,再回过来反思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就能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并得出一些解决之道。
3 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带来的启示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依旧处于“学校本位”的状态,实践性环节较为缺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操作技能上存在缺失,使得职业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1)可以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职后培训理应成为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恰恰就给职后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不妨尝试更多地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办学,从而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2)不要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简单地割裂开来。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都是以“双轨制”为基础的。如果将重视操作技能的职业教育内容与重视理论知识的普通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出的劳动者才会更适合社会对于人才的种种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就不应该简单地与普通教育割裂开来。毕竟社会对于劳动者资质上的要求会越来越全面,只侧重于理论和只侧重于技能的教育都是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亟待加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师资不专业的现象一直屡见不鲜。职业教育师资有其特殊性,他们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师资质外,技能也是其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较为欠缺,很多职校教师很少能得到像普通学校教师一样的培训机会,这也导致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所以,除了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资质标准外,还应该给予教师以定期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达到增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目标。
(4)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时应进行充分论证。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时一定要进行充分论证,对于劳动力市场未来的需求有一个理性的评估和预判,而不能因为某一专业近几年较为热门就肆意扩招。不然的话, “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就无法从源头得到解决。此外,职业学校在开设专业的时候,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职业教育“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所需劳动者”的职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而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也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这也是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所提供的又一个重要的启示。
注释
①曾令奇.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述评.江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参考文献
[1]李守福.职业教育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篇10
论文摘要:面向社会需求办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宗旨。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尽快实现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转变,以获得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的一项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决定,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的准确定位,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职业教育院校应该怎样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切实大力发展好职业教育呢?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办学的思想,面向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发展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事业。
走科学兴国、人才强国之路,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肩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重任的职业教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明确目标,采取强有力措施,面向市场经济和劳动就业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办学,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树立职业教育必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型人才紧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同样的零件,同样的品牌,在我国工厂组装的成品与在国外工厂组装出来的成品相比,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已成熟的技术在我国相关行业生产中却得不到成熟应用;服务行业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差;厂矿企业重大安全事故如矿难、火灾、坍塌等频发,为什么?问题就出在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没有电工资格证书的人在管电、在架设电线改造电网,没有焊接资格证书的工人在焊接,没有建筑常识的人在盖房子……因而直接影响了一线产品及服务的质量。这样的状况不改变,怎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又怎能早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十一五”计划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了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如果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没有职业技术工人增加带来的产品质量提高,人们仍然不得不使用低劣的产品,接受态度恶劣的服务,承受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生活质量怎么得到提高?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社会需要的是各行各业行家里手的高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需要大幅度提高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当今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办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以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快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的制度建立,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起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标准和制度。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这就需要职业教育院校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及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己任,解放思想、与时共进,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二、树立职业教育应面向人人的教育理念,满足各方面人员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职业教育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外部关系、内部关系也都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职业教育全民化已形成共识,世界范围内每个公民都有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向所有人群提供技能,它是使社会所有成员能面对新挑战的最好的手段之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职业教育要灵敏适应经济全球化、技术发展不断变化、信息和通讯革命、社会变迁快捷、劳动力市场变化迅速的现实,建立“以人为本”新的发展模式,把“人”置于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中,把满足个人需求和潜力发挥作为关注重点。与此同时,要结合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等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积极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进人工业化中期,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工业化中期对技能型劳动者有着巨大的需求,在这个时期,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就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生产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国城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2.9%。劳动者技术等级偏低,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 ,高级工占17% ,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农业技术人员匾乏,进城务工人员和企业转岗人员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鱼待提高。因此,这对职业教育来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担负着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实现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胜的重任。做到为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满足全社会所有成员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使它们更好的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1、职业技术教育要切实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在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有针对性的创立开办社会需求的专业,这是当务之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提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空前好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的投人力度,进一步有效的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多为社会培养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
2、职业技术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是我们国家实施的一项大工程,职业教育院校有责任创造条件来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不但要使他们尽快从门外汉变为技术工,而且要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以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3、职业技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职业教育院校要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的需要,为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到应有的作用。要结合实际需求,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办一些在国内外较先进的科技含量高的农业应用性专业,让学生能尽快掌握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并做到学以致用。
4、职业技术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工和技师,职业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也要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特别要做好一部分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提升培养工作,创造条件多为社会培养高级技工人才。
三、树立多元化办学机制的思想,形成灵活多样培养人才的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不运用社会力量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需求是盲目的教育。”我们要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共进,在实际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因此,现行的职业教育必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化办学的机制;必须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