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篇1

>>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 当前所在位置:.

[2]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办[2010]3号文件)[EB/OL]. [2010-08-01]. .

[3] 曹胜利,雷家X. CC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5-6.

[4] 郭欲丹.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D]. 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9:20-21.

[5] 黄文光.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初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2):25.

[6] 赵刚. 创新创业教育在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研究[J]. 职业与教育,2010(4):102-103.

[7] 王国才,施荣华,李玲芝.“计算机通信网络”教学中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方法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2):39-43.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for Students of

Computer Specialti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I Guoyan

(Teacher Affairs Office, 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Nanning 530007, China)

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共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是指我区企事业单位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科研单位等联合共建或独建科研机构、科技园、研究院(所)、孵化器等各类研发和服务机构。合作的对象可以是双方,也可以多方。

第三条共建创新(孵化)载体的主要任务应是:

1、为企业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高新技术产品;

2、应用高新技术对企业的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改造提升;

3、对企业引进的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创新;

4、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培训行业、领域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5、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6、进行检测检验等有关的公共技术服务;

7、其他。

第四条对联建或独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的补助,依其建设的所属性质,分独立工商注册登记(以下简称独立注册)和非独立工商注册登记(以下简称非独立注册)两类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

第五条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在本区内独立注册登记的法人单位,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非独立注册的设立内部独立建帐制度);

2、有合作双方(或多方)签订的共建《合同书》;

3、有规范的运作《章程》和详细的《建设运行方案》;

4、场地实际可使用面积200㎡以上;(对孵化器建设,要求场地实际可使用面积达2000㎡以上,引进企业30家以上)

5、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6人以上;其中来自高校院(所)等合作方在工作的研发人员不少于20%,并有明确的学科带头人;(对孵化器,要求入孵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项目3个以上)

6、载体的研究与服务方向应符合我区的产业导向;

7、有明晰的知识产权制度;

8、其他。

第六条申请补助需提供以下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二份):

1、《市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补助资金申请书》;

2、工商注册登记复印件;

3、合作双方(或多方)签订的共建《合同书》复印件;

4、公司《章程》和《建设运行方案》复印件;

5、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6、建设资金实际投入情况报告(审计报告);

7、场地实际使用面积佐证材料;

8、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证明复印件;学科带头人个人情况介绍或其他佐证材料;(孵化器需提供引进企业的数量及效益等材料);

9、其他。

第七条申请的基本程序:

申请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申报”的原则进行。申请单位所在地的镇(镇、街道、园区)归口管理部门,应对属地内的申请单位进行审核,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由负责人签署推荐意见后,加盖部门用章。

第八条区科技局科技合作科负责对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必要的受理形式审查。申请单位对在形式审查中提出的问题,应及时作出说明或进行必要的资料补充。对通过形式审查的即为受理。

第九条每年9月1日—10月15日受理申报。要求申报项目的付款时限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成立次月起一年内。

第十条申请受理后,区科技局科技合作科将组织专家对所申请的补助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申请单位资格、共建合同书、载体建设投入情况等。

第十一条补助标准:

对独立注册的、入选项目根据其建设的实际投入额(不包括基建),给予不高于50%的建设经费补助,补助最高额度不超过100万元;非独立注册的,经认定后,按企业在共建期间实际所支付给高校院所的合作经费,给予30%的经费补助,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二条对审核确定的载体进行项目公示。

第十三条对实行“一企一策”的共建创新载体,其补助额度和方法按约定执行。

篇3

创新科技服务办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感到,必须积极探索科技服务经济的新办法、新举措,关键是把握四个重点,努力形成我市科技创新的新的竞争优势。

1、重点服务产业发展。过去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企业,重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今后,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从抓企业,转移到重抓产业。要围绕我市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重抓产业链的建设。根据产业链来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升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有了成功的经验。纺织机械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围绕制约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进行重点突破,形成了自动络筒机、数字化超高速CM600精梳机、假捻变形机、ASGA368型伺服传动浆纱机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系列纺机产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市纺机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以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专利210多项,并建设有省级纺织机械、市级前织准备设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市沿海区域优势及风能、滩涂等资源,加快推进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新型环保设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生物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大功力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纺织机械开发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到2012年,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4个产业分别争取达到600亿元、10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2、重点抓好人才培育。过去我们注重科技项目,对人才的重视不够。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匮乏。作为科技部门,要坚持以科技项目培养人才,工作的重心要实现从抓项目到抓人才的转变,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这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我市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计划的人才培育导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领衔申报的项目。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计划项目既出成果又出人才。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家。

篇4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科技工作的总方针,立足实际,围绕创新主题,按照“创新理念、引进培育、重点突破、助推发展”的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强载体建设,构建创新平台,培育科技企业,打造特色优势,推进区域科技进步,为促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三宜”城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一)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产业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区的比重年均递增1.5%,力争“十二五”末达到15%。

(二)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新增3-4个国家级创新载体,5-6个省级创新载体。

(三)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家,软件企业30家,民营科技企业50家。

(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增专利授权量300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0项,获得市以上科技项目扶持资金年均递增10%。

三、工作举措

围绕“十二五”目标,着力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确立“四个务实”发展理念。

一是确立大区域、大科技的理念。区域内所有科研院所、所有大中专院校、所有的科技企业,都是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的依靠和服务的对象,都是我们努力整合和开展合作的资源。二是确立重点突破、创出特色的理念。根据我区目前的科技力量和工作水平,找准方向,重点突破,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优势。三是确立自主培育、多方引进的理念。加强对现有科技资源的优势整合,结合创新载体的培育和楼宇经济的打造,加强科技招商,通过政策引领和配套服务,努力引进创新团队、成熟企业、龙头项目和领军人物到发展。四是确立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理念。注重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有序推进,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重点、可操作,力求早出成效。

(二)坚持“四集发展”特色方向。

一是产业集聚成区。加强产业规划,注重科技产业的整合集聚,着力打造科技产业特色综合体和构建科技产业集聚区。二是企业集中进园。围绕做优做强做专做特各类科技创业园的方向,加强引导,多方引进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进科技园创新孵化。三是资源集成建链。充分利用我区科研院所较多的优势,开展对其上下游的产业延伸和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链,增大附加值。四是人才集合成势。坚持科技、人才工作并重、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的思路,搞好科技人才的一条龙、全方位、全过程配套服务,在打造科技产业的进程中,发展壮大我区的人才优势。

(三)把握“四项关键”工作重点。

一是科技计划和项目申报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紧密衔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指南,面向全区域科技企事业单位,做好科技项目的组织培训和申报工作,力争科技项目在申报数量、申报成功率和扶持资金等方面有新的提升。二是创新载体建设要创特色、出成效。充分发挥创新载体的科技产业集聚区功能,按照创优创牌、提档升级、整合培育的思路,结合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培育,加强各类科技园建设,提升我区创新载体的建设水平,发挥其整体功能。三是科技基础设施构建要多层次、上水平。充分依托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建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等,提档升级现有的科技基础设施,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四是科技企业培育要有数量、求质量。巩固现有的科技企业,在发展数量中提高质量,重点发展适宜于中心城区、占用空间少、耗用资源省、有效产出多、附加值高的软件、IT、电子商务等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对我区经济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技小巨人”。

(四)构建“四条成型”产业体系。

一是构建以各大科研院所为主体的重点攻关体系。重点是热工院的核电技术研发服务、中材建筑设计院的新型建筑材料研发、防水材料研究院的新型涂料研究及产业化等。二是构建以辖区创业园为主体的创新孵化体系。在区内科技创业园已初成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特色定位,实行错位发展,着力打造工投科技园软件基地、科技园IT产业基地和金运、恒峰科技园特色孵化基地,形成我区科技产业的特色集聚区。三是构建以各类科技基础设施为主体的产学研体系。依托我区现有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平台,为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构建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合作平台,联合开展企业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增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构建城区特色的产学研体系。四是构建以科技综合体为特征的产业化体系。整合现有存量土地、楼宇资源,结合引进总部型研发机构,打造科技研发、服务、中试和产业化的综合体。

四、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政策扶持,综合运用好上级和我区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注重实效,推动科技产业加快发展。

(一)支持科技载体建设。

1.鼓励创办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或市级认定的科技创业园、创意园、软件园等各类载体,除享受上级扶持政策外,在进行相关绩效考核后,分别给予载体主办者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

2.支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新建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除享受上级扶持政策外,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的资助。

(二)扶持企业科技创新。

1.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对申报成功国家、省创新基金、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专项资金的科技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的专项扶持。

2.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区国资按一定比例参股,作为鼓励性投资。

(三)培育引进科技企业。

1.培育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对申报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专项扶持,并对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积极培育软件企业,对申报成功软件企业的,给予3万元的专项扶持。对软件企业从事软件开发人员的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增值税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

3.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新引进的科技总部企业按注册资金给予1%的一次性开办补助,补助资金分5年支付,每年支付20%。本部租用自用办公用房,按租金市场指导价的40%一次性给予12个月的租金补助。其本部新建或购置自用办公房产,自新建成或购置之月起3年内按该房产实际入库的房产税地方分成部分的40%给予补助。

4.对从市外新引进的科技总部企业按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额的本地留成部分,第1-3年给予100%奖励,第4-6年给予50%奖励。对从区外新引进的科技总部企业,按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额的区级留成部分,第1-3年给予100%奖励,第4-6年给予50%奖励。

(四)扶持鼓励发明创造。

1.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扶持和保护。对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实行申请费全额补贴,申报科技计划争取优先立项。

2.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并在区内实现成果转化的,根据成果转化情况给予5-20万元专项扶持。

(五)实施融资扶持政策。

1.对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省市高新技术产品和市技术专项的科技项目,在使用金融机构贷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给予科技贷款贴息补贴。

2.对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项目,给予信货风险补偿资金支持。

(六)奖励科技领军企业。

对科技行业中年营业收入(销售额)列前3位且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保持环比增长的领军企业,给予10-50万元奖励。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区科教兴区领导小组、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团,将科普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形成全区各相关部门、街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加强对载体建设的扶持,对省市重点项目的配套,对区级项目的设立,对重点项目的国资参股等。完善政策措施,重点完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及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

(三)强化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对全区科技产业培育发展的目标管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从工作主体、目标分解、时间进度、责任主体、服务措施等方面入手来狠抓工作落实,完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强化考核,定期督查,确保重点项目和年度目标的按时完成。

篇5

关键词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功能设计;模式构想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in local municipal government shall be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transi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partments from ‘Project Management’ to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ervice’,and be exerted on main body training,resource integration,mechanism establishment,method perfection and capability upgrading.By means of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objective task,social function and main li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the construction and pattern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set up a modern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that collected technique,information,market,talent,knowledge,policy and management all in one in regard to the self-innovational of service enterprise,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Key wordslocal municipal service platform;functional design;pattern consideration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与模式,建设地市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并将其转变成特色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是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基础作用的需要,是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1-6]。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必须立足促进政府科技部门由“项目管理”向“资源管理、知识服务”的职能转变,着力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主体、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建立科技创新服务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手段、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1基本内涵和目标任务

1.1基本内涵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指的是根据区域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求和优势特色产业特点,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培育、涵养、凝聚、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完善相关基础条件设施,建立产学研用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具有综合性、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中介性、服务性、导向性和创新性特征的现代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二者并重、共同推动的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主要有企业(或高校、院所)的创新服务平台、产业或行业或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3种平台构成了3个层面的创新服务平台,既互相联系,又各有区别。

建设主体一般由政府、企业、高校、院所、教育培训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组成。建设方式按投入情况可分为3种:一是以政府投入引导为主、依托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建设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二是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入为主,科技部门给予补助,在高校院所建设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或公共专业创新服务平台;三是以企业投入为主,市场运作,科技部门给予科技经费补助,在企业建设各类专业创新服务平台。

1.2目标任务

政府科技部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传播规律要求,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主体培育、资源集聚和载体建设,构建基于服务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知识、政策、管理一体化现代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确保其具备一定的服务职能、服务场所、服务设施、服务团队、服务能力、服务机制和资金保障,能够面向市县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实时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通过“两连接、两沟通”(通过连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等科技成果的完成者,沟通科技成果的信息源头;通过连接企业、城镇、农村的各种科技经济组织与个人等科技成果的使用者,沟通科技成果的信息需求)整合、集成、运用相关科技创新要素和科技服务手段,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大科技工作格局,实时高效地为企业、农村提供全方位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服务,从而发挥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服务作用。

2社会功能和主要职能

2.1社会功能

作为政府科技部门集聚资源、服务社会、连接供需、要素中转的重要窗口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枢纽和经济技术辐射作用。其主要具有四大社会功能:一是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的功能。作为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综合服务平台,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等科技成果的供给者联系紧密,是技术、信息、市场、物资、人才、政策、资金、中介等科技资源的集聚场所,具有整合集聚科技资源的基本功能。二是提供实施公共科技创新服务的功能。作为整合、加工、配置、提供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公共产品的信息服务平台,与企业、城镇、农村各种科技服务组织和个人等科技成果的需求者联系广泛,是技术、信息、市场、物资、人才、政策、资金、中介等科技资源的流通枢纽和辐射中心,具有提供实施公共科技创新服务的另一基本功能。三是连接沟通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功能。作为连接沟通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供给者与需求者的中转中枢,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供需双方的对接,满足各种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通过“两连接、两沟通”,进行技术、信息、市场、物资、人才、政策、资金、中介等科技资源的集成、管理、配置、调度,实现科技信息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和服务需求。四是协调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主体的功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公共服务、连接沟通和技术转移优势,决定了其可以通过政策调节、项目引导、信息咨询、资源配置、市场运作等手段,协调培育各类科技创新服务组织,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确保各个时段、各个环节都有公益性或营利性创新服务主体作为。

2.2主要职能

作为一个开放服务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和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求政府赋予其一定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业务职责和内容,并随实际工作的变化而调整。目前,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可以初步定位为6个方面的职能。一是资源整合与市场配置职能。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扶持,企业参与,社会共享”的运作方式,发挥其资源整合和市场配置作用,实现技术、信息、市场、物资、人才、政策、资金、中介等科技资源的集成、提升、共享、服务。二是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职能。组织专家进行在线技术答疑和现场技术指导,为科研成果的完成者和需求者提供专业技术供求信息,为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人提供科技检索、预定、咨询等信息服务。三是科技政务与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服务大厅和信息网站等科技服务窗口的作用,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项目、成果、专利、职称、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申报服务和科技政策、法规、信息等咨询服务。四是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职能。把各级科技部门组织攻关项目取得的成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自主开发的成果,通过技术转移中心或创新驿站、产业技术联盟和辐射中心,推广到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去,促进技术转移,加速成果转化。五是科技宣传与技术普及职能。通过创办科技网站、媒体专栏和科技出版物,宣传科技政策、普及科学技术;通过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活动,提高企业职工、广大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技素质。六是科技决策与专题服务职能。组织开展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协调有关科技评估机构对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技术成果进行鉴定、评估及市场预测,积极开展企业诊断和发展战略咨询等专题服务活动。

3建设思路和模式构想

运用现代科技传播手段,以资源中心、信息网站、转移中心、服务大厅、辐射中心、创新驿站和服务直通车等条件建设为载体,通过建立功能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沟通企业、农民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通过检索、预定、咨询、指导等服务形式,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企业和农村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构建基于服务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知识、政策、管理一体化现代科技创新服务模式。

3.1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

以培育凝聚各类专家、项目、资金、设备、专利、成果、产业、政务、中介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为目的,建设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络中心、科技资源数据共享中心和产业技术交易中心。利用这一平台,对相关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实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科技文献信息中心。以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主要特征,从实物资源、网络数据库和集成服务3个层面搭建资源丰富、开放共享、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的科技文献资源服务系统,使分散的科技文献资源在信息层面上实现整合、集成,实现科技文献资源的高效、便捷、准确检索、查询应用。

(2)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络中心。通过对区域内各类专业大型科学仪器信息进行系统登记、编程、上网、管理,建立区域年度科技补助制度和共享管理服务机制,探索国内乃至国际协作共享模式,确保用户快捷准确地查询到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各类信息,并能在线向仪器拥有单位提交使用申请,满足个性化需求。

(3)科技资源共享数据中心。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科学重组和系统优化,按照自建、联建、共享等数据库建库方式或公众、特色、专业数据库内容形式,在重点建好地方科技专家库、科技成果库、科技项目库的同时,与国内外大型科技网站、特色数据库无缝连接,实现海量互联网科技信息的共建共享。

(4)产业技术交易中心。发挥资源和组织优势,组建一批专家服务团队、专业产业技术联盟和科技创新驿站,把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高校、院所、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产业联盟、研发基地、创业孵化器等的成果、项目、专家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形成独具特色的网上区域产业技术交易中心。

3.2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以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大型仪器、交易中心等集聚平台的科技资源为依托,以科技网站、短信、热线等现代传媒为手段,构建具有检索、预定、咨询、、呼叫、共享、服务等功能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1)科技信息港网站。作为服务枢纽和信息门户,通过资源集聚和信息模块建设,即时提供科技文献检索、科学数据共享、大型仪器协作、自然资源应用、试验基地开发、专业技术服务、产业技术转移、科技创业服务、科技合作交流、科技政务信息和相关预定咨询等服务。

(2)科技短信服务中心。针对用户需求,与电信运营商、信息运营商建立合作联盟,发挥手机、信息机等信息终端的科技传播功能,开展科技短信的收集、整理、编辑、审定、输入、发送或咨询回复等活动。

(3)科技信息港WAP网站。手机作为全新媒体,具有便携性、及时性、定向性、私密性和交流性等特点,手机上网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获取发送方式。科技信息手机(WAP)网站,与手机搜索引擎商建立联盟,可以使手机用户享受到无处不在的科技信息服务。

(4)中小企业自助联盟。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创业、融资、研发、销售、发展需要,自行加入科技信息网中小企业自助服务联盟系统,想要的信息,获取想要获取的技术,确定理想的合作伙伴和问题解决方案。

(5)科技服务热线。通过集成应用12396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这一公共服务资源,依托平台专家、信息、技术优势,可以开展包括电话咨询、双向视频咨询和网上在线答疑等形式的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6)数字读者俱乐部。依托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数据中心,建设区域科技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读者俱乐部,采取开放服务和会员服务相结合形式,为用户提供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电子阅览服务。

(7)远程视频咨询系统。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与需求,引进推广以卫星宽带网络为主的农村远程视频专家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借助连接科技信息网站资源,开展个性化即时性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活动,以求解决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8)物联网传感中心。通过整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推动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的实时技术信息服务。

3.3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

在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和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基础上,突出抓好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依托资源中心、信息网站和专家团队,通过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技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

(1)科技服务大厅。作为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调度中心和开放窗口,为满足基层、企业和广大科技信息需求者的检索、预定、咨询、指导等服务诉求,主要承担科技政务、专业技术、科技热线、科技短信、科技查新、文献检索、专家调度等咨询服务职能。

(2)技术转移中心或科技创新驿站。县区和产业集聚区设立转移中心或创新驿站,主要是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为依托,信息化集成手段为支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支持服务。与区域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学、研究机构、技术转移中心、行业协会、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合作关系,形成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企业需求表达机制和合作沟通集成网络模式。

(3)科技信息辐射中心。县区、乡镇和农业示范园区设立科技信息辐射中心,主要是以农村科技需求为导向,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为依托,信息化集成手段为支撑,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提供“系列化”示范推广服务。在县区、乡镇选择一批涉农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承担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产业示范、科技推广、技术辐射等服务职能。

(4)科技服务直通车。科技服务大厅、技术转移中心或创新驿站和辐射中心配置一定数量的科技服务直通车,组织专家开展经常性科技下乡活动,通过走访企业和科研单位挖掘技术源头与技术需求、遴选示范基地,指导产业规模开发,承担宣传普及、技术培训、专题调研、项目对接、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职能。

4参考文献

[1] 张利华,陈钢,李颖明.基于系统失灵理论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85-89.

[2] 黄苇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3] 罗珊.国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经验启示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9(8):75-78.

[4] 许世卫.构建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5-10.

篇6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园区 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 社会资本

当前,我国产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经营成本高企、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要求我国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产业发展史与我国类似,且我国当前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曾经遇到过,最终被逐一予以化解,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分析上述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创新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体系建设须放在突出位置,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投、融、用相得益彰的创新文化和创新体系,将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1.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确保我国到2020年顺利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科技创新关键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区域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2.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由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日益显现。

2.1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国家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不可避免要面对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必然要通过探索“两化”融合发展道路,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战略,破解土地、资金、能源等瓶颈制约,实现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2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有待完善。一方面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动力不足。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1的研究报告指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民营企业则更低,远低于国际上5%的企业竞争力标准。另一方面,科技园区作为创新载体的地位不明显。省内现有园区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的分散局面,缺乏战略指导和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不足,无法形成统一的科技园区品牌优势,无法有效发挥科技创新服务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

2.3中小企业面临创业创新难题。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富有创新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的80%以上,财政税收、出口总额已占全省总额的60%以上,吸纳的城镇就业人数超过90%。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较大。一是缺乏获取外部融资和风险投资的正规渠道,在内外环境因素相互制约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急剧放大。二是人力资源成本攀升,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了人力成本推动的压力。

这些情况和问题表明,要确保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优势,浙江省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依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

3.建设目标

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集合政府、科技园区、社会资本各方力量,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策、企业、资本的集聚,形成优势互补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品牌,围绕“一个示范区,三个中心”的发展思路,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1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立足既有品牌优势,以省内知名科技园区为核心,进行资源重组,力争成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之后的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3.2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心。把握新三版扩容的政策机遇,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科技园区的中小企业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一定数量的中小科技企业在新三版、以及创业板、中小板挂牌上市发展。

3.3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公共技术平台、国际化交流、人力资源、企业家群体培育、知识产权交易、企业信用评级、企业管理咨询在内的增值服务,改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使服务涵盖到区域内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

3.4中小企业研究发展中心。依托国家及当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库资源,成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建立中小企业运行数据库,辅助政府决策参考和行业指导,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4.组织架构

篇7

关键词:市地级 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 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我国对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加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以逐渐提高社会科技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进行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能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内涵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积极利用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等活动的重要科研组织和机构,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将众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信息进行整合,为科研人员提供较好的信息参考,通过该平台,任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都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该平台还具有较为明显的载体多样性,运行机制较为新颖,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随着众多发达国家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脚步加快,我国也逐渐认识到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进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为增强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供重要的前提准备条件。区域科技创新能够逐步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率,而现如今对于区域科技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各个系统建设工作还不够到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信息系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对各种科技信息的相互流动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能够成为国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现实情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在实际实施中也越来越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对于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对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涉及到的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包含的内容还不够充实广泛。我国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于高水平的研发机构还很缺乏。现代科技的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想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各个研发部门的研发水平,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众多的研发机构总体水平还较低,难以真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柱。成立一些国家级的高水平研发机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研发成效。资源共享机制的缺乏是我国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加快平台建设起到了一定负面影响。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提高科技研究人员对于众多研究成果的认知水平,还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众多发达国家在进行保障现代科技资源共享时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法规,而我国由于对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

三、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

第一,建立有效的人才机制。我国在推进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技术人才支撑机制,是我国在进行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时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人才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了大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才能尽可能地抢占科技的制高点,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加强对于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通过建设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真正为人才创新、科技进步提供重要作用,对于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效率。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建设,能够有效突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地位。

第三,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进行相应的引导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设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地方特点,进行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政策,能够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能够为创新服务平台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

第四,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有别于纯粹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吸收、整合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逐步形成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立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资源。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项目事业部[7]独立运行、单项核算的工作模式,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技术服务为手段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创新服务力。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社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创新实力。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经成为现代众多国家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国家聚集众多高端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准备条件。我国对于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我国该项工作起步较晚,对于国家级的高水平研发机构、相对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还比较缺乏,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刘E.浅论市地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5):175-176

[2]邹蓟,杨帆.对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3):246-247

[3]李建花,张红辉.宁波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完善[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14(9):24-34

[4]李军红.驻马店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 2013(10):55-56

[5]安鹏.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N].科技创新导报, 2015(16):18 15:06:15

篇8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加快”的精神,推进全市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提高公众科技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好“携手建设创新型**”科技活动,紧紧围绕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目标,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坚持以科技创新要素推动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广大人民。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素质。

二、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内容

(一)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宣传和展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和业绩;在企业中开展技术讲座、技术竞赛、技术培训、技术创新等活动,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周期间,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将同雨城区、名山县联动开展“科技一条街”、科普赶场、科技培训等活动。

(二)积极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科技行动。围绕灾后生活、生产、生态恢复和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普及农村抗震节能住宅建设、灾区饮水与卫生防疫等科技知识,重点开展农房建设、心理卫生、生态保护、农业种养殖技术和农民工就业培训,依靠科技帮助灾区重建美好家园。

(三)突出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普大蓬车、科普志愿者、农民110等活动形式,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活动,聚集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转移;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大户等载体,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突出科技服务民生。科技发展以人为本,以科技服务民生、科技走近生活、科技进区入户为重点,推进人口与健康、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信息服务等领域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环保与节能技术、食品安全等进社区入农户活动;通过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小发明、科技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各级科普基地要对公众开放,动员和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城镇居民、农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三、加强对科技活动周的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20**年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工作,把办好科技活动周作为检验科普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要加强领导,加大对科技活动周的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整合资源,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将科技活动周办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科技节日,取得实效。

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导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社会影响面,使“携手建设创新型**”这一主题深入人心。

篇9

关键词:科技创新驱动力;产业结构;创新环境

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和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省委全会精神,都要求江苏要用创新的实践和成果,为全国发展探索路子、多作贡献。科技创新驱动力主要是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重大原始性科技创新以及其引发的技术革命和进步都是产业革命的起源,科技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苏北经济发展提速不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目前相较苏南和发达地区而言,主要经济指标值整体水平差距仍然不容小觑。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够强,还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无法实现突破。下面将通过研究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苏北五市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一、创新人才比较匮乏

2014年苏北人均GDP仅有49101元,而江苏省人均GDP已实现136730元。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悬殊差距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毕竟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决定着区域创新活动的质量。据江苏省统计局最新的《201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分析》信息,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活动人员55.3万人,比上年增长8.2%,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7%;其中,按地区看,企业的研发人力投入仍然以苏南地区为主,苏南五市工业企业有R&D人员36.2万人,占全省比重为65.5%;苏中三市工业企业有R&D人员10.5万人,占全省比重为19.1%;苏北五市工业企业有R&D人员只有8.6万人,仅占全省比重为15.5%。[1]同时,苏北地区整体教育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低,甚至许多行业、企业的员工还是文盲,这直接导致科技创新驱动力匮乏,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发展受阻。

除了科研人员之外,科技创新人才还包括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 B. say)在1800年前后就曾经说过,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家的充分必要条件,它不仅是企业家的必备品质,也是引领一个企业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经济学家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之一,并认为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总值和经济增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苏北虽然实施了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为导向,打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着力培养造就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家。但需要正视的是,高端创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相对仍然不足。

二、技术创新欠缺主动

知识产权的授予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效率,2014年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全年授权专利达20万件,而苏北全年授权专利共计30327件,仅占全省的15.16%。可以看出苏北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2014年苏北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1.2%,而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0%,可以看出苏北的科技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升级的引擎作用,今后依靠其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同时,技术创新为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扩大生存发展空间,如果不创新,企业就难以获得持续发展。但是现实存在一个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就是苏北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现一定品牌价值的企业基本上近些年一直躺在原先的成就上睡大觉,没有什么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发展的长远眼光。只是基于原有的企业资源,借用已有的品牌效应扩大经营领域来增加收益,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长时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地区分工地位。而培养技术创新能力以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甚至工业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因此,企业如何利用发展需求和政策导向,主动积极的进行科技创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资本创新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提高创新驱动力的必备硬件,一定数量及比重的资金投入是进行科技创新的保障。2014年苏北的科研投入方面,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258.89亿元,占 GDP 比重平均为1.65%。而江苏省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5%。[4]苏北对创新驱动的资金投入数量、比重在江苏省内都没有彰显其优势,所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吸引人才和技术、甚至创新型企业的安家落户。这肯定会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动动力的发展空间,影响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四、结构创新期待调整

苏北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共计10154.62亿元,平均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9.6%,增速较高,但是相较江苏省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5%,还仍有不小的距离,这里尤其是苏北的宿迁市的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仅仅只有19.9%,的确需要加快赶超的步伐。总体上,苏北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传统产业、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有些缓慢。传统产业近期内仍处于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但面对传统产业普遍处于较低层次的现实,唯一出路就是整合与创新。所以,苏北一方面需要提升传统产业层次,调整投资结构,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值,调整地区整体产业结构,逐步实现持续优化。

五、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科技创新驱动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环境。创新环境就是创新管理方式,突破瓶颈,为区域实现创新驱动开拓新的发展氛围,为创新型区域建设塑造良好的环境,从体制机制上提高创新驱动力,强调推动环境支撑要素。

首先,苏北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有待完善,项目、资金、人才、平台四位一体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全面推进。苏北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产学研合作还没有实现集聚效应,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构建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新体制。孵化器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建设,在产业选择、内部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探索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孵化器成为培育科技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集群、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其次,苏北还没有成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没有产学研活动品牌,产学研合作模式还有待创新和完善,合作网络平台应该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和校企联盟还没有足够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叠加”以及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就各开发区、园区布局,重点建设产业还没有相关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进行对口支撑。

最后,融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除了政府支持和自有资金以外,还需要利用资本市场,懂得从外部进行融资。而现有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服务不足以支撑科技创新对资金的需求。所以还需要政府一方面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或上二板市场,扩大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和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以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达到实现对科技创新的实际支持。

以上所述就是苏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主动性,进而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创新驱动力,最后会影响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速度。(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SJD805)“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实现苏北经济行稳致远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委党校.2014年江苏省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分析[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9-10.http:///dzyx/dzyx_jlyhz/201509/t20150910_2193054_2.shtml.

[2] [法]萨伊(J.B.say)(著);陈福生 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篇10

[关键词]块状经济;科技创新;带锯床;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52-02

缙云县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整机生产企业30多家,配套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20000多人,2008年实现行业工业产值10多亿元,产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左右。2009年列入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21个示范区试点。但是,缙云块状经济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比较,存在着“三大瓶颈”和“五大差距”。因此,要积极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

1 缙云带锯床块状经济存在的问题

(1)三大瓶颈

① 缙云带锯床的美誉度在下降。产业集群内企业数量多,综合素质相差悬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知名品牌少,品牌带动力不强;在小企业以低价抢占市场的冲击下,质量水平较高的企业也不得不降价。为了保持取得一定的利润,往往通过降低机床重量和采购便宜的配套件,其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缙云带锯床的美誉度降低到了危机临界点,低价无序竞争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多败俱伤,给具有发展空间和后劲的缙云带锯床产业蒙上了阴影。

② 产业集群内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企业普遍沿袭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企业外部产业链极不完善。一些大型关键零件不得不到外地去协作加工,拖长了生产周期,同时增加了运输费用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③ 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缙云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得不到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支持,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自主创新,只好靠仿制发展新产品、靠低价竞争获取生存空间。

(2)五大差距

① 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我国带锯床与其他门类机床相比,发展历史较短,技术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虽然缙云的技术处于国内的先进水平,但是与德国、日本、英国相比,技术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带锯床精度、速度、自动化程度和使用寿命。

② 加工制造装备落后。国外普遍使用先进的数控机床加工零件,采用先进的设备仪器进行机床试验与检测。我国带锯床生产规模大,但加工水平低,缙云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加工装备落后,耗能高的落后设备还在继续使用。

③ 缺少现代化的营销手段。虽然营销点遍布全国各地,供销人员高达5000人,但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信息化和网络化营销体系,缺少现代化的营销手段。

④ 缙云品牌蒙上了阴影。虽然锯力煌和晨龙的品牌在国内同行业仍然处于第一方阵,但总体上,曾经在国内领先的缙云品牌,近年来由于集群内部的低价竞争,个别企业的粗制滥造,为缙云整体品牌罩上了阴影,影响了缙云品牌的声誉。

⑤ 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内部非核心生产部分尚未剥离进入社会服务体系,造成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社会化的生产体系滞后,影响了产业集群和工业经济的发展。

2 对策及措施

围绕缙云带锯床与特色机械装备块状经济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针对目前缙云带锯床块状经济存在的问题,从科技创新角度,必须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凝练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设计一批攻关项目、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推广一批科技成果,促进平台条件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力度,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工作。针对缙云带锯床与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管理和技术人才数量少、层次低,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局面,依托高等学校,利用专场招聘会、“请进来,走出去”、网络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向缙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既服务企业,也促进就业,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同时,依托“块状经济”产业模式,建立特色机械装备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一系列改革,提高地方经济服务能力。

(2)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是推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具体抓手,是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近年来,以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为特色的缙云产业集群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和发展瓶颈,其中之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的缺乏。以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共建创新载体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品与新技术开发服务、科技信息和中介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项目。同时,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建立企业的研发(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高校相结合,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增强服务产业集群能力。

(3)凝练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我国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与其他门类机床相比,发展历史较短,技术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虽然缙云的技术处于国内的先进水平,但是与德国、日本、英国相比,技术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加工精度、速度、自动化程度和使用寿命等指标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的凝练和研究,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调研基础上,发掘和凝练制约缙云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主动协调行业主管和科技主管部门等各方力量,组织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主动设计与缙云块状经济紧密结合的重大科技专项,帮助企业开展各类科技及工业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4)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提高缙云产业集群的地位

我国要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己的知识品牌。这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缙云产业集群内企业数量多、综合素质相差悬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自主创新能力弱、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少。针对缙云产业的实际状况,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鼓励和帮助企业申报各类专利和注册商标,响应政府实施的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协助企业和行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实现技术标准与科研创新的互动,逐步形成先导型的标准化体系。

(5)采用多种形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服务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结合是缙云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缙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推动缙云经济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型的重大举措。缙云传统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技术创新机构和队伍,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要成功实现战略性转型,缙云企业就不得不面对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一瓶颈问题。因此,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在人才、科技、成果、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缙云产业的特点和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通过共同承担各类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建立各类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多种方式,服务转型升级、服务集群企业,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 科技创新的贡献

2009年以来,通过上述措施,以省级块状经济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以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为抓手,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加速器,全面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建立了“浙江省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获得了浙江省科技厅的立项资助。平台的建设,为推动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飞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促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向高端提升、支撑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建立了“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实现产学研实质性联合,发挥高等院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加速高校科学技术向企业转移的步伐,带动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及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进而带动整个缙云的产业发展。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缙云企业与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通过科技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了缙云带锯床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