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14-02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社会影响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情况决定了社会和谐稳定,更进一步影响到国家安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毒茄子”“毒豇豆”“毒生姜”“镉大米”“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为做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项责任重大的工作,笔者通过近些年工作的亲身体会,并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了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供借鉴。
1 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巴东县常年种植各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10.87万hm2,总产117.435万t,其中粮食作物6万hm2,产量45万t;蔬菜8 666.67 hm2,产量39万t;水果7 333.33 hm2,产量12万t;油菜1.53万hm2,产量2.3万t;茶叶2 133.33 hm2,产量1 600 t;烟叶4 333.33 hm2,产量0.975万t;其他作物1.09万hm2,产量18万t。以上这些农产品65%在巴东县自足消费食用,35%销往外地,通过近2年开展农残随机例行抽样送检,结果抽检合格率为100%,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尽管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在监管、生产等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1 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
巴东县自2010年6月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常年负责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乡镇没有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村级更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员,面对千家万户的源头生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
2.2 检测机构形同虚设,未正常开展检测工作
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是专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弱、缺资金,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资职认证的基本没有,不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无法提供常规检测、监督检测、例行抽检数据,需要开展检测时,还需用专车派专人送往州、省检测机构。因此,目前巴东县的检测机构还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1-3]。
2.3 农药、化肥势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
据调查,2005年全县化肥施用量2.80万t,2013年高达3.78万t,化肥施用量上升幅度为35.00%;2005年农药施用量150 t,2013年施用量为178 t,农药施用量上升增幅为18.67%,化肥农药在生产源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自从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后,农民对农药高效应用效果的依赖性加大,往往不重视传统农业防治和新型生物防治等安全环保的综合防治措施。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理化状态遭到破坏,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农药残留量大,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二是用药结构单一。部分地区由于某种农药使用效果好便常年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导致病虫害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更进一步增加了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农药用量的不断加大,也加重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三是施用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为农户在施用农药时往往较盲目,不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田间主要病虫害种类,从而无法对症施药,同时由于农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施药时未详细查看农药产品说明书,随意施用,施药时间与时机不当、农药配制比例不合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不准确等均严重影响农药的使用效果。甚至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在蔬菜产区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造成蔬菜农残超标,甚至成为毒蔬菜。四是农药经销市场混乱时有发生。无证经营、农药套证,有时掺杂使假,使得农药内含物与外标签内容不相符,有的经销商以肥冒药,还有部分农药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标注不准,以次充好,甚至销售“三无”农业投入品。五是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由于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而据监测真正被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随雨水渗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有时土壤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从而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4-6]。
2.4 规模化畜禽养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是巴东县的支柱产业,截至2013年,巴东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农户数上升至826家,生猪出栏已达31万头,家禽出笼达35万只。据估测,全县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产生量可达28万t,这些粪便40%以上都被随意排放到农业生产环境中,若处置不当,将会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5 农村生活源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农村生活源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生活垃圾与污水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城镇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的情况,而由于农村一般没有垃圾填埋处理场,广阔的田野、良田成了天然垃圾堆放场,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6 生产源头监管和控制难度较大
由于农业生产面广、经营个体多、规模化程度低,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较薄弱,缺乏社会监督与约束,难以进行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及标准化生产。并且由于当前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农资价格过高,产出比例失调,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户为追求产量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并且屡禁不止,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难以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7-8]。
3 对策
面对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必须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1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质发〔2011〕7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等文件精神,不仅县级要设置“农安办”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乡镇也必须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并配备2~5名专职人员,每个村还要配备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这样才能从县、乡、村建立一支比较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以便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2 加速对县级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配齐设备,尽快认证;二是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三是通过人事部门招聘2~3名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专业人员。
3.3 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强化责任管理
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政府负责、抓大促小、控制源头、综合监管”的工作方针,制定阶段性工作规划,重点环节重点监管,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工作,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落实各部门各行政主体的具体责任,签好“四个责任状”,即县乡政府签订的责任状、上下主管部门签订的责任状、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的责任状、乡镇监管站与村签订的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增加对各部门的约束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管
一是开展源头治理,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管。依据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规范经营行为,认真落实农药“五制”,即购进备案制、经营专柜制、购销台帐制、购买实名制、公开承诺制。二是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的全程监制。督促农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体户建立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大对重要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执法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对重要案件的查处。同时,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活动,以对伺机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产生威慑作用。
3.5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本着“生产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原则,生产农产品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对一切农事操作、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做好记录,还可在主要商品农产品基地实施严格的编码制度,对每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专一编码,为农产品的查询溯源提供保证。同时每一农产品加贴标有采收日期、农产品检验合格等信息的标牌。做好农产品的信息化标记工作后,一旦发现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便可及时追溯生产源,不仅可及时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追责,还可对农产品生产户形成监督约束作用,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6 科学用药
在防治作物病虫害时,应以预防为主,并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农业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特点选择相应的化学药剂,并严格按照农药产品的具体施药方法进行操作,注意施用时间与配制剂量的严格控制,保证施药效果,避免过量施药。并且由于大部分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小,施用针对性农药防治效果好,而后期大面积暴发,即使加倍施用农药也难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而对病虫害的防治应重视预防,发病初期及时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以减轻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3.7 全面推行标准化,大力开发农业“三品”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是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桥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主要大宗农产品如水稻、玉米、蔬菜、柑橘、茶叶等农产品生产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对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使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大力开展农业“三品”,因农业“三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的标识,使更多的农产品符合“三品”标准,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3.8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任意排放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造成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道路、沼气、垃圾池建设等;二是加强小流域治理,如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优化措施配置,治理面源污染;三是依靠科学进步,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如推广生态农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用药等。
3.9 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面对规模化养殖和畜禽养殖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是要
建立畜禽养殖清洁化技术体系,转变传统的畜禽粪便处理办法,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实现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的清洁化与环保化处理,改善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并利用畜禽粪便为原料通过发酵池生产沼气,保证畜禽养殖污染物零排放;二是对农村的大量生活垃圾与污水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清洁化、废弃物无害化,合理妥善地处理农业生产污染物;三是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将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生活用能,沼渣沼液又返回农田用作肥料,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又一道防线。
3.10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并借助于省人大组织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和“阳光培训”等活动,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4 结语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责任大,因而应从监管、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吃上安全的农产品。
5 参考文献
[1] 刘慧杰,张龙.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10(4):11-13.
[2] 何花娟,.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60-361.
[3] 唐建平.华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1(12):48-49.
[4] 刘勇,陈娟,贡俊杰,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探索生产过程全程控制建设[J].农业装备技术,2011(6):59-60.
[5] 张蓉,兰栋梅,陈小文.陕西省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32-34.
[6] 王佩汤,李树森,张玉梅,等.临泽县农药及农产品质量监管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3):30-31.
篇2
1 和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和静县农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对蔬菜及其他农产品的检测,发现影响蔬菜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有:
(1)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国家禁用的剧毒农药,造成蔬菜产品农药残毒超标。
(2)盲目施用化肥,尤其是过量施用各种肥料,造成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超标。
(3)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农田及水质受到有害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污染,进而造成农产品中铅、汞、铬等残留物超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传统农业生产一直以增加产量为第一目标,由此形成的生产管理方式,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农民们更多关心的是成本、产量、价格和管理,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时明知剧毒农药有害,但是由于杀虫效果好、药效时间长、相对成本低,因此依然在生产中使用,没有把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摆在首位。
(2)首先,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因此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的防治不科学,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导致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其次,由于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化,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从而降低了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再次,由于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一些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有销售渠道,发生问题无法追根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3)投入品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农资经营市场允许多种主体进行农资的经销、代销、分销,因此,加强农资销售市场监管显得非常重要。而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又涉及到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存在着执法主体多元、职能重复交叉和相互扯皮等现象,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规避”空间,未能形成合力和建立严密的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网络,使一些剧毒高残留农药不适当地使用成为可能。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对策
和静县是农业生产大县,近两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把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全面推进。
(1)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活动中,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深入民心,让农民懂得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各级农技服务站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带头人,使他们既成为农业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农资销售的中介力量。从而较好地解决农情信息难到户、农资销售难统一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篇3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 改进措施
近年来,食用农产品安全事故频率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强度的增加,各大商业运营商已经开始调整其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一、食用农产品监管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国农业生产早期阶段的销售情况是不理想的,农业监管体系还没有发育完全,给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加快,现有监管体系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的要求。
1 法律不足
农业监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法律政策,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监管食用农产品的各项活动。
2 体系不全
一个完整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应涵盖整个消费的生产和加工的整个过程,现行的监管制度,重点仅限于在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不重视原有的加工、包装处理、货物运输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3 策略不当
对于出现在市场上的食用农产品,监管部门未能严格把关,未能充分考虑各种问题及采取相应措施以至影响了整个监管制度性能的发挥。
4 人员不多
由于市场是一个广泛的经济交易平台,整个市场的食用农产品的监管策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作用
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须从整体市场经济活动监管,维护市场经营主体的利益,更新现有的监管制度且也是市场经济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监管制度的作用体现在:
1 规范市场秩序
当今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世界贸易是一个开放的格局。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还必须依靠各种监管策略加以保护,从而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改善监管制度,可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引导各交易活动的主体,按照规定,以避免市场交易混乱。
2 维护各方利益。
运营商,在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制度下交易,通过业务发展产生的收入,以确保经济利益的合法性。消费者依照监管制度,以保障购买安全的食用农产品,遇到各种质量问题时,可以按照监管要求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些都表明食用农产品监管的重要作用。
3 保证产品安全
近几年,国内食用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农产品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农产品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够引导经营者规范经营,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指标,以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4 创造经济效益。市场稳定是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只有监管制度完善,才会合法经营,同时这也是运营商获取经济利益关注的重点。完美的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制度,是各种交易活动的有序进行的保障,并引导各主体正确的交易,以避免各种纠纷的出现。
三、切实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力度
1 加强资源整合,落实资金保障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政策支持的联动机制,立足现有农业政策和项目,并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主体培育、动物和植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工程应用和检验测试的内容,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大整合力度,应设置专门的预算,落实资金保障。
2 健全源头管理,推进全程监管制度
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是一个最基础的工作,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可以提高小规模生产消费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提高小规模生产者的教育和监督,而从使农产品生产投入品得到更好的管理和监督。
3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管理责任制度
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乡镇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动物和植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监管目标和责任,按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质量检测、产品标识等的相关要求,全面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的监督。
4 实现标识管理,建立可追溯制度
生产经营者必须对生产经营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负责,对其提供的农产品出具追溯凭证,能找到相应的产地及操作人员,以确定该产品的身份,历史和来源。食用农产品原料采购应索要凭证,更加有购买和销售台帐,档案管理等等,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性,严把市场关。
四、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的有效策略
1 加强立法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立法部门应制定农产品相关法律,调整现有的监管制度且不断更新,以确保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制度的执行。
2 依法监管
食用农产品监督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工作,对于假冒伪劣食用农产品,必须立即处理回收。
3 搞好宣传
为了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执法工作人员应做好宣传工作,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经营,确保食用农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使消费者放心购买。
4 宏观调控
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一、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
1.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山西省从2004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并开始实施例行监测计划。例行抽检由原来的省会城市太原,扩大到了全省11个市的生产基地,2007~2013年山西省蔬菜农残合格率处于平稳向好阶段,并一直维持在95%以上。总体来看,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稳中有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产品质量有保障,消费安全可靠。
2.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监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
(1)法律法规逐步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农药管理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即标准)跟进制定。(2)监管监测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省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成立于2010年,全省11个市农委系统从2010年开始,陆续通过编办批复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其中在行政单位设立了10个,事业单位设立了1个。全省115个涉农县,有71个县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全省1265个涉农乡镇(包括涉农街道办)共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1086个,其中大部分没有开展工作。2007年以来,中央先后7批投资山西省建设县级农产品质检站96个。
3.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通过多年连续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消了一批剧毒、高毒农药的登记,积极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六六六、甲胺磷等农药已基本禁绝,农药残留急性中毒问题得到遏制,违法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禁用农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2007年以来国家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生产,农药残留急性中毒问题逐步得到遏制,从这些年执法检查情况看,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蔬菜农药超标问题依然存在。从超标农药看,蔬菜中克百威等农药残留还时有检出;从品种上看,问题较多的为豇豆、韭菜和芹菜等。二是产地重金属污染。大多数是由环境污染长期累积形成的。三是假劣农资。目前危害最大的是地下“黑窝点”和乱添加隐性成分,主要原因是农资生产经营小、散、乱。
4.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对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的同时,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更多地考虑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之一。一是分散农户的监管问题。目前全省共有700多万农户,其中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62.8万户,还不到全部的10%,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状况很难短时间得到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难度很大。二是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全省有农兽药生产企业139家,经营单位4709家,绝大多数为小规模个体经营,很多农民缺乏科学合理使用知识,容易出现投入品滥用、乱用的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三是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目前2/3的县区农业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监管机构;乡镇机构人手少、经费不足、执法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越往基层监管力量越弱,成为监管手段不能落到实处的难点。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宗作物油菜小麦等传统种植业面积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蔬菜、瓜果、苗木等休闲、观光农业。种植业化肥、农药大量的投入增加,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快速增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生活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生态环境三大污染的源头。
2.农产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认识不到位。主要是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强,诚信经营的意识还不够,缺乏必要的责任感;部分申报企业存在着重视申报、轻视管理的现象,产品通过认证后证书常常束之高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从而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重隐患。(2)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品牌产品的带动作用,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发展上步伐缓慢。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未能培育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3)农产品监测监管体系待健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不配套,农业标准覆盖率还不高,农业投入品主要是农药的使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对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不力,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和有效的监管手段;由于目前大多数安全农产品产地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实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农产品质量溯源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缺少快捷的信息反馈和统计平台,难以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动态,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政府监管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脱节,难以实现实时监控;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落后,检测经费严重不足;缺乏专业检测人员。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当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转变观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逐步建立管理、监督、应急、处罚、服务为一体的监管工作格局。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组织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放心消费。
1.加快体系建设,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保障
(1)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围绕农业生产急需,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使主要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都有相应的标准来遵循,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2)加快完善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省、市、县、乡、基地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逐步对粮食、水果、干果、畜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定期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加大对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加强产地管理,分类指导,落实整改,促使监管体系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力手段。(3)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途径,加强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管,同时加快农产品品牌化进程,大力培育名优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
2.强化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1)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示范和推广力度,全面提高标准化种植意识和素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按标准化生产,加快建成一批高标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快实现市场记录可储存,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追溯目标。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市场准入等监管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质量安全溯源监管能力。(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落实组织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保障措施。围绕四个环节实施监管,一是在监管主体上重点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督促他们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带动农户依法依规进行生产;二是在监管产品上重点抓住本县、本乡镇、本村的主导产业,重点强化上市量大的“菜篮子”产品的监管;三是在生产环节上主要是抓农业标准化,推广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同时加强用药检查和生产档案记录管理;四是在日常监管上突出农业投入品,加强农资经营门店的检查,把住入口关,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本乡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模式和有效办法,提高监管效率。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作者:李 源 申爱英 单位:1.长治市郊区农业委员会;2.潞城市农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形势.
[2]黄梦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33-34.
[3]王芳,郭晓东,杨丽杰等.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实证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3):48-52.
[4]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食物安全,2010(1):49-54.
[5]智红涛.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8-21.
[6]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5.
篇5
摘要分析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发展的对策,以为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问题;对策;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358-01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1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抽查蔬菜11 526个,水果3 328个,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105个,总体合格率99.8%;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查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近年来,该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
2008年8月,《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10个蔬菜检测室,由专人负责,并配备检测人员,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以政府公益岗位制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果蔬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牌挂靠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未落实,难以依法行使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1-2]。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因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未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备的监管网络,逐步建立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3-5]。
3.3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要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建立档案管理。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坚持“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6-7]。
(下转第360页)
(上接第358页)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4参考文献
[1] 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2] 李艳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6-7.
[3] 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1-2,18
[4] 李发新,王地动.关于济源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5-7.
[5] 高龙.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与经验[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21-22.
篇6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建议;安徽阜阳;颍泉区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97-01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system of Yingquan District in Fuyang City were introduc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afe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Yingquan area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status;problems;suggestions;Fuyang Anhui;Yingquan District
1 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1.1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基本建立
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于2014年5月开始筹建,总投资300万元,改造检测实验室496.2 m2,购置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农残速测仪等仪器设备48台套。现有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2名,助理农艺师4名,农残化验员4名。
1.2 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颍泉区共有4个镇、2个办事处,6个镇(办)分别在农业综合服务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农产品监管站站长由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兼任,每个站配备1名监管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6个监管站的检测室总面积为102 m2,试验台12个,农残速测仪6台(套)。
1.3 “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当前,颍泉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稳步发展,全区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共有2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 个,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超过5 333.33 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 000 hm2,“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占食用农产品面积的35%以上。通过推进“三品一标”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推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产地准出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全区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农产品的安全水平总体较高。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在形成
目前,整个颍泉区的主要农业投入品的经营过程中均采取登记制度,以保证其质量有源可查;在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备案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于一些毒性大、残留高、禁止使用的药剂,要坚决杜绝,以防其进入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当地市场上正在逐步形成农业投入追溯源机制[1-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广泛、环节很多,但颍泉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较差,机构及人员等方面均较为缺乏,不能及时完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机构设置上,没有明确的机构,一般靠挂在其他的事业单位上,组织管理体系不能统一、协调,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出行政监管职能。6个镇(办)监管员都是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兼任的,平时他们还要兼顾乡镇的其他工作,监测效果不尽人意[3-4]。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保证措施不得力、信息反馈不及时等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薄弱环节,基层现有的技术设备能力和保障措施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求;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自检体系尚未建成;区、乡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尚未完善;乡、村两级“四员”队伍建设尚未健全;农民迫切需要的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服务缺乏[5-6]。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投入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投入不足是全区的共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安全检测成效的“瓶颈”。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未能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列入财政预算的也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6个镇办的监管站都没有单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经费。监测费是一项很大的开支,长期得不到解决,直接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造成影响。
3 建议
3.1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规范管理
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使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推行标准化[7]。
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一是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应当围绕本区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有的检测力量和工作基础进行规划建设;二是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四员”队伍建设,即乡镇监管员、检测员,村级协管员和农产品生产单位内检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农药残留速测室,落实检测设备,配备检测人员,作为区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有效补充;四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区监管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3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投入
建议颍泉区政府出台保障项目运行的工作经费政策,把监管工作涉及到的费用都纳入到颍泉区的财政预算中,统筹调整现有农业资金的投入结构和支持重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投融资渠道,确保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到经费常态化、制度化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史长菊,王杰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4):37-39.
[2] 王农.浅议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2):5-6.
[3] 黄梦来.乡镇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31-34.
[4] 倪华山.关于加快“三品一标”建设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2(10):22.
[5] 檀尊社,许新萍.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0,27(8):1084-1085.
篇7
一、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全面实行严格的农药、畜产品、水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切实将监管对象落实到种植业生产企业、农产品投入品经营企业、屠宰场、畜牧及水产养殖场户,明确了全县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强化了责任。
(二)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质量安全
积极完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县植保站对辖区内的农药将市场抽取的农产品样品进行监测,同时开展咨询活动,现场讲解农资识假辨假、维权和科学使用等知识;县动检站对辖区内的畜牧养殖产户及屠宰场进行了“瘦肉精”检查,抽取样品400个,合格率达100%,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300余份,签订了安全用药承诺书100余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安全使用农药、使用生物农药的知识,全力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进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
为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监管力度,抓好重点季节和重点环节的监管,围绕农业投入品生产和销售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查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至“整治月”活动结束,未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二、主要成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农药、饲料等农资市场和门店、畜牧及水产养殖基地从业人员以及广大的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质量安全要求开始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专项整治执法检查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县共出动执法人员168人次、车辆60余辆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23个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签订安全用药承诺书100余份,全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安全面临日常监管的常态化,监管中显露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一是人少事多,在抓农业生产安全方面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不能够全面、细致地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二是工作量与人员、经费严重不匹配。
四、下步工作打算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全县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县坚持把农业生产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安全工作的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职责。
(二)、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指导农户科学、规范、合理用药。
篇8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56-1
近年来,锦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仪器设备陈旧、检测项目不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技术人员缺少必要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1 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市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农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快速发展壮大,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对于监测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市、县两级质检机构的检测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乡级检测机构建设刚刚起步,各项工作仍有不足,亟待完善。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市级质检中心目前各种配套设施、设备都存在着老化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检测工作的要求,亟须资金对原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满足农产品定量检测工作的需求。县级质检站虽然已经配备了气相色谱仪等进行定量检测的仪器设备,但目前仅能进行蔬菜农药残毒的定性检测。
二是各县级质检站目前都没有进行实验室计量认证,出具的检测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农业执法的依据。且目前县级质检站的人员配备不足,我市各质检站普遍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三是市、县两级质检机构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市级质检中心检测体系建设开展较早,已经开始了农产品的定量检测工作,而县级质检站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还没有开展定量检测工作,这就需要强加对县级质检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而资金问题则成为制约培训工作开展的瓶颈。
四是检测工作进行难。这主要体现在:1.检测抽样工作需要必要的经费支持,虽然目前市、县两级政府对农产品检测工作非常重视,但是检测经费没能列入财政预算;2.市、县、乡三级检测机构建设中,只有市、县两级检测机构初具规模,乡(镇)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明显不足,乡(镇)级检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发展。
2 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市、县、乡三级检测体系的建设
乡(镇)政府应加大对乡(镇)级农产品检测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检测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县级质检站应充分利用目前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契机,积极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资金,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级质检中心应进一步加强对县、乡质检机构的业务指导,每年举办1~2次检测技术培训班或经验交流会,提高县、乡两级检测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水平。
2.2 落实检测工作经费,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运转
市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解决市、县、乡三级检测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检测试剂、抽检样品、宣传资料等方面所必须的经费。并进行检测人员的优化配置,确保检测人员各负其责,避免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
2.3 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
建议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检机构围绕当前检测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根据检测工作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县级检测人员的农残速测技术及实验室管理等业务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确保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及时、准确的检测数据。并力争逐步完成县级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建成市、县、乡三级检测网络。
2.4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全民关注农产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深入而广泛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为监督抽检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祁胜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宣润宏.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3] 许靖波,邓后勤,周华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雷扬.试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福建农业科技,2003年06期.
[6] 邓启明,黄跃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初探[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5)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肖良.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郭艳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J].云南农业,2011年07期.
作者简介:武璞珏(1982-),男,辽宁北票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篇9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建设;消费安全;江苏海安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81-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是确保消费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海安县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生产,增强工作力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进一步推进海安县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对策。
1 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现状
1.1 县镇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监管机构初步建成。根据海政办发〔2011〕51号和海编〔2012〕45号文件精神,2011年在县农委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科(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科”牌子),负责组织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监管、指导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工作。各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所,在农业服务中心增挂了镇监管服务所牌子,负责镇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二是监管人员兼配到位。县农委质监科现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事业技术人员3人,事业工人1人。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所负责人、监管员和检测人员都由农业中心人员兼任,各镇落实了村级协管员,一般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全县“三品”生产企业都配备了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为企业内部人员兼任[1]。
1.2 监管责任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落实了监管责任。随着机构设置和人员的变化,县农委及时建立、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组,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明确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及重点,与委属相关单位、各镇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委属各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执法、监测、推广、培训等监管服务责任、明确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三品”企业、规模养殖户等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明确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二是健全了相关制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海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度、职责包括投诉举报制度及宣传培训、巡查检查、工作记实等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创新制定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记实手册》,推行镇级监管档案制度建设。统一印发了《农产品生产记录》分发给全县“三品”企业,指导督促“三品”生产企业按时如实记录农产品生产过程。三是强化了目标考核。县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对农委和各镇政府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农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对部门及各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考核[2]。
1.3 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海安县优质农产品认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且产品的涉及领域不断扩大。10年来,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现拥有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229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8个,建有无公害生产基地4.322万hm2、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389万hm2、有机食品生产基地86.67 hm2。“三品”基地占耕地面积的91.7%。
1.4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海安县一直致力于农业新技术、新标准、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组织制订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目前,由有关部门批准全县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8项。通过标准的制定,使农产品生产实现有标可依。累计建有国家、省、市标准化示范区11个,建有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家、南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质量控制试点项目13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1家。通过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2012年全县3.389万 hm2的国家级海安县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1.5 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自2007年以来,多次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正常开展了假劣农资、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素、水产品及农业“三品”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农资经营单位执法检查,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杜绝高毒农药禁用添加物进入农资市场。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检查,重点加大“三品”企业规模种养大户监管力度,对产地环境状况、台帐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标准化执行、包装标识等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检查,指导督促市场做好检测、索证索票、进销台账等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能力[3]。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意识不断增强
充分利用媒体及相关活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近3年来,制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监管》《农产品品牌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生产技术》等课件;对镇级监管员、“三品”企业内检员、科技示范户、村干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达26场次,培训2 500人次。制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展板参加广场宣传活动3次。县农委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多次走进“941”、“法制热线”等电视电台栏目,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9次。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公众、种植基地发放了“给农产品生产企业一封信”、“绿色食品统一生产手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产品生产企业良好规范”、“国家禁用农药名单”和“蔬菜常用农药品种安全间隔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明白纸及法律法规逾2万份。通过培训宣传,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意识。
2 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县、镇监管机构及监管人员均为兼职设置,县级人员编制都挂在其他专业站,无专门编制,镇级都是技术推广人员兼任,一员多岗多责现象严重,工作开展精力不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监管任务、责任不相适应,镇级监管员平均分工岗位2.6个,执法装备水平低,县镇无专用监测和监管车辆。工作经费缺乏,尤其是乡镇、县级以下各级财政预算主要是人头费和日常办公运转费用,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经费较少,有的地方还缺乏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预算经费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4]。
2.2 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一是法律责任规范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约束的主体是广大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小规模生产监管难度较大,导致很多生产行为不能依法实施监管。如在农药监管上,国家禁用农药在公开市场已难觅踪影,但还存在于混配农药中,无形中增加了监管难度,违法行为难以根治。在执法实践中,普遍遭遇不合格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不合格产品销毁补偿等执法难题[2],这些方面都无技术规程或工作规范,制约着工作开展。二是监管职能划分模糊。不同执法部门对农产品的概念、范围和品种的理解有较大分歧,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之间存在模糊地带,在农业部门内部也存在管理、监督、监测、执法等职责模糊现象,容易出现执法空白和推诿现象。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对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意识薄弱,对“三品”认证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个别示范基地、示范区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验前达标,忽视验后管理。由于县、镇2级监管队伍力量薄弱和监管手段较少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一些领导、人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应付弱化现象,县级对各“三品”企业只能实行抽查管理,各镇监管员对产地、产品基本处于应付上级检查的状态,工作难以到位。一些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经营者和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自觉性不高,还存在缺乏自律诚信和规范管理行为。极少数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销售假劣或国家禁用农药,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农药安全间隔期上不够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 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对策
3.1 建立分级监管机制,明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一是健全分级管理机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镇、村3级监管网络建设,完善镇级监管、检测条件,加强对现有镇级监管员、检测员、村级协管员和农产品生产单位内检员的管理,建成上下联动、形实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二是落实各级主体监管服务责任。以监管服务职责正常履行为标准,农委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好标准化生产指导、农业执法检查、质量监测管理等工作;落实镇监管工作责任制,履行监督管理、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和协调配合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职能。全面落实生产企业、生产者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开展各级知识宣传及监管能力培训。强化培训指导,提高监管、检测和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按级负责抓好培训,使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人员达到政策法规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应知应会、速检速测熟练操作的要求,全面提升监管、检测和执法能力、技术水平。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工作,借助社会舆论形成广泛的监督效应。指导农业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充分利用农民培训工程、绿色原料基地建设、高产创建等培训活动和网络、技术明白纸等指导、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同时推广安全生产技术,控制投入品使用,加强产品检测,加大“三品”农产品宣传和市场开拓力,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
3.2 建立会商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序开展
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会制度,由各专业站、各监管部门根据对生产环节监测、监管情况,收集整理全县存在的主要问题,召开由各技术推广站、农业执法大队、农检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会商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海安县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各监管部门要充当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情报员”,各专业站要做好农业生产的“指导员”,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生产指导,实现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要建立良好问题发现奖励机制,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主动发现问题多、执法监管做得实、生产指导做得好”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另外,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制度建设,提高信息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通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预测、预报和预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力,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
3.3 建立例行监督检查机制,规范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
各部门、各镇既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各自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又要做到部门之间、县与镇之间相互配合、协同监管。一是开展县级2月1次、镇级1月1次的例行监督检查,加强“三品”企业、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的监督管理,要求生产基地(企业)建立健全生产档案,推进农产品上市标识化、可追溯管理。加强对获证“三品”企业及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生产监管、严厉查处非法用标、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监测中不合格农产品溯源管理力度。二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将严厉打击禁用农药的生产销售和在蔬菜用药中违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作为农资打假的突出工作来抓,加强农资抽检与公告制度,加大不合格农资的处罚与公告。三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种养环节监管,严肃查处生产销售、经营使用禁用农药、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例行监测和监督检查,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生产者、销售者应从严从重处罚。四是加大对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抽检力度,监管品种应以县优势农产品、民众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对生产、销售检测不合格农产品依法进行处理。
3.4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增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安全监管资金保障
政府应加大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检测、监督检查、技术规程制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配足用于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鼓励资金和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经费,配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件,如检测设备、执法车辆等。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骨干,加快完成镇级检测网络系统平台建设,实现统一品牌仪器和统一网络报送检测数据。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应加大产品质量控制投入,做好基地(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在重点种植业生产企业(基地)建立速测室,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测。推进产地准出制度的实施,引导企业积极自主地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上市产品出具产地证明。同时,政府应当鼓励和加强对环保型农药的研制,并逐步建立对农民的补贴制度,使农民用得起药、有药可用[5]。
4 参考文献
[1] 智红涛.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8-21.
[2] 朱亚琴,顾国庆,赵露颖.泰兴市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2(6):21-22.
[3] 张玲,雷郑莉,尚德亮,等.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12):99-101.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农业健康发展,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近些年,山阳县各镇、各部门把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精心组织,采取措施,确保工作取得明显实效。目前,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已达8个,企业所生产的26个产品全部使用了追溯条码,累计加贴追溯条码35万枚。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是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实施等一系列的活动,这项标准的建设应该具有标准性、动态性、国际性、公认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但是这些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善,涉及方面还不是很广泛,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意识不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质量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一个地区的农产品市场秩序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冲击。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对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形式和a业政策了解不足,更没有结合地区实际强化政策方针宣传教育,整个工作队伍的主动服务积极性不足,从领导到技术人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随意性现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一种形式,一些不符合标准农产品也能进入市场,严重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象复杂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面对的群体往往比较复杂,有种植户、养殖户、加工方、销售方和农产品市场,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覆盖面广发。而市场中很多小商小贩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不主动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常常逃避检测,导致存在漏检的现象。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还比较落后,检测技术不先进,无法开展快速检测。在很多地方有其是基层地区,检测设备陈旧落后,化验室建设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对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检测能力不足,很多含有大量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无法检测出来,这也是出现漏检一个重要原因。
2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强化农业标准化
以健全农业产业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与监管制度为基础,按照“县、乡联办,以县为主和乡镇点面结合,梯次滚动”的推进原则和“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套监管服务体系、一批示范基地、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一批农产品品牌”的推进模式,继续定规则、扩规模、上水平,深入推进全县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规范和完善县农产品龙头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定期组织优势农产品参加省、市的农博会,以政府为主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助力农产品企业稳定向好的发展。同时,明确农业标准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规划,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构建各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推进农业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
2.2 严控生产源头治理
打击农资流动商贩,严格管控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索农药经营许可,严格售前检查备案,严格高毒农药管控,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等制度,并纳入可追溯信息化监管范围。严格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定时降解农药、有机肥、畜禽饲养及水产养殖安全投入品。污水处理厂建立污泥农用监管制度。有序推进禁止生产区域划分及产业结构调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切断污染物进入农产品生产链条。启动耕地休养生息、重金属污染修复、农业废弃物回收试点。加强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综合利用。
2.3 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业部门负责产地准出监督管理。生产主体开展产品自检或委托检测,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地证明。乡(镇)核查产品质量、核实产地信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强化畜禽产地检疫。县级加强监督抽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市场准入监督管理,监督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落实入市管理、质量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相关部门建立农产品准出、储运、准入无缝衔接机制,以市场准入倒逼产地准出。落实准出准入检测补助。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初探[J]. 钱敏,李丹彤,陈蕊,彭子芸.云南农业科技. 2011(03)
[2]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张静,杜彦修,李俊周,赵全志.江西农业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