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指对于产品的质量是必须要符合确保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高标准,其中还包括产品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等多方面的品质指标的非安全性要求,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必须要是有法律来规范的,实行强制监管来保障的,例如:不允许有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农药残留、知名危害生物物质等方面,也就是说,总体来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性,包括生产、储存、物流和使用过程中形成、合成留有和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 

2、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农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要全过程得进行监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对来讲困难是很大的,一般情况下,主要的表现是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责、权、利的脱节,最终就会形成非法生产,使用国家严禁的农药行为,例如某一些甲胺磷等高毒的农药,是绝对不允许用于蔬菜种植、茶叶等作物中,但由于其农药的杀虫力很高,农民在不懂的情况下还是会用于在作物生长中,其中毒事件也常有发生,还有一些高度性和残留性品种的农药,在农产品中还是有非常高的检出率的,出现以上种种问题,自然就会说明相关监管部门在监管环节上并没有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另外,还存在一些农产品经营者存在对安全的认识不足,法律意识非常薄弱,其关键表现还是在于生产经营者并没有真正完全的安全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还有很多农民还在使用高毒性的药物。 

其次是并没有健全的农产品检测体系,目前存在检测队伍和检测手段方面的薄弱问题,专业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是需要提高的,近年来,我国对各个城市、县城、都陆续成立了相关农产品检测中心部门,但是全面展开质量检测的部门还是有限的,其主要因素还是在于专业人员的技能素质相对较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先关规定目标的。 

3、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首先,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工作,依法规范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增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将法律、法规的各项职责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另外,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仍然比较突出的实际,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各级农产品检测体系针对当前检测监管不到位,管理难度大;检测设备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县乡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管网络的建设力度,制定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检测人员管理措施,尽快建立起布局合理、设备齐全、职能明确、责任到位、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最后,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食品安全预警应急的机制,必须要加强对食品生产质量的监管,要制定好重点、进行抽检,之后一定要根据农产品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另外对于可以引起对区域性农产品构成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第一时间要向当地政府部门或是各个监管部门进行汇报,要及时的发出食品质量安全的预警,这样就可以真正的确保出现质量问题的农产品在第一时间得以控制,谨防有害食品流入市场,给群众生命带来威胁,另外,要建立有关农产品食品的安全制度,制定健全的应急预警方案,这样就可以避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的事故,以便及时的进行做出应急措施。 

篇2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经营还没形成统一管理,我国农产品很多生产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并且相对分散,农产品销售和生产资料的购置也比较分散,这种生产和经营方式不利于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对有效管理无法形成。

2、农业投入品缺乏管理,投入品是造成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工作的难点。我国农业投入品的问题很多。例如,农药产量和使用量超标,高种较多,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过高,在农田肥料使用过程中,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比重不平衡。由于没有具体标准,不仅造成了这些投入品的浪费,而且使农产品受到污染。

3、管理主体不明确,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之间经常相互推诿扯皮,责任主体难以确定,管理效率较低。

4、农业推广力度与科技创新不足。当前,我国农产品开发常常以产量为目标,却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村基层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少,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优质农产品安全技术的试验与推广。有关农产品创新的研究能力差,经费少,只能依靠财政拨款。同时,农村生产者的知识技术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也导致了农产品质量提高和质量安全技术发展缓慢。

5、流通环节监督不完善。我国不断加大对流通环节的管理力度,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测体系。但实际操作的效果不理想。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面向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的基层检验、监督机构,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检测设备较为落后,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无法快速准确检测农产品中的残留物,使得大量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们的健康。

二、建议与对策

1、提升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

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尽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要尽快理顺执法机构,按编制配足执法人员,按照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配备执法软硬件设备。市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形成上下联动、统一调配工作机制。各级农业执法机构要强化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发现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

2、完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高检测覆盖面

(1)完善提高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

通过增加投入,完善配套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检测设备,增加充实人员,加强检测技术的培训,尽快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和审查认证,使检测范围涵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在内的生产全过程。

(2)建立健全县级检测站。全市10 个县(市、区)设立独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配置所需设备,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具备承担县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快速监测工作,其中4个县要达到能够定量检测的能力和水平,要对质量安全的重点区域和产品进行常年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3)建立乡级检测点。配备专门检测人员,负责本辖区农产品基地抽检工作

(4)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检测室。配备相应的农药、兽药快速检测设备,确定专人,负责检测工作,对生产和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自检,把好生产农产品的准出关和销售农产品的准入关。从根本上建立市、县、乡监督监测和企业、市场自检相结合,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相配套,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3、下大力气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认真实行国家强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步伐,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质量安全控制、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非疫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实现对农产品生产从种源、投入品统一供应和使用到采收销售的全过程制。

4、全面推广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篇3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88-01

为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农产品安全,商水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产品监管这条主线做了大量工作,在保障该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使该县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不合理,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二是农产品监管人员少,没有编制,缺乏经费,对于分散的农户难以全面监管到位。三是由于部分农民贪图便宜,加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市场上仍然存在销售不合格农资坑农害农的现象。四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有待完善。五是由于认证后的农产品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而政府部门又没有出台强制性的措施,农民对产品认证不积极。

2 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突出重点和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确定“抓食品安全即是抓经济安全”的理念,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为此,商水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各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苏继民同志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同时制定了《农业局2011年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突出重点,实施综合整治

2.2.1 抓源头,抓基础。为搞好商水县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印发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并张贴到每个无公害生产基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的危害。2011年联合农广校和农技推广站共举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班6期,培训技术人员300人次,同时发放技术材料8 000余份,提高了技术人员和农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的技术水平。目前,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在商水县得到普遍使用,剧毒级高残留农药在农作物上的使用基本杜绝,为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基础[1-2]。

2.2.2 抓建设,强化质量认证。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农民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工作目标,以市场为指导,质量为中心,效益为目的,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为此,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绿色食品和实施名牌农产品战略。2011年,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截至目前,商水县已申报省级无公害基地12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标准化无公害示范园区2个。

2.2.3 抓市场,强化监管。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确保农产品安全整治出实效。结合商水县实际情况,对农资市场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市、县统一部署,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加上日常巡查,2011年共出动执法车辆500台次,共检查40多个集贸市场,3个农药产品批发市场;抽检农药25批次,132个样品,肥料送检80多个样品,种子40个样品。检查中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96起。没收假劣农资320件。同时,加大了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清查收缴力度,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多万元,确保该县农业生产安全,为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2.4 抓检测,确保安全。商水县农业局土壤肥料质量检测中心,设备齐全,正积极申报河南省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设备,发挥好检测机构效能,现已开展了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和无公害基地重金属检测。在农产品检测方面,由于目前商水县没有检测设备,只能委托省、市检测中心代检。2011年共送检蔬菜、水果等样品195个(次),抽检合格率98%以上。

2.3 通力协作,强力推进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成员单位之一,完全按照“全县统一行动,部门指导协调,多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既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又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在历次专项整治中,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农产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农产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本着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使商水县农产品安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3-4]。

3 参考文献

[1] 程彦卿.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几点建议[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9):322.

[2] 杨淼.国外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借鉴和启示[J].世界农业,2012(5):42-44.

篇4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问题;对策;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90-02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分析了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问题;对策;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90-02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可以在很多方面对农产品进行安全评价、规范农业市场秩序、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农产品的消费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等。因此,笔者结合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了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对合理规范与布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升检测能力有推动作用,必将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健康发展,从而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1-3]。

1 存在的问题

1.1 体系不够健全

从毕节市检测机构的数量看,现有检测机构数量与实际的工作需求差距较大,安全类检测机构的数量特别是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等机构少,检测能力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毕节市质检机构的能力来看,全市现有可以检测环境项目的机构非常少,因此无法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进行检测,且由于多数检测机构功能单一,无法全面进行检测且利用率低[4-6]。

1.2 检测能力较低

目前毕节市质检机构能检测的覆盖面较小,大多只能检测1种或少数几种项目,不能全面检测各种项目,且检测的仪器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农产品的检测需求;检测人员不能定期地加以培训,从而限制了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同时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关标准,如排污、通风、温湿度控制系统,而直接影响机构的建设。

1.3 监管力度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检测程序较复杂,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监管就必须监测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加强对产前生产基地的监测、产中生产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农药使用及质量安全保障等,目前,毕节市尚未建立全面的监管机构,从而对其农产品进行从生产到食用的全程监管。

1.4 源头监管难度大

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而且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农户个体,规模化程度比较低,缺乏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并且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很难实施;同时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加上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乱用和多用农药等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

1.5 市场准入制度尚不完善

毕节市虽已初步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但是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毕节市假冒伪劣的农产品以次充好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农贸市场的状况比较混乱,不利于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质量安全的监督,这也对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7-10]。

2 对策

2.1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来抓,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应以建立、健全检测体系为重心,在强化检测能力上下功夫。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检测人员不足、检测手段单一、检测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促使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2 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体系,满足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监管的需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一套由地、县、乡三级组成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在规划布局中,首先建立完善地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检测能力,同时合理规划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使每1个县级质检站可根据其区域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有目的地强化和提升其在某一方面的检测能力;再次在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完善速测设备,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建立速测点,以完善和补充县级检测站的综合检测能力。

2.3 扩大对生产基地、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监管

目前该市农产品质检机构主要是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各县(区)质检站,针对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能力和资源,采取填平、补齐和完善功能的方法,进行科学规划,防止和杜绝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对拟建设中的各个县级质检站,应根据各县(市)区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依靠现有检测力量和工作基础进行规划建设,合理购置仪器设备。对于乡(镇)和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应突出以速测和自检为主的检测体系建设。

2.4 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试点制度

农产品质量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机构的有效检测。在2008年初,该市开始在全市的大型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超市及生产基地初步推行市场准入、准出制度,收到一定的效果。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以便更好地保障广大市民的消费权益。

2.5 完善各级质检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界定工作职责,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主要承担全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的例行检测工作和地方检测标准的制订、修订;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主要按照地级质检中心的工作安排,承担相应的抽样送检和地级质检中心安全的相关检测任务,同时对辖区内农贸易市场、生产基地实行例行检测和不定期随机抽检,且将检测结果上报给上级检测机构;乡(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主要对产出和运入的农产品进行长期速测,发现可疑应采取相关措施,同时报上级质检机构进行定量、定性检测。

2.6 加大对农产品质检机构的管理

市、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应在人员、机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测能力等方面符合计量认证的要求,乡(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应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安全检测工作,各级检测机构应分工协作,做到标识管理,一一对应,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2.7 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强化全员培训

由于质检工作风险大,这就要求质检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因其素质的高低与质检质量成正比,因此挑选质检工作人员时,要充分考虑其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准,才能确保质检结果安全、可靠。同时,质检人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自觉抵御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外界人为因素如商业贿赂、领导指示等干扰,并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不法企业的恶意骗检和伪造检验报告等行为。质检机构检测人员分2种,即检测科研人员和技术辅助人员,其中科研检测人员各方面水平均较高,既懂得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在监测中起重要作用,而辅助技术人员只是进行部分检测的操作,并不知道检测的真正原理,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对辅助技术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化。因此,在引进科研质检人员时要综合考虑其素质、水平,对引进的辅助技术人员也要进行规范操作教育,使其能够很好地与科研监测人员配合,以提高检测质量,降低人员管理的风险[1-2]。

2.8 提高质检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经调查该市质检机构工作情况,发现该市的检测人员虽然有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方面有欠缺,不能很好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因此,应对质检人员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普及,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使全部人员参与风险管理的互动,增加其实践经验。同时,要做好危机管理的预案,以保证在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其带来的损失[1-2]。

2.9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措施

各县区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体系进行完善,明确每个质检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并对其编制进行核实,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质检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监督抽查和例行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执法,推行农产品生产源头追溯制度,定期清理、整顿和规范农产品市场[2]。

2.10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在西部边远地区,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比较淡薄。要利用培训、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及农药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民对农产品的安全意识,确保农产品质量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11-12]。

3 参考文献

[1] 白建荣.浅谈墨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云南农业,2010(5):6.

[2] 张根良,刘新发,高敏,等.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J].新农村,2010(7):152-153.

[3] 贡庆凤.浅谈镇江市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现状及完善对策[J].镇江社会科学,2010(2):40-41.

[4] 金发忠.关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1):51-54.

[5] 姚力志,刘春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思考[J].质量探索,2009(5):46-49.

[6] 徐晶,席兴军,陈丽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07(5):23-25.

[7] 郑冬梅.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24.

[8] 陆影.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07(6):28-29.

[9] 刘迎贵,方俊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104-106.

[10] 汪禄祥,黎其万.风险分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9):85-87.

篇5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get widespread attention by everyone. Especially since the 1980s,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many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accidents have appeared. For example, in 2008, the incident of adding "melamine" to milk caused the extensive concern of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at home and abroad, serious damaged the image of China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the wide range and numerous victims. So, it is an urgent affair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China′s related departments.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and safety;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163-02

0 引言

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它是整个人类生存的基础,必须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但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化学添加剂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如此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农产品污染问题:

第一,化肥、农药等残留污染问题。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农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增加的还有农业化学投入品,并且由于很多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农药很多都是属于有毒有机物,甚至有些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长此以往下去必将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二,化学添加剂超标问题。我国化学添加剂超标问题突出表现在不少菜农为了争取果菜早上市大量使用催生剂和激素,不仅造成农产品的口感很差,更严重的是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此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存在加工时使用国家禁止的添加剂的行为,对整个农产品加工行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第三,重金属超标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受到污染的概率也比过去大大增加了,重金属超标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也可能会造成慢性健康危害,其中急性中毒主要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主要是少量化学污染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造成的。

2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1.1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第一,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首先农业生产者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和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只有从心理上接受和采纳农业标准化意识,才能付诸于行动,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第二,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从根本上真正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之后,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管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同时还应该给相关部门增加经费,使其有能力组建优秀的团队,配齐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设备,真正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三,加强领导,建立农业标准化责任制。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考核农业标准化的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四,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强化有关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农业也应与时俱进,积极与国际接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不断强化有关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2.1.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可否认我国的相关检测体系总体水平还很低,现阶段还主要是以终端产品的目的性监测为主,甚至有的农产品未经检测就已经上市了,面对上述诸多情况,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当务之急,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扩大相关投资,保证相关部门具有足够的资金正常运行;二是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每个在职人员都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自身的岗位;三是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尽量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相关数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2.1.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有时在具体的农产品质量案例中,工作人员发现有些农产品已经发现了质量问题,但是由于无法获悉农产品的来源,尽管可能伤害到了某一些人的生命健康,但是只能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也无法追回该批次的产品,后果严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编码详细记录了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2.1.4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体系

农产品是一种实效性很强的商品,必须在一定的周期内将其卖出去,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体系,同时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长此以往下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农户收入,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

2.1.5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环境也越来越污染,农业生产中正应用着越来越多的农药、添加剂等,这已经成为了当代农业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此景,我国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只有先对可能出现的农业风险进行一个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1.6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一方面严格投入品登记管理。对农药、兽药、肥料等投入品,国家实行审定登记制度。只有严格经过国家审查试验、评估分析并取得批准文书后,才能生产经营,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确保其安全有效使用。对限用投入品当前管制措施主要是实名制购买和建立销售台账实行追溯管理。销售台账必须详细记录购买者姓名、住址、用途等事项并签字确认。另一方面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禁止使用任何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严格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使用投入品,禁止超量使用。

2.1.7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防御能力,主要包括食物环境质量监测、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等。

2.2 改革并完善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2.2.1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示范;第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第三,加强领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第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基金;第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2.2 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

相关生产和经营主体都必须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自身的责任范围内坚持拒绝和禁止农产品违禁品进入市场,一旦发现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必须进行严厉打击,严格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处罚,不能,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真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2.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对农产品实现全过程监管,即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对农业人员进行农技培训,加强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农业技能,使其真正的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二是相关检测部门应认真负责,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监测农产品质量,不定期的对农产品进行检测,不能,不能知情不报,一旦发现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必须进行严厉打击;三是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2.4 改革地方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第一,立法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和权利。第二,整合区域监管,发挥监管合力。若监管资源有限,为实现资源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应整合城乡监管,通过发展农村社会中间组织,在农村形成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辅助管理主体,可以在深层次上整合城乡监管。第三,协调部门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实现农产品的全过程监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监管,只有各个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加强合作,才能有效降低监管成本。

3 应用效果

湖南省祁阳县各级农业部门立足法定职责,认真落实上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诸多对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改革并完善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来祁阳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稳定在96%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 结论

通过落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多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重金属超标、化学添加剂超标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全民性问题,凭企业或个人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民众认识,整合全社会的可用力量,共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学超,李杰,郭振华,龚金龙,周小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8.

[2]梁秀福.为南南合作争光 让中国技术出彩――记丹江口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曾凡成赴塞内加尔开展南南合作水稻技术援助的事迹[J].基层农技推广,2014.

[3]邹积慧.浅谈强化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问题[J].农场经济管理,2011.

[4]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1.

篇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素

社会在进步,生产技术也在提高,伴随着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量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担忧,似乎市场上已没有让人放心的食品。当然,现在再去要求完全回归原始已很难实现。在经济社会里,每个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让农民放弃现有的高产技术而改用高品质生产模式,产量必定降低,如果价格的上涨不能弥补产量的下降,农民就不会自觉自愿地提高产品品质,机制上无法保证生产者不再使用低质量的高产技术。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在农产品方面的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但我们仍需要清晰的看到,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发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药、兽药等药物残留超标,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二是生产加工程序和添加剂的使用不规范;三是其他方面的综合影响。

1.1 农药、兽药等药物残留超标,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种植业蔬菜对农药的滥用、“瘦肉精”在养猪业的滥用以及抗生素、渔业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上还比较突出,容易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性风险和突发事件。尤其是许多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尽管近几年我国加大了管理和查处力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药、兽药等药物残留超标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生产加工程序和添加剂的使用不规范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多数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当前我国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许多企业在使用添加剂时经常出现超量或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合成素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从生产条件来看,农业投入品种多,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滥用、错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给质量安全带来不少隐患。

1.3其他方面

除上述两项较为常见问题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诸如:产品包装不规范、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卫生标准不达标、运输途中二次污染、转基因问题等。另外还有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县乡两级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覆盖面不广,生产档案记录制度未完全落实,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实施起来制约因素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难度较大。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道德诚信水平低下,对法律不了解、不熟悉等问题。

2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监测手段陈旧;二是监管力度不足,存在监管盲区;三是农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加剧;四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足。

2.1 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监测手段陈旧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从覆盖面积来看,尚未做到全国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覆盖率仅仅达到农业生产面积的45.78%,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农产品质量监测规模无法切实满足市场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流入市场尚未能得到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督。

2.2 监管力度不足,存在监管盲区

农产品质量监测属于一项综合性工作,但是由于宏观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规划管理的不统一,导致诸多部门都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在共同监测的时候难免存在一系列监管盲区,而重复的市场抽检工作又在浪费精力,这无疑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

2.3 农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加剧

现阶段由于广大农民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未能严格按照相关种植程序进行,导致农药与肥料的过度使用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业废料与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也是导致农业污染严重及环境恶化加剧的主要因素。

2.4 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足

现阶段,农业产品生产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范围广、随意性大、标准化低等,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无法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开展。

3 结束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关乎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要想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就要从农产品质量安全遇到的问题入手,总结问题所在,积极研讨应对措施。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仅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从自身做起,才能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尹献远,黄巧玲,吴燕芳,李荣会.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5,09:309-311.

[2]续有林.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J]. 农民致富之友,2015,04:40.

篇7

摘 要:当今社会农场安全生产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产品的质量和粮食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农场安全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农场;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近年来被人们逐渐重视的农业生产在生产形势方面也有很大的转变。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农场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场安全生产中,从农产品质量上带动农场经济的发展。

一、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农场安全生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产安全及质量安全。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食品质量安全上的注意力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农业产品和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1、农场能否安全生产决定于农场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目的。部分农场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为了得到更高的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速度,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类生产模式为了能够减少成本,使用劣质农药,农产品上的农药没有消散就将农产品带到市面上来卖等。

2、目前国家对农产品和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水平低下,没有好的配套设备,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薄弱,再加上多数农场没有足够的经费,生产技术落后,对于社会新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要求没有应对设备,无法达到检测要求。

3、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农产品和粮食的质量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不健全的农场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下,农产品和粮食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二、农场安全生产的对策

1、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签订责任书,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做好宣传教育,对车主、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进行安全知识普及,采取多样方式进行培训;做好三率工作,以三率为重点,加大规范化监管力度;抓好年检审查工作,精心准备、认真实施、严格检验,采取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农业安全生a;加强外籍作业拖拉机的登记造册工作,以管理区为单位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懂法、守法,减少农机事故隐患;抓业务规范,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办理业务,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办证谁负责的原则;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做好常规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继续抓好农机百日安全活动工作,减少事故隐患,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做好联合执法和互检工作,坚持常年与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农场与农场之间的联合检查,防患与未然;抓农场自身建设,强化以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标兵为主题,努力创建总局级农机安全监理示范窗口,力争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做好农场安全生产整治工作。为确保全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通过“广、全、实、细”四字方针,努力做到早宣传,早排查,早发现,早整改,确保全场的安全生产稳定。工作监管“广”,不管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还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都按属地管理原则,把专项整治纳入当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中,做到广泛参与,严格监管。隐患排查“全”,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认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细致地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及时把监控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隐患整改“实”,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进行认真梳理,登记建档,一个一个地督促整改落实,能立即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制定整改计划,加强监控,限期整改,做到实实在在的整改安全隐患。工作落实“细”。根据农场实际指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一方面做好资料发集工作,及时做好摸排情况的统计汇总,另一方面做好具体工作的安排和落实。积极开展督查,督促备相关企业单位认真做好该项工作,做到工作落实细心细致。

3、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在农场安全生产中必须要制定安全生产的标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农场产生自我约束力,并且对其生产模式不断改进,从而达到弄成安全生产的目的。农场各级部门必须要成立安全生产检测小组,为农场的安全生产制定可行性计划。农场各级相关部门要根据社会现状和农场的发展模式、农场特点,制定出符合农场的安全可靠的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牢记生产安全制度,把农产品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推进农场安全生产的工作进程。

4、确保粮食及农产品质量。以完善体系、建立制度、强化监管和加强宣传为重点,全面建成“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技术培训方面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壮大经济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产品生产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源头抓起,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环节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药、肥料进行检查,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安全。大力宣传,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法制法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产品生产者的法律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媒体报道等不断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列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提升粮食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

总结:根据农场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特点,制定出适合农场安全生产的经营模式,保证农业产品和粮食的安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来生产,推动农场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篇8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41-0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农业基础非常薄弱,粮食产量基本上只能是满足人民群众自己的需要即自给自足。80—90年代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之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推广,粮食产量几年间连翻几番[1-2]。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加速提升。此时粮食生产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也就是说无论是城市居住者还是乡村的农民,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茶余饭后人们常常会谈及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农产品是指由土地上种植生产出来的供人们直接使用的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目前生产的农产品存在着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问题。有的菜农为了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技术[3]。甚至有些农民还继续使用高残留剧毒型农药,给人们的生活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不可预见性的生命危害。以商品菜薯生产为例,生产者为了防治马铃薯的地下害虫,栽培马铃薯时需要施入杀虫剂甲拌磷30~50 kg/hm2。为了促进地下块茎的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马铃薯膨大初期喷施块茎膨大素1~2遍。这种药剂的作用只在于促进块茎中的分裂细胞快速分裂[4]。但是不管块茎生长速度如何快,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数量是不变的,因为这种药剂并不能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也就是说块茎中的干物质的积累总量对于膨大素作用与否都是相等的。同时,这种药剂的使用也会导致农药在薯块中的残留量增加。

2 对策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从源头抓起,水有源树有根,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根源,要把问题解决好就要从它的根源着手。

2.1 建立捆绑机制

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到投放市场非常不便于管理,尤其目前农村土地长期实行包产到户、农民自主经营,一家一户谁种什么,施多少肥,管理过程中应用什么类型的农药,完全由农民自主决定。农户生产出来新鲜农产品后又是以单打独斗的形式投入市场[5-6]。虽然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但是由于经营过于分散管理十分不便。要实现农产品按照现行的质量安全生产模式生产,应建立捆绑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简单地说就是对生产地的农产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并且生产农户间实行户户联保,若一户有问题所有捆绑生产农户共同承担责任。

2.2 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有些农民朋友自己食用的一次农药都没用,喷药的都拿到集市上去卖。人生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一个人自给自足的只是个人生存空间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若自已所食用的自己生产的蔬菜是绿色无污染的,那么生活所需的其他农副产品能完全由自己来生产提供吗?回答一定是“不能”,所食用的其他的农副产品根本就无法保障是按着本人的意愿去种植管理。因此,农产品安全质量的提高除了采用捆绑式的管理机制,主要应该采取土地集约化经营[7]。合作社把一定面积的土地以承包的形式流转到自己手中,然后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厂或大型批发市场、农业投资商等进行资源整合,合作社担负生产和管理,投资者实施监督,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生产各类标准的农产品。

2.3 健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现在国家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并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但是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无论其是在中小城市还是在乡村,均要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并实行安全追踪制,一经发现问题一定要给予严厉打击。

3 参考文献

[1] 张玲,雷郑莉,尚德亮,等.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12):99-101.

[2] 涂田华,张道新.加强江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7(12):136-138.

[3] 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4] 罗雁.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3(4):58-61.

[5] 王景生.沧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29-30.

篇9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质量;食品安全;中国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47-0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加工食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使农产品加工过程监管受到重视,因为与之紧密联系的是人们的健康、社会的环保和公众的营养,这三大问题需要得到特别关注[1]。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而近几年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监测机构薄弱,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严格农产品加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势在必行。

1 我国农产品加工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企业易受利益驱使非法从事农产品加工、经营活动

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加工整体上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和耗能高的初级阶段,技术及装备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ISO9000和HACCP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少,只占注册登记企业的9%)是最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生产基地的建设已成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追求业绩,有些部门往往不是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而是盲目追求数量,建立了许多生产基地,却忽视对基地的管理。许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比较薄弱,食品生产过程中不能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卫生进行严格控制,如对生产人员自身的卫生状况、生产工具的卫生状况、添加剂的使用等的控制还存在欠缺,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主要是个体和私营商品加工企业)为了牟利,不惜利用不合格的原料,甚至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的原料来加工食品[2-4]。

1.2 生产者知识水平不足,监管不完善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以及蔬菜水果培育过程中使用激素,导致有害物质残留严重;养殖业过量使用各种增产化学药剂(如助长、催肥激素)等都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但由于目前我国有关农产品监管的制度不完善,检测部门的检测水平还没跟上农产品的发展速度[5],致使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不足。

1.3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

近几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诸如商家在生产豆芽时大量使用尿素等农药,河南双汇集团大量购进用瘦肉精饲养的猪加工熟食品;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苏丹红”鸭蛋等,都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体现,同时也充分暴露了食品行业监管失控的局面。

2 搞好农产品加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2.1 改善监管方式,由“事后监管”向“预防为主”转化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通常以事后监管为主,这种消极的监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因此,首先应对农产品在生产的第一车间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保证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标准。其次,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检测、监督机制,规范农产品的市场营销,避免优质不优价、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最后,落实培养专业知识、培训检查人员并达成食品检查方面的共同策略,统一检测依据以及先进的检测技术[6-7]。

2.2 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一方面,加强生产档案管理,将生产档案与农产品挂钩,规范农产品的档案和标识,形成完整的质量安全追溯链;另一方面,严格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对农业进行全程监管,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追溯能力。

2.3 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

国家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对于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城市或省份,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业大省检测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检测能力。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建立以区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为中心,遍布各乡镇、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

2.4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大惩治力度

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坚决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商贩,整顿市场秩序,不给予不法商贩违法的机会。

3 参考文献

[1] 朱明.关于我国农产品初加工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1):12-13,15.

[2] 崔明,沈瑾,李延云,等.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其推广体系的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74-278.

[3] 侯振建.食品配料的界定与监管[J].农产品加工,2009(10):22-23.

[4] 刘慧杰,张龙.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10,30(4):8-10.

[5] 思利华,陈自力,邱映含,等.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调查[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24-127.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4・3;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082-04

0引言

本文所讨论的农产品,是指以下的产品:初级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与乳品等)和初级农产品经过简单加工而形成的食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与奶制品等)。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在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与过程中,所涉及的农民(农业生产者)、生产商(农产品采购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等“从田头到餐桌”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结构体系。

从农产品供应链问题提出开始,就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保证质量安全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集成物流管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其研究的范围已经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到了农产品的最上游企业(如种子供应商等);其目的在于跟踪和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即: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农产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材料、包装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上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

农产品质量问题,在市场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大量存在的。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和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等问题。因而,如何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些措施和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1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及现状

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力、自然条件及作物个体生命的依赖性比较明显,农产品本身往往具有鲜活性;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十分突出;同时,生鲜农产品又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需求弹性小,具有消费普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特别是物流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和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存在四方面的特点:

(1)农产品供应链的资产专用性高;

(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3)市场力量不均衡;

(4)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由众多的个体农产品生产者、生产加工企业、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农贸市场的零售商、超市和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型如图1所示。

在上述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1]

2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环节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且相对分散,加之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了农产品供应链链条长度较长、缺乏统一协作的局面。可以说,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还处在供应链的初级阶段,许多配套措施尤其是物流配送环节相当欠缺,质量保证体系匮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农产品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因而致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检测,加大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隐患。

(2)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保鲜成为影响家农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

农产品的“新鲜”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但是,我国目前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冷链物流不发达;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在运输流通过程中,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从而使产品质量保鲜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由于农产品物流技术和设备落后,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巨大。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20%~30%,每年有总值约为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腐坏、损失。所以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的物流技术设备落后,致使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通中耗损严重,给农产品供应链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3)农产品供应链上各结点之间信息不通畅,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缺乏共享。

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不长,所以造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总体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供应链结点间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共享。同时,农产品初始供应商多数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规模小且分布广,农民面对市场组织生产时,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缓慢或者是信息割裂不能共享,导致盲目生产,造成销售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的不确定性信息从最初的农产品供应商开始沿供应链向各级逐级传递,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进一步产品的生产进程和交付时间;农产品供应链下游信息的不确定性表现为顾客需求从最终用户开始沿供应链的信息流方向朝供应商逐级传递,直接影响供应链上各级供应商的库存量和库存时间。这些现状所造成的信息化问题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4)作为核心企业的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影响了对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理。

在企业组织系统中需要有一个核心企业肩负领导协调作用,推动供应链的有效运作。按照供应链不同的环节,核心企业可能是农产品原料生产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或农产品销售企业。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型图1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批发市场。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协调能力。核心企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第二,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上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批发市场中,其交易机制使交易双方只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与协同,买方和卖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信息流通的不畅;同时作为核心企业的批发市场缺乏必要的领导力和权威性,致使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缺乏战略配合,严重制约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可管理性”,核心企业无法负起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

(5)没形成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方式,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农产品的产供销环节还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脱节,分散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没有意识到互相之间是经济利益共同体,每个环节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缺乏对供应商的分析、评估、比较和考察,造成供应商鱼龙混杂,大量伪劣产品堂而皇之进入食品超市。[2]

在上述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产品供应链中质量问题的特殊性,我们从过程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绩效,必须做到农产品从场地选择、环境监测、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包装、批发、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质量管理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可从过程质量集成系统的思路出发,把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看成是形成最终农产品(食品)质量的一个质量环节或阶段。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关系,构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物流质量保证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突出体现为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以及物流追踪技术的进步。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中,不仅是各个环节全过程质量监控,还包括参与到各个环节的所有劳动者的全员质量管理。[2] 具体说来,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管理和支持职能。

政府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最重要的监管者,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和保护。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加大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②建立食品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对质量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使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建立在可量化的基础之上。

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对食源性危害的控制,应包括从食品原材料到消费全过程。

④加大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扶植,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为批发市场(物流中心)配备完善的硬件与软件设施。

⑤加大政府的投资,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努力推动交通网络的建设,减少农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时间。

⑥建设独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对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培养,并开展针对农业服务的物流咨询业务等。

(2)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系统。

冷链物流(Cold Chain)是指使易腐和生鲜农产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即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自然属性不受损坏,防止食品变质和污染,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大力发展和采用箱式冷藏车和组合式冷库,它是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核心。

②对加工车间应配备温控装置,使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不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加工的食品不因温度变化而变质。

③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和信息技术,对食品的货架期和保鲜期进行管理,零售要求有冷柜,对在柜食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作业,每天由作业人员检验食品日期,保证不出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1]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子商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兴物流技术是实现农产品物流通畅、跟踪其质量水平以及事后追踪的关键。一些企业发展了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高新技术追溯(tracing)系统,如农场主使用电子耳标识和相关数据收集卡来追踪食品或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健康记录和饲养记录等。此外,还有电子签票拣货技术、GIS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技术等新兴物流技术的发展,对于跟踪、保障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①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结合电子商务,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②加快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以上两者都能够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中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逐渐构筑起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4)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供应组织,从而确立核心企业在质量管理系统中的领导地位。

实践表明,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企业充当发起者,成为供应链的核心。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核心企业为有效载体。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核心企业只能是批发市场这种理念,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上其它环节的核心企业。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企业等。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自身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战略的角度选择供应商,并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还应开发后备供应商。

②采用接近客户的网上直销方法,缩短上市时间,直接获取需求信息,降低供应链风险。

③尽量简化供应链,即节点企业应按照农产品供应链流程需要进行组织流程重组,建立跨越企业和职能边界的团队,合作制定日常生产计划和战略规划。

④通过“核心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依托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⑤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手段管理并优化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核心企业向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并对农户提供的农产品集中采购,进行深加工,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能够进行协同工作。

⑥制定农产品安全政策要与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保持协调一致。

⑦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农产品的流通和检测。

(5)大力发展超市农产品供应链,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

超市作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的销售节点,目前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而超市农产品的兴起和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和流通。其中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也将得到迅速发展。超市农产品供应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选择好的供应商,把好农产品采购关,即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选择供应商首要条件是产品质量状况,无论是食品加工企业的一级供应商,还是作为农产品生产大户的二级供应商,都要看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用什么方法、程序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经常对食品供应商进行评估分析,按产品质量状况和供货及时性,对供应商分为A、B、C等级别。采用末位淘汰制,对于级别高的供应商,可以结成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对于评估级别低的供应商要求限期提高产品质量,甚至于淘汰出食品供应商行列。[3]

②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交换速度。

③进一步精简、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④建立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实现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最大限度的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霖、冯俊文:《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7(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