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篇1

关键词:教学竞赛教学能力微课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以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及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技能人才结构需求的改变,是当前职业教育要解决的课题。要适应这种变化,培养出社会所需之人才,只有变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其中,教师扮演着尤为关键的角色。换句话说,教师的质量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因此提升教师的素质才是手段和根本。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质量的方式有多种,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将围绕教师参加职业能力竞赛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进行阐述,以教师参加广州市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为例进行说明。

一、广州市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简述

广州市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是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承办的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项目分为设计教学方案、开设公开课、说课与答辩和展示公开课四个阶段,旨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概念界定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通过教育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教书育人、达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

三、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参与竞赛,通过同行、评委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教师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和完善,从而在过程中锻炼,在过程中成长。通过竞赛,能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提升。

1.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促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是教师基本功的外在体现,教学设计能力往往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素养。竞赛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主要归功于三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教师的反思内化、同行经验的传递和专家评委的评点。教师要设计教学,要考虑一系列的因素,包括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教学资源条件、教学内容的优化、课堂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量,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促进教师的智能结构变化,逐渐积淀为教师的思想、理念和经验,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发展。

如笔者参加了2015年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同行专业老师针对笔者所设计的教学方案《翻转机械手模块编程与调试》,从课程专业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具体教学设计调整过程见表1,参赛教师通过对指导意见的反思内化,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案设计,提升自我。

专家的点评和指导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这些意见对教师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对这些意见的吸收,会促进教师自身智能结构的转变。教师会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方式方法等,促进经验的进一步的S富和沉淀。

2.教师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的提升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教材内容、实训场地、教学目标等进行合理安排的综合能力。它事关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质量的评估,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者具备这种能力,就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参赛教师根据专家点评提出的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依据评价标准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而实施效果的反馈为参赛教师呈现的现有教学设计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到教师赛前教学组织和赛后教学组织有了本质的变化。

赛前教学组织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竞赛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学的组织实施更加系统、更加科学。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构成一个统一体,把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外延。而传统的教学组织将课外和课堂教学两者割裂开来,缺乏联系。通过竞赛,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整个教学,把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组织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教学实施、课外拓展延伸三个阶段。(图2为课中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实施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完成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

3.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

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体现在设计多样的评价方法、细化评价项目、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三方面。例如以往评价只有教师单方面进行成果评价,现笔者增加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的环节,进行组织,监督,引导,判断,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又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评价内容有“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安装中注重安全作业”等。在细化评价项目方面,如赛前只有成果评价“机械手安装完成与否、好坏”等;赛后,笔者将结果性评价更细化,如“升降气缸安装密封性高”和“滑动连接板安装牢固”等具体到15个元件安装过程的评价。

4.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的提升

在制作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三个学习空间的转换,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自主学习空间”和“协作学习空间”的转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顺利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学习内容,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新知识、新软件的学习,如绘声绘影、flash、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熟练使用工具软件,以表2中微课制作为例。

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方面也有很大提升,如参赛教师提到,翻转机械手模块在安装弹簧部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翻转机械手模块编程与调试”微课视频,提出利用线扎作为辅助工具,压紧弹簧并捆绑套入连接轴,待安装好后将线扎剪断,完成弹簧部件安装。此实例充分说明教师利用微课教学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师;数字化;校园环境;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职院校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使得中职教育呈现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特点,这一举措是满足我国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我国中职院校教师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高,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很多教师仍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造成了严重阻碍。所以,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众多中职院校的教师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于信息的搜索能力较强,但是并没有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中职院校以往只是注重教师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中职教师教研能力培养也没有更多的关注,导致中职院校教研能力较差,教师自身具有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我国中职院校现阶段正在积极的进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希望能够借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力量,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保障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但是,因为中职教师自身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中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很多中职教师并没有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满足于现代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仍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课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是局限在课本之内,教学活动开展没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中职院校对此不良情况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反思,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重视程度[1]。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改良。中职院校在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所以就必须要不断的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计算机设备和优质的网络,是培养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中职院校需要设置多媒体教室,使得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网络是教师采集教学资源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现代教学评价的关键。中职院校需要聘请专业的网络维护工作人员,加强校园网络维护,使得校园网络可以长期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通过不断的加强中职信息化教学氛围建设,让中职教师受到感染,使得中职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中职院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并且对教师传述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利用互联网络为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分享信息化教学经验,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制度进行完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中职院校必须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使得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呈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特点。对于培养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中职院校现阶段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个人头上,明确需要参与培训活动教师,并且确定教师培训考核时间。邀请外界专业的人员,对教师的培训成效进行考核,找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还需要依据考核结果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三)确定培养内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众多,其中包括教师的信息化获取能力,以及教师对于信息化课程的整合能力。具体指的是教师能够应用校园网络,以及中职院校现有的数字化环境建设,利用网络找寻众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成效进行分析[2]。 

只有不断的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不断的加强中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将中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具有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促进中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得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中职教育增加新的生命力,促使中职院校教学水平可以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和以及教育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篇3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1]。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学生和教师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师并非出身于师范专业,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措施、教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本文结合笔者参加竞赛的经历和体会,浅谈课堂教学竞赛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1从比赛规则分析教学基本要素

首先,课堂教学竞赛评分指标体系分为四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分别对应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师行为。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分析课程及学生实际,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和地位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科研成果,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合理科学选用教学方法。教案规范,表述精炼准确。课件素材选择恰当,技术应用得当。课堂上思路清晰、内容娴熟、表达准确精练,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问题设计得当,富有启发性,合理运用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氛围好,感染力强,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课后结合课堂实际,全面分析反思课堂教学过程。

2从教学片段的选取,培养教师准确把握学生情况、课程性质和地位作用的能力

首先,教学对象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故教学片断的选取最好与材料相关,与有机化学直接相关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其中最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则为聚烯烃,因此选择“烯烃”作为讲授内容—紧扣专业方向;其次,根据评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片断。评分体系要求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我校处于武陵山片区,杜仲胶资源丰富,而杜仲胶的成份为聚异戊二烯,属于天然的聚烯烃,且我校有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了地方资源。体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明确的地方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2]。

3教学内容的准备,培养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参加教学比赛,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要严谨,无知识性的错误。其次,认真加工教材及参考资料,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理清教学思路,认真剖析重点难点,并将其转化为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笔者参加课堂教学竞赛的比赛内容是《有机化学》中烯烃的化学性质,并选取烯烃与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通过认真参读汪小兰版的《有机化学》教材,并参考邢其毅版的《基础有机化学》,因此,重难点是反应机理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思路为:双键的构成:1个σ键和1个π键π键电子云裸露在外易受亲电试剂进攻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以问题入手,层层引入。课件素材选取合适,本次片断教学选用了杜仲胶及其改性引入课程,首先,杜仲胶是当地资源,且我校也在积极研究杜仲胶—让学生产生兴趣;其次,笔者本人正在研究杜仲胶,且有部分学生在参与了部分工作—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最后,杜仲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与专业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了有机化学知识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总之,在对教学认真把握的前提下,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学科前沿、个人的科研成果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比赛虽然只有15min,但是也要求是一堂完整的课,因此,结课显得尤其重要,大部分教师的方式是小结+作业,而笔者选择的是以课前布置的问题和文献资料结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文献资料,提出杜仲胶改性的方法。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引用文献“Chemistry:whysynthesize”[3]结束课程,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学习目的—回归专业方向。

4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运用,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能力

教学理念的运用要求教师认真了解、分析、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当处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本次片断教学,借助经典的实验(溴与乙烯的反应)、与地区资源出发(杜仲胶),用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鲜明,基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培养,本次片断教学采用了大量的讨论法,以问题导入、以问题结课,让学生紧跟教学思路。例如课题的引入部分运用要求学生解释杜仲胶与天然橡胶性质的差异来源、如何改性杜仲胶、溴的氯化钠水溶液与乙烯反应的“意外”产物的来源;通过设问,同学讨论,老师讲解,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前提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并对知识点有很深入的理解,能应对不同的问题答案。众所周知,有机化学是基于实验的学科,很多实验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因此,在本次比赛中的实验都是基于通过动画模拟,更加直观、安全—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思想。

5教学语言的组织,培养教师的语言组织、课堂把握的能力

对于教学比赛,要求教师讲授娴熟,讲解流畅,表达准确,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时间分配科学。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精练的语言表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初次参赛的教师一般都建议将讲稿写出来,经反复修改、凝练,最终形成定稿。通过这个训练过程,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更加精练、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6专家指导,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常,学校、学院都有教学督导,对新进教师进行听评课。但是,由于督导工作量大,不可能对每一位新进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但是教学比赛不同,参赛选手的名额有限,各院系会对选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如对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撰写、课堂组织、多媒体与板书的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

篇4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35-04

2014年9月29日,第四届全国物理名师大赛在重庆落下了帷幕。笔者李子明有幸作为河北省的参赛代表,回顾准备的经历及上课的过程,收获颇多,特将这次经历及反思总结如下。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与研究教学的技能。教学反思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有感性直观的材料,另一方面更要有对教学的理性认识。具体表现是:知其然,课堂上对所实施环节、所采用策略、方法等效果及时捕捉;知其之所以然,课后反思应借助教育理性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分析与研究,获得新认知。这样的反思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反思之一: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设计意识

教学设计包括解读、处理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按照“抓住主线、渗透方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想,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有效处理教材的具体内容。

(一)教材内容的条理化

所谓教材内容的条理化是指内容逻辑顺序(科学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即知识序)、认知序(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结构序(把零散的知识“碎片”进行有序整理)、方法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是首要条件,而这种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只有当教学活动同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知识、能力联系起来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激发。而且,学习者认知的发展也有内在的程序性,即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理解,从巩固到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等。

如“串并联电路”。以上海市石笋中学尉曼村老师讲授的 《串联与并联》 “奥特曼的眼睛”为例,联系实际,以“学生活动”方式处理教材:

活动1:连接电路,“让奥特曼能同时睁两眼,又能同时闭两眼” 。活动2 :设计并连接电路,“让奥特曼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此处理教材知识结构,展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以《温度》这节课为例,面对本节内容少而单薄,学生却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课堂活动也不多,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思路是本节课的核心。笔者先后设计了两种思路,一是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展开,温度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标各种温度计使用方法体温计。显然这种思路没有创意;第二种思路按照“温度计的发展史”设计教材的顺序,即 “引导学生研究温度的科学内涵温度温度的测量1593年伽利略气体温度计1632年法国物理学家雷伊液体温度计1742年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制定了摄氏温标各种温度计使用方法1867年英国伦敦的一位名叫奥尔巴特的医生制作了第一个体温计”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自然中的现象引出温度及其定义,进一步提出测量温度的工具,体验温度计的原理、制作过程与物理方法,应用温度计的知识解决如何测量,探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要把零散的知识“碎片”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网络化、结构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习过程中联想、迁移与应用,拓展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对“生活用电”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最后还是以讲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以及安全用电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

再如,浮力一课,教材只是强调了图示阿基米德的实验,但对于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出现不完整性…

(二)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问题设计的关键是教学思路和问题的提出,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全面、认真地分析、思考有关教学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对象的基础、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资源有效应用、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系统安排和统筹规划等。

对教材内容的问题设计要充分体现五个基本维度: 宽度、深度、角度、精度和难度。

(1)问题的宽度:思考的范围,问题的陈述应该清晰、具体、完整,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联系;

(2)问题的深度:思考的层次,符合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

(3)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向,给予学生思维的定向与思维活动的路径选择;

(4)问题的精度: 问题的精度是指问题表述的精确度,问题设计的语言要精确、明晰、严谨,逻辑严密;

(5)问题的难度:也指思考的力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拓展思维。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又不会超越其最近发展区。

如,海南省定安县实验中学的陈生老师讲授的《电流与电路》一课中,设计问题如下:

活动一:让手持小风扇转动起来(体现了问题的宽度)

活动二:自己动手连接,让小灯泡亮(电动机转、蜂鸣器发声)起来(体现了问题的深度)

活动三: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方向(体现了问题的角度、精度和难度)

反思之二: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资源

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需要开发、整合、重组,即需要“删”除重复的、不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需要“增”加新内容,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需要更“换”不合适的、不合理的内容;需要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需要打破原来教材内容的次序,创“立”新的框架结构等。

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才能居高临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及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像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物理课程资源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学科资源呢?应该包括问题资源库、方法资源库(学习方法、研究方法、解题方法)、科学素养(名人轶事、科学技术、趣味物理等视频、动画、录音)、实验与材料资源库、课件与背景音乐以及ppt模板、相关教学理论、反面典型实例等。如,教师不仅要熟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还要关注前沿的DIS新技术、新材料发展与应用,图示的演示电表使用什么新材料可以将其粘连黑板上又可以移动且不损毁等。

再如,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讲到温度和温度计时常举出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b Locke,1632-1704)在1690年提出的实验建议:“伸出你的右手放入热水中,伸出你的左手放入冷水中。然后把你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中,这时你的右手感觉水是冷的,你的左手感觉水是热的。”以此说明感觉不可靠,凸显使用温度计的必要性。教材常用到的图示实验引课,事实上并非如此,查阅“质疑用‘双手实验’引入温度计――以否定感觉作为引入测量工具的前提有悖科学认识论”,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居高临下,去科学合理的处理好教材。

反思之三: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一个各有所长的优秀团队

“名师出高徒”。教学既要强调“技术与效果”,又要强调“艺术”。因此,设计好教学思路、方法、多媒体资源、实验资源等需要发挥群体的智慧。基于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就必须有方方面面的人才。以“电流的测量”一课为例,将流行歌曲《小苹果》很有创意的改为《电流表之歌》(附后)效果很好。不难看出:这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需要有设计者、演唱者、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各路人才。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由方方面面的人才组成,有创意的设计者、有别具一格的有创意的实验高手、有技术高超的多媒体设计与处理者、有功底深厚音乐和表演天赋的杰出人才……还得有名师引领的专家指点。

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说技术是因为整个课堂活动思维含量决定于教师的整体设计的思路、教学方式的整合以及资源的筛选与开发;说艺术是因为教师既要做导演又要做演员,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口语表述功底(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辞精当、抑扬顿挫),还要有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能(例如讲授技能、提问技能、倾听技能、板书技能等)以及良好的体态语言和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饱满情感(情真意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个性色彩),来彰显教师的个性化智慧。

篇5

关键词 车务站段;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23-02

作为职工培训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职教师是铁路企业根据职工培训工作需要,从各生产、管理岗位上择优聘任的职工培训师资。他们以其自身拥有的实践优势,在铁路企业职工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缺乏专职教员的站段来说,兼职教师队伍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职工培训的效果。这其中,车务站段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在此,仅就车务站段兼职教师素质的提升进行简要分析。

1 现有兼职教师队伍的特点

文化构成多样 近年来,经过新老交替,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成为铁路职工队伍的主要构成,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尽相同。因此,面向职工队伍选聘的兼职教师既有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技师,有在实践中历经考验的专业管理人员,也有近年来在铁路工作逐渐成长的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干部。从文化构成上来说,则包含了中专、高中、大专、本科、硕士或者更高学历。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兼职教师为主体;文化程度为中专、高中的兼职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主要由在工作岗位成长起来的复退军人及部分老同志构成。

实践经验丰富 绝大部分兼职教师来自于生产骨干人员,他们成长于一线生产岗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相关的设备操作、规章运用、生产管理等都有比较实际、深刻的理解,对运输生产中发生的变化、趋势有最直接的体会。相对于专职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授课显得比较原始、“粗放”,但实用性较强。

2 存在的问题

为完成职工培训任务,兼职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在授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授课形式较为单一 车务站段工作性质特殊,不便于直观模拟,再加上兼职教师工作紧张,其主要精力多放在运输生产上等原因,多数兼职教师的授课是通过口述、凭空比划以及对培训内容的简单投影等方式进行的。这种形式一方面对教师的表达、沟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创造性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理论系统性不足 兼职教师授课多为经验型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不少兼职教师的授课也同时存在理论系统性不足、随意性较大的现象,仅凭经验教学,讲不出为什么,重点不明、难点不清,职工经过学习,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必然影响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吸收。

教学技能运用欠缺 大多数兼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教学训练,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尤其是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职业培训,存在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较少、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现象。

3 对策和建议

加大兼职教师培训力度 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是提高其教学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1)观念提升。进行铁路企业培训体系及兼职教师职业道德、职责、作用等内容的讲授,使兼职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企业培训中的地位及职责,不断培养、提升其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积极承担培训任务、钻研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动力,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技能提升。通过常规教学技能培训,使兼职教师熟悉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学技能,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使用各种教学媒介的能力,以及课程设计与教案制作、课件制作、成年人学习心理与培训方法的掌握等技能。

一是要充分考虑参培职工年龄、文化层次差异较大、个性迥异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成人学习心理与培训方法方面的培训,使兼职教师掌握同职工建立良好沟通的技巧,为进一步授课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利用各种方式提高教学组织与设计能力。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多人参与互动的活动,若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前合理的设想和安排不可或缺。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是兼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兼职教师对教学组织的掌控能力,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顺利实现教学任务。

三是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兼职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仅要培训提高其使用各类办公软件、自主开发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不断丰富授课形式,还要针对正在筹备的远程网络教学模式提前入手,进行新模式下教学技巧的培训,逐渐转变其授课方式、适应新形势。

3)专业知识提升。铁路运输的技术、设备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完善更新知识体系。一是积极组织各类业务培训,促进兼职教师对前沿知识的吸收,并在实践中加强监督、指导。二是鼓励兼职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国民教育系列专业学历教育,进一步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组织教学教研活动 定期开展模拟授课、教案评比、课件评比等各类教学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技能的比拼、探讨与交流。通过学习、讨论、交流、辅导等形式,促使兼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展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现行兼职教师聘任考核制度,纳入听课制度、培训效果反馈等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尝试等级评定制度。

1)听课制度。建立听课制度,明确考察指标和方法,对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进行直接的考察。重点考察兼职教师对上述教学能力(如语言表达、课堂组织及教学方法等)的掌控程度,直接了解其教学效果。

2)培训效果反馈。一是通过对参培职工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了解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间接考察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二是设计内容详实、全面的培训效果评价反馈表,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课堂气氛、学习收获等方面,由参培职工对兼职教师进行评价、反馈,全面掌握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3)等级评定。尝试建立兼职教师等级评定体系。综合兼职教师培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等情况,构建全面、量化、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逐人评定等级;并将评定结果与兼职教师的物质收入及精神激励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论

兼职教师是铁路企业职工培训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职工培训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从目前车务站段兼职教师队伍特点出发,从其授课形式较为单一、理论系统性不足、教学技能运用欠缺三方面提出目前车务站段兼职教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未来车务站段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郭俊丽.关于铁路基层站段兼职教师培养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285-287.

篇6

目前部分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这使得他们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手写板等前沿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学校政策允许下,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努力提高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教案设计是否成功,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是实施整个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把握住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以及学习单中的进阶练习的设计。

1.重视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策略。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微视频制作工具(如手写板等)与网络平台技术。

2.重视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单元教学设计。要认识到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讲授的不同。在录制教学视频时,一方面,传统的优质课、精品课长度一般在40分钟,而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其视频是5到1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将最核心的内容或某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讲完;另一方面,教学视频中不存在师生互动,只有教师的单向传授,这需要教师考虑视觉效果,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突出和强调主题、重点与难点,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

3.重视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单元检测设计。通过对基于微视频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在进行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检测习题,在每一阶段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

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提倡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建立在课前视频学习完成的基础上,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并不是单纯的讲解,而是利用视频、合作、检测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

1.总结与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进行基于微视频下的学习后完成进阶检测的结果,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将之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置为符合学生兴趣的题目,在课堂上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基于微视频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合作探究的模式,合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专长等,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探究性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适时地做出决策,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3.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及评价的能力。对于学生经过协作学习之后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成功和喜悦,如举行动手操作、问题抢答、计算比赛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4.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围绕在学生身边,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引导者、辅助者。相较于传统课堂,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时间大为增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捕捉学生的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如一对一辅导、小组指导等。

四、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有着崭新的教学规律,而对于新规律的发现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根据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从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到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对新的教学规律加以研究,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五、重视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

篇7

【关键词】“说课” 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了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之中。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教学能力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重点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说课”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灵活教研形式和评价手段,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之一。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面对同行、专家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采用口头表达、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等方式,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思路、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课,达到互相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一、“说课”对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意义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能完全适应角色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一是,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致使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理念陈旧;二是,不能清楚认识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只是一味地传授教材中的内容,忽略了市场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培养;三是,多数青年教师不能主动促使自身教学能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因此,提高教师驾驭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而作为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之一——“说课”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于不断更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说课”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否则“说课”就没有高度。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有关理论。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还应该充分理解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通过“说课”,促使青年教师主动地、不断地去研究高职教育,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从而能够将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融入课程的设计中。

(二)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备课”阶段,“说课”的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钻研教材,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很明显“备课”过程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说课”阶段,由授课教师向专家和同行充分阐述某节课的教学设计、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在无形中强化了教师的备课意识。 通过与专家和同行的交流,“说课”教师还可以听取专家和同行的反馈意见,纠正备课中的不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三)有助于青年教师树立团队思想,加速队伍建设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一个说者、听者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说课”活动中,“说课”者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根据,不仅要向同行说出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还要重点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而同行、专家通过评议,肯定正确的方面及其长处,同时又指出其不足之处。听说双方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不仅能促进教师的群体优化,而且能促使教研活动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说课”的核心内容

“说课”之所以成为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之一,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师如果想完成高质量的“说课”,一定要在“说课”的内容上下工夫。

(一)说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材一般采用主讲教师自选教材,因此,作为高职教师要认真研究所选用的教材,应该按照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操作结构等进行梳理,体现高职教学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课程特色,形成模块和项目化教学。在此基础上,围绕高职知、懂、会、做等教学目标,着重说“教什么”。

(二)说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注意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恰当合理,同时还要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目标,重点突出技能目标。

(三)说教学设计

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高职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学目标,合理制订授课方案的计划过程。这是整个高职教学“说课”的核心所在,在说课堂教学设计时,高职“说课”教师不仅要回答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说课”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开展“说课”活动,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课程教学设计的个性化;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把说课当做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来对待。积极调动青年教师参与“说课”活动,必然会强化教师的说课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说课水平。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必然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邵长波.教研活动的新形式——说课[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方凯,张昌宋.“说课”与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2009(2).

[3]马兆来.浅谈说课与备课、讲课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9(6).

篇8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高职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高职教师能否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能否顺利完成高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能否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得到全方位的开掘与提升。目前,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之中,转制的高职、升格的高职、新建的高职破土而出,现已占据我区高校的半壁江山。然而,大量高职院校的建立和高职学生的剧增,直接导致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为弥补师资的不足,广西各高职院校纷纷引进青年教师,而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刚刚毕业,来自非师范院校,缺乏应有的教学素养、教学实践和教学培训。例如,他们对于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理解和偏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与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广西的高职教育质量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整个高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批判。如何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实现教学能力与高职教育的成功对接并协同发展,现已成为广西高职教育面临的焦点问题和重要课题。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开展我区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工作。

一、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在高职院校,高质的持续的教师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当前,与国内外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相比,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仍然显得比较落后,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成为广西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事实上,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有助于深化广西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内涵的认识,改变高职青年教师落后的、不科学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二,有助于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实现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和群体重构。其三,有助于完善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机制与体制,促进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能力培养一体化建设。此外,也有助于促进广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加快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程。

二、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路径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既需要教师本人的艰辛付出,又需要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盲目和徒劳。在此,围绕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研究路径,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1.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目前,教育界关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研究呈现出视角多样化、表述多样化、理论多样化等特点,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和指标系列。因此,笔者主张:在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思维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和需求,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科学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项能力指标,作深入探索和解读。

2.探索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及发展规律

教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规律性,正确认识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矫正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偏差与无序,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良性发展。从制约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就个人层面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技能低下、教育技术薄弱、价值取向扭曲等。就学校层面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重视外部引进,轻视内部培养;考核制度欠合理,评价制度不完善;欠缺能力助长机制,能力提升没有保障等。就社会层面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有: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经济待遇低,职业声望不高等。以上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最终导致广西高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远远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影响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各种内因与外因进行系统分析,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规律、作用机理以及表现特征进行深入探究,让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概念和作用拥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3.研究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实践

高职教育目标多样化、高职学生需求多样化以及教师性格和习惯多样化决定了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自我建构”为主要途径,即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并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然而,笔者于2010年对来自12个广西高职院校的60名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无知、迷茫、松散、盲目甚至无意识等状态。例如,当问及“你清楚教学能力的概念吗?”时,有68%的教师回答“不清楚”;当问及“你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意识的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时,有73%的教师回答“没有意识”;当问及“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时,有65%的教师回答“不太清楚”。这说明广西大部分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概念缺乏深入的认识,对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及动力和信心。因此,我们必须对广西高职青年教师自我建构教学能力的方法、途径、措施、策略及教学实践等进行全方位的探析,并力求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研究建立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

当前,广西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与政策扶持仍然缺乏力度,相关制度与法律尚未健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正遭受较为严重的制约。据不少高职青年教师反映,他们基本上都在忙于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没有机会去外地进修学习,也很少有机会去企业挂职锻炼,实践知识与社会阅历极度缺乏。另外,学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只是流于形式,如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青年教师导师制”也往往成为一种口号,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教师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政府、企业、教育部门、社会团体、法律法规等层面,研究构建以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内容的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并且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作为有益的补充,整个研究过程要突出强调教学能力建设的多元化、一体化和内涵化,以促进广西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能力培养一体化建设。

提升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去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且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检验已经总结出来的观点和结论。整个研究过程要注重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统计法以及实证法的运用,要强调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互结合,强调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还要想尽办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和完善,在不断推广中实现我们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成与培养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

[2]李娟、范保兴.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篇9

关键词:教师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教法;参与科研

众所周知,计算机在中职学校已经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是每个社会人员必备的技能。开设计算机课程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为了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师要结合计算机教学现状,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它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是教师的职业能力的表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学生有书读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读好书成为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中职学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有计算机理论和实操过硬的知识,这目标使得中职学校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使计算机成为学生所掌握的技术。

在教学中,优秀教师不仅要有好的素质和知识背景,还要做到教学中脑中对知识有结构,心中有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获得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认知等。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教学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专业,提高教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很快,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时刻要充实自己,掌握新知识,掌握计算机行业新动态、刻苦钻研新课程。做到教学的内容既具有实用性,又富于创造性。时刻更新内容,跟上时代步伐,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网络专业知识功底,有丰富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经验,保持时刻学习,深入了解学科的研究动向,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开展培训交流,提高教学能力

计算机知识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进取,这是教师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研讨交流,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促进计算机学科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采取有效的组织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结合计算机特点,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有很大的作用。例如: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

四、充分备课,提升教学能力

备课排在教学环节的第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课前备课充分,思路流畅,上课就得心应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校对教师教案的检查,只是看抄的是否整齐、仔细。却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设计。其实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考优质教案,推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集体教研,注重教师个性,借用集体智慧进行研究,成果共享,汲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学科发展新动向,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并深化教学内容,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双师”型教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关注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知识,结合实际,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另外,还要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提升教学能力。

总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中职教师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

篇10

Abstract: The young teache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ck the educational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because of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linical and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they are enslaved to the students’ assessment. All of these hinder the teachers' promo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Adjust the way of evaluation is fundamental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The new evalu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year-end assessm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eachers, strengthen peer assessment an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self-evaluation and increase the weight of teaching in the title examination.

关键词:中医院校;教学能力;对策;青年教师

Key word: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ability;strategy;young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18-02

0 引言

中医院校作为中医传承最主要的阵地,中医院校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提升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中医很好传承的关键。有很多现实的因素影响着中医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分析影响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当前中医教育中需要探讨的课题。

1 影响中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1.1 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中医专业的教师由于专业特点,都不是出自师范院校,这就决定了中医院校的青年教师初为人师时,只有中医专业知识,而缺乏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也是一种专业,不是有了中医的专业知识就能够自然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虽然进入高校工作之后,在取得教师资格证时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同时也会有一些相关的网络培训课程,但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培训对实际的教学指导很有限。盛群力等研究也表明,高校教师的教师知识体系得分较低[1]。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脱节,不把教师看作是一门专业,导致了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教师教学认知偏差,即作为认知主体的教师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有关教学现象及事件在其内涵理解、功能意义、地位及其关系等特性方面的一些或不正确或有所缺漏的反映[2]。这些通常反映在教师基本教育信念,如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以及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教师的成长等,此外也会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差异、学习动机激发等等方面,这些内在的信念与看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1.2 临床与教学的关系 临床实践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经验,大大提升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有助于课堂上中医理论教学,但同时另一方面,临床也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导致教师为教学投入的时间大大缩减。对于现在的青年教师,或者缺乏临床经验,或者临床占去太多的时间,经验的缺乏,导致纸上谈兵;太多的时间放在临床上,结果就是挤压了教学的时间。

良好的教学必然需要大量的准备,如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特点以及如何提问与练习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花时间去准备的。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定的临床经验有助于准备教学内容,如果临床占用时间没有这些准备,则直接影响了在教学方面的成长。临床的过与不及都会影响教学能力的提升。然而,现实中临床上的经济收益与荣誉收益远远大于在教学上的收益,这对极需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和向上发展的青年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诱惑。

1.3 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高校教师最大的压力恐怕就是职称压力。而职称晋升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课题和论文。同时由于对高校评价中更是“轻教学,重科研”,学校管理层面普通非常重视科研,也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导致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论文上面。教学和科研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如同临床与教学,但科研给教师太大的压力,占用了教师太多的时间。由于职称评审的高压,管理层对科研的高度重视以及课题经费的利益驱动等,教师作为理性人有理由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努力途径,使很多青年教师放弃了在教学上的成长。

1.4 学生评教的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确实意识到了教学方面的薄弱,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包含学生评教这种举措,希望通过学生的评教督促教师的成长。虽然也有院校领导以同行听课评价,但由于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人情面子问题等,很少列入真正的考评系统中。从出发点来讲学生评教是好的。但学生评教也会有各种问题。教师要求严格、留作业多都可能会被打低分,即使是个别学生评价标准的不成熟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教师最后的得分。因为一些学校会将学生的评教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为了能得高分,甚至取悦学生,如降低考核标准、画重点等,而不是在教学方面下功夫。这就严重污染了高校教学环境,影响了教师自身在教学方面的成长。

2 基于评价的视角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评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评价体系不改变,光靠教师个人努力去提升教学能力是很难的,这就需要在各种评价体系中调整对教学的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如何通过评价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见图1。

2.1 加强年终考核中教学工作的比重 当前很多学校年终考核中教学方面主要考核的是“量”,缺乏在“质”方面的考核。教学的工作量是比较容易计算的,教学的“质”确实不太容易量化考核,然而,不能因为不容易量化就不考核,只有加强质的考核,才会引导教师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

2.1.1 重视理论学习的质与量 对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中医教师来说,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这需要学校、院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经常开设一些讲座、沙龙,使教师有获取各种教育理论的途径。在年终考核的时候,对当年理论学习的次数和学习收获一样列入考核范围。学习收获可以包括每次学习理论的收获,以及教学中的运用等文字资料。这类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教师应付考核集中补材料,同时,因为上网也会使教师对自己上传的内容认真对待。

2.1.2 教学、临床、科研的工作量中比重问题 在年终考核中,一般会考核是否达到了学校规定的各项工作量,但很少会去考虑各项工作量的比重。事实上,如果在某项工作中工作量很大的话,意味着在其它工作上的投入必然是减少的。因此,学校在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师的总体工作能力,并不是越多越好。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此多彼少的原则基本是适用的。虽然有的人精力更充沛,但总体来说,大家在一天工作时间8小时的情况下完成的工作总量是相差不大。因此,学校在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要计算出三种工作合理的比重,如果科研、临床比重过大,或教学比重过大都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

2.1.3 加强他评 年终的考核中教学工作不只看量,更要看质。教学“质”的标准可包括校、院领导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同事听课等以及学生评教的情况。只有各种评价主体的评价均放入考核之中,才会客观的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对教师起到真正的督促作用。现在很多学校也会有这样的工作,但并未列入最后的考核中,因此,很难对教师起到实质地督促、进步的作用。

2.1.4 强调自评 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评价又称为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对自我教学实践经验的反思,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3],他评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教师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只有当教师自己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时,教学水平才会真正的提升。因此,考核中必须将教师的自评纳入考评体系当中。可以通过考察教师日常的教学反思日志作为自评的参考。为了避免有的教师集中补材料,最好能在网上的一些平台上传教学反思日志,这样可以很好地达到“一日三省吾身”。如果这些内容都能与年终考核挂钩,相信会有很多教师形成常反思的习惯。用叙事研究、微格教学等途径用理论知识审视自己的教学,进行实践性反思,真正地用理论解决、解释实践教学中的各种现象。这样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自己的教师教学认知偏差,进而改变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看到教育教学理论的益处,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良性的循环。当自评成为一种习惯和动力,他评才会构成反思的内容而不是负担。

2.2 加大职称评审中教学的力度 职称评审是极有力的指挥棒,指引着高校教师的工作方向。目前,在职称评审中涉及教学的要求以教学工作量为主,同时加上教学论文,至于教学的“质”基本是没有要求的。因此,要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需要在职称评审中加大对教学尤其是“质”方面的要求。费章凤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应该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4]。同样,对教学“质”的考察根据上述年终考核的方式,对每年的理论学习次数与收获、他评情况、自己的反思日志等做最低限度的要求。通过职称要求的导引,使教师走上外界督促、自我反思,最终教学能力提升的道路。

3 结束语

外部的评价都是手段,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个人评价。所有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中医本科教学质量。无论是年终的考核还是职称的评审,都应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为根本制定,只有如此,才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钟丽佳,张玉梅.大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44-50.

[2]彭豪祥,李红梅.教师教学认知偏差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1,31(6):52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