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篇1

一、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障碍,无论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务环境,还是内部的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等都能够对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1.常用定性分析法。(1)资金周转表。企业的经营情况除了在了解财务现状是否有盈利的前提,还需要考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应付企业的日常开销和债务偿还。因此,若想了解企业是否进入了财务困境中,需要根据企业资金周转表的体现来掌握。企业制定的资金周转表,能够掌握近三个月的企业运转情况,以及下月支出额和销售额的占比,这种方法实质就是最简单的分析财务环境,能够保障短期资金安全。

(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有兰德公司在1964年提出并正式使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是一种采用管理层的智慧与经验进行风险预测。企业内部组成专家小组,一般是由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家组成。对企业的相关资料与问题进行总结,向有关专家寻求帮助,得到答复后,将答案分析、归类、整理、总结,将反馈意见再次交给有关专家,这期间,专家只能与调查人员直接接触,专家不能够与企业管理产生联系,不得讨论,需要正面、客观的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又被称作专家意见法。

(3)幕景分析法。幕景是对企业的未来状态的一种描述,幕景分析会对企业当中的某种变化因素和整体变化情况做出研究,分析是否有危险发生。通过多个幕景的分析,企业会发现各种情况的发展趋势,从而对风险进行识别。幕景分析法的关键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幕景进行分析对比。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多而不确定,逐个分析,工作量会非常大,并且可能会发生错误,因此使用幕景识别法较为合适。

(4)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是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通过四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由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针对不同阶段的症状来判断企业的危机及危机严重程度。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改善,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恢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5)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运用评分的方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操作流程为:将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按照对财务影响的大小给予评分,然后对企业进行综合打分,最后将总分与标准分进行对比,来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程度。管理评分法其实就是将企业财务的风险进行量化,这样结果更直观,方便对比。

2.常用参数统计法。(1)单变量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是将个别财务危机的模型中找出判断阀值,单变量模型的识别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总体的判别精准度也不高,因为引用一个财务指标进行识别不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特征。

(2)多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是运用财务的比率指标,以加权汇总的形式来达到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目的。目前企业所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多数为多变量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是根据多元线性来判断企业的风险值与破产概率。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放宽了假设条件,使线性方程不用受统计假设的限制,此模型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3.非参数统计方法。聚类法分析是将企业的指标、变量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衡量,在对其分类。数据聚类的目标是将数据分类成有意义和有利用价值的分组。聚类法完全依赖数据,不需要自身对信息收集。

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建议

无论哪种分析方法,在对财务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并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要对自身企业了解,上文说到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行业特点在对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后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执行,以上文提到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为例,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每阶段的危险情况进行描述,企业在每一阶段识别到的某种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善。另外,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篇2

(一)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不仅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有效措施来防控和规避风险,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二)特征

1. 不确定性:这是财务风险的基本属性。财务风险是投资者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即它可能会随着投资者的预期所发生,也可能会偏离预期。

2. 可分散性、可转移性: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对财务风险无能为力。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组合、保险、期权、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财务工具分散和规避风险,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3. 全面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营、资金积累和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且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多种财务关系中。

4. 收益与损失共存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一般来说,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股票的收益高于债券和银行存款,但是它的风险也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和银行存款。

5. 客观性: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它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些财务工具来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减少风险损失程度,但不能做到彻底消灭财务风险。

二、基本类型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能面临的对企业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的一些风险。一般来说,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购买力风险等等。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作为投资者,对某一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后,该项目受市场需求、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的一种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违约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等等。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应、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等情况。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采购风险、信用缺失风险等等。

(四)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拥有存货的目的在于耗用,企业的存货数量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超过正常需求储备的存货,在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其分摊了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费用,短时间内会使企业的毛利率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积压的存货会引起未来仓储成本的增加、贷款利息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市场竞争的下降;存货储备如果过少,可能会导致原料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由于减产造成对他人的违约,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损失。

三、基本识别方法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连续系统的预测、识别、推断和总结,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企业只有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才能选择恰当的对策去规避和防控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识别,可以大致估计出风险的范围和种类,为风险的处理奠定基础。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一)报表分析法

1. 报表分析方法

企业主要的报表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项目质量分析法等,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有偿债能力指标、变现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等,结合相关的报表分析方法,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很多问题:资金结构不合理,资本金不足;存货过量、周转不畅;应收账款过大、造成资金沉淀于结算领域,甚至形成亏账损失;生产水平过高、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销售不利、造成产品积压等。

2. 作用

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分析法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为投资者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重要的信息。

(二)指标分析法

1. 财务风险分析指标

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有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些指标所涉及企业的基础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统计指标,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期初期末总额等,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2. 对指标的要求

对财务风险分析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不同行业、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不同的考虑,但对于相关指标选择的要求是基本一样的,即必须保证相关财务指标的来源和采集的多样性;指标内容的动态性;指标尺度的弹性。

(三)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也叫经验分析法,它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组成一个团队,然后让专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再综合专家的意见得出财务状况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具体的实施程序:

1. 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分布、资金周转状况、企业盈利状况、债权和债务状况等,划分轻重缓急,选择对企业经营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经营项目和投资项目作为专家意见法的分析研究对象。

2. 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

专家人数一般不能小于6人,一般应聘请一些会计师、律师和审计师来组成专家组。各位专家最好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其名单和承担的项目由专人负责掌握,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单独以书面的方式联系。

3. 向各位专家提供有关财务风险分析的背景材料

将有关材料整理交给各位专家,并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有关财务风险识别的问题。各位专家可以自由发挥而不加限制,特别欢迎专家对企业某时期的重大变革提出重大的财务风险预测,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解决意见。

4. 收集各位专家的意见

派专人将各位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将每个专家对各项目的意见综合起来,再将综合意见返回给专家,让他们提出进一步的看法。

5. 第二次收集专家的意见

专家第二次的意见显然要参考第一次意见汇总的结果,以做出改变或调整自己的看法,或者坚持自己的选择,然后将第二次的意见结果汇总至企业负责人处。

6. 将上述第四、第五步骤工作反复进行,这种反复使得结果分布收敛,由此直至得出比较一致的结果为止。

(四)幕景分析法

幕景分析法是指通过利用数字、图表、曲线等,对企业未来的状态进行描绘,从而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风险识别方法,其包括筛选、监测和诊断三大步骤。幕景分析法是财务风险的动态检查分析方法,在风险管理中可以经常采用和重复采用。该方法的关键是对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的全面观察、严格筛选、及时监测和准确分析。但是,在应用幕景分析法时也有局限性,要注意避免“隧道眼光”现象,为避免此现象带来弊端,幕景分析法最好和其他分析方法一同使用。

四、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1.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内控制度以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并配合风险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目标。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做了进一步拓展,但其核心的目标还是防范风险,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

2. 企业应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相关专职部门,精简预算责任网络,编制现金预算,合理控制现金收支,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货币资金控制模式,使企业财务处于企业的合理控制范围之内,加之要以报表分析法防范风险,并能运用一定的财务工具去分散财务风险,有的放矢地查找各类过失。

(二)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 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和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企业防控财务风险能力的形成状况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在运营中,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训,综合运用上述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在全面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稳定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尽早地发现企业的财务隐患。

2. 除了扎实的业务水平,企业还应确立正确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成立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各业务和管理环节进行独立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稽核。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普遍淡薄,企业管理者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风险意识的讲座或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自身也要向风险管理较好的企业学习经验,使财务风险意识贯彻于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增强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1. 财务危机的形成并非短时间内,而是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所以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企业财务预警指标分为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其中经营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分为现金流指标、投资指标和筹资指标。

2. 企业预警管理的范畴包括企业环境、企业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周期、管理失误、企业危机、管理波动和管理预警八个方面,其中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是产生警情的根源。企业在平时经营中,要注重加强信息管理,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最大可能地发挥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目前,理论界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界定时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下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负债而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都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法

(一)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财务风险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轻则阻碍企业发展,削弱其市场竞争力,重则导致财务危机,甚至将企业逼至破产边缘。然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有所表现,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并采取一定措施,便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下,在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前提下,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实现。归纳起来,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支付能力被削弱。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日常结算项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工人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上游协作单位无法收回往来款以及无法及时缴纳税款等,这都将使企业变得十分被动。无法按时足额取得工资将使职工积极性受挫,工作效率和效果将受到影响,拖欠上游协作单位的往来款项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还会被至法庭,徒增诉讼费用,拖欠税款,同样需承担由于不按时履行纳税义务而被加处的滞纳或罚款。这些现象都表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在加大。

2.施工秩序混乱,施工计划得不到贯彻执行。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正常的原材料供应以及施工秩序受到破坏;供应商的赊销政策也发生变化,由原来比较宽松的赊销条件变为紧缩式的赊销政策;施工企业主要客户将工程项目转移至其竞争对手;工程项目建设主管机关对企业参加投标的资格进行了限制等。

3.规模扩张过快。施工企业规模扩大主要表现为销售额的迅速增长,生产能力或生产规模扩大,固定资产的迅速扩充等方面,而施工项目在数量上迅速增长,时常伴随毛利率下降,企业留存收益减少或增长缓慢。资产的迅速扩充,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往往是通过银行借款和应付账款形成的。企业的应收账款减少,流动资产减少,银行透支依然,说明施工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债务严重,到期偿债能力差,企业的变现能力减弱,财务风险问题必在不久的将来暴露出来。

4.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贷款。施工企业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正常的运营,负债经营虽然能解决企业发展中资金的短缺,但风险也会增大,负债与自有资金搭配不合理会形成不良的资本结构。另外,当施工企业过度依靠借款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时,说明其资金的短缺,数量巨大的贷款一旦遇到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甚至到达破产的边缘。因此,施工企业在举债经营时以及在举债经营的后期要不断地评价债务风险的大小。

5.投资者信息不足。对于上市的施工企业,其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募集到资金;而对于非上市的施工企业,股东不计成本,大量向银行借款满足资金需要,很难从内部募集股份。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分析施工企业包括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在内的相关资料,计算反应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数据,与经验数据相比较,进而对其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的方法。由于施工企业财务报表集中反应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报表分析,可以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线索和指示,进而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在采用该法对财务风险评估过程中,要注意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还要对与之往来的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风险分析,采用综合、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才能准确地确定企业目前及未来经营的风险因素。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会议预测法,是指在财务风险评估过程中,采用信函的形式向有关专家寄送材料,并且提出有关问题,在得到答复后,进行归纳、整理,将反馈意见再次以信函方式寄出,再次征求其意见,这样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尽管德尔菲法是一种主观预测方法,但是在这种群策群力的机制下,财务风险评估的效果往往比较理想。

3.业务流程分析法

业务流程分析法是将施工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建立一系列的流程图,针对流程图的每一个环节逐一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通过施工企业财务活动流程图分析,可以揭示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就是极易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这样可以对其进行重点掌握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对施工企业当前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合理评估。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策略

前面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种表现以及相关财务风险评估方法。而对于财务风险管控,施工企业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使其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对财务风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思想上意识到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培养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企业上下都能够参与到财务风险管控的活动中来。财务风险存在于施工企业的各个环节,因此应当对企业各个环节所面临的经济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合理评估各种风险,使各个职能部门不仅具有其部门内部各种财务风险,更要树立综合风险观念,能够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认识对待财务风险。

(二)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

在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在发展初期运行良好,各项风险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后进入一段时期的蓬勃发展期。这一时期,施工企业便出了问题,管理跟不上、财务风险得不到控制等问题浮出水面,很多施工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甚至在这一时期破产倒闭。对此,施工企业应当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要不惜一切代价,通过高负债率盲目扩张,应当适应当时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而发展战略一旦明确,就应对企业业务范围和经营品种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应在不熟悉业务领域大量地从事投资、经营或交易活动。这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一环。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管控财务风险的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对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监管职责等进行明确,建立和规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监测,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控制财务风险。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当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力量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合理运用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报表审计过程中的各种结果等。同时,在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筹资、投资决策时,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在对财务风险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其负债水平,不可一味追求财务杠杆带来的股东收益而忽视对财务风险的管控。

(四)精细化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施工企业应当从企业的环境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管理能力的方面建立一整套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对施工企业内部各环节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尽可能精细化的评估。只有及早的识别财务风险,才能将风险的损害降至最低,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只有尽可能精细化的评估财务风险,才能够为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对其进行管控。

(五)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机制

财务风险管控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资料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对此,不仅要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还应当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未决诉讼和担保业务等潜在风险进行管控。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财务风险管控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财会人员必须具备对环境变化带来不确定因素的预测能力,并能够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和处理方案,发挥财会部门在企业经营中的参谋作用,使可能蒙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转移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和化解。如对企业施工项目、各项资产进行投保、分散化企业投资等。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以及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或自有资金比率,增强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结论

总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关乎其生存发展,对提升施工企业自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对此,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注意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并定期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共同研究风险管控策略,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裴清泉,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有效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6期

[2] 张世平,浅议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9期

[3] 徐延,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08年第11期

[4] 孔会芳、何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5期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原因造成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收益下降的风险。对企业来说,财务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只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想确保自身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首先,是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的不断变化。对企业来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都能够对企业运营情况产生一定影响,这些环境共同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大环境。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外部大环境难以进行控制或预测,一旦大环境发生改变,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冲击,导致企业面临巨大发展瓶颈。比如说国家政府政策的改变、利率的升降、市场变化形势以及通货膨胀等,均可能加重企业成本负担,给企业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其次,是领导者因信息欠缺出现决策错误。部分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市场形势及大环境把握不准确,没有及时获取全面信息资料,或对信息的分析欠缺全面性,或掌握的信息量不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市场宏观情况,以此造成企业领导者对整个市场形势的评估出现误差,甚至在竞争对手评估以及自身评估上都欠缺准确性,以至于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出现错误,导致企业出现巨大财务风险,进而蒙受较大经济损失,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显著下降。

最后,是财务管理能力低且制度亟待健全。一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制定有完善、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能力低下、出现错误财务决策、财务相关活动记录缺失、财务风险分析能力较低、资产评估欠缺以及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缺失等方面,而很多企业常常都是在发现财务问题后才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预防财务风险出现的有效措施,当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动态性了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财务风险,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警示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问题及风险的扩大,促使企业能够逐渐迈上稳定、可持续发展道路。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为了更好规范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行为,企业可联系自身运营情况及企业管理特点来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制定资产与负债管理、制定岗位工作职责、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报告与分析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_保各个工作岗位配置科学、职责明确,财务工作者严格依照控制制度开展财务工作,切记不可在授权范围外进行财务业务活动。另外,在进行重大财务业务处理上,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员工或部门分别进行处理,以此起到互相约束和制衡的作用。同时,还应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强制度落实的考察,确保制度落实程度及实施效果,防止出现制度流于表面的情况,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几率。除此之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应根据市场形势和大环境的变化进行不断修整和完善,保证制度的建立能够满足时展需求,起到较好财务风险防控作用。

2.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对企业经营全程动态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识别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预测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并给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以便于领导者能够准确找出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要将企业各个财务指标考虑其中,还要将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纳入进来。一方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全面分析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性能、人力资源情况等,以便于能够准确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给企业创设安全的财务管理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3.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是企业一起财务活动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者,而要想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一是财务人员应树立创新意识,及时了解时展形势,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确保自身专业知识能够跟上时展脚步。二是财务人员应树立终身性、全面性学习观念,除了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之外,还应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熟练掌握会计技能、审计技能及财务管理等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三是财务人员应具备优秀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中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业务活动,自觉抵制利益诱惑,同时不断提升自身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必须要重视财务风险的防控,切记不可纸上谈兵,而应结合企业实境情况不断整改完善,并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责,尽可能提升财务人员风险防控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5

通过监控预测和诊断功能,判断出农垦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到影响其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找出病根后,对症下药,提出正确方案和措施来改进企业的经营,修复相关指标,使企业的经营和各项指标回到正轨上来。

免疫功能

也叫预防功能,通过该系统农垦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化解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反馈得到的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参考借鉴。也有效避免了在日后的经营活动中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使其得以健康成长。

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信息采集子系统、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风险警示子系统和预警报告子系统构成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也决定着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制定预警系统的规则,直接影响着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又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实际成效。

1.信息采集子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就是风险信号捕获和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一个良好的信息采集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抓住每一环节的财务风险征兆,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构建需注意以下两点:(1)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结合信息采集应关注各种风险的早期信号。由于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投资等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因此采集信息时不能要考虑财务活动和财务数据,如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而现金流出量增加、财务结构不合理、过度负债、投资比例失当等信息,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各部门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信用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积压、人才流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等。(2)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结合信息采集应包括企业内部数据,如存货金额、不良资产、应收账款账龄明细情况、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情况、生产销售情况和会计报表、财务预算报表、经营计划等;还应包括外部数据,如国家宏观政策、市场数据、行业数据等。内外部数据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库,并且要不断更新与升级,以确保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风险识别子系统

风险识别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确认的一个动态化、连续不断的过程,也可看作是识别诱发风险产生原因的过程。通过该系统,不仅是要识别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确定主要的风险因素,并将其与业务流程相联系,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对重要风险加大控制和管理力度。通常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定性法和定量法。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组织结构图示法用于描述企业的活动及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旨在描述风险发生的领域,并通过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图以及管理结构图来识别风险范围;事故树法,是以树状图形方式分析风险事件因果关系的方法;流程图分析法是指将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系列的流程图,并针对每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财务风险。

3.风险评估子系统

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的分析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是以财务风险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果为基础,建立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根据预警模型计算出来的数据与有关目标或标准对比,做出是否发出财务风险警报和财务风险警报的级别,并通告财务风险警报系统的决策过程。各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风险度量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如图2所示。在定量评估法中,单变量分析法是运用单一变量、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而多变量分析法是通过应用多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定性评估法中,标准化调查法是通过对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进行调查,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予以详细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管理者参考的方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企业财务风险周期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等4个阶段。管理评分法是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特征以及破产企业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和对比打分,并根据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程度对它们作出加权处理的方法。

4.风险警示子系统

风险评估子系统运行的结果将通过一个标准来确定该结果所表达的企业经营状况是否安全,或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否存在以及是否需要向企业管理层报告,这个标准就是预警标准。一般根据事先设定的一系列指标临界点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后进行预警决策。当然,预警标准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以及企业对风险的可承受程度,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预警标准是不同的。具体的如表1:

5.预警报告子系统

风险预警报告,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最后环节,是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结果的报告。一旦风险预警结果显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主管应草拟一份财务风险预警实时报告,递交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审批。审批后,根据系统警示的风险的重要程度上报上级领导审阅,具体如图3。报告系统应当确定风险预警报告的周期、内容、格式以及 流程。关于预警报告的周期,应至少每年一次综合报告各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运行效果及维护管理的情况。报告内容、格式不做固定要求,应简单、实用,突出重点,最好能够表格化、指标化。预警报告的流程也因企业组织框架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但应有从基层到高层的渐进过程。预警报告还应制定定期公布制度,对于风险的责任部门或责任岗位,要使其明确目前面临的风险状况。无论预警报告采取何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长效机制,并且保证报告的信息真实可靠、没有隐瞒。

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改进策略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有其缺陷和不足。定性方法一般都是根据当事人的经验确定,缺乏理论依据。而定量方法给出的指标体系以及指标标准值固定,用固定数值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达到切实有效的目的。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为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相应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在控制环境方面,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中对公司各层级、各子公司与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管理控制方面,合理调整财务预警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对财务预警权进行适度集中,加大信息的监控力度,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财务预警信息的及时性。

3.对重大风险建立应对预案

对于重大风险应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相应的预案应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重大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财务风险的再度降临。

4.结合现金流量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篇6

【关键词】 信息产业; 财务预警; 可变精度粗糙集; R约简; 决策树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类企业,包括致力于信息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扩张性、渗透性,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生命周期、研发成熟度、市场容量、经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未来发展和经营业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多方利益相关者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企业财务预警方法可分为定性预警与定量预警两类。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灾害理论、专家调查法、四阶段症状等方法。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变量线性判定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上述方法各有其特点,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难以满足企业财务预警实践发展的需要。粗糙集(RS)是一种刻画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分析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种不完备信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从而有效进行知识库的约简和规则的提取。

可变精度粗糙集(VPRS)是对RS理论的扩充,它在标准粗糙集的基础上引进一个阈值β,并将其定义为错误分类率(0≤β<0.5),即允许一定程度上错误分类率的存在,由此,使VPRS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An等(1996)又将β定义为正确分类率(0.5≤β<1),并称之为强化粗糙集。文献[6]运用VPRS模型对我国166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预测,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文献[7]显示VPRS模型在应用过程中面临参数β的选择问题,不同的β值将产生不同的属性约简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VPRS引入到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VPRS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首先,根据VPRS模型对属性进行R约简并生成识别规则,形成识别规则库;然后,在识别规则库的基础上集成剪枝决策树,构建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最后,利用测试样本对识别方法进行检验并获取识别精度。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9.7%,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VPRS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

步骤1:建立决策数据表,对原始数据进行补缺。使用决策表来描述对象,即采用二维数据关系表的形式。表中每一行描述一个对象(即样本企业),每一列描述对象的一种属性。在实际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数据缺失情况。为此,拟采用Mean/mode方法对数据进行补缺。

步骤2:对样本数据进行划分及离散化处理。按2∶1的比例将完备数据关系表划分为两个数据关系表,其中,总样本的67%为训练样本,用来导出识别规则,形成识别规则库;剩余的33%为测试样本,用来检验识别方法,获取识别精度。运用VPRS模型处理数据关系表时,要求表中的属性值用离散数据表示,而大部分样本企业的条件属性均为连续值,因此,必须对样本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拟采用等频率划分方法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

步骤3:R约简与规则生成。VPRS模型常用的属性约简算法有:R约简、上下分布约简等。其中,R约简是通过全局增益来度量决策信息系统的属性重要程度,并以全局增益作为启发式信息得出VPRS属性约简的启发式算法。本文拟采用R约简,通过启发式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属性约简。根据约简结果,生成具有一定决策概率的不精确决策规则。通过设定相关的可信度、覆盖率、支持数阈值,对生成的规则进行筛选,形成识别规则库。

步骤4:集成剪枝决策树,构建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并对其进行检验。首先,在识别规则库的基础上,运用基于VPRS的决策树生成方法,建立基于识别规则的决策树。即通过计算各规则的变精度明确区,选取明确区最大的规则作为第1条规则,用第1条规则对待识别样本进行识别;其次用第2条规则对第1条规则不能识别的剩余样本进行识别,以此类推;再次,运用基于RS的决策树剪枝算法得到剪枝决策树,从而构建起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最后,利用测试样本对识别方法进行检验,获取识别精度。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和样本数据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提出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遵循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五个方面,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已获利息倍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21项财务指标建立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选取沪、深股市中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实验样本,数据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将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出现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对于ST公司,采用被ST的前两年数据来进行预测分析,以判断其最终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样本区间设定为2004―2008年。对于非ST公司,则采用2008年的年报数据。在剔除异常数据样本,并对原始数据进行补缺后,最终获得88家样本公司,其中,定义0为财务危机公司,即ST公司,共28家;定义1为财务健康公司,即非ST公司,共60家。随机抽取19家ST公司和40家非ST公司作为训练样本,剩余的29家公司作为测试样本。

(二)R约简与规则生成

采用等频率划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运用启发式算法对属性进行R约简,59个训练样本共产生了36条约简。在这些约简中,存在部分冗余无效的约简,为了提高约简的有效性,选取强度大于80的约简,共计12个。从属性约简结果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已获利息倍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等9个指标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具有重要影响。

在上述约简的基础上,利用Rosetta软件生成规则,设定限制条件为可信度>70%、覆盖率>5%,最终得到36条识别规则。限于篇幅,表1显示了其中可信度>80%的6条识别规则。表1中每一行表示一条识别规则。例如,第一行表示:当识别指标中资产负债率在0.6439以上,已获利息倍数在0.4291至1.5235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7.8326以上时,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该识别规则的支持数为10,可信度为0.961,覆盖率为0.31。

(三)财务危机识别方法的构建与检验

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类似于二叉或多叉的树结构,与其它分类模型相比,决策树简洁易懂,容易转换成规则,且具有与其它分类模型相同的,甚至是更好的分类准确性。

VPRS在建立近似区间时,允许等价类以小于某个错误分配率(通常设β=0.2)的概率划入近似区间。由此,引入变精度明确区与非明确区的定义,将误差限内的实例划入VPRS的下近似中,成为能明确分类的实例,从而提高了分类的正确性和对未来数据的泛化能力。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基于VPRS的决策树生成方法,构建基于识别规则的决策树。决策树由根节点、分支和叶节点组成,这里的根节点是待识别样本,分支是待识别样本能否被识别规则正确识别,叶节点被分为正确识别样本和未能识别样本两类。为了在保证一定正确率的前提下得到尽可能简单的决策树,本文还运用基于RS的决策树剪枝算法对规则进行修剪。根据RS理论中近似空间的定义,首先给出明确度的概念来衡量数据被明确分类的程度,采用深度拟合率和错误率作为剪枝标准,同时考虑了树的复杂度和树的分类精度。剪枝过程自下而上持续进行,直至不能再剪枝为止。

利用29个测试样本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进行检验。每条规则可以将待识别样本分为正确识别和未能识别两类,设定误差参数β=0.2,对每个规则,计算其变精度明确区的大小,得出规则3的变精度明确区最大,说明规则3相对其它规则而言,能够提供更多的分类信息。选取规则3作为第1条规则,从根节点出发对29个测试样本进行判定,依次类推。运用基于RS的决策树剪枝算法,取阈值0.1及0.05,从决策树的最低层开始进行剪枝,得到剪枝决策树,如图1所示。图1括号中以*标识的数字X∶Y为到达此叶节点的多数例与反数例,X代表多数实例数,Y代表反例数,即有6个样本被正确识别,3个样本不能识别。图1显示:从29个测试样本中可以准确识别出26个样本的财务状况,只有3个样本不能识别,预测准确率达到89.7%。

四、结论

将VPRS引入到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VPRS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在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首先,根据VPRS模型,对属性进行R约简并生成识别规则,形成识别规则库;然后,在识别规则库的基础上,集成剪枝决策树,构建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最后,利用测试样本对识别方法进行检验,获取识别精度。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财务预警方法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9.7%,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为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精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但VPRS在引入误差参数的同时,也不排除向近似区间引入误差或噪声的可能性,如何合理选择误差参数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86-90.

[2] Pawlak Z.Rough Sets[J].Int.J.Coumput.Inf.Sci,1982(11):341-356.

[3]王国胤.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99-142.

[4] Ziarko W.Variable Precicsion Rough

Set Model[J].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1993,46(1):39-59.

[5] An A,Shan N,Chan C,et al.Discovering rules for water damand prediction:An enhanced rough-set approach[J].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Artifical Intelligence,1996,9(6):645-653.

[6] 胡援成,程建伟.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当代财经,2007(5):32-36.

[7] 庾慧英,刘文奇. 变精度粗糙集模型中取值范围的确定[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12):109-111.

[8] 王加阳,陈松乔,等.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8):53-54

[9] 顾靖,周宗放.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的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识别[J].管理工程学报,2010(1):70-76.

[10] Vapnik V.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M].New York:John Wiley,1998:1-173.

篇7

「关键词企业风险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因此,无论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还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都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国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更是强调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职责。

一、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否则,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便无从谈起。1企业风险的实质首先,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是确定的,则不存在企业风险。其次,企业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企业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我们更注重企业的运行结果,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与否及可实现程度的大小成为了衡量企业风险大小的现实标准。因此,可以认为,企业风险则是企业运行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目标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一种结果状态,但由于相关因素的持续不断的变化,企业目标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风险可以描述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2企业风险的划分企业风险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笔者认为,既然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企业风险可以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层次来理解和划分,并可将其相应划分为:(1)企业的战略风险是指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由于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充分或对未来的变化没能合理预计而带来的企业在总体战略选择环节的失误风险;由于企业的具体战略选择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领域的选择风险、企业并购风险等。(2)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具体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又可以划分为企业经营环节的作业链风险,如企业供、产、销等环节的风险;企业的人事风险,如由于人员任用、授权、业绩评价等方面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企业的信息风险,如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等。(3)财务风险。狭义一般是指由于企业筹措资金而形成的风险,并主要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形成的风险,也可称之为筹资风险。按照本文对风险的定义,即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则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资金投放的风险及企业其他财务活动风险,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3企业风险管理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从上述对风险管理的解释可以看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取决于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我国的内部审计不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动因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199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为了尽快建立和完善审计体系,补充刚刚复兴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审计机构都极力敦促内部审计的组建。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因此,笔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篇8

【关键词】 财务安全; 预警; 风险; 防范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市场的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加之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影响,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显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类指标分析:

(一)资产变现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化为现金,或变现能力低,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更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二)负债状况

企业的总资产是由负债、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三部分组成的。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所得税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三)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四)盈利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长年亏损,那么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利税,而且终究会耗竭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另外,还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以上指标得出一个具体的企业财务状况值,从而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由长期因素造成的。进行财务分析时,企业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进行比率分析,即利用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比率对这些比率进行长期跟踪并特别注意这些比率的变化趋势。二是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预测企业生存风险的一种补充。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一)盈利能力

预测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应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对于企业来讲,如果该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则表明企业在商品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劣势地位,会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生危机的连锁反应。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2.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受销售收入和成本两因素影响;销售收入越大,成本越低,则企业的获利水平-销售利润率越高。在此要特别关注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因为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正实现。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

(二)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反映这个基础是否牢固主要是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则财务风险低,从而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一般在稳定性预测时常用的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等。

(三)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使企业拥有大于其产权的资产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借款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只要债务成本低于这些资本投入的收益,财务杠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但是,财务杠杆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与企业的权益不同,企业借债事先就已约定了付款条件,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下列比率可以用来评估企业财务杠杆所产生的风险程度,在评估企业本期债务风险时很有用。这些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四)活力性

活力性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活力越高,企业各项资产的新陈代谢也就越快,企业的经营效能就越好。预测活力性的常用指标为: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另外,通过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可揭示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以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做出深刻的检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三、企业财务安全运营监测

由于企业的现金能反映市场因素变化及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随时揭示出企业现金运转的状况。因此,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是否面临着生存风险可以通过比较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直接观测和度量。在企业内部,应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测系统。

具体企业可建立如下指标,以对其财务运转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监测:

(一)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入既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此外,还有其他来源的现金流入;同样,现金流出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包括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如果现金流量指数大于1,即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表明从整体上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二)营业现金流量指数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现金流出量

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营业现金流入对相关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前提。因此,在从整体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对其中的营业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价。如果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反之,当该指数小于1时,就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倘若企业营业现金流量长期性地处于短缺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境地。

(三)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增值税)/(增值税

+所得税)

对企业而言,纳税现金流出呈现为一种“刚性”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亦即企业一旦取得了账面收入与账面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保障,都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如果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比率小于1,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借款甚至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的现金支出进行弥补。这不仅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势必将会对其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尽可能使该比率大于1。

(四)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需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

随着使用或时间的推移,作为创造营业现金流量的物质基础,如机器设备等的功能效率会随之损耗,如果不及时加以维修或技术改造,必将危害企业集团的营运能力基础,以致未来无法维持当前水平的营业现金流量能力。因此,当企业取得了营业现金净流量后,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需的资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与技术改造等。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因存货积压和不良债权等项原因,也会导致有效的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这同样也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该比率小于1,表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水平不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当该比率大于1时,表明所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仅能够为简单再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余能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对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发挥贡献作用。

(五)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到期债务本息

该比率意味着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在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并满足了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现金支出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水平,亦即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对偿债的贡献能力。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假设比率为0.55,到期债务200万元,表明企业拥有110万元的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贡献程度为55%,其余90万元,即45%的到期债务只得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六)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营业现金净流量(总额)中,能够用来支付额外债务、普通股利或进行其他工程甚至高风险项目投资的那部分现金流量。用公式可表示为: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必要追加资本性支出-到期债务利息

×(1-所得税率)-到期债务本金-优先股利-优先股票赎回额

由于企业实现的营业现金流入量业已满足了纳税、维持性资本支出、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以及优先股利等,即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基础等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所剩余部分,即自由营业现金流量,企业便有了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多大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七)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

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是考察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辅分析指标。在总量上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只是表明企业对包括偿债在内的各项现金支付需要,在总体意义上的现金流入保障能力,但这并不等于不存在结构性的现金支付能力短缺。因此,在对现金流量总量水平考察的基础上,还应当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期限结构上予以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宜的财务对策。具体可设置如下两个指标:

现金短缺率=现金短缺额/现金流出总额

现金余裕率=现金余裕额/现金流出总额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我国国情出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二)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劣势企业,也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但是,切忌为了扩张将现有资产特别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采取评估升值的方式,人为降低负债水平,去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那么,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三)提高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或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负债总水平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或投资新的经营项目,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技改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次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技改或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四)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因为流动资产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应该归还的债务。这两项相比较,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要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的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举债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五)提高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速存货和应收款周转,对于税大利小或者负债水平临近警界线的企业尤为重要。这类企业,一旦不能在预期内销出存货、回笼账款,或者回笼的账款不足以支付当期成本费用、税金、利息时,企业只有增加举债来交纳税金和偿还到期债务。这样,企业不但增加财务成本,还会因负债增加而步入财务危机的恶性循环之中。

(六)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82-320.

[2]廖力平.企业经济决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217-219.

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筹集和形成、投放和分配、运用和周转、收益和成本,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计划安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进行全面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对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水平,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建立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运营规则的财务机制

首先,建立科学的组织机制。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加强财务管理要健全财务机构,企业单独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规划、落实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同时,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在大中型企业中,尤其是集团、股份公司等,设立财务总监,主管企业的一切财务工作,并努力造就一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做好理财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企业的资金筹集和配置,企业的平衡与发展,风险的防患与处理,生产的开拓与约束等重大财务活动,建立分析、预测、研究比较、决策等工作机制,并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财务信息,按照科学、可靠、便利、及时的原则,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加强财会人员培训,提高财会队伍素质

拓宽知识面,及时更新相关会计理论知识,网络环境下财务理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从算账型转到企业管理型,还必须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利用网络实现财务核算、分析、预测、决策等,及时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经济信息,把财务数据准确地反映出来,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索质。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要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管理金融及税收知识、懂相关理论知识、精通业务懂外语,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跟进时代的步伐。

另外公司对财会人员应进行统一管理。公司内的全部会计、出纳人员统一由公司财务部进行管理,实行垂直领导,会计、出纳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都由财务部发放,岗位调换、培训学习、业绩考核、人事任免都由财务部安排,各施工项目部门应协助公司财务部对会计出纳人员进行管理与考核。

三、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效益的实现

资金管理的核心是集中管理,用活用好资金。财务部门将其属单位的一切主营收人全部纳人企业的收人账户,资金由企业集调度使用,以保证生产、建设、投资的资金需要。为了减少资金沉淀、停滞,使有限的资金形成合力,企业可以考虑成立“资金结算中心”,集中货币资金结算,将收支业务全部由其统一办理,按照轻重缓急安排使用资金,并与银行建立银行账户信息网,使企业及时了解资金状况,进行贷款回收,盘活资金。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企业贷款沉淀的数额较高,因此,应合理调整贷款期限和种类,形成比较稳定的现金流量,保证外债偿还的相均衡。在掌握利率变动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商务合同的签约日期和贷款利率,尽可能减少利息支出。同时,要组织力量及时回收货款,财务部门应和销售部门联合,建立拖欠货款的报告制度,及时办货款的结算托收手续,要实行包干责任制,有效地清理陈账、呆账。使应收账款余额降低到最小

限度。

四、加强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大。加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识别、衡量、分析和控制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课题。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对宏观经济、国家政策的依赖度大。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提高经营的安全度,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公路工程企业应当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特别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制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以增强房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专家调查法。索取信息的重要对象为在 EPC 项目有财务管理方面经验的专家,他们运用专业方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做出分析和评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缺乏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主要表现在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当然,专家调查法对组织者有比较高的要求,必须根据问题设计相对合理的问卷调查表,对专家们反馈的意见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

(2)初始清单法。就是列出一个项目可能的风险清单,清单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的类别、每一类风险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等。而且风险清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添加。当然,风险清单须得到相关专家的支持和建议,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经验确定。但是如果对每一个工程的风险识别都从头做起,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一是重复耗费时间和精力多,风险识别工作的效率低;二是由于风险识别具有主观性,可能产生风险识别的随意性,其结果可能不是很规范;三是风险识别成果资料不便积累,对今后的风险识别工作缺乏指导作用。而且同类工程的大部分风险是相类似的,只有部分风险因工程而异,不同的工程由于外界条件的差异其主要风险可能存在差别,因此,为了避免以上弊端,建立初始风险清单就相当必要。

(3)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如 WBS 结构分解图等。失误树分析方法是以图解表示的方法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4)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生产流程又叫加工流程或工艺流程,是指在生产工艺中,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定的设备按顺序连续地进行加工的过程。

五、合理编制预算,强化成本费用控制

预算控制是企业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对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以实现其既定的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集团公司可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等进行预算控制,重点应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可设立专门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目标的制定和管理。第二,通过预算的编制,能够使子公司明确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批评和调整。第三,产品单一型集团公司可采用“自上而下”的集中预算分散编制方式,产业型集团公司可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折中型预算编制方式。第四,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子公司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绩效和激励机制的基础。通过全面预算,可严格控制资金流量,合理调配资金。

六、实施内部审计,加强监督控制

公司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发挥内部管理强有力的控制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财务危机;危机识别;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42-02一、引言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财务危机。所谓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美国著名咨询顾问Steven Fink在《危机管理》中指出,企业主管“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难以避免一样,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才能与命运周旋。”一个公司在实际倒闭之前,总会呈现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迹象,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那些可能导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时将那些可能危及企业生存的问题彻底解决。二、财务危机的方法识别

(一)基于会计报表的财务危机识别方法

1.资金周转表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的分析来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主要进行短期财务预警,由于预测时间短,给企业化解财务危机的缓冲时间不长,往往预测出资金问题时,企业的财务危机已经接踵而来,所以运用并不宽泛。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纷纷重视起现金流对企业财务危机的显著作用,该方法逐步被重视起来,成为企业财务预警的定量分析的重要补充。例如:企业在销售收入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但现金流却明显下降;或企业现金支出远远大于其采购成本支出等,企业应该要密切关注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财务危机。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危机是一个从量变过渡到质变的过程,会出现一些危机的先兆,企业可以基于此基础提前识别财务危机的发生。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正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财务预警体系。该方法将财务危机划分为潜伏期、初症期、恶化期、破坏期,如果出现危机所列举的情形时,企业就应该引起高度警惕,特别是在潜伏期和初症期,企业经营者应该尽快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从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

3.资金流程图分析法

资金流程图分析法是基于财务预警的动态性要求而建立起的财务危机的判断方法,它是根据资金的循环周转理论来搭建相应的流程图,而且流程图始终保持动态性,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潜伏的财务危机。在搭建资金流程图时,要建立“关键点”,也就是企业资金流动的薄弱环节,这些“关键点”也最容易出现“血梗塞”,企业要对这关键点进行重点动态监控,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确保企业资金“血液”的畅通。流程图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而且监督控制重点突出,但其动态性的保持需要掌握企业运营全局的人反复绘制,而且掌握企业运营全局多为企业高管。其精力和时间上往往难以保证资金流程图绘制的需要。

(二)基于统计手段的财务危机识别方法

1.一元判别法

一元判定模型又称单变量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是指通过一个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处于财务危机的状况。一元判别法通过个别检验的方法就可以找出对陷入财务危机有最大预见度的财务比率。但使用多个财务比率分别进行判断,可能对同一企业有相互矛盾的判定或预测,判断的精确度不高,例如同一企业可能经营效益较好,但现金流量状况不佳,如果分别采用资金安全率或资产收益率进行判断,结果是互相矛盾的,所以,难以准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使用一元判别法无论采用单个或多个财务比率,都不可能充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

2.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又称z模型,它是1968年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Edward Altman教授最早建模设计的一种破产预测模型。他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分别对破产和非破产企业进行研究,发现采用z模型对破产前一年的总体判别准确度高达95%。多元判别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统计技术筛选出那些在两组间差别尽可能大而在两组内部的离散度最小的变量,并使用多元线性判别方法进行判定,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应用范围比较广,预测精度比较高,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现状和财务情况的多个指标,可以从总体上检查公司的财务;主要缺点是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两组样本之问要求等协方差;判别值是序数分值,缺乏经济含义。此外,最佳临界点难以确定,也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

3.财务指标分析法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各组财务数据,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因素分析方法等。比率分析法是结合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各个因子,设计出不同的财务比率关系,通过对这些比率的计算,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动态变化以及现阶段的整体经营状况。比较分析法,是将与企业有可比性的两个或多个数据指标进行比较,来衡量和判断指标的高低与好坏,进而对比出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为财务诊断做好准备。因素分析法是指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某一经济指标时,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发生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以上统计和会计方法可能会出现不一致,因此加强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要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建立科学的财务统计指标体系。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严重侵害了利益相关人的利益,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现阶段,要想从根本杜绝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还不现实。因此,要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还应减少企业内部高层的盈余管理冲动。要通过深化股权分置改革,逐步将国有非流动股分置为流动股,改变长期以来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不断吸纳社会资本,提高社会监督力。其次,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股东大会制度以及董事会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定章程,确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同时董事会和总经理要按照分设制度要求,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由一人来担任,防止因为董事会和总经理权责不分导致的缺乏权利监督问题。要针对我国独立董事太独立的极端现象,防止被独立于董事会之外而不能履行制度规定的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建议由政府牵头制定董事问责制度,证券管理部门要提高责任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并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严格处罚。

(二)从制度上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企业应高度重视财务数据的信息传递链条,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适合的授权批准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确保企业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从纵向来看,企业要强化分级汇报制度,要加强内部信息网络建设,注重防火墙的安全设置,防止财务信息外泄而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从横向来看,要完善企业的内部风险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水平和防范财务危机的能力,并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强化横向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整合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确保各部门能从整体角度出发,来对企业风险和资源配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