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际能力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交际能力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交际能力教育

篇1

【关键词】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指“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场景下,在特定的交际目的的驱动下、通过参与交际双方的听、说互动,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培养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一些

一、丰富语汇,让儿童有丰富的语汇材料

(一)字、词、句是组成语言的材料

大脑里积累的材料越广泛,越生动,孩子运用起来就越自如、越恰当。积累语汇的方法很多:生活中见多识广,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疑问要认真讲解,这样可以积累丰富的名词;引导孩子用字组词,做一字开花的游戏。用词说话,给词选伙伴,使其更生动完整。如“温暖的风”、“鲜艳的花”、“绿油油的草”等。孩子们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很多形容词和动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所见所闻所感。除了这些训练,家长和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背诵一些成语、格言、谚语、对联、古诗等,久而久之,便可“出口成章”了。

(二)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

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起来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这段话朴实的道出了阅读在积累语言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课外阅读。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性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大脑中储存了系统、完整的语言材料,孩子在语言表达时就能呼之既出、随心所欲。

二、凭借语文材料,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新版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训练

1、精心设问,启发孩子谈话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凭借。在教学中,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就让学生想:小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就会默默地对熊说一句话,它会说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小松鼠,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一个个说的棒极了。有的孩子说:“小熊,我多想和你玩呀!以后有什么矛盾我让着你好了!”有的孩子说“小熊,收到我的礼物你会像从前那样跟我好吗?”这样的说话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在说话训练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在指导阅读同时进行口语交际,有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展开互评,让孩子们在宽松的小天地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老师适时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更准确、简练、有条理。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充分的读,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全班齐读。这样形式多样的读孩子们很感兴趣,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语言简洁生动而富有童趣,非常接近儿童的口语。孩子们熟读成诵,琅琅上口,无意识中就会学以致用,将书中规范的词、句不自觉的运用到口语交际中。复述课文就是在孩子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表达能力。刚开始有点难,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不可太高,只要孩子说话有条理,句子通顺,能说多少说多少。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让孩子长期坚持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快就能提高。

(二)上好口语交际课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孩子们的情绪会因此高涨起来。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体,喜欢活动,对色彩明亮的物体有兴趣,对一些行为好模仿。选那些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能成为儿童兴趣的关注点。如,上《我们的画》,上课前就把教室布置成刚举办过画展的样子,学生一上课就被这种情景感染,并激发出自己办画展的兴趣。于是让孩子们贴上自己满意的画,孩子们非常激动。我让孩子们先介绍自己的画,然后给每个孩子当评委的机会,评评别人的画。又如,上《小兔运南瓜》这一课,让孩子们分别带上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头饰,让他们扮演小白兔和兔妈妈。并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小白兔的图片让孩子们唱儿歌,把孩子带入情境,孩子们兴趣就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心情轻松愉快,表达质量就很高。

2、多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目前,还有不少老师上课时,只有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少数学生得到了锻炼,大多数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它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实践的机会,都得到培养。课堂上采用同桌说,小组交流,找好朋友或老师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多锻炼。

(三)实现课堂向课外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如果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那么我觉得“学校无小事,处处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句话也十分有道理。口语交际训练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教学活动,要把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除了平时的课堂上要经常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并及时纠正学生说话中的错误以外,下课时也是语言训练的好时机。比如,儿童爱在老师面前告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必须把事情经过说清楚,说规范。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斯温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口语交际的内容也不能受教材的限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让孩子讨论动画片《蓝猫》,《蜡笔小新》,《奥特曼》,《西游记》,谈谈里面的人物或动物,喜欢谁?不喜欢谁?孩子们争先恐后,余兴未尽。

三、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的教育环境也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孩子的模仿性、可塑性强,家长的语言面貌,交际能力,文化修养,家庭的藏书情况,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说话语言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

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语速要稍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孩子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禁止性的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当孩子提问时,如果家长很忙,没空解释,要请孩子耐心等待一会儿,或者家长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家长一定要坦诚相告,切不可粗暴拒绝。父母与孩子之间尽可能平等交流尽量让孩子自由表达,家长要做出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作个忠实的听众。家长可以让孩子与他的朋友一起玩,让他们自己去建立友谊,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妥的言行,家长要注意引导。在家里,让孩子接待客人,端茶、送水果等。让孩子购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

日本专家指出,一个人成功与否,百分之七十五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社会,从小就养成有话敢说,准确的表达事情和感受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拥有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性格和团结互助、仁爱宽容的品格。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孩子一生拥有爱与欢乐,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获取人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苏盛《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华硕博网, 2004年8月.

[2] 陈丽红、刘晓军编著《幼儿益智启蒙》,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3] 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年.

篇2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开设口语交际课,进行专门训练。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课的特点和目标进行切实可行的训练。通过教材的专门训练,让学生能系统快速地掌握口语交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利用教材,加强说话训练。(1)利用插图练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画面反映的内容接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训练。说话时,要做到有顺序、有重点,注意表达准确到位。如教学《莫高窟》一课时,要求学生观察插图时,说:“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有顺序地介绍莫高窟的艺术精品?”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莫高窟的每一件艺术品。这样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还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结合课文语段,练习说话。在课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教师可以结合语段进行说话训练。如《海底世界》一课中描写海底的声音,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弄清楚句式特点之后,让他们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实际来练习说话。

(3)创设情境,进行训练。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口语表达。在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模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情境中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如教学《找春天》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拿出了自己课前找到的春天的景物,有柳树鲜花、小乌龟、风筝……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眼里的春天。这个情境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4)利用识字课进行训练。在识字课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和合作,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小天地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也可以设置“小老师”这一环节,邀请小朋友读,自己作为小老师给予评价。这种实践中,不仅培养学生说话准确、简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5)互动交际进行锻炼。交际的双方在交际的活动中明显带有互动性,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没有交际的共同话题,交际无法进行。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处理问题时应多征求学生的意见,课堂上不能是教师说了算,尤其应该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说话氛围。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模式是十分有效的,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引导学生“敢说”。因为生生交流呈现的是一个相对平等、轻松的交流氛围;其次,生生交流模式中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竞争、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尊重他人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没有课堂上的竞争,学生也很难适应社会中的竞争性要求。再次,课堂中积极交流的良好氛围对一些胆小、信心不足的同学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促进。

二、口语交际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每堂课都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尤其是语文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课中,教师可以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矫正。“请大家认真听,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这是要求学生听清楚。“请大家评价刚才同学的回答。”这是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学会思考分析。“你说得很棒,能再说得响亮些吗?”“不要急,想好了,慢慢说。”这是帮助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信心,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每堂课上学生都会举手发言,这也是一种说话练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言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还要注意语速和条理,不能说得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发言时的语病,给予纠正。教师的课堂评价要致力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1.规范口语表达。能用普通话交谈,语音要标准;语气语调要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语义要清楚完整,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和听话习惯。听话的态度要认真耐心、有礼貌,要尊重他人;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认真倾听,迅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或不同的意见以请教或商讨;要能对别人的话作出评价,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当然,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因为口语交际课讲究的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所以评价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评价就是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规范学生的口语交际,而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训练,我们要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可以在以下生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自我介绍。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说清楚、说明白。

2.接待客人。让学生按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说话时,要有礼貌,态度要热情,语言亲切温和。

3.开辩论会。围绕“小学生看电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班上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展开激烈争论,双方唇枪舌剑。这样,孩子们既明白了一些道理,又得到一次语言表达的训练机会。

4.组织参加活动。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针对学校现实的情况向校长、老师提问。学生通过训练不仅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还学会了倾听别人。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视野;儿童文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35-01

语文课程是学生开始接触知识的重要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儿童文学更多地融入语文教材,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合理把握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的独特价值

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对开启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儿童文学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大都与日常生活相关,学生易于从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一些童话故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平台,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和释放。例如,小学语文课程当中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生需要在对生活的观察探索中、在各种各样的实际体验和经历中成长,儿童文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既丰富又安全的感知和体验生活的平台,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能净化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感受到快乐与满足。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提倡素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文化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素质,这个过程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文学作品能影响学生的成长,科幻类作品会激发学生的幻想,知识性的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童话故事类的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阅读种类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对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另外,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些优秀的品质、美好的情感,都能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传递给学生。

二、合理优化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

儿童文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感受和认知世界,经过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如儿歌、童话、寓言等,都属于儿童文学体裁的范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体现出儿童文学的特色,因此,需要合理把握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讲授儿童文学作品。例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科学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则需要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先结合本课的图画给学生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应把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几次“坎坷”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在体会故事情节中领会其中的含义。小蝌蚪不放弃,直至找到自己的妈妈,小蝌蚪边“找”边“变”,找到妈妈的时候正是自己变成青蛙的时候,这让学生既了解了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又从中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课文所讲述的故事,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会更为深刻。教师要利用好儿童文学形象生动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科学分析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的有效应用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构成了一个整体,为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内容应当与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相当,这样他们才会感兴趣,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一课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让学生阅读《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等寓言故事。学习了童话故事《丑小鸭》之后,可以建议学生适当阅读一些安徒生的童话。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的演讲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点评,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蕴含着美好的意境和深刻的道理,只有学生具体完整地感受和理解了,才能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真正领会它的寓意。儿童文学作品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想象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教学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影响和教育学生。创新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儿童文学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学前儿童;元交际;角色游戏;能力;论述

经研究调查发现,学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是通过元交际就游戏的角色、所实施的行为以及情景转换进行沟通和协商的,同时对于游戏的情节和规则也是通过元交际来展开讨论的,毕竟学前儿童的年龄还比较幼小,无法使用具体的语言以及肢体语言来进行详尽的沟通。鉴于元交际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元交际含义的分析与论述

所谓的元交际指的是一种抽象的“交际”,也可以说是潜意识的沟通和交流。它通常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双方通过对对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者是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主观上辨识和理解的沟通活动。在角色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活动一般处于两种水平之上,其一指的是儿童对于事物或者是行为的主观意识,也能称之为假想。另一层则是客观的交流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角色游戏是为儿童提供了元交际情境,在游戏的过程中的双方或者是多方主体也是通过元交际来完成了大部分关于现实游戏的沟通与交流。

许多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发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首先,角色游戏是儿童学习培养元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儿童是通过使用元交际能力来开展角色游戏的。最后,儿童通过角色游戏使用并发展元交际能力,慢慢地将其发展成为叙事的能力,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其他综合能力的塑造。

二、学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对元交际能力的学习

人类作为群居性的高等生物,沟通和交流是群居能够得以实施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现在团队合作、相互协作实施的基础。然而,在最初还没有语言和文字或者说是在现代双方不能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情况下,人类还可以通过“眼神交汇”或者是相互猜测,也能完成正常的沟通与交际。当然,交际的双方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对方的意图,那么就说明双方的交际被阻断,也可以说是元交际没有被完成。由此可见,元交际对于我们人类的交际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学前儿童来讲,角色游戏的进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元交际情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会大量的运用元交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不断的通过调整元交际来提高沟通交流的成功率,同时他们元交际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有关的研究调查表明,角色游戏在学前儿童进入到小学学习阶段依然是他们培养元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角色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学前儿童越来越多、甚至是频繁的使用元交际能力来完成与对方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使用元交际能力进行沟通的现象却是很少见,在这一点上也能充分说明角色游戏对元交际能力学习的重要性。

三、儿童使用元交际来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使用元交际能力进行沟通与交流,也是通过元交际能力来完成对社会以及自身的认知,并且用这种元交际上的互动来完成游戏中的互动,从而发起并成功演绎着自己的角色,最终完成全部的游戏内容。

Piaget认为,当儿童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要表征活动时期,他所能从事的主要是象征性的游戏。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在其内部不断的发展变化,向着更加高级的阶段进展,而儿童对于文化知识方面的认知只有在社会大环境下才能得到发展,角色游戏正是儿童通过与同伴来实施情景演绎,从而模仿了社会情境,也进一步使其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经过有关的研究调查表明,角色扮演游戏对于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心理发展以及分析、判断、选择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儿童是因为使用元交际能力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才能不断提高对社会环境的接触与认识,从而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元交际能力本身也得到发展。

众多学者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性别的儿童进行分别的试验之后,才发现能够对元交际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众多。其中无论是游戏的发起或者是维持这些不同环境和条件的孩子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各项因素对元交际能力的影响,从而提高教育的水平。

四、儿童借助元交际发展自己的叙事能力

叙事主要指的是儿童在使用元交际能力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各角色主体之间的对话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儿童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不断使用元交际能力和发展元交际能力,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流畅、高效,那么这也就表明着其叙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Habde Ilgaz以及Aksu-Koc考察了30名三至五岁的土耳其儿童,让他们分别以角色游戏和以图画书所引发的情境进行叙事,得到的结论是,通过角色游戏要比通过图画书所引发的叙事更加的复杂。因此,开展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儿童叙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角色游戏,儿童通过与同伴就所扮演角色的社会情境进行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而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又使得他们进行沟通与协商,从而使叙事有了调整和辨别的过程,这对于构建他们立体式的叙事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五、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中元交际语言的发展

从目前已经存在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元交际对于儿童的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学前儿童较色游戏中的元交际语言研究也可以为学前教育带来很重要的启示作用,比如说帮助老师了解儿童的交际、叙事以及元交际等语言方面发展的能力,了解角色游戏中孩子综合能力发展的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更加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等等。

但是,这些已有的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中的元交际语言研究尚且不够全面,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以前的研究者多是从元交际语言的某种形式或者某一部分内容对其展开实验或者是探讨,对于元交际语言的功能、形式以及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等全方面、综合性的研究却比较缺乏。比如说,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中元交际语言的完整过程是怎样的?学前儿童角色游戏中元交际语言的使用对儿童其他方面能力的影响如何?儿童在角色游戏中使用元交际语言除了能促进儿童个人能力之外,对于带动其他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帮助?等等。这些系统的研究将会成为未来我们研究元交际语言的重点所在。此外,将已有的元交际语言研究成果与现代儿童教育进行充分的结合,也是我们未来发展元交际的重要方向,毕竟探讨其实用价值才是我们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总结:关于学前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元交际能力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内容还应该通过对更多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论述之后来客观的探讨。但是鉴于角色游戏以及元交际能力在学前教育以及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篇5

智力残疾学生因其智力低下,心理和思维能力发展缓慢,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都不如正常同龄人,存在着语言障碍,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现象。而口语交际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与人交往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也是智障儿童自身生存于社会、被社会平等地接纳的重要保证。如何有针对性地对智障生开展口语交际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交往兴趣,进入所设情境、体验交流乐趣,指导生活实践、提高交际能力三方面,对如何提高智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口语交际训练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通过创设情境,对智障生进行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的训练,激发智障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交往兴趣

口语交际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这种活动离开了“特定情境”就难以进行。智障生也只有进入一定的交际情境,才有兴趣进行口语交际,才有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在交际前,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直接面对,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的交际活动,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使智障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引起智障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口语交际成为快乐的事情。

如笔者教学《口语交际》训练“到公园或郊外春游,把看到的景物说一说”时,由于智障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所以生动、直观的图画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生活情景之中。由于智障生到公园或外出春游不安全,所以笔者就带学生到学校的小花园中,观察绽放的桃花、松树抽出的新芽,让他们用手抚摸小草嫩叶,用鼻子去闻花儿的清香。让学生通过美丽春天图画的欣赏获得真切感受,然后再一起交流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景色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和老师的指导,能比较轻松地说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的特征。有的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真美呀!有的说: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新叶子,摸上去很柔软。还有的说:花草真美丽,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二、进入所设情境,体验交流乐趣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而是听说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不单单要生生互动,还应该实现师生互动,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才会让智障学生有话敢说,有话爱说。

如练习打电话的训练,笔者把电话引入课堂,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电话。笔者先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接着分角色朗读,然后再用自然语调进行对话表演,以对话的形式,老师和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通过形象直观地模拟人物对话,边表演边说话训练。在通话时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我是××,您找谁?”、“您有什么事?”、“再见!”等,指导学生认真听对方说话,并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与别人对话。最后再设置一些特定的情境,如:在家里接叔叔的电话,是找爸爸的,但爸爸出去了。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打电话的叔叔和接电话的孩子,进行打电话的口语训练。通过反复边表演边说话训练,重点矫正学生的发音,告诉学生打电话时要控制好音量,发音要清楚,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听明白自己说的话。通过人人参与打电话的活动,师生、生生共同对话,体会到了交流的乐趣,使智障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生活实践,提高交际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是个大课堂,智障儿童要生存于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就必须到这无边的大课堂去历练、磨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和经验。

学校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例如,每周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带孩子外出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客人,让孩子购买日常用品、问路、给老师同学打电话等),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给学生布置交际训练的作业,如“逛商场”,让学生通过与家人、售货员等人群的交流来增长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把学习了课文里的故事讲给父母听;母亲节做张贺卡说几句祝福的话等等。

另外,引导孩子积极与正常儿童交往,多举办联谊活动,促进孩子们的交流,培养提高智障孩子的沟通交往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参加社会交往的积极性。通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智障学生孩子们的话多起来了,回到家能主动与父母“聊天”,有时能较完整地叙述学校搞的活动,发生的事情,并且学会主动关心他人,能正常地与人进行各种交往,懂得讲文明礼貌,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有的孩子书面写话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通过对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又可以提高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而且对于他们将来更广泛地接触社会,自立于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2]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篇6

【关键词】生活实际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0-02

当前,我们培智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颁布的第一套培智教育教材。这套教材借鉴“普教模式”,以学科教育为主,在内容上侧重文化知识,忽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近几年来,随着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的形成使得我们培智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招收对象已从过去的轻度逐步转向中度智障儿童。中度智障生在每个班占一半左右,大部分中度智障生对于语文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无动于衷,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毫无反应,对于课本中的图文一片茫然。显然,这种课程,以及在这种课程下的教学已经远离智障生生活。针对现行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培智语文教学立足儿童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

一、发掘生活中的训练点,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的加工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中度智障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对大大小小的事物及其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对具体的问题没能形成现成的经验,但只要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就会唤起他们的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努力地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合符逻辑的假设。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接受理解知识。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关注每一位中度智障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组教学内容。因为对于自己熟悉的交际话题理更能激起智障孩子的交往动机。

开学初,孩子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伙伴好奇,他们常常会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契机,脑海中闪过一个想法:为何不把“自我介绍”这一口语交际的训练提前进行呢?于是,我开始了精心准备:先将他们事先带来的生活照片张贴在墙上,布置了“我爱我家”的七彩板块;然后在黑板上画出鲜艳的花朵,写上“自我介绍”四个大字。在孩子们好奇与期待的目光中,我先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告诉他们在自我介绍时要像老师一样面带微笑、充满自信,要清楚、响亮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把自己温馨幸福的家介绍给大家。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善于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中的话题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鲜活素材。这些话题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就在学生已有经验之中,贴近学生生活,这样重度智障孩子的语言才会像叮咚的泉水涓涓流出。

二、创设语言交际环境,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也只有在交往中,儿童才逐渐地习得言语。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是儿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更应在一种生活化、活动化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情境是指由教师为学生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或者组织某种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观察、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沟通。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既演绎生活,又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下,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到与人交际的方法、技巧。

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像的空间,创设出自由表达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倾听,在情境中交流,在情境中畅谈。

三、充分抓住生活契机,使口语交际得以深化

生活的空间即教育的空间。所以我们的特殊教育只有注重向学生生活实际的回归,才有可能建构起理想的人生生活。对于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我们应将口语交际向课余延伸,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交流与沟通,在长期的自主训练中习得社会及生活所需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为孩子在家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进一步培养与强化孩子的交往能力。教师可建议家长多带中度智障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学校给家长发通知时让学生先转述给家长,再让家长看通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此外,学生去完成这些任务时,提醒他们注意身份、环境、听话对象,表达要清楚,态度要诚恳,待人要有礼貌等。

根据智障学生的基本特性、现有发展水平(智力,能力,知识掌握等),我们认为要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采用“记录学习生活”的评价手段。我对所任教的班级学科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为个别教学,康复训练,补偿智力缺陷,培养能力指明方向,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了智障学生发展的评价。只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对弱智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度智障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逐渐的强化和提高,为他们今后能更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篇7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从小学抓起。作为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在知识欠缺、信息封闭、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难度就更大,那么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现就结合一些资料和自己的一些感受,谈几点体会:

1.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1.1留守儿童自信心缺乏。目前农村小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呵护长大。一年到头只有短暂的几天能与自己的亲生父母见个面或者几年才能见面,与父母缺少沟通,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孤僻、自卑、封闭、冷漠,很少与他人讲话。加之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为了防止孩子上当受骗,经常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讲话,这样就更限制了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即使偶尔有交流也是吞吞吐吐。由于长期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到提升,在课堂上表现为总是低头、避开老师的目光,这严重影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2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窄。 农村小学生书包里除开教科书还是教科书,没有其他课外书籍。学校没有图书室,家里没有图书架,就连超市、电梯等只是在电视里看见过,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更不用说玩电脑游戏或通过电脑查找自己学习所需的知识。他们生活圈子狭小、知识面狭窄,口语交际教学难以开展。

1.3领导、老师重视不够。新的课程改革已贯彻到每所学校,新的《课程标准》每个老师都已学过,但在落实上存在问题。一是学校在课表上没有排口语交际课,导致老师想上口语交际课,但没有时间;二是即使排了口语交际课,但往往被语文、数学课挤占,学校领导知道被挤占了也懒得去过问,认为只要统考成绩考好就行了;三是在考试的卷子中没有口语交际的知识点,导致老师们错误的认为口语交际课不重要,认为可上可不上。因此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难以提高。

2.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1激发小学生说话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口语交际的训练也不例外,只要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说话的兴趣,他们就会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1.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与学生保持良师益友型的朋友关系。实践表明,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他就乐于去完成这位老师布置的作业,乐于向这位老师倾诉自己的小秘密,乐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也就达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1.2对小学生应多鼓励。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以真诚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有些孩子从小就用地方语言说话,给学习普通话造成了障碍。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哪怕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批评,以免挫伤积极性。可用"能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你真棒""一下子能说这么多,你太了不起了"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给学生从心里上有一种温暖的感受。作为学生他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鼓励性的语言能给学生以满足,当你满足了他心里的需求时,反过来他会满足你对他的要求。

2.2正确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除开教材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儿童心里特点,增添或更换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农村小学生他们接触的是大自然,看见的是农活、农事,玩的是踢毽子、捉迷藏等。因此,口语交际的内容应多以大自然、农活、农事为主。如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美,与孩子们一起玩蜗牛、捏泥巴、摘野花、踢毽子、捉迷藏等,这些内容具有儿童情趣,让他们边玩边说,使思维和语言同行。

2.3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他们的倾听就会认真仔细,他们的表达就会声情并茂,他们的交往就会积极主动。

(1)、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境。社会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只要我们留心社会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 : 一周快结束了,为了小结本周的班集体生活有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老师:谁能用一个词概括本周的班集体生活。

学生1:辛苦

学生2:忙碌

学生3:舒畅

学生4:高兴

......

老师:你能用二、三件事说明"辛苦"、"高兴"吗?

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学生1:为"六一"庆祝活动同学们紧张排练节目,为了办好班上的黑板报同学们认真准备材料,为了"六一"班级篮球赛同学们积极参加训练。所以说"辛苦"。

学生2:排练节目虽然辛苦,但我学会了跳踢踏舞;庆祝六一儿童我们班排练的节目取得第一名,所以我"高兴"。

……

老师:能将你说的二、三件事用一定的词语串联起来,说一段话吗?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一人发言。

由于同学们亲身经历了一周的班集体生活,老师由浅入深的用语言创设了口语交际情境,同学们乐于交际,乐于表达。

(2)、模拟生活,创设交际情境。模拟生活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极为相似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听、去说、去感受,使口语交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农村小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每逢节假日或自己的生日,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多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或听到父母的问候。怎么办呢?老师创设了《打电话》这样一个情境:

电话铃响了

师: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我是小明的爸爸。您是王老师吗?我就是。有什么事吗?今天是小明的生日,我祝小明生日快乐。噢!小明正在上课,过一会儿打过来,行吗?行!行!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都说什么了吗?

生:老师用了"您好""请问"礼貌语言。叫小明的爸爸过一会儿打电话过来。

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很亲切,语气委婉

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我们打电话的时候,要听清楚、说明白、说话时要有礼貌,还要有一种亲切感。

电话铃响了

师:喂!您好!请问您是小明的爸爸吗?是!是!能让小明接个电话吗?可以!

小明:喂!是爸爸吗?是!今天是你满11岁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谢谢爸爸!爸爸,您在外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我在家会努力学习的,请您放心。(小明眼睛湿润了)

师:刚才小明接了个电话,你听到小明说什么了吗?

生:谢谢爸爸,并希望爸爸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很有礼貌。

师:同学们两个为一组,练习打电话。然后抽几组上讲台表演。

模拟这样一个生活场景,是因为他们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问候,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父母表达的欲望,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3)组织活动,创设交际情境。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组织一些如游戏、比赛、手工制作、绘画等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交流,激发其说的欲望,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小手工《粘蝴蝶》可预先布置学生从家里带来彩色毛线两小段、花生米十多颗、彩色纸两小张,另外胶水、纸张、小剪刀由班上集体解决。首先同桌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来粘蝴蝶的头,用什么粘蝴蝶的身,用什么粘蝴蝶的翅膀等,其次是自由粘蝴蝶,边粘边说,老师指导。学生经历粘蝴蝶过程后,老师引导他们在本组内动口说粘蝴蝶的过程。用上"我先粘……然后粘……再粘……最后粘……"等完整的句子。最后每组推荐一人展示粘蝴蝶的成果,并说说粘蝴蝶的过程,说说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小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在交流时学生想说、乐说,有话可说,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篇8

在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语言进行理解,要建立自身的认知结构,就需要建立学生和真实世界的必要联系。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使多媒体在课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呈现适当的多媒体材料,是我们教师和教育研究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基于多媒体的小学教学实践对此探讨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说”的能力,还必须历练人格修养,拓宽知识视野。构成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除了非智力因素,也就是交际的兴趣、情绪、听说的仪态、习惯等外,还包括智力因素,也就是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组合的准确性、快速性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要求交际都具有敢于与人交际的勇气以及与人交际的愿望,还要具有规范的语言和良好的听说态度,更重要的是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

农村小学的学生见识少,所接触的范围不外乎身边的人和事,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手段,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景,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倾听、应对与表达的技能提高。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说流利、完整、有条理的话,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要求在单位时间里要有一定的平稳性,难度不能忽高忽低且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说普通话。

只要有策略、有计划地使用多媒体,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使用多媒体,就可以促进农村儿童的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1.在课堂上创造口语环境,突出口语交际特征。教学设计要以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话题要具有形象性、简易性、情节性、多样性,并贴近学生生活。

2.创设生活情境,促进有意义联系的建立,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情。搭建一个良好的交际互动平台,使师生、生生之间有一个交往互动的空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

3.加强互动交流,强化发展结果。师生互动交流需要教师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而交际互动要注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快速形成。

4.丰富学生表象,激活内部系统。在教学中,要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引导其主动探究,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篇9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19-01

一年级语文教材已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变化。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谈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在教学中创设交际情境,训练学生口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表达与其心理素质和所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儿童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细如蚂蚁,语言含糊不清,但课后却判若两人,说话大声,快如流水。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外活动为其说话提供了“自由”的天地。这就启示我们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可通过创设情境,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淡化师生角色,使课堂尽量接近生活;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维”、“自由表达”的氛围。如《我喜爱的动物》一谋,其画面反映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为缩小课堂与生活的差距,教学中巧妙转换,合理变更。把“看图说话”变为“为看热闹说话”。可这样引导:首先运用导语,引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做过贴鼻子的游戏吗?可有趣了,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贴鼻子的热闹场面。接着出示挂图,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后.请几位小朋友上台蒙上眼睛做贴鼻子的游戏。然后仔细观察,细化有趣:你能说说贴鼻子怎样有趣吗?能把看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吗?同学们跃跃欲试各抒已见,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地,喊着“老师,我说”。在个别说之后,让学生对说,然后分几组竞赛,互相邀请,最后全班邀请,也可邀请老师。使课堂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和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

二、坚持语言实践性,训练学生口语

口语交际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其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把握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于任何形式,鼓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进行口语交际,如《春天来了》一课,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课上说图以后,便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出校外找春天,这样既强化了课堂教学,又进行了课外拓展,使学生想说乐说的兴趣大增,来到野外,同学们仔细观察,无拘无束地畅谈。如:“柳树发芽了,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鸟唱着歌在天上飞来飞去。”草地上开满了野花,有白的、黄的、红的、紫的美丽极了。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在草地上呱呱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真美啊!”回来之后要求学生把找春天的过程写下来,学生特别感兴趣,愿意跟老师说,跟同学说。

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口语交际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诸如讲故事、朗诵作品、表演角色等口语实践,得到锻炼。当然,小学生的内部语言发展还很不成熟,发言时东一句,西一句,重复颠倒。因此,教学中还应及时用鼓励性评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先想后说,组织好自己的内部语言,激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精心布置作业,训练学生口语

篇10

关键词: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教学;不被重视的原因

在语文教改过程中,人们从理论上否定了“重读写,轻听说”的做法。许多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力图将听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口语交际课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在教学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准确把握其要求,甚至口语交际课从未得到农村语文教师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学校因素

1.农村语文教师素质不容乐观

在农村学校,部分教师属于“民办转正”,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的平均年龄偏大,普通话水平低,并且夹杂着浓重的方言。还有部分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语文教师并非中文专业科班出身。

2.农村学校语言氛围较差,大家多用方言交流

很多农村学校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要讲普通话,因此,大家在交流时还是用的方言。在农村学校的课堂上,只有少许语文教师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而在这部分老师中还包含一些说地方普通话者,能真正讲标准普通话的老师简直是凤毛麟角。

二、环境因素

1.父母素质较低,忽略了家庭教育

虽然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基地,但是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家庭是儿童获得语言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现在许多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都偏低,他们把关心孩子与溺爱混为一谈,造成孩子说话时常常用命令的口吻,忽视口语交际中的礼貌用词。

2.社会环境恶劣

在整个农村,由于人们文化素质较低,说话时夹杂骂人的脏话更是常有的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这种不良语言习惯的影响,农村学生在说话时常常会“出言不逊”,脏话连篇。这一不良习惯阻碍着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而部分语文教师也没有对此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也不加以引导和纠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活跃、频繁,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根本最便捷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五方面内容之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儿童如不经说话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这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