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篇1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由于受到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也贯穿于企业财务活的各个环节,并且这些风险通常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防患于未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减少损失也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保障盈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一般来说,提到财务风险管理,人们往往最先想到它的识别和预测功能,然而事实上,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层面。除财务风险预测外,其职能还包括财务风险决策职能、财务风险控制职能、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等。风险预测职能主要针对于客观存在但尚未暴露的风险问题,主要从企业财务角度科学、系统、全面地预测风险可能发生在哪些方面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而风险决策职能主要针对风险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和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制定出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案。财务风险控制职能主要是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各个管理层面做出相应举措,发现并减少由于内部环境问题造成的风险。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则主要针对企业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或获得的收益,对其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主要对于企业风险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举措,及时弥补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五种基本类型,其中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为投资风险。根据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警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过度依赖投资活动的趋势,2016年上半年,我国直接投资(ODI)项下资产净流出同比增71%,近年来我国ODI存量、流量增速也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必然联系,但是,ODI快速增长和对于投资的依赖过高,使得中国信贷增持数额超过收入增长,也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多对外投资的风险。此为我国整体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而具体而言,我国的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外部原因

国家经济或金融政策变化,会对某些根基不稳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改变其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可能会使其资金流转受阻。利率的上升会加大企业的付息压力,并且增加其财务风险。汇率的变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未知的风险。

(二)内部原因

1、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

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认为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认识不到其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预测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2、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价值构成及比例,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治理、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和合理配置资源。判断一个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即要根据其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两方面分析。一般来说,在保障企业价值最大的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反映一个企业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水平高、融资来源不合理和企业本身缺乏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企业为扩大其经营规模,拓宽经营渠道,往往不得不依靠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支持,这使得企业负债率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成为资本结构合理化中一大重要问题。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缺乏财务预测的环节或是确定的决策目标过于宏大缺乏现实性,不适合企业本身科学发展。另外企业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与程序也使财务风险加大。

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建设优质财务管理队伍

只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才能在面对财务风险问题时处于主动的地位。对此企业管理阶层应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于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积极作用,切实完善内控制度。主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从管理层内部切实施相关策略,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主要是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知识技能,提高对于风险的判断力,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门针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专门针对企业风险问题。

(二)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

企业应制定适合自身内部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长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企业风险。此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层面,监督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比起风险的转移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问题。如针对投资方面的风险,企业可以采用逐步分阶段进行资金投入的方式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的防范不等于回避机制。

风险回避机制是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采取的最为消极的一种办法,此种办法虽然能有效规避风险,却也放弃了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只有对投资把握过小时才考虑采取此种方案,与之相比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和控制机制以及采取风险转移和承担方案显得更为切实可行。以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规范各级公司财务行为、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和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并保障公司科学发展,在2016年8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财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较为完善,从多方面规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办法。如第一章第三条第五点中提到,财务管理要注重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预警措施,严格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对于投资决策的优化

投资决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除影响其工作成效外,更对其经济效益的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投资决策的优化,要求企业时刻关注市场的供求变化,国家对于投资方面的政策变化以及汇率变化趋势等问题。需要企业引进或请教相关部门的人才,科学准确分析投资形势,以减少因决策失误引起的财务风险。对于投资回收期、投资所能获得的报酬率等相关指标,选择最为优化的方案。还可采取投资多样化的措施,分散投资以分散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五、结束语

篇2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问题及原因,理财活动,财务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活动的高风险迫使企业必须识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了解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对自己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减少可能的损失,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下面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对于宏观环境的变化的判断不准

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苛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财务关系,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则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二是在我国,资金结构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尤其是集团公司制的企业。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熬性无法得到保证[6]。

2、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财务关系,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7]免费论文。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宏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企业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信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三角债在当时一度成为企业的通病。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8]。四是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目_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财务关系,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问题的原因

1、 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5]。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3、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4、 企业理财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面对这些不断的变化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应该不断的调整适时对策,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适应社会经济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其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与规避.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陈海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3]孙爱芬,沈中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6).

[4]张玉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山东社会科学,2008(4).

[5]朱颐和.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经济师,2008(9).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在近三十多年里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资料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国工商系统共登记民营企业967.68万户,注册资本25.79万亿,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60%,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已达1.04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约占全国总量的70%,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据有关资料表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5.9年,很多民营企业从创立到辉煌、再到关闭或衰落只有10年左右时间,如二株、巨人、德隆等一些著名企业都是威风一时就一撅不振或销声匿迹。这些尴尬事实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在这些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财务风险问题了。一方面由于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薄弱,另一方面在企业创立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理财能力的培训,财务运作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以致财务缺乏弹性、企业缺乏应变能力,严重危及企业生存。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一)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引起的企业普通股股东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引起的,所以也叫筹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它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关于财务风险的划分标准也很多,如以可控程度划分,以研究对象划分等。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以风险的成因为标志,将财务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九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民营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业财务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缺乏筹资渠道。当前,筹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由于受到了自身规模的限制,根木无法通过发行证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木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还有就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小、信用度低以及没有相应的担保和抵押作为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由于缺乏筹资渠道,致使民营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资金,对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银行信贷依旧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可是,在银行的信贷中,所增设的贷款一般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银行贷款机率不高。就算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中获取了所需的贷款,但还是会因贷款程序复杂繁琐,手续办理时间太长,且收费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需要支付过高的筹资成本。

3、财务风险控制缺失。财务控制在企业则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部分,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则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则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起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并且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大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效率。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1)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采取简单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向成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势必凸显其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固有问题,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和扩张,这种简单原始的公司治理结构势必无法满足需要,而其管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造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更多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的成本。(2)缺乏内部控制与 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而成长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都应归咎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对于仍在摸索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其管理者往往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具备正确的风险观念,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机构和管理成本所限,不愿或者暂时难以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很难建立。(3)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听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2、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向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但是引发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还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防范制度。企业内部体制的健全还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综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筹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有效结合,对于资金的额度以及期限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估算出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管好资金,将资金用在正道上。另外,还要制定出一个还款的计划。财务要做到严格的事前控制,做好预算工作;做好资金的事中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事后还要构建一个资金审核体制。

(二)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资金结构具体指借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两者间的比例。最优的资金机构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的风险范围之内,在总的资金成本最少且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的资金结构。可以用负债的比例去表示最大的筹资风险。一个只具备自有资金而没有借入资金的企业尽管实现了无筹资风险的愿望,但是它的总成本是比较高的,也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债务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总额降低了,进而收益也可以增多,但是筹资的风险会愈加的大。

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内容组成部分的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左右到企业在长时间内的经营效益以及资金结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令企业遭遇困难险境甚至破产。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缜密的研究,要秉承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投资资金必须合理配置,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散开来。

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对客户的赊销行为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信誉不高、来历不明确的、负债比例高的,上一次的赊销还没有结账的企业都不应该再次给予赊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资金不外流,避免给企业带来亏损。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货款的回收考核制度去强化收款、企业可以将货款的回收程度作为销售人员的重要考核标准,还要和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联系起来,共同促进货款的及时收回。

(三)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以保证资金合理分配。一定要做好信用调查和评价任务,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强化存货监控,预防信用风险的产生,进而盘活存量资产。另外,要配置好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比例,要对短、中、长期的负债进行均匀的安排,还要对期间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试,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尽力将资金的使用率用到最高。(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它通过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来预知财务风险,分析企业的实际财务运行数据,及时地向管理层汇报相关的风险,以做出预防风险的决策。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促使管理者及时改善经营管理,防止陷人财务危机。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预警短期风险。为此,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科学规划现金的流向与流量,合理调度资金,加强现金管理来实现短期财务预警;其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预警企业筹资风险。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财务风险现状,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和财务结构等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设立预警指标的临界值。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内部制度不完善,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因为财务危机而破产,本文虽然对于民营企业目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提出了小的建议,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目前的状况,制定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事前事中控制,科学地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当务之急。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目标,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作者:于春晓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占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2]丁洁.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76)

篇4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一) 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引起的企业普通股股东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引起的,所以也叫筹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它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关于财务风险的划分标准也很多,如以可控程度划分,以研究对象划分等。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 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以风险的成因为标志,将财务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九种风险。

( 二)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民营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业财务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 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 一)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缺乏筹资渠道。

当前,筹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由于受到了自身规模的限制,根木无法通过发行证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木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还有就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小、信用度低以及没有相应的担保和抵押作为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由于缺乏筹资渠道,致使民营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资金,对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银行信贷依旧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可是,在银行的信贷中,所增设的贷款一般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银行贷款机率不高。就算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中获取了所需的贷款,但还是会因贷款程序复杂繁琐,手续办理时间太长,且收费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需要支付过高的筹资成本。

3、财务风险控制缺失。财务控制在企业则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部分,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则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则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起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并且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大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效率。

( 二)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

( 1) 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采取简单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向成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势必凸显其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固有问题,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和扩张,这种简单原始的公司治理结构势必无法满足需要,而其管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造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更多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的成本。

( 2) 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而成长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都应归咎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对于仍在摸索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其管理者往往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具备正确的风险观念,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机构和管理成本所限,不愿或者暂时难以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很难建立。

( 3) 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听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2、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向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但是引发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还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 一) 建立科学的防范制度。企业内部体制的健全还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综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筹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有效结合,对于资金的额度以及期限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估算出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管好资金,将资金用在正道上。另外,还要制定出一个还款的计划。财务要做到严格的事前控制,做好预算工作; 做好资金的事中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 事后还要构建一个资金审核体制。

( 二) 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资金结构具体指借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两者间的比例。最优的资金机构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的风险范围之内,在总的资金成本最少且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的资金结构。可以用负债的比例去表示最大的筹资风险。一个只具备自有资金而没有借入资金的企业尽管实现了无筹资风险的愿望,但是它的总成本是比较高的,也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但是在债务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总额降低了,进而收益也可以增多,但是筹资的风险会愈加的大。

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内容组成部分的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左右到企业在长时间内的经营效益以及资金结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令企业遭遇困难险境甚至破产。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缜密的研究,要秉承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投资资金必须合理配置,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散开来。

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对客户的赊销行为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信誉不高、来历不明确的、负债比例高的,上一次的赊销还没有结账的企业都不应该再次给予赊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资金不外流,避免给企业带来亏损。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货款的回收考核制度去强化收款、企业可以将货款的回收程度作为销售人员的重要考核标准,还要和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联系起来,共同促进货款的及时收回。

篇5

摘 要:我国企业集团组建时间短,同时,由于体制、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体制设计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上就要从财务管理体制人手,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集团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制度

1、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集团企业中的融资风险

随着集团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其结构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问题,从融资渠道方面来说,集团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由两种,分别是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债务融资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经营不善,导致企业面临着到利息付款日时不能按期支付利息的风险:股权融资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没有达到投资者预期的目标,以致投资者失去继续投资的信心,从而出售或转让股权,使企业股价下跌,造成融资成本的加大,使整个集团企业面临风险。

(2)集团企业的投资风险

一些集团企业主营的经营项目涉及比较多的领域,随着领域的扩大,集团企业的多元化形式也势必带来一定的风险。集团企业的投资有对外投资和集团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投资,其中,对外投资存在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率的风险:内部各单位之间相互投资存在资产项目的不合理性,使得新产品不能被市场认可,使得投资风险加大,而影响外部投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等。

(3)集团企业的资金营运风险

集团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对资金周转的需求量比较大,集团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而且集团企业大多是由多个自主经营的企业组成,如果出现单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就会给整个集团带来风险。

2、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集团企业在财务环境方面的变化

集团企业的财务环境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特别是在建立组织形式、引进外资等,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环境越来越复杂,环境变化比较快。这就对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财政相关政策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体制的运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集团企业的财务主体界限划分的不够清晰

一些集团企业由于长期在行政方式管理和经营的控制下,使其无法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且对于出资者和经营者来说,其产权的界定划分也不够明确。

3、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上的完善对策

(1)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要理顺,财务管理机构要完善。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要以母公司为核心,母公司在集团企业的企业群体,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就要求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不同财务部门进行层次划分,适当对其职能进行定位,明确各自的财务权责范围。

(2)集团企业在财权分配上要合理,坚持集权与分权的统一。集团企业要将集权与分权的协调统一起来,合理分配财务权利。集团的整个战略性决策、关键性投资决策等。都需要采取集权管理的方式,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为了调动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集团企业应考虑将权力逐步下放,保证可以对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约束。

(3)集团企业要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集团企业要加强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控,做好对集团资金调度和管理工作,集团内部的管理层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为集团内的主营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集团企业的财务约束与激励制度要完善。集团企业要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于财会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与监督,并合理的选择激励方式,以完善管理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集团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我国的集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集团企业要解决财务风险问题就要营造良性的财务环境,对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有所了解,建立符合集团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不断探索适应集团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议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市场,2012(01).

[2]周泽民,邢小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6).

[3]邹中平,我国集团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原因[J].企业导报,2009(10).

篇6

一、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所谓旅游企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有形的空间设备、资源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手段,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中进行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单位。按照从事旅游产品经营的产业链条,可以把旅游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餐厅、旅游商店、交通公司、旅游景点等一系列同旅游产业具有直接相关性的企业;第二类是间接旅游企业,也成为辅助旅游企业,包括有管理公司、服务公司、影视公司、出版单位以及食品、卫生等生活服务部门和行业;第三类是开发性组织,包括相关的政府机构、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等。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旅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旅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是旅游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对于旅游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环境复杂多变,旅游业在日渐壮大的同时,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由此,对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管理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和全面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筹资、投资、资金回收、资金分配。下文将从这四个部分入手,逐一分析在这些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阶段 筹资风险又叫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及由此而形成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影响旅游企业筹资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周期的变化,在经济增长期,筹资比较容易,相反,在经济衰退期,筹资相对较难;同时,还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和资本市场变化的影响。此外,还受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经营项目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的信誉和领导层的品德的约束。企业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把握,加强财务管理,避免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提高管理水平,减小在筹资中的风险。

(二)投资阶段 企业的投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在投资阶段,可能面对的风险就是进行投资后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旅游企业而言,虽然整体上属于第三产业,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但实际上也仍然存在着投资风险。首先,旅游企业自身的波动性和季节性特征,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波动性和季节性,从而导致资金的回收期变长,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困难,对于投资项目也难以估计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益,此时投资风险也很大;其次,旅游开发企业、景区游乐企业、酒店接待企业等初始投资都非常大,投资标准高,建设期长,回收期也长,而且在这一期间市场供求的变化很多是无法预料的,从而导致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再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也会对旅游业产生很大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最后,旅游业的发展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灾害等各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难以预料。

(三)资金回收 信用工具作为开展业务的助推器,已经被企业广泛接受和应用 ,它在促进企业业务开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足额回收资金的风险。旅游企业在资金回收阶段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应收款项(特别是应收账款)回收的时间及其金额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经营现金流量风险,或者有的甚至难以收回,成为坏账,从而降低旅游企业的收益质量和能力,使得企业资金周转率变慢,出现资金缺口,收难抵支,周转不灵,制约旅游企业的正常的经营和发展。从现在的市场状况来说,竞争激烈或业绩平淡的时候,企业往往采用促销手段,放宽了收账的政策,这样在客观上就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四)资金分配 旅游企业可能面临在资金分配阶段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对股东进行收益分配,而给今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股东进行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导致收益确认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为了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全面分析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所面对的众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和措施:

(一)严格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地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财务风险的必要前提。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企业期望获得更高的营业利润,就必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如果企业一味规避财务风险,将会影响正常的经营,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最终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所以,旅游企业的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本身的领导作用,正确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不仅从理论上高度认识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还要将认识到的理论贯穿于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领导层财务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有效性,最终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尤其是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预警机制、控制机制、防范机制等。首先,旅游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即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市场信息、内部报告、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子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别和危害程度等作出预测和评价,并且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那么,怎样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重点,既然企业面对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那么预警制度的构建也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第一,构建预警机制的首要元素应该是本着科学、有效、合理、全面、系统的原则,通过对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每股现金流量、股利、市盈率等主要财务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综合反映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创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应该结合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等辅助指标,考察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第二,要灵活运用财务预警的分析方法,预警分析方法只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多变量分析法,在分析企业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应从不同角度着手,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使得预警体系更加精确完整;第三,旅游企业管理层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分工和责任,做到权责统一,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第四,旅游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在财务计划实施之前,既要考虑收益,又不能忽视风险,通过对可能带来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运用风险决策法、概率分析法等制定有效及时应对风险的措施。在财务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计量财务活动的动态,遇到突发意外事件,能够及时调整财务计划,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在财务计划实施后,要对实施结果作分析,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企业的财务计划。

(三)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 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来看,旅游企业要立足于复杂多变的市场,就应该积极地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顺利发展和长远战略,而不是分散企业的资本,投入到一些在短期来看有利可图但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关的项目上,这样做只会削弱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在保证主营业务能够健康发展的同时,如果有闲散的资金,则可以交由投资公司去运作,获取额外的利润,这样也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和不贬值。

(四)建立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 财务预算涵盖了企业现金收付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财务风险能够起到系统性控制的作用,建立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先进流量,便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有效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旅游企业的资产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长期和短期两方面的影响,资产的变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盈利能力又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对旅游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旅游企业的长期发展。

(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者整体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整个旅游企业的运用是通过管理者和职工一起来实现的,可以说,人为因素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有着重大意义。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各类旅游项目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往往是带着一些主观因素来对该项目进行计划、部署、估量、计算等,如果旅游企业管理层自身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其所做出的决策有误,甚至使企业的运营陷入困境;而如果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也必然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提高旅游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七)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要有效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旅游企业的具体信用状况,在政策和税收给予恰当的支持,并不断深化转移支付、投资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监督,规范旅游业的经营行为,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良好的外部坏境,使其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等,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合理运用多种财务对策来减小风险损失 旅游企业在科学防范财务风险的同时,应该合理运用多种财务对策来减小风险损失,比如,通过事先向保险公司投保,在发生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获得一部分保险赔款;又比如,旅游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让股东、债权人跟企业共同承担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企业处于生存、发展与盈利的哪一个环节,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控制、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是保证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能力,占有市场竞争优势,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前提,必须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战略政策,采取恰当的经营方式,才能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欧阳能:《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年第2期。

[2]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3]王淑琴:《浅议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北方经贸》2006年第6期。

[本文系201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旅游研究)项

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核心竞争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18

[中图分类号]F275;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2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放缓、国内经济政策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以及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加大了风险产生的概率。另外,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风险关注程度不够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受投资需求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影响,作为传统能源行业――煤炭行业中的企业面临着种种运营困难。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行业经过2002-2011年的“黄金十年”发展之后,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煤炭消费增速放缓而产生产能过剩的现象,且受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发展的“寒冬期”。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款拖欠现象严重、煤炭企业库存持续增加,这导致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面临较大困难,在此环境下我国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1 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治理结构不合理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风险,一般通过财务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些异常与公司的治理有较大关系,因为公司治理是风险管理实施的平台,也是重要的内部环境。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煤炭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处于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但是大型煤炭企业国有控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超过总股本的50%,虽然体现出国家控制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但是国有煤炭企业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职能结构未发挥应有作用,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还存在由内部人控制,监事会起到的作用不大,股东大会的召开仅限于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等问题。

公司缺乏完善的权利制衡机制,大型煤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或者原国有企业改制的,董事长、总经理、监事的任命多是上层领导委派,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并且企业经理会成员往往是董事会成员兼任,这种人员重叠使得公司的制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企业经理层和监事会受董事局的控制导致监督难以实现。

1.2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煤炭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因为煤炭企业的不景气,促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煤炭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知识比较欠缺,财务人员忙于完成份内工作,对整个企业或者分公司的财务状况难以全面把握。煤炭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企业下属各级公司较多,财务管理层级多。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财务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使公司受到外部处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1.3 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管理不善

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管理不善主要是煤炭企业为保证持续发展导致的债务结构不合理、资产负载率过高,经过对煤炭企业近几年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型煤炭企业的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高,而与此相对应的流动资产的比重却较小,使企业面临很大的短期偿债问题。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有购买力的能力,而财务风险与资产流动息相关。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很多煤炭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并且账龄延长。煤炭货币资金缺少、存货积压、债务多等问题都是资产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引起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内部监控机制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是直接、全面、有效的自我监控手段,但也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是成立时间较长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人事关系复杂,在利益分配中涉及的人员较多,且现有公司管理层次较多,限制及制约因素错综复杂,从而导致管理活动较为被动,在此基础上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对企业长久发展尤为重要。但一般煤炭企业未建立起贯穿整个公司的财务监控机制,存在财务监管力度不足、监控不到位的情况。具体体现在监控部门的权威低;内部审计作用不大、主要依靠外部审计成果;内部监控人员兼职财务工作、造成监控机制不健全;在实施监控中方法落后、效率低下,增加了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1.5 多元投资成本高、效益低

煤炭企业多元投资是常态,并且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企业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往往采用多元投资的方式。但是很多煤炭企业的多元投资成本较高,而取得的收益较低,以兖矿集团为例,在2000年到2013年间,兖矿在国内和国外不断进行多元化布局,在国内形成煤业、煤化、东华、物业、电铝为产业布局的五大板块,但是在2013年各板块亏损严重,仅煤化亏损就达13亿元。从企业管理角度看投资失误或者效益低下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缺少专门的环境和技术研究团队与机构;第二,审批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性;第三,项目多由下属单位提出,申报单位可能隐瞒数据或者虚报数据;第四,企业对于重大项目的决策链条比较长,影响了决策效率。

2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2.1 加强公司治理

煤炭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应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宗旨,并且要考虑小股东的利益,以保证股东之间的平等,而董事应对全体股东负责,要对公司的各项重大投资方案进行审议。在审议公司重大决策时应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层次讨论和审议,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书面文件,以此作为评价公司治理效果的依据。煤炭企业经理层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专业知识能力不仅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果,还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完善经理人的奖惩制度,以公司效益的增加来确定经理人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刺激和鼓励经理人更好地服务于公司。

2.2 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形成风险管理文化

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信息;利润表能够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信息;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现金流入、流出量的增减变动情况。作为财务人员在进行常规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从公司管理角度分析各项数据,发现财务数据背后的风险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内在支撑力,实现有效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不仅形成相关制度,还需要培育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并融入企业文化中。首先加强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同,需要将风险管理的认识、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全体员工,并得以认同;其次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共同的认识和自觉行为,而不是风险管理仅仅是管理层、财务部门的工作。

2.3 加强内部财务活动管理

煤炭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整体资金供需平衡,首先,应做到集中资金管理、统一调度、强化监管、统一过程控制,通过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资金合理利用。所有资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内部财务报告制度,统一掌握企业资金使用状况。其次,要统一重大资金调度权,日常资金管理权限予以下放,而对重大项目资金和物资采购,由企业进行集中对外支付,以保证结算资金的内部控制。

企业长久发展需要资金保证,为保证在现有经济环境下的良性运行,企业需慎重考虑资金来源和结构。可合理规划资本结构,优化债务比例,利用债务杠杆,选择风险较低的融资方式,这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还可以节约财务成本。另外要合理规划债务期限,减少企业财务因集中支付利息而造成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减弱。为提高企业整体资产的流动性,需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管理,并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增加企业的风险自担能力。按时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提取比例。

2.4 建立独立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机制

一般将内部审计称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适当的审计,不仅可以加强财务的控制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独立性和权威性则是其发挥作用的保证,所以内部审计机构应设置在监事会下,这可以有效保证不受管理层和被审计部门的制约,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能为监事会获得监督资源。

企业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首先要明确概念,内部审计人员为保证审计计划和经营计划的一致性,要对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整个审计工作以风险管理原则为保障。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为关键流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转向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而不再将测试控制作为重点工作。因此,建立风险导向型审计就应以风险为起点,逐步建立通过确证和咨询活动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反馈的机制,而且反馈控制要从事后反馈逐渐向事前控制和事中反馈延伸。

2.5 保持核心竞争力,完善投资决策管理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多元发展的中心,进行多元化发展有助于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可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一般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是煤炭的开采、矿井建设、煤炭销售等。但是,在多元化发展中,因资源限制,在选择新的业务和市场前需要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保证新的业务与核心业务在资源和管理上合理融合。如在煤炭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可以发展煤电业务,利用自身煤炭产量优势进行发电,发电的余热可以进行供暖,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另外,进一步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界定。对决策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首先,要在企业现行的投资决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有效的责任机制,使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得以明确;其次对投资决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风险估计和分析,以明确投资决策是否可行。在对某一项目确定是否投资前,需全面掌握该项目存在的重大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影响收益的水平加以量化,为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建立战略与技术研究院,负责投资项目外部环境和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审核。

主要参考文献

[1]于维洋.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4(25).

[2]李根旺.中冶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4(28).

[3]屠红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化解探究[J].财会通讯,2014(10).

[4]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6]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科[J].会计之友,2013(8).

[7]王福成.浅析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13(12).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应对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

1.风险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因体制上的因素,造成他们依靠政府救助的心理比较严重,如在与国际化接轨的浪潮下,私营企业纷纷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仔细对企业项目期间费用管理人员权限划分,项目期间费用的管理部门的设计,预算期间费用的控制以及事后追偿责任等方面进行。但是事业单位却不仅跟时代,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

2.预算管理上的缺位

现在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仅涉及到本单位的预算年度的收人和支出预算,并未将对外投资、事业单位贷款等其他经济行为列在预算管理体系中,这就造成财务主管部门或单位的领导无法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的真正情形,无法透过预算管理进行财务上的控制。同时,预算管理上的缺位到基层单位也会出现许多不合规的行为,基层经济行为无法在财务运用体系中切实反映处理啊,一旦基层经济行为失效,有可能会使整个集团的工作失控。

3.内部监督不完善

事业单位因体制上的因素,导致财务内部监督极其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部门缺少独立性,一切听命于单位的领导,自然其部门沦为企业的二级部门;二是内部控制人员身份变更频繁及人事待遇不等,事业单位不重视控制部门的发展,在单位发展迅速时,往往会抽调控制部门的人员,而控制人员也很乐意,这样他们的工资待遇、福利和绩效将会有很大的改观;三是基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层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需求量也较大。丧失必要独立性的内部控制部门对于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会计信息质量不能够独立客观的进行监督,也不能辨别会计信息的正确度,使得内部控制不能够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单位的领导应当带动学习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自觉提高财务法规执行的力度,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切实从思想上做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单位领导也要定期听取财务预算执行、风险等工作,要求员工严格地按照财务法规办事。在此基础上,在单位内掀起学习风险管理的浪潮,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身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同时单位应当招聘优秀、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他们提供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并且对单位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以此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可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质量,提高财务抵抗风险的水平,如完善会计核算流程,这样就可以加大对现今的管理;强化财产审批,合理分配财产审批权,以此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资金的筹集与应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上加大管理,透过会计信息化,以此提高操作效率,及时反映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量化、指标化,如资产负债率、投资回报率等;并且要为本单位画一条预警线,以此提供单位领导参考。也可以建立风险问责机制,将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岗位员工可以认真工作。

3.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这在推动事业单位现代化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促使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成型和建立,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建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强化法律赋予他的超然地位,保持其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独立性和报告的权威性,而且要求领导层重视其部门的职权,接受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事实,并接受其监督。对此,审计部门的职权应来源于公司的董事会,在业务上接受建行的监事会的指导,对事业单位行政部门财务、绩效考核、人员升迁、风险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这种组织形式让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上实现了企业超然独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使审计部门的工作报告保持了应有的权威性。将会彻底的改变我国事业单位常见的由于人员少、兼职多而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纪检等部门合并设置的现象。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检测到事业单位发展的漏洞,促使事业单位进一步重视管理与财务风险的联系。通过对二者关联性的研究,让我国事业单位真正实现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并且这将强化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事业单位效能。

参照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坏账准备核算 问题的分析 解决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在企业的经营与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有时为达到促进经营与产品销售的目的,需要采取赊账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产品销售,没有形成销售收入,而是增加了企业的应收帐款,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发生坏账损失,便出现了坏账准许备的会计核算问题。

一、坏账准备核算方法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坏账准备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即在坏账实际发生时,计入期间费用;备抵法即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留做坏账准备,当发生坏账时按损失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时又分为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和销售百分比法三种。新财会制度规定企业的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二、坏账准备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新财会制度对坏帐损失的核算与管理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规定企业可以按应收帐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帐准备金。坏帐准备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应收帐款的备抵项目列示。经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已提坏帐准备的,应当冲销坏帐准备;未提坏帐准备的,应当作为坏帐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这一改革,使会计的“谨慎性”、“配比性”、“权责发生制”等原则得到进一步体现。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核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直接转销与备抵法不统一

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新的准则规定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既容易导致企业间防御坏帐损失能力的差异,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能力强,反之则差;又会形成企业经营业绩的人为不一,计提坏帐准备的企业当期利润少,未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利润多,同样的经营业绩,得到社会承认的程度不同。

2、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有不足之处

新财会制度规定:运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其坏帐准备金一律采用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这种方法固然有简便、易于操作的优点,但它忽略了应收帐款拖欠的时间长短与发生坏帐可能性之间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坏帐损失核算时,不能忽略时间因素对坏帐的影响。

3、坏帐准备金计提比率尚未一致

新财会制度规定,采用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其计提百分比为:农业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1%,对外经济合作企业2%,外商投资企业不超过3%,其他行业企业3%-5%。这使许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税负不均。同行业计提比率的可选性,也会形成实质上经营业绩相同的企业会计核算显示的经营业绩数值不同,难以得到较为一致的业绩评价。

(二)坏帐准备的帐务处理不够妥贴

新财会制度对坏帐的确认条件、审批手续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并未对后续管理作出规定,这很容易被人钻空子。如某企业按规定程序核销了某乡办化工厂的2.1万元贷款。不久,该工厂经济复苏,原经办销售员私下前去要款,通过各种手段,索回2.1万元欠款,装入自己的腰包,使企业财产和所有者权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坏账准备核算中的问题分析

我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采用备抵法的企业在年终按年末应收帐款的3‰~5‰计提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此种方法针对企业应收帐款中可能发生的坏账准备,使应收帐款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其净额计入资产总额,避免了资产的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现行制度规定使用直接转销法和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改进和完善。

(一)直接转销法分析

直接转销法在会计处理上较为简便,但忽视了坏账损失与赊销业务在时间上的联系,显然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所以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不在采用直接转销法,而应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二)备抵法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⑴可将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及时作为坏账损失入帐,较好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避免企业虚盈实亏;⑵便于估算应收帐款的可变现净值,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此外,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计提坏账准备可防止企业虚亏资产。采用备抵法的坏账准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 = 当前应收帐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 “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当期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为零,应将“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三)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分析

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这种方法忽略了应收帐款拖欠的时间长短与发生坏账可能性之间的正比关系。一般说来,应收帐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应收帐款被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风险就越大。所以,在进行坏账损失核算时,不能忽略时间因素对坏账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按年末应收帐款的3‰~5‰计提坏账准备,比例太低,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

四、对坏账准备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坏账准备”帐户结构

“坏账准备”账户的结构为:借方登记本期经特定程序批准后核销的坏账损失,贷方登记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期初余额。每月末根据期末“应收帐款”帐户的余额应提取的坏账准备与月初“坏账准备”余额的差额作一笔调整分录,调整“坏账准备”帐户的数额。这样,应收帐款的月末余额与坏账准备的月末余额保持一定的比例,两者的差额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的净额。

(二)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

企业必须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情况,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如果信用标准太低,虽然增加销售收入的可能性增大,但会因客户拒付而造成坏账损失的机会增多。在与客户进行赊销业务往来前,企业应调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情况,合理预测其偿债能力后,才作出是否同意赊销这一决定。

对超过约定期限尚未归还的各项应收帐款,要采用不同的催帐手段,尽量避免坏账的可能。如果实在是催收无望,可通过法律提出偿还债务的诉讼。

(三)建立坏账损失的考核指标

坏账损失的考核指标可包括绝对额指标,如本期核销坏账数、本期回收已核销坏账数,以及相对数指标,如应收帐款周转率(回收应收帐款总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坏账损失率(本期核销坏账数/期初应收帐款余额)。这些指标应纳入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体系,定期与企业以往各期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判断企业坏账损失管理制度是否恰当。

(四)设置核销坏账备查帐簿

企业对已核销的坏账应设置备查簿分类记载欠款单位、欠款数额、欠款原因、欠款时间,欠款批准人和经办人,核销数额、核销条件、核销批准机构和批准人员,后续管理措施等情况。备查簿应长期保存,便于日后核查。对核销的应收帐款,主管财政机关或主管部门财会机构应有计划地进行抽查,不可一核了事。

(五)确定统一的坏账核算方法

企业坏账损失的核算均采用备抵法;坏账准备金实行“月末调整”,使各月间损益具有可比性;统一坏账损失的计提比例,使各行业、各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坏账准备金的计提应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规模、应收帐款数额的大小,由企业决定是采用“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还是“帐龄分析法”。若采用“帐龄分析法”,应收帐款按拖欠期限的长短划分为若干区段,主管财政机关在充分调查研究不同行业的基础上,确定无行业差别的各个区段上的坏账准备金计提比率。

结束语

总之,产品赊销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促进产品销售的策略,在产品的赊销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必然会产生坏账,为此,企业的坏账核算问题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坏账核算既要选择一定的方法,又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正确进行坏账核算,才能真正起到会计核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丽兰李 丽 《注册会计师会计指导教材》2005年4月

[2]杨树滋《企业财务管理》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4年9月

[3]闫金锷《 企业会计学》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3年12月

[4]彭玉书《新编会计实务》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5年3月

[5]侯贵菊中国学习动力网络2006年6月15日

[6]蔡晓燕《坏帐损失核算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顾问网2006.6.11

[7]佚 名 《坏账准备核算方法的变更和应收、预付款项的账龄分析》纳税服务网 2007.10.13

[8]admin《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一)2007年8月28日

[9]admin《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二)2007年8月28日

篇10

关键词:风险管理 石油企业 财务管理 分析

一、当下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风险问题及特点

石油企业作为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企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设备和资金,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该企业所面临的巨大风险:①生产经营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②相关设施建设投资大、复杂程度高;③需大量技术装备;④国际石油价格涨幅不定。尤其是遇到经济危机后该特点造成的风险将更加凸显。

在21世纪,大量新能源的诞生推广及应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石油受到了冷落,被天然气和乙醇等环保燃料抢走了往日的荣光。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世界石油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再加上石油企业在银行融资渠道准备金率数值长年偏高,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标准,这让石油企业管理层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压力骤增。根据目前的石油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本文总结出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财务管理在石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构建和支撑力度方面发挥的基础作用将大大降低。

(2)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风险预警和处理方面显得滞后,大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和防范辨识难度。

(3)盲目地大规模扩建项目会加剧企业资产负债,影响石油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对净现金流和中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二、当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产业是保障国家重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石油企业被划为国有企业,并得到了国家财力资金的大力扶持和发展。在我国石油企业公司和子分公司都有着很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公司内部有许多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这就为石油公司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人力基础,使得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中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金融危机时表现出了企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充分反映出企业在宏观调控作用下不争的事实。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造成了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由于没有深度认识到未来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的重要性,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在风险管控中没有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2)由于没有深度了解财务管理风险中构成因素和没能把握重要时机,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在风险管控中对于风险防范和处理的反应速度滞后,时效性低缓。

(3)由于没有深度认识到中、长期在建项目组合的重要性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风险管控中没能做出正确应对,使企业的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指数等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三、应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在结合现状分析当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特征及其所面临风险问题后,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石油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对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及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的水平。

(1)从“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其自身发展战略的长远角度来看,将公司战略规划进行有效分解和细分并将其融入到财务管理风险机制中,然后通过相关机制或制度予以有效地实施,可以提高战略规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依赖程度,进而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战略实施中的战略地位。

(2)根据“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科学的认识规划和学习管理,提高其对于各种因素变化的定量测评能力。

(3)借鉴利用国外优秀企业中的新风险防控技术(例如:防控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系统)提高其综合处理认识能力,形成一整套的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并做好相应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案。

(4)根据“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应该针对中、长期在建项目的资金影响制订出具体的分段方案,并合理安排工程的进度实施,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程度。提前对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和财务风险管理战略进行项目优化组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建项目的风险程度,做到风险可控化。

(5)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的资本密集型和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及相关设施建设投资大、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对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关键指数,如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进行合理的优化,使企业财务资金始终与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指数保持成正比,并保持相关重要指数的平稳。

四、结束语

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面临着新的难题,这对于企业本身和财务管理方面都是又一次的重大考验。而作为资金需求量大和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石油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种滔滔大势下所暴露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化,这也对其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资金要始终维持合理的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指数的正比并保持相关重要指数的平稳。最后,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将大大加强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对于风险的控制,即制定企业在未来战略和风险管理的方案,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深造学习,利用科学方法使其提高对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处理能力;优化中长期在建项目,使其能始终保持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指数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景明秀.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5):221.

[2]李绍萍.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3]杨桂华.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5,(4):132-133.

[4]宋少洁.如何加强中国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