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服务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与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与服务

篇1

[关键词] 科技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350.7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濮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注重观念、思路和方法创新,按照两个转型、双轮驱动、三类业务、四种模式,即“2234”的工作部署,着力实施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积极探索实践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在濮阳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实施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为载体,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改善自身科技基础条件为突破口,坚持传统信息服务向现代知识服务转变与粗放分散服务向集约集成服务转变两个转型,力求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注重现代科学知识服务与先进技术信息服务双轮驱动,力求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强化科技创新需求与服务、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科技情报研究与应用三类业务,力求情报事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公众信息普及服务、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文献检索应用服务、事业单位和中小企业研发技术信息对接服务、科学决策与社团活动融合定题咨询评估服务等四种模式创新,力求互动运作协调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特色经验。

1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观念思路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濮阳市科技情报所和各地一样,局限于传统情报和科技业务服务,停留于编资料发信息、购报刊等借阅、帮机关打散杂,满足于对主管部门的依附,甚至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即使报个项目要点钱、建个网站当门面,也不能立足本职着眼需求看长远,一直没有跳出传统科技情报服务的圈子。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的规划实施,不仅使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融入了科技和创新,也融入了社会、经济、产业、企业和市场,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和工作思路、措施方法的持续创新。传统信息服务向现代知识服务理念的转变增强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意识,启发了科技文献数据开放共享服务的思路;粗放分散服务向集约集成服务理念的转变增强了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共享的意识,启发了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和一站式检索服务的思路;现代科学知识服务与先进技术信息服务双轮驱动理念的树立和探索实践,在不断满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科技信息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企业研发和技术进步信息需求的服务支撑。

2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软硬实力迅速增强

濮阳市科技情报所先后承担了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支撑平台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港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文献资源服务中心建设等省市科技项目,争取生产建设和事业发展经费、科技三项经费100余万元,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科技情报成果奖等10多项。创办了濮阳科技信息港、科技信息村村通等一批科技信息网站和科技短信平台,建立了26个市级科技信息辐射中心和一大批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终端,建成了濮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信息编采中心及程控机房、濮阳市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和科技数字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建立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个科技文献数据镜像站。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服务队伍、服务场所、服务设施、服务手段等基础条件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3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模式创新步伐加快

濮阳市科技情报所坚持围绕全市科技工作大局和实际需求,注重强化科技创新需求与服务、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科技情报研究与应用三类科技情报核心业务拓展,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着快捷、有效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目前,初步形成了四种科技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互动运作、协调推进的良性机制和发展局面。

篇2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通过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取得成效。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速度和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省亦如此。虽然近年来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此,必须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及应用水平,以有效解决资源和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辽宁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辽宁省通过采取“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科技特派行动”、“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丰收计划”、“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农业园区建设”、“作物新品种转让”等一系列举措以及实施“良种示范工程”等,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0年,全省向粮油主产区重点推介玉米、水稻、大豆优良品种94个,8种大田作物良种推广面积330万公顷,24种蔬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61万公顷,良种覆盖率达96.7%。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10万公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已覆盖全省所有耕地。集成推广日光温室建造、优良品种标准化生产和综合提质增效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示范推广面积达0.77万公顷。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辽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逐步形成。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品种改良中心和原种基地、农业科研试验站等一批科研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种养殖安全技术集成、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研制、农业生物与气象灾害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立体种养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我们应当对当前辽宁及至全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近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农业生产力仍不稳定,部分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依然偏紧,稍有闪失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等诸多矛盾和约束,我国农业还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的自主创新,加强和完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农业的产中环节,对产前、产后环节的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中试转化以及产业化环节更加薄弱,不能有效地实现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资源配置不够集中,资金分配较为分散。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科研部门的技术创新手段落后,原创型农业技术创新少,重复或验证别人成果的较多,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弱,一些地方单纯追求项目的经济规模,忽视项目的自主创新绩效,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已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辽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育不良,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人员素质较低、推广机制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广大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业科技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力

依靠科技发展农业,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动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应以农业高等院校和公益性科研机构为主体,整合农业科技资源,从事农业基础知识研究,实现农业知识创新。以科研机构为主体,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力量,组建与区域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配套的科研中心从事农业应用技术研究,要在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储粮、粮食收储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相关的科研机构,从事农业技术熟化研究,为实现大面积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政府为主体,联合企业,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农业技术市场,从事农业技术的传播,实现农业技术的转移。以农户和企业为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事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造条件

根据农民需求的多样化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大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此一要更新理念。改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通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二要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建设培训,努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考试、竞争上岗。同时,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

1、进一步整合资源。从理顺乡镇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入手,对乡、镇的各类农技推广站的管理逐步实现条块相结合。可将行业、专业相近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组建农业技术综合推广站,使其公益性与经营服务职能相分离。

2、加快构建政、事、企三分离的新型县级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建立县级农业监察大队,集中行使法律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管理、农药、化肥监督管理等职责;建立县级动物防疫监督管理部门,行使动物防疫、检疫职责;建立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行使农业公共信息服务职责;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行使农产品检验、监测职责。

3、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管理制度化、服务专业化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正常的教育培训机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把那些文化程度高、业务素质好、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选拔到领导岗位。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必须整合科技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率。

4、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农技推广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真正实现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上网”。建议在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赋予一定的推广职能,并拨付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鼓励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在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建立直属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配套、集成创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

5、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应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农业发展,瞄准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选定一定数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参与或联合其他推广主体共同完成。

(三)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设备条件。着力培养一批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千家万户,认真调查研究,征求农民意见,并指导农民掌握好实用技术。为此,

1、坚持与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有效措施。

2、强化农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为现实服务功能。科研单位和大学的专家、教授将以大院为平台,直接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输送到农业生产者手中和农业生产第一线。

3、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结合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完善;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组装配套,集成创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

4、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的手段创新。

篇3

【关键词】科技金融 科技银行 金融产品 结构改革

一、引言

2016年是“十三五”划的开启之年,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前三季度 GDP同比增长6.8%,连续六个季度增速保持在6.5%以上,河北经济的持续增长,科技型企业功不可没。据统计,河北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6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3.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2100亿元,3.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68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1%。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对于河北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河北省正处于产业结构的升级阶段,科技型企业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

二、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以及我省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型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也在不断深入,但是我省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总体上看,问题主要表现在科研经费来源单一,以政府投入和企业自筹为主;金融机构资金投向偏好不利于创新发展;企业获取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成本高,渠道单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科技型企业具有高风险和高失败率的特征。

三、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方面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一是信贷评估制度缺陷。银行贷款主要看重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以及财务量化评价指标,缺乏对企业创新的前瞻性了解,对企业未来的成长性难以作出评估和判断,从而导致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价普遍偏低。由于金融机构不能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估,这就导致了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不足的问题。

二是专业的金融机构较少。不同于一般经营的企业,科技型企业经营业务较为专业,因此金融机构能否对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至关重要。专业的金融机构的存在能够有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总体上看,河北省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仍然不足,专业程度还有待提高。三是科技型企业获得担保的能力弱,现有担保机构担保资质弱,无法与银行建立其认同的信用关系,科技型企业无法承受银行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用的双重融资成本,使得银行第二还款来源不足。

(二)科技企业自身方面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是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复杂性,能否成功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二是科技型企业手中往往只有专利、技术,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难以估价,有形资产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三是部分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不规范,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了解。

四、河北省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措施

(一)发展科技银行或科技支行

为提供专业的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河北银行于2015年分别在石家庄和保定成立了石家庄科技支行――河北银行裕东支行和保定高新区科技支行。其服务对象主要为河北省科技型企业,以产品、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为其提供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政府扶持和科技支行的组合,开发适用于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学习美国硅谷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将银行与科技型企业的风险投资项目进行深度的融合与合作,解决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问题。

(二)推动科技保险业务与产品创新

由于科技型企业面临的风险的独特性,所以需要保险行业积极研发具有针对性的险种来分散风险,进而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支持保险公司用财产保险产品、寿险和健康险产品、信用保险系列产品多方位、全过程地保障科技型企业在生产、研发、人员、贸易链、信用链等方面的风险,以提高科技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三)借鉴投贷联动试点成功经验

“投贷联动”是基于风投基金评估筛选、并进行股权投资投资后,银行机构通过债权投资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从而创新出的结合股权投资与银行信贷的联动信贷模式。“投贷联动”模式能从源动力上有力的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是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投贷联动融资模式,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等十个试点银行以及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个试点地区,积极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为促进河北科技企业的更好的发展,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河北省应积极引进投贷联动发展模式,借鉴投贷联动试点的成功经验。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科技型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设了成熟的操作平台和模式。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能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无纸化、标准化、便捷高效、低运营成本”的,以融资服务、交易支付服务、创新孵育资金短期拆迁服务等为内容的一种金融服务类型。

参考文献:

[1]杨勇.广东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

篇4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三螺旋模型;四螺旋模型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the four helix model

Li limiao

Abstract: The role of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to play depends on the business - government -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 the intera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collaboration. But the status quo, mo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s between the main mechanism for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teraction, leading to the dispersion and lo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us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chapter draws on traditional VLSI triple helix model, based on innovative urban core area of the proposed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four helix model for urban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Triple helix model;Four spiral model

区域经济发展所关注的重点在于能否以及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资源存量的逐渐枯竭,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然而我国在实现科技创新道路上却频频遭遇困难,虽然我国的科技资源已有一定的积累,科技创新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并且缺乏共享机制,从而造成了严重的重复投资,再加上许多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服务系统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推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1]。

目前学术界在创新研究中已引入平台的概念,如吴永忠[2]从创新趋势的角度研究,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与综合实力增强的基本保障在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刘蕾[3]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研究,提出行业创新平台是聚集行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的有效系统。但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平台功能主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各功能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平台的运作和发展又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螺旋是由美国学者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和勒特•雷斯道夫(Loet Leydesdorff)引进用来分析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产业―政府之间关系的动力学。三螺旋模型提出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产业和大学三个螺旋体的密切合作、相互作用,但同时又各自保持其独立身份,其核心在于官产学三方的“交迭”(overlap)才是在创新中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因素[4-5]。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功能主体不仅包括政府、产业与学术界,作为“技术创新桥梁”的科技中介组织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本文在参考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变量,提出构建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中提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素是由政府、产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相互协调、依存和作用的战略联盟,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其构建形式之一[6]。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指由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通过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技术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公共科技服务载体[7]。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六大子平台构成,分别是: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创新中介服务平台与人才聚集与流动平台,另外每个子平台又由不同的系统所组成:

1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包括风险投资系统、创新基金系统、资讯洽谈系统。

2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大型仪器设施共用服务系统、科学信息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科技文献保障服务系统、研究试验基地协作研究系统、自然资源与实验条件保障系统、专业测试与行业检测服务系统、专业技术服务系统。

3创业孵化平台:包括孵化器、孵化器管理系统、支持政策。

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包括技术交流网络信息系统、科技成果转化评估系统、产学研交流系统。

5创新中介服务平台:包括中介机构、科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6人才聚集与流动平台:包括人才供给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2、三螺旋模型

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是目前分析大学―产业―政府之间关系的主流模型。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在其《三螺旋》中提出“三螺旋就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8]。在知识经济时代,官产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善创新条件的关键。在三螺旋模型中,三方被抽象为在经典创新体制下彼此有着不同关系的相互缠绕的螺旋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实现动态平衡。由于联系与作用,每一个代表不同机构的螺旋体都获得更大的能力相互作用于合作,并且支持在其他螺旋体里产生的创新,从而形成持续的创新流,促进彼此的发展[9]。

因此,三螺旋模型中,创新过程并不是单一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也不是单一的自下而上的学术界与企业的自发行为,其强调官产学三方处于平等地位,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支配与依附关系,大学―政府―产业的“交迭”(overlap)才能有效促进资源与知识流在各个领域流动,从而加速创新行为的实现。

三螺旋模型的最发达模式是重叠模式,即通常所指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创新主体都有很强的“互动自反”效应:“互动”表现为官产学三方通过互动从而产生的三方网络与混成组织;“自反”表现为每一方在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时,又兼顾扮演者其他机构的角色,从而每个机构的功能都得到了放大[10]。Henry Etzkowitz(2000)[11]提出了三螺旋关系演变的四步骤:1)螺旋内部演化。政府、产业和大学打破了原有的组织边界,在保持自己独立身份的同时,又兼顾扮演另一方的角色。2)螺旋之间相互促进。处于平等地位的政府、产业和大学同时影响与被影响着其他两方螺旋主体的发展轨迹,任何一方的微小变化都会刺激对方做出相应的调整。3)螺旋体的三层网络和混合组织结构的形成,如孵化器、科技园等。4)三螺旋网络对创新主体乃至社会产生递归效应。通过三螺旋中个功能主体之间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壮大了创新主体,另一方面其形成的混成组织又对社会形成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技术和产业升级,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螺旋模型为分析官产学合作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框架,但是不难发现,作为沟通、融资和咨询等的科技中介组织在科技创新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某些特定发面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杨敬华[12]、金潇明[13]和赵立雨[14]分别对三螺旋模型结构进行了拓展,认为科技中介组织在技术转移中是一个不可取代的力量,其在技术创新、扩散与交易的过程中,通过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促进了创新活动与技术扩散,并提出了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科技中介组织形成的四种力量交叉的非线性“四螺旋”模型结构。

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

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但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化,科技中介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人才、资金和信息等资源,为实现技术创新起到沟通、协调等作用,并且为创新主体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15]。

区基于此,本文在参考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科技中介变量,提出构建城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从而维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见图2。

图2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

1、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要素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要依托于城市中具备丰富优质的科技基础条件和较强的科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行业重点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等联合组建,并且需要政府的协同创新。因此,在平台的四螺旋结构模型中,存在着四个功能主体的螺旋体: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各螺旋体之间通过互动与协同促进知识共享与资源整合。、四个螺旋主体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整个决策系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融。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结构性主体”,其通过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的合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在四螺旋系统下,其角色也从单纯的商业活动转变为以准学术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与高校及其它主体进行合作创新。政府作为职能机构,除了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外,也逐步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通过资金支持与政策引导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研发的主体,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又不断输出优质的人才资源,并且逐步致力于实现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进行创业及孵化活动。

科技中介组织作为服务主体,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其通过为企业、政府和大学科研院所提供完善的科技配套服务,促进了创新活动的进展,降低了交易费用,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四个螺旋体的互动与协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3种资源:政策资源――政府对创新的政策集合;创新资源――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知识和技术,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人才;资本和社会资源――各种创新基金和风险资金的汇集以及各种专业化科技中介机构的聚集。这3种关键资源的整合,从根本上提高了科技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2、四螺旋系统下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动力系统

Loet Leydesdorff(2000)[]指出,相对于二重螺旋的共同演化,在系统的变化过程中,官产学三方螺旋体的互动将会使创新活动充满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任何一方的微小变化都会刺激另外两方进行相依的调整,使自己的螺旋发展轨迹重新回到整个系统的互动模式中,而这种反馈又成为一种新的变化,进而刺激另外两方做出相应调整。

本文认为,作为三螺旋模型的拓展模式,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同样具有这种“刺激――反馈――新的刺激――新的反馈”的循环演化机制。并且,这种存在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的互动合作中的反馈作用又有正、负之分,而只有正的反馈才能不断加强四方螺旋体的合作,从而使整个体系得到不断强化进而辐射到整个社会中。

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系统中,只有当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组织四个螺旋主体找到各自的正反馈下,才能不断强化这种四边演化动力。 其中,动力系统中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四个螺旋主体各自的输入、反馈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四螺旋主体的输入、反馈内容

输入 反馈

政府 资金资助、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资格认定、管理人员 税收、就业机会、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及技术溢出

企业 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投资回报、技术溢出、人才流动、产业升级

高校及科研院所 知识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品牌 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

科技中介组织 咨询、鉴定、监督、会计、法律服务、人员培训、决策支持、投融资服务 资金流、信息流、知识及技术溢出

在平台的运行过程下,官、产、学以及科技中介四方主体相互结网,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科技资源通过网络渠道频繁流动,从而有力促进了创新的诞生。同时,创新的产生又有利于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朝着有利于区域创新平台发展的方向,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创新环境。平台的发展壮大又将对社会产生递归效应,一方面会促进各个螺旋主体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外形成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如此循环,由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相互缠绕一起形成的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系统便在四方的互动协同下螺旋向上发展,从而形成越来越有益于创新活动的软硬环境。

三、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互动的知识共享对策分析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各类科技资源的创造与流动是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加速推进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劲动力。在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中,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平台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需要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互动作用,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政府层面

政府是平台的宏观调控与协调主体,要充分运用政府的职能作用,针对六大不同子平台,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以及相关资金的支持,为平台的健康运行、促进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2、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四螺旋模型中既是各类科技资源的接受者和受益者,也是资源的创新者与传播者。因此企业需要合理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加强与具备优质科技基础与服务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组织建立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高校及科研院所层面

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科技创新起着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作为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源泉,二是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体。因此良好的创新机制与健全的人才培育体系的建立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4、科技中介组织层面

科技中介组织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包括投融资、科技咨询、技术创新服务、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引进与培育,并建立健全的统一管理制度,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作用起到积极作用。

四、主要结论

本文在借鉴了传统官产学合作的三螺旋模型上,引入科技中介组织变量,提出了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结构。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还需要其运行管理机制与绩效评估的共同作用,因此,后续研究中有必要通过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实地调研与持续跟踪进行数据分析,完善其运行管理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提出更为具体的都市核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结构。

参考文献

1、肖艳玲,罗洪云,赵庆华.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3):28-33.

2、吴永忠.科技创新趋势和国际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9):73-76.

3、刘蕾,鲍竹.试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J].市场周刊,2006(2):105-106.

4、方卫华.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1):69-78.

5、涂俊,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科研管理,2006(5):75-80.

6、王海清.浅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结构类型及运行机制[J].今日科技,2008(9):46-47.

7、崔东红,陈玉芹,战玉峰,孟娜.城市创新服务平台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8、(美)亨利•埃茨科威兹著.三螺旋[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9、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29-34

10、陈红喜.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6-8

11、Loet Leydesdorff,Henry Etzkowitz.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l 2”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0:109-123.

12、杨敬华,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的四螺旋模型[J].农业科技,2005(5):32-33.

13、金潇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10(1):90-94.

14、赵立雨,任静.R&D创新活动中知识共享的四螺旋模型研究[J].情报研究,2010(11):66-69.

15、刘锋,王永杰,陈光.对科技中介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分析和认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4):55-58.

16、王玺.政府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的角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17、葛丽敏.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于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18、Loet Leydesdorff. The triple helix: an evolutional model of innovations [J].Research Policy,2000:243-255.

篇5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发展战略,江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0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66所,在校生规模达到78.1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12%,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在此期间,全省各高校着力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全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有了极大提高。2007年,全省高校科技活动人员1.7万人,共承担各类科技课题5144项,科技经费6.25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3334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项。

近年来,全省高校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攻关。2007年,江西省政府决定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扶持1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启动并批准11个项目为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首批项目,其中高校获得7项,占总数的64%。在全省高校2007年度5144项、6.25亿元的科技经费中,企事业委托项目1392项,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373项,与企业直接合作和间接合作的科技经费约占总经费的2/3以上,一批产业化项目投入生产或蓄势待发,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江西”、“创新创业江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高校产学研结合成绩显著

“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材料生长与器件制备技术”

南昌大学依托“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发光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发光材料研究与开发”科研成果,江西省政府优惠划出土地给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产业化开发。

该成果研制成功高亮度、高可靠性、高节能的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攻克了一项世界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成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技术路线。被国内权威专家评价为“国际一流水平、对我国发光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产业价值”,被美、日、德、韩等国家的顶尖级专家评价为“目前国际上最好结果”。

该成果引进并到帐5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开发企业的目标是2010年以前力争成为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企业。

“槐定碱抗癌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的“槐定碱抗癌研究”是今年批准的国内外首创的国家化学药品第一类抗癌新药,是全国中医药院校获得的第一个化学药品一类新药,也是国家“九五”科技重点攻关计划,由学校自主开发、独立研制完成。以2000万元转让给了企业。2007年,为表彰课题组三十年来的艰苦努力和做出的突出成绩,江西中医学院对完成科技攻关课题的李雪梅、吴远光等课题组给予了500万元的重奖。这是江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奖额,省政府胡振鹏副省长亲自主持了颁奖仪式。

江西中医学院与江西省江中、汇仁、桑海、天海等制药企业集团合作承担了“江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蔓荆子等五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等多项国家重大专项的研发,在全省6个设区市、35个县建立了10余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万亩,带动了江西省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种植面积达50万亩,对推动江西省农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中药产业是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江西中医学院以“现代中药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先后与省内外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发了一批市场名牌产品,如复方草珊瑚含片、草珊瑚牙膏、健胃消食片、化积口服液、珍视明滴眼液、金圣牌香烟等,这些产品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额近80亿元,为江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国地方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典型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排头兵。

“石油添加剂(MMT)系列产品”

该研究可以在生产线上提高汽油标号,其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江西师范大学的“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MMT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经费800万元。江西省政府批准400多亩土地,给该系列产品建立产业基地。该项目及产品在国内多家石化企业应用,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在南昌北一期工程已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税164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经过若干年努力,有望发展成为特大型产业。

“超级稻新品种淦鑫688”

江西农业大学的“淦鑫688”于2007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新品种,具有穗大、粒多、高产、稳产、广适、强抗逆、米质优、易于制种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等省推广面积达400余万亩,受到种植区广大农户的盛誉,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江西农业大学完成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构建了完善的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基因库,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改良了5省(市)13个种畜场的64个种猪群,累计经济效益1.25亿元。该项技术正在推广中,产业化前景广阔。

“日用及建筑陶瓷”系列新产品

景德镇陶瓷学院高档低温烧结细瓷及高压注浆成型制造工艺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以往中低温陶瓷大多数广泛存在的质量不高、档次底、高温烧成陶瓷能耗高的问题,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对提升景德镇日用陶瓷行业核心竞争力和振兴江西省陶瓷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产业化技术”开发出大规格超薄砖,具有体轻,超薄,耐酸耐碱等特点,解决了在建筑装饰中减轻载荷的一大难题,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战略政策,对我国建筑陶瓷及陶瓷装备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江西省其他一些高校均有重大、标志性、典型性的产业化项目:江西理工大学充分发挥采矿、冶金等学科优势,与江西铜业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集团)公司、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区域的特色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南昌航空大学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近年来,与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第二集团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贵州航天科工集团基地等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为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华东交通大学“现代轨道理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项目形成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在全国多个铁路局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东华理工大学是制定我国核资源与勘查技术五年及长远规划的主持单位之一,在铀资源勘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铀矿勘查的战略选区、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的重大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建设

篇6

[关键词]新经济;铁路客运;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81-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客运服务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人民群众对铁路客运的需求量日益攀升,在给铁路客运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对铁路客运服务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探究我国铁路客运服务的发展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铁路客运服务发展现状

(一)铁路客运服务设施不够人性化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火车站未能建立完善的车站引导系统,车站的电子显示屏幕只能为旅客提供车次信息,并不能为旅客提供完善的引导服务信息,导致乘客出现“漏乘”现象。同时,部分火车站设有固定引导牌和电子显示屏,但却未能设立自助查询系统机器,使得旅客遇到难题只能依靠询问乘务员的方式解决,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不利于提升铁路客运的服务效率。此外,大部分火车站未能建立专门的母婴室,不利于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

(一)候车室功能单一

由于我国人口密度较大,对铁路客运服务的需求较大,导致铁路客运服务不能充分满足旅客的需要,降低了铁路客运服务的水平,与过去的铁路客运服务相比,我国现阶段铁路客运的旅客数量不断增加,车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铁路客运服务机构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现阶段的铁路客运服务过程中,还存在候车时间过长和候车座椅数量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车站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仅仅以候车为主的车站服务,也不能充分满足旅客的乘車需要。

(二)乘务人员服务水平不佳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铁路客运的速度不断提升,高铁动车被广泛应用,铁路客运过程中,有效降低了旅客出行的负担。与过去相比,旅客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时间价值显著增加,对铁路客运服务水平乘车的舒适度以及列车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铁路客运服务水平与设施,不能充分满足旅客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可以借鉴国外铁路客运服务经验,提升铁路客运服务餐饮服务质量,完善娱乐和通信设施,从而确保旅客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二、基于新经济下的铁路客运服务创新发展对策

(一)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我国高速铁路运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实现列车速度提升与客运服务的实用性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借鉴国际上的多式联运的方案,依据旅客出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出行方案,从而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提升旅客对铁路客运服务体验的舒适度。例如,科隆和法兰克福之间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缩短了两个地区的铁路运输时间,使铁路运输的方式取代了航空运输的方式,通过加强法兰克福机场与德国铁路集团的合作,形成了空铁联运的运输服务方式,使航空与铁路的衔接更为紧密,提升了铁路客运的服务效果。同时,旅客可以通过汉莎航空公司订票系统预订火车票,有效简化了订票的程序。此外,铁路运输将列车的发车时间与飞机的转机时间相协调,使旅客能够在火车站办理登机手续和托运程序,方便旅客进行登记。我国积极借鉴德国铁路客运与航空运输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新干线,弥补了铁路客运在运输时间上的不足。同时,设计了不同的停站方案和停站时间,有效延长了乘客的乘降车时间,通过铁路与航空运输相结合的方式,还能够降低旅客的出行票价,分散铁路运输的客运人流,从而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1]。

(二)制定多样性的营销策略

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控制好铁路客运运输价格,并结合具有多样化特点的营销手段,实现车票的提前预定与座位等级划分,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消费水平旅客的需求,提升铁路客运服务的水平。首先,我国铁路客运服务部门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旅客的出行需求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将旅客进行分类,从而确定旅客的流向以及波动情况,并据此制定票价。同时,可以通过给予一定折扣的方式,促使旅客提前规划出行路线与出行计划,从而为铁路客运部门的调度提供充足分的理论依据。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放优惠票和普及中铁银通卡的方式,降低旅客的出行的出行费用和时间,吸引旅客选择铁路客运出行。其次,还应该参照其他国家的票价季度政策,形成我国铁路客运票价制定的科学依据。最后,还要依据列车运行的时间,制定灵活多变的票价政策。例如,我国可以根据客流量变化情况,制定不同的票价政策,在节假日与工作日可以实施差别票价,依据客流量的变化,对票价进行浮动,实现缓解客流压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在中转列车与直达列采取不同的票价制定策略,中转列车由于中间停站时间长、停站数量多,应适当降低票价,使旅客的心理能够得到平衡[2]。

(三)完善车上服务和站点建设

列车服务是铁路客运服务的关键环节,因此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旅客的乘车体验与舒适度。德国高铁ICE列车,采用空调车厢,每节车厢都设有固定式桌子,在扶手上配备音频设备,并为旅客提供皮质座椅,有效提高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同时,该列车上还提供具有德国特色的免费饮料和食品,使旅客能够充分感受到德国的风土人情。我国应积极借鉴德国ICE列车模式,对我国铁路客运服务进行创新。例如,我国可以设置车上配餐服务系统、车上医疗系统和车上休闲服务系统。其中,车上餐饮服务系统负责提供多样的配餐,并提供配餐的保温加热功能,使旅客在列车上能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车上医疗服务系统通过在列车上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与医疗室的方法,并配备齐全的药物和设备,使身体不适的旅客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并加强与站点医疗室的合作,对于病情严重的旅客,能够及时传送到站点医疗合作单位,从而降低乘客的医疗安全隐患。此外,还应加强对站点的建设,形成铁路、地铁、公交和航运等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实现交通方式的灵活切换,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和速度,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例如,贵阳北火车站的候车区将候车服务、商业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融为一体,其中候车服务体现在采用人性化的座椅设置与卫生化的管理措施,提供车次信息终端与旅游信息终端,使旅客对车次信息与区域的旅游资源,能够有直观的了解,提升了旅客的候车体验。商业服务体现在候车服务区引入了京东线下实体店,供旅客在候车期间采购贵州特色产品。休闲娱乐服务体现在设置高速wifi和上网设备,使旅客能在出行过程中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有效提高了我国铁路客运服务发展创新水平。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进行铁路客运服务创新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明确铁路客运的市场定位,能够有效增强我国铁路客运的运营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多样的营销战略,完善车上服务和车站建设,能够有效增强铁路客运服务水平,促进铁路客运服务的发展创新。因此,基于新经济形势下,进行铁路客运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建新.顾客体验的形成机理与体验营销.财经丛论,2015,(5):95-100. 

篇7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 统计工作 方法和制度创新

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统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总体上能满足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科技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需要。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对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立足国情,借鉴国际通行统计规则,进一步统一规范和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

1、我国科技服务业统计的现状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统计机构不够健全,统计力量较为薄弱,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尚待提高,且统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不仅满足不了科技服务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的困惑。为此,了解现行的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强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和引导就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

(1)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由于未把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放在正确的位置,思想认识不到位,且统计对象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关的数据比较繁琐,客观上造成了统计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因而在具体的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一些应付了事、不够认真的情况,最终结果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

(2)统计条件不够健全。因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未被真正重视,其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没有落实到位,有些部门采取了对付的办法,没有领导配备与任务相匹配的服务业统计人员,缺少切实有效的统计保障措施,形成不了统计工作环境,缺少统计工作正常的工作条件与基础。

(3)统计制度不够全面。由于我国科技服务业统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专业较多,统计制度不够完善,统计范围不很明确,统计渠道比较笼统、模糊,统计口径标准不统一,没有实现全行业统计,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4)统计对象不够配合。由于科技服务业涉及的行业众多,其规模、科研实力和经营状况等也是参差不齐,这无疑的就增加了调查过程中的难度,经常会出现调查对象认知度比较差,或者给予的信息不真实,有时甚至会出现调查对象不配合的情况。

(5)数据库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受科技服务业统计的工作性质所决定,数据库是统计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有些部门的数据库尚未建设或者不是很完善,主要表现为随意性太强,没有全面准确的量化数据,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其历史情况、最新状况和科技、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这就很难对其相关行业做到全面科学的分析。

2、完善创新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

科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既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又能对于政府制定规划和科学决策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思想认识要到位。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从推进科技服务业加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度来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视是刻不容缓的职责和任务。按照领导挂帅的要求,群策群力,快速、高效地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不断强化措施,确保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总之,必须全力以赴、强化实施、强力推进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

(2)各项保障要落实。科技服务业统计是一项经常性的、要求很高的统计工作任务。各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业统计工作环境。切实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配备与任务相匹配的统计人员,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用有效的工作机制来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为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统计制度要创新。创建新的统计调查制度、统计分析和研究方法。针对对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工作范围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晰的状况,明确对统计工作内容范围的界定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国家的相应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结合被统计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促进该行业统计工作理清思路,借鉴一些统计方法的成功经验、理念,应用到一些范围界定不是很清晰的统计行业中,使统计范围朝着清晰、明朗、规范的方向发展,进一步的提升统计工作的精准和效率。

(4)数据库建设要完善。充分地借鉴和发挥数据库本身的优势,开发科技服务业统计网上直报数据采集平台,编制调整数据处理程序,使其能够信息内容可靠、部门相互衔接、动态更新快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对科技服务业统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了可以准确、完整的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之外,还要能够充分地了解国际同行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科技服务业能够做到比较全面、科学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注重专业学习研究,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选拔统计人员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其业务水平外,还要把工作态度、道德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结语

随着科技服务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放眼未来,科技服务业统计的投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统计基础需进一步夯实,统计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统计体系需进一步规范,数据质量监控需进一步强化,统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统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优化科技服务业统计的工作方法、创新统计制度和规范指标体系将会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贾蓓妮.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特点与未来发展的思路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10(11).

篇8

[关键词] 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

[作者简介]刘换菊(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史术光(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吕 敏(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贾 超(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袁 林(1962―),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JXJG-11-17-14)

一、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机制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与行业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的进程起着极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主要反映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培养上。[1]

目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主要开设有《餐饮服务模拟实训》、《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前厅服务模拟实训》等课程。为了突出学校个性与特色,很多学校都急于靠近所依托的平台和师资力量而开设方向模块教学,导致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培养目标空泛难以实现。课程教学没有突出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仍以专业型、基础型、知识型、接受型为主,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配套情况较差,难以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同时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导致“教与学”、“学与用”的严重脱节。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所以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地实现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由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变,由基础型向应用型转变,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由接受型向创造型转变,适应行业人才需求。

二、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内容

通过合作实习基地(星级酒店)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星级酒店在人才选用过程中,比较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其次要有阳光的职业心态;最后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所以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等都应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致力于改变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技能,轻涵养”的教学状态。将职业心态和服务意识培训作为课前一练,把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为行业培养学习型应用人才;组织小组探究学习,体现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强调专业技能的行业化、规范化操作,并基于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研究。

(一)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行业要求

按照行业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增设《酒店服务礼仪》、《酒店社交礼仪》、《职业形象塑造》、《专业实训二》(调酒)、《专业实训三》(茶艺)、《专业实训四》(插花)、《专业实训五》(咖啡)等课程,首先贯彻执行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及其学时学分的比例,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提高,同时将教学实习由原来的三个月时间增加到六个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也集中进行六个月,并且有专门老师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综上所述,以行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将课堂现场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紧贴行业需求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将原有的一些实训课程进行行业评估,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比如《饭店服务实训一》(客房)课程,原来开设的实训项目只有西式铺床,已经过时,这与如今酒店行业的要求相去甚远,不符合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增设中式铺床等实验项目。同时在《饭店服务实训二》(餐饮)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原来的中餐摆台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西餐摆台,适应行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学生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应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超市”,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进行“自助式”课程消费。在课程内容整合的时候分为两块来考虑,一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实训课程;另一部分是“可变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对稳定又动态变化的更新机制。如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中进行选择,通过学习可以考取中级餐厅、中级客房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餐饮职业经理人以及咖啡师、化妆师、礼仪师等等证书,适应行业要求,拓宽就业范围。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行业需求

在实训教学上许多院校还沿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做”、“先讲解再练习”等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听的多,实践操作少,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2]如只重视摆台、铺床等技能练习,没有涉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没有考虑到服务情景的综合模拟训练。饭店服务环境复杂多变,要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突发事件的处理,所以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每学完一个实训项目,都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表现突出的小组,提高平时成绩,从而使得表现差的小组找到差距,力争迎头赶上,大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可以通过短期现场化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

(四)师资企业化,及时更新行业理念,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饭店业对实践要求很高,课堂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而教师作为教学主题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才能驾驭实训课程教学。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大部分执教老师都有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带学生实习或外出进修的经历,具有动手教学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全国星级饭店评审员2人,餐饮职业经理人4人,全国中级茶艺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全国中级调酒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茶艺师10人,调酒师12人。近几年派出进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的老师达20余人。但是真正在酒店行业工作过的企业型老师还没有,这使得有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陈旧、对教学创新不足。今后应加强教师的企业化培养和培训,真正深入企业去学习,并保持常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真正为旅游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在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邀请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做兼职老师,不定期的到学校为老师和学生授课,将酒店最新的理念带入课堂,弥补教师行业经验缺乏、消息闭塞的不足。

三、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实践效果

通过修改培养方案、整合饭店服务实训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饭店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让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从学生的外在形象还是从学生的内在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都得以提升。从2011年开始,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饭店服务技能、江西省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九江市及学校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取得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的人数已达千余人次。

2.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广泛受到各大星级酒店及服务企业的青睐。学生实习和就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苏州、杭州等各大城市。并且通过近几年的跟踪与反馈,用人单位对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各项素质指标评价为优良的达80%以上。

篇9

关键词: 用户需求 嵌入式学科服务 工作内容 创新研究

1.引言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目前工作的重点,在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图书馆面临变革转型与服务创新,学科服务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嵌入式学科服务(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作为一种最新的学科服务理念,它完全以用户为中心,以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用户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手段,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是当前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内容、迎接挑战、实现与用户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径[1]。本文通过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内容结合本职工作做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希望向更高层次的学科服务创新发展。

2.基于用户需求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内容创新

2.1将用户需求作为嵌入式学科服务内容创新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与科研上真正掌握老师的需求、结合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嵌入式创新,为图书馆的生存发展提供正确决策,突出图书馆的核心地位。基于用户需求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内容创新应从多个方面展开工作。

2.2嵌入学科馆藏资源建设,构建资源保障体系。

提供丰富有深度的学科数据库资源是一切服务的基础。将学科馆员嵌入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在嵌入学科的同时,与专家、学科用户随时交流,使订购的资源专业针对性强,学术价值高,能够确保学科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实现文献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3把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学科服务内容。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深度挖掘用户隐在需求,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用户需求相融合,站在用户立场上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更加符合用户的真正需要。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以前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大多为信息获取的学习,现在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利用各类数据库及信息资源,提高文献调研的效率。

2.4加强建设高素质的嵌入式学科馆员队伍。

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对嵌入式学科馆员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点,需要图书情报学、计算机学科、各专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完成。高校图书馆应在现有的馆员队伍中选择有学科专业背景,熟练掌握计算机和良好的外语水平,由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员组成嵌入式学科服务团队,对这些学科馆员团队进行图书专业化、学科专业化的培训。在馆长带领下组建嵌入式学科服务团队,当用户有需求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其团队优势,更好地为学科用户服务。

2.5嵌入到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加强学科用户之间的互动。

针对国内外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总结主要是通过嵌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方式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物理空间方面,馆内空间嵌入主要采用学术研讨室、学术沙龙、讲座交流的现代复合式多元化空间。馆外空间的嵌入主要学院的办公室(定时走访),每周都把学科服务送到院系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可以面对面地回答师生提问,使用户问题得到尽快答复。同时,积极把学科服务嵌入到用户的虚拟空间[3]。

3 结语

目前,基于用户需求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一大趋势,要想更好地为学校科研教学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核心地位,就要以用户需求作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本思路,嵌入学科馆藏资源建设、构建资源保障体系;把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学科服务内容;加强建设高素质的嵌入式学科馆员队伍;提高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创新方面的五大工作内容,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进行优质高效的创新性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 2008,57(22):11-17.

[2]龚芙蓉.国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之“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30(3):147-149.

篇10

论坛邀请了以色列、新加坡、海峡两岸生物技术专家和金融资本专家围绕“生物医药孵化器管理、金融资本支撑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孵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开展主题演讲,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把诊问脉,介绍海内外生物医药孵化与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助推福建省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很快,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领域发明转移拥有量,位居全国第六位,一批创新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厦门大学与养生堂万泰公司历时14年,投入近5亿元研究成功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很多国外企业想到中国来找市场,同时又有很多中国企业想走出去,如何才能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以色列TBN集团总裁Sigal女士给出的答案是“合作”。Sigal女士围绕“国家商业发展与中国创新”这一主题,介绍如何建立成功的全球合资企业,创造合作共赢的平台;如何利用独特的中国创新方式进入新市场,以及如何利用国际孵化器资源培育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她认为,国际孵化器资源对于中国市场,尤其是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研发和创新平台。

不仅仅是Sigal女士,在场不少专家、代表都十分看好生物医药产业。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李珊珊女士表示,医药产业前景看好,加之近几年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俗,现其已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白富美”产业,备受投资者青睐。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袁于人先生除了带来“新型兽用、水产疫苗和新一代生物农药设计思路初探”的演讲外,还希望借此机会寻求产业化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