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幼儿 数学思维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Ways of Fostering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WANG Mingx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In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teaching, an important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good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to better help children learn math knowledge, which for their futur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s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foster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posed ways to foster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children; mathematics thinking shills; way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关键便是要使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而在幼儿教学中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易于幼儿理解的形象知识,针对幼儿时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宜的教学方法。要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应当全面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和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1 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界定
1.1 数学思维能力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接影响着该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成分包括数学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要素。由此可见,数学思维能力在概念上来说本质是一种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一定仅适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数学思维能力运用的例子。①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主要是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组成中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行分别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由这些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性数学能力。
1.2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指幼儿时期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论基础也幼儿时期的年龄特点有着很大关系,幼儿时期是逻辑思维萌发的初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因而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主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就是通过适宜的方法,培养幼儿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如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初步能力培养的阶段,在幼儿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具有这一特点。②
2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2.1 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数学智力
首先,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有助于提高其数学智力,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幼儿智力进行良好的开发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数学智力作为幼儿综合智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数学相关问题的基础,因而对于幼儿数学智力的培养也是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③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实际也就是开发幼儿数学智力的过程,幼儿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并且还会进行相关的想象、创造,这就会促进幼儿数学智力的开发。同时,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提高幼儿数学智力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大脑潜能的开发,特别是对左脑潜能的开发。
2.2 有助于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较为抽象的,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幼儿也无法理解这些数学知识。而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便于幼儿理解的形象内容,这就有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幼儿在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之后,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以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去解答数学问题,并且还能以数学创造性思维去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概念转化为自己的理解。④因而可以看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幼儿掌握抽象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下对抽象知识的转化也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2.3 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来说也是如此,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是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会针对幼儿的天性,如游戏天性、对于新事物好奇的天性等等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去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再有,当幼儿具备一定数学思维能力之后,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获得一种满足感,在这种兴趣驱动之下,幼儿会不断地自主汲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3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3.1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创新意识
已经提到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也应当注重对于幼儿兴趣的激发。而要激发幼儿兴趣,则应当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宜的方法。例如幼儿普遍具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天性,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为幼儿放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卡通人物或动画片。⑤通过像幼儿提问的方式,问题应当结合数学知识。例如“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吗?如果熊大和熊二某一天阻止光头强砍树,上午阻止他砍了8棵树,下午阻止他砍了17棵树,那么这一天熊大和熊二一共阻止光头强砍了多少课树?”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激发出幼儿的兴趣,并且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3.2捕捉幼儿教学活素材,拓展数学思维的空间
捕捉幼儿教学活素材也就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选择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对幼儿开展数学教学,根据数学教学要求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拓展,而拓展内容就可以选择生活中各种事物。在捕捉活素材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能够接触到并且产生认识的生活事物,如食物、家庭生活用品、植物、动物等等,并且要注重其数量关系。⑥例如教师可以向幼儿这样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如果你们家有4个人,每个人一天吃1个苹果,那么一星期你们家所有人吃多少苹果?”通过捕捉幼儿教学活素材,让幼儿对数学产生这样的理解“数学是紧密联系生活的”,从而使得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这便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3.3 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幼儿数学思维意识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在游戏制定上也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利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且拓宽幼儿数学思维意识,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游戏中。从这一角度来说,游戏教学也是幼儿数学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在开展有效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数学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游戏,或者通过适当的方法增强幼儿在游戏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如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中,表面看这个游戏与数学知识联系并不大,但是教师可以这样对幼儿提问“小朋友,现在有几只老鹰,几只小鸡呢?如果抓住1只,还剩下几只呢?”这些都是结合数学知识开展有效教学的有效方法。
3.4 关注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关注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当前幼儿教学中的要求,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中,也应当重点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幼儿,和幼儿进行充分的互动。而关注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也不是对幼儿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一些有利的启发、引导、规范等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在幼儿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会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会询问教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幼儿小课堂,让幼儿轮流当老师,教师提前布置相关教学内容,如学习加减法,在课堂上引导幼儿,让幼儿在课堂上讲解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4 结束语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数学智力,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提高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幼儿数学能力培养中,也应当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核心,灵活捕捉活素材,开展游戏教学并且注重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对于良好地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注释
① 李宏.借鉴蒙氏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232-234.
② 陈琳.浅谈幼儿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75-176.
③ 许洪媛.幼儿数学教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3:70-74.
④ 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29.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造性思维
儿童从一开始来到人间就开始了模仿、学习以及创造,人的创造能力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确实从小就开始对幼儿进行教训,这样不许做,那样不许做,这样不对,那样不对等。实际上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情况下,就被教训了多次,甚至惩罚了多次。本来他们对外在世界还有很多的好奇心,很有激情想去观察一下,想去尝试一下,但是,被这一道道的禁令,一次次的惩罚限制的不敢想、不敢做了。幼儿的想象力、好奇心就这样慢慢长期坚持的教训惩罚禁锢的消失了,甚至自觉地开始讨厌害怕了。因此,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造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反而会扼杀创新能力。教师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引导儿童一起创造,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的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获得探索行动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主动的进行探索实验,不论成功与否教师都要以饶有兴趣的态度去参与、观察、引导、肯定。
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是来自日常生活、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
四、启发式提问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毫无疑问,儿童需要成人的引导,需要成年人传授他们知识,但是,这种引导和知识的传授一定不是成人直接地给予而是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做,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儿童都是科学家,我们不论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他们都会找到一定的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是符合我们成人的理性思维,但是这对于儿童来说,他是在努力解决一个问题。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甚至对我们成年人具有启发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五、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可以进行正规的学习。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和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幼儿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的发展。
六、设计活动,鼓励创新
幼儿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学习。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游戏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幼儿创新游戏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游戏中,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
篇3
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幼儿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开展启发式教学,开启幼儿的心智
幼儿教师应该就幼儿容易接触到的一切容易回答的事物或者现象,尽可能地多提问幼儿。教师可以开展启发式教学,采用游戏的教学环节,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寻找答案。幼儿教师在幼儿回答错误的时候,要加强启发式引导和点拨,让幼儿多想一想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保持幼儿积极的学习情绪,保证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积极思考。
幼儿的思维运转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问题就是有用的技巧之一。教师要给学生多提问题,打开幼儿心智发展的通道。教师要善于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在思考中越来越聪明,用幼儿自己的思维去适应新的情况。教师要开发幼儿的思维,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幼儿拥有广度和深度的思维空间,思考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幼儿天性活泼爱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也是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条件。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个天性,顺势引导,鼓励幼儿思考,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满足幼儿的创造的欲望。
二、丰富幼儿的感情世界,丰富幼儿的感情知识
幼儿教师要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告诉幼儿,启发幼儿产生思考,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接触家庭外面的世界,让幼儿有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新鲜的事物,为幼儿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思考力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开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让幼儿对事物进行各种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推理,让幼儿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幼儿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开展幼儿的智力游戏,多和幼儿开展语言上的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通过谈话活动提高幼儿的心智水平。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对话启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师要教育的时候注意处理得当,实施教育民主化,不拿分数考量幼儿的能力。幼儿的能力无限多,教师切不可将幼儿的能力扼杀在成绩中。教师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教师经常性地陪伴幼儿,和幼儿开展讨论活动和辩论活动,适当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让幼儿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幼儿潜在的思维能力。
四、教会幼儿独立思考,给幼儿心灵发展的平台
幼儿教师要教会幼儿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辨认事物,探究和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实现幼儿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还要让幼儿在没有拘束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发展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因为,如果幼儿在充满约束的专制的学习环境中,就会思维迟滞,反应迟钝,没有创造力。教师要挖掘幼儿的潜力,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就要在和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中,慢慢消除幼儿的紧张感和陌生感,让幼儿感受到平等和谐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形成独立的思维。教师要创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长孩子的学习勇气,形成幼儿为中心的学习的环境,让幼儿的思维在轻松和谐中得到开发,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五、鼓励幼儿玩中学,让幼儿体验思维的乐趣
篇4
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主动的、新颖性、超乎想象的和事半功倍等特性。帮助孩子在学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自身潜在着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探索的特点,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十分灵活。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创造性思维往往来自逆向思维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年龄还很小的司马光,面对小伙伴落水、生命垂危,自己和小伙伴都够不着水缸,喊大人又来不及的险情,灵机一动,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从破缸中流出,救起了小伙伴,就是与运用了“破缸留人”的逆向思维。
古罗马的阿基米德利用水的浮力和物体的排水量来鉴定国王的金冠。三国时的曹冲在五岁的时候也利用水的浮力称大象的重量,都是应用了找到替代物品,“化整为零”然后“零存整取”的思维方法。孙膑用添兵减灶的办法迷惑庞涓,造成了撤兵的假象,而诸葛亮却用减兵增灶的办法,摆出增兵的架势,瞒过了司马懿,撤军千里。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舞蹈艺术造型,成了逆向思维的代名词。
比如,听完《龟兔赛跑》的寓言,孩子说:“乌龟真笨,本来就跑不快,还要和兔子赛跑。”如果这时教师说:“不对,是兔子太骄傲,所以乌龟先到了终点,所以你要记住好好听老师讲故事。”孩子对于你讲的故事可能就会失去兴趣了。如果老师说:“好孩子,你说得有道理,兔子因为一时大意才被乌龟落下了,如果它没有睡过头,乌龟怎么也赶不上它。所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希望人家睡过头。”孩子对你以后的故事肯定也是兴致勃勃,问个不休。
或者你可以再提出问题请幼儿想象:如果乌龟和兔子再次比赛,他们的结果会如何?孩子们的见解总是令人吃惊不小,有的说:“是兔子赢了,因为她改正了骄傲的坏毛病。”有的说:“还是乌龟赢,因为它把脑袋和四肢缩进壳里竖起来滚,比兔子还快!”哈哈,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限量的。
启发幼儿学会发散性思考
在谈话活动《灰姑娘》中,老师启发道:“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出要孩子做个言而有信、遵守约定和时间的人。“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引出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这些多角度的思维引导孩子能发散性的思考,这不比孩子简单地背会了一个故事更让人惊喜吗?我还设计一些问题,如“上幼儿园时自己乘坐的车坏了怎么办”“国庆节要来了我们怎样布置教室”……
在幼儿园语言方面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还是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老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所具有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
采取良好的方法和形式进行训练
爱迪生说:应当习惯地密切地注意他人得到成功所采用的新奇有趣的创意,只有在解决本身的问题时,你才需要独树一帜的创意。
单向思维是低级的思维形式,它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帮助幼儿克服单向思维形式,养成多角度、多方位、多功能、多途径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先培养幼儿的比较概括能力,再进行分类推理训练,两者构成了思维的阶梯,形成一个系统的序列的整体。
扩散性思维训练,求异思维训练……都要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考方法。培养孩子的多角度思维,可以和孩子的语言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接来,让孩子知道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实际上,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被成人用“幼稚”、“可笑”、“荒唐”等词语压制了,忽略了、扭曲了。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老师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型老师
要培养幼儿的多角度思维能力,教师自身就是先要有多角度思维判断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的思考模式。知识结构的更新,要求博学多才的老师,另外,教师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
实施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并不是不要课前准备,相反,由于师生共同的脑力激荡,教师面临更多知识性的挑战,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获取新知识,才能更有效的安排教学,提高教学的层次。
包靓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有12年的幼教经验始终怀着爱心、耐心、细心和对教育事业的专注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之中。
教育感悟 童真的孩子需要真挚的朋友!
篇5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篇6
关键词:蒙氏教育;幼儿教育;发散思维;创造力;孩子们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117-01
蒙氏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尤其在幼儿教育领域可谓是大名鼎鼎。蒙氏教育着重强调对幼儿思维发育、身心健全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根本诉求是帮助幼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研究蒙氏教育法对幼儿发育、学习的正面影响,极具现实意义。发散思维作为幼儿创造力的主要标志,历来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点培养方向。将蒙氏教育法与幼儿发散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很有现实价值。
一、蒙氏教育法的“人本位”和“人性化”特点决定了其对幼儿发散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
蒙氏教育法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的一张幼儿教育理论,涵盖了现今幼儿教育领域的大部分成果和内容,在世界幼儿教育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依据蒙台梭利的蒙氏教育创建的蒙氏教室则可以视为一个儿童的乐园和小世界,其间快乐无穷,因此深受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同时,在开展幼儿教育的初始阶段,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往往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所谓的发散思维,其实就是思维的扩张与辐射的状态,也可以看做思维能力的蓬勃发展与拓宽,其实是创造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氏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其实包含着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内容,这些着重体现在蒙氏教育法的“人本位”和“人性化”特征中。
蒙氏教育的核心理论就是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天性”,这与发散思维的基础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幼儿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幼儿的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孩子们是否通过教育活动取得了思维、能力的进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发散思维是幼儿思维培养的一个重点,也是儿童天性的展现,这与儿童占据幼儿教育中心的理论不谋而合。利用蒙氏教育法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能够突破传统幼儿教育模式的束缚,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所以,总体来看,蒙氏教育法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发育、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
二、蒙氏教育法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特点可以推动幼儿发散思维的培育
幼儿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思维不断发育、提高和实践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包含着“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关键要素。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独立思维意识是幼儿教育的着重点所在。发散思维的培养其实是引导孩子们更好的思考问题。更广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灵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对思维活跃度的锻炼。蒙氏教育法人为,儿童的个体应该符合“自由,独立,完整”的特点,即孩子们既要充分保持思维的灵活性、活跃度和专注度,同时也要具备集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些其实都与发散思维密不可分。蒙氏教育法强调的“个性”与“群体”的兼顾,其实也正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窗口。
所以,当幼儿能够独立的思考和表达的时候,其实就是思维体系独立的时候,这背后需要发散思维的支撑。发散思维为幼儿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崭新的感官体验和独特的反应享受,这与蒙氏教育的精髓是一致的。独立的幼儿应该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身心、意识和行为完整的幼儿,也就是健康快乐成长的典范。总体来看,蒙氏教育法为幼儿发散思维的培育开辟了一条新路,打开了一扇大门。
三、丰富的教材和教具为幼儿发散思维培养提供物质保证,形成实践式思维
在蒙氏教育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即教材和教具的使用。蒙台梭利之所以如此重视教材和教具在幼儿教育阶段的作用,就是看准了幼儿的天性和需求。简言之,幼儿、儿童们大都活泼好动,喜欢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喜欢接触不同类型的知识,而丰富的教材和教具则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回归到幼儿发散思维的问题,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教材和教具的辅助。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学习丰富内容的教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调动起思维和情绪,拓宽思维面,激发思维的活力,对发散思维的引导式很有好处的。教具是各种各样的教学器材、工具,孩子们在不断感官学习的过程中,透过与教具的接触,可以形成实践化的意识,这也为思维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所以,丰富的、充分的教材和教具是蒙氏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广大的幼儿教师来说,想方设法的提供更加充足的教材、课本,让孩子们更大的接触到教具,并形成思维意识和自觉体验,进而转化为发散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幼儿们的思维能力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思维的活跃度、拓展度也必然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总之,蒙氏教育法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策略,也为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曲 娟.蒙氏教育初体验――对蒙氏教育实践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1).
[2] 周 强.蒙氏教育法对学前儿童数认知能力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8(02).
[3] 王丛岩.在蒙氏教育中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6(04).
篇7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发展;自主性;作用
引 言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的,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全面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使幼儿在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发散思维,培养能力。另一方面,区域活动是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的,在活动选择上更多的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参与率和积极性,是在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范畴内,实现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性的发挥,使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对此,下文就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一、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的,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设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索和发展,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的解决问题,去动手操作,去探索问题的过程,既是对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使幼儿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要求和目的上。而且区域活动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在发挥幼儿自主性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交际能力和创造性。在自主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表达欲望,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模式,会在一个自然而然的环境下,形成一个小的集体,有自己的伙伴,会相互交流、交往,在久而久之,教师也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幼儿自身潜能被挖掘,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区域活动是遵循幼儿天性下创设的,更多的是一种“玩”、“游戏”的心态,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x。在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前提下,适当的增加区域活动的难度,既是对幼儿实际能力掌握和了解,同样也是对幼儿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意志力的一种锻炼,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引导幼儿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幼儿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动力,促使幼儿独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有效的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作用
幼儿时期,幼儿思维能力、自主能力都处于一个起步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规范、标准、专业的指导,对于幼儿成长、成才方面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以幼儿为中心开展,强调对幼儿自身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呢?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区域活动是以集体为单位展开的,目标的设计既要具有针对性,也要符合实际情况,达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活动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幼儿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幼儿个性化的发展,使不同的目标,达到相同的教育效率。如:根据幼儿爱好、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根据幼儿能力选择表现方式等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
(二)构建有效的活动环境。幼儿时期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同样也缺乏耐心,兴趣变换快。我们在创设活动中,如果总是重复相同的内容和活动,往往会降低幼儿的参与意识,幼儿主观意识弱,活动也到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此,除了要在活动内容上创新以外,还可以在物质环境方面加以转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季节变化,不断的创设新奇的环境,由境引入活动,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中,发散思维,融入情感,去自主感受、操作、观察、探索,以培养幼儿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结合教材内容提供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尽管幼儿时期是幼儿思维能力和表现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眼界不断开拓,知识量也日渐丰富,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跟上教师的思维,教师的想法也很难传递给幼儿,增加了幼儿学习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丰富、有趣的材料,以材料的客观性、直白性,让幼儿对知识点产生一个直接的认知,摆脱幼儿对知识难学、难懂的认知,提升幼儿的求知欲,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主观性的发挥。
(三)幼儿的活动。活动作为幼儿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区域活动创设中,要以幼儿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性,促进区域活动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舞,要相信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幼儿自主发展、探索,尽可能的少设置边边框框,避免对幼儿思维的限制,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更多的自,更为放松。二是,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区域活动是尊重幼儿的意识开展的,幼儿有更多的自我选择空间和自由空间,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尽管一再强调教师要与幼儿做朋友,从幼儿角度出发,构建和谐、平等的关系,但相比于幼儿之间,教师这个身份仍具有“严肃性”、“威严性”,幼儿之间更具有共同的语言,更能“玩的来”,交流更为流畅,所表达的意思更能理解,在交往合作中,更能形成一种默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能力,主动的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矛盾。
(四)教师的指导。幼儿时期,幼儿比较敏感、善变,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在区域活动中,要认识到幼儿的这种心态,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引导、辅助作用,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做好带头工作,对于表现优异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表现不足的幼儿也不能盲目批评,要有耐心,让幼儿感受到被关爱、被关心,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1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证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儿习惯,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证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优秀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黎晓敏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晓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5,13(5):165-166.
[2]贺俊.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26(1):298-299.
篇9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 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 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 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 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 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篇10
【关键词】幼儿数学 活动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17-01
当今社会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更新教师数学教学观念
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四五六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中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的多,因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正是促进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4、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首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即应逐渐培养幼儿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5.1 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5.2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