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治疗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在保证教材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使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适应更多更好的培养宠物医疗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理论教学部分与实验实训技能、实践实习考核等课程实验实训内容从传统的教材体系中分离出来,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把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实践教学部分独成体系,为学生毕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除公共课外,把专业理论教学分为专业基础课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两部分,共开设19门课程,总计816学时。其中,专业基础理论9门课程(必修课程6门、选修课程3门),350学时;专业理论10门课程(必修课7门、选修课3门),466学时。
【关键词】高职高专 宠物医疗 理论教学 课程设置 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50-03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是随着社会需求、在继承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和热门专业。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开设在国内为数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宠物医疗专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其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等研究,在前期“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和借鉴兽医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的综合与整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公共课、调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等研究中得到确认,明确了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基础课程600学时,专业课程780学时(含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390学时),总学时为1380学时。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理论课程为816学时,实验实训技能课程为564学时。
1 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高职高专的教育发展仍然处在探索前进阶段,特别在高职高专院校新建立的专业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宠物医疗专业仍然延用畜牧兽医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特别是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对宠物医疗专业教材开发建设的比较少,有些已经出版的高职高专宠物医疗专业的教材往往是高职高专兽医专业教材的翻版并存在内容重复现象,而且已有的宠物专业教材的种类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有些出版社出版的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又不能符合高职高专宠物医疗专业教材的规范,不能突出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1.1 课程设置留给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比重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没有充分按人才定位的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及专业特点来确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对高职高专教材的“必需、够用、实用”的尺度把握不够,普遍来讲宠物医疗专业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比重偏大,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区别甚小,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留给学生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严重不足。从培养目标来看,实验实训技能课程的缺失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不能与企业技术应用保持相对的一致性;二是训练量不够,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1.2 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或多或少地延续了原来的畜牧兽医教学传统,不论在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较保守,开放程度不够,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对社会人才的需求缺乏预测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定量、定性分析,对未来职业岗位能力的确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仅就教材建设而言,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采用普通本科院校教材或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增减一些内容即可,课程设置也大体相差无几,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能力的实用性并未真正得到体现,不适应适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1.3 教材建设落后于国家职业认证标准体系
目前,已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教材与国家职业认证标准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没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合理地进行专业教材职业技能方面的建设开发。
2 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探讨
2.1 课程设置的探讨
按照教育部提出“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重视教学条件建设,重视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状态和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效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根据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人才的需要与几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系统研究,确定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
2.2 公共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公共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内容,按教育部和高职高专院校所在教育部门的统一要求,结合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在普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体规定其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630学时,必修课程540学时,选修课程90学时。公共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内容如表1。
2.3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按照教育部有关教材建设的要求和“必需、够用、实用”有度的尺度,把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课程单独提炼出来,形成了9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其中必修课程6门,选修课程3门。为了便于实践教学独成体系,把传统的教材理论教学部分与实验课程教学部分相分离,把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形成新的教材建设体系。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了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
宠物医疗专业9门专业基础课程总课时600学时(含专业基础选修课程150学时)。其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350学时(含专业基础选修理论课程100学时),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课程250学时(含专业基础选修课程50学时)。宠物医疗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如表2。
2.4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按照教育部有关教材建设要求和“必需、够用、实用”有度的尺度,把专业课程的理论课程单独提炼出来,形成10门专业课理论教材,其中必修课7门,选修课3门,同样把各门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形成新的教材建设体系。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
宠物医疗专业10门专业课程总课时780学时(含3门专业选修课程210学时)。其中,专业理论课程466学时(含专业选修理论课程116学时),专业实验实训技能课程314学时(含专业选修课程94学时)。宠物医疗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如表3。
2.5 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内容的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必须实现新的突破,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理论教材体系,在教材建设中根据不同课程对专业理论的要求,在基本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精选精编教材内容,做到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反映前沿。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完善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教材建设,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博采众长,抓住特色,与时俱进,实现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材建设的重大突破。
2.5.1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内容的建立,是多年来课题组15个高职高专院校任课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总结课题组成员自2005年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和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两轮教材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课题组对宠物医疗专业的9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内容的适用性、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撤减课程的重复内容、增加了对专业课程有益的必要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出了宠物医疗专业的9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建设的编写大纲及主要编写内容(详见附件1)。
2.5.2 专业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内容的建立,同样是经过总结宠物医疗专业几年来的临床教学实践,本着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认真分析、结合宠物医疗行业的实践发展需要而发展、完善的。课题组对宠物医疗专业的10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内容的适用性、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撤减课程的重复内容、增加了对专业课程有益的必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出了宠物医疗专业的10门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编写大纲及主要编写内容(详见附件2)。
2.5.3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理论课程教材建设特点
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育体系为指导,依据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理论课程教材建设方面,突出了以应用、适用技术为主,充分考虑到了教材与教学的紧密结合,重点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各门专业理论课程教材在宠物医疗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出在专业教材建设的编写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编写结构上简略清晰,确保了教材的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
3 理论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主要从整合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理顺宠物医疗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的内容与衔接,撤旧增新,避免教材资源浪费与教材内容重复的角度出发,使教材建设达到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应有的课程设置的要求,在教材的内容上符合当今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发展需要,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使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适应更多更好的培养宠物医疗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把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部分独成体系,我们把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部分与实验课、实践技能、实训课程内容从传统的教材体系中分离出来,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便于学生毕业后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即形成了新的实验、实训技能教材建设体系又与宠物专业理论教材建设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为核心的,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为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科目,能顺利通过农业部和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审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验证佐证。
参考文献
[1] 凌云.李尚群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与实践[R].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4年5月.
[2] 耿明杰.王润霞.王晓典.高教科研2004.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对WTO的策略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3] 吴学军.郑翠芝.高教科研2004.黑龙江省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4] WTO与畜牧业[J].王晓典.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第07期.
[5] 丁岚峰.闫庆健.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篇2
关键词:康复护理课程 现状 存在问题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65-01
1我校康复护理课程开展现状
1.1准备工作
1.1.1教学目标
通过康复护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康复护理知识,掌握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技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的早期恢复;能够运用康复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并运用康复护理理念,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1.1.2课程设置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石凤英主编的《康复护理学》一书为教材。第四学期开课,总学时为30 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试验课10 学时、考试2学时。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的一般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等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
1.1.3实验室建设
设置三个实验室,分成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 PT) 、作业治疗(OT) 、言语治疗(ST)等四大块内容。实验项目包括:康复评定;物理因子治疗、言语治疗;运动疗法2学时;作业疗法;良肢位摆放、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体疗手法。实验设备包括:多功能关节活动测量表、角度尺;上肢运动治疗器械(墙拉力器、手支撑器、关节练习器等);下肢运动治疗器械(悬吊牵引架、平衡杠、坐式踏步器等);沙磨板及附件(可调式)、可调式OT桌、木插板等作业用具;PT训练床、PT椅等体疗用具。操作示教课均在多媒体示教室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操作在实验室进行。
1.2教学方法
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示范教学、回示范、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理论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基本知识,示教演示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康复护理操作的基本要领,实验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操作技能。
1.3考核办法
学生评价方法多元化:(1)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2)结合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出勤情况等方面的考察,综合评定成绩占30%。(3)理论考核:占总成绩70%。
1.4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康复医学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树立了康复的观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康复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
康复护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虽有很多护理院校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程,但学生多认为对以后的护理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2教师
我院康复课程授课老师为护理专业毕业教师,上岗前自学康复护理理论内容,在康复护理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在上课过程中,对部分康复专业知识的讲授感觉力不从心。
2.3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能够满足教学一般需求,但与学生互动较少,教学方法灵活性待加强。实验课均为实验室练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场所收到限制。
2.4实验课
我院康复护理的实验室面积较小,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无法系统展开。实验课程设计单调,无法联系临床病例,见习基地还未建立,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动手机会。
3对康复护理教学的建议
3.1 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及全球老龄化的挑战, 康复医学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护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
3.2师资队伍建设
选送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康复护理相关课程,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及学术会议,定期下临床进修康复护理临床技术。制定教师考评方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监督、促进,并制定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学习新理论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教学方法
康复护理课程实践性强,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如采用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病例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等。
3.4加强康复护理实训,建立康复护理社区见习基地
加强康复护理技能实训,为护生提供见习场地,有利于护生今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基本的康复技能应由教师在课堂示教后,让护生在实验室练习,并及时在医院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巩固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社区有很多康复护理对象人群,建立社区见习基地,增加护生实训机会。
参考文献:
篇3
简历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求职和招聘中间的一个重要媒介,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和企业招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简历模板参考,以供大家阅读。
大学生简历模板一:姓名:
出生年月: 1988-10-11
民族: 壮族
现居住地: 四川省/攀枝花
婚姻状况: 未婚
学历: 大专
毕业学校: xxx建筑工程学校
专业: 建筑工程机械
手机: 15xxxxxxxxx
电话: 0873--xxxxxxxx
电子邮件:
自我评价
我的优势是认错不认输,对事业充满希望.现在我的学历是大专在读,大专毕业证要晚两年拿.我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是学完的.而起很优秀.
教育背景
教育四川省xxxx市建筑工程学校
主修专业:建筑工程机械
学历: 大专
技能专长
计算机: 施工现场管理、测量、预算、CAD
其他专长: 钢筋工证书、测量工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一及证书.
培训
培训时间: 20xx年1月~20xx月1月
培训机构: 测量、抹灰、砌筑
培训内容: 施工技术、测量、CAD
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 手机:15xxxxxxxx 电话:0873--xxxxxxxx
通讯地址: 四川省xxxx建筑工程学校
其他联系:
大学生简历模板二:姓名:
性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
户 籍:广东
年龄:26
现所在地:佛山
身高:1.75cm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教育背景
2012.9-2021.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3.9-2014.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ACCESS课 (选修)
2014.3-2014.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心理咨询 (选修)
主修课程
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专业英语 计算机基础 C语言 机械制图 理论力学 机械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液压与气动 机械设计 测试技术 电器与PLC控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
单片机原理及运用 模具设计 特种加工 CAD/CAM技术 数控技术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现代企业管理金属切削原理/刀具/机床概论
工作经历
2013.5—2013.5
(五一) 佛山苏宁电器有限公司 推销员
负责推销西门子,海尔系列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熟悉推销过程,锻炼和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2014.1—2014.3
(寒假) 酒店 厨师助理
负责为相关厨师提供相关的帮忙,包括菜单,配料,送菜,原料准备,卫生工作等。基本熟悉酒店行业厨房内部的运作,对服务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第一次春节不回家过年,让自己了解到了更多的东西,体会到生活的另一面。
2014.7—2014.8
(暑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家教
初步了解家教工作运作;掌握家教中心的开展流程工作;在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实践与实习情况
2013年6、9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致用楼车间 六周金工实习
2013年7月 佛山水泵厂 参观机械加工、锻造等过程
2014年7月 佛山****陶瓷公司参观陶瓷生产过程
2021年9月 **第一拖拉机厂 生产实习
大学主要实验
机械原理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设计/半自动平压模切机构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凸轮传动设计) 单片机调试实验 测试技术实验
机电传动实验(电机特性测试) 电子课程设计(路灯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车刀角度的测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车床静刚度自激振动和消振)
数控实验(编程与加工)
特种加工实验(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数控线切割) 数字模拟实验
物理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材料拉伸压缩弯曲应力测定)
电工技术实验(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绘)
英语水平
* 基本技能: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 标准测试:大学本科英语
计算机水平
1、熟练windows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2、熟练office(Word
Excel PPT )的操作.
3、熟练掌握C语言.
4、熟练AutoCAD画图.
5、熟悉Solidworks
Pro ENGINEER MasterCAM 等三维制图软件.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获得学习进步奖,单科优胜奖
参加机电学院辩论赛获团体第二名,个人获最佳辩手
参加书法比赛获三等奖
优秀新生
自我评价
从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上讲,我自认为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在机械设计制造方面有浓厚的兴趣,熟悉Pro/Engineer,MasterCAM,SolidWorks,AutoCAD等三维CAD/CAM工程应用软件
工作方面: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精神较强,谦虚谨慎,吃苦耐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协调组织和沟通能力
处 事:头脑清醒,自信善良,乐观大方,乐于助人,做事稳重,热衷时尚,有个人主见
其 他:喜欢户外活动,热爱羽毛球,酷爱足球,热爱旅行,喜欢组织羽毛球、足球等比赛,搞团体活动
求职意向
从事数控、模具、特种加工、金属加工工艺等行业
从事自动控制,微控制等系统的软硬件开发以及维护工作。
从事机电相关的机械设计制造、产品设计,品质检测,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
从事机电一体化,电气单位以及设计院所设计工作。
大学生简历模板三:姓
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中山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湖南身材:176 cm 72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30诚信徽章:人才测评: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电话:手
篇4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畜牧兽医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诊疗方式上,更加注重往诊;在诊疗动物种类上,更加注重牛猪犬禽;在诊疗疾病种类上,更加注重群发病;在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上,更加注重诊治与防控相结合;在工作岗位类型上,更加注重兽药、饲料和种畜禽等企业技术服务与疾病防治指导岗位。因此,研究和创新本专业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而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教、学、做一体化原则和行动导向课程理论的提出与应用,给高职动物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操作经验。
1现有课程体系的分析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虽然开展了一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科体系的问题。在很多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计还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这个基本逻辑安排的,或者分为公共课、基础课、技术课和技术训练课等类型。
1.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处理不当
由于教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的被推动,教育思想讨论开展的不够,指导思想上的深入思考、理论研究、工作积淀不足,造成一些专业教改流于形式。很多课程体系的性质表述上,不是“学”字泛滥,就是“技术”一刀切,恰到好处者甚少。一些研究项目,不顾课程实际,一味地追求工作过程和项目教学的时髦,没有真正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弄清学科体系和能力教育体系的区别。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
一些院校虽然主观上注意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的相对独立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仍然相互独立,没能真正根据社会、行业、企业和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融合为一体。
1.3课程体系所反映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首先是具有浓重学科色彩的动物内科病、动物外科病、动物产科病、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五大临床课仍然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后,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绝对核心地位,而没有给在此后安排直接应用的畜种病课程预留充分的空间。传统兽医与现代动物医疗工作者工作内涵的不同长期被忽略。其次是伴随行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些新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没能及时地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中反映出来,反而对本科教育某些学科的发展紧追不舍。比如药理课程已发展为药理与毒理,却没有改造为动物药品应用课程。
2构建动物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原则
2.1高职教育的时代需求原则
构建新课程体系时,首先认真全面地分析了本专业传统课程体系的优势与弊端,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之所以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因素。认识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学科本位到岗位能力本位,从知识本位到职业能力本位,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封闭办学到开放办学,从一次学习到终身学习,都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2高职教育的社会行业需求性原则
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职业定向性,专业设置具有行业适应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岗位针对性。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应用为主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以应用为宗旨和标准。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地方、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行业和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3教、学、做一体原则
改变精英教育背景下以教师、课堂、教材和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定势,解决教室讲病,黑板看病,讲不明白,听不进去,学不会,记不住的问题。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为一体,教学做合一,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使学生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能适应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3动物医学类专业以畜种病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确定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职岗位群。根据毕业生的主要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
3.1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动物养殖企业、动物诊所和动物相关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等方法,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针对各种常见畜禽等动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检疫检验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主要应职岗位是动物诊所的临床疾病诊疗岗位、养殖场的动物疾病防治岗位、兽药饲料企业的技术服务岗位和动物疾病诊疗及动物保健品经营方面的自主创业。
3.2岗位能力的分析
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工作过程是在疾病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剖检分析的基础上,对畜禽疾病进行全面分析,作出综合诊断,并进行治疗和预防控制。本专业培养目标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
3.3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工作任务调查,收集分析出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复杂程度归纳出本专业行动领域,按照学生对职业内涵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为学习领域(课程)。
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是疾病调查、临床检查、影像诊断、血粪尿常规检验、血液生化检验、病原体检验、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药物预防与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接种检测、消毒杀虫灭鼠、封锁隔离销毁和牛犬猪鸡等动物疾病的诊治防控等。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可归纳为临床诊断、微生物检验及免疫检测、寄生虫检验、病理剖检分析、疾病治疗、疫病预防、疫病控制、牛羊病防治、犬猫疾病防治、猪病防治和鸡病防治等行动领域。
上述行动领域可整合构建为动物临床诊断、动物微生物检验及免疫检测、动物寄生虫检验、动物病理、动物疾病防治基础、牛羊病防治、犬猫疾病防治、猪病防治、鸡病防治、中兽医和动物及产品检验检疫等行动领域课程。
与传统的兽医专业课程相比,新的课程体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诊疗防控检的基本工作任务类型。二是不再以内外产传寄五大临床课为核心,而是将其作为畜种病的单项能力基础重构于课程体系之中,因而更加适应职业教育突出实践应用和行业发展对动物医学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能力需求变化。
篇5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常常惊叹我们的大脑竟然具备如此发达的功能:当大脑某一部分受到损伤,我们就会活动不能,感觉异常,无法言语,还可能情感反应失常,甚至影响食欲,心率,呼吸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功能。诚然人类已经获知了许多关于大脑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但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远非我们目前所知可以揭示。因此,相比其他医学专科而言,神经病学教学显得难度更大,往往被同学们形容为“天方夜谭”,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如何让神经内科课堂教学易于领会?实践教学易于施行?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常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课程设计遵循与感知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各种感觉的结合,即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知觉来源于感觉,但不同与感觉,它比感觉更为持久,也更具有理解性和整体性,是掌握知识方能达到的认识层面。知觉还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人类认识每一个事物的过程都是从感觉到知觉,从事物的个别属性逐渐升华到整体属性的过程。《神经病学》课程设计也应遵循从感觉到知觉,从个别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学生既往的知识经验。
比如说,《神经病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定位定性诊断,而这正是缺乏临床实践和神经解剖知识的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内容。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功能各异的大脑、小脑、脑干;脊髓不同节段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同一节段症状又因为前角、后角、后索、侧索等位置不同症状各异。神经系统疾病定位上讲显得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如果试图一下子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定位诊断势必难度太大。因此,课程设计上应该遵循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整体,不能急于求成,灌输式教学。按照我们的经验,定位诊断在每个章节开始时分别讲述,这种效果明显比从中枢神经系统讲到周围神经系统的单独定位诊断授课更为易于领会。比如在大脑疾病章节中按照额叶,颞叶,基底神经核,脑白质等部位讲授大脑的定位诊断,脊髓疾病章节也按照横向定位和纵向定位讲授脊髓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再讲述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定位诊断。当学生们对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各个部位的定位诊断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总体课程最后再总结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规律,这样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也就自然地上升到能够更为持久记忆、更为深刻理解的知觉水平。另外,根据感知觉的认识规律,讲课时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各种感觉传入,比如插入音乐,图片,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注意色彩的搭配,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模型复习学生的神经解剖学知识,这些相关知识经验也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性。但是,需注意的是避免过多重复刺激造成条件反射的抑制,引起感觉性下降。课堂上也需有意识增加一些提问,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由于不正确的知觉引起错觉产生。
二. 课堂讲授把握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所有学习过程的奠基石。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规律,即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为了取得良好记忆效果,要及时复习。人类有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主要以感觉后像储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一般维持在1秒内;短时记忆系统容量有限,主要以听觉编码和形象编码储存,一般维持在1分钟内;经过复述后,短时记忆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一般维持在1分钟以上,以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种,具有较好的理解性。
医学课程具有记忆量大的特点,课堂记忆效果往往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神经病学》课程也是如此,短短一个学时有大量的新知识要求学生快速记忆,我们经验发现课堂讲授中如能遵循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将能更好地提高授课效果,也降低了学生考试复习的难度。比如,课堂讲课中注意三个记忆系统的规律,从瞬时到短时,从短时到长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的知识尽量初次讲授时增加图像,影片等强化形象性,以形成较好的瞬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图表,语言等以形象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形式提及,帮助形成更好的短时记忆,每堂课最后采用简要复述的形式,帮助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比如,讲授横贯性脊髓病时,先给学生看一张桑兰或者张海迪的图片启动瞬时记忆,然后讲授脊髓损害后的运动症状,感觉症状,植物神经症状等,主要内容讲完后用表格形式列表总结,帮助形成短时记忆,最后结束前再复述一次所学内容帮助进入长时记忆。另外,根据遗忘规律,在每节课前可以简要复习下前面内容,这样就可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但是,由于记忆中还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又可称为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因此每堂课的设计也不应内容太多,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尽量分小节分段授课,形成多个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这样学生课堂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三. 教学互动注意与沟通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组成。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心理状态的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上的互相感染。沟通中反馈和背景也非常重要。反馈是沟通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最终目的的重要前提,沟通时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
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神经病学》课堂上最常使用的教学互动手段有提问、点名回答、自由回答、自问自答、朗读英文术语、说出幻灯片上图片中的标记物、大家想一想……大家说说看……等;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等等。总结近年来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互动涉及的环节从心理学角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信息源的趣味性。设计的教学互动方法应新颖有趣,使得学生好学乐学。(2)创设良好的沟通背景,根据学生特点可以适当使用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保证互动背景和谐。(3)充足的信息必不可少。应提供与学生互动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使学生可以易于领会互动内容。(4)及时反馈,比如在课堂互动中随时提了解大家的理解程度,尤其对于某些神经系统难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否则容易引起厌学情绪。(5)如果互动中出现障碍,比如提问后无人回答,或者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互动,要分析原因,是否与教师本身相关,或是与所授内容相关,或者与教学互动方式有关。及时调整,更好地完成教学互动环节。
四. 诊疗思路侧重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用顺藤摸瓜来形容一点不差,医生常常在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相比其他医学学科而言,神经内科教学更侧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了解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至关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四种。
在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常常交互使用,缺一不可。有些疾病初期的病例的体征不够完全,到底损害部位是哪里常常显得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妄下结论,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动态观察总结。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受迁移和定势的影响,前者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后者是指事先的心理准备对思维活动的影响。比如,学习了脊髓炎的诊疗后,再学习脑炎的诊疗思路可能相对容易;教学中首先讲周围神经的组成,然后再学习髓鞘和轴突损害的相关周围神经病,这样学生更容易领会贯通。另外在培养神经内科诊疗思路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前者是把所有解决方法都一一尝试,这种方法能保证问题的解决,但在临床思路中不可取,容易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后者是运用已有经验,把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然后逐个实现问题解决,这种方法在临床思路中较为常见,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常常用排查法逐个解决问题,比如先除外颅内病变后再除外颅外病变,除外脊髓病变后再除外周围神经损害等。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活动的这些规律和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神经内科临床思路。
五. 临床实践围绕与动机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和内部动力。动机与效果之间一般说来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效果。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两种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中都发挥作用。但是,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如果外在动机的作用大于内在动机的作用,个体行为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医学生而言,临床实见习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重要技能培训。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病种多,涉及面广,学生必须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行为才能较好掌握神经病学临床实践。近几年来,由于医学生就业的难度增大,考研升温,许多学生为了考验而舍弃难得的临床实习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临床实践能否搞好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将较好地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提高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多增加一些观摩,比如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癫痫等症状体征的观摩活动,还可以把实践教学安排多样化,神经系统查体和腰穿这些实际操作与病史采集相结合,门诊与病房相结合以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内在动机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小范围的集体会诊,用集体的气氛来感染个人,提问还可以附带一些奖励措施,结合考研内容进行教学等,这样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外在动机。但是,必须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强迫教学,尽量让实践教学在严谨和轻松的原则下顺利进行。
总之,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掌握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并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推广发扬。
[参考文献]
[1]陈洪霞.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教学的启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111-113,
[2]王佳伟,李丹.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6-187.
[3]陈家麟.基础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篇6
在针对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授课中,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等。但生物专业学生的学科知识架构与药学专业学生差异较大,因此《天然药物概论》相比于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在授课侧重点上应有较大调整。基于此,在课程整体定位上,旨在要求学生能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及基本理化性质,掌握典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或活性成分的一般途径和研发思路,从而为其日后从事生物医药相关行业奠定基础。但现阶段并没有可完全参考的教材,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授课内容是成功开设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
1.1绪论部分的授课侧重
绪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把握学科主脉。非药学专业的学生,能从本课程中获得什么,可能在第一次接触时,将对他们有较大影响,因为这是建立兴趣与感性认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部分,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天然药物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几个常见术语如中药、中药材、生药、草药、民间药及民族药等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彼此之间的异同之处;②天然药物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学科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开展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意义;③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掌握来源于天然药物的新药研发过程,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科最新研究动态,重点介绍生物活性研究相关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或活性成分的一般途径。与此相比,对于《天然药物化学》传统教学中重点讲授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进行适当的简化,让学生了解主要方法和整体策略即可。另外,生物合成是近年来创新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同时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对此也往往比较有兴趣。因此,其相关内容可单独作为章节内容进行授课,并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和目前的前沿动态(如生物信息学、组合生物合成、微生物转化、细胞工厂构建等)向学生作更为全面的介绍。
1.2侧重天然活性成分的典型化学结构类型的授课
在各论的教学中,对药学以外专业的学生,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扩充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对天然药物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对每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一定的认识,对各类化合物中临床上使用的一些代表性化合物比较熟悉。基于此,在授课中,并不像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那样对各种类型的天然产物结构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只选取几大类典型结构类型展开授课,主要包括糖和苷类、黄酮类、萜类(包括三萜及其皂苷)和挥发油、甾体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如果只是简单的对这些天然产物类型的分类、结构特征及代表性化合物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无味。因此,针对生物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做到“少而精”,即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另一方面在讲授代表性化合物时可结合典型的、普通人所熟知的中(草)药来讲,同时将该代表性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该味药材的药理活性相关联:如讲到苷的分类时,醇苷可以红景天及红景天苷为例,而酚苷则可以天麻和天麻苷来展开讲解。这样学生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活性天然产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又能通过典型药材及其代表性化合物的重点讲解来强化对这类天然化合物结构特点和活性的认知。另外,各类主要结构类型的授课侧重点上也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兴趣做适当的调整。如糖类化合物(尤其是多糖)近年来研究比较热,生物专业的学生也常常会碰到相关的内容,因此加大对糖和苷类化合物的授课力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物专业学生往往在糖化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薄弱,所以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能较系统地掌握单糖的立体化学、糖和苷的分类、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糖链的结构鉴定方法等,将为他们以后科研工作中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又如有些学生对食品科学或药膳等很感兴趣,那么可以在黄酮这一章节通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如很多蔬菜水果里都富含山萘酚和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扩充和详细讲解。
1.3加强典型天然药物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的授课
此部分应该是整个教学课案里最难的一部分,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教师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依此来合理组织授课内容。此部分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以某一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心脑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药物等)为中心线,围绕不同靶点,将课程中涉及的重要天然药物和实际中应用较多的药物串联起来讲。如介绍抗肿瘤天然药物时,可重点系统介绍鬼臼毒素类、长春碱类、喜树碱类和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的发现、结构改造和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穿插介绍近年发展起来的美登碱、冬凌草甲素、combretastatin类以及来源于海洋的天然药物如Et-743,Eribulin等。授课过程中,注意正确把握点与面的关系,做到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面结合。
1.4弱化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授课
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本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的授课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生物专业往往不开设有机光谱分析方面的课程,如果强行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势必收效甚微,甚至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授课中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即可,让学生从宏观上对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基本思路有所认识,了解结构解析的基本流程和策略,以后科研或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知道如何去进一步提高或解决。同时在授课中采用生动灵活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灌输式,将有助于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
2教学方法探讨
相比于授课内容,生动灵巧的授课技巧可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笔者在所授的《天然药物概论》课程中,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2.1寓教于乐,引入生活细节
天然药物化学内容纷繁复杂,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和晦涩难懂。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平铺直叙地讲授,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一些与天然药物化学知识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则很容易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将深奥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因此会对以后的课程有种特别的期待。比如,在讲授典型的黄酮醇类结构如山萘酚、槲皮素等化合物时,可穿插这些化合物与人们日常饮食习惯的紧密关系;同时可引入“为什么说女性多饮豆浆可延缓衰老”这一话题,由此引导学生对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及类雌激素作用展开学习;又如,在三萜及其皂苷类这一章,可引入“为什么芦荟可以美白肌肤”、“为什么很多护肤品及化妆品里含有熊果酸”这些话题,从而导入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学习;在讲到木栓烷型三萜时,其代表性药材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学生可能不太熟悉,但若将其与中国武侠小说里经常提及的“断肠草”关联起来,并阐述其如何由一味毒药发展成为目前治疗类风湿疾病的有效药物,学生势必印象更为深刻。再如,在讲授生物碱相关知识时,这类例子就更多了,类似吗啡英文名morphine的来源;为什么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是因为黄连中含有喹啉类原小檗碱型生物碱;为什么食用发芽的马铃薯会中毒?是因为其中一种甾体生物碱类毒性物质———龙葵碱的含量大大增加;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到底是何种毒,以及武侠小说中的“情花”毒性又是从何而来等等。通过穿插讲授这些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天然药物并不只是一个个干燥、抽象、复杂的化学结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本课程产生亲切感,增强他们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热情。
2.2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如在学期中,安排班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取一种感兴趣的传统药材(如人参、枸杞等),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调研,然后在课堂上以PPT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适当地予以点评。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前面所学天然产物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所传授的天然药物知识有一定的侧重点。而通过文献调研,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范畴,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意义。如课堂上教师会重点讲解青蒿素的结构、发现的时代背景和结构改造等知识,而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调研进一步了解到青蒿和黄花蒿两种基源植物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从这样的交流与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很多学生自身相关信息,如学生主要对天然药物的哪些方面更有兴趣,他们目前阶段的知识架构系统的长处与短处,他们对前期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笔者发现,这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也具有很好的“教学相长”效果,不但学生有提高,教师也往往能从中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实现“教”和“学”两方面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总之,对于具有惰性的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法不失为一种良策。
2.3中英文专业名词对照讲授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是当今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除了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前沿信息、国际上天然药物研发的思路和策略外,也应注重加强学生对英文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为其将来继续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中英文专业名词对照讲授,使学生能掌握本领域基础的专业术语英文,做到可基本无障碍阅读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其实,本门课程出现的常用专业词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属于基础英语范畴,只是将其应用到了专业领域,而且专业词汇大多是复合词,只要学生掌握常见的前缀(如表示数量的mono-,di-,tri-等,表示结构变化的epi-,iso-,ent-等)、后缀(如表示结构特征的-ene,-ol,-one,-olide,-oside等)的含义,并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轻松。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本领域的英文文献,这将有助于他们了解本专业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对部分章节开展双语教学。
3结语
篇7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2 - 0081 - 08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2.012
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老年大学不仅面临供需失衡、“一座难求”的紧张局面,同时,在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以开设艺术课程为主的老年大学,生搬硬套以知识学习为目标的普通学校学科教学模式,因而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没有依据老年人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特点来实施教学,更没有依据老年人学习音乐的目标――交流、摆脱老年孤独、愉悦身心等非音乐功能需求 来实施教学。老年音乐教育尚没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其理念上还处于音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和浅表性娱乐阶段,这也是目前国内老年音乐教育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原因。
在老年大学音乐教育中引入德国奥尔夫教育理念,其一是希望改进现有的老年大学音乐教学观念和方法,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更健康、更快乐且无压力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其二是进一步拓展奥尔夫教育理念适用于国内的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推进奥尔夫教育理念在老龄层次的教学研究。
一、我国老年音乐教育概略
(一)老年音乐教育的定义
“老年”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后简称《保障法》)中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施祖美在其《老年教育策论》中指出:“老年教育指以退休期的老年人口为教育对象,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教育目的……的教育过程。” {1} 潘澜将老年教育定义为:“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教育和学习活动。” {1} 根据这个定义,老年音乐教育可以描述为以老年人为对象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活动。目前的老年音乐教育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如省、市、区的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也有各种老年音乐社团(如老年合唱团、戏曲团等),还有各种老年音乐活动中渗透的音乐教育,以及随着互联网一起发展起来的网络远程老年音乐教育等等。本文主要以老年大学的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实施老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老年音乐教育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需要音乐教育是由他们的需求表现决定的。根据对成都市三所老年大学 {2} 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中音乐类课程的开班比例最高,这说明音乐教育是最受老年人青睐的一项内容。
其次,法律法规明确了老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老年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法》第七十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3} 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老年教育做到了有法可依,为真正实施六个“老有” {4} 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老年人愉悦身心,促进肌体健康。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之于老年人,能排解心理的孤独感,丰富精神生活。器乐学习时眼、手、脚的同时参与,可使老年人的末梢神经的灵敏度得到锻炼,大脑的指挥系统保持正常的运转。同时通过集体学习,提高老年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家庭和睦以及和谐的代际传递,最终促进社会的大和谐。
(三)我国老年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是老年音乐教育主要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目前我国老年大学开设的音乐课程主要有声乐、合唱、戏曲、舞蹈、电子琴、手风琴、钢琴、民族乐器(古筝、二胡、葫芦丝、腰鼓等)、舞蹈等。
二是社区音乐活动成为老年音乐教育的有效补充。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导致老年大学已无法满足老年人享受教育的需求,转而以社区合唱团、艺术/曲艺团、舞蹈团、老年广场文化等多种形式展开。
三是家庭老年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形式为老年人在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媒体获取音乐资源。
四是近年逐步发展成熟的“慕课”(MOOC){5}网络课程成为老年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慕课优化了传统的网络视频教学,解决了传统远程网络教学单向性、缺乏互动性的问题,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其很大程度上再现了现在学校教育的模式。但本身存在的不足是缺乏老年人集体学习方式中面对面的交流过程,而面对面的交流是排解老年人内心孤独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老年人音乐心理特征
(一)生理、心理特征
1. 生理方面:据研究表明:“人的衰老大约是从30岁开始就出现某些生理结构的老化。到了70岁时,人体组织细胞会下降30%。” {1} 人体的衰老表现为肌肉弹性的降低和力量的减弱,细胞减少、器官萎缩、体态衰老、心血管老化、呼吸功能衰退、消化功能降低、运动耐力减弱、脑细胞减少,“韧带、肌腱萎缩僵硬,老年人动作变慢,反应变迟钝。细胞基础代谢量的降低,各种功能的减退,储备能力的降低和适应能力的减弱等等。” {2}
2.心理方面:情绪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会面对退休后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如社会角色的转变,生活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量的减少,记忆力的衰退,健康状况下降,产生对死亡的预知及恐惧,因伴侣或朋友的离世而陷入悲伤情绪之中,在生理及心理上对子女的依赖、需求等等。其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疑心、孤独等悲观与消极的情绪,以及性格固执、自尊心变强等现象,给自己和家人造成巨大的精神与心理压力,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健康。
3. 智力方面:“人的智力从50岁开始下降10%;60岁下降20%,而到70岁会下降30%左右。” {3} 根据卡特尔的流体智力(液态智力) {4} 和晶体智力 {5} 学说,“流体智力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心理能力?l展的趋势是一致的。” {6} “流体智力40岁就开始减退,而且减退较快,60岁减退明显,如近事记忆,思维的快慢等。而晶体智力直到七八十岁才有所减退,而且减退缓慢,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比如常识、词汇等。” {7} 老年人的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在发展上具有特殊性,周朝东教授在其博文中指出:“老年人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呈现为反向运动变化。流体智力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明显趋势;而晶体智力不仅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反而因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表现出上升的态势。”{8} 另外,老年人的晶体智力因个人文化修养、知识经验的积累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4.学习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学习能力,60岁时相当于20岁时的90%,70岁时相当于20岁时的80%或70%。”{9} 从这一研究结论来看,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在60~70岁时降低幅度并不太大,而老年大学中,这一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其流体智力的保持和晶体智力的提高。
(二)音乐心理特征
老年人因其在实践活动方式、认识和创造活动的方式、人生经历等因素与其它年龄层次群体的差异而呈现出老年人群特有的音乐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自觉能动性高。老年人接受音乐教育完全是超功利性的、自发的且没有学历教育压力的。他们不是为获得某种学历而必须学习相关课程,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所需以愉悦身心、圆梦等非功利目来参与学习。其终极目标就是愉悦身心,是一种真正的人性化的、自由的、无压力的学习。老年人学习音乐不是单纯追求技巧上的娴熟,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通过音乐去感受生命的律动,实现生命情感的再创造。
2. 交互主体性突出。在老年人音乐教育的学校或场所,音乐施教与受教者,以及受教者与受教者之间所构成的关系更应该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主体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结构不分地位高下、身份贵贱、权力大小、都是我和你的爱的关系。{1} 也就是说在老年大学或老年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同学之间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的彼此尊重和平等。
3. 超功利性的。黄剑敏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老年教育的‘游戏精神’的主要特征有:自由性、超功利性、愉悦快乐性、富有创新性、平等参与性、合作互动性。” {2} 老年音乐教育具有游戏性的、超功利性的性质,他们既不是为了养家谋生,也不是为了功名利达,而是通过这种游戏方式获得高级需要的满足。
三、奥尔夫教育理念
(一)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
德国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幼教、早教、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治疗等诸多音乐教育领域。而将这一理念应用于老年音乐教育,在国内尚属空白。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发现,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及其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正与老年音乐教育所应有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奥尔夫曾说:“‘原本’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一起的。” {3}
从音乐哲学上看,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即是从“音本体”转向“乐本体”,从西方哲学二元对立的哲学观转变为主客体合一的哲学观点。在后来的音乐教育哲学发展上,雷默的审美主义哲学与埃利奥特的实践主义哲学即是这两种哲学观的最好阐释,后现代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又进一步厘清了音乐和人的这种关系。音乐不仅仅是音响的物理运动,它更为重要的含义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它需要人的实践参与,才变得有存在的意义。脱离人的实践而讨论音乐的存在,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正如奥尔夫所讲:“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 {4}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综合性。在奥尔夫的音乐课中,欣赏课会运用歌唱、器乐、声势、戏剧表演、舞蹈等表现形式;歌唱课、器乐课也可以运用声势、舞蹈、乐器、语词等。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每一课例都可以极大地综合各种表现形式,在独立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教学手段去丰富课程内容;也可以说奥尔夫教学模糊了传统学校音乐教学模块的边界:欣赏课不只是静听,器乐课也可以有语词的加入,歌唱课也不只有嗓音。这种综合过程中又指向奥尔夫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即兴,奥尔夫音乐课程中,均要求有即兴的、发自内心的、身体的原始的音乐表现――即兴的唱故事、即兴的声势、即兴的舞蹈、即兴的器乐合奏。这种即兴性又最终体现了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核心理念。这就是奥尔夫当年孜孜以求的目标――原本的音乐本身就是诗、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
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包括原本的音乐、原本的乐器、原本的语言形式和动作形式。例如,从最简单的语词中提炼简单的节奏,如用人名、美食、名胜古迹等提炼节奏型,再进行扩展变化,不断的加入声部,即兴的演奏、固定低音、小型回旋曲式等。歌唱部分从下行小三度模仿布谷鸟叫开始,逐步发展到五声、加入半音、七声、大小调等。声势教学从最简单的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包括现代声势)可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多声部声势活动。
(二)奥尔夫教育的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奥尔夫只是给了我们一种思想和力量――通过音乐教育,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奥尔夫教学法只是一种思想。” {1} 奥尔夫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嗓音活动、动作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 {2}其节奏教学始终贯穿于三个方面,从最简单的、原始的节奏入手,引入各种教学内容。
1. 嗓音活动。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嗓音活动主要有歌唱和节奏朗诵活动。奥尔夫本人十分强调歌唱教学,他认为没有歌唱的学校是“沉默无声的学校”,这让他觉得“充满忧虑”。奥尔夫的歌唱活动包括即兴的唱故事、唱儿歌,在教学方法上也借鉴引进柯达伊的歌唱教学。
2. 动作活动。动作活动又可分为声势活动、戏剧表演、律动和舞蹈。奥尔夫认为语言、动作和音乐是统一不能分开的。声势活动是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又一独创内容,通过身体打击乐――捻指(高声部)、拍手(次高声部)、拍腿(中声部)、跺脚(低声部)可以用身体构成四声部音乐。为此,奥尔夫专门编写了声势活动的教材《节奏――旋律练习》。在教学中,通过身体打击乐去发现不同的音响、音色,从而感受音高、音色等方面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产生出千变万化的音响效果和节奏韵律,能使音乐参与者获得奇妙的音乐体验。
3. 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打击乐器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两类。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有钟琴、铝片琴、钢片琴、木琴、音砖等;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有三角铁、串铃、响木、双响筒、铃鼓、手鼓、非洲鼓等。此外还有担任旋律性乐器的竖笛。
奥尔夫的乐器演奏教学往往从最简单的节奏入手,常采用低音固定音型伴奏,旋律?部即兴演奏,常用小型的回旋曲结构。
四、奥尔夫教育理念在老年音乐教育的应用
(一)与老年音乐教育的联系
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儿童,但是在奥尔夫开始创办京特学校时,他们的教学对象并不是儿童。“京特学校的教育,是从17位18岁至22岁的女学生开始的。” {1} 办学目的也“主要是为培养那些将从事音乐专业或担任音乐教师的年轻人,而不是儿童。” {2} 因此,1948年在为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学校节目录制的时候,奥尔夫对这个计划还比较犹豫,以至于他谈到:“以前的音乐教材(注:指京特学校时期)是为了动作训练写的,也即是或多或少是为成人设计的,那样对孩子是不适应的。” {3} 奥尔夫“原本性”的教育理念是在儿童教育发展成为体系之前(1948年广播节目)即京特学校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型,而那时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成人。后来将教学对象的重心转向儿童除与广播节目引起的反应有关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当时杜威儿童中心的教育哲学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其实是始于成人教育。
(二)可行性分析
老年精神音乐学在老年人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和音乐传播对老年人音乐生活的影响等多方面取得了实证研究结果。例如,不同的音乐情绪、速度、风格对老年人产生不同的治疗功效;强调了老年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揭示了老年音乐教育的特征及其规律;老年人学习音乐对其听觉能力有所提高;老年人学习钢琴能提高其大脑加工速度、工作记忆量,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有积极作用;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阐述了音乐与老年人在“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心理生活;实证了音乐学习有助于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流体智力的保持与晶体智力的提高,等等。这些理论或实证为老年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完善老年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积极作用。老年精神音乐学为奥尔夫教育理念在老年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支撑,成为本文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首先,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适用于老年人。同时,奥尔夫教育的教学对象也不仅仅局限在儿童音乐教育上,廖乃雄认为奥尔夫的五卷《学校音乐教材》甚至更适合成年人使用。20世纪20、30年代,奥尔夫在京特学校从事教学的对象完全是成年人,他对音乐教育的改革首先是从成年人开始的,因此,该书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成年人。{4} 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也必须把整个音乐教育的对象扩展为由儿童到成年人直至老年人的“毕生长久的音乐教育” {5}。奥尔夫教育理念“已经将‘原本性’音乐的教育活动的对象和范围扩大到远不止儿童音乐教育、更不是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而是包括所有成长着的人、乃至专业音乐家的培养领域。” {6} 因为所有音乐教育,都有一个“原本”的起点。从这些资料来看,奥尔夫教育“原本”的教学对象是成年人,到了今天,奥尔夫的这一教育理念已走遍世界,其开始在教学对象的领域不断扩大,“第二部专辑行将编辑出版,主要描述奥尔夫教学法在新的教学对象方面的拓展:把奥尔夫教学法的原理运用于各种年龄阶段的对象”。{1} 即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学对象是全龄化的,奥尔夫教育对象应是适用于从儿童教育到成人教育再到老年教育。
其次,奥尔夫教育在老年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能“扬长避短”。老年人的流体智力虽随年龄下降,但如果继续学习其晶体智力却能不断上升。流体智力在音乐能力上表现为对“音乐要素感知能力、把握音高轮廓的抽象能力与分析快速音流的概括力” {2} ,晶体智力在音乐能力上的表现是“辨别确定音程和把握音乐结构的能力,与音乐专业知识的相关的感受力等”。{3} 根据这一特点,在老年音乐教育中,既要运用老年人在晶体智力方面的优势进行课程设计,又要引领老年人多参与能保持流体智力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在这样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老年人利用自身晶体智力中的音乐修养既可以更深地获得音乐审美感受与体验,同时又在律动、舞蹈和乐器伴奏等音乐实践中使老年人的肢体协调性、听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第三,奥尔夫器乐教学使老年人摆脱了枯燥的练琴。近年陆续有媒体报道老年人学琴“大器晚成”甚至举办音乐会的新闻,这说明老年人是喜欢音乐表演的。问题在于老年教育应是面向全体老年学员,而不只是满足于少数老年人在演奏、演唱方面的“成功”。同时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等原因,大多在器乐学习中常需要面对不能久坐练琴、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家务事繁琐影响练琴等问题,造成这种“成功”的几率很低。再者,乐器演奏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有可能“大器晚成”,而奥尔夫器乐合奏教学不仅能增进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促进和谐,其即兴演奏的教学方式能使老年人摆脱器乐学习枯燥烦闷的弊端,解决了上述老年人器乐学习产生的诸多问题,巧妙地避开了学习传统器乐演奏的技术难题,让老年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器乐学习的愉悦之中。
第四,奥尔夫乐器能快速地实现老年人演奏乐器的愿望。对于奥尔夫乐器中各种新奇打击乐器和音条乐器,无论是小孩、成年人,还是特殊疾病的人群或老年人,见到之后总是会充满好奇地去敲击这些乐器。这种即兴的不受传统乐器演奏技能约束的“敲敲打打”,既符合老年人身体本能,又能释放心理压力,还能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而由好奇所探索出来的声音,能使老年人的内心获得愉悦感。如果进一步用奥尔夫理念中的固定音型、波尔动等艺术形式将他们探索出的声音“串联”成音乐表现出来,那么就实现了音乐审美感知和音乐实践的融合,就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愉悦感。
第五,奥尔夫教育理念契合了老年教育“无压力”的教育理念。老年大学的教学没有期末考试,没有升学压力。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实践性的、游戏性的音乐学习理念,其本身也是无压力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身体律动、动作造型及表演有教学中设计的身体动作、更有“随乐而动”的即兴表现。
第六,奥尔夫教育理念以“人”为音乐学习的中心,倡导运用本土化、原本性的音乐,通过身体打击乐器――声势和奥尔夫乐器以游戏的方式去表现和实践音乐。这种教育理念能有效改变现有老年音乐教育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老年人不仅学习到需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地增强老年人身体健康,身心愉悦、延年益寿,促进社会和谐。
第七,奥尔夫教育用于老年音乐治疗。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将教学对象从儿童扩展至成人、老年人,还应用于特殊群体。老年音乐治疗的目标是增强上肢和下肢的力量、灵活性和运动范围;促进社会交流;刺激长时记忆;增强短时记忆,以及其他认知功能;增强现实定向能力;促进放松,缓解紧张;增进语言能力;增进个人卫生能力;增强感官训练;提高交流能力;减少变态行为;增强记忆力。{1}
结 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音乐教育将受到国家、社会和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亟待改进创新。目前国内的奥尔夫教育理念主要用于儿童以及特殊人群的音乐教育、音乐治疗等,用于老年音乐教育的尚属空白。
基于上述现状提出在老年音乐教育中引入奥尔夫教育理念。奥尔夫教育理念在音乐欣赏、歌唱、器乐、以及声势教学中均具备独特优势,能有效地改进现有老年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正如金奉所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博大精深,既是音乐教育的认识论,又是教学实践的方法论。” {2}
老年音乐教育以愉悦老年人为目标,而不是要培养某种技能型的人才,这实际上是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之间的最大不同。从雷默的音乐教学哲学观来看,这种“非功利性”的老年音乐教育正好是其认为的思辨主义的表现――为非音乐的超艺术的意义和价值。{3} 因此,我们可以说, 老年音乐教育是一种偏向非音乐的,实用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