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

篇1

[关键词]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德育工作;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91-01

红色文化资源一直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大财富。作为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会宁,开发并利用其本土红色文化为教育学生的优势资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笔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好财富。事实上,挖掘会宁这一区域范围内的,能够结合会宁地域经济、文化而整合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是难与不难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的问题。

一、优化红色故事为文化教育资源

系统搜集、梳理会宁红色历史故事及人物事迹、革命轶事或趣闻,以此丰富、优化红色历史故事及人物事迹为文化教育资源,不失为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高效的班级德育工作的策略之一。会宁是中国工农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名气大,故事多,言之凿凿的人物事迹丰富而生动。如攻克会宁城的故事就很生动,教育性强。如果我们把它开发成文化教育资源,就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1936年10月上旬由先期到达会宁的红一方面军15军团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率领一举攻克会宁城的历史,而且能够让学生受到教育。再如三大主力大会师的故事,其意义的伟大和场面的热烈足以给学生以深刻、感人的教育。至于慢牛坡、大墩梁等战斗,更有气壮山河的英雄人物故事。在慢牛坡战斗中,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师长柴洪宇及1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大墩梁战斗中,红四方面军5军副军长罗南辉及88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这些战斗中,数得清、说得着的故事令人震撼,令人崇敬。借此开发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则更能体现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二、转化红色遗存为文化教育资源

分类精选会宁红色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以此展示、突出红色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为文化教育资源,是其策略之二。以会宁会师旧址为例,展示、突出其在中国红色革命中的意义对教育学生作用非凡。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是中国工农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是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西北黄河流域的胜利性标志,是中国革命由低潮走向、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各地革命力量的汇合,是各方面军团结一致的象征,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纪录历史的丰碑,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意义重大,教育作用非凡。因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宁会师旧址是确定的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教育学生生动、鲜活的教材。以此作为教育学生的实景场所,并融入各种具有教育价值的历史影片和历史纪录片,不仅能够把物质和非物质的红色文化资源合二为一,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开阔学生视野,以气吞山河的革命气魄和攻无不克的革命精神影响学生。当然,结合会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这些具有不凡历史意义的红色遗存更是融入了多方的努力,其教育形式更多,教育效果更佳。例如,“胜利景园”就由模拟、微缩路上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22处景点构成,其特点是用万分之一时间微缩万分之一路,以生动形象的景点再现了二万五千里征程的艰险与悲壮,让学生在此观看,教育效果一定不菲。

三、内化红色资源促成美德形成

当然,从班级工作的角度,通过这两条途径开展高效的班级德育工作应更细更精。一是要紧紧把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班主任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以班主任所整合的红色文化资源之多来满足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班主任所引导的红色文化习得途径之多来提升班级学生的实际自学水平。二是严格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采用言传身教等切实可行的有效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觉互动,通过内化,促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一、高校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的发展对体育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对红色体育运动的形式特点以及意义的探析,红色体育运动应在高校学生当中开展,为教育起到助推作用[1]。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命需要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它是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繁荣的同时,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新诠释。新时期,我们需要理性认识高校体育的文化使命,这对促进高校体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包括了运动技能、体育目标、运动技巧、综合素质等项目的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这就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同时承担着帮助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课之一,传统的思政教育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高校体育公共课是学生入学必须选修的科目,思政教育可以与体育课有机地融合,使两种不同科目形成协同效应,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的实现

当下高校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逐渐养成“全科育人”的教学方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对于健康的标准也不能只是身体素质的优劣,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还需要承担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培养。有效的体育教学还包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爱国意识的高效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利用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指引,倡导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高度融合,不断创新融合的方法,利用好红色文化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提高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立德树人、培养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高校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文化科学教育、实现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结合于一体的重要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程要融合思想教育,首先要了解红色文化的璀璨历史,从唯物辩证法等指导思想理论出发,对体育运动的联动性、过程性、发展性、矛盾性进行讨论,讨论结果指出:在思想意识下,体育运动的基本思想内容有利于高校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核心本质,以及内外关系的规律,是推进高校体育运动精神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转变体育教师对体育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形成了强烈的价值冲突,是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一种态度。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要考虑以“为谁培养人”为使命,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价值载体,重新思考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合理分析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怎样培养人”的延伸[3]。强调教师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普及体育知识,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完善个人独立人格的培养。它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休息习惯,践行“锻炼身体,体育强国”的理念。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学派作风来带动新一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深入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使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走到一起,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挖掘武术、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德育要素,对高校体育德育要素与通识教育进行整合创新,不仅是传统体育教育的创新路径,也是德育方法的创新,提高普通高校体育通识教育教学实效性,为培养合格公民打下基础[4]。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在学生生活发展中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技能,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完成学业,应对未来进入社会和职场的高强度挑战[5]。

篇3

位于乌江出黔入渝交界地的沿河自治县,产茶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巴子国时期。唐宋时期称为思州的沿河,向朝廷呈贡的物品主要便是茶叶。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对产于此地的贡茶念念不忘,还曾特意赋词一首以表赞誉。现今在沿河自治县塘坝镇的楠木、榨子等村,尚有举国罕见的古茶园留存,茶树最大树龄在1000年以上,最小树龄也有500多年。

然而,这些古茶树就像山谷中的幽兰,在漫长的岁月里,花开花落无人知,直到遇见了茶女子肖仕梅,它们那馥郁的芬芳才让追求者踏遍了山隅。

肖仕梅,人如其名,她有着梅花一样坚韧不屈的品质,在挖掘千年古茶历史意义和商品价值的道路上虽百转千回却勇敢向前。

十多年前,很少喝茶的肖仕梅在一本书上看到绿茶不仅具有提神、养神之效,还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癌等作用,便开始喝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由爱到痴,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沿河自治县调整产业结构,茶产业成为让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从不爱喝茶到喝茶成癖的肖仕梅认真了解了茶产业的政策优惠与市场前景后,本已在生意上小有成绩的她决定改走茶产业道路,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一开始,她选择的是茶叶成品代销。一年辛苦下来,虽未亏本,也未赚钱。肖仕梅觉得这与自己进军茶产业的初衷相去甚远,便思考着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她想到了茶叶代销期间了解到的塘坝镇千年古茶。好茶难得,上好的古茶更是难得,如果能将那些散落田间地头的古茶树加以利用,做成品牌,岂不是一条既能发展自身实力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

说干就干,肖仕梅当即前往塘坝镇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和村民商讨深入挖掘古茶树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大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于是,2008年,肖仕梅牵头成立了沿河塘坝千年古茶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刚成立,好心人便劝她说:“发展茶产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稍有不慎就会栽倒!”肖仕梅谢过好心人的关心,却更坚定了信心和决心,她时时勉励自己:只要执着和用心,就一定会成功!

不会技术,她就派自己的侄子肖秋红与肖攀去邻近茶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湄潭及重庆、四川等地学习制茶技术;缺少资金,她就不分白天黑夜地奔走在亲戚朋友家,与大家深入交谈自己的想法和处境,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没有销路,她就亲自背着茶叶前往贵州省农业厅,请茶业专家鉴定产品质量,为千年古茶把脉。

2009年,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由于产出与投入悬殊,几位股东见亏了本,强烈要求退股。肖仕梅无奈之下,与侄子肖秋红协商,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份。生产的茶叶销售不出去;以“公司+农户”形式与当地400多农户签订的498株古茶树收养需要资金投入;加工厂的设备需要更新;厂房需要扩建;工人的工资需要支付……那一段时间,肖仕梅的夜晚是在眼泪与思索中度过的,压力如山,路在何方?

贵州省茶办专家的话时时在耳边回响,“这茶好喝,回家后大胆投入,将来一定有好前景”。她告诉自己,创业艰难百战多,任凭多大的风雨,挺过去,总有云开日出的时候!

篇4

在本地文化资源中,选择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开发出有说头、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提供有独特体验、有新鲜感受、有无尽回味的旅游服务,已经成为当今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齐齐哈尔的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独特,构成了古朴、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一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市拥有世界闻名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扎龙湿地是首批被国家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数以百万的游客。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泊星罗棋布,是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据统计,扎龙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禽鸟296种。其中尤以鹤类居多而文明于世,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在扎龙就可见14种鹤。我国有野生鹤9种,扎龙就有野生鹤6种。世界最珍贵的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因此,齐齐哈尔成为驰名中外的“鹤乡”。鹤文化已经成为我市的特色品牌,写鹤、画鹤、吟鹤、摄鹤蔚成风气,观鹤成为著名旅游品牌。一曲感人至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歌颂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而献身的我市姑娘徐秀娟。扎龙驯养的丹顶鹤曾在澳门、黄鹤楼放飞表演,独特、鲜明的鹤文化正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此外,齐齐哈尔四季分明,沃野千里,空气清新,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到326天。境内的“一江九河”未受污染,绿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14个中国特产之乡,获得绿色食品标识120个,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鲜明。首批国家级梅里斯绿色观光农业园等就是生态休闲旅游的代表。风光旖旎的明月岛、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东北最大的城市公园龙沙公园、穿城而过宛若晶莹剔透的城市项链劳动湖等构成了鹤城旅游文化的精彩华章。区位上,齐齐哈尔是我省西部与内蒙古东北部旅游的中心城市,有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观鹤节,鹤翔人舞,共同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齐齐哈尔的大湿地与大庆的大油田、五大连池的大火山、黑河的大界江、呼伦贝尔的大草原共同构成了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之首。

二是工业文化旅游资源气势恢宏。齐齐哈尔是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为我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象马恒昌小组那样的产业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有被总理誉为“国宝”的中国一重集团、“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集团。有亲自选址,为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华安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及和平厂、建华厂等三大军工企业。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齐车集团,有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第一和第二机床厂,已有三家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凝重厚远。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1954年前曾作为黑龙江省省城达255年之久,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曾被写入历史教科书的昂昂溪文化和被学者称之为“北方半坡”的滕家岗文化遗址、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辽金塔子城遗址、有中国最北的“金长城”遗址、金代蒲峪路遗址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建于1695年的黑龙江将军府旧址,曾居住过萨布素和寿山等68位将军。有民国黑龙江省最早的行政机构黑龙江督军署旧址,有吕氏旧居等流人故居。有马占山将军打响全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遗址。可以说,完全可以打造成一条北疆历史文化游的精品线路。

四是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齐齐哈尔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等35个少数民族,蕴藏着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宗教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我国大陆唯一的五教道德院,有建于1939年东北著名的佛教圣地大乘寺,有建于1684年的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我省最大规模的卜奎清真寺,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弥勒尔教堂等。这些建筑流光溢彩,无论是在设计、彩绘、建筑、造型和布局等都极具体现其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

五是关东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

色。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的中国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紧紧围绕冰雪文化、雪鹤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展旅游文化活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挖掘和弘扬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闯关东”精神的内涵,为重振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雄风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我市至今尚有山东村、山东屯的文化遗存,全市有七成以上人口是关内移民的后裔,生活和生产方式仍有关内习俗。电视剧《闯关东》就多次提及齐齐哈尔。全国闻名的甘南兴十四村就是典型的山东移民村,它已经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村。我市历史悠久的冰雪游园开全国的先河,自1963年首届开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八届。冰浇艺术在全国更是堪称一绝,冰雕玲珑、雪雕奇伟、冰灯璀璨已成为旅游亮点,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的灵魂存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因此,齐齐哈尔要依托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开掘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建设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鹤城,让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策动力。

二、依托地域文化生产力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

地域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我们要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提升旅游文化的竞争力。

一是结合地域文化品位定位旅游文化特色。根据我市地域文化的特点和景观分布及自然资源现状,可以开发建设昂昂溪文化旅游、辽金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历史建筑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文化旅游、都市观光旅游九大系列旅游产品。鹤文化研究也要进一步挖掘内涵,以鹤文化与关东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步形成齐齐哈尔的文化品牌。

二是提炼地域文化精髓包装旅游文化形象。要根据齐齐哈尔地域资源特点,挖掘、开发并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力求与众不同。目前,我市已经形成夏秋有绿博会、观鹤节、小交会、和平节,冬春有关东文化旅游节、冰雪节等,构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文化格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齐齐哈尔文化艺术品广场等作为展示和推介艺术作品和旅游产品的平台。

三是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塑造旅游文化精品。当前,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业对文化的继承、传播和交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在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注意研究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旅游景区、旅游管理、旅游商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促销的文化性。

三、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旅游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促进旅游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解决人文资源开发滞后于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文化兼承的产业,随着经济文化的互动和广泛交流得到快速的发展,加强我市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定位,突出生态特色,要大力实施地域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我市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之中。要依托我市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确立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形成多元化投入、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地域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我市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旅游文化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注重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牢固树立文化人才资源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乡土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鼓励和引导他们创作出更多的文化艺术作品,打造出更多的文化艺术精品,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要延长旅游文化产业链条。旅游文化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市场空间大,社会效益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协作,深层次地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内容。比如以达斡尔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艺术表演、文化展览等,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链。

三要突出文化产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积极培育和提升骨干旅游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现代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提升旅游形象力、旅游营销力和旅游产品竞争力上做好文章。因此要大力扶持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群,以文化发展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要重视挖掘在我市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及文化名人,创作出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和文化产品,不断扩大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若缺少了本地文化底蕴和特色,就反映不出独有的精神内涵,就会失去它强大的吸引力。地域文化是发展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灵魂,更是旅游业突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必须在发挥齐齐哈尔地域文化优势上动脑子、下功夫,使北疆鹤城成为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