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规划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整治规划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30日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统称。当前土地整治已成为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手段,2010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有代表性的河北、黑龙江等十个省份开展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整体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在以往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规划方案难落实、利益关系不清、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都阻碍了土地整治的深入开展。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理顺管理机制,也需要在规划方法、理念上创新,协作式规划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一、协作式规划理论简介
协作式规划的理论基础是沟通理性,也称沟通式规划。沟通理性概念基础源于1981年哈伯马斯提出的“畅谈的内容具有合理性”。自从哈伯马斯的畅谈性哲学被引入到规划理论中以来,该概念的内涵已被大大扩展。如联络型规划、辩论型规划、协作式规划。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越来越多的规划师都提倡进行沟通式规划。
沟通式规划是对理性规划理论的批判、吸收,Habermas认为理性化并不一定导致工具化、科层化、控制与统治。理性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在可能导致工具化、科层化、控制与统治的同时,也包含了使人们获得协作、解放与自由的可能性。
如阿尔伯特和德纳耶尔的观点,沟通式规划是“规划师与其他利益主体合作的一种方法。作为规划的方法,沟通式规划的目标是关注公平和社会权力分布”。那种“政府和精英主导”的工具理性规划正在让位于可持续的动态沟通规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规划方案中通过权衡个人和集体的利益而得以真正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师不是扮演外部观察员或者价值中立的专家角色,他们必须是生活的参与者。
协作式规划理论的方法主要是要求不同利益相关者采用辩论(Argumentation)、分析(AnaIysis)与评定(Assessment)(即3A)的方法,通过合作而非无序竞争来达成共同目标。Tore Sager以沟通理性原理为基础,提出了协作式规划的复合原理,其主要内容包括修正(反复磋商)、个人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及保真的沟通(真实、正当、真诚、理解)。Dryzek认为协作式规划要求创建一个真实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内能够理想的表达,要求避免目标导向,即政治中的强制命令,而是通过反馈最终达成的一致。因此,协作式规划不是工具理性过程,而是沟通的过程,但是沟通往往需要工具理性辅助。
在实际操作中协作式规划无一个固定的范式,各国、各地区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与程序。如加拿大20世纪九十年代后基本通过“分散-集中-再分散-再集中”的沟通程序展开;英国则采用“磋商、质询和修改”三个阶段展开;我国城市规划中也逐渐实行了协作式规划的方法,主要采用多方座谈的形式展开。
二、协作式规划在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中的作用
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设置项目区。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往往涉及十几个村,因此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具有乡村规划的性质。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涉及问题复杂,社会影响大,协作式规划方法应用到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环节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协作式规划能够提供不同利益相关者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工具。协作式规划有利于规划师、政府等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整治工程的内容和任务,使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可操作性。
协作式规划从长远来看能够减少调整成本,通过建立共享知识和相互理解,为创造性的合作提供前提条件,这种方法更具有政治合理性,从而提高解决共同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协作式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规划任务中的矛盾,通过不同形式的调节、谈判来实现这一目的。
协作式规划能够促使政府与公众间的协调和交流,有利于解决更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协作式规划和公众参与概念不同,前者强调对话,后者强调决策。但是,协作式规划能够改变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与实际不符、工程安排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状况。
三、协作式规划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协作式规划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方法停留在会、公示会、展评会之类的形式层面上。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社会环境不配套,协作式规划过程中对话和达成共识要求延长规划编制时间,降低决策者关注的效率,同时对政府官员、规划师权威的削弱和限制;二是公共领域的沟通平台难以建立,村民小农意识、文化程度及参与意识淡薄限制了其沟通;三是规划师并不理解其在规划中扮演的社会改革、社会动员、政策分析、社会学习的角色,导致沟通仅止于形式程序。当然,利益相关方寻求一致的意见非常不易,规划师充分发挥其协调的作用。目前,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一般过程为:准备阶段、方案编制阶段、方案论证阶段、规划实施与反馈阶段。为解决其效率及沟通深度问题,协作式规划具体操作如下:
(一)项目准备阶段。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准备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区现状进行仔细踏勘、清查和研究,为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创造沟通平台。该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召集项目区其他部门(包括水利、交通、电力、农林等)代表与之沟通,了解其相关规划及要求,邀请其共同编制规划草案。同时,与项目区部分群众沟通,并与之商谈有关设想,了解其需求。在该阶段,需要明确项目区内群众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明确土地整治项目各类限制条件,包括投资标准、土地用途管制、其他相关部门要求。然后,根据参与方的建议和想法,提出多种初步方案(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村内整治主要工程)供项目区内利益相关方选择,根据协作式规划中沟通的要求、原理,修订敲选初步方案。
(二)项目规划编制阶段。该阶段包括工程安排的沟通协作内容,也包括规划初步完成产生新争议的再权衡阶段。工程安排的具体编制应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自主性,在初步方案的框架下,村民可自主完成土地整治的具体工程安排,为弥补其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的缺陷,规划师应充分发挥其改革、分析、引导、协调的作用,明确告知其各类限制因素,如资金、政策限制等,通过多次沟通的方式,引导规划方案能够达到各利益相关方一致的意见。规划方案拟定以后,应将规划方案公开,邀请村民代表、其他管理部门再次沟通,听取新的建议,再一次权衡,完善规划方案。
(三)方案论证阶段。土地主管行政部门负责审查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可用性,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若需调整内容不涉及基本思想及主体方案的改变,则可告知利益相关方并征求其意见,达成一致后进入下一个阶段,若涉及基本思想或主体方案改变,则前两阶段需重新进行,为避免沟通效率低的问题,可邀请评审专家亲临现场征求意见,确定整改方案。
(四)规划实施与反馈阶段。当前规划方案的报送仅最终方案和决定,为编制规划过程中各阶段的意见及沟通的内容,沟通式规划理论要求方案中包括规划过程中沟通意见的总和,以便反馈时翻阅。规划师亦应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监督全程跟踪、协调。
四、成功经验总结
河北省是国土资源部确定开展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十个省份之一。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负责编制相关规划。为了切实达到示范的效果,中心对个别项目运用协作式规划理论编制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群众充分参与,自主安排部分工程。在规划编制阶段,将项目区勘测图提交村民代表,规划师负责讲解构图要素,商讨基本方案,由村民群众安排具体工程位置,确定整修的道路、机井、防渗管道位置,规划师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方案,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将规划师的权力适当分散和扩展,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
(二)适合国情,即是目标导向型,又是面向理解型。在实际操作中协作式规划由于对话和达成共识要求延长编制规划时间,降低决策效率。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多方面的良好协作关系入手,在准备阶段明确项目所面临的各类限制因素,如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用途管制以及各类政策、标准规范的要求,此类要素由规划师负责讲解,不宜列入具体沟通事宜范围,从而提高规划编制效率。
(三)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作用。在编制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中,设计师从准备阶段到实施过程,全程负责项目的监督、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师充分发挥社会改革、社会动员、政策分析、社会学习的角色,既要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又要扩大公众参与的深度,同时负责各利益相关方及其与政府的协调工作,在沟通中向社会学习,最终实现群众理解规划,确保各类工程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Habermas.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the critique of functionalist reason[M].Boston:Beacon Press,1987.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土地整治;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土地利用范围越来越宽广,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地区低碳排放水平有着间接地影响。在低碳排放的前提和要求下考虑土地利用问题,可深入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现如今我国的土地整治主要包括:土地退化防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矿区环境恢复以及重点流域水土综合整治等。因此只有做好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的土地整治,才能促进土地利用的更好发展。
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实践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土地利用逐渐由高消耗、高污染的开发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通过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进入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生产方式由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原始的人畜力以及手工劳作。然而,机械的运转,就需要更多地能源来支撑,导致能源的消耗、污染废弃物的排放逐渐的增加,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危害。面对这种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探索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获取强大生产能力的同时能够摒除高耗能、高污染的诟弊。采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必然。而要想做好这一发展模式它的核心就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技术的创新提高资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为人们创造更高的生活质量。
1.2低碳经济在现今社会的实践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引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但是我国现阶段偏重理论的研究,在体制及规范等很多方面尚需完善。因此我国必须在这发展过程中更多借鉴西方的创造性发展理念和发展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研究,建立完整的理论实践体系[1]。
2.土地整治的概念和现如今我国土地整治的现状
2.1土地整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土地整治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将土地整治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土地整治不仅仅是农村土地的整治,它还包括城市土地的整治、地质环境的治理问题等等。因此具体的土地整治现如今就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现有基础自然条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2土地整治的现状
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如今我国虽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措施,但是无论从理论上、技术上还是时间上都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原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形式导致现如今我国的土地形式十分严峻。我国从1995年才明确土地实施标准,起步较晚,加上宣传的不足,导致整个土地整治的观念还不够明确。具体的表现在整体的认识不明确,没有明确土地利用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各地政府部门重视的力度不够,缺乏专门的土地整治组织机构。再加上监督体制不健全,土地整治资金使用的不合理等等。因此在土地后备资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并严格管理执行土地利用法规,为我国的土地整治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相对薄弱的阶段,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转变资源管理方式,采取低碳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双丰收。
3.我国进行低碳经济土地整治的意义和作用
现如今加强土地整治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通过在土地利用的上采取低碳排放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土地利用和规划。农用地和大部分的未用地自然碳汇功能显著、建设地碳源丰富,因而大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通过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和矿山环境恢复,使土地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3.1有利于保护耕地的稳定和增加碳汇
进行低碳经济土地整治有利于保护耕地的稳定和增加碳汇,因为我国大部分非建设用地的自然碳汇效能好,而且还有不断提升的趋势,而建设用地主要是碳源的汇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必须要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力度,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严禁资源的无序开采和土地的盲目扩张,通过系统合理的土地整治,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生物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2土地整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实现和谐统一,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优化土地的利用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增加森林、草地等重要碳汇资源,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扩宽生态环境空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实现碳源向碳汇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3.3土地整治可以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步伐加快,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势在必行,因为低碳经济可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所以要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结构,运用科学技术,选用高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增加碳汇功效,还可以增强从空气中清楚二氧化碳的功能,不断探索低碳经济环境下土地整治的方法,使每一寸土地都合理得到利用,加快实施生态工程的发展。
3.4土地整治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
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加大,更是要求和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合理的控制城市扩展范围,向紧凑型形态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现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2]。
4.低碳经济的土地整治实现举措
4.1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发挥土地的资产功能,淘汰那些高碳的项目并配合土地税收、土地金融政策,增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合理利用税收杠杆的平衡作用。对于那些低碳方面的税收给予支持政策,不收或者少收税,对于碳排放高的产业加重税收。严格土地用途的审批,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的用地,在土地价格、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府加强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扩大低碳产业项目融资渠道。灵活调配价格,通过土地价格来调节投资方向,增加低碳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4.2积极推动
我国土地的权属归于国家,土地所有权禁止转让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在低碳经济中,要积极推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比如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将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扩大低碳产业的发展规模。让我们的天更蓝,大地更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干预,双管齐下,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向前发展。
4.3土地差别供应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土地差别供应政策可以对市场需求产生刺激作用,有效引导投资方向和投资强度向不同方向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在宏观上对经济产生影响,实现经济平稳、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低碳产业项目土地的供应,调整土地总量和各项用地规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严格按照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调整土地,积极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3]。
【参考文献】
[1]陈智华,赖雪梅.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整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1,19:202-204.
篇3
尊敬的罗市长、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区棚改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给XX区的棚户区改造总任务是8503户1520000平方米,其中征地拆迁6726户961000平方米,综合整治1777户559000平方米。(已签协议2168户648000平方米)具体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一)市属棚改项目征地拆迁进度
1.五只角(张清公路旁)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协议13户4000平方米。
2.仙人溪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已签协议15户3900平方米。
3.三角坪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已签协议23户6600平方米。
4.XXX火车站周边官黎坪社区(二号地)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需征收土地58户24.5亩,房屋征收82户22000平方米。已签协议46户8000平方米。
5.官黎坪火车站广场西侧大庸中路南侧(索道东)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已签协议53户10400平方米。
6.新码头观音大桥至宝塔岗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已签协议22户4500平方米。
7.官黎坪潭头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已签协议2户400平方米。
8.官黎坪甘溪桥东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已签协议99户24000平方米。
9.观音大桥南端东侧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协议33户7300平方米。
10.澧水大桥南端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已签协议86户12800平方米。
11.大桥路以西边贸市场至市房管局办公楼段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协议57户10419平方米。
12.大庸桥黄家阁小区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协议34户7954平方米。
13.古庸路以北子午西路以南闽南酒店以西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协议15户1220平方米。
14.沙堤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已签协议423户104766平方米。
15.沙堤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太极溪两侧),规划红线内一共29户,已签15户。
16.沿河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协议259户52120平方米。
17.陈家溪以东,聚星汽车城至澧水河南岸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澧兰东路已完成房屋丈量,一榜公示。
18.XXX航院原校院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协议83户6200㎡。
19.奇峰市场及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进行了三榜公示及评估公司的选定。
(二)区属棚改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1.张罗公路以东、索道以西、大庸中路南侧城市棚户区位于官黎坪黄金塔社区周边,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381.66亩,房屋总栋数519栋,总建筑面积154041平方米,概算总投资9.1亿元。先行启动甘溪路建设,已签20户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2.凤湾大桥军声画院周边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范围位于XXX市XX区崇文街道办事处燕窝塔社区,以土门冲一巷为主轴,东抵金沙路,南抵凤湾大桥,北抵逸臣桃园小区,5户住宅正在走强拆程序,已完成73栋房屋的“民族风格外装饰”的综合整治,其余月底全部完成,巷道、公共部分及节点景观明年初启动。
3.澧兰西路棚户区综合整治,位于南庄坪办事处,概算总投资5400万元,先期实施39栋,已完成3栋房屋的“民族风格的外装饰”,元月20日前完成剩下36栋。
4.教字垭镇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212套综合整治,完成投资1140万。
5.北正街居民区棚户区综合整治,位于XX办事处,北正街贯穿XX老城中心,长度约1.1公里,正在编制概念性规划,年底前启动项目建设。
6.黄金塔安置点综合整治,位于官黎坪办事处黄金塔社区,指挥部现已成立,正在编制概念性规划。
7.白马泉高架桥周边综合整治项目、鹭鸶湾高架桥南侧居民区综合整治、禾家山居民区综合整治、宝塔岗居民区综合整治,因资金原因,正在着手进行设计初步综合整治方案,计划年底完成规划设计方案,2017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存在问题
1.资金问题。一是房屋征收补偿资金拨付程序复杂,被征收户不能及时领取补偿款;二是因项目土地款到位迟缓,影响项目进度。由于棚改资金支付要经过市经投、市政府、省国开行的逐级审核,一个支付周期需一个月左右,导致棚改项目推进缓慢;土地款到位比较迟缓,目前沙堤大道还欠土地补偿款近8600万(红线内集体土地补偿款500万元,加征集体土地补偿款600万元,国有土地补偿款7500万元);武陵山大道景区段需集体土地补偿款3000万(290亩),农村段需集体土地补偿款2000万,城市段需集体土地补偿款100万,190亩国有土地正在走评估程序,价格待定;子午西路延伸段需集体土地补偿款4100万,需房屋拆迁补偿款1.8亿。
2.国家公职人员不支持不配合影响项目进度。棚改项目均有国家公职人员不支持不配合征地拆迁的现象,在同等条件下不愿积极配合签订协议,还有做“钉子户”的想法,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如沙堤大道、市房管局周边等项目涉及的市、区国家公职人员。
3.土地报批手续缓慢、杆线迁移、单位迁建等影响项目进度。如甘溪路、陈家溪以东,聚星汽车城至澧水河南岸周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等项目的土地报批手续缓慢;沙堤大道杆线迁移杆线在被拆迁房屋周围几乎是纵横交错,不仅导致许多已经腾房的房屋不能倒房,而且也影响了周围其他被拆迁户的腾房倒房;大桥路以西边贸市场至房管局办公楼路段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被征收户中石化要求在沙堤大道、张花高速出口附近征地迁建。
4.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部分项目由于时间跨度长,征收补偿政策的调整,产生的遗留问题比较多。如三角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边贸市场棚户区改造项目。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对于涉及国家公职人员的采用督办包户制度。一是对于区里的国家公职人员由区纪委给各单位下达督办函,采取单位包户,限时签定协议并领款腾房;二是对于市里的公职人员,由区纪委及时上报给市纪委,并建议市纪委督办各单位限时完成。
2.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指挥长负责制和办事处主体责任。一是督促指挥长全力投入到项目上,坐镇指挥、靠前指挥,及时调度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办事处负责人要对辖区内的项目进度全面掌控,逐层压实责任,限期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征地拆迁目标任务;三是对于行政、司法程序已经到期的项目,及时组织实施强制拆除,办事处全力配合指挥部做好行政、司法强拆的协调工作,确保强制拆除依法依规推进。
篇4
关键词:PPP;土地综合整治;政府;私营农企
1 PPP模式与土地综合整治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盈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合作各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一项非盈利性公益投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当前,私营企业的社会资本要投资农业产业,经营农业产品,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回报。土地流转区的基础设施是否符合现代农业的要求从而节约投资成本?项目区内是否符合高收益农产品种植?如果项目区没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且政府也没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那么私营企业投资农业项目势必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是企业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必然增大投资成本,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是个挑战;二是农业产品属于利润回收期长的产品,高投资、慢回收的市场效应不利于企业投资成本回收和经营盈利;三是投入到农田的基础设施是带不走、不能抵押的固定资产,流转协议到期后只能留给当地村民;四是投资农业项目不能像投资房地产业那样进行资本融资运作,流转的土地不能进行抵押。所以,目前农业产业对私营企业的投资吸引力并不大。
由此可见,要鼓励私营企业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不仅要为社会资本的投入构建一套收益回报机制,开展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1],还必须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土地综合整治这些年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的贡献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最好途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私营企业需要土地综合整治的支持,政府在公共产品(新增耕地)与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能最大程度满足公众需求,又能使运营企业有一定的利益回报[2]。因此,要鼓励私营企业进入农业种植产业,利用现代农业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形成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为土地综合整治融资模式创新提供经济支持[3],就需要采取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合作的方式(PPP模式),科学的进行利益调整和分配。
3 PPP模式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实践
3.1 PPP模式在长沙县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发展历程
长沙县土地综合整治与PPP模式的关系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相联系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7年,农业融资项目下的建设―经营―流转模式。当初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农业项目融资的子项目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完成的公共产品由农民经营,在市场经济的机遇作用下,农民与私营农企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又将土地流转给私营农企。据统计,此阶段长沙县完成土地整理面积18万亩,流转土地面积19800亩,占总面积的11%,土地整理成果成为政府在农业项目中运用PPP模式的融资筹码;第二阶段是2008―2009年,农业融资项目下的建设―流转模式,在土地流转政策和农村招商引资的推动下,若私营农企对有意流转项目区的基础设施不满意,政府通过土地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后由村委会将该公共产品流转给私营农企。这两个阶段的建设都是由政府的土地整理进行单一投资,虽然也有建设―经营―转让的痕迹,但不是通常的BOT和BT模式。第三阶段2009―2010年,PPP模式进入土地综合整治的初探阶段。北山镇圣毅园项目是长沙县初步探索公私合营开展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前期进行了规划可研,明确了公私合作方式,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投资土地综合整治730公顷,公司投资200公顷,各自为政,各建一片,完成后由公司进行全部流转。但当政府投资的730公顷竣工后,公司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并没有履行承诺建设200公顷,且没有进行土地流转。最后,政府只得到了自己建设片区的新增耕地,并没有达到规划的效益。
3.2 PPP模式应用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问题分析
一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没有进行PPP模式下的研究分析,没有按照PPP模式对项目合作模式、企业财力、客观因素、潜在风险等进行评估。
二是项目不是融资型合作,而是分片建设的公私合营方式,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定义,这种合作方式属于广义的PPP模式,而不是融资式的PPP模式,这种合作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在相互监督管理权责不明确的情况下,合作的最终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政府投资项目,其目的是达到效益最大化,而在这种PPP模式下,当监管不力时,该合作模式很容易成为私营企业套取政府资金的工具。
3.3 PPP模式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的应用途径
为切实有效保证社会资金与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的有机融合,长沙县继续探索出通过“以补”的方式建设春华镇宇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3.3.1项目的组织结构
项目是在“县政府主导、国土整治为主、相关工程配套、农业企业建设”的管理结构下。按照“以补”的原则,在投入程序上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具体操作上采用“整理一片,验收一片,补助一片”的管理模式。
3.3.2项目实施的职责分工
由国土部门完成项目区的现状测量等前期工作,在政府该项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指导下,国土部门完成土地整理施工设计、水务部门完成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农业部门完成土壤培肥设计、宇田农业合作社完成加工厂房等其他配套产业项目设计,宇田农业合作社按照审核通过的规划设计组织工程建设,完工后备齐资料申请工程验收和行政验收。国土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完成耕地指标测算、土壤质量监测等工作。
3.3.3项目建设的融资方式
在政府的主导下,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合土地整理资金744万,水利配套投资节水灌溉工程17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办配套投资80万元,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安排的土地流转财政补贴资金147万元,宇田农业合作社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用地置换等项目700万元。融资建立起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由宇田农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完工后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补助。
3.3.4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
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补助采取设计预算内补助,县政府结合县内多年来土地整理约2800元/亩的投资标准,制定了土地整理依据工程决算审计结果补助,按照一类2400元/亩、二类2000元/亩、三类1800元/亩进行补助。若审计结果超过2400元/亩,按2400元/亩补助,其他标准以此类推。若项目经验收未达到验收标准,由企业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再进行补助。其他资金按照行业标准规定进行补助。
4 PPP模式下的土地综合整治思考
宇田项目的PPP模式虽然取得的一些经验,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该模式是政府主导下的粗放型PPP运营模式,还存在一些瑕疵。
因此,PPP模式应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一是制定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机制,建立合理、科学、透明的程序,通过一个强有力、专业的公共部门对运用PPP模式进行管理,确定一种足够谨慎的承诺机制,保证公共资产的安全性、降低项目融资成本、保证项目生产或运营的可持续性,并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4],预防政府不好管、不便管和不愿管的问题发生。同时要明确项目后期管护责任、耕地用途不可变化、新增耕地的租金支付等问题。二是拓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融资体系,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在项目的融资上采用内、外融资法,政府可以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个大项目的子项目去融资,也可以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个大项目,其他项目作为配套项目整合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建设;三是效仿“地票”制度引导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开展公益性投资建设,获得参与城市土地市场交易的资格,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市土地交易在市场经济范畴内进行结合,并不局限于政府的单一投资;四是科学分析PPP模式用于水利、高速公路、铁路、城建等工程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融资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徐青,为农村土地整治输入新鲜血液[J],《中国土地》,2011年第1期,P34―36.
[2] 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年第10期,P2―10.
篇5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土地整合的概念和土地整合的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土地整合中各类整合类型所包含的整合模式,并从推进途径和实施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土地整合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土地整合进程和土地整合在全国的推广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土地整合 模式 对策建议
对于土地整合,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的定义。笔者在整合和节约集约用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整合的概念。土地整合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土地利用结构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多层次的设计和组合过程,通过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土地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包括土地资源的聚集和再配置过程。
土地整合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合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建设向中心镇聚集,工业建设向园区聚集。城镇建设用地整合的对象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和散布在城市用地及建制镇用地之间的工业用地,不包括公共建筑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和其他特殊用地等;整合农村居民点,民宅建设向中心区聚集。主要整合对象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优良耕地的占用率,通过整合增加耕地数量;整合零散耕地,耕地利用趋向规模化经营,零散度降低,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主要整合对象是零散及破碎度较高,耕地质量低污染程度大的耕地。土地整合模式根据土地整合的内容,可分为:城镇建设用地整合模式、农村居民点整合模式和零散耕地整合模式。
城镇建设用地整合模式
(一) 巴洛克整合模式
巴洛克整合模式,指将需要改造地区的建筑物全部拆除予以重新规划和建设。这种模式就是由政府组织对居民进行拆迁安置,然后将土地交由土地拍卖局进行拍卖,由开发商进行商业地产开发。通过拆旧房建高层公寓和商业区,建成后的一部分房地产安置回迁居民,另一部分则能增加城市财政收入。这种模式是与解决住房紧缺、清理贫民窟、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以大拆、大改、大建的手段来治理旧城问题和加快城市建设。
(二) 软性开发模式
软性开发模式改造是一种精明的、弹性而又灵活的整合方式,它通过在各环节上的持续性改善,通过动态的规划和标准化活动的不断积累,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促成整体上飞跃和成果持久化。软性开发模式作为城镇建设用地整合的一种新思路,其灵活性使其具有一种“人”的尺度,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复杂的和静止的变化”,避免了大规模改造对城市环境的“洪水式”的冲击。
(三) 历史文物保护模式
第一,作为博物馆保存下来。文物建筑对于旧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往往是整个旧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在我国,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长期以来主要采取占用单位逐步撤出,由文物管理部门设置管理机构,并向社会开放的方式。第二,建筑整体搬迁。建筑物的整体搬迁是指在保持房屋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但是,在文物迁移重建时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尽可能大块地原状迁移与编号;重建时按编号复原;重建的文物古迹不仅要求完全恢复单体原状,同时也要求重建的环境尽最大可能与原环境相似等等。第三,转换建筑物功能的保护性改造。这一方法不对原建筑进行整体结构方面的增减,只是对建筑质量良好或建筑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进行必要的加固,修缮破损部位。第四,局部调整再利用。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的历史建筑的外部形象进行修正或改造,将会提升建筑的吸引力,增加历史建筑的活力。
农村居民点整合模式
(一) 村庄内部改造控制型
所谓村庄内部改造控制型模式,指对村庄在原地基础上进行重新规划,并对空心村、危旧房、废弃地进行改造和整治,从而实现新村建设和土地盘活的模式。该模式主要适合于村庄内部废地、坡地、空闲地较多。该模式的实施过程为:首先,由市县乡镇级政府制定政策,督促各地搞好村庄规划,并严格宅基地审批制度;其次,要充分利用废地、坡地、空闲地建房,原则上先拆后建,不允许占用耕地建房。搞好村庄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农户进村建房;最后,在实施同时,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点建设用地区与旧宅复垦还耕区。
(二) 迁村并点型
所谓迁村并点型农村土地整治,即通过土地整治使一些散户居民或村庄向具有一定规模或经济基础的中心村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居民点集中安置,并对原来的居民点进行复垦,即把分散于大村以外的自然村并入行政村中,以一定地域范围内区位条件优越、实力强的村庄为中心,合并迁建其邻近的村庄,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新的聚落形式或以某种产业为主导的组团式布局。该模式是针对各农村居民点经营方式分散的现状提出的一种新型村镇建设模式。迁村并点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只有三、四家的自然村,这种村往往离行政村较远,难以管理。基层政府可以采取就近合并的办法,将分散零乱的自然村合并为相对集中的居民区。
(三) 农村城镇化型
所谓农村城镇化整合模式,即通过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城乡结合部原有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使土地整治前的农村变为城镇社区,居民能够就业并有社会保障。适合城镇化整合模式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和城中村,并且经济水平较高,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快,有较强的城镇化趋势。该模式实施过程为:首先,将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为股份制公司、村委会改组为居委会,从管理形式上实现统一;其次,政府组织人员在城市规划、道路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对整理区进行详细规划,打破原有土地权属界限,对土地布局进行重新调整,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和绿化面积;再次,进行调查评估,确定需搬迁改造农户补偿资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最后,安置村民,组织实施整理改造。
(四) 异地迁移型
所谓异地迁移整合模式,是指对一些地处不适合人类居住、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庄通过土地整治实施整体搬迁,从而使原来的村民搬迁至便于生活和生产的地方,即由政府或集体组织进行异地迁移,整体搬迁到经济条件好、发展空间大的农村居民点或城镇,或选择合宜的地区建设独立新村,并对老宅基地进行复垦还耕的一种整合模式。
具体适应的地区:一是地处特殊地区,如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条件较差的地区;二是老村破旧不堪,布局分散,且大多数年轻人已居住新居民点的地区。该模式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扶贫开发式迁移,二是生态迁移。该模式必须以政府作为主体来运作,即市县级政府组织领导,乡镇级政府组织实施,行政村协助具体操作;乡镇政府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再制定乡镇级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中体现农村扶贫开发迁移和生态迁移,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报上级政府审批。
零散耕地整合模式
(一) “综合整治”模式
“综合整治”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整合,该模式把整合区域内的全部土地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林、田、路、渠等的综合的规划,强调土地的生态设计与生态效益。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其具体作业方式分为:实行三个集中,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平坟填沟,统一平整后农田成方,道路、林网、渠系配套;村庄土地整合结合农民公寓建设进行。经济发达的丘陵山区,零散耕地整合应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重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多种生产要素配置,建设农作、林果、养殖、特产、加工等多种经营的生产环境,建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立体农业模式,促进山、林、路、渠、田、村相得益彰的格局。
(二) “专项整治”模式
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采用“专项整治”模式。即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对田、水、路、林、村的某一项进行整合;然后再由单一项目向多种方式发展,向外延扩大;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过渡到综合整治模式。经济欠发达的平原地区,其土地整合方式可以由单一项目向多项目、从外延扩大耕地向农地内部挖潜发展,具体可以采取:村庄改造专项整治,结合康居工程进行;中低产田改良;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开展园区建设。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耕地整合模式应立足于迁村并屯,挖掘村内空闲地和治理空心村,将其转为耕地或其他用地类型,同时对田、水、路、林、村、渠、沟、埂进行全面规划,分步整理,逐渐推进。
(三) “实用整治”模式
一是“土地重组,规模经营”模式。土地重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耕地连片承包,向种田能手集中;另一方面是荒山竟价承包,适度规模经营。即以生产小组(原生产队)为单位,全部收回承包到户的山场和耕地,然后选择地块规模较大、土质较好的耕地,集中连片承包到户,作为农民的口粮田。口粮田不再承担其他任何经济负担。除口粮田以外的所有山场、荒坡、次等地均按流域进行划分,竟价承包。
二是“内部挖潜,盘活存量”模式。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庭院占用了山间平原、河流沿岸的优质耕地,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造成极大的浪费。不少贫困山区以内部挖潜、盘活存量为准则,采取了两种方式对庭院进行开发:第一,村庄搬迁。村庄搬迁主要是搬往山麓地带,将平原地区的宅院复垦为耕地;第二,发展庭院经济。
土地整合对策建议
(一) 整合前期推进途径
第一,在资金安排上,应结合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调整的契机,争取中央和省级(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资金支持,设立建设用地整合专项资金。
第二,在动力机制上,在整合项目中引入以土地增值收益为资金平衡机制的技术方法,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用地整合投入产出模式,推动城乡结合地区的建设用地整合开展,同时,结合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减少相挂钩的试点政策,探索以用地折抵指标为激励机制的农村建设用地整合形式。
第三,在整合对象上,以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城乡闲置土地和零散耕地为近期重点整合地区。
第四,在试点设立上,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地区分别设立基于不同发展条件的农村居民点整合试点和城镇建设用地整合试点,探索不同的整理模式。
第五,在制度保障上,将城镇建设用地整合、农村居民点整合和零散耕地整合计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的范畴,赋予整合计划法律地位,同时建立建设用地整合计划公示制度和相关法律诉讼制度,加强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保护力度,为地权人平等参与整合项目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 整合过程中的措施
第一,加强权属管理,积极开展土地估价和土地登记工作。利用已经完成的分等定级工作成果,进行土地整合前后的土地质量考核;并加强地籍管理的介入,积极开展土地整合中的权属登记工作。
第二,加强对土地景观和生态的保护。土地整合要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提高建设用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景观和生态的保护。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整合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土地整合中的金融支持作用;争取政策性信贷资金融资、财政信用融资和社会集资;市政公债、证券融资、群众及企业募捐筹资、受益者预支。
第四,加强土地整合中的公众参与。重视各参与者的意见,重大的决策要公开,给予各个参与者一个反映其意见的渠道和场所;将公众的切身经验和愿望纳入整合项目的决策中。
参考文献:
1.刘盛和,吴传钧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模式[J].地理学报,2000(4)
2.王士君等.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6)
篇6
一、关于几个概念的界定及相互间的关系
为理清思路,有利于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进行,先对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作以下探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二十字”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全面性综合性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深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根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决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的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各级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现代中国农村。
落实到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努力引导和帮助农民向城镇转移;同时“四位一体”,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在农村区域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部署,深化细化各项工作,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各个方面参与,协调配合,共同实施。
(二)村庄整治
根据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的指导意见》,村庄整治是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各级建设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承担的核心任务。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立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积极配合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资源,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新社区、改造旧村落,改善村容村貌的具体工作。
落实到成都市,村庄整治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对现有村庄的整改,而是建设部门按部门职能承担的统筹城乡资源、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参与农村“三大工程”建设,促进农民转移和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具体的关系。因此,各级建设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绝不是把村庄整治与推进城乡一体割裂开另搞一套。
(三)新居工程
“新居工程”,是特指成都市在中心城区、14个县城、30个重点镇本轮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按“六统一”的方式,提前建设的专用以集中安置该区域农村居民的城市化居住小区。即纳入城镇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按城镇居住小区的性质和标准,统一配套小区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商贸、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由城镇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并实行统一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满足被安置农民和进镇落户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居工程是成都市推进“三个集中”的创新性实践,是组织和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最终转变从业方式、居住生活方式,改变农民身份,成为城市居民的重大建设项目。
(四)农村新型社区
农村新型社区是按照成都实际,在农村区域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符合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要求,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中居住社区。
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是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把农民尽可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转变为城市居民。同时,对仍以农业产业为主,需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提高农民聚集度,有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农村区域农民居住生活的一种先进形式,是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具体内容,是改变农民居住方式的基本形式,也是村庄整治的主要模式。
(五)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由此可知几者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各个方面的总体战略任务;村庄整治是总体战略任务中的部门工作任务;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在总体战略任务中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重要内容;新居工程已不再属农村范畴,而是统筹城乡建设,在特定区域将农民直接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建设项目,是成都市建设新农村的最高层次。
二、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方式
(一)新居工程建设
新居工程是成都市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转变、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重大项目。是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转变农民身份的综合性工程。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农民变市民中心城区达到100%,14个县城和13个优先镇达到70%。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政策性强,各区(市)县政府要制定专门的办法,由政府组建“新居工程”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投融资和项目建设的主体,政府先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公司以土地的预期收益为抵押多渠道筹资、融资,对土地进行整理,在土地征用后,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土地收益,返还其土地整理成本。新居工程实施方案要经三分之二的农民同意,符合规划,按法定程序报建。
(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农村新型社区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形式,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农村范围(即县城、重点镇之外的区域)到2010年,农民集中居住度平坝地区达到60%,丘陵地区40%。农村新型社区按乡(镇)总体规划布局定点,并确定其聚居规模。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为载体组织建设,其实施方案,经三分之二村民或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建,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组织分步骤地实施建设。
(三)旧村落(场镇)改造
旧村落(场镇)改造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补充形式,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对按规划予以保留,但环境较差、设施不全的现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和院落,以及已撤消建制的原场镇片区,按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对环境、设施和建筑实施综合整治,并吸收附近农民进入建房居住,成为符合宜居要求的新型农村居住社区。旧村落(场镇)改造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四)移民新区建设
是我市边远山区建设新农村的创新形式,即不宜集中居住,也不宜发展二、三产业的山区,农民无法依靠当地资源增收致富,在较大的区域内,统筹区域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迁移到适宜集中居住、有利产业发展和创业增收的片区,按规划和标准建设新型社区,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移民新区建设,到2010年山区农民集中居住度达到40%。移民新区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按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一)基本措施
1、以规划为先导,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
按照区域“三集中”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整个村域为单位,对农村生产生活各要素、各项设施全面统筹,综合整治。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予以相关的技术指导,并帮助和指导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进行相关的专项设计。依据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科学、有序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终极发展目标一步到位,而建设按产业集聚程度,分区域梯次推进,分步
2、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为依托,大力引导农民集中。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同步进行,在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实施中,实现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各区(市)县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各方面的建设投入同步跟进,配套实施,抓好项目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的住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在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的同时,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良、风貌协调的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小区,引导农民改变居住方式,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农村转向城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没有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区域暂缓实施新农村建设。这就是成都特色。
3、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调控能力。
通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新增的耕地,所有权归全体村民共有。但不分配到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统一流转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其经营收益,一部分分配给村民,一部分用于村农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新农村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在现阶段,需要建立必要的社会调控机制,协调发展的不平衡和存在的矛盾。农村社会调控主要靠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就需要有基本的经济调控能力。发展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建设管理的措施
1、以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按照新农村“五化一配套”(道路硬化,公共场所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社区洁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的内容,各部门从技术上和政策上指导、配合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强化村内主要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重点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县级统一组织处理、乡镇负责组织清运、村级组织收集);配建排污管道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
2、以农村危房和私搭乱建清理整治,消除农村建筑安全隐患。
各区(市)县建设局组织力量,指导和配合乡镇政府,对村内危房和私搭乱建进行清理整治。教育和帮助农村拆除有安全隐患的建筑,向规划的新社区集中居住。
3、以延伸城市建设管理方式,创新村镇建设管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项目均由县级建设部门统一管理,并依法予以业务监督和技术服务,统一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各区(市)县建设局改革村镇建设管理体制,打破当前城乡建设二元分割格局,建立以主要负责人牵头,各部门统筹联动的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同时发挥建设局村镇科(办)的综合作用,协调各相关科室,把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式向农村延伸,建立新的村镇建设管理模式。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方式,以“统规统建”为主要方式,淡化“统规自建”,确保规划和设计的执行。加强村镇建筑工匠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现有工匠队伍维持现状,不再新增村镇建筑工匠,鼓励和引导村镇建筑工匠向建造师转化。
4、以加强技术服务,塑造多样化的新农村建筑风貌。
新农村建设防止“村村一张图,村村一个样”的现象,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和房屋建筑要结合实际,依据当地不同的传统文化、地形地貌、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分别进行设计,使新农村建设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市建委组织专家免费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各区(市)县建设部门加强指导。市、县二级建设部门免费为各地提供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并指导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和完善设计,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篇7
土地整治的概念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整治的典型类型有4种。(1)水土流失地的整治。水土流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如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江河堵塞等,这些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不仅使农业生产遭受破坏,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下降,还给城镇的安全、交通的运输以及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加以整治,以控制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发展。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针对促使水土流失的具体因素才能运用相对应治理方案。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案总结起来重点有以下几种,即耕种方案、植被树木和草皮方案以及工程建设方案。(2)盐碱地的整治。我国盐碱地域现大致有2000万hm2(3亿亩),耕种中的盐碱地面积大致有667万hm2(1亿亩)左右。盐碱地的治理可分为水利建设治理、农业技术建设治理、生物治理和化学治理等。(3)风沙地的整治。综合治理中所涉及的风沙地,主要着眼于具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风沙土地,即宜农、宜牧、宜林的原生沙荒地和沙漠化土地。土地沙漠化,导致生物产量和质量的急剧下降,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风沙地治理必须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4)沼泽地的整治。我国的沼泽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其次是诺尔盖高原、青藏高原、新疆高山地区,其他地区只有零星分布。沼泽化的土地存在下面问题:①水分太多;②通气状况不好;③土地的温度比较低;④植物的营养不均匀。另外,我们要把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进而去进行治理。
2土地整治施工的现场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就是依靠和利用先进科学的管理组织、理念、措施及办法等,对现场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环境、水电、资金、资源、能源、安全、质量、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以便高效率、高质量、低耗能进行现场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确保施工周边环境与安全达到相关要求。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对场地进行科学的安排和有效的使用,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协调。土地整改工程现场管理的详细内容主要包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出产的产品数量及质量均能达标为目标,有效完成规划预定的各项施工项目所涉及的具体任务,特别是各项施工经济及技术指标;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施工过程中巧妙引进先进高新技术及新型工艺,凭借恰到好处的建议及技术革新,改善并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确保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益及效率;进一步健全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并加大施工任务清单、业绩考评及物料领用等方面的管理力度,避免物料的浪费及能源的不合理消耗,科学预算配置资金占用及生产储备,在确保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实现成本节约;对各个部门与各项环节实行专业化管理,并努力构建系统化专业管理体制,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最大效能地发挥其作用,以实现对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的有效掌控;实现施工现场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以保障现场工作可以按照规范操作并能有效达标,保证检查及考核符合标准要求;加强施工现场基础工作的管理力度及效度,以确保各项资源能够有序流动,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准确及时,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予以处理,保障施工现场的常规运行能被随时掌控;维护好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实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3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原则
(1)进行动态管理。
施工现场的情况是随工程进展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可避免的经常要对现场平面布置进行调整,但必须在总平面图的控制下,严格按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规定进行调整。
(2)建立岗位责任制。
按专业分工种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把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专业和工种,是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的基本任务。比如,土一定要在指定的地方垫,谁挖的土谁负责;抹石灰等用的搅拌机,以及水泥、砖头、砂堆及掉到地上的石灰、剩余料的处理,由瓦工、抹灰工负责等。为了明确施工现场管理的责任,可以通过施工任务或承包合同落实到责任者。
(3)勤于检查,及时整改。
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检查要从工程的开工起,直到竣工交验为止。检查时问可以安排在月中、月旬和月末。还可以根据进度来划分,完成相关工程阶段后,就检查一次,结果要与施工任务书结合,如果施工现场同相关规定不一样,就不予结算,需要整改。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也可能出现三不管的死角,在检查中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要及时协调,重新落实,消灭死角。
(4)坚持文明施工。
篇8
__镇生态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全省级生态镇为目标,以制定科学环保规划为指南,切实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成立组织,明确目标任务。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按创建需要设立办公室,按创建要求,对工作进行了分工落实。每月一次召开工作例会,明确每个阶段工作计划和实现目标。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和人员各执其职,各谋其责,形成了有人办事有人抓,各线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创建以来,根据《__生态镇建设规划》和《__镇总体规划》以及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要求,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
20__年12月,《__镇(20__—2020)城镇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为我镇今后15年的集镇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并按规划要求布局建设,由镇城建办负责加强对城镇环境、农贸市场与集镇道路交通管理,城镇建成区内无乱搭乱建与无序占道设摊经营现象,广告牌、各类宣传标语设置合理美观;20__年11月委托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编制了《__镇生态镇建设规划》,20__年1月经镇人大批准后颁布实施,为全镇的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近期及中长期的可行性工作蓝本。
三、积极申报生态村和环境整治示范村。中源村已通过市级生态村验收,20__年将积极争创绍兴市生态村;07年再争创临江、高城头、丽坞底、同兴等4个市级生态村。中源村在去年成功创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对旧村进行改造,争创省级示范村。丽坞底、仙日、吉水坑等村积极开展村容整治,并将分别创建绍兴市环境整治示范村和诸暨市环境整治示范村。
四、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六整治一提高”工程。镇党委政府按农村环境整治的要求,出台了《__农村环境“六整治一提高”工程实施方案》,以净化、洁化、美化环境。
1、整治生活污水污染
镇政府投资历20万元完成__镇中心学校旁边设置20__人口的标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在农贸市场设置200流动人口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并配套铺设1公里以上收集网,把学校、卫生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处理纳入处理网络,并实现雨污分流,使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该项工程于20__年10月30日前完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努力
培育中源、临江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示范村,推广使用标准化生活污水处理池,综合运用分散和相对集中处理的方式,结合生物技术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整治生活污水,使其达到排放要求。2、整治垃圾固废污染
三年来,全镇已基本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形成“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与安华镇合建了垃圾中转站;以村为责任主体,就近就便建立封闭式垃圾站房200只,组建由49人组成的村级专业保洁队伍并进行专业培训,以镇为责任主体,明确专业垃圾收集运输人员;完善日常保洁工作规范,制定垃圾清扫清运作业规范,明确保洁人员职责,制定全镇保洁分片图,划分保洁区域,明确区域责任人、监督人及其工作职责。通过努力使我镇各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主干道清扫率达100%。
3、整治河沟池塘污染
主要是全面整治王沙溪流域和各行政村所辖池塘,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保护村庄现有水面,清除河沟池塘水面有害漂浮物、障碍物,实施河沟池塘清淤和河岸绿化。建立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三年来共完成农村河沟池塘疏浚50公里,投资50万元对王沙溪流域进行了全面整治,完成中源、吉水坑、王沙溪、边村等村的河塘清淤,还河塘原有的生态功能,使建成区河沟污染整治率达85%,使各村综合环境有明显改善。
4、整治化肥农药污染
我镇以科学施肥用药为指导,大力推行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农田化肥流失和农药对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积极推荐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经营方式。对樱桃、枇杷等特色农作物主要采用了农家肥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按照“一减”、“二控”、“三保”的要求,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低残留农药,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同华牌、__牌樱桃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浙江省绿色产品”、“诸暨市名牌产品”等称号。
5、整治畜禽粪便污染
首先合理划定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限养区内原则上不新建规模畜禽殖场。其次是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按照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要求,因地制宜采用农牧的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治理。主要可以采取直接用作肥料,制作有机肥生产回收能源等治理模式,使养殖场污水排放达到排放标准。
6、整治家庭工业污染
对我镇来说,家庭工业主要是家庭轻纺织布业,家庭织布业的污染主要是噪声污染。按照我镇实际,在同兴上王自然村建近500亩的镇工业园,镇500万元以上都集中在工业园区内,各行政村主要采取建立家庭工业集聚点的方法,把小而分散的家庭织机引进集聚区,使噪声远离农民群众生活区。
7、提高农村绿化水平
依托现有生态资源,按照“易种好管”的要求,大力发展集镇村庄主干道,尤其是集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实现村庄周边和住宅四周的绿化美化。在镇文化中心旁边规划建设7500平方米左右公园一座,切实提高集镇绿化面积。进一步结合新农村建设,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进一步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探索建立绿化管护制度,彰显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
五、扎实推进”五大”实事工程
1、重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
自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来,我镇共投入资金30万多元,根据__实际,结合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各类培训活动50多期,培训人数3000余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竞争力,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利用农民信箱,注册人员1200人,搭建农产品网上购销平台,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打响樱桃、枇杷、__烧酒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2、不断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
投资100万元的钟山岭水库千库保安工程于20__年底顺利竣工,吉水坑里坂水库、临江村寿家坞水库,都已完工验收,20__年以来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5000人。今年,我镇已申报确定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3只,预算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3、全面开展联网公路建设工程
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硬化道路39公里,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康庄工程建设,20__年投入近50万元修复上王至边村集镇主要道路;高城头、中源、临江、西源村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道路30公里。重点抓好了里寿公路延伸,丽坞底公路延伸,五宅坂公路延伸,天门水库至下庄公路联网,邱店公路至里杭公路,邱店公路至周都公路,周都公路至吉水坑,布谷公路至岩丰公路,孔卜、边家店公路至许村横路的交通联网工作。
4、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工程
在临江、绿剑、唐仁、南源、边村等村实施宅基地整理、造田造地、优质园地改造、矿山复耕等土地整理项目,共计面积4000余亩,增加耕地1000余亩;完成高城头230亩毛草山改造项目工程。结合土地整理,共兴建三面光渠道2500米,配套机耕路15公里。
5、开展农民健康工程
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农民健康体检,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深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改善敬老院条件,实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六、以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内容为重点,全面搞好生态建设工作。
生态农业。在20__年成功争创农业特色镇乡的基础上做好星级镇乡的创建工作,按做强特色产业、做优传统产业的要求,根据__镇实际,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重点做好对樱桃、枇杷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扶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基地。共落实农业开发项目23只,总面积达2200多亩,总投资185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有百亩以上观光农业基地30多处,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近万亩,水果种类达10多种;浙江绿剑茶业公司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我镇建立千亩有机茶基地;以__高梁酒厂为龙头的高梁酒产业,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红高梁酒600多吨,形成了“喝高粱美酒、品绿剑名茶、尝时鲜水果”的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同时继续实施土地整理、矿山复耕工程, 在临江、绿剑、唐仁、南源、边村等村实施宅基地整理、造田造地、优质园地改造、矿山复耕等土地整理项目,共计面积4000余亩,增加耕地1000余亩;完成高城头230亩毛草山改造项目工程。结合土地整理,共兴建三面光渠道2500米,配套机耕路15公里。
生态工业 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20__余家,其中500万元以上
工业企业9家,市级建安规模企业、国家一级建筑企业1家(越烽建设有限公司),拥有各类布机920台,袜机1089台。主要涉及服装、袜业、玩具、纺织、酒类等行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能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并禁止引进高污染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展iso14000认证,参加诸暨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竞赛等活动,促进生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解决织机噪声扰民这一工业企业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建立了村级工业集聚点,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生态旅游 镇党委积极探索休闲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与旅游局、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制订了《诸暨市汤江岩景区休闲度假详细规则》和《诸暨市汤江岩景区安华湖休闲带概念性规划》。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集休闲、旅游、采摘、餐饮为一体的农庄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__年上半年,各农庄和观光休闲基地抓住樱桃和枇杷等时令水果的时机,共接待游客约10多万人次,总收入约800多万元,创利润约250万元,带动了__水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空心村;整治;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08-01
农村的空心化关系到农村的整体格局和景观、乡村文化、村民生活环境以及耕地保护等众多因素的发展,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等一系列国计民生战略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借助可量化指标与定量模型来评判农村空心化的发展阶段,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改造措施,避免农村空心化程度加剧和防止出现新的空心村,是急需深入研究的理论难题和现实问题。
一、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空心村的形成多发生在平原村庄集中连片发展的地区,这些地区村庄规模大,宅基地分布散乱无序,容易形成内占外扩的土地利用形式。
1.土地的稀缺性以及人多地少的现状,加上宅基地的无偿使用和无期限使用的制度,农民形成“疯抢”宅基地的现象。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家庭结构由“四世同堂”主干家庭向多核心家庭变迁,分家新户对宅基地的需求扩大,宅基地日益紧缺。由于村内宅基地有限,一些在村庄周围沿公路分布的耕地便成为修建宅基地的新目标,村民纷纷将自家耕地改建为宅基地,致使耕地数量下降,并伴随着耕地非农化连锁反应,耕地逐渐退化成生活居住地。对于村内旧宅基地则成为老年人的居住地,而闲置的宅基地的户主面对宅基地稀缺的现状,基于为子孙后代考虑,并不轻易转让;一些有经济能力的村民则通过各种关系抢占地理位置优越的宅基地修建房屋等待房屋的增值,导致“一人多宅”变成财富的象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旧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少且闲置率增高,但是新增宅基地面积却在不断扩大的土地浪费现象。
2.由于旧宅翻盖新房的成本较高,且旧宅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落后,生活条件差,交通相对闭塞,随着人们纷纷将宅基地修建到村庄,且生活环境随之提高,由于羊群效应,大家则争先效仿,形成摊大饼式的村庄扩张蔓延,这种现象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浪费土地,占用耕地。同时由于缺乏集体的规划,村庄整体布局混乱,乡村景观遭到破坏,村庄内部脏乱差的境况不断的恶化,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难以治理的毒瘤。
3.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农村人口“空心化”。村内青壮年人口多数流向城市务工,只在逢年过节回家小住探亲,家中房屋常年闲置或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一三八”(老人、妇女、儿童)人群逐渐变成农村的主要居住人口,村庄人口“空心化”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并且形成许多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等;部分村民已经在城市购房,一些人的户口迁离农村,乡村人口转移并未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缩减相挂钩,但是仍然保留原有宅基地的所有权,“两栖”占地现象普遍。
二、空心村整治建议
(一)做好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针对各地不同的空心化现状,采用不同模式的规划方案,因地制宜。例如,修建中心村,将散乱的居民点进行集中布置,将小村并成大村,集中搬迁,积极响应国家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在村庄规划中,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建立适当规模的工业园区,适应农村非农化的发展,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口的回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遏制农村人口空心化,保持农村经济活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村的内聚力。
(二)完善宅基地审批程序,不断推进宅基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采取灵活手段,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宅基地审批,杜绝“乱批乱占”宅基地现象。运用行政手段依法收回非法占用的宅基地,以及采用经济手段对宅基地超标部分和旧宅基地(建新不拆旧的)按年限收取一定费用;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宅基地合理流转,尤其是改革现有的宅基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的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宅基地流转市场。建立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目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有效减少宅基地的闲置率。运用有偿补助的方式,收回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鉴于村名不愿意转让宅基地,可采取宅基地换房等政策将集中居民点的房屋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换购给村民,比如像集资房的修建等。
(三)坚持一人为本的原则,保障农民的利益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宅基地的管理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争取把宅基地的整治做成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必须防止新的农村剥夺和集体土地的变相圈占,最终殃及百性利益。
总之,当前农村空心化处于兴盛期,如何有效的控制空心村,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至关重要。面向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长远战略,围绕农村社区化、中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具体战略,开展针对农村空心化的土地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10
(1)总体规划:截至今年11月份,《__市__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间成果;《__市胥口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初步成果;《__市__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完成中间成果;《__市智慧__新城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已通过专家论证。
(2)控制性详细规划:《__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_市__区__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除__湖地区)》、《__市__湖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
《__市__镇老镇及镇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上报市政府、《__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_街道__公路以西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__市__镇控制性详细规划》、《__镇__路以北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_镇__以南,__路以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_市__新城(启动区外)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整体概念性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论证。
《__市__区__湖西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_经济开发区__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深化编制中。
__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并完成__路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施工图招投标工作;
两山一镇环境整治生态提升工程:完成__湖二期方案的中间成果、上跨__路生态天桥的细化方案以及慢行绿道沿线配套及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招投标工作;“两山一镇”南入口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
完成__自行车公园详细规划及一期服务区详细规划论证;完成__广场方案现场征集群众意见活动,确定中标方案;园博会周边环境整治与景观项目设计评选出中标方案。完成__桥-__湖水环境整治方案。完成__区博物馆招标工作。完成__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研究招投标工作,规划方案正在深入细化过程中。
__新城今年完成一系列重点项目工作:《__市__新城绿色生态住区建设与管理研究》、《__市__新城(__片区)水系专项规划》、《__市__新城(__片区)电信专项规划》、《____新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__市__新城滨湖沿岸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论证。
积极着手相关专题规划研究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意见和科学技术引导。完成《__村空间发展研究》、《__区近三年建设项目统计与分析研究》,《__市__区产业用地发展研究》完成中间成果,完成四馆两中心及周边地区交通研究;完成__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研究初步成果;__色彩研究规划已完成初步现场踏勘。
截止到今年10月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59份,选址用地158.5万平方米。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9份(新批建设用地总面积301.8万平方米,其中新批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为42.2万平方米;其它新批用地面积259.6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6份(其中4份市政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845.3万平方米)。办理民用、工业规划方案审批 146份(含变更数),其中工业43个,非工业类103个。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218份。国有土地私房翻建(备案)审批90份。
1、认真开展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至10月底,分局核发建设项目规划竣工验收合格证176份,竣工项目总建筑总面积568.7万平方米。
2、加强违法建设查处。分局积极配合__市规划监察支队做好辖区内各项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全年立案查处、转分局初审的违法建设案件共58件,违法建设规模9.7万平方米。
1、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按时回复各类咨询、投诉,耐心做好解释调解工作,今年办理公众监督、便民热线、寒山闻钟、政务公开、领导信箱等共108份。认真办理区人大政协两会建议、提案答复工作,今年共办理建议、提案主办件4份,协办件4份,代表委员对提案答复满意率为100%。妥善做好各类工作。
2、加强做好对外信息工作。及时分局工作最新动态信息,规划局网站23篇信息,__区23篇信息,区作风办5篇信息,区
机关党委信息3篇信息。 目前,__区各乡镇片区控规仅《__市__镇控制性详细规划》《__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__市__区__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除__湖地区)》、《__市__湖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准外。剩余控规基本都已经通过专家论证,但各乡镇未能及时上报市政府审批,影响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目前,__区私房翻建尤其是国有土地私房翻建(备案)审批政策少且年数较长,实际审批问题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群众上访多,规划审批面临无据可依、审批政策不能有效指导当前实际情况的困境。
根据目前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项目经费实报实销,项目前期所需的专家评审会费用、编制项目培训费用等不能提前预支,导致编制项目的前期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015年,分局将在市规划局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制定工作思路和措施,为推动__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成绩。2015年工作重点如下:
为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2015年规划分局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四规融合”研究,通过分析“四规”的现状情况、编制技术特点、“四规”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近、远期“四规融合”的规划目标及具体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省、市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行政,选址、用地、设计条件等审批必须与上位规划一致,各规划许可做到按程序、按规范审批。同时,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政府确定的建设项目会办审查和属地初审制度。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各乡镇片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弹性用地或土地兼容性。
根据相关规定,临时建筑的使用年限一般为两年,期满后须自行拆除。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临时建筑期满后并没有拆除。这些未拆除的临时建筑在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为杜绝安全隐患,应尽量减少临时建筑的审批并完善临时建筑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措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