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及其现状
生物是一门提炼于自然现象的学科,可以说生物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课堂的重点教学对象即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环境,同时也研究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在教学大纲中,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课程(物理、化学、语数外等)较低,只要求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即可。
二、情景教学法的内涵
情景教学法是目前中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宗旨则是“构建场景,引起共鸣”。情景教学法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景相互联系,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构建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景,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具有渲染力的教学氛围。情景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这与新课程指导思想是相符合的。情景教学法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明显优势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改善教学环境。情景教学法不是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也并非刻意改变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而是起到一种“添加剂”的效果———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和丰富。情景教学法引入的多种教学情景有助于教师打开教学方法,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第二个方面是促进学生的思考。情景教学法所创设的一系列具体情景,则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对生物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第三个方面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大胆地引入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进而起到一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举例探究
1.创设趣味情景
就像是写作文需要追求作文的趣味性一样,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也应该注重于生物学科的趣味性。生物学的联系实际的特点较为显著,可以从多个角度创设情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生物学当中有一个小实验。实验原材料是绿豆和湿纸巾,教师可以将绿豆放入湿的纸巾当中,然后将这一个“系统”放入一个盒子里。安排学生每天给这只盒子加水,同时让学生记录推测绿豆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种类型的生物学实验可操作性较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较为容易。通过对绿豆的现象推测和观察,进而得出这一实验现象的本质。这一教学情景的设置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结合到一起,不仅提升了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也是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构建实验情景
初中生物学当中涉及到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这些小实验来实现。初中生物学涉及到的知识往往是动植物的内部结构,在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构建这一类的实验情景可以通过教学模型来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下相关模型,如人体心脏,让学生仔细观察心脏构型。教学模型为一些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也是构建实验情景的一个有效手段。除了实验模型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便于学生操作的实验。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结构。这个小实验需要对洋葱进行部分处理,这些处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情景教学作为情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多的是给予了学生一种直观的生物学知识感受。通过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印证。实验情景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形式,对于深度发掘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四、总结
对于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情景化教学仍然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合理情景,以求发挥情景教学的最大化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作者:夏聪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90.
篇2
很多时候,向学生们介绍所学科目的相关资讯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了解,也能够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而言,生命科学是一门既实用又十分前沿的学科,随着各国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很多先进成果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延续了很多人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科的发展前景向学生描述,这不仅能给学生启迪,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带给人类生活的变化。
在给学生讲DNA的有关内容时我就介绍了与DNA相关的技术,比如DNA可以用来做亲子鉴定,这是目前最科学有效的亲子鉴定方法,我还向学生大致阐述了鉴定的过程。此外,DNA技术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通常从人体的指甲或者头发中就能提取人的DNA,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DNA鉴定能够对于案件的侦破提供很有效的帮助。
不仅如此,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一定程度改变了人的命运。当人体的某个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后,想要治愈并且延续人的生命,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日臻成熟,移植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生命通过这项技术得以挽救与延续,这给很多家庭带来福音。课堂上通过有效的向学生介绍这些科研成果和学科的发展前景,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产生敬畏之心,也能够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认真与投入。
二、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触感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很大,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更多的给予学生多元化评价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触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课堂评价对于课堂教学过程是很重要的,从评价中教师能够及时指出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还能够让良好的情感在他们心里留存,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在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课堂上我会以金鱼藻的放氧过程做演示实验。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要归纳总结从实验得出的结论。课堂上我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金鱼藻放到鱼缸中带到教室,这个实验中阳光是很重要的实验条件,因此实验最好选择日照充足的时段,这样才能保障实验成功。
课堂上,当学生看到鱼缸中有小气泡不断冒出时都非常惊讶,有的学生还惊呼“金鱼藻吐气啦”。通过用试管收集放出的气体,当学生看到该气体能够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时都很兴奋,看完这个过程后我让学生来总结下实验结果。不少学生得出金鱼藻能够放出氧气,当我问金鱼藻为什么能够放出氧气时学生都陷入了思考。有的学生说因为金鱼藻在水里就能够产生氧气,也有学生说金鱼藻本来就可以放出氧气,也有学生会想到绿色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很热烈,我对他们的各种答案做了归纳总结,并且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价。那些思路不正确的学生我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引导他们换个方向来思考问题,那么思路准确的学生我给予了他们充分肯定,并且让其他学生也从这个方向来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指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心里饱有对于生物课程的热忱和情感,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三、结束语
篇3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作应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呢?1.精心导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力图教学伊始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生殖器官的生长》时,笔者先简略介绍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桃花为例,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2.紧贴生活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材料相互补充,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地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3.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如在教学《人体的营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三聚氰胺事件的短片,让学生了解该事件中孩子受害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关注食品安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
《生物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教师是生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问题设计,恰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发挥学生主体性,变被动的课堂教学为主动的师生互动教学,彼此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应做到问题让学生提,疑问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讲,错误让学生析。这样一来,才能真正“解放”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另外,教师将教学内容还原成知识生成的过程,转换为学生易于接受并能解答的问题或者问题串,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篇4
1.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展变化越来越快,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观念也一直在变。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跟随学习,教师将课本知识融合整理之后再教授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教育观念正渐渐脱离时代,不再符合人们对于教育、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张扬个性的今天,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探究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究的场景中,对某个探究课题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规律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采用科学指导方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注重创新,追求初中生物教学新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三、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大多已有定论,教学中真正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积极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合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时,要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分层次、多方面设置多个教学目标,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树立自信心;同时,从多个方面设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维的拓展,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
3.立足实际,根据课堂情况选择探究方式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将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周围的生活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篇5
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知识结构老化
(1)合格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
总体上看,初中生物学科教师专业率仅为30%左右,也有很多学校的现职生物教师是不能胜任其他学科的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教不了中考科目的、教育教学能力比较差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缺乏生物专业知识、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不强,很难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保证,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2)教师生物知识结构老化,更新不够。
生物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科地位的低下,导致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愿望不强。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或缺乏继续学习的条件,即使有也只限于短期的理论培训或是通识培训,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训。
2.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设备不足
(1)沿袭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课堂缺少趣味性。
部分教师仍在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一些城区学校的教师用讲授实验取代实验操作,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甚至有些农村学校的生物课就是读教材、走过场,应付教学。
(2)学生不重视生物学习,有倦怠感。
生物学科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门科目,但由于不参加中考,许多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仅限于课堂。许多农村学校由于多数生物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改科教学的,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缺乏设计,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生物课往往成为学生的休息课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课。
(3)实验设备不足,导致一些实验无法开设。
教师反映实验室建设落后,设施设备陈旧或缺乏,课时不足,没有经费支撑,是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正常进行、不适应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生物教学发展方向及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以教师日常教学为重点,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加强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研究,鼓励教师听课、交流、研讨和教学反思,切实加强学科组团队建设。广泛开展网络教研,应把网络教研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补充和更新学科网站内容,积极使用教研博客、教研论坛等方式加强与一线教师的专业交流,同时,要加强校际间课程资源的共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应重视生物教学,按课程计划开足课时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开设生物学课程,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强调严格遵循课程计划,严肃处理违规行为,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删减课时。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倡导有效教学
教师要提高对初中生物教育目标、教学目的的认识,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和教法的运用。初中生物教学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拉近学生与生物的距离。教会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重视过程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实感受学习的乐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理解实验原理,强化实验教学
教师要想方设法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对生物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注重实验室改建和设备投入,及时解决一些实验难于开出的问题。
5.提高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以单纯记背概念为主要学习手段,也不能用题海战术去强化训练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严密的审题能力、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规范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用综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积极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注重同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以生物学知识点为载体,选取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生物课程内容,注意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教学。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生物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7.实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篇6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生物途径方法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涌现出了诸多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都会服从于目的,所以,不管教学中使用的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最主要的还是看其对学生的“学”是不是有利,能够构成发展的动力,为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情境教学法,不仅要营造科学合理的情景,同时,还必须让学生们在相关的情景中加强体验与讨论,最后,再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想完成这些目标,教育者应做好多方面的努力。
1.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意义
1.1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教育者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应收集大量生动的学习材料,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图画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积极安排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讨论,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将自己内心见解全面表达,在生活中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并且,在与伙伴合作交流过程中还促进了个人能力的提升。
1.2推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应运用诸多的感性材料如演示实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对这些感性材料加以分析与思考,进而增强自身的理性认识,充分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生物情境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通过各种角色的转变,推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2.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2.1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课中有不少教材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所以,教育者应结合实际,积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对于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教育者实际讲授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条件提供的必要条件时,先要求学生指出能够维持生命的几种东西,然后,教育者提出相关问题:可以去掉其中的一种吗?直至剩下最后一种为止。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细致的思考,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予以合理的解释,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2.2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想全面掌握与学习生物知识,就必须开展诸多的实验活动。初中生物比较重视生命现象、浅显及感性方面的认识,所以,教育者应适当的缩短理论授课时间,利用实验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比如,教育者教授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时,先将一定的石灰水倒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在其中一个试管内注入空气,最后,请学生指出两个试管的不同。同学们都踊跃的阐述自己的见解,学习热情被全面激发。再如,在教授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一节时,先让学生对被子植物的花及其种子进行一番解剖以掌握其结构,然后再让学生认真详细探究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会获得良好的感知,瞬间萌生认同感,不仅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学习兴趣也全面调动。
2.3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创设参与情境
所有课程要想获取较高的教学效果,就缺少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初中生物课也是如此。教育者应积极创设参与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深入理解生物知识。比如,教育者教学过程中可说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谜语,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点。再如,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如顽皮好动等,可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且,很好的掌握了知识点。此外,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比如,生物芯片、转基因食品等诸多社会热点的导入与创设,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2.4创设画图与多媒体情境
首先是画图情境的创设;通过画图辅助教学能够将生物体具有的生理特点以及形态结构予以全面的反映,对于学生生物知识的及时掌握具有重要帮助。比如,细胞学习过程中,我们可采用画图的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化。其次是创设多媒体生物情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活力,同时,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复杂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教育者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即减少了实验时间又节约了实验费。多媒体只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其播放时间不得过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其自觉的走进教材中,逐渐变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对生物教材中蕴含的内涵进行探索,充分理解教材的具体含义,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充分掌握与了解了生物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晓春.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浅见[J].考试周刊,2012年41期.
[2]丁文奎.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陆耀龙.初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0期.
篇7
关键词:环境;生态伦理;初中生物;教学
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环境问题都越来越重视,生态伦理思想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生物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伦理素质。
一、生态伦理素质的基本内涵
生态伦理素质是指人们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素养。目前全球的生态危机日益加重,正逐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只有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生态伦理素养,才能让我国的经济增长由资源型转变为科技进步型,才能有效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目前初中生生态伦理素质的基本状况
根据在学校的调查,初中生的生态伦理知识、环保知识比较欠缺,保护生态的理念和实践能力都较弱。这些和他们自身、家长、
学校和社会宣传有较大的关系。
1.学校教育不足
当前的初中教育,过分关心的是升学率,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构建,而基本上没有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尽管有部分章节谈到了环境保护问题,但是很少从人与自然的价值观、消费观、权利观等方面去讨论和引导,未能让学生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生态伦理的教育往往停留在组织一些简单的环保活动上,手段过于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
2.家长意识不够
家长的生态伦理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生态伦理素质的形成。由于部分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尤其农村学生的家长很少接受相关知识,导致这些家长很难从正面影响学生的生态伦理观。
3.社会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将促进学生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形成,相反,则会起到阻碍作用。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太多,信息量太大,媒体在宣传生态伦理观念时引导不够。同时由于生态环保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一些监督措施成为形式主义。公众真正参与意识不强,学生生态伦理观念难以形成。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生态伦理素质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提升他们的生态伦理素质,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生态伦理素质的提高。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少章节和内容都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伦理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1.做好典型课程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一章中,教师应该紧扣环境保护这一核心,采用情境式教学。教师尽可能多地收集图片、影像等相关资料,利用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如,在《生态系统》一章中,可以采用小品的形式,由学生扮演各种生物,演绎生物链、食物网的各种变化。这种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活力,使得学生对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形象,有助于生态学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观。
2.结合社会活动,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湿地日、爱鸟周、无烟日、人口日、土地日、减灾日等众多节日,旨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教师应结合这些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如,我们可以结合爱鸟日举办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媒体组织的征文比赛;在讲传染病一节时可以观看有关非典的影视录像,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的危害,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督促自己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
3.突出农大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
江西农业大学有众多与生物学相关的专业,如农学、林学、动物学、环境保护等专业。同时大学还有植物园、生态实验园。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利用相关优势,邀请大学农林学院的专家教授,为学生传授一些最新知识,或者组织优秀学生参与他们的一些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课程,将对学生今后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坚持对学生灌输生态环保的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只有尊重大自然发展规律,社会才能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生物教学;学生主体;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初中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和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作为参与初中教学的老师,为了可以让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更容易接受理解,应该从初中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进行着手,将教学与初中生特有的阶段特征相联系。生物课程是初中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现在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而做准备。只有不断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生物教学。
1.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
从初中教学的过程和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处于主置的只能是学生,学生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影响着教学情况。要使得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情绪与老师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要做好初中生物教学,首先是要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爱好做起,老师要做好新课程的导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或是故事导入,或是图片与动画的导入等等,老师富有激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导入可以给学生较为形象的启迪。如对于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克隆技术等热点问题的讲述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在生物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给于学生切切实实的激励。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为中国赢得了荣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陕西杨凌克隆羊使得中国在国际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步等。老师都可以将这些都讲授给学生听,让学生在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上进行自我激励,学好初中生物课程。
2. 利用教学工具增强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
很多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课堂上不敢回答,不愿意回答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使得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抹杀。但实践表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在质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还是要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积极的去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最大限度的创设情景,利用好生物教学工具。
生物的教学工具主要是包含了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像等等,这其中标本和实物以及模型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如人体骨骼,蝴蝶标本等。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下的视频,图片等也为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提供更好的途径。多媒体技术不断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进行课堂氛围的调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练还便于增强记忆,提升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探求知识。比如在学习鸟类这一节课程的时候,其主要是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作为主线的。所以首先是要开展调查收集到的鸟类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从整体上先获取对于家鸽的感性认知。然后进行家鸽的活体以及骨骼的标本以及模型让学生进行轮流观察,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观察之后,彼此之间必然会加强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物教学的效果。所以,利用生物工具可以很好地增强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有利于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学习是一个不断熟悉的过程,熟悉活动只能是通过感知以及实践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改变单纯的将学生当做是简单的,被动的以及不变的教育对象,而更应该是将学生看做是主动的,活波的已经发展的主体。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和现实生活联系的较为紧密,一般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将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现象与课本知识进行紧密结合进行联系进行探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复习课时也可以采取学生演讲与问答相互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的展开质疑,在探讨中获取进步,在同学和老师的一起诠释下获取知识。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生物实验,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可以对一些现象有更加直接的认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也可以获取和掌握操作生物实验的技能,为更高阶段的生物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以致用,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生命”、“生活”和“生产”这几个部分。在“生命”中主要学习了生命的现象以及本质与意义。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生命,懂得善待生命与珍爱生命的道理,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关怀其他生物,热爱大自然。“生活”这部分通过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讲述,让学生自己去感触在生活中的生物,在感触和观察中做到学以致用,了解生活中遇到的生物的生活习性,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生产”介绍了生物的利用,让学生可以了解到使用生物可以创造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用生物知识来创造经济价值,发挥学习生物课程的作用。如课文中所涉及到到的“合理密植”与“混合放养”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较少的源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在学习了“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来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生物知识来种植一些反季节的瓜果蔬菜。老师可以在讲授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让教材的内容更加充实,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利用课本知识来创造经济价值。特使是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知识,老师也可以讲授给学生,不局限于初中生物课本。比如一些同学对于植物的嫁接很有兴趣,因为这和生活联系的较为紧密,通过老师的讲授,也可作为一项技能让学生掌握和应用。
小结:
对于初中生而言,生物课程是一门新的自然课程,这门课程给予了学生开启学习生物知识的大门。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老师来讲,想法设法让学生更加喜爱初中生物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好初中生物的必由之路,而且注定影响学生后期生物知识的探索。在生物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充分体现。不断的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以及鼓励学生质疑都是很好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生物课程的魅力。总之,只要初中生物老师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能开创初中生物教学的新局面,使得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更加轻松快乐。
参考文献:
[1] 马艳.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2] 潘沁艳. 高中生生物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篇9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教学 生物实验 探究教学
实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处于不可缺少的地位,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因地制宜,确定探究课题
初步统计,在两学年四学期的生物课中我们固定进行多项探究活动,其中有教材中的课题,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拟课题。
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由于刚上初一的学生认识的生物种类还很有限、很模糊,同时又没有任何一个场所能把所有生物都挂标签,因此我们觉得“调查”不可行。结合学校所处地理位置,最后将课题确定为《认识某区域内的生物》,由老师带领,重点认识从学校到目的地沿途的生物,尽量交代其生物学名称而不是俗称。当学生们认识了身边常见的生物,就仿佛是参加了一次野外实习,非常兴奋。像这样,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实际水平,选择实验课题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符合我校一贯倡导的“低起点、小台阶、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生命教育思想。
二、降低成本,就地选择实验材料
生物实验材料的适当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选择生物实验材料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可控性。初中生物的实验范围涉及生物界各个方面,实验材料的可控性直接影响实验的组织和效果。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中,我们发觉鼠妇这种小动物不太好控制,似乎对光、振动声响都有反应,经过反复的教研,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改用了蚯蚓。与鼠妇相比,蚯蚓的可控性更强,对光反应非常敏感,健康的蚯蚓不到1分钟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因此操作难度大大降低,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与教材高度一致。这对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否则就会使学生陷入“究竟有没有影响”的困惑中,而对结果的困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过程的兴趣。
2.可操作性。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教材提供的做法是利用四个腐乳瓶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四个一样的腐乳瓶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将容器改为自封袋,每位同学发两个,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设计并实施,有效化解了实验的难度,拓宽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触类旁通,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我们也将实验中的广口瓶改为自封袋,每个实验台三小袋黄豆种子,这与三大瓶种子相比,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所以我们将这个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的分组实验。更人性化地选择实验材料,是探究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
3.经济性。几年来,我们改进的十几个探究实验,几乎都是围绕“低成本”进行的。例如,为降低成本,我们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中的核桃仁改为黄豆;观察鸡的心脏、关节,“掉头”的花,用烂橘子培养真菌,用豆腐水做培养基,用自家发芽的土豆做无性繁殖;一袋酸奶稀释后足够全年级观察乳酸菌;亲自采集的水绵不用花一分钱……2010年两个年级用于购买实验材料的经费不过200多元。低成本,使生物实验的开展具有持久性。
三、切合实际,优化实验方法材料的改进必然带来方法的变化
实验方法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应努力使方法最优化。
例如:在讲授《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在观察玉米种子时,传统方法是在切面上观察胚,即使用放大镜也很难区分。如果稍加改进,效果就会大不同。我们的做法是:在观察切面大致确定位置之后,再教学生把玉米的胚剥离出来,加以辨认,虽然小,但是立体,非常清晰。再比如《探究鱼的呼吸》时,把鱼放在BTB液中,利用颜色变化检测CO2,避免了对鱼的伤害。
四、重视反思,做好实验分析
在完成每一项经典的实验之后,我们都有专门的一节实验分析课,对实验过程中一些共性的、个别的现象进行分析,对实验中涉及的知识、方法进行梳理。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例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个实验,我们是在临近的公园里做的。测量之前几乎所有的假设都是裸地湿度最低,草地较低,小树林最大。但实际一测发现:草地湿度最大,裸地与小树林的湿度没什么区别。关于草地湿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实验分析时,学生们想到了可能的原因:公园内草坪的面积大于小树林的面积;草坪离人工湖近;草坪经常有工人洒水。关于裸地与小树林的湿度没什么区别这一现象,学生们讨论认为:两者距离近,且空气是流通的。像这样,实验结果看似失败,但学生做的过程、分析的过程,谁能说是不成功的呢?
五、寓教于乐,开展主题活动
生物活动课必须围绕常规教学内容展开,重在趣味性和教育性,要以活动增进体验,以活动促进发展。
例如在讲《人的生殖》时,我们组织了《超级体验》主题活动:在靠垫里塞上约5千克重的书,绑在自愿者腰间,让学生负重体验日常生活,如走路、扫地、系鞋带等,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感受。看到体验者大腹便便的样子,同学们最初都笑翻了天,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在谈感受时纷纷表示:我妈当初真不容易。一位女生很凝重地在黑板上写下“沉重、负担、麻烦、小心”;还有一位男生笑着说:“以后我可得对我媳妇好点啊。”这话看似玩笑,但足以值得我们欣慰。
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是生活。理解生活中的现象,感悟生活中的道理,明晰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体验生活中至善至美的情感。
篇10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衔接 实验教学
由于目前我省高中和初中教学一般是不连续的,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考中有关生物实验的考点往往得分率较低,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准确掌握课本中的实验,但实验掌握需要长期积累。实现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就要做好教材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方法指导的衔接,保证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在学生已知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知识建构。
一、实验教材内容的衔接
新课改后,虽然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都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但由于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后,九年级不再学习,使学生有关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出现断层,在学生头脑中,初中实验教学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初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要做好过渡和衔接,才有利于生物启蒙教育向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现我就部分实验在初高中实验内容的差异、联系与递进等方面做分析。
有些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已做过,稍加复习,就可以很好地为高中实验教学服务。例如,高一生物实验中有“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显微镜”。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体验,观察过叶肉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已初步掌握使用低倍镜的方法。生物学第一个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在原先基础上要求掌握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显微镜的操作并不如预期般顺畅,有的学生不知道用低倍镜对光。要求高中教师上课前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实验步骤和要领,以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避免学生做实验时出现错误,为以后实验教学打下基础。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完全依赖初中生物实验基础,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安排了萨克斯所做的实验,该实验在初中为八年级教材中最重要的实验,对实验要求最高,因此高中对该实验不做具体要求,教师授课时可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初中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要对学生严要求,努力做到与高中知识接轨。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衔接中会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严重脱节。初一初二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限,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思维习惯发生巨大转变,教学方法转向以启发式为主。因此,初中阶段,教师要扎实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才是初中生物教师处理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衔接的落脚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生物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要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我们提倡初中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以探究活动形式呈现。比如:探究蚂蚁爱吃甜食的实验,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取食行为,尤其是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既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又可以当堂进行。整个实验设计和完成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渗透着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方法教育。高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改进实验操作方法,发展实验技能,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实验氛围,如指导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观察、调查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除了课堂上的实验能力外,还应将所学科学思维方法及探究能力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三、实验方法指导的衔接
教得好不如学得好。多数初中生只能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只是对教师实验步骤的简单重复,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而在高中实验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设计解决问题。诚然,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步提高,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的实验教学中,对生物学科素养的养成应该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结合不同的实验内容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例如,做每个实验时,初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重复实验步骤,而是要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让他们从实验目的出发,一起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步骤。只有通过这种长期训练和熏陶,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做实验的基本步骤,为将来的高中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的教学奠定基础。
科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不管是初中抑或高中,实验教学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学习过程可以是不连续的,但学习思维的培养应贯穿同样理念。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当准确把握学科内的联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好初高中实验教学工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袁琳.初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及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7,G633.91.
[2]张斓.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之我见[J].新课程(中旬),2013(6).
- 上一篇:财务风险分析的理论
- 下一篇: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