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动物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动物的意义

篇1

亲爱的的猎人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小学生。当你们捕捉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你可否想过,如果你们每天都捕杀动物,照这样的速度,我估计50年后的地球便不会再出现动物的可爱身影,所以,我们便失去欢乐,为此,请你们做到:

1. 关爱动物,保护森林,让茂密的森林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护庇护场所。

2. 保护植物,花草树木,让小动物在这个环境舒适的小天地尽情玩耍。

3. 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破坏森林,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做保护生态环境的模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地球建设成为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花城!

范文二

尊敬的广大市民: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以来,我县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错误观念的误导,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强。非法捕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资溪的文明形象,与当今世界倡导的绿色消费、文明生活的主流格格不入。党的十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提高全县人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幸福资溪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我们郑重的向全县人民发出倡议:

从现在起,在全县范围内发起保护拒吃野生动物的全民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坚决反对落后、野蛮、残酷的消费陋习,提倡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坚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吃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

勇敢举报违反保护野生动物法规的行为!

让我们的郑重承诺传播到全社会,落实到每一个人。

共青团资溪县委员会

篇2

动物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长久以来,人与动物就共存于一个大自然和同一个地球上,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的伙伴消失了,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目前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世界上最大的海确,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生活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

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作为人类的我们难道没有一丝心痛?一份责任?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这一点谁都知道,可是又有几个人轻易保护这些动物了呢?

我认为,每个人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从自己,从身边做起。

曾经,世界上发生过无数疾病,害死了多少无辜的人,那些人都白白牺牲了,实际上大多数疾病传播都与动物有关,而这些动物也是非常无辜的,因为这些后果大多都是人为因素。

篇3

关键词 微机保护;零序互感;断路器复燃;纵差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179-02

0引言

220kV桃源变电站同桃I回线路C相发生接地故障,两套线路保护正确动作跳三相。此后约0.5s后,220kV同桃II回线路高频保护装置PSL602动作出口,并跳开该线路的断路器;II回线的光纤电流纵差保护装置CSC103并未动作。对于同桃II回线路两套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不同,谁是谁非应作如何评价,涉及到以后线路保护的运行是否安全可靠的问题,分清事故、找出原因,有利于采取纠正措施。

1电压正常不具备线路故障特征

我们知道,在PSL602保护装置动作跳开线路前,三相电压的波形对称,幅值近似相等,零序电压也很低。其不具有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所具有的故障相电压低落,零序电压较高的特点,正如同桃I回线路故障所显示的那样,电压波形不具备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特征,线路上也未发现有故障点,具此推断在保护跳闸前没有故障发生。然而,高频保护装置PSL602动作前期却突然出现了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

2 断路器复燃故障的影响

同桃I回线路故障属非金属性接地的绝缘子表面污闪,三相跳闸切除故障后,闪络弧光消失,故障点虽与地断开,但绝缘子表面绝缘已被破坏,不再能承受高电压。此时同桃II回线正常运行,通过线间电容对I回空线充电,尤其是相对距离最近的C相线。当充电电压达到I回线C相线故障点复燃电压时,产生对地放电。由于互感的作用,在II回线上就会感应一个脉冲,当放电结束后,再没有另外的提供续流电流时,接地点恢复断开状,为下一次充、放电做好准备。第二个脉冲也是这样产生,不同的是放电脉冲后面跟随着连续的零序电流,这个电流是线路互感产生的结果。

此后,两线的电流相互的互感作用,运行线路中的II回线零序电流和由此产生的零序电压的幅值也明显升高。可将此过程简述如下:

当I回线切除故障后,II回运行线路向I回空线经线间耦合电容充电

充电电压达到电厂侧C相短路器复燃,再次出现C相接地故障。该接地故障电流通过互感磁链耦合到II回线路上,在II回线A相线路(可能距离最近)中产生与I回线C相接地电流方向相反的零序电流。此零序电流在II回线路中为穿越性电流,故零序差动保护不动作是合理的。

3 II回线高频距离保护装置误动原因

当I回线C相接地故障切出约400ms后,电厂侧出现该断路器复燃故障,I回线电厂侧重现C相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电流对II回线产生互感。I回线C相断路器复燃后,接地电流IC-I生成的磁链交链II回线,产生互感电势(EI,II),并产生零序电流(I0-II),零序电流产生零序电压(U0-II)。桃源变侧的电流(I0-IIR)是从母线流向线路,属正方向,电流超前于电压(U0-II),满足了正方向故障的判别条件,使得PSL602G高频零序距离保护动作闭锁发信的条件;此时的电厂侧零序电流(I0-IIS)是从线路流向母线,虽然为反向电流,但本端的零序电压(U0-IIS)是由零序电流(I0-IIS)所产生,零序电压(U0-IIS)滞后于零序电流(I0-IIS)约900,满足零序高频距离保护动作条件,使电厂侧保护动作,出现两侧保护都能停信,导致PSL602G误动而跳开。由此可见,由零序互感电势产生的零序电流,使得线路两端的保护装置所测得的零序电压总是滞后于零序电流。线路接地故障下的零序电压降方向由故障点指向两端,由零序电压生成的零序电流是流出或流入母线,相对于零序电压的相位角是滞后还是超前于零序电流,由此可判别接地故障是发生在区内还是区外;由线路接地电流在相邻地环路中产生零序互感电势,且生成零序电流。此电流经零序阻抗产生零序电压,此时的零序电流无论是流进还是流出母线,零序电流总是超前于零序电压一定相位角,总是能满足现有零序方向保护的动作条件(-1620≤arg(3I0/3U0)≤00)。再加上PLS602保护装置是采用反方向动作区判据,零序电流动作值整定也要求低些,这都为零序互感电流满足零序方向保护动作条件成为可能。

4结论

因同杆并架线路间存在较大的互感,在线路接地故障及故障重燃与相邻线路的相互作用下,使健全线路上产生互感零序电流。此零序电流总是超前于零序电压,满足零序方向保护动作条件,是造成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另外,在第一次故障切除后400ms零序方向元件没有返回记录,这也是可导致装置误动,也需通过试验查明保护元件动作后不返回的原因。因此,II回线被切除是属于保护误动所致,CSC103型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不动作是正确的。当将零序电流超前于零序电压一定相位角作为零序方向保护动作判据用于同杆并架线路保护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零序电流的动作值的整定中考虑予以躲开为好。

参考文献

篇4

人类通常对动物做以下事情:

为了食品、纺织原料、毛皮、象牙、药材等屠杀动物;

为了乳制品、皮革、蛋、廉价肉食等繁殖、圈养和利用动物;

对动物实施长期禁锢或其他形式的剥夺自由以获取特殊的肉类产品或用于生化研究;

在科研、教育、药品测试、武器测试等活动中杀死或伤害动物;

通过射击、布陷阱、捕猎等方式杀死(剔除或根除)围栏或鱼塘中不想要的动物;

为了娱乐、体育运动等目的杀死动物(狩猎、捕捉等);

将动物关在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家里(作为陪伴者、宠物或展品);

在农业、娱乐、交通、警务、战争等活动中剥削动物的劳动;

通过破坏自然栖息地杀死、伤害动物或使它们被迫离开;

在没有考虑动物因素的道路上驾驶车辆伤害或杀死动物;

为了各种人类利益繁育实验杂交品种的动物(漂亮的狗、表演翻跟头杂技的鸽子等);

为了医学、农业和军事研究等进行克隆实验和繁育转基因异常动物。

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通常对待动物的做法,是人与动物相处时的常态,但这些做法似乎又与我们心目中人与动物间应该具有的关系和相处方式相距甚远,至少对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普通公民而言,我们的道德直觉和基本的人道主义常识告诉我们,引起不必要的痛苦是一种恶,无论承受痛苦的是人还是动物。就连动物福利运动的批评者w·c·科恩(witness carl cohen)也认同:“我们人类有一种普遍的义务,那就是行为要符合人道,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限制那些会引起不必要痛苦的对待动物的方式。” [2]

因此,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残忍对待动物的事实,但是当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被公之于众,成为一个公共事件之后,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加入了谴责残忍对待动物的行列。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或环境主义者,当血淋淋的镜头展现在眼前时,道德直觉让他们对这种残忍对待动物的方式感到不安。

尽管研究当代动物伦理的理论家们大多主张从动物权利或功利主义的角度为保护动物提供辩护,但对于缺乏伦理学理论基础的老百姓而言,这些辩护显得艰涩难懂,很多时候甚至与他们的生活常识和道德直觉相悖。1983年,托马斯·希尔敏锐地发现了这些现代规范伦理学理论背后无法解释的道德不安,并由此开启了以美德为导向,从人的美德与品格的角度思考我们与自然界相处时所遭遇的道德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新方法。[3]

环境美德伦理旨在指导人们在追求人类卓越理想的同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的共生,它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传统,强调以实践为导向和以行为者为中心,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道德行为者所具备的品质和性格倾向的解释。环境美德指向那些关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道德品质和性格倾向(disposition),相应地,那些破坏和伤害自然环境的品质和性格倾向就是环境恶德(vice)。就动物保护而言,仁慈、敬畏生命和生态敏感性这些人类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关爱和保护动物所需要推崇的美德,而残忍、傲慢和麻木不仁则是人与动物相处时应克服和摒弃的恶德。

从15世纪开始,抗议活体解剖、斗鸡、纵狗咬牛、捕杀狐狸等毫无目的的残忍对待动物的行为的呼声就不绝于耳。17世纪以来,仁慈主义运动在英国兴起。早期仁慈主义运动认为,尽管大自然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但动物是上帝创造的一部分,作为最受宠爱和最强大的生命形式,人类有责任站在上帝的立场成为动物福利的托管人。仁慈主义主张动物能够感受痛苦,且能够被伤害。边沁(j. benthan)指出,一个有道德的人或有道德的社会应该最大限度地增加快乐并减少痛苦,当然也不能忽略动物的快乐和痛苦。洛克呼吁人们善待“所有活着的动物”,他指出,对动物的伤害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因为残忍地对待动物将导致人性的暴虐。有些儿童“折磨并粗暴对待那些落入他们手中的小鸟、蝴蝶或其他这类可怜的动物” 。他认为这种行为应被制止并予以纠正,因为这样做“将逐渐地使他们的心甚至

对人时也变得狠起来”,“那些在低等动物的痛苦和毁灭中寻求乐趣的人……将会对他们自己的同胞也缺乏怜悯和仁爱” [4]19 。

孟子讲:“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无功利之心而施仁,可见,仁慈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内容。“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慈是人道主义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最被普遍接受的美德。就动物保护而言,仁慈地对待动物,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循着自己最基本的人性,以恻隐之心看待那些比我们弱小的生命,不给它们施加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对动物遭受的痛苦要有怜悯之情,反对任何残忍对待动物的行为,让动物们免受折磨,在拯救动物的同时也拯救那些施暴者扭曲的人性。

生命至善是拥有环境美德者的共识[5],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审慎处理人与动物关系时重要的道德依据,也是一个人对待动物的重要美德。 早在1905年,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施韦泽(albert schweizer)就提出“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伦理命题。当时他在刚果的丛林医院行医,为非洲当地人看病。一次当他撑着小船从一条生机盎然的小河中逆流而上,一边思考着“人应该如何道德地与自然相处”这个长期萦绕他心头的困惑时,脑海中突然出现了敬畏生命这个词。施韦泽的母语是德文,他所感悟到的敬畏是德文中的ehrfurcht一词,指在面对巨大而神秘的力量时所产生的敬畏或谦卑,敬畏生命就是对要保护、促进和完善所有生命都具有的生命意志。施韦泽曾明确指出,他所敬畏的生命绝不仅仅是人的生命。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同样神圣的时候,他才是道德的”[4]70。 命意味着适度的谦逊,与敬畏生命的美德相反,傲慢地控制和操纵生命是对待自然的恶德。现代主客二分的认识方法将自然彻底客体化、对象化。动物作为人之外的自然物,就像笛卡儿所认为的那样,是无感觉、无理性的机器,“它们像钟表那样运动,但感觉不到痛苦。由于没有心灵,动物不可能受到伤害” [4]18。对待这样无生命的“机器”,人所要做的就是认识、征服和为我所用。这种现代性自然观反映在伦理上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与自然的无涉。科学技术使得人类几乎无所不能,人类傲慢地、毫无顾忌地对待生命,控制和操纵动物,破坏它们的栖息地、人为改变动物的生活习性,甚至运用基因技术改变它们的生物特性。但在高傲的人类享受自己对动物看似无所不能的控制的同时,我们也制造出了人类无法控制的sars病毒和超级细菌。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对美的敏感和欣赏是一个道德的人应该追求和发扬的优良品德。对环境美德而言,对大自然的审美敏感性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对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山川河岳所展现的各种美和生机的感悟和响应是一个人关爱自然的重要动力。在自然界所有的美中,动物所具有的美是最生动的,动物所散发的勃勃生机和灵动之美总是最能在同为动物的人类中得到情感上的回应。

遗憾的是,对动物、植物和大自然所展现的美的感受力在很多人身上正逐渐减弱。现在的人大多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活跃于虚拟的赛博空间中,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技术化的生存方式使我们越来越远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远离灵动的动物世界。生活在人工自然环境中的现代人对真正的大自然愈来愈麻木不仁,人们对动物的了解大多来自书本、电视节目,甚至电子游戏,对生态系统复杂关系的认知完全来自于书本和网络。人们对电视节目中灵动而又美丽的动物发出一声声感叹,然后接着在虚拟的世界里养鸡、照顾开心农场。除了宠物,绝大多数孩子对动物的认识就只剩下动物园中的那些圈养动物。与自然界的长期疏离造成人们对真实自然的麻木不仁,而这种麻木正是当下造成很多人难以走近自然的性格障碍。

环境美德伦理强调以实践为导向,在现实情境中,具有环境美德的行为人自觉地运用其在习惯中形成的道德定势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实践智慧,对关涉自然的道德情形作出判断。电影《少林寺》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小和尚觉远救了受伤的小鸟,却不得不捉虫子喂它,这对觉远而言似乎是一道不解的道德难题,他只能凭着直觉以舍小保大的原则来应付。但对于一位具备深厚环境美德素养的人而言,这样的情形也许并

不难。由于行为人的道德定势是在长期关爱环境的习惯中逐渐形成的,其实践智慧是在与自然环境友好交往的生活中积累的,因此尽管行为人可能没有依据任何一条具体的道德规范,但有理由相信他(她)所作的判断是符合环境美德的。关于动物伦理的实践智慧,施韦泽也曾给予我们极佳的示范。在面对生活中要偶尔杀死其他生命的道德难题时,他的回答是,这样做必须是为了促进另一个生命,并且要对“被牺牲的生命怀着一种责任感和怜悯心”。施韦泽将这种责任感和怜悯心当做“伦理过滤器”来帮助自己在面对不得不牺牲另一个生命的难题时作出抉择。事实上,他的这种责任感和怜悯心就是长期以来固化在其性格中的道德定势,是指导他面对道德难题时作出符合环境美德的道德判断所需的实践智慧。

面对现实中的人与动物的关系,我们应以环境美德为导向,以一颗仁慈之心,怀着对生命的尊重,感受动物的活力与美,在与动物相处的生活实践中运用我们的实践智慧,扬善弃恶,从我做起,在关爱动物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美德,在践行环境美德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幸福。参考文献:

[1]andrew brennan ,y s lo.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m]. durham: acumen publishing limited, 2010:41.

[2] carl cohen , tom regan. the animal rights debate[m].new york: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01:5.

[3] 托马斯·希尔. 人类卓越理想与自然环境的保护[j].郭辉,译.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18-26.

[4] 纳什. 大自然的权利[m]. 杨通进,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篇5

关键词:拉尼娜,厄尔尼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太阳黑子,暴雪冻害,流感大流行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近日撰文指出,1月10日以来中国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他在《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一文中说,近20天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根本原因。文章强调,拉尼娜事件对这次灾害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2007年8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今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1]。

从1月10日到本刊截稿时(29日下午),中央气象台一共发出11次暴雪警报,其中9次橙色警报,2次红色警报。“从现在看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是,欧亚大陆及周围上空的大气环流演变,长时间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如果追究更深远和间接的原因,持续暴雪、暴雨的形成,则可能与入冬以来出现的“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是一种气候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平均值偏低,从而影响大气温度和运动。“这种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现象发生之后,一些地方降水可能增多,同时另一些地方降水则减少,我们可以根据长时间的气候统计,总结出一种规律。”孙军说,“然而也只是一种气候的统计规律,‘拉尼娜’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稳定和必然。”也就是说,“拉尼娜”与这次暴雪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可能”,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今年“拉尼娜”出现了,长江中下游发生了强烈的暴雪天气;明年如果“拉尼娜”再次出现,是否还会产生同样的情形呢?未必[2]。

首席预报员孙军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不是所有的拉尼娜事件都会激发中国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统计表明,近50年来,拉尼娜事件有10次,发生南方大面积低温冻害的只有2次,东北严重低温冻害1次;厄尔尼诺事件17次,发生南方大面积低温冻害的2次,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冻害的4次。发生频率是非常小的。

近50年的拉尼娜事件有:1954年4月-1956年2月(强度系数为121,1954-1955年湖南和东北冻害发生)、1964年5月-1965年1月(强度系数为44,1964年2月湖南冻害发生)、1967年7月-1968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70年6月-1971年12月(强度系数为77)、1974年4月-1976年2月(强度系数为51)、1984年10月-1985年6月(强度系数为62)、1988年6月-1989年3月(强度系数为80)、1995年9月-1996年4月、1998年6月-2000年8月,2007年8月-2008年(2008年1月南方低温冻害)[3-6]。

近5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1951年6月-1952年2月(强度为57),1953年4月-11月(强度为50),1957年4月-1958年7月(强度为97,1957年北方低温冻害),1963年7月-1964年1月(强度为30,1964年2月湖南冻害发生),1965年5月-1966年3月(强度为72),1968年11月1970年1月(强度为77,1969年北方低温冻害),1972年4月-1973年2月(强度为94,北方低温冻害),1976年6月-1977年3月(强度为57,1976年北方低温冻害,1977年南方低温冻害),1979年9月-1980年6月(强度为38),1982年5月-1983年10月(强度为168),1986年9月-1988年2月(强度为120),1991年5月-1992年8月,1993年4月-1994年1月,1994年10月-1995年5月,1997年4月-1998年6月,2002年5月-2003年2月,2006年8月-2007年2月[3-6]。

1月30日,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盘点”建国来湖南省发生的低温雨雪过程,称今年这个过程的强度已排行第二。除了今年,湖南省还有三次严重的低温雨雪过程,分别出现在1954年、1964年、1977年[7]。

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4日,湖南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达21天,其中雨凇持续15天以上,汉口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时间长达23天,最低气温为-14.6℃,累积降水量75.4毫米,积雪深度32厘米。持续的严寒造成全省农作物冻害严重,油菜冻死近半。全省冻死耕牛11万余头,约占灾前耕牛总数的1/4。阳新、广济、郧县、松滋等地柑橘大部分冻死。严寒天气使得汉水出现了罕见的结冰现象,天门境内汉江上可行板车,可见冰之厚。政府在汉江汉口至樊城的540多公里航线上,使用破冰船,结合爆破和人工作业,日夜不停地进行破冰,汉川县城隍港冰厚的地区,则使用炸药破冰。经过24天的努力,汉江全线终于在1月21日解除冰冻,恢复了航运。

1964年出现严重雨凇。这次过程于1964年2月8日开始,雨雪过程持续达13天,灾害主要由雨凇造成。2月8日至12日,江汉平原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雨凇天气,16日至20日又出现了轻度的雨凇。雨凇对邮电通讯造成很大危害,压倒电线杆1046根。8日至12日的雨凇,造成地面结冰,使得武汉市部分汽车、电车停开。2月5日至26日,应山县冻死耕牛2848头,夏粮减产16.3%。

1977年出现历史极端最低温。这次过程开始于1977年1月21日,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我省,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异常低温农业产生毁灭性的冻害。这次低温严重,使蔬菜、柑橘和油菜等越冬作物受到非常严重的冻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仅武汉市就冻坏了几千万公斤蔬菜,造成市场供应紧张[7]。

通过统计鉴别,我们发现湖南冻害有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1954-1955、1964、1977年为湖南严重冻害年[7],都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拉马德雷现象决定了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两种形式:冷位相型和暖位相型。

第二大特征:1954年和1964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1963年、1976-1977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第三大特征:195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4.4;196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0.2;1976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2.6,1977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太阳黑子数为27.5。湖南冻害都处在太阳黑子低值年。

第四大特征:1954、1964、1977年都是北京强沙尘暴年[3-6,8]。

第五大特征:其后1-4年内爆发世界流感大流行,即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7年世界流感大流行。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7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2008年初发生了湖南严重雪灾冻害,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若2008-2009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类似1954-1958年、1964-1969年、1975-1977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就有可能发生。

1954-1958年灾害链:1954年4月-1956年2月发生了强度为121的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6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57年4月-1958年7月发生强度为9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57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7年2月-1958年爆发亚洲流感。

1963-1969年灾害链:1963年7月-1964年1月发生强度为30的弱厄尔尼诺事件,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64年5月-1965年1月发生强度为44的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64-1967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65年5月-1966年3月发生强度为72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67年7月-1968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68年11月-1970年1月发生强度为75的枪厄尔尼诺事件;1969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68年7月-1970年爆发香港流感。

1975-1977年灾害链:1975年5月-1976年2月发生强度为51的强拉尼娜事件;1976年6月-1977年3月发生强度为5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76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77年5月爆发俄罗斯流感。

1954、1957、1969、1972、1976年是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9],1954、1964、1977年为湖南严重雪灾冻害年,都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谷年(m)或m+1年,是湖南暴雪冻害的共同特征。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51-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3,5]。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3],第8大特征是湖南冻害发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

按照前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规律,若流感爆发在2008年(m+1),其强度较弱(类似1977年);若流感爆发在2011年(M),其强度较强(类似1957和1968年)。2008年和2011年都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6年厄尔尼诺事件和2007年拉尼娜事件的准确预测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方法[3-5,10]。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规律[11-14],我在2007年9月指出,拉尼娜将带来秋汛、冻害、流感[14]。我在2008年1月11日和12日相继指出,1月的强冷空气活动和强震集中在强潮汐A、B、C、D组合,A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证实,强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应加强防范,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强震。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15,16]。中国南方遭遇50年来最雪冻害证实了这一预测[1]。

根据五大特征,在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可能的太阳黑子低值年2018年和2029年湖南将发生低温冻害,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3-5,10],2018年发生湖南低温冻害和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江国成。气象局长: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致冰雪灾[EB/OL]。2008年02月03日21:53 新华网。

2.方玄昌,陈晓。暴雪成因. 金融界.。2008年02月09日 18:52 《中国新闻周刊》。

3.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4.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5.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魏松林.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3): 79-86.

7.于丽娟, 周月华. 1954年、1964年、1977年——当年我们多次战胜雪灾冻害[EB/OL].日期:2008-01-31. 来源:楚天金报。

8.康杜娟. 王会军. 中国北方沙尘暴气候形势的年代际变化[J]。 51-中国科学D辑,2005, 35 (11): 1096-1102

9.周立宏,刘新安,周育慧。东北地区低温冷害年的环流特征及预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1):22-25

10.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11.杨学祥. 严密监测2008年的拉尼娜结束和厄尔尼诺爆发非常重要. 2008-1-20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12.杨学祥.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流感世界大流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EB/OL]. 2007-2-18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13.杨学祥. 不断增大的风险:强震、海啸、低温、沙尘暴和禽流感[EB/OL]. 2007-09-16 光明观察. 随笔杂谈。

14.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EB/OL]. 2007-9-1光明网交流中心.

篇6

您好!

在我国东北部的森林里有许多动物,最多的应该是狼吧!

大多数人们大觉得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会伤害人类,其实它们也是有灵性的动物,只要你不去伤害它们,它们也不会伤害你。我们也是动物,不过是高级动物,但是人类大量残忍地杀害狼,狼数量锐减,少到都快看不到了。

有些人带着猎枪去伤害动物,他们把狼皮用来做衣服,鞋子,用狼毛做毛笔,多没有 人性啊!

如果我们每人都买一只毛笔,全国那么多的人,要杀害多少动物啊!如果我们人工养殖动物,就不面临灭绝。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篇7

关键词:拉尼娜,厄尔尼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太阳黑子,暴雪冻害,流感大流行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近日撰文指出,1月10日以来中国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他在《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一文中说,近20天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根本原因。文章强调,拉尼娜事件对这次灾害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2007年8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今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1]。

从1月10日到本刊截稿时(29日下午),中央气象台一共发出11次暴雪警报,其中9次橙色警报,2次红色警报。“从现在看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是,欧亚大陆及周围上空的大气环流演变,长时间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如果追究更深远和间接的原因,持续暴雪、暴雨的形成,则可能与入冬以来出现的“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是一种气候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平均值偏低,从而影响大气温度和运动。“这种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现象发生之后,一些地方降水可能增多,同时另一些地方降水则减少,我们可以根据长时间的气候统计,总结出一种规律。”孙军说,“然而也只是一种气候的统计规律,‘拉尼娜’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稳定和必然。”也就是说,“拉尼娜”与这次暴雪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可能”,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今年“拉尼娜”出现了,长江中下游发生了强烈的暴雪天气;明年如果“拉尼娜”再次出现,是否还会产生同样的情形呢?未必[2]。

首席预报员孙军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不是所有的拉尼娜事件都会激发中国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统计表明,近50年来,拉尼娜事件有10次,发生南方大面积低温冻害的只有2次,东北严重低温冻害1次;厄尔尼诺事件17次,发生南方大面积低温冻害的2次,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冻害的4次。发生频率是非常小的。

近50年的拉尼娜事件有:1954年4月-1956年2月(强度系数为121,1954-1955年湖南和东北冻害发生)、1964年5月-1965年1月(强度系数为44,1964年2月湖南冻害发生)、1967年7月-1968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70年6月-1971年12月(强度系数为77)、1974年4月-1976年2月(强度系数为51)、1984年10月-1985年6月(强度系数为62)、1988年6月-1989年3月(强度系数为80)、1995年9月-1996年4月、1998年6月-2000年8月,2007年8月-2008年(2008年1月南方低温冻害)[3-6]。

近5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1951年6月-1952年2月(强度为57),1953年4月-11月(强度为50),1957年4月-1958年7月(强度为97,1957年北方低温冻害),1963年7月-1964年1月(强度为30,1964年2月湖南冻害发生),1965年5月-1966年3月(强度为72),1968年11月1970年1月(强度为77,1969年北方低温冻害),1972年4月-1973年2月(强度为94,北方低温冻害),1976年6月-1977年3月(强度为57,1976年北方低温冻害,1977年南方低温冻害),1979年9月-1980年6月(强度为38),1982年5月-1983年10月(强度为168),1986年9月-1988年2月(强度为120),1991年5月-1992年8月,1993年4月-1994年1月,1994年10月-1995年5月,1997年4月-1998年6月,2002年5月-2003年2月,2006年8月-2007年2月[3-6]。

1月30日,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盘点”建国来湖南省发生的低温雨雪过程,称今年这个过程的强度已排行第二。除了今年,湖南省还有三次严重的低温雨雪过程,分别出现在1954年、1964年、1977年[7]。

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4日,湖南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达21天,其中雨凇持续15天以上,汉口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时间长达23天,最低气温为-14.6℃,累积降水量75.4毫米,积雪深度32厘米。持续的严寒造成全省农作物冻害严重,油菜冻死近半。全省冻死耕牛11万余头,约占灾前耕牛总数的1/4。阳新、广济、郧县、松滋等地柑橘大部分冻死。严寒天气使得汉水出现了罕见的结冰现象,天门境内汉江上可行板车,可见冰之厚。政府在汉江汉口至樊城的540多公里航线上,使用破冰船,结合爆破和人工作业,日夜不停地进行破冰,汉川县城隍港冰厚的地区,则使用炸药破冰。经过24天的努力,汉江全线终于在1月21日解除冰冻,恢复了航运。

1964年出现严重雨凇。这次过程于1964年2月8日开始,雨雪过程持续达13天,灾害主要由雨凇造成。2月8日至12日,江汉平原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雨凇天气,16日至20日又出现了轻度的雨凇。雨凇对邮电通讯造成很大危害,压倒电线杆1046根。8日至12日的雨凇,造成地面结冰,使得武汉市部分汽车、电车停开。2月5日至26日,应山县冻死耕牛2848头,夏粮减产16.3%。

1977年出现历史极端最低温。这次过程开始于1977年1月21日,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我省,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异常低温农业产生毁灭性的冻害。这次低温严重,使蔬菜、柑橘和油菜等越冬作物受到非常严重的冻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仅武汉市就冻坏了几千万公斤蔬菜,造成市场供应紧张[7]。

通过统计鉴别,我们发现湖南冻害有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1954-1955、1964、1977年为湖南严重冻害年[7],都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拉马德雷现象决定了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两种形式:冷位相型和暖位相型。

第二大特征:1954年和1964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1963年、1976-1977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第三大特征:195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4.4;196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0.2;1976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2.6,1977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太阳黑子数为27.5。湖南冻害都处在太阳黑子低值年。

第四大特征:1954、1964、1977年都是北京强沙尘暴年[3-6,8]。

第五大特征:其后1-4年内爆发世界流感大流行,即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7年世界流感大流行。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7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2008年初发生了湖南严重雪灾冻害,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若2008-2009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类似1954-1958年、1964-1969年、1975-1977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就有可能发生。

1954-1958年灾害链:1954年4月-1956年2月发生了强度为121的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6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57年4月-1958年7月发生强度为9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57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7年2月-1958年爆发亚洲流感。

1963-1969年灾害链:1963年7月-1964年1月发生强度为30的弱厄尔尼诺事件,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64年5月-1965年1月发生强度为44的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64-1967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65年5月-1966年3月发生强度为72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67年7月-1968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68年11月-1970年1月发生强度为75的枪厄尔尼诺事件;1969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68年7月-1970年爆发香港流感。

1975-1977年灾害链:1975年5月-1976年2月发生强度为51的强拉尼娜事件;1976年6月-1977年3月发生强度为5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76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77年5月爆发俄罗斯流感。

1954、1957、1969、1972、1976年是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9],1954、1964、1977年为湖南严重雪灾冻害年,都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谷年(m)或m+1年,是湖南暴雪冻害的共同特征。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51-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3,5]。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3],第8大特征是湖南冻害发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

按照前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规律,若流感爆发在2008年(m+1),其强度较弱(类似1977年);若流感爆发在2011年(m),其强度较强(类似1957和1968年)。2008年和2011年都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6年厄尔尼诺事件和2007年拉尼娜事件的准确预测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方法[3-5,10]。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规律[11-14],我在2007年9月指出,拉尼娜将带来秋汛、冻害、流感[14]。我在2008年1月11日和12日相继指出,1月的强冷空气活动和强震集中在强潮汐a、b、c、d组合,a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证实,强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应加强防范,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强震。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15,16]。中国南方遭遇50年来最雪冻害证实了这一预测[1]。

根据五大特征,在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可能的太阳黑子低值年2018年和2029年湖南将发生低温冻害,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3-5,10],2018年发生湖南低温冻害和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转子一点接地;转子两地接地;乒乓式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105-02

1 系统参数

发电机参数-额定容量:150MW;额定机端电压:15.75KV;额定定子电流:5499A;额定功率因数:0.9;额定励磁电压:268V;额定励磁电流:1589A;空载励磁电压:101V;空载励磁电流:848A;电制动励磁电压:268V;电制动励磁电流1589A.

励磁变:额定容量:1600KVA;一次电压:15.75/1.732KV;二次电压:550V;接线组别:Yd11.制动变:额定容量:180KVA;一次电压:380V;二次电压:130V;接线组别:Yd11

2 转子接地保护原理分析

当发电机在运行中发生转子一点接地故障时,按规程,如故障不能消除,运行两小时应停机检查处理。发生转子一点接地故障后,当班的运行人员应申请停下机组检查:1)对机组转子回路的绝缘检查;2)校验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装置;3)检查转子外部和内部设备;4)检查保护的控制回路接线和端子。 

转子接地保护反映转子回路对地绝缘损坏的故障。装置须引入转子励磁电压和大轴地。当励磁回路发生一点接地故障(转子绕组绝缘损坏)时对发电机并不会造成危害,允许发电机继续运行,所以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多动作于发信,但应尽快转移负荷,停机检修,避免发生两点接地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本装置为转子一点接地设置了接地电阻低定值段,对于严重的一点接地,可作用于跳闸。转子两点接地保护在一点接地保护动作后,延时自动投入。本装置利用切换采样原理(乒乓式变桥原理)测量接地故障点位置和接地电阻大小。电路原理见下图。

图1转子接地原理图

E为励磁回路直流电动势,S1、S2是本装置控制的静态联动开关。切换开关S1、S2轮流导通,分别测量E和R1两端电压U得到E、E′和U、U′。

Rf=ER1/(3U)-R1-2R/3

α=1/3+U1/(3U)

U=U1-EU1′/E′

当转子(励磁绕组)一点接地时,根据实测的两组数据可以计算出接地电阻Rf和故障点位置a。当检测到接地电阻Rf 小于给定的接地电阻整定值时,发出转子一点接地信号。转子一点接地时,记录第一点接地的位置a。当检测到接地点位置a′变化时,Δa=a-a′,如果Δa大于整定值时判为转子两点接地,发出信号且动作于跳闸。

3 事故过程以及原因分析

保护装置安装在2号机组上情况 :

1)在静态下用继保仪加110V直流电压,在转子正和大轴之间加电阻,装置准确动作,测量的电阻误差在5%以内;

2)第一次开机空载下保护装置显示励磁电压E(170-300V)接地电阻R(655.35K)接地点位置α(100%);带上6MW的负荷时显示励磁电压E(170-300V)接地电阻R(655.35K)接地点位置α(100%);但是连续运行几天之后装置转子一点接地保护一直动作显示励磁电压E(170-300V)接地电阻R(0 K)接地点位置α(100%)。励磁屏上显示此时的转子电压是110v左右,转子电流950A左右

由于保护动作,我们立即转移负荷,平稳停机,首先在静态下对装置进行了实验,保护能够准确动作。然后开始测量转子一次,二次回路的绝缘,是满足要求的,接着检查转子,发现集电环表层积灰,于是进行了清扫。同时发现转子引线绝缘损坏,马上进行了处理。认为这就是转子绝缘下降的原因。

转机后,在空转态下,测转子对地绝缘电阻为600M欧左右,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于是将机组由空转变为空载态,转子一点接地仍然报警,装置显示励磁电压E(170-300V)接地电阻R(655.35K)接地点位置α(100%)。由此排除了转子的问题。

在停机的过程中,在转速达到60%的时候,励磁系统自动投入电制动开关,此时装置一点接地并未报警,装置显示E(115-124V)R(655.35K)α(100%)。励磁屏上显示转子电压是110v左右,转子电流950A左右。

我们将空载态下的数据和投入电制动时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励磁系统图猜测是否是S102到励磁变低压侧的绝缘出了问题,才导致空载下报警,电制动时不报警。于是我们在停机状态下对励磁变的副边进行了绝缘监测,发现也是满足要求的。由此排除了励磁回路的问题。

我们将此保护装置安装在1号机组上,发现在开机空载态下,和停机投入电制动之后的情况和1号机的情况完全一样。于是对装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转子接地电路板子上的滤波电容由原来的0.5uf降低为0.25uf。可以说明10个滤波电容有不同程度的软击穿。对此情况做了分析:在保护屏后测量的励磁回路波形,并对波形进行了分析如下:

波形显示励磁电压平均值是Ud=119V(DC),励磁电压有效值是UL=218V(AC)。峰峰值达Uf=1100V。首次分析此波形数据是否正常:(已知空载态下控制角α在78到82之间。在转机情况下观察α为81)

1) Ud’=1.35UCOSα=116V Ud;

2) UL’=U=227V UL;

3)Uf换相过电压叠加在阳极电动势(E=1.414*U=1.414*550V=777.7V)上,其尖峰值可达到2000多V,由于采用阻容保护来抑制换相过电压,所以波形显示峰峰值达到1100V实属正常。

既然励磁回路正常,那么就是电容的软击穿造成一端接地,而显示接地电阻值是零。

故此,将这些电容换成2000V耐压值的滤波电容。再次开机,装置显示正常,一直平稳运行至今。

4 结论

1)转子接地保护乒乓式原理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但是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飞速发展,机组容量越来越大,励磁系统可控硅整流又有其本身的特性,乒乓式原理应该改进电路板去适应励磁回路中极高的整流电压;

2)同时建议在选用微机式转子接地保护时不仅要依据额定励磁电压,而且要参考励磁系统阳极电压值。

篇9

【关键词】低电压;保护误动;整改

1现场设备分析

11月02日11:21接运行电话通知炉1送风机A跳闸,联跳引风机A,RB动作。现场检查炉1送风机A保护装置(F650)面板显示“低电压保护动作”、“跳闸出口动作”指示灯亮。进一步查看炉1送风机A综保装置当前显示系统电压为:Uab=3.076kV、Ubc=3.072kV、Uca=3.105kV,实际电压均应为6kV,对装置进行拉、合装置电源重启后,电压显示恢复正常值6.13KV。

2原因分析

故障的综保装置更换以后,在试验室内模拟各种工况,想重现现场动作时的状态,但连续几天的故障测试,并没有故障再现,说明此类故障为软故障,电压采样失真的原因待定。

立即查询相关装置资料信息,并联系厂家进行沟通,最终在设备制造公司的总负责人那里找到了一些技术报告文档,通过技术支持提供的文件(f650sb03GER4114)原文:(作者注:双引号里面的内容为文件原文引用)

“F650间隔保护的固件版本为3.20到3.60,在2006年4月21日至2007年6月1日期间生产的(产品序列号为80358601至80539105)。”

可以明确我厂有120台设备序列号在此受影响的范围内。

“在F650装置微处理器内部出现通讯故障可以导致相电压测量失真,该故障直到控制电源失去前会一致保持。”

这段描述与现场情况一致,故障时装置面板所显示的错误电压测量值直到拉、合装置电源后才恢复正常值。(与我厂现场设备现象一致)

“当保护装置工作在不正常测量数据情况下会影响保护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低电压和低功率保护误动。”

从这段描述看出,此类错误主要造成低电压和低功率保护误动,并在其他用户处发生过保护误动现象,我们现场为低电压保护误动。

从2007年投产至今才出现问题,其中主要因素为:

“如果低电压保护投入,设置最小电压门槛等于或高于1V时能够降低误跳闸的可能性。”

现场保护装置在配置参数时,为了避免母线停电情况下低电压保护动作,将低电压保护动作门槛的下限值设置为5V,而不是常见的0V,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此类故障误动。

通过以上分析,综保出现的故障原因与f650sb03GER4114文件描述一致,根据文件给出的建议,需要进行软件升级。

3.2新增闭锁逻辑

在继电器配置中:

(1)“接点输出”选项卡中:“接点输出动作01(模块F)”的驱动源中增加“虚拟输出001”,当出现DSP通讯错误、磁模块错误时监控画面中显示“保护异常或动作信号”;“接点输出复归01(模块F)”驱动源选择“F1键”;

(2)“指示灯”选项卡中:“指示灯9”驱动源选择“DSP通讯错误”、“指示灯10”驱动源选择“磁模块错误”、“指示灯15”驱动源选择“接点输出_F_01”

(3)“保护元件“选项卡”:所使用的电流保护闭锁驱动源选择“虚拟输出001”、“相低电压保护1闭锁”驱动源选择“虚拟输出002”(电动机保护装置)

3.3准备过程

3.4升级过程

3.5核对过程

篇10

【关键词】高抗保护;误动;方案

1.故障过程及原因分析

1.1 故障过程

2014年1月12日19时40分,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某500kV变电站#2母线高抗CSC-330数字式电抗器保护装置1面板差动动作指示灯亮、报文显示比率零差出口,而此时,高抗开关未跳闸,500kV系统运行正常,装置报警信息属于误报。随后,运行人员将500kV#2母线高抗CSC-330数字式电抗器保护退出运行。

1.2 现场设备参数

电抗器首端电流采用断路器上口2500/1A(5P级)CT,电抗器末端采用300/1(5P级)CT。

电抗器首端二次额定电流为0.063A,电抗器末端二次额定电流0.525A;纵差平衡系数8.332、零差平衡系数8.332。表1为保护定值标:

表1 保护定指标

纵差速断电流定值 1.575A

纵差最小动作电流 0.210A

零差速断电流定值 1.575A

零差最小动作电流 0.210A

零差拐点电流定值 0.420A

零差特性斜率 1.000

1.3 故障原因分析

在装置误报前,装置已出现零差频繁启动的情况。装置动作报告如下:

[01]18869s 比率零差出口

差动电流:Idiff= .2148A

制动电流:Ires= .0898A

装置定值中零差最小动作电流为:0.21A,可以看出,装置动作时的差动电流较零差最小动作电流大0.0048A。而CSC-330采用双CPU冗余设计,出口经双CPU与逻辑驱动。因为现场的不平衡差流处于零序差动定值边界,CPU1动作,CPU2未动作,保护未最终出口。

2.保护动作分析及故障处理方案

2.1 保护动作分析

(1)由上述装置参数可知,由于电抗器首端CT变比为2500/1A,二次额定电流只有0.063A,CT的采集误差对其二次输出影响较大,不能真实反映一次电流特性。

(2)由于电抗器首、末端CT变比相差较大,平衡系数为8.332。首端CT采集误差电流折算到末端误差电流将被放大8.332倍,而对于零序电流差动保护,由于采用三相电流合成零序后再做差动,所以一次CT的采集误差对零差保护的影响更大。

(3)由于CT采集精度、两侧平衡系数相差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正常运行时零差保护不平衡电流较大,差流处于保护定值边界,保护长期处于启动状态。

2.2 故障处理方案

方案1:更改电抗器首端的CT接线。由保护配置图可以看出,现场电抗器首端有没有使用的套管CT,建议电抗器保护首端的电流选用该套管CT(300/1A),这样可以避免首端电流采集精度不够造成不平衡电流大的问题。

方案2:退出零差保护。由于首端末端CT倍数差别太大,造成零序不平衡电流较大,对零差保护影响比较明显;零差保护和纵差保护范围重叠,可以考虑退出零差保护。

方案3:适当提高零序最小动作电流定值。因零差保护与纵差保护定值相同,可以考虑将零序最小动作电流定值适当提高。

3.故障处理方案的选择

3.1 方案的比较

对于方案1:更改电抗器首端CT接线,使用电抗器首端备用的套管CT绕组的方法。而此种方法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保护存在死区(图1中所圈处)。而对于出现的保护死区,可以在原2500/1A CT处装设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母线保护CT和电抗器首端CT之间的短引线的保护。但如果母线保护CT和电抗器首端CT之间的短引线发生经高阻接地故障,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可能因灵敏度不够而发生拒动。图1为方案1保护配置图。

图1 方案1保护配置图

对于方案2退出零差保护而言。此种方案没有解决CT变比相差过大的问题,电流差动保护在反映接地故障及匝间故障时灵敏度存在着不足,而电抗器的零序差动保护能够灵敏地反映电抗器内部接地故障,退出零差保护后会降低区内故障时保护的灵敏度。

对于方案3适当提高零序最小动作电流定值而言。由动作分析中第二条原因可知,电抗器首、末端CT变比相差较大,平衡系数也较大,且对于零序电流差动保护,由于采用三相电流合成零序后再做差动,所以上述因素对零差保护的影响形成叠加,使得一次CT的采集误差对零差保护的影响更大,造成零差保护频繁启动,并动作。而纵差保护相对受一次CT的采集误差的影响较小,不会启动,又因零差保护和纵差保护范围重叠,而本次保护的动作值仅在零序差动定值边界,在适当提高零差保护最小动作电流定值后可避免装置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