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室内设计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86-01

近些年,由于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随之悄然兴起。学生报考职业院校无外乎是想获得一技之长,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生存能力。所以职业教育中关注的应该是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的应该是职教学生从业能力的提高。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在职业教育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凸显重要。下面就如何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表一些粗略见解。

一、转变传统观念,解除学生思想束缚,突破学生自我,挖掘学生个性潜能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无条件接受,人云亦云,没有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失去自己的个性魅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限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他们的独特个性,使学生的自我个性得到全然释放。

(一)表现在课堂氛围上,那就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用平等的态度诚恳地指导学生,毫不吝啬地肯定乃至于放大学生身上值得发扬的有个性的东西,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那就是积极鼓励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能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广泛的浓厚的认知兴趣,形成独立自我观念,自我想法和自我创意,敢于对别人的作品说“不”。所以才能在欣赏发现别人的亮点的同时,也能认识到其中的不足,而后在自己的创作设计中,扬长避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尝试。比如在《人体工程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尽合理的平面图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图例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改动或重新设计。这样使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到了问题的研究中,亲身体验到了收获的成功喜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们以与众不同的、全新的、有创造性的观点来看待他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形成思维习惯。

二、利用思维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其特征是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它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又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界一致认为,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密切相关。因此,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造。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形成独特的新思想。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个作品,从不同的方向着手设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次,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技能。聚合思维能将相关的信息组合成一个正确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就是要使他们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然后进行正确地处理和选择,形成新的完整的思维。技能是通过练习逐步形成的,但练习并不是机械地、简单地重复。而是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然后转化成能力,并把形成的能力表现出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观察,然后经过初步的模仿,形成表象,然后再将众多的有效表象重新组合,形成新思维。通过新思维知道自己的对和错、优势和不足,增强练习效率,提高创造。

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创造实践机会

能力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逐步培养起来的。创新能力的秧苗更离不开实践土壤的培育。而在目前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学的实践课时少,理论教学课时多。大多数学生由于理论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毕业后对课程知识基本遗忘。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性训练,到了实际工作时设计图纸长时间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企业反映学生不能胜任工作。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实践的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实践训练。

在校内:1.通过利用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作品展示,并让学生对自己或本组的设计作出详细的讲解。然后组织讨论,让其他同学发表见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评判,总结优缺点,并说明理由,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2.在校内建立实训工场。室内设计是综合学科,既有艺术层面,又有技术层面。如果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和设计思路,仅仅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通过绘制施工图去体现它的具体细节,通过掌握材料的质感纹理,场所的构造以及施工工艺来展现设计的实际效果。所有上述要求,都可以通过实训工场解决。

到校外:1.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实施实地教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虑,然后由教师或者施工人员进行详细讲解,明白设计的真正用意。2.建立校企合作。联系本地区较好的家装公司,安排学生分期分批进公司实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家庭装修的整个过程,增加实际经验。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家长、教师、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缩短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差距,促使学生早日符合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邱晓葵等.室内设计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 广告设计专业 教学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23-02

长期以来,中国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性强、知识面窄、不适应现有市场的现象,导致许多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很差,最终纷纷改行。过去的教育往往强调“教什么”“学什么”,教师通过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常常忽视了“怎样教”和“怎样学”的教学过程,教师没有启发创造力,学生没有活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实现具有特色的高职广告设计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是办不到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存在的这种理论教育大于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社会很不满意。因此,“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呼唤及推动着人们对高职广告设计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和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需求使得学校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广告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怎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校有机会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技能,培养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成为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领域,而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前,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职教模式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趋于成熟。如以体现校企合作为主导,获取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为目标的德国“双元制”及美国“合作教育制”;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职业与培训资格证书体系,以资格证书贯通职业教育,建立教学与职证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日本的“课题制”等模式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模式对中国职业人才培养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专业设置与课程组合

在国外,专业设置是根据市场与社会人才需求来培养专业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论证考察,以确保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和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面对企业和实际工作,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心智

技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体现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真正价值,对于经济快速发展和推动下的中国创意产业设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如各高职院校可以依据本地区的产业结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及教学设计等。所以,建设以适应市场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中每个模块课程都对应一个课程组,由课程组来持续该课程模块的建设。每位教师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的课程组,通过课程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保证每位任课教师对本专业方向的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减少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做到相关课程的相互交叉渗透。

二 以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原本的静态教学转向动态实践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技能融会贯通,进而举一反三。广告设计学科包含应用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特征,而设计的作品又具有表现人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完美融合的特点。而广告设计作品又产生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实际的专业实践与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鉴于此,应调整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如直接参与社会、企业生产、设计实施过程的环节。将设计项目与产业化的市场运作规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切身感悟实践的全过程,以满足学生多元的追求,实现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锻炼学生自主能力与团队的协作意识。以实际参与教学项目,走出课堂的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此外,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及网络资源,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课题项目教学中,以专业比赛、具体实际项目或广告公司模拟项目开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精神。在专业课程中结合如大学生广告大赛、学院奖等专业性比赛或网络中的广告设计竞标项目或通过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宣传海报的设计及会场布置等实际项目进行学习,以实际的项目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实践能力。在进行“实际课题项目”布置时,让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负责管理安排工作。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三 积极探索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通过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承担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促进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主要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领会岗位的社会属性,如职业道德、职业的社会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相应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功能上的不足。如广告设计专业可以通过在多家广告公司建立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会岗位特色,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取得了与课堂教学及校内实训完全不同的效果。此外,通过专业教师与学生一同走向市场,承接一些项目或工程,在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及公关等综合能力。因此,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校外实践训练基地起到了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建设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通过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 完善相关职业资格证认证教育

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认定。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学校在理论传授文化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许多学子毕业即面临失业的状态或出现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况。因此,完善职业资格证教育制度,是学院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解决当前中国广大学子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正确做好人生规划,提高整体技能素养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的同时,应着重把技能证书培训考证纳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即将国家及社会广泛认可的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及Adobe设计师认证等培训及考证纳入教学中,借鉴与吸收认证课程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获得相应的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及ACCD、ACPE等专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 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更新

教师既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不应满足于当前的知识储备,清醒地面对当前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使自身的观念具有前瞻性,并与当今全球化时代保持同步,将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不断更新,才能诱发学生多向思维的活力,在课程中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六 结束语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始终占着重要地位。为保持广告教育的活力,通过借鉴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整个广告教学,才能使广告教育同步行业的变化,并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去培养人才。此外,各高职院校通过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学科、专业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广告实践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中的实战环节,寻找到新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机会,使培养的学生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岗位。

参考文献

[1]海清.社会呼唤“多能一专”的设计艺术人才[J].装饰,1991(3)

[2]龚中良.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篇3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 数学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区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应用型”人才的道路,而不能走“理论型”或者“学术型”的路子。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理工科的必修基础课,对于数学职教专业的学生来讲,其要求则更加严格,不仅要求学生要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其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步伐,为我国专业师资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统一性原则

在对数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上,应始终坚持统一性原则,通过数学基础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实现数学化和抽象化,掌握数学思维的发展形式,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专业内涵的发展,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保证学生在今后能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实现终身教育的同时顺利实现其职业价值。

二、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知识源于实践,能力源于实践,素质教育更需要在实践中来培养。建立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应该做好两个结合,一是课上与课下的结合;二是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一)建立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上与课下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训练;二是应用训练;三是创新训练。其中,课上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基础训练和综合时间训练两部分,二者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习惯的理论体系。课下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和科技活动等组成,与课上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一层次的基础训练,由课上的基础训练和课下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组成,以课堂演示,课下验证实验为主。在课上,教师对数学基础理论进行讲解和阐述,并通过实验、图形等方式进行辅助,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具体的案例,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结果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应用,将抽象的理论通过实验直观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主动性。

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的形式,将数学的学习与应用延伸到课外。

第二层次是应用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通过应用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提高其数学修养。

第三层次是创新训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创新是其发展的必备素质。对此,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就必须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数学专业创新训练则主要是通过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数学教学与推广工作。

(二)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应积极为数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做好物质上的保证,同时,注重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学校可以单独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对每次课程的内容加大其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的实验室应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并配备专门的实验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过比赛,能够让学生在比赛中加深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并通过对比找出自身的不足。对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从社会的实际需求着手,同时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到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中,通过跨学科建模,来加深对数学应用性的认识。

校外环节,学校则应积极落实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基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应与高职类中学或者当地其他中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实习对于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提高及对本学科认识的加深尤为重要,所以学校在学生毕业前期或暑假,应积极组织学生深入中学,进行实习,让学生对数学教学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认识,体会到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获取本专业实践技能的欲望,更加认真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择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和校外教育的现状,为毕业生做好双向选择,尽快实现自身价值。

三、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从每个环节做起,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数学专业,尤其是职师的基础性专业,数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任务还很严峻,还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完善与发展。所以,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将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与实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优势,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我国教育师资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其标.职高数学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0(8).

[2]云连英.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

[3]张红莉.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30).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色彩构成教学;创新能力

色彩构成是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国的色彩构成教育基本源于国外的设计教育体系,历史并不久远,就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而言与我国快速发展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相比显得相对滞后。如何在色彩构成教学中渗入创新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以及作业的安排中注重实践性和多样性是当前我们亟待重视和加强的教学问题。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始终把

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标

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让创新思维的光芒闪现在每一次作业中,由此逐渐实现基础课向专业设计的过渡。

色彩构成课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在每一次教学过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强调设计思维,强调创意的发挥,鼓励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创新意识渗入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并形成创新思维模式。

教师授课时必须有具体的训练目的。一方面,要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对知识点和基本规律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深刻理解各种关于色彩的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要对每次作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训练目标,要求凡作业必先进行设计,设计中必有创意,使每一次作业都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实现基础课向专业课的逐步过渡。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良好途径。案例分析法可以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课堂讨论法可以使大家针对一个作业主题展开“头脑风暴”,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在争论中得到启发,有所受益。另外,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在授课时要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大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设计与制作,使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应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自由地发挥创造力,解决色彩构成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在进行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作业方面可从创意、图形设计、色彩组合、版式与构图、表现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尽可能多的正面评价,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个别化辅导和阶段性评价,对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激励其学习精神,促使其继续努力。

启发学生的色彩设计灵感

应教学生以探索的眼光从自然和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感知和发现色彩美,启发学生的色彩设计灵感,并把对色彩的感受创造性地应用于色彩的主题性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基础课向设计课的过渡搭建桥梁。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大自然中存在着众多美妙的色彩,美术作品、设计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也都在描绘和再现这些美丽的色彩。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探索的目光从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姊妹艺术中发现美的色彩表现,体会色彩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并从中汲取色彩设计灵感,创造更新更美的色彩搭配。

“物色之动,心也摇焉。”(刘勰《文心雕龙》)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对每个人的心理产生许多共同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属于个性的,即不同民族、年龄、性别、不同经历的人群对色彩的感受也各有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不同色彩所产生的联想、想象和心理感受,激发其创造性地进行色彩设计。“命题设计”是一种较好的个性化色彩训练方法。通过设立一些启发性的课题如春夏秋冬的联想,音乐节奏的表现,酸甜苦辣的联想以及对不同情感、不同性格的色彩表现等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思路,大胆表现,创造性地完成课题设计。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给予当代设计师以许多设计灵感。北京紫禁城的色彩令外国人惊叹不已,唐三彩、青花瓷的颜色为服装设计师所借用,京剧脸谱上的高纯度、强对比配色方式使平面设计师找到了新的配色方案……在教学中重视对民族传统色彩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色彩设计灵感,增加学生色彩设计知识积累,拓宽其色彩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更能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有指导意义。

运用现代化手段,把教学重点放在

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培养上

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地分析介绍色彩概念和规律,并使学生学会用绘图软件进行作品表现。做到手绘与电脑表现相结合,既能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又有助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教师在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时,可以插入经典和优秀的色彩设计案例,使课件显得图文并茂。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Photoshop或CorelDraw等绘图软件,通过演示更直观地给学生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色彩混合中的三原色时,教师常常难以出示准确的品红,因为在市场上很少有品红这种颜料,而靠言语表述或自己调色也很难准确表现,这个难题恰恰可以通过Photoshop来解决。在Photoshop中,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品红色并向学生展示。另外,在讲有彩色的明度对比时,可以对彩色图形进行“图像——调整——去色”处理,完成由彩色图形向黑白灰明度秩序的转换,从而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

以往的学生作业基本全用手绘来表现,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调色练习和作业训练积累色彩经验,但是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过于追求画面的精细效果而忽视训练本身的目的。而如果在作业中把手绘表现与电脑软件操作表现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通过手绘练习,学生可增加调色经验和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一方面,电脑软件的使用既可快速变换不同的色彩组织,帮助寻找最佳配色方案,又能表现出比颜料更加鲜艳绚丽的色彩效果。这样对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开发学生创造力有很大的益处,并有益于提高学生操作电脑、应用软件的熟练水平。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思路必须围绕就业和实用的目的培养具有创造力、表现力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力所能完成,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科教学形成合力,使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出现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在色彩构成教学中,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教师的积极引导,必将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赵国志.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

[3]陈琏年.色彩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 因特尔?未来教育知识管理绩效技术

1.引言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自其产生以来的近40余年,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引起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因此它要求教学设计也要做出相应变化。

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领域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学设计呈现出了一种新兴的发展态势。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教师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的颁布规范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中概念图、blog、wiki的使用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添加了有力的翅膀。因此,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重要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

2.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表现出的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在于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基于信息环境的教学设计这几个阶段。

既然教学设计已经迈入信息化的进程,那么何谓信息化教学设计呢?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打破了以教师主导,讲授型教学,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封闭的教学,固定性、复述性的学习,贫乏的学习环境等为特点的传统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信息化教学的前期工作,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所在。

3.教学设计信息化的新发展

3.1因特尔?未来教育

因特尔?未来教育是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到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精髓在于树立用技术去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因特尔?未来教育的实质之一就是使教师知道如何进行“把计算机应用到课程中去”的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

因特尔?未来教育的核心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因此因特尔?未来教育为了帮助教师提升问题设计的能力,提出了课程框架问题的概念,并作为单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框架问题又由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构成。基本问题的特点:对学生有吸引力;不应该涉及特定的主题、事件或内容,是抽象的、范围宽泛的;基本问题具有穿透性、综合性、挑战性等特点,如地球上资源能维持多久?单元问题是对基本问题的细化,为基本问题提供了学科特定及主题特定通道;单元问题也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内容问题为学生研究单元问题,并进而探究基本问题打造知识基础;大多涉及的是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阐释;都有明确的答案。具体实例可参看下表所示。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等等,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在现代教学中尤为重要。因特尔?未来教育的出现,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师培训的重要平台。

3.2教学设计与知识管理

所谓知识管理是应用于企业中搜集、传播、共享知识和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实现了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同时也实现了新知识的生成,而新知识的生成需要的恰恰是创新性思维。所以,在基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把企业知识管理的一般过程融入教学,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知识搜集、传播、共享和生成的过程,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是教学设计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着眼点。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显性知识获得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但却更为重要的隐性知识。本文从概念图在教学中的使用来阐释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设计。

3.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决定信息化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概念图可以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使用概念图学习新知识,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记下老师的每一句话和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词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下图是以我对概念图的认识为例,体验概念图的形式。

知识的创新、外化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概念图是一种能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它在教学设计中的使用可以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规律。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因此概念图在常规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表现为:(1)课前帮助教师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起点;(2)备课时帮助教师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梳理教学思路;(3)课堂讲授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4)作为教学策略,通过学生或师生共同构图,帮助学生生成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5)用于总结和复习;(6)用于教学评价,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3.4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所谓绩效就是指行为活动的可测量的结果,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的成果,对企业来说就是业绩。然而“绩效”这个概念并不是企业培训所独有的,在人类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同样存在绩效问题,同样应该提高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绩效,追求教学和学习绩效的最优化。绩效技术正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吸收和发展教学设计的系统观、需求分析、形成性评价方法等方法和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也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教学设计在现代教学中地位也逐步升高。许多学校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甚至有些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运用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当我们能够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如何测量和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在绩效技术的组成步骤中,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评价有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随时作用于每一个步骤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一般也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但它不同于其他评价的主要特点在于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成果要在其形成的同时对其加以评价。总结性评价是证明教学设计有效性或不足最客观的办法,包括充分的收集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利用的决策。从根本上讲,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教学设计的结果,并力图回答三个问题:教学设计是否真正解决了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是否优化了教学?教学设计是否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前,绩效技术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为绩效技术打下了基础,同时绩效技术也开阔了教学设计工作者的视野,扩展了教学设计领域的范围。将绩效技术引入教育技术领域,与教学设计相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将为教学设计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设计逐渐从学校走向企业,绩效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同教学设计有所融合,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

4.结论

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经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一些必然新的发展趋势。尤其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的信息化发展也更加明显。就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未来发展,本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望。(1)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2)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3)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4)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当前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倾向,构成了影响未来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力量。这些力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汇成了当代教学设计研究变革的洪流,正在创造着教学设计发展的崭新图景。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国知识管理网[EB/OL].省略.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教育

1.定位与性质

《数学教学设计》课程是数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教学理论,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设计方法和特点,形成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具备通过教学设计方式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数学教学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课程内容方面。

首先是教师方面,教师对课程认识不一,理解程度差异较大。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相关教师虽能较好地理解、贯彻《标准》的理念,但教学理念转变不够,教师自身知识与能力不够,教师对《标准》理念理解与实施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同教龄、不同学历和不同教学经历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简言之,有过基础教育经历、教龄较短、学历较高的教师认可度更高。比如有些教师往往只是“教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设计”的需求。

其次是学生方面,学生差异性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储备不够。对课程认识有待提高,主观能动性不高。大多数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试定效果”的大学学习方式,而对《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等相关实践性课程存在一定偏见。调查过程中有老师反映“由于到我校就学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做再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时也常常是一厢情愿,学生往往还是各自为政,总有一些只知道玩手机打游戏聊天的”、“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原有知识经验等个体差异非常大,导致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从而也就无法设计合理的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个体的差异较大,不能做到全面”。

最后是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理论知识相对较多,《数学教学设计》课程大多以设计本身概念等理论基础进入并进行较大篇幅的介绍学习论、教学论等相关知识。实践方面的大多以课型进行分布,以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数学命题教学设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和数学练习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主。这一分布自有其道理,但是考虑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模块已经转变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这四个模块分别属于不同的数学领域,其思想、方法等均有很大差异,而数学教材一般均以此为基础进行编写,现代《数学教学设计》课程的实践是否能以这四个模块进行设计?

3.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由意识与态度方面,知识方面,教学设计技能方面三方面构成,其中教学设计技能主要是分析技能――分析数学课程和教材,分析教学任务或问题,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和选择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4.一些可行的对策

首先,解决意识和态度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师生对《数学教学设计》课程的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而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实施教学前,数学教师便须对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与安排,即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数学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师除了自己需要明确这一重要性之外还需适时提醒学生该课程学习的意义,尤其是对其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其次,解决知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自我,完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能力和相关知识。《数学教学设计》教师应当充分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从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到亲历相关数学教学设计建设相应配套资源,再到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评价并对学生所做教学设计提出诊断修改意见。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而把重点放在和未来工作相关的实战能力上。

最后,解决教学设计技能方面的问题。新课程提出“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现代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提出“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考虑到毕业生今后职业特点,《数学教学设计》可考虑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模块分别选择一定量的内容进行数学教学设计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再综合考虑作为准教师的学生今后工作的地域方向等因素,在熟悉数学本质的基础上,将新课程教材中的场景转变为相对熟悉的、民族的、地方的乃至自身的案例以期对中小学生学习数学起到更好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以学生的练习为主的课程,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和解决困难即可,应当把课堂话语权充分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学设计思想的发展现状,对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进行评述,认为当前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是教学设计思想运用的非线性,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指出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更好的运用教学设计的各种思想理论,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 多元思想

一、指导教学设计的多元思想 

 

当前,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多元的,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许多思想仍被教学设计所采纳;人本主义认识理论,后现代主义认识理论等哲学认识论观点的合理成分也被教学设计所吸取;新知识观、新人才观等观念也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中的一些理论、思想也正被教学设计所吸取。 

人本主义认识理论从个体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考察学习的价值。强调从学习者,而不是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后现代主义认识理论可归纳总结为:矛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五个特点;新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内含在团队和共同体中的,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广泛的相互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才能达到共识;新人才观强调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应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竞争的能力;通过阐释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在解释者对世界所熟知的意义和世界拥有的某种未知的意义之间架构起一道理解的桥梁,缩短二者之间隔阂的距离;模糊逻辑存在的基本依据就是世界上的事物绝大部分都不是非此即彼,它们处在彼与此之间。实际上,人们在获取精确结论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模糊的信息得到的;而混沌理论是指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与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及不稳定性的存在。 

 

二、教学设计思想发展现状 

 

1、基于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设计学科的整体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依据自身的不同特点,来利用教学设计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目前,运用教学设计来设计教学的学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数学、外语等传统的学科,有许多新兴学科的教师在授课时也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力图设计优化的教学,诸如心理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都尤为重视教学设计过程。同时,当前的学科划分得越来越细致,就算相同学科的同一授课内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同一节课来说,教师们可以采用有多种形式:双语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和当堂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众多教学设计中的一种甚至多种,这样可以保证更快、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可以说目前几乎每个学科的每堂教学都充满着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2、基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 

当前,教学设计已经深入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从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发展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等,其中的授课都充满着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对于每个学习阶段中的每个年级的学生,也都有针对他们年龄、兴趣等特点的专门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深入理解、掌握当代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基于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 

当前的教学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又有多种基于不同理念和思想的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下面是比较常用的几种。(1)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自身因素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积极主动、富有个人特色的自我控制,使其行为或产生特殊行为的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3)协作学习。处于相互作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标。(4)探究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5)互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增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教学方式,同时又是能够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方式。(6)任务驱动教学。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

编辑整理本文。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于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设计 

当前,教学设计中媒体的应用既有电视、电声、电光教学媒体,又有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媒体。这些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取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关系。 

 

三、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评述 

 

综上所述,从指导教学设计的多元思想来看,人本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等促进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发展,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类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并代表了今后教学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当前的教学设计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如超文本的随意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路径,教学软件允许学生不按照线性流程,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等等都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若干观点已被教学设计所吸取利用。新知识观、新人才观代表了新时代对教学设计的知识内容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新知识观、新人才观强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应重视学习过程,应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这使教学设计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阐释学为教学设计思维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视角。阐释学强调教学不仅要为学习者留出理解的空白,而且要利用这种空白,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填充“空白”的机会。阐释学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和融合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应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善于使用学习者熟悉的术语,给学习者获得正确理解提供高度的可能性。模糊逻辑和混沌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设计的线性思维模式和教学程序。在线性教学设计中,设计者认为只要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对学习者施加影响,就可以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但在事实上,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众多的,要周全精确地考虑所有因素和所有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设计应该设计灵活、弹性的非线性教学过程。此外,模糊逻辑和混沌理论还强调教学设计应重视培养学习者元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各种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已经在新世纪的各种课堂上全面开展。总体来看,当前的教学设计特点可以归结如下:第一,教学设计思想运用的非线性。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线性系统,这个线性系统严格规定了设计过程的阶段性和顺序性,但过于机械化,不够灵活,在当前复杂的教育系统中这种设计过程十分不适用。当前的学习,主要是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我们可以来设计各式各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在各个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步骤中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思想理念,只要能够在各个步骤中都有可能培养能力,那就是成功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多维的、非线形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充满动态性,以适应复杂的教学系统。第二,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信息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教学设计思想必然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首先,教学的开放过程是无始无终的,既不是从某个特殊起点始发后沿直线进行的,也不在终点界定其目标、评价或控制。其次,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它并不遵循简单的线性途径。最后,开放的教学思想研究能快速有效地适应未曾预料的各种偶然事件。这 

样的教育环境导致了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晓慧.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中国电化教育,2003,07. 

篇8

近年来,以传授理论知识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实践取向”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逐渐被社会所关注。那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英语技能人才,已成为我国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一项首要课题。

1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方式是以重学会,轻会学,重教材知识,轻生活世界为教学设计方式。教学设计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知识的传授为其突出特点,是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方式。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特点等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本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而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却将知识本身当作了教学目的,成了为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知识本位教学设计的弊端不断显现,传统英语教学设计应走出知识本位的误区,这已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该文主要从这三方面探讨。

1.1 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设计缺乏实际应用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在课堂上过多注重语法、词汇、句型等教材内容的讲解,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培养。教师大都采用翻译教学法为学生授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真正地发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目标设计与测试相结合

当前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更多地关注学生考试结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多与应试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上经常是讲授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密切相关。

1.2 教学过程设计现状

当今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主要是以教师讲授教材内容为主,极少涉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与学生生活背景及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的内容。学生用了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本知识,但学习及应用效果却大打折扣。这种原有的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不能满足我国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教学评价设计现状

在高校英语教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评价的设计上多采用终结性教学评价。这样就会形成教师和学生过多地关注英语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综合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只能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不能从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性评价。

2 对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2.1 教学目标的设计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师应坚持“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会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英语人才为主。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2.2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英语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专业的特点、生活背景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实际,采用相应的英语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专业及有益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3 教学评价的设计

篇9

一、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把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

1.更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又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学情境创设,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来确立。

3.拓展教育和教学内容

拓展教育教学内容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要坚持适度原则,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

4.更新教学方式

要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向开放式,就是在教师设计和指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发现真理,探究规律,开拓眼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结构的设计,如果结构有序合理,可以使各种教学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对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结构无序不合理,各种教学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势必处在混乱状态,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学会和写好教学设计。下面就教学设计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学设计应首先确立本节课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2.教学设计应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以及确立这一目标的依据。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实践中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是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3.教学设计应该确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教学设计应确立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设计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新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5.教学设计应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这对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攻克难点都是最好的选择。

6.教学设计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思想教育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去撞击学生的思想火花,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三维一体的统一。

7.教学设计应设计练习题,练习是巩固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练习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8.教学设计应设计好教学板书。板书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更有效地给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

9.教学设计也应考虑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作为交流思想和感情、传递知识的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语言可以分为表达语言和肢体语言。教师的表达语言要具有逻辑性、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和生动性,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不能节外生枝,平铺直叙,缺少激情。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教学板书设计、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字迹是否美观工整等,这些都间接影响着学生。

10.教学设计应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继续,是完整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必要的途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说无论是学还是教,都必须学会思考,否则就会困惑,停滞不前。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理应学会教学反思,怎样进行反思,反思什么,我认为就是在实施教学设计以后,就上述九个方面,反思自己,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就是反思教学中的亮点、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学生就是要反思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

综上所述,写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教学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6.

[3]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5]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10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方式是以重学会,轻会学,重教材知识,轻生活世界为教学设计方式。教学设计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知识的传授为其突出特点,是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方式。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特点等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本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而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却将知识本身当作了教学目的,成了为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知识本位教学设计的弊端不断显现,传统英语教学设计应走出知识本位的误区,这已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该文主要从这三方面探讨。

1.1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设计缺乏实际应用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在课堂上过多注重语法、词汇、句型等教材内容的讲解,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培养。教师大都采用翻译教学法为学生授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真正地发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目标设计与测试相结合

当前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更多地关注学生考试结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多与应试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上经常是讲授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密切相关。

1.2教学过程设计现状

当今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主要是以教师讲授教材内容为主,极少涉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与学生生活背景及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的内容。学生用了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本知识,但学习及应用效果却大打折扣。这种原有的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不能满足我国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3教学评价设计现状

在高校英语教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评价的设计上多采用终结性教学评价。这样就会形成教师和学生过多地关注英语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综合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只能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不能从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性评价。

2对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2.1教学目标的设计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师应坚持“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会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英语人才为主。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2.2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英语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专业的特点、生活背景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实际,采用相应的英语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专业及有益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3教学评价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