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与问题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分析与问题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管理会计问题的提出
(一)管理会计目的ABC公司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但林木资源也属于生产周期长的稀缺资源。现有林木资源如何跟随市场进行有效利用、砍伐后的林地应种植哪些树种会效益更高、公司产品该生产多少量、公司产品如何定价、公司哪些产品带来的利润更大等等问题成为困扰管理层的焦点。换言之,ABC公司管理层对目前的经营状况仅凭经验做出大致判断,一旦决策失误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二)问题的梳理结合管理层的困惑,ABC公司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管理层赖以决策的信息依据,而信息的核心取决于公司的成本管理信息。为此,通过运用书面资料检查、访谈、现场观察、穿行测试等方法对公司的产品生产流程、相关成本单据的形成及内部传递、现行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步骤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2014年1月—12月的成本计算进行重新计算和检验,发现公司的成本管理粗放、成本核算工作极为繁琐、财务人员工作繁重,主要体现在:1.成本管理的重点不突出ABC公司产成品涉及产品类别、产品规格、产品等级、产品数量(张数或方数)等多个维度,现行成本核算未能区分各维度的重要性,且未能考虑“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三个科目间的内在联系,如“库存商品”等科目中按产品规格设置明细科目,忽视了公司根据产品等级进行管理的要求,致使信息级次“本末倒置”,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与公司管理层需要的信息错位,财务人员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忙出来的信息对于管理层来说并不需要,管理层需要得到的信息财务部门又拿不出来。2.成本核算的思路不清晰ABC公司产品需经过原木、锯材车间、干燥窑和成品加工车间,最后成为可供出售的产成品。ABC公司原木核算采用“方”为计量单位,生产车间和产成品核算中有些用“张”、有些用“方”等;期末实物盘点时,原木、半成品和产成品中的计量单位不统一,有些用“张”、有些用“方”,用“张”为计量单位的又存在12mm、15mm、18mm等规格。计量单位的前后衔接不一致导致前后数据缺乏可比性,难以进行“出材率”等资源利用指标的分析工作。3.成本信息流与实物流不一致ABC公司的产品生产分为锯材车间、干燥窑和成品加工车间三个环节,但成本核算并没有就“原木锯成方料环节”进行单独核算,成本核算步骤存在“以生产流程划分核算步骤、或者以生产工艺划分核算步骤”的困惑。ABC公司“生产成本”科目下设二级、三级、四级明细科目,各级明细科目合计多达238个。该科目核算的内容不仅包括期末在产品,而且包括各车间期末已经完工可以交付下一工序的自制半成品,如账面反映的锯材车间余额660万元中有643万元为可以交付下一工序的自制半成品,真正属于在产品成本的只有18万元。此外,科目核算未能突出成本核算重点,如“生产成本-干燥窑”科目下设20个三级明细科目,多数明细科目的金额为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不仅增加了核算工作量,而且在成本管理上变成“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管理重点。4.成本管理责任不清ABC公司管理层基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一直想推行考核激励机制,对采购部门的采购成本、生产部门各车间各环节的生产成本、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进行考核,但由于成本管理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缺乏,该项工作一直搁置。
二、运用的理论基础
(一)价值链理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ABC公司的价值链就是原木从投入、到方料、到规格料、到成品并最终抵达消费者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并进一步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分析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成为企业决策的依据。
(二)内部控制理论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颁布实施。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是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共同组成的一个闭环管理系统,内部环境是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重要手段、信息与沟通是重要条件、内部监督是重要保证。对于ABC公司而言,控制目标从长远来看是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并进一步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但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目标,信息目标的核心从短期来看即表现为成本信息是否真实完整。ABC公司应结合价值链反映信息流,以信息的形成和传递为目标强化内部管理意识,进而运用预算管理、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运营分析、考核激励等控制活动来提升运营的效率效果。
(三)成本核算理论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据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活动。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产品定价等经营决策存在直接影响。ABC公司应结合市场产品类别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把握各项费用的真实性、完整性,明确各项费用的用途,尽可能准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便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三、管理会计问题的解决
ABC公司成本管理必须从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两个方面着手,综合考虑整个成本核算前后衔接的一致性、会计科目的合理性、信息的层次性等多个方面。公司成本核算必须结合公司生产流程和会计核算要求,设计公司成本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核算科目,使成本的归集、计算和分配有据可依,实现成本核算的信息流与实物从原木到产成品的物流相一致,为成本分析和其他财务分析打好坚实的数据基础。公司成本分析应以成本核算的财务信息及销售价格等非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分析公司成本水平及其构成、各类产品及各种产品的毛利率、各种木材的利用率等指标,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一)与生产流程相结合的成本核算制度设计1.生产流程的梳理ABC公司的产品生产从原木依次经过锯材车间、干燥窑和成品加工车间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生产的产品同时成为下一个环节的材料,最后形成可供出售的产成品验收入库。锯材车间是将原木锯出方料并制成规格料的过程,根据公司生产现场的车间管理可区分为“锯材车间1”、“锯材车间2”;“干燥窑”是将生规格料烘干成为干规格料;“成品加工车间”按产品类别分为“指接板车间”、“机拼板车间”和“细木工板车间”三个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为“制胶车间”,主要生产制作成品需要的胶水。ABC公司生产流程图详见图1。2.成本核算的设计ABC公司成本核算方法拟采用分步法,结合公司生产流程分为“锯材车间1”、“锯材车间2”、“干燥窑”和“成品加工车间”四个步骤,分设“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五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用于核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辅助生产车间(制胶车间)生产胶水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该科目月末无余额,归集的成本费用当月全部转入完工的胶水成本,指接板车间、机拼板车间和细木工车间按领用量直接计入各车间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公司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且无法明确区分受益生产部门的费用,以各车间直接材料的数量为基数进行分配;“自制半成品”是指已经过本生产环节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完成最终商品、仍须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锯材车间1、锯材车间2、干燥窑车间月末已制造完成且验收合格的中间产品,科目下设“方料”、“生规格料”、“干规格料”二级明细科目;“库存商品”是指公司内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并转入成品仓、可供销售的产品,按产品类别下设“指接板”、“机拼板”、“细木工板”三个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公司成本核算科目的设置详见表1。ABC公司发生的成本费用按以上会计科目进行归集,相关成本费用必须以实际发生为依据,注意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月末,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考虑到期末在产品较少的情况,拟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即: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二)信息的反映和传递成本管理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主要为成本核算信息、实物盘点信息等,非财务信息包括采购统计报表、车间生产日报表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ABC公司各部门在经营活动的进程中同时生成大量原始信息,原始信息需重点关注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真实性表现为原始信息能通过其他不同渠道获取并进行核对、或者信息主体明确且责任清晰;完整性表现为信息的形成没有遗漏关键点以及信息传递前后的一致性,如原木的堆放编号、规格、方数合计等关键信息是否完整等。财务部每月末报送的成本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有全公司的成本计算总表又有各类产品甚至各种规格产品的明细报表,一般包括“成本月报表”、“成本月报明细表”等。
(三)开展成本分析工作ABC公司成本分析应以公司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各车间总成本、单位生产成本、资源利用率、原木成材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问题诊断恰当、原因分析到位,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四、管理会计问题的展望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09JGYB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会计环境正向网络会计环境转化,会计电算化也日益显出了它的不足,取而代之的则是会计信息化。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有效地拓宽并加强了会计参与决策与管理的职能。这也是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最根本不同之处。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它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渗透、蔓延,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会需求是影响高校教育的主要因素。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会计教育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田金玉(2005)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入手,系统全面、层层深入地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为线索,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从而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基本思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王海洪(2005)认为,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的平台,对财务软件的教学,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应该重点开展,但应该对过去会计电算化下的教学设计做一些改革,选择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200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第五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关于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问题展开了探讨。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鄢志娟、吴青川(2006)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针对本科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目标、课程设置及一些问题,提出几点认识。2007年4月第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上,讨论决定在新准则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应继续把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应用和教学研究作为其中两个重点研究主题。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黄旭(2007)从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其关系入手,分析了有关高等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现状,提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主要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发表了看法。重庆工学院陈旭(2007)主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励景源(2007)认为,我国目前至少应当把会计科目体系、负数的应用、统一凭证、取消中间处理过程、账套的概念、现金流量表编制、经济业务重组等理念融入到会计基础教育中去。笔者认为,以上研究都是从教学的某一方面,或者站在某个单位的立场来阐述教学改革的。为此,笔者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拟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三、改革会计信息化教学若干建议
(一)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问题。本科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应面向全球,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认为,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指既精通会计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又兼具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在传统能力基础上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即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又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维护能力、会计软件开发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会计软件实施能力及网络、通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为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本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需要培养成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会计人才;更高一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成熟悉计算机知识,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会计人才。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具备以下计算机知识结构: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常用的操作系统;3、数据库;4、应用分析软件;5、财务会计软件;6、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7、计算机网络。因此,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应依次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技术基础》、《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计算机网络》、《V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综合模拟实验》等课程。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问题。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别很大,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加强案例教学。比如在正式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前,给学生一段时间上机使用一套国内外有影响的通用会计软件,如用友软件,同学们在实验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需要首先进行初始化的设置,然后才能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查询、修改和登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进而才能深刻地掌握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和程序设计思路,这正是后来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到正式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时,设计一些置身于一定环境的工商企业,让若干学生和计算机模拟组成企业的会计部门,在教师指导下,从规划、安装、运行到企业业务处理和编制报表,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组成会计软件设计小组,针对某一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需求的实际出发,经过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程序设计,并用自行设计的软件处理会计业务,进行系统测试和软件修正,完成会计软件设计的全过程。
另外,课堂讲授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一些商业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进行双赢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断获得最新版本的会计软件,使学生感受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的前沿动态,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避免学生刚毕业就落后的尴尬;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与工商企业建立联系,通过现场讲解、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重视教学实验。会计本科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主要是为了应用计算机去研究或服务于某一经济领域的科研或其他实际工作,只有加强实践,突出应用,才能保证其具有很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目标之一。
1、明确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目标。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服从于理论教学的需要。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1)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配置和安装,当前主流的财务管理软件基本都以网络为运行环境,需要配置和安装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客户应用端;(2)掌握财务软件基本功能应用,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数据流程和工作原理、手工会计资料的账套初始化、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期末处理及报表管理、购销存系统以及财务分析模块使用等;(3)财务软件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人员权限配置、账套管理、日常备份、常见问题诊断及解决、局域网和数据库的管理,等等;(4)了解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2、构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1)实验大纲:根据实验教学目标,编制详细的实验大纲,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教学总体要求、实验软件选择、实验课时数等,并将整个体系的实验教学分解为具体的实验项目;(2)实验项目设计: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运用主体教育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计实验项目设计成有层次、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自主性、自的开放型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完成实验要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报告,并根据需要提供账簿或者报表;(3)实验教材建设:会计实验教材处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地位,其结构、内容直接影响会计实验的有序进行和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验教材内容紧随现代企业业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发展,紧随不断完善的现行财经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4)实验结果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每个实验情况,对比按照实验数据得到的标准账务数据,以掌握学生实验效果,并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五)软硬件配套问题
1、软件方面。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这给担任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大挑战。但对很多高校来说,现在从事该类课程教学的教师,有的出身会计专业,有的出身计算机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不全面,要么会计实务不熟悉,要么软件设计编程欠缺,使相关内容的讲解不能深入,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该从长远着想,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升素质,使教师领会最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指导出优秀的学生;(2)各校根据自身学生的素质,设定教学目标,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学生,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对基础素质不同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合理安排。
2、硬件的完善。装备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建设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室,使学校成为科学研究的试验田。在教学过程配备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声像并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洪.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 上一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
- 下一篇: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