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区县、局总公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了贯彻市政府《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1996年第1号令),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实行全额核算的财务会计制度,现把《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试行办法》、《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记帐、差额缴拨”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规定》以及与之配套的《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表册》、《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流程图》汇编成《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请及时报告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附件:《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略)
篇2
一思想道德方面:在思想上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和业务素养。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作为提高政治信念、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外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一直坚信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内心的纯净,言者易,行者难,要耐得住寂寞,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专业知识方面:信息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跟上时代的进步,今年我克服了倒班工作,照料家庭的繁忙,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1护理中级职称考试,2通过了计算机职称考试,3本科在读,4参加急诊心肺复苏学习班,5参加急救包扎学习班,6参加护士礼仪学习班
三工作能力方面:对工作热爱,心不累则身不累,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我院的住院病人以老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为主,日常工作中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人们对新生命的诞生固然充满了喜悦,在经历了一生辛苦劳作,暮年时却又回归了婴儿时期,老人的今天也许就是自己的明天,善待老人,视同亲人,多一声问候,多一点微笑,用自己的爱心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同时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四团结协作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埋怨,不指责,当意见有冲突时,先想想自己的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空余时间读好书,做好事,工作中分工不分家,为调节医护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篇3
关键词 养老院 老人 孤独感 情感陪护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0-03
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的重要因素[1]。我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养老院和居家养老为主[2],而养老院的老人更易发生心理问题。我们进行了情感陪护对养老院老人孤独感的干预研究,结果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
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黄渡养老院意识清醒、能够有效沟通的入住老人,年龄60~90岁。排除感官残疾明显影响调查、重度痴呆,有精神障碍者。
方法
情感陪护志愿者
10名护师以上资质的护理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干预前进行了志愿服务、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请心理咨询师就老年人心理问题等知识加强培训。
情感陪护内容
1)陪聊 一对一陪聊,一名护士负责10位老人,每人每次30 min,每星期一次。以拉家常式的陪聊,交谈中要求专心、耐心,尊重老人,让老人尽快熟悉护士,增加信任感。细致的观察,适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的疏导。
2)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每月组织一次健康知识讲座,由主管护师负责授课。根据老年人身体、心理的特点,讲授老年期慢性疾病基本知识,进行用药、日常生活起居安全宣教,并教练简单的养生保健操。对生活自理有困难老人,鼓励其进行早期主动锻炼,延缓骨骼肌肉的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3)娱乐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娱乐活动,如舞蹈、互动游戏、兴趣小组、手工评比等,鼓励老人积极参与。通过活动,使老人相互了解,互帮互助,犹如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内。也使老人感受到年轻的活力及社会的关爱。
评估方法
1)一般情况调查 参考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专家审核后使用。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教育程度)、入住情况(入住费用、费用来源、子女看望次数)、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活动兴趣)、入住满意度等。
2)孤独感调查 采用孤独量值评分表(Russell编写,第三版)。该量表为自评量表,主要评价由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量表有三个特点,第一“孤独”一词未见任何条目之中,Russell指出,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回答问题的偏性;第二为一维性,只需一维是一般测量表较好的选择;第三未给受试者规定时间范围。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4级=一直有此感;3级=有时有此感;2级=很少有此感;1级=从未有此感觉。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共100人,其中男性36人(35.6%),女性64人(63.4%);年龄56~90岁,平均(81±6.45)岁;入住时间少于一年4人,二年以上13人,三年以上83人;大专3人,初中2人,小学16人,文盲79人;配偶健在13人,孤寡老人87人;从不参加活动锻炼13人,参加87人。
干预前后老人孤独程度比较
情感陪护干预后孤独感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干预前老人孤独量值评分为(62.08±5.285)分,干预后为(42.87±3.161)分(P
婚姻、学历不同的老人干预前后孤独量值比较
有配偶的老人与孤寡老人的孤独感干预前后的同期比较,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情感陪护干预后,有配偶的老人及孤寡老人的孤独程度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
讨论
贾守梅[3]等人的研究认为,通过健康宣教和聊天[4]的方法向老年人介绍其心理、生理特点及常见的健康问题,使老人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作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可以很好的帮助老人有效的应对自身面临的具体问题。本研究表明以专业的护理团队介入养老机构,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老人心理问题。
养老院老人有被抛弃、寂寞和孤独感,他们需要交流、需要被关心、关注。情感陪护干预老人总体孤独程度有明显改善,重度孤独感的老人数量明显下降。婚姻状况对干预效果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与研究样本中有配偶的老人数量较少,也可能与研究对象都在养老院,生活状态差不多,导致两组干预效果差异不大。学历状况对干预效果有影响,有学历的老人在情感陪护干预中,能更快地融入干预活动,更好地理解每次活动的意义,容易接受外来服务。本研究未设对照组,采用了自身前后比较观察干预效果。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应当大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活动,建立有效的养老服务机制,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参考文献
汪娟. 城市居家老人与养老院老人依恋与孤独感的比较研究 [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2年.
侯晓丽, 马珊珊, 黄磊. 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管理观察, 2011(21): 78-79.
贾守梅, 李虹. 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心理科学, 1997(2): 123-126.
篇4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一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迟,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并不少见十二指肠溃疡虽然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老年人。其病理特点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壁慢性溃疡形成。以慢性反复发作性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老人常合并缺铁性贫血和贫血性心脏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经胃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PU患者78例,男55例,女23例,年龄60~82岁,平均67.8岁,病程15d~36y。胃溃疡46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6例。合并疾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贫血等。
1.2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不典型,如缺乏规律性痛疼。床表现多样化,腹胀、纳差,嗳气,贫血,胸痛,哮喘,消化道出血等。合并其他疾病多,有78%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低,服用多种药物,生活自理能力差,遵守医嘱性差。
1.3 治疗方法 以药物治疗为主,选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使用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胃粘膜保护剂服用胶体铋或思密达。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者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等,伴消化道出血者加用止血剂。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老年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时,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而易被忽略,以至延误病情。对具有易患因素的老人,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肝硬化、肾功能衰竭、慢性胰腺炎等疾患的老年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胃部不适、嗳气、流涎、恶心、黑便等症状。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忧虑和情绪波动,不参加如麻将等可致精神过度紧张的活动。进食后0.5~1h内避免剧烈活动。溃疡活动期应休息或住院治疗4~6周。可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安排食谱,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在不刺激溃疡的前提下多摄入营养,以增加胃粘膜的抵抗力。主食以面食为主;可适量摄取牛奶以稀释胃酸,但不宜多饮;并摄入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规律进餐、少食多餐:每日4~5餐,定时进餐,每餐不宜过饱。进餐时保持心情舒畅,充分咀嚼。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在吸烟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烟叶中的尼古丁能轻度损伤胃粘膜,并加剧乙醇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乙醇能使胃粘膜屏障作用受损。因此,应劝老人尤其是具有消化性溃疡易患因素的老人戒烟酒。避免长期服用损害胃粘膜药物,对需要经常服用者应注意随访观察,必要时适当应用胃粘膜保护剂。
2.2 心理护理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复发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对溃疡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士应主动将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病人。对于采取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要事先解释,以消除顾虑,减少老人的情绪波动,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教会松弛技巧,并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对少数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病人可短期少量使用镇静安眠药如安定等。
2.3观察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药物的剂量、用法,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以及时反馈情况,协助医生合理用药。氢氧化铝能与磷酸盐结合影响其吸收,老年人长期服用会导致骨质疏松。H2受体阻滞剂偶有头昏、头晕、乏力、皮疹、口干、粒细胞缺乏症、一过性ALT上升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者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情况。老年病人较为健忘,容易漏服或停服药物,不能遵守医嘱按时服药的现象,主要由于思想压力较大,不愿服药治疗,应用药种类多,不知道服用次序。老年人因脑动脉硬化而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无法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所以在护理上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配合治疗,因此在照顾病人服药时应注意服药到口。对出院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有关知识。
2.4疼痛的护理
评估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及疼痛的规律,了解疼痛的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尽量避免或消除疼痛的诱发因素。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制酸剂应在餐后和睡前服用,H2RA常于进食及睡前服用。
3 讨论
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应强调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持续的精神紧张、忧虑和情绪波动以及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帮助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的休息,应贯穿于本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的全过程中。指导病人掌握疾病有关知识,以便进行自我护理预防复发。避免各种易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失调、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过累、受凉以及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等。老年人由于肝血流量减少和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以及肾功能的减低而易于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服用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须定期随访肝功能、肾功能,以免造成肝肾损害。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理学;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05-02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发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也应与之相适应,为专业服务。在生理学教学中从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学习实践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专业性质,改变教学思维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的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援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中社区护理已有专门的机构,对于社区护士教育也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2011年2月护理学专业也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以上因素决定了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过去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临床疾病联系较多,而且在学习思维上定位在临床病人的护理,而忽略了预防水平的健康教育。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也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思维,做到“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树立为护理行业服务的理念。
二、从护理行业实际应用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的专业范围已拓展到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等方面,国际护理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均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我们生理学教学中,主要定位在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2个层次。并主要结合新的健康的四个层次,即生理健康层次、心理健康层次、道德健康层次和社会适应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
1.根据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护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生理学课程内容围绕其实用性进行优化重组。在我们以往梳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科学处理了《生理学》与《护理学基础》内容重复问题,在内容重复、衔接等问题上,以突出实用价值为主[1]。在整体以基本的生理功能、生理机制及生理调节为基本理论,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以生理健康为核心,从心理层次、道德层次和社会层次围绕机体功能调节组织教学内容。如:人体功能调节存在闭合性回路和开放性回路,干扰开放性回路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举例应激性溃疡、压力性高血压、精神性不孕等。在讲血量时,提倡义务献血,鼓励学生有承担社会责任和尽社会义务的信念,培养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品德。
2.密切联系健康服务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健康服务实际中,护理专业除临床的病人护理外,还要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为了使学生获得健康服务的知识,在理论教学中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各知识点的讲解。如,在讲红细胞生成时,联系营养性贫血,增加相关的合理膳食对健康影响的内容,使学生懂得吃什么和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在讲能量代谢时联系肥胖的引起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并提出减肥策略。在讲血红蛋白运氧效益时,增加了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受力的内容。在讲授泌尿系统功能时,结合尿生成调节和排泄的生理意义,增加了饮水保健的内容。在讲觉醒与睡眠时,增加了睡眠功能障碍和嗜睡的内容,并针对睡眠异常制定睡眠保健措施。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从自身生命活动中找出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生理学教学充分认识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协调一致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面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复杂性,通过学习生理学基本知识,认识生命基本规律,并尝试更多地了解自己,更多地发现表象中潜藏的本质,让学生带着对自身生理现象的问题学习知识,又在学习知识中学会了解决更多的生命问题,既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以健康服务为主题,构建自主学习与实践体系
护理专业是技能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也应体现其应用性,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社区服务中,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应用中得到启发,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1.开展“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主题活动。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中,为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早期接触专业实践,在生理学学习结束后,和其它课程结合,开展了“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准备主要体现在:(1)授课过程中,针对健康的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内容讲授;(2)在课外作业中就与健康相关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撰写科普科教文章,如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减轻了人类的体力活动,运动减少、紧张、拥挤、环境污染、人口老化、人际关系复杂、竞争等引起普遍的情绪紧张、焦虑、易激怒和慢性疲劳;饮食中的烟、酒、进食不规律引发的“三高”;楼房建筑中的隔离引起老人和伤残者常感到抑郁和孤独;酗酒、吸烟、吸毒和自杀和大量慢性疾病、精神障碍等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写出宣传材料,为走进社区做了知识上的准备。(3)确定主题活动的宗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照顾,并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社区)保健融为一体。通过健康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随时随地存在,如,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宣传文明病、富裕病、社会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有主题有准备,组织部分学生走进我校社区实践活动基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服务中体现自我价值,在服务中了解专业性质,在服务中找到学习的差距,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2.构建自主学习体系。针对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中以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师教学活动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在社会健康服务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答案。如:测量的血压数值125/95mmHg,150/80mmHg如何给服务对象解释,是否属于正常血压,应注意什么等。带着问题再回到理论基础知识,从影响血压的几个因素分析血压情况。如此“循环往返”,形成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体系。通过自主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在生理学教学中,针对护理学专业性质和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思维转变,以应用为出发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设计,并将知识应用到社区服务中。不仅使学生专业素质提高,而且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60-02
一、老龄化社会中护理人员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2014年,德国老年人比重上升至21.1%,法国老年人比重年上升至18%;美国由于移民政策相对宽松,社会老龄化程度达到13.5%。即使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的美国,也面临着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及人员短缺问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美国约有280万护士,其中80%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的平均年龄为45.2岁,社区护士的年龄相对较大,在加利福尼亚有83%的医院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1]另据美国医学会统计:“全美有12.6万护士空缺,到2020年将会有40万护士空缺。”[2]英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年来英国的社区护士人数下降了6%,卫生防视员人数下降了0.4%。1990年以来,30岁以下的英国护士人数减少了17个百分点,从26%减少到9%,而55岁以上的护士人数则上升了6个百分点,升至15%,2003年有28000个护士职位空缺”。[3]由此可见,英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和患者增多与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1999年已成为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4]然而,据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3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这些护理人员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大多数老年人采取居家养老模式。无论家庭中的子女还是聘用的家政服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老人护理教育和培训,即使养老院、老年公寓和托老所也缺乏专业护理人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迫切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社区护理体系,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因此,面对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群体,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护理人员如何满足老年人的自理需求和健康保障,这是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严峻挑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老龄化社会中社区护理教育对策
(一)国家出台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首先,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国家需要制定老龄人口养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国家、社会机构和家庭子女在老人养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其次,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强化老年护理教育和培训,帮助学校和社区建立全方位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护理机制;第三,在国家相关养老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老龄群体的不同需求,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大护理人员培养数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加大了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取得可喜成绩和阶段性成果。据我国国家卫计委统计,至2014年底,我国各级各类医护院校,已经培养并完成注册的护士达到300.4万人。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其中,注册护士将达到314万人,基本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
(三)增设老年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相关课程
目前我国各类医护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专门的老年医学和护理学专业,难以培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因此,培养的卫生人才无法全面掌握老年医学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了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各类医护院校要设置老年医学和护理专业,开设老年医学和护理的相关课程,编写老年医学和护理类的教材,加强老年医学专业临床实践,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四)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国外社区护理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据医护教育相当大的比重。实践教学基地众多,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康复中心、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疾病控制中心等多种类型的护理技能培训基地。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与社区居民联系和沟通,同时医学生定期参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及不良行为的干预等多种服务。[5]
(五)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在国外,社区护理必须持有社区护理资格证书,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护理资格证书的获得必须在经过正规护理教育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和社区实践,考试合格后方能成为社区护士。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一方面可以采取医院工作的护士转型到社区工作的方式,实施转岗培训教育,以弥补社区老人护理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招收护理学员,采用业余或全脱产的学历教育方式,有计划地、定向培养一大批具有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热心从事社区老人护理工作的、合格的、有资质的社区护士,以提高社区老年护理的质量。
(六)强化社区护理的服务意识
人步入老年后,身体器官逐步老化,各种疾病不断出现,性格、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了解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与老年人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身心变化,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并针对社区老年人的意外情况,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关护理、医疗措施,全方位、全天候地为老年人做好身心护理工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七)加强家庭子女、家政服务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教育
目前,居家养老是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自由性、隐私性较强,舒适度和成本方面也有优势,所以居家养老是比较普遍的养老方式。但是,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安全性、突发性身体意外等隐患。因此,居家养老离不开老人子女或家政护理人员的关爱和护理方面的相关技能。老人的子女和家政服务人员应当接受老年医学知识和老人护理医学方面教育和培训,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护理、康复与保健知识,了解和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
(八)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
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提高全体居民的参与度,这是全方位社区护理实施的基本条件。通过报栏、展板、宣传画和区域传媒、现场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让居民对社区护理产生信任感,乐意接受和主动寻求社区护理服务。有了社会的认同和全体居民的参与,社区护理才能全方位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仅为老年人,而且让所有人享有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总之,在当今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将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并激发医疗护理人员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医学院校重视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社区应建立规范的老年护理实习基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调动和汇集全社会的力量,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中,从而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Donley.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s.美国妇科、产科和新生儿护士协会(AWHONN),2005.4.7.
[2]Peter Buerhaus.Experience the qualifications attestation of CGFNS.美国医学会杂志,2000,(6).
[3]Mohr WK.Partnering with families.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2000,38(1):15.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同时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因此护士要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结合社区多例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谈几点护理体会。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 孤独和失落感 老年人因子女在外地或工作繁忙,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老年慢性病人随着病程延长,家人对其健康的关注度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老人因相对的被忽视而产生失落感,情感淡漠,感到生活无望,这种孤独失落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2 焦虑、恐惧、猜疑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慢性疾病的长期折磨,家庭开支增大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症、绝症,而其他人有意隐瞒他。
1.3 自卑心理 部分老年人常伴有听力下降、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等等都容易使老年病人产生自卑心理。
1.4 依赖性心理 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他人帮助。有的老年病人错误地认为:只有什么都不做,成天卧床不动才算养病。
2 心理护理对策
2.1 了解患者的心理,做知心人 护士应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患者的个性、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与所在单位的关系及家庭关系等,都可引起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因此,只有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患者才能对你倾吐真情,以减轻心理压力,一旦了解情况,应立即给予精神上的帮助。
2.2 尊重人格 护士应尊重老年患者,护士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波动,如果言行不当,势必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护士的言行举止都应慎重,对患者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对患者讲的事情要耐心倾听,要反映出护士对老年患者的一片诚心,并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提出的正常心理需求,这对稳定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2.3 注意语言交流 在与社区老年患者交谈时,态度友善,尽量使用当地民族语言交谈,注意使用“您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称呼老年患者时,可以以下级或晚辈的身份称呼,会使老年人产生一种亲切感。给老年患者做各项检查或操作时,要耐心解释清楚,讲话要平稳,音调不高不低简明扼要,使老年患者能够听明白,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及方向。护士在病人面前要表现镇定从容、耐心、处事果断,语言上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应随意议论病人,以免病人猜疑。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予谅解,对危重病人及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4 做好健康宣教 针对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在家访时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的大致过程,内容不易过多,应使其有新鲜感和兴趣,宣教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些浅显易懂的例子,讲话速度要慢,语调应稍大,宣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病人疲劳。通过宣教,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稳定病人情绪,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意识。
2.5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鼓励家属、亲友来院探视,给患者提供精神经济保证,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患者产生归属感。可以利用已经痊愈或好转、性格开朗的病友进行言传身教,使得同疾病病友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促进健康。还要告知家属、亲友不要在病人面前提起不愉快的事情,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篇8
【摘要】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出生1d-30d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进行术前正畸时,分析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患儿住院期间除加强病情观察外,还需进行唇腭裂知识的宣教和家长回家后的一些护理知识的培训?监管,家长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本组患儿住院期间及佩戴矫治器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在适宜的时间接受了唇腭裂的手术治疗?因此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首先要从家长的认识开始,采取专科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的去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让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及时有效的进行唇腭裂手术矫治?
【关键词】 唇腭裂 新生儿 不安全因素 护理对策
Dytrych[1]等对100名唇腭裂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5% 家长表示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对他们是个“心理打击”,并随之产生失落?沮丧?焦虑等心理症状,该现象被命名为“打击综合征”?一个家庭出生了一个唇腭裂患儿,对整个家庭来说不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伴随而来的护理问题,更是困扰了不少的家庭?并由此带来孩子生长发育受限,体重不达标,经常生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为了尽早改变面中部肌的异常牵引和舌体的异常运动, 对患者在新生儿期行正畸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2]?但是即使进行了术前正畸治疗,佩戴矫治器,也可由于护理不当而出现诸多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唇腭裂新生儿阶段护理不当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顺利渡过此危险阶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接受鼻牙槽嵴术前矫治(PNAM)的唇腭裂患儿31例,年龄1d-30d,平均15d;男16例,女15例;右侧7例,左侧19例,双侧5例?
2 唇腭裂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唇腭裂新生儿由于存在明显的面部畸形,有的患儿还存在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严重疾病,因此患儿从出生开始就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具体有:
2.1 家长缺乏唇腭裂患儿的相关知识
对于绝大多数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对正常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教育就缺乏,更不要说是一个唇腭裂的患儿的喂养?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进行哺乳?如何喂养?什么时候就诊?到哪个医院就诊?等等的问题?这些都给我们唇腭裂护理工作者带来巨大挑战?
2.2 唇腭裂新生儿病情复杂性
唇腭裂新生儿由于出生时间短,很多患儿没有来得及做相关检查,并发一些器官畸形?据统计,唇腭裂中有30%?不完全性腭裂中有50%,属于综合征或伴有其他的畸形[3]?这些畸形不仅对患儿造成咀嚼?呼吸?吞咽?语言?表情?消化等功能障碍,严重者威胁到患儿的生命?
2.3 护理人员和家长责任心不足
正是由于唇腭裂患儿病情的特殊性,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家长的责任心均要求很高?唇腭裂患儿的出生使父母感到沮丧,有的甚至产生了遗弃的念头?也有父母虽然没有遗弃孩子,但是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尽到父母责任,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喂养?孩子到了医院,有的护士专科知识缺乏,责任心不足,工作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不能及时对唇腭裂新生儿进行巡视,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对症处理;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和爱心,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唇腭裂患儿的家长和患儿由于疾病本身,心理上对治疗效果期望高,对医护人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2.4 患儿佩戴矫治器的护理知识缺失 该组患儿均是出生1d-30d即到我科行了鼻牙槽嵴术前矫治(PNAM),由于家长文化知识的差异,对佩戴矫治器的护理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还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和责任心的不同,导致在医院是一个家长,回家护理孩子又是一个家长?因此患儿佩戴矫治器的时间要求?护理?观察和复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5 佩戴矫治器的并发症 由于该组患儿为新生儿,皮肤娇嫩,而佩戴矫治器时间长,反复摩擦,胶带固定需有一定的力度,因此容易发生并发症?佩戴初期容易出现口腔?鼻粘膜溃疡?出血?面部皮肤过敏?真菌性口炎,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出现鼻翼红肿?糜烂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对策
3.1 开展唇腭裂知识的教育
对唇腭裂新生儿家长进行唇腭裂序列治疗知识的简介是重建家长信心的重要一环?护士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或者接待到生了唇腭裂患儿的家长,就开始予以专业的态度介绍唇腭裂有关知识,包括术前矫治时间?喂养方式?喂养姿势?喂养技巧?奶瓶的选择?奶量的控制,如何观察患儿的面色,如何与患儿建立亲子关系;何时到院行术前正畸治疗和治疗目的等,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问题,留下科室电话或介绍唇腭裂QQ群给家长,通过这些护理对策不仅增强了家长的治疗信心,也强化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产生,也为下一步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3.2 加强唇腭裂序列治疗知识的培训
唇腭裂新生儿较正常新生儿而言,不管从喂养方面还是其身体发育方面均要差很多?同时由于病情较为复杂,序列治疗时间长,从出生开始直至成年都要进行关注,甚至接受治疗?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团队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我们必须了解唇腭裂医学基本知识及每个时期治疗计划及其相应护理,预防新生儿时期存在的各种隐患;平时加强这些基本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防止由于护理不安全因素造成患儿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医疗纠纷?
3.3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孩子父母责任心的培养
唇腭裂患儿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求团队协作,这当中也少不了家长的配合?特别是新生儿时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还是孩子的护理者?护士不仅要为家长提供专业的知识,还要为家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必要时可给一些治疗后患儿的照片或介绍病室患儿给家长,让他们建立信心,从而培养其责任感?唇腭裂新生儿护理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工作又十分繁琐,加上患儿病情反复,需要经常持续观察,不断进行加药等,婴儿不断啼哭也影响到家长的心情和休息质量,因此家长经常会抱怨护理人员,从而出现一些烦躁?引起矛盾的情况[4]?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换位思考,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建立起对唇腭裂新生儿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对待护理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对待工作?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更是主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严格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切实熟知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
3.4 佩戴矫治器的护理对策
3.4.1 戴用矫治器的家庭护理指导 (1)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仍是最
好的方法?人工喂养可使用大而软?开口大小合适的奶嘴给宝宝喂奶?尽量将宝宝的头侧向一方喂奶,以防呛咳?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孩子的面色?嘴唇?(2)口腔护理 矫治器每日至少取下清洗两次,不可使用热水?每次进食后即取下清洗?用牙刷将奶垢及粉色义齿粘着膏洗净,用棉签清洁宝宝的口腔,以免污垢积累滋生细菌,造成感染?家长在此时观察口鼻腔有无破溃,发现溃疡及时向医生反馈并来医院复诊?由于指导到位?护理及时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口腔溃疡?(3)皮肤护理:面部贴胶带后,过敏体质的宝宝皮肤可能出现疹子或红肿现象,戴矫治器期间反复粘贴胶带也会造成面部皮肤损害,将胶带贴在3M人工皮上可以保护宝宝的皮肤[5]?胶带每日一换,若被牛奶沾湿则易松脱,要立即更换?更换胶带时先用棉签沾温热水将胶带沾湿,再轻轻撕下,不损害婴儿皮肤?家长清洗矫治器的同时清洁婴儿皮肤?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皮肤过敏的情况?
3.4.2 影响矫治效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1)哭闹对治疗的影响:婴儿口腔前庭沟浅,进食频繁,腭托容易移动,造成唇黏膜溃疡?鼻撑力量过大也会造成鼻前庭黏膜溃疡?溃疡会引起婴儿哭闹?不愿戴矫治器,从而影响矫治?家长为婴儿戴矫治器时使用义齿粘着膏可增加矫治器的固位力,发现黏膜破溃要及时反馈医生并复诊;(2)婴儿动作发育因素的影响:婴儿两个月时手指就能够抓握物品,爱吮吸手指,会抓矫治器而影响到矫治?家长可在婴儿衣服上缝约束带,约束婴儿前臂,但不宜过紧,使之不能上举至面部即可;(3)喂养方式的影响:有些唇腭裂婴儿就诊时问较迟,本组一例已经30d才到院行术前正畸,喂奶时难适应口腔内有矫治器?家长勿迁就婴儿,取下矫治器喂食?宝宝未戴矫治器时喝奶或吸安抚奶嘴,奶嘴直接接触裂隙会把裂隙撑大;(4)宝宝刚开始戴矫治器会不适应,哭闹或食量变小,但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宝宝佩戴,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下一步的治疗效果?
3.4.3 佩戴矫治器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1)粘膜溃疡及出血:矫治器必须确保其边缘光滑与充分的就位,同时需对可能产生受压或创伤的区域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缓冲?矫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及家长必须进行观察与监控,对疼痛点?溃疡处或压力过大的区域进行?打磨或必要的缓冲?(2)霉菌感染:使用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软膏?碳酸氢钠溶液涂擦口腔黏膜及清洗?浸泡矫治器等进行治疗?(3)局部组织应激反应:换胶布时动作轻柔?缓慢,使用反应较小的胶布?减少粘贴面积及更换次数,同时每次更换粘贴部位及局部应用保护剂?采用人工皮保护面部皮肤?本组患儿使用胶布合理?黏贴方法得当?护理到位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4 讨论 本组患儿住院期间加强新生儿护理,避免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家长回家戴矫治器期间加强护理知识的培训和观察,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口腔糜烂?皮肤过敏等并发症,患儿体重达标,均预期行唇腭裂矫治手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唇腭裂的治疗已经被绝大多数家长认可,并积极配合治疗,这就要求作为专业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患儿入院期间的护理,更要做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疾病基本知识?了解诊疗计划?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家长和患儿心理指导?护理知识的培训和监管?因此,医院除了收治患儿外,还应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的患儿家庭了解唇腭裂患儿的治疗?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开始矫治?
参考文献
[1] 龚彩霞,熊茂婧,吴敏.唇腭裂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与心
理护理[J].国际口腔杂志,2009,37(4):413―414
[2] 闫燕, 林久祥, 罗奕, 等. 婴儿期唇腭裂早期正畸的初步观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4, 29: 67-69.
[3] 石冰,郑谦.唇腭裂患儿的儿科评估及序列治疗计划.唇腭裂总综合治疗学,2011,12(1):154
篇9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健康 护理 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普遍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问题。现在一般把年龄大于65岁者称为老年人。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据调查60岁以上老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患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疾病的痛苦及活动能力的受限,使许多老年人有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而老年病人总数日益增加,使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孤独寂寞: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多都已离家独自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这时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和空虚感,而有的老年患者由于中风后遗症等导致了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会产生自卑感,不愿出门怕见熟人,整天呆在家里与人隔绝,这样为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2)失落感: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工作岗位,开始会感到冷落寂寞,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有的则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凡事都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发生率高,对于无心理准备而突然离退休的人发生率高且症状重,而对于平时活动范围大且爱好广泛的老人则很少患病。
(3)抑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抑郁多是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从而心理上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而老年病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成人更坚决,行为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
(4)健忘: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变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患者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例如:经常手里拿着东西还东找西找,经常忘记服药,出门忘记带钥匙等等。
(5)疑病:主要表现为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患者过分关心自己健康,稍有不适则怀疑自己是否患病。
(6)绝望: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前途渺茫或感到自己在世日子不长。许多想做的事情又力所不及。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也不愿接受住院治疗。
2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定期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教会老年人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要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及对不良情绪的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起居,饮食,戒烟,节酒等。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很有道理的。对于患病住院的老年人应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组织病人参加集体活动,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同时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恢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
(2)指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新观点,丰富精神生活: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带来的是职业能力的下降,由原来的岗位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一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问题泰然处之。对此要教育老年人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适应这一角色转变,才能生活的轻松愉快。同时应指导老年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
(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保持家庭关系和谐:教会老年人遇到矛盾挫折要尽快主动摆脱,不钻牛角尖,老夫妻间要相亲相爱,家人敬老爱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密无间。还要结识新朋友,心里有话能有处说。常言道:同龄相嬉,乐而忘老。当人们对生活的诸多不顺,抱着接纳的心态,潇洒一点,宽容一点,坦然接受,积极应对,心情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无拘无束,相应的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灵活。
(4)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关心,爱护老年人的环境: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和老年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患病住院的老年人应让其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病房环境整洁,安全,使患者有家一样的感觉。医务人员要多巡视病房,多关心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陌生感,多给予老人生活上的帮助,多与老人谈心,对老年人充满同情心和爱心。
我国自古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具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优良的传统,但也是身体和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了老年人的特点,才能及时发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以此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参 考 文 献
[1]刘晓虹主编.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许加丽.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J].心理健康教育,2006.
篇10
1 常见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 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3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2.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2.2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充满情趣,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
2.3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2.4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忘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2.5 抑郁的护理 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注意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
2.6 正确对待死亡 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 上一篇: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 下一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