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抢得发展先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对着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出科技创新促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可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抓好工商管理,结合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同时从市场需求出发,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外,还会让自身内部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市场。

(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能够在国内很多有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得到印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1。对此企业应紧跟时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让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动力。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盈利,而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让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可知,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企业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认识不充分,在工商管理中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2]。对此,企业管理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科技创新提升工商管理水平,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之下,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3。企业要深入市场展开调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职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既要完善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还要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工商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三、实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很大,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需要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公司发展速度很快,秘诀就是做好了工商管理,并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4]。在销售过程中,以某手机科技公司为例,其采取饥饿销售模式,在同行业之中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一,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即相信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做好产品的愿望;第二,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未进行层次分级,主要包括三级,分别是7个创始人、部门leader和员工。公司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通过紧密的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公司7个首席创始人拥有职位,其他无明确的职位,都是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没有职位晋升,公司领导根据其实际表现决定工资。由于员工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员工就会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会受到工作以外事情的影响,这样无疑工作效率很高。公司采取这种无层次分级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2012年815电商大战中,公司在设计、策划、开发以及供应链等环节中,总共花费了不到1天的时间,上线后微博转发量很快便超过10万次,产品销售量超过20万台。公司在销售与宣传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公司采取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传统零售商无法比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与其利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为发烧而生”是公司手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驱使,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每款手机产品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运用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原件;第三,公司注重对产品成果的创新,这也是手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手机产品性价比很高,与社会进步结合的非常完美,公司在工商管理中狠抓科技创新,同时采饥饿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步。公司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关注部分消费群体,让其作为广告媒介,同时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分析公司的做法,主要是创新了销售模式,充分反映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者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将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对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郑晓卉 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2]王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35.

篇2

关键词: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001-02

1 概述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煤炭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产能过低的问题。以中小型煤炭企业为例,还普遍存在单位产品能耗远高于平均水平、成本过高、环境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来说,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煤炭的来源由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部分组成,长期以来,我国为了鼓励出口,制订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税政策,刺激了煤炭的出口增长,但自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以后,我国的煤炭出口增长量远远小于煤炭进口的增长量。2012年一季度,由于国际煤炭市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我国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家。

目前,澳大利亚、南非、印尼、越南、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蒙古、俄罗斯、朝鲜10个国家为我国煤炭的主要进口国,其吨煤成本远远低于我国煤炭平均吨煤成本,以占我国进口煤炭份额最大的印尼煤炭来说,印尼煤的到港价格同我国中部大部分井工煤的成本价格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远远高于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导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煤田地质构造、开采工艺、机械化水平等。

2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机械化水平、开采工艺等方面原因,造成其吨煤生产成本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型煤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快提升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降低吨煤生产成本,增大企业利润空间。

(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仅具有其他行业科技创新固有的创新型、综合性和高风险,还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一是由于产品以煤炭为主,也就不存在其他行业普遍存在的产品升级改造,而是集中在生产工艺的创新上。

二是和中小型企业的资源条件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三是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能力的建设。

四是由于普遍存在机械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应注重提高机械化率。

五是注重适合中小型煤炭企业使用的新工艺引进和革新。

(2)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9.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的水平,而中小型煤炭企业的转化率又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3)绝大多数中小型煤炭企业科研投入不足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科研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研发能力的不足进而造成其科研的低投入。

(4)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型煤炭企业还面临着对国家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把握程度不高,很多优惠政策难以利用的现象。如在承担国家大型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中小型煤炭企业要远远落后于大型国有企业。

(5)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及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这是由于中小型煤炭企业的性质、收入、待遇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

3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1)积极利用国家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当年起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减按15%征收所得税。以企业年纳税1亿元人民币进行计算,三年即4500万元人民币。

(2)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对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进行分析,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分为两方面: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对应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生产的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率、无息贷款率或减免税费,鼓励企业主动寻求本地科研成果。同时,鼓励企业将本单位科研成果进行推广转化,通过成果转让的方式,增加企业的收入。

二是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固有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吸收,形成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技成果,进而推动本单位的生产力发展。

(3)由政府科技部门主导,利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基础,建立由政府、科研院所、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同出资入股的形式,建立专业和综合性中试基地。通过此项措施,可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研发力量不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过少的问题。

(4)加快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改制,通过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或兼并、或破产、或退出等,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意识和承接能力。通过实施该项措施,可有效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人员欠缺的

问题。

(5)重视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支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来,营造创新无大小,人人可创新,事事、时时可创新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6)加强企业管理者创新思维建设。通过利用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等培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训,进而改变创新思维,从领导层面改变科技创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

[2]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S].

篇3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抢得发展先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对着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出科技创新促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可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抓好工商管理,结合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同时从市场需求出发,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外,还会让自身内部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市场。

(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能够在国内很多有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得到印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1。对此企业应紧跟时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让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动力。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盈利,而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让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可知,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企业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认识不充分,在工商管理中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2]。对此,企业管理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科技创新提升工商管理水平,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之下,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3。企业要深入市场展开调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职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既要完善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还要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工商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三、实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很大,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需要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公司发展速度很快,秘诀就是做好了工商管理,并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4]。在销售过程中,以某手机科技公司为例,其采取饥饿销售模式,在同行业之中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一,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即相信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做好产品的愿望;第二,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未进行层次分级,主要包括三级,分别是7个创始人、部门leader和员工。公司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通过紧密的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公司7个首席创始人拥有职位,其他无明确的职位,都是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没有职位晋升,公司领导根据其实际表现决定工资。由于员工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员工就会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会受到工作以外事情的影响,这样无疑工作效率很高。公司采取这种无层次分级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2012年815电商大战中,公司在设计、策划、开发以及供应链等环节中,总共花费了不到1天的时间,上线后微博转发量很快便超过10万次,产品销售量超过20万台。公司在销售与宣传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公司采取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传统零售商无法比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与其利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为发烧而生”是公司手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驱使,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每款手机产品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运用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原件;第三,公司注重对产品成果的创新,这也是手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手机产品性价比很高,与社会进步结合的非常完美,公司在工商管理中狠抓科技创新,同时采饥饿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步。公司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关注部分消费群体,让其作为广告媒介,同时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分析公司的做法,主要是创新了销售模式,充分反映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者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将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对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郑晓卉 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2]王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35.

篇4

据悉,企业的工商管理内容主要是企业通过新型管理方式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资源主要包含企业可流动的资金,企业通过应用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资金进行利用,确保企业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管理的模式,或者是模仿成功企业管理的模式,并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案,没有及时对传统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致使企业自身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以至于无法在新时期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企业长期发展。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把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管理的知识和企业实践,制定企业的工商管理方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对工商管理进行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笔者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2.1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根据市场特征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构建一套适宜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在创新管理方面下手,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2.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企业为寻求发展,对工商管理模式予以创新,均促进了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2.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取了很多利润,这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3.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战略措施分析

3.1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监督与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基层员工比市场更重要。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员工努力与付出。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监管制度,明确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权利,一些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员工,需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一些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员工,需要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企业制定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管理执行有据可依,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2重视创新管理人才培养

如今,我国的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工商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新的认识,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理念,还没有对科技创新有新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积极树立“科学管理乃兴国之道”的思想,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尤其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可以辅助企业实施管理、营销与规划,并且专业人才可以及时、准确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薄弱的环节,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3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曰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并且国内企业知名度也在提高。因此,企业应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加大企业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特色文化。要想国内企业的工商管理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具备现念与国际意识进行企业管理与实践,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

3.4建立职业化工商管理队伍

企业要想稳定、可持续地发展,需要组建一支工商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管理的制度。若缺乏工商管理的队伍,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应用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人才效用得不到发挥。因此,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明确企业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身责任,制定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结语

篇5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2-0046-0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各类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林业发展也不例外。现代林业更好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为整个林业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林业技术创新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许多林业产品,依然是沿用传统林业种植方式,这使得林业产品的生长繁衍期过长、产品抗病虫害能力较低,产品质量较差,影响了林业产品的经济效益[1]。基于这种现状,现代林业必须研发新产品,对旧产品及时更新,提高产品的质量。林业所研发的新产品,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产品的产出效率,还能改良林业环境,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加快林业的绿色化进程,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林业产品的成活率较低、花期受到限制、授粉效率低、光合作用不足等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林业管理,主要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无法对林业产品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线、养分等要素进行有效控制。而通过对林业进行科技创新,通过高效、自动化、数字化的管理设备对林业产品的生长环境进行有效调控,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将森林资源培育技术、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灾害控制技术等其他技术同林业的发展相结合,能够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进而促进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3调整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解决林业区就业问题

我国传统的林业产业从业人员,在从事林业工作时,承担的工作量较大,而且工作可控度较低。而创新林业技术,则降低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通过先进科技的融入,也有利于林业产业培养一批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林业人才,进而促进林业整体从业人员的素养,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

2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2.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目前,我国林业主要面临着森林资源锐减、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导致我国林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制约了林业的发展[2]。而从市场角度出发,当前林业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然而归纳其主要原因,林业缺乏一套完善的创新机制。我国林业技术和林业产业技术严重脱节,林业经济成果较低等问题,使得林业科技滞后导致的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并影响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完善林业创新机制。林业企业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科技创新确立为林业企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将科技融入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完善技术创新机制,还应该注重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林业科技创新的宣传,注重建立林业科技院校等。当前,我国林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人力度较少,规模也较小,林业创新主体还尚未形成。而目前高科技林业研究人员,往往集中在科学院所和高等院校中,由于评价体系的限制,使得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因此,林业应该要注重实施各类激励机制,加大科研人员对相关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加强林业生态技术创新

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和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有着明显区别。林业生态技术的运行机制较为特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系统更加注重生态性、公益性等特质,其整体发展的效果能够使整个社会全体人员获益。因此,林业生态技术创新,不仅是林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应解决的问题,更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总体而言,各级政府部门承担着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我国在1998年,出台了《森林法》,该制度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用于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在制度中还规定了补偿基金的使用权限,必须专款专用等,为森林资源的经济补偿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根据[3]。基于这些特点,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笔者认为,可以有必要的建立生态技术创新基金,保障林业生态技术的顺利实施。通过加强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改革传统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能够提高林业技术创新的活力,提高林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林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林业真正的落实技术创新,对林业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林业企业要注重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积极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林业产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林业产业在选择管理人员时,要注重选择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林业技能的人才,组成林业管理人才队伍,为整个林业科技创新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结语

林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推动林业的科技创新,要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林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推动林业的不断发展。同时,林业科技创新,要注重以教育为依托,提高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素养,以科技为立足点,完善林业创新机制,加强生态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兰,朱波.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265-265.

[2]高山.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学种养,2014,(3):257.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1 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2 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1.3 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2.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2 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 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2.3 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3.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3.2 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3 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 0 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J].河北企业,2019(7).

篇7

1.自治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了101.446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64%。同时,各旗县(市)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区外资本、国外资本的投资,例如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当中有2.0248亿元来自国外资金,这些举措都促进了本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旗县(市)一般都缺乏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所以相对来说欠缺科学研究能力,鉴于此,各个县域都开始加强产学研合作,很多旗县(市)政府都开始与高校建立战略联盟,积极开展地方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新的县域科技创新机制,例如扎鲁特旗政府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及草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草原肉牛产业研究院科技示范基地,将从科技方面支撑全旗农牧业的发展。此外,有的旗县尝试优化科技创新制度,搭建了企业科技信息平台,例如,杭锦后旗建立了农牧业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能够为杭锦后旗的农牧业提供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服务模式。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阿拉善左旗工作站正式成立,该工作站能够将阿拉善左旗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需求与首都科技条件服务平台做好深度对接,以提升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2.将市场需求和本地特色相结合科技创新的成果,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服务产品,终归都要进入到市场,受到市场的检验。因此,80个旗县(市)在进行科技创新时都以市场为导向,并且紧密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比如阿拉善左旗成功试验了沙芥人工种植技术,建成沙芥育苗采种基地15亩,种植沙芥500亩,同时在沙米人工驯化栽培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为止,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稀土新能源、农牧业科技、生物技术、煤炭化工等领域自主开发了很多核心技术,例如托克托县的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金霉素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并获得了中国优秀专利奖。

3.区域间存在差异由于各个县域的情况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它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异。整体来看,蒙中地区经济最为发达,蒙西地区次之,蒙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相应的,蒙中地区旗县(市)的政府和企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高,科技创新机制较为完善,因而科技创新能力也最高;蒙西地区旗县(市)的政府正在逐渐重视科技创新,这些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区处于中等水平;而蒙东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例如,自治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基本分布在蒙中和蒙西地区,而位于蒙东地区的企业数量较少。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虽然目前各个旗县(市)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但是科技创新所需的资金依然短缺。仅就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而言,2012年全自治区该项支出已达101.4468亿元,但全国的总支出为10298.409亿元,可见,自治区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还不足全国的1%,进而说明自治区科技创新投入与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科技人才匮乏2012年全自治区仅有48357人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其中仅有5960人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的人数为36403人,5994人从事科学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每个旗县(市)中的科技人才更为匮乏,这严重制约了县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二、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借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合县域科技创新的目标、条件,考虑到省级区域、市级区域的差别较大,关注到有关县域数据的可得性,基于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和科技部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意见》,遵循构建指标的一般原则,并结合80个旗县(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来设置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本身的独特性,为了构建一个能反映其产业特点、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指标选择遵循独立性、代表性和统计性,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降到最低,以免影响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充分考虑县域科技创新指标元素,准确规范地反映每个旗县的科技创新能力。可行性原则考虑资料数据的可获取性;设计的指标不能太复杂,尽可能简练,易于评价;以定量指标为核心,便于精确地量化每个旗县的科技创新能力。

3.系统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要全面,有侧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从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一个县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真实情况。导向性原则通过设置评价指标,引导80个旗县(市)树立发展科学创新的理念,引导县域政府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使每个县域都能意识到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以上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和县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80个旗县(市)科技创新的总体特征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三个,二级指标九个,三级指标二十二个,四、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推行的保障条件

三、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与统筹协调作用

1.县域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指导与统筹协调的作用,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提供充足的保障。政府应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推行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体系有效的政策制度是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顺利推行的基本条件。县域相关部门应制定推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制度,比如出台《推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规划》、《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评价体系的运行提供明确的指导思想,有效地解决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篇8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林毅夫(2008)提出技术变迁是农业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与农业科技创新需求较大的矛盾,无法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现状。为全面推进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努力突破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农药残留浓度高、优势特色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农业生产低碳化转型不力等现实问题。同时,切实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不仅包含硬技术创新和软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多次应用。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创新资金和创新团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不断趋向完善,企业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带有开放系统的许多明显特征,农业科技投入的内涵和外延差异性较大,导致统计口径具有较大区别。本文采用福建省科技年鉴(2011)统计的统计数据,2010年福建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计为1708982万元,按行业来分,其中农林牧渔业为5357万元,占总数的比例仅为0.3%;在农林牧渔业中基础研究支出为45万元,应用研究支出为807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4505万元。数据表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仅总量较低,且存在资金投入结构的问题,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例失调等问题。由此,福建省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仍需加强和完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也尚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民(民:指农民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农业技术供需问题凸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需存在较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和结构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其中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够显着增产、增收的突破性成果少,一般性成果占主要部分。而品种类成果比技术类成果多、生产类成果比加工类成果多、粮食作物类成果比经济作物类成果多、农作物成果比畜牧业成果多以及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等则是结构问题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提供的质量和结构也存在问题。由此导致农民(企业)无法获得生产中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示范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中试示范环节的不足。在当前的科研推广体系中,科研与推广由两个系统来完成,而成果的中试熟化却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承担。尽管农业科研部门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当部分成果由于缺乏中试熟化的条件,在生产应用中效果不显着,加之农作物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且处于不同类型生态区,新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配套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仅能发挥其产量潜力的60%~70%。

    三、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

    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机制。1、加强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基于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合理统筹和配置区域、产业间的技术难题和创新资源,以确保农业科研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目的,建立合理、规范的农业科研项目审批和立项制度,使科研与生产能够顺利对接,从而形成科学、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是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农业领域基础性研究以及相关共性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为保障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实施,弥补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资金不足等现象,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以委托企业承担科研任务等形式和方式来拓宽投入渠道。3、充分发挥各级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农业科技管理统一规划、地方和部门共同实施的原则,完善由科技、教育、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切实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二)完善条件,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复杂、连续动态过程,且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创新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主体诸如政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中介组织、农户以及涉农企业等众多创新主体各自承担着特有的创新功能,并相互产生合力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和成效。1、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以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议以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省级科研机构为依托,构建具备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导向”为平台的工作导向及原则,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2、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手。实践中,福建省可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农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精干的、在科学前沿勇攀高峰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普通中专、农民中专、中央农广校和高等农职校资源以及县、乡科技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推广服务型人才和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技术人才;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培养和打造一批精研发、懂市场、懂生产的企业科研人才。

    (三)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王安国等(2003)认为,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吴文元等(2006)认为,应该对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进行创新,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农业科研进行投资。在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的前提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明确以政府引导全社会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方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农企农户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以保障可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福建省各级科技、农业等涉农部门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福建省现有的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倾斜,加强衔接,形成合力。2、探索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机制。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更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中试熟化的投入,建议对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经费,提取5%~8%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使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都得到有效支持。3、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扶持。协调好各类性质的银行机构的职能,改革完善农村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信用合作金融的业务种类,合理分工。同时,通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贷款幅度。4、建立及完善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机制。企业是农村科技创新主体与成果应用重要载体,政府可以适当的增加由企业承担科研项目的形式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如委托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同时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的同时对涉农企业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额度。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政府引导农业企业对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科研成果更符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全省范围加快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研究中心或内部科研机构,增加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校科技创新;区域经济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困难。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看到经济发展的新希望,利用高校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因此,在金融危机视角下,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于缓解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1、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逐渐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在经济领域的巨大优势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进入经济技术前沿,丰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新型人才,能够极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投入力度小

高校极其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技创新研究。虽然高校开设了许多科研项目,但是仍有一些高校科研项目投入力度小,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使得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2.2科研水平不高

高校的科研项目大多由学校教授负责,而教授不仅负责科研工作,还要负责教学以及学生管理的工作,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另外,大学教授的专业知识相对与国家科技人员来说相对薄弱,技术知识的缺乏使高校科研项目缺乏专业的科研人才,科研项目的研究层次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2.3科技创新成效不明显

在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创新,有些科研项目存在研究时间长,师资力量投入大,科研成效不明显的问题。同时,高校的科技创新研究大多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这使得高校科研成果在现实经济生活的使用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另外,高校教师同时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竞争激励的职称评估等压力,在科技创新的研究中,缺乏足够的投入,甚至出现应付上级的浮躁心理。这些问题造成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成效不明显。

3、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在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应,也要注重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测评依据。这种评价方法使得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技能,造成大学生在走进社会后,能力受到质疑。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在教学评价中,加入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全面考察学生素质;其次,高校教育应面向大众、积极推广终身学习的观念。高校教育对于专业人才培养,道德素质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应继续实施高校扩招的方针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准备人才。国家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育,积极支持技术型学校的发展。同时,国家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办学。社会力量能够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工作提供资金、就业岗位、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支持,高校科技创新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最后,开设网络课程,实施远程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有些人缺乏系统的高校教育,知识技能不过关,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开设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的实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人们在市场经济生活中及时充电,完善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3.2健全高校管理体制

由于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受政府限制,高校在管理上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健全高校管理体制。高校应借鉴国外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方式,积极引入企业参与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制。高校要加强科研组织之间的沟通合作,相互学习,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充分调动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创新型人才。同时,高校应对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积极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训练,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另外,高校应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教师评估体系中。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加入科技创新成果测评,激发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健全的高校管理体制是进行科技创新研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

3.3完善科研体系

首先,提高科研人员知识技能。高校在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时,应注重提高科研人员技能。引进先进人才对科研项目进行指导,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修,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提高科研技能。另外,加强高校间合作,促进人才的流动,相互借鉴科研技术和科研成果,组织相同领域的科研人员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将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同教师工作和经济利益评定挂钩。对取得巨大科研项目的教师进行资金和职位提升奖励,培养优秀的科研人员。

3.4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

首先,高校要认真审视自身特点,找准自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对于政府重要扶持的高校,应增加对这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引进先进师资力量、提供优质设施服,提高科研水平。对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辅助地位的学校,这些学校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高校应正确对待自身特色和不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求新的科技创新途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应积极开展与其他高校及企业间的合作,在实行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其次,各高校应逐步推广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些省份的普通本科院仍未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没有具体的科研项目。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找到本校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长,逐渐开展相关科技研究。

3.5重视企业主体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大多采取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因此,应积极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首先,政府应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定有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相关经济政策,为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要积极完善经济生活中的各项制度,贯彻实施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予以充分支持;其次,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和工作岗位调动相联系,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进程。另外,企业应加强信息建设,积极搜集市场经济信息和科技创新信息,深入探索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后,企业应加强制度改革,健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在利益分配中所占比重,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企业通能够过科技创新解决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问题。

3.6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应转变自身职能,积极探索适合科技创新的经济体制。首先,政府要制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府要制定相应法律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科技创新。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提供法律保障。另外,政府应放宽对高校的管理,鼓励高校自主办学,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自;其次政府应针对高校的各项科研项目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得到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最后政府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监督和引导。政府要正确认识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宏观调控规划。同时,对于产学研合作模式,政府应设立相关法律进行法律保障,规范产学研合作模式,使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法可依。另外,政府应对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政策支持,减免相关税收,提供财政补贴,设立专项基金,促进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

4小结

近年来,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型严重影响。在探索新的经济发展出路中,科技创新能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出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明杰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技中介组织 作用机理

科技中介组织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以及创新资源配置等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是市场经济中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不是很清楚的条件下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中介组织难以发挥其功能。基于此,提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研究,这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在科技中介组织相关研究中,Levy等(2009)调查了1990年到2002年间1000多家欧洲企业和LouisPasteur大学的合作经历,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形成途径。Gonzalez和Pazo借助实证分析结果证明,科技中介组织可以影响到制造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国内在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中,一方面,主要围绕科技中介组织的重要性以及科技中介组织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等展开。在相关的系列研究中,简兆权、刘荣(2010)从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定位出发,遵循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的过程,探讨了科技中介在不同知识转移路径的作用机理及各路径的运行机制。王庆金、周雪(2010)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孙庆(2012)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研究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机制和建设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目前国内外对科技中介组织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和形式以及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与创新主体合作的重要性等展开,对科技中介组织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因此,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作用过程

根据当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科技中介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用逻辑图形来表示,在这里利用椭圆图形的大小表示某产业发展的周期过程。如下图所示:

A图:

在某产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初期,通常是组织内部的创新,不与外界相联系。从A图可以看出,进行内部创新的产业会取得一定的成就,产业有所壮大。但是逐渐地随着外部环境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内部由于缺少知识资源的有效支持,产业逐渐萎缩,最终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B图:

从B图我们可以看出,某产业和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联合起来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因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是产生科研成果的主要地方,而这些科研机构并不能把专利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某产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联合起来,通过政府有效地支持政策,转化其成果,因此整个产业会不断地到壮大发展。但是,由于在产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之间缺乏一个稳定的协调组织,无法将三者的合作政策有效贯彻下去,因此从长远来看,逐渐壮大的产业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的命运。

C图:

从C图我们可以看出某产业与科研机构、高校、政府通过科技中介组织联合起来进行创新活动。通过科技中介组织,产业可以得到科研机构、高校的成果支持,得到政府的政策、资金帮助,整个产业不断的壮大起来。科技中介组织充当的就是一个协调的组织,使得某产业能够得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稳定且源源不断的支持,因此整个产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3.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议

3.1 高度重视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技中介组织应当与政府积极沟通,参与管理创新。科研机构和高校应积极向科技中介组织提供技术信息、可转让的科技成果,企业要向科技中介积极提供需求信息。大学及科研机构要向科技中介组织进行技术传播以及转让,科技中介组织向企业提供孵化服务、信息咨询以及技术创新服务,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要根据不同产业的性质,制定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激励政策,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范围。

3.2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完善科技中介组织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制度安排,开放和共享联盟成员单位的仪器设备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实现资源整合。要从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技术秘密、无形资产、技术成果入股分红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相协调,建立良好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

3.3 建立信息网络发展的激励机制

加快建立公共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激励机制,加强科技中介组织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主体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科技中介组织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等联盟主体协同发展的网络体系,建立广泛协作模式。在公共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上,及时了解并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科技信息,同时也将本土的相关信息对外公布,从而使产业联盟主体及时了解科技创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