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非营利;财务管理;差异
和企业财务管理一样,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它最能体现现代医院管理精准、实效的要求,医院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都可以通过财务绩效体现出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但是二者也有差异,现试比较如下:
1、医院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目的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要对其所有者负责,完全为市场化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医院则必须在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医疗服务价格严格遵从政府定价,不得进行无序的市场竞争,不以盈利为目的。
2、运用手段相同,但使用深度不同
电算化管理使财务管理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前,医院和企业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管理,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都已进入到ERP管理的应用层次,实现了财务管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管,而医院财务电算化还普遍停留在用电算化进行算账、报账的事后核算监管水平,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
3、成本核算具有不同特点
区别于企业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成本核算本质的非价值补偿性
企业通过核算成本作为补偿商品生产耗费的价值尺度,这把尺也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基础。而公立医院的经营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医疗经营不收税,医院的各项收费价格由国家的物价部门根据政策制定,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医务劳动“产品”价值的真实反映。
3.2、 成本和费用在会计处理上的无差异性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应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规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分别项目列示。而医院的财务制度则明确:管理费用等作为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然后结转收支结余。
3.3、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与方法的不同性
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与方法,一般根据企业生产技术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来确定。主要有:以产品品种为对象特征的品种法、以产品品种分步骤为对象特征的分步法和以产品批别为对象特征的分批法。但医院成本核算对象与方法的确定,无法考虑兼顾到各专业专门医疗技术的特殊性,只能依据于管理上的需要加以选择,一般分为医院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
4、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
现在不少医院开展 ISO9001 质量认证,各项管理制度、管理规章都制定得很完整,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但无法落实到位,执行力很差,带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由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从属被动地位,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控制严密、操作性强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5、 非营利性医院缺少明确的、清晰的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医院的所有业务全部纳入国家计划,很少顾及资金来源和医疗成本,管理者不用考虑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实现的主要目标,也是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思想的影响,人们总认为医院谈经济效益有悖于政府办医的初衷,故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明晰的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6、 非营利性医院筹资渠道狭窄,形成潜在的财务危机
企业的筹资渠道包括发行股票、债券、银行贷款、赊购、租赁等多种手段。而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狭窄,医院的资金补偿渠道主要是政府补助、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另外还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银行贷款容易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贷款的比例要有一定的限制。医院单纯依靠以上几种筹资方式将越来越难以满足资金的需求。
7、 非营利性医院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存在盲目性,如有的医院在没有考虑本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未分析存在的服务需求和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而是竞相购进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资源的浪费。
8、 非营利性医院预算编制与控制存在问题
预算编制是医院财务计划的书面体现,也是执行控制的依据。但许多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预算流于形式,预算编制的内容在实践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过程不科学,没有充分了解医院的环境变化,缺少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大部分医院的预算编制都是在上年度编制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变动而得出的,在医疗活动实践中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9、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管理组织的职能缺乏和人员水平不高
我们反对医疗行业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汲取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仿效:
9.1、 非营利性医院应明确本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非营利性医院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讲求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的最高目标。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医院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90%多的资金需要依靠市场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否则医院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得到发展,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医院稳健生存的基础上,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
9.2 、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应该扩大筹资渠道,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到医院中来。但医院在筹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例,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9.3、借鉴科学的财物管理方法进行投资管理,提高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医院要搞好日常性的、例行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特别要重视现金、银行存款和应收帐款的管理,减少呆帐的发生;要定期召开会议商讨预算与实际发生额差异之所在,避免出现资金周转与调度不灵等不良管理行为,避免现金使用空缺或大量闲置这种现象的发生。
医院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9.4 、科学的编制计划年度的财务预算,真正发挥预算的计划和控制作用
对于预算的编制方法建议采用零基预算法替代以往的基期法。零基预算法是对任何一项预算都以收支为零为始点,分析预算期内实际的需要和效益,而后确定其发生额的一种预算。
篇2
关键词:杠杆原理 财务管理 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在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担着各种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杠杆原理的有效应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一般包含有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复合杠杆三种类型,因此下面主要通过介绍杠杆原理,来探讨和分析杠杆原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帮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获取更多的杠杆收益。
1.杠杆原理
1.1财务杠杆的含义及评价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不同资本结构对企业普通股权益的影响。企业固定性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越低,财务杠杆水平也越低,相应的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会越低。因此,财务杠杆也可以为分析和判断企业财务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财务杠杆就像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就会形成正财务杠杆,从而给企业带来丰盛的报酬,而使用不当就会形成负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企业负债利率小于企业总资产营业利润率的期望值时,运用财务杠杆原理虽然使企业承担的利息加重。但由于净利润的减小速度小于股东权益的减小速度,从而可以使股东经济效益大幅增加。但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企业净利润的减小速度大于企业权益的减小速度,就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大幅降低。因此,财务杠杆原理的使用要依据企业预计总资产营业利润率和企业负责成本的关系来确定。
1.2经营杠杆的含义及评价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利润变动率大于企业业务量变动率,即企业固定成本占企业总成本中的比例。如果固定成本越高,则企业经营杠杆越大,相应的经营风险也越大。
经营杠杆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只是局限于企业预测经营利润和衡量经营风险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当企业固定成本不为零时,企业产品销售的数量、销售单价和变动成本都可以成为影响经营杠杆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和经营风险的关联性,使企业通过适时调节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来自主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1.3复合杠杆的含义及评价
复合杠杆即联合杠杆,它是由于企业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最终导致普通股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的变动率。它是企业综合运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体现。
复合杠杆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和抗风险的能力等做全面分析,并在权衡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整体作用之后,将这两种类型的杠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既减低了企业风险,又体现了企业生产和发展特点。
2.杠杆原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1合理负债经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合理负债经营是企业理财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通过使企业的总资本营业利润率高于举债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带来丰厚的利润。当企业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时,杠杆原理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内部资金不足而制约生产经营发展的影响,而且还能增加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
2.2有利于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
杠杆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理财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总资本营业利润率高于举债成本时,杠杆原理能够使企业的总资产和收益增加。而当企业总资产的利润率小于举债成本时,杠杆原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投资和经营。因此,杠杆原理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投资理财的向导,它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3有助于企业适度举债集资
适度举债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投入,它通过筹集一定量的资金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如果集资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有序发展。企业集资过度不仅会给企业的偿债带来问题,而且还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企业集资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生产所需的资本,但企业在集资前,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杠杆的作用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集资界线,从而既可以使企业获得相应的生产投资资金,发挥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益,又可以满足企业的偿债能力。
3.企业财务管理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3.1财务杠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杠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固定财务资金的利用程度。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相应的股东收益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财务杠杆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为企业获取丰厚的利润,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在刚开始阶段,由于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不高,资金利润率较低,因此一般会适当减少负责集资的规模,通过尽量保持较低的资金负债率来降低息税前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而当企业发展壮大、资金规模较大且利润率超出负载利息率时,应有效利用财务杠杆的正面效益,适时加大负债集资的比例,从而使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可见,企业筹备资金时,一般应首先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并综合分析承担风险的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最后制定适宜的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增加企业经济利润。
3.2经营杠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两大方面均有体现:
首先,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应通过提高销售量、产品价格等方法来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从而可以尽量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其次,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由于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因此当企业处于发展的不利阶段时,应首先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状况。企业应减在少固定资本投资的同时,还要及时处理过时的固定资产,以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相反,当企业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时,市场份额比重不断上升,销售量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应有效利用经营杠杆的原理,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断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3.3复合杠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复合杠杆是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综合,它既能反应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能反应企业的财务杠杆。当企业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时,销售稳定、利润率较高、风险较小,企业可适当增加负债集资的规模,而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或规模较小时,其销售幅度下降,利润率较低、风险较大时,企业应减少负债集资的规模,从而降低企业所承担的总风险。
4.结束语
杠杆原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杠杆原理可以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经营杠杆原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复合杠杆就是将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两种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要想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正确发挥好杠杆原理的作用,使企业在获得杠杆收益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的成本,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资本得到不断优化,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因此,杠杆原理将会更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人员;招聘;培养;考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数据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科学化与精益化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盈利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财务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一、财务人员管理对企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意义
1.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它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与损失共存性等特点。不少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致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能有效的防止和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提高企业统筹协调能力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这个目标需要分解和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层面,财务部门则需要利用全面预算、成本管控、决策支持等手段保证分解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只有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才能使财务人员更精通业务,才能把财务体系与整个经营业务流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搭建起决策层和经营层、各个业务单元间快速沟通的桥梁。
3.加强财务人员管理,为企业价值创造助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制造环节已不能再为企业创造预期利润,企业的价值创造环节不断前移,体现在新产品的设计、新工艺的研发、新项目的投资等环节,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将财务分析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前端,提高分析决策的能力,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目前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置不合理
在相当多的企业中,人力分配不平衡,造成“能者更劳,拙者更闲”,既影响部门工作效率,又不利于人员稳定,极易出现“用人时才去找人,不用人时盲目裁人”的情况。这种做法不仅让现有员工没有就业安全感,更让企业的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2)缺乏多元化的招聘渠道
一部分企业财务人员招聘渠道相对比较封闭,更多的集中在以“推荐”为主,甚至有些民营企业任人唯亲。虽然“推荐”的招聘方式成本较低,节奏较快,但可选择的面较小,同时由于推荐也会造成招聘者在审查方面有所松懈,造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形成“小团队”,给今后的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3)缺乏成熟、科学的甄选评价体系
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完善的招聘需求分析,没有详细的工作说明书,更不用说严格的测评程序。
直接面谈仍然是主要的招聘形式,一方面容易出现以证书取人,以貌取人的现象,造成实际工作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工作经验,忽视了被考察人员的学习能力、发展潜力,无法适应企业后续发展和转型的需要。
2.财务人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各种诱惑也随之增加,一部分财务人员在利益地驱使或权力地胁迫下有时会进行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操作,如进行会计造假、伪造篡改、隐匿会计资料,,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
(2)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单一
传统财务重核算、轻管理,造成企业将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理解为核算能力地提高。由于长期“不闻窗外事”,财务人员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应有的敏锐感,缺乏知识创新能力,只善于做事后记录,不善于做事前预测和分析,导致财务人员在企业的管理决策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长期从事一个岗位,业务接触面窄,既不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的风险防范。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核算工作将被计算机所代替,传统会计的就业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3.财务人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指标单一
财务部按管理幅度不同,岗位区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会计主管;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岗位区分为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往来会计等,在某些小型企业,还有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并未将这些区别充分体现在考核指标中,同时考核指标过于注重工作业绩,忽视工作态度考核。
(2)考核过程人情化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部门的工作产出不同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使得考核指标在制订时定性指标多于定量指标,考核过程中很难用产出量、销售量等量化结果作为业绩的评价标准,“拍脑袋”的现象普遍存在,容易以领导的喜恶、亲疏代替真实的考核结果。
(3)考核结果流于形式
考核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业绩,但多数考核的结果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只是简单的对绩效工资进行奖惩。低绩效员工考核结果改善速度慢,甚至由于对考核结果的不理解、不认同,在团队内部形成负面情绪,影响团队的稳定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企业财务人员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财务人员招聘体系
(1)制订科学清晰的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工作任务为依据,按照企业发展的阶段对企业的人才使用策略和招聘工作重点及流程等提出整体的规划方案,一方面对目前人力现状予以分析,以了解人事动态;另一方面,对未来人力需求做出预测,以便对企业人力的增减进行通盘考虑,据以制定人员增补和培训计划。
企业财务人员的招聘应当适应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企业处于初创期,需要的财务人员相对较少,人员要求更多偏向于全能型,有些公司甚至采取记账;而对于上升期和稳定期的企业,企业内部分工更细,企业的经营管理向精细化发展,这样就需要根据岗位需要配置合适的财务人员。
为了适应企业经营转型,财务人员的专业也不应局限于会计类专业,而应当配置相应的贸易、法律、英语、甚至个别企业还应配备与其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如机械制造行业就可以招聘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的需要。
(2)丰富招聘途径
“进口决定出口”,漏斗原理教导我们:人员招聘的质量取决于人才招聘的渠道。渠道第一,甄选第二,只有建立丰富的招聘渠道,才能保证人员招聘的效率、成本和质量。
现代的招聘渠道包括现场招聘、网络招聘、报刊广告、猎头、人才寻访、内部推荐,不同的招聘需求适合不同的招聘渠道,应加强对招聘渠道的组合运用。譬如,如果企业招聘中级、初级人才,可以通过内部推荐、网络招聘,而招聘CFO则更多的依赖猎头公司。
(3)优化招聘评价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体系。胜任力模型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术、自我形象和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观察、可衡量、可指导的。
在人员甄选环节引用胜任力模型,有利对一个人的未来绩效和发展潜力做出相对比较准确的预测,对所需要发展的方面也有比较清楚的指引。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着重考虑指标的全面性、清晰性和适度性,面试评价表要尽量包含应聘职位所需的全部要素。并对评价测试分数的判断有明确、详细的细则,建立科学、统一的人才招聘标准。
2.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1)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企业除了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外,更要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对财务人员包括职业道德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对优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晋升的依据,对评议差的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调离原岗位,不得再从事财务岗位工作。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优化财务人员执业环境。
建立健全财务人员选拔机制,“以德为重”、“德才兼备”。选择思想道德素质高、“三观”正、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人员的选聘应通过有关职业道德内容的考试。
(2)财务人员培养多元化
财务人员的培养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阶段性的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在有计划的培训体系下,员工自己也会培养自己。
财务人员培养的多元化包括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也包括培养内容的多元化。培养方式的多元化包括在职继续教育、参与外部机构培训、企业组织内训、跨部门讨论、上司指导等。培养内容的多元化除了包括财务知识的培训,还应当包括管理技巧、数据分析技巧、法律、营销、宏观经济、计算机、英语等知识的培训。
3.完善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1)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设定
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要与其岗位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指标中既要有共性指标,如:工作态度、部门协作、工作效率等,又要体现本岗位工作特性,如:出纳岗位保证资金安全,做到账账相符;融资岗位既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率,又要降低资金成本等。诸如此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部门年度目标的实现,又最大程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
(2)绩效考核与职务晋升相结合
对企业来说,有计划地提拔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需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有计划的提升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相结合,避免简单地以学历、职称、资历作为员工晋升的标准,充分体现企业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用人标准,有利于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可持续改进。
4.团队年轻化的管理对策
(1)沟通应在管理之先
以团队为基础运作,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公开的、及时的沟通,这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沟通,也包括自下而上的沟通。信息交流对于团队的意义就像汽油对于汽车引擎一样,阻碍了交流,就会停滞不前。
对于85后、90后,领导者尤其应当注意个人魅力的打造,对于年轻一代,一旦认同了你,他们就会乐于追随。
(2)关注个性需求
“85后、90后”的共同特征是:个性独立、思想早熟、自信张扬,对于他们的管理应该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加讲求技巧,管理者应当以包容、鼓励而非谴责式的管理方式,以教练、朋友、老师、家长、同事等多重身份相结合,主动沟通,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与他们平等沟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四、结束语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需要把“人”作为资源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要稳、强和大,就要从人本出发,最终确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人本”的经营,从而使企业管理做到“人”和“事”的管理,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军. 财务人员与财务管理的转型(二)财务转型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新趋势 [J]. 上海国资,2012(5):80-82.
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科学管理 医院经营活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44-02
医院的经营活动是以财务管理活动为主线,并贯穿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使患者痊愈的整个过程。其经济效益不能通过医疗技术的消费和其他经营活动加以反映,只有通过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来体现。如果医院财务管理不好,就如同丰收的庄稼没有收割一样,颗粒无收。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和任务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因此,医院财务管理是反映医院医疗服务工作中所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
现代医院担负着医疗、预防、教学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重任务。医院在进行医疗经营活动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保证各项卫生工作顺利进行。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医院财务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另外,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人群,其医疗服务活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身健康。所以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和医疗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切财务收支活动,都要紧密围绕是否有利人民群众来展开。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财务活动只有做到资金的合理运用,搞好资金的收支活动才能提高资金的盈利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上级拨付的预算资金和医院医疗活动中所产生的的全部资金收支活动。为此,在安排和使用资金时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行政性支出和业务性支出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的实现,在安排使用资金时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合理支出、以收定支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压缩行政性支出,支持业务性支出,才能使医疗活动不因资金受阻影响对患者的医疗质量。
2.正确处理维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事业维持是保障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事业发展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因此,在公立医院各项事业支出安排中,一部分资金要用于维持原有医院规模进行正常医疗经营运转的费用开支,另一部分要用于医疗技术的开发、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对高水平医技人员的吸引和培训等事业发展方面的开支。同时,对于现有公立医院事业的维持支出必须无条件从各方面予以保证;对于公立医院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医院要根据自身的财力基础,围绕医院的长远战略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支出安排。
3.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各项费用开支,都要做到按计划规定用款。对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在安排费用开支时,要根据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后,注意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重点开支项目要从长远计划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照顾一般。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金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医院收入是进行医疗业务服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医院对国家规定应当收取的各项费用,必须认真组织资金收回,不许跑、冒、滴、漏。为此,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实现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才可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缺乏风险意识
医院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财务管理也应引入风险竞争意识,搞好各个环节的经济核算工作,不能铺张浪费。为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发展积累雄厚的发展基金,医院必须建立高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不科学
医院要认真搞好经济成本核算,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成本核算上,医院应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就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就医率,增加医院收入。
(三)医院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少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
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医院应按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有效搞好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医院财务管理机构应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制定好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根据医院的管理制度,制定好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流转计划,并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随时进行考核。医院还应根据医院的经营特点、管理要求和会计业务实际,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工作。要选拔业务水平高,思想觉悟高的专业会计人员补充到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营效益。所以,医院所选的会计人员应能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做到依法办事,不乱用职权,不搞虚假核算,虚报会计信息。
(二)搞好医院的账务分析,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各种分析数据都离不开会计信息提供的真实、可靠性。因此,财务部门因努力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实行全成本管理,以低耗高效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医院领导层应增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领导层应学会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信息,不能被一时表面的良好业绩所迷惑。在医院效益好的时候要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尤其在医院面临危机的时候,医院的管理层要引导全体员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院领导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岗位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瑞康.医院内部控制现状浅析[J].安徽医学,2009(2)
[2] 朱勇.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2010(1)
[3] 杜迎春.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 覃小妮.对医院内部审计与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4)
[5] 严菊.浅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
[6] 肖冲,宋萍.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7] 刘丽.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
[8] 尹辉.浅析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经济师,2011(10)
[9] 刘玉娥.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0)
[10] 张萍.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思索.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9)
[11] 杨诺.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审计与理财,2009(4)
[12] 张淑琴,张春莲.医院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中的新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9(4)
[13] 陈红涛.医院内部控制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篇5
关键词:财务 管理水平 资源配置 效率 影响
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资产管理,这种资产包括人、物、钱的使用方式和具体内容,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质量以及效益问题。
关于企业资产配置效率,当前研究甚少,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我国许多学者做出过研究。一些学者认为财务隐含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末路的主因。王胜利(2007)通过剖析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现许多公司财务核算非常不规范,导致资产浪费现象严重。李志宏(2008)认为企业应该从资源配置的特性、作用及原则,建立资源配置评估体系来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熊筱燕(2007)认为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反应企业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程度,关乎企业的生产成本问题,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财务管理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当前还是研究的空白,但是在许多理论中已经间接提及。笔者希望通过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探索企业的发展对策。在本文中,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下,企业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发展生产时所实现的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一般就是指企业的生产效率。
财务管理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一)会计核算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财务管理对资源的作用非常大,首先表现为会计核算为资源配置提供最基础的资料和数据。会计核算反应企业对资源配置的内容和效率,反应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最准确的数据报告。在企业中,产品生产成本需要依靠会计进行统计分析,管理成本需要会计核算和反应,资源浪费需要财务去审核和发现,资源配置的情况也是财务进行统计核算,其利用情况及效率也是财务进行分析得出。因此,会计核算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能保证所有资源的利用情况都在被统计范围内,这直接影响整体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二,会计核算的方式是否科学,结果是否正确,结果显示的方式是否科学,是否能为资源配置提供最可靠、最科学、最基础的材料;第三,会计核算是否及时、迅速,是否可以满足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
(二)财务预算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随着财务管理的完善,预算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依据。企业通过预算后,各个部门需要根据预算分配合理配置资源,在有限的预算下发挥更多的效益。同时,预算为整个企业资源的作用进行了核定,其不只是分配作用,在分配的过程中已经对其使用过程的效率进行了假定和核定,因为财务预算必须保证在利用最优先的资源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样资源的量必须降到最低,资源必须得到最大利用,这样企业成本就会降到最低。因此,可以说预算是资源配置的依据,而预算也是以日常会计核算为依据的。
(三)资金运营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
财务管理除了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核算外,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资金运营。资金运营只是企业的资金活动,是企业进行筹资、投资等活动的总称。资金运营的表现就是对资源的再配置,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资金运营能力首先表现在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反应了资源运营的水平。资金运营水平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运营的结果就是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无论是购买、出售还是转移资源,其表现都是为了加大对资源的利用效果,即配置效率。第二,资金的运用情况离不开资源。资金的运用情况一般涉及三个方面: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如果资源运用到物质资源,那么必然涉及物质资源的配置效率。如果资金用到人力资源,那么也涉及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人力资源的作用也需要依靠物质资源来表现。如果资金用到非人力也非物质资源,那么其作用的效果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都需要依托物质或者人力资源。其实,现金本身也是企业的资源。因此资金的运用情况离不开企业的资源。
(四)财务流程管理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财务管理流程一般是根据资金的取向更新编制,而实际上流程上的资金已经表现为企业资源,因此财务管理流程首先是资源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程管理是否全面。企业的生产是庞大的,既包括资源涉及大的固定资产,也包括了小的办公用品。其管理流程必然涉及到企业所有资源以及其使用的各个方面。保证管理流程的全面性是流程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的不全面直接影响没有进行管理的资源内容的利用效率,甚至直接被浪费。第二,流程管理是否及时。管理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资源体现的是企业的资本,其管理水平及利用涉及的是企业成本。许多资源虽然可以重复利用,但是时间是不可以重复的,而时间是企业的生命,因此时间本身也是一种成本,无论管理属于哪一种都必须考虑时间成本,所以流程管理是否及时也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流程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例如对货物的进出管理,如果流程管理不当,过于复杂,这样人力资本会被大量浪费,货物进出速度也会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就会增加,这在采购到生产环节应用特别多,并且许多企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许多企业为了明细物资的来龙去脉,全面掌控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大了对物资流程的复杂度,特别是在审批程序上严重限制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五)财务成本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
成本控制是企业必须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成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也可能是劣势,是企业效益的生命源泉,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财务成本控制首先必须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才能减少购买和降低成本。成本控制水平即成本控制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如果成本控制措施科学、及时,那么无疑对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能在降低资源的情况下提高配置效率维持原有生产水平,或者在原有资源水平下提高配置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果成本控制措施和过程不科学,那么就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产量不变,但是资源投入比原来更高,利用效率更低;二是资源投入没变,但是产量降低。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反应了成本控制的失效,即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问题直接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六)财务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财务风险控制除了要对企业资金的取向进行有效把握之外,企业的资源也是企业的风险来源,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要点。资源风险控制主要包括控制企业的库存,防止资金积压在库存成本上。由于企业生产总是需要预先购买原材料以及其他易耗品等等,所以对于材料、易耗品等成本的控制也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原点。
财务管理水平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路径
(一)通过对资本的控制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财务管理包括了资本的运营,因此对资本具有控制权力,而资本则表现为物资。控制资本的措施可以是购买新资本,这可能是因为通过财务管理发现资源配置的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因此希望通过增加资源以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也可是售卖资本,即企业过多或者不必要的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或者企业对部分资源的驾驭能力不足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从而通过售卖资本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是转移资源,即当前资源的组合方式不合理,无法达到最优配置效率,因此通过转移资源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如图1所示。
(二)通过对流程的管理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财务管理会涉及对物资使用过程的流程管理,以保障物资的来去都能记录在财务管理的范畴之内。流程管理首先是保障物资的运行,即通过流程管理使物资跨人或者跨部门进行流转使用,从而实现物资的使用目的。第二,流程管理使得物资都在财务管理部门的监控之下,防止物资出现被浪费或者遗失等现象,达到监控的目的。第三,流程管理产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资源顺利流通,得到充分使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同时流程管理自身也在不断的优化,其优化过程必然也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如图2所示。
(三)通过会计核算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会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首先表现为通过统计,统计出资源被使用的情况,了解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次,会计核算通过核算分析比较资源本身的最大使用效率以及实际效率与理想效率产生差距的原因,从而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资料。第三,会计核算在计算的同时,也能起到监督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即对每个会计期间的核算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得知资源配置的效率。会计核算的监督是非常完备的,因为会计核算必然是完备详细的,如图3所示。
结论与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主要通过资本运营、流程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路径进行影响。基于此,为了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并将其与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综合分析。企业进行资本运营也是为了提高现有资源的效益,即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企业将资源配置效率列入资本运营,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提高企业的流程管理能力,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衡量目标。流程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流程管理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源,因此将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流程管理的能力指标,是结果为导向的衡量指标,有利于结果的实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第三,完善会计核算,并分析资源的配置效率。会计核算不再只是简单的统计分析,企业应该根据会计核算分析的内容获取自己想要的材料,资源现有的配置效率情况便是其中能够反映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最全面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资料。获取资料,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现资源配置的不足,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前期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珍义.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2.陈海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
3.王胜利.万兴服饰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篇6
关键词:杠杆原理 财务管理 应用
一、杠杆原理概述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企业进行筹资时要考虑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要面临经营风险,而经营风险可通过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两者综合可了解企业整体风险的大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效应,在投资、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以使企业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最大收益。
二、经营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报酬(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EBIT=M-a=(p-b)x-a=mx-a=x(m-a/x)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x为业务量,a为固定经营成本,m为单位产品毛利,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当业务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提高,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业务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业务量的下降幅度。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是产生经营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衡量。
1.经营杠杆系数(DOL)的定义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EBIT/EBIT)/(X/X)
2.简化公式。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DOL=M0/EBIT0=M0/(M0-a)
上式中M0表示基期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毛利。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
(二)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收益(息税前收益)的不确定性。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经营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息税前利润变动和销售量变动之间的关系。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销售量稍有变化,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越高,说明企业对经营杠杆的利用程度越高,经营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经营杠杆效应也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原因,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产品销售量、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经营成本的数量变动引起的息税前利润不确定性,但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影响经营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M0和a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M0=(p-b)x,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的因素,均会影响经营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下降)、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经营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经营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效应实质表明的是企业对固定经营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销售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最终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化。经营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销售量下降时息税前利润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息税前利润会增加得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经营杠杆收益。对于经营杠杆的应用可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结合企业的发展阶状况,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当企业处于衰退期,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销售量在不断减少时,为避免由于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及时淘汰过时的固定资产;当企业经营处于成长期,销售量不断增加,这时应充分利用经营杠杆的正效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从而获得经营杠杆收益。
从生产经营活动看,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凡是影响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通过提高销售量、提高产品售价、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等措施,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三、财务杠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EPS=[(EBIT-I)×(1-T)]/N=[EBIT(1-I/EBIT))×(1-T)]/N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固定财务费用,T为所得税率,N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息税前利润的减少会使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相对增加,普通股股东的盈余就会大幅下降。从上式看,如果不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是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
1.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定义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EPS/EPS)/(EBIT/EBIT)
2.简化公式。
报告期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财务费用)
DFL=EBIT0/(EBIT0-I)
上式中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I为固定财务费用。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原因产生的资本成本负担而导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动的风险。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财务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每股收益变动和息税前利润变动之间的关系。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息税前利润稍有变化,企业的每股收益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越高,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也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引起每股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报酬(EBIT)的不利变化,但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EBIT0和I的,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EBIT=(p-b)x-a,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以及固定财务费用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固定财务费用是否较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财务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杠杆表明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通过支点(固定财务费用)最终会引起股东收益(每股收益EPS)的变化。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上升时每股收益会增加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因此,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当确定适度负债规模。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在企业创业初期,市场份额不高,资本利润率相对较低,为避免由于息税前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此时应适当减少负债筹资的规模,在资本结构中应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在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较好时,资本获利能力较强,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这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从而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应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生产经营状况、资本的获利能力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四、复合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复合杠杆反映企业的总风险,它是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叠加,因此,企业总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作用。在企业所能承受的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及其发展所处的阶段,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在企业销售稳定、资本利润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小时,企业可承受的财务风险就会高一些,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规模,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反之,在企业的起步阶段和衰退阶段,销售不稳定或处于下滑阶段,资本利润率不高,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此时应缩减负债筹资的规模,降低负债筹资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总风险。
五、总结
经营杠杆是通过产销量变动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财务杠杆又是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影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可见,两者最终都会影响到普通股的收益。如果企业同时利用这两种杠杆,那么产销量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将更大,同时企业总风险也会更高。如果同时使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对销售收入的变化产生组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的综合杠杆水平之下,选择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不同组合,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如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负债经营对提高每股收益率的作用,相对降低经营杠杆系数,以规避经营风险;而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当提高经营杠杆系数,充分发挥固定成本对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相对减小财务杠杆系数,以回避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利用杠杆原理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企业应认真研究杠杆原理并评价其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合理利用杠杆原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淑文.财务管理(第2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徐增容.关于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评价[J].经营管理者,2011,(15).
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职能;执行力;管控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 2008 "step up railway, highway and airport and th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asures issu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tered into an unprecedented period of gold. Becau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y high speed railway, highway project cost huge, homework face larger spreading,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 the method has already can't satisfy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by up to the needs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o ascension financial personnel "management accounting" function becam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ursue a means of benefit maximization.
Key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functions; Execution; Contro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的核心主要是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所以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主要是财务人员管理职能的局限性。
二.针对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如何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
(一)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
提升财务“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是提升财务人员执行力。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具体工作中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几种执行力:提升财务人员战略预测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组织策划能力;提升财务人员“创效”能力;重点提升财务人员管控分析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优化更新能力。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
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是在实务中财务人员应用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结合责任绩效考核约束公司或施工项目管理行为。
1. 发挥预测预算职能
(1)做好投标签约阶段的风险预测
财务人员首先要了解建筑市场的价格走势、业主、工期、工程规模等情况,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等科学方法,对投标项目进行资金、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经营预测报告提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从而规避施工环境、业主、低价中标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2)牵头组织施工准备阶段的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投标签约阶段预算的优化、细化。财务人员通过牵头组织全面预算的工作,有助于与各部门沟通、联系共同认知施工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使企业决策者考虑完成预算经营目标的方法和责任,从而不断了解建筑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市场变化。
2.发挥施工前组织策划职能
财务人员主要制定资金筹措目标,通过组织收集各责任中心资金计划的形式规划资金的合理分配。
3.发挥二次创效职能
财务人员要有“创效”意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利用银行协定利率政策争取利息收入;利用技术部门收集的单项工程索赔依据争取业主变更索赔收入;利用法律法规知识争取违约方毁约赔偿等。
4.重点发挥施工过程中的管控分析职能
主要是利用“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理念严格管控实际工程成本。
财务人员先要划分传统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采取项目按照费用种类列支工程成本,按照产值比例分摊现场费用的方法,对于单一工程适用,但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高、工艺复杂、作业铺展面大的管控现状,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管控粗放。“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要求按照单项工程施工工艺核算归集作业成本,达到真实反映实际作业成本情况。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同时要求施工企业按照 “企业下达责任成本->责任中心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责任成本考核 ”的流程进行成本管控,形成以“谁管控就是谁责任”的企业理念明确权力与责任,达到全员管控成本、压缩成本的目的。
(2)财务人员要明确“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核心是成本核算。
“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要求施工项目细化责任成本,分解各责任中心直接责任成本,分配各责任中心经费定额。实际直接成本核算以“量”、“价”双控的方式,由各责任中心归集单项工程实际发生直接成本,项目汇总审批责任中心直接成本;实际经费核算以各责任中心按照用途分配间接费到单项工程中,项目部定期核对各责任中心经费是否在定额范围内的方式。
以一个责任中心(架子队)为例介绍下财务人员如何进行单项工程“管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直接人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技术、人力部门提报的单项工程用工数量计划,形成数据报告,由架子队管理者决策劳务进场作业人数。
直接机械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设备部门提报的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工期、设备使用、设备修理等分析选择购买或租用最优方案,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
直接材料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物资部门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货比多家,收集出价最低于企业材料限价的供货商信息,形成相关资力、信誉、报价等报告提报给架子队管理者决策采购。
其他直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动态费用和静态费用。对于有合同约束的如:施工便道、临时用电、钢筋加工厂等大额静态费用,财务人员要严把合同评审工作,从源头管控规范合同行为。对于临时发生的征地拆迁、二次搬运费、工地用气、试验费等不确定的动态费用要求相关部门提报计划,财务人员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财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单项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做为其他直接费用核算的依据。
间接费用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要求财务人员定期测算分析责任中心实际经费是否超责任成本经费。非生产性支出要求责任部门事先提报计划,财务部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管控。
5.发挥优化更新职能
主要体现为各期经营指标的滚动预算调整。
由于预算能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施工企业责任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机制具有周期性和持续性。各责任成本中心财务人员定期出具责任中心考核业绩报告,施工企进行复核,对于管控成本到位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对于管控失控的责任中心进行罚款。
三.总结
篇8
一、财务成本管理
财务成本是指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费用,是企业的有效资金。财务成本管理是指企业成本资金运行过程中对成本资金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是监督企业和管理企业资产运行的全过程,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加强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医院财务成本管理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助于提高医院自身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医院经济稳定发展。加强财务成本管理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医院通过培训提髙员工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许多医院采用技术考核方式提髙从业人员业务能力,而绩效考核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通过绩效考核改革与完善医院各项工作,提高医院竞争实力。
(二)加强财务管理是医院性质要求
医院属于医疗单位,人力和物力是医院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财务成本管理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使医院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实现医院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医院长久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加强财务管理强化了医院各个部门的财务意识,完善各个部门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医院提供良好工作环境。
(三)加强财务管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动力
未来发展整体趋势是建设生产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医院作为社会组织重要部分,有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时期下,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到医院的医疗设备建设、医疗科研项目当中。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为政府提供有效数据,节约了政府对医院的资金投入,使政府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做出良好典范。
三、新时期医院财务成本管理情况
(一)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只是针对医院部分部门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对医院其它专业部门没有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造成医院行政职能部门资源浪费。有些医院在采购药品时盲目最求经济效益,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采购,对药品采购和使用缺乏有效财务监管,许多药品、医疗设备使用效率低,造成浪费。
(二)财务管理认识不足
医院的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大多是医学教授、专家,他们的治疗疾病技术髙超,专心于医术,而对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管理认识不足,财务制度如何漠不关心。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医院财务核算过程中局限于部分科室财务核算,忽视医院整体财务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只懂得报销、审批,却不进行财务成本监管和控制,业务能力差。甚至有些财务人员会计诚信问题严重,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满足私欲,造成医院经济严重损失。
(三)缺乏科学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主要部分。许多医院在财务预算上不够仔细,财务预算只是简单记录,缺乏实际运用资金预算过程,预算编制上没有与应用实际相结合,预算报表只是简单的根据上一段时期结算数据而推算,没有正确分析医院成本资金运行情况,财务预算中主观因素比较大,使医院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医院经济效益。
四、新时期加强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完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
医院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医疗成本核算标准,细分医疗成本核算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要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内容。另外还要对医疗设备、药品的人库、销售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减少医疗材料浪费,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二)建立财务成本預算机制
医院资金短缺主要由于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很好预算医院财务资金,因此医院要严格实行财务成本预算管理,加强财务成本分析与评价,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预算报表。医院还要实行科学的预算编制,确保财务预算成本的执行效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对成本资金使用情况做些调研和分析预测,为医院财务成本管理提供正确数据。
(三)加强财务成本监督管理
为了使医院财务成本有效利用,医院必须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和监督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审计来发现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并及时解决。财务部门使用资金过程中要有监督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财务浪费现象。
(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财务部门是医院重要部门,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如何与医院经济发展有直接关联。因此医院要定期考核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对业务能力差的人员进行岗中培训。医院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对财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讲解财务管理知识,指出财务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提髙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增强财务人员责任意识,医院财务管理有效运行。
五、结束语
篇9
Abstract: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rough establishes set of complete effective accountants the supervisory mechanism, strengthens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afeguards the enterprise property the security to be complete, the strengthening cost management, and supplies the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supply the benefit related side decision-making to use. Strengthens the financial control is the enterprise continu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is promotes the enterprise in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efficient path.
关键词:园林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改进
key word: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business finance management Improvement
一、 园林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百年老店”,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园林施工企业也不例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行为,也是园林企业最直观的监督行为。就公司治理而言,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也需要财务会计提供基本的会计信息以便对管理行为、经营行为进行预计、实施、反馈。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但由于园林行业与建筑行业又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不能照搬建筑行业的核算方法,还要有本行业独特之处。而财会管理以“货币计量”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通过会计监督加强成本管理、成本节约,更加直观、直接,可以直接反馈于企业管理行为,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
园林绿化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根据园林绿化施工项目费用标准的内容,施工项目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主要由种植土方费、工程苗木费、种植人工费、辅助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及其他直接费组成;间接成本包括现场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这些成本一般称为显性成本,这是较为明显并容易控制的。而事实上,还有三大块成本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这些都需要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来进行控制,相应地,企业因其成本较低,产品价格也就低廉,必将占有更大的市场。
二、 园林施工企业当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项目经理责任制不完善,制约了财务监督功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园林施工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普遍作法是,根据项目经理部的职责划分,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搞资料的只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汇总,搞财务的只负责报账、对账,报表。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财务管理却被搁置,无人负责,相关的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员压根意识不到会计还存在监督一说,对于可能的质疑或复核往往持抵触态度。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财务管理观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园林施工企业蓬勃发展,而较多的企业都是从作坊、个体、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很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和约束机制薄弱。有些企业会计机构、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不明确,没有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造成单位内部牵制和约束机制乏力;成本费用控制系统不严格,造成项目随意虚增成本等等。企业管理者往往更加重视的是营销、业务部门,认为这才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对于财务及会计工作往往不太重视,觉得企业会计管好钱,算好账,按领导的意思办就行了,内部财务管理、会计监督几乎被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三)财务管理手段与技术措施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以传统方式实现企业的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不现实,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将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精细化管理要求尚存差距,反映为监督手段上粗放,仅仅依靠记忆、备忘、白条等进行记载,未引入成本管理系统,未建立相应台账,未完善出入库制度;监督程度上,对工程成本开支监督不到位,成本开支范围较随意。
三、 施工企业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探讨
(一) 完善施工项目财务管理责任制
园林施工企业可根据项目实际设置专门财务、会计进行责任制管理。首先,明确各受派财务人员归属于总部财务体系,直接对总部负责,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其次,增强项目财务人员的话语权,如要求相关支付单据签署流程必须由财务人员在前期或中期就必须介入,避免当前常常出现的被动执行,只能付款的现象。最后,保持受派财务人员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由于若干项目往往远离总部,客观上导致了项目的财务信息不能为总部及时掌握,从而使得会计监督的职能大打折扣,反馈时效性也差,故而应该考虑通过技术和权限上的手段,减少项目财务人员与总部人员沟通的环节,并适时通过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使总部能够随时调阅项目的财务数据。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设置控制点
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上述五部门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是从国家层面制定和颁布的内部控制政策。而建筑施工企业自己制定的若干结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控制政策也是属于这个大的范畴。按内部控制规定合理设置不相容岗位,强化关键控制点,基于不相容制度相分离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各岗位对所审核或做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点而制定的,因此,施工企业应特别关注关键控制点,以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制定控制措施。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贯彻精细化管理思路
园林施工项目是企业的生产一线,是企业利润的源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平均利润水平的降低迫使建筑企业必须在整个项目阶段都要“精打细算”。财务管理在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要积极参与,因此,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在投标阶段,会计人员要配合项目预算人员做好项目量本利等可行性测算工作,就未来可能的融资数量与成本进行统筹考虑;在项目施工中,会计监督要对进度款的追收、成本、费用款项的支付进行科学把握,确保企业的现金流动健康、合理、节约、高效。在项目结束后,还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质保金手续的完善与到期追款,对于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报公司总部进行统一考核。公司、项目财务部门要结合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准确界定可控与不可控成本对象。对于企业会计监督而言,重点把握的是可控成本。如人工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即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加强对人员培训。又如企业项目材料费占施工成本的60%到65%,财务部门将要求项目部在工程材料费的使用上尽最大可能的节约。同时还需要在细节上为项目管理提供建议,如本企业某项目财务人员就向项目经理反映:由于工程上需要使用大量的水,鉴于目前水价格比较高,项目部要控制对水使用的节约。要经常检查水管是否存在漏水的情况。
四、 结论
财务管理是上至公司治理,下至企业基本业务都不能忽略的重要管理工作。园林施工企业应结合行业的特点,克服自身的薄弱环节,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规范公司治理,发挥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完善成本控制,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与稽核机制,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建平.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 2006,(1)
篇10
一、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制度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在医院内部,实行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在运营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医院内部的资金进行整合,将其汇总之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促进资金运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提高资金的使用率[1]。与此同时,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医院内部实行财务管理制度也能更好的节约医院的成本支出,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在医院内部实行财务管理不仅能有效的控制成本,还能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对医院内部财务纪律进行合理的规范
医院实行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医院的稳定发展,还在实施过程中找到相关的问题,将一些不合法的行为进行制止,并进行改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行,还能对医院内部财务纪律进行合理的规范,有效的完成医院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2]。
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在目前环境下,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对财务信息的处理不过关,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发生。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的实际情况不够熟悉,缺乏责任意识,这是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主要原因,财务管理人员只注重上级领导的意见,没有对实际工作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具体性的行动执行[3]。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导致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应对危机与风险,除此之外,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导致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大多数的医院中,管理者往往是具有学科水平和医疗经验丰富的人员,但其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大多数管理者没有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导致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无论是在制度的完善方面还是执行的力度方面都没有进行落实。由于在医院内部,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完善直接导致制度的不健全,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大,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财务管理风险,造成资金的流失和浪费[4]。
(三)实际收入与医院预算的不平衡性
在医院内部,由于在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中,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很多应当收回的资金因为多数不当的人为因素而导致资金的流失。主要的方面体现在对门诊挂号费用的漏收,大多数患者不挂号及直接就诊,或者靠人情关系,对检查费用的管理不够到位,在出院的退费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内部审核环节,造成资金的流失,除此之外,虽然医院对每个科室的都有相应的物价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执行力较为低下,费用随意性和变动性强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的工作人员经费的定额不符合标准,挪用公款的情况时常发生,医院内部的预算不真实,出现谎报的现象增多,在医院内部还有小金库的设置,这种违法行为严重阻碍了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5]。
三、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内控意识
首先,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控制意识,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时代的发展及时的把握相关政策,在医院日常的运行中要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再者医院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控制机构,并参照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6]。
(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员工素质是保证医院内控质量的前提条件,这也是医院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加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人才的培养方面,首先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员工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能力,同时要求对最新的国家财务政策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进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可以采取马虎的态度,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将其解决[7]。
(三)运用高新技术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针对于当前环境,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低下与管理技术的落后也有着极为关键的联系,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医院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医院自身相符合的网络财务管理监控机制,让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更为的简单与便捷。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财务管理制度的各项事宜。医院还应建立财务信息透明性平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中自觉接受各级部门的监督,例如可以构建信息反馈凭条等。
- 上一篇: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
- 下一篇:动物医学个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