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

篇1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46-001

我校自2008年成立科技创新活动社团至今,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上迈出可喜一步,截止目前,社团活动成果显著。机器人和航模活动多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市、县级金、银、铜奖和一、二、三等奖,科技创新大赛多次获得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社团成员多人次获得省、市级优秀科技创新标兵和优秀辅导员称号,学校被授予机器人培训实验学校和青少年航模基地,机器人工作室被评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团成员们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作为社团团长兼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深知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下面我从选题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选题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

1.题目超出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选题要符合青少年的知识层次和技术水平,如果题目过大、过深,脱离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认识,青少年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参与活动,这实际上是拔苗助长,对青少年来说是不能求甚解,哪里还谈得上创新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过大过深的选题往往是科研机构提出来的,脱离学校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这样的选题,怎么能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

2.题目创新性较差。为了参加活动而活动,随便找些生活、生产和学习中的陈旧题目,比如,家庭花卉种类的调查及分析,昆虫动物调查,害虫的防治,杂草的清除等过去经常研究的课题。科技创新要与时俱进,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原有方法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应付、生搬硬套而导致的观念陈旧,对科技创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有时也是科技辅导员的观念落后造成的。

3.题目科学原理不明,缺乏实用价值。科技创新要以正确的原理为依据,体现实践价值,一些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较低的选题是不可取的,例如,提高教学手段的选题,提高娱乐水平的题目等。这方面的内容大多是把人类已经研究清楚的成果,移植到教学工作中,创新价值不大,或是与生产生活的主流没有关系,不能使青少年从小就知道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4.注重单一性研究,缺乏综合性的选题。单一学科的题目虽然也能出成果,但当前各个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且以综合为主。许多新的学科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相继出现。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将人才培养由知识型、综合型向能力型、创新型、复合型方向转化,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战略和目标的当然选择。

二、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近年创新大赛评审原则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规律来看,选题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自发性原则。真正由青少年自己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中选择的题目,才能真正体现青少年自己的兴趣,才能真正符合青少年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环境条件。

2.科学性原则。辅导教师要帮助青少年选择具备一定理论依据、事实基础和符合人类认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的题目。如果失去了科学性,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研究越深入越远离正确方向。

3.创新性原则。既然是科技创新活动,研究的课题就应该具有新意、独特性和突破性。科技创新还要与时俱进,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原有方法上。

4.实用性原则。即使是伟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不能脱离生产、生活或是人类长远的发展。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更应该具备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是环境效益以及应用意义和推广前景。如果脱离这一原则,就成了空想或幻想,就失去了创新的本质和意义。

5.可行性原则。由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理论基础有限,选题要符合现有环境条件,必须具备保证其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的现实条件。即使想法很好,但现有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或理论条件无法实现,就会成为空想或幻想。

三、学会选题的方法

要学会多种选题方法,不要拘泥于个别形式,要善于从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或角度入手。

1.可以从别人的论文、著作中选题。寻找别人论文里的差错、遗漏、缺陷或未完成的问题,作为题目来完善、完整别人的研究,或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等问题。这种方法前提是要学习别人的成果,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2.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对其有兴趣的课题百折不挠的探求。青少年如果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一问题有浓厚兴趣,对这一方面的选题就容易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寻觅、捕捉适合自己的题目,在此基础上集中精力,进行探索,容易出成果。

3.从自己熟悉的社会实践中选题。理论来自实践,社会实践是人们永恒的科研源泉。因此,青少年需要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平时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也可为选题指明方向。

4.从热门话题或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上选题。热门问题和焦点问题中往往容易发现问题,对它们的研究和解决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等现实意义。

5.从怀疑、猜想中选题。以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疑问、猜想作为选题,包括工作中、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这其实就是学习中常用的善于发现问题的方法。质疑、猜想是青少年的天性,辅导教师要善于激发青少年的这种天性,引导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一些伟大的发明创造的灵感往往是在这种情况下闪现的。比如,苹果从树上落下,常人看来司空见惯,但牛顿却从中发现规律,进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水蒸气顶起壶盖,一般人习以为常,但瓦特能从中学会发明,创造出了蒸汽机。

篇2

科技创新型人才具有的特点就是对科技创新活动有浓厚兴趣。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很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青少年由于自身年龄特点,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科技创新型人才往往能将求知欲转化为兴趣。兴趣是学习行为的生理动力。一旦对科技创新有兴趣,那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其来说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就会很快吸收相应知识,并常常将其应用于实际。在初高中学校学习阶段中,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影响其大学专业选择与以后就业为社会发展、奉献前进的方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青少年对计算机的求知欲,教师指导使其很好地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兴趣,吸收相应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将其科技创新技能用于服务社会,对自身而言是一个快乐又富有挑战性的创作过程。兴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快乐学习,快乐创作。

二、运用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兴趣后,教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青少年学以致用非常重要。网络是个巨大的资源库。培养青少年如何搜索、过滤,提取有用信息,是必备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多种搜索引擎查找有价值的资源。利用维普网等大型数据资源网站进行相关材料资源的查找与阅读。利用IE浏览器浏览国内外最新科技创新方面知识。利用邮箱或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彼此间进行交流合作。利用网上视频资源进行视频教程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与丰富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创新

科技创新型人才具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学习与创作毅力。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在学习、创作过程中,有许多难题与困难。面对难题,高难度的创作目标时,毅力是否坚强,是其能否成为成功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总结归纳要学会学精一门技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难题难以计数。如学生在软件编程科技创作时,遇到作品一个功能的实现有难题的时候,在毅力的坚持下,查阅各项书籍,在一天中常常查阅知识而忘了吃饭,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在查阅书籍的同时进行大量知识归纳与应用。在多次程序修改与调试后,实现预定的功能目标。中间的调试失败的经历与挫折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毅力坚持,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科技创新作品就难以实现。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中,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明显的素质特点。

四、途径

篇3

本文就目前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谋求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

从近年大学生就业时出现“工作难找,工人难招”的尴尬中就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技能素质、创造力等企业重视的能力偏低,充分说明现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不足。

目前,青少年教育中仍存在不少“失衡”现象:如重应试技巧,轻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重知识灌输、知识掌握,轻智力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标准答案,轻多途径探索和探究性学习等,分数与名次仍是教育的指挥棒,单一学科文化教育依旧独占鳌头。虽然“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概念一直充斥在人们耳边,但在教育大环境下,很多学校仍是口头说得凶,行动不积极,教育急功近利现象非常突出。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应从内心更新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意识到教室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水泥盒子,而是一个吸收知识的乐园。

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核心价值,让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文化教育,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实现传统课堂的全面改善。

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一切都追求“新”,出现了各种教育新模式。越来越多的课堂实验被多媒体演示替代,一些教学活动甚至有硬性规定:“老师在课堂中必须用多媒体教学,否则就不是优秀课。”虽然课堂很活跃,老师的课堂评价也非常高,然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却越来越差,知识的运用水平也越来越低。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会,一部连续剧看完后,能记住的情节不多,而对那些亲身经历的东西记忆却很深刻。实验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大多数科技创新教育课堂中,学生探究问题的形式被搬上了黑板,实验器材成了摆设,这无疑切断了学生通向创新的道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也不应拘泥于已设计好的媒体程式,在课件流程外,可以变单向流程式设计为分支流程式,从而为师生互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除了完善已有教学模式外,还可积极探索新模式,如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式学习等。

青少年正处在智力开发阶段,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抓好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对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养成实事求是、顽强刻苦、勤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

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基础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工作中整体布局,将科技创新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相互融合,通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挖掘教学内容素材,大胆设计创新教育模块。

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教师还可积极推荐参加各类级别的科技竞赛、夏令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这些活动看似与学科知识无直接关系,但它们属于综合性学科,与当前社会紧密相联,创造性更强,更能发展学生智力。

篇4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效果,《中国科技教育》对项目组执行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霍益萍教授进行了专访――

K:中国科技教育

H:霍教授

K:本项目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H: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行动计划纲要》和教育部《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实施方案》,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支持教师开展科学教育的改革,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启动了本项目,希望通过对科技界和教育界联手开展高中教师培训新模式的探索,开展“科教合作”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K:本项目具体实施了哪些内容?都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H:从2002年启动到现在,本项目组织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开发了以下四个教师培训项目,全方位地支持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项目孵化――组织科技专家开展高中科学教师“研究性学习”培训

聚焦课堂――组织优秀特级教师开展高中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通用技术――组织科技专家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

科学精神培育――组织科技和人文专家开展高中政教主任培训

这些年,取得的主要成果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设立了“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初步建设起一个“科教合作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开发的四个教师培训项目,共培训高中教师3万多人,得到了一线校长和教师的好评;先后翻译国外科技教育资料近300万字,50多篇,出版专著lO本,形成高中课堂教学光盘数百份;项目组成员多次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普通高中部分的讨论和专题研究工作,承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直接下达的多项委托研究课题,先后完成了多项政策咨询报告。

K:本项目注重“科教合作”,那么科技界是如何与教育界进行对接的?这一尝试做出了哪些成果?对探索新课改有何重要意义?

H:关于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对接,我觉得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步骤:

“汇聚各方专家”。本项目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先后从科技、教育、人文社科、中学一线等各领域,根据需要,聘请了近百位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组成了一个跨领域、多学科、高水平、阵容强火、优势互补的专家团队。

“整合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资源都适合学校的需求,因此“整合”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与专家团队的合作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努力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主动与专家坦诚地沟通交流,积极为各方面专家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通过共同备课、布置作业、集体交流等多种形式,把专家工作的着力点集中指向高中教师最渴望解决的问题上,使校外资源能有针对性地发挥实效。

“学校主动对接”。项目组着力构建的是一个校外支持系统,其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基层学校是否主动对接。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及其他相应的工作,项目组不仅初步构建起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而且提供了一个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全社会支持高中办学的模式,对推进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是有意义的。

K:教师们对于项目实施的培训模式反应如何?通过培训,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H:教师对本项目四类教师培训活动的评价都很好。每次培训结束后,学员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这在今天国内的教师培训评价中是少见的。

学员的收获和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能自觉地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二,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比较规范的科技项目研究和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第三,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有了继续学习的内在动力;第四,思考问题时的思路、角度、立意和深度发生了变化,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校长对教师的这些变化最为敏感。这也是本项目之所以受到各地校长的鼎力支持,能够一直持续下来的主要原因。

K:您认为此次教学培训对以后的教师培训工作有哪些启发?

H:本项目的教师培训活动确实对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有启发。我觉得主要在以下四方面:如何树立教师培训的优先意识(教师是学校发展和青少年培养的第一资源);教师培训的专业意识(在职培训和教师职前培养完全不同,从理论基础到操作模式、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从学员需求到师资配备,教师培训都表现为一项专门领域);教师培训的市场意识(改变以往的“卖方”思维和“官办”作风,把一千万中小学教师看成一个巨大的客户群,用做市场的方法来做培训);教师培训的开放意识(构建全社会支持教师发展的网络系统,是国际潮流和趋势)。

篇5

青少年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科技发展的使命,以后国家的科技技术就掌握在他们的手里,有了他们的艰辛、勤劳的工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思想意识观念,相信不久的未来,祖国的强大和发展无人能敌。

科技教师将自身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学生从小接受科普方面的知识,日渐成熟起来,加上学生思维创新意识的优化,相信科技之花会在青少年的身上绽放。以下就科普教育辅导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普辅导教师是学校科普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播者

既然科普辅导教师是科普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播者,科普教师应该具有科技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怎样才能将思想健全的学生培养成一个科技能手。当然科技教师并不都是全面发展的人,只能把科技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几个典型的科技事例,使科技的兴趣融化在青少年的血液中,在脑海里构建出一个科技模型轮廓,让学生亲自感受科技力量的魅力,知道只有科技的力量才能推动社会快速发展。有了科普知识作为载体,后一步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科技方面的闪光点,这样作为一个科技教师才是欣慰的,才会感到满足、有成就。所以,教师应掌握很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引领学生走向科技化的轨道,与世界科技接轨。

二、科普教师应给学生制定一套完整的辅导方案

要想学生在科技方面取得好成绩、好的创新成果,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普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创新出自己的成果,怎样注重实践过程的培养,这样学生务必有一套符合自身发展、思维创新的一套框架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组建,认真把握方案中的每一个大的标题、细小的环节、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践,一套符合学生发展的辅导方案在学生身上制定后,加上学生对科普创新的兴趣、科普知识的吸收,使方案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就带着兴趣的动力勤奋创新实践,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科技创新成绩,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三、实施科技创新过程应保持沉稳、良好的心态

做事成败在于心态是否平衡、良好,不经意就会一念之差导致失之交臂,最终处于失败的境地,但是要完成一个好的科技作品,要有一定的适应期,只要在适应期内及时调整心态,从情绪的最差期到情绪的最佳期,情绪的最佳期就是良好、稳定的心态,应在这个最佳期里完成自己的科学探究成果,相信排除了一切不利因素的存在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所以我们要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实践探究活动,或是停下来及进行自然的催化调整,找一件有意义的事进行心理疏导,只要不影响整个过程,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整个科技实践活动能顺利进行。

篇6

关键词:青少年;科普教育;科技馆进校园;实践

中图分类号:N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87-02

众所周知,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科普教育,在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启迪青少年智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的科普教育活动,有利于拓宽青少年知识层面、提升青少年创造力,进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对提升国家创新力、发展力、竞争力至关重要。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应试教育”,学校将教学重心集中于文化课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必要性。现今,很多中小学仍旧没有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只注重传输知识,没有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此外,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过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科普知识学习中去。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其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屈指可数,不利于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与此同时,青少年缺乏对迷信、伪科学等的分析、判断能力。

我国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尚未充分认识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且各地区科普教育发展不均衡;对科普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科普教育宣传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宣传面不广,宣传方式缺乏新意;科技馆等科普教育设施匮乏;科普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素养低。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活动分类、实施原则、组织方式

(一)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认知欲、好奇心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效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科普教育各式各样,且饱含趣味性。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促使青少年自主参与科普知识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地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兴趣在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有益。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青少年大都思维敏捷,学习用功,但其独立思考、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匮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历来推崇“应试教育”。科普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其开展的实践操作型科普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推理验证的能力。

当前,青少年课业负担过重,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参加“奥数班”、“英语班”等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这导致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创新元素被忽略,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对科普知识学习有心无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与教材的完美融合,对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分类

经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可根据功能将其划分为生活性、趣味性、验证性、创新性、竞技性实践活动。生活性实践活动,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生活的习惯。例如:正确的洗手方法、安全用电、合理分类垃圾等。趣味性实践活动,即饱含趣味,有益于激发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兴趣的活动。验证性实践活动,即对某些规律、认知进行验证的活动。创新性实践活动,即探索、创新活动。竞技性实践活动,通过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

(三)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实施原则

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时,不仅要严格遵守科普教育相关规章质素,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安全性原则。安全实施科普教育的最重要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严格要求青少年按照规则操作,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此外,教师应制定好必要的应急措施。与此同时,教学素材应根据年龄层进行选择。

2.趣味性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教学过程越有趣味,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效率越高。教育者应正确认识青少年的主体性,根据其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精心设计课程。

3.浅显性原则。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验证理论。在实际科普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凸显重点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简易性原则。科普教育主要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教育目的,其所设置的实践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并调动青少年参与科普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规划实践活动时,应满足不同年龄层青少年对实践活动的需求,使其主动参与科普知识学习,感知学习科普知识的乐趣。

5.实用性原则。科普教育除了太空飞船、4D影院等高端科普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很多贴近生活的科普知识。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时,教育者应坚持经济实用的原则,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素材,并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人力、物力,而且增强了科普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科学素养。

(四)青少年科普教育组织方式

青少年科普教育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学校主导型科普教育模式、校外科普教育模式、信息化科普教育模式等。

1.学校通过开设各种科教育课程及构建科学俱乐部的方式,以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例如:设立科普图书角;定期为学生放映科普视频;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设置科普知识竞答比赛等。

2.校外科普教育模式,主要是科普爱好者利用社会实践,通过组织科普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科普学习氛围。此外,科学家、科研人员还可走进校园,在课堂、课下对青少年科学知识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如:青少年在寒暑假可报名参加科普夏令营;可参观科技展览馆等。

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对科普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者可利用高度发达的网络开展科普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可为青少年提供大量的科普知识,有利于培养科学素质。

三、发挥“科技馆进校园”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作用的有效措施

科技馆作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等的主要基地,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具有非凡的意义。科技馆进校园活动,促使青少年科学知识学习得以延伸和补充。

(一)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

通常,科技馆内包括开放实验室、数字体验馆、数码世界等,为学生营造优良的科学知识学习氛围。科技馆进校园为青少年提供了参观科学展览的机会,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及时、科学的指导,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参观科技馆,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对激发起学习科普知识兴趣十分有益。

(二)于科技馆内进行现场科技教学

科技馆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现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获取科学知识不再仅仅依托教材,而是可以直观、形象的学习、理解、掌握科普知识。此外,通过现场教学,还可以巩固学生已学习过的科普知识,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传授知识。如:在进行“人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多少分贝以上”、“一般说来,声音在多少分贝以下时环境是安静的”现场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人耳鼓膜振动模拟、物体振动发声、识别声音高低等工具,进行声学实验。

(三)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操作

青少年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青少年实际操作能力对提高其科学素质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应以青少年心理特点、科普知识学习能力等为参考依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科技实践操作项目。如:制作航空模型;利用锯床、磨床、铣床等工具制作桌椅、拼图等简易玩具。科技馆作为学生绝佳的实践操作场所,有益于实现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等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养对我国创造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科普教育对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教育者应正确、全面认识科普教育,并通过不断努力,对科普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创新,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科普教学资源,有效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近年来,国家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希冀广大教育者能够切实贯彻落实此政策,深入挖掘、利用、发挥“科技馆进校园”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作用,进而为提升青少年独立思考、科学探索等能力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柳,路元巧.浅析青少年科普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海峡科学,2012,(03):42-43.

[2]张洪涛,张静华.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以沈阳市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95-97.

[3]袁辉.提升素质教育――论科技馆的青少年科普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23.

篇7

关键词 展览教育;科技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104-02

在现代教育社会,科技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技教育也深深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目前,随着科技馆展览教育的进步,很多青少年愿意去科技馆内接受科技知识的熏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高。科技馆展览教育主要是对学校教育存在不足进行补充与拓展,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发挥着非同寻常、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技馆展览教育进行组织与设计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与青少年发展特征相吻合。

1 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影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具体表现

1.1 可以有效地补充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行的教育体系已不符合社会对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加上科学技术日益实现跨越性发展,正规教育必然要与非正规教育实现完美的结合,方能缩小差距,达到最完备的互补,科技馆展览教育作为教育行列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无疑是对其最适当、有效的补充。

1.2 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的科技教育素养

科学一般从探索与实践中来,科技馆内的大部分展品几乎是以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为基点,青少年步入科技馆,亲手操作体验科学,亲身参加科技活动,这就能够让他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理论,并深刻理解及认识其意义,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拓宽其发散思维。

1.3 可以促进青少年科技文化素养的养成

科技馆的主要目的是激发青少年探索的热情,主要由主动式、启发式、开放式等三种教育方式相结合,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青少年附带探索的目标进行求学,全面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被动的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他们科技文化素养的养成。

2 当前我国科技馆展览教育存在缺陷

2.1 科技馆辅导人员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能力不够

当前,我国很多科技馆的辅导工作是由临时人员来担任,也有部分人将此工作作为跳板。因此,自身的责任心并不强,一般只是负责看护展品、维护观众参观次序等,没有及时为参观人员输送科普知识,没有正确的方式开展科技教育,按照传统的工作经验反复开展此类活动。不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未能结合更新的形势进行展览教育的开展,缺乏创新能力。

2.2 与学校相结合创建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现代教育中,很多科技馆与学校相结合,一起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然而,部分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人们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开展中,且活动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比如:在校园内部的展品几乎是本科技馆的经典展品,这就导致科技馆中的展品不受欢迎,馆校一起开展的活动仅仅是由科技馆去院校宣传,或者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没有将学校的课程与科技馆陈列的展品完美地结合,从而导致科技馆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阻碍科技馆的稳定发展。

2.3 受展品、展示内容的有限性约束较大

由于科技馆的展览空间不够宽敞,所陈列的展品种类较少,所关涉的学科不多,受以上不足的影响,展示出来的科学内容范围较窄,还有部分科学知识没法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科学知识,不一定在科技馆内部就能找到与之类似的物品来体验,目前,科技馆内部的展览教育仅仅针对拥有的展览实施设计,这毫无疑问存在较大的缺陷。

3 如何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的详细措施

3.1 在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中实施现场科技教学

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组织青少年亲身参与科技馆展览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主要的是在青少年参观科技馆时,针对他们有疑惑的科技产品,馆内人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还可以给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更多科技知识。同时还可以在科技馆内实施现场科技教学,这可以有效地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作用,此方法与学校教育比较,开放性更强,学生在科技馆内能够更直观地认识科学技术。所以,实施现场科技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标知识。

3.2 开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的相关科技活动

目前,越开越多的学校经常开展实践性科技活动,这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近些年来,部分科技馆已经开始重视开展实践性活动,根据众多青少年的具体状况,设定了许多与青少年特征相符合的实践操作项目。例如:机械加工结构、无线电配置、制陶、造纸以及模型制作等。馆内动手园区给他们创造了进行实践的场地与机遇,让其在动手过程中努力创造,展现才华和自我价值,科技馆要全面地利用好科技动手园区的功能,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参与到科技制作活动中来。科技馆除了对青少年实施科普教育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具有趣味性的科普活动,其也是充分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科技馆举行的科技展览活动,比如:科普交流会、科普入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展等,这些业余的科技活动是对科技馆展览教育进行适当的拓展与补充,能够将科技馆展览教育的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除此之外,恰当的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可观赏性,例如,高压电表演,液氮演艺方式等,这也可以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3.3 增强科技馆辅导人员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的力

馆内辅导人员是创造展览教育的主体,因此,必须增强其开设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与能力,这可以有效地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将科技馆作为拓展科学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阵地,其也是育人育才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科技馆内的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基本素质,不仅要热衷于科技馆内的事业,还要进一步理解自身的职责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锻炼自身,不仅要有探索的精神,还要与时俱进,提升自我工作能力,结合实际,依照科技馆内的科普资源,全面发挥资源的益处。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馆内辅导人员,为科技馆内的展览教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将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相结合,这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由于科技馆具有长久性及复杂性,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并努力探索改进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文化素养,发挥科技馆展览作用的详细措施。最终推动我国科技馆的长期发展,促进青少年科技文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卞飞,孟庆虎.科技馆是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的重要阵地及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23):112-114.

[2]董薇薇.浅谈科技辅导员综合素质对提升科技馆形象的影响[J].科技风,2015,9(13):118-120.

[3]赖灿辉.关于科技馆创新展品策划与研发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224-226.

篇8

这一期,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一中是湖南省示范性中学。为了推动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学校从2005年起,由学校科研处、教务处和团委会共同发起,举办了新田一中“云梯科技节”。

新田一中的科技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即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是科技节的主体内容。其主要项目形式有:发明创造及工程设计类作品、科学研究论文等。

我们的教材是完美的吗?

新田一中的老师对于同学们的科学创新进行指导,要求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入手,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事物发现创新之处。

升入初三,同学们会接触到一门新课程――化学。化学不仅需要掌握好课本知识,还要同学们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掌握老师们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面对新课本,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上课的课本、做实验的设备都成了他们的研究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捷、王柱、陈杰三名同学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对初中的化学课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课本是完美的吗?来看看初三化学教材的发现:实验方面的内容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的。

他们认为在初中化学全一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教材16页[实验1-9]中可以增做“水底生火”(即白磷在热水底部燃烧)实验,要这样做的理由有两条:1.该实验就是收集一瓶氧气,太单调,学生观察的趣味不浓厚;2.KCIO3制取O2产气较多,如不利用浪费可惜,增做实验后充分利用了O2,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为18页讲燃烧的条件做好铺垫。

而教材53页[实验3-4]也可以补充两个对比实验:1.用嘴吹一个肥皂泡再用H2吹一个;2.用纯H2吹一个肥皂泡点火,再吹一个H2与空气混合气体的肥皂泡点火。这样做操作简单,学生观察积极性高,无危险,效果好。

还有教材47页“研究性学习”后面可以增加一个“污水与生物”的家庭小实验。1.用污水养几条鱼;2.用污水养几盆花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污水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样的建议还有很多,由于版面限制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三名同学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探知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多功能实验装置

初中化学是一门新的课程,理论和实际操作密不可分,有很多课本上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化学世界的无穷奥秘和乐趣。

C224班的黄丽、蒋俏娟、谢鹏飞三位同学在多次做实验后,面对众多实验设备,心里就想能不能设计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装置,也可以做其他的实验呢?他们把这个想法同老师讲后,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出了这个多功能化学实验装置。(如图)

这个实验装置构造很简单:广口瓶、试管、导气管、橡皮塞、胶皮管、U形管、红墨水等。优点很明显: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这个实验装置用途十分广泛,可以进行多个实验:

温室效应检测器

将一只厂口瓶内充满空气,另一只广口瓶中充满CO2气体,还有一只广口瓶内充满CH4,将这三只广口瓶都与三个U形管连接好,用100瓦的灯泡等距离地照射广口瓶5分钟,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作好记录,然后停止照射后过一小时再来看U形管中的液面情况(作好记录),与一小时前的液面记录作一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CO2、CH2会造成湍室效应,且CH4比CO2温室效应更显著。

做动物、种子呼吸作用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一些昆虫或刚萌发的种子,再放一小杯NaOH(溶液),塞好广口瓶,放置一段时间,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结论:动物,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这个设备还能完成其他实验,比如:测试物质间混合放热、吸热的判断实验;铜和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测气温变化(或天气冷热警报器);香烟毒素收集器、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以上几个实验做后,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只要多动脑筋,多做实验是有很大收获的。

城市白色污染研究

为了培养同学们科技创新的精神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新田一中的老师让同学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目前比较受到关注的“城市白色垃圾”的污染现象,高184班同学黄璜做了一个题为“合理处理垃圾,营造清洁世界”的科学小论文,论文中对城市中出现“白色污染”的现象及现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垃圾吞噬资源、污染环境,怎样才能使垃圾处理既切合本地的实际,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为后代留下一个和谐美丽的环境呢?

作者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指导老师的帮助,对这一问题做出相对应的制止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环保立法,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让人们有法可依。建立废品回收系统,将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再生能源。

而我们则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将废弃的垃圾分类收集、集中送至附近的回收站,配合资源回收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那些生产厂家来说,也应该建立起回收、再生利用体系,并扩大经营、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实施的解决方案,比如开展有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开设“环保就在身边”的专题节目,报道正反两方面的人和事。采取有效手段扶持环保产品的发展……

篇9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宣布上海科学营开营(杨浦东 摄)

五所高校副校长回答营员代表现场提问(杨浦东 摄)

开营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首先致辞。张杰对参加本次活动的800多名学生和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出席人员介绍了上海科学营活动的简要情况,激励营员们通过上海科学营活动这个平台,培养科学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期望营员们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积极参与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随后,营员们观看了钱学森传记影片《仰望星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了在场人员的深刻思考。钱永刚教授在讲话中希望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理想和投身科学的志向,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研究都必须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鼓励营员们都能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勇于探索和敢于超越的人。

在激扬的乐声中,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晓亮,向上海市科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上海科学营活动领导小组主任曹振全授“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营旗,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科学营活动领导小组副主任李骏修向五所高校分营授分营旗。

上海科学营管理办公室向全国各地的营员和教师征集了近百个问题,并挑选了5个代表性的问题,由5位营员代表向5位高校专家提问。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创新精神”、“科学态度”、“人才培养方式”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发人深省,予人启迪。

本次开营式标志着2012年上海科学营营员们的科学之旅正式开始。作为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的省级分营活动,上海科学营于7月14日—20日及8月4日—10日分两批,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五所高校举行。预计有近千名来自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的优秀高中生来沪交流学习。其中,上海本地学生将有200名参加活动。这是一场面向青少年的科学盛会,内容层次高,涉及面广。通过聆听著名专家的科普报告、参观高校重点实验室、参与探究型学习以及高校校园文化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与高校文化、科学研究近距离接触的平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篇10

所谓科技实践活动,就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的活动,是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去学习,科学的考察、探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技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开展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课题探究活动,每一项科技实践活动都有一个与活动目的密切相关的、鲜明的活动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的紧密围绕主题的活动形式。活动的质量如何、能否成功,选题是关键。选题是开展活动的起点,关系到活动的成败。题目选得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辅导学生参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科技实践活动时,首先应把辅导力量重点放在选题上。选什么样的题,也决定着科技实践活动的活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选题要做到深思熟虑,考虑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选题。主题确定,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可随着每年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展,经常参加大赛的学校,选题是不能重复的,所以选题面就越来越窄。以什么为内容?选什么样的题?就成了辅导员最伤脑筋的事,现在结合自己开展多年科技实践活动的经验,谈谈在小学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选题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切合学生实际,选题易小不易大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由于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选题易小不易大,便于操作。小的课题,能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选择,自主的发现去探索、积极思维的去创新,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了解社会。如果太大的话,超出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知识水平,那么活动就很难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围绕热点问题,选题要新颖独特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瞬息万变。发展越快,出现的热点问题越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外实践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热点,掌握时代脉搏,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选题时,我们可以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或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选择活动主题,如社会的生产、消费等;也可以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还可以围绕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选择活动主题等。

第三、根据当地条件,选题要有地方特色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热点问题,有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所以在选题时还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确定活动主题,选择科学的方法开展科技实践主题。这样的选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从本地区的经济、科技实际出发、向学生普及实用技术、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等,引导学生从小关心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四,考虑社会效应,选题要有科普性

科技实践活动开展要有一个参与普及面,因此,在选题时要有一定的科普性,考虑到有利于青少年通过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思想,培养科学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能通过活动引起全社会的人来关注某一问题,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和意识。比如在去年,我组织高年级的队员,开展的“湿地在呼唤”――平顶山白龟山库区湿地考察活动。就是围绕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球的关注的环境保护热点问题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从不知道什么是湿地,到走进湿地去认识湿地、了解湿地、探究湿地、保护湿地。并通过社会调查、宣传保护等活动,让孩子们带动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使平顶山市的广大市民都认识了湿地,意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扩大了活动的受教育面,社会上产生的较大的影响。队员们还结合当地实际,给平顶山市主抓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李永胜伯伯写了保护白龟山库区湿地建议书。市长伯伯在给队员们的批复中肯定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好,并将采纳队员们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