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科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的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的科学知识

篇1

关键词:海洋学科专业 创新活动 组织方式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22-02

1 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对海洋人才的需求和海洋学科的发展,上海海洋大学加强了海洋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新活动已成为上海海洋大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把创造性的思维、理念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不但是知识传承的载体, 还是知识创新中活跃的群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针对课题进行探索,体现了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通过创新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自学、思维、观察、动手、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其创新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上海海洋大学是具有海洋特色的理综合性大学,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本科生大学生创新活动为例,对海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进行了思考[1]。

2 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其定位主要是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创新活动应有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其潜能、培养其全面发展。针对海洋类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和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目标,我们从大学生创新活动团队人员组成和课题组织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2.1 团队人员组成

海洋类专业学生是未来海洋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鼓励专业交叉,因为科技创新更多在交叉学科、边缘科学中涌现。我们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学生负责人一般是海洋类专业本科生,例如海洋科学专业或海洋技术专业。通常三年级的学生担任项目主持人,负责创新团队的全面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二年级和一年级的学生是创新团队的参与者。团队成员也以海洋类专业学生为主,其它专业的学生为辅,这样才能和海洋类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形成互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由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所以要抓住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以点带面,在整个海洋类专业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2.2 课题组织

(1)以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课题组织。

以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组织海洋类专业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明显。例如海洋技术专业有以“海洋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和“水下声学探测”和“空间测量”等为核心的专业实验室。相关的专业教师就会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野外实践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报名的学生中,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择优选择,发现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寻找适合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人选。由于很多创新项目所需海洋仪器设备存在于不同的专业实验室的,因此我们把创新项目安排到不同专业实验室中,充分发挥学校各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作用,使学生的研究条件得到充分的满足,例如海岸带遥感实验室、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让学生提前进入科研训练。在此期间,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进行文献检索,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2)以学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课题组织。

大学里有很多的学生协会,这是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学生协会是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对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学生会以学生协会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的科研机构调研,收集在海洋领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协会的组成人员往往来自不同专业,我们会加强对学生多专业、多学科协同的引导,以海洋学科专业为主,培养同学们协同作业的意识。大学生协会骨干主要是大三、大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一般只学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因此需要专业老师的帮助,对创新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例如否有充足的活动经费,题目难度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是否能完成,具体的任务如何落实到每一个人。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是其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创新实践的主要源泉和动力。这类学生也是老师最欢迎的学生,也往往动员他们在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2]。

3 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方法

3.1 以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指导方法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依托专业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好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在这些基地的学习和锻炼,了解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以及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研究现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满足同学们的不同需求;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固定时间和分散时间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实验;通过鼓励学生,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通过创新活动,将来也可以推动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甚至整个世界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发展[3]。

3.2 以学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的指导方法

由于这部分课题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协会。各个协会的科技活动,以学生自主管理和学习为主体,教师协调指导为辅。学校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各项创新活动尽可能以学生自主设计、自行组织来完成,从而实现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国家、省、市各类专业协会每年都定期开展各类各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所以我们的指导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种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要求展开,例如“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参加全国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争取好成绩来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以竞赛带动创新,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热情,也推动大学生科技协会的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该类课题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在大二、大三年级要修读很多课程,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所以要加强过程管理,教师要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给予及时指导。由于学生协会具有参与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协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动态的过程和开放的体系,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质量。通过大学生创新活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和优劣,只有社会的认可才具有价值和公信力。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活动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类专门比赛, 和国内外同类、同层次作品质量进行较量,使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创新作品具有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蒋侃,韦兆文,邓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4):129-131.

[2] 李泽,王巨丰,韦东梅,等.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2(31):108-110.

篇2

陈轶轩

在我的知识档案盒中,我读过许多书,比如:有趣的童话故事、世界古典名著、惊险刺激的探案小说和奇幻的科学百科等,这些书令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我最喜欢的书要数《科学知识百科》了,这本书可以让我懂得很多科学知识,让我曾经受过很多益处。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州十号载人火箭成功升空,里面的宇航员都穿着宇航服在太空中遨游。这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宇航员为什么要穿着宇航服呢?于是,我拿出这本《科学知识百科》在里面查找答案。

原来,宇航服是用特殊材料制作的,既可以保温,又可以加、减衣服内的压力,给宇航员最舒适的感觉。随着飞船的旋转,里面的温度也随之变化,压力当然也不一样,所以必须穿上宇航服才可以安全地飞上太空。

这本书还会给你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常识,比如:飞机的雷达有什么用处?在这个问题的一边就会列出一个个精妙的答案。如: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位雷大人,他预测了5049次事,结果5000多次是真的,为自己的国家立了大功。

篇3

关键词:山东;传统海洋信仰;近代化

导言

山东传统海洋文化崇拜历史悠久,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清前期,有过繁荣、也有过衰落,但是从未中断过。可以说,山东传统海洋信仰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山东传统海洋信仰在这几千年的传承中可能因为特殊环境有所改变,但总体而言山东传统海洋信仰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特征没有变。而到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却对山东的传统海洋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山东传统海洋文化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海洋信仰,冲击的急先锋是基督教和西方的先进科技。

一、基督教对山东传统海洋信仰的冲击

基督教对山东海洋信仰的冲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基督教对山东沿海民众海洋信仰的直接冲击,即原来信仰海洋崇拜的人们开始接受基督教;二是,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通过创办新式教育和医院,来传播科学知识,促使信仰传统海洋崇拜的民众对崇拜对象由盲目到科学的转变。

(一)基督教信仰对山东传统海洋信仰的直接冲击

在基督教传入山东之前,山东传统海洋信仰主要是龙王信仰、天后信仰、仙姑信仰、神化的海生动物信仰等。这些信仰主要是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在面对无可预测的海洋,自发形成的一种盲目崇拜。虽然基督教与山东传统海洋信仰有很大差异,但是基督教在山东传播过程中采取了与传统海洋文化融合的手段,因此基督教在山东沿海的传播还是使许多原本信仰海神的民众接受了基督教。

基督教传入山东是在19世纪20年代。最开始传入的是新教一派,进入山东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沿海到内陆:从烟台、登州登陆,然后由北向南、由东到西传播;一条是由内陆到沿海:由北部的天津南下,一路向东向北传播。这两条路线以第一条为主,第二条次之。基督教从海上而来,不免会对山东沿海的海洋信仰直接造成冲击。《高密县志》载:“释道两教逐渐式微,最近调查,释家仅有数人,道教虽较释家为多,亦不过假庙舍为糊口计,清真道人现已绝迹,耶稣天主教颇为发达。”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对当时山东传统信仰的全面冲击,包括海洋信仰。

(二)基督教传播过程中对山东传统海洋信仰的间接冲击

基督教对山东海洋信仰的间接冲击,是通过传教士创办教育、开办医院等方式,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山东沿海居民海洋信仰产生影响,使其自发地意识到海洋崇拜的盲目性和迷信性,从而信仰发生根本性改变。

基督教在山东创办过许多学校,小学到大学不等。其中最著名的教会大学是齐鲁大学,由美国、英国等国的传教士共同创办。除了大学,传教士还创办了大量初等教育。在青岛就建立了8所中学,1899年创立的德华书院、1901年创立的礼贤书院、1910年创立的北长老会、1912年创立的同善会等等。传教士不仅传播正规的学校教育,还对普通民众进行知识的普及。随着上至知识分子下至普通群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为过去无法解释的海洋自然现象找到了科学依据,对之前的海神信仰有了新的反思,不再盲目迷信海神。

古代,在人们心中,海神除了保佑出海平安、渔业丰收的功能外,还司职很多事情,如护佑国家安定、掌管人之生老病死乃至生育。传教士开办的医院即对海神所司职的治愈疾病功能造成了冲击。医院运用科学手段和仪器,救死扶伤,比祈祷海神效果更加明显。因此人们生病不再盲目地祈求海神或使用巫术,而是更多地采用科学方法医治疾病。民国时期,山东沿海的教会医院主要分布在烟台和威海:烟台4所,医治人数212人,治病人次58645人;威海一所,医治人数45人,治病次数39476人。②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教会医院在山东沿海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医治人数众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们向海神祈求平安的诉求大大降低。

二、西方科技促进山东传统海洋信仰的转变

西方科技对山东传统海洋信仰的冲击是根本性的,质的变化。山东海洋信仰起源于生产力极低的古代,人们面对海洋这一不可预之的自然,萌发了最原始的崇拜。但到了近代,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尤其是海洋灾害防御能力以及航海技术的提高,使人们不再一味地畏惧海洋,而是对海洋有了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

山东传统海神崇拜的首要内容是祈求平安,这在航海技术不发达,对海上天气不可预知的古代,是首要之义。山东沿海最频发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海冰、海雾,危害大、波及范围广。1845年春曾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海潮,波及八县。许多县志都曾记载:光绪《利津县志》:“道光二十五年春,海潮为灾。”③光绪《沾化县志》:“二十五年春,海溢。”④民国《无棣县志》:“二十五年春,海潮漫溢,淹稼。”⑤

沿海渔民遭受过海洋灾害带来的痛苦,深知它们的“无情”。因此,在长年累月的航海中,总结了一些预测气象的经验,以防灾害。虽然这些实际经验对渔民出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海洋是变幻莫测。要准确预测海洋气候变化,必须使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1898年德国在青岛建立“气象观测所”,这是近代山东第一个气象研究机构。之后,山东海洋气象监测站如雨后春笋般在沿海各地建立,山东海洋气象监测系统不断完善,为沿海海洋灾害的发生起到了精确的预测作用,减少了海难的发生。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理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对变幻莫测的海洋不再盲目崇拜,面对海洋更加从容、自信。

山东海洋交通的近代化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现代新式轮船取代传统木帆船。轮船相对于木帆船有其明显优势。轮船是由动力驱动,不仅速度快,载重大,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及海盗时,能较好地抵御灾害。《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载:“民船航行,依靠风力、水流或人力,因此常因天气恶劣而延长运送日数,而且,水浸及其他事故给货物带来的损失也不少,由于保险制度不发达,这些损失得不到可靠的赔偿。轮船运货迅速可靠,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货物。”⑥因此,轮船出海遭遇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安全性提高。这样以来,人们对于海神的诉求就没那么强烈了。(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注解:

① 余有林,曹梦九:《高密县志》,民国24年(1935),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第302页。

②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四册,山东文献杂志社出版2002年版,第2072页。

③ 盛赞熙修,余朝弊耄汗庑鳌独津县志》清光绪九年(1883年)刻本。

④ 梁建章修,于清胱耄好窆《沾化县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铅印本。

⑤ 侯荫昌修,张方墀纂:民国《无棣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年)铅印本。

⑥ 日本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10卷,第281―282页。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59-1949)》,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1986年。

[3] 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篇4

关键词:科技馆; 创新; 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66-001

科技馆创新势在必行,只有创新才会使科技馆具有新的生命力,只有创新才会使科技馆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一、创新的必要性

1.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馆是科普教育的主阵地,是以展览、培训、实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体,其中展览教育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科技馆工作人员要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充分利用科技馆这个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结合科技馆的特点与优势,完善已有的,并开拓新的教育形式。

2.教育形式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为科技馆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使科技馆教育形式从单一展览教育发展为包括科普旅游教育、科普剧、科普影视教育等多元化教育形式。科技馆教育形式的创新可以改变已往的教育活动方式,使观众从被动的看、听转为主动的观察、思考、动手与探索,以达到其真正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使观众真正了解和学到一些科学知识,提高观众科普教育的受益程度。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而继承则是继续做前人留下来的事业,两者是延续和发展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创新都是对过去的摒弃和完善。

二、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普内容和形式

科技馆在从事科普活动中,要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科技馆接受科普教育,必须注重科普活动的交互性,在科普形式和内容上要有创新意识,善于抓住公众的心。

1.抓住重大科技事件的时机搞科普

例如:利用“神舟”5号载人火箭顺利发射成功这一事件,向公众介绍航天飞行的基本知识和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另外,结合国际性和国内节日,如“地球日”“环境日”“科普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等,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科普活动。通过这些科普活动,营造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2.利用名人效应搞科普

例如:江苏科学宫曾经组织的“大小院士见面会”活动,邀请几位著名的科学家与青少年畅谈,其意旨是让青少年与这些著名的科学家零距离接触,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树立爱科学、崇尚科学的风气。

3.利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于旅游休闲之中的一种创新的科普形式

科技馆作为旅游的景点之一,将科普融入休闲娱乐之中,既满足了旅游者修身养性,又使他们在休闲之中了解科学知识。这无疑充实了旅游的内涵。

4.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大众媒体合作,宣传科技知识,扩大科普范围

如与江苏电视台少儿频道《聪明大发现》栏目合作开展科普宣传。

5.开展馆际交流,邀请国内外优秀科普展览在科技馆展出

如:江苏科技馆与浙江舟山海洋科技馆合作,引进该馆500多件海洋生物标本及相关图片资料,在我馆展出一个月,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朋友前来参观。

6.为科技爱好者提供一个科技动手园地,组织交流,讨论问题,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赛

如:江苏科技馆《科学小玩家俱乐部》与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的航模、船模比赛等活动,这样既不断丰富科技馆科普活动,又鼓励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三、树立创新意识 提高科技馆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科技馆人担负着科技传播的重任,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科技馆科普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促进科技馆事业发展的根本。

1.营造一个培育创新型科普人才的良好环境

由于历史和现实主观及客观方面的原因,在科技馆界,科普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还普遍欠缺。首先是创新意识淡薄,不知道如何去创造性地开展科普工作,其次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受我国高等教育严格分科、分专业的影响,知识面相对狭窄。这样的科普队伍很难满足现代化科普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方面,科技馆一定要打破旧的科普运行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1必须改变过去仅重视政治理论和思想修养,忽视科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培养的状态。加大对科普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举办各类短期研修班进行计算机、外语、经济、法律、教育心理学、科技知识等学科的专业培训,培养他们广博的科技知识水平和二次学习能力。

1.2建立完善高效的创新机制,引进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宽松环境。对创新的科普成果大力宣传,敢于表彰和奖励。鼓励、调动技术人员研制开发新展品和探索新的科普项目的积极性。

2.科技馆人应重视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提高科技馆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除具有合理的管理机制外,最根本的一条是每一个科技馆人都要有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比缺乏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因此,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做到:

2.1加强学习,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自觉地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2.2留心观察,勤于思考,随时注意身边的事情和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利用和开发身边事物与科学知识的联系,从中提取可能蕴含的信息。培养敏锐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和掌握科技馆科普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社会性。

篇5

两三岁时,妈妈就开始给我讲故事,有《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等

等。每晚睡觉时,我总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一定要听两三个故事才肯入睡,而且百听不厌。那故事至今还令我难以忘怀。

从一年级起,老师教会了我怎样读拼音。妈妈还为我买来了带有拼音的书籍,让我可以借助拼音读书看书。这不仅使我的拼音大有长进,并把基础知识学得牢,扎得实。而且开阔了我的眼界。

随着年级的增长,我掌握的汉字越来越多。这使我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再也不用一个拼音一个拼音地去念了,可以直接读书,阅读课外书籍。

直到现在,我的汉字已经积累很多了,可以看一些比较厚的书了。现在我的书架上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有科普知识的,有漫画的,有文学的、也有海洋生物的……足有100多本,可谓是样样俱全。我每天都兴致勃勃地翻阅着,我还有个小秘密:我总把平时的零花钱攒着,去买更多的我喜欢的课外书来读!

篇6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巨著,鹦鹉螺号是他虚构出来的一艘潜水艇。但文章中的植物、动物,却又能带给人那么真实的感受。鹦鹉螺号带我们一起游览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其中有一些惊险刺激的情节,例如,探索海底森林和珊瑚王国,去南极极点、捕捉章鱼群、独角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凡尔纳丰富的想象力。儒勒・凡尔纳竟能在潜艇未发明之前想象出潜艇的构造,电灯未问世前预料到未来生活,充分把科学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奇妙的深海世界。

海底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凡尔纳想象的梦幻世界和现在的海底截然不同,而凡尔纳是想让人们读完他的文章后,也能想象出美丽的意境,从而唤醒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他更加要谴责那些污染海洋、随意捕杀动物的人们,是他们让海洋不再绚丽多彩,让海洋不再蒙上美丽的面纱,而是成天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作者从描写海洋的美丽,侧面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珍稀海洋,不要让海底的美景成为幻想。从故事中的人物来看,他们那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一句句不放弃的话语意味着:海洋,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始终不肯放弃,一直在探索海底的奥秘,哪怕会失败,哪怕会献出生命,他们终究不逃避,终究会坚持不懈。

作者通过这本书,最终是想要告诫人们:没有梦想和理想,是不行的。但梦想也不代表着空想,需要实际行动来实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怕失败,只怕没有承受失败的能力。只有梦想加上行动,才会有进步,才会成功。

篇7

关键词:创新 启蒙 因材施教

新世纪的突出特点是创新。“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重视科学启蒙

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观察世纪的一种方法。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办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难有创新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资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注意科学的成长和进步。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科学知识及时向他们讲解科技成长的最新动态。

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扼杀个性就是扼杀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节课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发现快、有较多解决办法的同学,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动手能力较差,反应也较慢的同学,我则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点引导。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把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施展了各自的创造才能。

篇8

您好!

您教我们已经整整三年了。9月10日是您的节日,无数朵鲜花为你盛开,无数张笑脸为你绽放,无数个祝福为您送上。我最想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记得您常常告诉我们要和好书做朋友,多读些课外书。我牢记在心里,现在已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水浒传》、《百科全书》……从中学到了许多历史、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书给了我信心和力量,伴着我成长。

我们是一叶小舟,在知识的海洋里,有了您我们才能远航;您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含苞欲放花朵,有了您,我们才能张开一张张笑脸;您是无垠的宇宙,我们是一颗颗小行星,有了您才能快乐的遨游着。这学期,我们就要毕业了,希望您记住我们。

祝您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篇9

一、认真实施《科普法》,结合区情积极推进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宣传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要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结合我区实际,重点向公众宣传生态环保、海洋经济、智慧城市等科普知识。重点面向青少年、社区居民普及化工知识,开展“青少年、社区居民进大型化工企业”等活动,让他们感知化工;组织公众参观污染源监控系统、公安视频监控平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管平台等信息系统或平台,普网工程把智慧城市知识列入重要内容;邀请专家开展海洋经济、智慧城市等专题讲座。

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科协、区级各学会(协会)、企业科协都要根据各自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实效明显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科普宣传能力。

一是全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完成“站、栏、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建设任务;50%以上企业科协要在各自企业内建立“一所、一廊、一刊”(科技人员活动场所、科普画廊、科普刊物)。

二是全区所有村、社区科普画廊有专人负责设施维护和内容更新,展示内容至少每两个月更新一次。

三是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科协、区级各学会(协会)、企业科协都要建立培训队伍,开展对“五大人群”的素质培训。

四是科普短信平台向全区机关公务员、农业种养殖大户、企业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等3000余人每周一条发送科普短信,并不断充实内容,改进形式。

五是开展“科普宣传进社区LED”,将在招宝山街道40个社区LED每周一次科普信息,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增加频次和内容。

六是编印《生态环境科普知识》、《2011—2012年区青少年优秀科普征文集》、《2011—2012年度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等科普宣传资料,为全区所有村、社区免费订阅《科普报》。

三、充分发挥各类传媒的重要作用,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

《今日》“科普视窗”专栏要加大科技科普宣传力度,在全国“防震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开辟专版,传播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

电台要在重要时段安排播出一定比例的科普节目和科普公益广告。

电视台“科技探秘”专栏以及深度10分等栏目加强科普宣传。区科协将联合电视台制作科普宣传片,全面反映我区近年来省级科普示范区的创建情况。

新闻网安排专栏报道科普动态,宣传科普知识。

四、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和作用发挥,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

一是开展“优秀科普教育基地”评选,设置参评条件、评选办法和奖励措施,一改以往“人人有奖”,变“普惠制”为“推优制”。

二是区科协将面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推出科普游一号线(参观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游二号线(参观农村科普教育基地),起到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基地“走出去”,区科协将组织海防馆、邦博物馆、图书馆联合开展“流动博物馆、图书分馆进企业”活动,全年组织4次以上,提高科普教育的受众率。

三是发挥院士风采馆作用,2013年将把院士风采馆搬迁到邦博物馆。

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科普宣传的社会影响。

1、主题科普活动。区科协牵头组织“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在活动期间,通过科普资料发放、科普图板展示、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示范基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科普知识。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科协、区级各学会(协会)、企业科协各学会、协会要利用地球日、能源日、环境日、气象日、人口日、戒烟日、诺贝尔科学奖公布日等时机,开展主题科普宣传。

2、科普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各类科普知识巡回讲座。

篇10

科普互动剧 我来说两句

一直很难忘记这样一个例子:说一位当教师的爸爸突然有一天让其读二年级的女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女儿不会;又让其量一下书桌长多少,结果连尺都不会用,可是她会做1米=100厘米,而且连续两次期末考还都是100分。另外,我们同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作业:小明身高1.5厘米,爸爸体重60克,一支粉笔长8米,一棵大树高12分米……对于这样的答案,老师们表现出来的很多是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真是不可理喻,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简直无可救药。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我想那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教学中,生活化教育还没有被提到日程上来,或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学生都是一味地坐在教室“啃”书本,没有生活的经验、没有实践的体验,他们只有唯一的标准,固定的格式,没有独特之个性的张扬,智慧之树的生长,想像之鸟的高飞,创新之花的绽放。这是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了体验式教育的不良后果。

江苏科技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展演活动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把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问题,采用多媒体方式集中地予以展现,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寓教于乐。科普互动剧是在国内外新兴的独特、新颖的科普形式。它以多个原理简单、现象明显的物理、化学实验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剧情,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是将科学知识、实验、戏剧情节等以舞台表演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使青少年学生观众感受和体验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科普互动剧拉近了枯燥的科学知识与孩子们的距离,以奇幻的实验效果和幽默有趣的表演形式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十一长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了科学的殿堂。在国庆节的当天下午,我去参加了江苏科技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展演活动,欣赏了由南京芳草园小学表演的《魔盒》。真实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魔盒》介绍的主要是一种新型环保溶剂,可以把平常非常难以处理的泡沫包装材料直接溶解,化于无形,很有意思。后来芳草园小学的同学又介绍如何把一杯清水变成一杯“牛奶”,把一杯“牛奶”又变成一杯“橙汁”,把一杯“橙汁”变成一杯“西瓜汁”。看上去很神奇,听爸爸讲解了之后,我终于明白原来是化学的力量在起作用。

我本来觉得科学离我们生活很遥远,实际上,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处处都会遇上科学的例子。除了化学反应以外,物理学、仿生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也随处可见。如我们乘坐电梯下降的时候瞬间失重,电梯快速上升的时候还有些感觉超重,实际上都是物理力学的反应;看到蜻蜓飞翔和蓝鲸在海上浮出水面的情形,原来与飞机飞行的姿势和潜艇的出没水面的姿态并无二致,实际上这些都是科学家们在研究了昆虫和海洋动物以后,利用仿生学原理的发明和创造。

因此,我觉得,在学校学习期间,如能够将生活与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习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的学科学、用科学,不但能够开阔我们作为新世纪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巩固科学技能,而且能够培养我们新世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扬我们这个年代学生的活泼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星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孕育着无数个科学真理,需要我们细心的学生去发掘、去发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是看到了苹果掉在地上,才发现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万有引力定理。

同学们,不要轻视生活、不要小看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学习过程中细心体验科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让科学走进生活,让科学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