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效益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经济效益

篇1

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不仅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途径。旅游经济效益,是指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占用和消耗同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劳动占用和消耗,是指旅游企业和部门在规划组织旅游活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占用和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即旅游成本和费用等。所谓有效成果,是指旅游经济活动的最终产出,它既包括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又包括通过旅游经济活动获取应有的利润,从而为企业发展积累资金。在一定的劳动占用和耗费情况下,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满足程度越高,旅游经营部门或企业的旅游收入越高,对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越好,则表明旅游经济效益越好。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旅游经济效益既有和一切经济活动相同的特点,又有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旅游经济效益是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旅游经济活动通常由旅行、餐饮、住宿、交通、观赏、娱乐等多种活动所组成,因而旅游经济效益实质上是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各种要素作用发挥的好坏,最终也必须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因此旅游经济效益不仅体现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及其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且还要体现整个旅游产业的宏观经济效益,并通过旅游活动及其较强的产业带动效应,把旅游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辐射、渗透到其他产业和部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旅游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

(二)旅游经济效益的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经济活动必须面向市场,以旅游者为中心。这就要求旅游经营部门和企业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必须树立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思想和观念,从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考虑,尽可能提供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这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前提。在充分满足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和利润,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因此,从以上两方面来衡量旅游经济效益,可采用以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即接待游客人数、游客逗留天数、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利润和税收、客房率、游客人均消费、游客投诉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以及服务质量等多项指标。

(三)旅游经济效益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旅游经济效益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也有量的规定性。旅游经济效益的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为取得旅游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必须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和指导下,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含量和改善服务质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量的规定性,是指旅游经济效益不仅能用量化的指标来反映,而且还能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比较作分析,发现旅游经济活动中的问题,从而寻求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旅游经济效益质和量的规定性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了质的规定而片面追求量的目标,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旅游经济发展宗旨和方向,甚至成为不良社会行为生长的土壤;反之,若只考虑旅游经济效益的质的规定性,而没有量的追求,就没有积极开拓的进取精神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难以实现旅游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把旅游经济效益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旅游经济活动健康、正常地开展,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

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既有经济、技术因素,又有政策、法律因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等。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就必须对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一)旅游者数量及构成。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和旅游服务的对象,也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前提。旅游者数量的多少与旅游活动中所占用和耗费的劳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若以较少的劳动占用和耗费,而为更多的旅游者及时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则旅游经济效益就好;反之,若为一定的旅游者服务而劳动占用和耗费不断增加,则旅游经济效益就差。因此,旅游者数量的多少对旅游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

旅游者数量及构成对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者数量的增加必然相应增加旅游收入,从而提高旅游主要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利用率,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占用和耗费,特别是表现为固定费用部分(如基本工资、折旧、管理费用等),在一定范围内会随旅游者数量的增加而相对减少,于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者数量越多,则对于每一个旅游者所花费的成本费用就相对减少,从而相应使旅游经济效益增加。

此外,在旅游者数量既定的情况下,旅游者逗留时间越长,所需旅游服务项目越多,则每个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支出就越大,于是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因此,不仅旅游者的数量规模大小对旅游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旅游者的结构状况也对旅游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旅游物质技术基础及其利用率。旅游物质技术基础是指对各种旅游景观、旅游接待设施、旅游交通和通讯、旅游辅助设施的总称。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旅游物质技术基础与旅游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关系。通常,旅游物质技术基础条件好,则吸引的旅游者就多,旅游人数多必然使旅游收入增多,而劳动占用和耗费相对减少,从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就应促进旅游业适度超前地发展各种旅游设施,尽可能配备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质技术设备和手段,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耗费,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旅游物质技术设施的利用率,而提高旅游物质技术设施的利用率,就意味着花费在单位游客上的劳动占用和耗费减少,从而降低旅游成本,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全过程涉及到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是相互联系、衔接配套的。因此,在旅游活动中能否有效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否高质量地组织和安排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就直接影响着旅游经济效益。因此,在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中,一定要针对不同旅游者的类型、需求特点、消费习惯等,有目的地规划和组织好旅游活动。尽可能在旅游时间安排上张弛结合,留有余地,保证旅游时间有效利用;在旅行线路上尽可能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提高旅游者的兴致,使其得到最大的身心需求满足;在旅游服务质量上,要礼貌谦和、服务周到,使旅游者真正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旅游业的科学管理。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最根本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离不开现代科学管理。因此,旅游行业必须科学地组织劳动的分工与协作,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衔接好、做好配套,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决定劳动生产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因而要积极安排好培训,以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旅游经济效益评价

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这也是评价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通常,对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重视对以下方面的比较分析: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成果同社会需要的比较。旅游产品作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它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有当旅游产品能够有效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时,才能实现其价值。否则,不仅不能体现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使旅游经营单位遭受损失,而且会因旅游者的反面宣传而使旅游产品失去更多的客源。因此,必须努力生产和提供旅游者满意且又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才能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成果同劳动消耗和占用的比较。作为广泛经营部门和单位,为了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必然要耗费社会劳动,占用资金,从而形成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本和费用。如果旅游经济活动只讲满足社会需求,而不计成本高低,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因此,要讲求经济效益就必须把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成果(主要是利润和税金)同劳动占用和消耗进行比较,以评价旅游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好坏。

篇2

关键词:体育旅游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消极影响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由多种经济形式支撑的,单一的经济模式不利于国家经济稳定和安全。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体育旅游经济在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拉动地区经济,将国内的旅游产业与国际社会接轨,同时丰富了国家产业形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经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对体育旅游的一味追捧和盲目的崇拜,使得旅游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一)体育旅游经济带来的直接效益

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地方的物质文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省顺应潮流,积极发展体育旅游,结合本地的优势,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自己的地区打出了特色旅游名片,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拥有了强大的优势。我们熟知的体育旅游中,很多地方旅游一枝独秀:东北每年举办的滑雪节,吸引了大量的滑雪爱好者;沿海城市则举办潜水,游泳等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发展体育旅游,促进经济的增长;随着攀岩运动的兴起,交通比较闭塞,经济落后的地区像黄山,的珠穆朗玛这些有名的山川,也转劣势为优势,发挥自己的特点,举办攀岩,登山等各种体育旅游。而自身有着深厚的体育渊源的地区,像新疆、内蒙古的那达慕摔跤大会,郑州登封少林寺举办的少林武术节,新疆的赛马、摔跤等。这些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众多的旅游者,无形中增加了消费人群,这就使得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大大增加。这点从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可以看出来,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吸引了全球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者,他们在当地的消费增加了北京的经济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只奥运期间,北京的旅游收入近40亿美元。另外,作为一项人口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当地的服务业发展,衣、食、住、行这些多方面需求使得需要的劳动力相应的增加,有助于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难问题。

(二)体育旅游经济为当地带来的间接效益

随着体育之间的交流的全球化,体育活动的举办也越加国际化,这对举办方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政府可以以举办地点为中心,广泛宣传周围的旅游胜地,民俗文化,拉动举办全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使体育经济带来的效益辐射到其他的旅游景点,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引导当地居民,根据本地特色,生产有区域特色的纪念品,促进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发展。

二.体育旅游经济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文化素质的修养已经成为大多数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因此,人们在体育旅游中获得的感受和心理上的需要也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体育旅游经济作为新兴产业,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已成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首先改变的是旅游业的传统模式,倡导和提倡生态旅游的发展。体育旅游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基础之上对自身的一个挑战和追求刺激的过程,因此,不同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它的消费群体大多消费水平较高,对心理和生理的享受更加注重,这就要求体育旅游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新形式产业形式的开发和发展。体育旅游传播的体育精神和环保理念促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他们的情感需求的满足,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产业变革,形成生态产业链。体育旅游经济在宣传和推广中也带动了传媒界的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属于看不到的产业,它的宣传需要广大媒体的配合宣传,这就为广告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三.对体育旅游经济的追捧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体育旅游经济带来的投资小,见效快,回报大的优势使得很多政府将它作为主要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向,但是,如果忽视客观规律,忽视当地的经济情况,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最终收获甚少。体育旅游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输入,如果政府不顾自身财力的限制盲目开发,就会成为当地财政决策的重大失误。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会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土地价格的增长。体育旅游的开发对当地的电力,通讯各个方面都是一项重大挑战,这要求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依托,体育旅游将不能正常发展,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体育旅游因为旅游者对刺激的追求,伴随着高危险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有关主管部门并不能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救援组织,这就使得旅游者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有力保障,最终阻碍当地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国具有众多的体育旅游资源,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时应该结合国情,吸取国外成功的经验,进一步科学开发,探索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使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旭东.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探究[J].中国商贸,2012,(05)

篇3

一、项目简介

黑龙江省海林农场位于素有"林海雪原"之称的海林市长汀镇附近,南临著名旅游区镜泊湖,北依"中国雪乡"双峰林场。与农场毗邻的旅游胜地镜泊湖是国家级旅游区,每年接待国际国内游客120万人。海林农场是通往镜泊湖的必经之地,向他们展示牡丹江市现代农业成果,树立牡丹江市新形象,是国际国内人士认识牡丹江市的窗口之一,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展示还可以提高牡丹江市各类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以上背景下,农场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建设黑龙江省海林农场"垦区北欧度假村"建设项目。旅游业在世界各地被成为"无烟工业",省委、牡丹江市委均十分重视牡丹江市旅游业的发展,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牡丹江市的一个支柱产业。

二、项目优势及其劣势

1、海林农场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的浅山区,森林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十分酷似"北欧地区",是发展农村特色游,感受田园风光、农垦人家、小桥流水的好去处。特别是近年来海林农场。在开发沼气、利用沼渣(沼液)肥种植有机作物(蔬菜、水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为发展特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可能。若精心实施好该项目,将为牡丹江市、垦区乃至全省发展特色旅游提供可借鉴新鲜经验。

(1)符合方便群众,靠近农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置平坦,交通方便;

(2)符合房屋建筑要求的地势较高,基地稳固,地形规整,并有必要的防洪、排涝设施;

(3)符合便于利用当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劣势

然而,垦区旅游开发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旅游交通不便,大多数农场都分布在十分偏远的地区,距大中城市相对较远,交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这是发展旅游业的一大障碍。在我们的认知中,道路只有一个意义,就是实现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物流运输和人员行走,所以他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水平的反应,因为只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物质进行流通,只有庞大的物质流通我们才能会达到每个地方的交流,只有达到全国各地的物质交流,这个地区才会有经济上的发展,由此旅游地区的道路建设的好坏都会在局部上影响该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而且他还会反应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而且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出现了局部的损坏现象,而且早期建设用于旅游行走的一些公路也相继进入了修正期和半修正期,这些沥青路面损坏的现象不仅会对道路的运输工具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经济损失,还会对我国的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道路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里面,为了确保该旅游地区的正常?l展,延长该地区相应的道路使用寿命,我们需要结合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其他城市的好的做法,全力的做好旅游地区路面再生适用性的工作。

三、项目战略

根据项目区的总体发展思想和战略目标,确立几大功能:有机蔬菜生产(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根据这几大功能,将度假村划分成3个区:种植采摘区,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区。

1、种植采摘区

规划种植面积500亩,其中:有机蔬菜番茄种植面积400亩(大棚种植170亩、大田种植230亩),大田种植马铃薯100亩。主要建设日光温室40栋,塑料大棚100栋,温室、大田输水管道、道路、晒水池、贮水池、引水渠、绿化等基础设施,温室及大棚用于种植有机蔬菜番茄,大田种植马铃薯。种植的有机蔬菜番茄等可供游客采摘,体现农业生态度假村的特色。

2、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区

篇4

一、宏观旅游经济的含义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篇5

一、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是桂林旅游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2008年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桂林市旅游业经历了多种严重的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桂林市旅游行业奋起抗击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审时度势,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措施。以“优质服务年”工作为主线,大力提升旅游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精心组织系列促销活动,努力恢复振兴旅游市场。多层次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提高桂林旅游影响力。积极拓展国内外航线,大力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全力办好山水文化旅游节和国际旅游论坛,进一步增强桂林旅游吸引力。经过努力,全市旅游业在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626万人次,同比增长6.3%,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2%。全市旅游客源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产品更为丰富,旅游品质明显提升,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游客满意率持续上升。

2009年,桂林旅游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桂林旅游业要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桂林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全市经济工作要求中提出:“要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化服务业,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建立基础和平台;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因此,桂林旅游行业就必须要坚定“旅游兴市”的信心,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育品牌、打造精品、完善管理、优化服务,在提高旅游发展质量上下功夫。2009年桂林市旅游业以“精品建设年”为主线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是着力提升旅游发展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旅游业不能继续以粗放经营的方式谋求生存和发展,要占领旅游市场就要不仅求新求异,而且要求精求高,这种追求才符合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旅游业必须要转变增长方式,要以集约的方式提高和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要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要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以“精品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旅游精品建设的力度,使桂林旅游产业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坚持用国际眼光来审视、用国际标准来描绘、用国内先进水平来打造旅游城市,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是桂林市必然的选择

二、桂林旅游实施精品战略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旅游产品构成仍然较为单一。桂林旅游产品多数仍属于较为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有待增加和提高。

2.高端旅游接待设施缺乏。桂林旅游接待设施大多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旅游设施不足,还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连锁旅游接待企业。

3.高端旅游市场规模较小。桂林高端客源市场开发还未形成规模,高端旅游还需强劲培育和发展。

三、深入开展桂林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的一些思考

1.结合新一轮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新型旅游项目开发,增强桂林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

高起点规划市区中部旅游、文化、商贸建设项目,加大市区沿江沿湖旅游开发建设力度,推进特色旅游街区和旅游休闲区建设,打造高效益的旅游新形式和新业态;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文化宣传展示中心、旅游休闲娱乐商贸中心,着力做好城区中部旅游文化商贸发展文章,加强旅游、文化、商贸的联动结合,提升城市综合经济效益;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桂林旅游开发项目库,召开旅游招商引资大会,以招商引资推动旅游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质量提升;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按照满足游客进出顺畅快捷,游览轻松惬意,生活方便舒适的要求,全面改善城市旅游配套设施条件;围绕旅游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加大与航空、铁路、交通部门以及各客源目的地城市的联系、沟通与协作,大力推动航线开通、铁路延伸、公路连通的开发建设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集散顺畅。

2.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加快旅游高端化进程,促进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促进旅游产品的提质升级,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国际一流旅游产品,建立健全独具魅力、特色鲜明、吸引力强、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国家游客需求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增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推进会展商务旅游发展,实现会展商务旅游新的突破。提升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培育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服务园区建设步伐,完善桂林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桂林旅游服务国际化程度,树立桂林旅游服务新形象;通过建设高端设施,提供高端产品,做好高端服务,促进高端旅游市场的开发,推动高端消费,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继续办好桂林山水文 、恭城桃花节、阳朔渔火节等一批重要节会活动,将节会活动培育成融会展与旅游、自然与人文、观赏与体验、运动与休闲、消费与投资于一体的旅游精品活动,进一步增强桂林旅游吸引力;继续推动与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方面的合作,通过举办“国际旅游论坛”和参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博鳌亚洲论坛等组织的相关会议和各种国际活动,提升桂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三、以打造精品为目标,加强旅游企业精品建设,提升桂林旅游行业整体质量

坚持贯彻实施国家、自治区、本市有关旅游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桂林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本市旅游行业质量规范,为旅游企业开展精品建设提供依据,打好基础;旅游企业要结合有关质量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本企业精品建设,要制定精品创建计划,不断完善本企业硬件设施,提高现有设施档次水平,在设施精致化上下功夫,并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旅游企业要根据精品服务要求,不断改进现有服务,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在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大力推动旅游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多元资本参与旅游企业的改造和重组。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大企业集团(如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和旅游景区集团等)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网络;制定国际航线和包机开发奖励政策,在稳定现有航线基础上,争取再开通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各1-2条。努力开通桂林至台湾包机直航航线。争取新开1-2趟始发列车,延伸拓展旅游专列和城市间、市区内旅游巴士;着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入我市,加快本市酒店与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的合作步伐。鼓励、支持国内有实力的大型旅行社在桂林设立分社,鼓励、支持外国旅游经营者在桂林成立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和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不断提高我市各项旅游业务的国际化水平;制定本地旅游精品创建标准,开展桂林市十佳旅游饭店、十佳旅游景区、十佳农业旅游示范点、十佳旅行社、十佳旅游购物店和十佳导游员、十佳旅游服务员评选,建立桂林市旅游精品体系。

四、以精品线路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优化桂林旅游产业结构

通过政府组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我市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旅游主题为特色,以优质交通住宿设施为条件,以精品景区为主要载体,形成我市各具特色、多组合、多层次的旅游精品线路体系;围绕线路建设整合资源,整合产业要素,促进配套建设,发挥线路建设带动作用。通过精品线路扩大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做强做大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在大力推广我市现有精品线路基础上,鼓励、支持旅游企业设计制定更多优质特色旅游线路。开展本市优秀旅游线路评选,推出更多产品质量好、服务水平高、市场品牌响、带动作用强的主打旅游产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今年为生态旅游主题年要求,大力推出我市生态旅游环保之旅,向社会公布一批生态旅游推荐线路,使旅游和环保更好的结合。

篇6

关键词:城市形象;旅游经济;建设方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概述

城市在常规旅游里大多数时候都充当着旅游集散地及中间传输站的功能,本身的游览功能被弱化或者干脆忽略了。事实上,城市既是休闲旅游的客源地,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及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延伸,城市的游览功能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开发,并由此树立了鲜明的城市形象以吸引游客,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一般来说,城市形象对旅游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笔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展现和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一方面可以不断地吸引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开会、购物、置业、投资,直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市民也会因此而自豪,在物质上得到回报之后也会很自然的反映在精神面貌上,从而自觉的维护城市的形象,使城市形象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城市形象是吸引旅游投资资金、旅游人才等旅游生产要素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使其投入资金、技术来开发城市的旅游项目,建设基础旅游设施。旅游的发展和投资的加入又使得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增加,促进旅游人才向城市流动。反过来,投资和人才的加入又使得城市形象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3.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旅游的一个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就等于是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城市旅游品牌。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形象品牌得到不断的加强,城市旅游的竞争立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城市旅游经济就可以得到持续的增长。

4.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开发和完善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其包括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文化设施等重要内容正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在开发和完善城市形象的过程中会自然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外具有号召力,对内具有自律力

城市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印象和评价,它自然深入和渗透到各个方面,影响到周边甚至海内外各个地区和国家。知晓和了解城市形象的主体可以从城市形象中体会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的品位等,从而决定旅游投资的方向和内容。城市的居民也会自觉的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城市良好形象也会使人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热爱和愿意发展该城市,进一步使城市形象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如何着手城市形象建设

城市形象的开发、建设和完善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建设涉及的几个基本方面如下:

1.从认识上充分意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城市的领导者要对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做出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可实施的计划,并且要出成果,见成效。其次,要引导和教育城市市民对城市形象重要性的了解,使其积极投入到建设城市形象的实践中,自觉维护城市形象。

2.积极创造良好的经济形象

城市形象和经济形象实际上是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既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条件和基础,是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个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形象建设中,人民才有更好的意识自觉建设和维护城市的形象建设。

3.在做好城市规划的同时注意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保护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影响城市形象的硬件因素,一定要抓好,努力做到在 “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特色化”中找平衡。另外,城市的建设不能忽略了文化设施的建设,更不能因为城市的建设使原有的有价值的文化设施遭到破坏、摧毁。对于这些建筑设施,应该实行保护性建设、维修。

4.努力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市民精神风貌

城市市民在建设和展现城市形象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市民是城市形象的建设者;另一方面,城市市民又是城市形象,特别是软件形象方面的表现者。因此,城市市民的素质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很大。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二是提高广大群众的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水平,三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城市形象可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高。要重视城市形象的开发,建设和维护,为不断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志勇.环境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2]裴泽生.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中的认识问题[J].中国旅游报,2002-09-18.

[3]徐德成,等.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抉择[J].地域开发与研究,1996(04).

[4]许春康.大力开发城市旅游功能 培育国际国内两大市场[J].上海统计,1996(05).

篇7

摘 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我国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较低,消费者对旅游相关法律的了解与认识现状堪忧,且许多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权利受到侵害后,并未采取合法有效的手段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都是旅游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的集中体现。要解决旅游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应从政府旅游管理方面、旅行社方面、消费者方面共同着手,从社会全方位角度出发,普及消费者的法律知识。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意识

一、我国旅游消费者基本法律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旅游消费者的“知法、懂法”现状及原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消费者对与旅游相关的法律的了解程度来看,高达42%的旅游者并不了解与旅游相关的法律(见图1)。虽然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普法宣传不断,可根据调查结果来看,人们旅游次数多了,但相应的法律意识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注:您了解与旅游相关的法律吗?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C、了解一些D、不了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我国的普法宣传不到位不无关系。普法宣传一般都由社区、基层法院等进行,主要都是由政府为主导进行的,主体比较单一,没有很好的调动旅行社、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普法宣传。

(二)消费者在权益受侵害时的“用法”现状及其原因

曾有网站对消费者维权意识作过调查, 结果显示: 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63.8%的受调查者选择“默默忍受”,而同时有近七成的消费者认为维权的成本太高。而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旅游消费者往往由于旅游时间短暂,主张权利的机会极少。旅游消费者也不愿意过多消耗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经营者屡屡侵害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当消费者在旅游中遭到侵权时,仅有很小部分的消费者会选择法律途径解决,大多都是投诉到旅行社或侵权所在的酒店等单位,而竟有28%的消费者选择接受这种侵害而不做任何处理。(见图2)

(注:当您的正当权益在旅行途中受到旅游服务行业的侵害时,您会采取的措施是?A、向侵害自己权益的旅行社或酒店等服务企业投诉 B、承认受到侵害但不做有效处理 C、向法院或申请仲裁机构审理 D、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E、采取暴力)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何其淡薄。当然这也与消费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能力以及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有关。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程序复杂,成本过高,诉讼难度过大;消费者通过自身维权经验或者媒体报道等了解到,即使诉诸法律也未必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甚至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解决旅游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的措施探究

(一)政府旅游管理方面

首先,政府部门应利用效果明显的宣传方式,其次,应指导其他部门,如社区街道居委会、基层法院、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立法律咨询站这样的基层询问机构。再次,除去社会普法来说,政府也应紧抓在学校教育中的法制教育,从学生时期培养法律意识,开展法律课堂,全面的提升新一代的法律素养。

(二)旅行社方面

首先,旅行社可以通过在与消费者签订旅游合同的时候,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详尽的解释,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予以告知。其次,旅行社可以采取将与游客旅游相关权利的法律在旅游手册上进行刊印,旅行社在进行旅游路线宣传时应当在宣传册背面或者专门留出一定的页面对比较重要的旅游法律条款进行解释宣传。再次,在旅行团出发之前或者路途中,运用广播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注意事项告知的同时对重要的与旅游有关的法律常识进行解读,并且告知游客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和解决方法。

篇8

关键词:经济增长;旅游外汇收入;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

引言

旅游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采取商品形式提供各种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各类企业的集合。旅游业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同时又是一个产业群,它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旅游业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部分,国际旅游又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本文研究的入境旅游业是指外国居民到本国的旅游活动。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入境旅游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优势行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外汇。对于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钟安石、王翠采用比较法和调查问卷法,白日荣、刘绮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山东省旅游业的对策;李阳、高媛、李莉借助国际市场占有率及比较优势指数来评价山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王珏、何君陆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阐述了促进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国联章、赖敏晖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山东省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上述研究,本文主要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尝试对山东省入境旅游业带来的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山东省入境旅游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已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之一。1998—2008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005亿元,其中国际旅游的收入达到96.6亿元,所占比例为4.82%,由图1可以看出,山东省在1998—2003年间入境旅游收入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2003年由于中国爆发的SARS疾病导致入境旅游人数骤减,旅游外汇收入受其影响较为严重;2004—2008年期间入境旅游收入虽然仍在增长,但是增长缓慢,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甚至出现负增长。从总体上来看,山东省在这十年间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而且入境旅游收入占全部旅游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

就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来看,长途交通费用无论是在山东省还是在全国的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交通不仅是联结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而且是当今旅游服务贸易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对于国际旅游来说,对于交通运输的依赖性更强、要求更高;在旅游外汇收入中购物均占第二位,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购物所占份额都有所下降,但是山东省下降的比例相对较大,这说明山东省的入境旅游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度较高。从2000—2008年的变化来看,游览收入和娱乐收入在山东旅游外汇收入中的比重增高明显,远远大于全国的比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其他构成因素,在山东省和全国中所占的份额都较为相似,这说明山东省整体上的旅游结构较为合理,这也为山东省创造更为丰厚的旅游外汇收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山东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1980—2008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数据集,原始数据资料来自各年《山东统计年鉴》。

选取山东省旅游外汇收入、山东省真实国民生产总值、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汇率作为原始数据创建时间序列,以{t_income}代表山东省旅游外汇收入序列(单位:万元),{gdp}代表山东省真实国民生产总值,{cpi}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e}代表汇率水平(美元/人民币);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我们对这四个时间序列来进行对数处理,变量t_income,gdp,cpi,e分别取对数记为:lt_虽income,lgdp,lcpi,le。

(二)计量分析与结果

1.单位根检验

传统的回归模型建立是在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假设下的,而在实际的经济现实中,多数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因此我们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先对所选取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以此来确定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可以采用相关序列图判断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从准确性角度考虑,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单位根检验是针对宏观经济数据序列、货币金融数据序列中是否具有某种统计特性而提出的一种平稳性检验的特殊方法,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ADF检验、PP检验、NP检验等。本文采用的是ADF检验,②检验结果。

旅游外汇收入、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汇汇率是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的检验值在10%的显著水平下都呈现平稳性,可以认为原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

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在同阶单整的条件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EG检验法①和JJ检验法。②本文采用的为Johansen提出的基于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即JJ检验,此变量检验适合多解释变量的协整检验。JJ检验的结果。

注:本表所有统计结果均由Eviews5.0给出,R代表协整向量的个数,数据生成选有线性确定趋势,协整方程(CE)选有截距的。

JJ检验的结果分析:在滞后阶数为2的情况下,变量lt_income,lgdp,lcpi,le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旅游外汇收入、真实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外汇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在直接建立回归模型时,得到AdjustedR-squared=0.992491,DWStatistic=1.195260,此时的拟合度很好,但是存在自相关问题,为了消除自相关,③我们采取科克伦—奥科特(CO)迭代法[7]进行自相关修正,从而建立修正后的回归模型。

注:此表所得的数据由Eviews5.0得出。

由表4我们可以得到长期回归模型为:

lt_income=1.279949*lgdp+0.913491*lcpi+1.448396*le+[AR(1)=0.387415]

R2=0.992975DWStatistic=1.673993

对建立的回归模型所得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残差在1%的显著水平下的T统计值为-4.272299(1%的临界值为-3.699871),则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整个经济模型在长期中是均衡的。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真实GDP每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28%;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45%;消费价格指数每上涨1%,导致外汇收入增加0.91%。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序列相关但是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是单向还是双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学家开拓了一种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办法,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该检验方法是由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对所选取的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

DLCPI是DLT_INCOME的格兰杰原因,而DLT_INCOME却不是DLCPI的格兰杰原因,即本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能够引起山东省旅游外汇收入的改变,而山东省旅游外汇收入却不是山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旅游外汇收入和外汇汇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DLGDP是DLT_INCOME的格兰杰原因,而DLT_INCOME却不是DLGDP的格兰杰原因,即真实GDP的增长能引起山东省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而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却不是GDP增长的原因;本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外汇汇率的格兰杰原因,即本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能够引起汇率的变化,而汇率的变化却不是本省具名消费价格指数的原因;本省真实GDP是本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外汇汇率的格兰杰原因,即本省真实GDP的变化能引起本省居本省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外汇汇率的变化。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从构建真实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汇率、旅游外汇收入四变量模型,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山东省真实GDP是旅游发展的长期原因,即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促进山东省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反映经济波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外国旅游者在山东省的消费成本的汇率对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山东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带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的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服务的层次也会得到提升,这本身对入境旅游者来说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本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外汇汇率的变化,使得入境旅游者的消费成本随之变化,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消费心理,旅游者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自己的旅游计划。

依据本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促进山东省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提出以下建议。(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入境旅游业的水平与质量,以扩大人均旅游消费额。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经济迅速平稳的增长能够促进山东省入境旅游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从而带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2)做好旅游发展规划,扩大旅游宣传,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创新旅游品牌。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而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创新,也是旅游者在选择和购买旅游产品中考虑的重要因素。山东省的旅游文化产业较为丰富,但是旅游文化宣传环节较为薄弱,因此为了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应加大相关的旅游产业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品牌,以此吸引更多的高质量的旅游创汇收入,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3)抓住人民币升值的发展机遇,努力发展国内旅游业。人民币升值将会提高居民的出境旅游消费能力,短期内也许会分流少部分原计划在国内旅游的人数,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内旅游资源瓶颈,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本币计价的旅游资源升值,这提高了国内旅游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周振东.旅游经济学: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2:13-15.

[2]钟安石,王翠.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0-22.

[3]白日荣.山东国际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3):91-93.

[4]刘绮.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8):61-62.

[5]李阳,高媛,李莉.山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J].市场与贸易,2008,(9):92-94.

[6]潘省初.计量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3-187.

[7]童光荣.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第1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7-69.

[8]罗明义,毛剑梅.旅游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实务:第1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91-124.

篇9

【关键词】旅游类高职院校 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50-02

一、 总论

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的学科。每个人所属的种族、民族、国家、家庭背景、、教育程度、阶层、性别和职业等因素的差异性导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可以将跨文化交际行为理解为作为个体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哈里・C・特里安迪斯(Harry C. Triandis)将文化背景的差异定义为文化距离(cultural distance), 他认为文化距离越大,交际时导致的冲突也越大。在众多导致文化距离增大的因素中,语言差异性显得非常重要。虽然跨文化交际学跨越了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等众多学科,但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仍以外语学习为最主要的途径,在我国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科研究的人基本上也以外语教师为主,原因正如张红玲博士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指出的有如下两点:1. 外语教学意义本身不仅在于帮助学习者学习一门语言,掌握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一门不同于自己母语的外语,学习者可以开拓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去感知和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并在各种跨文化交际情况下,能够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做到恰当有效地进行交际。外语教学的这一优势是由语言与世界观和思维,语言与文化和交际的关系决定的。2. 外语教学工作者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他们不仅已经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和文化能力,而且早已认识到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二、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在我国,很多文献表明不少外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虽然此类文献大多都针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但是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元素也逐步引起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把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旅游类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与旅游相关的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学校,毕业生进行涉外活动的机会较多。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工作单位统计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会在与旅游行业相关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工作。此外,随着我国教育行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该校境外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加。然而国内的外语教学长期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外语教学当作知识的传授,这必然有悖于语言本身作为交际工具这一特质。Lixian Jin和Martin Cortazzi,归纳总结出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外语教学的模式。中国的外语教学模式以传递知识为核心任务和教学内容,而西方外语教学则是发展交际能力,强化语言功能。

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国式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将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中心,认为语言最重要的是掌握语法和词汇,所以学生普遍出现语言听力和口语水平大大低于词汇和阅读水平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或实习中明显感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存在较大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由此可见,就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而言,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传授语言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相结合,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当前,学界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其所包含的方面有不同的解读。Jolene Koester 和 Margaret Olebe创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行为评估等级(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BASIC),其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八个方面:体现尊重、求知倾向、移情能力、交际驾驭、事件行为能力、关系行为能力、 模糊性容忍和交际性态度(杨盈、庄恩平,2007)。陈国明(Chen)则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个人品质、交际技能、心理调整能力、文化意识能力这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由四个小方面构成。Myron W. Lustig和Jolene Koester 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境、适当性和有效性、知识、动机和行为。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心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的核心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应包含多个层面:1. 对各种不同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2.对异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3. 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高一虹,2002)只有在建立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加强外语教师培训。目前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态度和实践等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主要问题:a.教师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肤浅;b.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意义和目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c.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外国文化的掌握随心所欲地对待文化内容,缺乏系统大纲的指导;d.文化教学内容以外显的文化行为和零碎的文化信息为主,深层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的动态特征被忽略;e.教师缺少文化教学培训。(张红玲,2007)因此,针对教师的培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教师自身要意识到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模式是随着外语教学本身的发展进步和全球各文化群体间交流的日渐加深而产生的,因此,外语教师要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

(2)使教师掌握跨文化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手段。对于所有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学思想的贯彻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指导。外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而且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跨文化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教师自身要树立跨文化学习意识。笔者认为这一点是对外语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培训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以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本身不可能对所有文化都精通,甚至不可能非常全面地掌握某一种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文化教学活动中自身要建立起跨文化学习意识。在课堂上要灌输给学生自我学习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跨文化交际教学或培训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a. 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b.分析原因的训练。c. 提高文化敏感的训练。d. 改变认知行为的训练。e. 体验型的训练。f. 互动式训练。(贾玉新,1999)从以上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论使用任何方法,只要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下,教师都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只是教学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因此,教师有必要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教师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教师只能够帮助建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而要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适当性还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达到。

2.公共外语课程教学革新。前文我们已经提到,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多直接进入旅游公司、度假休闲中心或酒店,或者进入到与旅游酒店相关的其他行业如旅游电子商务、航空服务、文秘、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艺术表演等。如果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拥有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对他们职业发展会大有裨益。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公共外语课是他们学习外语的主要课程,也是学校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使外语成为一种可以灵活运用的交际工具,实现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必然涉及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估与测试等方方面面的革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受训者是课堂的中心;教学内容以目的语为承托、文化主题为基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主题讲座、课堂辩论等,同时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互联网优势,搜集各种视频或音频资料,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同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3.学校开设专门课程讲授相关知识。除了刚才提到的利用公共外语教学课堂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外,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开设选修或必修课,如英语学习背景知识、目的语国家概况、交际能力、影视欣赏、国际关系等课程使学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与文化相关的某方面知识,辅助他们更好地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学校应重视国际化办学,提供良好环境使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学校国际化办学包括很多方面,如与海外高校的学术合作、师生交流、招收留学生、境外实习或就业等等。通过开展国际化办学,学校聘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外籍教师在学校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教学或学术活动,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或者以交换生、境外实习等方式外派学生出国。学生通过亲身接触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或者到国外身临其境地体验当地文化,获得最为直接的跨文化交际体验从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总结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导向的语言培训教育是旅游类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中西教育模式的比较及交际能力的构建理论,提出了四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要求,除了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训练,教师本身也需要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际培训技巧。此外,学校管理层以至于整个社会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配合,因此,这项任务是艰巨且复杂的。

参考文献:

[1]李明洋.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9):114-116。

[2]杨静怡. 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5):119-121。

[3]梁丹. 探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9):37-39。

[4]罗颖德. 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0):32-34。

[5]杨盈,庄恩平. 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6]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篇10

关键词:经济效益;不确定因素;敏感性分析

规划方案经济效益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严格来说,凡影响方案经济效益的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但事实上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选择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在方案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动具有相关性,如产量、销售价格,产品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利润。所以方案确定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即分析多个确定因素的变动对林业局经营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实现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效益功能改善。

1 选择分析的不确定因素

林业局的经济效益是由局各行业的全局经济效益、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收支所决定的。如果各行业的全民经济指标发生变化,或期间费用、营业外收支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效益。

亚布力林业局主要的全民效益行业为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济和森林旅游,所以,现方案选择将林业局的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和森林旅游的全民经济指标作为分析的不确定因素。

2 确定分析指标

方案选择将林业局各行业的全民经济指标作为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即各行业产品的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四项经济指标;各项不确定因素的指标数值以2008年方案的规划值为参考比值,变动率为正负10%。

3 各行业不确定因素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3.1 木材产量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木材产量增加10%,即产量由原来90000立方米增加为99000立方米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84.5%,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到只亏损77.2万元;当2008年木材产量减少10%,即产量由原来的90000立方米减少为81000立方米,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84.5%,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增加到亏损916.1万元。

3.2 木材生产产值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木材产量增加10%,即产值由原来的8550.0万元增加为9405.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127.4%,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增加到盈利136.06万元;当2008年木材产值减少10%,即产值由原来的8550.0万元减少为7695.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127.4%,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变为亏损1129.34万元。

3.3 木材生产总成本变动对林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木村生产总成本增加10%,即木材生产总成本由原来的2132.64万元增加为2345.9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42.9%,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变到亏损709.9万元;当2008年木材生产总成本减少10%,即木材生产总成本由原来的2132.64万元减少1919.38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42.9%,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为亏损283.4万元。

3.4 多种经营产值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多种经营产值增加10%,即多种经营产值由原来的5000.0万元增加为5500.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72.3%,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到亏损191.38万元;当2008年多种经营产值减少10%,即多种经营产值由原来的5000.0万元减少为4500.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率为-72.3%,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变为亏损1191.38万元。

3.5 森林旅游产值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森林旅游产值增加10%,即森林旅游产值由原来的260.0万元增加为286.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5.2%,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到亏损470.64万元;当2008年森林旅游产值减少10%,即森林旅游产值由原来的260.0万元减少为234.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5.2%,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增加亏损522.64万元。

4 对敏感性分析结论

在同样正负10%变化率下,经方案数据分析结果得出木材生产经济指标的变动对方案经济效益影响最大,多种经营变动的影响次之,森林旅游变动的影响最小。

所以木材生产的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林业局的经济效益。在本方案中,对规划其内的木材产量进行了大幅度调减,使得方案在规划期内林业局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亏损现象,而且,随着木材产量的逐年调减,林业局企业经济效益的亏损现象更加严重。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首先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和森林旅游的新上项目,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提高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林区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本方案的有效实施,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林业局相关的扶持补偿政策,加大天保经费的投资力度,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采伐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