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理解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文化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文化心理机制;四维养成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11-0054-04
跨文化能力培养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应以“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近十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频频改弦易辙,课程建设成绩斐然,但课堂教学效果却仍不容乐观,从而并未引发外语教学的质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教学。外语教学既是两种以上语言及其文化(本土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跨文化活动,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和文化创生活动。这就要求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
关于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能力,目前尚未有确切定义。我们认为,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外语教师在特定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所掌握语言知识(本土语和目标语)、认识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而达成这两种语言及所承负的两种文化之间的融通和本质规律的教学思维活动过程,是利用原来的知识与经验,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把握认识对象的综合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是指外语教师在文化觉醒基础上通过对外语教学中本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异同性的认识和辨析,运用文化隐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手段将其活化于具体外语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外语教学目的而形成的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理解能力。这种跨文化理解能力包括跨文化洞察力、跨文化直觉力、跨文化思维力和跨文化解释力。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对话、理解、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知识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语言教学的特点使得大学外语教师应经由对自身文化觉醒意识的认知、对学习者文化觉醒意识的推动、对异同文化的发现与整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互动,最终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这种跨文化互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工作和社交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能够进行,就在它必须建立在个体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之上。这种跨文化理解能力也是一种国际理解的能力。既包括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教育,也含有知识视野、认识能力、道德品质、信息处理与沟通、心理素质与团队精神、应用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因此,外语教学的特殊教育环境及其活动必然要求大学外语教师具备很强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二、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文化机制
外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在一定的教育文化场域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这个场域是由弥漫着文化的三维(物理场、社会场、心理场)空间所构成的综合性环境。除了学校、课堂这个相对固定的物理空间外,文化场域主要由两方面所构成:一定的社会人际关系及其所从事的文化活动:个体的文化心理过程。对于大学外语教师来说。前者表现为“社会性跨文化交际活动”,后者表现为“个体文化心理活动”。
首先,跨文化交际活动是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形成的表层文化活动机制。外语教师的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分为职前和职后两部分。大学外语教师的职前跨文化交际活动指的是他们所接受的职前跨文化教育。而职后跨文化交际活动指的是他们所从事的职后跨文化教育实践。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都发生在他和教师或他和学生之间,都发生着两种以上语言及其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活动。这种活动如图1所示。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就是在这种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其次,跨文化心理活动是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形成的深层文化心理机制。跨文化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跨文化认知,在文化体验中产生跨文化情感,从而达成跨文化理解。因此,跨文化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跨文化感知、跨文化思维也有跨文化体悟和跨文化创生。图2表明了外语教师跨文化的心理活动过程。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感知”是两种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传承与吸融的双向动态过程。“跨文化思维”与“跨文化体悟”是由文化认知升华为文化情感的心理活动过程。大学外语教师通过了解、感知、接受不同文化逐渐生发对异质文化的好感进而产生浓厚兴趣,最终在心理上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跨文化创生”则是在长期跨文化感知、跨文化体悟等之后的“豁然开朗”,即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创生。
三、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养成的四维模式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多维体系,不仅需要具有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和对不同质文化的强烈情感,需要具有跨文化的领悟和深刻理解以及对本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中蕴涵的丰富隐喻的直觉把握,还需要具有从事跨文化活动的能力即文化交际能力。文化觉醒、文化理解、文化隐喻和文化交际便构为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养成的四维模式(见图3)。
首先,文化觉醒是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养成的内在前提。教师的“文化觉醒”是其自觉地对自身的教学文化作理性反思的一种内在需求,目的是要唤醒其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觉醒既是意识的改变,也是行动的方案。意识与行动相互作用。现实大学外语教学生活中,外语教师很多时候并没有文化批判和文化反思意识,更谈不上文化自觉意识,而是怀着“从众心理”,以“习惯成自然”态度埋首于日常语言教学。这种外语教学及其教师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跨文化诉求、诠释本土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达成跨文化教学的目的。因此,文化觉醒、文化自觉意识应成为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形成的第一个维度。
其次,文化理解是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养成的实践基础。文化理解既是跨文化活动的关键,也是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核心。文化理解强调语言与文化通过对话产生意义。因此要求大学外语教师不断将异质文化输入知识与本土文化知识及自身已有经验进行综合生成意义,意味着本土语文化、目标语文化及个体文化积累三者的互动与融合。这一过程使得教师的文化理解能力不断得以发展和提升。外语教学中文化理解的关键在于本土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双向互动,吸收与同化,最终形成独特的双文化甚至多元文化的耦合。文化理解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的交流融汇,使处于本土文化土壤中的外语教学既诠释、转述目标文化又兼容、转化目标文化,走向跨文化理解。大学外语教师运用差异智慧寻求不同语言文化的同异,从点滴文化内容教学中积累对于外语教学的独特视角和风格,形成不同层次的文化理解,应对不同文化教学的需求。无论是从语言视角向文化视角的延伸,从语言技能向文化素养的拓展,还是从吸纳文化向融合文化的提升,文化理解均至关重要。
再次,文化隐喻是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养成的环境氛围。文化隐喻是语言中的一朵文化奇葩。大量蕴涵丰富、饱含异域特色的隐喻流淌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是我们进行有效外语教学的切入点,更是形成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潜在文化氛围。隐喻的本质内涵是通过某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Lakoff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嘲隐喻能将枯燥的语言文字符号知识学习化做充满独特异国特色意蕴的文化比较学习。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大量存在。如:“经济滑坡”、“文化沙漠”、“黄金时代”、“Stone-deaf”、“Crystal-clear”、“Shoulder-high”、“Life is a joumey”、“Anger is fire”等等。外语教学的本质特点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能通晓本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异同。还要能从语言现象着手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最终达到融合文化异同的跨文化互动教学本质。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本质赋予隐喻以广阔的空间,从词语的产生、发展到语言运用均具有隐喻特性。它将或具有文化共性、或喻体相同本体相异、或喻义相同喻体不同的种种双文化隐喻现象变为跨文化认知的一部分。因此,如何运用隐喻向学生传述母语和目标语中对应的源域和目标域,从而获得跨文化体验进而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值得外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跨文化 英语口语 高中
随着我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对英语方面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一直都是英语教学工作中非常薄弱的环节,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把教学的重点的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及对学生笔试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低。另外,绝大多数的教学工作者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应用并不十分重视。
一、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效果调查比较
笔者对本校高中二年级教师和学生就习语、身势语、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展开测试以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①在习语方面,老师使用停止手势让学生停止朗诵,示意学生进行下一项教学活动,学生会意老师意图,停止朗诵,开始进入课堂状态;老师打开课本,开始讲授本节内容,并书写板书,学生则一脸茫然的看着黑板,等待老师讲授知识;老师讲解本节内容,遇到重点和难点时就稍加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学习,低头看着教材,只有少数学生看着老师,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结束课文,老师提问是否有问题要问,学生则面无表情,没有任何人提出问题。②在身势语方面,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学生埋头看着课本,老师双手放在讲台上,和学生交流互动很少;老师使用图片海报等辅助教学时,学生对老师辅助教学工具表现出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使用一些强调性指示动作时,学会了解老师意图,注意力会稍加集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不眉头深锁看着学生,要不就是低头翻看教材和教案,当老师看着学生时,学生则表现为紧张,回答问题则语速过快,老师不看学生时,学生则向旁边同学求助或者翻看课本。③在文化内涵方面,上课之前,老师随意的向学生说“class begins”,学生则懒散的站起来说“good morning teacher ”;老师开始讲解新课,学生面无表情等待老师讲课,老师讲解新单词,学生则不加思考的看着新单词;老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诵单词,学生在朗诵单词时并没有把注意力投入到朗诵单词中。
在应用跨文化知识后,对学生和教师再次展开研究调查发现,①在习语方面,老师面带微笑使用停止手势让学生停止朗诵,学生看到老师表情,很快恢复平静;老师翻开课本讲解本堂内容之前,引用一个习语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学内容,学生感到新鲜,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在遇到难点是,老师除了讲解重点知识外,还让学生讲解深层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听课期间感到无比轻松,紧跟老师思路,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解文化知识;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程,等待学生提问问题,学生则表现十分活跃,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问问题。②在身势语方面,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适当的加入手势动作,学生看到老师的动作,认真听着老师讲解;老师使用精心挑选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学生看到精美图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地等待老师讲解。学会回答问题时,老师面带微笑,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得到老师鼓励,充满信心,自信的回答问题.。③在文化内涵方面,老师在上课之前声音洪亮的向学生问好,学生被老师的情感感染,响亮的答复老师问候;老师讲解单词时如“dog”时,并向学生讲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狗还是忠实、幸运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狗却却是贬义词,并讲授一些趣闻轶事。学生被老师讲解内容吸引,课堂内容变得充实,课堂效率提高;老师让学生朗诵单词,学生认真大声地朗诵,并和周围同学相互交流讨论,认真探讨每一个单词。
二、提高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措施
要想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阅读材料中融入跨文化知识,老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添加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并利用西方文化知识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著名的英语作品,让学生从这些经典的作品中了解西方文化,培养英语学习的情趣,进而应用经典作品中的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口语能力。②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理解英语词汇的深刻含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老师讲解的知识就够了,并没有考虑到其他学习英语的途径,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全面的,例如一个词汇就有好多种汉语意思。所以学生在课外要通过其他途径有效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③将跨文化知识应用到课堂内外活动中,丰富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重要手段,因此老师在进行口语能力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结合跨文化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④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英语口语讲座,让学生从讲座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英语演讲比赛,选择和跨文化相关的主题,让学生提高口语的能力。⑤组织学生看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英语电影,举办电影模仿秀活动,让学生从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上感受到跨文化带来的魅力,进而提高自己英语口语能力。
三、总结
英语口语的教学不仅仅是讲授英语语言,同时也是为了交流情感、传递信息、以及文化传播。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恰当的语言应用十分的重要,跨文化交际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27-02
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困惑:学生能熟记英语单词,语法也掌握得不错,但不知道美国南北战争;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是爱情的象征,却不知道这两个人物出自于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大学生喜欢过洋节,在万圣节时买搞怪面具,却不知道万圣节到底是何来历……。对于英语的习得,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掌握四级要求的四千五百词汇和语法?还是提高语言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说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似乎不够全面,但是,任何对语言的定义都不会否定语言的这一重要功能。我们要利用这一工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无疑是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理应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人情的总和。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肤色,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文化是社会成员共有的。即使某个人掌握了特殊的行为方式,如果不为广大的社会成员认可并共有那就不是文化。文化是传承的,是社会遗产。由于文化的传承,使得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包含了历史的积淀。
交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交际是多个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的连续过程,当各个构成要素出现文化差异时,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交际不是在真空地带进行的,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展开。因此,交际的过程和各构成要素会不断地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文化的差异表现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文化差异越大,跨文化交际时发生困难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了解双方文化差异将有助于减少误解和歧义,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成功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文秋芳(2005)认为“交际能力既可以指母语学习,也可以指外语学习。与母语交际不同,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文化差异……为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具有针对性,因为这一概念包括了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胡文仲、高一虹(1997)指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在微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能力”。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单位各个层次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从语言技能来看,它包括听、说、读、写、译。在中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能力”,主要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宏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标是“社会文化能力”,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加工社会文化信息,使人格向更加整合、潜能发挥更充分的方向发展的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扬弃贯通能力,而扬弃贯通能力又包括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整合能力。
理解是认识和情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习和体悟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通常所说的“跨文化意识”便是对另一文化的理解能力。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理解能力的学习者对新的文化有着理性的洞察力和感情的移情能力。“评价能力”是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进行理性评判的能力。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评价能力的学习者不仅了解某一文化,而且能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接收文化信息。同时,他对自己的文化归属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偏见有着清醒的意识。“整合能力”使学习者能够将新的文化信息与已知的文化图式相结合,成为自己人格中的有机整体。如果将“文化”看做是人的“精神食粮”,那么就不妨把“理解”看做“摄取”,把“评价”看做“消化”,把“整合”看做“吸收”。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因为“文化”这个概念几乎无所不包,而“交际”的过程非常复杂。要想挖掘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所有要素几乎不太可能。以胡文仲、高一虹和文秋芳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是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文秋芳第一次明确区分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是对以往交际能力模式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而胡文仲、高一虹的“社会文化能力”概念更是对一般意义上“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扩展和深化,把外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延伸到通过对母语文化和异文化的理解、评价和吸收而达到的内在人格的整合和完善。如果说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的话,那么,“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它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与人的素质培养这一整体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外语教学
全球化发展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授语法、词汇、语音,还应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考虑外语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外语教育应是跨文化教育的一个环节。美国21将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为5个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这些目标可具体概括为:运用外语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这“5C”的目标都体现了文化理解的重要性。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大量文化内容的习得而实现的。所以,学生除了学习语言系统外,还必须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当然,文化知识包罗万象,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能掌握某一语言所有的文化知识。因此,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利用工具书、网络等手段去查找所需的文化知识,并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然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之又对文化施加影响。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将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渗透于外语教育之中,强调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强调学生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传统,加深国际间的理解,而不应把语言仅仅当做是一种符号系统来学习。
胡文仲(1994)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换言之,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使两者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讲解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英美文化进行讲解、阐释,使学生习得英美文化。②情景渗透法。按照英美文化规约进行语言实际交流,特别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图片、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情景式的感受。③阅读分析法。借助英美文学作品和期刊、杂志、报纸习得英美文化。
四、结束语
作为英语教师,同时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身份。英语教师既是母语(汉语)文化背景中的成员,又是目的语(英语)文化的习得者与传授者。在英语教学中,这两种文化身份有时或许不一致,但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动态的或者说是互动的。这种双重身份不仅不会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反而有助于教师在传授异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教师只要持之以恒,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凡、Stephen L.J.Smith .文化碰撞――中国北美人际交往误解剖析[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3~25
2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71~73
3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6
4 杨宏.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6
篇4
关键词: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大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持续发展,不断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就要专业突出、文化融合,不但传授专业技能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社会集团成员之间共有的意识。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国家的语言承载着这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信息,从来都不可能脱离文化孤立地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言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交流,因此,学习一门外语,掌握运用外语的技能,就要不断累积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这样才能提高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可以定义为:运用有限的知识,在各种场合有效地、得体地、正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把握好其内涵,了解学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遵循的原则,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着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跨越语言的障碍,打破文化的壁垒,实现交流和沟通。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内容
我国学者贾玉新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得角度来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文化观念与文化习俗的差异,对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2)以最少的损失和曲解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3)在适当程度上顺从别人并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以促进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成功进行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三、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运用课堂上的文化导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积累文化知识。
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多是成绩平平的学生,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级分化严重。学生从中学以来一直受传统语法教学的影响,认为学英语就是背背单词,读读课本,记记语法,做做习题。这种局限在语言层面上的英语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视英语学习为一种煎熬,导致语言知识欠缺。这种知识结构的缺憾也影响和束缚了对外族文化的接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文化达到让学生直接了解语言使用的环境。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必须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空洞、抽象、不好理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阅相关知识并加以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积累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质
虽然高职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师资力量也大为增强,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师资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视野,认为英语教学就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这样一来就形成重语言形式而轻社会文化因素现象。因此教师平时应多阅读一些反映英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内容的书籍及报刊杂志,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东西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观念差异,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心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改善英语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学生一般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接受,却忽视其语言文化的综合运用。虽然有些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强,但在这种跨文化理解能力上却普遍较弱,如对商务交际时的交际策略、交际规则以及礼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比较少。因此,对于教师,要不断自觉地开发多种教学渠道和方式,重视文化氛围的营建,在课堂内加入大量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方式,如情景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表达功能。这种场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能从容应对,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失败。
四、结束语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将越来越频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适应“文化多样性”的需要。相信伴随着高职英语教师们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文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国家标准;跨文化交际能力
[DOI]10.13939/ki.zgsc.2016.51.143
1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流利的语言能力和熟练的商务知识是促成商务交易的必备条件,但实际上,商务活动不仅体现在国际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更是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很多语言和商务能力都比较卓越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会发现达成交易并不是那么简单,常常会因为文化差异闹出不少笑话。比如,和美国人进行商务谈判,中国人会比较谦忍,讲究“面子”,常常会寒暄一下再迂回进入谈判主题;而美国人会比较直接,不喜欢试探,迅速进入谈判主题。因此,若欠缺文化背景知识,谈判双方很可能会产生意识观念冲突,导致交易的失败。
商务英语专业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所以,商务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必备的语言和商务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在当前的认知以及环境中很多教师及学生对此认识不足,因此无论在商务英语教学还是在英语商务知识方面,不足之处尤为明显。正确的商务文化理念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差异性的理解,这也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
2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
2015年年底,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商英国标》)。在《商英国标》的指引下,各大高校都在纷纷调整本校的商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努力实现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商英国标》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五大能力要求: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各高校注重跨文化交际模块课程的设置,要占总学时的5%~10%,可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谈判、英美文化、英美文学等课程。因受培养规格、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的限制,各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可能会着重英语知识技能和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课程,对于跨文化交际模块的课程则能少就少,甚至忽略不计。这样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不能得到系统的培养,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3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1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在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花费精力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并没有深入讲解文化背景差异。因此,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应该夯实自身能力,补充文化背景知识。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是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只有先会,才能从教。因此,除了母语文化,教师应当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熟悉异国的文化背景和行为模式,学习跨文化交H理论和实践,多做双语对比研究,尽可能在教学中加大文化差异的介绍与讲解。
其次,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跨文化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到英语国家学习,或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对异国文化理解得更加透彻,并在课堂上作为案例让学生学习。
3.2 转变教学模式,加强文化知识教学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一直都是采用灌输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也会逐步下降。在课堂上多传授一些文化差异知识,组织一些跨文化商务活动,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上升。
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课堂上可以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项目任务,自己独立或分组收集资料、案例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课堂参与机会,能把所学的知识使用在商务活动中,提高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3.3 丰富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自学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导入跨文化意识,丰富自己的文化教学素材。如今网络的四通八达使得国际信息的接入更加便利快捷,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在线视频、新闻、脱口秀等节目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感受异国文化差异,提升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感。
此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除了在课堂上传达跨文化信息之外,还要带领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多提供一些学习英语的网站,让学生课下多接触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报纸书籍,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3.4 利用学校或地区平台,增加学生实践经验
商务英语既然是为国际交流服务,那在平时的实践或实训课上就可以加强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实战经验。比如,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教师就可以在实训时要求学生与外国客户进行实际交流,规定要完成的任务量。学生暑期实践,就可以鼓励他们去参加广交会或一些商展活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3.5 设置跨文化交际课程群,用学分激励学生
若想深入了解跨文化交际,就需要学校系统地为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做好实践训练。对于课程的设置,可以将跨文化商务交际作为专业必修课,也可适当增加一些专业选修课如英美文学,鼓励学生选修相关课程,增加学生的兴趣。
4 结 论
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远远超越语言本身,已成为影响交易顺利进行的一个重大因素。若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避免与异国文化产生冲突,就要在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理念,才能实现国际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再侠.加强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安徽文学,2011(2).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97-01
一 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体现
所谓的国际理解教育,是指随着不同国家、民族与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而出现的理解他国与让他国理解本国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个人价值观与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具备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并开始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做出价值判断,但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的判断往往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国际理解精神和态度,挣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束缚,从国际视野去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国际责任感,提高国际意识。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教育中有重要的体现,就高中英语教材的选材而言,它从不同侧面去体现了英语国家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理解异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二 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现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并未受到高度重视,高中英语教育中过分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还是以高考为指标,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淡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掌握,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进行一系列知识点讲解和大量的习题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国际意识的培养,也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交际体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国际理解能力与态度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体验中才能形成,导致了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水平较差。此外,在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中忽视了英语的表达,对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理解较为片面。
2.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英语教育以高考为主要目标,高中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进入大学,因此英语也就被当做一种工具;其次,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英语学习时潜意识运用汉语的思维进行理解与表达,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受思维方式的局限,使得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没有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此外高中英语教育中老师片面依赖于教材和课堂,老师的国际视野缺失,学生多元文化体验就受到限制;最后高中英语教育中缺乏国际理解教育的语言环境,缺乏多层次的信息与情感交流,学生的英语交流仅限于课堂,使学生缺乏对国际理解的能力与态度。
三 加强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对策
1.拓宽学生的交流途径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与交往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英语交流,拓宽学生的交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国际理解教育服务,运用录音、录像资料及各种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进行国际理解与交流的渠道,或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听课与交流,深化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人际交流关系。
2.英语教师要注重国际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全球意识,将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渗透在学习中。不仅仅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在课堂上加强英语交流,让学生进行体验,在交流中体验异国文化,形成国际理解能力。
3.革新高中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
改革传统的以语音、语法、词汇为主的英语考查方式,适当减少英语客观语法知识题,增加英语语境应用的试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要增加英语活动考察,学校组织民族文化讨论与评价,或进行异民族风情演讲,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提高国际理解能力。
4.引进外籍教师,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
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外籍教师资源,加强学生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国际意识,同时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进行认识,加强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社交规则等的直观印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跨文化组织与管理沟通问题的关系性分析
(一)跨文化组织管理沟通的内涵
跨文化组织沟通,也可以称为跨文化沟通,是指在跨文化组织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知识和情感的互相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影响跨文化组织中沟通的因素主要有:感知、偏见和成见、种族中心主义、语言、翻译、非语言、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休克等几种因素。跨文化组织沟通的目的主要是,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使不同形态、不同氛围、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使用共同的行为准则,以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生活质量,解决交往中的信任和理解障碍,从而使企业的潜力和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
(二)文化与管理问题的共生性
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是相生相伴的,一个企业的周边文化的发展方向、方式、模式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管理的发展,而管理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如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形成后的企业文化就成为文化的“亚文化”。从文化与管理的共生性上说,世界上不存在最佳的管理方法、思想,只有与文化背景、企业成长情况最佳匹配的管理。
二、跨文化组织产生管理沟通问题的根源
第一、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由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差异。笔者在这里举一个手势语以对此说明,在美国“OK”的手势代表着胜利和友好,而在巴西文化中,“OK”手势则是最下流的手势。一个手势,本来没有其他的意义,它仅仅是一个手势而已,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下它就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
第二、由于文化的差异性,致使跨文化组织之间,跨文化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在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常常会因各种原因,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等等各种沟通障碍,在沟通和跨文化沟通中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言语和非言语方面的障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每种文化都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跨国企业中,员工来自全球各个国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往往会在他们沟通时产生阻碍。同时,不同的文化习惯的肢体语言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非话语交际方式。而同一个动作或姿势在不通的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这对于跨文化组织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障碍。
2、信仰与行为方面的障碍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也就是,一个人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诸事物在他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即使在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中成长的人,他们的价值观也不一样。不同的信仰所带来的个人行为也是不相同的。
3、文化的多样性而产生的障碍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不同的定型观念,例如微笑在中国被认为是友好、亲切的,在购物时,售货员道声“您好!”同时伴随着温暖的微笑,你肯定会觉得,这个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很好。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德国,这个购买者会被售货员吓走,甚至认为她是不正经的女子。同样,在跨文化组织中,这种定型观念在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中都会产生障碍,使得他们无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跨文化组织出现管理沟通问题的消极影响
(一)语言障碍
在跨国企业中,公司中的员工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就使他们在沟通中产生了语言障碍。我们想象不出,在一个没有沟通的公司中,企业如何运作,任务如何布置,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如何相处等等。这些无疑都会使企业无法正常运作,继而陷入瘫痪。
(二)信任危机
什么是信任?新华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信任:相信和敢于托付。”这不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说明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如果员工与员工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员工之间就无法达到很好的沟通,在工作之中必然午饭很好的合作,这无疑是会损害公司的利益的。然而,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员工就很难对公司产生归属感,无法全力以赴为效力,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
(三)目标不统一
在企业发展中,统一的目标是企业前进的方向。然而,在跨文化组织中,由于企业中的员工、领导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工作态度等都不同。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行为目标,甚至产生背道而驰的目标。那么,统一的目标就难以建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四)信息转换失真
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在传递过程由编码、解码、传递渠道、反馈组成,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使信息的传递失真。就拿“OK”这个手势语来说,不同的文化下,他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些失真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会造成企业中潜在的危机,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综上所述,跨文化企业中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企业产生着相当深远的影响,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正视并处
理好这个问题。
四、跨文化组织沟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跨文化理解是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前提条件
跨文化理解不仅包括理解他文化,更要对他文化移情。公司可以举办一些联谊活动,促进公司内部的员工相互了解,并提供国外考察机会或他文化培训课程,帮助他们理解他文化,从而更好、更有效的与他人沟通,将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减少到最小。
(二)识别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企业中,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沟通,并提高沟通效率,我们必须正视文化差异,并能够识别它。这样,才不会在工作或合作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使得企业的利益受损。
(三)选聘合适的海外经理
高素质的海外经理,有时候能够很快的融入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并能够根据自己员工的特点对员工之间的文化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企业的本国员工和海外员工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使公司能够很好的适应本地文化,为企业的本地化做好基础准备。
(四)强化语言培训
语言是员工在正面沟通时非常重要的沟通手段,对员工进行语言培训是加强员工之间沟通的第一步,只有语言无障碍才可能逐步消除语言差异。
篇8
[论文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文化教学指通过文化融入、文化体验、文化反思,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平等、开放的跨文化观念,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与交流工具,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之一。而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语言习得的重要体现,也能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新《英语课程标准》更是凸显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力图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从而使他们能利用这些语言技能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大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平等、开放的跨文化观念,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然而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极为关注学生词汇,语法等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
一、结合富有文化内涵的模块话题融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以含有丰富信息的话题为载体。所以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用素材来融入文化教学。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外研版的《新标准英语》就以模块为单位,不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了较为新颖务实的题材,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更重要的是,每个模块的题材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为我们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开展文化教学提供了契机,使文化教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以外研版《必修教材一》为例,Module1选取的题材为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包含了美国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文章,教师可以对这些素材加以利用,从而激发学生贴近语言、学习语言并使用语言进行文化交流的兴趣。而外研版《必修教材四》 Module 3则选取了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这一话题, 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使用不同的身势语言相互问候,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人们礼貌、有好地交流。这一题材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能热爱本国文化,尊重他国习俗养成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
二、聚焦Cultural Corner,开展多种活动,体验文化交流
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授的过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理解文化的差异,但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发现、理解、体验才能真正有所得。
《新标准英语》的每个模块中,均设置了cultural corner作为辅助阅读材料,这一部分深化和拓展了本单元的话题,突出体现了中外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可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我们开展文化教学的极好载体。例如,在《必修教材一》中,Module 1的Cultural Corner 通过美国学生的来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美两国的中学教育系统的异同。《必修教材二》 Module 6的Cultural Corner则通过阅读文章Steven Spielberg-Film Director,让学生了解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及其主要电影作品,旨在让学生大致了解并比较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影视方面的主要情况、特点和风格,并学会通过影视作品学习语言,了解文化。教师可以聚焦这些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自主参与其中,体验文化交流的魅力。例如: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或已构建的友好学校平台,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学生写回信或发出电子邮件,可要求学生制作学校宣传册,电影海报,可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并作出报告等。教师还可将“设问权”还给学生,即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利用各种资源,在分享、交际中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这些环节中亲身体验,思考并实践文化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与交流能力。
三、开展文化反思,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篇9
论文摘要:21世纪,各国在经济、政治、卫生、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机会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一、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21世纪,地球已成为人类群居的村落,不同肤终·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像“村民”一样朝夕与共、息息相关地同生存、同劳动。这种变化使得外语学习的目的,外语教学的目标、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迈人了一个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因特网上快捷便利地交换信息。据报载,全世界互联网中85%以上的信息,是用英文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的建立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外语学习的目的,现在是作为交流的工具,为生存生活本身而学。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英语专业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跨文化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我们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7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浙江大学1993年的调查,社会上对本科毕业生听、说、写的要求分别为67.25%、71.11%和61.480,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人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现在学习英语的人数庞大,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感兴趣,各个高校的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及精力都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各种英语等级或水平考试中也屡获佳绩。但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繁。传统英语学习是一种“应试性”的学习,使我们陷人了纯知识性的记忆和漫无边际的题海,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状,下苦功夫学习的只是能“应试”而不能应用的“英语”。
(一)调查武汉各高校,我们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题3:尽管许多高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跨变化交际”等。这类课程直接系统地传授了英语国家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地理、制度、教育、生活方式、交际习俗与礼仪等文化知识。但是许多同学都不重视他们的学习,加上这些课程的考卷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并没有深人,因此大多数学生只是蜻蜓点水或者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而已。
问题4: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危险性也最大。
英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凭常识、按习惯解决文化问题。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仅能够运用语法上正确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这反映了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二)通过分析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小组认为主要原因有:
1.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理解。
2.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glish。或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文化差异。我们往往用本族文化模式来理解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就很容易用本族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3.缺乏真实的主语。在我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我们使用语言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的语言环境。尽管老师们告诉我们在寝室里等场所也要尽量用英语交流,但是强调不够许多同学都没有做到。由于受传统教学法一翻译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盲目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他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没有给我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愉悦的学英语的氛围,经调查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淡而无味,从而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4.老师在讲解时对于英美文化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深人进行阐释。比如老师在讲授词汇时没有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有目的地讲解。老师通常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从词典下载的词义解释,很少能将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介绍给学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习生词时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学的词汇成为一组僵化的符号,无法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加以运用。再比如在阅读学习中,老师们致力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关注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句型和翻译等语言学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阅读篇章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即使谈到相关文化的某些内容,通常也不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能力为目的,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篇章本身。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苹、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在新大纲中提出: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等等。
其中对于英语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则提出了一套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培养方案:
1.文学课程: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可包括:(1)文学导论;(2)英国文学概况;(3)美国文学概况;(4)文学批评。
2.语言学课程: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授课内容可包括:(1)语言与个性;(2)语言与心智;(3)口语与书面语;(4)语言构造;(5)语言的起源;(6)语言变迁;(7)语言习得;(8)语言与大脑;(9)世界诸语言与语言交际;(10)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3.社会文化课程:社会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授课内容可包括:(1)英语国家概况;(2)英国社会与文化;(3)美国社会与文化,等。
4.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培养科学精神,并熟悉常用的科技词汇。相关知识课程可以包括:(1)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2)国际金融概念;(3)国际商业概论;(4)西方文明史;(5)中国文化概论;(6)外交学导论;(7)英语教育史;(8)世界科技发展史;(9)国际法人门;(10)英语新闻写作。
篇10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 全球化语境 高中英语 英语文化 文化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英语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试,还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为在当前英语全球化视阈下,英语是最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之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正需要大量的英语人才,所以师生都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英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摆在重要位置。英语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合理融入种种文化素材,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便基于这点探讨了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一、英语全球化的背景和现状
当今时代,英语毫无疑问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一种语言,无论是在国际商务领域、航空海运领域、学术交流领域还是在网络世界上,都需要大量运用到英语。诚然英语的早期传播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化,但现如今,英语全球化却是以“宏观习得”的方式而实现的,简单来说,就是大批学者出于不同的目的而主动学习英语,这也成为了当今英语的主要传播渠道。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英语全球化的到来,已经不仅仅是单语制扩张,甚至双语制及多语制也开始盛行。在东亚及东南亚等地区,英语甚至已经成为了其官方语言,而我国也拥有着全球最多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学校中自小学开始就开设了英语学科教育,年轻人几乎人人都学习过英语。不过,虽然英语正处于全球化发展当中,但却没有因此而形成英语的一体化,反而促动了各种语言及英语变体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另外,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因此在国际交际场合,是否知晓和理解有关英语交际的各种文化背景,是影响交际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经大量实践研究证实,在国际通用语的语境下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暴露最明显的就是交际者的文化根基,与此同时,交际者还经常需在交际中不断以各种方式来确认、维护及修正自身和交际对象的文化身份,甚至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扩展。由此可见,在国际交际过程中,英语文化不仅是双方互相理解的基础,同时还是坚持自身立场的出发点。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当今英语全球化的时代下,大多数的国家都接受和认可双语,并在强调自身文化的同时,也认同英语文化。
二、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解读
目前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指导性文件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其中就把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情感态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列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五大课程目标”。这深刻体现出了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正在由以往单一的工具性目标而逐渐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行并重的目标方向发展,同时也更加强调了在当前英语全球化语境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所谓的“文化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点:①文化知识:对中外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及风俗等的掌握;②文化理解力:对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力;③跨文化交际意识(或称文化敏感性、文化自觉性):对中外文化之间差异和相通之处的敏感度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的自觉性;④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以上这四点不难看出,高中新课标中的“文化意识”目标不但涉及到了文化知识本身的灌输,还包括对学生的理解力、自觉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几者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对于文化知识的灌输来说,主要依靠的是教学素材;而对于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言,则需要依靠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日常教学中的潜移默化。再者,文化意识并非独立存在的,它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及情感态度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这说明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整合教学形式,才能够同时达到多项教学目标。例如,新课标7级和8级目标中就将侧重点放在了外语国家的文化上面,强调了外语国家文化与本土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学习。
三、英语全球化语境中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成绩,更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应用,并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与英语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它是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在信息化时代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国高中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英语知识以应对高考,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英语交际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我国是一个东方古国,与使用英语的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即使使用英语与西方人进行交际,也往往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国际交际中,只有熟悉并掌握了英语文化背景及其与自身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交际过程。通过学习英语文化,可以跨越文化之间的沟壑,将中外优秀文化融合到一起,然后将之纳为己用。总而言之,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中,必须要将英语文化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来看待,它对整个英语学科的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英语全球化语境中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中,开展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首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任何语言都是在当地人类的长期社会活动和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其具有着当地特殊的人文、民族及风俗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特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当高中学生在进行国际交际及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接触之时,通常会因受其文化特性的冲击而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感,继而影响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而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入英语文化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基本人文、民族及风俗特点,则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这种不适应感,促进其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对英语技能的应用。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学习英语文化就是为了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中尽快做到“入乡随俗”。
2.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不同国家、地域及民族之间的文化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而在面对其中的差异性之时,需要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解能力才能够充分对其进行理解。虽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如今的学生从小就会接触到很多西方文化,但从总体上而言,大部分高中学生仍旧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或者对其的理解只浮于表面,并未深入研究和学习过。要知道,若在文化理解上有误,那么在语言的学习中也会十分不易。而通过开展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加快速和确切地认识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与自身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进而更好地进行英语的学习。
3.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中,英语的用处越来越大,需运用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在大多数时候,对英语这门语言工具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交际。而若想更好地进行英语交际,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观我国一直以来的高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往往学的只是“哑巴英语”,即只会做英语题而不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后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英语文化教学就在这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英语文化教学,让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从而更好地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英语全球化语境中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
1.比较教学法。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中,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开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利用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不同的文化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而无论是其相同之处还是不同之处,都可以通过比较而明显地区分出来。具体来说,所谓比较教学法,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中外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发现其各自的内涵与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分别给学生播放同一主题的中外两首歌曲或两段影视片段,从而让学生细细体会和鉴别其中内容、内涵及精神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英语文化教学的根本还是要立足于教材,因此教师应当多从教材中挖掘细节,带领学生共同寻找教材中所蕴含的中外文化,并比较其异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培养学生透过表层文化而深入理解文化中潜在内涵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另一有效策略是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即指的根据一些真实的国际交际场合而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模拟仿真英语交际情境,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足不出户地接触到一些实际交际问题和社会交际环境,并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给学生例举的案例应当是真实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从而以此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复述知识,而应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而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学习。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关注案例背后所涉及到的英语文化,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也是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若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实施英语文化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及其情感需求。在利用任务教学法进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之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并给学生布置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目的的任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通过英语文化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某单元几个知识点的学习分别作为一项任务,并分别分配给班级中的各个小组,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共同完成该知识点的学习及相关文化背景的查阅,并作出总结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一一进行学习成果的演讲。这不但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英语逐渐实现全球化,成为世界通用的一门语言,其的教学也显得愈发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英语文化教学开展得非常不深入。而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必须要一改传统观念,结合英语全球化语境来积极开展英语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璐.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5,09:115.
[2]王栋.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和教师发展研究――《全球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现实与挑战》评介[J].外语界,2012,04: 39-43.
[3]刘满满.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的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162-163.
- 上一篇: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区别
- 下一篇:船舶经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