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艺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艺研究方向

篇1

关键词:图像学;原罪;禁欲主义

在没有学习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之前,我们对一幅画的评价往往是从画面的笔法、色调等诸如此类的方面做研究,而很少去探究这幅画的历史背景、作者当时的生活情况、社会文化等因素。而图像学的调查正是集中在社会的历史的影响上,以及作者可能没有意识到,然而实际上却产生的价值上。图像学研究者需要询问社会发展是如何被反映在视觉艺术中的。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艺术作品是作为其时代的一种文献而出现的。科学、社会、宗教、文学、哲学的发展也对图像学的阐释都是非常重要的。大致来看,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一是确认各种母题;二是确认由母题组成的内容或故事,亦即图像;三是探讨作品的内在意义,文化的象征内涵。再概括作品意义的文化解释。第一步判断母题,是讲首先识图;第二步母题内容,是讲作品想表达什么,母题组合起来是要表达什么主题内容;第三步研究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它也是当时社会背景的总体征象。图像学研究者需要询问社会发展是如何被反映在视觉艺术中的。然而,从狭义上来说,艺术作品也可以作为艺术家,或作为赞助人的一种个人记录而出现。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原罪与失乐园》。西斯廷小教堂室内的屋顶画《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应教皇朱理二世之命而作,用四年心血完成的不朽作品。其中《原罪与失乐园》这幅壁画中,米开朗基罗戏剧化地为我们展示了亚当与夏娃从偷食禁果到被逐出伊甸园瞬间的转折变化,画面中画家有意在强化亚当形象的同时,夏娃形象则被弱化。

首先,堕落前的夏娃与亚当人物形象与动态塑造得不同,表现出画家对女性的歧视。在智慧树左边的《原罪》场景一幕里,夏娃转过去面向蛇,几乎是漫不经心地接过蛇递来的苹果,她慵懒的斜卧在地上。堕落前的夏娃被表现为慵懒的模样,表明画家在暗示夏娃身上潜藏的罪。这幅壁画充分体现了亚当男性体魄的雄壮之美,相比之下,夏娃慵懒的卧姿,随意接受外界的诱惑,迎合了传统基督教文化中男人眼里的女性气质,女人天真、容易被诱惑,不值得信任。

其次,夏娃堕落前后的形象差异表现了画家对夏娃“原罪”行为的贬斥。在智慧树的右边,“失乐园”这一场景里,亚当与夏娃被安置在画面的最边缘,给人的感觉仿佛他们已经被驱逐得无处藏身。堕落之前的夏娃健康、美丽、对外界充满热情,而逐出伊甸园的夏娃衰老、猥亵,给人的感觉是已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或许这是处于“原罪”的羞愧。夏娃在堕落前后人物由年轻、美丽转变为丑陋、猥亵,相比米开朗基罗对圣玛利亚的塑造,我们能看到艺术家对待两位女性的不同态度。

再者,壁画为教堂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而作,文艺复兴时期绝大部分人文主义者的眼里,教皇与基督教会作为神的意志的体现,因而其存在的地位是无庸置疑的。那么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他受命为教皇及教廷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与其说是服从教皇与教会的一直,不如说是服从神的意志。 最后,堕落后亚当保护夏娃逃离伊甸园时的人物形象塑造,也表现出画家对女性的轻视。走在夏娃身边的亚当,他不自觉地用双臂抵挡天使挥来的宝剑,对于亚当的这一造型,有学者认为在米开朗基罗的心目中人已不再是上帝的奴仆,而是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所以他的动作似乎既有拒绝和反抗之意,又有自卫和护卫妻子的状态,而夏娃的胆怯是弱女子的本能反映。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父权控制话语权的时代里,一切以男人为崇高,所以亚当是那般的英勇,敢于对抗上帝的威严。

米开朗基罗因受到新柏拉图主义与萨夫纳罗拉禁欲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夏娃这一女性也带有一定的偏见,因此在其绘制的《原罪与失乐园》天顶画中,夏娃图像也被表现为负罪的模样。米开朗基罗出现的年代,正是西方世界面临精神危机的严重罐头。米开朗基罗是萨夫纳罗拉的追随者,他曾听过萨夫纳罗拉的布道。而萨夫纳拉罗主要宣扬禁欲主义,那么他的学说必然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同样影响米开朗基罗艺术创作的还有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与神的再度结合,这种再结合则通过冥想和使灵魂从物质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而得以实现。人应当为自己肉体的存在而感到羞愧,探求上帝就意味这克制。

通过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在米开朗基罗的这幅画作中艺术和科学、宗教、道德、政治等都成为了一些时代的载体,我们通过作品中的各种母题形象去认识和判断的,其实是那个先验存在的时代精神。在使用图像学的方法分析画作,可以从中学习当更多的关于这幅画的历史背景,横向的或纵向的拉开我们的思维,教会我们该用怎样正确的方式来分析,并得到更广阔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常宁生.世界美术[J].2004(1)

[2]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4.

[3] 约翰.柏林.观看的方式[M].商务印书馆,1994.

[4] 邵大箴.图式与精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

【项目课题】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JS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G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正在被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1]。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也在高校信息化时代逐步向高等校园教育延伸,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系统软件的发展孕育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动态化信息为载体(如图、文、音、像等),生动形象地向广大师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使得教学效果大为提高,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机。因此,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平台的引入解决了高校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使得课堂生动、形式新颖,增强了课堂渲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海量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大量视听教程与素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逐步自主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积极主动探究、挖掘新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推广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可以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彼此相互交流与探讨,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够实时答疑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探究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课的交互与答疑方法将成为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方法的现状分析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的新一代课程教学技术,交互答疑则是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辅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其获取正确解决方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和参考依据。然而,现阶段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交流方式主要以Web BBS讨论、在线聊天讨论、Email电子邮件等通过单一的交互工具实现交互答疑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彼此间的交互答疑,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在:第一,异步交互工具(BBS论坛、Email等)与实时交互工具(QQ、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交互式白板等)彼此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不能够灵活运用,缺乏整合,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第二,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互答疑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管理监督,经常出现交互答疑时闲聊多、关于学习的讨论少,即便是关于课程知识的讨论,也常常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无法实现良好的交互答疑效果,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三,交互答疑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人工答疑方式,缺乏自动性,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2、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方法探究

2.1异步交互工具与实时交互工具的灵活运用与整合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模块中应将异步交互工具和实时同步交互工具有机的结合起来,在BBS、新闻组等异步交互工具中嵌入QQ、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IP电话等实时同步交互工具,使其形成一个完美、协调的整体,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多种交互答疑工具。与此同行,各个交互答疑工具彼此之间能够合理的过渡,彼此之间能够无缝连接,能够灵活的运用并能够相互通信而不排斥。由此,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能够依据自身喜好和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交互答疑沟通方式,通过多种交互答疑方式呈现疑难问题解答,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解答指导,使解答的过程充满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将各个交互答疑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2 拓展自动答疑功能,实现交互答疑的自动化、智能化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应拓展自动答疑功能,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课程时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时,能借助自动答疑功能模块寻求帮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疑难问题的解决之法,提高了解答疑问的效率。同时,自动交互答疑功能能够充分兼容并嵌入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如Baidu、Google等),使得自动答疑不仅能在自己的资源库中搜索与疑难问题相匹配的解决方法,而且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浩瀚如海的互联网上检索相符的疑难问题,搜索相应答案。

如果自动答疑功能模块在相应的资源库中无法检索到与相应疑难问题对应的答案和学习资料,则自动将疑难问题转发给相应的辅导教师进行人工交互答疑,教师答疑后将此疑难问题及答案提交到疑难问题资源库中,并进行更新。随着资源共享课学习者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断增加,自动交互答疑资源库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更大程度上实现交互答疑的自动化、智能化。

2.3 全文检索技术、中文分词技术的嵌入与改进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自动交互答疑过程中,如果基于关键词进行疑难问题答案检索,则对学生抽取关键词语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旦使用的关键词不当则无法检索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同时,中文每个词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符,语法结构多变,同样是一些词语,排列顺序不同,语义就大不相同,中文比之英文要复杂的多、困难的多,如何仅仅依靠关键词进行匹配查询,难以提高查询结果的准确率与覆盖率。因此,将全文检索技术、中文分词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中文语义检索技术嵌入到自动交互答疑方法中并能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得疑难问题的检索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快捷、准确、方便、全面的检索到与自己问题相关的正确答案提高交互答疑的准确性与智能性,同时也能够检索与此问题相关的一些疑难问题的答案及相关网络资源,使得学生能从检索结果中获取更多的相关学习信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技能面。

3、结语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的交互答疑采用异步交互答疑、实时交互答疑、自动交互答疑的方法,使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互答疑、沟通交流更为便捷,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教师则可以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而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赤子,2015,(06):80.

[2]姜翠玉,吕志凤,徐永强,宋林花.有机化学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03).

篇3

关键词: 网上租房;意愿;大学毕业生;合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84-02

0 引言

当今社会,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寻找工作,职业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而高企的房价也令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不大可能购买一套住房。因此高性价比的合租成为了这一人群的首选。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毕业生网上房屋租赁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尝试找出影响大学毕业生网上租房意愿的主要因素。

1 文献回顾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Rogers)在其研究中提出了消费者决策的模型,将整个采买过程分为知晓-兴趣-评价-试用-采用,为消费者的决策阶段提供了证明。以此为依据,又提出了恩格尔、柯莱特和布莱克威尔(Engel, Kollat, Blackwell)模型,这以家庭为决策单位以及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为细分技术。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归因理论为依据,Russell W.Belk提出了消费者行为境况型决策模型,将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归纳为境况型决策行为和产品型决策行为。

2 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2.1 研究模型 本文将主要依据Rogers和Russell的行为境况型决策模型,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这一模型与大学毕业生网上合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考证影响大学毕业生网上租房的各种因素。

消费者行为境况型决策模型如图1所示。作用于消费者的两种外部力量是产品和境况。消费者通过考察产品和境况,决定要买哪种产品。消费者心理状态(需求、态度、偏好)、境况及产品之间的互动让消费者进入选择过程,最终付诸行动。境况和产品也可从环境认知原理这方面来讲。在这一原理中,消费者对刺激区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显著与不太显著两类,从而将刺激组合到人物(前景)和场面(背景)之中。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消费者的行为受到环境影响,“环境”包括文化、社会阶层等宏观环境和家庭、参照群体等微观环境。通过对Russell的行为境况型决策模型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如图2的研究模型:

2.2 变量的定义 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2.3 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模型和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产品特征与大学毕业生网上合租意愿相关性强。

H2:环境因素与大学毕业生网上合租意愿相关性强。

H3:信息流与大学毕业生网上合租意愿相关性强。

H4:家庭与大学毕业生网上合租愿相关性强。

2.4 变量的测量

2.4.1 量表设计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为研究设计了各变量的量表,如表2所示:

2.4.2 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

①问卷初测。本文的调查问卷的题项由表2中的量表问项组成,使用Liket的五点量表对题项数据进行量化。在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先请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了语义表述等问题。随后在小范围发放问卷进行初测,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并最终形成了正式问卷。

②问卷发放和回收。本文对C市4所高校的四年级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有33份没有收回来,收回来的367份,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0.25%。

3 实证分析

3.1 量表项目分析 依据得分高低,将所有被试问卷的得分综合进行排列,得分前27%为高分组,得分后27%为低分组,对两组在每道题目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进行t检验。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调查问卷量表问项的t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就说明全部问项都具有鉴别度,被试的反应程度能通过它鉴别出来。

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3.2.1 效度分析 以研究模型的假设为基础,制定一份包括30个问项调查问卷表,并据此来考察5个影响因素。对这30个问项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份分析和Kaiser标准化的最大方差法,可以获得5个因子,并不与研究模型中所说的变量个数有差异,且相应自变量相同,这表明问卷结构效度是非常好的。

3.2.2 信度分析 本文基于SPSS对问卷获得的数据,开展了Cronbach''s α信度检验,进行计算之后,得到提取因子的Cronbach''s α值都不小于0.7,这表明量表问项之间和自变量质检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拥有良好的信度。

3.3 模型相关性分析 研究变量的相关关系是指二者有一定的关系,只要体现在发展变化的大小和方向上。相关系数R是最大范围应用的度量研究变量之间关联强度的统计量,其取值在0~±1之间,0代表无相关性,±1代表完全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各因子与网上合租意愿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3.4 研究假设的整理 在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后,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别验证了各个假设,结果如表4: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产品特性和家庭因素对大学毕业生的网上合租意愿影响不大,而环境因素及信息流则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①大学毕业生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租房屋能满足其基本生活即可。因此,希望经营者出租一些能够对房屋进行集中管理的房子,把它们改造成像是学校宿舍一样,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②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如合租者的详细情况,与招聘网站合作提供个性化的招聘、职业辅导、咨询等信息服务;

③通过分析租房人的特征,为他们推荐匹配的合租人。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4~2008).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10.4.10.

[2]冯建英.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pp1-2.

[3]徐孟晓,王旭.消费体验对大学生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pp111-113.

[4] Russell w.belk. Situation Variables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5.12, pp158.

篇4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得出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成为普通高校开设体、艺专业结合的最主要的专业发展形式;各院校特点和实际的情况不同,使得各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也不尽相同;课程设置上存在部分院校主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体现专业特色等问题等结论。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表演专业 体育艺术

一、前言

表演专业(体育艺术方向)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而增设的一门表演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专业方向。通过本研究,旨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艺术方向)开设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各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艺术方向)开设现状,及时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设置基本情况

(一)专业设置情况

从历年来教育部的《教育部批准或备案专业名单》中统计得出,全国14所体育院校全部开设了艺术类专业。继体育院校之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依据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的趋势,也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体育方向专业。除山东省的山东师范大学、滨州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开设的是舞蹈学专业体育项目相关方向外,其余院校全部开设的是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形成了普通高校开设体、艺专业结合的最主要的专业发展形式。具体设置情况如表1:

(二)招生规模

从2012年各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招生人数来看(江西师范大学60人、宜春学院60人、赣南师范学院60人、安徽工程大学40人、安庆师范学院50人、阜阳师范学院70人、新疆师范大学28人、内江师范学院30人、沈阳大学35人、湖南农业大学60人、河南农业大学60人),招生人数都控制在数十人内,体现了各校在专业建设初期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质量先行成为各院校专业办学的关键点。

三、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培养目标现状与分析

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专业办学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由于各院校特点和实际的情况不同,以及在实施专业建设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层次定位的差异,使得各院校表演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和规格也不尽相同。笔者将培养目标相近的院校列为一类,主要可分为下述四种类型。

四、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课程设置现状与分析

(一)课程结构分析

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采用了必修+选修的模式。必修课程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选修课则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以及不同专业方向而设置的课程,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性和个性要求,并解决宽口径培养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分工及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体现了人性化教育。

(二)主干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主干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从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可知,表演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艺术学,主要课程为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剧目、艺术概论、文学修养。普通高校既然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那么在课程的设置上,都应紧紧围绕教育部对表演专业提出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各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条件来进行调整和变化。目前,只有江西师范大学和沈阳大学全部开设了表演专业目录的要求的5门主干课程,其它院校只是选择性的开设了其中的2至4门课程,在主干课程设置方面还不够全面。

2.课程设置不能很好体现表演专业特点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是表演专业最本质的特征,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与以往体育类专业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专项学生相比,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应该具备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而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学生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的培养则正是体现其专业特色的充分体现。虽然体育类专业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专项的学习也强调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但他们的重点是放在教学、训练上。如何将表演艺术的相关理论和技能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寻求创新,突出提高学生体育表演的组织、创编、教学和指导能力,以及个人表演能力,形成有特色的体育院校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仍是亟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五、结论

(一)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成为普通高校开设体、艺专业结合的最主要的专业发展形式。

(二)由于各院校特点和实际的情况不同,以及在实施专业建设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层次定位的差异,使得各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也不尽相同。

(三)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采用了必修+选修的模式;在主干课程设置上存在部分院校主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体现专业特色等问题。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而这些部分,也正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涉及较少而需要加强的,与此同时,这些文件的精神也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教育模式的大胆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使得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跳出单一知识层面,逐渐向综合性人才迈进。因此,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施应用型教育已经成为适应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政府、行业组织、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感性认识,并且深度也还不够,仅仅是进行了一些初级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应的培育机制和长效机制。因此,需确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宗旨;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构建“两体三层一主线”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采用“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讲,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无论是从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来讲,还是从学校的专业人才方案及目标来讲,都是势在必行的。

二、研究目标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在培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应结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综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的现实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学生的核心能力,增强从业竞争力。通过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育,探索并解决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的途径以及方式方法,通过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如何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推广核心能力理念,增强核心能力意识,培养学生今后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时所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建立核心能力培养特有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设置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如何改革学科性教学惯用的注入式、启发式等方法,将行动导向法应用到核心能力培养的培训中,创新适应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新模式。

三、研究意义

(一)是高等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对处在第三产业生产链基础环节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和新的标准要求,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核心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复合型和实务型,既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又要具有服务、管理、营销、策划、沟通、合作、应变等的实务技能。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是高等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

(二)有利于培养真正适用于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虽然比较符合教育规律及师生习惯,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对象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近些年来,有些学校探索着进行了MES教学和一体化教学,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尝试,但三段式课程模式整体框架仍未能被打破,生产实践的针对性不强。因此,要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侧重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和社会岗位需求构建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教学改革之路,培养真正适用于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有利于更好的体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及价值取向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也必将成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其中基础核心能力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立足之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态势过渡到大众教育态势,而在大众化教育态势下,出现了就业难的严峻就业形势,不利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众多高等院校的合并与升格,许多专科和高等职业院校,则在完成“专升本”目标后,纷纷朝着学术研究型的方向发展,其发展重点自然就放到了硕士点,甚至是博士点的建设上。然而,根据对社会发展需要的分析,社会对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有一定比例的,大致是1:4,也就是说,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比学术型人才多得多的应用型人才。这意味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如果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都只顾朝“高层次”发展,不注重面对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准确定位,必然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脱节。本科教育除了继承了传统意义上的培养少数精英的职能之外,还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能够适应岗位不断变换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在于要求培养对象掌握核心能力的知识和理论系统,而在于培养能力。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对象能够提高不断适应新的岗位而应对高就业压力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职业人士就业的软能力,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核心理念,有利于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即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体系教学转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模式借鉴

面对当前的高就业压力,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讲,其本科层次教育的职业导向是指以追求实用性,并以其职业适应能力为体现特征。其最核心的问题是能够根据各旅游企业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素质和技能的需求,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就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学习者在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即核心能力的素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以“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实践模式教学,对人才进行创新培养,就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而言是一种创新。我们有必要以职业导向的眼光对“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重新认识,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模式借鉴。

(五)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应该大胆改革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培养、培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创新教学计划,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及内涵建设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让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习实践并且顺利就业,营造就业环境体验就业岗位,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发展的,心里有思考技能、眼睛有观察技能和手上有做事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培养、培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条适合企事业用人要求和高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正确之路。培育职业核心能力,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学生通过现场情景模拟,既接受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接受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培育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模式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积极探索培育学生核心能力的教学改革体系,对于构建复合人才市场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总结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经济特点、教学资源各不相同,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及人才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解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理论支持下,推行“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核心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为地方性应用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健.本科旅游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01).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与必然趋势[OL].http://.cn.

[3]杜江.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11-114.

[4]张培茵,孙琦,石长波.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6(S1):61-64.

篇6

关键词:顾客消费意愿;房地产;影响因素

1 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住房产权制度的深入,中国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整体呈现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但是受到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各个地方的房地产行业都面临调整与转型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如何调整房地产行业的营销战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则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能否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所在。在中国政府推出以打击“投资性购房”为主目的,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国五条”政策 ,以保证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在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为了保证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政府陆续出台诸多调控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调控。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房地产消费者市场趋于成熟。

2 文献综述

菲利普.科特勒详述了“全面营销观念”,他认为营销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即企业整个营销活动都要以顾客满意为中心。无论是整合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还是内部营销和社会责任营销等,都必须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他认为营销对象不仅仅是产品和纯粹,而还应该包括财产权、商品、组织、人物、事件、服务、地点、体验、信息和观念等十类。他认为市场营销的主体既包括企业或营销部门,也应该包括非营利组织。4Ps营销理论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罗姆.麦卡锡首先创建的经典营销理论。此理论的特点是“把负责的营销内涵简便化,便于记忆和传播”。其主要理论内容包括:产品(Product):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和产品的特点,有目的和有意识的为消费者和市场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Price):指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规律来制定产品营销价格及进行价格的调整等。促销(Promotion):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营销目的,而采取的刺激消费者消费的手段,常见促销手段的主要有人员推广、宣传广告、商业公关等。渠道(Place):也被称为“分销策略”,指企业在相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不多的情况下,企业通过采用多种的途径或媒体的方式,把企业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以实现产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

陈龙乾(2009),蒋子艺(2012)都在研究文献中认为有效实行房地产营销价格降低的途径就是控制房地产成本投入,实行有效的房地产营销价格策略中,需要在房地产营销过程中降低中间过程和边际收益低的投入,降低房地产营销中介的利润转移,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和新科技材料的研发应用。在同等房地产交易价格的水平下,提升房地产产品的性价比,可促进消费者购买量和房地产营销量的提高。陈龙乾(2009),曾春水(2011),卓红(2012)都认为房地产营销产品的地理位置特性、户型设计或产品类型、设计形式或外形特点、质量、式样、装饰、品牌、特色、属性;消费者所能够获得的增值服务和利益;消费者所能购买的房地产可能会最终实现的全部附加利益的转换等都影响到房地产营销量。杨莉(2010),指出如果房地产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则所营销的房地产产品就越容易获得顾客的认同,从而容易增加顾客的购买意愿,诚信促销是房地产企业长期发展的立足根本。吴异华(2009),程明书(2013)研究指出,目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采取自己直接营销的形式,其优点是销售渠道最短和营过程控制最为有效。房地产企业通过中间人的形式进行委托营销,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握市场机会,充分发挥营销企业的特长,也可以让房地产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房地产开发中去。综合上述不同研究者的观点本研究报告就假设“房地产营销价格、营销产品、促销方式、营销渠道、营销人员、消费者经济收入水平”与“河北省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同时就上述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研究方法的合理设计是进行项目研究所遵循的一定程序或规范,通过这个设计好的程序,研究者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得出有效研究结论。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中,本研究报告选取的是消费者的对立方,即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管理层,这样可以更为全面的分析房地产顾客的消费意愿。本研究报告研究河北省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情况,这里的房地产营销产品都是房地产企业新开发的新房,不包括第二手交易房在内,所以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的研究总体设计就是河北省房地产营销过程中的房地产企业消费者;访谈对象就是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管理层。

本研究报告的研究样本是通过随机的方式抽取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研究样本的代表性。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计划抽取样本总数是600份,这样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访谈部分则主要抽取在河北省比较有影响力的五家房地产企业的高级管理者。

本研究者运用在河北省房地产营销工作实际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河北的11个地级以上的城市,让从事房地产营销的同事、朋友或亲戚等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帮忙代为发放和回收。其中在“石家庄市”随机发放82份;在“邯郸市”随机发放75份;在“邢台市”随机发放59份;在“保定市”随机发放97份;在“张家口市”随机发放39份;在“承德市”随机发放31份;在“唐山市”随机发放62份;在“秦皇岛市”随机发放25份;在“沧州市”随机发放61份;在“廊坊市”随机发放33份;在“衡水市”随机发放36份;同时告知了他们调查问卷回收的最后截止时间。同时随机抽取五家不同的房地产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进行访谈,为了保护被访谈对象的隐私权,分别用“被访谈A、被访谈B、被访谈C、被访谈D、被访谈E”表示。

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上面,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为主。对于研究对象则主要采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描述,对于研究变量则是通过数据统计的“平均值、标准差”,数据分布的“偏度、峰度”的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平均值”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普遍回答态度趋势,“标准差”则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回答意见的聚散状况,“偏度”则是反映了研究对象回答态度的侧重方向,“峰度”则是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回答态度的集中情况。

4 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报告以河北省房地产营销过程中的河北省房地产企业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在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经过初步的预先检验,达到研究设计的标准要求以后进行了正式发放。在正式发放过程中,没有把参与过3次预先检验的人员列入研究对象的范围,这样避免了他们重复参与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在正式发放过程中总共发放了600份,在调查问卷回收完毕后,首先把那些回答题目不完整,存在重复答题或是一问多答及漏答的调查问卷作为无效问卷予以排除,只保留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最后统计得出成功回收的符合要求的合格调查问卷为586份,排除14份不合格调查问卷(5份没有回收、3份存在多重答案、5份回答不完整、1份回收不完整),回收合格率为97.7%,完全符合研究设计的要求,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予以采用和进行分析。数据分析获得的关于“房地产营销价格、营销产品、促销方式、营销渠道、营销人员、消费者经济收入水平”的Cronbach α系数值分别是:“0.673、0.695、0.815、0.729、0.701、0.882”。根据Cronbach α系数值的判断标准可以知道,上述数值都大于参照的最低标准数值0.6,可以认为有效,本研究报告设计的调查问卷数据可采用。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或调查问卷对于研究对象的测量准确性的程度。效度测量一般分为:内容效度、准则效度与结构效度三种形式。由于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题目基本取自研究文献,根据本研究报告的研究问题,本研究报告采用结构效度测量方式,即首先把调查问卷的不同题目视为一个变量,而后对不同的题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提取显著因子的方式,得出不同调查问卷题目的因子载荷数值,最后判断这些因子载荷数值是否符合研究理论要求,以此得出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本研究报告的研究变量相互独立性测量方面,本研究报告采用判别效度分析的方法,首先运用最大方差法对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进行正交旋转,而后对得出的旋转矩阵进行分析,通过旋转矩阵的分析,得出调查问卷判别效度是否符合研究设计的要求。故此,本研究报告的结构效度测量具体分为:辅合效度和判别效度两种类型的测量,本研究报告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测量分析。本研究报告运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首先提取调查问卷的因子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载荷数值最高的是0.931,最低的是0.649。如果调查问卷的辅合效度测量的因子载荷数值高于0.5,就可以认为调查问卷的辅合效度设计符合设计要求,即表示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较好,调查问卷的满足效度符合要求。本研究报告运用最大方法差的方式对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进行正交旋转,获得旋转矩阵,通过旋转矩阵的方式,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六个成份,其中每个成份对应一个独立研究变量。本研究报告的调查问卷数据经过旋转矩阵后获得的独立成份数值在0.649~0.916之间,都大于0.5,所以可以得出本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的判别效度也满足研究设计的要求。

常量、营销渠道与消费意愿之间的P值(Sig)分别为0.391和0.115,说明常量、营销渠道与消费意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显著区间0.05),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P值(Sig)均为0.000,说明它们与消费意愿之间都存在显著关联。多元回归线性方程式为:消费意愿=-0.253营销价格+0.238营销产品+0.339营销人员+0.251促销方式+0.287经济收入。由此可知研究假设的五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都存在显著性正向相关的关系。在访谈中,不同访谈对象,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的观点。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得出假设H1成立,即“营销价格”与“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之间在置信区间(0.05)内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谈对象A、C、E也都认为房地产的营销价格是影响顾客消费意愿的。这表示,通过调节房地产营销价格的方式是可以左右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的,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注重房地产营销价格的调整。假设H2成立,即“营销产品”与“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之间在置信区间(0.05)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谈对象A、B、C、D、E都表示房地产产品本身影响着顾客消费意愿。这表示,通过开发合适的房地产产品类型是可以促进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的发生,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注重房地产产品类型开发水平的提高。假设H3成立,即“营销人员”与“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之间在置信区间(0.05)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谈对象A、B、C也都认为营销人员影响着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这表示,通过提高房地产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可以促进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提高的,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注重房地产营销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假设H4成立,即“促销方式”与“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之间在置信区间(0.05)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谈对象B、D、E表示,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房地产促销方式是可以提高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的。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注重房地产促销方式的多样化。假设H5是不成立的,即“营销渠道”与“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之间在置信区间(0.05)内不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谈对象C、D都认为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渠道影响着顾客消费意愿的发生。但是,数据分析部分的研究结果跟前面文献资料总结的观点明显不一致。造成这样的研究结果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文献部分的研究者仅仅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分析,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或是调查问卷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导致了数据分析结果比较片面。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通过多样化的房地产营销渠道的方式未必一定提高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的,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在房地产营销渠道的开拓方面保持谨慎。假设H6成立,即“消费者经济收入水平”与“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之间在置信区间(0.05)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谈对象A、D、E都认为不同的消费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异明显影响着顾客消费意愿的发生。这表示,通过准确的消费者群体细分和定位是可以提高房地产顾客消费意愿和营销量的,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注重房地产消费者群体经济收入水平的定位。

5.2 研究建议

5.2.1 根据政策调控,实行弹性价格

中国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干预性一直比较强,在中国政府政策的干预性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就会体现出非自由市场经济的规律,如果完全按照纯自由市场经济规律来应对,则会给中国房地产企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这就需要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随时掌握中国政府政策调控趋势,及时和灵活的调整房地产营销价格,在实现放大企业最大利润的基础上,实行弹性价格营销。

5.2.2 提高开发水平,产品类型多样化

房地产地理位置的优劣性,房地产产品在整合属性和布局结构等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房地产产品在市场上以质量、式样、装饰、品牌、特色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产品属性等都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意愿。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提高房地产产品的开发水平,让房地产产品类型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2.3 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售后服务

房地产作为特殊的商品,具有价值高、消费周期长、固定性强的特点,这就需要中国房地产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注意提高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到与消费者良好的沟通,让消费者提高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完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买着放心、住着舒心。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加强营销人员的专业性培训,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样,房地产企业就可以更好实现房地产营销量的增加。

5.2.4 多元化促销,“新理念”促销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房地产产品,并对自己的房地产产品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购买欲望,这成为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产品开发和促销过程中面对的问题。许多房地产通过限量打折优惠或赠送其它服务的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自己的房地产产品,一些房地产企业则是充分挖掘目前流行的文化元素,推出诸如“绿色、环保、节能”等新理念,进行房地产的促销。这些迎合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时尚特点的促销手段,可以较好的吸引顾客加入到购房大军中来,所以中国房地产企业应该充分挖掘各类内在或外在的文化因素,进行房地产产品的促销,以最终实现房地产营销量的提高。

5.2.5 渠道立体化,渠道多样化

营销渠道的立体化和多样化,不但可以实现房地产全方位的宣传,而且还能提高消费者购买房地产的便利性,同时给房地产企业提供更多营销的机会。营销渠道的构建是否可以涉及到目标消费者群体,是否可以让目标消费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产品的优越性和价值性等都直接决定着房地产营销量的高低。在目前网络系统日益发达的时代,构建适当的网络营销渠道,实行在线网上营销,这不但可以节约成本投入,而且还能让顾客增加对代售产品的认识程度,同时提高营销效率。减少房地产营销渠道的中间环节,构建“扁平宽广型”的营销渠道,这不但可以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成本,而且还可以给消费者更多的过渡价值,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房地产营销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砚博.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四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年鉴2011.

[4]刘晓轩.中国房地产公共关系营销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刘鑫.天津中部新城北起步区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吴刚.房地产营销中的媒介活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7]张玉.房地产营销渠道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

[8]余源鹏.房地产项目销售执行实操一本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Bengtsson, M. Boter, Hakan, V. Integrating the Internet and Marketing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07,25(1):27-48.

[10]Jeannet G. (2001). Marketing Strategies. Boston Houghton Miffiln Company.

篇7

一、DRGs支付方式的含义

DRGs支付方式,又称按病种付费、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定额预付费,它根据住院病人的出院病例,按照ICD-10的诊断码和操作码,参照出院时主要诊断、手术处置、年龄、性别、合并症或并发症等病情和诊治内容,采用聚类方法将临床特征、住院天数和医疗资源消耗近似的出院病人归类到同一诊断相关组,并规定各组的编码和制定各组相应的偿还费用标准的一种方法。

在DRGs支付方式下,医疗保险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花费为标准给付,而是根据病人所在的诊断分组核定的费用标准给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在这种方式下,医院只有在给付标准内提供医疗服务,才有结余。在该种支付方式下,如何确定一个DRG的给付标准至关重要,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秉承以“细”为出发点,将每项任务细分至其下的各个岗位,并将各项具体工作制定出匹配的操作规程和具体实施准则,并且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使用范围拓展到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严格的财务监督控制规范,落实各项财务细则与具体职能,深入执行企业全面提升精细化的战略。将精细化概念引入医院财务管理,就是将“精”、“准”、“细”、“严”4个字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流程,既要突出在资金筹集、资产购置、成本核算、绩效管理、财务分析中的精细化,又要突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监督中的精细化。

三、DRGs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1.对医院成本管理的影响

定额预付制度以其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总额、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医院主动降低成本等优点,成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首选,它对定点医院的管理重点及医务人员的供给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利用DRGs支付方式的经济杠杆作用,能够引导医院将管理的重心放在提高医疗质量、重视医疗安全、做好?炔砍杀究刂啤⒓跎倮朔训确矫妫灰?导医护人员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得到合理的补偿,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合理诊疗合理施治,促使其不断提高诊疗技术和工作能力。

2.对医院收入管理的影响

医院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和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以及从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取得的经费。医院收入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

DRGs支付方式用于医保支付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医疗保险的给付方不是按照病人在医院的实际花费付账,而是按照病人本次入院主要的病种付账,依病情的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 DRGs 编码相对应。对定点医院而言,DRGs标准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在 DRGs支付方式下,药品收入和检查收入的含金量会有一定程度的缩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会沦为医疗服务的成本,加之药品零差率的实施和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费标准的降低,药品和医技检查收入越高,病种成本越高,医院盈利空间越小。因此,DRGs支付方式对传统的医院收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3.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影响

在DRGs支付方式下,定点医院与医保部门的结算是按医院收治的患者人次及其诊断相对应的支付标准来进行,超支不补,结余归己。为了追求结余的最大化,定点医院就会自觉抑制过度医疗的现象,医院管理的方向和重心会主动向提高诊疗和护理水平、控制过度检查、控制不合理用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关注临床路径的推广应用、努力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转变;医院经营管理的模式会主动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医院管理者将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服务质量,自动完成医院管理转型和内涵提升,从而推动和加快定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成本核算和信息化等项目的发展。

篇8

关键词:GMP;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学改革的号召下,在学院领导对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下,在结合我专业进行的教改实践下,以及调研时了解到的兄弟院校在本专业的教改情况下。该如何对我专业进行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教师队伍一体化”、“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本人一直在不断的探索着。

1 药物制剂专业的现状

1.1 教师队伍

药物制剂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1名,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12人,助理讲师4人。专业教师全部为一体化教师,中级药物制剂工11人,高级药物制剂工10人。学历方面,教师中制药工程类硕士学位5人,生物制药硕士3人,制药工程类在读硕士6人,药学相关专业本科6人,医学本科1人。本专业师资力量强,教改经验丰富,一体化教师众多,这为实现“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课改研究奠定了教师队伍的基础。在GMP教学方向上,专业教师有6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4人,六人均能够独立完成GMP一体化教学课程,具备“五位一体”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1.2 实训条件

我院药物制剂专业现有实训场地为1号实训楼的3、4两层,其中3层为GMP仿真实训车间,能够真实模拟片剂、胶囊剂、水针剂、颗粒剂等剂型药品的生产。4层有分析检验室、一体化实训室、药品营销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室等实训场地,能够满足对药品检验及营销的实训。由于GMP学科涉及范围都在三楼的GMP仿真实训车间。因此此实训场地可为“五位一体”GMP实训课改提供场所,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GMP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

1.3 教学资源

药物制剂专业为14级学生准备了五间教室,每间教室能容纳35-40人教学,黑板、讲台、课桌椅齐备,每间教室均安置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能够满足对“五位一体”课改的硬件要求。

1.4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情况

我院2014级药物制剂学生共招生170人,大多数学生来自黑龙江省,其中76%为城镇户口学生,24%为城市户口学生;初中毕业学生占总数的81%,高中毕业占总数的16%,初中毕业证待发者占2%。为了确保“五位一体”课改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按个人情况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但基本保证各班级初高中毕业生比例均等。

1.5 就业岗位技术

药物制剂学生毕业之前均需要参加哈尔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技能鉴定考试。鉴定相关工种有药物制剂工、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化学检验工等等。GMP课程作为一门关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1.6 教材情况

一共选用了3个版本的教材。最开始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进一步提升,换成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教程),应用良好,单考虑到这套教材是高等职业药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太适用中职学生学习。后来选用的是《实用药品GMP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突出了案例的引入,以任务领引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2.1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通过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对药物制剂教学进行课改研究,并研讨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解决方法、调整方式方法,最终建立适合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研究法

本次“五位一体”课改研究方法应用经典的实验研究法。所谓实验研究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的方法。为了验证“五位一体”教改对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在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课改。(1)教师队伍一体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双师型一体化教师;(2)教材编写一体化,针对就业岗位实际要求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3)教学内容一体化,突破以往书本理论的限制,将更多与就业相关的实训内容进行填充;(4)教学组织一体化,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学分代替工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5)教学评价一体化,根据平时学分、阶段考核、技能大赛、实训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2.2 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

学院14级药物制剂专业共有五个平行班级,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14药1班35人,14药2班35人,14药3班35人,14药4班35人,14药5班30人。其中,将14药1班作为实验班级,对此班学生进行“五位一体”药事法规课程的课改教学,其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2.2.3 创建优化校本教材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学生应用教材进行整改优化形成自己的校本教材。GMP学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五位一体” 课改。将原有内容进行分解,划分为以下大项目。项目一:认识理解GMP(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二:物料的管理(其中包括5个任务);项目三:药品生产前准备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四: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10个任务);项目五:药品生产结束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六:药品质量检验的管理(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七:药品质量管理与质量风险的控制(其中包括3个任务)。在校本教材中,每一个项目又被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均有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每一个理论部分都有相应的案例,方便学生学习讨论。

2.2.4 理论教学改革方法

本次教学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生引导为教学的主体,根据职业类元宵的特点,研究出一套如何利用“五位一体”理论将GMP学科进行课改教学的方法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在理论教学中将一体化课改贯穿于教学始终,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转换成案例分析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

2.2.5 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在一体化实训课改教学中,设置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训内容。如:物料的接收与储存。原来的教学就是将知识通过讲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但是这样传统的教学不如设计一次一体化实训来的更加好,让学生情景模拟,假设一个药厂的车间购进了物料,应该怎样分配,怎样记录,物料储存在哪里,物料进入车间由谁来审核,去哪些相关部门申报等等一系列内容均在模拟实训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

2.2.6 教学考核制度

篇9

关键词: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对策;安徽宿州;??徘

宿州市??徘?卮Π不帐《?辈俊⒒苹雌皆?喜?耕地面积14.2万hm2,小麦种植面积12.3万hm2,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安徽省典型的产粮大区。2004年以来,??徘?菩行÷罅贾植固?⒉馔僚浞绞省⑿÷蟾卟?ス毓こ?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小麦生产形势较好。但在2008年、2009年对全区4 0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中,发现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其分析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交通不畅

在调查中85.3%的农户有灌溉条件,90.2%无沟渠等基础设施,52.2%排水不畅。由于国家投入不足,农民又无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田路况较差,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推广,农田灌溉只能漫灌,田间灌溉率低、灌溉成本高。虽然??徘??昀?门┮底酆峡?⑾钅俊⑴锉曜蓟?ㄉ柘钅吭黾硬簧倩??解决部分地块的灌溉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农田交通、排水等问题也没有解决,内涝时有发生,遇灾害年份,农业生产波动大。

1.2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

在调查中所有农户均独自经营,小麦生产仍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水平,生产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农民惜地意识强烈,不愿交给别人经营,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流转机制,限制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不畅,农业订单落实不好,比较效益不高,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限制了小麦经营规模扩大。

1.3管理粗放

在调查农户中69.3%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在家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相对较差,年龄偏大;加之土地零散,使农业生产采取粗放种植,农业种植表现为一种一收,不再精细,科技含量低下,生产后劲不足。整地质量差,耕作深度浅,一般15cm左右。耕作层变浅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和吸收水肥的能力,进而影响产量。播种质量差,小麦播量偏大。农户受耕地质量差、近几年秋季干旱影响,小麦播量逐年加大,导致基本苗偏大,田间郁蔽,病虫害加重,倒伏危险增加。另外,撒播麦田增多也使播量增大。化学除草在年后进行。年前麦田杂草85%已出土,草小对药敏感,麦苗小覆盖少,省水省药省工省时效果好,农药残留对后茬影响小;年后草大抗药性强、麦苗覆盖多,成本大效果差,农药残留对后茬影响较大。普遍不施拔节肥。农户担心追肥会引起小麦贪青、晚熟和倒伏,普遍不施拔节肥,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升。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程度低。农药用量偏大、利用率低、乱用滥用农药、不按规定使用农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2对策

2.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项目申请,争取项目支持、镇、村、农户四级联动,多方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田抗旱排涝工程建设,促进沟、渠、涵、闸配套,逐步完善基本农田的防洪排涝和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力争达到旱涝保收的效果。推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水畅流、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格局[1]。

2.2加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实施订单工程

依靠皖王面业集团、皖神面业、东方面粉厂坐落??徘?谋憷?跫?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标牌、举办培训班及印发材料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小麦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干部群众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品牌认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户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尽快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种粮能手和农业主体去发展规模化经营。大规模实施优质小麦订单工程[2]。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优质小麦生产,把订单生产作为优质小麦产业化的突破口,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和中介组织,将龙头企业与农户连接起来。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粮食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做好订单购销工作。按照国家收购政策,优质优价优先收购订单优质小麦。加强外销工作,提高订单农业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2.3推动规模连片种植

大力开展“百、千、万”优质小麦实施工程,建立不同层次的示范田。区抓好万亩方,乡镇抓好千亩方,村要抓好百亩方。按照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管、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的要求组织生产[3],使示范片成为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的典型。

2.4开展科技培训

依托??徘?┮悼萍既牖Чこ獭?/p>

小麦高产攻关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程和创建绿色食品小麦原料基地项目工程,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培训[4],提高农户科技种田意识和水平。立足适用性、先进性、指导性和规范(下转第106页)

(上接第102页)

性,参照小麦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切实加强技术标准的宣传和指导,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小麦生产规范,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供种、统一农业投入品的供应与使用、统一田管和收获,确保机械化作业、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化除化控等各项关键技术指导到户、应用到田,确保小麦管理科学化、生产安全化。

3参考文献

[1] 陈金平,崔满星,郭祯,等.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2(12):15-16.

[2] 王丽君.呼伦贝尔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1):30-32.

[3] 刘泽辉,高建尧,孙丹娜.对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思考[j].现代农业,1997(12):7-8.

篇10

关键词:园艺植物;可视化技术;应用

可视技术应用于园艺植物,在当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属于新兴研究领域,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疾病管理与控制和园林植物产量预测等,对我国的园林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文章中,对当前我国园艺植物可视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计算机及图像处理等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园艺植物可视化的研究方向。

1 园艺植物可视化相关技术探讨

1.1 参数化建模技术

在当前园艺可视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利用参数化建模技术,可以利用植物的三维结构形态,采集到不同植物的结构形态和参数数据,然后运用植物学中的拓扑规律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植物的内部器官形态、大小和基因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再依据这些参数对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植物或结构快速建模,并且结合植物交互式设计方法,对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1.2 双尺度自动机模型

通过双尺度自动机可以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模拟,因为叶元是植物最基本的分生单位,所以一般用微状态来表示叶元,也就是模拟的最小单位。我们可以依据植物的茎节数、茎节长度等参数模拟出该植物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将通过建模所得到的花朵、叶片、果实、茎杆等部位进行拼接,得到植物模型,通过运用双尺度自动机对该植物的生长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型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我们研究植物结构提供帮助。

2 当前我国园艺植物可视化发展分析

2.1 交互式设计在园艺植物可视化中的应用

交互式设计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在用户使用的时候更加方便、操作简单。将交互式设计方法应用于园艺植物可视化技术的实现中,可以使园艺植物模型的建立更加简单,易于操作,意义重大,也是交互式设计很好的应用,同时也满足了园艺植物建模对于软件设计的需求。在园艺植物管理中,充分利用所采集到的植物各参数,对植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供引导式的操作界面,对植物管理中节间的数量、植物的分枝情况进行合理的设定,系统通过这些设定好的参数自动模拟植物的初始生长结构,同时,操作人员还可以对其进行交互式的调整,帮助操作人员模拟出植物的生长形态。在对植物建模之后,可以通过花卉图的建立,运用融合算法,得到植物花朵排列模型,达到对园艺植物进行可视化管理的目的。

2.2 三维立体技术在园艺植物可视化中的应用

三维立体技术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专业的三维立体制图软件,模拟出立体的图形,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应用于园艺植物可视化模拟中,可以增加可视化的真实性,把各种复杂的植物结构通过立体模型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其中包括对植物结构细节的展示、纹理结构的表现等。三维立体技术在园艺植物可视化技术中,主要从植物的各种图片中采集到颜色纹理、凹凸纹理和过程纹理等信息,并对图片进行处理,通过三维立体技术将植物以三维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立体的要求,对其中的缺陷进行修复,将曲面中的所有小四边形网格对应进行贴图,将各种纹理特征真实的表现出来。通过三维立体技术的应用,结合建模技术可以真实的将植物的立体形态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利于对园艺植物的管理。

2.3 园艺植物可视化的应用前景

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都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园艺植物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因此在技术应用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当前的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和人们的期望之间还具有相当大差距。比如,我们希望可能通过模型估产技术,实现对温度、CO2浓度、降水等影响园艺植物生长情况的预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满足不了人们的愿望,当前园艺植物模型还只是停留在建模阶段,还有待于人们去开发、研究,这也是园艺植物可视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3 结语

园艺植物可视化主要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三维立体技术等来实现的,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运用可视化技术对园艺植物进行建模,可以将植物形态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实现对植物群体结构、园艺植物的有效管理,为园艺植物栽培、花卉种植提供可视化的管理,更好的推动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新宇,赵春江等.玉米三维重构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7(4)

2 周淑秋,郭新宇,雷蕾.黄瓜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 技术与发展,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