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驾驶员心理疏导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驾驶员心理疏导教育

篇1

一、加强心理教育

(一)普及心理知识

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是当前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科学实施心理疏导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驾驶员来说,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当前,应着眼部队建设的需要,大力抓好心理科学知识的广泛普及。第一,广泛开展经常性的心理知识学习。要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力求简明、通俗实用。第二,邀请专家和心理医生搞好心理知识辅导,对于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采用热线电话的方式由心理医生进行现场电视解答。针对一些难点、热点心理问题,邀请专家教授深入部队传授心理知识,举办专题讲座,直接排难解惑。第三,要把心理知识渗透到经常性教育和思想工作中,为加强心理知识普及,应努力在每个教育内容贯穿心理知识,积极在思想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渗透心理知识。

(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驾驶员坚定的政治心理品质

在汽车部(分)队中要深入开展使命意识教育,教育驾驶员要从部队打赢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加强运输专业训练的重要性,要求广大驾驶员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应是一名称职的驾驶员,而且更应该是一名过硬的汽车兵和合格的战斗员。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之中,从人的内在需要入手,通过意志力、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提高心理管理水平

(一)探索心理管理规律,运用正逆向法则大力管理

心理管理是一项严格的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既要重视正向管理,又要重视逆向管理,在战争环境中,面对生与死、血与火、荣与耻、得与失的挑战,有的驾驶员会产生更旺盛的斗志,更勇敢的精神,愈战愈勇;有的则会惊恐、惧怕,回避。面对敌人的心理与军事攻势,以及各种反面信息对战场的渗透,有的驾驶员自觉地抵制、鄙视、批驳,保持坚定的意志。有的则可能难辨真伪,或信以为真,被敌人攻破心理防线。这些心理反应,一部分对战争胜利产生积极作用,一部分产生反面影响。战时心理管理要与行政管理同步,重视采取抑恶扬善的具体措施,注重结合对取得战果、战局的变化,掌握驾驶员心理的阶段性特点,配合对战争胜利的心理期望进行正面管理。同时,正确运用好逆向管理,注重强调纪律与落实处罚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管理相结合;解决部队内部的心理问题与不良情绪相结合,防止心理管理的片面化。

(二)掌握科学的心理管理方法

针对平时转入战时,有的驾驶员表现出担心、害怕、焦虑和惊慌等过分紧张的情绪,可采用语言说服法,情绪激励法,脱敏技术。战后的心理管理,主要针对有些驾驶员神经和身体过度疲劳,恐惧后怕等采取的神经肌肉放松法,想象回忆法来恢复体力、脑力、和消除战后不良情绪所进行的管理方法。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上述方法,将有助于心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心理教育骨干队伍

第一,组织集训培养骨干,要把心理疏导骨干的培训纳入骨干培训的总体计划。第二,依托院校培养骨干,院校要为部队基层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指挥院校要把心理科学知识贯穿到政工、管理、指挥教学中去,培养懂得心理知识的政工、军事管理干部,医学院校要为部队培养心理医生,要从地方高校心理专业毕业生中招收人才,壮大部队心理教育骨干队伍,指导基层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测试。第三,借助地方培养骨干,发挥军队与驻地广泛开展共建活动的优势,针对基层缺乏心理人才的实际,聘请专家为部队培养心理教育骨干,组织心理测试,诊疗心理疾患。

三、加强心理训练

(一)加强心理训练场设施建设

心理训练场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通过独木桥训练,锻炼驾驶员的平衡能力和技巧,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双索桥训练,增强驾驶员合作意识,使战友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和相互依靠,体验互相帮助所产生的巨大力量。通过模拟电网训练,提高驾驶员的判断的准确性、果断的决策性、反映的敏锐性。还有背摔平台、四米高墙、空中吊杠、双脚踏版、空中断桥、攀岩、空中横梯等内容的训练,都让驾驶员心理从不同方面得到训练。

(二)超越自我,突出抓好体能训练

体能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身体是心理的载体,体不健,魂不壮。因此,抓好心理训练,必须先抓好身体锻炼。体能训练也要依靠心理训练,对一些高难度的体能训练,有时往往心理不适应,产生恐惧心理,针对这些不良情绪进行针对训练,才能更好的锻炼身体,更好的适应心理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的关系,才能体现出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体能训练也要增强反应能力的训练,心理训练有助于反应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好,反应能力强。

(三)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适应能力

首先,要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心理适应能力,进行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在于培养驾驶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危险、紧急情况时,仍然保持顽强的信念和无往不胜的信心。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场环境浓缩法,可以使身心预先感受,逐步克服心理障碍。二是实兵运输保障演习法,锻炼驾驶员在未来战场上的心理适应能力。

其次,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平时的军事斗争准备中,可模拟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驾驶员感观逐量进行立体式的刺激训练。此外,也可组织一些对抗性强、危险性大的军事训练科目,对驾驶员固有心理进行冲击,扩大心理的“原始临界点”,实现驾驶员心理承受力“质”的突破和飞跃。

篇2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交通事故安全管理

[DOI] 10.13939/ki.zgsc.2015.24.085

1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流量的激增,出现了城市交通拥挤、车速下降、交通事故增加、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给公众出行带来了困难。为了缓解城市的拥堵,多数国家采用了公交优先的政策,公交客运分担率在城市各种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然而,道路交通事故的频发却给城市公交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公安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近年来一直在10万人左右高位徘徊。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公交车运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 交通事故成因

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构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这个系统中一个或几个因素超出正常情况而达到系统不能容纳时,就会出现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取决于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是否协调T作。通过大量事故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与人有关的原因占93%~94%.与车有关的原因占8%~12%,与道路有关的原因占28%~34%。这表明人是事故的关键因素,这里所说的人,是指驾驶员、骑车人、行人、乘车人等交通参与者。其中驾驶员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1988-1992年全国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分析表显示,由于驾驶员的过错造成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以上。

在汽车的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感知、判断和操纵三者中任何一项行为出现失误,均可能引起道路交通事故。感知错误引起的交通事故最多,占50%~60%;判断错误引起的事故占35%~40%;操作错误引起的事故较少,占5%左右。因此,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在道路交通中的行为规律,分析人产生失误的原因,寻找预防失误的方法,可以达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

驾驶员的安全性一般认为是在具体条件下,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完成职能的能力,这取决于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个性、感受信息的特征,以及在周围道路环境情况影响下,这种特征随时间的变换关系。由于人和人之间在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获得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各异。当人的心理反应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时,人的行为就安全可靠,相违时,行为就不安全。属于司机因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超速行驶、疏忽大意、措施不当、疲劳驾驶、间距不够、违规变道、违规停车、强行超车、情绪不好、驾驶技术不佳以及误操作等。

3 预防公交驾驶员交通事故的措施

3.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表明,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对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做起。

对驾驶员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考证上,还应该包括之后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交通法规定期学习;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与预防学习;机动车的技术、操作技能、机械理论的学习;驾驶心理和驾驶生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从幼儿园学起,将之作为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全社会要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及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对驾驶员来说,只有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技术素质,才能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2 关注公交司机身心健康

针对长沙市公交司机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状况的一个调查表明:城市公交司机的心理压力大,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服务投诉的压力、车辆间隔时间和准点率的压力以及交通法规的压力;身体健康状况差,九成的司机有健康问题,腰肌劳损、颈椎病、眼睛疲劳、前列腺炎、肾结石等这些都是公交司机最常见的病。记者调查的50名公交司机中,40人患有腰椎、颈椎、肩周炎,占80%;25人有严重胃病,占50%;觉得自己患有便秘、痔疮的司机有17人,占34%;另外,白行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患有结石的司机有3人,占6%。司机们称,工作3年以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些症状。可见公交司机身心健康问题相当严重。公交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群体的健康问题,更是与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的出行安全密切相连。一旦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危及城市的公共安全。

因此,政府和公交企业要下大力气加强对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和T作权益的保障,特别是出租车驾驶员,在定期体检、休假制度、上班时间、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做出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并监督实施。同时建议,公交企业建立驾驶员健康档案,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公交司机身心健康进行管理,每次出车前对司机进行简单的身体及心理检查。

3.3 加强心理干预

西方各国针对职业汽车驾驶员心理能力,早已广泛开展驾驶员甄选,使得交通事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交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状态对交通事故的影响非常大。不同气质的驾驶员交通适应性的选择,对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胆汁质的人反应快、精力充沛、好挑衅,而一旦发生变故,其心理耐挫能力也最差,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等激动情绪。以NBA球员为例,阿泰斯特具有典型的胆汁质特征。胆汁质的人事故发生率最高,要加强耐心、细心教育,尽量少开长途车。

多血质的人灵活性好,但情绪容易波动,意志力弱,不易集中。以NBA球员为例,奥尼尔具有典型的多血质特征。多血质人的情绪比较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不利于安全驾驶。此外,多血质的人比较粗心,也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在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调查中,多血质的人排第二。多血质的人要加强踏实专一教育,适宜干驾驶出租车,城市公交车和短途运输的车辆。

黏液质的人被认为是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最少的群体。他们在驾车时操作稳定自如,不急不躁,有节奏性,且不易受外界干扰。但是他们自信心不足,在遇到突然抉择时容易犹豫不决。所以应在决断方面加强训练。以NBA球员为例,姚明具有典型的黏液质特征。

抑郁质的人思想狭窄,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刻板,不灵活,积极性低。在驾车中容易疲劳,由于对社会的适应性不良,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也比较弱,容易受外界压力影响而导致交通事故。以NBA球员为例,麦迪具有典型的抑郁质特征。抑郁质的人应该做些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寻找释放压力的渠道。

3.4 运用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自出生时算起,正弦波式的周期性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都有重要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据有关交通事故资料显示,2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低潮向期过渡的时期,4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的事故占总事故的60%左右。

我国江苏省金陵汽车运输公司第十一车队,从1986年2月开始运用生物节律指导安全管理,当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总起数较1985年就下降了42%,总事故费用下降了41%。企业实践证明通过人体生物节律的应用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我们可以通过培训,使得运输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每一个司机都了解生物节律理论的内容以及它对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绘制出每一个司机的生物节律曲线,查出每位驾驶人的危险区和临界区,并据此安排相应的驾驶任务。对于处于临界期的驾驶员可以安排学习或轮休,做到防患于未然。

3.5 防止疲劳驾驶

驾驶疲劳,是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我国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因疲劳驾驶发生的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7%;法国的一项统计指出驾驶员瞌睡而发生交通事故约占人身伤害事故的14.9%和死亡事故的20.6%。驾驶员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长时间驾驶车辆,特别是在交通环境比较单调的地方,如高速公路上,都非常容易出现驾驶疲劳的现象。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驾驶车辆,会感到精神困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等现象,出现动作迟误或过甲-,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一般认为预防疲劳驾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睡觉是预防疲劳最好的手段。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行车前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同时注意吃饭不要过饱。③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每天行车时间累计不应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高速上建议连续行车不超过2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④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⑤使用预防疲劳驾驶的产品:如美国ATTENTION公司的DD850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已经通过美国交通运输部批准在全美进行推广。

篇3

关键词:汽车驾驶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驾驶员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保证驾驶的安全,相反,如果驾驶员本身对于驾驶的认识不足或者安全意识较弱经常会造成驾驶事故的发生。所以,驾驶员必须提高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心、技术水平、法制意识、心理素质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汽车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雨刮器检查不频繁

在下雨或者下雪的天气中,雨刮器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雨刮器的存水量一定要够,如果出现缺水的情况经常会造成安全事故,但是很多新手并不知道雨刮器的重要性,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因为雨刮器存水量不够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雨刮器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存水量,这样才能正常工作,所以要经常检查雨刮器存水量的多少,保证雨刮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司机视线的顺畅。

2.接听电话现象引起的安全事故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司机的驾驶的过程中接听电话,这在很多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其实这种做法对于司机来说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司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职业,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而接听电话会转移司机的注意力,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安全事故。即使很多司机能够灵活驾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接听电话会知道很多导致情绪激动的消息,如果这时在驾驶就非常容易出现因为情绪激动导致的安全事故。所以,司机必须重视在驾驶过程中的打电话行为,在驾驶中有非常重要的电话打进来,司机应该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将车停下再接听电话,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因为接听电话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3. 技术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不同车辆的车辆技术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是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一大原因。能够影响驾驶安全的主要技术因素包括:启动性、油电路、外廓尺寸相关参数、行走系统、传动、制动等,而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汽车的转向效能以及制动系统。

(1)制动因素的影响分析。制动装置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车辆停车或者减速所需要到的装置,制动装置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装置,而是由各个小系统所组成的,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制动的指令。在汽车的驾驶过程中如果制动装置失灵,就会直接导致汽车无法停车或者刹车失灵,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因为制动装置引起的交通事故。

(2)转向因素的影响分析。转向装置是汽车驾驶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个装置,可以说时时刻刻都在控制着汽车的方向,一旦转向装置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汽车行驶方向难以控制的问题。常见的转向装置问题有行驶跑偏、转向沉重、转向松旷等。在行使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转向装置对方向进行控制,一旦转向装置中出现任何的问题都会导致汽车的行驶方向出现偏差,进而引导交通事故。

(3)行走因素的影响分析。车轮是行走因素中对汽车安全影响最大的,如果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因为车轮引起的交通事故不仅仅会给车辆自身带来安全问题,而且也很容易给路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经常发生的因为轮胎引起的安全事故就是爆胎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前胎出现爆胎现象会直接改变车辆的行驶放线造成交通事故。除了上述的安全隐患外,汽车的信号装置、照明装置等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避免出F交通事故的防范举措论述

车辆的驾驶工作是一项综合劳动,它对于司机的责任、技术、脑力、体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正常的驾驶过程中还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快速反应、及时判断、信息的接收等,这些都给司机的驾驶带来很大的难度。而且,司机还是车辆的责任主体,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司机的责任肯定是最大的,所以司机必须具备较高的驾驶技能、心理素质、精神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保证行驶车辆的安全性。

1.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应该定期对司机进行培训以及安全教育,让司机对相关的制度以及交通法规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通过学习和培训让司机学习《安全行车手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同时也要加强安全行车职业道德教育、安全行车知识教育、安全行车警示教育、安全行车观念教育、安全行车法制教育等。通过对司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教育让司机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做到真正的依法、守法、懂法、知法,这样才能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交通设施的完善

在发生的交通事故因素中除了车辆和司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以外,驾驶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要改变驾驶环境除了自然因素不可改变以外,交通设施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通设施可以帮助司机更好的掌握前方的路况等信息,这样可以提前做出反应避免发生交通事故。除此之外,好的道路环境也会让司机在轻松的状态下驾驶,有利于消除司机的疲劳,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车辆行驶前保持良好的车况

如果每一位司机都可以做到“人爱车”,那么车辆就会进行“车爱人”的反馈,司机及时对车辆进行保养可以减少车辆出现各种毛病。尤其是司机在驾驶之前一定要对车况有一个检查,看看车辆的车况是否完好,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修理,保证没有问题后才能行车。

4.加大安全驾驶的宣传,重视道路的管理工作

在交通的管理方面很多发达国家都做的非常好,在这一方面我国应该借鉴那些交通管理比较好的国家的管理经验,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的道路管理水平。在法律角度上,要对涉及到交通的各个方面做到立法完善,对于违反交通法律的行为要加大力度惩处,同时也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另外,对于安全驾驶方面的相关知识也要广泛宣传,让司机对于驾驶的认识更加全面,让每一位司机都认识到驾驶的重要性,驾驶不仅仅关系到司机本人的安全,而且对于其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5.司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第一就是车辆行驶性能的熟练把握。第二,驾驶员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学习交通安全心理学,及时疏导因为驾驶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驾驶的自信心。第三,良好驾驶习惯的养成,这需要驾驶员在日常的驾驶工作中注意各项驾驶事项,从慢慢积累到养成好的习惯。第四,驾驶员自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质,养成好的性格,这样有利于健康驾驶。

6.驾驶员驾驶技术的把握

驾驶技术过硬往往能让司机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关的举措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熟练的驾驶技术可以更好的熟悉周围的驾驶环境,反映迅速。熟练的驾驶技术需要驾驶员进行刻苦的练习才能够获得,而且在日常的驾驶工作中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改正自己的不良驾驶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驾驶不仅仅对于驾驶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其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样重要,因此驾驶员必须重视驾驶工作,提高自身的驾驶技术,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充分理解,这样才能保证安全驾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原汽车兵;症状自评量表;心理管理

高原地区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特殊,空气稀薄、低压、低氧、低温、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紫外线照射量增多,再加上文化生活单调、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人文特点,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军人的生活和健康,不仅对他们的生理状况产生很大影响,也会引起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操作、注意、情绪和人格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使其心理功能下降,影响工作成绩和生活质量,故对驻高原地区汽车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原汽车兵心理素质现状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扎在西宁和格尔木地区某部汽车兵进行整体随机抽样,选择700名人员发放心理问卷,回收率为97.4%,获得有效问卷628份,有效率为92.1%。测试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7-36岁,平均年龄(24.3±3.7)岁;军龄1-18年,平均军龄(4.57±3.43)年;士兵229人、士官296人、军官103人;独生子女131人,非独生子女497人。被调查者均无严重躯体疾病或确诊的精神障碍疾病。

结果显示,高原汽车兵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军人常模[1]和高原军人[2],大量的主述症状主要集中表现在焦虑(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强迫(明知无意义,却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躯体化(主观的躯体不适感,包括头痛、肌肉酸痛、消化不良和其他躯体表现)、恐怖(主要是对特定场景和特殊过程的恐惧)、敌对(易激动、发脾气、摔东西、冲动爆发等)等维度上。

有文献报道,处于军事应激条件下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平时和普通军人低[3]。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高原汽车兵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军平均水平,整体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远比固定在低海拔地区从事一般后勤工作的军人群体突出。

二、高原汽车兵心理管理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明,由于驾驶员造成的事故占74%,道路环境条件引起的占19%,而因汽车技术状况差诱发的仅占7% [4],可见,在交通安全控制中,人始终是一个主动因素,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改善交通安全状况仍具有很大潜力。心理因素是影响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高原汽车兵的心理管理工作,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部队运输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普及心理管理知识,注重专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普及心理管理知识是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基础。高原汽车兵不良心理诱因较多,要普及心理管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带兵人,根据心理管理的原理,有意识地了解、识别和区分实际带兵过程中官兵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不正常的苗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请教专家;另一方面,通过普及心理学知识.可以使广大官兵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知道自己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优长与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调节,特别是在自己情绪低落、烦恼,有焦虑、抑郁等症状时,能够掌握自我排遣的方式方法,既解放了自我,也避免影响他人。同时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也会使他们知道即使有了心理问题也并不可怕,就像人的身体生病一样,只要找医生就能够解决问题.从而避免讳疾忌医,失去及早治疗、矫正的机会。可以请军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讲课辅导,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网络与专家、学者保持联系;以举办知识讲座、设立宣传橱窗、印发知识手册等形式,普及心理知识,或利用网络进行自学,更新知识,使官兵了解心理调节的方法技巧,提高心理疏导和求助能力。另外,还要注意发挥基层带兵人的作用。基层带兵人一般都经过院校教育,有一定的心理管理基础,生活在“兵”中,与官兵朝夕相处,是心理疏导工作的主力军,可以通过正规的培训,提高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担负起“专家、学者”的作用。

(二)运用心理训练方法,注重专业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

高原环境条件艰苦,每趟上线执勤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必然会在军人心中产生恐惧的情绪,如果恐惧情绪得不到调节和遏制,让其左右了军人的行动。就会出现比武器的物理杀伤更严重的心理“灾难”。这就必须加强高原汽车兵心理适应性训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专业器材进行训练,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专门的心理训练场。在专家的指导下,利用这种训练用特定专业器材和场地,精心设置各种特殊的环境和情况,能够训练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和特征,培养团队进取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养成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心理品质的形成,自然成长的占为83%,而针对性的培训仅为17%。二战时期,盟军船队经常被德军潜艇攻击,后来发现能够活下来的不是年轻力壮的新水手,而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水手。因此,要通过播放战斗影片、局部战争录像片,运用计算机战场模拟等手段,让大家了解执勤任务环境,提高应对技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充分利用野外驻训、综合拉练和抢险救灾等有利时机,对官兵进行超强度体能、耐力、意志、胆魄的磨砺,提高战场所需的勇猛顽强、沉着冷静和面对生死考验不畏惧等心理素质。

(三)善于发现心理问题.注重个体管理与集体管理相结合

管理实践表明,许多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可以避免发生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带兵人要在不同时机、对不同的人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防微杜渐。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制度。目前部队对每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人格特点只能凭入伍或入学时的心理测试为依据,缺乏其后的追踪记录,而人的心理情况是会经常变化,特别是在高原环境下。心理健康档案就像医疗档案一样,主要是借鉴和利用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心理测验工具,对官兵的个性、气质、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根据测试所得的各项数据指标,分析、归类、评价汽车兵的心理状况,整理成档案形式,建立较详细的心理档案,及时将官兵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情况记录入档,并使之制度化,增强心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心理咨询机制。设立心理咨询站、热线电话,设置信箱等,实施掌握和记录情况。心理工作服务小组要到官兵中巡诊送医,尤其是上线执勤期间,与官兵交流疏导,鼓励官兵把心里话说出来。

在注意发现和解决个别问题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军人集体心理的指导。军队战斗力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集体力量的体现,是相互合作的结果。因此,还要健全其他相关制度,如建立心理状况定期分析制度、心理教育计划制度、心理档案分类制度、心理咨询机构完善制度等,使心理管理工作正规有序。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保证官兵心情舒畅,如某边防部队办起“戈壁军旅”广播、心理知识竞赛,使心理科学成为“热门话题”;举办雪地足球赛、周末育才等活动,陶冶官兵情操,排除容易出现的焦虑、抑郁、强迫化症状;基层带兵人带头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心理互助活动,以真诚换真心、以真诚关心战士,减少身心疾病诱因,及时治疗躯体疾病,避免加重躯体化症状;公正处理敏感问题,以风正气顺的人际环境“开心锁”、除心病、鼓心劲,改善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促进部队运输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 王焕林、崔庶、高柏良等,中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40

[2] 张西洲、马勇、长新宇等,高原边防官兵SCL-90评定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杂志,1994,12(5):400-401

篇5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交通工具日趋发达,小汽车正走进千家万户,交通拥挤、交通事故越来越严重,酒后驾驶特别是醉酒驾驶带来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据统计,2008年我国因交通事故导致73484人死亡,从而使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二、政府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在交通安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以酒后驾驶为例,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与国外比起来显得过轻,违法成本过低,没有真正起到威慑和禁止作用。国外对酒驾的惩处是非常严厉的。例如,日本《道路交通法》规定,带有酒气驾驶者,处三个月以下徒刑或五万元以下罚金,醉酒驾驶二次以上的,将被判处六个月徒刑。新加坡《道路交通法》规定,任何人在酒精或药物影响下,不能正确控制车辆而驾驶或意图驾驶机动车辆者,处六个月以下徒刑或1000以上5000以下罚金;再犯或连续犯者,处十二个月以下徒刑并处3000以上一万元以下罚金。在加拿大,对醉酒驾驶者除罚款1470美元外,还将监禁六个月,造成人身伤亡的,则监禁十四年。在英国,对初犯者即给予吊销驾照一年处置。在德国,严重者将终身禁驾。而在美国,酒后驾车属于“故意犯罪”,对酒后驾车造成生命伤害的,要以谋杀罪,连卖酒给司机的饭店餐厅都会负连带责任。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国外特别重视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在某种程度上,使驾驶者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去触动酒后驾驶的违章行为。而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单纯的酒后驾驶,一般只是罚款了事或“暂扣”一下驾驶证,最严重的也只是“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酒后驾驶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只有在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刑法才会介入。在现实中,即便造成严重后果,一般也只是简单地以交通肇事罪论处。这大大助长了机动车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可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势在必行。

(二)加大政府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

就治理酒后驾驶来说,当前,我国各地交通执法部门要严格查处酒后驾驶行为,使酒后驾驶检查常规化、常态化,执法部门在处罚时一定坚持做到一视同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0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命令,对酒后驾驶的,将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从严处罚,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一律从重处罚。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说,对酒后驾驶,无论涉及什么人,不管什么理由,都要一视同仁,从严处罚,绝不允许开口子,绝不搞下不为例,让酒后驾驶成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公安民警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不处罚、从轻处罚或者为酒后驾驶违法人说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严厉整治酒后驾驶对维护交通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键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充分发挥政府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是预防交通事故、确保道路畅通的根本措施。从根本上认识到只有加强对全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才能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文明、有序和畅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级政府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推进长效工作机制的完善。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宣传队伍建设。要切实而持久地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严格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意识,而包括各级公务人员在内的社会精英更应起到带头作用,大力提升交管宣传的现代化水平,用足用好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短信等现代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宣传阵地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要加强对运输企业驾驶人、中小学生和农村群众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以治理酒后驾驶为例,政府各相关部门应把严重交通违法事件纳入文明城市、单位考核、个人评先等考核指标体系。公安部门要协调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与车辆保险费率和银行个人诚信体系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提高车辆保险费率,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这样才能保障治理酒驾的长效作用。

再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为例,高速公路事件包括交通事故、警卫任务、施工管理、恶劣天气管理、治安刑事等突发事件。在处置中往往涉及交警、路政、施救、养护、收费所、隧道所等多家单位,多家单位必须联合处置才能及时有效的处置一个事件,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比如发生交通事故,往往就涉及到路面可变情报板开启、收费入口封道、现场后方预警、交通疏导、现场勘查、设施损坏确认、事故车辆清障、路面散落物清理等,交警、路政、养护、清障、收费等部门必须协同处理才能达到高速、高效的完成。

(五)加强道路建设和道路安全管理

当前,很多城市的道路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路面狭窄,标志不清,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规划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带来了不少交通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道路建设、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道路设计要合理,质量、安全评估要严格,交通标志、标牌、标线和交通控制设施要完善。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市2013年的春运工作,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有序、优质便捷”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社会参与、部门协作,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不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事故;二是不发生大规模客货滞留、积压和严重超载现象;三是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不确定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四是不发生无序竞争现象,不发生旅客投诉的重大服务质量事件;五是不发生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行为。

二、2013年春运调查与预测情况

1、运量调查

2013年春运启动日期为1月26日开始至3月6日结束,今年学校放寒假时间大约为2013年1月26日至2月25日,民工返乡时间大约为元月底至2月初,因此学生流、民工流有可能重叠。根据历年来的客流返乡的习性,春节期间黄金周分别体现在节前与节后两个时段,2013年春运黄金周将集中于节后出现,即2013年2月15日开始。据预测,春运节前5天长短途客运量约11.5万人,最高峰日发送旅客3万余人。

2、运力调查

2013年将投放的完好车辆604辆,座位16016,客位数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相同。

春运期间我市至杭州方向的客流出现高峰时通过加密、加班及与杭州公司运力相互支援等措施完成运输任务,同时,至上海、淳安、金华等方向的班车也需加班,加班高峰估计在正月初四开始,高峰时段平均每天约配备260辆客车,座位数8939个。

按照历年来春运各类加班牌证的数量预测,2013年春运所需的各类加班牌证数量为385张。

3、春运形势分析

各客运公司通过更新、更换及新增等措施对公司到期或技术状况欠佳的客运班线车辆进行重新购置更换,实现运力提升、结构优化,既有利于春运期间的运力调配,同时减少春运期间因车辆技术原因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今年春运将面临的不利因素有三点: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人群越来越多,对客源分流起了重要作用,使客运市场显得越来越狭小。二是今年国务院批准实行:春节、清明、劳动节、国庆节四大节假日7座以下小车免收过境费,由此拼车回乡的概率将大大提高。三是走亲访友意识淡化,出行率不高。因此,预计今年春运客流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根据往年春运加班方向的调查,我市在上海、苏州长途班线经营地的务工者不多,主要为杭州地区务工者居多,其余地点分布较少,基本为杭州站中转。节前以短途客流为主,节后以长途客流为主。节前各大客流陆续启动,不易出现高峰时期。而节后,各客流将集中汇流,高峰时运力略显紧张。将通过加密、加班和增加运力解决。

针对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延续时间长等特点,除班车加班加密、正班车回站场循环加班、加强机动运力等,新安江长运有限公司将从延长候车室开放时间、延长窗口售票时间、加大流动售票等措施应对。

4、气象分析

预计2013年春节春运期间(1月下旬至3月上旬),雨(雪)量偏多;气温总体略偏高,其中1月下旬到2月初气温较常年偏低。雨雪过程较为明显,需要防范积雪冰冻天气对我市和周边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春节前后,寒冷、明显回暖天气将交替出现,易出现大雾天气,需要防范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春节后气温升高明显,降雨偏多。

冷空气影响过程主要出现在:1月:22日~24日、28日~31日;2月:13日~15日、22日~24日、27日~28日。

5、存在问题

2013年春运工作的重点是安全、优质、有序、畅通。借鉴往年春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及少数人员安全意识不够,还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安全责任心不强;

(2)安全管理工作尚有漏洞和空白,有的乘务员对中途上车旅客的“三危品”查堵和宣传不够有些驾乘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仍然超员;

(3)市场监管难度仍大。由于春运客流量大,高峰集中,现有运力不能满足出行需求,使违法违章经营的客运车辆有了可趁之机。根据以往经验,春运期间是站外组客、无证营运、超载运输等违法违章现象的高发期,加上乘客回家心切,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给市场监管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4)交通安全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春运期间天气情况不容乐观;二是车流大量增加;三是许多新建、改建及低等级道路可能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四是驾驶员易出现疲劳现象;五是新驾驶员事故极易出现高发态势;六是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一是春运前期做好安全知识宣传与教育,继续加大驾驶员、售票员的安全教育,不开疲劳车、不开超速车、超载车等。二是加强管理,由于农村客运受道路和车况条件的限制,容易发生超载、串线等违章经营行为,要安排好车辆,开足班次,同时做好客流高峰时段加班和运力调配。三是建立驾驶员预备库,应对疲劳驾驶。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系统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市交通运输局春运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朝光;副组长:潘群民、何建松、张旭东、吴红忠、陆克勤;成 员:赖志祥、王晓静、王强、钱献红、童少宏、施晓晴、李剑、周建伟、董承昕、方炜、唐闽;下设春运办,由潘群民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工作职责

1、春运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领导系统的春运工作。根据上级部署,结合交通实际,研究制定春运工作方案、工作计划,部署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研究、处置春运重大事件,组织春运大检查,及时掌握春运动态。

2、春运办工作职责:根据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各单位落实春运工作措施,负责春运的各项日常工作和值班工作。负责系统春运信息及各类数据的采集、分类、处理和。做好春运宣传报道工作,掌握春运工作动态,及时协调处理急难事项。

3、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负责道路春运的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实施对无证营运和站外组客车辆的查处;做好运力调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监督工作;对超载人员需进行转运分流的,安排好驳客转运车辆;协助交警部门做好春运驾驶员安全教育和春运车辆的检测工作,对参加春运车辆的GPS、行车记录仪运行情况应逐辆进行检查,确保运行正常;会同市交警等部门,设立春运检查服务站,并抽调人员参加,重点检查、处罚客运车辆的超载、无证营运、过境班车入城带客等行为;负责加强对危险品运输企业、人员和车辆的监管;制定不利天气条件或意外情况下道路运输的应急预案。按规定及时向春运办报送旅客运输信息和春运动态,汇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4、市港航管理处:负责全市水路春运的组织、实施。做好运力调配、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做好航道畅通的保障工作,及时航道信息,疏通航道。制定不利天气条件或意外情况下水路运输的应急预案。按规定及时向春运办报送旅客运输信息和春运工作动态,汇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5、市公路管理段:负责春运期间全市公路畅通的保障工作。加强公路的养护、路政巡查,对雪阻、水毁等原因造成公路阻塞和损坏,及时做好清理、疏通和修复工作。制定不利天气条件或意外情况下保障公路畅通的应急预案。及时向春运办报告公路通行信息、春运工作动态,汇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6、新安江长运等客运公司:负责本企业的春运工作,合理调度安排运力和班次,确保旅客及时疏运。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做好企业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教育面100%。通过GPS系统、行车记录仪等现代化手段,加强驾驶人员行车安全考核。制订不利天气条件下,旅客疏运和运输安全的应急预案。开展春运安全宣传和优质服务活动。按规定及时向春运办报送旅客运输信息和春运工作动态,汇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7、各交通工程指挥部:对本工程春运期间安全管理负总责。加强对工程车辆的管理,严禁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不随意上公路,严禁夜间工程车辆上公路。

四、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春运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单位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今年的春运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的相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工作,将春运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经费等一一落实到位,确保我市春运目标的圆满完成。

2、强化安全管理。各运输企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春运前,各单位要集中力量对运输工具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禁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运输设施投入运行。春运中,要加强对运输工具和设施的运转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要加强对司乘人员、经营者的安全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范违法违章行为,确保行车(船)安全。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线路的巡查疏导,保证道路畅通。要加强对危险品的查堵工作,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及其它危险品乘坐车船。

3、科学组织运输。公路、水路各运输管理部门要在科学预测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运输组织,统筹安排运力,适时增加线路,提高车船班密度,尽量满足旅客的出行需要;同时,要本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组织好重点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运输,确保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4、完善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春运期间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各类春运应急预案,加强春运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尽力降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规模和影响程度,即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形成反应快速、应对准确、处置果断的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此外,必须做好春运应急运力储备工作,对应急所需的各类物品,要提前准备,以备急需。

5、注重协调配合。要建立健全春运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信息共享、措施联动、预案对接的沟通机制,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6、提高服务质量。各运输企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等服务。要坚决打击“拉客”、“宰客”、“倒客”、倒卖车票、欺行霸市等非法活动。要利用媒体及时春运动态、运力状况和车船班次等信息,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输企业要提高运输正点(正常)率。

篇7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99-02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1]。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跌扑挫伤、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痹阻等原因,导致脉络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筋脉失养。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颈椎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笔者对本院175例颈椎病患者实施牵引、针灸、中药湿热敷、康复锻炼等中医传统治疗结合中医对症护理、情志护理、健康宣教等,取得一定疗效。

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中医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颈椎病患者175例,男65例,女110例;年龄 29~87岁,平均年龄54岁。全部病例经颈椎拍片及CT检查确诊。

2护理

2.1情志护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为中医情志护理奠定了理论基础[2]。颈椎病由于退变的进展,不易痊愈,导致病程迁延,多以眩晕为主要表现,轻则数日发作1次,重则日内频发,甚则突发猝倒,卧床不起,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不安、夜不能眠、抑郁等负性情绪出现,如不能及时调整和疏导,身体会出现病理变化,促使颈椎病情恶化。护士应给患者介绍颈椎病的相关知识,解释病情发生发展的规律,诱发因素,使其掌握应对方式,掌握中医护理方法。同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增强治疗信心,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2饮食护理此病以中老年人为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刺激之品。食物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饮食有节,辨别进食。应进食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2.3中医护理

2.3.1颈部牵引护理牵引疗法可以限制颈椎活动,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颈椎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减轻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急性期不宜牵引,可以配合药物治疗,症状稳定后再行牵引治疗。选择合适的枕颌带牵引,开始牵引重量3~10 kg,牵引时间为20~30 min,每日1~2次,10~14 d为1个疗程。牵引过程中应注意牵引力方向与躯体成20°~30°,以适合颈椎生理曲度,牵引重量逐渐加大,最大量为牵引后感到舒适和有效为佳;牵引中如感到颞颌关节酸痛、眩晕等应立即停止。脊髓型患者禁忌牵引或推拿,使用保护性颈托,可减少颈部活动。要注意观察有无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老年患者牵引须有人陪护,以防意外。

2.3.2针灸护理选准穴位进行皮肤消毒,选用风池、风府、大椎、天宗等穴位进行针刺疗法,每次30min,可加用电疗效果更好,每天2次。针灸本身可起到舒经活络,调和气血,改善循环,提高痛阈,消除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损伤的修复,达到恢复机体功能的作用。但此项操作如果手法不娴熟,患者感到疼痛,不愿配合治疗,无法坚持下去,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针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依从性,取得配合,同时操作者应轻柔,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疾病交叉传播。

2.3.3中药湿热敷护理中药湿热敷是传统的中医方法,体现动静结合、防治结合的辨证思路,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疏松腠理、开毛孔、活血通络、解除肌肉痉挛,松弛软组织粘连,消除颈部充血、水肿,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运。每次10~15 min,每天2次,温度40~55℃,7~10 d为1疗程。护士在为患者行治疗时,应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充分暴露颈肩部,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过热、过冷。如有汗出及时擦干,冬天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治疗毕休息30min再外出。

2.4功能锻炼在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状较重时应适当休息,待症状减轻。移位的患者病情稳定后患者可开始作颈、肩、背部的功能锻炼。每天1~2次,每次10 min,运动量的大小,应视耐受力而定。颈部制动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肢体麻木的情况,加强基础护理,按摩上下肢,鼓励患者加强各关节活动。

2.5健康教育卧硬板床,枕头要合适,以圆形枕头或前面弧形后面稍低的枕头。枕头高度按颈长短决定,枕芯软硬以舒适为准,睡眠时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颈部应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纠正不良工作姿势,减少低头工作时间,以减少颈部劳损。改变卧位看书或看电视的不良习惯。改善办公用具,使坐椅与写字桌之间的比例合理。驾驶员驾车应系安全带,防止因紧急刹车使颈项部受伤。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扭。卧室要向阳,保持空气清新,秋冬季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

3结论

颈椎病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3]。通过对175例颈椎病患者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与护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提供合理细致的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和复发率,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莉.42例颈椎病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2(1):71-72.

篇8

花木安全社区的口号是“安全和谐,生命无限”,于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于2012年通过全国安全社区复评。持续改进过程中,花木街道秉承“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监测、示范引路;细节干预、持续发展”的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的工作理念推进建设。

明确社区伤害风险

随着经济发展,社区事故伤害风险也在随着加大。社区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根据老年人伤害特点,跌倒伤害发生数将会逐年上升。

社区部分学校门口或正对小区门口,或是正对有机动车通行的次干道上,人流车流多,存在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小贩乱设摊等诸多问题,给儿童出行造成极大不安全因素。

社区境内的非机动车伤害数逐年增加,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其已成为非机动车伤害的主要交通工具。非机动车人员的交通安全行驶知识缺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社区内拥有400多幢高层楼房,其中大约1/3楼房建于2000年前,消防设施相对陈旧;部分楼宇居民家中燃气设备陈旧、管道有泄漏、燃气器具装置场所不合理等因素构成了燃气安全隐患。

花木街道以预防和控制社区各类伤害,降低居民伤害损失为长远目标,开展安全社区工作。在老年人、儿童、交通、消防、居家燃气和职业安全等方面重点干预,开展安全促进项目。

其中,老年人以预防老年人跌倒为主;儿童,以保障儿童安全出行为主;交通,以交通安全宣传、清除道路交通隐患、维护学校周边道路安全三方面工作为主;消防,以组织居民消防疏散逃生演练和消防安全宣传为主;居家燃气,以燃气安全设施检查,冬季燃气安全宣传为主;职业安全,以向建筑工地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培训以及对社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建筑工地实施重点监督检查为主。

组织跨界机构建设

2007年以来,在原有组织网络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更适合花木社区发展的工作模式。安全社区依托跨界组织资源,把社区内相关机构,如: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公共聚集场所、大中型企业、建筑工地、公安部门、消防部门、老年人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吸纳到多部门合作的工作网络中,以“跨界整合,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共创共建”为宗旨开展工作。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为整合技术资源,花木街道成立专家咨询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华医学会伤害控制分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医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等。

策划实施安全促进项目

儿童安全项目

儿童安全项目组以科研促进项目建设。发动社区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投入儿童安全课题的申报、评选工作,2008年项目组申报的《花木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策略研究》课题获得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科技立项,以伤害监测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出版了儿童安全教育系列丛书。

推广儿童出行安全项目。携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 KIDS)对社区中小学校开展了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调查、学生步行情况及家长步行认知抽样调查、上学放学学生接送车辆情况调查等,了解儿童出行安全情况,为开展护校干预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的护校干预措施包括:在学校门口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区、学生放学区、家长等待区,明确区域作用,保证学生出行规范、有序;为学生增设安全教育课程,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步行安全线路图、请有关部门开展安全培训等形式,加强安全出行的教育和引导;推行“错时放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错开时间依次放学)、“错位放学”(由近到远疏导放学)等。

校门口测速行动。为响应联合国全球道路10年行动之“看到儿童,请你减速”特别行动计划,花木街道携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浦东新区交警五大队,经过2个月的策划和筹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学校(建平西校、花木中心小学、六一幼儿园)在校门口上下学高峰时段,进行左右两个通道40 m之内的车辆测速和驾驶员违规行为的观察记录工作。设计并制作了太阳能减速灯箱警示牌,学校上放学时段限速30 km/h,监测结果显示机动驾驶员的车速有明显的下降。

不愿归家青少年的“中途宿舍”

社区彩虹中心所属的“中途宿舍”专门用来暂时收留不愿归家的青少年,并以心理疏导、社工跟进服务等方式让闲散青少年回归家庭和社会,避免伤害发生。

老年(65岁以上)安全项目

安全社区促进项目组制作带有“关爱老人,预防跌倒”漫画和标语的防水围兜,赠送给社区老年人;按计划执行老年人体检计划;推广平衡操,规定每一居委会发展一个保健平衡锻炼项目等。

拍摄制作花木社区“预防老年人跌倒”科教片,2009年4月1日,社区举行了“预防老年人跌倒”科教片会暨老年人平衡操团队展示活动。在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4个预防老年人跌倒知识循环播放点每天播放,同时,还在全社区41个居委会利用科教片循环播放,开展培训。

建立健全社区预防老年人跌倒示范点。建立由由四居委会、牡丹一居委会、明月居委会3个示范点,签订预防老年人跌倒示范点创建项目合作协议。进行老年人跌倒KAP【KAP,即K(knowledge)知识,A(attitude)信念,P(practice)行为】与居家环境危险评估,对危险环境进行改造。

深化安全之家手牵手项目。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家庭进行跌倒风险因素评估,以找出家庭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帮助改正。2009―2011年,每年对发生跌倒并骨折的老年人进行了预防跌倒的KAP和居家环境风险因素评估。

根据居家环境评估结果,项目组对老年人居家环境做了楼梯、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环境的改造。为老年人跌倒较集中楼道安装扶手,还对老年居民发放了浴室防滑垫。

交通安全项目

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社区促进项目组制作了花木社区交通安全地图和酒后不驾车交通安全警示手册,并发放给社区居民。

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位于辖区内迎春路的绿化带,由于花坛较高,遮挡了来往车辆驾驶员的视线,给来往的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年内已经连续发生了4起人员伤亡事故。为了消除安全隐患,社区邀请了相关部门进行了实地勘察,移动改种了5个水泥台柱花坛,设置了隔离栏、交通警告标志并划“人行斑马线”。

居家燃气安全项目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安全使用燃气的知晓率;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合作开展了小学生安全过假期活动,制作家庭逃生线路图,发放给花木社区的各中小学生,制作燃气安全海报“安全过假期”,张贴在各小区的宣传栏;邀请燃气公司开展系列燃气安全教育活动,现场演示燃气设备的安全使用等。

居民住宅楼疏散逃生

制定项目方案及KAP调查表,选定高层居民住宅楼(牡丹分社区银良公寓)进行KAP前入户问卷调查。街道与物业共同协商组织培训与演练并进行KAP后入户问卷调查。

举办消防疏散逃生演练推广会。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消防疏散逃生演练。

推广高层居民住宅楼消防疏散逃生演习。各分社区根据自身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消防安全项目推广,推广活动包括:在各居委会召开动员会议,拟定高层住宅居民楼演练,实施培训,发放安全大礼包、家庭火灾预防手册等。

建立事故伤害记录机制

在采集事故与伤害数据的途径中,除了项目入户KAP调查外,其余均为定期上报安全社区促进办公室。由安全社区促进办公室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随后,将结果反馈给花木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如图2所示。

篇9

关键词 职业紧张 职业人群 紧张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人口流动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新的职业危险因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因素是心理学危险因素,而职业紧张是最重要的心理危险因素之一。①有关职业紧张这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正逐渐受到关注,预计不久将成为多学科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1 职业紧张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职业紧张是劳动者的能力、劳动需求、个体资源不能满足工作任务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职业人群除经受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外,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变幻莫测的市场,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严峻的挑战。②

职业紧张是否发生以及强度的大小,取决于个体特征(内因)和工作环境(外因)。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性格等,决定个体对紧张源的反应,影响个体使用的应对措施和紧张反应出现的结果。工作环境中的紧张因素主要为:环境中的理化因子、工作性质、任务特点、人际关系等。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某些劳动者出现精神紧张。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的职业大致有以下几类:责任重大的工种,如航空员、驾驶员、医护人员等;极度紧张的工种:消防队员、抢险人员、装配线工人等;高强度脑力工作者:工程师、教师、技术人员等。

2 职业紧张对机体的影响

紧张产生的机制:紧张源通过感受器到达大脑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后,再将信息传达到效应器,引起一系列生理及病理的改变。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精神紧张可造成行为功能的改变,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出现行为冲动以及疲劳蓄积等。神经系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可形成疲劳―衰弱―抑制的恶性循环。紧张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神经―内分泌系统

研究表明:紧张刺激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一方面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另一方面,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也能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并进一步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和高血糖素含量增加,出现血小板聚集,血脂代谢及血糖代谢异常等反应。

2.2 心血管系统

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关系。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的活动起着主要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流量增加,同时外周微动脉血管收缩,两者共同作用,使血压升高。另有资料报道:长期慢性紧张刺激大鼠,可引起高血压,血管紧张素和下丘脑分泌的血管升压素水平也会增高。③

2.3 免疫系统

研究显示:紧张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心理状态的好坏对免疫细胞的活力产生影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我们处于高度紧张疲劳状态时,容易罹患疾病,比如感冒。免疫反应随紧张源作用的时间变化而改变,个体的紧张可出现不同的免疫应答,④研究结果报道不一。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研究中发现:教师的体液免疫功能高于非教师,而细胞免疫功能(CD4、CD8)有一定下降,提示教师的职业紧张对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有所不同。⑤紧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紧张可使机体代谢增强,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胃肠运动减弱、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等。

篇10

关键词:GIS 道路交通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组织管理

利用GIS 空间查询和分析(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 的功能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从而帮助管理部门实现交通事故防治、伤亡控制和事故发生地段的交通疏导; GIS 系统结合车载通信设备和道路信息显示屏以及交通信号灯的使用,可以预先提醒进入存在事故隐患地带的车辆驾驶者和行人,通过这些交通参与者的主动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建立交通事故影响因素数据库

由于影响交通事故的因素很多,它涉及包括经济、政治、教育在内的许多宏观方面,考虑到这些数据获取工作量和难度,本文没有进行这些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只考虑交通工程本身的一些因素。因此,交通事故影响因素数据库的内容主要有: ①人的状态。如视力状态、心理状态等; ②车辆状况。如车辆行驶特性, 车辆故障等;③路况。如线形, 路面平整度, 抗滑性能等; ④环境条件。如气候、温度、湿度等;⑤交通流。

其中①和②与事故所涉及的车辆(包括驾驶员在内) 有关,其余3 项则是一些客观的因素,比较容易进行数据采集、输入、查询和定量定性评价。

2.进行交通事故评价分析

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主要有: ①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而取得技术基础资料;②根据分析结论,改善交通环境;③有针对性地对交通元素中的人进行教育;④为采取行政、技术、教育方面的措施提供依据。利用GIS 软件强大的处理空间数据的功能, 通过两个层次对交通事故进行评价分析。一是对交通事故影响因素数据进行评价时使用GIS 软件的统计功能,可非常方便地得到交通事故与每个影响因素间的统计关系,主要包括事故与上述5 种因素的关系,虽然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给出了典型的事故与相应因素的关系图,但这仅仅是他们各自国家的一个统计结果, 对于不同时间,特别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交通水平下,交通事故与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所以,对某一特定城市有必要提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事故与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事故现状的分析和改进对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支持。具体操作时,只需对被打开表的一个数值列(该存放的是某一因素的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需要可得到形象直观的统计图。第二层次是考察交通事故影响因素与事故类型、严重程度的关系。这一分析功能的实现主要应用了GIS 软件的图层叠置原理。例如在考察事故影响因素与严重程度的关系时,可将某一影响因素图层(如交通流)与某一严重程度图层 (如追尾)进行叠加,从而可以在GIS 地图上形象地看出原因(交通流)与结果(追尾事故) 的关系。

3.交通事故管理

故管理是一个行为链,是从事故发生的发现到管理人员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它包含事故的发现、验证、响应和紧急救援的组织,事故发生地点的处理和相关的交通控制措施。交通事故不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等级,同时还影响道路通行量。

3.1最短路径的计算

从事故的紧急救援来说,及时到位的救援可以大大减少伤亡率,医疗机构到达事故现场的路线可以通过GIS系统根据最短路径的计算自动生成的救援路线获得。

首先通过GPS的定位确定事故发生点,采用逐步增加的步长的方法建立事故点缓冲区,并采用图形叠加的方法找到能够提供紧急救援的最近医疗机构。

采用狄克斯特累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求解最短路径,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节点的选择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对路网所有节点的搜索,减少计算时间,其次将当时道路的通行速度作为路段的权值,该权值随权值关系式变化,还有可能临时出现一些障碍点,所以需要动态的计算最优路线。路径确定后,可以及时通知救援部门,使其尽快到达事故现场。

3.2交通诱导和控制

从对道路通行量来说,通过预先通知驾驶者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道路交通容量的限制,可以减少潜在的次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可以缩短驾驶者在道路上花费的时间,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限制接近交通事故现场车辆的速度,整体上提高道路交通流量,使事故对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小。

系统可以根据事故类型、程度生成的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判断事故对道路流量的影响,自动生成交通控制方案,利用道路信息屏、车载通信设备等,及时给驾驶者和行人交通信息,实现提示和预警功能;通过各种信号灯等控制设备和交通警务人员的协助,调整交通流的速度、密度,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4.交通事故预测

交通事故预测是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作出估计,分析未来事故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以便能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系统利用GIS 的可二次开发性,建立预测模型,直接调用交通事故空间数据,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预测。预测数学模型可选择传统的线性回归预测法或非线性的神经网络预测技术。

5.GIS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应用特点

GIS能将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数据库和图形系统各自的局限性,使二者的优势互补,功能更加突出。目前,GIS技术已深入到各行各业的不同领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强的管理手段来实现。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将道路相关数据、交通事故数据与规划管理决策整合为一体,从而实现交通安全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交通事故的最佳预测与预防,使得制定出最优的救援方案与措施成为可能。

在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众多的GIS产品当中,绝大多数都只提供最原始的开发平台,大部分交通功能都还需要用户自行开发,因此适合用来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GIS产品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