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考试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考试技巧

篇1

一、近三年《财务管理考试分值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题中近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在对中级职称本门课考试中难度大的题型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多项选择题,所占比重最大。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对多选题和综合题普遍感觉有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这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另外,笔者对今年《财务管理》试题做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如综合题一几乎把教材中有关涉及股票相关的计算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其命题点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留存收益筹资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导向性,对于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是严格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学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是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题量多、计算量多、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所占的分值都较高,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以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或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作为学习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总体上要掌握三个基本项:第一,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债券价值评估、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对2009年《财务管理》考生应试的几点启示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因此,考生们在学习时要注意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其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2章、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都要考到。

其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考试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

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

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

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

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其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一般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安排在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追求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考生不要机械地死背概念、死记公式和例题,要在必要的记忆基础上,真正理解有关公式和内容,要了解例题中数据来源、计算步骤和公式的运用技巧,多锻炼自己对财务问题的职业判断能力。考生在对近三年试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的知识考查点和例题是怎样转化为考题的,从而掌握出题规律,并对未来年度的试题做出大胆的预测;此外要注意了解财务管理考试的特点,以便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考点和难点,制定好学习计划,积极有效地备战财务管理的考试。再者,为适应改革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管理教材每年都会调整或新增一些内容,请考生务必注意,这些新增内容一般都是当年考试的重点内容。

篇2

《财务成本管理》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是较难的一门,也是通过率较低的一门。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全国统一考试近六年的合格率分别为:2006年14.5%;2005年13.92%;2004年12.62%;2003年10.36%;2002年9.34%;2001年9.27%。合格率总体偏低,其原因有:(1)部分考生知识结构尚不完善,综合运用能力有限;(2)部分试题的综合性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考点相对较多,提高了对考生综合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使部分考生不能适应;(3)部分考生未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如未审清题意就盲目答题,或在答题时不注意掌握时间,个别题目耗时过长,以至能解答的题没有时间做,或答题不得要领,浪费精力与时间等等。从近几年考题来看,考试观念要求重视能力测试,减少对面向教材的单项知识测试。《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在这方面有所改进,逐步向能力测试转变。在试题中,增加面向实际工作的题目,加大试题与书本的距离,减少在教材中有现成答案的题目,增加分析、评价与综合能力的测试,减少了对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测试,结果许多考生不能适应,以至于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也是导致近几年总体通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顺利通过《财务成本管理》考试,是广大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考生要熟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全书的基本框架,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抓住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强化复习,有针对性地多做一些练习,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同时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其次,了解《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命题规律和试题特点,预测可能的变化趋势,把握最新考试动态;最后,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财务成本管理》教材基本结构框架及主要出题点如下:

《财务成本管理》教材共十五章,两大内容(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总论(第一章);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或方法(第二章、第三章);第三部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五章至第九章);第四部分财务管理专题业务(第四章、第十章以及第十一章);第五部分成本管理(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

一、财务成本管理总论

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原则和财务管理的环境等有关知识,为以后章节奠定基础,本部分一般会出一两道客观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

二、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环节

本部分内容包括两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主要讲解了财务比率的计算和改进财务分析方法。第三章财务预测和计划,内容包括财务预测和财务预算。其中财务预测主要讲解了销售百分比法、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财务预算主要介绍了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及弹性预算的编制。考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高度关注财务报表的分析,并能联系实际运用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动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和销售百分比分析法、可持续增长率以及现金预算应结合加以理解和巩固。本部分应关注主要计算题出题点有:

出题点一:因素分析法(结合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观题)

设综合分析指标为P,影响该指标的因素为A、B、C,基期(计划期)资料以下标“O”表示,报告期(实际数)资料以下标“1”表示。该种方法具体可分为:

连环替代法:Po=Ao・Bo・Co

(1)

P′=A1・Bo・Co

(2)

P″=A1B1・C1

(3)

P1=A1・B1・C1

(4)

其中:(2)-(1)A的变动对P的影响程度;

(3)-(2)B的变动对P的影响程度;

(4)-(3)C的变动对P的影响程度;

(4)-(1)ABC的变动对R的影响程度。

出题点二: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结合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观题)

(2)分析方法:其一,权益净利率驱动因素分解可结合连环代替法,从数量上确定各驱动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抓住主要因素,使评价更具说服力。其二,影响杠杆贡献率的因素是净债务的利息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净财务杠杆,杠杆贡献率的变动分析可结合“(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两部分具体分析。

出题点三:外部融资占销售增长比、可持续增长率(结合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观题)

(1)外部融资占销售增长比(AFNR)。

外部融资占销售增长比=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计划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内含增长率

(令AFNR=0时的销售增长率go)公式进一步变形:

(2)内含增长率(go)。

变形:假设上式中没有任何形式的外部筹资来源(或可理解为只靠留存收益,但不包括负债的自然增长筹资和可动用的金融资产),则自发负债销售百分比=0,此时:

三、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部分内容包括五章,属于全书的核心部分,也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本部分内容可分为三方面:

(一)投资管理企业有了资金,关键要有效地投放,因此要加强投资管理。财务管理所讨论的投资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的生产性资本投资。生产性资本投资又可进一步分为长期投资(第五章投资管理)和短期投资(第六章流动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的关键首先要正确确定投资带来的现金流量,其次要会计算各种投资决策指标,最后要会熟练运用各种决策指标进行方案评价。流动资金管理首先要把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其次要熟悉信用政策的构成与决策方法,最后要会熟练掌握有关存货决策的各种方法。

出题点一:现金流量的估计(表1)

出题点二:项目系统风险的估计方法(类比法――替代公司法)

(1)卸载可比企业财务杠杆:

p资产=β权益[1+(1-所得税率)×(负债/权益)]

(2)加载目标企业财务杠杆:

p权益=β资产[1+(1-所得税率)×(负债/权益)]

(3)根据得出的目标企业的权益计算股东要求的报酬率:

股东要求的报酬率=无风险利率+β权益×风险溢价

(4)计算目标企业的加权平均成本:

(二)筹资管理这部分内容包括第七章筹资管理和第九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主要掌握:(1)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以及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2)可转换债券基本因素;(3)融资租赁和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内容及决策;(4)营运资金持有和筹资政策;(5)个别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6)分析不同筹资资方式的筹资风险――杠杆系数的计算;(7)要会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法。

出题点一:租赁融资的分析。承租人租赁不可直接抵税租赁

说明:承租人的租赁费不能直接抵税,而需要分别按折旧和利息抵税。为了顺利按税法要求抵税,租赁合同可需要分别写明本金和利息的数额。如果在租赁合同没有明示本金和利息,需要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内含利息率”;即求出式中“资产成本-每期租金×(P/A,i,n)-资产余值×(P/S,i,n)=0”的i(税前利息率)。由于租金不能直接抵税,所以“租金抵税”的数额为零;由于租赁方式也可以提取折旧,与自行购置时的折旧相同,所以“折旧抵税”没有差额;按税法规定,利息可以抵税,抵税额=支付利息×税率;期末购买资产余值,是承租方案的一项现金流出。

出题点二:损益平衡租金,即租赁净现值为零的租金数额表2)

(三)股利分配(第八章)主要讲述了利润分配的内容与顺序、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以及股票股利、股票分割等内容。本章应和财务预测、股票估价等内容结合理解,重点关注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在学习这三方面内容时,应给予足够重视。因为这部分内容既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学习时结合实务及相关题目加以理解并掌握。

四、财务管理专题

本部分内容包括三章:第四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第四章财务估价是财务管理学的计算基础。主要介绍了财务估价的一个基本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阐述了财务管理的两个重要的估价模型――现值估价模型和风险估价模型;体现了财务管理的三个重要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现金流量观念以及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因为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贯穿整个财务学。主要介绍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利润模型以及相对价值模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有关应用。本章可以看成是第四章“财务估价”内容的进一步延续。考生应高度重视本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的运用。第十一章期权估价,主要介绍了期权价值的评估方法,是今年新增的章节,考生应特别重视本部分内容。本部分应关注主要计算题出题点有:

出题点一:不同权利要求者现金流量和计算价值时的贴现率(表3)

出题点二: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表4)

出题点三: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表5)

五、成本管理

本部分内容包括第十二章成本计算,主要介绍了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主要讲解了损益方程式、安全边际以及敏感性分析以及变动成本的基本计算;第十四章成本控制,主要介绍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账务处理以及作业成本的计算;第十五章业绩评价,重点讲述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特点和考核指标。本部分内容不属于重点考核内容,但作为《财务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仍应重视。

出题点一:变动成本法的基本计算

(1)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税前净利润差额的基本变动规律:当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时,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当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时,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当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时,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

(2)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税前利润差额的特殊变动规律:“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差额: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数量-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数量”。因而,“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税前利润差额=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数量一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数量”。这里,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与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会因各期产量或各期固定制造费用总额不同而不同。

在上式中,如果期初存货数量或期末存货数量为零时,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税前利润差额变动如下:当期初存货数量为零,期末存货数量不为零时,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当期初存货数量不为零,期末存货数量为零时,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当期初、期末存货数量均为零时,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当期初、期末存货数量均不为零时,如果各期固定制造费用和产量都不变,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单位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初单位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相同,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差额,由期初、期末存货数量决定。

出题点二:作业成本的计算

(1)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有: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进行了重大变革。在分析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建立作业中心和成本库,按照其理论,有着明确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每一个作业中心必须单独核算相关作业和费用。实际上不是一种独立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如以产量为分配基础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之外的新的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计算的程序为:确定成本对象;确定直接成本类别;分析作业和成本动因,明确作业中心,确定间接成本集合(成本库);按照既定的作业中心和成本集合设置作业帐户;根据当期发生各项作业成本登记作业帐户;根据当期各作业帐户发生额,编制作业成本分配表,根据既定的分配基础,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并分配各种产品应负担的作业成本;根据企业编制的原材料耗用分配表和作业成本分配表登记成本计算单;采用预算分配率时,对已分配作业成本的调整。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一体两翼"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6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16RC01

全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以下简称广外南商)为例,按照2016级广外南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财务管理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广外南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我校2016级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等方面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能力、全面预算管理能力、资金融投资能力、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纳税管理与筹划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以上培养目标,包含以下几方面内涵:

从培养目标看,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

从培养要求看,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会计、财务管理、金融方面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融投资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融投资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职业岗位定位看,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二是掌握本专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财务、金融、税务筹划工作的基本技能、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国际税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四是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学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五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须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六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七是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社会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广外南商财务管理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广外南商“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的办学宗旨,着力构建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主体,外语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一体两翼"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一体”是指出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主体,“两翼”分别是指外语水平和实践能力。"一体两翼"体现在广外南商2016级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及学分分配摘录如下表1:

(一)“一体”--专业主体构建

对通基础、精专业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环节设计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4理论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计45理论学分,共89理论学分,占总学分158的56.3%。

(二)“一翼”--外语水平构建

对外语水平培养的国际化教学环节设计要求是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能运用外语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具体设计为大学外语教育课程和专业英语教育课程两大模块,大学外语教育课程共24学分,占总学分的15.2%,392学时,占15.7%;专业英语教育课程包括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和会计专业英语7学分(占4.4%)三门必修课程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双语选修课程。

(三)“一翼”--实践能力构建

对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设计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独立实践教学,其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31学分,独立实践教学包括军训与军事理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能力计1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共45学分,占28.5%。

将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分为基本技能实验环节、专业技能实验环节、综合实训环节和创业与创新实训环节。

本技能实验环节,主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来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

专业技能实验环节,主要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沟通和协调技能等方面来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

综合实训环节,通过财务决策平台等财务情景模拟演练、ERP系统模拟实训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篇4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管理是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目的是规划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使企业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综合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结合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课程,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促进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

财务管理是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教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对它们有个充分的了解。

一 财务管理综述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会计行业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大系统,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分工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出现,使得会计行业有了相应的变化。一般的会计职位主要是指公司的对外方面,而财务管理职位则更侧重于企业内部的整个经济活动的策划。

财务管理职位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管理学的思想。它渗入公司的管理层,帮助公司或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并参与规划整个公司的经济支付规划。它是整个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一般会计行业一样,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立行业。当然,财务管理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财务管理行业的形成与发展

现在会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那是正是世界著名学说——泰罗制学说盛行的时代。那时候会计成本、企业开销等概念开始被重视起来,科学管理逐渐显示出了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为引入到各大型企业中。而这些现象在当时都被看做是泰罗制学说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这些管理和思想引入到会计行业中。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三十年可以看做是财务管理行业的萌芽期。

五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大量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企业、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管理中,会计科的人员也开始引入科学技术来管理公司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大量集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合并和经济垄断;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纷纷优化自身企业的管理体系,合理规划自身企业的经济收支,降低生产的成本。而财务管理成了企业改革的最重要因素,它计划和控制着企业的整个经济体系。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对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各部门的资金发放分配、用于科研的资金比例等方面给予建设性的做出计划,使企业有个整体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职位的人员还可以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施行工程中,给予监督和控制。它可以严格控制企业的经济,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即定的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它保证了企业经济规划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率。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行业也在做着一系列的改变和改革。一方面,它把现代管理学作为本行业的指导思想,巩固并发展了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另一方面,它把行为科学、运筹学等一些先进的管理科学成果引入到会计行业来,使得财务和管理紧密且恰当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组合,便于公司整体的经济管理。总之,财务管理行业融汇了各种管理学上的技术和科学成果,并把他们和经济学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它是一门具有多方面优势的综合性行业。

二 财务管理行业的一些特点

和一般会计行业相比,财务管理行业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财务管理行业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一般会计行业只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做一般性的描述,不参与规划。

(二)财务管理行业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公司或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一般会计行业关心的是整个公司的投资者、债务人。

(三)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从整体、大局上看问题,它也关注公司企业各部门具体的情况。一般会计只是从公司的整体角度看问题,记录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和各种经济开支、去向。

(四)为了使企业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用数学方法来武装自己。一方面,把一些数学理论运用到会计行业里来,用简单明了的公式及简短的说明来描述复杂的会计问题,使得会计的管理工作简单化、明了化。另一方面,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经济领域的一些数据、报表,以揭示这些数据、报表之间的各种内在关系,最终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合理、科学地规划经济领域的各类活动和决策。

(五)财务管理行业机构松散,领域广阔,采用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财务管理从业者可以对财务会计上交的数据、报表,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改和删除,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 财务管理教学课程探讨

(一)财务管理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财务管理是所有会计及其相关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讲述了会计行业中的一些相关术语和和知识。它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导向,系统地介绍了资金的流转、管理、分配等问题会计行业的知识,也介绍了一些和会计学相关的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把一些简单的管理学方法和思想融入财务管理中,将来成为集管理和财务知识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教学探讨

我们应该不断的思考和探究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思想和方法,把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中去,使财务管理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前进。

(1)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里所提到的“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教育。另一方面,是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给予不同教学方法和侧重点。

一方面,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学”才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实体,要想使教学取得满意的结果,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内心需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真正意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还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万事我们都应该有所准备、计划,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学的过程也应该打有准备之仗。学生应该为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个阶段都要有一个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学习过程中做好预习、学习、课后复习三个步骤,并总结分析,逐步前进。此外,还得引导学生加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作用是巨大的,企业中更是缺少不得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人才。而现在的财务管理教学比较单一、死板,没有很好地强调出人力资源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财务管理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变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把最新最优的管理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去领悟和应用。这样,才能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要求的新型管理人才。

(2)把“实践”特色和“双证书”培养模式落实到教学中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兼有文理科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它的特殊之处。我们应该从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点、技能学起,只有牢牢掌握住了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我们才能够在后期的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它们,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实践环节。学为所用,在掌握牢固基本的知识、理论后,我们应该在实际的环境中去运用它们,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我们可以和企业的会计部门合作,让他们提供适合的会计项目。通过自身参与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既掌握了整个会计项目的流程,有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在关注毕业证的同时,也应该对会计技术资格证有所重视。众所周知,会计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要想从事会计行业,只有毕业证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会计技术资格证。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去重视并准备考取会计资格证。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会计考试方面的一些最新资讯和信息,并且为学生讲解历年的会计考试题,总结考试经验和技巧。总之,尽力去帮助学生,力争让学生全部都能够取得毕业证和会计资格证。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程序与手段,对课程的教学实施及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优化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教学是为了培养一批顺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该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的结合各种有利因素,形成一个开放的、最优化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的质量问题。我们应该做到财务管理教学和企业协作,和生产实践结合,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 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企业的对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财务管理教学应该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多创新、多实践,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输送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佳勇,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交叉关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1)

[2]龚凯颂,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2)

[3]邹刚,浅谈灵活理论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渗透[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03)

篇6

【关键词】ACCA;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会计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湖南工程学院教改课题。

现今,国际财务报告已经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认可。在调查中发现,全球有多数国家及地区愿意与国际财务报告中体现的准则保持一致。尽管国际财务报告不可在各个国家被强制执行,但各国都不能忽视国际会计准则所拥有的影响力。可以知道的是,依据国际准则编制且在各国中得到承认的财务报告,其权威性及实施效力是可预见的。而这项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行也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更加顺利,推进跨国公司实现在全球的投资行为,加快国际投融资资本的流动。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是已经进驻国内市场的最著名国际性会计协会。现今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家大学及培训机构按照ACCA推出的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的会计资格考试设置课程及考试内容。很多跨国的国际性企业也对ACCA证书的价值进行认可。对ACCA会计证书进行调查发现,其有很大部分可与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衔接,并对現今会计专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互相作用,发挥优势。

一、我国会计学在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够完善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会计专业一般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及管理会计,按照这些分类来开展有重点的专业教学。但对于本科会计专业来说,只有财务会计可细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及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则一般只分为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但现今管理会计在理论创新上也有较大空间可发展,单单依靠一门管理会计的概述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需要,需要按照教学需要将其分为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等等。同样地,也应该将财务管理分为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

(二)缺乏理论及应用内容

我国高校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一般更注重对其技能性知识的详细介绍,但缺乏对会计理论的详细阐述。尽管对于会计本科学生来说,只需要具备初步应用专业知识的技能,但如果在课程设置中缺少对理论的详细阐述,就会导致学生对会计整体知识的把握不够,也不利于学生之后向更高阶段的学习及发展。同时,会计专业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会计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出现脱节。

(三)缺乏国际型知识框架

一些高校也认识到会计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纷纷开设了国际会计专业,但多是局限于开设专业英语课,或涉及一些国际领域内的议题课程,未全方位根据学生需要应用国际会计准则设置会计框架,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很难一窥国际会计准则的全貌,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精髓也很难真正理解。

(四)专业课更新较慢

随着现今经济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多,现代商业社会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除了现今大学中已经设置的基本课程,大学还需要及时推出新的课程,使得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及能力,更好地应对新出现的各种会计问题。

二、ACCA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现今我国本科阶段设置的会计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可掌握翔实会计学基础知识的专业性人才。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核算人才。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中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若财务人员只通晓本国的会计财务,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在现今复杂的经济社会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竞争加剧,为赢得挑战,企业对内部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看重。因而大学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会计人才,还需要对会计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培养,如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ACCA注册会计师证书不仅要求每位学员都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广博的知识,还要求道德职业操守跟上要求。另外,除了对学员技能上的专业知识有要求,还要求学员应具备市场、管理及战略等学科知识。ACCA为企业输送的人才不仅仅是知道如何去记账,更对学员的现代思维及国际视角进行了培养,培养的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这样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更有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1.语言要求。ACCA证书对学员的英语水平有着很高要求。在ACCA举办的考试中,除了F1/F2/F3采用的是客观题及多项选择题,其他科目都是计算题,有论述分析题和案例题。随着考试级别的不断提高,对学员的英语水平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财务管理(F9)试题为例,在考卷上的4道题目中,无论是投资分析类题目,还是融资类题目,都需要在解题后对计算结果或结合公司具体财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由于考卷采用英语答题,这就需要学员可准确熟练运用英语,利用英语对各种财务理论进行解释,并对其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整张卷面来看,约有一半以上的题目是需要学员配上分析的。由于全球有大量的学员来自非英语国家,且每位学员的语言水平具有很大差异,因而ACCA考试机构特推荐ICFE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从而对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进行提高。而在我国高校设置的会计学课程中,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体现在一两门专业性英语课程中,如金融英语及会计英语等。而在一些中外合资大学中,双语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可利用到原版教材,这对学生学习财经专业术语有较好作用。但由于ACCA是英国推出的职业证书类考试,要求应试者不仅可理解复杂的财会问题,还需要应试者能利用英语对各种商务决策的分析过程进行表达,并能看懂其中运用的各种复杂原理,这就需要参加ACCA考试的考生财经英语水平很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中设置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可利用ACCA课程,使得学生财经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使得学生具备直接应用英语分析财会问题的能力。

2.课程衔接。由于ACCA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在考试体系中就需要深入理解国际会计准则。这不仅体现在需要在知识及技能上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掌握,还要能在现实案例中对会计处理技能进行分析,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大学中开设的财务会计专业为例,大学内的会计专业主要是以会计学基础为知识学习基础,中级会计学及高级会计学再对知识进行渐次深入学习。这种课程设置的顺序与ACCA课程设置有一定程度对应。在教学内容上,大学会计专业更加强调学生对会计业务知识进行学习。由于会计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如何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是会计学专业设置以来长期考虑的问题。可对ACCA课程中强调职业技能培养这一特点进行借鉴,对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方面的不足进行改善。就财务会计来说,ACCA对财务会计方面知识的考核大致是通过F3板块开展的。F3主要以财务会计原则为课程基础,利用复式记账法,按照独资公司、合资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的顺序来开展。且在围绕业务记账及财务报表编制上使得会计记账循环得以完成。F7是F3的深入,主要是在基本记账方法基础上,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框架及规则进行讲述,并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解释,还分析了财务报表问题及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就管理会计来看,F2主要对基本概念及成本核算、短期决策等问题进行介绍。F5则是在F2基础上,围绕管理会计探讨预算及决策、管理控制等问题展开讨论。P5主要对学生在不同企业环境下可熟练运用各种战略性的管理会计技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就财务管理来看,F9主要围绕企业投资决策、资本成本决策及融资方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知识理论学习及案例应用都是考察方式。P4高级财务管理则是针对高级财务人员面对企业的兼并重组问题、投资评估问题及风险管理问题、道德操守等特定的更高级别的财务决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结语

在市场化经济及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将我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及课程内容与ACCA课程及考试内容保持一致是必然的。为了使得我国会计学可的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可以在設置课程时借鉴ACCA证书的课程设置,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但由于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语言上都存在差异,在借鉴时不能照搬照抄,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合理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利芳,李庆华.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基于国家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导向[J].财会通讯,2016(16):44-47. 

[2]汤景辉,李春玲.会计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现状分析及优化[J].商业会计,2014(01):110-112. 

[3]王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美国奥本大学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9):78-79. 

[4]刘楹林,徐红涛,龙含金.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新旧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2):68. 

[5]胡晓.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基于30所工科院校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J].财会通讯,2013(04):39-41. 

[6]刘凌波.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以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J].中国外资,2013(20):337-338. 

篇7

关键词: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43-2

庆元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仅25家,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4家,现已覆盖粮、菌、竹、果、茶、蔬、药、养殖等产业,总社员11637人,联结基地12.92万亩,带动农户5.7万户,注册资金10522万元。达到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80家,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2010年销售收入39649.92万元,盈余1913.5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为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轻视财务管理

当前我县有部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盈利轻管理思想,有的合作社财务人员是兼职人员;有的合作社只有出纳没有会计;有的合作社甚至没有财务人员由理事长负责记录收入支出,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无法起到会计应有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1.2 记账不规范

合作社存在记账科目运用不当、会计凭证不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规定科目记账,用企业会计科目记账。合作社经营利润及上级拨款形成积累公积金只有总账科,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制度和规范的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外来的原始凭证和自制的原始凭证过于简单,没有完整的会计资料,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白条入账普遍、缺少经办人审批人签字,绝大多数合作社不能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设置内部科目,不能准确恰当的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状况。

1.3 成员账户管理混乱

没有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设置成员账户科目量化到社员,社员不了解自身权益增减变化情况。一些合作社连最基本的股权登记制度都没有,不发给社员股票权证,社员的利益从形式上得不到保障。

1.4 财务公开不到位

有些合作社财务收支情况长期不公开,有些作社年终不召开社员大会公布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社员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不了解。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没有经过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分与不分全由理事长一人说了算。

1.5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合作社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大部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后就进入工作,正规学校毕业从事合作社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少,有的合作社为了减少支出,从社员中选取并不懂财务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不能准确反映合作社财务状况。

2 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

2.1 合作社重生产轻管理

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少管理经验和缺少管理人才,对合作社法律、法规、章程等学习不不够,管理上认识不到位,由于合作社性质决定他与其他企业不同,产品生产、管理、销售连结在一起,合作社主要重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把财务管理放在次要地位。

2.2 缺少财会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合作社发展较快,对财务人员需求较大,合作社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大部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后就进入工作,正规学校毕业从事合作社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少,合作社中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是从事企业、商业会计兼职合作社会计,没有经过合作社财务制度培训和学习,用企业会计科目替代合作社会计科目,有的合作社为了减少支出,从社员中选取并不懂财务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2.3 成员账户管理混乱、盈余返还不符合法律规定

由于对合作社性质和经营方式不了解,对成员账户不重视,没有按照合作社律规定设立社员账户,合作社的盈亏情况没有直接反映到社员账户,社员不了解对自身权益增减变化。生产经营决策和盈余分配等重大事务由少数人说了算,一般成员没有发言权,社员行使基本表决权的机会被剥夺,可分配盈余返还标准和比率不符合法律规定,惠顾额返还低于60%的法律规定,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引发的矛盾而影响合作社正常生产经营。

2.4 监督机构没有发挥作用

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是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财务制度的要求,合作社没有按照章程操作,有些合作社年终不召开社员大会公布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社员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不了解。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造成合作社财务收支情况长期不公开。

3 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 ,确立财务管理在合作社经济中的中心地位,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加强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使合作社成员了解合作社法规、政策和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合作社整体素质。

3.2 加强对合作社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建立合作社会计上岗培训制度,担任合作社会计必须经过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充分利用农经队伍的业务优势,从乡镇农经员中挑选事业心强、会钻研业务的人员组成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财会人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3.3 落实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完善内部财务的控制制度,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杜绝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

3.4 强化成员账户核算,提高社员监督意识

成员账户是合作社成员利益的载体,按照合作社律规定设立成员账户,成员账户应准确记载成员出资、成员公积金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盈余返还金额,公积金份额。盈余分配等重大事务按照要一人一票进行表决,可分配盈余返还标准不得低于按交易额60%的法律规定。

3.5 依法推进规范化建设、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篇8

一、培训目的

围绕“提升公积金服务效能”目标,坚持“全面培训,科学培训,重点培训”要求,通过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住房公积金系列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工作效能,为推进全市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提供重要保障。

二、培训对象

各辖市区分中心、管理部,市中心各处室、公积金服务中心以及各住房公积金受委托银行相应工作岗位上的从业人员

三、培训时间

2012年8月至12月

四、培训内容

专题培训包括住房公积金业务培训、服务培训和拓展培训三大类别,具体内容如下:

(一)业务培训

住房公积金业务培训主要围绕住房公积金政策知识、岗位操作等开展,包括提取业务、缴存业务、贷款业务、公积金信息系统操作、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稽核审计以及公文写作与信息宣传八个专题。

1、公积金缴存业务:公积金缴存登记、凭证发放、汇补缴、封存、基数调整、催建、催缴、催调等归集业务的政策法规和操作规范。

2、公积金提取业务:现金类提取业务和转账类提取业务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各岗位流程和操作规范。

3、公积金贷款业务:公积金贷款受理、材料审核、贷款档案、贷款发放、贷款担保以及贷后管理等贷款业务的政策法规要求和操作规范。

4、公积金信息系统操作:公积金提取、贷款、缴存等各项业务的系统操作规范以及公积金印鉴系统、联名卡的操作规程。

5、财务管理:对公积金提取、贷款、缴存等各项业务形成的会计凭证的传递及管理规范,公积金财务规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规范要求。

6、档案管理:对公积金提取、贷款、缴存等各项业务形成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归档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

7、稽核审计:稽核审计的相关法规知识,内部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

8、公文写作与信息宣传: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调研报告、新闻报道、信息动态的撰写。

(二)服务培训

住房公积金服务培训包括基本礼仪规范和窗口标准规范两个专题。

1、基本礼仪规范

(1)仪容仪表礼仪:服务人员的妆容塑造要求以及着装标准等。

(2)文明用语礼仪:称呼礼仪、服务规范用语、语态控制等。

(3)行为举止礼仪:以微笑标准、眼神要求等为主要内容的表情礼仪;服务人员的站姿、坐姿、手势规范等形体礼仪以及物品递接方面的接待礼仪。

(4)与客户沟通技巧:倾听客户需求、政策要求解释方法、电话接听规范等。

(5)服务异议的处理规范:客户投诉纠纷处理原则,服务异议处理流程、方式技巧等。

2、窗口标准规范:根据《关于市住房公积金服务网点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服务网点窗口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的通知》等服务规范要求为主要内容。

(三)拓展培训

通过户外拓展活动的开展,培养住房公积金系统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增进互动沟通,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五、培训安排

(一)培训准备阶段(9月)

1、明确培训分工。根据培训的内容和类型进行分工,明确各类培训的责任部门。

2、确定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的内容应当包括各类培训的政策知识讲解、疑点难点解析和各业务岗位办理流程的精细化标准等,并且形成相应的书面教材和PPT课件。

以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培训为例:提取历年政策知识讲解、疑点难点解析;提取岗位精细化讲解:将提取岗位按类别梳理为提取审核岗、提取审批岗、提取支付岗三类,再分别对三类岗位的职能及标准流程进行讲解。

3、制定知识题库。各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应当围绕公积金政策、百姓关心问题、网上咨询投诉等,形成相应的知识题库,并搭建模拟考试题库。

(二)培训实施阶段(10月)

各责任部门应当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如下:

1、明确授课老师和授课机构;

2、明确授课对象、人数和课时;

3、明确授课计划及时间安排。

(三)培训验收阶段(11—12月)

1、开展技能测试。各责任部门要做好培训考核验收工作,可以通过即时检测、理论考试、服务技能测评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检验受训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与效果。

2、组织知识竞赛。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机智抢答、情景模拟、找茬纠错等环节进行技能比拼,积极巩固培训成果,评选优秀典型。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全市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以及各受委托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公积金专题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应当按照市公积金中心的统一安排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篇9

【关键词】成本管理 课程体系 课程考核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关注。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等方法,是应具备的专业基本能力之一。然而,近年来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下面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为对象就《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

成本管理课程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一般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按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复习思考题和计算分析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传统方式的教学效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课程体系存在分歧

成本管理课程相对于成本会计课程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如制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成本控制就有多种方法。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对某一种计算方法掌握普遍较好,但对于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以及该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缺乏系统化的认识。其二就是成本管理的课程体系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另一种观点认为该课程体系主要是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这种分歧也给教师在安排授课内容时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账证意识模糊、学生对成本核算流程的掌握仅限于数据的计算

成本管理课程的成本核算部分涉及大量的计算和表格的运用,这一点有别于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产品成本的构成涉及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多个项目,不同的成本项目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数据处理。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未能很好地将某个分配表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相关数据的对应关系。

(三)管理观念缺失、学生对成本控制、分析等知识点的掌握有限

如何利用成本核算的相关信息来实现成本控制、分析等管理性职能也是成本管理课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种指标、差异以及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的计算及分析方法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相比截然不同。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成本核算的内容相对比较重视,因为会直接影响到账务处理的结果。但对于成本控制、分析等涉及到管理的相关内容,在教学环节没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和账务处理的关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较粗浅。

二、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教学导向的偏移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成为消化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的主力,受其所在行业的限制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业界对成本管理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应用型高校会计、财务类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本科阶段比较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而在这两项考试中成本管理的内容所占分值都较低,主要涉及到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应用型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管理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甚至部分高校直接以成本会计课程来代替。另外学生也以应试、求职有用性高低为判断依据,对成本管理课程的学习投入的精力较少。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成本管理课程的教材版本、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从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来看,在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成本管理的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上。从目前已出版的成本管理教材的内容来看,一种情况是基本按成本管理的具体环节来划分章节,面面俱到,专业理论性强,对成本核算涉及的具体案例较少,方法的运用以文字说明居多;另一种情况虽然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上,但在方法的运用上设计的案例过于简单,案例之间缺乏系统性,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普遍。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着诸如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案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繁琐的数据计算过程,这种处理方式往往给学生传递出错误信息,认为实务中的成本核算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数据位数保留和科目设置的细节上有失规范,其结果必然无助于成本管理处理严谨性训练。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手段的滞后

目前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成本管理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成本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对于解决成本管理授课难题,提高教学效果作用有限。

(四)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目前,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三、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生通过对成本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做好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好地达到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新明确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与各项技能的培养,向社会输出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本管理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基础,但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的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也是对后续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前期铺垫,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思维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成本管理课程一开始就有必要通过讲授的形式使学生明确该门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课堂学习和模拟综合实训来理解费用的分配与归集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账务处理关系上,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及、数据处理技能。

(二)甄选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

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及时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为成本决策服务是成本管理应发挥的主要功能,这一点应当在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覆盖上得到充分体现。可通过比较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多种成本管理教材,并参考成本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前后组织上可以选择以成本及成本管理工作循环为主线索,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作为主体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价值高的案例作为教学示例,难易程度适当。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有:成本理论、成本管理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在成本管理具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本着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不重复的原则,把成本管理的其他内容纳入到上述两门课程中。这种安排既避免了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更突出了成本管理课程的重点。

(三)合理确定并有效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应以成本管理技能培养为核心,综合考虑未来工作岗位应用性以及后续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明确。同时,应在课堂提问、作业批阅、答疑互动等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课程组的教师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将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大纲中明确确定。而授课教师在对教学重点、难点具体判定时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惯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并注意提高难点问题的讲授技巧。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成本管理的教学上既要发挥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应更多地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学、课外求知的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将成本管理前沿发展等内容的学习放到课堂外进行,教师只提供方向性指导,更多内容的获得与掌握由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或撰写小论文来完成。

另外,加强对授课教师多媒体应用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相关软件功能的掌握和利用水平。学校可定期开展课件展示与评选活动,激励教师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成本管理模拟教学而言,合理地确定实训内容非常重要。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涵盖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设置;材料、工资、动力、折旧、辅助生产费用及制造费用等费用归集与分配,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及结转、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生成这样的一个成本核算循环。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也可选择某实习基地的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按实训大纲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实训素材使用,通过对学生的模拟实训,可以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对成本管理感性认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六)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目前对学生成本管理课程成绩的评定仍然采用传统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考核为辅两部分综合评定。由于讨论式教学、课外小组活动等形式的引入,可相应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自评、互评等形式。将学生的成本管理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考试成绩、考勤情况、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质量、课外活动情况和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授课教师根据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权重,并报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审批通过后执行。作为授课教师在日常授课环节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原始记录,以此作为测评的重要依据。这种复合测评方式将有助于改变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对知识点强行记忆以求短期回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甘永生.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相关探讨[J].财会月刊,2010,(7).

篇10

1.1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任务就是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和知识累积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完成工作的要求为主。对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学习任务就是促使其有效完成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很希望有速成效果。

1.2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①行动型。有些开放教育的学员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就会不经过思考就会给予答案。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很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领导者的地位。②深思型。这类学员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很长的考虑时间,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更多地信息。这类学员还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③理论型。这类学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环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不接受他人的主观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往往只看重自己的理解。④试验型。这类的学员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善于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充满信息、精力充沛,因此就会觉得教师讲的太多,他们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失望。

1.3学习需要的类型多样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内部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可以概括外:职业提高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刺激的需要、外部期望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等。还有一些学员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学员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开放教育《财务管理》(省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建设的普教化,忽视开放教育学员特色长时间以来,开放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开放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基本与普通教育相似,而忽视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员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似。基于开放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开放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学员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主导形式,没有的做到真正意义上开放教学。

2.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结构不够合理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编排基本还是注重基础的财务理论,这种编排方式强调课程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课程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被相应的忽视,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员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和混文凭,真正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还是不能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学员学习兴趣不高开放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学员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不少教育管理机构对开放教育不重视,不少的人对开放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开放教育当作是不正规教育形式,是在糊弄学员。由于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开放教育发展时间比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开放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现有《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很少有体现开放教育学习特点的开放教育教材,内容相对来陈旧,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很少,学生不能从《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而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又不是太好,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完全是为了应付毕业学分。

2.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灵活,适应不了学员的多方位学习需求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还主要是文字教材为主,主要是主教材、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等,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多种媒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几乎没有。《财务管理》的仿真虚拟实践软件也比较缺乏,学员的真正实践机会很少。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的纸质试卷为主和平时形成的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理论考试组成,学员技能的考核和实践方面的考核非常少,考核只注重了死记硬背,对财务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核不多。

3基于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模式构建

3.1根据专业需求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资源财务管理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就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分层次建设,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目前,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的财务管理学教材,部分学校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物流等省管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也是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课程难度上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明显偏大,而不同专业学员采用同一标准的教材,也不符合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对于会计专业要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的统一财务管理教材,统一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财务管理是省设课课程,要结合学员实际和需求尽量去自建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在省设课的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工商管理、市场销售、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必要的理财技术即可,财务管理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入门课程就可满足需要,同时减少较深理论知识,增加好学易懂的经典案例和理财技能指导的内容,这样学员学习也较为容易,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2实现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即使做案例教学也无法将理论基础及应用解释得清楚明白,而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都有实际企业工作与管理经历,可能也接触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因此对教师理论教学感到和企业管理实际不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教师也缺乏感染力。此外,单纯由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只会让学员被动接受,不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如何使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何处,只有将所学财务知识直接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应用。本人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实现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

①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非常有效的。ERP沙盘是模拟企业供、产、销实际中遇到的财务行为,促使学员去思考,怎样顺利完成相应的财务活动,这样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学员容易接受,财务技能也相应的掌握。开发财务管理网上模拟实训平台,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通过模拟设计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的分配、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使学员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财务管理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ERP实训比赛,学员通过实训,使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②企业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并且真正到企业实际实践的机会更少,这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资料。做法就是将一个教学班模拟成为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然后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模拟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③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有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动员学员到自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和考查,和企业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

④在岗实践。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统筹、利润分配以及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学员还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⑤邀请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或财务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以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每个学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标准,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

⑥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开放教育的多数教师都是一直从事课堂教学和研究的,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缺少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的理解多来源于文献资料,因此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学科的现象,很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研究等方式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且丰富教师的财务管理经验。

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这些企业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增加学员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学员从资金筹集、资金储备再到资金投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从财务管理实务中去了解和体会,增加对财务活动的感性认识。

3.3基于开放教育学员特点建设有适应性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在身,有的还有家庭,大多是在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后才有时间学习,因此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去听面授课和圆满完成书面作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利用点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算考核合格,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集中纸质的考核方式,做到随学随考,学完考过。在课程网络资源中要有学员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4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