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工程管理:会计与财务;重要作用;问题与策略;探讨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以培养工程项目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渐进入“深水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面前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形式,要求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这个标准套用到工程管理专业上,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强调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重要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就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根据职业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的具体授课时,注意加大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比重,为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和会计与财务人才创造优厚条件,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具体而言,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时进行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教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一起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管理实践的平台,最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已达到提高毕业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一)认识会计与财务课程

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历史进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管理学和会计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出来自己的规模与优势,其综合性内容涵盖多个金融学和专业学分制,例如,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财政法律法规等。综上所述,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要求和实践体验要求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引起相当的重视程度要,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达到活学活用、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认识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将纯工程课程与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进行科学编排和融合。该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主要是培养兼具工程理论和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多重人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具备进行国外工程项目规划和决策的能力。工程管理系的核心专业是工程管理课程,同时进行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将现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和创新中。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这样的设置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十字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首先,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涵盖资金运作的各个方面,例如筹集、运用、回收以及分配等内容。这些环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资金运作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自己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进行投资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欠缺一定的实操演练。针对这种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如果想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其次,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分支比较庞杂,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不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创新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将会无法达到理想的授课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讲课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体察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授效果,帮助学生培养起高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再次,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众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替代性,主要是因为,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经济理论和财经知识。因此,针对以上结合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充分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特点、工程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中不适合工程管理发展的部分作出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以便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理论和实践作用。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探讨

(一)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主要设置了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时不仅要注重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求校方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于实操能力的锻炼,以便打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就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职业机遇和风险而言,虽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为了应对日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和市场发展环境,首先需要学生通过理论性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职业认证资格力度,同时也要学会用所学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方法,优化整个仙姑工程的运营状况,解决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和已经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整个项目的实行能力,帮助所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进行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实际的理论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方向,在授课时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侧重点与会计专业的重点有所调整,进行科学的课程编排。虽然只要求学生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和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样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减轻一定的课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实现更加长远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来说,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性,需要引起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以便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程编排方面做出更加喝了、科学的部署。考虑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发展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层面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种涵盖,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融入的社会实践当中来对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检验,以帮助阩实现对于本专业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升华和反思。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动手能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便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来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以达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进一步需求,有必要再次明确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授课特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会计与财务知识与工程管理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在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在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结合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善。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结合社会企业支持来共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在下一阶段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力.基于执业能力分析的工程管理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教育,2013,04(08):119-121.

[2]张淑萍.用“情景教学法”突破会计入门之难[J].安康师专学报,2005,10(03),17(05):122-123.

[3]陈琳.工程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2(04):51-54.

篇2

关键词:独立院校 校企合作 财务管理 专业认同 问题提出

专业认同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专业内在价值的一种肯定,进而在认识和立场上接受本专业。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认同的情况,可以针对专业教育提出有战略性的意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培养效果。因此,本论文以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认同的研究为论题,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总体专业认同水平;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专业发展认同这三个维度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家庭来源、录取志愿的方式、年级、性别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选取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共300名。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回收率90.2%,有效率100%。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根据相关文献的查找和相关量表的参照,编制的问卷有33个单选题。问卷共设专业身份认同(1-12)、专业培养认同(13-23)及专业发展认同(24-33)三个维度。本问卷选用Likerts五点量表法,除了l项(18题)为反向记分,其余问题全部为正向记分。正向记分方法为:选A记5分,选B记4分,选C记3分,选D记2分,选E记1分。(问卷见附录一)。经检测,其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88,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实施程序和数据统计

小组成员到浙江某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四的男女生宿舍以及大二、大三课堂教室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对调查问卷的总质量审核后,去掉无效问卷。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从频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总均分和各维度的均分都较高,可见专业认同水平普遍较高;从年级这块来看,唯有专业发展认同具有明显差别;且大四学生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就性别而言,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专业认可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女生的专业认可程度要高于男生;在学生家庭来源方面,城市学生专业认可水平最高;在录取志愿方面,选择第一志愿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可水平最高,选择调配的学生则是最低的。

三、讨论

(一)财务管理专业认同情况分析

在专业身份认同方面,多数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了解,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本专业其他同学的看法,学生多数都认为他人专业认同程度并不高。

在专业培养认同方面,学生重视本专业的学习,但是对于所开设的课程,有相当多的同学表示并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对于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并不是特别了解。这说明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课程并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不了解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在专业发展认同方面,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未来的前景比较满意。而且浙江某学院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定点实习等大量机会。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在财务管理有关的领域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而关于继续在财务管理领域深造方面,过半数学生愿意继续再教育。学生普遍认为社会对会计的认同程度较高,公司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但多数学生认为会计或出纳的工资待遇比较低。这三个因素中,首先公司的管理理念对自己是否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影响最大;其次是工资待遇;最后是社会认同。从这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比较注重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否科学,比较重视工作环境和氛围。

认可水平在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以及专业发展认同三个维度上略有差别:第一,专业身份认同的均值高于专业培养认同;第二,为专业发展认同。总体来说,浙江某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平均数看,每个维度上均>3,表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较为认可,但认可程度不是非常高,仅维持在一个中等水平。

(二)不同年级、性别、家庭来源的学生的差异分析

(1)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原因分析。一般来说,大四学生通过三年的通识课、专业课的学习和一年的实习,比大二大三的学生更加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对专业身份及发展也更加认可。通过调查研究结果符合这一现象,结合实际采访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学校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因。学校对于专业思想教育比较重视,大四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教育已经把专业思想深深印在脑海里,而大二大三对这些接触的较少,专业思想还比较淡薄。

二是遇到的现实问题。大四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专业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有自己的看法,也有更多地参加实践和实习的机会,面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也越多。毕业班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发展比大二大三的学生有更明确地定位,所以大四学生对专业认同水平更高。

(2)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原因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性别方面的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情况虽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女生的专业认可程度的均值普遍比男生的高。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首先,我国传统观念中“男外女内”的思想影响男女对于职业的要求。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会计或出纳比较安稳,往往能满足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其次,在男女性格方面,女性做事比较细腻和细心,男性的性格特点则倾向于独立、粗心等。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认为女性具有做会计或出纳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生俱来的细心,让女性在会计等财务工作中占据了多半天地。由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中男女比例较不平均,样本量差异较大对于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女生在选择专业时,比男生更倾向于就读财务管理专业。

(3)财务管理专业认同在家庭来源上的差异原因分析。学习动机是激勉、维护和调节每个人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城市的学生一般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而且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有一定的信心,所以专业身份认同、专业培养认同和专业发展认同都会较高。而对于专业发展来说,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能够上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较高的认同。对于毕业后的去向,他们渴望寻找条件好、收入高、发展前途远大的工作,但是会计或出纳的工资待遇可能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工作的期待。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认同度较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树立专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四、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不仅是明确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更是要提出独立院校校企合作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增强本专业学生对该专业的喜爱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可程度,也让院校与企业资源互补达到共赢。

(一)调整培养目标,促进专业热爱

根据我国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现状及世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也就说学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从数据的分析来看,在专业认同中录取志愿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招生的第一志愿率在进一步提高,但是生源质量仍然不容轻视。某学院实行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大二进行分流对于学生的二次选择具有良好效应。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熏陶,学生对于自己人生发展和学习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有效提升专业认同度。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财务管理事业、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升自身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在新生入学时集中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应该注重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首先,让学生养成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习惯,提升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其次,激发学生热爱财务管理职业的情感;最后,把专业思想教育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科目,以掌握学生现有思想作为前提,将专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二)提升培养认同,完善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能够将学校的网络资源及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两大优势与自身的办学特色相结合,深入到企业中去,对行业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就业前景做出详细分析,制定出适合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教学体系。首先,应重视会计基础课的教学。这为学生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进行认知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技能课程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最后,应加强对实践课程学习的培养。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综合实践课程;二是要拓宽实践视野,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三是要勇于探索,使实践课程更具创新特色。

学校应拿出强有力的政策来保障专业的师资团队。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各种学术会议,加强交流及相关研究,并大力提高教师的发展水平;踊跃进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与企业的合作配合,参与实际调研活动,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为教师的进修、深造提供大量的机会,意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独立学院可以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从企业聘用高级财务管理技术人员或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对师生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方式来开展专业宣传的活动。以“招生宣传”作为校企互动的契机,校企多赢的硕果则体现在“学生就业”这方面上。在招生时,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对专业培养目标、特点、就业选择方向的宣传工作,让大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更加了解;第二,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考生也能根据个人自身情况和对未来的期望报考;第三,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实践基地开展宣传,从与实践基地相关人员的沟通着手,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一定程度上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接纳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基地来增大学校及其专业的影响,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及认可程度。

(三)激励发展认同,加速职业发展

一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教育这一主战场。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的内容;二是通过假期的实践机会增强自身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到小型企业进行见习增加实践机会,初步了解到岗位性质,工作范围;三是培养实践能力。这其中的课外实践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该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四是注重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意识的增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指引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定位和打算应从就业指导培训入手。第一,就业指导的过程要有长期性,开展培训教育要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让大学生在刚开始就意识到未来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学习上不仅要注重扎实的基础、专业以及社会常识,还要注重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主要针对专业特性,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即将毕业的学生应针对确定就业的方向和技巧等,注重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第二,就业指导的过程要有针对性。因为就业指导的教育是未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就业,并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得到良好发展。学生能够拿到就业协议并不足够,应帮助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特殊性来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把专业和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其专业认同;②第三,就业指导的过程要体现预测性。对有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考研继续强化自己。

注释:

①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Z].2007-07-10.

② 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Z].2007-07-10.

[2] 卢家仪.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Rummens J. Canadian identity: An interdisciplinary overview of Canadian research on identity.200l.

[4]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5] 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5(4): 201-203.

[6] 王成兵.对当代认同概念的一种理解[J].学习与探索,2006(4):18-19.

[7]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80

[8] 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篇3

一、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

1.目标定位要明确。如何体现专业特色,必须在专业定位上与众不同。目前,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具体,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与会计专业雷同。这也导致学生甚至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清楚。财务管理是对社会各经济主体进行价值管理的一种活动,体系庞大,内容复杂,不同经济主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应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要求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挂钩。作为一个专业,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别是应用型高校,更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和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但目前许多高校,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进行社情调查,没有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十几年不变,这必然不能适应应用型改革的要求。要知道用人单位的要求,必须进行社情调查,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培养学生的技能。

3.培养目标要与教育职能相匹配。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规划纲要》提出大学要向社会开放、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从此,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纷纷推出社会服务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多方位、多层次与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问题。专业培养目标也应服从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范畴。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情、社情调查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50%以上的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不清楚,30%以上的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停留在不同于会计、综合性较强的方面。许多学生报考本专业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有的是家长的选择,有的是随便选的。正因为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模糊,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也较迷茫。

近几年,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新的环境对财务管理学科和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经纪、管理咨询以及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这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求又对该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这个专业的发展就必然存在问题。根据智联招聘西安市最新财会类职位的招聘信息,财务管理专业的求职类别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财务/审计/税务类,一类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服务。一类财务/审计/税务类岗位中。在财务/审计/税务类职位下,近期招聘信息的企业近2 900家,其中招聘会计、会计师和出纳等基本会计核算类的岗位占50%左右。而财务经理、财务主管、会计主管、税务主管等管理以及决策岗位大概占28%左右。这与会计核算初级人才和财务决策、分析的高级人才供给相比,会计核算初级人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而中高端财务决策、分析和管理人才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由此,不难预见,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应用型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市场最为紧缺的资源之一。

三、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要求

根据调查,大多数企业在招聘财务类岗位时对其职责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照会计制度做好建账、记账、核算和结账工作,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财务报表,整理保管公司的会计凭证、帐薄报表、财务计划和重要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负责公司日常财务报销票据的审核;第二,制定公司融资计划和方案,筹集公司运营所需资金,负责资金运作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坏帐分析等;第三,负责进行公司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参与制定公司产品定价,督促公司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与提高经济效益;第四,负责填开与保管增值税发票,熟悉抄、报税流程,熟悉防伪税控系统,负责每月国税和地税各税种的申报工作;第五,对公司税收进行整体筹划与管理,负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工作,并进行合理避税,对外协调与审计、税务、工商以及银行等相关单位的业务关系和联络;第六,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税法等,制定、维护、改进公司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会计政策、和内控体系,制定年度、季度财务计划,组织财务预算和各项财务计划的制定、分解及落实;第七,负责公司财务方面突发事件及危机处理,并形成危机处理的应急机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水平;第八,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并参与公司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参与财务战略的制定。这就要求在确立财务管理专业目标时要注重培养。

除胜任财务岗位的职责要求外,用人单位还会在任职要求上提出以下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如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具备丰富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全盘账务处理经验、熟悉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熟悉会计制度、国家有关税法和各种财政政策规定及法规,尤其是国家对互联网和软件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最新税收法规;计算机能力要求。如熟练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尤其是Excel表及各类函数的运用;行业资格要求。如会计从业证,会计师证,大多要求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优先;英语要求。一般来说,小微型企业对英语水平不作要求。而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外贸、网络企业对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求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有的企业会要求英语四级以上水平;素质要求。如要求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能独立思考,善于总结、分析和改进工作,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

篇4

关键词:系统论;教学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54-02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优良的教学团队变得极为重要。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化的发展,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适应我国高校当前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建立一支财务管理专业融合的教学团队十分有必要。

一、财务管理专业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专业综合化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校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中就必须以当前的市场需求为中心,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使教学课程更具实用性。同时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其他相关课程,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人工结合”已成为当前高校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模式。“人工结合”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参与能力。而决定学生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学校教师队伍,因此,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质量,才能顺利实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3.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国家及政府对教育改革的不断重视,课程改革已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顺应财务管理岗位的要求,将岗位工作要求穿插在每个教学环节,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而教师资源是保证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的改革,就显得极其重要。

4.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践教学改革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实践教学,使教学更具综合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此基础上,只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于一身,全面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教师进行考评时更倾向于教师的科研能力,而较为忽视教学成果。很多高校在发展建设中缺乏整体性意识,对建设一支系统性的教师团队缺乏重视。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团队的每个主体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而忽视了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顺利推行教学改革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这种工作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忽视了建设一支系统性的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2.教师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不仅包含了专业中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包含了学校相关课程及专业的教师,是一个整体性的团队。而教学团队主要强调协作精神,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课题研究,团队中的各个成员应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同讨论,以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以及科研目标。而在现实工作中,大多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都缺乏协作意识,这种状态不仅不利于教学团队综合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大多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思想意识都较为传统,过于自我。教学团队的成员缺乏沟通,且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合作意识十分淡薄。而相互合作是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的这种状态对于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教师团队缺乏完善的政策及制度体系。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步较晚,相对于其他方面而言,团队的制度体系仍不够完善,团队成员在处理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协作,很难顺利地完成教学及科研目标。完善的制度政策是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素,才能确保教学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它主要包括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尤其是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团队建设起步较晚,考核制度严重缺失,致使一些学校仅是为了完成评选工作临时建立。这些团队主要以教研组等的成员组成,他们只注重团队成员的优势或资历,却忽视了教学团队的构成结构是否合理,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违背了系统论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融合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对于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十分不利。

三、优化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的对策

1.正确处理教与研的关系。由于当前很多高校缺乏对教与研关系的正确认识,过于注重对于课题的研究而忽视了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教师应加强对教与研关系的认识,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学校应该对其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教学成果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并作为考评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教学团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国家培养更多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

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质上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对已知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进行不断深化、理解,同时还可能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教师间对各种课题进行不断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教学促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制造各种科研课题,而科研为教学解决难题,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及教师应能够准确认识教与研两者的关系,并进行正确的处理,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促进两方面的共同进步。

2.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机制。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及科研任务一般包含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促使团队内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每个人的知识含量以及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团队各成员间互相研究、讨论,不仅能扩大成员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使团队成员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更使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碰撞中得到解决。教学团队也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等的形式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热烈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各成员的综合水平,对于快速解决难题也十分有效。

教学团队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合理设置团队结构,实现团队成员的共同进步。

3.创新与规范管理的关系。完善的教育教学政策及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顺利实行的基本保障。为了保障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为教学团队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此作为教学队伍实施教学及科研的理论依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团队的积极作用。而创新管理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团队的民主化管理,调动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校应重点建立健全学校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团队成员间加强合作,重视团队合作的作用。建立相关的合作评价体系,针对团队的合作精神及合作成效对教学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合作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使团队成员在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以提高教学及科研质量,促进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起步较晚,各方面仍不完善。各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重视,共同努力,促进教学团队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夏锦文,张连红,陈德良.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整体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2]梅水燕,李利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4).

[3]张安富,涂娟娟.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创新高校教学基层组织[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互联网+”给财务管理行业带来的变革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方式。互联网金融与企业运行关系密切。金融与财务具有统一性,企业将经营与投资进行积极融合。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化金融发展迅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重视几个问题的处置,即正确对待互联网时期货币变化的形势,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承受之间的配合度,尤其是关注金融风险外溢程度和监管强度之间的关系,重视技术创新,积极进行商业模式的发展,对创新过程进行合理监管,有效解决与市场回报之间的关系。①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区别于传统模式。在当前多数大型企业中,都积极与信息接轨,开展数字营销,整个企业转变为数字化和信息化。企业运行中涉及诸多信息,如生产、销售、物流、仓储以及财务信息等,借助实时数据方式,推动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更好地将业务与财务进行融合,形成共享的企业生态系统,协助企业实现对业绩、内控、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形成全面、综合的财务系统,②这种方式与传统的财务处理模式存在本质区别,促使整个财务进入急速的调整期。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教学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和发展,与时展关系密切,息息相关。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紧跟时展,立足时代需求,促使财务管理人才的发展能够满足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要积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发展。

二、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质与高职教育理念有一定的矛盾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隶属于工商管理范畴,其主要的职能是提高人才在财务理论知识方面的基本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重视宽口径,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强调专业能力。在高职教育中,仅仅强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注重实践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局限性,很难严格遵守宽口径与厚基础性。即便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设计,但是,鉴于学制的影响,实际上只是对本科知识进行了压缩,很难彰显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性。

(二)专业定位较模糊

在很多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上,与会计专业的相似性较为严重,仅仅是会计专业重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专业更加注重财务的实际应用,二者存在差异,但是,本质上差别又不大。不同高职院校对此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金融存在差别,特色鲜明。有的认为财务管理特色并不突出,应该定义为会计或者金融的一个分支。由此,各个院校在专业和机构设置上的差异代表其各自的观点。有的院校将财务管理作为单独的专业,但是,隶属会计学院,有的将其归属为金融学院,有的将其作为会计学或者金融学的一个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不同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其特色教育的开展,导致学生观念不清,目标不明确,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方向性指导。

(三)教学与评价手段的单一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于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立足实际,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存在单一性,灵活性不足,使得财务管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对教学项目、教学模式、评价方面动力不足。教师更加侧重使用教学大纲、计划等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金融领域,信息网络技术突显影响,传统教学方法、手段、评价已彰显无力。

(四)校企合作现状

企业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支持力度不足,校企合作、学徒制函待推广。企业依托互联网发展,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用人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对象为民营企业,其提供校企合作岗位的可能性较低,校企合作难以形成规模化。依托互联网发展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口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较高,比如金融企业,要求员工掌握证券销售的电商化、互联网融资,整合线上、线下平台,以互联网为工具向客户提供经济服务等。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达到对口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探索“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财务管理专业重新定位与设置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企业商业模式面临变革,金融创新发展迅速,企业投资行为不断整合。在互联网进入运转模式下,财务资金风险、理财以及进入工具方面发展迅速,应用更加频繁,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区别较大,预算领域备受关注,证券化在企业资产中占据比重较大,促使企业在投资、融资和财务方面强化重构,在根本上讲,金融学科影响增大。在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配置与会计专业的主课程相似,差别不大,在财务管理方面,与会计专业区别不大,没有真正体现其专业自身的特征。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修订

立足互联网环境,企业财务模式需要进行积极创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需要立足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满足市场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关系密切,关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财务管理专业需要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关课程需要融入“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思想。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关键性的原则是尊重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的针对性设计。立足市场对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使得知识能够有效转为价值,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实力,实现对职业的合理规划。专业主干课是财务专业形成的重要核心,也是其区别与其它专业的显著特征。专业课需要展现自身课程的优势,也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满足时展的需求。

(三)“互联网+”课程建设

1.借助“互联网+”实现专业课程的升级改造。可通过与财务培训机构、财务软件公司、证券金融公司等企业共建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一个基于技术含量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在突出各门课程的特色的同时,建立起课程互通基于云平台的专业资源库。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化课程所需的网络空间、教学软件、资源获取与共享平台服务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的云服务。2.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即时互动、资源分享和学习指导。计划进行课程的移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微课替代传统教学录像,建设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替代传统纸质教材,建设与学习场景融合的课程资源库,让学生实现即学即查、随时扩展、贯通学习。通过移动教学客户端平台助力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互联网的当下,整个社会面临新模式和新的格局,投行化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面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源,需要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为此,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改变。在互联网模式下,这种新的投融资及经营彰显网络一体化的特征,需要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满足实践性的特征,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财务管理投资组合等方面课程的实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重视建立互联网相关的实习基地,实现对于校内模拟实验的结合,彰显互联网特征,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另外,要重视对学习策划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发扬创新精神,推动实践教学,增加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与协作性。

(五)“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其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共享性,实用性较强,能够推动校企合作的资源整合,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和交流。鉴于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网络平台。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企业与学生的协调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要重视校企合作网络平台的构建,将校企合作基地的相关业务转向云平台,实现相关主体的线上互动。这一网络平台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相关合作项目的发展和管理,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有效监控,强化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专业教育的需求。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使得学生、企业与专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保证未来优质的就业,为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校外实习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监督,保证校企合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校友会,促进与母校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创业、就业营造优质的环境,强化互动。

(六)开展“互联网+”下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人力范围存在狭窄性,采用了传统的建设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其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立足几个方面,首先,要对狭隘的人力范围观进行摒弃,重视网上师资资源的利用。例如针对网络专业资源,可以采取购买的方式,实现与专业团队的关系的构建,形成师资的一部分。其次,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师队伍培养体系的建立。例如,可以积极组织师资培训计划,提升教师信息教学能力和素养。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面临挑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容等进行改变,重视学生的行为。在教育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需要更多具有信息化专业的教师。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提升,形成终生学习的理念,全面应用线上和线下资源,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高职教师需要重视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全新的姿态投入高职教育改革实践,实现职业能力的增强。

注释

①“展望2015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年度峰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提到的术语

②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转型,

参考文献

[1]周远祺.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思考[J].会计师,2015(13):67-68.

[2]邓金娥.新常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6-71.

[3]马化腾.“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EB/OL].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

《财务管理》是大多数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多个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领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能为本专业的学习提供帮助。要求学生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等基本概念,掌握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收益分配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理论和方法。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督导作用。设置得当的课程考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和促进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安排课程考核,才能起到以上作用?在从事多年财务管理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行分专业考核还是统一考核

以往本门课程考核时,考虑到各专业班级之间评分的公平与可比性,以及教师命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性,一般都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核。但基于以下原因考虑,笔者认为分专业考核更为合理:

首先,虽然各专业开设的本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基本相同,但课程定位不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该课程(也称中级财务管理)是核心课程;对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该课程是专业教育必修课;而对于经管类以外的各专业,如语言类,社科、理工类各专业,则是为扩展知识面而开设的选修课。

其次,学时安排不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本课程学时安排比较多,以本校为例,一般有中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高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其他经管类各专业,本课程一般安排48学时或54学时,不分中级和高级课程;经管以外各专业,一般设置为选修课,只安排32学时的课程。

再次,教学重点不同。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在于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等方法的具体应用上。比如讲到项目投资决策部分,基本方法对这些专业的同学来说非常简单,只要介绍清楚就可以,而后面的不同寿命期投资项目的决策,设备更新决策、考虑折旧和所得税问题的复杂决策等才是研究的重点;但对于经管类其他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会计方面知识学的比较少,复杂问题的决策不宜过多展开;而对于经济和管理类以外得各专业,重点应该放在基本方法比如贴现分析的几种不同决策方法上。

二、采用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做出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过程,具体可以采用观察、提问、作业、测验、问卷、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手段。形成性评价应设置得较为频繁,比如可安排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作业、小测验等。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好处在于:

首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比如在课堂讲解的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可以随时调整教学。

其次,促使学生及时掌握已学部分知识。如“货币时间价值”部分学习结束后,可以安排作业或者小测验,促使学生及时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加深理解,为以后投资、筹资等单元的学习扫清概念理解和方法基础上的障碍。

再次,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提问、作业等发现部分同学在与折旧相关的现金流量分析上发生错误,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重新讲解,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有哪些理解上的偏差,存在哪些错误,并根据教师讲评和自己的重新认识进行更正。

第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面肯定,使学生通过情感反应加强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其对正确概念、原理等的认识,校正了含糊的理解和不清晰的记忆。

第五,促使学生参与评价。比如在以往的教学中,安排问卷调查,请学生自己分析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更为合理,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当然,形成性评价在应用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如果不把形成性评价的结果量化并计入到学生最终成绩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如果量化并计入最终成绩,其评价结果本身可能并不公允,比如提问时每位同学回答的问题不同;作业很难保证独立完成;分组讨论时部分同学不开口不参与;作业、测验的评价难以标准化;频繁评价的时间精力难以保证等等。

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也称为“事后评价”。总结性评价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学期末的考试,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总结性评价的好处在于:

首先,可以考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通过期末的考试可以考察学生是否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否掌握了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收益分配、企业价值评估等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具备财务决策分析等能力。

其次,便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总结性评价最常见的作用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予以确定并打出分数,评出等级。

再次,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教师可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这些信息将会对教师下一次组织教学提供参考。

应用总结性评价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生不重视过程只重视结果,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总结性评价有一次考试定终身之嫌,忽略了过程的考核;基于考核时间的限制,难以覆盖绝大多数知识点,也难于满足对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考核。

在实际应用中,对《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应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形成性测试时,不要简单地只打分数,而应通过适当形式地让学生知道他是否已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掌握,应明确指出;如果没有掌握,也要尽可能予以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要采用合适的考核形式,设定适当的考核难度,选用多种类型的考核题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

三、采取开卷、闭卷还是论文形式

在总结性评价时,应该选用哪种考核形式呢?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论文几种形式。

在《财务管理》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和同事都倾向于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从评分角度来看,闭卷考试确实有不少优点,更适合标准化评分。闭卷考试的特点是:第一,有利于直接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是对学生多方面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查。第二,试题形式封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第三,闭卷考试不允许学生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资料和工具,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紧张的氛围,影响其发挥。

采用开卷考试,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但是仍应独立完成。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的试题更具开放性,更加灵活,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开卷考试的特点是:第一,有利于考查综合能力素质。开卷考试时,试题的提问角度不是直接的,大多不是能从书面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第二,试题形式比较开放,只有对系列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灵活地驾驭问题的回答,进而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第三,开卷考试允许考生翻阅随身所带的各种资料,考试环境相对宽松,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以写论文作为考核形式,对教师来说,命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同时学生也没有考试压力;论文也比试卷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论文无法像闭卷或开卷考试那样,有比较大的考核知识点覆盖面,学生可以只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展开论述;论文写作时学生可以参考大量资料,有的同学会在网上下载大量资料照搬或者抄袭,对此难于完全杜绝;论文的评分不像试卷那样易于标准化,采用百分制评分并不太合适,也难以体现客观和公正。

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建议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覆盖面广,既考核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的方法掌握程度,又考核基本知识点和背景知识了解情况,考虑到这些专业的同学多有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需要,因此在题型安排和难度设置上可以部分参考CPA考试的情况,但对于CPA考试中未考察的实务以外的知识点等仍应考察。

对于金融、国贸、经管、市场等其他经管类专业,难度应该降低,考核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复杂程度一般的分析决策等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考虑到和本专业结合的要求,可以采用开卷或闭卷笔试加论文的方式考核,开卷或闭卷笔试可以考察学时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论文又能促使学生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选择部分问题展开研究。

经管类以外的各专业,由于是作为扩展知识面开设的课程,只要学生能了解基本理论,应用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可。因此只考核基本知识点,最基本的决策和财务分析能力,可以采用有条件的开卷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宇,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2]笪强生,翟晶.大学课程考核改革探索性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9).

篇7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专业损益核算 责任会计

为满足邮政企业公司化改制的需要, 2007年1月,随着邮政集团公司的正式成立,邮政企业开始实施专业损益核算。邮政企业专业损益核算的实施,实际上就是责任会计在邮政企业的具体应用,能够使得邮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完善,各邮政企业之间和各专业之间开始进行结算,能够逐步算清每个企业和每个专业的盈亏,对邮政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邮政企业实施的专业损益核算,目前仍然有很多专业的财务人员和非专业的管理和生产人员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造成专业损益核算不能尽快达到邮政集团公司的要求,因此,本文对邮政企业实施的专业损益核算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明确邮政企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的重要性

1.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自2005年邮政企业在全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来,尽管通过各种培训使得邮政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都理解了全面预算管理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通过这两年的具体实施,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在邮政企业内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由于责任中心不明确,划分责任中心不细,使得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没有内部结算价格,各专业之间互相提供劳务部进行结算,因此,责任费用预算不准确;由于各专业之间责任不清晰,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够落实到细节,仍然是对一个邮政企业整体的考核;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在上报下年度预算时不细致,达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由于这些事实的存在,要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真正的对邮政企业内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管理工作,即实施专业损益核算。

2.准确核算盈亏,满足业务发展、专业经营和企业决策的需要

邮政企业长久以来实施的不是利润管理而是收支差额管理,相互提供作业的邮政企业间和专业间不进行结算,因此,只能计算出本企业的收支差额,不能计算出本企业的利润。也因此,邮政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只能是粗放式的管理,不能满足具体的业务发展的需要,影响经营决策和企业长期战略决策的制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逐步制定企业间的结算价格和专业间的结算价格,较真实的计算出各专业的盈亏,使得各级管理者对每一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经营和战略决策才适合邮政企业的长远发展。

3.构建邮政企业管理会计体系

自1998年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各级邮政企业都引入了管理会计的理论来指导邮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没有统一的部署,各邮政企业都在按照自身的需求在财务管理的某一环节实施着管理会计。现在邮政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在邮政企业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专业损益核算,使得管理会计体系在邮政全行业统一的有计划的实施,可以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在全行业的建设和有效实施,促进邮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4.满足外部监管要求

因为邮政企业的生产经济特征的特殊性,使得邮政企业的会计核算某些方面没有完全遵照《企业会计制度》,邮政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区别于其他企业,这样不利于政府部门对邮政企业的监管。专业损益核算的实施,邮政企业逐步能够计算出自身的利润,在管理和核算上接近其他行业,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管,也有利于政府部门有关邮政政策的制定。

二、邮政企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目前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邮政企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已经有将近1年的时间了,但是这段时间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继续完善专业损益核算,真正实现其作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专业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系统培训

为逐步实施专业损益核算,邮政企业在2006年实施的速递专业和储蓄专业的模拟损益核算,只是速递专业和储蓄专业每月末编制本专业的模拟损益报表,因为资产和人员并没有进行划分,专业间也没有进行结算,因此,这种损益核算并不是该专业真实的损益。现在实施的专业损益核算建立在各专业资产和人员单独建账的基础上,分清每个专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对专业局不再只考核其收入,开始考核其费用,因此,必须首先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主体,对每一责任主体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再对其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但有些邮政企业的财务人员把专业损益核算与以前的专业模拟核算混为一谈,认为两者是一样的,因此,在执行集团公司的专业损益核算办法时,方法不当,执行不到位,只是机械的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编制专业损益报表,对专业损益核算的过程及其结果不能理解,不能起到为经营决策服务的目的,不能起到深化邮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因此,除了对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损益核算办法本身的培训外,还应当从理论上系统的补充管理会计的知识,提升专业财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让专业的财务人员首先理解集团公司实施专业损益核算的意图,才能把这项工作做精做细。

2.加强邮政企业管理层对专业损益核算的重视

企业管理财务先行。目前邮政企业的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系统认识还有些欠缺,对专业损益核算的应用也有些认识不足,因此,应通过对管理层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加强管理层对专业损益核算的认识,达到更快、更好的完成集团公司的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的。

篇8

从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来看,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及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等。教学中一般把重点放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等章节上。从教学实践中看,并没有区分金融专业学生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异。对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金融学按上述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存在很大的缺陷。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改革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未体现出金融与非金融专业的差异

从实际情况看,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对于金融专业学生而言,金融学只是其专业基础课,后续还将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学等,会对在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后续课程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对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金融现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解读,并且对其本专业的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即可。但是,从目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看,显然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另外,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讲金融学的教师,一般是金融专业出身的。所以授课时基本都会按照习惯,用专业的大纲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二)交叉重复内容多

一般经管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课时都在40学时以内,所以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较突出。而专业的大纲中,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许多问题,尤其与先学的课程,内容上的重复较严重。这样,既不能为学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学框架,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从泰山学院金融学教学大纲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比较中可以看出,40学时的金融学中,有12学时是在重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比重高达30%。

(三)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内容欠缺

从金融学30%的内容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重复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更侧重于宏观金融运行机制,重视银行体系、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而与我们日常理财息息相关的微观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学教学中涉及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不会再学习金融专业的其他课程,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运用金融知识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环节。高校教学改革是往往谈得较多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改革却较少涉及。特别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改革落后于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学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建议

(一)制定适合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错位,适宜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按专业和非专业划分,降低标准,教学时保持一定的自由度,根据不同专业选择适合内容和调整目标。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师加强团队合作,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布局,构建适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

(二)适当增加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

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宏观部分内容重复过多,可以适当增加现代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金融机构部分,可以增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介绍,特别是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及功能定位,使学生对我国日益发展的多样化的非金融机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金融价格部分,要增加与利率相关的计算、收益率的计算、利率的期限结构、资产定价、资产选择行为等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金融功能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金融电子化、金融自由、金融工程化的进展,现代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内过激金融热点问题频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讲授无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实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运用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另一方面,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如: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

(四)适宜在教与学方面要树立一种充新教学模式

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可以在教与学方面要采用一种充新教学模式。即:“教”可利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可通过增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与金融熏陶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金融方面的课外书籍,如《货币战争》、《资本战争》、《伟大的博弈》、《财富千年》等课外书籍,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金融学习的兴趣。

(五)构建更加科学的综合考评方式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14-02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既重视学科的理论性,又强调社会的实践性和专业的操作性的学科专业。经过各学校(院)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需求,财务管理专业的社会效果还差强人意。适时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的教学改革,培养素质高、技术强,具有较强适应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现阶段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学时数偏低

尽管众多高校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没有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着“三重两轻”的现象,即:重理论讲授,重教材知识,重课堂教学;轻社会经验讲解,轻岗位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没有预留足够课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经验讲解和岗位技能训练。据统计,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课时比例大约为25%至30%,而实践性比较强的财管专业该部分的学时数量仅仅占总学时数量的8%至15%,即便是以应用型为主的高校,实践学时也不过占总学时的20%左右[1]。这与教育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如美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比例为75%左右;英国约为60%;而法国高等教育中每一节理论课都会配2至3节实践课。

(二)校内实验室建设薄弱

财务管理校内的实践教学是指在仿真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岗位流程,通过此方式使学生对财管岗位实际环境获得初步的认识,并使学生掌握该专业岗位实际操作要领。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教材的建设等方面确定为本专业建设的重点,而且这几方面的建设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职员工的招录现已比较成熟,但对校内实践教学研究与建设投入力度不够[2]。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多都是利用会计实验室进行一些基本的核算操作和简单设计,如从事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等。当然,会计实验模拟操作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实践技能,但对于有别于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专业更需要建设能够体现筹资、投资及利润分配等实验内容的专用的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显然,当前各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

(三)校外实践基地投入不足

按照财管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该专业学生除校内实践课以外,还应有到校外进行实习的环节。学生通过校外实习能够亲身感受中国企业现实的理财环境,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效果并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岗位难找。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采取的是合设模式,即: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并,这种合并的结果极易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实习岗位。

第二,机会难遇。财务管理的业务与会计业务的不同就在于它并非经常发生。有关筹资、投资决策活动可能几年才发生一次,发生的相关财务管理相关业务并能亲自参与,对于实习学生来讲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即使遇到有相关财务管理业务,又多因为其涉及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基本都是企业高层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实习学生多被屏蔽在活动以外。

第三,实践难学。由于企业财务资料多涉及商业机密,财务部门更属于敏感区域,因而企业大多不愿意接受这个专业的实习学生,即使迫于某种压力或关系无奈接受了一些实习学生,也多是提供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供学生翻阅,使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完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依赖于教师的岗位实践水平。教学的实践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岗位实践能力。如:财务管理常用软件运用能力、计算机的机上操作能力、解决企业财务实际问题能力等。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招生规模增长迅猛,从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多数没有受过专业正规教育及社会岗位的实际工作经历,多数是从会计、管理的教学和研究转为财务管理的教学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理论方面可能会较快掌握,但社会岗位实践经验不可能从书本上简单获得,且大部分教师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繁重的课内教学使其没有时间到企业去切身感受,这将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大实践学时比例

实践教学即是让学生把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岗位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各种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高校首先要树立实践观念,进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分析、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应用人才[3]。基于此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实践现状,我国高校财管专业有必要将实践学时比重提高至30%左右,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所学理论,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室软件与硬件建设。针对实验室建设,要充分利用各学校现有的资源情况,建立专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验室,也可利用现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完善,实现一室多用,或与金融等同样需要进行实验的专业共建综合性实验室。可以借鉴一些财务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从软硬件的配置还是实验室整体规划,企业都会有助于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4]。软件方面,除了社会常用的必要财务软件之外,还可以自行开发或购置一些其他应用型软件,如EXCEL、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

2.合理设计实验内容

(1)单项实验内容

依据财务管理理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设置一些单项实验,包括: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结构决策、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存货经济批量模型、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全面预算的编制等。

(2)综合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单项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验中去。建议设置项目投融资决策模拟设计、ERP综合项目设计等内容[5]。

(三)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1.加大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帮助其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某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成的企业文化、办公环境、管理体系、人力资源进而弥补校内实践场所、实践条件的短缺,从而达到互惠共赢。

2.多渠道安排实习企业。学校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丰富社会实践的课堂。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考核机制,以确保学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比如,可以采取实地抽查、电话回访企业相关人员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联系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实习,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到企业得到实践锻炼。

3.学生或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加强信用建

设,积极签订实习合同。合同应当包括各方权利、义务及保密条款,一方面对学生、学校、企业的权利是一个保障,另一方面也能约束学生在实习环节的不当泄密行为。

(四)注重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1.鼓励理论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实训机会,安排教师带队,让教师借机参与财务管理实践,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安排教师到工商企业参加实际工作、咨询、项目开发或员工培训工作。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既能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又能增强校内外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发展横向课题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聘请企业中的财管实务专家充实教学岗位。相关高校应设法和本地区一些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有选择性地聘请企业中那些不仅有实践经验而且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财务管理岗位员工到学校给学生做兼职实践指导。这样既能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又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积累一定的学习和应试经验,以此指导部分有考取资格证书意向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领域,为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当然,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能固化在证书上纸上谈兵,考取了相关证书也不等于就是真正的“双师”,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实践教师,还需要时时关注财经政策,经常到企业进行调研,参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爱荣.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2]杨凌云.对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2).

[3]马杰,邹晓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0,(9).

[4]李迪.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商业经济,2012,(12).

[5]杨焕玲.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教育,2011,(12).

篇10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生活越来越要求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更加要求懂得基础会计知识及财务管理知识,尤其是懂得财务管理的实践应用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从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就业要求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一般经管类的毕业生无论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还是到政府单位就业,都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学基础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财务管理知识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从业人员至关重要。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上好财务管理这门课,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现在的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具体教学内容较为浅薄,针对性不足

财务管理多在第二学年开设,虽有会计基础作铺垫,但学生对公司、证券、财务等专业内容理解还比较肤浅,还很少接触财务类专业课,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财务管理的教学无法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等同视之,新建本科院校中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的是财务管理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另外,新建本科院校中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安排是相同的,所用的教材也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雷同。甚至本科、专科也无太大区别。教师的同一教案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不一层次的大学生。这就忽略了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具体知识结构的差别,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

财务管理课程是新建本科院校中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一般使用同一教材,且总课时较少。这就不可能象教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那样,对财务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的学习,再加上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学科,财务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学科专业,其中包含着多门次相关课程,因此,财务管理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不可避免会出现广而浅的局面,针对性不强。

(二)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

现在的大学生比较有主见和张扬个性,学习情绪化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学习起来的就会比较积极。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知识就会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也进而减小。但是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所采用的大班教学几乎是普遍现象,受此制约,授课中教学方法陈旧,仍主要沿用传统的以单向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并且大多是以理论上的传授为主,学生们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要想达到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质量。

(三)教学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进行创新和完善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成绩评定上,一般均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评定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的所占比例虽然比较固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表现为失衡,也就是虽然老师也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但是学生往往追求期末突击,临时抱着书本进行死记硬背,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这种单一的期末成绩评价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态度,相关财务管理知识并不能够真正在头脑中扎根,很难实现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财务管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具体改革建议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财务管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要求,可适当增设经济管理类方面的内容,比如,扩大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把握讲授的难易程度。这样更有针对性,既有助于学生们在职业上的发展,也能够满足其在今后工作上的需要。

(二) 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

要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重视财务管理的第一堂课,让学生首先了解财务管理这门课的作用和特点。比如通过通俗易懂的小实例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课程与其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在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调动其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另外,在组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要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时,应该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先提出具有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开始,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气氛的活跃性;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够采用案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每章重点内容的讲解都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资金时间价值及其折算、股票和债券管理、期货和期权管理、风险与收益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考核与激励等内容都有大量鲜活经典的实例可借用。经典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念的掌握,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理论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精神;甚至可以允许学生们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质疑老师的观点。最后,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们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作一下关键问题概括的评述,并指出正确的观点,补充不足,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

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但教师无论针对何种情况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有几点需要注意。即:首先教师要能够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想,为他们营造一个能够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对观点正确或者比较新颖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们积极合理地发展个性,对于观点有误的学生要给予理解,要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尤其是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知道他为什么会理解出现错误和偏差,下次如何找到案例分析的切入点等等。也要重视拓展提问的体现,即将一个问题拓展成几个有关联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以期穷本究源。最终能够做到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重点,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学习、学会发散思维,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三)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兼顾平时期末,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所以考核方法的原则应平时期末兼顾,保证记忆的同时,更应重视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除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布置作业题外,也要组织学生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的中心议题写作业或者撰写论文。成绩考核以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总成绩由课堂出勤率、实际案例讨论、应用实践的参与程度、作业练习的正确度、小论文的完成状况、期末考试成绩等多个环节评定,这样可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存在的上课听听,考前背背,轻松过关的状况。通过具体的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能够使学生产生动力与压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并且,培养他们相互之间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们与教师对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过度重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黄瑞玲.网络环境下财会类专业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析[J].商业会计,2011(24).

[2]李洁.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会计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