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相关的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科,导致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片面、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同时,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和完善、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对物流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涨,且呈多样化趋势,2005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这就存在着一方面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剧,另一方面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国内教育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是迫切需要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从物流工作的活动范围上看,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从物流业务性质上分,又可分为物流管理、物流设计规划、物流技术等三方面。所以,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如,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动态、最新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物流管理和经营的实际运作能力,能在物流业及各类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从事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既能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设置: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社会需求入手,不能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差太远的专业课程,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了解企业现状方面,而不能让学生把时间只耗在纯理论探索等领域。
(2)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针对专业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和实践应用需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符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和教具;还可以多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3)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 要增加应用课程的比重,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要根除本科教育纯理论化的痼疾,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 减少课程的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时间,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校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为了让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造,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办得成功的院校进修学习,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实践活动,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选择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让教师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参与一定的业务管理工作;或者利用科研和教学实习活动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增强教师的物流实践能力。
4.专业教材建设。纵观目前市面上各种介绍物流学、物流管理或物流的某个方面的书籍,大多在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如物流概念、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物流的要素、不同行业的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 物流、回收物流)、物流中心建设、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都是重复率较高的内容,几乎在大部分的书籍中都有论述。其他的如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的设计等,基本上也会出现在多种类型的物流书籍中,并且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书大都体系完整,看一本便能知物流之大概。教学内容要避免相互“撞车”,关键还在教材的选取。这就要求有可选之教材,一要在数量上可供选择,二要在质量上可以入选。所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体系、结构、内容合理的物流系列配套教材。
5.实训环节建设。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高校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物流教育在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具体可采用: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以及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基地等方法。
三、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物流教育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因此, 只有把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培养放在战略地位上考虑, 充分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 并经物流实体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才能有利于物流教育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反之,物流管理人才又促进物流教育的加速发展。
篇2
一、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
1.目标定位要明确。如何体现专业特色,必须在专业定位上与众不同。目前,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具体,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与会计专业雷同。这也导致学生甚至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清楚。财务管理是对社会各经济主体进行价值管理的一种活动,体系庞大,内容复杂,不同经济主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应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要求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挂钩。作为一个专业,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别是应用型高校,更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和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但目前许多高校,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进行社情调查,没有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十几年不变,这必然不能适应应用型改革的要求。要知道用人单位的要求,必须进行社情调查,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培养学生的技能。
3.培养目标要与教育职能相匹配。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规划纲要》提出大学要向社会开放、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从此,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纷纷推出社会服务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多方位、多层次与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问题。专业培养目标也应服从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范畴。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情、社情调查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50%以上的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不清楚,30%以上的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停留在不同于会计、综合性较强的方面。许多学生报考本专业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有的是家长的选择,有的是随便选的。正因为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模糊,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也较迷茫。
近几年,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新的环境对财务管理学科和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经纪、管理咨询以及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这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求又对该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这个专业的发展就必然存在问题。根据智联招聘西安市最新财会类职位的招聘信息,财务管理专业的求职类别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财务/审计/税务类,一类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服务。一类财务/审计/税务类岗位中。在财务/审计/税务类职位下,近期招聘信息的企业近2 900家,其中招聘会计、会计师和出纳等基本会计核算类的岗位占50%左右。而财务经理、财务主管、会计主管、税务主管等管理以及决策岗位大概占28%左右。这与会计核算初级人才和财务决策、分析的高级人才供给相比,会计核算初级人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而中高端财务决策、分析和管理人才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由此,不难预见,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应用型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市场最为紧缺的资源之一。
三、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要求
根据调查,大多数企业在招聘财务类岗位时对其职责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照会计制度做好建账、记账、核算和结账工作,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财务报表,整理保管公司的会计凭证、帐薄报表、财务计划和重要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负责公司日常财务报销票据的审核;第二,制定公司融资计划和方案,筹集公司运营所需资金,负责资金运作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坏帐分析等;第三,负责进行公司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参与制定公司产品定价,督促公司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与提高经济效益;第四,负责填开与保管增值税发票,熟悉抄、报税流程,熟悉防伪税控系统,负责每月国税和地税各税种的申报工作;第五,对公司税收进行整体筹划与管理,负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工作,并进行合理避税,对外协调与审计、税务、工商以及银行等相关单位的业务关系和联络;第六,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税法等,制定、维护、改进公司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会计政策、和内控体系,制定年度、季度财务计划,组织财务预算和各项财务计划的制定、分解及落实;第七,负责公司财务方面突发事件及危机处理,并形成危机处理的应急机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水平;第八,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并参与公司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参与财务战略的制定。这就要求在确立财务管理专业目标时要注重培养。
除胜任财务岗位的职责要求外,用人单位还会在任职要求上提出以下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如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具备丰富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全盘账务处理经验、熟悉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熟悉会计制度、国家有关税法和各种财政政策规定及法规,尤其是国家对互联网和软件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最新税收法规;计算机能力要求。如熟练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尤其是Excel表及各类函数的运用;行业资格要求。如会计从业证,会计师证,大多要求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优先;英语要求。一般来说,小微型企业对英语水平不作要求。而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外贸、网络企业对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求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有的企业会要求英语四级以上水平;素质要求。如要求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能独立思考,善于总结、分析和改进工作,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不明确,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企业管理效率较低,甚至因为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招聘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积极分析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全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财务专业人士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为进行有关财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企业类型,通过在招聘会上请招聘企业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到100家企业的有效问卷。根据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定位等四个主要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对以上问题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如图一所示:
企业除了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外,还对专业人才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数学知识有要求,其中对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2.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企业财务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如图二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的问题上,企业更为重视敬业精神(18.21%)、责任心(15.86%)和职业修养(16.56%),以上三个方面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要求,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远高于对业务素质(19.88%)的重视程度。
3.企业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
业务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比较重视财务人员的决策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对这几项主要能力的关注也存在着差别,如图三所示:图中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更注重财务人员的公关能力,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决策能力。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经常与银行、税务、政府部门等打交道,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
4.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岗位划分
调查数据显示,100家被调查企业中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存在差别、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不同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差别这一观点的占68.59%;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差别不大,从而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知识要求差别不大这一观点的占29.12%;而持财务管理就是会计这一观点,将二者等同的比例为2.29%。基于以上认识的差异,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岗位的设置也存在很大不同,将会计与财务管理分开设置的大约占35.12%,在会计机构中设置独立财务岗位的占28.59%,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占36.29%。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与区分,这就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关于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定位等四个方面要求的调查分析,能够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明确方向。根据以上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以下不足:
1.重财务专业课程,轻相关业务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会计、财务、金融、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忽视金融、税务、法律等课程。法律、金融等本就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而教学中对以上课程只是停留在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深入学习,有些院校甚至将这些课程作为考察科目,一学期结束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状况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财务管理课程学好就可以了,极为不利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
2.缺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财务管理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更多的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如果财务人员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隐患,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最终的失败。财务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修养,相比业务素质,用人单位更看重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修养。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基本没有,高校将精力主要放在学生财务业务知识的培养上,对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培养基本忽略,只是在大一的公修课《思想道德与教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缺乏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特点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缺乏有效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业务知识的培养,而轻视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实践课程,目前高等院校的实践课程基本上仅限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增加ERP沙盘模拟实训课,而该课程虽是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效果。有些院校在毕业前安排了实习,但这些实习多以学生自由自愿的形式开展,学校没有相应的监督,也缺乏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财务与会计是等同的,这一观点不仅在很长的时间内影响着用人企业,更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一些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的教学目标上定位不明确,甚至出现混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课程的设置基本相同,最多是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于财务,而对会计专业学生更偏重于会计学,以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职业选择上更多的是偏重于会计;二是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学会公式套用,缺乏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差别不大,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手段的改进,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实际工作中仅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欠缺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很难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不懂金融、经济,就很难从微观以及宏观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准确把握。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高等院校应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改变过去仅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轻视相关专业课程的做法,切实加强对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设置经济、法律、税务、金融的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学生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注意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2.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高危行业,财务人员没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不仅可能给自身带来麻烦,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财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在注重学生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给予充分重视。一是可以在各个学期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财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二是可以开展讲座,以反面教材作为宣传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注重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令学生眼高手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一是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RP沙盘模拟等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活动,配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开展案例分析课程,以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安排实习机会,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摆脱过去学生实习的管理方式,将学生每个学期的实习状况进行反馈计入学分。
4.明确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
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财务管理需要会计提供信息,以便于分析、预测和决策,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会计主要是对实际发生事项的核算,财务人员需要决策和预测,财务活动中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对一系列突发事项作出迅速反应,这就决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公关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从而要求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教育上必须进行区分,明确财务不等于会计,在教学培养上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从而促使高校真正按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要求进行学科教育,而不是按会计学科培养出顶着财务专业的名号实际仍以会计为就业取向的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王碧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9,(12).
篇4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odel in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we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in Chinese higher academies. Furthermore,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现状;问题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status;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16-02
作者简介:任翠玉(1973-),女,吉林通化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已有较长历史,而作为独立专业的历史并不长,根据教育部(1998)颁布的专业指南,财务管理才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被列入了本科专业目录,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财务管理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上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1.1 样本选取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国家级会计学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八所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情况。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以下特征:
1.1.1 学校性质 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属综合类大学,其余的五所大学为财经类院校。
1.1.2 专业的综合实力 所选的八所高校的会计学均是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硕士、博士学位,均属于国家首批设立MPACC的院校。
1.1.3 地区分布 八所高校分别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这样取样降低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对调查结果的误差影响。
1.2 现状调查
1.2.1 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和设置情况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是近年来专业设置问题中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国内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财务管理专业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学院里,如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企业管理学科下,如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1.2.2 培养目标定位 依照2000年国家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国内各高校也都纷纷出台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各高校在对培养目标的具体描述上有一定差异,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上海财经大学为“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实务,具有从事企业投资、筹资和日常资金运作等分析、决策和咨询等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中央财经大学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等,但在培养人才类型上大多强调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1.2.3 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国内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基础会计、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础学科。各高校专业核心课设置基本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财务管理的层次来划分,分为财务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另一种是按照财务管理环节设置课程体系,分为财务理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选修课一般包括成本管理、审计学概论、风险管理、个人理财等课程。
2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1 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范畴需要进一步厘清 在调查统计的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下设在管理学院,而其他5所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下设在会计学院,按照目前我国本科专业的学科划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应属于管理学下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同会计学的学科地位是并列的,但专业设置却在会计学院下,这不能不让人引发歧义,是否财务学要从属于会计学?虽然1998年财务管理专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列于工商管理学科,但是教师、学生、组织结构等并没有独立,因此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会缺乏专业特色。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先厘清专业定位问题,彻底地从会计学和金融学中独立出来,才会形成独有的学科特色,才能为财务相关工作培养和输送财务专门人才。
2.2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从目前我国“五大”专业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应定位于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从八所高校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是参照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目标要求,强调精英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加入WTO后,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即使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本科生也只能说是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定基础。另外,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是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要求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才,即“通才”加“专才”。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专门化人才教育转向大众化人才教育,并在专业知识方面加强教育,致力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公司理财和金融等相关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一般专门人才。
2.3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 从八所所调查的高校课程设置上来看,在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各高校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各高校的教育环境及面对的市场需求不同有关,但从整体上来看,课程设置体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①部分课程存在内容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界限一直无法确定,国际金融和国际财务管理在汇率方面的内容也存在重复,中级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内容和方法体系上有边界交叉和重复现象。重复的内容一方面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②专业课教材五花八门,有的学校采用国外原版财务管理教材,有的学校则采用本校自编教材,教材不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难易程度的不同。③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目前的财务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但对非上市公司适用性差。在课程内容上则以企业投融资为研究重点,而对企业实际所需要的内部财务运行与控制则没有关注。改造和扩展现有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是一个十分迫切但又难度很大的问题,首先应捋顺财务管理与相关学科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财务管理与上游学科和下游学科之间的关系;其次,处理好国内教材与国外教材之间的关系,单纯依赖国内教材或美国版财务管理学都无法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及其在中国企业的适用性问题,因此应内外结合,构建结构合理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再次,满足金融市场需求丰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司财务这一范围。从课程内容来看,国际财务管理、外汇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课程或知识点也应在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中有所体现或受到重视。
2.4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由于财务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企业内部经营的千差万别,是让学生更多的掌握专业知识,还是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提高专业素养和面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从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看,大部分学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灌输上,能力培养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重视水平上。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教学形式多样化。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讲授,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应广泛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财务模拟、专题研讨、影像教学、公司访问、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尤其在案例教学方面应下大功夫,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总共要系统的分析研究800多个案例,内容涵盖管理的所有领域,效果极佳,深受学生的欢迎。②教学手段现代化。努力创造条件,运用时实行情系统、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选用或自行开发适合我国使用的各类财务管理教学软件,进行财务管理情景的计算机模拟教学,改变单纯的“粉笔加讲稿”式的状况,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③部分课程课座化。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功底见长、实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今后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可以请一些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跨国公司等财务专家担任课座教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之友,2009(12).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3]曾维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5]李志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
篇5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专业损益核算 责任会计
为满足邮政企业公司化改制的需要, 2007年1月,随着邮政集团公司的正式成立,邮政企业开始实施专业损益核算。邮政企业专业损益核算的实施,实际上就是责任会计在邮政企业的具体应用,能够使得邮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完善,各邮政企业之间和各专业之间开始进行结算,能够逐步算清每个企业和每个专业的盈亏,对邮政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邮政企业实施的专业损益核算,目前仍然有很多专业的财务人员和非专业的管理和生产人员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造成专业损益核算不能尽快达到邮政集团公司的要求,因此,本文对邮政企业实施的专业损益核算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明确邮政企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的重要性
1.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自2005年邮政企业在全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来,尽管通过各种培训使得邮政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都理解了全面预算管理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通过这两年的具体实施,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在邮政企业内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由于责任中心不明确,划分责任中心不细,使得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没有内部结算价格,各专业之间互相提供劳务部进行结算,因此,责任费用预算不准确;由于各专业之间责任不清晰,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够落实到细节,仍然是对一个邮政企业整体的考核;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在上报下年度预算时不细致,达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由于这些事实的存在,要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真正的对邮政企业内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管理工作,即实施专业损益核算。
2.准确核算盈亏,满足业务发展、专业经营和企业决策的需要
邮政企业长久以来实施的不是利润管理而是收支差额管理,相互提供作业的邮政企业间和专业间不进行结算,因此,只能计算出本企业的收支差额,不能计算出本企业的利润。也因此,邮政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只能是粗放式的管理,不能满足具体的业务发展的需要,影响经营决策和企业长期战略决策的制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逐步制定企业间的结算价格和专业间的结算价格,较真实的计算出各专业的盈亏,使得各级管理者对每一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经营和战略决策才适合邮政企业的长远发展。
3.构建邮政企业管理会计体系
自1998年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各级邮政企业都引入了管理会计的理论来指导邮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没有统一的部署,各邮政企业都在按照自身的需求在财务管理的某一环节实施着管理会计。现在邮政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在邮政企业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专业损益核算,使得管理会计体系在邮政全行业统一的有计划的实施,可以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在全行业的建设和有效实施,促进邮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4.满足外部监管要求
因为邮政企业的生产经济特征的特殊性,使得邮政企业的会计核算某些方面没有完全遵照《企业会计制度》,邮政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区别于其他企业,这样不利于政府部门对邮政企业的监管。专业损益核算的实施,邮政企业逐步能够计算出自身的利润,在管理和核算上接近其他行业,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管,也有利于政府部门有关邮政政策的制定。
二、邮政企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目前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邮政企业实施专业损益核算已经有将近1年的时间了,但是这段时间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继续完善专业损益核算,真正实现其作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专业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系统培训
为逐步实施专业损益核算,邮政企业在2006年实施的速递专业和储蓄专业的模拟损益核算,只是速递专业和储蓄专业每月末编制本专业的模拟损益报表,因为资产和人员并没有进行划分,专业间也没有进行结算,因此,这种损益核算并不是该专业真实的损益。现在实施的专业损益核算建立在各专业资产和人员单独建账的基础上,分清每个专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对专业局不再只考核其收入,开始考核其费用,因此,必须首先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主体,对每一责任主体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再对其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但有些邮政企业的财务人员把专业损益核算与以前的专业模拟核算混为一谈,认为两者是一样的,因此,在执行集团公司的专业损益核算办法时,方法不当,执行不到位,只是机械的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编制专业损益报表,对专业损益核算的过程及其结果不能理解,不能起到为经营决策服务的目的,不能起到深化邮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因此,除了对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损益核算办法本身的培训外,还应当从理论上系统的补充管理会计的知识,提升专业财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让专业的财务人员首先理解集团公司实施专业损益核算的意图,才能把这项工作做精做细。
2.加强邮政企业管理层对专业损益核算的重视
企业管理财务先行。目前邮政企业的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系统认识还有些欠缺,对专业损益核算的应用也有些认识不足,因此,应通过对管理层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加强管理层对专业损益核算的认识,达到更快、更好的完成集团公司的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的。
篇6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17-02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当前的高校课程体系中,财务管理不但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非财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强,加之非财会专业学生相关先修课程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正确的目标可以引导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财会专业而言,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理财实践进行基本分析和操作,从而培养具有现财理念、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目前,对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还不够准确,没有将财务管理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大部分都是参照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对财务管理与非财会专业的联系认识不清。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照搬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很少考虑非财会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要.
(二)课程衔接不合理。对于财会专业而言,在内容上注意了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之间的衔接,财务管
理课程一般安排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税法等课程之后,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而对非财会专业来说,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时,通常只开设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有的甚至只开设会计学原理,由于没有前期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作铺垫,财会知识储备不足。课程衔接不合理,导致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困难,很多原理不能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将非财会专业和财会专业区分开来,所以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上通常也不作区分。财务管理课程不分专业,通常都使用同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导致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管理时普遍感觉很吃力,甚至有少数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非财会专业与财会专业相比,两者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基础也存在差异,再加上课时的有限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就很难系统的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太专业、太系统,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四)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这种做法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费时费力,学生由于先前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形成教学的互动,对教师的讲解缺乏兴趣。,而且教学中实际案例较少,使学生感到财务管理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深入学习不顺利,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有些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需要补充一些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方面的内容,但由于课时有限,只能采用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类非财会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非财会专业主要是管理类学生,这类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他们需要的基本能力是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的问题,财务管理活动只是辅助其实施管理能力的一个手段。因此教学目标是培养懂财会、会用财会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可以拓展其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结构,但是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从财务管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出发,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可以了。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应主要以基础性教程为主,而且书中的理论要成熟、案例要生动、习题要简练。此外,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通过学习,学生需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在读懂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为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服务。
(二)完善培养方案,处理好各课程间的衔接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类非财会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内容和专业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很多只学过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的非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就会存在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在安排课程时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往往只学过会计学原理,教师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时,就需要在授课内容上作一些调整,增加相关会计类的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学或管理会计学)增加课时,以解决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
(三)改革教学方法,适量引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未学习财务管理之前,他们所具有的往往是一种朴素而不稳定的兴趣,一旦在深入学习不顺利,就有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要求,以案例教材,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的研讨,使学生充分理解的重要教学形式,是一种易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剖析典型的企业财务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财务理论的理解,扩展知识面,训练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且由于案例源于实践,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锻炼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先制定好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涉及主要知识点和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由于课时的有限,所以尽可能将案例教学所占的课时放在课外。教师必须精选案例,降低案例专业性,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课堂上学生采用分组讨论,为每一个组员分配任务;讨论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和帮助,为讨论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促进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讨论结束后,教师适当总结,并要求各组同学写出案例报告。
(四)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期末考试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等基础性内容的考核,学生考前突击复习,最终也能轻松及格,这种考试实质是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之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培养的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与之匹配就无法真正落实其教育理念。针对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丰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样化学习。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并减少考试得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甚至可以将期末考试改为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环节多投入精力。
总之,通过财务管理教学的改革,激发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创新型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曦.财会与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实践教学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管理创新角度看,如何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如何用好管好资金,是当前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然而,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试卷考核”为主,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大力改革、构建多样化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系。本文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和实际相结合,即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理论传授与实践运用失衡
财务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没有提供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践场所、没有配备专业实践设备、不能联系足够的校外实践基地;第二,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第三,本科阶段有些财务管理实践教材提供的内容很泛,不能配套的反映理论知识,有些又过于生硬,不适合本科生使用。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既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一方面,许多教师没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经历,毕业以后直接从事高校教育工作,是从学校到学校;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资源的紧缺,教学任务繁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往往很少参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践,也无闲暇时间来进行实践锻炼与学习。实践经验的缺乏,使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以能力要求为导向,培养学生从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以缩短专业教育与职场要求的距离,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与竞争力作为目标。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课程体系,单独的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无法承担,是一个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基于人才培养的这一客观需求和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上机基础操作、各项课程的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课外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本科院校应制订出适合于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编写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
(二)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出现,对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有效。ERP 经营模拟沙盘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都是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新方法。这些方法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人、理财规划师等角度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建立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改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则建立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刻不容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要求的计算上机基础操作,各项课程的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课外实践,都需要在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中完成。财务管理是以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真实经营环境,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深切认识实际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决策和操作,使学生在不出大学校门的情况下,能独立判断、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需要在校外的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校内模拟实验室提供的场景是模拟的,要想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必须安排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实习。鉴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一般的企业很难接受学生接触其核心财务工作,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对策
结合该校多年来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经验,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从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加强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财务实验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选择的案例都是源于实际的分析素材,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法。其不同点在于,将财务实验教学法在运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材料是原始的素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财务案例教学法,教师仍然是主体,财务管理材料可能是原始的素材,但多数是经过教师对原始素材的加工,整理编写成适用于教学形式的案例。因此,可以借鉴工科实验教学法,模拟管理环境,寻找原始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去分析问题。例如,由学生根据企业财务状况材料和项目投资前的调研资料等,动脑思考、动嘴讨论和动手计算写出的企业信用报告和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等。也可以模拟企业财务部的专门财务分析会,对企业有关财务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已有财务实验室,从对两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的实验教学评估看,学生进入财务实验室,就像进入管理“现场”,通过充当一定“角色”,感同身受,比在课堂上作为“旁观者”体会更真切。在实验室,学生还可以使用用友等软件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在业务核算的基础上,掌握ERP环境条件下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与评价和成本费用管理等技术。
(二)注重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财务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综合活动,既需要扎实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活动,关键还在于做好“教、学、练、会”的统一,应该将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例如,积极有效地开展以ERP为主的各种模拟大赛、模拟金融大赛、模拟炒股大赛及创业项目策划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
(三)引入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设计仿真的工作环境,并将学生组成若干团队,担任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各种角色,模拟完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教学,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中,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决策能力。例如,模拟公司教学,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代表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等利益相关者,课程进行到某个阶段,根据该阶段的学习内容,结合模拟公司的相关数据和财务信息,由学生作出筹资、投资、融资、营运、分配等决策。此方法的核心在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源于现实的上市公司,教师需要选取3―5 家不同行业的代表企业,带领学生跟踪其财务数据和财务活动信息,并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又如,在学习资本成本时,可以选取某代表企业的财务数据,带领学生计算其资本成本,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区别和优缺点,假如在缺乏实际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假设企业增资,由学生来选择筹资方式。
(四)督促专业教师丰富财务管理工作经验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尽管财务管理学科正式成为本科专业时间还比较短,但财务管理学已经是当今工商管理大学科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门管理学科。
虽然近年来高等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赋予了足够的重视,进行了积极的推进,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敏感性,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很难深入到企业。由此造成了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不利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不仅仅就业难,而且在就业后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因而,构建综合实训平台改变高等院校当前的培养模式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为了促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符合国际化以及社会需求,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体系从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变革。最典型的改革路径体现在:
1.教育目标的转变
美国会计学会于1989年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AECC第一号公报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Elliott(1991)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培养知识工人,财会教育者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与国外明确的教育目标定位不同,我国本科财务管理教育目标应如何定位仍未解决,尚处于财会人才培养的
“专才”与“通才”之争的阶段。阎达五(1998)等教授认为财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部门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人才。李心合(1998)等主张以通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刘永泽、孙光国(2004)主张根据学生关于是毕业工作还是读研究生的不同选择和具体实际情况,分类培养。但是这一分类需要所有学生都有明确的自身发展定位,这在当前肯定是不现实的。
2.教学方法的转变。
Bloom和Debessay(1984)认为财务管理教育方法应当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Abrecht和Sack(2000)强调财务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Richard(2009)发现在财会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学生不仅增长了财务工作中必需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技巧,也为处理非常规财会问题提供了准备。与国外强调过程教育、以学生为核心不同,我国的本科财会教育仍然强调结果、以教师为中心。众多学校和学者开始探讨实践基地、模拟公司等教学方式。但是,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
3.课程设计的转变
Patten和Williams(1990)建议财会教育必须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McInnis(2002)指出大学中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发展基础知识教育,课程应当成为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并促使其学而致用的调合剂。Brewer(2000)提出了将管理会计课程一体化的新框架。Brigham Young大学将跨越许多财会职能的内容结合起来(如财务、税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与国外财务课程进行了系统整合不同,我国对于财务课程体系的设计仍处于探讨阶段,没有实际推进。牛彦秀(2002)探讨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分析了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重点与区别。孟焰、李玲(2007)调查发现我国本科财会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等方面的问题。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领头省份,其高等教育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在全省40所高等院校中,当前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同样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僵硬固化、课程体系分散等问题。因此,下文基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辽宁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脱节的现实,以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体系组成及实践操作。
二、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现状
该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财务金融,财务管理专业于自1998年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全校处于较高水平,招生规模比较稳定,就业去向比较好,就业率比较高。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阶层岗位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了学校在不同行业的影响力。
1.师资力量不断完善
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安排下,财务管理专业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熟练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财务实验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职称结构比例为,教授30%、副教授30%、讲师40%。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学位结构的比例为,博士70%、硕士20%、学士10%。
2.课程建设不断提升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推出了较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课程被评定为学校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估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基础会计》课程正处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之中,预期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3.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交通部门、海事局银行、证券公司等。以上单位在社会中具有较好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是维持在97%以上。两年内的就业率达到100%。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更注重效率和成本。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满腹经纶的书生,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级“技术”工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学校期间就有所操练,熟悉基本的业务流程,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术。
1.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呼吁实践课程破土而出
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对公司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同时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决定了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突出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因此,国内众多的高校都开始寻找适应社会需要的培养模式。
2.综合实验室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已经有高校未雨绸缪,筹建了专业实验室。事实上,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确实表现出就业适应能力强、上手快的特征,并且产生了连锁反应带动后期毕业生的就业。近几年,在就业指挥棒的引导下,各高校更是想出各种办法提高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或创业能力。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建设实验室,各个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同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其他高校的发展经验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也传递出了一种信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3.国家示范课程建设需要实验基地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团队讲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在2010年荣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为这一项目投入资助资金10万元。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计划将国家投入的资金部分用于支持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成立财务管理专业双语示范课程试验基地,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双语教学课程,提升更多的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国家示范课程的后续建设需要试验基地的大力支持。
四、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学校十分关注实验室建设,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专门的实验场地和设备。并且,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需要采购了基本的软件,给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全体教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一致同意增加多个实践课程教学。新的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实操性,同时也对实验室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实验条件仅能满足传统的实践教学需求,相对于新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课堂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
当前的实践课程都是和理论课程合为同一门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限于教学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的约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形式,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或者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训练。不能真正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展开实训课程。
2.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认识实习的场所,并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财务信息事关一个企业发展的所有重大信息,因此,企业往往不会接受实习生从事真正的财务工作。我们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做得更多的工作是打字、复印、跑腿打杂,很难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流于形式的校外企业实习带来了恶性循环,学生觉得实习没有意义,不愿意再去浪费时间;企业觉得实习的学生没有价值,反而是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训基地丧失了最初赋予它的功能。
3.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不适合财务综合实训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手工做账。初期实习环节需要处理大量的凭证、账册、报表,学生需要进行轮岗模拟实习。后期实习环节又需要计算机作为工具,借助于一定的财务软件。这些特点要求实验室应该比较宽松、桌椅能够自由移动摆放、桌椅和电脑等设备能够自由组合和分离。
五、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综合实训平台不是单纯的模拟实验室来满足学生的实习场所,而是具有融合多学科知识功能、满足多层次培训需求和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综合试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将是: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
1.建设原则
综合实训平台承担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研开发、实践教学等多方位任务,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也可服务全院提供教学服务工作。其基本原则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规划,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软环境,努力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提供教师备课的场所、成为教学实验的基地。
2.综合实训平台的构成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将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审计、投资理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一个面向校内学生开设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发展成为面向社会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网上在线训练、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全新财务实习基地。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从手工创建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过渡到会计电算化;从基本的会计业务扩展到审计、纳税、投资、外汇等多维度的经济活动;从财务管理工作簿与工作表及基本财务分析图的开始,到各项财务管理单项实验的训练和掌握,逐步过渡到进行筹资、投资、并购的财务决策分析的综合实验,模拟更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使得模拟过程更逼真。根据最新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未来的综合实训主要有以下8门课程(见表1)。
表1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模块
序号 实践课程 针对理论课程 实现形式
1 企业投资综合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风险管理 电脑模拟
2 外汇交易综合实训 金融学、外汇交易实务 电脑模拟
3 财务软件综合实训 财务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 电脑模拟
4 审计与纳税综合实训 审计基础与查账实务、税法、纳税实务与技巧、财务法律基础与实务 手工+电脑模拟
5 个人理财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6 商务计划书实训 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7 成本会计综合实训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手工模拟
8 港航企业会计综合实训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 手工模拟
实验室前期通过购买外部资料、软件的形式运行,预期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实验教师逐步自主研究设计和完成某一系统性实验内容,最后形成基础实验各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四个层次,组成系统性、渐进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体系。
参考文献:
[1]Bio.2010.Transform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Biologists.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3,592-617.
[2]Mercedes Marzo-Navarro,Marta Pedraja-Iglesias,Pilar Rivera-Torres.2009.Curricular Profil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Versus Business Demands-Is There a Fit or Mismatch in Spain?Education+Training,51(1):56-69.
[3]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4]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5]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和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17-18.
篇9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本文以调查统计方式对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明确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完善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财务管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其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然而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边疆贫困地区的高校,其财务管理实践环节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本文以边疆偏远地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为样本,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满意度状况,分析导致学生满意与不满意的原因,并结合地方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就业。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间,位置偏远,周边经济落后。如此环境,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如何,是我们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其他边疆地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文以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二至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一没有涉及实习课程),针对财务管理实习课程安排、实践内容和实践条件等采用随机原则,发放问卷150份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仅有8.8%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效果较好,可以从实践课程中学到未来工作中的一些技能;65.6%的学生认为实习课程效果一般,他们认为实践课程过于理论化,实践操作性不强;甚至有6.4%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无用,从实习课程中几乎学不到以后工作中所能运用到的知识。由以上统计分析可知,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实践课程的改进空间很大。
2.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探讨
通过对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调查,发现学生对相关实践教学体系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2.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财务管理旨在培养应用型及综合型的管理人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课程设置涉及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多个方面。限于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较集中于金融及会计方面,单纯地提高学生的金融或会计实践能力,而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则是一个空缺,不利于学生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的就业方向。
2.2教师对待实践课程意识淡薄,实践准备不充分。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高外,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教学态度的端正与否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优劣。限于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授课特点,我校财务管理教师对财务管理相关实践课程重视度普遍不高,教学准备不充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缺乏统一的标准,考核过于随意,从而不利于实践课程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偏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会计相关专业,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历,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如此就限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4校内实践教学设施薄弱,达不到专业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校内实践,相关硬件设施的质量及更新对实习课程的质量约束较大,必须有专业的实习设备和配套的场地设施,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近年来,由于学院的重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场地得到一定的改善,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实践设施的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没有保持与学生数量的同步增加,学生实训时设备不足的情况时有出现,从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2.5实习课程课时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技能的需求。足够的实践实习课时是保证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然而塔里木大学实践课程课时相对于理论课课时明显较少,实践课时的限制严重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没有扎实的操作实践,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偏理论,短于实践,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必然影响学生的毕业求职。
3.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完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财务管理专业操作性强,学校在定位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时候,必须注重专业特色的体现,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教材的选用、理论课与实践课时分配、授课教师的分配、实践课老师的配置等方面全面体现专业发展的需求,以专业操作能力培养为主导,适当减少一些与专业不是很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安排,在专业特色方面做足工作,如此才能为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出有较强专业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各部门及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3.2完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渗透理解。然而,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实践教学成果体现不力,教师的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水平。
3.3完善校内实践基础设施。我校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学校应对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重点解决设施落后和不足的问题,以改善学生的实习条件,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
3.4校企融合,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学校的人才应当是根据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培养的,因此,学校在制定实习课程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生产一线,让他们在真实的财务环境中锻炼自我,成长自我。为此,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尝试包分配式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而且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作者:翟少红 底阳阳 肖君君 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36-41.
[2]周丽媛.基于实训课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会计之友,2008(5):66-67.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层级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乡镇卫生院做好财务管理是关键。不仅如此,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使乡镇卫生院平稳健康发展,为广大的乡镇居民就医提供便利,有效地减轻了乡镇居民就医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正确看待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依托政府的财政扶持,全面改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状况,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制度保障
在医院的管理发展过程中, 大部分的医院管理者都忽视了财务管理问题, 关注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医疗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方面。医院领导班子对财务管理的忽视, 长期发展, 医院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忽视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踏实,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卫生院的会计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外聘的社会工作人员较多,管理比较松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岗位培训, 不具备现代会计制度所要求的业务素质。另外,很多卫生院没有建立专门的针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约束机制, 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随意性强,管理问题比较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甚微。
(二)资产管理松散,风险较大
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固定资产管理,但是,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内部固定资产明细记录不清晰、不完整的问题十分严重, 报废报表和报废信息的处理比较随意。由于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和特殊性, 关系到集体的利益和资金安全。所以在处理财务报废信息的时候,必须按照国家财务规定的相关流程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地进行处置,随意地处置财务报废信息,容易泄露国家财务信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乡镇卫生院对于药品和医疗卫生材料的管理也比较欠缺, 对药品和医疗材料的使用和购买没有设立专门的账目进行管理,现有的账目管理模式,财务报账的购药价格与国家药局的价格不一致,管理松散,财务风险随之增加,资产清查也是走马观花,没有实质性的成效。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权责混乱
目前, 在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不规范、权责不清晰的现象,导致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混乱, 失去控制。很多乡镇卫生院的账目没有按照相关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财务管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基本不符。工资福利、商品与服务、个人、家庭补助等会计支出科目支出随意性大,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另外,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债权债务状况也比较混乱,坏账死账比较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四)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乡镇卫生院的账簿、账目科目的设置不符合卫生院的管理需要,不符合上级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等问题比较常见,基本上都是只有总账管理, 没有明细的收支,账目分类不清晰,管理混乱。财务支出科目未按照规定进行, 报表质量低下,财务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很多财务资料没有经过严格的财务制度审核,只有院长的签字, 财务资料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单位甚至白条入账,会计监督基本无效用,财务管理难度大。
(五)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高校毕业的医疗专业的人员, 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 他们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也不到位, 只注重自己医学专业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比较低。另外,乡镇卫生院在引进财务工作人员时,没有严格按照财务工作要求进行选拔, 有的医院甚至任人唯亲, 让亲属承担财务管理职位, 财务管理极其不规范, 业务素质低下,内部监督管理作用基本缺失。
(六)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全国很多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模式有效的阻断了销售商和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链, 减轻了居民看病的经济压力,符合了自己事业单位的性质。但是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业绩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无法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奖惩,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应该对财务管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学习借鉴优秀的财务管理经验,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提高卫生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切实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工作,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要给予支持和重视,形成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引进专业人才,规范管理专业人员
乡镇卫生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 通过招聘等方式选拔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 招聘的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接受过专业的会计专业培训,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操作, 不得有任何违纪的财务操作。例如,记账凭证一定要经过会计人员的签字或者盖章, 再经过负责人的确认签章, 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执行, 不给财务工作人员任何作假的机会。同时,要加强对在岗工作人员的培训, 定期或者非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项目, 努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合理的收入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合理的收入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收费体系的正常运转,财务工作人员要细致的记好每一笔账,不错记、不漏记,确保账目的正确、真实有效。另外,对于国家财政、地方政府等的财政支持,必须要做好每一笔资金的入账,并做好资金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避免假账等违规情况的出现。
其次,建立合理的支出管理制度。做好卫生院账目的支出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完备的支出核算机制,阻断销售商和工作人员的利益联系。同时要做好对凭证的管理,保证凭证等会计资料的完善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要对卫生院的每一项支出做出严格的审批和分析, 做好明细记录,避免挪用公款等情况的出现。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合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医院的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定期开展绩效考评, 不断完善绩效考评的项目和内容,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考评,制定合理的考评方式,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金等直接挂钩,根据考评的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奖惩,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切实为乡镇居民提供医疗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