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安全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安全概念

篇1

关键词:一村一品;农产品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6―0087―04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倡导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是农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农业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新模式。

一、我国“一村一品”建设的内涵、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它的发展就是要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发展更具特色的农产品,真正做到“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农产品的生产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涵义的实质来看,就是要求农村生产应因地制宜。在村的理解上,我们应放大到区域概念的高度来认识,此外,一村一品的内涵除了具有生产制度安排含义外,还应包括非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如农村社会,农村文化,以及农民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的建设。

2006年5月,农业部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总体思路,指出,发展“一村一品”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我们农村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我国一村一品理论和实践就此深入展开。

近几年,我国“一村一品”建设在全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已达到41293个,从业农户1870.58万户,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56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7%。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作为新时期的一项特色农业产业,“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现阶段,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已经成为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家正在抓紧起草发展一村一品指导意见和全国发展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为全面了解各地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农业部还将研究制定一村一品统计指标。据了解,截至2007年,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有11个省区按照本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发展一村一品具体规划。其中江西、陕西、广东、福建等省还制定了扶持政策,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当然,目前一村一品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村一品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农民缺乏对农产品安全理念的认识、农产品品牌与规模化建设缓慢、农村现有组织结构体系不能满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等。

“一村一品”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一村一品在不断引导着我们农村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发展“一村一品”,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继而我们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一村一品”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总的我们可以概括出,在新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也是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发展经济、服务农民的重要方向。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安全在“一村一品”建设中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对一村一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文中一村一品食品安全被认为是农产品安全,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抓住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坚持农产品在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等品质上的重要原则,才会对一村一品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加工流通过程往往会使农产品含有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因而它对人体的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则就成了重中之重。因此,要在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深刻体会它在一村一品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接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解决好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安全性越高,是一村一品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一村一品”建设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保证,人们对农产品的忠诚度就越高,产品的差异化才会体现得越明显,一村一品建设的效果才会真正得到体现。设想如果我们就最基本的农产品安全保障都无法保证,我们的差异化又该如何体现?规模又该怎么形成?一村一品建设也就失去了它的农产品特色经营的意义。

其次,注重农产品安全,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就是要强调从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开始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等实行全程检查,这样有利于“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中农产品的质量得到切实维护,全程严格的农产品安全监督机制是一村一品建设的重要规范和依靠。在农产品生产养殖环节上,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农药的使用,避免大剂量使用农药造成的土地农药残留度过高继而转移到农产品身上所导致的产品农药含量过大的问题,严格控制好激素等化学增产药物的使用,避免形成食品不安全因素;在生产加工环节上,严格控制好生产环境是重点,如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在简陋的场所完成,并不采取

严格的卫生措施,即使一些品牌食品的加工过程也不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践表明,生产环境对农产品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人员、生产环境、生产原料的卫生标准,杜绝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销售环节中,重视和强化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严格农产品安全立法,统一安全检测标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目前由于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没有产品品质标志或只进行散装性大包装,出现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时无法进行溯源性控制,因此,安全检测在农产品销售中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农产品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证,从而为一村一品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再次,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有利于加强产品的质量,提高一村一品的品牌建设。安全是品牌的基础,一个品牌的创建没有产品质量安全作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质量差,安全不过关,即使品牌能形成,也是一个有缺陷的品牌,最终会经不起市场、实践的考验,淘汰出局。农产品的安全性越高,人们对产品的认同度就越高,在此基础上越利于农产品的差异化建设与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农民就会时时把农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主动去学习相关产品安全知识,促进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培养当代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中要始终把农产品安全教学培训与高效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抓住农产品安全建设是我们一村一品的重要保证,农产品安全监管得好,一村一品建设的阻力就越小,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就会有基础和保障,农民的素质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村一品建设也能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注重特色与质量经营的一村一品建设是不断促进我们农产品安全的有力保证,特色再多,产品差异再明显,归根到底都必须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最基本的保障。注重农产品的差异化,农产品安全则成了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不断振兴,各地区不断加快自身优势产业建设,使农村经济不断活跃,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更加重视,在客观上不断激励着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刺激着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其次,农业基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规模小、品种单一、效益差等问题,使农业基础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的更新。农产品安全是基础,农村基础设施越完备,农产品的安全就会越有保证。再次,一村一品重在开辟特色农业经济,建设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倡导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品要求农业发展走特色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安全是特色的前提条件,设想,如果没有产品安全作保证,我们的特色又该如何谈起?因此,对产品特色的追求一定不能忽略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要做到以农产品安全为基础、特色为方法的有机结合。最后,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质量安全会随着一村一品建设不断得到提高,一村一品建设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化与差异化建设,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增强科技含量,继而切实增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科技含量越高,农产品的安全检查标准就越高,相对应的,农产品因质量安全而出现的问题就会减少。从这些我们可以发现,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建设,在不断促进产业优化的同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也增强了。

三、溧阳市促进“一村一品”建设

与农产品安全良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近几年,溧阳市在充分发挥自身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的同时,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一村一品”典型共有200多个,布满全市。下面我们从一村一品建设与农产品安全的辩证关系提出相关的建议:

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建设。

第一,建立和完善相关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夯实“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率的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分门类的,囊括立法、执法、法律监管、行政处罚以及刑罚等。我国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农产品安全才能从法律这个最高层次上得到保障,一村一品建设的基础则会更加牢固。

第二,建立权威、高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确立“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制度保证。要从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开始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等实行全程监管,建立专业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其监管职责和执法标准,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同时,加大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的经费投入和规范化建设,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和农产品安全预警机制,这样可以确保“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产品的监督机制有严格的规范可依。

第三,制订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规范“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落后于农产品工业发展速度,很多农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根本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甚至连企业的标准都没有。标准的不统一对执法、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导致最终产品的卫生安全及质量良莠不齐。因此,要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对现行国家标准及各部门行业标准进行修订,统一到国家标准来,使农产品链从种植、养殖、加工、储藏到经营销售等各环节都在国家标准的控制下运作,以此来推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村一品”产业重视产品的品牌与规模化建设,如果没有相对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建设、差异化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四,加大农产品安全的技术支持,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一村一品”产业建设提供人员技术支持。目前,我国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农产品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我国农产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者营养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农产品卫生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农产品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设施设备,加快农产品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为农产品行业输送更多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为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管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大农产品行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

及时跟上国内、国际农产品发展形势。有了技术人员的支持,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越好,我们的一村一品建设的层次就会越高。

第五,坚持立足于农产品安全,加强农民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加快一村一品产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建设。从长远来看,我们加强农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设,有利于增强农村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基础,农村农产品安全的制度建设会越完备,质量规范上管理会更严格,有利于产品品牌建设,增强顾客的忠诚度,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第六,围绕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这其中,我们一是要加大农产品科技创新的力度。在继续研发高产、优质和无残留农产品的同时,应顺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和名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快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改革,通过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加强农村带头人的培训。通过对农村带头人实用技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造就一批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农民。

2 切实加强一村一品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一,科学规划一村一品建设,强化政策引导,最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自然条件上,溧阳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市现有耕地97万亩、林地49.5万亩、水面42.5万亩,可谓是有山、有水、有良田。这些都是溧阳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全局的角度合理规划一村一品发展蓝图,因地制宜制定各项政策法规,从政策的角度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统一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最终目标。

第二,一村一品建设要以科技为支撑,以示范带动为内容,以此来减少农产品安全事故。溧阳市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强化对农业科技新品的引进,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溧阳市每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包括粮油、林茶果、瓜菜、畜禽、水产等在内的农业新品种25个以上,全市累计引进天目湖白茶、美国油桃、隆昌鹅等新品种200多只,农业项目区的粮油、林茶果、畜牧优品良品推广率达95%。同时,溧阳市可以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方法,以建立各类农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通过市抓重点、镇抓骨干、村抓专业,引导和推动“一村一品”活动深入开展。实践证明,通过这些途径,农产品的安全事故比例明显降低,农产品安全得到显著增强。事实说明,在高科技含量的基础上,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度就会越高,在通过示范带动的模式下,广大的农民才会自觉接受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理念,而不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第三,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创建,通过品牌切实维护农产品安全。溧阳市目前全市共培育天目湖茶、天目湖酒、天目湖农产品、天目湖果品、天目湖蔬菜、天目湖水产等9大系列50多个品种。溧阳白芹、天目湖砂锅鱼头、溧阳鸡等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享有较高声誉的传统地方特色产品。这些实践所带来的深刻体会是,老百姓对产品的忠诚度大大提高了,对产品质量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品牌建设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安全标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我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篇2

关键词:Fishbein模型;农户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农户施药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0.29

中图分类号:F304;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0-0136-05

Abstract: Based on Fishbein model, with survey data from 986 farmers in Jiangsu, Shandong, Zhejiang, Heilongjiang and Henan Provinc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adopted to analyze and build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include pesticide residues perception, perceived risk,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behavior intention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attitude towards pesticide application seriously influence behavior intention. Pesticide residues perception influence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 directly, meanwhile it act on attitude、subjective norm, and influence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 indirectly.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risk and pesticide residues perception. Subjective norms affect the personal attitude in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Fishbein model;household behavior;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armers pesticide

引言

我国农药使用总量逐年递增和耕地面积逐年递减的趋势迫使单位面积土地的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其中,农户施药过程中不规范的施用行为难脱其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2002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10年,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也更趋严格。2015年,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制定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的目标。这些政策措施对控制农药残留和推动农产品安全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农药施用行为所导致的农产品安全风险事件依然层出不穷,为理清农户农药施用的行为逻辑,有效规避农产品安全风险,消除民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恐慌心理,以实证调查的形式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展开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文献回顾与评述

农户在生产要素投资决策时往往由理性开始结束于非理性,比如为了追求产量而过量施用农药。王华书通过研究发现,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完全阻碍了农产品质量信号的传递,从而助长了过量施用农药的机会主义行为[1]。郑龙章指出缺乏足够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是农户种“两垅菜”的主要原因[2]。由于农户对农药施用效果的理性追逐,期望一次施药解决多种问题,往往忽视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而滥用农药。林毅夫认为,农民采用安全生产技术行为受学习新技术的成本和采用新技术的预期收益等因素影响[3]。对蔬菜种植户质量安全追溯参与意愿的研究发现,种植户对追溯的认知和风险预期对参与意愿影响显著[4]。农产品供给行为既受农产品价格、成本、风险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政策法规、中介组织、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的制约[5]。农户对安全蔬菜的预期收益越高,政府的规制力度越大,对蔬菜质量的控制水平越高[6]。对食品安全的担心、监管和违反标准生产处罚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行为的主要因素[7]。在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的分析中显示,高收入农户对无公害生产技术持有积极的态度进而最终采用技术的比例明显高于低收入农户[8]。

以往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持,但依然存在可拓展的空间:(1)现有研究对农户施药行为各因素的影响路径缺乏有效计量分析,对行为意愿的解释和预测力不强;(2)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少有学者将这些因素加以归纳,并进行深入研究;(3)现有的研究变量选取多有重复,且忽略了心理认知情况对农户施药行为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作出新的有益探索。

2模型选择与研究假设

21模型选择

Fishbein认为先前的模型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并解释行为,且难以测量,以Dulany的理论为基础提出合理行为模型[9]。该模型已被广泛用于不同领域的行为研究中,并得到了有效验证[10,11]。模型假设实际行为是形成某种行为意向的结果。针对模型中的每一概念,Fishbein和Ajzen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及测量方法。行为意向取决于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表示为:

残留认知对安全施药意向的直接效应为0351且P值在1%水平上显著,即H3成立。残留认知可直接影响安全施药意向也可以通过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间接影响安全施药意向,总路径系数为0615,其中直接路径系数为0351,间接路径系数为0264。可以说残留认知直接显著影响行为意向。

残留认知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对风险感知的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422、0140、0490且影响都显著。即H1、H2、H10成立。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和风险感知对行为态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89、0511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H9和H4成立。

而风险感知对主观规范和施药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的假设并未得到模型证实。分析如下:(1)农户感知到的风险程度能够明显改变农户安全施药的态度,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显著;(2)农户风险感知程度有限,即使意识到行为风险也不会贸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意向。

44.2潜变量与可观测变量间的关系分析

(1)行为态度与观测变量间的关系。行为态度中安全生产行为导致的后果标准因子载荷水平最高为0674,自身价值理性为0625,安全施药后的农产品质量感知为0592,且临界值都大于2,并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行为后果评价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大。

(2)主观规范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4个可观测变量V4至V7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分别为:0531、0742、0501、0521,说明农户在进行施药决策时受家人、朋友、同行和政府引导的影响,其中朋友的影响贡献度最大。

(3)残留认知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农药安全间隔期的知晓为0.418,实际生产会考虑农药安全间隔期为0.505,然后是对农残的了解为0349,大量施药导致农残的认知为0508,不合理施用农药带来的收益风险为0720,对农残引发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为0788,可以看出6个前向因素的标准因子载荷水平较高,对残留认知的解释力都较好。

(4)风险感知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安全农产品价格为0661影响系数最大,安全农产品的成本为0541,安全农产品的价格为0543。说明安全农产品收益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最大。

5政策建议

由于行为态度对农户安全施药意愿的影响显著,态度的形成受认知的影响。鉴于此,加强与施药农户沟通与交流,增进农户对安全施药的了解,转变与提高农户的施药行为意识;对采纳安全施药技术的农户合理补贴,稳定安全生产农户的经济预期,增加不规范施药的感知风险。安全施药意愿反映了农户对未来安全农产品市场的看法和信心,大力促进安全农产品的销售,尽可能提供全面的产品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不同等级农产品的辨别力。另外主观规范对农户安全施药决策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相关的立法保障,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造成强大的社会规范效果。残留认知对安全施药行为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华书,徐翔.微观行为与农产品安全――对农户生产与居民消费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3-28.

[2]郑龙章.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9.

[3]林毅夫.小农与经济理性[J]. 经济研究,1998(3):31-33.

[4]王常伟,顾海英.市场VS政府,什么力量影响了我国菜农农药用量的选择?[J].管理世界,2013(11):50-66.

[5]周洁红,姜励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农户行为分析――以蔬菜种植户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18-127.

[6]赵建欣,张忠根.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机制实证分析――基于河北省定州市、山东省寿光市和浙江省临海市菜农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09(5):31-38.

[7]周峰,徐翔.政府规制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25-31.

[8]邢卫峰.影响农户采纳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因素及采纳行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9]Ryan, Michael J,Bonfield E H.The Extended Fishbein Model:Additional Insights and Problems[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75,2(1):265.

[10]李东进,安钟石[韩],周荣海,吴波. 基于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的国家形象对中国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以美、德、日、韩四国国家形象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5):40-49.

[11]李宝库,韩丹.基于Fishbein 模型和产品属性对农民购买化肥意愿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2):181-186.

[12]Icek Ajzen,Martin Fishbein.Attitudes and Normative Beliefs as Factors Influenc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2,21(1):1-9.

[13]P C Abhilash,N Singh.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An Indian Scenario[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 1-12.

[14]黄祖辉,钱峰燕.茶农行为对茶叶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39-44.

[15]孟博,刘茂,李清水,王丽.风险感知理论模型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0):59-66.

[16]周洁红.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25-34.

[17]周峰,徐翔.政府规制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25-31.

篇3

关键词:农产品;食品安全;自然辩证法

在经过长时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斗争后,如今最终以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这一令广大消费群体比较满意的结果向群众展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也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在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过去的中国,农产品是最值得信赖的从老百姓的庄稼地里长出来的农作物,是经过老百姓辛辛苦苦早出晚归的结果。但是,几年来,经济发达了,人们对农产品的供应需求在加大,理应是出现农产品一片繁荣的景象,可现在我们不论是在网络新闻还是报纸媒体上听到的消息,时不时的都是关于农产品残留物不符合标准,更有甚者,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后,获得的不是满意的产品,而是各种各样的病魔,甚至夺去生命这样的后果。出现这一系列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如此一来,消费群体对农产品带来的隐患越演越烈,刺激了矛盾的激化,阻碍了农业领域的发展。再加上,农产品添加剂,农药残留,以及其他多种的对人体有害,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甚至危及到生命的化学物质没有清洗干净,相关的安全部门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一系列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更影响到了农产品的销售,推迟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为了保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着力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工作,加快农药、兽药、饲料、肥料、农用激素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工作,使修订后的法律法规能真正管住、管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彻底控制住动植物疫病发生;二是完善六大体系建设,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三是加速制订有利于无公害食品发展的扶持政策,包括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重点扶持高效低残农资的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四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管理制度,把例行监测制度作为日常监控的主要手段,并定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2 自然辩证法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的作用

当代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人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有其特殊的认识手段和认识方法,有其特殊表现形式。某学者在论述直觉思维时指出,科学直觉具有判断、洞察、启发预测、选择和构建等作用,并提出了科学直觉产生的有利条件。“无公害农产品”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农业部在大量、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转型等国情,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来的。所谓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的出口也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销售方式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很多国家频繁地出现食物中毒等严重的饮食农产品后的不良后果。对于把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的人类来说,如果连吃进去的食物都变得不可信任了,饮食将成为人类很大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从小的方面来讲,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大的方面,更是会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信任,甚至带来政治要务上的隔阂。食品安全的严格检验势在必行,一定要严抓食品安全,不管是国内销售还是出口的农产品,从农民手里的农产品开始检查,每个加工步骤都进行严格检查,不给任何有毒物质使用到农产品的机会。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也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管理模式区别于国外单纯的食品安全,分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3个层次,实行“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通过认证、监管手段,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初级阶段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政策和指导理论。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措施与趋势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应当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和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及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农业部门主要工作范围。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着眼全局,统筹谋划,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出发,保持长期协调发展。三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制度,从理论层面指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观念。四是牢固树立全程管理的理念,把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监测列入监管范畴,杜绝来自生产外的因素造成产品不安全。五是准确把握发展与监管、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和预警信息。六是建立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以增进消费者健康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农产品种养制度,合理布局,着力打造优势农产品地域,同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七是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理念,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安全优质的整体品牌形象,带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八是牢固树立诚信、自律的意识,对农户开展持续有效的种养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实现农业优质化。

结束语

农产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全国性质的工作,关系到全世界各地人民的安全问题。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把人民的食品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以长远的眼光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管制,造福人民,即是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篇4

一、气相色谱技术简谈

(一)气相色谱的概念

气相色谱是使用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通常被用为载气的主要有氦气、氮气、氢气或混有甲烷的氩气。载气的作用是传输样品通过整个系统。色谱是一种将混合物分离为单独化合物组分的分析技术。

(二)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分离是利用式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气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通过不断的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依次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混合物中的组分。如果保留时间吻合,一般就表示组分相同。

(三)气相色谱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型异构体都能够通过气相色谱技术产生分离;2.灵敏度高:可以检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4.应用范围广:适用于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不足之处:不适用于高沸点,难挥发,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二、气相色谱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有机氯的农药残留已被社会广泛关注,而农药残留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是气象色谱技术。

(一)农药残留中有机磷和有机氯的主要种类

有机磷主要有:甲胺磷、甲拌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水胺硫磷、杀螟硫磷、马拉硫磷、伏杀硫磷、亚胺硫磷等;有机氯主要有:滴滴涕、六六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

(二)样品的处理

1.试样制备 按标准抽取蔬菜、水果样品,取可食部分,将其切碎,充分混匀放入打浆机中粉碎,制成待测样品。

2.提取 准确称取25.0克样品,加入50.0毫升乙腈,在匀浆机中高速匀浆2分钟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装有5~7克氯化钠的100毫升具塞量筒中,收集滤液40~50毫升盖上塞子,剧烈震荡1分钟,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使乙腈和水相分层。

3.净化 从具塞量筒中吸取10.00毫升乙腈溶液,放入50毫升烧杯中,将烧杯放在80℃水浴锅上水浴蒸至近干。有机磷加入2毫升丙酮,盖上铝箔纸,用超声波超声,用一次性针管,扎过铝箔纸,吸取溶液打入2毫升的进样瓶中,待测;有机氯水浴蒸至近干后,加入2毫升正己烷,盖上铝箔纸,用超声波超声,待净化。将弗罗里硅土柱依次用5.0毫升丙酮+正己烷(10+90)和5.0毫升正己烷预淋洗,让弗罗里硅土活化,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倒入上述待净化溶液,用50毫升烧杯收集洗脱液,用5毫升丙酮+正己烷(10+90)冲洗烧杯后淋洗弗罗里硅土柱,并重复一次。将收集好的洗脱液,在水浴温度50℃条件下,蒸至近干,加入5毫升正己烷,盖上铝箔纸,在超声波上超声,移入2毫升自动进样器样品瓶中,待测。

(三)仪器条件

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有机磷,所用毛细柱为DB-1701P,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流速为5毫升/分钟;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有机氯,所用毛细柱为HP-5,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载气流速为55毫升/分钟。

篇5

关键词:环保 农业 借鉴

目前,国内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农业环保的政策、监管等还不够完善,造成农产品安全问题事件屡屡发生。现在,农业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环境、生态甚至我们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2010年,我被聘用到日本九州大分县政府发改委工作一年。期间主要服务于中日两国、尤其是大分县与苏州市的农林贸易交流,对日本的农业环保技术和政策有一定了解。体会到,日本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方面都做得比较成功。希望通过以下对日本农业环保、苏州农业环保现状的概述和分析,能对苏州农业环保借鉴日本成功经验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1 日本环保型农业概述

1.1 涵义 日本于1992年提出了“环保型农业”的概念,当时是作为农业政策的新目标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农业除了为大众提供食品,还需与环境相互协调,对维护国土资源环境的安全起重要作用。日本将“环保型农业”解释为利用自然物质的循环功能,与生产效率协调,正确有效并逐步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降低环境承受力的可持续性农业。涵义的重点是:①保证农业发展能稳定地提供大众安全的食品;②改进、提高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主要内容及分析

1.2.1 环保型农业的主要表现类型。①绿色农业型。日本政府鼓励各地区,根据各自情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努力做到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相互协调,病虫害防治不仅仅局限于农药,防害做到多样化、综合化,实现除草机械化、物理防虫、生物防虫等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这也有利于农业绿色环保统一管理体系的建设。这种绿色农业模式也是日本整个农业模式的概括类型。②有机农业型。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转基因方式,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等所有人为外力因素改变生物原有生长规律的物质,遵循生态及自然规律,采用有机农业技术,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其主要措施有:动物粪便施肥、秸秆还田,利用物理方法防虫害,对市场流通体系进行监控,保护环境来维持生物多样性等。③减化肥、低害农药型。低害农药主要是指利用现有技术,确定环境容量和指标,合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食品因施农药而造成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减轻农业给环境造成的负荷。形成病虫害观测预防体系,采用对土壤诊断、机械除草、生物防虫等方式,达到保产保质的效果。日本现在注册的农药大致超过5000种,注册审查均十分严格。日本政府的农林水产省,每年夏季要举办“防农药危害活动”,提高市民对农产品的环保意识。④再生资源利用型。日本很多农村地区都可以看到在稻田里晒着的秸秆。这些秸秆一般不会用来焚烧,会用作还田。这种利用有机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在日本农业中很普遍。再利用的方式还有:将动物粪便还田施肥,污水处理后进行农田再灌溉等。通过再利用,环境负荷得到减轻,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同时,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产生了更多的经济效益。⑤土地改良、治污型。对部分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排土、转换水源等措施,使农业土地质量得到恢复性改善。这种治污环保措施往往多采用于工厂或者居住人口较多,周围农业土壤受到较大污染的地区。⑥造林植树、生态环境改善型。日本非常重视林业发展。日本在地形分布上,山地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70%左右,植树造林对于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的防治十分必要。日本一些地方的林木已经到了需要适时适当修剪砍伐,来促进林木更好生长的地步。修剪砍伐后,将砍伐的木材用于国内销售或者出口销售。2010年,日本大分县就与中国上海等地的相关行业协会和公司签订了木材出口的初步协议,说明日本的林业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日本通过林业机械化,经营现代化国际化,改善林业结构,改进林木种植技术,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环保的维持和发展。

1.2.2 环保型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日本农业的平稳发展也得益于完善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比如,在外来生物和转基因生物的应对方面,日本限制进口及饲养对本国生态体系带来不利影响的外来生物,并采取措施防止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1998年,日本环境省在山梨县设置了生物多样性中心,并制定《外来生物法》。同时,环境省还颁布了《农药取缔法》,制定农药使用必须遵守的基准等。如表1所示,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生态环保、农业生产及环保方面进行法律监管。

在以上法律法规中,适用农产品及加工品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是JAS法,在日本被具体称为《农林物资的规格化及品质表示公正合理化相关法律》,如表2所示,是对此法律的细化分类,体现出日本对农产品的规格要求比较全面。

2 苏州农业环保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生态环境问题 ①大气:近几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尘粒污染也越发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同时,由于投资成本提高,不少原先投资于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的企业,也开始将厂房转移至未经合理规划的农村,造成工业气体排放,对附近农作物产生很大的危害。②土壤: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遭到破坏最严重的往往是土壤。建房、造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相应地,植被减少,又加剧土地沙漠化;另外,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结构性质破坏、土壤次生盐渍化等。③水质: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随着工业企业逐渐向投资成本较低、但未经合理规划的农村转移,不符合法规的工业污水排放,造成农业水源的污染,甚至逐渐开始威胁到部分饮用水源的安全。

2.2 农产品安全问题 ①家畜:饲养过程中在饲料中使用生长调节剂的现象依旧存在。②蔬菜水果: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或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仍较为普遍。③加工产品: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对健康不利甚至严重有害健康的添加剂的情况十分普遍。以上这些问题存在的很大因素可能是:法律法规上,条文规定的惩罚力度不够大,违反者法律意识淡薄,监管者监管不到位,执行者执法不够严。

3 日本农业环保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借鉴

3.1 制定发展政策的借鉴

3.1.1 生产经营模式。苏州很多农户是采用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不利于生产资料的选择、新技术开发应用和生产管理。目前像藏书羊肉等已经开始标准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提高了经营的环保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由此,苏州可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这样比较容易引导分散经营的农户逐步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水平,也能使新技术更容易得到应用推广。

3.1.2 政府扶持政策。完善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可考虑补贴重点由所有农户改为对专业农户,由对农业投入改为对生产的直接补助。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区分专业农户与兼职农户,推动兼职农户向专业农户转让出租土地,减少弃种土地。同时对生产的直接补助也提高了生产水平。另外,政府可以支持对农业灾害实施经济政策性保险。具体方式:增加保险品种,提高补偿水准;不断改进灾害损失的科学评算方法;组织对农户风险管理的帮助活动。

3.1.3 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涉及部门较多,多部门往往互相推诿。这种“分块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影响到部门间的效能发挥。由此,可借鉴日本,精简机构、集中权限,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3.2 制定法律法规的借鉴 苏州农业要获得稳定持续的绿色环保发展,就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发展方向。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①提升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②农产品安全信息及时公开化,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③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对全市农产品实施标识认证、二维码认证,生产档案登记制。

3.3 农业环保投入的借鉴 ①推进食品安全,加大力度推行农产品规格认证制度。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定期公布各种农产品环保标准和安全监测情况。③加大对农业生态环保治理的投入,促进资源再生利用。

3.4 农业环保技术和科研教育的借鉴

3.4.1 农业环保技术方面:①可推行土地节约型技术,提高土地出产率。在集约化经营方式下生物技术的应用取代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减轻了农业发展的环境负荷。②可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以前按行政区域开展推广农业技术的模式转变为按产业发展布局来推广农业技术,使苏州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加完善。

3.4.2 科研教育方面:①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人才培养。②切实加大农业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全民教育。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使城市的未来一代,能掌握更多的农业环保知识,具有环保意识,并能严格规范自身的环保行为。

参考文献:

[1]施锦芳.日本农产品安全与农业发展问题[J].日本研究,2011(1).

[2]王永静,程广斌.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

[3]武春霞,杨静慧,杜长城.日本农业环境保护对中国盐碱地改良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

[4]陈慧萍,王玉斌,武拉平.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0(9).

[5]江尚.日本农业保险制度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9).

[6]葛文杰,董淑兰.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农业会计,2011(4).

[7]侯惠英,张大胜.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启示[J].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

[8]董理.日本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2(12).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3苏州市农村经济学会软科学研究课题

篇6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产品安全,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19-01

1农田土壤質量现状

1.1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1.2农田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田土壤遭受有机物、重金属和化肥等污染物质的污染较为严重。据调查,我国农田受有机污染物(农药、多环芳烃等)污染的面积已达3600万hm2,其中农药污染面积约1600万hm2。农药是毒性高、环境释放率大、影响面广的有机污染物,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危害的同时也污染环境和农产品。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归宿,主要是迁移、滞留、转化。化学农药施于农田后,约有40%-60%落入土壤中。

2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1农产品的化学污染严重

近几年来我国蔬菜污染问题严重,其中化学农药、重金属、化肥和硝酸盐的污染最为突出。

2.1.1化学农药污染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蔬菜的高产和稳产。但与此同时,蔬菜产品遭受着严重的化学农药污染。目前,化学农药污染问题在我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2.1.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2.1.3化肥与硝酸盐污染

化肥对蔬菜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氮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蔬菜的品质和耐贮性下降。氮肥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致病、致癌物质,在蔬菜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由一些文献报道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蔬菜中化肥与硝酸盐污染已相当严重。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最严重,厦门、广东省6个典型地区、长沙、哈尔滨四地区叶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已达1019mg/kg、3180mg/kg、3130mg/kg、3432mg/kg,根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于厦门、长沙、哈尔滨三城市分别为669mg/kg、1682mg/kg、2107mg/kg。

2.2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管理现状分析

2.2.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依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国外发达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和最低的限制性标准。我国国家农业部、省、市、自治区针对日益增多的食品中毒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蔬菜质量安全标准,对蔬菜安全生产起了积极作用。最近几年,通过对蔬菜安全生产的逐步重视,蔬菜质量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目前,国家农业部已颁布了13蔬菜产品标准,其中白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和甘蓝类蔬菜,其余是单个蔬菜如韭菜、芹菜、黄瓜等标准。另外,还制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及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情况,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出台了一些标准,如浙江省和天津市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系列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不同行业也制定了自己的行业标准,一般而言,先实行行业标准,其次是省、市、自治区标准,最后才考虑国家标准。

2.2.2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为减轻农产品生产中可能遭受到的工业“三废”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污染,提高安全农产品的供给水平,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开展全国农畜产品药物残留调查的基础上,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2001年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5年4月1日起实施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稳步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

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600个,认证面积达到2107万公顷;认证绿色农产品14339个,认证产地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认证有机农产品2647个,认证面积达到311万公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

3建议与展望

3.1建议

3.3.1加强检测能力建设

农产品是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其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因而必须采取科学的、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首先,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监测和检测,以保证种植地的环境达标,进而保证消费者食用的是健康安全农产品。其监测与检测项目具体包括:⑴环境空气质量,主要监测和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如二氧化硫、氟化物、一氧化碳等;⑵灌溉水质量,重点检测pH、氰化物、重金属;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检测,重点为重金属。

其次,监测和检测农业投入品,即要对化肥和农药种类进行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限量、种类进行控制。

除此之外,还要对农产品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其检测内容有农药残留、化肥残留、重金属、卫生指标等。

3.2从源头防范

我国农田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日益严重,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针对此种情况,建议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结合农业土壤污染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治理措施以改善受污染的土壤。

(2)积极选育、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产前要挑选遗传品质好、遗传性状稳定、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进行种植或饲养。依照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依照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⑶加快对长效肥、缓效肥等低污染、低消耗肥料的研究开发、加大在生物农药研究方面的科技投入。

⑷继续推广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

参考文献

[1]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1):29-31

[2]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25(5):31-33

[3]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效应[J].土壤,2003,35(4):298-303.

篇7

1无公害农产品概述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于2001年4月26日,正式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2年7月开始,在全面范围内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无公害农产品主要是指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或标准,经认证取得合格证书,并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2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通过对无公害农产品概念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要想控制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就需要从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着手,从而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

2.1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足的要求;b表示韭菜、青椒、胡萝卜、菜豆等产地应满足的要求;c表示菠菜、胡萝卜产地应满足的要求;d表示萝卜、水芹产地应满足的要求[1]。

2.2无公害农产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部门都加大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力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商贩的不断增多,如何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2.2.1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合理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行政职能不清楚,人们对自身责任认识不到位,导致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无法进行合理的安排,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此外,国家在制定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政策过程过程中,由于产地环境对农产品的影响,导致地方政策与中央制定的管理政策无法进行有效统一处理,给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

2.2.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但是,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现状来看,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法律规定在应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即制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较低,覆盖面较窄,并没有充分满足当前社会下,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要求[2]。

2.2.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起步较晚,且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因此,我国构建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不成熟,使得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识不足。由于人们的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的不完善,相关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方式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下降。

3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

3.1不断优化农产品的环境条件和生产工艺

在构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充分重视产地环境及生产工艺对农作物质量安全的影响,不断优化农产品的环境条件和生产工作已,保证农产品在生长或生产过程中不会积累很多有害元素,影响人们安全食用。

3.2加大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力度

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大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严格审查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程序,在农产品无公害认证过程中,要保证取样的科学性,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统一规划和市场管理,从而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使人们能够放心的食用无公害农产品。

3.3政府要加大行政职能的发挥力度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行政职能作用。首先,要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商标权,即任何部门或任何单位都不能随意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其次,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相关法律,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提供法律依据,保证相关部门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时,能够有法可依。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与相关部门应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测力度,完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不断优化食品产地环境和生产工艺,提高社会对我国食品安全的评价,保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孙凤伟 单位:铁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获取方式;农业大数据;环境监测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农业发展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国内一直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并开始将多种科学技术运用到了农业领域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大数据价值开始凸显。但由于农业大数据存在着结构较为复杂且形式变化多元等方面的特征,导致处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为对大数据进行准确获取与合理运用,首先应对“农业大数据”概念进行明确,以便大数据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1农业大数据

所谓农业大数据,就是指大数据理念与技术等,在农业领域中的实践与运用。数据中融合了农业季节性以及地域性等方面的特征,并在融合与转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类型多样以及来源广泛等特有特征,直接加大了数据分析与处理的难度。数据包含农业领域多个环节,像育种、耕地以及播种等,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数据,相关人员需要跨业务、跨行业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保证数据可视化效果。按照产业链条而言,国内农业大数据目前集中在农业管理、环境、资源以及生产等领域,其中环境与自然资源,以气象资源以及水资源等数据为主;生产数据则以养殖业与种植业生产数据为主;而市场数据,不仅包含市场信息与价格,同时生产资料以及供求信息等内容也涵盖在其中。事实上,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农业数据管理,能够成功推动国内农业信息化步伐,能够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和其他农业领域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农企业发展与农业科研等相关工作,提供新思路与精准数据,这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极为有利,可以有效消除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2农业大数据获取

在对大数据进行获取时,有关人员需要对农业大数据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要以此为依托,逐渐探索出适合的数据获取方式,以保证最终数据获取质量。在进行数据获取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按照数据类型,采取相应的收集手段。(1)在对农业生产环境数据进行获取过程中,可以利用传感网以及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对动植物生长相关因素,向空气污染程度以及土壤温湿度等进行监测与收集。随着传感器基础以及其他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目前农业环境数据检测精准度以得到切实提升,而传感器终端成本费用却在逐渐减少,该数据收集方式发展前景较为理想。(2)在对变量信息进行采集过程中,要对农田内土壤含水量以及作物病虫害等动态化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一般会通过非接触式遥感技术或接触式传感技术等,对信息进行获取。由于变量信息主要是为农业精准化工作进行服务的,要保证信息的精准性与实时性,以保证变量信息收集质量,确保可以为精准化农业生产做出准确指导,进而为各种精准化农业种植手段开展打下坚实基础。(3)“生命信息智能感知”指的是,对动植物活动以及生长等规律进行感知的指标数据,向动物运动轨迹以及植物生理信息等,都属于该感知范畴。目前较为常用的感知技术主要包括机器视觉技术以及热红外技术、光谱技术等,这一指标能够改善以往过度依赖人工检测数据获取的弊端,感知结果更加准确、智能,能够将动植物自身情况以数据化形式展现出来,以便相关人员对检测对象进行监测与管理。(4)在对市场经济数据进行收集过程中,要对产品生产成本、生产以及进出口实际情况等内容实施动态化采集。由于数据获得过程需要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流通以及农产品价格等内容,动态性以及突发性特点较为突出,所以数据收集流程也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将专业群体、智能终端以及通信网络等内容组合在一起,而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该类型数据采集也开始转向智能终端,4G基层农技推广平台就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数据收集方式。(5)网络数据抓取模式,是指通过对网络数据抓取技术,像“爬虫”等技术的运用,完成对博客、网站以及论坛等涉农数据的提取,以实现对各项数据的动态化监测与定向化收集。例如运用“爬虫技术”进行信息获取时,能够以每月几十亿网页数据收集的频率,对相关数据量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分布式的排布方式,保证该项技术数据收集质量。此种网络数据收集模式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数据规模也相对较为庞大。

3农业大数据利用

(1)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其可以通过在生产现场布置传感节点的方式,对所在地土壤化肥浓度以及环境温湿度等内容进行监测,并完成对相应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能够从中挖据出有利信息,以帮助人员明确生产环境状态,进而结合经济以及持续性发展等因素,构建起智能化产业发展模型。而相关人员可以按照这一模型,进行追肥或提高土地含水量等处理,并会按照土地情况,进行科学选种、育种,实现精准化农业种植,可以真正做到精准防控病虫害以及灌溉、施肥等处理,保证农产品生产品质与数量,以便为种植户带来更多客观的经济收益。(2)在生产环境监测中的运用。农业生产环境因素较多,整体环境监测体系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涉及自动化控制、农业信息获取以及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通过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在进行水产养殖以及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对传感器技术的运用,对养殖以及种植环境进行全面性监测,并会对监测结果进行处理,将其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保证人员对作物生长环境营养成分以及动物生长环境状态进行明确,以做出针对性环境改善方案。技术人员要对数据传输精准度以及效率等进行保证,要确保在数据综合程度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可以合理对大数据技术进行运用,可以对动植物展开长期性动态监管模式,进而为动植物工厂化以及集约化管理的开展做好铺垫。(3)在食品、产品安全监测中的运用。由于农副产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社会极为注重农产品以及食品安全,有关部门会对产品与食品安全情况进行重点控制,所以农业大数据也会在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中进行运用。有关部门会对食品、产品生产环境以及仓储加工等环节进行监控,并按照所得数据与相应标准进行比照,以判定是否存在超标等不合格问题,并要就可能问题进行预警,进行展开危险源查询以及消除等一系列处理,从而实现对产品安全性的高效管控。(4)在农情监测中的运用。实施农情监测的主要目的,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农业生产与管理进行服务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农情检测系统的方式,对农业数据进行合理处理,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数据信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对遥感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农业灾害以及农作物长势等情况进行监控与分析,并会做出综合性评定,以为农业生产进行服务与辅助。但这一监测系统不仅有着远程监控与管理的优势,同时还存在海量数据融合处理方面的弊端,加之农业信息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与传感器分辨率辨识度要求不断升高等方面诉求,都为遥感数据分析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这也是今后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此外,在开展农情监测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历史天气变化情况,构建起相应的天气变化识别模型,要利用该模式对一段时期内的天气状况与气候特点进行直观性分析,并以此为前提对将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进行预估,从而为农业生产与管理提供正确指导。(5)在产品市场追踪中的运用。农业大数据在市场追踪中的运用较为明确,就是会利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品销售价格以及销售需求等数据进行调查与分析的方式,明确各农副产品在市场中的实际供求情况,进而判断出农产品今后的价格变化情况与市场整体销售情况等,进而准确帮助种植物与养植物,对农副产品品种进行挑选,从而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农业大数据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进行农业产业链普及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诸多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达到理想化产品市场追踪目标,科研人员需要不断对各种相关技术进行创新与完善。(6)在农产品物流中的运用。国内物流行业发展极为迅猛,为农产品物流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助力,民众可以足不出户品尝到本地以及其他地区的新鲜产品,切实对农产品销售范围进行拓展,这对于国内农产品市场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为保证农产品物流运输质量,物流部门应对农业大数据进行合理运用,要通过对产品配送、收购以及包装等环节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准确分析出物流各环节实际开展情况,进而完成对消费需求主体与农业主体的完美衔接,确保农产品价值可以得到切实提升。同时合理的数据分析模式,也能及时认识到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出产品最优配送线路以及物流中心位置,进而实现理想化物流管理模式。

4结语

通过文章对农业大数据相关内容的论述,使人们对农业大数据概念、特点以及类型等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部门也应认识到大数据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要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特点,结合各农业数据类型,采取相应的数据采集技术,保证数据信息采集质量。同时要对大数据进行合理运用,要将其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以及环境监测等多领域之中,确保大数据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挖掘,进而实现智能化农业生产与销售模式,为我国农业经济水平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雷风.面向农业领域的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2]谢润梅.农业大数据的获取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30):383-385.

[3]王文生,郭雷风.关于我国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设想[J]大数据,2016,(1):28-34.

[4]李俊清,宋长青,周虎.农业大数据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大数据,2016,(1):35-43.

[5]汪琛德,王楠,曹丹星.农业大数据给商品交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大数据,2016,(1):76-85.

[6]王东杰,李哲,张建华,等.农业大数据共享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3):1-6.

[7]韩家琪,毛克彪,夏浪,等.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农业大数据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5):17-24.

[8]李秀峰,陈守合,郭雷风.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创新[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4):10-15.

篇9

1.1小规模经营与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安全和提高农业效益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了农产品短缺,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然而农产品存在着优质率低,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要求。同时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低,效益差。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快改良品种,培育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发展精深加工业和集约化生产。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深加工率为40%,而我国农产品粗加工率为40%,精加工率不足20%;发达国家种养产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都在39%以上,我们仅为2%-6%。

1.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起步晚,尚未健全。卖粮难,农民不找市场找县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应鼓励建立各种中介组织和专业生产协会,培养农产品经纪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合法利益的实现。

1.3满足农产品需求与保持生态环境的矛盾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增加农产品数量,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向荒山要地,围湖造田,牧场超载,导致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不协调,我国江河湖海近海大气及农业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新时期我国农技推广的重点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农业安全与增效技术、农业生态环保技术。要搞好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的推广员,通过他们高效率的劳动,才能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2、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技巧

2.1掌握和运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农业推广活动,在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科学决策,并合法经营。为此,一是要认真分析市场环境和拟推广地区农民个体的兴趣和需要;二是要在细分市场中确定目标市场,采取适当的营销方法占领市场,取得较大份额和最好的经营效果;三是要选择市场定位战略,合理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四是要制订合理的农业推广营销组合,以整体战略参与市场竞争;五是要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经营方案中,选定一种比较满意的经营方案实施。这些程序关系着农业推广经营的成败,一定要认真执行。

2.2以优质名牌产品吸引顾客

农业推广经营的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优质名牌产品标志着其在各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此类产品的质量、名称、商标、标志、价格等方面不仅能做到对消费者最实惠、服务与满足,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占领市场,为经营者带来利润,还可以抵制假货防止劣产品扰乱市场,坑害农民。

2.3灵活利用价格竞争,提高经营效益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要学会运用价格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农业推广经营由于其不同的经营内容和方式,其定价策略则有较大的差异,其总体定价目标应该遵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维持推广部门生存、保持价格基本稳定以及保持良好的分销渠道等为目标。具体定价时,一是要针对不同产品类型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二是要针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三是要依据不同对象和心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针对传统农用生产物质和农产品,其产品价格一般比较稳定,随年度和季度稍有差异,甚至可采取折扣让价策略;如针对新的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开拓市场之初可采取价格定得很高,短期获得高额利润;也可将价格定得很低,甚至低于成本,以便使产品迅速渗透进入市场,打开销路,薄利多销,也不会引起竞争。但如果产品产销比较稳定,可以在新产品上市初,采取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满意定价法策略。

2.4加大广告策划和宣传力度

商品广告是沟通产销,传递商品信息,指导消费的重要工具。要明确做广告的目的,选择好广告媒体设计和传播地区,确定好广告内容。农业广告不应过分地标新立异,可以直截了当地把商品及其功效告诉消费考,使其一目了然明确商品概念,了解功效、购买地点、价格范围等,加快产品的商品化。

2.5培养技能过硬的营销人员

篇10

【关键词】产品;商品;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责任法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适用本法规定。”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用了“商品”的概念,被认为与《产品质量法》的“产品”同语,将其界定为,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的商品以及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立法对产品的界定矛盾,笼统模糊,不够科学。同时,我国现行法律对产品范围的界定太窄,未将初级农产品纳入产品的范围,未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等无形工业产品、智力产品是否也应纳入产品的范畴做出规定。这些立法规定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发展趋势,急需立法明确和完善。

1.确定一个法定的弹性标准

我国在判定某一物品是否为产品时,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一个划分某一物品是否属于产品的弹性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多的物品如智力产品中的书籍和地图等纳入到产品的行列,使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达到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障社会生产的顺利发展之间寻求到一种最大程度上的动态平衡。在对产品定义时,先采取概括式的定义方式,后列举一些特殊的产品,排除一些在市场上流通的,但不属于产品责任法调整的商品。笔者认为,适用产品责任的产品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种使用价值只需要人们在购买或者交易的过程中以一般人的理性足以相信其具有满足使用需要的功能即可。也就是说,产品应该能够实现消费者对其使用价值的合理期待。第二、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必须是经过加工、制造的物。第三、加工制造的目的在于参与流通,即该物是用于流通的,包括用于促销、推销而免费赠送的产品。即使是基于促销推广产品而赠送的产品,也应满足一般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合理期待,保障消费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和利益。第四、属于动产。

2.将初级农产品纳入产品的范围

大多数国家产品责任立法将初级农产品排除在产品之外,其理由是:第一,同其他产品不同,未经加工的农产品特别容易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潜在缺陷,而这是生产者所不能控的。第二,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大批混杂出售,发现缺陷来源特别困难。第三,很难确定缺陷是在生产和销售的哪个环节产生的。我国也将初级农产品排除在产品范围之外。但从现代各国的农业发展来看,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受到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如果将初级产品排除在外,则使消费者面临巨大风险。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些国家也逐渐将初级农产品纳入其产品范围。我国有学者建议将初级农产品或其中风险最大的部分(基因作物等)列入产品范畴,以防止产生重大损害。根据目前形势,笔者以为立法机构可以考虑这一建议。在农业日益朝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今天,除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课以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还可适用严格责任。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技术,强化农产品的检验手段,参照欧美各国的做法,要求产品供应链上有关各方在产品交付时做必要的检测,作好并保留产品的相关记录,这样容易追溯缺陷产品的来源。

3.将血液及其制品纳入产品的范围

关于血液及血液制品,就其检测、采集存贮、供应的过程来看,无异于一种工业品的经营过程。产品责任法关注的是危险产品致人损害的后果,因此,将血液及血液制品视为“产品”并适用严格责任是可行的。当然,为了避免医疗机构责任过重,在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寻求平衡,可以考虑采取设定一些免责条款、限定赔偿数额等措施。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不是同一概念,血液是人体自然生产的,而血液制品尽管来源于血液但不同于血液,它已经包含了经过关于加工的成分和内容,是属于完全经过工业加工、处理并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

4.用电及其他无形工业用品应纳入产品的范围

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没有明确规定电是产品。而关于电力致人损害,无论是电力作业还是电力运行中发生的,电力企业均应承担严格责任。与之相同,诸如煤气、天然气、热等无形产品都是人类制造并能有效控制的能源,尽管无形,但与其他工业产品并无本质的不同,都应视之为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在没有特别法的情况下,依据《产品质量法》追究产经营者的产品责任是合适的。对这种远低于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应当认定为缺陷产品,依据严格责任原则责令提供者承担产品责任。因此,笔者建议,在未来我国产品责任立法中,应特别规定已脱离控制、投入流通包括电在内的煤气等无形工业产品列为“产品”,这更符合产品责任立法国际统一趋势。

5.智力产品应纳入产品的范围

智力产品包含书刊、地图、音像制品、电脑软件等,它们是人类智力活动原产物,除了有其物质载体(如纸张、磁带、盒带等)本身,还包括丰富的信息和智力内容。这类产品的使用价值来源于包含其中的智力成果,而不是来自于这些智力成果载于其上的物体。现代社会人们对书本知识越来越依赖,但是由于书本在编撰、制作、印刷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导致的损害事件也屡见不鲜。例如,指导教学实验的书籍将两种不能混合的化学物品错误的规定在某种实验中,使用者根据其说明做实验时发生爆炸而致人身损害。然而由于缺乏相应和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使受害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有失公正。智力信息产品虽然是一种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无形财产,但它也是经过加工、制作并进入流通的商品,智力信息产品存在缺陷时,对智力信息产品的制作者和销售者而言,仍然属于缺陷产品的责任人,故应将其列入产品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