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应用
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区块链技术中哈希算法、时间戳等多种技术的应用,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电子档案准确性的优化,同时降低档案被篡改的几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在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其中区块链技术就是近几年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优化模式之一,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将现代技术中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识别技术等应用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同时还能够推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进而帮助高校获得更加有效的档案管理目标。
一、相关理论概述
1.区块链技术的概述
区块链技术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现代化数据分析技术,其本质就是一个能够进行现代化分析的数据库,在区块链技术中,转变了原有网络中必须存在中心节点的弊端,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以平等的状态应用在系统中,从而通过各节点互相证明的方式实现保障数据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等目标。在区块链技术下,网络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过节点的往来记录进行登记,从而保障这一技术中数据操作的可追溯性,从而在本质意义上提升系统管理过程中数据的安全、稳定。就区块链技术中的安全机制而言,通常情况下区块链技术中常见的安全机制大都表现为共识机制、去信任机制、防篡改机制、共同监管以及追溯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应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障系统中数据运行稳定性的原则,从而实现对数据真实性的提升。在区块链技术中通常会应用时间戳、哈希函数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确保数学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比如,在通过哈希算法加密的环节而言,这一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随机的为数据购置数字签名,进而实现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与此同时,在进行哈希算法加密后,应用为数据加盖时间戳的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数据的二次加密,继而保障数据不会被二次篡改,从而完善原有的数据保护。
2.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概述及特点
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是近几年高校管理改革中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一种新型档案管理模式,这一模式顺应了现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并将更多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就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这一工作将原有高校运行中纸质的档案进行了改革,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纸质到电子层面的转变,同时推动了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通过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就这一环节的特征来说大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首先,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具备一定的社会性。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一特性的存在导致高校势必会与社会存在比较密切交集,高校将源于社会的学生,经由“打造”后在回馈给社会,同时高校研究的很多内容也服务于社会,这些都造成了高校电子档案的特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也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其档案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涉及了高校所拥有的产业资料、科研资料、人才资料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囊括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方案等等,多属于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便是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具备较强的系统性特征,受高校运行模式的影响,高校运行中的载体、数量种类繁多,也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内容促使高校电子档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从而为后续高校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型工作提供支持,推动我国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最后,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也具备加强的通用性水平,这些电子档案的内容大都按照统一的教学周期、管理制度等予以记录,所以,可以认为这一内容具备较高的通用性水平。
二、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和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大都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合理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其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一方面,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平衡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分散原有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攻击,进而提升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区块链应用背景下,所有面向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攻击都将被记录、被追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保障。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促使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朝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推进,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步的凸显出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从高校电子档案的生成环节入手,全面的覆盖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将高校中有关档案管理的多个部门凝聚成一个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从而优化后续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解决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新时期开展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而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凸显了出来,就以往的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都集中表现在学生档案管理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首先,就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升,很多高校的招生门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种门槛的降低在根本上导致了高校学生数量的激增,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相应的教职人员数量也会随之相应的提升,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其次,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目前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电子档案改革的推进,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然无法贴合时展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的客观需求,如何在保障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传道、受业、解惑氛围的同时,保障学生们的档案信息安全就成为了现阶段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高校电子档案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的开展效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的革新,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传统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已然无法在本质意义上满足时展对于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需求,从而限制了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
四、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纵观以往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而言,通常情况下传统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大都分为下述三个模块,即档案搜集模块、应用模块以及数据管理模块,这三个模块的相互协调才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开展日常事物中的档案管理。下面笔者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
1.区块链技术在档案搜集、整理中的应用
就目前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定时、定点的方式将档案业务中集成的数据分享到相关档案管理系统中,虽然这种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度,但是,在实际数据形成、传输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对后续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埋下隐患,由此,在这一背景下,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充分的让高校中的各个部门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来,从而以“分布式”的状态开展有关高校电子档案信息的等级,并将其电子档案的副本留存在每个区块中,从而实现优化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目标。首先,在区块链技术下,各个档案数据搜集站点在进行档案数据的搜集时都会在内容确定后,将该搜集的档案数据记录在区块链技术中,从而实现在源头上保护档案数据准确性的目标。其次,在这一信息搜集节点的档案信息,区块链技术会应用哈希函数的方式对节点数据进行保护、传输,以此实现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目标,避免在档案传输过程中出现纰漏,与此同时,在这一技术上搜集的数据,如果想要通过这一节点进行对数据进行修改,就需要获得其他网络节点的批准,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单一电子档案管理节点的安全压力,实现更大意义层面的电子档案保护目标。例如,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的环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原有高校档案的区块式管理,从而将各个职能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档案情况整合到整体的档案网络系统中,从而弥补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非法篡改档案内容的问题。与此同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校财务档案的管理环节,也同样能够实现优化财务管理信息的目标,以此推动整体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进程。
2.区块链技术在档案应用中的应用
对于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而言,如何帮助电子档案提升原有的使用效率,才是未来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过去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传统的电子档案管理大都是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进行使用者的身份验证的,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档案管理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对安全,但是,其中在以往的使用过程中仍旧会为有心之人留有余地,同时也不便于校外合法工作者使用电子档案资料,由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电子档案管理者们可以根据电子档案使用者的需求将电子档案系统划分为几个存在相互交叠的区域模块,以便后续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校内非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校外工作者们进行使用,一方面,保障校内的档案管理部门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于校内非档案管理部门或校外工作者们使用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网上审核、申请、审批流程即可实现对后续电子档案的应用,从而提升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不同身份的电子档案使用者进行标记,便于电子档案使用监管,同时提升在电子档案使用环节的安全性。
3.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监督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被应用在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监督环节,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的环节,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及时的将使用者们所需要的数据反馈给管理人员,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情况,避免在实际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遗漏等问题,继而逐步的推动未来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高校改革中的落实。除此之外,在完善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落实的同时高校也应着眼于原有的档案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构建具备更强专业性、创新性的专业区块链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并为后续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例如,就这一环节,高校一方面应在选拔档案管理人才的阶段,侧重于选择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具备一定档案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新鲜血液参与到实际高校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来,从而保障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落实;另一方面,则应针对原有的电子档案管理人才进行优化,通过定期组织有关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宣讲,让更多的档案管理者们重视到这一技术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胺碘酮; 快速心律失常;心功能
80 cases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efficacy and rapid arrhythmia effects on cardiac function
QIN Jide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Division One ward Shangqiu 47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achyarrhythmia and its impact on cardiac function. Methods Analysis from 1999 to 2011, inpatient or outpatient treatment for 8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tachycardia, tachyarrhythmia analysis of amiodarone therapy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ardiac function. Tachyarrhythmia in patients after the first dose of intravenous loading dose of 3 ~ 5mg / kg, 5 ~ 10min injection, followed by micro pump maintenance, such as invalid again after 15min to 1 ~ 1.5 mg / kg intravenous amiodarone, the first 6 h by 1 mg / min to maintain and subsequently 0.5 mg / min to maintain, 24 h total dose of 900 ~ 1200mg, observed in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changes.Results 80 cases of tachyarrhythmia patients,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amiodarone treatment, effective in 58 cases (72.50%), effective in 17 cases (21.25%), side effects, 4 (5.00%). BNP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amiodarone; rapid arrhythmia; heart function
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的急重症,它不仅是造成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非心脏疾病患者猝死的主因之一,虽然室上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可射频消融治疗,但是价格昂贵、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基层医院尚未开展该技术,故目前基层医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及时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胺碘酮(amiodarone,AM)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1999~2011年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50~80(61.1±12.2)岁;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者52例,28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阵发性心房纤维颤动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7例,持续性房速9例,持续性室速11例,室颤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快速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患者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病史,无甲状腺病变或肺纤维化病史。
1.2 治疗方法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首剂静注负荷剂量3~5mg/ kg, 5~10min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如无效15min后可再次予1~1.5 mg/ kg胺碘酮静注, 前6 h按1 mg/ min维持,其后以0.5mg/ min维持, 24 h总剂量900~1200mg,前6小时1mg/min 维持,其后以0.5mg/min维持,24 h总剂量900~1200mg,疗程3天[1]。
1.3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律,观察阵发性心房纤维颤动、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是否转复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心房纤维颤动心室率是否有明显下降。
1.4各组患者均在试验开始前、后在我院检验中心由固定医师检测BNP。
1.5疗效评价 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为显效,心室率20%为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房颤患者心室率下降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显效 58例(72.50%),有效17例(21.25%),副作用4(5.00%)。见表1。
2.2不良反应 胺碘酮治疗过程中有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5.00%)。其中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50~60次/min,其中1例有窦性停搏,2 h以后患者心室率均上升到 60次/min以上。
2.3治疗前后患者BNP指标变化(X±S):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组内不同时间段指标分析, P
4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大部分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发病后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力衰竭,恶化心律失常,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应及时明确地诊断病情,分析心律失常因素、诱因及对预后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及时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临床医师、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许多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负性肌力或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而胺碘酮与它们不同,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胺碘酮属于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中的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广泛、多种电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2],其电生理作用主要是抑制钾离子外流,对钠离子通道和α和β受体有一定的阻滞作用。该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广泛,对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心室以及旁路都有作用,可延长其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及逆向不应期,对室性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都有效[3]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且不影响心肌收缩。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降低心肌兴奋性,对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房颤、房扑有转复作用。胺碘酮适用于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严重心功能受损的患者,胺碘酮在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药物相比疗效较好。
本组患者中,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显效58例(72.50%),有效17例(21.25%),副作用4(5.00%)。2例为低血压,减慢静注速度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为窦缓,停用胺碘酮1小时后心率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有效而安全。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BNP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有改善作用,无不良影响。
故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好、作用快,安全无副作用。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而负性肌力作用很轻,对患者的心功能无不良影响, 胺碘酮可安全而有效地用于治疗各型快速心律失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应用指南(2008)。
[2]张长江 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心律失常42例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杂志 2009,37(5):582。
[3]郭翔飞 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 2008,29 (13):1102。
作者简介:
秦际德,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方面的研究
表1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变化(x±s)
篇3
一、管理会计课程的特点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一般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战略、预算、成本、营运、投融资、绩效等管理,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理论讲述、案例分析等,教学学时一般50学时左右,教学采用“多媒体+传统”方式。该门课程与财务会计相比具有四个特点。(一)以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财务会计通过特有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法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正是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加工,用于组织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方面,以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为目标。技术方法用到较多复杂的数学计算,如回归模型、指数平滑、方案评价指标等。与财务会计相比,都是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学生只有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方能学好。(二)将管理理论和思想融于会计。管理会计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在会计中融入了管理的理论和思想、理念。通过不同方案、不同指标的对比(静态的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动态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帮助企业选择最优的方案,这是管理会计决策部分的主要内容。(三)方法程序灵活多样。管理会计是为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严格的会计准则、财务程序并不完全适用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方法、程序、工具,灵活多样,可以交叉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二、管理会计指引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管理会计指引的作用。为促进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实施改变了管理会计缺乏“规范”的局面。管理会计指引是从政府层面提出的应用管理会计的指示和引导,具有感召力和强制性,有助于促进单位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增强竞争力。(二)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构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基本指引、应用指引与案例,是管理会计龙头上的眼睛(于增彪,2016),用以指导组织管理会计实践。其中,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而应用指引则是对具体业务活动的详细要求,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会计的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全文共6章29条,包括制定的目的、应用原则与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报告等。该指引在遵循战略导向、融合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原则的基础上,借助内外部环境因素,其中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相关的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保障、信息系统等因素;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通过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管理会计活动的运作,运用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等工具方法,进行战略、预算、成本、营运、投融资、绩效、风险等管理,提供具有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综合和专项报告,最终提高管理水平。之后,陆续实施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见下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是对单位实施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具有指导性和较强的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后,河北邯郸钢铁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可谓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设计以企业战略、预算、成本、营运、投融资、绩效、风险等七大领域的管理为依据,每一领域都有各自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三、互联网、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给管理会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管理也是生产力。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从会计凭证制作、记账到会计报表形成,计算机都能在程序语言的基础上全部完成,且快速准确,这样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数量相应的减少。更多的会计核算人员可以转岗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分析、重整财务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用于财务领域,一些程序化、重复性的工作,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完成,会计人员可以从重复的、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云计算处理财务数据,提高财务数据效能。这些新的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会计人员可以将精力用于开发思想、管理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真正实现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这为管理会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顺应新技术时代,改革管理会计课程教学
经济发展靠人才,培养人才靠教育。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必须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而管理会计人才的摇篮主要是高校会计学专业。因此,应该与时俱进,从培养方案修订做起,通过优化大纲、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资水平、拓宽教学资源等,探索新技术时代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培养优质的管理会计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应用。(一)师资培训与提高。从高校会计学教学实践看,管理会计师资相对紧缺。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会计专业,但大部分是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收、会计电算化等方向,管理会计的师资储备并不充足。管理会计课程“管理”的特点,也对管理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还要具备较丰富的管理学知识、高等数学的知识等。尤其现在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方面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具备相关知识的管理会计教师。建议通过培训、专业跨转等形式,提高、充实管理会计师资,以满足新技术时代管理会计发展对师资的要求。(二)修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具有目标导向性。针对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环境,要充分调研兄弟院校的教学现状,实时修订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突出管理会计的重要地位,整个培养方案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聘请业内专家,对初步拟定的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并注意吸收来自会计实务界、毕业生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三)削减财务会计的课程及学时。一般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涉及财务会计的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这些课程都是利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特有的程序,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实现会计核算的职能。它们之间的差异仅仅是核算具体内容的区别,其所用的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只要学生掌握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就能很容易通过自学扩展不同领域的会计核算问题。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合并或删掉某门课程,如将中级、高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合并为财务会计,在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开设。(四)增加管理会计的课时或增加相关课程。因国家对高校培养方案总学时有明确限定,现在总的趋势是压缩专业课比重。因此,在总学时数一定的情况下,压缩的财务会计的课时,可以用来增加管理会计的比重。通过增加管理会计课程的学时,加大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比重,剖析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案例及失败的教训,提升管理会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管理会计实践。(五)优化教学大纲。依据所修订的培养方案,撰写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简介和课程教学大纲两部分。课程简介部分重在说明课程的类别、学时数、先修课程、所用教材、课程主要内容、参考文献及网络资源等参考资料,起到总括认识该门课程的作用。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及任务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及分工、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教学基本要求、成绩考核说明等。课程内容应该按照章、节、问题等,尽量细化,并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以便于课程的讲授。课程的考核应该明确具体,包括考试成绩、论文、案例分析等作业所占比重等。明确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及网站,以便于学生课外研习。(六)选用优质教材、拓展学习资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书,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应该优先选择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注意选择与管理会计课程、教材相适应的参考教材,促进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所学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避免因某种利益关系而选用质量低劣的管理会计教材。同时,借助主流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如通过大中型企业的网站,查阅其管理会计实践做法,用所学理论分析、验证、反思企业管理会计实践。通过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网站,学习了解管理会计的学术前沿与管理会计面临的新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及创新能力。通过浏览会计专业期刊网站,搜索研究有关管理会计论文,从中吸收管理会计思想和实践的营养,提高管理会计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七)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级优秀教材《管理会计学》(第七版)为例,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存货决策、投资决策、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考核与评价。既包括管理会计的方法,也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与业绩评价,这些内容要求管理会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包括对理论部分的教师讲述,还应该包括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案例内容的陈述与分析,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管理会计理论融入其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实践感知性。案例的来源可以多样化,可以选用中国管理案例库、期刊杂志中的案例等;也可以因地制宜,对案例进行修改,以便符合教学需要;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或与企业合作课题等机会,深入企业实际,自行编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例。这些案例,既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方案修订、学时的增加,使得类似“咖啡屋”、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方法成为可能。教学手段则可以根据内容,采用传统方法与多媒体相结合,(八)网络资源的学习引导。现在网络无处不在,网络资源丰富。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如微课、慕课等,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中国会计学会、中华会计网校、各种期刊杂志网站、各级财政部门关于会计师职称考试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网站、教育中介机构网站、大学精品课程与在线课程网站等,都具有丰富的管理会计学习资源。只要愿意学习,总能找到学习资源。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渠道和获取资料来源已经做到充分多元化。
五、结语
管理会计是价值创造的信息系统,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企业要强大必须要用管理会计(于增彪,2016),但管理会计是我国的短板(楼继伟,2016)。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新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管理会计指引的实施为管理会计的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也给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案例作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构成部分,新技术时代的案例还相对匮乏。制作、编写新的管理会计案例的过程也是促进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实现管理会计由“短板”到“升级版”的跨越,逐渐满足我国管理会计的需求(于增彪,2017),管理会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2015.
篇4
【关键词】 原理教学法;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管理会计自引入我国始,就被作为传统核算会计的衍生学科,而由于我国多年的大会计概念的影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即管理会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财务领域的辅助知识以拓宽其视野,还是作为其日后择业、就业的必须的知识储备?其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与传统会计科目一样以培养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为目的,还是顺应时代潮流以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企业决策的支持者?模糊的教育目标导致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其发展才会更快、更好。
(二)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地位不高,对其的重视度不够
1.与财务会计从基本理论到中级、高级及会计实验的教育体系相比,管理会计教育显得十分单薄。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一般只开设 48-64课时的教学课程,只能讲授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初级运用。在管理会计所含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之中,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还需要经过修正或调整方可应用,有些则附有较严格的应用条件。由于受课时限制,不能充分地对其讲解。这样不仅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也难以在实务中很好地应用管理会计。而对于管理会计的创新内容,如作业成本和作业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则只能作些简要的介绍,或根本就不涉及,造成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和最新发展趋势。
2.有关企业管理的基础课程开设较少,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宽、功底不够扎实。管理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打上管理理论的烙印。随着它的发展,它大量吸收了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的方法;把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决策学、群体动态学、理论等有关知识导入其中。而目前除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外,其他内容均未涉及。
3.在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中,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培养方向的寥寥无几。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1991 年至1999年间,每年约25名会计专业毕业研究生中,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只有1至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1人以管理会计为题作毕业论文。
(三)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陈旧,并与实际相脱节
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成形型、传统型、数理信息型、综合型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运用的技术方法分别是: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较分析;2.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成本差异分析;3.库存管理模型、线性规划、行为科学、机会成本分析;4.成本企划、成本改善、作业成本制度、运用计划消灭成本差异。日本大学商学部会计研究所做的调查报告表明,在日本的制造企业里,预算控制、标准成本计算以及其差异分析、本量利分析等的应用十分普及;成本企画、成本改善的实施率也较高。但属于第三阶段的线性规划、现值法、概率等计算模式几乎未得到实际应用。就是在管理会计应用较为普及的美国,对第三阶段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很低。第三阶段与其说是实践阶段,倒不如说是学术性的理论阶段。而我国企业目前应用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主要处于成形型管理会计与传统型管理会计阶段。小企业一般利用财务数据进行经营管理,大企业则在相当程度上采用了传统管理会计。
从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来看,大多以传统型和数理信息型阶段的内容为主,即使有的管理会计教材编排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最新内容,也由于受课时限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教学中只作简要的介绍,根本就不展开讲授。在上述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由于数理信息型阶段管理会计的内容较多,有很多数学模型分析、概率分析及假设条件分析,不仅花去了教学课时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学生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数学模型的复杂性、概率分析的不确定性及假设条件的不切实际性,使得这些内容尽管理论上完美,实务中却很难应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仍是运用原理教学法,注重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算。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翻开国内的管理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使其认为:“管理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管理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分析决策问题,管理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管理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二、国外管理会计教育模式的借鉴
在管理会计诞生和高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激励了管理会计理论的日益革新。西方理论界比我们更早认识到了管理会计职能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了管理会计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这里,笔者以美国管理会计教育的改进为例,简单介绍其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方面,以为借鉴。
(一)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由财务报表提供者转向决策的支持者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美国,电子传播技术、先进快捷计算机和高级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使企业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仅被看作是准备财务报表、扮演历史记录者、资产监督者和信息管理者的角色已无法与其经济发展中管理理念的进步相匹配。当原有的机械核算汇总可以完全被计算机软件所取代时,新的经济环境中的会计人员更加需要“自身价值”的养成,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的职能――分析和决策,解释财务资料的内涵,并将对资料的分析成果运用于企业可采取的决策选择和判断,即提高参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能力。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要求会计人员从财务报表提供者转换为高级决策支持者,就必须要求会计人员具有相当高的管理会计知识。谁在这方面先迈一步,谁就会得益。如美国达拉斯的得克萨斯大学,针对其附近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情况,专门开设了战略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课程,受到周边企业和CPA的普遍欢迎。学过这些课程的毕业生会被优先录用。
(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意管理会计的课程及相关内容
据美国IMA(管理会计协会)1995年7月对美国不同类型和层次高等院校的556名会计教员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校已经着手或即将着手进行课程变革,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有43%的学校已经在会计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比重,改变原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比重,以适应会计人员角色转换的要求。如俄勒冈大学加大了管理课程,开阔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决策的视野,提高系统决策能力;伯克利学院将教学的重心从基础的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圣玛丽大学则将培养目标从会计信息提供者转移到使用者,全面修订会计基础课程。
2.有51%的学校虽然未改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的比重,但是已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注入了新内容,注意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里士满大学计划修订税收课程,以便包含更多的企业内容,增加高级管理课程和内部审计;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正将软件应用引进课程,增加写作、案例和职业道德标准等教育内容。
(三)全社会共同行动变革管理会计教育,积极主动地缩小“教企”之间的差距
管理会计教育改革1994年才被提出。当时,美国IMA和FEI(财务专家学会)在《管理会计》上共同发表了一份题为“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要求与登账水准会计实际拥有技能之间差异”的研究报告,并发表了一个“会计教育的联合声明”,并联合美国公司和学术界、教育界一起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攻关,寻求解决办法,而且很快采取了行动。
1.为有利于人们谋求管理会计师职位和满足美国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他们提出了一个鼓励会计课程变革的四步行动计划,并很快用IMA专用邮件寄送到有关会计教育者手中,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2.定期召开企业、学术和教育界联席会议,将企业客户需求与会计教育改革方向置于一体加以讨论,先后在芝加哥、底特律、纽约和其他城市举行过多次会议,为会计教育改革制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计划。
3.成立了管理会计教育提高协会。这一协会由IMA发起,其成员机构来源广泛,他们定期集会,研讨如何发展和完善大学管理会计教育。
4.促成校企结对。通过定期的“校企”联席会议和IMA的积极牵线搭桥,芝加哥、底特律等地区的高校先后与附近的大公司、大企业建立了一对一的定向合作关系,极大地便利了会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5.动态跟踪和广泛收集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要求的资料,用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加以分析,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不断缩小教育培养目标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差距。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是以成功地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展开研究,然后将其运用在理论和教学上展开分析。这样既可以充分揭示众多学科在实践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地完成会计管理目标的,还可以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在此基础上,亦可使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不断得到更新,并能适合实践发展的要求,从而使管理会计学科更加成熟。
(二)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途径
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成功,教师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
1.案例讨论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教师要注意组织与引导,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自觉加以修正。
2.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
3.要求学生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这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也可以提高文字表达水平,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应对案例报告作出适当的评语并打分,也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教学”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其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所以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拘泥于一个统一的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查道林 .美国管理会计教育新变化及其启示[J] .研究 探索 改革,2006,(9):10-11.
[2] 李金泉 .管理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 .四川会计,2002,(11):52-53.
[3] 陆卡娅 .浅析高校职业化教育[J] .高教论坛,2006,(8):24-26.
[4] 任忠奇,夏鑫 .美国高校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0):110-112.
[5] 王海民,郑佩荣 .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5,(7):69-72.
篇5
(一)课程内容设置存在重复
目前多数管理会计教材,都是以传统管理会计内容为主,部分教材浅显地加入近年管理会计新领域的介绍,比如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而关于人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前沿学科涉及不多或是。管理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理论部分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为了保障传统财务会计(比如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通常删减管理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学科间整合衔接的目的,而且打乱了各学科的系统性。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学内容跟不上管理会计职能的拓展,未能体现与时俱进。因为在管理会计课程设置中,涉及大量的高等数学以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问题,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对高等数学很难理解,因此也就难以把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二)课程缺乏经典案例
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上编写的。实践应用中,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涉及比较好的案例大多也是来自国外,本土适用性差。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应用方法,比如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中国式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在课程的实践化教学中完全采用。在管理会计的实践化教学中,教师多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缺少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因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在高校中缺少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这门课程。
(三)缺乏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美国的管理会计资格证书(CertificateinManage-mentAccountant)考试内容包括Economics,FinanceandMangement;Finance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Mange-mentReportingAnalysisandBehavioralIssuse;DecisionAnalysisandInformationSystems等内容,由此看来,其实用性已经超出传统会计师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报考CMA的人数已有超过CPA之势。现代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会计理论和方法受到挑战。和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后续教育中还诸多问题,既没有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证书考试,也没有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教师缺少参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经历,在授课中仅靠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传授,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活动。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育改革的构想
(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的机制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个社会问题,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IMA和AECC,一直都在积极致力于管理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活动,高校与相关的大公司建立定向的合作关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积极培养。需要不断改进过去由培养单纯的决策参谋人员,逐步转向培养必备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完善实践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成本数据的运用,使教学计划、教师的授课更具有实践价值。
(二)加强案例和软件化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的重心在于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采用教学引导性案例教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二是采用效果证明性案例教学。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采用方法应用性案例教学。案例通常高度的简化,其特点是但贴近实际,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与相关高等数学和财务软件相结合,尽力应用直观的方法解释抽象的高等数学方法:如最小平方法,通过设置回归方程,把历史数据坐标点分别带入,最后将各方程左右分别求和,得到新的联立方程,求得回归方程,这种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又如,在确定最佳订货批量时,先推导不考虑采购成本和缺货成本下的简易模型,通过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线的特点,由他们的交点求得经济订货批量,直观易懂。利用ERP实训室,让学生利用Excel等软件正确快速的计算内含报酬率或NPV等指标,既避免了复杂的数学计算,又让学生把重心转移到了管理会计的思想上来,为更高效的对企业的预测、决策、控制、规划和业绩评价等实践服务。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课程实践化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三)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现状 对策
一、引言
管理会计主要是适用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后许多专家及学者开始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不尽如意,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日益重要,但我国仍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适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决策。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我国管理会计仅在经济发达地区、上市公司、内地的大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还有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如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企业员工评价等,更谈不上运用这些方法参与经营管理,因而使管理会计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调查资料显示,一般的企业在责任会计方面都有涉及,而在经营决策会计运用方面,只有10%的企业经常使用,60%为偶尔使用,30%的企业基本不用,在对“本量利”、“成本核算”、“目标利润”、“标准成本”等管理的重要工作中,只有“本量利”方法应用的比较好,为78%,其中60%多的企业运用了“成本核算”、“目标利润”。对于有广泛涉及的责任会计应用效果的调查中显示,效果“较好的”占30%,“不太好的”占40%,“比较差的”占30%。由此可见,应用较广泛的责任会计其效果很差。最具代表性的国企“邯钢”,成功的运用了目标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极大的节约成本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些企业纷纷学习、取经。其实,目标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成本控制的一般方法,并未有高深的理论。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与实践相脱节
管理会计在许多数学模型都是建立在对实务进行简化的前提条件下,有的甚至是建立在不太可能存在的假设条件下,还有的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又或者收集的条件、程序都过于复杂。这些因素都削弱了这一理论的实用性。目前,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存在明显的鸿沟。现行教科书中所列示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片面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使其不易掌握。另外获得数学模型所需的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数学模型难以理解,难以实际应用。
2.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作为会计学科分支的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诸如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和理财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比较低。企业会计岗位上的人员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训练,而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低,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弄虚作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3.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的任务和基本上是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的,没有专业 的机构和人员承担和履行期职责,缺乏一个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专业团队。同时,我国也没有相关的会计师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会计核算上,只重视事后的算账、报账工作,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平衡发展也制约了它的应用及推广。
三、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典型案例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应该密切合作,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推广,以形成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从而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这些典型案例,不仅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材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还可以作为各行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管理会计能够真正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
(二)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首先,在高校的会计课程中,要充实作业成本法、全面预算、平衡计分卡及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同时加强案例教学,增强管理会计的实用性教育。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三)建立我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西方国家一般都有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这样的专业组织。这些专业组织不仅可以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而且能加强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为了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我国会计学界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指导我国研究和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管理会计协会的建立不仅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改变会计理论与实际想脱离的局面,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架。
参考文献:
[1]王积田,仪秀琴.管理会计[M].科学出版社.2009.
篇7
不同于“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其他专业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一般只采用单一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并且受实验室和实践场地的限制,实践几乎没有。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利用习题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种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不能培养学生将相关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上“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实现向社会输送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目标设置了障碍。因此,基于能力本位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适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应用型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具体表现在强调“教”而忽视“学”,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管理会计”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本文建议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20世纪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大力倡导。20世纪80年代,这种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TaskForce)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国内教育界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研究,“管理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1)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简化了的例题,案例将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真实再现,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通过再现较为真实的企业经营实际,将一系列综合性问题抛给学生,他们要经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分析,采用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将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不再枯燥无味,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实际相似的模拟案例让学生综合分析、展开讨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
(3)通过案例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再现企业经营情景的教学案例,同时给学生留下与理论教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问题给予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得到认证,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案例教学法做好系统安排:
1.在理论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企业案例穿插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中,作为理论知识运用的手段一般只有一种,即随堂例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但是随堂例题一般都具有模式化的特征,很难反映出企业运营的实际问题。因此,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企业经营实例,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生产经营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等章节,案例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总体上应符合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启发性的特征。可以借鉴国外管理会计经典案例,也可以结合我国企业经营实际选择实践性更强的案例。
篇8
[关键词] 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15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36- 03
1 管理会计相关理论
1.1 管理会计内涵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一系列特定的技术与方法,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包括“管理”和“会计”的双重内涵。现代管理科学将管理系统分为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控制系统三个层次,管理会计属于决策支持系统,它主要通过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的方式为决策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1.2 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经营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利于管理层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嗜沸浴⒖凸坌砸约凹笆毙缘忍卣鳎因此,管理层能够基于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与决策。所以,为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是管理会计的首要目标。其次,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为企业的经济活动编制预算,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等。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优势,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2 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研究热点包括,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基于价值链分析的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结合,管理会计与大数据的结合以及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等方面。虽然理论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案例较少,管理会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管理会计体系不完善、工作标准不健全
管理会计的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缺乏深度,尤其是企业,不够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的工作标准也不健全。成本核算和管理是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仅对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该制度中缺乏对具体方法的阐述,因此,需要由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企业决策分析与绩效评价是管理会计工作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它具体包括成本习性分析、单位成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经营绩效分析、用满意度以及用户价值分析等内容。部分大中型企业如上市公司能够基于此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多数企业仍处于探索与粗放式发展阶段。编制预算和内部控制是管理会计的另一项重要工作。虽然目前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已出台相应的制度与规范,但政策文件多数停留在文字描述层面,缺乏能够有效指导企业工作的准则体系,缺乏对制度与规范的深层次的解读与指导。
2.2 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基于国家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是,企业认为财务核算更重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忽视管理会计的作用。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不能仅限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后核算、记录与反馈,而是为企业提供规划和风险控制的数据,从而保障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财务软件,但是对管理会计软件的使用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公司的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优点包括自动化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信息准确性等内容。因此,企业应该突破观念束缚与技术制约,大力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
2.3 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为财务会计,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数量较少。管理会计缺乏专业的人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不仅需要财务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财务核算工作,还需要财务人员能够基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财务分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决策支持。多数管理会计人员不具备此方面的能力或者能力欠缺。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对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过于忽视,导致企业缺乏能够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利用财务部门代替管理会计,并未单独设立管理会计部门,从而导致财务部门与管理会计发展不平衡。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管理会计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其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
2.4 缺乏成功的管理会计行业应用案例
目前,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较成功的行业应用案例,已有案例局限于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实践,即普遍缺乏能够指导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案例成果或者行业应用指引。原因在于过去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忽视管理会计工作,导致个别企业在该领域的创新性成果无法顺利转化为行业标准或者行业应用指引。
3 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研究管理会计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能够指导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因此,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了让管理会计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工作,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应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情况相结合。因此,未来的管理会计研究应更加贴近我国企业的实践,系统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和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循序渐进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系统。
3.2 全面培养管理会计意识
全面培养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意识,才能使其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和控制职能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发挥息息相关,为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规划、决策分析、控制和考核职能,必须全面培养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意识。首先,提升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应转变以财务核算为重心的传统工作观念,全面树立管理会计的工作意识,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普及。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最后,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并形成相应的工作制度与规范。
3.3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作楣芾砘峒乒ぞ叩氖褂谜理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还应熟悉企业财务状况,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趋势做出预测和规划。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与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培育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会计团队非常有必要。首先,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设管理会计专业或者相关课程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企业应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企业可定期组织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方面的培训或者进修,逐步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业务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管理会计人才。
3.4 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为企业及时全面地汇总和统计各种经济业务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采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既能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够准确及时地统计、汇总、分析业务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有用信息。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创造适合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构成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作用的保障。其次,营造适合的内部环境。企业文化、企业人才、资金保证和内部控制体系等因素构成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内部环境。最后,开发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技术平台。这就要求企业将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建设纳入信息化规划,做好人力和技术保障;另外,企业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建立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财务工作重心由核算向管理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金昌,马萌.管理会计:研究热点、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J],会计之友,2016(12):24-28.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已近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很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2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2.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篇10
(一)指引体系不完善
第一,缺少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统领,然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指引中涉及的概念、原则、目标等观点不一,无法形成统一认识,导致基本指引的制定困难重重。第二,应用指引不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任务,需要应用指引进行指导,但对特殊行业单位的忽视、未严格遵循基本指引、缺失指导意义的方法,致使应用指引缺乏可行性和开放性。第三,案例示范不完备。具有示范作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案例库,应当包括普遍的成功案例和经典的企业示范,但是,信息化建设时间短暂,案例文本格式不规范,未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导致案例不具备充分的广泛性和经典性。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内部环境不适宜。为了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应适当变动,但多数企业并未调整,加上权责分配的不规范、企业文化的不合适,管理会计信息化举步维艰。其次,风险管理不规范。信息化赋予风险管理新的含义,不仅要维护实物的完整,还要保护信息的安全,但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实物保护上,加之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控制措施不科学,致使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后,内部监督不到位。监管制度的缺陷、流程方法的不足、岗位制约的弱化,这些都导致内部监督无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缺失有效的内部监督。
(三)缺少全面性建设
神东煤炭建立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管理从财务预算到战略预算的飞跃;中外运久凌引入作业成本法,推进了整个企业流程的再造;华润集团使用平衡记分卡弥补6S管理报告体系的不足,实现了6S管理体系、战略管理模型、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虽然这些企业成功实现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但他们建立的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完整的管理会计由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构成,相应地,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应当包括预算信息系统、业绩评价系统、报告分析系统等,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寥寥无几,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四)设备技术水平低
第一,软件设备差。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必须配备高水平的软件设施,但部分企业无法做到该点,ERP、SAP、金蝶的缺失,信息系统独特性的缺乏,系统日常维护的不足,运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不完善,加之信息资产本身无形性、易损性、复制性的特点,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低劣的软件环境。第二,硬件设备落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持,但是部分企业使用技术落后、外观破旧的设备,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将其放置于不适宜的物理环境,导致硬件设备易受外界损害,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缺失先进硬件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五)财会人员素质差
首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财会人员文化知识浅薄,判断能力不足,难以协调管理会计工作,职业习惯不佳,不能谨慎处理和保护信息资产,基本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其次,专业素质无法满足要求。管理会计引入时间短,多数财会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匮乏,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不了解,信息技术水平低,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灵活使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亟待增强。第三,政治素质较低。某些财会人员缺乏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自我约束力差,无法抵制权钱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和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指引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指导约束
首先,利用专家咨询机制,深入开展会计研究,总结管理会计普遍规律,明确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形成统领性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次,严格遵循基本指引,提供诸如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方法,并理清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等。最后,规范案例文本格式,引入国外经典案例,丰富案例库内容,按规模、性质、阶段等标准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建立广泛性和经典性并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案例库。
(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创造高效管控平台
第一,完善内部环境。根据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整组织结构,规范企业权责分配,适当改革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营造适宜的内部环境。第二,规范风险管理。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全新内涵,同时保护实物资产和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做到“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消除”。第三,加强内部监督。弥补监管制度缺陷,完善监督流程方法,严格执行动态监督,强化岗位制约作用,保证内部监督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三)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
全面性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是重核算变为重管理决策的标志,因此,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是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明确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组成部分的特点、内容及结构,加强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认识,以便顺利开展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建设;引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建立信息系统,为建设全面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提供便捷之路。
(四)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设备水平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应当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软件公司在研发管理会计软件时,应当为客户改造软件留下空间,企业合理选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同时加强软件日常维护,定期清理内存空间,拷贝管理会计信息,营造一个安全的软件环境。购买高科技硬件设备,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控制湿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拥有高技术硬件设备的支持。
(五)加强财会人员管理,培养管理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