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产资源调研报告

篇1

矿产资源做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合理开发和加工利用,必将带动当地矿产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县应该认清湘南大开发的新形势,抢抓机遇,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拉伸我县第二产业,尤其是矿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产业链,加速推进县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逐步与粤港澳产业地区实行对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交通与矿产资源概况

县位于郴州市的东南端,东界江西省崇义县,南接广东仁化县、乐昌市,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说。濠头、集龙、热水3乡镇与江西的崇义县接壤,三江口、大坪、井坡、小垣、盈洞、文明6乡镇与广东省的仁化县、乐昌市相连。省道s324线、县道三塘公路通往江西;106国道、三长公路、井小公路、盈九公路以及已开工建设的厦蓉高速段连接广东。交通便利,给我县与粤港澳经济快速对接和经济合作提供了条件。

县有着明显的矿产资源优势,矿种多,有色金属矿尤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钨、钼、铋、莹石等23种。现已开采的有铁、钨、钼、铋、煤、萤石等。钨、钼、铋分布在小垣、井坡、大坪、三江口、热水、濠头、马桥、附城等乡镇。铁矿分布在附城、大坪、井坡、永丰一带。煤矿分布在文明、外沙、濠头、土桥等地。石灰石是县内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建材资源,主产于土桥、外沙、延寿、文明、田庄、泉水、永丰等乡镇。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特有的区位、资源优势为经济提供了先天的发展条件。我县必须抢抓机遇,在实施“向南要市场、向北争政策、向内挖潜力”战略举措中,重点把握来之不易的政策支持、深挖自身潜力,积极与南方发达地区实行良性快速对接。但目前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缺乏有效的监管、规划,并伴随较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过程中,仍存在较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资源的非法、无序开采严重,整合难度大。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开采、利用长期缺乏有效监管,无证开采、权力寻租违规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权力的介入造成当地行政部门在整治非法矿山时难以落实工作,无法彻底根治非法采矿的混乱局面。

2、乱采乱开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矿产资源大量集中无序开采,矿区周边环境不可能承载如此严重的环境破坏。植被、山林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人居房屋没有了基石作依托,地下水断流,地基下沉等现象越发严重,甚至作为农民生存之本的耕地也逐步遭受到毁灭性破坏。

3、有水快流思想依然严重,矿产资源在某些地段出现枯竭。矿产资源做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不合理开采之后必将枯竭。资源无计划粗放开采、利用率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并没有带动当地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县乡的新型工业化程度依然低下,许多矿产资源在开采提炼之后直接卖往外地,并没有给当地生产力、工业化带来较大促进。仅单纯属于资源输出型。截止目前,县区内还未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矿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体系和引进有实力企业与当地资源产品形成配套互补,由此造成当地矿产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市场价值、附加值不高,这严重阻碍我县经济和相应产业做大做强。

三、整合县域矿产资源,加速相关产业对接

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对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自主性是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县虽矿产丰富,但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缓慢。但如今政策强、趋势明,我县承接发达地区第二产业转移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1、提升有色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是领导把关,带头引进先进的矿产加工技术、企业,针对当地各乡镇矿产情况制定引进项目计划,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重视技能培训。形成“理论+技术+培训”的模式,要求在当地招收的工人、管理人员,迅速掌握各自企业的高新科技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重点抓现有工业园区,切实把污染大、科技含量不高、不对口的企业清除出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保型、能支撑当地矿产加工产业链的大中型企业。四是整合矿产资源,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矿产品加工企业,对初级矿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从而拉长加工产业链,形成“采矿+选矿+冶炼+初成品+科技产品”的格局。从而促进我县新型工业化,提升县承接发达地区科技产业的能力。四是优化环境,提供资金、人力资源和优惠政策,筑巢引凤。

2、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实现资源有序开采。严厉整治、查处合营矿山的行为;打击各类非法违规开采,严格审查开采企业的资质,确保新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3、控制开、选、冶等企业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先进技术、预警系统对污染源进行跟踪、观察,并联合环保、国土等部门切实抓好污染处理、生态环境的恢复,确保矿区人民生产、生活安定和谐。

4、破除有水快流、乱采乱开的思想。坚持合理开采、充分利用,促进第二产业与发达地区长效对接,促进矿产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共伴生矿产 尾矿 综合利用

1 矿产资源现状及尾矿开发利用情况

1.1 巴彦淖尔地区矿产资源现状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地处闻名全国的狼山――渣尔泰山和“蒙古弧”构造带等重要的成矿带,地质成矿条件优越,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域之一。辖区内矿产资源具有矿品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储量规模较大的特点。目前巴彦淖尔地区已发现68种矿产,其中50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硫、铅、锌、锰、镍、钴、金(岩金)、珍珠岩、沸石、红柱石、蓝晶石、晶质石墨、瓷石等13种矿品资源储量位居自治区首位,铁、铜、银、铬、镉、膨润土等矿品资源位列自治区第二位,钼、白云岩等资源位列自治区第三位,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构成自治区西部重要的矿产集中区,截止2009年12月底,查明铁矿资源储量达6.04亿吨,铜金属资源储量180万吨,铅金属资源储量300万吨,锌金属资源储量1156万吨,钼金属资源储量38万吨,镍金属资源储量3万吨,煤炭、岩金、硫铁矿资源储量分别为37.62亿吨、54吨、4.69亿吨。有色金属的采选能力达600多万吨/年。依托特有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矿产储量,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2009年度巴彦淖尔市全市矿产总产值完成43.68亿元,矿产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巴彦淖尔区域内金属矿床中,矿石成分较为复杂,共生、伴生矿产中有益金属成分较多,普遍存在不易采、选矿石难的特点,目前虽然有部分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达到国家产业规定及规范要求,但共生、伴生矿产中有益金属成分综合采、选仍然达不到应选尽选条件,同时因一些采选企业受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利益驱使,为追求利润的制高点,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采易弃难的现象,同时受限于选矿技术低、高水平选矿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有色金属的伴生矿无法被充分回收利用,导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较同行业偏低。

1.2 巴彦淖尔市地区尾矿利用情况

基于巴彦淖尔市区域内金属矿产资源的矿石成分的复杂性,目前矿产行业对于尾矿的处理方法通常采取直排方式,对采选产生的尾矿废渣进行简单回收处理后直接排入尾矿库。而尾矿库则一般是将废弃的河槽或是山涧两头封堵建坝后依山而建,在企业看来这种依山建库方式不仅在经济方面减轻了矿山企业的资金压力,而且在安全生产方面也能将尾矿坝溃坝造成的损害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也可以减轻尾矿废渣、废水对环境的影响,一举数得。

目前,巴彦淖尔地区的尾矿综合利用率较低,属于“低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方式。因巴彦淖尔地区原矿中含硫量高的特点,部分尾矿被二次利用生产为硫精砂,剩余少量的铁矿尾矿被水泥生产企业代替部分粘土质原料生产硅酸盐水泥,大量的尾矿资源仍受限于有益金属元素成分提取技术有限及伴生元素分离困难,矿山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愿将资金投入到尾矿综合利用研发上,同时政府对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政策扶持力度小等多种原因,大量的尾矿资源被企业弃而不用被排入尾矿库。巴彦淖尔市地区尾矿具体利用情况如表1所示。

巴彦淖尔地区尾矿资源储量已有数百万吨,随着市场对金属原料需求量的增加,易选矿日趋减少,对于低品位、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已迫在眉睫,矿山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改和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了对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因此,产出的尾矿相对储量将会越聚越多。因大量使用浮选,导致这些无法处理的尾矿中均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质,随着未被综合利用的尾矿储量的逐年增加,尾矿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潜伏的生产安全问题将日趋严峻。

2 巴彦淖尔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

2.1 加强伴生矿和难选矿、低品位矿的综合利用

政府应强化矿产资源综合勘测和评价,科学测算出重点矿种及其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条件,依靠科技创新,政府引导,促使矿山企业提高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政府应当在矿山前期开发设计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要求矿山企业必须做到对伴生矿的统筹兼顾,通过大企业主导核心产业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促进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促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本实现的零排放,做到无废或少废生产。

2.2 强化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

巴彦淖尔市应提高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努力实现尾矿的无害化和减量化,达到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近年来,随着尾矿回填技术的发展,尾矿回填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开采方法和尾矿处理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矿产企业所采用,这种技术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尾矿排放问题,而且极大的缓解了因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矿山开采对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巴彦淖尔市的尾矿具有存储多、增量大、分布广、成分杂、管理难度大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因此,在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应当及时转变思想,提高危机意识,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技术创新和发展循环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巴彦淖尔市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形成规模,延伸矿产行业的产业链,实现巴彦淖尔市矿产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3 巴彦淖尔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

极大程度的加强伴生矿和低品位矿的开发利用,强化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为巴彦淖尔市转变产业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双赢。

3.1 积极贯彻和确保国家和自治区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具体落实,对利用《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所列的以矿业废弃物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生产企业,在税收方面实行所得税的减免,对生产原料中掺用不少于30%矿业废弃物的建筑材料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于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应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供政府贴息或无息贷款。

3.2 努力完善巴彦淖尔市关于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开采、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建立以县域为单位的尾矿综合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全市范围内矿山企业的动态,环保、安监、科技等职能部门除了加强监管力度外,还应发掘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加强引导,提高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3 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矿产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积极鼓励矿产企业依靠自主科技创新或引进新技术提高矿产领域的经济增长,发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促进巴彦淖尔市矿产行业整体走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参考文献:

[1]2009年巴彦淖尔市矿产行业发展调研报告-百度文库[R]. 巴彦淖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2010.

[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巴彦淖尔:西部有色金属富集区西部资源[R].巴彦淖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2011(2):12-13.

[3]孟跃辉等.我国尾矿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矿山工程,2010,39(5):04-09.

篇3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我国汽车市场目前的规模

20XX年国内汽车销量575、82万辆,同比增长13、54%,轿车销量278、74万辆。表明中国轿车业对中国的汽车业有很大影响,轿车增长率虽有所降低,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仍然算是比较快的。

20XX年1-11月,国内轿车产销351、23万辆和341、17万辆,同比增长41、45%和38、52%。其中轿车销量前十位企业共销售轿车234、4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8、7%,显示出市场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汽车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三个:私人用车、集团用车和出租用车,近年来轿车的销售量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私人用车需求成为轿车需求的主体,这同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新的汽车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20XX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是以中级车为消费主力、高级轿车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型轿车保持温和态势的局面,随着自主品牌的实力逐渐壮大,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特别是在国内厂商蜂拥的经济型轿车领域,由此,市场的洗牌在所难免。

二、中国汽车市场的趋势。

20XX年4月1日,新的消费税调整办法开始实施以及《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的颁布为小排量轿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标准的出台使小排量轿车前景看好。微型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

但国内轿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以及轿车企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将越演越烈,竞争将更加残酷,这就让中国轿车行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导品牌

华普车型多,但是每一个产品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影响力,这个算是华普在研发方面的缺陷。

丰田的CAMRY,奇瑞的QQ,都由产品带动公司的发展。以前QQ占了奇瑞的半壁江山,渐渐的旗云也上来了,至于其他车型也许产量都不高,但是在品牌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经过调查在私有车主方面,虽然上海大众的拥有率从22%下滑至17%,一汽大众则从15%下滑至12%。市场领导者地位正受到其他品牌的威胁,如广州本田(其市场占有率由2%上升至5%)、东风雪铁龙(其市场占有率由2%上升至4%)以及东南汽车、北京现代、丰田。 但是在区域性市场上,旧有的品牌格局几无实质性变化仍然领导着中国汽车品牌。调查显示,上海大众及上海通用在上海的私家车拥有率分别为42%和14%,一汽大众在北京的份额为22%,广州本田雅阁在广州的份额则为14%。所以说领导中国汽车市场的仍是通用和一汽公司。

四、影响汽车市场未来十年的人口变化趋势。

1、中国人口变化分析,我国人数越来越多,人均收入增加也不断生活水平提高,不论对私家车的需要还是客运与货运的汽车业都有一定的推动。

2、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分析:先看市场潜力。中国目前大约平均每120人拥有1辆汽车,而美国是1、3人1辆,西欧是1、6人1辆,日本是2人1辆,全世界平均是8人1辆。中国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仅按静态计算,市场需求即高达1、6亿辆,相当于目前汽车产量的80多倍。

3、再看家庭收入状况。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从国际汽车市场的规律看,一个家庭的两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售价时,这个家庭便要购买轿车。按此标准测算,全国富豪型家庭约300万个,如有二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20以上的轿车150万辆;富裕型家庭约1800万个,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20万元的车360万辆;小康型家庭约1、65亿个,估计其中年收入3万元的家庭不下10%,即1650万个,这部分家庭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万元的轿车330万辆。3个消费层面共可吸纳6-20万元价位的轿车840万辆,相当于全国轿车产量的8、4倍。另外,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4、3亿万元中,如有5%转化为购车消费,即可消化售价在20万元的轿车107万辆,或10万元的轿车215万辆或5万元的轿车353万辆。

五、其他影响因素。

1、现实的汽车消费还受到多方制约,如准购证、停车泊位、附加费用等,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人们对轿车消费的欲望在增强这也就是加快进程的另一推动因素。

2、迟缓进程的不利因素,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汽车消费的新趋向变化。

3、政府为扩大内需,调整了消费政策,被压抑的汽车消费潜力逐步转变为现实购买力。

4、是加入WTO后人们的预期改变了,持币待购的汽车消费能力逐步释放。

5、是中国人从众心理的消费习惯起作用,推动了一些城市的汽车消费热潮。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

据有关统计,20XX年1-3月份,全国轿车生产量为531779辆,比20XX年同产量567119辆下降6.23%,全国轿车销售量为560016辆,比20XX年同期销564114辆下降0.72%。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XX年1-3月份,全国微型轿车生产量为121976辆,比20XX年同期产量87399辆增长39.56%,全国微型轿车销售量为121842辆,比20XX年同期销量87528辆增长39.56%。20XX年1-3月份,国内微型轿车在国内轿车的市场份额达到21.767%,比20XX年同期的市场份额15.52%提高了6.24个百分点。

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的走强,首先得益于政策环境面的根本改善,继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植和鼓励节能经济型轿车发展的法律法规后,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再施重拳:今年两会期间,节约能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4月初,北京市环保局高管在谈到今后北京私人汽车发展方向和规划时,首次明确支持首都小排量微型轿车的发展;其次,3月份国内汽油价格再次上调、4月份中石化汽油批发价格每吨上涨150元、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期货原油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60美元,汽油费用支出的不断增加,促使人们在购车时对汽车的使用成本油耗指标的关心大大提高,节能省油的微型轿车无疑成为首选;另悉,近日财政部发出了《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的征求意见稿,新办法可能把排量在1.0升及以下汽车的消费税税率降至1%或取消,具体调整有望在今年年内完成。制定新的消费税征收办法是为了配合国家对小排量汽车鼓励消费和对豪华车一类奢侈消费品加收消费税的产业政策,以达到鼓励购买小排量车,改善车市消费结构的目的。

20XX年是我国汽车业变革的一年、成长的一年。奇瑞出口美国、陆风出口欧洲多家本土汽车制造商不断攻克着国际市场。20XX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累计570.77万辆和575.82辆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其中,乘用车产销393.07万辆和39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3%和21.4%;商用车产177.7万辆和178.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6%和0.75%。20XX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6.2万辆和62.09万辆,比11月增长6.82%和12.91%,同比分别增长39.20%和27.44%。其中,我国乘用车在20XX年12月产销分别达到40.79万辆和45.58万辆,比11月增长9.94%和15.79%,同比增长58.66%和38.33%;商用车产销15.42万辆和16.51万辆,产量比11月下降0.62%,销量比11月增长5.65%,同比分别增长5.09%和4.68%。

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多种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汽车行业经济运行速度继续趋缓。由于汽车行业与整个和国民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同时受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从长期看,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在资本市场发展日益规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增长是值得期待的。

20XX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并预计20XX年中国汽车业设备利用率将由20XX年的76%降至73%,汽车售价会下跌6%,产品利润率下降4%,20XX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这一切的预测数据也意味着今年汽车价格战将不可避免,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本报告共分十六章,首先介绍了汽车行业的相关概念,接着对国际汽车市场、我国汽车行业和我国汽车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客车市场、轿车市场、重型车市场的概况。随后,报告对我国汽车行业产销和汽车进出口状况做了分析,并对汽车行业的重要企业、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行业的相关行业做了重点介绍,最后对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汽车行业的投资进行了分析,还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汽车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汽车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 首都乌兰巴托市 . 连接中俄的铁路贯穿乌兰巴托,北至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 。 目前乌兰巴托的重卡市场基本以前苏联的遗留车型嘎斯、卡玛斯为主,车型老化,承载力低下。究其原因,第一是当地没有重卡生产基地,主要以进口车为主;第二,由于与俄罗斯相邻,在众多国际援助以及进口车过程中,在俄罗斯市场已被淘汰的车型成为蒙古的主力车型;第三,受当地经济能力所限,没有实力购买高端卡车。蒙古国的重卡需求市场的特点和中国的资源储备区一样,需要承载力强、性价比高的产品。这给中国的重卡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

蒙古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 新组阁的政府面临的严重的政治考验。矿产业是蒙古国的支柱产业,所以大力提倡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中资优惠政策实施是蒙古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和矿产品价格的回升,蒙古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蒙古国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诸多国家的投资商来蒙古国投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矿产资源的开发。蒙古国交通非常不发达,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 铁 路总长1810公里,公路总长约49250公里,机场46座。 国土上只有中国二连浩特途径首都乌兰巴托市至北面俄罗斯恰可图市的南北贯穿的一条铁路线。铁路运力非常紧张。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采建设力度日益增长,现有的铁路运输远远满足不了物资流通,以及各行业的需求。所以给商用车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众多的投资商来蒙古国投资发展。如北方奔驰,中国重汽、陕汽,北汽福田等国内的汽车制造商,还有好多汽车经销商都在蒙古国投资发展。

篇4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因素分析 浅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研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调研报告 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引进FDI的因素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钦州市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对策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休闲体育旅游的SWTO分析与发展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力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地缘经济视角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中心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史学经纬,2007年3月.

[3]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第1 、2 页,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4]庄越,万君康,区域资源整合机制研究,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三期.

[5]安树伟,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三十年,学术界(双月刊),总第132期, 2008. 5

[6]李孟刚, 蒋志敏,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中国流通经济2009 年第4 期

篇5

一、听取和审议“一署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一)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办理20**年地区人大工委审议行署各项工作报告中所提的意见、建议情况的报告。工作报告拟安排在3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二)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价格监管工作的报告。重点是价格法的执行情况及政府监管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6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三)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治安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重点是爆炸物品管理使用及农牧区摩托车管理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6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四)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的工作报告。重点是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劳动监察,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法进行检查,查处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9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五)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牧民定居进展情况的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12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四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六)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的工作报告。重点是饭店、餐馆和市场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监管,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报告拟安排在12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四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七)听取和审议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分院20**年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3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八)听取和审议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分院关于法官、检察官队伍建设,促进公正司法情况的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9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为更好地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拟组织以下专题调研。

(一)对政府执行《价格法》及价格监管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提请6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二)组织对地区牧民定居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重点调研近年来土地开发、使用的情况。调研报告提请12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四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二、审查和批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地区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地区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20**年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点报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重要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报告拟安排在3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二)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20**年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年地区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20**年地区财政预算。报告拟安排在3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三)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地区20**年地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报告拟安排在6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四)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1-8月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报告拟安排在9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五)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1-8月地区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拟安排在9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六)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20**年地区财政决算的报告,批准20**年地区财政决算。报告拟安排在6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

地区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地区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要按照监督法第三章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起草,重点报告下列内容:1、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3、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4、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5、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6、地区人大工委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7、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三、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

20**年主要在五个方面组织执法检查。

(一)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重点检查《劳动合同法》自今年1月1日实施以来,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执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提请9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

(二)跟踪检查20**年地区人大工委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所提出的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重点是检查福海境内非法采金、滥采乱挖等现象进行专项治理的情况。跟踪检查整改情况的报告提请9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

(三)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情况。重点检查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实施以来,爆炸物品管理使用和农牧区摩托车管理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提请6月中旬召开的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

篇6

一、察哈尔右翼后旗立足地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体现

(一)转变资源观念,明确发展特色经济思路

1.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培育“七大经济园区”,壮大“五大产业”

首先,培育“七大经济园区”。察右后旗依托以石灰石等为主的矿产资源,以牛羊肉、马铃薯等为主的农牧资源,以辉腾锡勒风能为主的风能资源,以铁路、公路交通和地理区位优势,打造成了乌兰察布市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工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煤炭及农畜产品物流基地、自治区重要的建材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杭宁达莱工业园、蒙维新材料产业园、锡勒风电园、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贲红煤炭物流综合服务园、白音察干汽车运输综合服务园七个产业园区。

其次,壮大“五大产业”。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两线四镇”(旗内公路和铁路沿线以及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和贲红镇)为载体,培育壮大化工、建材、电力、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五个产业。

2.加快产业发展转型步伐,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察右后旗抓住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有利契机,依托地区资源和交通、地理区位优势,着力拉长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按照“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思路,横向抓园区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规模,纵向抓产业链条延伸、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着力提升资源集聚集约经营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以地方矿产资源、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发展园区特色经济

察右后旗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以地方矿产资源优势、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以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开发利用,以优势企业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强力推进新型产业化经济发展,并根据产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各个功能区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使察右后旗经济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立足地理气候资源,实现特色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察右后旗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地理气候条件,结合突出地方农牧业特色优势,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不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走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推进地方农牧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努力把察右后旗建设成华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实现农牧区经济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就要通过推行集中集约发展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把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攻方向。土地是农牧业之本,能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发展农牧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察右后旗旗委根据当前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土地闲置情况突出的情况,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结合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现代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重点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大户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辐射带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

2.突出产品品质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品牌

培育出诸如:“红格尔”牌、“富奇”牌脱毒马铃薯和“草原西冷”牌牛羊肉等一些产业化品牌农畜产品。

3.农牧经济突出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坚持产业化兴农、兴牧,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设施农牧业建设,着力农牧业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科学种养之路。

4.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着力科技兴农、兴牧战略

察右后旗旗委政府以产业化、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畜牧业,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着力科技兴农、兴牧,采取园区实验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现代农牧业。

(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打造经济软环境

察右后旗坚持经济产业化与城镇化功能协调发展原则,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旗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进“三化”进程,完善城镇功能,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着力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突出发展中心城镇(白音察干镇),并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把草原文化融入城镇建设。察右后旗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底蕴,以建筑景观、街区雕塑、城镇亮化美化绿化为载体,按照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型城镇总体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策部署,把经营城镇生活休闲环境资源现代城镇发展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注重特色文化城镇创新发展。

本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重点考察察右后旗在树立大资源意识,充分挖潜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形成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由此,根据调研实地考察和理论思考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资源观念,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但随着产业园规模和产能扩大,园区污染治理和废料利用处理功能完善被提上日程,产业园区废料循环利用战略将是察右后旗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着力点。

(二)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察右后旗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察右后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形成其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的自然条件。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农牧经济的根本出路,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品牌经济。提升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打好绿色牌、特色牌,这样,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才能有持续有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气候地理资源和土壤条件,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业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察右后旗转变农牧经济发展方式和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的战略选择之一。

(三)完善产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培育发展软环境资源

现代经济发展力具有社会化的性质,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服务环境基础,地方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与地方的城镇化发展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作用的机理。察右后旗拥有杭宁达莱工业园等7个产业园,但园区所在地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存在不平衡,有些园区城镇基础设施与其产业规划发展比较,存在严重滞后现象。突出表现在与白音察干镇相距较远的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所在地的红格尔图镇和土牧尔台镇。

(四)加强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

首先,察右后旗应该依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文化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力度,将察哈尔文化融入于企业文化、城镇文明、旅游开发经营、城镇建设和民间工艺等行业。充分发挥察哈尔文化资源特色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品牌优势。其次,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察右后旗潜在旅游资源丰富,培育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察右后旗应该借鉴一些旅游文化培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做法,依托其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潜在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重点突出察右后旗区域民族文化和火山草原自然风光特色。

(五)立足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篇7

关注我们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将改变无数村庄的命运;

弘扬我们的精神,是因为我们的精神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力量;

彰显我们的道义,是因为我们的道义唤起了许多人对土地的关怀;

聚焦我们的形象,是因为我们的形象注定要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

转自某村官微博

为了让坡头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现发出“村官在行动”的活动倡议。

一、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坡头区的所有有志于服务农村、有志于在基层建功立业、有志于为农家老家做贡献的村官

二、活动的工作对象:坡头区村民(包含外出务工人员),村干部,乡镇、区、市政府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相关人员。

三、活动的形式:3到5人为一组参与访谈、座谈、查阅资料等。

四、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社会调查:了解农村现状,输出调研报告,供决策和下一步行动使用!

这部分是做好农村社会调查,形成书面资料(电子版),编辑整理成册。这样有助于村官们更好的了解国情,体察社情民意,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增长自己的才干。

做农村社会调查的主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考察和调查。(主题不分先后排名)。欢迎大家对此提出宝贵的意见,“众人拾柴火焰高”。

主题参考如下(经济、政治、民生、乡村治理):

1、特色乡风民俗风景风光(供发展当地经济参考使用)

2、本村的自然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包括滩涂)

各类型土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情况,重点是农用地。

土地一何种方式发包?如果是家庭承包,每户分到多大的地?如果是招标、拍卖的方式,收取多少地租?租约期限是多长? ( ) 土地流转渠道是否畅通?失地和逐渐失地的村民目前生活得怎么样,对将来有什么生活打算?

耕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面积多大?分布状况如何(成片分布)?种植(养殖)何种作物?一年几次收成?投入(种苗费、农药费、肥料费、饲料费、灌溉费等)与产出如何?灌溉设施如何?

(2)水资源

河流、溪流等的流量、水质。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

(3)矿产资源

矿石的种类、储量、品质和开发程度。

3、本村村民的政治选举是如何进行的?村民对选举有什么想法?

4、本镇乡村结构治理情况如何?(基层政权建设)村民对村乡镇干部有什么希望?

5、道路交通

(1)道路交通的情况如何?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善?

(2)道路两边的卫生情况如何?村里道路硬化情况怎么样?

(3)道路维护情况怎么样?

(4)村民对道路交通方面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6、计划生育

(1)本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按时查环查孕,生育子女是否符合政策,是否依法落实避孕措施等。

(2)孕妇、产妇和哺乳期妈妈的身心保健情况

(3)年轻一代的生育观

7、农民的收入问题

农民的收入的来源有哪些?

国家对农民种植养殖方面的补贴或者优惠政策,农民享受到了吗?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那些影响?

目前物价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有哪些?

农民对如何增加收入有些什么想法?

8、妇女的权利

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人身、财产、劳动、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比如,调查了解本村适龄女孩的受教育权

本村适龄女孩完成9年义务教育情况如何?有多少个?百分比是多少?继续接受高中教育或者中专教育有多少人?正在接受和已经完成大学教育的有多少人?她们的家庭情况如何?有无存在经济问题,需要什么帮助?接受高等教育对其家庭和本人有什么影响?

只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女孩之后出了哪里?出外打工的情况怎么样?对生活有什么想法?

9、贫困村的现状、成因及脱贫对策有哪些?

10、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如何?村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11、农村幼儿园的建设现状如何?农民对幼儿教育有什么想法(期待)?

12、老人的养老问题情况如何?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不足?

13、经济结构状况

(1)劳动力结构,如男女劳动力人口比例,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

(2)产业结构,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人企业、合资企业、个体商户等的比例,辖区内都有哪些企业,这些企业给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3)收入结构,如农村每户人均收入、收入来源,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的收入情况对比。

14、农村医疗卫生情况如何?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民影响怎么样?有哪些不足?

15、农村义务制教育情况如何?农村任教的老师生活工作情况如何?对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有什么困难和建议?

16、农业产业结构情况如何?合理

篇8

关键词: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根河市

据统计,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东北地区35个,占29.7%,林业资源型城市18座,占51.4%。根河市是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地处大兴安岭腹地,是联系大兴安岭南北与东西的枢纽城市。根河市是一座因林而建、因林而兴的典型纯国有林区城市,森林覆盖率为87.2%,林业人口12万人,占总人口的72.8%。但该市接续产业发展乏力,资源型城市积累的问题在这里比较集中,失业、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等问题比较严重,加之生态环境的约束,城市的发展步履维艰。根河市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集中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及作为国家“限制开发区”的众多矛盾,问题十分典型。研究根河城市转型问题,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根河市城市发展现状

根河市是纯国有林区,是典型的资源城市。市内驻有大兴安岭森林集团所属的五大森工公司和板业集团,森工企业历史欠账多、负担重,下岗分流人员比重大,社会保障体系脆弱。1998年国家对大兴安岭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根河市木材采伐量大幅削减,木材采伐量由1998年的184.3万立方米削减为2007年的86.7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直接导致大批林业工人下岗或转岗,给林区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林区就业也趋于停滞状态,大量人员失业。2007年,全市享受低保人口2.17万人(占总人口的13.2%)。其中,林业人口占60%,这还不包括已买断工龄超过五年而应享受低保的5000多林业工人。据呼伦贝尔市市政协调研组2006年的调研报告,林区百户职工家庭中,温饱线以上的有39户,达不到温饱线的有61户。

(一)主导产业“断裂”,经济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根河市一直把主要力量用在林木资源的开发上,其它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河市现有的主要产业为矿产开发、旅游业、特色种植、养殖业,但由于基础设施比较差,配套能力不强,主体功能区政策及环境治理水平与资金的缺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弱等一系列因素,使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经过50多年的采伐,森林资源蓄积量大幅度减少。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建立在原木采伐基础上的经济体系面临着资源供给的严重制约。五个森工公司产值平均下降7.06%,以林业经济为主体的地方经济增速下滑,1998~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7%,远低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资源依赖型经济的衰退,对根河市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低

根河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身积累能力差,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能力低下。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严重依赖资源开采,经济结构单一,特别是实施“天保工程”后,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积累能力差,致使政府无力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不断加大,2007年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而财政支出达4亿元以上,更无力达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财政兜底的要求。给、排水设施建设落后,大多数居民不能安全饮水。根河市区给水工程现有供水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用水户数为3300户,用水人口为2.85万人,用水普及率为36%。市区排水设施趋于空白,没有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势必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三)体制性矛盾突出

根河市因林设市,是典型的“林业挺进——以场定居——地方政府跟进”的模式,形成林(林业)地(地方政府)两套系统并存的状况,地区资源难以整合。一方面,林场归部门所有,各城镇处于地方政府与林业管理部门两层皮的状态,形成地方政府与林业企业分割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林业企业内部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现象十分突出,巨大的社会负担使企业难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和发展。国有林区的体制是一大难题,林权是矛盾的焦点。林业企业不仅拥有城市绝大多数的人口,而且拥有绝大部分的林地空间。这样,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林权,也就没有土地使用权,也没有林地之下矿物资源的探矿采矿权,地方政府可以使用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地方经济发展是无米之炊,因此十分乏力。另一方面,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极其沉重。

二、根河市城市转型的基础和困境

(一)城市转型的基础

根河市产业资源丰富,替代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处于得耳布尔与大兴安岭两大成矿带交错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二是根河市大陆性寒温带湿润气候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特点,独具特色的冷资源使特色种植、养殖业资源丰富,在发展狐、貂、獭兔、驯鹿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和以野生浆果蓝莓、卜留克、食用菌、山野菜、中草药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方面具有较强的潜力,并且根河市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根河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貂、狐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金河镇、阿龙山镇)和以食用菌栽培为主的特色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好里堡镇、满归镇)。三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汗玛自然保护区、奥科里堆山、根河断桥碧波山风景区、鹿鸣山风景区、伊克萨玛风光、第二北极村满归、潮查原始森林景观区等诸多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风情、森工文化等构成了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近几年,根河市旅游业发展较好,根河市已成为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的核心地带。四是木材精深加工潜力仍较大。尽管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根河市木材采伐量锐减,但至今仍保持了86.7万立方米的采伐量,全市森林覆盖率为87.2%,活立木蓄积量15272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林木922立方米,未来可利用林业资源的稀有性、独特性等比较优势,发展木材的深加工、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二)城市转型困境

根河市城市转型面临以下困境:一是根河市本身没有能力支付转型的社会成本。城市转型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岗位创造成本、隐性失业显性化成本、社会救济成本、人力资本投入及制度节约成本。而根河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身积累能力差,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地方财政非常困难,根河市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而财政支出要达4亿元以上。财政收入中,剔除用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支出,能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投入很少,根河市自身脆弱的经济供给能力无法满足城市转型社会成本的需求。二是地理条件上的比较劣势。根河市处于边缘区位,与内蒙古经济中心城市距离较远,而且也不在东北区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内,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同时,也难以接受发达地区流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属于市场的边缘地区。交通条件较差、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推动力量不足,给资源型城市转型造成一定困难。三是体制难以逾越。由于根河市与多数资源型城市相似,企业体制仍然是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企业机构臃肿,冗员负担沉重,与地方政府常常发生矛盾,发展无序,无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

三、根河市实现城市转型的战略

根河市的城市转型要遵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借鉴生态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同时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在制度创新、重点产业选择、空间管制模式、生态移民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制定城市转型战略:

(一)制度创新战略

根河市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集中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及作为国家“限制开发区域”的众多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长期的,所以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可在根河市进行下列制度建设的试点:第一,进行国有林区的林权试点改革,培育林权市场,完成对国有林业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发挥政府的职能,最终在体制上实现转轨,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从粗放到科学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第二,建立针对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制定进入林权市场的门槛,通过征收资源税、生态恢复准备金等制度使企业切实承担起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第三,探索建立地区之间的“生态交易”制度,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向生态功能区投资,换取本地“生态(或土地)份额”,同时实现对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服务”提供补偿。

(二)培育接续产业战略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做支撑,经济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要解决根河市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以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强化绿色接续产业开发,提高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加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开发力度,为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提供保障。在接续产业选择上要秉持生态经济的理念,坚持生态、环境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技术手段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并使当地居民在产业开发中得到实惠。依据根河市的现状,重点培育旅游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林产加工等接续产业,发展木材深加工、细加工,提升木材加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以开发和转化当地丰富生态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型产业体系,加快根河市经济转型的步伐。

(三)借助外力战略

落实国家提出的“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根本条件之一。在自身积极努力的同时,争取国家、省给予的财政转移支付。积极争取生态补偿和生态援助等外部推动。依托根河市的实际情况,以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补偿、生态经济援助、限制开发区域等名义,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并在宣传方式上进行创新,吸引域外资本支持根河市的经济转型和生态经济开发建设。

篇9

1、发展数据

2013年,个体工商户新增2656户,从业人员新增6481人,注册资金新增398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36%、546%。全县实有个体工商户14702户,从业人员33218人,注册资金993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6%、6.3%、55.5%。私营企业新增322家,从业人员新增3495人,注册资金新增890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8%、147%、391%。全县实有私营企业1175家,从业人员14864人,注册资金22236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9%、61%。

2、行业构成

至2013年底,我县个体工商户涉及除金融、房地产、水利环境以外的17大行业,分布较多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9905户占总数的67.4%,制造业1345户占总数的9.2%,农、林、牧、渔业1176户占总数的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29户占总数的7%,住宿和餐饮业685户占总数的4.7%。私营企业分布在除教育以外的行业,颁布较多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369家占总量的31.4%,批发和零售业216家占总量的18.4%,农、林、牧、渔业214家占总量的18.2%,租赁和商务业54家占总量的4.6%,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各48家分别占总量的4%。

3、企业规模

我县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就工业企业而言,2013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全县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41家,这些企业年主营业收入都在3亿元以下,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只有5家,没有年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4.5亿元,利税约2亿元。

4、经济效益

由于农副产品价格稳步增长,农、林、牧、渔行业效益较好。随着农村土坯房改造,水利、交通、电力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与建筑业相关的行业经济效益增长。国家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及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扩大了消费,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效益不断提高。但受劳动力成本和工业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特别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效益较差,个别企业生存困难。

5、地区分布

民营企业经营场所分布在县城及乡镇、村所在地,且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所在地及公路沿线,这些地方交通便利,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优势,民营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工业园区。

6、支柱产业

我县民营企业现初步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矿产品采选业、食品制造和加工业、轻纺服装业、电子电器制造业。

7、拳头产品

“黄鸡”获全国驰名商标,小布岩茶叶、韶琳茶叶、加祥牌香获得省著名商标,天和香获得市知名商标。我县民营企业产品产量较多的有:大米、服装、玩具、旅游箱包、水泥、矿产品、罐头等。

8、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总量小。我县个体工商户数占全市总量8.9%,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市总量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民营企业纳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小,纳税大户少。

(2)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高学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少,获得高工、工程师等职称的人数少;大部分是家族式粗放管理,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参加管理培训少,企业管理凭经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难推广。

(3)产业层次低,产业配套不完善。产品科技含量低,深加工项目少,附加值低,高科技企业和品牌产品少,科技和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产业配套不完善。

(4)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有效抵押物少,信誉度低。金融机构放贷门槛高、时间长,适应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少。许多民营企业融资采用民间借贷,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5)民营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多,工艺相似,产品雷同,原材料和市场相同,行业整合度低,造成内耗严重。

(6)服务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急需的人员培训、融资、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民营企业发展相关调研报告

见附件

三、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的变化

我县民营企业存在用工难问题,而本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员多。因为年青人都喜欢到外面开拓视野,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中年人家庭负担重,老年人技术水平低。随着民营企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所需的普通粗工劳动力减少,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员工需求量大,劳动力结构较难适应企业需求。近年来,我县新上了一批工业大项目,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增强,通过各种培训,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能适应企业需求,在本地企业就业。

四、民营企业行业结构调整设想、新兴产业发展设想、民营企业在本市的发展前景

1、行业结构调整设想

民营企业行业结构调整要以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矿产品采选业、轻纺服装业、电子电器制造业为主线。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企业主要是资源整合,形成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争创品牌产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矿产品采选业主要是完善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轻纺服装业要尽力将贴牌生产转变为自主研发,争创自主品牌,将效益最差的来料加工生产转变为高端的研发生产,积极争取自营出口权,达到效益最大化。电子电器业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请专利,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新兴产业设想

利用我县萤石、硫铁矿、锂灰石等资源,抓住我县建设锂电产业基地机遇,积极开发氟化工新产品,壮大工业总量。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农业,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代服务业,扩大民营企业规模。

3、民营企业在本市的发展前景

我县民营企业发展在本市有以下优势:一是工业园区有土地,随着一园两区的建设,工业园区规模扩大,可容纳一批工业大项目。二是人口多,劳动用工有比较优势。三是地域大,耕地面积大,山地面积广。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的农副产品丰富。四是有铀、硫铁矿、萤石、锂灰石等矿产资源,为发展矿产品深加工项目奠定了基础。五是近年来新上了一批工业大项目,门业、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将快速发展,为民营企业追赶跨越发展提供了保证。

五、工业小区分布及发展状况

民营工业小区主要以县工业园、长胜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园、黄陂镇创业基地为主,县工业园尚在扩建,长胜、黄陂创业园区还在建设完善。

六、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营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城市的发展必须以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前提,民营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扩大了城市人口总量,加快了城镇化步伐,民营企业纳税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资金,民营企业从事的“拾、漏、补、缺”项目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

七、部门“十二五”规划和远期发展设想

1、“十二五”规划

2015年前,我县个体工商户年新增1500户以上,私营企业年新增200家以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从业人员年增长3%以上,至2015年,力争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2万户以上,私营企业达到18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以上。民营企业总量增长,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纳税比重不断提高。

2、远期发展设想

至2030年,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形成矿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制造、轻纺服装、电子电器、门业、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7大支柱产业。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八、对本次规划的要求和建议

1、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

小微企业面广量大,为了优化小微企业成长环境,提供集中“孵化”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建议在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

2、规划建设制香文化产业园

我县制香产业有悠久的历史,较好的基础和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为了壮大制香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建议规划建设集制香、品香、香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制香文化产业园。

篇10

一、 经济运行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年任务*亿元的*%,占全市gdp的*%,比全年任务*%提高了*个百分点,同比增长*%,比计划增长速度12%提高了*个百分点。预计上缴税金*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64亿元,是全年任务*亿元的*倍。非公有制经济总数发展到7.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7.3万户,从业人员26.5万人,累计注册资金85.41亿元,当年新增私营企业21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864户,新增从业人员4897人,新增注册资金13.16亿元。

发展特点1、运行质量显着提高。通过采取增产提效措施,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质量提高,增速较快,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企业上交税金*亿元,同比增长45%;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3.5%。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高新技术应用,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特别在生物医药和材料技术等技术密集型领域表现突出,全市已有各类科技型企业100多户。部分企业推行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改进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品种、档次、功能、包装等方面均有较快提高。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三产内部结构调整效果显着,一、二、三产比重达到16.11∶42.82∶41.07,优于全市整体水平。第一产业突出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兼营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第二产业围绕发展主导产业,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矿产建材、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等传统行业质量提升,旅游、房地产、物流、信息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发展很快。各县区涌现出的一大批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进一步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3、规模企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47.94亿元,同比增长37.76%,实现营业收入40.04亿元,同比增长22.3%,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0.87%,占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总量的20.26%。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78%。

4、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全市建成投产重点建设项目52个,其中投资规模在500—1000万元项目17个,投资规模 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按建设性质划分,新建项目33个,技改项目10个,续建项目9个。建设项目总投资40.16亿元,本年度完成投资17.46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新增营业收入*亿元,新增税金3.24亿元,新增利润5.36亿元。

5、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非公有制出口企业通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出口产品数量和品种,出口创汇突破亿元大关,预计全年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亿元,占全市出***货值的80%,同比增长39.07%。我市产品出口市场区域不断扩大,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由以往的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已延伸到美国、俄罗斯、荷兰、西班牙等欧美国家。

二、工作措施

(一)大力营造经济发展环境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我们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召开为契机,加大了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宣传力度。市、县区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并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宣传报道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重点产业、行业动态和创业典型。与市电视台合作,深入7县区和重点企业调研采访,历时3个月,完成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专题片制作,着力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分八期在电视台连续播出。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提升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强化认识,转变观念的目的,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2、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扶持政策。近年来,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为全面贯彻各项政策措施,我们积极协调,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扶持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简化办事程序等方面,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年初召开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贯彻落实我省新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3、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了创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建一流业绩创优争先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呈现出团结向上、努力工作新局面。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和企业,组织开展了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情况的调查、中小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情况的调查、全市轻工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开展全民创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加快农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情况的调查、规模以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等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0余篇。认真落实包抓责任制,着力包抓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帮助解决投融资、证照办理、纠纷调处、土地使用、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已排查矛盾、解决问题50多件次,有20个重点项目按计划进度建设。县区局领导通过入驻企业现场办公,与相关部门协调等方式,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困难和问题,市、县区局联手包抓的70多户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包抓效果明显。

(二)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1、精心组织招商引资。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放在现代中药、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项目上。围绕西洽会和各种项目推介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市投资兴业。“西洽会”上共签约重点招商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合同引资*亿元。通过参会招商、叩门招商、网络招商,吸收外地客商来我市投资办企业。全年签约招商项目74个,计划总投资99.15亿元,其中,合同引资*亿元,已到位资金*亿元。

2、努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借市县区政府银企合作推介会平台,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络,向金融部门推荐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60多户重点企业得到了银行支持。同时,引导企业规范管理,扩大生产,争取的企业按照商业银行的条件达标入围,我们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管理水平好、诚信意识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及企业,多方面争取金融部门支持。

3、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引导企业加强资本积累及通过入股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投入等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按照各级政府对企业的资金扶持主要放在优质项目的扶持方向和各类扶持资金的政策规定,认真做好财政扶持项目考察、论证、编制、审定工作。我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组织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个,申请资金*万元。申报省财政扶持乡镇企业项目*个,省财政已下达我市该*个项目无偿资金*万元。

(三)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1、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编刊《工作交流》简报,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审阅,汇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全年编刊简报13期27篇。发挥互联网作用,扩容了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信息网站,并与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维护更新了市局网站,全年编刊各类信息120多条。开展了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

2、培训服务体系建设。继柞水县建成商洛首家“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暨远程创业培训基地”后,经过多方协调,努力争取县区政府和省局扶持,先后又建成了****等4个县区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共举办职工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培训班35期,培训各类人员**多人次。市局、*县、*县中小企业培训中心正在积极申报筹建,以实现我市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县区级全方位覆盖。与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合作,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经过精心组织,举办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商洛班,培训管理人员*人,培训效果明显。

(四)加强发展的指导和规划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围绕突破发展的目标,以扩张总量、提高质量为重点,做大做强矿产业,提升建筑建材业实力,大力发展医药化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矿产业通过矿产资源整合,走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建材业、医药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标准生产、规模扩张,走多层次发展的路子,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重点调度规模企业,开展经济形式分析。通过对主要行业、重点企业、主要产品的季度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及时发现运行中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增强了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3、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企业群集发展。为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实现工业经济的科学合理布局和突破发展,在对全市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制定《**市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xx-xx)。各县区积极规划和筹建一批新的县级中小企业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生态科技园完成详细规划,**午峪工业园区、*县中村钒业小区和钒镁现代材料产业园区完成总体规划,柞水桃园盘龙小区和洛南陶岭中小企业创业园项目已启动建设。园区建设从完善设施,强化服务入手,吸引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进驻园区。共投入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多万元,工业园区增加值同比增长20.85%,总量接近全市非公经济的一半,**县盘龙生态产业园内3户龙头企业,带动了3户配套性企业较快发展,**工业区2户龙头企业带动了7户配套性企业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群集效应更加凸现。

(五)积极引导企业提高整体素质

1、实施科教兴企战略,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强化培训,重点培训厂长经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全员职工培训1.9万人次,其中培训厂长经理860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591人。鼓励创新,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广新技术21项,开发新产品21项。争创名牌,在现有品牌基础上,支持企业打造一批**名牌、全国名牌产品。科企对接,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合作,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6个,创建科技先导企业9个。

2、促进企业节能排减,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措施,引导企业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在落实扶持政策、先进评选等工作中,非常重视企业节能排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情况。**南等县的非公有制资本,积极投资建设小水电站,开发利用水力资源。**秦东水泥厂通过技改,建起脉冲袋式除尘器,在生料中添加节能减排增加剂效果良好。**县**化工公司投资700万元建成年产100吨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线,现已投入试产。

3、加强安全培训,确保安全生产。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市局与各县区局、县区局与重点企业,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特别是矿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排查,查隐患,堵漏洞,确保安全生产。采取多途径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投入。全系统共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44次,发放传单16.8万多份,悬挂横幅618条,出动宣传车120辆,制作展版237块,签订安全责任书539份,安全生产培训人员1.14万人,配合安监、国土、公安等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多45次,确保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