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和软件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技术和软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算机软件技术不仅在学校教学、工程项目、数据通信、企事业单位、工作生活娱乐中应用广泛,更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应用的核心,计算机软件产业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的革新和社会改革,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在早期的计算机中,软件和硬件并没有严格的被划分出来,致使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计算机的唯一功能就是要完成大规模的简单运算,其本身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控制技术,这时的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替代人力进行庞大运算的工具而被加以使用的,对硬件进行其他形式的操控提到的就非常的有限了,与之相适应,对软件的需求也相对较少了,这时的计算机技术大多只是硬件技术。人们能够高效率地完成那些极其繁琐工作,需要方便易用的软件。同时,人们对于软件的各种需求也开始日益增长,这一现状也就引发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要求的软件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当使用了新的软件之后,用户经济效益的提高,用户经济的提高又进一步带动了软件行业的收益。因此,软件开始频繁升级,从而也促进了硬件的快速发展。
现今社会人类生活几乎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更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备方面,并且计算机早已不仅仅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来使用,而是作为人脑智力的扩充和延伸,在数据通信、经济、管理、工程、医疗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软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增长,软件产业逐渐本文由LWlM.COm收集整理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更加普及,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对其性能和功能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计算机与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软件的种类繁多,对于从事不同工作的人都会找到适用于他的不同的软件。下文将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领域做简要介绍。
(1)计算机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校,教师们要想做出一个个优秀的教学软件,就会用到计算机软件中常用的办公OFFICE软件,若有专业需求的老师还会用到专用的计算机软件,例如工程制图课程中,老师一般都会用到最基本的CAD制图软件,数学 上老师也会用到较常用的MATLAB,Lingo等数学软件,多媒体音乐软件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成功应用到了数字音乐中。计算机软件运用到教学中有很多方面的优势:
1)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继而培养了他们的兴趣。随之,教师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变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们学习,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加信息量,学生们在单位时间里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利用软件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计算机软件在项目工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普遍,软件技术也有极大的进步,已经广泛应用到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比如项目工程管理,工程制图,工程造价等等,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大量软件。
1)计算机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制图软件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初步使用,PC机的广泛使用,工程制图软件的飞速发展。目前计算机工程制图软件非常多,比较常用的是AutoCAD,Solidedge,前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二维绘图软件工具,后者具有强大的三维构建及修改功能。
2)计算机在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按照功能分为两个档次,高档次的如P3等功能强大,但价格较高,低档次的TimeLine只能提供项目中某一些方面的解决能力。
3)计算机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随着IT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及信息技术的完善,计算机逐渐运用到了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中,借助预算软件及网络平台来完成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在工程领域中的发展给许多行业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有应用更加广泛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提高软件行业的竞争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工程项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计算机软件在移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网络发展的覆盖程度逐渐加深。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是指主机可以在网内随意移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这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是方便携带的,如笔记本电脑,PDA等,而且配有无线通信设备,用户可以在室内室外任何无线网络可以覆盖到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国家之间随意发送或接收各种各样不同的数据信息。计算机通信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功能,资源共享功能,分布处理功能及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功能,正慢慢成为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电子邮件、移动多媒体应用、服务业、无线电子商务行业和移动Internet的应用,它是实现个人通信的重要途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4)计算机软件在移动数据中的应用
随着移动通讯数据业务的发展,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应运而生,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和第二代如GSM移动通讯,第二点五代,继而移动开发商开始对第三代3G通信技术深入研究,3G移动通信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3G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不仅提高了通信质量,也实现了视频通话。4G通信技术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为了充分利用4G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先进服务,人们还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4G终端才能实现,而不少通信营运商正是看到了未来通信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们已经开始把眼光瞄准到生产4G通信终端产品上,例如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4G可以在不同接入技术之间进行全球性的互通和漫游,能够支持多媒体互动业务,相互交错的功能性更强,4G移动通信技术将逐渐满足未来市场上年轻一带的多样化需求。有了这些4G通信终端后,人们手机用户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漫游了,随时随地的享受高质量的通信了。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软件技术 行业需求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095-02
经济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推动有密切关系,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国家大力支持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推广,各高校顺应时代需求,广泛开设相关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需要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大力支持,我国各大高校虽然开设计算机软件专业,并有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步入社会,但是许多企业计算机软件相关岗位依然缺乏相关人才,主要是因为企业所需人才与高校专业培养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1]。该文通过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着重探讨人才培养策略,以尽快解决这种矛盾。
1 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较为缓慢,时间较长,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计算机软件行业也在迅猛发展[2]。各高职高专院校顺应求职需要,广泛开设相关专业,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从源头出发,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虽然整体趋势稳步快速发展,但是日益增长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行业需求现状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一方面是大量待业求职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另一方面是寻求高素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人才的企业单位,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及时调整教学培养思路,按照该行业相关需求进行相关专业培养,以早日缓解这种现状,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发展步伐。
2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专业课程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目前国内各大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多延续常规教学模式,单纯追求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而忽视实际实用技能培训,不仅如此,教材内容陈旧,与新时期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行业需求严重脱节,未能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学生理论学习相对滞后[3]。在教学方法中,虽然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很多院校普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但是教师对于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目前所进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法与就业企业所需人才要求逐渐相背离,教材内容未能根据行业需求做及时调整,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面临毕业之后就业困难的现状。
第二,缺乏优质教师队伍,现有师资综合素质差。现任高职高专院校软件专业教师的多为未经过专业培训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这些教师年龄较大,对于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强,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另一部分任教老师则为大学毕业直接参与到教师队伍中的毕业生,自身缺乏相应软件行业从业经验,缺乏同行业之间生产现状认识,对该行业所需新技术了解程度低,专业技术更新速度相对较慢。
第三,学校缺乏软件教学设备,实训条件落后。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专门计算机实训机房,但是有限的教学设备与大量生源之间致使学生上网、上机时间、实训锻炼机会明显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有限的资金补给无法满足学生接触行业最新设备,软件教学质量落后,学校现有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3 与行业需求现状相符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师资质量。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普遍存在课程教材落后、更新不及时等情况。教学课程安排欠缺合理性,与当今最新技术及软件设施明显脱节[4]。为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最新技术,与最新技术相接轨,各高校应实时掌握最新软件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完善教学内容,与各行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准确掌握软件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相关专业教师授课是学生软件学习主要来源之一,对学生软件知识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紧跟行业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及时调整师资队伍建设,与前沿科技相统一,及时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软件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及专业技术掌握水平。
第二,完善教学方法及课程大纲。实际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常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及课程大纲,增加计算机软件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课程大纲内容设置,多采用新型教学方式传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计算机软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授课形式,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内容新奇,这与当今软件技术专业走向相符合。教学过程应该提倡课程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实践机会,将课堂所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团队配合与实践能力,教师课堂形式多样,提倡启发式教学,减少单一传授模式,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制定相应考核标准,锻炼学生实践技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应摒弃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样化的考核标准。制定的考核标准应该重点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力,教师需要加强责任感,对于考核制度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培养更加优质的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为己任[6]。
第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国内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开设多门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教育课程虽有涉及,但是并未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导致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增大学生就业压力。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自身校情,联合当地优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实训环境,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将整体理论课程进行有计划调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训体验,增加学生对于该行业的认知与兴趣,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全球信息继续不断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增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满足日益增长需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增设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从而为社会培养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及师资综合素质,尽快掌握新技术新发展以适应当前行业需求,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性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琳.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软件工程师,2014,17(8):21-22.
[2] 李江洪.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4,1(11):195-197.
[3] 邓卫民.高职高专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案[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5,5(2):33-34.
[4] 王大林.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 2016,7(19):75-76.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管理应用
1应用背景
(1)随着电网建设及改造项目的不断实施,电网规模愈来愈大,接线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当电网接线与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对部分甚至整个电网数据进行重新计算,这就大大增加了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以往,由于保护定值的计算主要依靠人工并辅以专用计算工具的方式进行,其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难以实现保护定值的动态管理。
(2)近年来计算机软件技术日益发展成熟,保护人员计算机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应用计算机软件这一新技术手段进行辅助管理,是实现继电保护定值管理方式改进和创新的现实选择。
2系统功能特点
河间市电力局采用的“继电保护故障分析整定管理及仿真系统”基于Windows设计、基于数据库和图形化设计,为继电保护专业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作平台,是保护人员提高继电保护整定管理水平的好帮手。其主要功能包括:
图形建模功能:实现全新的图形可视化建模方法,便于保护人员学习掌握。
故障故障计算功能:实现通用的故障计算功能,提供全面的专业数据。
保护定值自动、手动整定:实现手动整定计算和自动整定计算的有机结合,整定过程全程可视,提高保护整定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定值仿真校验:实现保护的仿真功能,便于对定值进行验证,同时继电保护人员可以使用仿真功能学习继电保护原理,提高业务素质。
保护装置及定值(单)管理:实现完备的继电保护专业的数据库管理。
3系统应用
河间市电力局为国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现有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19座,全部实现双电源供电,电网接线和运行方式较为复杂。为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在充分考虑先进、可靠、主流的基础上引入并应用该系统。同时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对保护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严格继电保护整定工作流程,充分发挥该系统的特点与优势。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应用流程如图1所示。以下为流程节点描述:
3.1数据资料采集环节
由电网设计、施工、设备运行管理部门向继电保护人员提供与定值整定计算相关的图纸、参数,连同上级单位提供的系统接口数据,完成数据资料的采集工作。
3.2图形建模环节
建立图形化电网模型是计算机软件整定计算的关键环节。继电保护人员在保护整定软件提供的界面上绘制出电网一次主接线图,输入发电机、外部等效系统、输电线路、变压器、断路器、母线等元件的参数,并根据需要设置好继电保护功能参数和保护装置参数。图形绘制及参数录入的关键是正确、规范,需要有关专责人及时跟踪设备参数的变化并进行数据更新,否则就会影响到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3系统软件整定计算环节
当完成图形建模工作后,就可以进行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了。继电保护人员按照系统要求进行操作,自动计算出电网各种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分支系数、等值阻抗等整定参数,最后计算出线路、变压器、电容器的保护定值。整定全程可视、方便快捷。
3.4保护定值单和定值计算书生成环节。
计算机定值整定的每一步操作,都完整地同步记录并显示在计算书中。在整定过程中,系统显示的计算结果如果使用者认为不合适,可以进行修改。定值单和计算书模版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编辑修改,经保护人员确认无误后进行打印提交。
3.5保护定值单的审批和执行环节。
继电保护专责人整定计算完成后,所提交的定值单经过审核、批准、签字盖章后下发给执行部门。执行部门按照定值通知单的要求对保护定值进行调整,执行完毕将回执单返回继电保护专责。
3.6继电保护专业数据库的管理环节。
定值整定计算软件运行过程中,需要输入很多原始数据,例如各元件设备的参数;会产生许多输出数据,例如保护定值、故障计算结果;同时会产生许多中间数据,例如母线等值阻抗、支路分支系数等。所有这些数据参数,都自动进入到了数据库中,继电保护人员可以通过软件的“管理、查询”功能来了解、修改、打印这些数据,从而实现完备的继电保护专业的数据库管理。
4应用效果分析
一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提高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继电保护人员能够对电网系统接线和运行方式的变化快速反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保护定值,使各级保护定值达到最佳的配合状态。
二是通过计算机定值整定软件系统的管理和查询功能,建立健全包括定值单管理、定值计算书管理、电网接线与线路参数管理(阻抗、短路电流)、保护装置型号与定值单模版管理等内容的完备的继电保护专业数据库,便于维护与查询。
三是使专业管理工作的技术手段更科学,工作流程更顺畅,使反映继电保护管理水平的各项指标易于达到既定目标值。系统提供的故障计算、定值仿真校验功能可以进行各类故障情况下的模拟验证,杜绝了保护定值整定计算失真引起的电网事故,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数据库 会计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2-0071-01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这就是会计电算化,它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的出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了人工劳动;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和网络技术,信息和网络服务已经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会计电算化就是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经历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相比较西方国家很早就建立完成的会计信息系统,我国的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我国的会计软件经历了专用会计软件与通用会计软件两个阶段。在财务管理电算化初期,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都是运用自行研发的专用会计软件。这类软件的缺点是开发周期长、耗费财力,所以导致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然而到了80年代末,会计软件到了市场化与通用化的阶段,这样就推进了我国会计软件在90年代的时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会计软件发展迅速,但是我国会计软件的整体水平还是不高,由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差距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算化软件仿真手工会计系统,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2)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3)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弱,保密性差;(4)各种会计软件功能相似,开发不全面。
所以,会计软件还是需要大力、全面的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以国际经营信息为条件的环境里,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风云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的应对,对财务状况进行实施的掌控,对利润增长点做出精确的判断。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勇往直前。所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参考的财务会计系统就需要快速发展,以便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会计软件通常用到的功能主要有数据录入、数据转换、数据处理、账表分析、报表分析等功能,这些工作都需要应用到数据库。运用数据库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会计电算化与数据库的结合
会计软件的开发软件工程师,以及财会人员都深深的明白数据库在会计软件中的重要性。数据库有很多种,例如:dBASE、Paradox、Clipper、FoxPro、Access、SQLServer、Oreacle等。在会计电算化最初的时候功能仅仅只是局限于提供凭证输入、账簿、记账、结账和报表查询等简单的功能就可以。针对这样的会计软件其所需要的数据库也相对的比较简单,小型的数据库就可以满足需求,像dBASE、FoxPro、Access这样的小型桌面数据库就足够了。因为数据库只需要完成数据存储这样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对数据做太多额外的处理,可是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会计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会计软件不仅要完成最基本的功能,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会计信息,为各种各样的管理部门服务,这就是现在所发展出来的“决策支持型会计软件”,这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用的相对较多的大型数据库有SQLServer、Oreacle等,运用大型数据库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
(1)支持网络功能。现在的软件市场,如果在网络环境下用小型桌面数据库,容易出现死锁现象,而大型数据库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具有良好的并发性。再多客户机(十个左右)的环境下,基本没有发生死锁的可能性。并且,如果优化的好,客户机的数量增加对数据库的性能基本是没有影响的。(2)具有海量数据快速查询能力。大型数据库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通常十几年的会计数据也没发达到“海量”的TB级,所以这样的数据量,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就意味着几乎不需要考虑数据的容量,并且因为它的快速查询能力,也就是说不需要考虑等待问题。(3)可靠性好。财务信息是公司的关键信息,所以安全可靠地加以保存非常重要。为了确保公司财务信息不会丢失,甚至是被非授权人员非法访问和修改。大型数据库具有了前沿的备份/恢复功能,可以进一步保证有用的会计信息即便在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也可以得到恢复,支持永不停歇的运作。
从以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和数据库结合拥有的优点,这些优点很好的给会计软件的发展带来便捷,为会计软件与Web技术结合打好基础。会计软件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这将会给财务管理及相应的软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变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功能扩大化;(2)财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使用实时化;(3)财务信息无纸化;(4)分散搜集原始会计数据,集中管理数据处理和财务;(5)财务与业务协同化;(6)交易电子化;(7)决策支持群体化;(8)财务工具Web化。
以上也可以说是数据库与会计软件结合的优点,这样就可以看到,随着数据库功能的强大也会带动着会计软件的进步,可以使会计软件产生“质”的飞跃。
3、结论
本文是以理论为主说明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结合对会计软件发展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会计软件可以和网络进行连接,这也就是对会计软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加速会计软件的发展就要提升数据库在软件中的作用,使用功能加强大的大型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数据处理是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建立.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5.
[2]佘江岩.计算机审计软件设计开发[D].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12.
篇5
【关键词】实时数据;线损理论;分析
电网线损涉及面非常广,电网的发、供、变、用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都与线损有密切的联系。也正因为此,线损的统计、计算和分析涉及环节多,数据多,工作量大,人为因素也较多,靠传统的手工计算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电力系统已经建设了SCADA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立使得快速而准确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参数成为可能,基于这些实时数据开发实用线损管理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开展实时线损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电网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线损计算的现状
对于线损计算,国外现在研究重点多是对线损的分析和降损措施与方法研究,如:以线损为目标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无功优化、补偿电容投放位置的确定等问题,其中涉及到的线损计算问题大都转化为功率损耗问题,以潮流的方法来求解,专门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线损计算方面的文章并不多。国内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按管理应分为省市局和县区级两部分,按照电网的不同特点,对35kV及以上输电网和6~10kV配电网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总体来说,省市局电力部门线损计算较正规,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和软件方面的保证;县一级电力部门则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线损计算软件,有的以手算为主。从计算方法看,目前,电力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主要可分为2类模型:一类是依据网络主要损耗元件的物理特性建立的各种模型;另一类是根据馈线数据建立的各种统计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由于电网结构、计量设备和计算平台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在原始的结构和运行数据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近似计算,为了提高精度需要从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数学方法的精确性以及算法上改进计算精度。传统的理论线损计算的方法正在逐步发展成熟,一些智能性的建模方法被引入,例如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
2.线损的分类和构成
全网的电能损耗计算建立在每一电网元件的电能损耗计算基础上,电网电能损耗是电力网同一时段内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和。电能损耗按能否进行理论计算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可以计算的技术损耗,这类损耗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得其数值,所以也称为理论线损,它主要包括电阻发热损耗,还包括介质磁化损耗、介质极化损耗及电晕损耗等;第二类是难以计算的不明损耗,包括不明管理损耗不明技术损耗,后者如线路绝缘不良引起的泄漏损耗、设备接地或短路故障的电能损耗。
3.理论线损计算系统简介
线损计算分析软件系统是基于各级电能损耗管理部门的损耗计算与损耗统计的数据基础,通过数据共享等手段进行数据汇总,从而进行全网的损耗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降损决策。因此,线损计算、数据汇总和分析决策等功能的实现是整个系统功能设计的重中之重。实现全网线损计算分析的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图形编辑模块、图形建模与拓扑分析、数据接口模块、理论线损计算分析模块、统计线损计算分析模块、报表统计与综合查询模块、系统基本信息处理模块、系统服务与标准数据维护模块、数据汇总和上报模块、线损分析与降损决策模块等。理论线损计算不仅需要元件的基础数据,而且需要计算时间段内的运行参数,因此需要从多个系统中抽取数据,才能实现理论线损计算数据的自动录入。用户在客户端,也就是浏览器,选择某个计算时段后(以月为单位),时段信息通过网络传到中间层的Weblogic应用服务器,服务器将时段信息传递到服务器上的Java程序,Java程序得到时段信息后,从多个数据系统中抽取理论线损计算所需数据,然后检查每个元件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过滤掉残缺数据后,将数据完整的元件数据存放到数据层的Oracle数据库中。由于数据从多个系统中抽取,因此保证数据的正确对应是数据抽取的关键。具体的数据抽取过程为:从供电公司的生产管理GIS系统中抽取出元件的铭牌电气参数,从调度SCADA系统中抽取电网的运行参数,从电能计量遥测系统中抽取电量数据,从用电营销系统中抽取所有用户的售电量。抽取数据时以月为单位,在数据抽取过程中对数据残缺的元件自动进行过滤,保证抽取后所有的元件都可以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数据抽取结束后,用户会在客户端看到提示信息,点击计算按钮, Weblogic服务器自动调用部署的Java程序进行理论线损的计算。计算结束后,用户可以立即在客户端看到线损计算结果,以及简单的理论线损分析。同时计算结果存入数据层的Oracle数据库中,供其它系统调用。
4.常用电力网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4.1均方根电流法
均方根电流法是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均方根电流法的基本思想是,线路中流过的均方根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4.2平均电流法(形状系数法)
平均电流法也称形状系数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的,由均方根电流法派生而来。平均电流法的基本思想是,线路中流过的平均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4.3最大电流法(损失因数法)
最大电流法也称损耗因数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由均方根电流法派生而来。最大电流法的基本思想是,线路中流过的最大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4.4电压损失法
对于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推荐使用电压损失法。电压损失法主要是利用功率损耗与电压损耗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来粗略计算低电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如下:假设负荷集中在低压配电网线路末端,按照电压向量图可以得到电压损失率近似计算公式。电压损失法的优点是需要的计算数据少,简单易算;缺点是需要假设条件,计算精度低,适用于粗略计算。
5.理论线损计算结果的分析
理论线损计算完毕后,在IE浏览器中选择相应的年、月或时段便可查对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和各类线损分析表格。“线损分析”页面展示输电线路、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电容器等元件计算时段的理论线损电量和线损率,可同时展示同一时段相同元件的实际线损电量和线损率;满足“四分”线损分析的需要,满足分别按某一元件(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进行分析的需要,自动得出这些元件的损耗率、损耗所占比例以及整个电网的损耗率等数据。
6.结语
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电力行业逐步走向市场与其它能源竞争背景下,开展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对于降低电能损耗、节约资源,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优化电网结构以及电网规划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供电企业网损理论计算工作中,根据电网网络结构、运行参数和现有数据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进行理论线损计算十分必要。 [科]
【参考文献】
[1]虞忠年,陈星莺.电力网电能损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发展;创造
1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被应用在军事方面的时候,极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个创造能在若干年后广泛的被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各个环境中,尤其是借助了互联网作为平台之后,“地球村”已经绝非再是一种概念,凭借计算机各个终端中的相互关联,已经完全演绎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真实场景。互联网环境在不断的发展,无线数据信号传输所带来的便利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快的信息处理器仅仅是从硬件方面对计算机技术的提升,软件方面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推广也是日新月异。
2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造
回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其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特点,在所谓“冷战”时期又有计算机被大量的应用在了军事方面,由于涉及到了海量的数据运算,因此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革新极为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硬件技术一直是各大硬件厂商技术攻关的重点。而当互联网平台搭建起来之后,计算机又被快速的融入到了国计民生的各个环节中,需要不同的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来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根基,因此一大批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团队甚至是个人又引领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总而言之,在软硬件两个不同的发展历程中,计算机技术借助信息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两方面里程碑式的创造,让世人的生活完全迈入了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之后,进而衍生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生活。
3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选择
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分析来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已经逐步的趋于理性化,虽然在宏观上来说仍然本着软硬件两个方向分别开展技术革新与创总工作,但是相互之间的融合甚至是依附关系也逐步的日渐明显。归纳起来说,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本着四个原则:
3.1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不再盲目的追求“速度”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的确需要硬件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作为支撑。但是相对于以往盲目的追求利用硬件技术的革新来提升其运行与计算速度而言。目前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的选择已经不再盲目强调这一点了。一是,计目前计算机硬件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上,无论是处理器还是内存,精巧的体积与超高的性能在一般的民用层面上已经完全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除了极为专业的运算之外,硬件技术已经没有再进行大规模提升的空间;二是,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运行速度的破坏性实验数据来看,当其运算速度长期保持临界值状态的时候,会导致其大大的缩短使用寿命,频繁的更换计算机硬件的话,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并不是好事;三是,目前计算机硬件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已经相对稳定,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革新,势必会让其成本激增,这样反倒不利于现有硬件的普及与推广。
3.2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不再盲目的追求“简单”
当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还处于3.1时代的时候。诸多计算机业内人士就大胆预言说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到了“一键式”时代了。的确,视窗操作系统完全颠覆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个体式”发展格局,把软件技术完全囊括在视窗操作系统的“配套式”发展模式下。不过,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臻完善,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较为明显的显现出来,因为视窗系统的漏洞导致的大规模病毒扩散、数据泄漏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目前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已经也不再盲目的追求这一点了。一是,视窗操作系统的简便操作给系统的稳定带来很多的隐患。黑客大规模的利用视窗操作系统的漏洞来窃取相关核心数据已经并非个案,而视窗操作系统对对应措施仅仅是在事后做出技术修补,这对于大多数专业化运行体系而言绝对是一种巨大的阻力;二是,视窗操作系统商业化概念炒作的盛行导致了更新速度的提升,但是在这种系统更新的背后其核心技术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突破,反倒是客户需要因此支付高额的费用,从节约成本的角度上考虑,过度依赖视窗操作系统并非明智之举。
3.3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之间存在交叉与融合
黑客问题一直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绕不过去的矛盾点。在软硬件技术各自为战的时期,虽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效果并没有太明显,但是将软硬件技术融合在一起之后,采用硬件防火墙与软件防病毒系统兼容的形式,可以极大的提升计算机运行终端的稳定性,这就让软硬件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抓住了融合与交叉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城域网”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优势。
3.4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都考虑了外部环境因素
互联网无线环境的推广与应用,给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软件需要配合在无线环境下确保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处理稳定,硬件需要在无线环境下确保数据终端传输信号的过程中精准。因此,目前全球各大计算机软硬件供应商都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目标围绕着适应外部因素的变化作为一个全新的“风向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从技术的角度上满足计算机的实际运行与应用,一方面可以从营销的层面上满足软硬件设备的市场需求,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在无线环境下,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都区域模块式发展的新方向,广泛的参与其中之后,对于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完全能够把握先机。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创造也会越来越重视实用性和技巧性,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规律,更是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康文德.计算机技术在面向市场需求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
[2]段彩霞.论述通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1).
篇7
关键词: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74-02
作者简介:车战斌(1964-),男,博士,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韩玉民(1963-),男,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Web应用。
1课程改革背景
二年制专科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针对软件人才的当前需求,快速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软件蓝领人才,加速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二年制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是学制短、课程安排紧、实践性强,其特点决定必须要设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特别是由于学制短,一些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足够时间专门开设,例如数字逻辑、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编译原理等,虽然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等专业学生不要求全部学习上述课程,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技术人才,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则应必须掌握或了解。因此,如何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应知应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是软件学院努力改革和实践的主题。为此,许多软件学院都开设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或类似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主要介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前导基础课程。该课程强调基础和应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为后期的软件开发学习打下基础。
笔者所在软件学院针对两年制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培养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将传统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科学整合为一门综合性、全新的《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2006年开始,2007年立项为中原工学院教改项目,同时进行《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配套建设,并立项为中原工学院2007年教材建设项目,目前课程建设和配套教材建设都已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及目标
2.1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两年制的软件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科学整合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内容为软件技术人员必知必会的知识和技术,不求全、广、深,适用即可。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搞好课程改革,进行《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配套建设,解决无相应教材的问题。
2.2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前导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个软件技术人员必知必会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强调基础和应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为后期的软件开发学习打下基础。
3课程改革主要措施与实施
3.1相关课程整合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对相关课程进行深化改革,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原来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导论、操作系统等课程不再独立开设,将上述课程内容与数字逻辑、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有机的整合,整合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基础与技术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内容涵盖了作为一个软件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或了解的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构成一门创新性的综合性计算机专业学科基础与技术课程。
鉴于课程内容是原来多门课程的综合,内容较广,且内容间有先后逻辑关系,所以将课程分为两个学期讲授。课程总学时为60课时,主要内容和课时分配见表1。
3.2《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
为了配合上述课程改革,解决教材缺乏的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本教材作为河南省“十一五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规划教材”之一,2007年立项为中原工学院教材建设项目。参与编写的院校主要有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
本教材2006年开始编写,2007年试用,2008年8月由河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解决了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无计算机学科综合基础类教材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主要内容和分章教学目标见表2,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每章有教学目标、本章小结和习题。
4课程建设成果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4.1成果创新点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主要有下列创新点。
(1)基于创新性教学思想,科学整合相应课程内容。两年制的软件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是四年制教学内容的简单压缩,也不可能全面教授。如上所述,《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内容整合具有创新性,符合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是将计算机专业导论、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2)针对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针对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根据对多家软件学院广泛调研而提出,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3)配套教材建设,填补无相应教材的空白。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同步进行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质量,并填补了无同类教材的空白。
(4)综合性强,实用性强。《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及教材综合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编译原理等应知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
4.2实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
我们从2007级学生开始开设《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2008年8月正式出版《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经过5届学生的培养,该课程已很成熟。
从毕业生对课程知识应用效果和反馈意见来看,课程内容非常实用,课程建设效果显著。该课程虽然看起来内容较杂,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其内容对于实际软件开发工作非常实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掌握了数字逻辑、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后,便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但在授课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综合性强,内容虽浅但较多,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授课时对教学内容和深度难以把握,备课工作量也较大,所以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
5结语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和配套建设教材效果显著,主要解决了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过分强调技能而忽略学科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无专业提升潜力的问题。本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被多家软件学院采用或借鉴。
课程改革是长期的,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概论》这种全新的综合性的专业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建设。课程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我们正对《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进行修订,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中原工学院“二年制专科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组.二年制专科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结报告[R].2008:1-2.
[2]中原工学院《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项目组.《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项目总结报告[R].2009:12-14.
[3]韩玉民,车战斌.计算机技术概论[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8.
[4]张墨华,郭节.河南省软件职业学院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17):74-76.
[5]马飞,王振光.浅析河南高校软件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出路[J].科技信息,2011(3):29.
Computer Subject fundamental Course Reform of Software College:Take Construction of“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Technology”Course for Example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办公自动化 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尤其是改革开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也更多的应用到了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在办公过程中,我国的企业以及政府、科研机构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计算机技术来使得办公更加高效、方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等部门的办公实现了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也贯穿了办公的每个环节,显著提升了办公效率。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图文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并介绍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以及应用前景。
1 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发展现状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是在1946年诞生的ENIAC,自此以后。电子计算机由于其优越的性能以及其极快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先进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开始配备并使用计算机来协助办公,英特尔处理器以其优越的性价比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在1982年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使计算机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自此以后,计算机在一些较小的企业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得到了应用。计算的发展从诞生到现在虽然仅仅不到70年,但是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并且计算机技术逐步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得每个层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现今的进算计技术较为成熟,计算机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计算机的发展正在朝着微型化、网络化、人工智能化、技术多元化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适应社会各个部门的专业化需要。计算机操作系统也在逐步的进行更新换代,随着操作系统的更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正在适应更多领域的应用需求。
2 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办公的需求,计算机技术被用到办公中去,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充分的使办公需求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使办公效率明显加快。
2.1 办公自动化
我们经常说的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指的是办公的内部事务性工作实现自动化处理以及办公信息实现自动化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衍生物。办公人员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各种网络通信设备和办公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送、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办公人员就可以根据需求将个人办公系统、公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集成到指定的统一网络中,使之实现信息的共享提升办公效率。我国的自动化办公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办公自动化极大的提升了办公效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办公自动化正在趋向于智能化。
2.2 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目前在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主要还是体现在图文的处理方面,我们日常处理文字、数据所用的Word、WPS都是用来处理文字、图画的软件,这些软件对文字进行编辑,对文字的版式进行处理,并对编辑内容进行打印等操作,提升了办公效率。计算机在办公方面的应用还体现在数据的处理上,例如Exal等软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目标数据进行筛选、排序等,实现了办公中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办公人员还可以在计算机上设计自己所需要的表格、并根据需求对表格进行修改处理和制表等操作。多媒体技术也在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办公过程中对图像进行有目的的修改,还可以根据需要发送语音传真,多媒体技术还被应用到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功能多媒体应用站中去,使办公更加现代化、高效化。计算机技术在近几年还被广泛应用到了各种会议中去,视频会议就是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会议的双方虽然不在同一个地点,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可以实现双方的面对面的交流,会议的内容也能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汇总、判断决议以及打印会议总结报告等,计算机技术在视频会议中的应用,节省了开会的成本和时间,极大的提升了办公的效率。
2.3 如何应对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业的办公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要积极围绕社会以及行业的需求,不断地提升计算机的理论和实践性应用,以满足各行业的自动化办公需求。
在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过程中,要积极进行计算机办公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注重办公人员计算机使用技术的培训,企业要加强与高校或者其他计算机培训机构的合作,使办公人员能够在自动化办公中游刃有余。办公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积极学习一些计算机技术,例如常用的办公软件以及各种操作系统的使用,软件的安装启动以及使用、电子邮件的接收以及发送等基本操作。
3 结语
现代社会的企业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繁琐的业务使得办公也日趋复杂,近些年,办公单位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为了满足办公的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办公自动化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中的文字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并且大大提升了办公的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计算机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颖,王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运用现状及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7):101-102.1007-3973.2012.07.063.
[2]章建文.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升高校办公自动化效率[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56-57.1671-5993.2003.01.020.
[3]汤兆晖.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信息处理技术的优势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16-17.
篇9
关键字: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管理。计算机主要是通过扫描进行对信息的搜集,通过搜集,对有用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的数据进行存储。减少了计算机管理中的人力以及物力问题。在进行计算机的管理中,主要是通过电子文件以及图像对信息进行展现。通过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信息自动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够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大量复杂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常规的档案管理中,对大量的复杂信息不能做到有效的针对性管理。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的管理弥补了此空白。通过相关软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使得能够得到有效的信息。同时计算机技术能够合理的处理文字以及声像等内容,使得在档案管理中更加方便。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了数字化以及全方位化。同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的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中,能够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以及资源的统一管理。
1.2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档案建立数据库,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以及正规化。通过对信息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使得能够对庞大数据进行管理。在数据库建立后,要对档案进行规范的整理。对档案的不规范整理能够使得信息丢失。在技术的基础上,要实现档案规范管理,就要开发相应的技术。管理机制要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开发,通过开发软件以及对技术的加强,从而防止信息丢失。数据库的发展要和时代的发展持平。在发展中,要对程序以及软件进行扩容,并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以实现数据开发中的规范和标准。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要加强对软件信息技术的开发,通过对软件信息技术的开发,使得软件中的病毒不能侵入,降低黑客对软件的侵袭。在数据库建成后,管理者要对软件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通过对软件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保护好相关的隐私内容。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软件的研发力度,对档案水平的提高,就要加大对软件的开发力度。通过新软件的开发,从而使得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的逐渐完善,使得档案信息的管理更加安全以及准确。
2结果
我国计算机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缺乏全面的管理知识,使得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计算机技术中,计算机档案管理被视为辅工具。现实工作中缺乏大规模的应用。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3讨论
在计算机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由于在现实中对档案的管理大多采用手工进行管理,使得计算机的应用面较小。在档案管理中,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方式得不到体现。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由于手工档案管理以及纸质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较为普遍,使得计算机管理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使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方式得不到普及。在档案管理人员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作用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使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成效低,另一方面导致计算机不能发挥现代化的高水平管理。在计算机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是传统的操作人员,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计算机的档案管理要求。同时,计算机的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不仅仅要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熟悉,同时要掌握相关的软件硬件设备管理,并对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进行熟悉。在计算机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对其技术管理进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以及计算机的操作人员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的认识。通过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充分的认识,使得相关的工作能够得以落实。在计算机的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财力以及物理和人力的投入力度,通过对财力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够更加完善。同时,要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加大投入,使得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技术能够越来越完善。在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中,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计算机的信息管理中,主要的管理对象是人员的管理。在进行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人才的招聘进行系统的考核,从而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在本质上能够得到提升。在员工的招聘后,要对员工的培训加大力度。通过对员工进行新理论的培训,促进员工的计算机的综合技术水平得以提高。通过对员工的计算机水平的培养,使员工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急性熟练的操作,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要重视员工的工作创新,在进行培养员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同时,要培养员工具有创新的意识以及创新的计算机管理理念。使得员工能够在计算机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够对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技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机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使得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要求相符合。
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从而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有利于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在档案信息的管理中,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使得计算机的档案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不断的丰富其管理知识。通过对管理技巧的掌握,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超飞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参考文献
[1]王玲.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9):105-105
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计算机技术;信息化
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里得到广泛运用,而如今建筑工程方面也使用了计算机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方面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数字化。相比传统的手工预算能够做到数据更加精准,方便,快捷,节省工作时间,还可以对工程的整体造价做出精准预算,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只有不断进行提高和改善才能使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自信化、自动化。
一、工程造价管理中计算机的重要性
(一)快速提供信息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主要是以投标为主,“单项报价”“低价中标”对每一个投标单位来说能够做到:快速报价,精准报价,是非常重要的,做到这两点的前提是要: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对资料信息进行定期公布,使之能够查询各类型工程造价指数和典型工程造价指导,为工程造价提供快速,精准的预算。
(二)工程量价分离事在必行
对工程建设的造价预算,一直是按照规定的额度乘以费率加以调整后得出的,而定额是按照效率和技术算出的平均费率,这样对企业在整体施工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工程造价预算中要实行“量价分离”,对材料,机械等要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结合当地施工环境,对已完工的和未完工的项目做好计划,通过人机工效计算出直接成本,加上实际操作中各种不同预算费,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数据作为参考,尽而得到最终的造价预算。
(三)造价领域涉及广泛
房屋建筑物的评估主要以重置成本法为主,因用途各异,所以在选择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机械运作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在预算过程中要对已完成或未完成的项目做出详细的分析,对评估对象进行修改,所以拥有各种类型的工程预决算资料才能使评估做得更加到位。
要想快速精准的使建筑造价做出评估就必须要靠计算机和它的网络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和编制,如果一个建筑项目有两个及以上的设计方案,工程造价也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工程的造价和功能的组合两者相结合更能取得好价值,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各项信息,材料,费用等是要在施工中总结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材料资源和数据计算,为工程建设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
(四)实现建筑工程造价数字化管理
建筑工程实现数字化管理必须使用计算机软件的智能管理,目前主要是以扫描仪、打印机、绘图仪等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快速,精准的为数据做出计算,避免手工计算的失误,节省了计算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计算机只是用来打字的,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管理数据了,整体的软硬件系统还在发展,使工程造价方面逐步走向科学化、自动化、数字化。
工程造价方面主要运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计算机这一软件,对工程预算和实际结算等做出最终的审核,技术性好进而得到广泛使用,其实它是把某一定额套在软件上,让软件根据这一模式进行自动计算。
(五)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沟通
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使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不只在造价预算中运用,还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互联网对工程实施电算式的工作方式,使工程预算、设计和施工现场充分的沟通,使每个部分的整体数据可以相互转移,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和精确使工程造价预算不在困难,整个工程造价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节省了大量时间,每个部分都可以计算出准确的数据。
二、计算机软件在工程预算中的应用
(一)工程量计算软件
工程量计算软件因数据操作方式不同,主要分为图形法(平面解析法和cad)和表格法(图表结合)两种。主要计算施工图中的工程量。
(二)工程预决算软件
该软件是工程建设当中最早开始运用的软件,利用施工图纸取得的工程量清单套算定额,对工程价格做出预算。
(三)定额管理软件
工程建设造价管理部门维护定额库的同时运用此软件的数据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还能自动生成所需的排版格式在编制定额的时候。
(四)钢筋算量软件
建设工程当中对钢筋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在计算钢筋用量时一般需要此软件,这类软件多为表格式、图集法或两者结合,钢筋抽样和工程量计算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组成参数数据。
三、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一)软件功能不完善
在工程建设当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数据更加的精准、快捷,节省时间和人力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益,让工作人员不再重复的做一些繁琐的事。只是目前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还有待改善,没能达成最终目标,在技术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改变和发展。
(二)计价模式不合理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以“量价合一”的计价模式。因地而异,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地区实际标价和取费标准都不尽相同,有些建筑和材料在本地区有着特定的标准,造价管理政策在不同地区也都各有差异,所以计算造价的软件并不是任何地区都实用的,造价软件如果能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模式,才能使造价软件在所有的地区都能够使用。
(三)软件开发政策滞后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章制度,以至造价管理软件市场一片混乱,软件品种很多但大都是非专业公司为利益而来,真正专业的却很少,甚至不被使用,使得技术标准和编制方法不统一,不能对计算结果做出精准的判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是发展的方向,使用计算机技术才能使工程造价走向办公自动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此类软件还没能达到完全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要从整体上对软件的设计,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对工程的造价能做出更好的预算,提高工程效率,只有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才能使工程造价完全的实现办公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米志波.信息化下计算机在工程造价中的有效利用[J].城市建筑,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