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篇1

近些年来,媒体频频爆出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幼儿教师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现实面前,在繁琐艰巨的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适,就无法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相反的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比专业知识和日常教学来得更为重要。

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幼儿教师不可能很好地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也无从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更不会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意识。

2.心理调适得当对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生活、学习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习,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尊重、理解幼儿,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的良好关系,能根据心理卫生的要求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本身心理发展不成熟,具有模仿性强、好奇心盛、可塑性大的心理特点,在认知活动中,他们表现的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心理活动及行为则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能否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如何正确调适心理,促进专业发展

既然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就应该尽量将它调整到正面、促进专业发展的一面。

(1)当情绪不佳时,先冷静,然后深呼吸。A教师正在安排幼儿排队上厕所,结果童童硬是挤到厕所边,一把推开欢欢。A教师大声地斥责道:“童童,你怎么能这样呢,快到后面排队!”童童并没有走开,而是露出为难的表情。A教师继续说道:“好孩子应该懂得排队!”童童还是站在那不动,其他幼儿也乱了起来。教师只好大声喝止,让大家安静继续上厕所,并把童童拉到旁边,结果童童委屈地放声大哭起来,教师一看,童童已经尿裤子了。

当幼儿没有很好地按照教师设想的方式去做,或者没有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时,有的教师就会着急,一着急出口的话多半就会是责备。如果教师冷静下来,不因幼儿违背常规而喝止,而是从正面引导:“你为什么要挤过来?怎么了?需要老师帮忙吗?”等等,孩子有可能就会因为尿急而说出原因,或因自己行为不当而退回原处。可见,有效地维护班级秩序,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舒适。

(2)多与他人交流,释放心理压力。现在的人们身兼数职,家里要照顾老小,单位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不愉快积压在心里,会影响人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传染他人,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当教师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专业发展上的困惑时,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谈,释放心理压力,将某些压力转换为动力。

篇2

关键词:高职;幼教专业;儿歌教学;教学模式

高职的课程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了工作流程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考核过程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授――通过教师集中讲授为主,引导学生了解儿歌的特点与分类

儿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涵盖了丰富的理论要点,通过教师的集中讲授,使学生充分有效地把握这些基础知识。具体做法包括:以指导朗读为主,辅之以设问、讲解,从中让学生着重认识儿歌“押韵”“分行排列”的特点,理解这正是儿歌朗朗上口有节奏的原因;在学生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背诵,理解儿歌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此外,指导学生从儿歌的八个方面即“题材新、构思巧、容量少、用语浅、童趣浓、想象丰、形式多、韵律美”进行赏析―品析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形象、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并选择有价值、适宜的儿歌作品进行“仿”“借”“改”“配”。利用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在案例赏析中积累儿歌的基础知识。

二、案例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作品赏析,开拓学生视野,把握儿歌的美学特质

儿歌的学习是体验性学习,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抽象的单一的教师讲解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只有将知识巧妙地揉入视听媒体中,并辅以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引导,才能够从最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小组讨论――任务导向、小组合作,对各小组收集到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这一环节主要以两个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

任务一:阅读经典作品,剖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体会作品的特点、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是这一实训项目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延续情境性教学方式,经典儿歌作品本身的美学特质会因为现代的音画背景而凸显其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从而从最深处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其爱上儿歌,并深深萌发创编儿歌的想法,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鼓励和适当引导,学生对于儿歌作品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入。

任务二:将“欣赏教学”与“创作教学”同步进行,在“赏”“画”“说”的启发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演”“教”,其中尤以“创作”最为关键。通过“仿”“借”“改”“配”这四种辅方法进行创作。

四、方案设计――尝试活动设计,指导学生把握儿歌教学涉及要点

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设计一个儿歌教学活动,并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儿歌主题如何选择?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环节设计有哪些?教学活动如何延伸拓展?教学活动如何结束?此后,指导各小组共同修订活动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设计进行评案,在评价过程中明确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拨与理论提升。

五、作品展示――以展示和竞赛为途径,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思、所想

对学生作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开展“优秀儿歌作品”评比“现场命题儿歌竞赛”“优秀创作者精品作品展”等活动,学生看着自己的儿歌作品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都充满了欣喜,同时发挥课内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感悟到的,所读、所感、所思、所想,向全班同学汇报、分享,做到资源共享。

六、模拟课堂――组织学生教学模拟,丰富教学实践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教学的能力是最关键的,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如讲演儿歌、创编儿歌、自制儿歌绘本、进行儿歌教学设计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篇3

幼儿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水平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效完成幼儿教育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已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适应时代当前教育模式。很多人都对幼师缺少全面的认识,认为幼师教授的对象都是小孩子,所以没有什么专业难度。这种观点忽视了幼师专业的基础性、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降低了对幼师专业的基本要求。经调查表明,人的幼儿时期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幼儿教师提升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2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2.1拓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拥有教育的智慧,并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之一。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活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实践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幼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学习,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2.2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直接体现在其教育能力上。因此,实现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从教学设计、组织表达等教学能力方面进行提升。与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比其他教师要求要高,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的技能,还要学会唱歌、弹琴等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方面的艺术技能。因此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时,要充分掌握相关的技能,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确保其作用的发挥。

2.3提高自主培养专业能力的意识

提高幼儿教师培养专业能力的自主意识,首先需要拥有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只有拥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才能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保障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其次,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只有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开展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其身体状况是不可忽视的。另外,优秀的幼儿教师在长时间的实践教育中,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对于有效调节当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及生活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措施

3.1定期组织幼师的在职培训工作

当前一些幼师从学校毕业以后,不能有效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还有一些幼师从事该职业多年,教学模式老化,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实施。因此,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让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幼师进行专业的指导,促使其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幼师的职业转换。在职培训还有助于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技能,促进其工作更加科学、完善地进行,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3.2加强团队交流,做好反思工作

每个幼儿教师阅历、经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其教育手段。为此,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交流会等,让每位幼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进而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此外,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改善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幼儿教师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常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可能就会使得幼儿教师在解决的过程中,出现方法不当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可以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省,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在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实现对幼儿的高水平教育。

4总结

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化特点 实践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

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

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6]陈金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之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34-37. 

篇5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我国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

1.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足。目前民办幼儿教师中自认为幼儿教师具有可替代性的不在少数,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到位。在访谈中对于“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了解多少?”这一问题,相当多的教师回答“不太了解”,教师专业化问题在民办幼儿园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2.幼儿教师学历标准偏低。目前从总体上看,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而民办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职高或中专毕业,只具备一些幼儿教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上岗工作,与作为“专业人员”的学历标准不相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至少差一两个层次,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定学历标准偏低,也是导致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原因。3.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欠缺。部分民办幼儿教师只具备简单的唱歌、跳舞、绘画、弹琴等基本技能便从事幼儿教育,缺乏扎实的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相关知识,更缺少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在幼儿教育与管理中,常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其专业发展,容易导致倦怠心理的产生。4.民办园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感缺失。幼儿教师职业特殊性强,要树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幼儿教育中,“爱”字当首,不仅要爱儿童,更要爱岗位、爱职业。然而在对民办园教师的访谈中,不少教师表示“千万不要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行业,太累了,我都干够了!”。之所以选择继续留在这个岗位工作,教师们坦言是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没有别的职业可选择。部分民办专业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存在问题,因此,“不爱孩子”甚至有损儿童身心健康的种种行为频频出现。5.民办园教师缺少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被民办园雇用后,以打工挣钱为目的,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少规划,工作稳定性差,发展目标不明确,常有“干一天算一天”的想法。老板也更多地考虑眼前利益,很少为教师的发展进行打算,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不明显,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差。

二、影响民办园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因素

1.职前幼儿教育规范度。教师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未来教师队伍的水平。如果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规范度不够,出现忽视职业情感的引导、课程结构不合理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情况,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达不到合格标准,影响其专业化。2.幼儿教师准入机制严格度。对民办幼儿教师的上岗如果采取严格的招考制度会直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民办幼儿教师的供需矛盾直接导致了准入门槛低,即使个别教师不能胜任也有民办园招用,降低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3.在职培训制度成熟度。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离不开教师在职培训与进修学习,目前公立园可以做到教师轮流参加各种培训,而民办园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无法离岗学习。强制性的在职进修培训制度的建立对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化尤为重要,它可为教师们提供权利的保障和多样的发展路径,促进其专业的成长与发展。4.教师自我发展重视度。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民办园幼儿教师需要提高对自我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本身得过且过、不重视、不配合,那么即使有在职培训,效果不会太理想。

三、促进民办园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有效策略

1.规范职前教育。严把招生环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应有面试,将那些具备幼儿教师潜质、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训练和能力养成教育,夯实其幼儿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尊重幼儿的权益和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尤其要注重学生爱心的培养,加强师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责任心和认同感,不仅具备专业能力,更要形成专业情意基础。2.注重入职任用与培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整体层次、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对学历的要求上,更体现在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上。对民办幼儿教师任用考察的内容与流程应科学化,尤其要注重对幼儿教育知识的应用和幼儿教育智慧等实践能力的检验。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应有计划地进行短期集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及偶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培训,以“专业”的能力确保保教工作的科学性。3.拓展在职培训渠道。园本研修是民办园教师专业成长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可从本园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新教师指定导师,通过园内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或聘请园外专家的指导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还可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学习,在不脱产、不离岗的前提下,享受优质培训。4.引导教师自我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幼儿教师要自觉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增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幼儿园也要鼓励教师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一种工作、一种责任,积极研读专业理论前沿的文章和书籍。在读书中增强专业底蕴,不断反思,改进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篇6

1.研究方法和手段

分析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以调查研究法为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四川省也有同样的特点,其给调查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主要选择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依据所要调查的主要问题,设计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同时,还对白玛藏族、羌簇和彝簇等民族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访谈调查,以此来加强和检测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弥补了问卷调查的不足。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相关调查进行比较研究,对现有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四川省幼儿教师的现状进行比较,并找出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这就是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顺利完成调查研究,笔者采用通讯手段和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同时进行。通过与幼儿园紧密联系这一优质资源,我们根据有意抽样方法,先联系所要调查的幼儿园,然后再寄问卷,这样可以确保问卷的质量,从而进行有效回收,并提高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对收回的问卷用Excel数据分析手段进行处理。

2.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

为培养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教师提供实践依据。通过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对幼儿教师素质都有哪些要求,这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以满足不同地区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为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提供现实依据。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传统两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幼儿教师所需的知识结构,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专业建设的依据之一就是教育现状。目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既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建设的依据,也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依据。这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有志于为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在学分选择过程中,可以选择与未来择业相应的民族文化课程,加强适合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知识。在择业时,就可选择相关民族地区,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专业态度,又可以提高就业率。

二、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及原因分析

体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的内容很多,笔者主要从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与能力、福利待遇四个方面来表述。其中,重点调查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师资,也为专业发展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

1.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在教龄现状调查结果是:1年以内占16.8%,2~5年占49.5%,6~10年占12.9%,11年以上占20.8%。这说明幼儿教师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是教龄主要集中在5年以内,教龄短是普遍现象,而民族地区更短。首先,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她们的工资一般在1000~2000元/月,远低于其他行业,市场的杠杆作用,使大量优秀的幼儿教师流向收入高的行业,这是很多幼儿教师改行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条件艰苦。虽然近年来民族地区幼儿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但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这从某种意义上就限制了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有部分当地生源不愿意回去。其三,行业特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仪表、性格、气质等要求较高。其四,几乎是女性。从业者以前全是女性,近年来虽也有男性,但数量很少。在其工作4~5年后,由于哺育小孩或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和转行等,加速了幼儿教师年轻化的速度,因此,“老少边贫困地区需求本地生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地生源,他们从小在此生活,适应能力强,是解决幼儿教师教龄短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2)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调查结果是,77.2%的人有教师资格证,22.8%没有。这一现象表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提高合格教师比例的步伐,实现教育公平,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合格率低(77.2%)的主要原因:一是集中在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近年发展快,虽然社会上有大量合格的幼儿师资,但其不愿意去,学校也只能招非专业人员。二是文化(如语言等)差异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应该懂得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如语言等),这是基本要求。三是公立幼儿园有少数小学教师。虽然这部分教师学历达标,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机构要通过教育管理手段,让这些教师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2.幼儿教师专业态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当初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父母安排占7.9%,喜欢孩子占61.4%,受老师影响占18.8%,未能考上理想学校2.0%,急于找工作9.9%。从幼儿教师职业选择上看,喜欢孩子的占61.4%,这一情况较好。经过高考的专业选择和高校毕业择业两次选择后,大多数幼儿教师是喜欢孩子的。喜欢孩子是热爱幼儿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前提,这部分人是幼儿教师的骨干,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调查中有近39%的幼儿教师因其他原因被迫从事此工作,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幼儿师资职前培训要注重提高从业教师的工作兴趣,加强其工作热情,同时,在幼儿教师招聘过程中也要注重考察择业者的工作热情。(2)至今还从事幼教工作的原因。为了谋生占17.9%,使生活充实占15.8%,实现人生价值占6.9%,无奈的选择1.0%,喜欢幼教工作占46.5%,舍不得离开占6.9%,没有更好的工作占5.0%。喜欢幼儿教师这份工作仅占46.5%,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靠这部分人。但与“喜欢孩子”的数量相比,大幅降低。降低的原因:一是喜欢孩子是喜欢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但不等于喜欢幼儿教育工作。二是由于工资待遇低而不安心从教,因此,她们虽然喜欢孩子,但不喜欢幼儿教师这份工作。为了谋生和使生活充实而择业在各行业中都有较高的比例,但如果这种比例在教育系统中过高则会影响教育质量。(3)是否还会再次选择幼儿教师工作。一定会占32.7%,还会占36.6%,说不清楚占19.8%,不会占9.9%,绝不会占1.0%。32.7%的教师选择一定会,说明其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志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惜这部分教师的比例太低,不利于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36.6%的教师选择还会,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原因:一是对其他行业不熟悉,改行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家庭原因,如照顾孩子、父母等。说不清楚的这部分人比例较高,她们仅是暂时从教,只要出现其他有利因素,他们随时都会离开幼儿教育行业。选择不会和绝不会的是完全不爱幼儿教师职业的,这部分教师需要教育机构给调配其他工作。(4)主动变更职业。偶尔占26.7%,很少占23.8%,从不占49.5%。这一指标考察幼儿教师的稳定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稳定性较好。主要原因:有利因素是幼儿教师一般不愿意主动去改变职业。不利因素,一是公务员的诱惑;二是工资待遇低;三是民族地区一般环境相对较差。(5)寻找相同性质的工作。经常占4.0%,偶尔占28.7%,很少占19.8%,从不占47.5%。该问题主要是想了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基本一致,也较正常。(6)如果要离开幼儿教师岗位,最主要的原因。单位的前景不乐观占5.3%,工作条件不如意占5.9%,健康原因占11.0%,报酬太低占19.9%,寻求其他发展占11.2%,家庭原因占15.2%,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0%,工作风险高占15.0%,其他个人原因占13.5%。这一指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幼儿教师的工资太低,要进一步提高其工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进行幼儿教育工作。(7)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很乐观占26.7%,较乐观占29.7%,一般占40.6%,很悲观占3.0%。这一问题,主要与国家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所以,多数人也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专业能力由重到轻排序:教学组织能力占17.5%,科研能力占14.2%,活动设计能力占13.4%,观察幼儿能力占13.2%,语言表达能力占11.2%,反思能力占10.4%,人沟通能力占10.1%,获取信息能力占10.0%。从专业能力由重到轻排序的结果可见,将教学组织能力放在首位,主要原因:一是幼儿教师群体的教龄短(多数在5年以内)。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时间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认识能力。二是对儿童的了解不够。了解儿童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有效进行组织教学的前提,可是新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儿童的心理。其三,知识运用不熟练。目前的幼儿教师学历一般没有问题,知识的深度也没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书本知识上。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语句、数字等太抽象了,要将知识(教学内容)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运用直观教学进行。科研能力排在第二位,这是幼儿教师的共同特征,主要原因:首先是工作强度较大,时间长(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其次,问题意识较差。虽然在工作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但哪些问题有研究的价值不清楚。其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教师只停留在教研层面上,没有深入思考和行动,没有上升到科研的高度。其四,畏惧心理的影响。教师总认为搞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自己缺乏相应的能力。另外,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人沟通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虽然排序在后,但所占比例较高。主要原因:一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要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教学专业能力是教师的能力核心,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教育能力由班级管理能力,沟通与咨询能力以及与家长和社区的协调沟通能力构成;教学能力由备课能力、说课能力、上课能力、评议课能力构成。”二是幼儿园也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岗位培训,主要是园内培训。三是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师教育专业能力修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专业学习是基础,园内培训是手段,自身修养是根本。(2)能胜任的活动领域。语言占27.4%,健康占25.1%,科学占16.7%,社会占16.4%,艺术占14.4%。(3)最擅长的教学领域。健康占11.9%,语言占52.5%,社会占8.9%,科学占3.0%,艺术占21.7%,无占2.0%。从能胜任的活动领域和最擅长的教学领域来看,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主要是专业分的太细(如学前教育英语方向等),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如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学前方向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仅学一学期,2课时/周),而忽略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民族地区(包括一般地方)幼儿教育的现状是包班制,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4)对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情况。很了解占41.6%,了解一点占49.5%,不知道占8.9%。这几个文件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十分重要,要求都必须掌握,调查结果却出乎预料。主要原因:一是客观因素,即在上班期间,工作忙;在生活中,家务事多、处理个人情感问题等。二是主观因素,认为这些文件内容都知道,没有必要去学习,即使学习也是园长的事。

4.福利待遇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月收入。1000元以下有3.0%,1000~1500元占27.7%,1500~2000元占28.7%,2000~2500元占20.8%,2500~3000元占5.9%,3000元以上占13.9%。(2)更迫切的事项。提高工资待遇占49.5%,加强教师培训占34.7%,纳入教师编制占6.9%,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占3.0%,其他占5.9%。从幼儿教师的月收入和更迫切的事项两个方面说明一个问题,即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可见,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是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希望政府及股份制、私立幼儿教育机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的目的。

三、讨论

篇7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行动研究;有效路径

一、引言

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领域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个共同话题。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国家、社会、教育界及工作一线的幼儿教师都积极投身幼教改革,探寻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众多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教育行动研究是一条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脱离了幼儿园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多变的教育情境,而教育行动研究针对这一弊端,将行动和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进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解决课堂实际问题,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计划、行动、考察、反思,逐步走出一条自主成长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此,本文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作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开展策略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专业成长中的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指导幼儿教师有效解决课堂实际问题,顺利开展幼儿教育教学,从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

二、教师专业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一)教师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从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两方面来界定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和斗争的过程,前者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形成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教师教育专业化;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形成社会公认的教师专业团体。[1]

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界定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实现这种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主学习和努力,而且也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

2、幼儿教师专业化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即确认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就是通过专业训练使幼儿教师达到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使幼儿教师由普通人成长为专业人员。[2]

(二) 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上来看,全儿教育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1)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2)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3)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4)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5)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6)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关系。(7)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8)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3]

从国内来看,有些学者提出了“研究型”标准。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几方面的原因:“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曾说,广大教师“从此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教师是课程体系的建构者和设计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职业自主性的表现。 [4]另外,在国内有些学者提出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方面的标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含义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指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心理品质。[5]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片面强调国家社会责任,忽视幼教自身行为。幼儿教师专业化不能仅仅依靠改善待遇、政策扶植等手段来提高幼教地位和声誉,还需要幼儿教师自己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中去,改变职业形象;其次,幼师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职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入职培训走形式主义,在职教育忽略幼儿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幼儿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集体培训、灌输式教学,很难保证幼儿教师的个体需求,更解决不了课堂教学问题。最后,幼师专业发展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的缺乏。教师发展的缺失或表现在教师成为了“教书匠”,或表现在只强调幼儿发展却忽视幼教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幼教慢慢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任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都收效甚微。

四、教育行动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1、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幼儿教育领域适合幼儿实际工作者开展的应用研究。它强调工作在学校第一线的幼儿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幼儿教师自己在幼儿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校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评估结果。如果评估结果不佳,再进行诊断和分析,制定进一步的计划和方案,再一次实施、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使幼儿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6]

2、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我们采用凯米斯关于行动研究程序的说法,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幼儿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也遵循这一程序。“计划”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行动”即实施计划,包含行动者的认识和决策。“考察”主要针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等方面。“反思”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过程和结果;但行动研究过程并不一定完全符合这些程序,因为教育教学情境是一种即兴的,多变的,现实中的行动研究过程往往是这些程序的变式或简单化。[7]

(二)教育行动研究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1、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

幼儿教师从事研究能增加他们的专业性。一线幼儿教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认识深刻,拥有丰富的研究机会,通过科学研究系统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在科研中改变自己的职业形象,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8]

2、完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敬业负责、热爱儿童、团结合作等专业态度的激发;教师专业道德在行动研究中的调节作用有所提高。[9]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构建和优化。表现在:教育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确保本体性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当前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条件性知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教师在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0]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表现在:教育行动研究能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能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实施能力;能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的监控和评价能力。 [11]

3、激发幼儿教师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幼儿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是教师自身对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教育行动研究从实际教学问题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设计、调整研究方案,再通过研究成果促进幼儿教师的实践性工作的开展,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2]

(三)促进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策略

首先,改变幼儿教师对研究的认识。鼓励幼儿教师在已创设的研究环境和机制体制下,知道应该研究,相信能做研究,并为着改善教育实践而研究;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的能力。加强师资培训,注意各方力量的联合和交流;然后,提供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资源保障和文化氛围。为幼儿教师提供丰富的藏书、便利的网络、充足的研究时间、民主的研究氛围;第四,建立促进幼儿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评价机制。建立以人为本,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展现终极人文关怀的评价制度;最后,建立幼儿园与大学的有效合作。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平等交流和对话,一起探索和合作,实现双向交流、双向提升。大学教师为幼儿教师带来了新理论、思想、知识、技术;而幼儿教师也可以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课程注入新鲜的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资源。[13]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5-126.

[2][9]胡碧霞.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内涵的诠释[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

[3]王杰.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4]闵钟.“教师成为研究者”兴起背景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7(9).

[5]童富勇,黄文芳.试论教师专业素质及其发展[J].教育评论,2004(5).

[6]彭燕,卢清.教育行动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05(9).

[7][13]乔艳冰.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9.

[8]宁虹等.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

[10]闫美丽.行动研究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作用[J].前沿,2007(6).

篇8

关键词 专业标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31-04

1 前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全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纷纷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项目。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建设规范标准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新要求,而这些新要求的贯彻实施需要以一系列的研究为先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探索出科学的途径、方式与策略。

2 调查结果分析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外部条件与内部动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过程,既包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包括幼儿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过程[1]。《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

1)素质全面:专业的幼儿教师应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统一体[2]。

2)利用条件: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善于在幼教事业的“春天”抓住发展的机遇,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

3)自主发展: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从而提升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青岛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园长共200名(分别来自城市、乡镇、农村)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91%,具体分析如下。

1)专业理念落后,专业能力偏低。

①专业理念与师德。如图1所示,近八成的教师对学前教育工作持一种较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但据调查,在师生比失衡的情况下,近四成的教师不能做到关注每一名幼儿;近九成的教师能做到保教结合,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但五成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不能以游戏为主要活动。

②专业知识。如图2所示,有七成教师能够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开展保教工作,也掌握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保教工作的知识,能够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幼儿。据调查,青岛市幼儿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这说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工作比较到位,但还存在教育课程与方式的改进空间。有三成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太熟悉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及防范、救助的方法,这说明教师在职后培训中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其他在问卷中没有涉及的问题也应如此。

③专业能力。如图3所示,有五成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创设环境,支持幼儿学习、评价、沟通的能力。据调查,青岛市有六成以上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但近五成的教师没有资格证,五成以上教师在30岁以下,六成以上的教师为大专学历。这些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工作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社会地位偏低,工资待遇不高。如图4所示,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还没被看作一门专业。据调查,大部分被试群体的工资待遇处于3000元/月以下。

3)外在发展条件欠缺,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如图5所示,近四成教师认为幼儿园对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够,近五成教师认为自己很少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结合访谈,多数教师认为虽然幼儿园教研活动频繁,但缺乏理论提升、专家指导、高校的合作等。

如图6所示,有八成以上的教师经常改进幼儿教育措施和方法,但只有两成教师为自己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据调查,青岛市近三成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六成以上教师没有职级,这说明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性。

3 对策与建议

《专业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唤醒功能[4],但要完成这一功能还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分担。

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规划和制度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就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身份编制、培养培训、职称评聘等作出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同时,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应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幼儿师范教育经费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专业;建立一批规范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和能力水平。

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推进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

1)明确统一目标。根据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幼儿教师教育可划分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是连续的、相互联系的,又是有区别的。职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掌握综合知识、多元能力,主要由幼儿师范院校承担。职后培训应结合教师本身及幼儿园乃至整个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是一个不断调整、适应、提高和加深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教育应多方协作,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和幼儿园、名师和专家等的优势,并根据教师成长的不同时期确定目标开展教育[3]。

2)合理设置课程。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应该相互衔接,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对于职前培养课程,幼师院校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层次,结合社会需求、学前教育发展形势等外部因素及时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同时,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非师范类毕业生补充到幼儿教师行列中,资格证考试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后培训课程应该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设置课程,要既符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既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又要做好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前后衔接,避免盲目培训和资源浪费[3]。

3)探索多元实践。对在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幼儿师范院校应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延长见习、实习时间,并将实习教学化,成立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对在职幼儿教师而言,幼儿师范院校作为承担幼儿教师培训任务的主体,除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理论课程外,还应提供在不同幼儿园“挂职”的机会,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对幼儿师范院校而言,有效将职前、职后实践模式统一的途径是校、园合作,协同育人,学校和幼儿园从不同的侧面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

幼儿园:多措并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1)提供专业发展的环境。

一是建立本园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包括教师简介、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自我学习进展、参加园本研修情况、参加培训情况、个人教研成果等。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显著成果给予奖励,并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是构建共享平台,可以是面对面的集中沟通共享,也可以是借助网络技术的在线沟通分享。

四是启动阅读工程,通过园内与园外相结合、自读与导读相结合等形式,将读书与教科研相结合,助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4]。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一是开展便捷式班本教研活动。引导幼儿教师以班级为基点进行在岗学习,这种教研以班级为活动场所,以班级经常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内容,以班级师幼互动合作为方式,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开展常态式园本培训活动。首先,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观摩、评析、跟踪教育活动,进行深度教研,努力打造园本特色;再根据教研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荐专业文章让全体教师有目的地研读,深化园本特色。其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采用行动研究法,全员参与,在专家的合作下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4]。

幼儿园教师:自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应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幼儿教师应在终生学习过程中,拥有先进理念,具备综合知识,掌握多种能力 [5]。同时,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能力。

一是对幼儿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专业的幼儿教师能够觉察到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和变化,并能通过活动的组织使幼儿活跃起来,并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去。

二是对幼儿教育经验的自我反思。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笔记、观察记录、教案书写、课题研究等途径和方式,对自身的教育经验加以自我反思,从而把握幼儿教育教学规律,得到自我发展。同时,教师在取得一定的幼儿教育经验和成功后,还要对幼儿教育经验进行继续反思,避免出现停滞性的“高原现象”,促进自身可持续性专业发展。 ■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12(7):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S].北京:2011.

[3]张根健.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特征与构建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36-44.

篇9

摘要: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而自我教育是幼儿教师提升整体素质,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经道路,也是获取教育幸福感的手段。本文正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其内容是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来执行的。通过参考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幼儿教师自我教育内容。

关键词:专业化;幼儿教师;自我教育

专业化视野下的幼儿教师自我教育,是幼儿教师以自身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师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准则为动力,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下,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监督,并及时总结、反思不断实现自我专业化提升的发展过程。其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一、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

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的认识已经毋庸置疑,将幼儿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是一种职业能够被认可为专业的理论依据和技能保障。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实普通文化知识

教师就是知识的同义语,人们经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幼儿教师作为启蒙教师,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正是身心l展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教师掌握广泛的文化知识一个理想的幼儿教师,他不仅是教育专家,他还应该是一个杂家,教师应充实普通文化知识。另外,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于其工作具有“人文性”的影响和特点,幼儿教师要“饱学有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的人格特质的工程师。

(二)更新本体性知识

所谓本体性知识也是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一定的限度内,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进关系。幼儿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是指五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个体成为好教师的必要条件。“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学者,即所教学科的专家,只有自身参透了教材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对孩子解答疑惑,更知如何启发孩子思考,做到最好,成为专家型教师。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本体性知识,使之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完善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也称为支持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般指教育科学的科学理论知识,诸如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之类。幼儿教师职业是一门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要成为幼儿心智的研究者,除了需要本体性知识,也需要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进入这一专业的入门条件,它涉及到“如何教”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根本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幼儿评价的知识、幼儿管理的知识以及教育科研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同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一样可以经过系统的学习获得,但是有了条件性知识,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一定具备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因此,最终阐释这一知识还需要由教学实践这具体的、动态的、情境决定,检验其准确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积累实践性知识

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指在实际的学习、生活、游戏情境中,幼儿教师在实施自己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情境知识和解决突发状况的知识。它受幼儿教师个人经历、实践活动等影响,大部分属于“默会知识”,可以被幼儿教师“做出来”,但不一定能够明确地被语言表达,而且这也说明了它是依附于真实情境中习得的知识,也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晶之一。实践性知识包括六方面内容和三个特征。它的六方面内容,也被成为“六个筐”,即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评反思知识。通过观察其六方面内容,也容易看出,实践性知识具有可反思性、实践感和行动性等特征。

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具备专业理论外,幼儿教师要实现专业化的目标还需要具备成熟的专业技能,也唯有此,教师职业才堪称为一门专业化的工作。下面主要就教学技能技巧、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完善教学技能技巧

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是指如何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即使之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入”,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变化刺激”,即通过变换不同感官的刺激,或者变换师生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变换讲述语气的语调语气等,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学习兴趣;三是“活动组织”,即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活动,“做中学,玩中学”;四是“强化”,即对幼儿正确的行为实时给予奖励。另外,还有沟通与表达、分组活动、发问、教学媒体运用以及结束等技巧。幼儿教师要注意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完善教学技能技巧。

(二)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其教学水平,是其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2000年9月23日实施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了申请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普通话水平以及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素质等。前者即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它们按照《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等的能力,具体包括准确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解读并运用教材的能力等;教学实施的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教学组织的能力、灵活选择并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等;教学评价能力是指幼儿教师通过搜集资料,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学习状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合理安排补救措施或改进工作的能力,具体合理选择并运用评价方法的能力等。

(三)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所谓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应是一种特定意义上的“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育教学,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因此,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幼儿教师自己也应该成为研究者,相比他们而言,幼儿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包括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能够针对教育情境提出最贴切的改革建h,而外来的研究者往往缺乏对教育现实情境的了解。因此,教师堪称为进行教育研究的最佳人选。教师的教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更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三、强化自身的专业情意

若说前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那么“专业情意”指的就是“愿不愿”的问题。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该书中,是指教师在专业教学行为活动中形成的情感和意志力,反映出教师对工作的热情程度,也可以说是职业情绪。它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迈向专业化的重要条件。

特拉弗斯曾说过,对于一个师范生而言,假若他个性中就充满了敌意,那么他就难以形成教师所应表现出的热情、有支持力的行为模式。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启蒙时期,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意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后继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情意的强化,不仅可以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满足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2]吴金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7.

[3]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70.

篇10

一、自我意识: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当今“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要求幼儿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在时间维度上,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内容维度上,则包括幼儿教师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幼儿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教育行为,又能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过低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例如,如果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缺乏挑战的职业,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那么,三十年的幼儿教师生涯或许就是他一年工作的三十次重复;而如果过高估计、过分自负以至虚妄自大的专业自我,则又会导致其因盲目自尊而藐视教育理论,轻视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二、自我规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元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幼儿教师从人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这是一个对幼儿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面对新天地急盼成功的一名新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与工作环境,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调皮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愿学习的孩子?”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的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入到与教育和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三是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发展,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进入到理论层面;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思和探究性的问题,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幼儿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首先,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和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三、自我反思: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反思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在头脑中对大量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加以梳理,并运用总结、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美国学者舍恩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渠道不是离开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我反思强调幼儿教师的思考和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自我反思超越成就动机是指由成就欲望转化而来的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动机,是激发人通往成功的一种内在机制和推动力量。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也就不尽相同,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在从事相同的工作时,行为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同样从事幼儿教师这样的职业,甚至在同样的幼儿园里,高成就动机的幼儿教师往往倾向于为他们自己确立的高目标而努力,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就会快些,专业发展水平就会高些;而低成就动机则会使幼儿教师倾向于为他们确立的低目标而努力,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相应地就会慢些,专业发展水平就会低些。而成为幼儿教师的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众所周知,专业知识是建立在专业经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如果不能对自身经验进行积极的体验和反思,经验对专业知识的增长就不会有多大贡献。积极的体验与思考可以让幼儿教师从经验中学到一些情境化、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领悟教育的意义并提出新的教育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育反思。反思札记的撰写比较随意,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例如,在一堂课中,你认为最精彩和最糟糕的教学片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幼儿的表现有了进步?等等。每天花几十分钟的时间对这些问题做出反思和回答,不管简要还是详细,这些答案对于加深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求得改进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撰写反思札记看作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将十分有助于幼儿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