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教育感想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心理教育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提高认识;主动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现在很多的社会现象也告诉我们对于孩子们的心理是值得关注的!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再看这个孩子的成绩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对这个孩子的性格,态度,品行的考察。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和孩子接触的也非常多,接触了各式各样的孩子,也让我更加的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1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
对于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在孩子纯真的外表下,我们又是否能看到他们内心的脆弱那?可能因为你的不小心的一句话就会给一个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那?那年是我上班的第一年,年轻我有些自以为是,认为粗暴的管路就可以摆平一切,可是事情就不是我想的那样。这一天我让同学们把父母的联系方式写下来,有事我可以及时和家长沟通,可是她只写了姥姥的联系方式,不假思索的我便很严厉的问她“你怎么没又写父母的联系方式那?”,她一句话也不说开始掉起了眼泪,此时的我不知所措,一个这样简单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要哭?我过于严厉?还是我伤害到了她?上百个问号在我头脑中瞬间闪过。事后我才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由爷爷抚养,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母亲的工作环境也不好,从来不会向外人提及到自己的父母,而且对这类话题非常的敏感,性格偏执,喜欢攀比,总是和同学说不到几句话,有时还会在角落里偷偷掉眼泪,在描写妈妈的作文中更也只是草草几笔。对于这类孩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首先我们就要先走进他们的生活,深入去了解她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做到无所不知,有的放矢,而不是对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而一无所知。其次我们就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言辞,保护他们易碎的心灵,我们要着重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独立,从而克服自卑、自责,鼓励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并且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培养他们自尊心。此时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乐于看,善于说、喜于听,敢于做。除此之外,还要耐心细致的说教,不厌其烦的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最后我们应给予美好的期待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对自己有期望值的,从而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努力改变自己,在老师期盼的目光中逐渐走出困扰。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
同学、老师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数孩子的父母,他们是否给孩子传递出正能量也是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因数之一。但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的好,睡的好就是健康,这是狭隘的认识。事实上,孩子身上存在心理问题,如说谎、狡辩、不承认错误、避重就轻等行为。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是因为工作或活计忙而顾不上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曾经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在我看来是一名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但从不给班级和老师带来麻烦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突然有几天居然没有来学校上课,孩子的父母焦急的找到我,告诉我说孩子没去学校的几天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了,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三天之后孩子回来说在一个网吧呆了三天三夜。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孩子会在网吧呆了三天三夜,事后我对这个孩子进行家访发现家里面给配了一台电脑,家长十分无奈的说:“唉!老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什么也听不进去,在家上也比出去上强,管不了了!不敢说也不敢管!别再跑了!”听完这话,真是有了几分无奈,我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却什么也不能做那?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有限的沟通,家长不能够掌握对孩子疏导心理问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一味的打、骂是根被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使问题更加的严重!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还要定期为家长们开展这样的讲座、宣传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未必是这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把每一节课都渗透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孩子们时时都接受到书本、老师、同学的正能量。比如在我的语文课《长江之歌》中,课文有些枯燥、无趣、孩子们也没有见过长江的磅礴气势,更难理解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个时候就要克服掉孩子厌学的情绪状态,我便找了一些有关长江的视频,孩子看到了、听到了也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自然而然的打消了他对这节课消极的心理,这节课的气氛变得热烈、宽松,孩子们你一句我几句的谈感想,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了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仅要看他的成绩,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家长以及各个学科的教师联合起来在实践中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4总结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
作者:李叶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青华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利芳,马艳艳.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J].心理健康教育,2014,(8):255.
[2]童立君.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
[3]张青青.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2年05期.
[4]黄源华;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1期.
篇2
一、重力营造德育文化环境
规划整体性。即统一策划,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从校门口到操场,从教室到墙体,从楼道到楼台,都设置不同的德育文化内容,显示出基调高、风格雅、蕴涵深、布局广的德育文化特色。
思想教育性。即每幅德育文化标语都有其特定的思想教育内涵,彰显出特有的德育理念。一如:从小立志,长大报国。二如成人、成功、成才等。三如:健康、健壮、健美等。
教育目标性。即德育文化昭示出学校的教育目标,对师生和社会产生一种宣传效应,以明晰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一如校门口两侧的办学思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立足使每个孩子都成才。”二如教育管理理念“四个第一”(即:“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卫生第一、质量第一”)。三如“新三好”标准:“在学校做文明礼仪好学生,在家庭做善良孝顺好孩子,在社会做诚实守信好公民。”四如镶嵌在教学楼体上的办学目标:“特色立校,争创名校”等。
情感陶冶性。即德育文化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和谐亲切的情感空间和情感氛围,对师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和雨式的情感陶冶和心灵升华。一如师魂标准:“爱校胜似家庭,事业重于生命,一切为了学生”。二如师生思想理念:“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如师生行为准则:“彬彬有礼,轻声细语,快乐学习”等。
精神激励性。即德育文化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激励作用,使学生在朗读或默读之后,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支撑。一如理念准则:自强、自律、自信、勤奋、博学、创新。二如教室内外的伟人挂像、英雄挂像、名人名言等,都对学生的精神与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艺术熏染性。德育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德育语言,艺术与音乐更是一种崇高、圣洁的德育语言。一如由“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爱祖国”、“爱科学”、“爱艺术”等组成的壁画群,构成一个色彩斑斓,恢宏壮美的德育画廊。二如升国旗仪式上播放的《五星红旗》和《国歌》歌曲、课间、操间播放的各种教育歌曲和音乐;上午、下午课前播放的写字音乐等,都以一种独特的德育语素,产生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和静化心理的艺术熏染力。
行为促导性。德育文化的起点和归点在于促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我校的德育文化凸现出这一德育理念。如我们在教学楼的醒目处,分别布置了“静、净、竟”和“彬彬有礼、轻声细语、快乐学习”等德育标语,激励促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书香润化性。即通过开展“读好书”、“读书节”、“读书月”、读“红色经典”、“读书沙龙”和评选“小书迷”、“小学士”、“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十大藏书家庭”等活动,营造氛围,润化心灵,健全人格,振奋精神,提升境界,净化学风,打造书香校园。
二、全力结构"新三好"教育网络
(1)教育活动家庭化。把在家做善良孝顺好孩子活动紧紧融入家庭教育,是"新三好"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孝敬教育这一主题,我们组织开展了“在家做善良孝顺好孩子”教育评选活动;“夸夸我的孝顺好孩子”家长报告会;“我是善良孝顺好孩子”手抄报展评等,并收到家长孝敬教育感想文章1006篇。通过这种家庭化的教育方式,使全校学生逐步完成从“小皇帝”、“小公主”、“小霸王”到善良孝顺好孩子的心理行为转化和情感的归位与升华。
(2)教育活动系列化。只有系列化的活动,才会产生“集约式”的、“连环式”的、“网络式”的、“交叉式”的教育效应。基于此念,我们组织开展了“文明礼仪好学生”故事会,“善良孝顺好孩子”故事会、“诚实守信好公民”故事会、“新三好标兵”演讲比赛红领巾文明路清扫活动、“新三好”演讲比赛、红领巾文明路清扫活动、“新三好”周记、编写“校园文明礼仪歌”等,使广大学生不断增强对新三好的践行意识。
(3)教育活动艺术化。把新三好教育搬上艺术平台,会使教育更具感染力和教育力。我们组织举办了校园文明礼仪情景剧展示,把“新三好”分解为90个情景横断面,让学生以多种艺术形式来演绎,展示教育内涵,进行艺术化的自我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与意识行为。
(4)教育活动竞争化。教育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竞争思想、竞争心理和竞争行为,有竞争的活动才会有生机有活力。基于此理,我们在全校组织开展的“雨中的拉歌赛”,班级风貌展示等活动。既是班风班纪的大检阅,又是同学们顽强意志的大磨砺;开展的“争当班队十大新三好标兵”、“争当班队十大小明星”教育评选活动,表彰两千余人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竞争平台,使每一个学生有标可竞,有才可展,有星可争,有功可成,形成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竞争环境和德育氛围。
三、强力构建学生自治教育新体系
(1)彰显自治教育方略。即对自治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实施推进提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其方略为: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强化班队自主管理,树立教育品牌意识,推升班队特色品质。
(2)规范自治教育进程。即使自治教育具有科学严格的运作规程:一、班队申报;二、学校审定;三、成果验收;四、授牌命名;五、拓展内涵;六、凸现特色。
(3)制定自治教育方案。各班根据班情,创建自治特色班26个,如:善良孝顺班5个,团结和谐班8个,诚实守信班1个,清洁高雅班1个,钢铁纪律班1个,彬彬有礼班5个。确定自治目标26个,纠定自治措施26条,确定自治宣言26条,一如:和谐相处,真诚谦让,精诚团结,共创辉煌。二如:文明礼仪,从小做起,全班努力,争当第一。达到各班有特色,有目标,有措施,有宣言,形成整体性的自治教育体系。
(4)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即建立学校督导队、班级督导队和小组督导队三级三层管理网络,校队为“龙头”,班队为主体、组队为基体。三级管理有其各自的管理方位、管理途径和管理职责。
(5)确立学生领军地位。即把学生(干部)推向管理一线,让学生担任自治管理的领军、统帅,使学生有权可施,有令可发,有责可履,而不是"空头司令"而有职无权。
(6)结构学生管理核层。即把各班班委队委吸纳进督导队,并赋予各自职责,形成自治管理的核心层,使其发挥管理核心和骨干作用。
(7)实施管理主体运作。即在整个自治管理运作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决策、定制定规、检查督导、总结评比、奖惩、公示等运作环节,并让学生在运作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管理主体意识,确立自己的管理主体地位,提升自己的管理主体思想,提高自己的管理主体的才能与素质……此正是我们施行自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四、鼎力开创德育研究新格局
(1)思想道德研究
思想研究是德育研究之首、之旗,它所彰显的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向,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德育校本教材《中华英杰三字歌》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2)心理教育研究
心理教育研究是现代教育的热点和焦点,也是现代教育所必须致力剖解的难点。对此,我们分四个层面进行心理教育实践和研究:一是要求各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群体心理特征和个体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做好学生的“第一心理咨询师”、“第一心理导师”。二是建立少年儿童心理咨询室,对众多的咨询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心理疾病。三是定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讲座,如举办全校性的《少年儿童十大心理素质》和年级性的《只有心理健康,才会行为高尚》等专题辅导报告。四是编写出版心理教育校本教材《青少年心理健康》,并通过签名售书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答卷、心理健康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3)养成教育研究
篇3
一、多方接触,了解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尤其是留守儿童,更需要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四年级学生李彦炳异常好动、又脏又懒;学习习惯较差,经常惹麻烦;上课管不住自己,家庭作业也很少能完成。如何找到转变他的突破口呢?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好办法。
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这孩子打乒乓球的感觉很好,就用心指导、训练他打球。结果他的乒乓球水平提高很快。原来他表现不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现在打球比别人强了,觉得自己在同学中也有了强项,找到了自信心,所以没有平时那么淘气了。我常鼓励他:“咱能把球打好,其他事情一样能做好。”进一步引导他在学习上首先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努力克制自己,后来他各方面表现都有转变,现在变得既活泼又可爱。
二、组织活动,创造情境,让留守儿童置身其中,进行自我教育
创造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心的机会。我们利用每年的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开发潜能,同时更好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运动会、文艺表演、读书演讲、书画竞赛、开座谈会谈感想。二年级同学刘华阳在元旦联欢会上出语惊人:“愿地球上的小朋友,天天开心!”;王姣琰同学由表演唱歌,成长到做了“六一“文艺演出的主持人;语文老师指导梁小文、雒焕虎、韦宝祥合作朗诵,声情并茂、精彩动人;一年级的几名小同学诵读《道德经》,也是有板有眼;刘缘龙勇夺学校乒乓球冠军。他们都努力了,进步了,心底迸出了一句相同的话:相信自己!
三、引导读书,让留守儿童在阅读中“充电”,获取长期发展的精神动力
读书能够汲取精神食粮,改变人的内心世界,涵养人的气质,还能不断地为自己“充电”。通过读书,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她像老师一样,引导孩子们去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给人温暖,自己快乐。
刘春梅同学个子小,胆子也小。我们发现她对书很感兴趣,就指导她读书。她读了不少课外书,阅读速度很快,记忆力也好,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渐渐地也敢在课堂上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习作水平跟着提高了,与同学们的交往多了、深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与书接触的过程中,改变了她敏感、孤独、胆怯、抑郁的心理,走向了自信、阳光的道路。现在,她还是喜欢静静地读书。
四、积极疏导,洒阳光于留守儿童的心灵
我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发现心理问题突出的孩子,就及时给予疏导,播撒阳光于他们的心灵之中,让他们健康成长。
六年级的梁瑞同学家庭特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常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他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差,家里没人能辅导他的学习。平时沉默寡言,不与人交往。我们找他谈心,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可任凭怎样引导,他硬是一句话也不说,总是那副无助的样子,惊恐的双眼中看不到一丝的希望。寄宿那一年,我们发现他起床后不叠被子,连续几次都是这样的情形。原来他不会叠被子。我们安排老师教他叠被子,他才学会的。任课教师给他单独设计作业,量少而又简单,都是他有能力完成的。大家肯定和鼓励他的点滴进步,结果他写的字整齐多了,也能写到格子里去了,学习逐渐有了进步。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敢在班上说话了。毕业联欢会上,他不光发了言,脸上还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
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往往比较顽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反复进行引导和教育,特别要和监护人取得联系,配合做这项工作。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能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每年儿童节,白银市白银区妇联的领导来到学校看望、关心他们,为留守儿童送来慰问的节日礼物。爱心妈妈献爱心,弥补他们缺失的爱。王岘镇的30多名妇女干部与我们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每逢活动日,她们也来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下棋、打球、聊天,共同表演节目,赠送礼物,并合影留念;有的还带学生回家做客,让他们得到了亲情般的关怀。有些孩子家里表现好,学校里并不好;有的同学学校表现好,回到家里就成了霸王;学校安排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掌握他们的心理,然后家校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篇4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有效教学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标,那就是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模式,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创新性学习。
一、转换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转换教学观念,明白对学生的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生短期内的学习成绩,还应重视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学生当作朋友,而不是孩子。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更愿意说出心中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新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有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成正相关,即学习兴趣越浓则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兴趣越浓的学科则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
1.适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用现实生活创设的物理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为什么能看到火星闪烁?瓶盖上为什么要有花纹?油罐车后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现象,都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利用新奇的物理实验创设有趣情境。由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等特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主体(即学生)和认识客体(物理规律、现象)的纽带。物理概念、规律首先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而后通过科学的抽象使学生形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力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对于“马拉车前进”的事例中,马也受到车的拉力表示不理解,我打出了“马拉车上坡”马说:“我没有力气了!”的自制ppt文字。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会心地笑了——马会被车拉下坡的,马确实受到车的拉力;教“压强”时,让学生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让学生利用体检时获得的体重数据,课上发给1cm2/格的坐标纸,学生用铅笔画下鞋的外沿粗略算出脚的面积,当学生得到的压强结果数量级相同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抽象的定义,抽象的知识点等,那么如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呢?以电热器的原理——焦耳定律这一节内容为例:这个定律还是比较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先进行实物操作,亲自演示一下热水器的使用,然后当教师提出问题“热水器是通过什么原理发热的?”的时候,学生们会陷入思考,教师可以采用提醒提问的方式接着引导,“哪一部分是热水器的导体呢?怎么能感知电流通过导体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会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思考,可能回答的并不对,但是他们已经接近问题的答案了。学生们会想到,把火柴放在电阻丝中等待点燃,看看火柴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才会被点燃;也有同学说将电阻丝放在其他液体中,通过测量液体的温度,来观察变化。通过这些不同的回答,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到真正的答案,这样学生们的印象不仅深刻,而且让问题不再抽象,变得具体了。
四、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自学预习,并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心中的疑问也亟待解决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小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探究与辩论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小组合作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讨论型学习是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每一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提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和解决,已达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的。教师要当好导演和评讲员,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五、设计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以体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以往的示范性实验改成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在假设不断地被与重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一些疑问,这时教师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的实验带给学生的结果才是良好而有效的。又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阅读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说明书,让学生明白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估算量程,然后让学生自己连接电路,教师巡视指导。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反思,发现新问题,然后再解决。我们应该争取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喜欢物理并愿意参与相关问题探讨的学生,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家宏.充分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2009,(11):107.
[2]岳艳敏.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感想[J].考试周刊,2011,(90):183-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数学教学中我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刻记住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处理教学中的“突然”事例,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这些体现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使所教的小学课堂变为学生善思的场所,提高能力的主阵地。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一 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间的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B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在教学方法上,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即使教同一年级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并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但有的同志想搞一个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的同志想推广某一个教学方法或某一个课堂教学结构于各个年级,使每一节课都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还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美国C・芮代瑟尔在《小学数学教学》一书中也强调,教学方法因数学课题、所教的儿童以及教师的风格而有不同;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把某种教学方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一原则。
三 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篇6
一、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我在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地找到两种解法。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地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矮,谁比较高,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表演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进行相遇后的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2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骄傲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34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地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篇7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得驾轻就熟,在引导上得心应手。不管是处理教材,还是针对课堂的偶发因素,最可贵的一点就是重视细节,在细节中最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基本教育素养,即所谓的“细节,成就精彩”。
近日,我在随堂听课中有幸听到了一节认真对待细节、打磨教学细节的、没有花架子的常态课,是一节常态下的精品课――三年级的《苏珊的帽子》。
课堂上,老师注重教学细节,在细节的处理中,折射出教学新理念,追求着教学新境界。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同时,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了有效的对话与交流,课间孩子之间互相质疑、挑战,学生当堂向老师发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充分体现了老师课堂上的平等对话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
学生在提笔写字时,老师能和平时一样很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写字姿势,她始终教育孩子们写字时,必须做到“头正,身直,肩开,足安”;发现个别学生的坐姿不够端正时,老师会轻轻地走过去,善意地提醒孩子。这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但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她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 听写词语,一石二鸟
那天老师上的是《苏珊的帽子》第二课时。课堂一开始,老师就组织学生听写。老师有意识地选择了“肿瘤、化学治疗、光秃秃、活泼、戴帽子”等词来听写。听写结束后,老师让学生对照幻灯屏幕进行自检自评。然后,老师话题一转,“你能借助听写过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又进行了一次很恰当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借助听写的词语”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这一成功的教学细节不由得让我眼前一亮。
三、 补白日记,走进内心
课文重点写了苏珊出院后第一次返校时的种种心理负担,但对苏珊在医院治疗的情形却只在开头一笔带过。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切身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体会苏珊进教室前的“担心”和“犹豫”,设计了“苏珊躺在病床上写的日记”,一段真情的告白,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们的心也同时被揪了起来。苏珊把自己的“痛苦”、“担心”与“彷徨”都写在了日记上,大家听后,更加理解了此时苏珊的矛盾心情。为下文的教学蓄足了势头,这种过渡和铺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点化作用。
四、 感悟词语,体会情感
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课堂上老师用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担心”、“犹豫”和“自如”、“轻松”进行反复体会,揣摩苏珊、苏珊的老师及同学的心理活动,体会苏珊的老师的用心良苦。使课堂显得重点突出,主线分明,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五、 比较句子,引导品味
为了体会苏珊的老师让同学们戴帽子这个办法的巧妙,老师在备课时抓住了文本的一个细节组织教学。她让学生朗读“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这个句子,然后有意地去掉“一下子”这三个字,再读读,体会文本中使用了“一下子”的好处,并引导学生读出“突然,意外,惊喜”的感觉。老师抓住这一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培养了语感。
六、 道德熏陶,润物无声
课堂尾声,同学们已被苏珊的老师、同学的情谊深深地感染。大家为小苏珊能生活在一个这样温暖的集体中而感到高兴!这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苏珊或者她的同学、老师说说呢?同学们纷纷夸奖了善良的老师、可爱的同学。老师简要地小结了大家的发言,并适时地抛出了一条寄语: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畅谈了自己的理解,用文中的事例、生活中的实例阐释了寄语的内涵。
在课堂中,我一次次感觉到被这种和谐、温暖的爱心所包围的不仅仅是小苏珊,还有正在上课的全体学生和正在听课的我。我想,这样的渗透教育,就该是达到了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境界了吧。
七、 过渡语言,简洁精当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间、在故事的转折与承接之间,老师都很注意过渡语言的设计。或者以问题的形式承接下文,或者以小结的语言提炼内容,使课堂显得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如、学生听了苏珊的日记,初步了解了苏珊的“担忧”,接下来要转入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即苏珊意外的发现),这时,老师巧妙地过渡:苏珊的内心多么矛盾呀!她担心的事发生了吗?请大家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这样的过渡,言简意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八、 作业设置,延伸拓展
作业设置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体现层次性和创新性。这节课老师设计了两道作业:1.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 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一则日记。这两道作业兼顾了说和写的训练,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贵的是不搞一刀切,允许学力较弱的同学不做第二道题,而改成“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更好地体现了作业的分层设置的原则。
当然,即使是名师的课堂,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况面对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这是一节推门式的随堂听课,更不必抓住一些小问题来吹毛求疵了。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来说,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品味、涵泳语言文字方面还显得有些粗浅,因而一部分学生对小苏珊的内心感受的转变还是理解得不十分深刻,但在我看来,仍不失为是一节优质课。
篇8
一、用信念燃放激情,使队伍鼓足斗志。中心抓住管教民警这个关键,针对成立初期部分民警工作信心不足、畏难情绪较重等情况,中心科学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强化“践行使命、求实创新、矫治育人、打造和谐,追求卓越”核心理念,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员,只有不称职的教官”,“进来一个,变好一个,成功一个”雄心壮志,凝聚民警士气,激励队伍斗志。教育管教队伍做到“三心三真”,即对学员谈心教育耐心,观察学员思想变化细心,解决学员问题有爱心;帮助学员掏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激励队伍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和爱心转化为学员教育转变的催化剂,自觉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和杂念,广泛形成不做“功亏一篑,贻误人生”之人,愿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的良好风气。
二、用温情融化心结,帮学员找回自尊。为解决问题少年普遍自尊心受损、心结难以解开的心理难题,一是做到“三对待四知道”。要求教官们对学员像父母对待子女,像医生对待病人,像老师对待学生;知道学员基本情况,知道学员主要违法犯罪事实,知道学员社会关系,知道学员文秘杂烩网现实表现,用真情抚慰学员心理伤痛。二是搭设了两座“心桥”。中心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在学员和社会之间搭起了“连心桥”和“爱心桥”。4月以来,通过省电视台、南国都市报和南海网公开征集20多人爱心志愿者走进中心开展帮扶;1名没有监护人的学员得到爱心人士的亲情认领和安抚;市司法局和市检察院7名女干警、农垦社区4名退休女职工组成“爱心妈妈”帮教组,坚持每月2次到中心进行帮教,帮学员消除心理阴影。三是推行人性化管理。推行学员称民警为教官、辅导员,减少了抵触情绪,拉近了心灵距离;统一免费配发了服装、被褥等全套生活用具;定期安排家长和监护人与学员吃亲情餐;组织教官为学员缝补衣服;组织医护人员每天定期对学员进行巡诊;教官每晚巡房为学员添衣掖被,不断增进学员亲情感、认同感和归宿感。
三、用文化孕育心智,教学员学会自强。为培育学员心智,树立自强理念,一是普及文化教育。成立了文化教育组,对学员开展扫盲教育,普及文化科技知识。二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邀请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的8名老师每周1天连续两个月组织学习《弟子规》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学员。三是开展“六个三”活动。通过开展写三封信、唱三首歌(《生命之河》、《感恩一切》)、《跪羊图》、读三本书、写三篇感想、做三件好事、写三本日记六项活动,每个学员都写出了感情真挚的悔过书,有6名学员积极提供线索并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案件15宗。四是创办特色学习教育园地。定期出版《阳光地带》教育报刊,建立集心得体会、电视知识等于一体的学习宣传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五是开展兴趣培养。作家原上草自愿到中心帮教,重点对爱好写作的学员进行引导培养。六是动员全社会提供学习教育保障。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我为挽救未成年人捐一本书”活动共捐书2380册;市教育局免费提供了100套课桌椅和100套校服;市劳教所从有限行政经费中预借了20万元管理教育经费;省综治办林捷主任、市政府刘庆声副市长等领导分别亲自向中心捐款1000元,市司法局组织全局干部开展“为挽救失足少年献爱心捐款”活动,共捐款20000多元,积极为学员创造和改善学习教育环境条件。
四、用法理矫正行为,促学员守法自律。为解决学员守法自律意识普遍不强的难题,一是实施一守则两规范教育。让学员熟知中心的各类规范性制度要求,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二是实施法纪教育。组织学员有重点的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禁毒法》等电视法规知识,强化电视意识。三是开展以案析理现身说教。结合学员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开展思想互动交流,组织曾经是失足少年的爱心人士朱先生进行现身说教,使学员在寓教于乐中明辨是非,认错悔过。四是实施心理矫治。与海口经济学院心理学康乔、李丽慧教授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问题少年心理矫治方案,逐个建立个体心理档案,结合问题少年心理特点,每周安排3个课时,连续8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传中、王海玲等老师每周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并与省团委办的“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挂钩,为问题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省营养家协会共同组织“心理破冰”拓展训练,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重塑自我,全方位矫正不良行为。
五、用劳动锻造良习,让学员成长自立。为激励学员热爱劳动,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生存能力,一是培育自理能力。按照准电视化的要求安排每周一天的队列训练,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执行意识;从教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个人内务做起,坚持每日做到内务管理四个统一,四个定位,从行为举止上培养学员好的养成。二是组织习艺劳动。从海南艺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制作手链的习艺技术,每周安排学员进行一定时间的习艺劳动,让他们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培养用劳动创造价值意识,摒弃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等恶习,塑造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培育生存技能。海南花仙子美容学校爱心人士孙女士,专门指派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容美发师,到中心向学员免费传授美容美发技术,并承诺可为优秀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省企业家协会也派人到中心为学员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努力让学员各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篇9
关键词: 生理; 新生命; 尝试; 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59-01
初中学生从生理特征上而言,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其生殖器官功能日益健全、性激素逐渐产生、第二性特征逐步出现,比如:男生出现遗精、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音调变低等;女生出现月经、增大、声音变细、声调变高等。初中生面对自己身体形态的变化和随之产生的生理现象,感到好奇疑惑,甚至产生了某种神秘感。他们一方面渴望知道自己身体急剧变化的原因,迫切希望了解一些相关的生理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谈性色变、羞于启齿,不愿公开面对这些问题,所以大多数人无所适从。
针对学生上述的矛盾心理,学生的生殖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犹如雪中送炭。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准确把握课标,善于利用教科书,构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互动,使学生的观念得到开放,心理放松,学习的主体性能够充分凸现,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获得解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唤醒”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健康发展。为此,我在执教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人类起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人类作为天地万物之灵是怎么来的?我娓娓讲述了《圣经》中的有关情节:上帝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人,名叫亚当,并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里……上帝又用亚当身上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起名夏娃。他们的结合创造了人类,这是西方盛传的“上帝造人说”。
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人类起源的神话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女娲抡土造人。”学生思维被激活,思维显得很活跃,争先恐后地讲述有关主要情节。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说:日本的桃太郎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人物,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他的由来:一位老奶奶在河边洗衣,顺水飘来一个非常大的桃子,她很高兴拿回家,准备吃掉。当她操起菜刀,正要切桃子时,不知为什么,桃子啪地一声自己裂开了,从里面蹦出个很神气的男孩子,后来取名“桃太郎”。他食量极大,力大过人。当他听说妖魔搅得村里人不得安宁时,就义无反顾地去征服妖魔,造福百姓。我话锋一转说,在咱们中国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类似于“桃太郎”这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我话音刚落,学生就脱口而出:“有,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奇特出生的哪吒......”。他们的出世都具有传奇色彩。这些都是神话传说而不是现实,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回答:“为了增强人物的艺术魅力和整部作品的感染力”。那么,现实生活中有骨有肉的我们,到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引出本节生物课的主题――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二、巧借东风,切入要点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在教学本节课内容时,我先出示男女生殖器官教学挂图。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把头埋得很低很低。这时,千万不能训学生,凡事接受都得有一个过程。“请把头都抬起来,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一门科学知识,请大家正确面对,就像学别的学科一样。”等到大家情绪稍平稳后,我再介绍:男性生殖系统由、输精管、前列腺、等器官组成。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其功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刺激男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特征。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它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雌激素能刺激女性相关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特征和性周期。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性激素的重要意义,课堂上我创设了以下情景:不仅人类有性激素,大多数动物身体里也有。如:大公鸡羽毛鲜艳,个子高大,鸡冠红红,清晨喔喔啼叫,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派头。但是,当把它的摘除后,很快就没有威风了,鸡冠变得小而暗,羽毛失去光彩,高昂的喉咙也哑巴了。如果这时给它注射一种雄性激素,它又恢复了原来的雄姿。我通过举例,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并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生殖细胞。人类的生殖细胞包括由产生的和由卵巢产生的卵子两种。很小,长约60微米,像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子较大,直径不小于0.1毫米,几乎用肉眼可以看见。正常情况下,两侧卵巢每月只有一枚成熟的卵细胞。它是一个带放射冠的球体,其细胞质含有丰富的卵黄,它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我通过教学图片让学生较直观地认识生殖细胞。
(三)受精及胚胎发育。在介绍完什么是受精后,我通过下列一些数字创设情景:父方提供的一次可达几亿个,而完成受精作用的往往只有一个,它和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面对这些数据,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认识到受精过程就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生命来之不易,应该感到幸运,应该珍惜;每个人都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因为他们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万里挑一,而是几亿中挑一的。
篇10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高中面对实际的教学困难,揭示出农村学校物理教学所处的困境,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 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应对策略
在农村高中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物理基础差、缺乏实验器材,课时不足,课堂上很多经典实验无法演示或操作,再加上学科难度大,学生易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教学质量不达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农村高中物理教学面对的困难
(一)生源素质低。农村高中招的学生大多素质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薄弱、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很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及从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和图景。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怕苦怕累,学习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而物理学科本身难度偏大,又抽象枯燥,有时脱离生活实际,这就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低,或是恐惧学习物理,甚至弃学或厌学。还有一点,由于农村高中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农村高中由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学校的资金不充足,很多教学用的实验器材配备不齐。
(三)在新课程改革后,物理学科的课时减少,大多数学校是高一物理每周3课时,高二理科每周4课时文科每周1课时。
应对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用经典的模型进行处理物理问题,这是重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基础差、欠缺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很不适。如果刚接触物理,就急于要求学会建立各种经典物理模型的话,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是很枯燥乏味且脱离现实生活的。而教师会通过布置大量的题来让学生加深印象,这对成绩差的学生来讲简直就是折磨,会让学生在开学之初就丧失信心,缺乏学习动力。所以在高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生动有趣的问题来引课,拉近与物理的距离,重点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物理的趣味性,并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课余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教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下,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一定要提高业余时间的利用效率,优化预习及复习内容,在课外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和复习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只有知道如何学习,会学习,才能主动地索取知识,才会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新知识时,往往也是在复习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及复习任务时,就要精心设计符合具体学习目标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有明确的重点,而不至于茫然。否则,学生只会泛泛的读一遍书,而没有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向心加速度”这一教学中,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为什么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它的定义和方向是怎样的?
问题2.结合数学向量运算的有关知识,理解在矢量三角形定则中,如何表示两矢量之差?
问题3.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其速度变化是由大小还是方向改变而引起的?如何画出表示其速度变化的矢量三角形?
问题4.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如何?何为向心加速度?
问题5.什么是变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吗?若是,答出理由,若不是,答出区别。
以上前两个问题是本节学习中的必备知识,这一点对重点高中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通过这样的复习,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第三个问题是学过的知识与新课之间过渡的问题,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要是预习的好,收效也更好。第四题是本节中的主要内容。最后一个问题是对本节内容的深入思考,为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适合留作课后思考题。
2.布置课后任务时,难易适中、坡度明显
教师在布置预习和复习任务时,要精心设计题目,选择难易适中、存在难度梯度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经过思考独立解决,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问题难度大,学生容易失去信心而弃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懒于思考,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最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例如:在上述预习任务中,前两个问题,大部分学生经过复习都能够回答出,回答第三题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可能需要物理教师再强调一下数学知识,学生才能达到目标;第四题,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加以总结就能够回答;最后一题,难度稍大,能够提升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合成绩较优异的学生。
3.布置预习、复习任务后,及时验收
及时验收和评价布置过的任务,可以有效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同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度的赞扬和肯定,可以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会产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从而学生能够重新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另外,通过验收还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总结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按下面两步来进行验收和评价:
(1)将预习、复习的内容印成讲义,在讲义的边角位置上设置自我反思、评价栏目,让学生总结复习的感想;
(2)及时收上来学生完成后的讲义,总结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
4.灵活的布置复习任务
复习学过的知识,既可以通过做习题,也可以通过做合适的小制作和小实验,或者写调查报告来完成。例如,在学习必修二“宇宙航行”这节时,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发射、升空、飞行及回收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作出科学的解释说明。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复习,既巩固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到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学科。
(三)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
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差,教师在平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比如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做习题时要求学生画图、做图像等方式来建立物理模型,在长期的严格要求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结: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成绩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物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城市中的非示范性高中也存在严重缺乏课程资源的情况,教学条件和农村高中相差不多,本文中涉及的教学策略对这些学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宏,于基兵.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探讨,2009(5)
[2]管飞飞.基于信息技术整合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3]谢宏,于基兵.新课标背景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09(13)
[4]夏振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谈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09(24)
[5]宋佳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主动寻找课程资源[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