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

篇1

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对将施行的护理措施的决策能力。它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真正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个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1],才能具备病情观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自2011年以来试题中临床病例题比例增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就能达到,教师在护理教学中早期重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导向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所在院校在暑期安排了护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现报告如下。

一、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直到临床实习期间才能接触,中间存在很大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临床思维能力缺乏,影响实习效果,医院在实习初期对护生的评价也不甚满意。教材是按照系统进行疾病分类,拿外科护理学来说,教材的前面部分是外科总论,后面是消化系统、胸部疾病、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部分,而医院是按照科室来划分。外科系统的疾病主要科室有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手术室。普外科收治的疾病种类较多,主要是腹部疾病及其他。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时,可以拍一些外科病房图片,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去看哪个科室。这个科室收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把手术室环境拍下来,甚至可以拍些刷手、术前书中小视频等,这样讲解手术室分区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手术室的护理也就比较好讲好学了。尽早熟悉这些,学生在进入临床医院实习时才会尽快适应,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二、典型临床案例选择和整理,收集教学素材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纲,而实践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医院的数量以及师资方面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因此,中国的医学教育要想在早期就培养学生的 临床思维能力,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就要精心设置相应的临床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要把死板的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人,就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合适的病例。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并非只限于临床实习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2]。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单纯的典型病例,不宜选择有合并症的病例,以免主次重点不分,干扰学生的思维。另外,要选择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病例,也可以选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作为对照。比如急性阑尾炎,不要选择那种合并胆结石的病例。这样医生的医嘱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少了很多干扰因素。医嘱太多,教师要选择主要的部分,不能全部照抄拿来用。还有检查,由于很多是不必要的辅助检查,与本病无关的检查就不能拿来讲,主要收集与本病相关的检查。护理措施也一样,不能把护理记录单上的内容都拿来讲,也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有问题有意义的内容。比如高热的护理、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护理等等。重点要选择术后回到病房的护理、术后一天、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刀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拍一些患者伤口局部的图片,或者医生换药的小视频,形象生动,很直观,学生如身临其境,记忆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不但要搜集护理方面的素材,也要搜集临床医生方面的素材。因为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是系统的疾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教师来说,跟随医生查房、换药、手术都是必要的。甚至到一些医技科室比如影像科去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补充教材不足的部分

高职院校的教材在讲治疗时就讲治疗原则,很概况很笼统,让护生了解疾病常见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术后常规用哪些药物,像止血药、电解质、营养药等,怎样静脉补液。还有术前备皮范围、术前常规检查、术后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都可以用图片或者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上只是护理诊断的罗列和护理措施的陈述,没有针对什么样的护理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措施。精心挑选存在护理问题的护理记录单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四、制作课件,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打破教材以疾病为中心的顺序,传统讲授法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的顺序进行讲授。现在已经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临床路径教学法以患者的就医流程贯穿整个课堂,更贴近真实的临床病例,可以尝试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患者入院情境、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情境、出院指导情境等,进行情景教学,课件以临床真实病房图片为背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临床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讨论

篇2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临床思维 师生互动 满意率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肩负着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加快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现行医科大学教学模式里,主要是由教师的讲授组成,课堂上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很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把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类筛选,做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研究旨在肾内科教学中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 based curriculum Model PBC或 PBL)与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Discipline 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M)相结合,在理论课上加入典型病历进行模拟分析,把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动,为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创造条件。

一、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习的八年制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在肾内科教学中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相结合,在理论课上加入典型病历进行模拟分析。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基础知识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先给学生一个病历,提出:①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与感染的关系?②出现高血压、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的机理?③针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讲完本节内容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回答以上问题,以便巩固课堂知识。

2.2实习课由指定的肾科医师负责,给出典型病历,提出思考题①病例特点;②诊断及其依据;③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及其鉴别要点;④临床症状的机制;⑤治疗原则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讲课知识并读书、查阅相关文献。讨论时由学生先进行分析,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及不同意见的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示范分析并对同学的分析进行讲评。由于肾脏病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尤其是病理图片较多,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加强直观教学,强化记忆。

2.3 评价方法:在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

2.4 问卷表设计

参考制订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线性条目方法制订综合评价问卷调查表[1]:共提出10个问题,分别为1.对本课程是否感兴趣;2.认为课堂气氛是否活跃;3.对授课方式是否满意;4.是否可增强对知识掌握程度;5.能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6.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程度;7.能否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8.能否促进学习兴趣;9.是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10.是否达到师生互动。每个问题1~10分,最低1分、最高10分,共计100分。对每个问题按照实际得分情况分为:一般(1~5分)、比较满意(6~7分)、满意(8~10分)。满意率为8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满意率用百分数表示。

二、结果

总共发出综合评价问卷调查表60份,最终收回53份,占88.3%。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较好,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占81.1%,平均得分(7.96±1.38)分;60.4%的同学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平均得分(7.39±1.62)分;75.5%的同学对授课方式满意,平均得分(8.07±1.38)分;73.6%的同学认为本授课方式可增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平均得分(7.81±1.30)分;75.5%以上的同学认为本教学方法能提高分析问题以及临床综合思维的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8.05±1.23)分和(8.15±1.49)分;71.1%的同学认为能够达到师生互动,平均得分(8.13±1.46)分。总满意率达到74.28%。

表1综合评价问卷满意率结果

讨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发现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和危机,即随着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医学生负荷大大加重,容易在死记硬背中忽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1999年,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Frank教授、卡格雷大学医学院Peter教授根据授课方式将教学模式分为:1.以带徒培训为基础的课程模式(Apprenticeship-based curriculum Model ABCM);2.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M);3.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Organ-system- based curriculum Model OSBCM);4.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Problem - based curriculum Model PBC或 PBL);5.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课程模式(Clinical - based curriculum Model CPBCM)。WHO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推荐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subject-centered curriculum)、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competence - based curriculum)。整合课程是将传统学科按一定的特点相互组织起来,特别是通过问题和病例将它们相融,形成一种新的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医学知识框架[2]。目前,我国大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特点是从一个系统一个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的思维顺序授课。弊端是学生不能形成较完整和有效的医学知识框架;缺乏把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类筛选,做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另外,随着医学发展,医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大大增加,按照旧的学习模式容易驱使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忽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将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结合起来,成为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首要考虑的问题。PBL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的方式进行。在多数情况下,问题包含着对现实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现象和事件的描述。对于这些现象和事件的分析或解释,必须揭示隐含在其背后的原理、机制和过程,从而将临床与基础知识密切结合起来,有助于深入了解临床的现象。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要将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与PBL结合,教师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平台的设计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协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搜寻相关信息,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小组讨论,协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横向联系相关知识,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内科学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尤其是肾脏病学与各科的关系密切,肾脏病会引起各个系统的改变,而一些系统性疾病也常常累及肾脏,由于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讲授好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把已学到的基础知识尽快与临床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肾脏疾病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每个授课老师应考虑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2007年-2008年度60名大学生肾内科教学的改革发现,在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加入PBL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化验检查,抓住病历特点进行横向思维即鉴别诊断,通过排除法做出最后之诊断,从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改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PBL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积累经验,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才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从而满足新时期我国对医学高等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医学统计学. 孙振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13.

2. 张云,乔敏.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87-89.

篇3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中西医结合;外科;护理;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 R2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integrative medicine surrgery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86 practice five-year undergraduates practic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18 men, 68 women, aged 21 to 23 years, mean (22.2 ± 1.1) years.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3 people in each group.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applied the control group,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hanges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ere observed. "Nursing Research" Teaching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independently researched by our hospital) was issued in late practice, two groups of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were evaluated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including the conscious use of critical thinking, analytical skills, cognitive maturity degree, scientific thinking, reasoning, judgment, each contained 10 items (2 points per item); every major item equaled to 20 points out of 100 points; ②Two groups of students graduation were compared, including theoretical results, nursing results,both full marks for 100 point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before teaching ability in general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which was comparable; conscious use after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cognitive maturity, scientific thinking, reasoning, judgment and ability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P < 0.05), 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tudents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P < 0.05); analytical capacity of observe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P < 0.05), control group had certain improve,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linical result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nursing skill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ritical thinking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urgery clinical care can enhance the critical ability to innovate, improve the clinical skills performance.Western medicine surgery clinical care in critical thinking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methods can enhance the critical ability to innovate, improve the cli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Integrative medicine; Surgery Nursing Student Teaching

批判性思维泛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长短利弊的评断,又称为评判性思维、解放性思维、辨证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事物做出有意义的建设性、综合性、独立性的见解,不能依赖个人的喜好,思维过程要根据理性思考,简而言之就是提出恰当的问题与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目前已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自学讨论、程序教学、概念形成、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1]。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在大学本科基础授课中,增加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我国也自20 世纪末期,开始提出重视在护理教育中护理学员的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培养,进行积极研究探索,但是对于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结合所在的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护理的特点,根据批判性思维方法进行临床教学和带教,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3],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其创造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在实习后期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成绩考核,对照两组护生情况,实验研究组护生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目前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普外科进行护理实习的五年制本科生86人,其中男18人,女68人,年龄21~23岁,平均(22.2±1.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人,对照组男护生8人,女护生35人;研究组男护生10人,女护生33人,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两组参与实践教学研究的护生,教学前其年龄、性别、技巧运用能力、实操经验累计、相关专业知识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培养方法 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法,由授课老师使用PPT加教具进行授课,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护理的特点、特殊性、一些护理知识的基本概念、临床意义,特别是围术期相关护理的操作步骤、禁忌证,在教学中也提及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思考方法。授课结束后教师结合教具进行演示操作,增加学生感官认识,学生分小组在仿真模拟人上反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教学基础上采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教学,具体方法有:①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特长和不足,在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意见,根据批判性思维提出的合理措施来设立新的评分标准,启发学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护理程序,同时可以发现临床护理中潜在的问题并提前加以纠正,在提高锻炼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又可以发现一些新颖的护理方法,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过程的培养,发现思考中的问题,而不是注重结果[4-5];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批判性思维其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思考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更需要学生的亲身体会、实践以及主动参与。由教师提出4~5个问题,例如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点,怎样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外科疾病的特点等。由学生成组进行讨论,查阅资料、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来制订具体护理方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若未达成预期目标,再进行新一轮讨论、学习以及分工。通过小组人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来衡量学习效果[6];③创造开放式学习氛围和环境。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习是在说-听的严肃环境中进行,学生是以一种严肃、毕恭毕敬的心态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点,要提倡学生提出与课本知识不相同的问题和见解,了解学生的的兴趣点和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耐心解答、引导、共同探讨,鼓励其发展好奇心来主动地思考问题,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想法和建议,通过与中西医结合理论相关的游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气氛,老师要放低姿态,以朋友、亲人的姿态去跟学生交流,鼓励其发展与教师观点不同的想法,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性思考[7-8]。

1.2.2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改变。实习后期,发放护理研究教学效果评价问卷(问卷由我院自主研究制订),对参与研究的两组护理人员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分析,内容包括:自觉使用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每项含10小项内容(一项2分),每大项20分,总分100分;②两组学生毕业成绩比较。包括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满分各为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

教学前两组学生在自觉使用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教学后观察组在自觉使用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比教学前均有所提高,与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学生在自觉使用批判思维、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比教学前均有所提高,与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与教学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学生教学后在自觉使用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比对照组护生提高程度更加明显且增幅较大,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实习生理论、操作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成绩比较,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97.35±13.59)、(98.33±14.00)分,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93.11±13.21)、(93.07±13.03)分,可以看出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两方面观察组护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护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小结

自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批判性思维概念并加以研究,近年来关于批判性思维在我国的应用领域被不断地发展扩大,特别在教育领域,更加重视为学生培养起批判性思维[9-10]。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运用规定为医学生具备的核心技能[11-12]。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技能,是21世纪医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目前国内外护理教育系统,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看作是护理教育重要的基本职能之一[13]。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缺少批判性思维的理念,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14-15]。

在本研究中发现:教学前两组学生在自觉使用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教学后观察组在自觉使用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比教学前均有所增多和提高[16],与接受教学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照组护生在自觉使用批判思维、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比教学前均有所提高,与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与教学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学生在自觉地用批判思维、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科学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的一定程度增加比较,使用的频率以及效果等更加出色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促成此结果的主要因素:即教学方法的不同致使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教学时课堂气氛[17],还有助于促进护生开放思想[18-19],使护理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理性,认知得到发展,以发散的思维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20],通过反复的质疑与探究,从而促进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21]。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这种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促进实习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同时,对其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增加护理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毛秋婷,曾.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训现状及发展策略[J].护理研究,2013,27(20):2054-2056.

[2] 李丽端,魏碧蓉,郑建盛.护理专业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21-423.

[3] 陶巍巍,张新宇,丁淑贞.实习前临床护理综合训练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及临床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0):452-454.

[4] 苏琳,黄银久,朱宁宁,等.植入批判性思维的护理技能教程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3):367-371.

[5] 马晓璐,赵海平.护理本科生学习风格与批判性思维倾向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4):793.

[6] 张Z,王维利,洪静芳,等.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3):290-292.

[7] 柳丽,付敏丽,张宇燕,等.本科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策略探讨[J].全科护理,2015,10(8):756-757.

[8] 吴英,任辉.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1, 25(1A):20-23.

[9] 蔡晨佳,孙一勤,吴淑敏,等.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共情能力的调查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14(8):715-717.

[10] 陈红涛,雷芬芳,邓翠珍,等.体验式教学对专科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16(15):4-6.

[11] 辛惠明,庞书勤,张琪,等.高等中医院校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17(30):2268-2272.

[12] 肖惠敏,林雁,张旋.护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0):468-470.

[13] 江月英,蒋红,由淑萍.基础护理教学中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7):3487-3490.

[14] 王桂敏,张新宇,尹兵.护理专业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0-12.

[15] 喻丹,彭玉娇,黄丽,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18(13):20-23

[16] 林雁,肖惠敏,张旋.《护理研究》课程互动式教学对护生科研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4):4284-4287.

[17] 朴元林,孙华,梁晓春,等.改善中医院校实习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教学实践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0,5(5):355-356.

[18] 蒋冬花,赵琼兰,吴艳平,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14, 14(04):258-260.

[19] 曹慧.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17(23):2841-2843.

篇4

关键词:临床思维教学法;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胡颖辉(1974-),女,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项目“临床思维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23167)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118-03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将某护理学院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专科2009级11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单、双数原则分成两组,单数学号护生为实验组,双数学号护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7名,均为三年级女生,年龄17~20岁。两组护生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总学时、授课教师均相同。

(二)方法

1.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教学:按教学大纲要求,老师在讲台上讲授,护生在台下听及做笔记;实训教学:教师演示-护生模拟训练-教师总结指导。

2.实验组教学方法。临床思维教学法,即包括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的理论教学和智能仿真实践教学。(1)教学前准备:分析教材与大纲、最新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等教学资料,选取适当教学内容准备进行教学干预,即临床思维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入临床科室选择合适典型的临床病例,建立好临床病例资源库;(2)教学实施: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临床病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护生学习、研究及展开“头脑风暴”讨论会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需要准备一个恰当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一周交给护生,让护生去思考,使其在课前先阅读、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再现病例,将护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护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展开“头脑风暴”[3],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并将病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进一步讲解。

智能仿真教学是利用智能仿真模拟人具备真人的特征对护生进行实践教学,采用"简短理论温习-综合模拟演练-视频分析讨论"的模式。课前护生分组,每组人数一般7~8人,教师在课前一周把病例及要求分发给护生,护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组内开展讨论,明确分工,熟悉相关操作流程。课堂上,教师先进行课程理论内容简短温习,并讲授所给病例的特点(15分钟),然后每组护生在规定时间内(15~20分钟)在模拟病房完成操作演练,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护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点评,以启发思路为主,对具体操作是否正确不作评价。全体护生操作完成后,通过录像回放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3.评价方法:(1)两组护生理论与综合技能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均进行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随机化安排考场顺序,从标准化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统一考试,试卷阅卷采取盲法,将试卷密封,流水阅卷。综合技能考核采用标准化病人考核方式,统一评分标准,任课教师不参加考核;(2)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该问卷是在结合我院专科护理教育专家的实际教学经验,广泛查阅文献,并经相关领域护理教育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的反复修订最终形成,问卷内容为护生对各自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反馈,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有5个选项,1表示非常不赞同,2表示不赞同,3表示不确定,4表示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赞同和非常赞同归为认可。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当场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4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100%。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测,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

4.统计方法: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理论与综合技能成绩

从表1可见: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二)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比较

从表2可见:实验组护生对临床思维教学法的认可程度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比较,P

三、讨论

(一)临床思维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临床思维教学开展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以临床病例引导教学活动,用生动形象的病例陈述抽象的理论,病例多重剧情化且情境符合现实与逻辑、生动化及临床化,具有趣味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病例讨论没有标准答案,护生可对病例展开头脑风暴式讨论,进行大胆假设,从多个角度寻找答案,激发了护生对其新知识的热情,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智能仿真教学为护生在学校早期接触临床提供机会和条件[4],仿真模拟人表现出一些“生理反应”真实再现了临床情景,大大地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护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没有标准的护理操作流程,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运用护理程序,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从表2看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临床思维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2.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有利于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教学,有意识地让护生接触临床实例,缩短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5],小组围绕临床病例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为护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挖掘了护生的思维潜能,护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智能仿真教学的课堂模式更接近临床工作程序,智能模拟人通过极其逼真地模拟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实际情况,护生必须综合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发挥临床思维能力,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诊断、实施相应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可以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护生时刻观察“病人”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应急处理。仿真系统的可重复性及无医疗风险,允许护生在实训中犯错并改正,促进了护生“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和临床思维的成熟。可见,这种安全、可控的“临床环境”[6],即智能仿真教学课堂具备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及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加深了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及应用,培养了护生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临床思维教学法更能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表1中实验班的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

3.有利于提高护生沟通、协作能力。护理工作性质要求护士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护士需要与患者、医生、药剂师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护生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环节,可极大程度地锻炼同学间交流沟通及协作能力。智能仿真实践教学,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式的技能训练,训练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积极沟通、通力协作,共同决策,同时,随着模拟病例的运行,护生还需要不断地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智能仿真实践教学可很快锻炼和提高护生的沟通及协作能力,有利于今后临床工作。由表2可见,实验组对锻炼护生的沟通及协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临床思维教学应注意的环节

临床思维教学环节中,病例选择是关键,所选病例必须既要考虑护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既能使护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又能突出外科疾病的特殊性。

临床思维教学强调护生的主体作用,由于课时的有限,这就需要护生在课外精心准备,大量查阅并复习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保证护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实训。但由于护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制约,临床思维教学又不能离开教师“导”的作用,从病例设计、教学方案制订、课外预习到课堂,在强调护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使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临床思维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学院必须有更好的配套设施做保障,如供护生及教师查阅的图书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具规模的高端模拟实训室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等。

(三)临床思维教学对护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

临床思维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及护理教学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求教师经常深入临床,了解最新进展,对临床中护生常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从实际中寻找适宜教学的病例[7]。

临床思维教学法中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的理论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坚实理论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护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8]。智能仿真教学,教师只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实践技能兼容,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设计临床情境,驾驭教学过程,顺利解决护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9];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熟练操纵计算机的能力,这样才可能在智能仿真教学中熟练操作智能模拟人。

因此,护理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手段等,都需要不断地扩充自身,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及综合教学能力,才能保证临床思维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四、结论

临床思维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锻炼了护生沟通、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护生今后临床工作,教学效果明显。但要在今后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临床思维教学法的优势,还需多方配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俊杰,马小琴.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

[2]湖波.中医妇科学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改革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39.

[3]李运萍.头脑风暴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126-128.

[4]姜文莉,等.仿真综合实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55-56.

[5]樊新霞,姚鸣.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杂志,2009,24(7):643-644.

[6]Caroline SM, Marian KT.The role of simulation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0,(30):827-832.

[7]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5-66.

篇5

【关键词】情境教学;探索;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Establishing Integrated Situational Teaching Platform

ZENG Dong-yang,ZHANG Hua,LI Dan.Department of Nursing basis,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nan 571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integrated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Basic Nursing course,and how the metho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Methods Nursing students of 2006 as the control group,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nursing students of 2007 as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method of integrated situational teaching.Results Nursing practice level and total mark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h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Situational Teaching; Exploration; Practice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近几年护理教育改革的实践,使护理教育者认识到《护理学基础》有其自身的学术领域和技术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干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大多数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有重理论、轻实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仍旧沿用传统的理论与实训分开,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跟不上临床新技术和新进展的步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教学质量。因此,我系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教师在07级护理本科学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活动中构建了“综合情境教学平台”,根据教学章节内容和要求采用了模拟情境、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让理论与实训在同一课堂,进行“一体化”教学,使护生从多个视角接受知识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海南医学院护理系06级和07级本科班护生共123人,其中06级专科班58人为对照组,07级本科班65人为实验组。两级均为参加全国统考入校,其护生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基础理论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

2.1 带教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和操作录像(课堂)-示范操作和护生练习(实验室),期末对所有技术操作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集中考核。实验组则是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按照临床体验-理论和示范操作-回顾和讨论-护生练习(后三者在实验室),同时在学习练习时播放操作录像,使护生从多个感官接受信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评价内容及方法 内容包括护生方面: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对护生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集中考核所学护理操作;发放问卷调查教学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

3 结果

3.1 护生护理操作技能的评价见表1,以实际评分对护生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3.2 护生总评成绩的评价见表2,以理论成绩(60%)、操作成绩(30%)、平时成绩(10%)计算,对护生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表1

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例,%)

组别例数>90分>80分>70分>60分

实验组6515(23.08)53(81.54)61(93.85)65(100)0(0)

对照组588(13.80)32(55.17)50(86.20)56(96.55)2(3.45)

P值P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资助项目课题(项目编号:hjsk2009-82)

作者单位:571101海南医学院护理系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表2

两组护生总评成绩(例,%)

组别例数>90分>80分>70分>60分

实验组658(12.31)31(47.69)60(92.31)65(100)0(0)

对照组584(6.90)16(27.59)48(82.76)58(100)0(0)

P值P

3.3 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共发放自制问卷123份,回收123份,回收率为100%。两组间各项评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例,%)

组别例数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实验组6563(96.9)61(93.8)60(92.3)58(89.2)61(93.8)

对照组5852(89.7)39(67.2)37(63.8)27(46.5)21(36.2)

P值P

4 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护生的操作水平和总评成绩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Glen S[2]指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育者应做到使学生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被动的接受,而是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批判的质疑和主动的吸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不同的情境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给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防压疮等进行床旁示范和护生亲身体验,使护生从感性上认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可以发现课本与临床的异同,激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加护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等在实验室进行真人训练,使护生切身体验到患者的不适和痛苦,从而产生移情作用达到与患者共鸣,这样做对护生以后在实习和工作中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留置导尿术、灌肠等不适宜于临床见习和真人训练的操作则采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方式强化护生对操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做一方面挖掘了教师教学潜力,使教师能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角度指导护生训练,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扩充了教学训练内容,训练了护生整体思维能力,达到了双向共赢的教学效果。

4.1 及时进行临床体验,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理念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但目前在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士毕业后不能尽快进入角色[3],而进行临床体验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通过临床的“身临其境”,看到护理人员工作的尽职尽责和患者对疾病及护患关系的种种反应,同时指导教师对临床的情况所做的分析都会激起护生的思考和质疑,促使其通过各种方式如查阅文献、上网、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等,听取其经验和看法,再自我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一系列过程就是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此同时,在临床体验过程中多数患者均有情感反应和言语沟通,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怎样妥善解决实际问题等,都会使护生感染到人文氛围的浓厚,从而强化了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增强了爱心观念。

4.2 整合实训教学内容,增加临床案例实验设计,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传统护理实训教学以演示性实验为主,这种方式比较直观、简单明了,但是存在有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和禁锢护生思维的弊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营造适应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训教学环境,我们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把整合实训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4],我们选取某些实训内容融合到几次课集中讲授、演示和练习,然后采用“案例式”情境教学法,让护生按4~5人分为一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和演示案例中所要做的基本护理操作及相关健康教育,最后其他同学提问或提出异议,师生共同讨论和澄清产生的新问题,此时的讨论和讲解易于引起护生的注意及兴趣,便于护生记忆深刻和掌握牢固,同时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89.2%)和动手能力(96.9%)。

4.3 恰当运用不同教学情境,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率和学习自主性取决于吸引人的各种感官进行感知的程度[5]。运用不同的教学情境正符合这一要求,其充分调动了护生感官的积极性,如在讲授压疮预防和护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真人演示操作和CAI课件的讲授、配合录像,达到实现学习目标的目的,掌握压疮患者饮食护理和康复护理等相关知识,并适当插入压疮进展的病理生理变化,复习损伤和炎症发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这样不仅使护生的学习立足于专业知识点,更拓宽了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立体思维观,达到了培养护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同时掌握了压疮预防的基本技术,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护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欲望的目的。通过表3可以看出,运用不同情境教学方式,对多学科知识进有效的整合,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实践证明,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活动中,应努力结合护生的实际情况让护生多进入真实的情境,增强护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护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适当引入案例情境,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同时发挥真人实训和模拟情境的优势,辅以网上课堂教学,这种多种教学情境相结合的“综合情境教学平台”模式,对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值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蔡福满,杨丽丽,杨晔琴.护理技术操作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矛盾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4):93-94.

[2] Glen S.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Nurse Education Today,1995,15(2):170.

[3] 陈丽,文华.《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005,19(1A):89-90.

篇6

[关键词] 急诊;护理;评判思维能力;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150-02

评判性思维即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我调整、有目的判断过程,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创立的一种批判理论,所提倡和主张的是一种科学的判断思维模式[1]。延伸到护理学中即是在解决护理问题时如何反思和推理的过程。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评判性思维,因此护士应把评判性思维方式应用在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去,即在护理工作中要有质疑和探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特别是急诊科,在抢救时间紧迫,条件有限的急救工作中,医护合作的性质就尤为突出,此时,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就显得很重要。一个成熟的具有评判性思维的护士不仅能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还能及时为急救患者进行有预见性的救护,为急危重患者赢取宝贵的黄金时间,但是,目前很多的急诊护士在工作中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鉴别能力差,只会机械性的执行医嘱[2],针对此种现状,本院急诊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全科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护理人员19名,年龄为19~40岁,平均28岁。

1.2 方法

1.2.1 学习理论知识明确评判性思维概念,认清其与开展护理工作的相关性。理论学习由护士长以业务学习方式进行授课。

1.2.2 组织护士分组讨论护士长在每天早会以及业务学习时,要针对急诊科护理案例,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同时向护士讲解护理预案与应急预案。即:要根据实际患者,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如何运用正确的护理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如:病例1,男,24岁,因胃部疼痛就诊。诉既往有胃疼痛史,此次因空腹饮白酒半斤而出现疼痛,因晚上值班医师1例,且急诊患者较多,医师在询问了病史后未做体格检查就开药给患者输液,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发现患者表情非常痛苦,症状未见缓解,触诊腹部,发现患者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立即将病情告诉医生,并建议医师给患者做X线腹透,结果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提示消化道穿孔,收专科住院治疗。病例2,57岁,女,主诉头昏就诊,入抢救室观察,医生常规检查后诊断为眩晕病。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银杏达莫20 ml静脉滴注,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主诉头昏、头痛加重,护士根据观察建议医生给患者进行CT检查,医生采纳,急诊CT示脑出血。病例分析:第一,患者就诊时,护士要尽可能充足掌握第一手资料,患者2就诊时血压130/80mmHg,既往无高血压史。但却未仔细询问患者的基础血压值,后经过询问患者家属才知道患者基础血压为(80~100)/(50~60)mmHg,因此此次130/80mmHg的血压就应视为高血压,老年女性瘦弱患者中这种情况最常见,但医生未引起重视。第二,中老年人的头痛要经详细诊断,特别是要在CT及头部彩超等确诊为眩晕才能应用银杏达莫扩血管药,否则是错误的。此2例患者显示护士因专业理知识扎实并成功的把评判性思维应用于病情观察中,减少了误诊误治。通过对各专科急救护理预案的讨论确定护理流程为不断质疑―确定―实施―评价再质疑―确定―实施―评价的循环过程。同时围绕急救护理预案修订,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科学性。同时护士长要对1~2名护士进行理论问答及抽考各项专科技术操作,其他护士要进行补充,由护士长进行点评。

1.2.3 自觉实践评判性思维氛围的建立每名护士在工作中,要以学习笔记的形式把自己的成功心得及不足记录下来,同时在护理例会上大家要互相交流经验。同时护士长在开展急救护理与管理时,要运用评判性思维,护士长要与护士共同分析与讨论其在工作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要以平等的交流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护士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2.4 观察指标①急救器械的应用;②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急救专科护理知识的掌握[3]。

2 结果

通过评判思维的培养与具体实施,全科护士的评判思维能力提高,大部分的护士都掌握了急救专科的护理知识,所有护士都能独立地进行洗胃,除颤、呼吸机参数设置,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心电监护仪等仪器的使用,使急诊护士的救护能力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

3 讨论

通过评判性思维培养,使急诊护士明白了评判性思维对急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仔细的观察及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是急诊护士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4],从而使护士主动去学各危重症急救知识及各种抢救技术,主动关心患者、观察患者,更好地完成救护任务。无形中促进了急诊护士全面素质的提高。医学是一门不断否定的科学[5],现代医学对护士的要求已不仅是停留在打针、发药等机械性执行医嘱方面,它要求护士应注意配合医生主动护理、参与治疗能力的培养,从而确立急救护士在医疗救护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地位,摆脱护理从属于医疗的依附关系,提升自己位置和形象,方能真正促进急救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作为护士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否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死[6],因此,必须培养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蓓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3A):573-575.

[2]杨秀红,李新萍,侯桂红.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1B):2979-2980.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4]丁英杰.护士素质的要求[J].当代护士,2000,1(3):56.

[5]魏君.中外护理教育发展概况[J].护理研究,2006,20(3A):642-644.

篇7

关键词 护理 学生 实验教学方法 临床护理能力 评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护理教学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接近于临床实际,提高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出色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但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下,我国大中专护理院校在校期间实验课的开设是分学期、分课程、分章节单独开设,实验教学只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或实验指导的描述,机械被动地模仿做实验,学科之间串联较少,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和理解现象的内在联系,这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与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①而作为评价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评判性思维能力是高职学院学生适应医院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②因此,本试验尝试护理专业在校实验实训开设采取阶梯式实验课程群教学方法,通过阶梯一、二、三不仅将一些单独的实验项目组合起来,形成融合多个知识点为一体的综合实验,而且阶梯四将临床专科内、外、妇、儿、康复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融为一体,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一专多能综合实验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选取2011级专科护理1、2班的155名学生为试验对象,编号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学生77名,其中男生2(2.5%)名,女75(97.5%)名,年龄(20.64+2.36)岁;对照组78名,其中男生3(2.6%)名,女75(97.4%)名,年龄(20.45+2.65)岁.两组在性别(t = 1.67,P>0.05)、年龄(t = 1.31,>0.0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将2011级新生按上述方法分组,试验组学生在校期间按阶梯式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常规教学,两组学生于2013年7月临床实习前进行考核。

2.1 试验组

2.1.1 成立实验课程群建设督查评估小组

实验课程群评估小组护理专家选择标准:(1)专业临床工作年限>15年;(2)具有护理专业高级职称;(3)在护理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4)能持续参加本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处理和解答。

2.1.2 将学生在校期间实验课程分为四个阶梯(见表1),采用逐级通过的形式

2.1.3 教学内容与方法

护生在学完一、二、三每阶段课程后,分别设计各阶段综合实验进行练习和科研,阶梯四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一个月进行,由护理专家组结合临床经验和教学过程设计综合性案例,每份案例涉及疾病诊断、护理诊断、疾病观察与常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问题。③实验组学生学生拿到病历后进行分析,可通过角色扮演、护理查房等场景模拟演练方式进行练习。

2.2 对照组

按常规教学。

3 考核结果

两组均采取采用常规护理操作考试和设计临床突发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场景模拟两种考核方法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考试,两组比较试验组不及格率(0.13%)低于对照组(6.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4.36,P

4 结论

(1)阶梯式护理实验课程群培训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研究④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不能按照常规的授课模式或模型进行培养,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在临床中反复锻炼和使用。护理教学的重要目的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教学中强化护理技能训练,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⑤护生学习时期有在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临床实习是护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护生整个学习阶段中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⑥然而目前护理实习生在临床中获得现场操作机会越来越少,⑦临床护理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很难独立胜任护理工作。本试验试验组学生通过阶梯教学,对临床突发问题独立处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

(2)阶梯式护理实验课程群建设有利于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本试验场景模拟—临床突发问题的综合处理模拟,两组比较试验组不及格率(2.6%)低于对照组(15.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阶梯式护理实验课程群培训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专业建设和改革,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实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更新和使用率。由于本研究实施不长,阶梯式护理实验课程群建设还需完善,如何高效运行此模式,推动护理教学的发展,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注释

① 常海飞.浅谈实验人员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74-76.

② 李丹,李晓寒.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B):5-7.

③ 刘珍红,吴明.《临床护理综合训练》课程建立与实践的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45-47.

④ 宁艳花,买红娟,张琳,等.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教学因素研究[J].全科护理,2010.8(12A):3279-3281.

⑤ 马俊凌.专科层次学生护理学技能操作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152,153.

篇8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法在护理教育领域逐渐兴起,教学形式多样,例如慕课、Blackboard平台、远程教学等[1]。在有网络的条件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及地点,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复杂的医疗环境不仅要求护士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若仅通过互联网授课,很难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无法弥补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模拟教学是一种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实践环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临床真实情景,让学生以临床护士角色进行职业操练,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网络教学影响,模拟教学也由实验室延伸至互联网,形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临床模拟教学―――虚拟临床模拟教学[2]。这种教学方法结合互联网教学和模拟教学的优点,顺应互联网教育趋势和当代学生对网络的兴趣。

隋树杰[3]通过护理临床模拟教学系统的应用,得到结论以临床案例为引导,以护理程序为主线,运用OSCE考试为评价方式的护理学专业临床模拟教学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有利于帮助护生建立临床思维,减少护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提高其临床适应能力和提升护生的人文素质。郭劲松[4]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临床模拟训练具有使用简单可控、且能反复操作等优点,促进了临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通过临床模拟急救环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可通过模拟人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部位的解剖知识,使护生能清楚地了解从什么部位进针成功的几率较大,不易出现并发症及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处理;中心静脉穿刺对患者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压过高或过低对患者来说有什么意义,什么样的疾病可以造成中心静脉压的异常等,使护生的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在学习各种疾病的纵向思维基础上,达到各疾病间的横向链接。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置身其中。制作不同的多媒体软件,结合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采用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方式进行带教,让护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还能够提供安全的实验或实践机会,使护生尽快掌握抢救器械、抢救药物的使用,使护生能够在抢救过程中更快、更从容地配合教师和临床医生完成临床抢救工作。

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生从“知识中心型”向“能力中心型”转变临床模拟情境综合讨论中通过引入临床案例,模拟临床情境,把学生带入“临床”现场中,学生对于拟真案例中的问题,对于未知知识不再期待老师给予解决,老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促进者和指导者[5]。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去自行设法搜集信息、相互研讨而取得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了多种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利用时间的技能、传播信息的技能(如表达能力),尤其是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锻炼、发展,才能满足她们今后终身学习的要求,逐步成长为能独立思考、熟练学习和有效合作的开放型现代化护理人才。

临床模拟最大限度达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在临床模拟情境综合练习中,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拟真案例设置的各种情境,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或互换角色进行训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巩固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本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知识统合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提前接触医院护理工作的实践,使学生对医院护理的感性认识得以展示和提高。在演练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角色,就会更深入理解临床不同的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规范,尤其能更好地理解病人的需求、尊重病人,从而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并通过实践完成角色功能全过程及角色功能的转换,有助于学生了解护士职业的工作性质及要求,从而使学生增强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和感情,并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医院工作环境。

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对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专业护士地位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推崇和羡慕。同时这也带来了护理人员不足,以及护理教学的压力越来越大。临床模拟教学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的工作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无风险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与环境[6]。它具有时间方便、对患者无风险、允许出错、可重复及过程可控制等优势,这就使得临床模拟教学在以后的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49): 1095-1099.

[2] 郝粉娟,杨惠云,周西,等.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J].护理学杂志,2015,30(13):111-113

[3]郭劲松, 张东华, 薄红, 等.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立和实践探索[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03): 77-79

[4]隋树杰, 仰曙芬, 朱雪梅. 护理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J].护理学杂志. 2009. 04(02):79-80

篇9

【关键词】循证护理 产科学 护理教学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8-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oursing, EBN),是指护理工作者采用最佳的可获得的证据,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需求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包括两个阶段、四个步骤:第一阶段:寻找并确立证据阶段―系统综述,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综述。第二阶段:施证阶段――遵循证据的要求进行护理。第三阶段:将所获得的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得到临床证据,做出护理计划。第四阶段: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的方法监测效果,监测项目实施情况。循证护理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临床护理,有助于培养理学生正确、科学的护理观,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规范化奠定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让护理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其内涵,教会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运用循证护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的能力。现以《产科学及护理》第十二章第一节“产后出血”这一章节为例,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我校2014届助产专业2个班级,随意挑选100名学生,本届学生是入学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学习阶段。

1.2 方法

在《产科学及护理》“产后出血”一章教学中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教学。

1.2.1 教学方法

1.2.1.1 学习课本内容

首先将教材中“产后出血”的护理内容,以问题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产后出血”基本理论知识。

1.2.1.2 教师提供模拟病例

教师将从临床收集的“产后出血”疾病的临床病例以文字、课件或看多媒体教学片的形式介绍给护生。例如,产后大出血的病例:1例产妇,经阴道分娩一4.5Kg的巨大胎儿,分娩过程中产程延长,产后8h按摩子宫底出血500 ml。由于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多方面,产妇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及转归,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确定需预见及解决的问题,再制定护理措施。

1.2.1.3 确定问题

学生经过讨论,确定当前的问题是积极查找出血原因,通过护理干预阻断出血过程。

1.2.1.4 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各种护理期刊进行查询,获取大量有关临床“产后出血”的相关护理措施及一些新的理念。针对产妇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查寻“产后出血”护理措施。

1.2.1.5 师生共同讨论与评价教学效果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提供所查询的相关临床研究证据,然后师生共同结合病例的具体情况,从预防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病因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最有效的护理措施。教学结束后,对100名学生进行循证护理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获取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产科学理论知识水平、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改革了传统教学法、分析和判断能力增强等,评价分为“是”或“否”。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增强,80%学生认为临床推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说明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的肯定。8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2.讨论

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影响产生的护理新思维、新观念、新概念,也是对护理学科提出的新挑战;循证护理是已有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方法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改变了过去老师传统的填鸭式讲课教学方法。使老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中转变观念;使学生走出校门后具备一定的判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助产人才。

经过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将循证的方法引入《产科学及护理》课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EBN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用EBN教学法将课本的理论内容传授给护生。理论课结束时,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大纲要求对学生提出有关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根据书本及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收集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此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产科学及护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培养学生循证思维能力

我们根据《产科学及护理》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进行选定病例,病例是从医院临床上收集的真实病人病例,也有些是我们教师结合临床而自行设计的病例。学生运用所学的《产科学及护理》基本理论,通过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中心问题去求证,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例如:我们在讲“妊娠合并心脏病”内容时,就让学生根据孕妇在分娩前有无并发症、合并症,胎儿有无窒息以及羊水情况、胎盘、脐带情况等,对分娩前产妇、新生儿做出预见性的评判,针对不同的情况,分析、讨论,选择最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提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为抢救赢得时间。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EBN教学法,使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灵活地运用于临床;使学生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科学、有效地制订实施护理计划,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创新应用,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2.3 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EBN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带教老师有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理解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具备现代护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能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查阅资料,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首先运用循证护理的《产科学及护理》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能、灵活的教学手段,提出的问题既要切合学生的特点,又要联系临床实际体现妇产科护理的专科重点。其次,选择的评价资料应该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重要临床问题,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师而言,教学难度增大了,但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2.4有利于新教学形态的探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操作,学生依样画葫芦,最后完成考核。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和质疑的机会,觉得学习简单重复、枯燥乏味。EBN强调护理工作的严谨性,要求知识融会贯通。在循证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评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寻求循证支持的最新、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逐渐形成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行为模式,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教师在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营造了新形势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形态,为临床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5 存在的问题

循证护理还未真正运用、渗透到护理教学中,现有的护理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也未重视对学生循证技能的培养,现在学生的网络检索能力和英语水平欠佳,各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招生数量增加,而采用EBN 教学所需学时数较多,且对教师素质要求高,许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上转变过来,因此教学难度大。教师EBN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践 EBN 所需的技能比较欠缺,计算机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缺乏,英语水平低等。

3.小结

教师是循证护理教育的主导者,因此教师的循证意识和素质是搞好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护理教育的课堂教学应逐步引入循证护理,要教给学生科学、可靠的护理方法,通过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改变只凭书本知识、经验为病人护理的错误做法,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组织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做好临床实习和妇产科护理工作。教师在指导学生循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科研能力。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彦循证护理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04

[2]万晓燕.循证护理教育要先行[J].护理研究,2007,21(2B)

篇10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4.1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2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4.3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