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07 17:5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

篇1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咨询 认知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0-02

学生由高中阶段进入高校后,自理自立能力更显重要,有些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一手包办式生活,自己面对、处理事情的能力薄弱,同时,在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的方式、将来的就业方面都存在着压力,多方面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或缓解,久而久之势必会对健康的心理造成影响,产生某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有些高校注意到学生的这些问题后,开始予以重视,积极组建一些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问题方面的教师或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由学生反映的不同问题起步、发展并延续下去。

一、认知阶段

1.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的认识

一般而言,学生因某些问题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后,第一个选择的倾诉对象是自己的好友或者闺密,其次才是父母家人、同学、异性恋人等,而选择心理咨询机构作为倾诉排解渠道的仅占极少数,虽然很多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并有专业人员给与解答和帮助,但是形同虚设一般,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甚微。

二、认知分析

1.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的认识不够全面

很多学生出现问题而不选择心理咨询机构帮忙解决,存在以下因素的制约:首先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了解,不知它为何而设,设立的初衷和目的又为何;其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象,他们觉得去做咨询、接受咨询后的帮助会被列为心里不健康,会被其他同学嘲笑,因而惧怕寻求帮助;再次,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效果有所疑虑。

三、注意事项

1.积极宣传,端正心态

心理咨询工作不是短期内立竿见影就有效果的一项工作,它需要长期、有效的坚持。对学生在心理咨询认知上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策略,使学生了解熟悉心理咨询的真正含义,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宣传、教育工作,来改变学生回避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里反应及时做出回馈和响应,对学生认知上的误区加以纠正,在学校有效的宣传和引导下,使心理咨询工作真正走入需要它的人们心中。

2.对心理问题准确定位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对于前来咨询的问题要能够准确进行分辨,是隶属于发展性的而不是障碍性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工作才是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的主要目标,对于不同咨询者所反馈的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解决。

3.正确对待效果

任何一个机构的设立都不是万能的,同样,对于心理咨询机构来说也是如此,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机构都能够得以解决,或者是进行了简单的几次咨询后,就能立刻见到效果,存在的问题马上得以解决,心理咨询与医院的心理疾病治疗不同。

4.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区别

在一些人的认识里,把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在做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很多人都能胜任,甚至没有必要要到心理咨询机构去进行咨询疏导,思想教育与心理咨询在德育方面的目标是类似的,但因其各自侧重的内容、表现的形式、分析的角度等有所区别。思想教育工作是针对在品德方面或认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教育,对一些典型的个人或事迹作为榜样,强调带来的积极影响,明确要求学生按部就班进行。而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针对在心理上有问题、有障碍的学生,首先是作为咨询者倾诉的对象,感受接纳倾诉者的情绪表达,对学生倾诉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给与适当关注和注意,让学生关注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在成长中进步,培养尊重学生的人格魅力,并对每个人咨询的内容严格进行保密。

四、发展策略

1.建立健康档案

针对每个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的学生,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呈现的心理状态做一详细的记录,并分类归档,对不同前来咨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疏导,使学生逐步走出自己的心理误区,培养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也使心理咨询机构能够适时调查或跟踪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当下学生所呈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给与指导和帮住。

2.提升专业素质

既然是为了解决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而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那目标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咨询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都加强过硬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务。而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立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业标准来建立,咨询机构环境的设置要尽可能给人以温暖、舒服、放松的感觉,在相对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咨询后所获得的效果会更理想。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问题,人才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情感因素等多重问题接踵而至,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求精神层面的富有,压力和矛盾中使学生陷入心理困境,心理问题的不到解决,将对自己心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得到排解。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心理咨询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的大学生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但他们要面对各类考级考证、人际关系、恋爱情感、就业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单纯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很难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应用心理咨询的技巧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式,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 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心理咨询是一种综合过程,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在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帮助来访者解决认知、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问题的过程,它侧重于功能干预,强调人际之间的平等关系,尊重个人的利益和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一定的政治立场、伦理道德观念、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法律常识等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大学生,使他们理解并接受这些内容,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侧重于内容干预,规范性和纪律约束性要更强一些。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首先,两者工作的对象都是大学生,目标也是一致的,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两者都是需要双方参与的活动,以语言沟通为主,工作方法具有共通性。最后,两者互为基础和前提。心理咨询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政治思想教育是将政策法规作为教育内容,向大学生灌输党政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念,并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因此,将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侧重于使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及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其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用心理咨询技术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健康成长,让他们能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懂得如何应对挫折、调整情绪、与人交往等。

2.2 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发16号文件提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有待深入和提高。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3 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才能更好的被其理解和接受。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就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发展起来的,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他们只有彻底解决了基本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之后,才能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单纯的制度约束、空洞的说教、强制性教育等手段已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且很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尊重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特点,应用心理咨询的技巧理解和帮助学生,才更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会大大提高。

3 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途径

3.1 应用心理咨询技巧提高日常工作的效果 ①通过释义、鼓励等积极倾听技巧,耐心、关注的倾听,理解其内心感受。当学生感觉到被理解、被倾听时,会打开心扉,并愿意做出积极地尝试。②当谈话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接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性质、衣着步态等非语言信息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③在与学生沟通交谈时,利用开放式提问技巧收集学生的相关资料,使用封闭式提问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根据需要在实践中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导谈话方向,获取相关信息。④适当使用面质或尝试性面质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矛盾与不一致,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最终实现统一。⑤使用有效的信息提供策略和信息指导策略向学生传递信息,施加影响。

3.2 应用心理咨询技能与学生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的互动,与来访者建立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被认可、被接纳、被包容的人际氛围,对来访者就具有助人的作用。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做到尊重、热情、真诚,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接纳学生。罗杰斯认为,人都有“自我成长”的自然内驱力,咨询师为来访者营造出积极成长和改变的氛围,就能提高沟通效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对学生积极关注,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正性、光明面,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就减少了,他们更愿意接近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都有更大的作用。

3.3 借助心理咨询中团体辅导的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团体辅导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可以让大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来,他们可以在团体中分享经验和感受,通过亲身体验更好的认识自己、做出积极的尝试,产生行为的改变,在互动中不断成长。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尝试在班集体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参与实践,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团体辅导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适应环境、尝试改变,不断成长,并且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3.4 加强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技能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对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培训可以对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且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咨询技能和方法。大学生年龄较轻、智力和文化层次较高,领悟能力较强,比较适合理性情绪疗法这类认知取向的方法;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启发;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童年经验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通过对人格结构和意识结构的分析,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将心理咨询技能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这样的教育引导学生才能听得进,记得牢,并将思想付诸行动,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两者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又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隋璐璐.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0(04):126-128.

[2]张晓洁.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沧桑,2010(06):185-186.

[3]李慧卿,张良.心理咨询技巧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4):91-92.

篇3

关键词:心理咨询;认知;影响力

DOI:10.15938/ki.iper.2016.03.02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130-0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导致心理问题突发,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也逐步突显。在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些学生面对学业、交友、择业、恋爱等问题,常常不知所措、焦虑,从而引发心理问题。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更好的为在校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全国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服务于学生,但从实际看,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大学生不多,[1]很多学生都是接到心理咨询机构的“邀请函”后被动前来咨询。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求助意愿、咨询行为,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策略,从而改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使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认知度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自行设计《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半开放性问题构成,共28题。内容涉及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了解、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对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意愿和行为、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原因等。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全校范围内进行取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15份,回收有效问卷601份,调查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了解程度如下。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学生对心理咨询功能的理解:43.67%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可以助人自助,更好地认识自我。25.68%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有30.6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做思想工作、帮助有心理疾病的人。

学生求助心理咨询的行为状况:仅有12.36%的学生当有心理困扰时会寻求学校心理咨询的帮助,而有38.55%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同学倾诉和求助;23.43%的学生会网上求助,寻找解决途径;剩下25.66%的学生会选择自己承担和求助父母。

学生不求助心理咨询的原因:45.66%的学生认为遇到的问题不用咨询,自己可以处理;20.64%的学生认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采取咨询;17.87%的学生不知道去哪里咨询;10.56%的学生怕去咨询让同学知道后笑话;还有一些其他原因的占5.27%。

以上表明,大学生对学校的咨询机构了解程度不高,能够清楚学校心理咨询地点、网站、咨询方式和咨询内容的同学均不超过20%。虽然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理解,均认为心理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同学,但是真正遇到心理困扰时,仅有12.36%的同学选择学校心理咨询作为寻求帮助的手段,求助心理咨询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主动咨询的意识不够。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过于相信自己能力,认为遇到心理问题通过自己调节可以解决,另外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恐惧、怕被笑话,造成学生不愿意去进行心理咨询的现象。

二、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多维度因素分析

1.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社会因素

(1)社会对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生理问题,轻视心理问题的现象。多数人如果出现身体不适都会主动寻求治疗方法,如吃药、打针等。而当出现焦虑、抑郁、迷茫等心理问题时,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是由于压力大或者休息不好造成的,顺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会好,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多疑症等。

(2)社会对心理问题宣传有待加强 社会针对心理问题的宣传不充分,甚至部分宣传不严谨。造成人们无法正确区分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或者认为只有患有精神病的人才需要咨询治疗,造成部分患有心理问题的人们碍于面子不去寻求心理咨询,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加重心理问题的发展。

(3)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数量略少 早期心理咨询在我国主要在大型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和精神病医院进行,主要针对人群为神经症患者,[2]而面向社会大众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较少。多数人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和得到治疗。

2.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学校因素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需加强 首先表现在一些学校的教育体制中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是把它作为日常的思想教育课,既没有学分,也没有规范的教学制度。再者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够,实质落实心理教育不到位。

(2)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相对薄弱 目前多数学校仅在入学教育时组织关于心理咨询的讲座、选拔心理委员、进行心理测试,后期宣传和活动组织的少,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少,覆盖面小,影响力小,没有形成宣传合力,导致很多学生不了解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误解,甚至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没有任何概念。[3]

(3)学校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有待加强 很多高校为了达到一定的心理咨询师的生均比例,采用专兼聘的原则,[4]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员由少数的专业心理教师、部分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和热心于这项工作的辅导员组成。学校缺乏对咨询人员上岗后的正规培训和督导,导致咨询师本身能力、技巧和素养的不足,咨询理论和技术欠缺,造成队伍不够专业化、职业化,要想保证有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学校需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

3.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的自身因素

(1)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 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比较相信自己,认为“问题不大可以挺过去”,不愿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无助,咨询意识不够,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些学生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不接受这个现实,对心理问题缺乏重视,没有将身体和心理结合到一起。[5]

(2)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不够正确和深入 很多学生把心理咨询首先定位在帮助心理不健康者,对心理咨询的发展性认识不足,而实际上很多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目标的变化,更加需要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咨询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挖掘自身潜能,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个性发展,完善人格,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功能认识不全面,内容有误解,导致有心理问题时没有进行及时求助。[6]提升心理咨询在高校的影响力,使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知,是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中影响力的策略

1.构建“全方位多途径”的心理咨询宣传体系

当前加强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构建“全方位多途径”的宣传体系,提升心理咨询在高校的影响力,深化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与认识,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使学生由被动求助变为主动求助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事情。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才能在岗位上在事业中勇往直前。[7]

(1)强化对新生的宣传教育 从调研结果看,大一新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同度最高,最容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从新生开始普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加强新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从入学教育、学生手册、广播媒体、网络、手机、条幅、宣传栏等处着手。

(2)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宣传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宣传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常规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 使学生了解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改变原有认知,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预防性和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心里接受心理咨询,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求助心理咨询。

(3)加强学生活动的宣传作用 学校每年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宣传活动月,在食堂、操场、教学楼门口等地设立心理咨询场外宣传,如开展大型公益咨询5.25(我爱我)活动日等,主动建立咨询模式,使学生对心理咨询不再陌生,不再回避。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宣传主体作用 首先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咨询宣传的主战场,介绍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相关情况,心理咨询的意义、功能和内容,其次在课程中应深入讲解发展心理学,使学生了解发展性咨询的相关内容、功能和意义。

(5)发挥学生干部的宣传窗口作用 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具有数量多、与同学接触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学生干部言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做好学生干部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关知识的培训,发挥好学生干部的宣传窗口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团会、各种宣传栏、杂志、网络等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使学生了解学校心理咨询至关重要。

(6)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宣传[8] 学生的发展是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全方位的影响的。学校应通过灵活多样的交流渠道与家长真诚沟通,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关知识,使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心理环境的同时,能充分引导孩子了解心理咨询,接受心理咨询。

2.构建“具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资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主要存在来源复杂、数量不足、定位混乱、水平良莠不齐的特点,因此,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能达到一定标准的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在数量上,通过专、兼、聘等形式配置一支合理的心理咨询师的生均比例的队伍;在质量上,一方面要挑选具有胜任力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成员的正规化培训,结合岗位的实际,找出知识和技能的差距,制定培训计划,把主流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心理咨询师,改善其知识、技能结构以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培育体系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精品项目化培训、考核、检查、监督及上岗资格认可制度,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胜任力。[9]

3.构建“多样化”咨询方式

在调研中发现,阻碍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原因是:害怕与学校心理老师在咨询室面对面进行咨询。原因是有的害怕面对咨询师的询问,有的怕同学知道后认为自己有病。这种现象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更不利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鉴于以上的种种,构建多样化的心理咨询方式迫在眉睫。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外,可以附加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电子邮件咨询、BBS、QQ、微信、咨询网站留言或即时咨询)、信件咨询、团体咨询等。不同的咨询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面对面咨询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观察咨询者肢体语言,发现来访者一些言语没有暴露的心理信息。二是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自己形象气质和个人肢体语言向咨询者传达一定的信息,影响咨询者。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信件咨询同属于远程咨询,具有方便、较少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咨询者由于尴尬、羞怯、情景暴露等因素,容易出现防御心理而掩藏一些心理信息的情况。团体咨询的优势在强度和威胁性方面比个别咨询偏弱,但参加的人数多,规模大,有利于扩大心理咨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的同学提供不同的咨询方式,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方式,乐于前来解决问题,使其人格完善。

4.创建“分级便捷式”咨询场所

近年来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面向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场所按专业要求设在相对安静、隐蔽的地方,不易被学生所知。但是根据调查,目前有80.53%的同学不确定或完全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地点。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92.7%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室应设便于求助学生出入的场所,但尽量远离遇到熟悉的人群,同时要求内部环境安静、明亮舒适。因此应建立学校、学院两级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咨询室选址应本着“安全、安静、私密”的原则,远离办公区、教学区;心理咨询室应功能完整,其中包括专门接待区、个别面谈区、团体咨询区、情绪发泄区、心理测试区、心灵沟通区和行政办公区等7个功能性区室;内部采用淡雅、舒适的装修风格;具有专业的、常用的心理测试工具,如智力测量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和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UK测试)等;[10]配备多名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格建立规范、专业、统一预约、咨询流程。学院由于空间、资金等条件有限,应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选择离办公区、教学区较远的房间作为学院心理咨询室,面积宜在20平方米左右,适当装修,营造出舒适、温馨的咨询环境,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完整的预约、咨询流程。

参考文献

[1] 吴家栋,王声ィ董晓梅.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4):327-330.

[2] 李丽.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行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91-92.

[3] 张彦坤,武宏飞,侯梦雪.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建设视阈下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培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119-123.

[4] 胡伟国.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0(3):75-77.

[5] 尹凯丰,于钦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36-138.

[6] 王晶晶.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36):59-60.

[7] 张立双,刘迪,姜军.国防生忠诚教育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37-139.

[8] 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46-47.

篇4

关键词:有机结合;必要性;途径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把德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贯穿到学校教育当中,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二者关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皆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素质教育的层面来看,它们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一种“交集”的关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也应该是双向互动的结合,双向互动结合才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最终的“归宿”。

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的必要性

(一)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重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只注意满足社会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需求。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厌倦甚至是难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关注个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环境,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可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再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道德规范教育约束学生行为,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转变师生的观念认识

德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少点说教和灌输,多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到德育工作中去,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比如,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档案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德育教师要适时地进行“一对一”地沟通交流。

(三)二者结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接触到有关心理的知识,会感到新鲜有趣,特别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谈心,心理咨询与心理反馈等活动,贴近学生心灵。教师与学生多进行适时的思想沟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学做心理健康操,多举行一些分角色的模拟活动,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心理宣泄。这样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从多方面弥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促进学生成才,首要的因素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学校教育除了发挥主导作用之外,还要密切与家庭联系、社会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一)学校环境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在中职学校中不只存在于学习中,还包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教师就成为中职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载体,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因此,学校就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深化二者的理论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学生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对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有效的心理辅导等。

2.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对学校的主体文化进行的反应,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营造校园文化,例如,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室以及报刊专栏,发挥学生会、班级团干部优势开展活动等,通过社团、广播、讲座、阅读、图片展览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对人一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电话互访、家访、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创造了和谐的施教氛围,加强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校内外的表现和思想动态,以此做到双向沟通与配合,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三)社会资源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本身就是一部的“活”教材,无时不刻地起着教育的作用,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各种社会机构都是对学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环境保护、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杜绝、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的教育内容,使社会环境成为教育的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中职学校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实现了共同“育人”的目标,为世纪所需人才奠定了生存适应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位俊芹.在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

[2]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1).

篇5

[关键词]自我调节 团体心理训练 危机干预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97-02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问题呈多发多态的趋势,可以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开发学生潜能,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传授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为此绝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计划、比较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使他们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大学生活各个阶段自身心理特点,通过知识的灌输以及依靠个别心理咨询和“热线电话”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大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心理就会健康起来。但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心理健康知识课,而是使大学生心理变得健康起来的课。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讲清楚道理,而且更重要的还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大学生自己去感受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各项要求,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抗挫能力,学会人际交往,学会有效学习,学会恰当选择。所以,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要注重传授心理保健技能,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

心理保健技能主要包括如何识别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如何干预自己的心理问题两大方面,其中要侧重于心理调节的方法。心理调节的方法有许多,如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宣泄法、自我训练法、自我放松法、移情转移法、顺其自然法等。这里的关键是在课程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能够多说、多想、多做,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实现自我体验、自我启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学生是参与、完成心理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协助者和提供建议,因此应注意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心理保健技能的练习来促进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团体心理训练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团体心理训练是在策划者的精心安排之下,采用团体成员一起做游戏、进行各类竞赛、自由畅谈等团体活动的形式,对参加者的人格(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结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在欢乐愉快之中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的一种心理科学方法。团体心理训练相比较于个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或网络咨询等咨询方式,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和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等优势。近年来,很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效果很明显,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浅,人生道路基本是一帆风顺,而且在中小学所接受的应试教育和传统“家长式”教育的影响,许多人个性懦弱、缺乏自信、孤僻内向,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心理素质相对较低,人际交往不协调的比例较大,尤其是面对就业的压力、完成学业的压力以及恋爱情感方面的困惑更突出。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它重在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实践性强,重在参与,形式多样,生动有趣,适用面广,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外活动、班级和团队活动都可应用。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的主题名称和训练内容越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够真实地反映他们当前生活中所关注的问题,参与训练活动的大学生的反应就会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会越有效。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中,让大学生进行现场的面试,让其他同学来发现问题,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还有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团体训练、压力处理工作坊、领导才能拓展小组、耐挫能力训练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训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能力,增强信心,锻炼胆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点,以达到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三、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同时也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也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同时担负着心理危机干预的任务。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不仅可以有效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还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苗头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从各高校实际出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围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可建立骨干工作层、专业工作层和专家治疗层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骨干工作层,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部分。主要由学生和心理辅导教师组成,每班可根据学生人数设立一定数量的心理委员,心理委员由辅导员教师推荐,该生必须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能力。其任务是,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重大事件中的心理变化特点,发现和适时报告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异常问题;关注同学的心理动态,特别关注有自杀倾向,行为反常,异常孤僻的同学;并对出现较轻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做好相应的疏导和调适工作,引导大学生自主缓解因学习任务和人际关系不良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努力使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降低到最低水平,使心理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减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专业工作层,是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部分。主要由本院(系)专兼职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构成。其任务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评估,建立和管理大学生心理档案;对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随机指导,辅助心理委员和辅导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危机干预以及疏导治疗,防止心理问题加重;对短时内难以治愈、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发生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输送到学院的医院和相关心理卫生机构进行诊治。

专家治疗层,是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高校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构成。其任务是,对专业工作层无法完成的重度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同时,负责对院(系)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支援,定期深入各院(系)巡诊,并对遇有重大事件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四、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充分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高职学生面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较大的冲击;而来自生活、学习、人际、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由此而衍生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怎样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作为高职学生,他们遇到的各种思想和心理矛盾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假如仅依靠一种教育手段将很难起到作用,从另一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精神方面的工作,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方面,有着很多的交汇点。充分探寻这些交汇点,既扩展工作的思路,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实效性即有实际效果的一种状态或过程,是任何组织活动都必须追求的目标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系统作用于对象并通过结果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效果状态。”[1]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相对独立的工作,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与心育的联系

(一)两者在教育内容上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增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恰恰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前提的。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支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为重要内容。就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

(二)两者在教育作用上的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从小就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先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就功能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为条件和前提。

(三)两者在教育方式上的联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想教育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方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能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与心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都属于精神领域的研究范畴。但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着很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首先,两者是理论体系的区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毛,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时事政策等为理论基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范畴,还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阶级性明显。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活动,是以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为理论体系。

其次,两者是价值导向区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把握价值导向原则,具备鲜明的立场,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注重 “价值中立”的立场,帮助学生了解事实,澄清其价值体系中的矛盾,做出合理的判断。

再次,两者是工作目标区别。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在于不断塑造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个人品格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体现在如何进一步改善和调整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发展状态,进而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最后,两者是工作领域内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都属于意识领域方面的工作,在内容上有重叠部分,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不属于其工作范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健康概述、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辅导、职业辅导、人际关系的调整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它不能直接解决政治立场,观点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革新观念,全面育人

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的因素导致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思想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虽然在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这一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思路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仍然不够。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强化对思想政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思想政治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使思想政治教师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教育方法的独特优势。既要心理健康教育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变被动应对型教育为发展型教育。采取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专题讲座、个体咨询、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心理学中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培养一支思政教育与心育兼备的教师队伍

强化教育队伍的建设。把心理教育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倾向问题,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及应对措施,了解、咨询、调适、矫正、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和环境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重视校园文化的功能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完善和创新校园文化的功能,努力建设一种高等教育大众文化阶段的创新性、先锋性、兼容性、民主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高职和谐校园文化,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使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才能营造和谐舆论氛围,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才能使高校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职院校与思想政治教师强化对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的认识,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侧重与引导,以此使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为心理健康培养提供思想基础,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养成与培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结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篇7

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以上特点和难点无能为力的现状,笔者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失”:

首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理念的缺失。研究生在心理、思想以及认知程度上都有别于本科生。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多的人生阅历,这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以管理主义为主,过分强调统一发展、平均平等对待,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越来越凸显的个性化发展,明显缺乏人本、服务的核心思想理念,这些早就不能适应当代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走“服务路线”,充分挖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潜能,才能让自由度更大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功能的缺失。高校研究生本身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是以规范、条例为纲,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开展工作,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理想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施展平台,加强对学生兴趣的挖掘和发挥。只有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充分利用由兴趣而产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广阔的施展平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的缺失。研究生群体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研究领域也都基本确定。专一性更强,虽然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但是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个人独自研究和思考问题。像本科生那样的集中教育机会是非常少的,这不仅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增大了难度。再加上,研究生处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下,产生的心理问题更是多样复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顺利开展,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技术,没有办法为学生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到位的帮助,没有合理的方案拿出来,实施就更没有办法谈起。这直接导致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却很难收到显著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社会工作的理念契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述求。“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活动,区别于其他各类助人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社会工作者相信案主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解决一系列的个人问题,从而增强社会功能。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以上两个原则在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同样得到贯彻和坚持。在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生活及学习规划的过程中,学生从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开始,然后通过科学的职业倾向测定,在分析两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整个过程学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在其中获得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高校在其中只是为学生提供测定设备、开展职业咨询和教育、提供综合素质锻炼平台,最终学生的研究生生活及规划要由学生个人综合分析各因素而设计并加以实践的。自我教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是每个人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他看来,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是研究生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其次,社会工作的实务特征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必由之路。实务即实践。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与受助对象一起帮助他改变自己的困境,这就是社会工作的实务活动。研究生的思政工作包括很多的研究生事务工作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人际关系等,这些涉及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来研究人与职业相匹配,它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指导和实践过程才能对学生产生作用。一切方案和行为的开展和实施,都是要依据理论来作为动力的,用理论方针来指导我们的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我们必须走出传统的统一化管理模式,支持走专业化学生工作管理道路,来为我们研究生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帮助。我们在保留我们自己已经取得的经验后,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理念为我们服务,比如欧美一些国家的社会工作理念形成的学生事务工作理论,为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借鉴之选。与此同时,我们还得总结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寻求完善的办法。比如,我们长期以来“重管理轻咨询”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如果心理问题长期积压,会影响到学生一生。就是因为学生管理工作长期的忽视学生咨询服务这一环节,所以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都做得不足,专业化道路的建设还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心理学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生学习辅导专业化道路的建设必须被提上日程,就业指导要逐步实现专业化和制度化。如上所述,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将是我国在现有管理体制内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总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性活动,社会工作方法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有利地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任务的完成。

作者:刘晓燕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篇8

一、以身作则,少说多做,施爱于学生

中职生逆反心较强,说多了,不听,甚至作对,所以教师首先要认识学生,善于琢磨并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行动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他们模仿能力强,模仿老师、家长、同学,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二、要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其内在动机

内心世界就是学生思想,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用智力兴趣把一个个学生连接在一起。所以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找准和每个学生交流的突破口,否则就无法交流,即使交流了也是不成功的。只要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师生就能成为朋友。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建立心理咨询室。现在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品德问题,这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有的则是心理问题,无法通过思想教育解决。而心理问题不解决,产生的后果更严重,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这一问题,而且要真正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对心理不够健康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学生安全危险以降到最低点。

三、家校、社校结合教育

学生本来没有好坏的区别,好坏是人为定义或比较而来,也是现在的社会给教师增大了压力和责任而来。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进学校,成绩和修养好不好都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这本身是社会、家长、学校三者应承担的责任而一味加到校方,学校又强加到教师方,学校和教师能承担得起吗?有能力承担吗?这些都是体制和规则的问题,而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由于中职生多数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普遍缺乏,教师要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学生,“家教重于校教,身教重于言教”。在一个家庭里,没有父母的榜样力量,一切关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笔者认为“校以文化和技能教育为主,家庭配合;家庭以道德和素质教育为主,学校配合”。学校必须和家长就学生教育问题经常沟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正确对待和了解学生犯错这一问题

1.学生犯错误原因

(1).压力太大中职生多数由于中学成绩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得不到老师、家长、社会认可,多为独生子,在家是“太子”、“千金”,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不知道怎样与人打交道、交朋友。自闭心理较强,不能和别人多谈,感到孤独、寂寞,产生焦虑不安,导致失眠、烦躁。正处于青春期,希望交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理解、安慰。教师应重视他们的需求,常与他们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往正确方向行驶。

(2).教育不当中学时老师只重成绩好的,打击成绩差的,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如果职校教师的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能力”上来,如果教师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能力的竞赛,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生活中也不会有不幸的人。

(3).青春期发育矛盾导致青春期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其实这是创新的性格基础,但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若教师只用一种固定模式“授业”、“解惑”,自认为是为学生好,对那些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长期以来,学生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报自弃,出现心理障碍。无论教师用心如何,学生以抗衡的心态消极对抗。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是顺我者“优”,逆我者“差”,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与力量结缘,导致了学生青春期发育矛盾加剧。

2.以平静心态看待每个犯错误的学生

(1).学生犯错误正常、不犯错误异常。教师有时也横穿马路,迟到,别说学生。

(2).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学生身上所有闪光的东西,不要只看到缺点和错误。教师评价学生时,先站在学生方考虑问题,与学生交流时就会心平气和。生气时最好不要说话,注意语言要激励不打击,更不能挖苦,教师的评价有时会错导学生一生。

(3).学生外表冷漠,其实内心狂热,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社会肯定,教师应多表扬、多表率、多肯定,学生狂热的心就会转化为理智的正能量。

(4).以特长教育学生。教师要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天赋,使之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日后,—些人将成为工程师、技师、会计师,一些人将成为钳工、车工、农业机械师等,让其智慧和创造性的思维在一生中受益。

五、帮助学生制定人生目标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20%的学生目标不清,出学校后发展不好;50%的学生目标较清楚,出校后一般;20%的学生目标清楚,发展较好;10%的学生目标很清楚,发展优秀。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定好适合他自己的目标。

六、职业教育是一个创新的舞台,教师可以开发自己的教学内容

篇9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为无论是生理层面这一基础因素,还是社会文化层面这一导向因素,都必须通过心理层面这一中介性因素发生作用,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学习效率。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决定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程度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一线合格劳动者和基层管理者的重任,中职生经过在职业学校两到三年的学习,就要踏上工作岗位。在初中毕业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职校大门,成绩不理想,多是由于学习习惯或心理问题所致。另外,和普高学生相比,他们经历了学业上的失败,还要面临学业转型、学习观及学习方法转变、准备就业、准备适应社会等诸多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层面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我国心理素质教育起步较晚,管理制度与体制也不健全,从事心理素质教育的人员相对较少,一些学校对心理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相关课程没有开设,相关活动也很少开展。另外,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出现问题也不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自己不重视或是受一些偏见的影响,不愿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或接受辅导。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由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便利和需要,使得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甚深,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班主任还可以把班级工作的开展和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班主任既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义务,又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要义不容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中职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

对于班主任怎样做好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我结合教学经验,介绍一些体会,请方家指正。

(一)重视相关理论的学习。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班主任心理健康为前提,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已不是其个人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教育不同于思想教育,它不仅需要班主任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班主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否则,班主任就很难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示范和表率作用,也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等同于思想问题。同时教师的心理问题也往往会带来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应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最直接、最亲近的指导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但这些因素要想转化为有效影响学生的现实教育力量,还必须以健康的心理为中介。否则,其效能的发挥便会大打折扣”①。所以班主任应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科学详实的档案。

全面、客观、真实地搜集班级学生的相关资料,是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材料依据,所以应当多渠道地搜集材料,建立班级学生的档案。材料搜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观察法、谈话法、访问法、作品分析法、测验法等。档案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排行、有无重大病史、爱好、特长、奖惩情况等。

2.背景材料。如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有无精神病(史)、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等。

3.观察、访谈、谈话的记录。

4.有样本价值的作品。

5.反映个案心理特征和水平的量化材料。在可能的情况下,搜集能够反映个案心理特征和水平的量化材料,如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心理健康诊断、智力测验、行为测验的相关材料。

班主任平时要多观察、多渠道地了解学生的状况,详细记录,这些记录既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凭据,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材料基础。

(三)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

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益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讲座。班主任要组织开展一些相关讲座,既可以自己主讲,如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又可以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辅导老师、校外的专家来主讲。向学生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唤醒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传授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调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自觉地维护及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做到未雨绸缪。

2.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友好竞争,避免恶意的嫉妒;引导异性同学形成纯洁的友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而恰当的学习动机,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3.开展文体活动。班主任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抵御心理问题侵扰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文体活动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文体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夯实学生抵抗心理问题的身心基础;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促进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同学间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文体活动不仅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4.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班主任应重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在一些关键的时间,比如开学初、学期末、考试前、重大活动前、实习(就业)前对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也可以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5.进行家访。班主任应深入学生的家庭,从家长那里获得有效的信息,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帮助父母与孩子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让学生真正从家庭中获得温暖、汲取力量,通过家长的协作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6.设立知心信箱。有些学生有了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不愿启齿与班主任面谈,因而设立知心信箱就能够帮助解决这一种问题。这种信箱的设立最好是采用电子邮箱,因为传统的有纸化信箱,学生匿名投信就无法给予点对点的回复和交流,电子信箱的优点是可以进行点对点的直接回复,规避传统的有纸化信箱的缺点。电子信箱可以不用署名,学生的心扉往往更能打开,更能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这种方式比面谈往往更加有效。

(四)问题发现后的处理。

班主任在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后,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主要可采用以下措施解决。

1.个案辅导。个案辅导的对象主要是“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有性格缺陷的学生;学业不良或厌学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等。过去采用的一般化教育手段已经难以解决他们的问题”②。个案辅导是解决个别学生问题的有效工作方式,能解决一些相对严重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小组辅导。小组辅导是由咨询者与若干名有类似心理问题或相同心理需要的小组成员组成一个辅导团体,在经历了一定的辅导过程后,通过小组组长与成员、成员与成员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咨询方式。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按照美国精神病协会颁布的《心理异常诊断和统计手册》,将心理异常主要分为焦虑障碍、分裂、心因性身体障碍、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治疗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应量力而行,必要时建议他们到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接受治疗。

以上我就职业学校班主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及策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作了探讨。在当前心理素质教育尚未有效、普及开展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备受心理问题困扰而无法摆脱,因而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心理素质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班主任开展的相关工作也不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还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措施,全面配合、系统化地开展工作,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6.

②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65-266.

参考文献:

[1]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著.教师心理卫生.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3]陈智.心理咨询:实用咨询技巧与心理个案分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汪道之.心理医生.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篇10

心理健康干预作用注重班会善用赏识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角色,是班级组织的直接管理者,能最直接、最亲密、最广泛地与学生联系,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今天,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班主任应该思考与探索的课题。笔者在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些经验和想法,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都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心理不会失调。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在心理上存在有焦虑、恐惧、强迫、抑郁、情感危机等表现,少数学生还存在心理素质不良,甚至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1.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使学生在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发挥心理治疗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学生心里的困扰,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3.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含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

4.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预作用

“干预” 就是过问或参与(其事)。心理学领域中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叫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危机干预是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心理危机干预适用于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各种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但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笔者个人认为不宜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而应该普遍开展心理健康干预。

在上篇所述学校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面工作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采取的是干预措施,因此心理健康干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在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艰巨的系统工程中,班主任就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健康干预实施者,班主任发挥的干预作用不可忽视。

三、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预实施方法

第一,收集信息。学生信息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干预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做到利用所有的机会收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掌握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对学生测评的结果。

第二,注重班会。班主任应认真设计每一次班会,将大学生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早告知学生,让他们有预备的知识,不至于在发生心理问题时手足无措。大学生的第一个班会至关重要,不仅要将学校的管理规定宣传给每位学生,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将过去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进入大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大学与中学的不同等情况说清楚,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争取让班会课成为大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明天的一个窗口。

第三,承担课程。班主任在班级中担任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干预。班主任担任课程教学工作,不仅增加了与学生接触的机会,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班主任治学的严谨,增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增强班主任榜样的带动作用,更能让心理健康干预贯穿于教学之中。

第四,常问小事。班主任要时常关心学生的起居生活,情感状态,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对学校的意见,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在问小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老师的关爱,让远离父母无助的忧虑得到缓解;在问小事的过程中不忘灌输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同时留意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第五,及时出动。当了解到学生有特殊情况发生时,例如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有自杀意念;存在失恋、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等等,一定要及时来到学生身边,倾听学生,传递关爱,提供帮助,给予支持。

第六,善用赏识。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践行,大力推广。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

综上所述,在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艰巨的系统工程中,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重视、学校的重视,在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同时,还要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主观积极性,参与到这一系统工程中来。在参与其中的一系列人员中,班主任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心理健康干预实施者的重要任务,因此,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此项重任。当然,有为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